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资源开发利用育种研究建议

石蒜资源开发利用育种研究建议

一、石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繁育研究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许俊旭,李青竹,杨柳燕,李心,王桢,张永春[1](2021)在《石蒜属植物鳞茎发育机理及调控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石蒜属植物是一类兼具药用与观赏价值的鳞茎类植物,产业化开发潜力大,然而其鳞茎发育缓慢、繁殖效率低,严重制约了商业化的发展。本研究就石蒜属植物鳞茎膨大以及小鳞茎发生这两个过程中的生理机制和调控措施展开综述,重点分析这两个生物学过程中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内源激素调控的变化规律,总结了包括外施激素、施肥以及农艺措施等人为调控石蒜鳞茎发育的手段,指出了目前石蒜的基础研究薄弱,配套的产业技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未来可以从加强石蒜鳞茎发育的基础研究、摸索形成高效繁育技术体系和高效生态栽培技术体系、以及打造石蒜观赏药用一体化产业链等方面入手,加速石蒜产业化的发展。

李青竹,杨柳燕,许俊旭,周晓慧,张永春[2](2019)在《AHP层次分析法对上海石蒜属资源的综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选育适宜上海本地种植的石蒜优良种质,本研究以上海引种的石蒜属13个种的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石蒜属植物综合评价模型,对13个种的观赏性、适应性和药用价值等11个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引种石蒜属资源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I级种有2个,II级种有4个,III级种有2个,IV级种有5个。其中石蒜和长筒石蒜在育种和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前景。

张思宇,姜自红,冯国军,常波[3](2019)在《琅琊山石蒜属植物资源调查及种群分布与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草本样方法,对安徽省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石蒜属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琅琊山分布石蒜属植物种类有4种及2变种,共有石蒜属植物约57万株,占地约111 500㎡,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是中国石蒜;针对琅琊山石蒜资源种类和数量日益减少的现象,提出了石蒜属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措施。

苗玲菲[4](2017)在《乳白石蒜种球繁育及园林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蒜属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石蒜在我国作为观赏植物应用由来已久,是颇具开发前景的园林植物资源。除此之外石蒜属植物体还广泛应用于制药业、农业。深入研究石蒜的人工繁育和种质资源保存技术,从而解决大规模扩繁应用的问题,是有效保存野生和人工培育的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乳白石蒜是三倍体石蒜,不能自然繁殖和结实,乳白石蒜野生种质资源更为稀缺,研究需求较为紧迫。因此本课题通过对乳白石蒜展开种球栽培、扦插、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等一系列研究,提高种球繁殖的效率与效益。在此基础上,对石蒜在园林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乳白石蒜扦插繁殖研究(1)以米字型切割法、*字形切割法、双鳞片法和不切割作为4种不同的切割方式对乳白石蒜分球繁殖的影响的研究中得出结论:双鳞片法切割后进行扦插,乳白石蒜繁殖率达到最高;而从生产角度与资源利用角度来将采用米字型法更为稳妥。(2)以细砂:泥炭土:蛭石1:1:1,细砂:珍珠岩:泥炭土1:1:1,蛭石:珍珠岩:腐殖土1:1:1,细砂:腐殖土1:1,细砂五种不同的配比作为扦插培养基质对乳白石蒜扦插繁殖的影响。得出结论,乳白石蒜的最佳扦插基质为(细砂:珍珠岩:腐殖土=1:1:1)。(3)以9种不同的生长调节剂配方对乳白石蒜扦插繁殖的影响。得出结论,对于乳白石蒜,最佳的生长调节剂配比为NAA 0mg·L-1+IBA 50mg·L-1。2.乳白石蒜的栽培技术研究(1)乳白石蒜一般耐瘠薄、耐旱、耐涝、病虫害较少,故人工栽培管理较为简便。乳白石蒜鳞茎内部积累有一定的营养物质,故对基质营养的需求较低,所以腐殖土在基质中的效果比较一般,但由于石蒜种球十分怕水,容易腐烂,因此对于基质的透水透气性要求较高。(2)施肥对于乳白石蒜生长的影响较小。石蒜鳞茎本身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可以自己供给营养,对外界环境要求低,对肥料反应不灵敏。建议追肥次数越少越好,过高的施肥浓度对植物也起着抑制作用,大量的肥力打破了乳白石蒜鳞茎内部的营养基础,导致营养失衡,导致种球死亡。依植物的生长习性来依需施肥是较好的,叶期施氮肥,生长期施全元素复合肥,生长后期施用磷钾肥。总体来说,乳白石蒜是一种对营养要求较少的植物,可以少施肥或不施肥。(3)遮光对于乳白石蒜营养生长的影响不显着,但对其切花品质和生殖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乳白石蒜在绿株期应不遮光或弱遮光,而在花期采用50%的遮光进行处理,小花数量多,花茎长,能获得较好的切花质量。3.乳白石蒜丛生芽组培快繁技术研究(1)选取不同的石蒜部位进行快繁技术研究。在带基盘的鳞片中,不同鳞茎部位鳞片的诱导率也不同,以中间部分的诱导率和成苗率最高,出芽速度快出芽率高。(2)不同激素类型、不同激素浓度对培养起不同效果。在诱导阶段,使用NAA刺激不定芽的产生较好。而在小鳞茎的增殖阶段,2,4-D能更有效刺激不定芽内部的细胞加速分裂,进行快速增殖。(3)PPM(植物内部抗菌素)对石蒜的内源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在含0.5%PPM的MS培养基能有效抵抗污染。4.石蒜属植物园林应用研究石蒜属植物的应用现状较为混乱,使用材料较为单调,景观设计手法较为随意。为丰富石蒜的园林景观层次,对石蒜在盆栽及鲜切花的设计应用、地被植物应用设计、花坛花境应用设计、行车道应用设计、水景配置设计等6个方面具体阐述。改变传统景观设计中缺乏空间感和层次感的缺点。将石蒜与室内观叶植物搭配应用于盆栽,并在花境设计大胆借鉴太子湾公园郁金香的景观布置手法。根据石蒜习性将其作为一种环保植物,种植于废弃的土地中,加以景观规划,美化环境。

