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对称链路的 AdHoc 网络路由协议

一种非对称链路的 AdHoc 网络路由协议

一、一种适用于非对称链路的AdHoc网络路由协议(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华[1](2021)在《智慧林业中立体感知体系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森林是规模最广泛的陆地生态系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系统是否正常,与地区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传统基于人工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存在花费高,野外工作强度大,消耗时间长等缺点,且时效性和准确性往往无法达到实际应用的标准。传统的单一的数据源难以获取高精度的森林参数信息,多源数据综合应用将成为未来森林资源监测的有效方法。国家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强生态检测评价体系建设,深化遥感、定位、通信技术全面应用,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评估体系。随着智慧林业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以及对地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不同类型、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无人机以及无线通信网络对森林资源的信息进行监测可以有效的指导林业生产,通过构建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实时准确了解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可以大大提高资源保护与利用效果,对于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等有关工作的开展均有重大意义。本文从空天地一体的森林资源监测角度出发,针对森林资源监测信息类型复杂多样、数据维度高、信息冗余度高、数据信息处理量大等问题,研究综合性、立体性的森林资源监测网络体系,研究适合于森林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方案和模型,并着重解决在符合森林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的模型的网络结构中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和传输的效率,研究海量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挖掘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开展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研究,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优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参考。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森林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ADHOC网络的组播路由模型,该模型特别适用于大规模、低密度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相对位置的确定,节点间连通性差,远距离节点间测距误差大的网络监测环境。在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邻居节点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将主流形学习和非线性维数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局部组合定位(LCL)算法,根据每个节点与相邻节点在一定通信范围内的成对距离,首先通过为每个节点构造一个局部子空间来获取全局结构的局部几何信息,然后对这些子空间进行比对,得到所有节点的内部全局坐标。结合全局结构和锚节点信息,最后利用最小二乘算法计算出所有未知节点的绝对坐标,构建可靠、高效的路由传输协议。通过在哈尔滨实验林场区域构建监测系统,实现气象、光照、土壤和空气质量全方位森林环境信息的获取。(2)针对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及数据挖掘,基于Hadoop内部提供的二进制文件存储形式SequenceFile,将图像数据序列化成字节流存到二进制文件中,在执行MapReduce任务时,直接用Hadoop的SequenceFileInputFormat输入文件格式进行读取,实现了图像并行处理。通过自定义分区策略的方式对遥感影像特征并行提取算法进行改进,增加提取遥感影像特征的MapReduce程序中Reduce任务数量,实现了 Hadoop的遥感影像特征提取并行化。从而提高并行处理效率。针对KMeans聚类算法需要人为确定初始聚类中心和聚类数目,从而使聚类结果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本文结合Canopy算法对KMeans算法进行改进,首先通过Canopy算法对遥感影像的特征信息进行“粗聚类”,然后将结果作为KMeans聚类算法的初始聚类点,从而完成遥感影像的分类处理,为监测数据提供了高质量的遥感影像。(3)针对现有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模型存在的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模型,该模型充分利用遥感影像的多维特征,利用U-net网络对遥感影像进行语义分割,并将分类结果与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的分类结果进行融合,从而准确的获得监测区域地物变化的特征,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取遥感影像的纹理和光谱特征,提高变化检测的精度。此外,本文通过无人机获取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数据来实现单木尺度森林资源监测,通过H-maxima变换结合标记控制分水岭算法实现单木树冠的自动勾绘,从而实现单木信息的提取。最后利用改进的变化检测模型,实现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变化检测,根据对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变化监测的应用需要,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模型分析,实现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森林监测系统,对区域内森林变化情况进行精准监控。

