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义: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大市场

崇义: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大市场

一、崇义: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大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黄俐琴[1](2019)在《赣闽毗邻省域间客家文化旅游政策与绩效比较研究 ——以宁化、石城为重点的考察》文中提出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的一大产业,它是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能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民俗旅游发展,因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游客们的欢迎,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消费热点转向民俗旅游。我国从单纯的旅游资源大国逐渐发展成为亚洲旅游大国。从上世纪末开始,随着客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客家热”兴起,人们对于客家这一族群显得饶有兴趣,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应运而生,而后风生水起。赣闽粤边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民俗文化底蕴丰厚,民俗旅游资源多彩纷呈,有发展民俗旅游先天的优势。将民俗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是发展此区域旅游业的最优途径,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石城县和宁化县分属于江西(赣)、福建(闽)两省,同为纯客县,两处地缘接近、民俗文化类似,具有共通的心理素质和文化情感,历史渊源颇深,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优渥,红色旅游资源颇多,但两地因省域旅游政策、发展方向的不同,旅游发展状况不同、旅游发展成效也有显着的区别。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客家民系、民俗旅游)概念解析、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旅游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区位比较和旅游现状的对比。第三章主要是两地的发展情况对比,包括精品旅游线路分析、宣传策略分析和旅游活动分析三方面。第四章是旅游绩效对比,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方面加以说明。第五章是两地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方向探讨,从资源整合、旅游线路规划、营销方案创新、加强保护开发和引进人才方面加以探讨。本文以客家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赣闽两地的客家文化,通过田野调查采集数据,以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对两地的旅游现状、旅游发展成效和旅游发展中各自的优劣势加以分析,对比两处发展旅游的异同,提出旅游发展的方向,以及两地整合发展的新思路。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杜磊[2](2019)在《基于系统仿真方法的产业新城开发过程演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城(区)是为了满足城市与产业发展的需要,经由政府规划和设立的相对独立的城市空间单元。近年来,我国相继成立了两江新区、南沙新区、西咸新区、贵安新区、雄安新区等一批国家级新区,这些新区是我国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我国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与构建城市治理体系的示范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建设了大量的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等产业新区,这些新城(区)具有产业发展迅速、政策机制灵活、设施配套齐全等众多优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力的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旧有的新区开发模式往往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城(区)运营若干年后会暴露出土地利用率低、环境污染、职住分离、产业升级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加之新型城镇化对新城(区)的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产城融合,以人为本”,如何满足这一要求,完成好新城(区)的开发工作,成为了城市管理者需要应对的难题。有鉴于此,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借助系统演化理论,物理—事理—人理等系统相关理论对产业新城的发展规律、系统目标、系统结构以及演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为产业新城的开发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分析框架与理论模型,并利用系统动力学、Petri网、多Agent等建模方法建立了与该理论模型相对应的组合仿真模型。既为构建同类区域开发模型提供了参考,也为分析各类产业新城项目提供了定量分析工具与实验平台。本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部分为产业新城开发的外部规律研究。主要利用历史分析与案例分析方法,对我国产业新城系统演化的历史规律进行分析与总结。从社会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禀赋、土地利用模式等维度,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产业新城的开发特征,总结我国产业新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第二部分为产业新城开发过程系统的研究。通过对产业新城开发过程的系统分析,构建产业新城开发的分析框架与理论模型。