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PHI中网络连接状态的图形化展示

DELPHI中网络连接状态的图形化展示

一、DELPHI中实现网络连接状况的图形显示(论文文献综述)

于翔[1](2021)在《基于数字水网的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及业务融合研究》文中提出华北平原是我国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地区,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冀枣衡、沧州及宁柏隆等七大地下水漏斗区,尤其是河北省,地下水超采量和超采面积占全国的1/3,由此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问题。国家高度重视,自2014年起在河北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趋势得到显着改善。通过对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措施落实,高质量完成地下水超采治理各项工作。本文采用大数据、组件和综合集成等技术,建立了集空间数据水网、逻辑拓扑水网和业务流程水网为一体的数字水网,研发数字水网集成平台,基于平台提供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及水位考核评估业务应用,为河北省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构建了河北省一体化数字水网。面向河流水系、地表水地下水等实体水网,将地理信息、遥感影像等数据数字化、可视化,构建空间数据水网;将管理单元的对象实体逻辑和用水对象进行拓扑化、可视化,构建逻辑拓扑水网;采用知识图将业务的相关关系、逻辑关联进行流程化、可视化,构建业务流程水网。研发数字水网综合集成平台,搭建可视化操作的业务集成环境,通过三种可视化水网的集成应用构建一体化的数字水网,为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和水位考核评估提供技术支撑。(2)提出了基于数字水网的业务融合模式。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地下水数据资源进行处理与分析,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将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及水位考核评估的数据、方法和模型等进行组件开发提供组件化服务,实现模型方法的融合。采用知识可视化技术描述应用主题、业务流程、关联组件和信息,实现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过程融合;将数据、技术及业务进行融合,基于平台、主题、组件、知识图工具组织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应用,实现基于数字水网的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融合。(3)提供主题化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应用。基于数字水网集成平台,按照业务融合应用模式,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多源数据进行融合,搭建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的业务化应用系统,提供信息和计算服务。针对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目标,采用组件及知识可视化技术将评价方法组件化、过程可视化,搭建过程化评价业务化应用系统,提供在线评价和决策服务。根据地下水采补水量平衡原理,研究河北省超采区的地下水位考核指标制定的方法,基于数字水网搭建水位考核评估业务化应用系统,提供考核和决策服务。

刘浏[2](2020)在《养老服务领域社会组织社会资本与绩效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发达国家长时期、分阶段出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在我国短期内同步呈现、集中爆发。人口老龄化的严峻趋势对传统的养老模式已构成挑战,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社会组织(SOs)作为主要服务主体之一,在参与养老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养老服务资源处于分散化状态,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整合。内外部的不足和威胁导致了SOs在我国养老服务领域所具有的巨大参与优势还远未被激活。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有信任、合作、网络支持和制度规范,社会资本的功能有帮助组织获取资源、提高组织能力和促进组织绩效等,上述核心要素和功能恰恰是发展中的养老服务领域SOs生存和发展所迫切需要的。社会资本这一国际学术热点与SOs的发展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从社会资本视角探讨SOs参与养老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首先界定我国养老服务领域SOs相关社会资本及其绩效的内涵、核心要素或维度,并开发不同层面的测量工具,再分别从社会资本的微观、中观层面对养老服务领域SOs进行探讨。通过定量方法分析SOs各层面社会资本存量与组织核心个人绩效、SOs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培育积极社会资本以促进以SOs绩效,激发SOs在养老服务中的巨大参与优势和作用。方法(1)采用文献分析法、政策文件分析法、专家咨询、研讨和论证,构建养老服务领域SOs核心成员个人水平社会资本、组织内部社会资本、组织外部社会资本测量指标体系,SOs绩效评价理论框架和指标条目池,以及社会资本与组织绩效的理论模型。通过德尔菲法和预试验实证研究筛选绩效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体系的单层权重和组合权重。(2)问卷现场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第一阶段抽样:从安徽省16个城市中分别从皖北、皖中、皖南各抽取两个城市。第二阶段抽样:与抽样市民政局分管养老服务工作的负责人访谈,确定该市所有的市辖区为调查区,共15个区。第三阶段抽样:与抽样区民政局分管养老服务工作的负责人访谈,在该区民政局参与养老服务的SOs台账系统里,按照50%比例抽取,每一个城市A类SOs不少于20个。正常开展养老服务的B类SOs全部作为我们的调查对象。于2019年9-12月对219家养老服务领域SOs(A类SOs即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敬老院167家,B类SOs即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养老服务中心52家)采用问卷星电子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自行研究设计的问卷,调查养老服务领域核心个人基本情况及组织社会资本、组织基本情况及组织绩效、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对象满意度、养老服务机构员工满意度等。采取现场一对一方式调查核心个人、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对象、养老服务机构员工。采取实地查看和查阅文字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调查组织绩效。(3)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检验指标体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4)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统计方法包括:χ2检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Pearson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多元二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等。最后,对组织内部社会资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组织社会资本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的假设模型,采用拟合优度指数(GFI)、规范拟合指数(NFI)、相对拟合指数(RFI)、比较拟合指数(CFI),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卡方自由度比(CMIN/DF),AGFI值,PGFI值,IFI值,TLI值等模型整体拟合度评估指标评价模型优劣;对结构型外部社会资本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结果(1)本研究遵循德尔菲法专家选择的要求,选择养老服务领域从事行政管理、学术研究和业务实践,且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专家共25名。其中,来自安徽省民政厅和包河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专家5人,高等院校从事社会工作、卫生管理研究的教师14人,安徽省内知名养老服务领域社会组织负责人6人。两轮均发出25份问卷,回收25份有效问卷,积极系数均为100%。二轮咨询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7。最终确定了养老服务领域A类SOs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55个)和B类SOs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38个)。(2)本研究研制的核心个人社会资本量表Cronbach’s alpha为0.86,各个维度的Cronbach’s alpha在0.81-0.90之间;组织内部社会资本量表Cronbach’s alpha为0.92,各个维度的Cronbach’s alpha在0.87-0.92之间;组织外部社会资本量表Cronbach’s alpha为0.93,各个维度的Cronbach’s alpha在0.77-0.88之间。以上量表均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组织内部社会资本量表提取的6个因子累积可解释78.035%的总变异;SOs核心个人社会资本量表提取的4个因子累积可解释67.054%的总变异;SOs组织外部社会资本量表提取的5个因子累积可解释63.859%的总变异。