洪利亚[5](2016)在《石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文中提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传统药用植物对人类疾病和健康做出的贡献都不可忽视。石蒜属(Lycoris spp.)植物资源在我国分布最为丰富,全球约有20余种,我国有15种之多,其中12种为中国所特有,且分布相对集中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资源蕴藏量巨大,在民间有广泛的利用,具有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本研究在开展石蒜属植物民族植物学和民族生态学调查的基础上,对石蒜属植物的资源分布状况、生态环境、民间传统利用及其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理活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明确石蒜属植物作为筛选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潜在药用植物的物质基础,科学评价有关石蒜属植物的传统药用知识,为进一步研究开发该属植物资源提供基础资料。1.多次对贵州、浙江、江苏、安徽、广西的石蒜属植物进行民族植物学及民族生态学调查,获得了不同民族和地区民间传统利用石蒜属植物的信息,记录了不同少数民族对石蒜属植物分类及应用的独特认知,主要用途集中在园艺价值和药用价值。另外,调查了我国石蒜属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分布及生境,并采集到12种石蒜属植物,包括54份凭证标本、60份研究材料。2.通过UPLC-QTOF-MS指导用于目标化合物的快速靶点式分离、纯化和鉴定红蓝石蒜(L.haywardii)鳞茎的提取物,通过对分子离子峰和离子碎片的规律理解,结合文献分析,尝试性快速鉴定了 2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利用多种色谱法分离纯化出15个化合物,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确定了 8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蓝石蒜中分离纯化得到,确定了红蓝石蒜鳞茎中主要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类型。其余化合物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发现新的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成分,为红蓝石蒜开发和应用提供基础研究及数据。3.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进行了石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1)分别采集、鉴定了石蒜属植物(L.aurea,L.caldwellii,L.chinensis,L.incarnata,L.longituba,L.radiata,L.sprengeri,L.squamigera,L.straminea,L.x houdyshelii,L.haywardii,L.hybrid),获得了每个种的总生物碱提取物,通过多次测试确定分析了石蒜属植物超高液相质谱的最佳条件,为后期进行石蒜属植物的指纹图谱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2)首次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12种石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状况。通过分析12种石蒜属植物总生物碱的UPLC-ESI-MS图谱,获得了所含生物碱化学成分以及种间化学成分差异。采用TOF-ESI-MS进行标准品和各种石蒜属植物总生物碱提取物共注射模式分析,应用MS准确记录碎片峰进而结合SciFinder及相关文献进行化学结构鉴定工作,通过标定化合物进行鉴定,最终得出5种生物碱类型的12个化合物,分别为加兰他敏型生物碱 galanthamine、lycoramine 以及 lycoranmine N-oxide;石蒜碱型生物碱 lycorine和dihydrolycorine;高石蒜碱型生物碱hippeastrine和oduline;文殊兰碱型生物碱haemanthamine、crinamidine以及vittatine;水仙环素碱型生物碱narciclasine;多花水仙碱型生物碱dihydro-latifaliumin C;(3)通过多变量分析(PCA,OPLS-DA)对12种石蒜属植物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将石蒜属植物分为两大簇,说明聚合为同一类的石蒜属植物具有相似的代谢成分,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具有相似性,初步说明12种石蒜属植物的代谢成分与其不同出叶期有相互关联性,也验证了化学分类学的合理性,为石蒜属植物的分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石蒜属植物中的特征化合物,即具有分类学意义的潜在特征性化合物20个,最终确定16个特征化合物用于发现和寻找种间化合物的差异性,为后期进一步分析其在不同石蒜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和含量打下基础;(4)分析了 12种石蒜属植物的石蒜碱、加兰他敏和力克拉敏的含量及变化,结果表明在同属不同种间其含量变化相差悬殊,显示出种间化合物的差异性,可为后期合理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的数据和科学依据,也可为石蒜属不同种质资源的筛选和药物开发提供重要参考。4.利用秀丽线虫CL2355模型,对石蒜属植物总生物碱提取物的抗阿尔茨海默症的分子机制进行筛选研究。分别对12种石蒜属植物总生物碱进行CL2355的5-HT敏感性分析,并针对乙酰胆碱酯酶ace-2的qRT-PCR实验来验证石蒜属不同种之间总生物碱的抗阿尔茨海默症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所有石蒜属植物提取物均具有延缓外源性5-HT作用下CL2355瘫痪的作用;采用qRT-PCR进行的研究同样表明石蒜属各种总生物碱均有降低ace-2基因表达的作用,即抗阿尔茨海默症作用。结合两种实验研究结果,说明所有石蒜属植物总生物碱提取物均具有抗阿尔茨海默症的作用,其中L.incarnata,L.chinensis,L.straminea,L.x houdyshelii以及L.radiata效果最佳,可作为重点资源开展研究。本研究构建了民族植物学、民族生态学、天然产物化学、代谢组学、药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跨学科研究技术体系,探索现代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模式,选取12种石蒜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属内种间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成分及含量的差异性,探讨石蒜属植物中抗阿尔茨海默症有效成份的存在、分布以及含量,以及能反映其种群遗传特性的化合物类型,对石蒜属物种的鉴定、探讨石蒜属植物种内种间关系以及开发抗阿尔茨海默症的新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并探索以民族药物学为导向的药物筛选工作,为我国石蒜属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姜小凤[6](2013)在《石蒜属植物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结合石蒜属植物种间及种内杂交试验、分子标记技术和离体快繁技术进行杂交种的培育,取得了如下结果:1、以离体萌发法测定不同倍性和天然杂交种的石蒜属植物花粉生活力,结果表明二倍体的花粉萌发率高,三倍体及杂交种的花粉萌发率低。对花粉贮藏性状的研究得出,花粉活力在常温下,可保持一周;4℃贮藏可保持2个月左右;-20℃贮藏活力可保持半年左右。2、以石蒜属不同的二倍体植物作为亲本,设计12个杂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基本上都在50%以上。关于杂交亲和率较低的石蒜×中国石蒜的不亲和性研究表明乳突细胞、花粉管和花柱通道细胞中胼胝质的不规则沉积,以及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数量少且异常是引起杂交结实率较低的主要原因。3、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种质鉴定(1)建立了石蒜属植物的SCoT-PCR体系:DNA模板2ng·μL-1,引物0.125μmol·L-1,dNTPs0.2mmol·L-1,Mg2+3.0mmol·L-1,Taq DNA聚合酶1.0U。(2)利用SSR标记和SCoT标记分析石蒜属植物种间和种内的遗传多样性,SSR标记将11种石蒜聚为3大类,其中乳白石蒜单独一类,并选出17号SSR引物用于石蒜杂交种的早期鉴定;SCoT标记将11种石蒜聚为4类,其中换锦花单独一类,其他聚类结果与SSR相似。4、石蒜属植物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1)以石蒜和中国石蒜的双鳞片为材料,建立了其离体快繁体系,选出不同阶段的最适培养基,诱导培养基: MS+6-BA1mg·L-1+NAA0.2mg·L-1;增殖培养基: MS+6-BA0.5mg·L-1+2,4-D1mg·L-1;壮苗培养基: MS+6-BA1mg·L-1+2,4-D0.5mg·L-1;生根培养基:1/2MS+NAA0.5mg·L-1。(2)以杂种胚为材料建立离体快繁体系,选出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6-BA1.0mg.L-1+2,4-D0.5mg.L-1;愈伤组织诱导小鳞茎的最佳培养基:MS+6-BA2.0mg.L-1+2,4-D1.0mg.L-1。

