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一、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孙朋涛,都雪朝,孙小丽,魏海亮,赵桐,孙莹,王仁贵[1](2021)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表现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学证实的pPNET的CT图像,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包括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边界、强化方式及转移情况等。结果:女性6例,男性8例,年龄8~71岁,中位年龄34岁。14例pPNET中发生于腹腔4例,腹膜后3例,盆腔3例,后纵隔2例,肋骨1例,骨盆1例。8例为单发肿块,6例表现为多发肿块或结节。12例(85.71%)患者病灶直径≥5 cm。单发者多呈不规则分叶状。CT平扫密度不均匀,病灶内部见低密度坏死区,4例病灶内见点片状钙化。病灶实性部分平均CT值约为41.18 HU,增强扫描病灶呈轻中度持续强化,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平均CT值分别增加了14.85 HU、21.42 HU和22.50 HU。多发者呈大小不等的结节或肿块,密度、边界及强化方式与单发者近似。合并病灶周围静脉血栓者2例。12例胸腹盆部患者中7例有周围淋巴结转移。3例患者合并腹膜转移。结论:pPNET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增强CT可清楚显示病变范围,周围侵犯及转移情况,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信息。

谢浩勋,罗圣熙[2](2020)在《CT和MRI检查小儿骨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小儿骨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9年12月间(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儿20例,患儿均经CT和MRI检查,分析两种方式对小儿骨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表现;结果:在骨来源的10例疾病中,CT表现为骨质破坏并存在周围软组织增厚的问题,病变的最大直接达到了2.5~7.5厘米。在软组织来源的10例患者中,病变展现是软组织密度略低,并且患者病变部位存在少量小片状的钙化现象。病变都存在强化不均匀现象,其自身的最大径线达到了4.5~14.5厘米;结论:CT和MRI对小儿骨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诊断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患者肿瘤的形态,为后期手术治疗提供科学性依据,在手术开展之前进行必要的等级评定,形成详细的手术开展计划,对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进行评判。

夏盛伟,王旭荣,项剑瑜[3](2019)在《原发性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影像表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s)的临床和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6例原发性骨pPNET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X线、CT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2~38(18.5 ± 12.0)岁。局部均有疼痛,其中伴肿块4例,生存(22.2 ± 16.9)个月。髂骨2例,骶骨2例,肩胛骨1例,股骨1例。6例中行数字化X线摄影(DR)检查4例:4例骨质呈溶骨性破坏,其中伴轻度膨胀改变1例,层状骨膜反应和放射状骨针1例,软组织肿块3例。6例中行CT检查4例:4例骨质呈溶骨性破坏伴软组织肿块,未见骨膜反应,其中骨质破坏边缘见不规则硬化1例,软组织肿块内见细点状钙化2例。6例中行MRI检查4例:病变于T1WI呈等信号3例,中等偏高信号1例;T2WI和STIR序列呈不均匀中、高信号3例,均匀高信号1例;4例均见软组织肿块和瘤周水肿。结论 骨pPNETs骨质以溶骨性破坏伴软组织肿块、有或无骨膜反应和瘤内有或无钙化为特征,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的范围、治疗措施的制定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黄蓉,饶友鹏,苏鸿林,苏友恒[4](2019)在《CT和MR在诊断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文中提出目的:研究CT和MR两种检查在诊断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选取收集了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45例。按照不同的检查方法,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的人数均为15例。为对照1组的患者,应用CT检查方法;为对照2组的患者,使用MR检查方法;为观察组的患者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查。结果:两种方法的单独应用与联合使用,均体现出较高的准确度,各项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全文的分析和论述可以看出,CT和MR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诊断有效性均体现出了较高的水平,两种方法均值得推广与应用。

吕瑞昌,南润玲,李晓武,尚培中,宋创业[5](2019)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一例》文中研究表明患者女,20岁,因发现颈项部无痛性肿物3年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意中发现未予重视,近半年自觉肿物迅速增大来诊。查体:心、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颈软,皮肤色泽正常,无湿疹、溃疡、瘘管,气管居中。颈项部偏右侧可见5.0 cm×6.0 cm×4.0 cm大小肿物,质韧,边界清楚,表面无红肿破溃,活动度尚可,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入院后完善化验及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提示:后颈部距皮下0.4 cm可见范围约4.9 cm×5.2 cm×3.3 cm低回声团,边界尚清晰,形态欠规整,内回声不均匀,CDFI示其内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于2017年9月21日在局麻下行颈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无明显边界,伴胶冻状液体流出,快速冰冻提示恶性肿