(3)影响养老服务领域组织核心个人绩效水平因素的多元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个人获得养老表彰(即个人绩效1)(0=未获得,1=获得,下同)为应变量,未接受管理类培训者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是接受管理类培训者的0.344(95%CI=0.1510.788);未接受技能类培训者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是接受管理类培训者的0.38(95%CI=0.1740.831);参加养老工作年限>5年、2-5年者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分别是≤1年者的6.474(2.47716.923)倍和3.927(1.46310.542)倍;专职人员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是兼职人员的8.911(1.03876.464)倍;Cm SC社会网络每增加一分,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增大1.36(1.1861.559)倍;已婚者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是未婚/丧偶/离异的5.621(1.1692.703)倍。以带领的团队获得养老表彰(即个人绩效2)为应变量,女性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是男性的0.483(95%CI=0.2860.817);未接受管理类培训者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是接受管理类培训者的0.332(95%CI=0.1840.598);专职人员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是兼职人员的3.728(95%CI=1.09112.739)倍;Cm SC社会网络每增加一分,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增大1.254(95%CI=1.1061.421)倍。以个人或带领的团队因从事的养老服务被媒体报道(即个人绩效3)为应变量,参加养老工作年限>5年、25年者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分别是≤1年者的3.127(95%CI=1.6256.017)倍和2.903(95%CI=1.5275.521)倍;Cm SC社会网络每增加一分,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增大1.179(95%CI=1.1861.559)倍;Intra SC支持每增加一分,获得养老表彰的可能性增大2.102(95%CI=1.3693.227)倍。以被聘为养老服务领域协会成员(即个人绩效4)为应变量,以前面单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来的可疑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建立多元二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未接受管理类培训者被聘为养老服务领域协会成员的可能性是接受管理类培训者的0.283(95%CI=0.1320.611);未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者被聘为养老服务领域协会成员的可能性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者的0.425(95%CI=0.2110.854)。以参加地方养老服务标准起草/讨论/征求意见(即个人绩效5)为应变量,未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者参加地方养老服务标准起草/讨论/征求意见的可能性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者的0.393(95%CI=0.190.814);Cm SC社会网络每增加一分,参加地方养老服务标准起草/讨论/征求意见的可能性增大1.05(1.0151.087)倍;Intra SC共同语言和共同愿景每增加一分,参加地方养老服务标准起草/讨论/征求意见的可能性增大4.227(1.25914.186)倍。(4)影响养老服务领域组织绩效水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A类:组织运作模式为公建民营,总绩效增加4.352分,组织运作模式为民建民营,总绩效增加5.86分;收住老年人数增加1人,总绩效增加0.035分;备案/注册情况为多种形式时,总绩效增加6.344分。备案/注册情况为多种形式时,环境绩效增加0.537分;Inter SC规范增加1分,环境绩效增加1.037分。专职工作人员数增加1人,设施设备绩效增加0.036分;Inter SC信任增加1分,设施设备绩效增加0.531分;备案/注册情况为多种形式时,设施设备绩效增加1.667分。组织运作模式为民建民营,运营管理绩效增加1.58分;备案/注册情况为多种形式时,运营管理绩效增加1.143分;Intra SC规范增加1分,运营管理绩效增加1.306分。Cm SC凝聚力和归属感增加1分,服务质量绩效增加1.738分;组织运作模式为民建民营,服务质量绩效增加1.726分;备案/注册情况为多种形式时,服务质量绩效增加2.079分。备案/注册情况为多种形式时,服务效果绩效增加1.176分。B类:核准床位数增加1张总绩效增加7.388分,未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服务,总绩效减少15.924分;Inter SC参与增加1分运营管理绩效增加1.242分;核准床位数增加1张服务质量绩效增加2.148分,未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服务,服务质量绩效减少6.414分;组织成立时间增加1年,服务结果绩效增加3.499分;专职工作人员数增加1人,服务结果绩效增加2.543分;专职工作人员增加1人服务效果绩效增加1.889分,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效果绩效减少2.85分,Intra SC非正式网络得分增加1分,服务效果绩效增加3.091分。(5)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内部社会资本与组织绩效关系验证性结构方程模型。A类SOs:拟合优度指数的卡方检验(χ2/df)=7.269,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83、规范拟合指数(NFI)为0.962、相对拟合指数(RFI)为0.905、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82,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为0.07,卡方自由度比(CMIN/DF)为1.817,AGFI值为0.937,PGFI值为0.262,IFI值为0.983,TLI值为0.955。A类SOs组织内结构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认知型社会资本,路径系数为0.22;组织内结构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关系型社会资本,路径系数为0.40;认知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关系型社会资本,路径系数为0.47;认知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服务效果绩效,路径系数为0.2;关系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服务效果绩效,路径系数为0.18;服务效果绩效正向影响总绩效,路径系数为0.58。B类SOs:拟合优度指数的卡方检验(χ2/df)=4.412,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96、规范拟合指数(NFI)为0.957、相对拟合指数(RFI)为0.892、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96,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为0.07,卡方自由度比(CMIN/DF)为1.103,AGFI值为0.882,PGFI值为0.258,IFI值为0.996,TLI值为0.989。B类SOs组织内结构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认知型社会资本,路径系数为0.44;组织内结构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服务效果绩效,路径系数为0.21;认知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关系型社会资本,路径系数为0.78;认知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服务效果绩效,路径系数为0.22;关系型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服务效果绩效,路径系数为0.17;服务效果绩效正向影响总绩效,路径系数为0.7。(6)养老服务领域SOs结构型外部社会资本的社会网络分析发现,民政部门是养老服务领域A类SOs联系最紧密的机构,点度值151,其次是其他养老组织、街道/社区居委会,点度值分别为133,127;街道/社区居委会是养老服务领域B类SOs联系最紧密的机构,点度值47,其次是民政部门、其他养老组织,点度值分别为42,40。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养老服务领域个人基本情况及组织核心成员个人水平、组织内部、组织外部社会资本测量指标及其量表、组织基本情况及组织绩效评估量表、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对象量表、养老服务机构员工满意度量表,实证研究表明,上述系列调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较理想的结构效度。本研究发现核心个人社会网络水平越高,个人获得养老表彰、带领的团队获得养老表彰、个人或带领的团队因从事的养老服务被媒体报道、个人参加地方养老服务标准起草/讨论/征求意见的可能性也越高;组织内部的支持水平越高,个人或带领的团队因从事的养老服务被媒体报道的可能性也越高;组织内部的共同语言和共同愿景水平越高,个人参加地方养老服务标准起草/讨论/征求意见的可能性也越高。组织运作模式、收住老年人数、备案/注册情况与A类SOs总绩效有正向关联。核心个人凝聚力和归属感水平高,能增加组织的服务质量绩效;组织内部规范水平高能增加组织的运营管理绩效;组织外部的信任水平高,能增加组织的设施设备绩效;组织外部的规范水平高,能增加组织的环境绩效。核准床位数、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服务与B类SOs总绩效有正向关联。组织内部的非正式网络水平高,能增加组织的服务效果绩效;组织外部的参与水平高,能增加组织的运营管理绩效。本研究将既往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等相关研究上升到社会资本理论高度,丰富了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社会组织绩效与社会资本理论的实证研究,本研究从核心成员个人水平、组织内部水平、组织外部水平探索了认知型社会资本、关系型社会资本、认知型社会资本与养老服务领域社会组织绩效的关系,不仅为发挥养老服务服务领域社会资本开拓新的思路、注入新的活力,而且为国家和地方制定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应对老龄化提供新视角和理论依据。

