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大战的十种形式

人才大战的十种形式

一、世界人才争夺战的十种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胡雪梅[1](2010)在《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创新人才理论,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努力建设人才资源强国。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屋建瓴,提出要树立落实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有关科学人才观的研究文献,全面考察科学人才观的历史传承、横向借鉴和理论溯源,科学论证了科学人才观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本质内涵、创新理念、实践应用。一是从历史考察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上丰富而独特的传统人才观进行了系统的纵向梳理,提出科学人才观继承和汲取了我国传统人才思想的充足养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和人才思想成果的结晶。二是从理论溯源的角度,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中国三代领导人的人才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理性的阐释,提出科学人才观继承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最新成果。三是从内涵剖析的角度,提出科学人才观的立论基础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价值导向是“人人都能成才”,根本原则是“党管人才”,实践要义是”以用为本”,基本宗旨是“服务发展”。这是对科学人才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集中概括,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辩证地统一于科学人才观中。四是从时代探究角度,深入分析了科学人才观倡导的“重物”更要“重人”、重“学历、职称”更要重“能力、贡献”、重“所有”更要重“所用”、重“管理”更要重“服务”、重“有形之手”更要重“无形之手”等五大创新理念。这一系列创新理念,既是科学人才观的本质内涵所自然派生,又为科学人才观的具体实践所自觉应用。五是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在深刻把握科学人才观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其创新理念,抓住队伍建设、机制构建、环境优化这三个关系人才发展的关键环节,对如何把科学人才观运用于实践,提出了对策思考。本文站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国际和国内的融合点、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宏观和微观的聚合点上,对科学人才观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从而对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提出了新观点、新思路、新对策,力求通过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孤立地、深刻地而不是肤浅地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占领“人才”这一制高点,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刘毅[2](2009)在《基于跨国公司投资战略新动向的东北地区承接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区位投资战略上出现的由南向北的转移,为东北地区吸引国际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和东北振兴概念的形成,东北地区应顺势而为,建立更加有效的应对跨国公司投资战略新动向的承接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论文以国际投资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了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后发优势理论、协同学理论和博弈论理论等理论知识,采用了系统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跨国公司投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外资来源,跨国公司投资的行业分布、跨国公司投资方式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跨国公司对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的投资现状。从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区位优势、经济结构特点、成本优势与基础设施状况、自然资源状况、人力资源等方面对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能力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系统分析了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战略的新动向,深入分析了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区域选择的新动向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及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方式新动向。对东北地区对跨国公司对投资战略的影响因素以及跨国公司投资战略对东北地区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博奕论理论研究了跨国公司投资与东北地区承接投资的关联,构建了跨国公司投资与东北地区承接投资的博弈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博弈分析。并基于协同学理论研究了跨国公司投资与东北地区承接投资的协同关系,构建了跨国公司投资与东北地区承接投资的协同模型。构建了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战略机制,包括资源与条件吸引机制、竞争与合作互动机制、多边区域协调机制、政策保障机制,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构建了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战略承接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承接能力的评价,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结合东北地区实际提出了促进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战略机制的对策保障。

缪绍强[3](2005)在《为办刊献“三策”》文中研究表明

于欣宜[4](2005)在《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下天津市人力资本开发的政策建议》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发展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期,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而人力资本和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人力资源开发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核心问题。本文从区域、人力、资本的概念出发,简要回顾了区域人力资本的理论研究成果,介绍了国内研究的现状。综述了天津市近期的经济发展形势及天津市的人才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分析了造成不足局面的原因。集中介绍了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及我国广州市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分析了国内外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对天津的启示。接下来通过人力资本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互动关系分析,提出人力资本积累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和重要保证。通过列举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模型,做了简单的人力资本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分析。以天津区域经济数据为例,建立相应经济模型继续分析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基于人力资源数量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源素质与区域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了若干促进和保持天津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政策建议,即:天津市应从创新人才资源管理运行模式、实施企业人才主体战略、大力推进人才国际化、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构建四位一体的人才市场体系、全力打造全球化人才信息港等六个方面全面推进天津市的人力资源开发,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林海仁[5](2004)在《世界人才争夺战的十种形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关税壁 垒没有了,行业垄断没有了,其他障碍也 没有了,我们能够抓住的只有人才,抓住 了人才也就抓住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如 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我们大家都在行动。 我国着名人才专家、国家人事部人事科学 研究院副院长王通讯,对国际人才争夺进 行多年潜心研究,他认为,现代世界人才 争夺战主要有以下十种形式。