徐玭[2](2020)在《基于Linux系统的卫星网络动态路由协议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更高效、更广覆盖的通信效果,卫星通信发展迅速。路由是实现通信网络有效通信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尽管地面网络路由研究已经十分成熟,但由于卫星网络结构复杂,规模庞大且动态变化,其性能、功能、结构和要求与地面通信大不相同,无法沿用地面无线通信网络机制。因此卫星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包括路由协议的设计、验证和实现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大量卫星网络路由技术的研究基于理论设计和仿真验证展开。论文设计了基于卫星网络状态的动态路由协议,除了通过NS3(Network Simulator version 3)软件平台仿真验证协议的正确性与性能之外,也在Linux系统上实现了该动态路由协议。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虚拟拓扑算法思想,设计了一种基于卫星网络状态的动态路由协议(NSDR,Network State Based Dynamic Routing Protocol),包括基于轨道特性的静态路由和基于网络状态的动态路由。通过卫星周期预测卫星运动轨迹,根据卫星进出极区时链路的状态划分快照,按照快照内拓扑预计算路由,根据卫星节点的实时状态动态调整网络拓扑重计算路由,提高卫星网络的应急能力,增强网络的抗毁性。(2)在NS3仿真平台实现NSDR协议,并验证协议的功能与性能。将NS3平台实现过程进行梳理展示,通过搭.建仿真模块,编写路由协议以及仿真分析,从理论上验证了论文设计协议的正确性,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路由协议,本论文设计的协议性能有所提升,具备在Linux系统实现的可行性。(3)在Linux系统中实现论文设计的NSDR协议,并且验证其功能与性能。通过将卫星网络动态路由协议功能进行逻辑梳理,借助Linux系统的数据传输与转发能力,将协议划分为四个模块实现设计的功能,针对实现过程中的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案。借助Linux系统功对实现的NSDR协议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NSDR协议功能完善,相比传统的基于虚拟拓扑的路由算法在时延、丢包率和吞吐量性能上有所提升,具备在卫星网络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王龙超[3](2020)在《渔用Ad hoc分簇跨层协议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海域辽阔,港口众多,海产资源丰富,渔业一直是我国的重要产业。随着我国渔业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发展更新现有的渔用通信设备,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海上通信需求。Ad hoc网络具有无中心、自组织等特性,可以在不依赖固定网络设备的情况下快速搭建,适应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这与渔业通信的需求相契合,因此可以将Ad hoc网络应用于海洋通信系统中,来更新落后的渔业通信设备。本文首先介绍了Ad hoc网络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学者对Ad hoc网络的研究现状。由于国内外Ad hoc网络的热点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层的路由算法和MAC层的信道接入算法上,并且这两个算法决定着整个网络的性能。因此,本文在分析经典协议和其他网络中的算法的基础上,针对海上不同的场景,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分簇跨层的协议,并分别用NS-2网络仿真平台进行了性能仿真验证。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针对渔用船只在港口停歇或者在出发向近海处捕鱼时,船只密度高、网络拓扑变化缓慢的特点,提出分簇跨层的HCHMA协议。在HCHMA协议中,整体上采用TDMA的机制,每周期分为邻居节点发现和数据传输两个时段。在邻居发现时段,簇内各个节点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蜂窝分簇和6个更小时隙的划分,同一小时隙内的节点随机竞争来传输HELLO分组,从而实现邻居节点的发现。在邻居节点发现时段结束后,每个节点根据获取的邻居节点地理位置信息,分布式计算出距离本蜂窝中心最近的节点,选为簇首。竞选为簇首的节点产生簇间HELLO分组。簇首间采用2倍的节点通信的范围进行通信,使相邻的两个簇首一跳可达。簇间HELLO分组不被转发,仅传播到邻簇簇首。在数据传输时段,采用基于802.11的信道接入机制。当有数据传输需求时,簇首利用簇首形成的骨干以及之前获取的簇内成员的信息,完成路由的寻找和建立,且簇首不负责数据的转发。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HCHMA分簇跨层协议,具有更高的吞吐量,更低的时延和丢包率和更好的网络性能。2、针对渔用船只由港口航向远海时,不同区域的船只密度不同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通信半径可变的分簇跨层协议。首先,利用仿真研究了不同节点密度和通信半径下的网络吞吐量的关系,给出了不同密度下使网络有最高的吞吐量的最优通信半径。利用仿真所得到的的结论,进一步设计了一种通信半径可变的分簇跨层协议。协议设定可变的通信半径由小到大分别为R1、R2、R3和R4。在探知邻居节点的密度时,依然采用HCHMA协议中的TDMA时隙帧和蜂窝分簇的邻居节点发现机制,且蜂窝的半径为节点最大通信半径R4。邻居节点发现结束后,每个节点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的节点密度,在四个通信半径中选择一个可以达到最高吞吐量的通信半径。在数据传输阶段,使用基于AODV的路由发现和建立机制,并使用添加了地理位置信息和通信半径的RREQ分组和RREP分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HCVCR,相比于固定半径的AODV,具有更高的吞吐量,能够承受更大的网络负载,有更好的网络性能。3、设计了一种可以运行在基于Zynq和Ad9361渔用Ad hoc网络通信平台的路由层协议,并完成了移植。在Zynq的PS部分,基于Linux网络架构实现Ad hoc路由协议,完成了在Linux操作系统中对数据包的处理以及对内核路由表的操作。经验证,该通信平台可以正常运行并实现所需功能。