郭宇明[3](2019)在《循环冷却水系统建模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降耗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水作为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同样面临着短缺和被污染的问题。而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提高能源与水的利用效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废热,这些废热会影响设备的运行效率以及使用寿命,进而影响正常的生产和产品的质量,而循环冷却水系统对维持主生产过程的安全以及延长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所设计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一般都能够满足主生产过程的冷却需求,但仍然存在优化的空间,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改进。因此,在保证主生产过程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能源和水的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采用数学规划的方法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高效设计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为了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以实现节能节水的目的,本文根据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在深入分析系统特点的基础上,首先对系统的核心设备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单个核心设备以及整个系统的优化设计问题,最后开发了一套软件,用于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归纳如下:1.循环冷却水系统结构复杂,涉及部件众多,其中的核心设备包括水泵、板式换热器以及机械通风冷却塔。由于在系统中不仅要进行热量的传递还要实现水的循环流动,所以对于换热器和冷却塔,分别建立了它们的热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对于水泵,则建立了描述其流量与扬程之间关系的数据驱动模型。这些模型为单个核心设备的优化设计以及整个循环冷却水系统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2.针对系统设计以及对已有系统进行改造的需求,研究了系统中各个核心设备单独优化设计的方法。在对水泵进行选型优化时,通过将定频水泵和变频水泵进行组合,同时考虑不同工况下水泵的运行情况,从而使水泵组在不同工况下都能高效运行,降低了水泵的综合成本。在对冷却塔设计优化时,考虑了冷却塔的运行工况变化,这些工况变化既包括冷却塔热负荷的变化,也包括外界气象条件的变化,从而在降低系统设计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3.针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优化设计问题,给出了更具一般意义的循环冷却水系统超结构,其中包括由定频泵和变频泵组成的水泵组、由多个冷却塔组成的冷却塔组以及由换热器以不同连接方式构成的换热器网络,基于上述超结构,建立了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设计的优化模型,并且在系统设计优化时考虑其以后的运行情况。4.循环冷却水系统整体设计优化模型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非凸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针对该模型求解困难的问题,提出将该模型首先按照所对应的实际设备划分为多个子系统设计优化模型,然后按照协同优化的思想构造系统级优化器以及子系统级优化器,子优化器之间的协调由系统级优化器来完成,从而在降低求解难度的同时找到更优的解。5.在循环冷却水系统机理模型、设计优化模型以及优化方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库技术、接口技术及Matlab语言编程等关键技术,开发了一套循环冷却水系统优化设计软件,该软件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高效设计,对缩短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周期,找到更优的系统结构和设备参数,从而实现节能节水具有重要意义。

徐琳[4](2016)在《基于GIS的广播电视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近年来,传播媒介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广播电视网络在日益发展的业务内容和多元的业务模式状态下,网络规模持续的扩大,另一方面不断增长的客户群体和更高的客户服务都对新形势的网络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当前网络资源状况不明,网络资源统计和分析相对落后主要缘于人为失误,文档整理以及广播电视网络资源管理模式不规范,尤其是在出现人员调动后工作交接不到位,使得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混乱,无法依据已有的资料展开工作增加了建设和维护成本,而广播电视网络单位对网络管理、建设和维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前提下,GIS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选择GIS技术构建广播电视网络的资源管理,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针对传统的广播电视网络无法完成资源及设备运行状况等一系列管理问题,对基于GIS的广播电视网络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基于GIS的广播电视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GIS技术可以把一系列有线电视广播的相关信息,发布于一个客观的空间分布之中,再对其空间分布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就实现了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的广泛覆盖的功能,与以往的各种图纸和表格信息相比,GIS技术存在着更加明显的优势。该系统实现广播电视网络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进一步优化信息利用环境,有助于实时获取广播电视网络资源的一些信息,以便做出合理正确的决定。本文旨在基于GIS的广播电视网络管理方面进行探索和实现。本文分析了广播电视网络管理的现状;在对广播电视网络进行描述的同时,对系统的需求分析也作了详细的说明,同时介绍了该系统的相关技术,系统的组建建立在组件式的GIS二次开发的基础上,同时把MapInfo当作GIS平台,把MapX用作GIS开发组件,数据库选择SQL Server2008,开发工具为Delphi,利用ADO技术访问数据库来实现业务系统功能;根据提出的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原则、系统功能需求,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系统设计方案,对系统的开发结构设计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包括系统的整体结构、系统技术架构、系统功能结构等,并且给出了功能结构图及技术架构模型图,为整个系统的开发定下了良好的开发架构;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方面,将广播电视网络的基础地图功能、网络管理功能、网络分析功能、设备通信功能、系统维护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在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上,重点对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实际测试,该系统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敬向阳[5](2011)在《煤矿排水控制与水害预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煤炭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矿井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灵魂,而井下涌水是影响矿井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采掘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不仅影响产煤量,甚至会淹没矿井,危机矿工的生命安全。针对现有排水系统存在的滞后性弊端,研究适合于我国煤矿井下使用的煤矿排水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结合矿井水文地质管理工作的特点和煤矿实际情况,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首先完成煤矿排水控制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并阐述了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同时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与水文地质信息建立水害预测模型,可以方便、快捷的对矿井水害进行预测,为矿区实际生产和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本文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排水自动控制的要求,进行排水控制的PLC硬件的设计并对排水系统软件的功能需求加以说明设计,使矿井排水达到“避峰就谷”的目的,使水泵房工作更加高效节能。(2)设计和建立专门用于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的系统,以实现对各种水文地质资料录入、编辑、存储、管理、查询、分析和输出。(3)开发图形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矿区、矿井对技术资料进行处理,利用DELPHI与MAPX实现矿井水文地质图形的输入、编辑、存储、实时查询和输出。(4)利用存水池水位传感器现有采集数据,预测不同季节井下水位的变化规则。利用相应预测规则和当前水位检测变化、降雨量和排水量等情况完成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软件实现,预测矿井未来涌水量。基于DELPHI和MapX的煤矿排水控制与水害预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实现了排水过程的自动控制以及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的可视化,显示出其在科学管理方面的优越性,为矿井排水和水文地质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申庆花[6](2008)在《基于GIS的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而城市水体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的雨、污水处理设施也越来越完善,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仍采用人工管理的方法来管理城市排水管网,其弊端显而易见。