首先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城开发需要实现的系统目标。随后对产业新城的系统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产业新城系统的演化规律。应用“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分别对产业新城的物质系统、过程系统、组织系统进行分析,厘清产业新城开发系统的结构;最后建立了三个成员系统的逻辑关系,构建了新城开发的理论模型,同时搭建了组合仿真系统的框架体系。第三部分为产业新城开发组合仿真模型的构建。首先应用系统动力学构建了产业新城“物理”仿真模型,用以模拟产业新城的宏观运行。随后应用工作流分析技术构建了产业新城“事理”仿真模型,用以模拟产业新城的开发过程。接着应用M-Agent技术构建了产业新城“人理”仿真模型,用以模拟产业新城利益主体的组织行为。最后应用组合仿真理论,将所构建的“物理”、“事理”、“人理”模型进行组合,形成组合仿真模型,并对四种不同情景的新城开发过程进行了模拟与分析。本研究认为我国产业新城的发展首先要符合其系统运行的外部规律,即产业新城的产生与发展是时代的产物,外部经济社会条件对产业新城的发展有限制作用,政府与市场的有效配合是其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而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则是其持续发展的动力。其次产业新城的开发要符合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即科学的利用“物理”、“事理”、“人理”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不断推动产业新城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化。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新城的开发应以发展目标为引导,通过科学的规划与决策,合理的计划与实施,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产业新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应用多种建模方法,构建了产业新城开发组合仿真模型,并对产业新城开发过程进行了情景模拟,该仿真模型能够反映出不同的发展模式所造成的结果,从而印证了产业新城开发应遵从的内外部规律。

马元波[3](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都江堰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本文以都江堰猕猴桃产业为例,针对本地区该产业发展的历史延革、取得的成效、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促进本地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进行总结研究,提出都江堰猕猴桃提质增效对策建议,力求解决猕猴桃产业转型发展、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而推进都江堰区域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加快转型发展,支持区城广大果农持续增收达小康,也为各猕猴桃产区提供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支撑实践示范和有益借鉴,推动猕猴桃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产业兴旺”的示范带动作用。内容主要包括:(1)梳理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立足国内及四川和都江堰等区域,收集整理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进行面积、产量、产值和品种等方面的数据比较。重点对都江堰市近十年的猕猴桃产业发展数据进行梳理整理和典型总结,以及该产业在都江堰区域经济中的作用表现研究和发展态势分析,为都江堰下一步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借鉴。(2)进行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的潜力分析。对猕猴桃提质增效内涵进行认定,围绕土壤环境、种植技术、政策导向、经营主体等方面分析了都江堰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方面的6大制约因素,即土壤退化与地力下降、生产物化技术管理水平偏低、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经营主体内在活力不强、支持发展政策不配套、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专业水平不高。(3)提出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根据制约因素分析,提出了都江堰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的所需的规划、建设、队伍、科技、政策等五个方面10项条讨论建议,即明确发展思想与思路、科学制定规划、改善土壤与生产配套、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强化职业化培训以及经营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和病虫害防治科技攻关,加强政策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本论文结合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都江堰猕猴桃提质增效对策研究,不仅与引领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新常态相对应,有助于推进都江堰区域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加快转型发展,支持区城广大果农持续增收达小康。而且也将为四川乃至全国各猕猴桃产区提供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支撑实践示范和有益借鉴。