马建卫[7](2012)在《林下栽培石蒜生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蒜是一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球根花卉植物。本文研究了学校三个不同样地的长筒石蒜(Lycoris longituba)和中国石蒜(Lycoris chinensis)花葶的生长;同时对江苏省不同林场基地生长的石蒜(Lycoris radiata)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利用开源数据挖掘Weka软件对涉及三年生石蒜的生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了解花葶的生长和林下栽培石蒜的生长情况,掌握其规律性,为今后江苏地区产业化推广栽培应用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两种石蒜的花葶在开花前期生长迅速,待开花后则生长缓慢,生长曲线符合“S”型。两种石蒜花葶的生长高度都是校园的明显高于实验地的,而实验地的又明显高于实验室的。两个物种第3段高度随着生长时间发生的变化极显着于其他段数,说明了花葶在第三天(Ⅲ-Ⅳ段)生长最快。2、石蒜的生长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它是在多因子间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物种石蒜在不同生态区的生长状况不同,3个样地中,东海最适合1年生石蒜鳞茎的生长,泗阳适合1年生石蒜叶片的生长。3、3个样地中,泗洪最适合3年生石蒜鳞茎的生长,镇江适合3年生石蒜叶长和叶片数的生长,东海适合3年生石蒜叶宽的生长。4、数据挖掘的结果表明:多数关联性指标都发生是在中、小规格的鳞茎。石蒜传统的种植是在露天下直接种植,本文研究了林下栽培石蒜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石蒜在林下栽培生长良好,管理粗放,适合在生态林下大面积地推广。