陈军[6](2019)在《椎管内尤因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病理、分子诊断学研究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椎管内尤因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wing sarcoma/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ES/p PNETs)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由于国内外对椎管内ES/p PNETs的研究多为个案报道,尚无大宗病例的长期随访和总结,很难对椎管内ES/p PNETs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本文通过系统研究椎管内ES/p PNETs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特点,并统计分析不同因素对ES/p PNETs患者的预后影响,这对指导临床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3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治疗且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的40例椎管内原发尤因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患者的肿瘤标本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其中有6例肿瘤标本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进行易位基因检测。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40例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1的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FLI-1的阳性率为65%,CD99的阳性率为100%。6例行易位基因检测的患者均有t(11;22)(q24;q12)染色体易位,并检测到其产生的EWS/FLI-1融合基因。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男:女=3:2。患者年龄为145岁,平均21.9岁。本组患者PFS和OS的中位数分别为14个月和25个月。1年,2年和5年的PFS率分别为57.7%,30.4%和9.5%。1年,2年和5年的OS率分别为74.8%,50.7%和12.2%。单因素Log-rank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切除程度、术后Frankel score、术后放疗和化疗均为患者OS和PFS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辅助放疗及肿瘤切除程度均为患者OS和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椎管内原发ES/p PNETs是极其罕见的高侵袭性及高度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病程短、进展快、误诊率高、预后极差。CD99联合FLI-1对ES/p PNET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易位基因(EWS/FLI-1融合基因)检测是其诊断的金标准。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是治疗首选。手术的目的是明确病理诊断,减少肿瘤负荷,改善压迫症状。术后联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明道红,吕玉婷,董君华[7](2019)在《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及CT、MR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及CT、MR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并诊断的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60例,均给予其CT、MR诊断,回顾性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CT、MR诊断发现,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发生部位:35例腹膜腔,13例腹膜后间隙,左肾、右肾上腺和胰腺部位各4例。CT平扫后的临床表现为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肿块,浸润性生长,和周围组织的分界不清;肿块的直径3~15 cm;而行MR诊断时,T1WI出现低等、混杂信号,肿瘤表现出信号较肌肉略低或相等;T2WI时,肿瘤表现出不均匀混杂信号或高信号。病理表现:NF(+)93.33%(56/60)、NSE(+)95.00%(57/60)、CK(+)88.33%(53/60)、LCA(+)85.00%(51/60)、CgA(+)38.33%(23/60)、S100蛋白(+)10.00%(6/60)。结论:CT与MR诊断方法能够准确呈现出肿瘤内部的结构、与毗邻的关系及其转移的情况等,能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评价治疗疗效提供参考的依据。