为充分管理和合理应用越来越多的排水管网信息,建立一个完整、准确的排水管网管理系统,提高排水管网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本文设计的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系统是融计算机图形显示和数据处理于一体,储存和处理空间信息的高新技术。本文从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角度,以GIS为技术支持,结合排水管网管理的实际需求,在Mapinfo Professional 8.5平台并结合可视化编程语言Delphi7.0对排水管网管理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使之充分发挥GIS对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的编辑、显示、分析、处理、查询的功能,从而可以准确、直观、高效的为城市排水管理服务。在排水管网管理系统的研究和设计过程中,首先分析了目前排水管网管理的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总体的分析和设计,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提出了系统的功能设计和子系统设计,并详述了各子系统的作用,在功能结构基础上,进行系统数据库设计。本文着重对最短路径的实现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研究,确定选择Dijkstra算法作为本系统的最短路径实现算法。然后根据排水管网中最短路径查找的实际情况,从网络结构的拓扑表示(即数据结构)以及Dijkstra算法中快速搜索技术的实现入手,提出了对传统Dijkstra算法的改进。最后编程实现了该改进算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付瑞锋[7](2008)在《可视化多参数水文动态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可视化多参数水文动态监测系统将传感器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和微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水文数据的动态采集、实时传输及可视化分析处理,为预防水害的发生提供决策依据。系统以DELPHI作为软件开发平台,Microsoft SQL Server为数据库平台,采用类三层C/S结构的开发模式,将GSM无线通讯与工业控制网络有线通讯相结合,实现了对RTU采集的水位、水压、水温、管道流量、明渠流量等水文数据的实时传输。监测计算机通过串口通讯编程控件MSCOMM发送或接收数据帧的方式与地面GSM模块或井下分站通讯,将水文信息自动传输到系统数据库中。系统对挂接在安全监测系统中的水文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利用FTP和Socket技术进行传输,实现了水文监测系统对安全监测系统的数据集成,扩展了水文监测系统的应用模式。可视化的系统将自动采集、传输到监测系统主机的水文数据整理入库,通过相应的处理模块可实现水文数据的可视化查看,具有快捷、直观地查询与浏览能力。系统在系统界面可以显示各监测点的实时状态,对实时数据可以作出超限报警、列表显示、动态曲线图显示;历史数据也可以按列表和曲线图显示,还可以生成含水层各测点水位的对比曲线和等值线图以及各种统计分析报表。通过对水文数据的可视化,将数据信息以直观、形象地图形表现出来,使得各种信息和分析结果更加一目了然。可视化多参数水文动态监测实现了无人职守下的地下水数据采集,结合可视化分析与处理手段,可以及时掌握地下水的动态。系统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煤矿单位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和矿井水害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姜伟[8](2005)在《大庆市政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基于集成MapInfo地图的Delphi GIS技术系统平台在建立大庆市政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开发研究过程中涉及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其中包括一些现阶段在国内外先进的 GIS 理论,例如空间数据模型与结构、地理信息系统(GIS )环境下地图可视化概念模型、和空间域及其特性等。 本论文研究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1)地图的转化。本文针对 MapInfo 环境下防震减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方法以及 AutoCAD、ARC/INFO、MapInfo 之间图层的转化流程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2) MapInfo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深层剖析。结合课题的要求,本文深层剖析了 MapInfo 中一些功能如数据分析、系统集成、数据模型。 (3)本文探讨利用系统 SQL 提供的强大查询功能,实现系统属性数据库与图形数据库的连接方法。 (4)基于集成 MapInfo 地图的 Delphi GIS 技术系统平台在防震减灾 GIS 系统的功能设计。本文功能设计的重点是根据用户需求、分析结果,对解决特定应用目的而进行的功能分析,选择合适的 GIS 功能并对其具体化,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5)基于集成 MapInfo 地图的 Delphi GIS 技术系统平台在防震减灾 GIS 系统的实现。本文探讨和实现了在 Windows 环境下,博采各软件平台之众长,通过编程语言 Delphi 控制 MapInfo,在这个地图窗口中,实现 MapInfo 与地图窗口交互操作。

吴咏梅[9](2005)在《基于OPC标准的现场遥现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更好地设计应用于大规模工业现场的监控软件这一要求,本文着重从数据通信和图像显示两个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应用软件和现场设备的通信方面,课题采用了 OPC 这一标准化接口协议,使得软件的数据来源不再是通过专用硬件驱动程序传递的过程数据,而是具有通用数据接口的 OPC 服务器,从而实现了不同硬件和软件之间的互操作,保证了系统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在对现场场景的图形显示方面,针对工业现场数据三维可视化的要求,研究了基于 Delphi 虚拟现场的遥现技术。分析了虚拟场景中,物体运动的实现,并提出了一种优化三维建模的方法,即利用模型直接载入法简化 3D 建模程序、改善模型显示效果,从而逼真地再现出真实场景,为虚拟现场遥现的终端显示提供了一种实现途径。作者还研究了课题的通用性,提出创建三维图形库的想法,并对创建三维图形控件做了详细的论述。 在课题的研究开发过程中,作者从课题需求出发,对开发工具、开发方法等进行研究比较,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与教训,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开源[10](2004)在《住宅小区供水管网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指出对通用GI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南宁市仙葫住宅区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将管网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取代以图纸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能实现科学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在提出了住宅小区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实现过程和应解决的关键技术基础上,以Delphi为开发平台,基于OLE技术对MapInfo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了小区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 在小区供水管网GIS系统开发中,分别利用MapInfo和Microsoft Access建立供水管网空间数据库及其属性数据库,通过BDE和OLE技术实现应用软件与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数据交换。系统不仅具有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管理功能,而且还具有管网事故处理能力。 采用先选择地图对象、后查询属性数据库的方式,实现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备的属性查询,由此构建了小区供水管网GIS系统属性查询模块。利用DDE方法对无地图实体的节点进行属性数据库定位,调用MapBasic内部函数计算断面图中管道间距,通过Delphi绘图功能绘制断面图并将管道属性和管道间距标注到图中。 从管网模型的拓扑关系出发,按照广度优先遍历算法确定关阀方案来建立事故处理模块,并编制出相应的MapBasic程序,从而自动确定事故处理中的断水管段和停水用户。事故处理模块能够对供水管网进行事故分析,辅助管理人员处理管网事故,提高管网管理水平和事故处理效率。 通过在Delphi应用程序中集成MapInfo,实现了系统对电子地图对象的各项操作功能,并提出了利用Delphi编程实现各项系统功能的具体方法。

二、DELPHI中实现网络连接状况的图形显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ELPHI中实现网络连接状况的图形显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字水网的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及业务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地下水超采研究现状
        1.3.2 地下水变化特征研究现状
        1.3.3 治理效果评价研究现状
        1.3.4 数字水网研究现状
        1.3.5 相关文献计量分析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4.4 论文创新点
2 地下水超采形势与治理现状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地质
        2.1.4 河流水系
        2.1.5 社会经济