时剑[8](2011)在《石蒜属植物观赏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石蒜属植物是一类优良的观赏植物,因其观赏性状变异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本研究利用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手段,开展观赏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建立了中国石蒜的SSR标记体系,对其特殊观赏性状进行试验研究;选取石蒜和换锦花二个代表性观赏种,开展鳞茎的组培快繁技术和高效培育技术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一批具有特殊观赏价值的种质材料(无性系),包括:中国石蒜61个,石蒜37个,换锦花24个以及少量的长筒石蒜、稻草石蒜、江苏石蒜、忽地笑、乳白石蒜等,共计138个,并繁殖成无性系,对这些无性系的形态、物候进行观测,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的新品种选育和品种审定工作提供支持。2.对石蒜等5个物种,开展种间杂交试验研究,并获得一定数量的杂交种苗,结果表明:可育的二倍体亲本群体杂交结实率在0.862.92之间,正反交试验的分析表明,母本在杂交结实率的大小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建立了中国石蒜的SSR分子标记体系:20μL含Taq酶0.5U、Mg2+ 1.5mmol·L-1、dNTP 0.125mmol·L-1、Primer 0.5mmol·L-1、DNA 50 ng。利用该体系对石蒜属的8个物种和中国石蒜种内35个无性系进行扩增,每对引物在种间平均得到7个多态性位点,在中国石蒜种内得到9.5个多态性位点。对中国石蒜的花葶高度、开花期等性状和SSR扩增条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得到与迟花期性状相关的Ly97、Ly98条带,与中矮花葶高度性状相关的Ly84、Ly87、Ly97条带等。4.以换锦花种胚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显示:换锦花种胚的诱导率较高,平均为75.8%,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mg·L-1+2,4-D 2 mg·L-1+蔗糖60g·L-1,适宜的丛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mg·L-1+2,4-D 1.0 mg·L-1+蔗糖30g·L-1;换锦花幼嫩叶片的平均诱导率为65.8%,适宜于幼嫩叶片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 20mg·L-1+NAA 1mg·L-1+蔗糖30g·L-1。5.对石蒜栽培试验中土壤营养、叶片营养与生长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石蒜鳞茎球重增量和围径增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现明显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鳞茎的最大生长量比对照组增产15.7%;确定了依据土壤肥力状况的施肥量模型;利用叶分析法对石蒜营养诊断方法进行尝试,得到叶片氮磷钾营养元素的临界浓度为3.05%、19.40%、31.29%,维持一个高于该浓度的营养水平对保证产量至关重要。

常乐[9](2011)在《石蒜属植物小鳞茎繁殖及基于转录组学的基因发掘研究》文中指出石蒜属(Lycoris)植物是我国原产的重要球根花卉资源,分布范围广,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又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是切花、盆栽、园林地被植物的常用材料。然而,由于石蒜鳞茎的生长周期长、自然繁殖系数低等限制因素,目前难以达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的要求,大量挖掘野生资源的现状,导致资源保护堪忧。如能缩短鳞茎繁育周期,扩大繁殖系数,并改良观赏性状,将对石蒜属植物的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在对换锦花等石蒜属重要野生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筛选、优化鳞片扦插繁殖技术和组培小鳞茎诱导技术,以有效缩短鳞茎发育周期,提高繁殖系数;尝试利用化学诱变和辐照诱变手段探讨换锦花的倍性育种。同时,利用目前先进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从RNA水平建立了换锦花的转录组数据库,获得大规模基因信息,对其基因功能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幼年期鳞茎与成熟鳞茎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以发掘与鳞茎发育、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为石蒜属植物的分子育种奠定重要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实地调查了浙江舟山群岛、南麂列岛和台湾地区马祖列岛,均发现稀少但保存完好的换锦花群落,其野生生境和伴生植物群落存在差异,证实换锦花具有较阔的生态幅,并发现可能存在生态型变异。2.通过对红花石蒜、忽地笑、换锦花等鳞茎进行切分扦插试验,认为四月是江南地区适宜的扦插季节,其鳞茎块的成活率和繁殖系数高;母鳞茎越大,则繁殖力越强。试验发现,四分鳞茎块的气培法是一种稳定、有效的扦插方式,可发生大量整齐而健壮的腋芽,为周年批量培育小鳞茎提供可能。3.针对组培过程中鳞茎块易污染、褐化的普遍问题,比较了不同消毒时间、外植体选择和预处理等方法,提出0.1%升汞的适宜消毒时间,双鳞片诱导、外植体基盘朝上接种和利用幼嫩鳞茎降低污染率和褐化率的有效方法,尤其使用20 mg/L抗坏血酸预处理可有效防止褐化发生。4.创造性地提出利用扦插获得的一年生小鳞茎为外植体进行悬浮培养,其污染率低且出芽大量、迅速;利用内生菌含量极低的未成熟胚为外植体,成功地通过胚挽救手段形成胚根和不定芽。试验筛选出石蒜属植物适宜的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培养基,即10 mg/L BA和0.5 mg/L NAA组合的不定芽诱导率最高,8 mg/LBA和1-2 mg/L NAA组合的增殖率较高。5.对换锦花鳞茎进行秋水仙素处理,确定了半致死处理时间为48 h,并经根尖染色体计数、叶表皮气孔保卫细胞大小统计、流式细胞仪DNA相对含量检测,确认获得了二倍体与四倍体嵌合体。利用60co Y射线辐照换锦花鳞茎,多数材料死亡,部分可能有变异产生。6.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换锦花鳞茎进行了大规模转录组测序,共获得98150个基因,其中45.9%的序列经蛋白质数据库比对获得注释。对功能基因进行G0、COG及KEGG分类研究,得知脂氧合酶、α葡聚糖H-型块茎磷酸化酶(GHTP)、a-海藻糖磷酸合酶等在换锦花鳞茎中表达量最高,与代谢相关的途径、植物-病原互作、剪接、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等是换锦花最活跃的生物代谢途径。7.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DGE)对换锦花休眠期的多年生成熟鳞茎和一年生幼年期小鳞茎进行测序,由表达量分析及注释结果可知换锦花中有较多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功能未知,并有很多新的基因片段。与换锦花转录组数据库比对,两个发育阶段共存在4389个表达差异显着的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数多于下调表达基因数,说明大部分基因在换锦花鳞茎发育过程中表达受到抑制。在差异表达基因中,病程相关蛋白上调表达最显着,假想的钙反应转录共激活因子下调表达最显着。利用KEGG数据库以及转录组参考数据库找到7条在差异表达中显着富集的Pathway。这7条途径中,光合作用途径和α-亚麻酸途径全部上调,说明这两个途径在鳞茎发育早期非常活跃。