周波[4](2019)在《基于未来智慧城市愿景的城市家具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世纪以来,信息化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促使城市进入智慧城市发展阶段,我国城市也迎来转型提升的重大机遇。在历史挑战面前,城市家具智能化不足、文化匮乏、人性化缺失等发展现状已难以适应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以及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户外活动需求,城市家具已经到了急需变革的发展阶段。未来城市是怎么样的形态?未来城市家具又是什么样?我们如何面对当下城市家具的境遇?面对严峻的现实,传统设计理念与思路已难以应对今天城市发生的变化,也无法应答明天城市家具发展的诉求,更无法响应未来城市家具变化的趋势。本文以未来城市愿景与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家具设计为研究主题,通过对5G、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发展的状况及其对城市的影响;西方以及国内未来城市理论的总结;国内外智慧城市实践的归纳;中国城市2035年总体规划蓝图的研究综合分析并建构我国未来城市发展愿景。同时结合我国城市家具现状与发展趋势剖析,总结出未来城市家具分阶段的发展愿景,即到2050年,高级智能机器人智慧城市家具和2035年的智能城市家具两个发展阶段。在城市家具愿景构建的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当下的城市家具智能化、智慧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智慧城市家具的概念并建构了智慧城市家具设计研究体系和理论模型,并论述其要素构成、内涵意义等内容。本文基于城市现代化的愿景,提出了城市家具现代化的概念,并指出城市家具现代化就是城市家具的智慧化。在设计理论体系的应用方面,本文主张在“人、事、物、技、文、场、境”等研究要素的系统框架内,以人车出行系统为限定条件,以未来城市街道空间为场所界面,研究城市家具与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以此形成智慧城市家具应用体系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模型。针对近阶段和远期城市家具发展,分别提出了“智慧家具带”和“智慧微枢纽”的设计策略:近期“智慧街道”的营造须以共享单车为核心模块的“智慧家具带”建设为核心内容,远期通过“智慧微枢纽”这样的新型机器人城市家具来扮演“智慧街道”以及“智慧社区”的公共服务微型中心的角色。最后,本文分别以“技术智能”和“设计智慧”两个角度的实践案例来验证智慧城市家具设计体系应用的可行性。目前,此类智慧城市家具研究文献稀少,本文希望为该领域的研究学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焦玉莹[5](2019)在《赣州旅游品牌的缺失及其完善》文中提出旅游业是现代的朝阳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旅游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城市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各城市纷纷打出旅游品牌吸引游客目光。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城市借助自身优势快速抢占客源市场,中小城市却在旅游品牌建设中迷失方向,难以获得发展。如何利用好自身资源特色,弥补品牌缺失问题,实行有效的品牌传播,是当今中小城市发展旅游时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中小城市的赣州在旅游品牌建设中同样面临诸多问题。为此,笔者以赣州市为个案研究对象,利用ROST内容分析软件对赣州旅游品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采取问卷的形式,开展了赣州旅游品牌传播效果的有关调查。随后,对调查中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差异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从分析中得出赣州旅游存在品牌定位、传播等方面的缺失问题。结合国内外城市品牌建设成功经验,尝试性地提出了赣州旅游品牌的完善与优化策略,为赣州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考。

卢李[6](2019)在《溆浦山背花瑶梯田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进程从未中断的国家,凝聚了几千年深厚的农耕文化。随着人们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理解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农耕文明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逐渐衰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02年起我国响应并积极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全国人大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等场合频频提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业文化遗产如何在新时代下在“三农”问题解决过程中发挥作用,如何使得农村焕发生机和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怀化溆浦县拥有大面积梯田,特别是山背花瑶梯田是瑶汉两族共同创造的成果,拥有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存、以及所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但是因地域偏僻,经济落后,“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近几年才被发现。山背花瑶梯田的发展,不仅面临着如何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也承担脱贫摘帽,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责任。本文立足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背景,以溆浦县山背花瑶梯田为研究对象,在梯田景区各项资源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试图通过文化旅游来推动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即如何实现动态性保护和保护性开发。本文认为,溆浦山背花瑶梯田拥有丰富的梯田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同时,在国家利好政策、其他梯田发展经验下,溆浦山背花瑶梯田可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文化旅游促进遗产保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进而为更好地发展“三农”进行助力。