林海仁[6](2004)在《世界人才争夺战的十种形式》文中指出

林海仁[7](2003)在《世界人才争夺战的十种形式》文中研究说明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关税壁垒没有了,行业垄断没有了,其他障碍也没有了,我们能够抓住的只有人才,抓住了人才也就抓位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我们大家都在行动。国家人事部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通讯,对国际人才争夺进行多年潜心研究,他认为,现代世界人才争夺战主要有以下10种形式:1.吸引留学人员,收割人才大量地吸引留学人员,以高薪厚禄留住急需或奇缺的留学人员,是世界上通用的惯例。英国宣布到2005年,要使外国留学生占到本国学生的25%;德国计划将外国学生

林海仁[8](2003)在《人才争夺战的十种形式》文中认为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关税壁垒没有了,行业垄断没有了,其他障碍也没有了,我们能够抓住的只有人才,抓住了人才也就抓住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世界各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人才争夺战。吸引留学人员,收割人才。以高薪厚禄留住急需或奇缺的留学人员,是世界上通用的惯例。英国宣

高慧[9](2003)在《我国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加剧了当代全球范围的竞争,这是任何国家或民族都不能回避的客观条件。这种前所未有的竞争是以人才争夺为核心,并且越来越呈现国际竞争国内化和国内竞争国际化的趋势。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将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我国市场机制和体制要同国际化规则看齐,这给我国人才市场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我国人才市场建立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20年的探索,各项业务发展十分迅速,人才市场法制化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为促进我国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人才市场成为人才资源配置的主要渠道。我国人才市场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最鲜明的特征在于它是我国人事工作转换职能、政府推动的产物;同时,人才市场在竞争中容易受到产业化水平、服务化水平、市场化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的影响。 当前,人才市场已经成为我国最活跃的要素市场之一,在人才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20年的发展,人才市场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主要表现在:(1)人才市场成为连接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桥梁,是人才资源配置的主渠道。(2)随着人才市场管理逐步规范,功能不断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人才市场成为我国人才就业的“晴雨表”。(3)随着人才国际竞争的加剧,人才市场开始尝试探索国际化道路,促进了人才国际间流动。加入WTO后,我国服务产业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人才市场逐渐显示出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标准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人才市场主体不到位。从用人主体来看,大部分国有企事业单位由于改革滞后,其用人尚未完全走向市场;从就业主体来看,就业观念落后、就业信息不畅等人为因素制约着人才的配置。(2)人才市场结构性失衡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研究矛盾突出。人才供求总量失衡、人才专业结构失衡和人才地域结构失衡制约着人才资源的配置。(3)人才市场高端占用率低以及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已经成为导致本国人才市场国际竞争力低下的主要原因。(4)“猎头”行业的兴起,既给我国人才资源配置领域增添了新活力,也带来了新挑战。(5)网络正在挑战有形人才市场的主渠道地位,人才市场网络信息的容量、准确程度都在影响着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 针对当前人才资源在市场化配置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从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水平,使人才资源配置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四点建议:(1)加快完善人才市场机制。实行“办、管”分开,通过按“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建设人才市场,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服务水平等方法来完善人才市场建设,促进人才市场向市场竞争主体转变。(2)通过实现人才市场行业化管理推动人才市场的全面发展。(3)通过规范咨询行业行为,从整体提升本土“猎头”专业操作水平来增加参与国际竞争的筹码。(4)通过加强网上人才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最终把网上人才市场建设成为我国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主要手段。