    2.2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2.2.1 地下水资源量
        2.2.2 地下水开采量
        2.2.3 地下水供水量
    2.3 地下水超采造成影响
        2.3.1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形成
        2.3.2 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2.3.3 地面沉降及地裂缝产生
        2.3.4 海水入侵及其危害程度
    2.4 地下水超采治理现状
        2.4.1 地下水超采形势
        2.4.2 治理任务及范围
        2.4.3 治理的相关措施
        2.4.4 治理措施实施情况
        2.4.5 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数字水网的构建及关键技术
    3.1 数字水网关键技术
        3.1.1 大数据技术
        3.1.2 5S集成技术
        3.1.3 可视化技术
        3.1.4 综合集成研讨厅技术
    3.2 空间数据水网构建
        3.2.1 空间数据处理
        3.2.2 地形地物可视化
        3.2.3 数字水网提取
        3.2.4 空间水网可视化
    3.3 逻辑拓扑水网构建
        3.3.1 拓扑元素概化
        3.3.2 拓扑关系描述
        3.3.3 拓扑关系存储
        3.3.4 拓扑水网可视化
    3.4 业务流程水网构建
        3.4.1 业务主题划分
        3.4.2 业务流程概化
        3.4.3 流程可视化描述
        3.4.4 业务水网可视化
    3.5 一体化数字水网构建
        3.5.1 业务集成环境
        3.5.2 三网集成合一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数字水网的业务融合及实现
    4.1 数字水网与业务融合
        4.1.1 多源数据融合
        4.1.2 模型方法融合
        4.1.3 业务过程融合
    4.2 面向主题的业务应用
        4.2.1 主题服务模式
        4.2.2 主题服务特点
        4.2.3 业务应用过程
    4.3 基于数字水网的业务实现
        4.3.1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服务
        4.3.2 基于水网的过程化评价
        4.3.3 基于水网的水位考核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大数据的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
    5.1 业务应用实例及数据来源
        5.1.1 业务应用系统
        5.1.2 多源数据来源
        5.1.3 应用分析方法
    5.2 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分析
        5.2.1 地下水位时间变化
        5.2.2 地下水位空间变化
    5.3 地下水储量变化特征分析
        5.3.1 地下水储量反演方法
        5.3.2 地下水储量时间变化
        5.3.3 地下水储量空间变化
    5.4 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分析
        5.4.1 自然因素变化
        5.4.2 人为因素变化
        5.4.3 影响因素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
    6.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1.1 主题化指标库
        6.1.2 评价指标优选
        6.1.3 评价等级划分
    6.2 评价方法选取调用
        6.2.1 评价方法选取
        6.2.2 方法的组件化
        6.2.3 方法组件调用
    6.3 评价结果及应用实例
        6.3.1 指标数据来源
        6.3.2 评价结果分析
        6.3.3 结果的反馈优化
        6.3.4 过程化评价实例
    6.4 本章小结
7 地下水治理效果水位考核评估服务
    7.1 水位考核指标制定方法
        7.1.1 考核基本原理
        7.1.2 指标计算方法
        7.1.3 水位考核评分
    7.2 水位考核评估计算示例
        7.2.1 监测数据处理
        7.2.2 水位指标确定
        7.2.3 地下水位考核
    7.3 水位考核业应用务系统
        7.3.1 数据管理服务
        7.3.2 基础信息服务
        7.3.3 考核管理服务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数字水网开发程序代码
附录B 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养老服务领域社会组织社会资本与绩效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的严峻趋势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构成挑战
        1.1.2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
        1.1.3 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要性
        1.1.4 我国养老服务领域SOs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困境
        1.1.5 从社会资本视角探讨SOs参与养老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1.1.6 社会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思路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问卷研制研究方法
        2.1.1 文献分析法和政策文件分析
        2.1.2 专家咨询、研讨和论证
        2.1.3 德尔菲法
        2.1.4 层次分析法
        2.1.5 预实验研究
    2.2 问卷研制结果
        2.2.1 组织绩效测量指标
        2.2.2 组织核心个人的社会资本测量指标
        2.2.3 组织内、外部社会资本测量指标
    2.3 现况调查方法
        2.3.1 调研对象、所需样本量
        2.3.2 抽样方法和程序
        2.3.3 调查方式
        2.3.4 调查工具(见附件 3-7)
    2.4 资料整理与分析
        2.4.1 数据分析方法
        2.4.2 数据处理与基本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2.5 质量控制
    2.6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养老服务领域社会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1.1 专家基本情况
        3.1.2 评分设计和筛选标准
        3.1.3 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和协调程度
        3.1.4 第一轮评分结果
        3.1.5 第二轮评分结果
        3.1.6 养老服务领域社会组织绩效指标权重
    3.2 养老服务领域SOs社会资本与个人绩效的关系研究
        3.2.1 养老服务领域SOs社会资本测量指标信度分析
        3.2.2 养老服务领域SOs社会资本测量指标效度分析
        3.2.3 养老服务领域SOs核心成员社会人口学因素、社会资本与个人绩效的单因素研究
        3.2.4 养老服务领域个人绩效的多因素研究
    3.3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社会资本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
        3.3.1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社会资本测量指标信度分析
        3.3.2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社会资本测量指标效度分析
        3.3.3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基本特征、社会资本与组织绩效的单因素研究
        3.3.4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绩效的多因素研究
    3.4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内部社会资本与组织绩效研究
    3.5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外部结构型社会资本分析
4 讨论
    4.1 指标体系全面系统地表达了养老服务领域SOs绩效评价内涵
    4.2 养老服务领域SOs社会资本与个人绩效
        4.2.1 养老服务领域SOs核心个人基本情况与个人绩效
        4.2.2 养老服务领域SOs社会资本与个人绩效
    4.3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社会资本与组织绩效
        4.3.1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基本情况与组织绩效
        4.3.2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社会资本与组织绩效
    4.4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内部社会资本与组织绩效
    4.5 养老服务领域SOs组织外部结构型社会资本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构建结构型社会资本,拓宽关系网
        5.2.2 培育关系型社会资本,提高公信力
        5.2.3 发展认知型社会资本,增强凝聚力
    5.3 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5.3.1 创新点
        5.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社会资本视角下国内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的途径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1
附件 2
附件 3
附件 4
附件 5
附件 6
附件 7