袁菊红,胡绵好,夏冰[10](2010)在《利用SRAP标记分析中国野生石蒜的遗传多样性》文中认为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标记对中国13个省24份野生石蒜(Lycoris radiata)资源94个样品进行了检测。10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18条带,其中173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比达79.36%。石蒜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1.7936、1.4131、0.2415和0.3664。石蒜不同种源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达0.9547、基因流(Nm)仅0.0136,表明种源间遗传分化显着,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源间。根据Nei′s遗传距离对24份种源进行UPGMA聚类,所有石蒜种源聚成两大类,第I大类由7份种源组成,除江苏连云港的石蒜(JS3)外,均来自我国西南或西北地区;其余的17份种源构成第II大类,它们遍及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各大类中的分支结果与野生石蒜外部形态及生长发育习性有一定联系。将石蒜种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其所处的经度、纬度、海拔、年均降雨量、年均温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着,即石蒜对环境依赖性小,能分布在各种生境中。根据以上结果,我们认为野生石蒜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种源间遗传分化显着的原因主要是基因流的隔离。研究结果对我国的野生石蒜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有重要意义。

二、石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繁育研究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繁育研究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石蒜属植物鳞茎发育机理及调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石蒜鳞茎膨大机理及调控
    1.1 石蒜鳞茎膨大的生理调控规律
    1.2 石蒜鳞茎膨大的激素调控规律
    1.3 石蒜鳞茎膨大的施肥调控
2 石蒜的小鳞茎发生机理及调控
    2.1 石蒜小鳞茎起源及发育过程的生理调控规律
    2.2 石蒜小鳞茎发生过程的激素调控规律
    2.3 石蒜小鳞茎发生过程的农艺措施调控
3 石蒜鳞茎发育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调控
4 展望

(2)AHP层次分析法对上海石蒜属资源的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1.2.3 AHP评价系统构建
        1.2.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AHP层次结构模型
    2.2 评价因素定量化
    2.3 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2.4 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布及排序
    2.5 评分标准
    2.6 石蒜属资源评价结果及等级划分
3 结论与讨论

(3)琅琊山石蒜属植物资源调查及种群分布与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调查方法
2琅琊山石蒜属植物调查结果与分析
    2.1琅琊山石蒜属植物种类
    2.1.1琅琊山石蒜属分种检索表
    2.1.2琅琊山石蒜属形态描述
        三倍体石蒜 (L.radiatavar.radiata)
        中国石蒜 (L.chinensis)
        安徽石蒜 (L.anhuiensis)
        长筒石蒜 (L.longituba)
        黄长筒石蒜 (L.longitubavar.flava)
        换锦花 (L.sprengeri)
    2.2琅琊山石蒜的种群成分与地理分布2.2.1数量分析
        2.2.1数量分析
        2.2.2种群组成及生境分析
    2.3近年来琅琊山石蒜属植物资源变化
        2.3.1石蒜种类的变化
        2.3.2石蒜数量的变化
3石蒜属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3.1圈地保护
    3.2科普教育
    3.3规范药材收购管理
4结语