具体而言,山背花瑶梯田要先找到景区特色和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首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政府领导、提升思想观念、建设人才队伍及完善基础设施来构建保障体系,为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开发利用方面确定发展思路,以此为方向指导,通过申请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身份的认定,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开发提供物质基础。开发过程中通过产业融合,特别是农业、旅游业及文化产业这几个关联性强的产业,构建旅游产品体系。最终将溆浦花瑶梯田放入溆浦旅游、怀化旅游及雪峰山旅游板块中,实现跨区域的合作开发。溆浦山背花瑶梯田区文化旅游的发展将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层次,促进当地农业进一步可持续发展,进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曾文明[7](2019)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指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18年工作回顾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许斌[8](2014)在《扬生态之优 促振兴发展——崇义县加快推进生态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崇义作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西五河源头生态保护重点县,拥有极其丰富的生态资源,被誉为"江南绿色宝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崇义经济发展的聚宝盆,因此,做优生态文章,加快崇义振兴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现状:优势与不足并存绿色生态是崇义最大的优势、最鲜明的特色。一是生态环境秀美,二是矿产资源丰富,三是木竹资源富足,四是农业资源富集。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是崇义面临的最大难

许斌[9](2014)在《扬生态之优 促振兴发展——江西省崇义县加快推进生态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崇义作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西五河源头生态保护重点县,拥有极其丰富的生态资源,被誉为"江南绿色宝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崇义经济发展的聚宝盆,如何做优生态文章,加快振兴发展,是摆在该县面前的重要课题。

郭蓓[10](2014)在《基于“家庭农场”模式的赣州休闲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选取了当代旅游界较为热点及新颖的话题——“家庭农场”为研究背景,它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权威围绕家庭农场与休闲农业的关系、家庭农场对休闲农业发展的作用等问题,对国内外休闲农业的开发与发展展开深入研究,发现大力开展休闲农业、大力优化家庭农场制能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利益,能够促进旅游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最终落实到对赣州整个休闲农业的情况进行深入剖析,赣州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当地民俗与农业的区域性特色十分明显,其中不乏拥有广泛的农业旅游资源。另外,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为赣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这些良好的条件共同为整个赣州市大范围的发展休闲农业奠定了基础。全文分析过程由浅入深、看全面抓典型,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境内外(尤其是美国、日本以及台湾)发展休闲农业的丰富经验以及赣州市的实际状况,提出赣州发展休闲农业的新路径与新思路。国外发展休闲农业比较有经验,而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最终形成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必须通过合理的产业规划来实现休闲农业的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的目的。休闲农业旅游时我国一项新型的旅游形式,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赣州市已具备高速发展的基础,要继续平稳赣州乃至我国休闲农业的进步趋势,一定要总结过去、有力创新、通力合作。

二、崇义: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大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崇义: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大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赣闽毗邻省域间客家文化旅游政策与绩效比较研究 ——以宁化、石城为重点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学术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相关概念解析
        一、客家民系
        二、民俗旅游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二、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第一节 区位分析
    第二节 旅游现状分析
        一、石城、宁化旅游形象定位分析
        二、石城、宁化旅游资源分析
        三、石城、宁化旅游市场分析
第三章 旅游发展情况对比
    第一节 精品旅游线路分析
        一、石城旅游精品线路
        二、宁化旅游精品线路
    第二节 宣传策略分析
        一、活动营销
        二、全媒体广告营销
    第三节 旅游活动分析
        一、石城系列活动
        二、宁化系列活动
第四章 旅游绩效对比
    第一节 经济效应
        一、增长旅游人次及收入