(3)循环冷却水系统建模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循环冷却水系统概述
        1.2.1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组成
        1.2.2 水的冷却原理
    1.3 循环冷却水系统建模与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1.3.1 循环冷却水系统建模研究现状
        1.3.2 循环冷却水系统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循环冷却水系统关键设备建模研究
    2.1 引言
    2.2 水泵模型的建立
        2.2.1 水泵的工作原理
        2.2.2 水泵模型
        2.2.3 管网特性曲线和水泵工作点
        2.2.4 变频水泵以及水泵的并联
    2.3 板式换热器模型的建立
        2.3.1 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
        2.3.2 板式换热器的热力学模型
        2.3.3 板式换热器的动力学模型
    2.4 逆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模型的建立
        2.4.1 逆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4.2 冷却塔的热力学模型
        2.4.3 冷却塔的动力学模型
    2.5 其它相关模型的建立
        2.5.1 各支路冷却水混合后的温度计算模型
        2.5.2 水损失计算模型
    2.6 模型验证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循环冷却水系统关键设备优化设计研究
    3.1 引言
    3.2 水泵选型优化
        3.2.1 决策变量的选取
        3.2.2 目标函数
        3.2.3 约束条件
        3.2.4 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
        3.2.5 设计实例
    3.3 板式换热器优化设计
        3.3.1 决策变量的选取
        3.3.2 目标函数
        3.3.3 约束条件
        3.3.4 设计实例
    3.4 逆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优化设计
        3.4.1 决策变量的选取
        3.4.2 目标函数
        3.4.3 约束条件
        3.4.4 设计实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循环冷却水系统整体设计优化研究
    4.1 引言
    4.2 循环冷却水系统整体设计优化模型的建立
        4.2.1 问题描述
        4.2.2 基于超结构的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优化模型
    4.3 基于协同优化算法的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优化模型
        4.3.1 协同优化算法的原理
        4.3.2 基于协同优化方法的优化问题描述
    4.4 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优化模型求解
        4.4.1 设计变量初始化
        4.4.2 松弛变量的确定
        4.4.3 基于协同优化方法的系统优化模型求解
    4.5 设计实例及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循环冷却水系统节能优化软件开发
    5.1 引言
    5.2 软件整体架构
    5.3 软件开发关键技术
        5.3.1 开发环境
        5.3.2 Delphi与Matlab混合编程
        5.3.3 Delphi与MySQL通信连接
        5.3.4 Delphi调用EPANET包含的动态链接库
        5.3.5 数据库设计
    5.4 软件主界面及功能开发
    5.5 优化设计示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及参与项目情况

(4)基于GIS的广播电视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
    1.2 研究课题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广播电视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1.3.2 GIS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3 GIS技术在广播电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状态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及其章节编排
2 系统需求
    2.1 广播电视网络简介
    2.2 系统需求分析
        2.2.1 系统需求分析简述
        2.2.2 系统设计原则
        2.2.3 系统功能需求
    2.3 相关技术介绍
        2.3.1 GIS简介
        2.3.2 GIS开发平台
        2.3.3 系统数据库:SQL Server
        2.3.4 开发语言
        2.3.5 数据库连接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1 整体结构
    3.2 系统技术架构
    3.3 系统功能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功能模块设计
    4.1 GIS资源管理模块
    4.2 网络管理模块
    4.3 网络分析模块
    4.4 设备通信模块
    4.5 系统维护模块
    4.6 系统数据库设计
        4.6.1 空间数据库设计
        4.6.2 属性数据库设计
    4.7 本章小结
5 系统功能实现
    5.1 系统主界面
    5.2 网络管理模块功能实现
    5.3 网络分析模块功能实现
    5.4 设备通信模块功能实现
    5.5 系统维护模块功能实现
    5.6 系统中的难点
    5.7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
    6.1 功能模块测试
        6.1.1 GIS资源管理模块
        6.1.2 系统维护模块
    6.2 性能测试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煤矿排水控制与水害预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GIS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
        1.2.2 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1.2.3 GIS在矿井水灾预测方面的开发和应用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煤矿自动排水控制系统的设计
    2.1 排水系统整体架构
    2.2 煤矿井下排水实际工况
        2.2.1 矿井排水装置的组成与特点
        2.2.2 水泵排水过程
    2.3 自动排水系统的构建
    2.4 PLC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2.4.1 排水控制系统的监控设计
        2.4.2 PLC系统的硬件组态
    2.5 排水控制系统软件开发方案
        2.5.1 上位机软件的选择
        2.5.2 上位机的通信
        2.5.3 软件功能模块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GIS的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3.1 基于GIS的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
        3.1.1 系统目标
        3.1.2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3.1.3 系统的需求分析
        3.1.4 系统的实现技术分析
        3.1.5 系统总体机构设计
        3.1.6 系统子模块功能设计
    3.2 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3.2.1 系统功能分析
        3.2.2 系统数据库设计
        3.2.3 矿井水文信息系统的建立
    3.3 矿井水文地质图形管理系统的开发
        3.3.1 系统功能分析
        3.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3.3 矿井水文地质图形管理系统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矿井水情预测系统研究
    4.1 矿井水情预测的意义
    4.2 矿井涌水量影响因素
    4.3 矿井水情预测方法
    4.4 预测方法的选择
    4.5 基于神经网络的矿井水情预测应用
    4.6 MATLAB与DELPHI应用程序接口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实施
    5.1 应用况且概况
        5.1.1 矿区概况
        5.1.2 矿区地质条件
    5.2 系统运行及应用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GIS的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1.1.1 现存排水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
        1.1.2 基于GIS 的排水管网管理系统的特点
        1.1.3 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本课题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地理信息系统(GIS)概述
    2.1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2.2 地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2.3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构成及功能
        2.3.1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构成
        2.3.2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
    2.4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2.4.1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国际发展情况