(4)乳白石蒜种球繁育及园林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乳白石蒜种球繁育及园林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1.1 乳白石蒜植物概述
        1.1.1 乳白石蒜的形态特征
        1.1.2 乳白石蒜的地理分布
        1.1.3 乳白石蒜的药用价值与开发利用
    1.2 石蒜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2.1 切割方式与扦插季节的影响
        1.2.2 扦插基质与植物激素影响研究
    1.3 石蒜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3.1 石蒜组培褐化防治研究进展
        1.3.2 控制石蒜组培污染的研究进展
        1.3.3 提高石蒜组培诱导率的研究进展
        1.3.4 提高石蒜组培增值率的研究进展
        1.3.5 提高石蒜组培生根率的研究进展
        1.3.6 其他物质对石蒜组培的影响
        1.3.7 其他环境条件对石蒜组培的影响
    1.4 石蒜栽培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4.1 温度对石蒜属植物的影响
        1.4.2 遮光对石蒜属植物的影响
        1.4.3 施肥对石蒜属植物的影响
    1.5 石蒜属植物的应用概况
        1.5.1 石蒜属植物的观赏特性
        1.5.2 石蒜属植物的切花用途
        1.5.3 石蒜属植物的盆栽观赏特性
        1.5.4 石蒜属植物地被观赏应用和草坪点缀
        1.5.5 石蒜属植物的水景配置
        1.5.6 石蒜属植物的花坛花境配置
        1.5.7 石蒜属植物的园林造景应用
        1.5.8 石蒜属植物的其他应用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乳白石蒜分球繁殖技术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试验器材与试剂
    2.2 试验设计
        2.2.1 不同切割方式对乳白石蒜分球繁殖影响对比试验
        2.2.2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乳白石蒜分球繁殖影响对比试验
        2.2.3 不同扦插基质对乳白石蒜分球繁殖影响对比试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切割方式处理对乳白石蒜分球繁殖的影响
        2.3.2 不同扦插基质对乳白石蒜分球繁殖的影响
        2.3.3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乳白石蒜分球繁殖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乳白石蒜栽培技术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实验材料
        3.1.3 试验器材与试剂
    3.2 试验设计
        3.2.1 不同栽培基质对乳白石蒜栽培效果影响对比试验
        3.2.2 施肥对乳白石蒜属栽培效果影响对比试验
        3.2.3 遮阴对乳白石蒜栽培效果影响对比试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栽培基质对乳白石蒜直径和鲜总重的影响
        3.3.2 不同施肥处理对乳白石蒜直径、鲜总重和种球繁殖的影响
        3.3.3 不同施肥处理对乳白石蒜叶长和叶片数量的影响
        3.3.4 不同遮光处理对乳白石蒜生长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乳白石蒜丛生芽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研究方法
        4.2.1 外植体的选择
        4.2.2 外植体的消毒处理
        4.2.3 培养条件
        4.2.4 初代培养
        4.2.5 不同激素及浓度配比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4.2.6 降低组培染菌率的研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外植体之间分化差异
        4.3.2 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4.3.3 不定芽增殖培养基的筛选
        4.3.4 PPM对乳白石蒜愈伤组培污染率的影响
    4.4 讨论
第五章 石蒜属植物园林应用研究
    5.1 石蒜属植物在应用中的特点
        5.1.1 耐阴性和耐瘠薄
        5.1.2 管理粗放
        5.1.3 病虫害较少
        5.1.4 特点
    5.2 石蒜属植物的应用现状
        5.2.1 车行道的应用现状
        5.2.2 园林景观应用现状
    5.3 石蒜属植物的设计原则
        5.3.1 符合园林艺术的规律
        5.3.2 还原自然,遵从生态
    5.4 石蒜属植物的园林应用设计
        5.4.1 盆栽与鲜切花应用设计
        5.4.2 地被植物应用设计
        5.4.3 花坛应用设计
        5.4.4 花境应用设计
        5.4.5 行车道应用设计
        5.4.6 水景配置设计
        5.4.7 园林小景配置设计
    5.5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5)石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药用民族植物学简介
    1.2 选题的意义及依据
    1.3 总体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石蒜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1 石蒜属植物的生物学特征
    2.2 石蒜属植物的观赏及药用价值
    2.3 石蒜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活性研究
第三章 石蒜属植物的民族植物学调查
    3.1 调查内容和目的
    3.2 研究方法及调查地点
    3.3 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红蓝石蒜的化学成分研究
    4.1 实验仪器和试剂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UPLC-QTOF-ESI-MS的石蒜属植物代谢组学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5.2 石蒜属植物总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 代谢组学的数据处理和解析
    5.5 石蒜属中不同种之间的石蒜碱、力可拉敏和加兰他敏三种生物碱的定量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石蒜属植物总生物碱的抗阿尔茨海默症活性研究
    6.1 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6.2 治疗AD的新药研发方向及临床药物应用现状
    6.3 天然产物研究在治疗AD中的作用
    6.4 利用秀丽线虫模型进行抗阿尔茨海默症的活性研究
    6.5 本研究的意义及作用
    6.6 实验步骤与方法
    6.7 利用CL2355模型进行石蒜属植物总生物碱抗AD活性筛选的结果及分析
    6.8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6)石蒜属植物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石蒜属植物概述
        1.1.1 石蒜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1.1.2 石蒜属植物的分类及地理分布
        1.1.3 石蒜属植物的应用
        1.1.3.1 研究价值
        1.1.3.2 观赏价值
        1.1.3.3 药用价值
        1.1.3.4 开发利用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石蒜属植物花粉相关研究进展
        1.2.2 石蒜属植物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1.2.3 石蒜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2.4 石蒜属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
第二章 石蒜属植物杂交亲本的选择及杂交试验
    2.1 石蒜属植物观赏性状的观测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2.1 石蒜花生长情况观测及分析
        2.1.2.2 长筒石蒜花生长情况观测及分析
        2.1.2.3 中国石蒜花生长情况观测及分析
        2.1.2.4 忽地笑花生长情况观测及分析
        2.1.2.5 换锦花花生长情况观测及分析
        2.1.2.6 石蒜属杂交种观赏性状的观测结果
        2.1.3 小结与讨论
    2.2 石蒜属植物花粉活力研究
        2.2.1 材料与方法
        2.2.1.1 试验材料
        2.2.1.2 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
        2.2.1.3 花粉储存条件的选择
        2.2.2 结果与分析
        2.2.2.1 石蒜属植物花粉活力的测定
        2.2.2.2 不同条件下石蒜属植物花粉的耐储性
        2.2.3 小结与讨论
    2.3 石蒜属植物杂交试验
        2.3.1 材料与方法
        2.3.1.1 试验材料
        2.3.1.2 试验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小结与讨论
    2.4 石蒜属植物杂交亲和性障碍研究
        2.4.1 材料与方法
        2.4.1.1 试验材料
        2.4.1.2 花粉管萌发及其生长测定方法
        2.4.1.3 杂交后种胚发育的观察方法
        2.4.2 结果与分析
        2.4.2.1 石蒜和中国石蒜杂交授粉后花粉管荧光显微观察
        2.4.2.2 石蒜和中国石蒜杂交后种胚发育的观察
        2.4.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SSR 及 SCOT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3.1 SSR 标记在石蒜属植物中的应用
        3.1.1 材料与方法
        3.1.1.1 植物材料
        3.1.1.2 试验仪器及药品
        3.1.1.3 试验方法