        二、优化经济结构
        三、带动旅游扶贫
    第二节 社会效应
        一、推进城镇化建设
        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
        三、推动旅游村的兴起
    第三节 文化效应
        一、增强文化自信
        二、加强文化传承和交流
第五章 旅游发展方向探讨
    第一节 增进两旅游合作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
        二、加强两地的旅游合作
    第二节 完善旅游线路设计
        一、完善旅游要素
        二、点线面相结合
    第三节 优化拓展旅游市场
        一、精准对接旅游市场
        二、推广旅游电子商务
        三、加强智慧旅游建设
        四、做好全媒体营销
    第四节 培养人才持续发展
        一、谋求可持续发展
        二、重视人才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基于系统仿真方法的产业新城开发过程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产业新城开发的相关研究
        1.2.2 城市系统仿真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框架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的理论基础
    2.1 城市发展的相关理论与研究
        2.1.1 经济外部性与企业的聚集
        2.1.2 区位理论与规模经济
        2.1.3 比较优势与专业化
        2.1.4 可持续发展观与相关理论
    2.2 城市合作开发的相关理论与研究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城市治理体系
        2.2.3 企业家城市理论
    2.3 复杂系统的相关理论与研究
        2.3.1 系统科学的发展
        2.3.2 复杂系统演化论
        2.3.3 “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
        2.3.4 体系与体系工程
        2.3.5 组合仿真系统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产业新城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产业新城都发展的阶段
        3.1.1 清末民初的实验探索
        3.1.2 建国初期工矿型城市
        3.1.3 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地产
        3.1.4 从产业园到城市新区
        3.1.5 我国产业新城发展的经验总结
    3.2 我国产业新城的类型与特点
        3.2.1 外部投资型
        3.2.2 城市扩张型
        3.2.3 独立发展型
        3.2.4 外贸口岸型
    3.3 我国产业新城开发存在的问题
        3.3.1 产业发展与城市开发不协调
        3.3.2 发展路径与建设流程不科学
        3.3.3 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不明确
    3.4 本章小结
4 产业新城组合仿真系统结构研究
    4.1 我国产业新城开发应实现的系统目标
        4.1.1 为人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4.1.2 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载体
        4.1.3 承接母城外移的功能和产业
        4.1.4 做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
    4.2 产业新城的系统演化
        4.2.1 初创期产业新城的系统演化
        4.2.2 发育期产业新城的系统演化
        4.2.3 提升期产业新城的系统演化
        4.2.4 成熟期产业新城的系统演化
    4.3 产业新城开发的“物理-事理-人理”系统分析
        4.3.1 "物理"维度的产业新城开发系统
        4.3.2 "事理"维度的产业新城开发系统
        4.3.3 "人理"维度的产业新城开发系统
    4.4 产业新城开发的系统(理论)模型
        4.4.1 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间耦合关系
        4.4.2 产业新城开发中"物理-事理-人理"的系统互动关系
        4.4.3 产业新城开发系统的系统(理论)模型
    4.5 产业新城开发的组合仿真系统总体框架
    4.6 本章小结
5 “物理”维度的产业新城开发仿真模型构建
    5.1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应用与原理
        5.1.1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
        5.1.2 系统动力学的原理与特点
        5.1.3 系统动力学的适用性
        5.1.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过程
    5.2 “物理”维度产业新城开发仿真模型
        5.2.1 "物理"维度的产业新城开发仿真模型的目标
        5.2.2 "物理"维度产业新城仿真模型的框架与边界
        5.2.3 "物理"维度产业新城仿真模型的假设条件
        5.2.4 "物理"维度产业新城仿真模型的指标选取
        5.2.5 "物理"维度产业新城仿真模型的因果关系分析
        5.2.6 "物理"维度产业新城仿真模型的建立
    5.3 “物理”维度产业新城仿真模型的可靠性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事理”维度的产业新城开发仿真模型构建
    6.1 Petri网的发展及原理
        6.1.1 Petri网的发展概述
        6.1.2 Petri网的定义与运行规则
        6.1.3 Petri网的分析方法
        6.1.4 Petri网方法的适用性
    6.2 产业新城开发的Petri网模型
        6.2.1 工作流模型的基本概念
        6.2.2 产业新城开发工作流模型构建分析
        6.2.3 产业新城开发工作流模型的构建
    6.3 “事理”维度产业新城仿真模型的实现
        6.3.1 产业新城"事理"仿真模型的软件实现
        6.3.2 模型运行结果表示
    6.4 本章小结