刘思力[4](2019)在《卫星编队星间自组网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卫星编队被普遍用于军事侦察、导航定位、环境监测、航海监测等方向,随着人们对天基信息需求的增加,航天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卫星编队网络的建设刻不容缓。卫星网络组网协议是卫星网络能够正常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随着航天器节点的不断增多,其几何拓扑呈现出动态性、复杂性、异构性的特点,为了适应卫星编队的发展,我们需要建设一个更加灵活、可靠、大容量、低时延的自组织网络。本文主要探讨卫星自组织网络的几项关键技术。1、复杂异构动态网络拓扑条件下卫星节点的路由问题:将地面移动自组织网路中基于表驱动的路由协议加以改进,减少了卫星之间的信息交互频率和信息量,使其满足空间网络传输距离长、资源有限、节点动态变化的特点,使卫星网络的路由建立时间缩短至10s以内。2、卫星网络时间自同步问题:为了提高卫星网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双向时间比对法,抵消空中传播时延带来的影响,通过简单的线性频率校正,延长时间同步的周期。根据卫星网络可能存在的多跳,提出了一种分簇多跳逐级同步的方式,使卫星网络通过自同步方式将全网节点与网络控制中心同步,同步精度为微秒级,可以满足通信需求。3、卫星网络各个节点信道接入控制问题:考虑到卫星网络的动态特性,本文提出两种方案,一是在固定时隙信道接入控制基础上引入竞争,二是在地面网络分布式竞争的信道接入控制基础上加以改进,使其适用于空间信息网络。维持各个节点之间收发数据有序进行,减少因碰撞带来的丢包问题,使端到端时延小于500毫秒。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对提出的分簇逐级同步流程和基于地面网络分布式竞争信道接入控制的改进协议进行了原理性验证和仿真分析,利用ns3协议对改进的源路由协议和改进的地面网络的分布式竞争信道接入控制协议进行了验证。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对改进的路由协议、分簇逐跳时间自同步协议和信道接入控制协议进行了硬件平台演示验证。

方蕾[5](2019)在《低时延的移动Ad Hoc路由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和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移动Ad hoc网络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移动Ad Hoc网络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当今的应用场景下,网络中的节点往往具有高速移动性的特点,并且随着通信设备的多样性和易携带型,网络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解决节点移动速度加快导致的网络拓扑频繁变化,进而带来的各种网络性能的问题的研究,是近年来关于Ad Hoc网络技术的研究的重点。维持网络正常运行的核心是路由协议的设计,目前对Ad Hoc网络的路由算法的研究已经有比较丰富的成果。典型的路由算法有AO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OLSR(Optimized Link State Routing)、DSDV(Destination Sequence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和ZRP(Zone Routing Protocol)等,各个算法有不同的优势所在,适用于不同通信需求的场景。在移动Ad Hoc网络不断升级更新的情况下,传统的Ad Hoc路由协议也需要适应网络的新特性进行更新改进,以适应在高速情况下网络的通信需求。本文在经典的基于地理信息的路由协议GPSR算法上进行改进,为了感知网络中节点的移动性和网络的通信强度,提出了一个新的路由选择的打分机制,在此之上提出了改进的GPSR路由算法GPSR-S,这个算法结合网络节点的位置坐标、移动速度和节点资源的可用容量,来优化路由算法的性能,希望在节点高速移动的场景下能保证网络通信的性能,保持低时延、高效的通信体验。对于我们提出的算法,本文还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分析,验证了改进的算法在降低路由算法通信时延上的效果,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王宇飞[6](2019)在《多射频多信道下无线Mesh网络吞吐量优化的研究》文中提出无线Mesh网络(Wireless Mesh Network,WMN)作为自组织多跳无线网络,具有高容量、高速率的特点,能够很好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宽带接入以及覆盖网络盲区的问题。本文以WMN中OLSR协议为研究对象,以多射频多信道作为研究方向,对WMN吞吐量优化的问题进行研究,开展了如下工作:研究了WMN架构模式,而且将WMN与其他的无线网络的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WMN的特点,并介绍了WMN的应用场景。进一步的介绍了多射频多信道下的WMN的优势及挑战,详细分析了多射频多信道WMN路由算法,在最小时延算法中,考虑流间干扰和流内干扰基础上,通过计算每一段子路径可用带宽,得到最小时延路由,在干扰感知协作算法中,考虑了直接传输和协作传输,并比较了信道变更开销与增益,在保持网络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信道变更。研究了WMN中的OLSR协议,分析了OLSR协议中底层的数据结构和运行机制。针对目前OLSR协议中MPR选择算法无法求得全局最优MPR集合问题,提出了两种度量方法,对了底层协议代码进行了修改,改进方案的目的是通过比较新增的度量大小来确定最合适的MPR节点,以形成最优MPR集。使用NS3仿真软件模拟了实验环境,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两种度量MPR选择算法与标准MPR算法相比,减少WMN中控制消息广播的次数,即减少控制分组的数量,降低多射频多信道网络中拥塞现象的发生,最终提高了网络总的吞吐量。研究了OLSR协议中路由表计算中的路由度量,对现有常见路由度量和标准OLSR度量进行研究分析后,基于多射频多信道的网络环境,对标准OLSR协议中度量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变更和信道质量的路由度量,考虑了接口切换信道和网络中负载节点的影响。其中针对NS3中节点模型进行修改,使每一个射频接口都拥有一组物理层、MAC层、接口队列以及链路层组件,使各个接口之间能独立工作,实现了多射频接口的扩展。本文提出的路由度量通过与跳数、WCETT度量的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的路由度量在网络吞吐量、端到端平均时延和分组投递率上都具有一定优越性。