        3.1.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3.1.2 结果与分析
        3.1.2.1 DNA 的提取与结果检测
        3.1.2.2 石蒜属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1.2.3 石蒜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
        3.1.2.4 SSR 标记鉴定石蒜杂交苗的初步研究
        3.1.3 小结与讨论
    3.2 SCOT 标记的建立及其在石蒜属植物中的应用
        3.2.1 材料与方法
        3.2.1.1 植物材料
        3.2.1.2 试验仪器及药品
        3.2.1.3 试验方法
        3.2.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3.2.2 结果与分析
        3.2.2.1 DNA 的提取与结果检测
        3.2.2.2 石蒜属植物 SCoT-PCR 反应体系筛选及优化
        3.2.2.3 石蒜属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2.2.4 石蒜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
        3.2.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石蒜属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的建立
    4.1 石蒜及中国石蒜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4.1.1 材料与方法
        4.1.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4.1.1.2 试验方法
        4.1.1.3 培养条件
        4.1.2 结果与分析
        4.1.2.1 鳞茎不同预处理方法比较
        4.1.2.2 基本培养基对双鳞片诱导效果的比较
        4.1.2.3 不同培养基对双鳞片诱导效果的比较
        4.1.2.4 不同培养基对小鳞茎扩繁效果的比较
        4.1.2.5 不同培养基对小鳞茎生根效果的比较
        4.1.3 小结与讨论
    4.2 石蒜属植物杂交种胚的离体培养
        4.2.1 材料与方法
        4.2.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4.2.1.2 试验方法
        4.2.1.3 培养条件
        4.2.2 结果与分析
        4.2.2.1 不同培养基对种胚愈伤组织诱导效果的比较
        4.2.2.2 不同杂种胚的诱导情况
        4.2.2.3 不同培养基对小鳞茎诱导效果的比较
        4.2.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7)林下栽培石蒜生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石蒜属植物的概述及研究进展
        1.1.1 石蒜属植物的形态特征
        1.1.2 石蒜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1.1.3 石蒜属植物的利用价值
        1.1.4 石蒜属植物繁殖与栽培研究进展
    1.2 生物学特性状况研究
        1.2.1 叶片生理生态方面的研究进展
        1.2.2 石蒜鳞茎的研究进展
        1.2.3 不同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3 鲜切花研究现状
    1.4 数据挖掘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不同环境下两种石蒜花葶生长状况的初步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2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两种石蒜花葶生长曲线分析
        2.2.2 不同样地两种石蒜花葶生长高度的状况比较
        2.2.3 石蒜花葶不同段数生长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不同生态环境对石蒜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地概况与样地设置
        3.1.2 实验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基地 1 年生石蒜的生长状况
        3.2.2 同一基地 1 年生石蒜不同采样点生长状况
        3.2.3 不同基地 3 年生石蒜生长状况
        3.2.4 同一基地 3 年生石蒜不同采样点生长状况
    3.3 讨论
第四章 基于 Weka 的石蒜生长数据的关联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数据挖掘分析软件
        4.1.3 数据整理与格式规范
        4.1.4 数据预处理和算法选择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东海实验地
        4.2.2 镇江实验地
        4.2.3 泗洪实验地
        4.2.4 三样地联合分析
    4.3 问题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之处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8)石蒜属植物观赏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石蒜属植物观赏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1.1 石蒜属植物资源概述及其园林应用概况
        1.1.1 石蒜属植物资源概述
        1.1.1.1 石蒜属植物的基本特征
        1.1.1.2 石蒜属的分类地位
        1.1.1.3 石蒜属植物的分布
        1.1.2 石蒜属植物的观赏应用概况
        1.1.2.1 石蒜属植物的观赏特性
        1.1.2.2 石蒜属植物切花、插花观赏应用
        1.1.2.3 盆栽观赏应用
        1.1.2.4 草坪点缀和地被观赏应用
        1.1.2.5 花坛、花境栽植
        1.1.2.6 园林造景应用
    1.2 石蒜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观赏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1.2.1 石蒜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情况
        1.2.2 石蒜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2.2.1 石蒜属植物孢粉学和核型研究概况
        1.2.2.2 分子标记、遗传图谱与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2.3 石蒜属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1.2.3.1 引种试验研究概况
        1.2.3.2 杂交育种研究情况
        1.2.3.3 野生原种或变型的选育
    1.3 石蒜属植物快繁和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3.1 石蒜属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
        1.3.2 石蒜属植物培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1.3.2.1 栽培方法概况
        1.3.2.2 施肥技术对营养生长的效应研究
第二章 石蒜属植物核心种质资源调查和观赏新品种选育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材料
        2.1.2 试验地概况
        2.1.3 优良无性系的筛选和特征描述
        2.1.4 种间杂交组合的选择和杂交试验的实施
        2.1.5 杂种的播种育苗和统计描述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各无性系的形态特征差异
        2.2.2 主要观赏性状的分类归纳
        2.2.3 种间杂交种的统计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中国石蒜SSR标记体系的建立及性状对应分析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1.1 植物材料
        3.1.1.2 SSR引物
        3.1.2 试验与分析方法
        3.1.2.1 DNA提取与PCR扩增程序
        3.1.2.2 SSR标记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3.1.2.3 电泳检测
        3.1.2.4 观赏性状与特征谱带对应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中国石蒜正交试验最佳SSR反应体系的筛选
        3.2.2 单因素试验对中国石蒜SSR体系的调整优化
        3.2.3 SSR标记体系在石蒜属植物种间的通用性分析
        3.2.4 中国石蒜观赏性状与SSR标记的对应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换锦花种胚和叶片的组织培养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材料及处理方法
        4.1.2 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换锦花种胚的诱导培养
        4.2.2 换锦花叶片的诱导培养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施肥对石蒜生长的影响及其营养诊断方法初探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植物材料
        5.1.2 试验地概况
        5.1.3 试验处理和管理方法
        5.1.4 试验的测定项目和方法
        5.1.5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各施肥量处理条件下石蒜鳞茎的生长规律
        5.2.2 各施肥量处理条件下土壤有效养分和叶片营养元素变化规律
        5.2.3 石蒜鳞茎生长量与土壤和叶片的营养元素变化的关系
        5.2.4 养分平衡法确定石蒜施肥量的应用
        5.2.5 叶分析法对石蒜植株营养诊断法的尝试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参与项目与论文发表情况
社会实践及学术交流活动
致谢