7 “人理”维度的产业新城开发仿真模型构建
    7.1 Multi-agent系统的构建
        7.1.1 智能Agent
        7.1.2 Multi-agent系统
        7.1.3 基于Agent的系统建模方法与步骤
        7.1.4 Multi-Agnet建模与产业新城利益相关者的适应性
    7.2 产业新城利益相关者组织的模型结构
        7.2.1 产业新城利益相关者MAS问题分析
        7.2.2 产业新城利益相关者MAS模型的框架
    7.3 产业新城利益相关者MAS微观模型构建
        7.3.1 Agent的角色研究与模型构建
        7.3.2 产业新城MAS中的Agent的角色模型
        7.3.3 MAS的交互机制设计
    7.4 “人理”维度产业新城仿真模型
        7.4.1 "人理"维度产业新城仿真模型的软件实现
        7.4.2 模型运行结果表示
    7.5 本章小结
8 产业新城开发组合仿真系统的建立与仿真应用
    8.1 组合仿真系统的构建
        8.1.1 组合仿真系统的物理结构
        8.1.2 模型组合分析
    8.2 基于模型组合的仿真运行及实验分析
        8.2.1 情景一:产业新城依照"产城融合"理念进行开发
        8.2.2 情景二:产业新城开发过程中生活设施建设不足
        8.2.3 情景三:产业新城开发过程中过度房地产化
        8.2.4 情景四:产业新城开发过程中产业升级困难
    8.3 组合仿真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都江堰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猕猴桃产业发展及提质增效研究动态
    2.1 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
        2.1.1 国内外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
        2.1.2 都江堰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
    2.2 研究动态
        2.2.1 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内涵认定
        2.2.2 相关研究
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基础理论
        3.2.2 主要方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都江堰猕猴桃产业逐步发展成熟
        4.1.1 由零星分散化种植向集约规模化种植发展
        4.1.2 由农户单一投入向社会多元化投入发展
        4.1.3 由传统粗放种植向绿色标准化生产发展
        4.1.4 由家庭式产销向组织化经营发展
        4.1.5 由单一物化服务向科技专业化服务发展
    4.2 都江堰猕猴桃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不断
        4.2.1 组织模式不断创新
        4.2.2 质量监管不断创新
        4.2.3 生态防控不断创新
        4.2.4 产业互动不断创新
    4.3 都江堰猕猴桃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明显
        4.3.1 促进农业种植结构优化
        4.3.2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4.4 都江堰猕猴桃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4.4.1 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4.4.2 促进农民增长作用明显
    4.5 都江堰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面临的主要问题
        4.5.1 土壤退化与地力下降的问题
        4.5.2 生产物化技术与管理水平不配套的问题
        4.5.3 基础设施配套与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低下的问题
        4.5.4 经营主体内在活力不强的问题
        4.5.5 促进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不完善的问题
        4.5.6 社会化专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明确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5.2.2 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5.2.3 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5.2.4 开展病虫害防治科技攻关
        5.2.5 加快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5.2.6 加快培育专业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未来智慧城市愿景的城市家具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
        二、城市形象和生活品质提升的需求
        三、城市家具自我更新的需求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历史
        三、问题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意义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概念认知
    第一节 智慧城市研究
        一、智慧城市界定
        二、智慧城市沿革
        三、智慧城市内涵
        四、未来城市概述
    第二节 城市家具研究
        一、城市家具界定
        二、城市家具概述
        三、城市家具现状
第二章 新技术与未来智慧城市
    第一节 5G与未来智慧城市
        一、5G基本概述
        二、5G与物联网
        三、5G与智慧城市
    第二节 人工智能与未来智慧城市
        一、人工智能基本概况
        二、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
        三、人工智能与智能交通
    第三节 城市大脑是城市级人工智能应用
        一、城市大脑发展概况
        二、城市大脑的交通应用