二、世界人才争夺战的十种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界人才争夺战的十种形式(论文提纲范文)

(1)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导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国内有关人才观的研究
        0.2.2 国外有关人才观的研究
    0.3 研究思路与方法
        0.3.1 研究思路
        0.3.2 研究方法
    0.4 主要创新与研究不足
        0.4.1 主要创新
        0.4.2 研究不足
1 人才思想的历史溯源
    1.1 重才思想
    1.2 识才标准
    1.3 辨才方法
    1.4 任才理念
    1.5 用才之道
    1.6 本章小结
2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需要理论
        2.1.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2.1.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2.1.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力资本理论
    2.2 列宁人才思想
        2.2.1 列宁的人才地位论
        2.2.2 列宁的人才培养论
        2.2.3 列宁的人才选拔论
        2.2.4 列宁的人才使用论
    2.3 我国三代领导人人才思想
        2.3.1 毛泽东人才思想
        2.3.2 邓小平人才思想
        2.3.3 江泽民人才思想
    2.4 科学人才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
        2.4.1 科学人才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
        2.4.2 科学人才观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
    2.5 本章小结
3 科学人才观的科学内涵
    3.1 科学人才观的立论基础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3.1.1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内涵
        3.1.2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科学人才观的立论基础
    3.2 科学人才观的价值导向是“人人都能成才”
        3.2.1 “人人都能成才”的内涵
        3.2.2 “人人都能成才”是科学人才观的价值导向
    3.3 科学人才观的根本原则是“党管人才”
        3.3.1 “党管人才”的内涵
        3.3.2 “党管人才”是科学人才观的根本原则
    3.4 科学人才观的实践要义是”以用为本”
        3.4.1 “以用为本”的内涵
        3.4.2 “以用为本”是科学人才观的实践要义
    3.5 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宗旨是“服务发展”
        3.5.1 “服务发展”的内涵
        3.5.2 “服务发展”是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宗旨
    3.6 本章小结
4 科学人才观的创新理念
    4.1 “重物”更要“重人”
        4.1.1 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
        4.1.2 人才开发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开发
        4.1.3 人才引进是最有价值的引进
    4.2 重“学历、职称”更要重“能力、业绩”
        4.2.1 唯学历、职称论人才是人才观认识上的一大误区
        4.2.2 评价人才应实行能力导向与业绩导向
    4.3 重“所有”更要重“所用”
        4.3.1 倡导不拘一格用人才
        4.3.2 构建“人才使用国际化”的理念
    4.4 重“管理”更要重“服务”
        4.4.1 “服务为先”是现代人才管理的出发点
        4.4.2 “服务人才”是党管人才的落脚点
    4.5 重“有形之手”更要重“无形之手”
        4.5.1 计划和市场是人才资源配置的手段
        4.5.2 加快人才配置的市场化
    4.6 本章小结
5 科学人才观的实践应用
    5.1 人才队伍建设的新举措
        5.1.1 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5.1.2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5.1.3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5.1.4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5.1.5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5.1.6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5.2 人才开发机制的新构建
        5.2.1 人才培养机制
        5.2.2 人才评价机制
        5.2.3 人才使用机制
        5.2.4 人才流动机制
        5.2.5 人才激励机制
    5.3 人才发展环境的新营造
        5.3.1 人才创新环境
        5.3.2 人才生态环境
        5.3.3 人才服务环境
    5.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2)基于跨国公司投资战略新动向的东北地区承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综合评价
    1.3 论文的总体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总体思路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论文相关理论
    2.1 国际投资理论
        2.1.1 垄断优势理论
        2.1.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1.3 内部化理论
        2.1.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1.5 比较优势理论
    2.2 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理论
        2.2.1 成本学派理论
        2.2.2 市场学派理论
    2.3 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
        2.3.1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
        2.3.2 边际产业转移论
        2.3.3 雁形发展模式
        2.3.4 技术差距理论
    2.4 有关协同学的基本理论
        2.4.1 协同学的相关概念
        2.4.2 协同学的基本原理
        2.4.3 协同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5 博弈论的基本理论
        2.5.1 博弈论的基本要素
        2.5.2 博弈的分类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跨国公司在东北投资现状
        3.1.1 跨国公司在辽宁省投资现状
        3.1.2 跨国公司在吉林省投资现状
        3.1.3 跨国公司在黑龙江省投资现状
    3.2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能力现状分析
        3.2.1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区位优势