孙祥水[8](2018)在《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文中研究说明骨盆的功能是传导躯体的重量和参与构成髋关节。骨盆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变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缺失,常为肿瘤、炎症等直接或间接引起破骨活动增强的结果,皮质骨或松质骨均可受累。由于骨盆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复杂,血供丰富,侧支循环多,因而此处肿瘤常具有病理组织类型多样性的特点。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病例临床少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多数见于个案报道。由于骨盆部位复杂的解剖关系,盆腔内脏器重叠等原因,故临床上往往很难早期发现骨质破坏改变。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相结合是诊断骨质破坏的基础。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的影像学表现各异,多数病例术前难以依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得到正确诊断,漏诊及误诊时常发生。儿童骨盆骨质破坏多数位于髂骨,坐骨、耻骨及骶骨也有累及。结合术后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的病种分布及其影像学主要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的鉴别诊断水平,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骨盆解剖结构复杂,与多个重要脏器、血管、神经相毗邻,骨盆肿瘤的切除与重建一直是骨肿瘤外科领域的难点。3D(three-dimensional)打印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类型,将计算机生成的3D图像转换为物理模型,采用不同材料打印的骨肿瘤实体模型、个性化手术导板和个体化仿真金属植入体能够实现完全的个性化定制,对骨肿瘤治疗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借助3D打印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骨盆肿瘤的位置和边界,骨科医师能够在术前直观地观察到骨盆肿瘤侵袭的范围,从而确定肿瘤的界限,把握病变周围复杂的解剖结构并事先规划手术过程,进行复杂手术的术前规划、手术模拟及手术设计,尽可能避免手术失误的发生。目前3D打印技术应用于儿童骨盆肿瘤手术治疗的相关文献报道甚少。基于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借助3D打印的解剖模型,探索其应用在儿童骨盆肿瘤手术规划中的价值。第一部分 儿童髂骨骨质破坏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目的:探讨儿童髂骨骨质破坏的病种分布及其影像学主要表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2008年8月至2018年8月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2例儿童髂骨骨质破坏临床资料,结合术后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主要表现。结果:本组32例患儿,以髋部疼痛为首发症状14例,下肢跛行8例,髋部疼痛伴低热6例,外伤后摄X线片无意中发现4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1个月~13岁,平均为5.2±2.2岁;病变累及部位:左侧髂骨11例,右侧髂骨19例,双侧体骨2例。病程为2天~1个月,平均为12.6±4.3天。32例患儿常规摄骨盆前后位DR片及下肢全长DR片,28例行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18例患儿行MRI矢状位、轴位、冠状位扫描。影像学主要表现为髂骨不同形态的骨质破坏,发生在髂骨翼29例,髋臼3例。溶骨性骨质破坏(21例),混合性骨质破坏(8例),膨胀性骨质破坏(3例),病灶边界清楚(19例),边界模糊(13例)。10例患儿伴有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或肿胀,4例患儿见骨膜反应。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骨嗜酸性肉芽肿14例,神经母细胞瘤髂骨转移9例,骨髓炎4例,尤文氏肉瘤2例,骨囊肿1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1例,非霍金氏淋巴瘤1例。结论: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病变类型多样,骨质破坏多数位于髂骨翼,以单发为主。骨嗜酸性肉芽肿和神经母细胞瘤髂骨转移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以髋部疼痛和下肢跛行为首发症状居多。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但影像学表现特异性各异,确诊需行病理检查。第二部分 儿童耻骨、坐骨及骶骨骨质破坏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目的:探讨儿童耻骨、坐骨及骶骨骨质破坏的病种分布及其影像学主要表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2008年8月至2018年8月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8例儿童耻骨、坐骨及骶骨骨质破坏临床资料,结合术后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主要表现。结果:本组8例患儿,以髋部疼痛伴低热为首发症状3例,髋部疼痛2例,下肢跛行2例,臀部包块1例。男6例,女2例;年龄3岁~13岁,平均为9.4±3.2岁;病变累及部位:坐骨4例(左侧坐骨3例,右侧坐骨1例),耻骨2例(左侧耻骨1例,右侧耻骨1例),右骶骨1例,累及左髂骨及左骶骨1例。病程为7天~1个月,平均为16.2±6.2天。8例患儿均常规摄骨盆前后位DR片及下肢全长DR片、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及行MRI矢状位、轴位、冠状位扫描。影像学主要表现骨质不同形态的破坏,发生在坐骨4例,耻骨2例,骶骨2例。溶骨性骨质破坏(6例),混合性骨质破坏(2例),病灶边界清楚(2例),边界模糊(6例)。2例伴有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或肿胀,3例患儿见骨膜反应。术后的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共有5个病种:骨嗜酸性肉芽肿3例,结核2例,慢性骨髓炎1例,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尤文氏肉瘤1例。结论:儿童耻骨、坐骨及骮骨骨质破坏病变类型多样,临床表现以髋部疼痛伴低热和下肢跛行为首发症状居多。影像学表现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但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高,确诊需行病理检查。第三部分 3D打印技术在儿童骨盆肿瘤手术规划中的应用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骨盆肿瘤手术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6例骨盆肿瘤患儿。男4例,女2例。年龄11个月~13岁,平均6.8±3.8岁,右侧4例,左侧2例。按照Enneking和Dunham骨盆肿瘤部位分型,累及骨盆范围:Ⅰ型3例,Ⅱ型1例,Ⅳ型2例。术前经活检或病灶活检明确病理诊断:骨盆尤文肉瘤1例,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髂骨软骨瘤1例,髂骨嗜酸性肉芽肿3例。术前进行32排CT连续扫描骨盆,根据CT数据使用Mimics和Geomagic Design Direct软件。使用三维可视化软件(MI-3DVS)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的STL格式文件数据导入3D打印机,采用树脂及石膏材料打印出1:1骨盆物理模型,分析骨盆解剖、术前评估并进行术前模拟,结合三维重建数据,在3D打印骨盆模型指导下行精准病灶切除。结果:6例患儿均成功进行骨盆三维重建及骨盆3D打印,3D打印骨盆模型能清晰显示骨盆及病灶组织解剖形态、肿瘤与骨盆血管结构毗邻关系,准确计算病灶体积等。6例患儿均精准切除病灶,实际手术过程与术前手术规划完全符合(6/6),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3D打印技术可清晰显示儿童骨盆肿瘤复杂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术前规划出合理的手术方式,能精准切除病灶及骨盆重建。