(9)石蒜属植物小鳞茎繁殖及基于转录组学的基因发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图目录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石蒜属植物分类与资源分布
        1.1.1 石蒜属植物资源的分类
        1.1.2 石蒜属植物资源在我国的分布
        1.1.3 换锦花资源在我国的分布
    1.2 石蒜属植物的繁殖
        1.2.1 石蒜属植物的繁殖特点
        1.2.2 石蒜属植物的繁殖方式
    1.3 石蒜属植物再生体系研究进展
        1.3.1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1.3.2 培养基配制与激素配比
        1.3.3 其他条件的研究
    1.4 石蒜属植物育种研究概况
        1.4.1 育种研究目标
        1.4.2 育种成果
        1.4.3 石蒜属植物的染色体多倍性
    1.5 转录组学研究概述
        1.5.1 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转录组学中的应用
        1.5.2 数字表达谱技术(DGE)研究差异表达基因功能
2 石蒜属植物鳞片扦插繁育研究
    2.1 红花石蒜鳞片扦插的小鳞茎发育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分析
    2.2 忽地笑鳞茎与双鳞片气培法诱芽培养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分析
    2.3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小鳞茎形成的影响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3 石蒜属植物离体再生培养条件的优化
    3.1 外植体处理方式对防止污染和褐化的影响
        3.1.1 消毒时间和预处理对外植体的影响
        3.1.2 不同鳞茎切割方式对不定芽发生的影响
        3.1.3 外植体放置方式对不定芽发生的影响
    3.2 不同外植体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3.2.1 一年生小鳞茎的固体与液体培养
        3.2.2 未成熟种子培养
        3.2.3 蔗糖浓度及培养形式在对脱水种子胚挽救过程中的作用
    3.3 不同激素配比对不定芽发生和小鳞茎增殖的影响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试验结果
    3.4 小结与讨论
4 换锦花诱变育种研究初探
    4.1 秋水仙素诱导换锦花多倍体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结果分析
    4.2 ~(60)Coγ射线辐照换锦花鳞茎诱变育种研究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4.3.1 诱变方式对换锦花多倍体诱导的影响
        4.3.2 秋水仙素处理半致死时间与辐射剂量
        4.3.3 换锦花嵌合体现象与纯合多倍体
5 基于高通量Illumina GA Ⅱ技术的换锦花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RNA提取、反转录、文库构建
        5.1.3 转录组测序和拼接
        5.1.4 功能注释、分类和代谢途径分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测序产量及组装质量统计
        5.2.2 蛋白功能注释
        5.2.3 转录组数据库中高表达量的转录子
        5.2.4 Gene ontology(GO)、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COG)分类
        5.2.5 代谢途径分析
    5.3 小结
6 换锦花成熟鳞茎与子鳞茎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数字化基因表达谱(DGE)准备及测序
        6.1.3 DGE标签的分析及与参考数据库比对
        6.1.4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6.1.5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显着性富集分析
    6.2 结果与讨论
        6.2.1 换锦花鳞茎成熟鳞茎与子鳞茎的DGE测序结果
        6.2.2 表达谱序列的基因表达注释及表达量统计
        6.2.3 显着性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6.2.4 GO功能显着性富集分析
        6.2.5 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
    6.3 小结
总结、创新点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利用SRAP标记分析中国野生石蒜的遗传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材及取样
    1.2 SRAP扩增及扩增产物检测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野生石蒜资源SRAP-PCR扩增多态性
    2.2 石蒜资源的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
    2.3 种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气候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四、石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繁育研究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石蒜属植物鳞茎发育机理及调控研究进展[J]. 许俊旭,李青竹,杨柳燕,李心,王桢,张永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21(17)
  • [2]AHP层次分析法对上海石蒜属资源的综合评价[J]. 李青竹,杨柳燕,许俊旭,周晓慧,张永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08)
  • [3]琅琊山石蒜属植物资源调查及种群分布与变化研究[J]. 张思宇,姜自红,冯国军,常波. 文山学院学报, 2019(03)
  • [4]乳白石蒜种球繁育及园林应用研究[D]. 苗玲菲.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4)
  • [5]石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D]. 洪利亚.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5)
  • [6]石蒜属植物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D]. 姜小凤. 浙江农林大学, 2013(04)
  • [7]林下栽培石蒜生长研究[D]. 马建卫.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1)
  • [8]石蒜属植物观赏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D]. 时剑. 浙江农林大学, 2011(05)
  • [9]石蒜属植物小鳞茎繁殖及基于转录组学的基因发掘研究[D]. 常乐. 浙江大学, 2011(07)
  • [10]利用SRAP标记分析中国野生石蒜的遗传多样性[J]. 袁菊红,胡绵好,夏冰. 云南植物研究, 2010(03)

标签:;  ;  ;  ;  

石蒜资源开发利用育种研究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