        3.2.2 东北地区经济结构特点
        3.2.3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成本优势与基础设施状况分析
        3.2.4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自然资源状况分析
        3.2.5 东北地区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3.3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的主要问题
        3.3.2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问题产生的成因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战略新动向分析
    4.1 跨国公司对我国区域投资战略分析
        4.1.1 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区域选择的发展阶段
        4.1.2 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4.1.3 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区域选择的新动向
        4.1.4 跨国公司投资的区域选择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4.2 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投资战略分析
        4.2.1 跨国公司产业投资转移的一般规律
        4.2.2 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转移的新动向
        4.2.3 跨国公司的产业投资战略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
    4.3 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战略方式选择分析
        4.3.1 跨国公司在我国并购的新动向
        4.3.2 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并购的效应分析
        4.3.3 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方式新动向
        4.3.4 跨国公司在我国独资经营的效应分析
        4.3.5 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方式变迁的成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跨国公司投资与东北地区承接其投资能力的关联分析
    5.1 东北地区对跨国公司投资战略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东北地区经济结构特点及其对跨国公司投资的影响分析
        5.1.2 东北地区的外资政策及其对跨国公司投资的影响
        5.1.3 基于后发优势理论的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效应分析
    5.2 跨国公司投资战略对东北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5.2.1 跨国公司投资对东北地区整体经济的影响分析
        5.2.2 跨国公司投资对东北地区人力资源的影响
        5.2.3 跨国公司投资战略新动向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5.3 跨国公司投资与东北地区承接机制的博弈机理
        5.3.1 跨国公司投资与东北地区承接投资博奕类型定位
        5.3.2 跨国公司投资与东北地区承接投资的博弈模型构建
        5.3.3 跨国公司投资与东北地区承接投资的博弈分析
    5.4 跨国公司投资与东北地区承接投资的协同机理
        5.4.1 跨国公司投资与东北地区承接投资协调分析
        5.4.2 跨国公司投资与东北地区承接投资的协同特征
        5.4.3 跨国公司投资与东北地区承接投资协同的研究
        5.4.4 跨国公司投资与东北地区承接投资的协同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战略机制设计
    6.1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战略机制内涵
        6.1.1 承接跨国公司投资战略机制的基本特征
        6.1.2 承接跨国公司投资战略机制的影响因素
        6.1.3 承接跨国公司投资战略机制框架设计及相互关系
    6.2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资源与条件吸引机制
        6.2.1 承接跨国公司投资的自然资源吸引机制条件分析
        6.2.2 承接跨国公司投资的市场环境吸引机制条件分析
        6.2.3 承接跨国公司投资人力资源供应效应分析
        6.2.5 基于螺旋型设计方法的资源与条件吸引机制运行模型设计
    6.3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的竞争与合作互动机制
        6.3.1 建立竞争与合作矛盾统一的互动机制
        6.3.2 基于竞争与合作的互动机理分析
        6.3.3 承接跨国公司投资竞争与合作互动机制的实现路径设计
    6.4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多边区域协调机制
        6.4.1 承接跨国公司投资区域协调机制的优势分析
        6.4.2 区域协调发展的现有机制障碍
        6.4.3 承接跨国公司多边区域协调机制的衍生条件
        6.4.4 多边区域协调机制的多元化路径设计
    6.5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政策保障机制
        6.5.1 政策保障优势分析
        6.5.2 政策保障机制的设计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承接能力评价
    7.1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承接能力评价对象
    7.2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3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承接能力评价过程
        7.3.1 权重的确定
        7.3.2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承接能力评价方法的选择
        7.3.3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承接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东北地区承接跨国公司投资战略机制的实施保证对策
    8.1 引资制度建设
        8.1.1 吸引外资领域
        8.1.2 吸引外资目标
        8.1.3 吸引外资对象
        8.1.4 吸引外资方式
        8.1.5 吸引外资监测
    8.2 引资环境建设
        8.2.1 引资硬环境建设
        8.2.2 引资软环境建设
        8.2.3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8.2.4 生态环境建设
    8.3 人才战略建设
    8.4 企业活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8.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为办刊献“三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望拓展报道内容。
二望增加“画”说比重。
三望大胆搞活版面。