        2.4.2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国内发展情况
    2.5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趋势
    2.6 GIS 相关技术
        2.6.1 MapInfo 技术
        2.6.2 MapInfo 的基本功能
        2.6.3 MapX 简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排水管网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系统的概述与设计原则
        3.1.1 排水管网管理系统的概述
        3.1.2 排水管网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3.2 系统的需求分析
        3.2.1 用户的确定
        3.2.2 现行管理系统运作分析
        3.2.3 用户对系统的要求
    3.3 系统开发平台及方式
        3.3.1 GIS 基础平台的比较和选择
        3.3.2 应用GIS 开发方式的比较与确定
    3.4 数据库软件选择
    3.5 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3.6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3.7 系统的总体结构框架设计
    3.8 系统运行环境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数据库设计
    4.1 系统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及目标
        4.1.1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4.1.2 数据库设计的目标
    4.2 系统数据库基本功能
    4.3 数据库结构及总体设计
        4.3.1 数据库结构设计
        4.3.2 数据库总体设计
    4.4 系统空间数据库建立
        4.4.1 系统的数据组织
        4.4.2 系统中空间数据结构
        4.4.3 系统中空间数据采集
        4.4.4 系统中空间数据库实例
    4.5 系统属性数据库建立
        4.5.1 属性数据库构成与SQL Server2000 概述
        4.5.2 数据表结构设计
        4.5.3 属性数据库的管理模式
    4.6 属性与空间数据库的连接
    4.7 Delphi 应用程序与属性数据库连接
        4.7.1 BDE 方式
        4.7.2 实现数据库连接的方法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排水管网最短路径分析
    5.1 GIS 的网络分析功能
        5.1.1 网络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5.1.2 数据结构、算法和图论中的重要定义
    5.2 最短路径算法的选择
        5.2.1 常用的最短路径算法
        5.2.2 最短路径算法的选定
    5.3 图的存储结构的选择
        5.3.1 邻接矩阵
        5.3.2 邻接表
        5.3.3 十字链表
        5.3.4 存储标的选择
    5.4 排水管网拓扑结构的建立
    5.5 最短路径算法的具体实现方法
        5.5.1 Dijkstra 算法的标号方法
        5.5.2 Dijkstra 算法的基本步骤
        5.5.3 Dijkstra 算法的改进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功能实现
    6.1 Delphi 中嵌入MapX
        6.1.1 工程中加入MapX 控件
        6.1.2 窗体中嵌入地图
    6.2 系统界面的实现
    6.3 地图浏览模块
    6.4 图层编辑模块
    6.5 数据查询模块
        6.5.1 属性查询
        6.5.2 空间查询
    6.6 数据统计模块
    6.7 数据输入模块
    6.8 数据库维护模块
    6.9 图形输出模块
    6.10 最短路径查询模块
    6.11 系统登陆管理
    6.12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可视化多参数水文动态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矿井水文监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状况
        1.2.2 国内状况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系统功能需求
        2.1.2 系统性能需求
    2.2 系统总体设计
        2.2.1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2.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3 系统开发实现方式
        2.3.1 操作系统的选择
        2.3.2 实现工具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3 可视化水文监测系统核心技术的选择
    3.1 数据传输技术
        3.1.1 GSM 通信技术
        3.1.2 串行通信技术
        3.1.3 Socket 通信
        3.1.4 FTP 技术
    3.2 多线程技术
        3.2.1 多线程技术
        3.2.2 水文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3.3 数据编码方案的应用
    3.4 数据滤波技术
    3.5 信息可视化技术
        3.5.1 可视化技术出现的必要性
        3.5.2 可视化技术研究的内容
        3.5.3 可视化技术的实现
    3.6 本章小结
4 水文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实现
    4.1 基于硬件的数据采集实现
        4.1.1 地面水位传数据采集
        4.1.2 井下压力与温度数据采集
        4.1.3 井下流量数据采集
    4.2 数据传输方案研究
        4.2.1 基于无线通讯的地面数据传输
        4.2.2 基于有线通讯的井下数据传输
    4.3 数据采集与传输的软件实现
        4.3.1 串行通信编程控件MSComm
        4.3.2 地面数据的接收
        4.3.3 井下数据的接收
        4.3.4 安全监测系统数据的集成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应用软件实现方案
    5.1 系统应用软件设计
    5.2 系统数据库设计
        5.2.1 数据库设计基本原则
        5.2.2 数据结构设计
        5.2.3 数据库主键的选取
        5.2.4 数据库存储过程
        5.2.5 数据库的访问
    5.3 系统应用软件功能实现
        5.3.1 测点分布界面
        5.3.2 实时数据报警
        5.3.3 实时曲线
        5.3.4 历史数据查询
        5.3.5 历史数据曲线
        5.3.6 报表统计
        5.3.7 水位等值线
        5.3.8 系统管理模块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大庆市政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地理信息系统(GIS )
    1.2 GIS 环境下地图可视化概念模型的分析
    1.3 GIS 软件的发展趋势
    1.4 GIS 的类型与 MapInfo
    1.5 防震减灾 GIS 系统研究开发课题的意义
    1.6 GIS 在城市防震减灾系统中的研究现状
    1.7 立题背景与主要工作
第二章 防震减灾系统总体设计
    2.1 简介
    2.2 防震减灾系统的设计方法
    2.3 防震减灾系统的总体设计
    2.4 防震减灾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2.5 “大庆市政防震减灾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2.6 小结
第三章 GIS 的空间数据与分析
    3.1 空间数据的特征
    3.2 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
    3.3 空间数据模型与空间数据结构的关系
    3.4 空间数据的模型表示
    3.5 空间栅格数据的结构及组织
    3.6 空间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GIS)
    3.7 空间分析的内容
    3.8 小结
第四章 防震减灾信息系统与 MapInfo
    4.1 MapInfo 的主要特点
    4.2 MapInfo 与 ARC/INFO 的对比
    4.3 MapInfo 的空间分析功能
    4.4 空间数据的结构
    4.5 防震减灾信息数据的类型
    4.6 地图数据的类型及其制作
    4.7 MapInfo 解决地图数据的几种方案
    4.8 小结
第五章 防震减灾系统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5.1 GIS 数据库特点
    5.2 GIS 数据库标准化设计要求
    5.3 专题图层
    5.4 GIS 数据库内容
    5.5 小结
第六章 基于 Delphi GIS 技术系统平台 GIS 功能的实现
    6.1 防震减灾 GIS 系统建设的主要功能
    6.2 防震减灾 GIS 系统实现的主要目标
    6.3 防震减灾 GIS 系统的阶段目标
    6.4 防震减灾 GIS 系统的模块与功能设计
    6.5 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
    6.6 系统集成的方法与步骤
    6.7 小结
第七章 大庆市政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开发
    7.1 大庆市政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7.2 大庆市政防震减灾 GIS 系统程序界面的开发
    7.3 防震减灾 GIS 系统的跨平台集成的方法
    7.4 大庆市政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属性数据库生成
    7.5 大庆市政防震减灾信息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7.6 小结
结束语
    8.1 工作总结
    8.2 课题展望
附录 A Delphi 程序主要代码
附录 B MapBasic 程序主要代码
致谢
参考文献
大庆石油学院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