        三、城市大脑的开创意义
    第四节 智能机器人与未来智慧城市
        一、智能机器人技术概述
        二、智能机器人的智慧城市应用
        三、智能机器人的城市家具应用
第三章 未来智慧城市愿景
    第一节 未来城市理论研究
        一、未来城市理论启蒙
        二、未来城市理论发展
        三、未来城市理论高潮
        四、国内未来城市理论
        五、未来城市最新研究
    第二节 智慧城市实践研究
        一、IBM的智慧城市实践
        二、新加坡和韩国的智慧城市实践
        三、国内智慧城市实践
    第三节 未来城市愿景
        一、未来城市研究思辨
        二、我国智慧城市问题
        三、国家城市发展规划
        四、未来智慧城市愿景
第四章 未来城市家具愿景
    第一节 城市家具新气象
        一、智能城市家具概念分析
        二、智能城市家具分类研究
        三、智能城市家具案例赏析
    第二节 未来城市家具愿景
        一、城市家具的生存现状
        二、未来城市与未来城市家具
        三、未来城市家具愿景
    第三节 人工智能城市家具愿景
        一、机器人城市家具愿景
        二、“无人”城市家具愿景
        三、“共享”城市家具愿景
第五章 智慧城市家具设计系统
    第一节 “人”--行为主体研究
        一、“人”的系统定位
        二、人类学与设计人类学
        三、受众人群的身心因素
        四、社会弱势群体研究
    第二节 “事”--人车出行系统
        一、人车出行系统概述
        二、人车出行系统分类
        三、人车出行系统分析
        四、未来人车出行愿景
    第三节 “场”--城市街道空间
        一、街道空间基本概述
        二、街道空间分类研究
        三、街道空间要素分析
        四、未来街道空间形态
    第四节 “物”--智慧城市家具
        一、智慧城市家具概念界定
        二、城市家具现代化理念剖析
        三、智慧城市家具设计体系理论模型
    第五节 造“境”--智慧城市家具设计体系应用研究
        一、造“境”--未来城市美学研究
        二、智慧城市家具设计体系应用模型
        三、智慧城市家具设计体系策略研究
        四、共享单车“智慧家具带”设计策略
        五、智能集约化“智慧路灯杆”设计策略
        六、无人共享化“智慧微枢纽”设计策略
第六章 智慧城市家具设计实践
    第一节 智能自行车城市级分布式能源共享系统
        一、公共自行车面临的困境
        二、新型跨界系统破解困局
        三、系统构成与要素建构
        四、新型跨界系统研究展望
    第二节 地埋式垃圾箱系统研究
        一、需求分析与切入点
        二、垃圾收运系统简析
        三、基础调研与设计要素
        四、具体方案设计实践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来源索引
专业能力展示
致谢

(5)赣州旅游品牌的缺失及其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城市旅游及其品牌概述
    2.1 城市旅游的发展
    2.2 城市旅游品牌传播的普遍做法
    2.3 城市旅游品牌传播共同面临的问题
第3章 赣州旅游品牌现状分析
    3.1 赣州旅游心理认知资源
    3.2 赣州旅游品牌独特定位
    3.3 赣州旅游特色产品研发
    3.4 赣州旅游传播特定渠道开拓
第4章 赣州旅游品牌传播效应调研
    4.1 研究设计
    4.2 研究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赣州旅游品牌的缺失及其成因剖析
    5.1 缺失分析
    5.2 成因揭示
第6章 赣州旅游品牌完善与优化策略
    6.1 国内外城市旅游品牌建设经验借鉴
    6.2 赣州旅游品牌的完善与优化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溆浦山背花瑶梯田文化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农业文化遗产研究
        二、梯田研究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文化生态理论
        二、体验经济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田野调查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深度访谈法
        四、问卷调查法
    第六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山背花瑶梯田价值分析
    第一节 山背花瑶梯田主要遗产构成
        一、梯田景观
        二、稻作文化
        三、花瑶文化
    第二节 山背花瑶梯田遗产价值
        一、生态与环境价值
        二、社会与经济价值
        三、文化价值
        四、科研与教育价值
        五、艺术审美价值
第二章 山背花瑶梯田发展现状
    第一节 梯田主要遗产本体现状
        一、梯田景观
        二、稻作文化
        三、花瑶文化
    第二节 山背花瑶梯田文化旅游发展状况
        一、基本情况
        二、开发公司状况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四、宣传活动
    第三节 山背梯田农户对梯田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感知分析
        一、分析方法
        二、样本特征分析
        三、村民对梯田遗产感知分析
        四、小结
第三章 山背花瑶梯田文化旅游开发优势与问题
    第一节 文化旅游开发优势分析
        一、文化旅游政策利好
        二、梯田旅游经验示范
        三、旅游资源丰富
        四、旅游客源市场广阔
        五、交通环境改善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单薄
        二、文化生态改变
        三、村民教育水平低,观念陈旧
        四、村民参与不足
        五、产业发展薄弱
第四章 山背花瑶梯田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第一节 发展原则
        一、动态保护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
        三、多方参与原则
        四、可持续性原则
    第二节 保障体系
        一、加强政府引导
        二、提升思想观念
        三、建设人才队伍