(4)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下天津市人力资本开发的政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序论
    1.1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1.2 研究的必要性
    1.3 研究的思路
第二章 人力资本及区域理论的相关研究
    2.1 区域人力资本的概念
    2.2 人力资本理论的溯源
第三章 天津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开发现状分析
    3.1 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形势
    3.2 天津经济运行中尚需完善的方面
    3.3 天津人力资源发展相关数据
    3.4 天津人才发展现状及成因分析
    3.5 天津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现状的关系
第四章 发达国家及我国省市人力资源开发经验对天津的启示
    4.1 美国的人力资源开发
    4.2 德国的人力资源开发
    4.3 新加坡的人力资源开发
    4.4 广东的人力资源开发
    4.5 国内外人力资源开发经验的启示
第五章 人力资本对天津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研究
    5.1 人力资本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互动关系分析
    5.2 人力资本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分析
    5.3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概念联系
    5.4 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模型分析
第六章 天津市经济发展形势展望及人才预测分析
    6.1 天津市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6.2 天津市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第七章 对于天津市加强人力资本开发的政策建议
    7.1 创新人才资源管理运行模式
    7.2 实施企业人才主体战略
    7.3 大力推进人才国际化
    7.4 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7.5 构建四位一体的人才市场体系
    7.6 全力打造全球化人才信息港
参考文献
致谢

(9)我国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我国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宏观基础
    (一) 、 社会背景
    (二) 、 历史沿革及理论发展
二、 中外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比较分析
    (一) 、 国外的人才机制分析
    (二) 、 中外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特点比较
三、 我国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现状分析
    (一) 、 取得成绩
    (二) 、 面对的新挑战
四、 我国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与国际接轨的对策
    (一) 、 加快完善人才市场机制
    (二) 、 实行人才市场的行业化管理
    (三) 、 规范“猎头”行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四) 、 加强网上人才市场的建设和管理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世界人才争夺战的十种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 [1]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 胡雪梅. 江西师范大学, 2010(01)
  • [2]基于跨国公司投资战略新动向的东北地区承接机制研究[D]. 刘毅.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02)
  • [3]为办刊献“三策”[J]. 缪绍强. 中国工会财会, 2005(08)
  • [4]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下天津市人力资本开发的政策建议[D]. 于欣宜. 天津大学, 2005(06)
  • [5]世界人才争夺战的十种形式[J]. 林海仁. 中外企业家, 2004(01)
  • [6]世界人才争夺战的十种形式[J]. 林海仁. 中国工会财会, 2004(01)
  • [7]世界人才争夺战的十种形式[J]. 林海仁. 中国就业, 2003(11)
  • [8]人才争夺战的十种形式[J]. 林海仁. 乡音, 2003(06)
  • [9]我国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研究[D]. 高慧. 吉林农业大学, 2003(01)

标签:;  ;  ;  ;  ;  

人才大战的十种形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