(9)基于OPC标准的现场遥现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2.1 利用OPC 技术实现了软件与硬件的高效通信
        1.2.2 用三维图像遥现现场场景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OPC 技术
        1.3.2 现场遥现
        1.3.3 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OPC 技术及应用
    2.1 OPC 技术的先进性
    2.2 OPC 的适用范围及影响
        2.2.1 OPC 的适用范围
        2.2.2 OPC 标准带来的影响
    2.3 OPC 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及其展望
    2.4 OPC 技术规范
        2.4.1 OPC 数据规范的发展
        2.4.2 OPC 数据存取规范(Data Access)
        2.4.3 OPC 的数据访问方法
        2.4.4 OPC 接口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OPC 客户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
    3.1 OPC 客户端概述
        3.1.1 OPC 客户端的数据来源
        3.1.2 OPC 客户端接口
    3.2 基于自动化接口的OPC 客户端的三种实现方法
        3.2.1 利用OPC ActiveX 控件
        3.2.2 利用快速工具包
        3.2.3 利用OPC 基金会提供的应用程序
    3.3 客户端的开发
        3.3.1 开发前的准备
        3.3.2 OPC 客户端开发的工作流程
        3.3.3 DCOM 配置
        3.3.4 注册OPC 服务器和OPC 自动化接口(Automation Interface)
        3.3.5 OPC 服务器对象(OPC Server)的创建与连接实现
        3.3.6 OPC 组对象(OPC Group)的创建
        3.3.7 OPC 项对象(OPC Item)的创建与连接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现场遥现技术的研究
    4.1 现场遥现技术的定义与产生背景
    4.2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4.2.1 Delphi 的选择理由
        4.2.2 选择OpenGL 的必要性
        4.2.3 3Dmax 的选择理由
    4.3 OpenGL 图形库
        4.3.1 OpenGL 简介
        4.3.2 基于Windows 的OpenGL 体系结构
        4.3.3 OpenGL 三维图形处理原理与流程
        4.3.4 用OpenGL 实现模型的三维动画
    4.4 基于Delphi3D 的三维模型的建立
        4.4.1 图形格式软件转换法
        4.4.2 模型直接载入法
        4.4.3 三维建模的软件实现
    4.5 三维图形库
        4.5.1 VCL 简介
        4.5.2 三维VCL 组件的制作
    4.6 基于OPC 技术的现场遥现的实现与分析
        4.6.1 实验环境设计
        4.6.2 OPC 客户端与被控对象的通讯实现
        4.6.3 基于OPC 技术的三维锅炉遥现的实现
    4.7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课题总结
    5.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10)住宅小区供水管网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GIS系统概述
        1.2.1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
        1.2.2 地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1.2.3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1.2.4 GIS系统的应用现状
    1.3 国内外供水管网管理现状分析
        1.3.1 人工管理
        1.3.2 供水管网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1.3.3 供水管网GIS系统管理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实施的技术路线
第2章 小区供水管网GIS系统总体设计
    2.1 小区供水管网GIS系统的内容与结构
        2.1.1 小区供水管网GIS系统的开发要求
        2.1.2 小区供水管网GIS系统的结构
    2.2 小区供水管网GIS系统的开发原则
    2.3 小区供水管网GIS系统开发方法确定
        2.3.1 MapInfo概述
        2.3.2 应用GIS开发方法
        2.3.3 本系统GIS开发方法选定
    2.4 小区供水管网GIS系统的开发技术和环境
        2.4.1 OLE技术
        2.4.2 Delphi和MapInfo集成地图编程开发介绍
        2.4.3 系统开发环境
        2.4.4 其他技术说明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属性数据库及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
    3.1 属性数据库设计
        3.1.1 属性数据库构成与Access2000概述
        3.1.2 数据表结构设计
        3.1.3 主要编码设计
        3.1.4 属性数据库中Graph数据处理
    3.2 Delphi应用程序与属性数据库连接的方法
        3.2.1 BDE方式和ADO方式
        3.2.2 利用BDE方式实现数据库连接的方法
    3.3 空间数据库设计
        3.3.1 MapInfo的数据组织
        3.3.2 系统空间数据库建立
    3.4 系统数据库索引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属性查询模块
    4.1 属性查询模块主界面
    4.2 供水管道查询子功能设计
        4.2.1 供水管网图简化
        4.2.2 查询窗体设计和数据库连接
    4.3 阀门和消防栓查询子功能设计
        4.3.1 阀门和消防栓数据表合并
        4.3.2 管道附件点击选择控制
        4.3.3 查询窗体设计和管道附件查询
    4.4 节点属性及节点详图查询子功能设计
        4.4.1 节点对象查询的意义
        4.4.2 DDE回调的原理和方法
        4.4.3 使用DDE回调的原因
        4.4.4 节点查询功能实现
    4.5 断面图查询子功能设计
        4.5.1 断面图查询的意义
        4.5.2 断面图查询模块工作流程
        4.5.3 主要程序计算功能实现
        4.5.4 详细设计和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事故处理模块
    5.1 管网计算机事故处理的意义和步骤
        5.1.1 利用GIS系统进行事故处理的现实意义
        5.1.2 利用GIS系统进行事故处理的具体步骤
    5.2 事故处理模块总体设计
        5.2.1 模块总体结构设计
        5.2.2 模块总体功能设计
    5.3 关阀方案制定和断水管段分析
        5.3.1 关阀搜索的基本方法
        5.3.2 数据库临时表建立
    5.4 事故处理模块详细设计及实现
        5.4.1 事故处理模块主界面设计
        5.4.2 数据库查询窗体设计
        5.4.3 事故处理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集成地图实现
    6.1 MapInfo提供的OLE自动化对象属性和方法
        6.1.1 ADplication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6.1.2 MBApplication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6.1.3 MBGlobals集合及其对象的属性
    6.2 系统通用功能详细设计
        6.2.1 利用Panel控件承接MapInfo地图窗口
        6.2.2 模块主界面按钮功能设计
        6.2.3 重定义MapInfo右键菜单
        6.2.4 终止MapInfo退出应用程序
    6.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DELPHI中实现网络连接状况的图形显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字水网的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及业务融合研究[D]. 于翔.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养老服务领域社会组织社会资本与绩效的关系研究[D]. 刘浏.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3]循环冷却水系统建模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 郭宇明. 东北大学, 2019(01)
  • [4]基于GIS的广播电视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徐琳.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5]煤矿排水控制与水害预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敬向阳. 东北大学, 2011(05)
  • [6]基于GIS的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 申庆花. 青岛科技大学, 2008(05)
  • [7]可视化多参数水文动态监测系统研究[D]. 付瑞锋. 西安科技大学, 2008(01)
  • [8]大庆市政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研究[D]. 姜伟. 大庆石油学院, 2005(03)
  • [9]基于OPC标准的现场遥现技术的研究[D]. 吴咏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04)
  • [10]住宅小区供水管网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D]. 李开源. 西南交通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DELPHI中网络连接状态的图形化展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