黄娜,李永浩[9](2018)在《手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文中认为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PNET)是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骨或软组织。pPNET多见于脊柱、深部软组织、骨、盆腔、胸壁,发生于手掌极为罕见。现整理1例手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沈捷,袁燕,胡克,连欣,侯晓荣,孙帅,晏俊芳,刘志凯,张福泉[10](2018)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8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9例PNET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和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99例患者中,外周性PNET 81例,中枢性PNET 18例。仅行穿刺活检16例,R0切除61例,R1切除4例,R2切除18例。合并化疗72例,合并放疗48例。单纯手术12例,单纯化疗9例,单纯放疗1例。99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4.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8.0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2%、63.9%和56.1%, 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2.7%、25.7%和19.8%。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转移情况、手术切除程度、是否合并化疗、化疗周期、放疗剂量与PNET患者的OS有关,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期、化疗周期与PNET患者的PFS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程度、化疗周期、放疗剂量是PNET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RR分别为1.856、0.398和0.408,均P<0.05),性别是PNET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RR=0.494,P<0.05)。结论综合治疗是PNET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切除程度、化疗周期、以及放疗剂量是影响PNET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二、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论文提纲范文)

(1)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表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CT检查设备及方法
    1.3 图像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2 CT表现
3 讨论

(2)CT和MRI检查小儿骨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扫描方法及参数
2 结果
    2.1 发病部位
    2.2 影像学表现
    2.3 预后
3 讨论

(4)CT和MR在诊断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肿瘤影像学特征对比分析
    2.2 三组患者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2.3 三组患者对检查方法的满意度对比分析
3 讨论

(6)椎管内尤因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病理、分子诊断学研究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参与课题及个人研究成果
致谢

(7)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及CT、MR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方法
        1.2.1 CT
        1.2.2 MR
    1.3 手术与病理诊断
2 结果
    2.1 发生部位
    2.2 CT、MR诊断表现
    2.3 手术及病理表现
3 讨论

(8)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儿童骼骨骨质破坏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二部分 儿童耻骨、坐骨及骶骨骨质破坏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三部分 3D打印技术在儿童骨盆肿瘤手术规划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简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主持和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9)手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四、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 [1]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表现分析[J]. 孙朋涛,都雪朝,孙小丽,魏海亮,赵桐,孙莹,王仁贵.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21(02)
  • [2]CT和MRI检查小儿骨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分析[J]. 谢浩勋,罗圣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19)
  • [3]原发性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影像表现[J]. 夏盛伟,王旭荣,项剑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9(12)
  • [4]CT和MR在诊断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黄蓉,饶友鹏,苏鸿林,苏友恒.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09)
  • [5]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一例[J]. 吕瑞昌,南润玲,李晓武,尚培中,宋创业.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03)
  • [6]椎管内尤因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病理、分子诊断学研究及预后因素分析[D]. 陈军.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7]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及CT、MR诊断[J]. 明道红,吕玉婷,董君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9(01)
  • [8]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D]. 孙祥水. 苏州大学, 2018(04)
  • [9]手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J]. 黄娜,李永浩. 肿瘤学杂志, 2018(11)
  • [10]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预后因素分析[J]. 沈捷,袁燕,胡克,连欣,侯晓荣,孙帅,晏俊芳,刘志凯,张福泉. 中华肿瘤杂志, 2018(08)

标签:;  ;  ;  ;  ;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