        四、完善基础设施
    第三节 发展思路
        一、梯田农业景观化
        二、花瑶民俗体验化
        三、相关产品品牌化
        四、产业发展融合化
        五、村民收入多样化
    第四节 发展对策
        一、申请重要农业遗产
        二、协调相关主体利益
        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四、构建旅游产品体系
        五、实现跨区域协作发展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政府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8年工作回顾
二、2019年工作安排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注释

(8)扬生态之优 促振兴发展——崇义县加快推进生态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现状:优势与不足并存
形势: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1.发展生态经济是大势所趋。
    2.发展生态经济的政策叠加效应显现。
    3.发展生态经济已具备较好的区位优势。
    4.发展生态经济已具备较好的要素平台。
决策:走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之路
    1.紧扣“强”字做文章, 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升级。
    2.紧扣“精”字做文章, 推动生态工业发展升级。
    3.紧扣“优”字做文章, 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升级。
    4.紧扣“大”字做文章, 推动生态旅游业发展升级。

(9)扬生态之优 促振兴发展——江西省崇义县加快推进生态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现状:优势与不足并存
形势: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决策:走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之路

(10)基于“家庭农场”模式的赣州休闲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论文局限与不足
    1.5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5.1 国外相关研究
        1.5.2 国内相关研究
        1.5.3 国内外研究综述述评
第二章 家庭农场理论与实践
    2.1 家庭农场理论概述
    2.2 国外家庭农场实践概述
        2.2.1 美国市民家庭农场
        2.2.2 法国农场专业化经营
第三章 家庭农场与休闲农业的关系
    3.1 休闲农业理论概述
    3.2 休闲农业实践概述
        3.2.1 休闲农业类型
        3.2.2 休闲农业实践的问题
        3.2.3 休闲农业发展的前景
    3.3 家庭农场与休闲农业的相互关系
    3.4 家庭农场对休闲农业发展的作用
第四章 赣州休闲农业资源禀赋与问题
    4.1 赣州休闲农业资源禀赋
        4.1.1 赣州市旅游资源概况
        4.1.2 赣州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分布
        4.1.3 赣州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类型
        4.1.4 赣州发展休闲农业的有利条件
    4.2 赣州休闲农业现状的格局与成效
    4.3 赣州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五章 休闲农业在赣州发展的新思路与新途径探讨
    5.1 休闲农业在赣州发展的新思路
        5.1.1 发展的思想与原则
        5.1.2 发展的定位目标
        5.1.3 发展的新类型
    5.2 休闲农业在赣州发展的新途径探讨
        5.2.1 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等形式共同发展
        5.2.2 经营形式多样化
        5.2.3 传统技能与现代科技优势相互作用
        5.2.4 共同保护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崇义: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大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赣闽毗邻省域间客家文化旅游政策与绩效比较研究 ——以宁化、石城为重点的考察[D]. 黄俐琴. 赣南师范大学, 2019(07)
  • [2]基于系统仿真方法的产业新城开发过程演化研究[D]. 杜磊. 重庆大学, 2019(01)
  • [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都江堰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对策研究[D]. 马元波. 四川农业大学, 2019(12)
  • [4]基于未来智慧城市愿景的城市家具设计研究[D]. 周波. 中国美术学院, 2019(01)
  • [5]赣州旅游品牌的缺失及其完善[D]. 焦玉莹. 南昌大学, 2019(02)
  • [6]溆浦山背花瑶梯田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 卢李.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7]政府工作报告[N]. 曾文明. 赣南日报, 2019
  • [8]扬生态之优 促振兴发展——崇义县加快推进生态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的几点思考[J]. 许斌. 理论导报, 2014(09)
  • [9]扬生态之优 促振兴发展——江西省崇义县加快推进生态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的几点思考[J]. 许斌. 老区建设, 2014(17)
  • [10]基于“家庭农场”模式的赣州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 郭蓓. 南昌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崇义: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大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