李明武[7](2018)在《无线自组网络安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OLSR协议在无线自组织网络中被广泛使用,基于它的安全策略已经有了多种理论方案。这些方案大部分采用在数据传输时对数据包进行加密、数据接收时对数据包进行验证的方法来实现防篡改和防伪造的目标。利用可信机构提供的凭证进行身份验证也是常用方法之一。本文提出SDA(Safe Domain based Authentication,基于安全域的身份认证)方法,在移动节点申请加入当前自组织网络时对其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通过实时协商随机数和比较各自复杂函数计算结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申请入网的节点和当前网络交流时不显式传输具体函数,只传递必要的参数。在函数复杂程度足够高时试图拟合函数曲线的难度将大大提高。本文还在对节点进行身份认证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基于“挑战/响应”身份验证模式的密钥协商协议以保证每个节点在当前网络中的行为安全。参与通信的节点会根据协议商议出一个专属密钥。运行该协议的节点在邻居发现阶段向一跳邻居广播HELLO消息,消息中携带密钥,只有密钥验证通过的节点才能接收到邻居节点的反馈,否则HELLO消息将被丢弃。本文提出的协议弥补了 OLSR协议在构建自组织网络阶段时缺乏对节点身份进行验证的不足。本文提出的SDA身份认证方法和密钥协商协议都不设置固定的认证机构。由于每一个申请入网的节点都会被验证,所以已经存在于AdHoc网络中的节点被认为是可信任节点,能够充当认证服务器的角色完成对新节点的认证和密钥协商功能。SDA还可以设置有限的认证空间,对能够认证的节点总数进行限制,有效控制接入节点的安全认证次数。

赵小丽[8](2015)在《Ad Hoc网络中基于友好评估模型的多径安全路由协议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终端高度移动、不需要有线基础设施等要求,Ad Hoc网络运应而生。由于Ad Hoc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性、节点的高速移动性、传输路径的不稳定性,使得路径极易中断,并且网络采用开放的无线信道,更容易遭受安全攻击,所以对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健壮性与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极为重要。基于DSR路由协议在友好评估模型上的表现,本文以提高Ad Hoc网络的健壮性与安全性为目的,首先以DSR协议为基础设计了动态独立多径源路由协议DMSR,然后在DMSR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友好评估模型的多径安全路由协议FSMSR。由于DSR路由协议是单路径协议,路径一旦中断,就要发起路由发现过程,因而网络的容错能力较差。为此在DSR协议的基础上,本文使用独立多径选择机制设计出DMSR协议。该协议通过一次路由发现过程就能建立多条节独立路径,源节点使用一条主路径传输数据,当主路径中断,则选用一条备选路径而不需要重新路由发现,进而使网络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友好评估模型使用节点证实和友好节点分享机制可计算出友好节点的友好值,旨在有效地收集恶意节点信息并将其隔离,保证参与数据传输的节点是可信的。为此,本文在DMSR协议的基础上使用友好评估模型,将多径与安全相结合设计出FSMSR,使得网络具有容错能力的同时还具有安全能力。论文最后基于两种网络环境,即正常网络环境与自私节点攻击网络环境,对设计的路由协议进行了仿真与实现,并对比分析了各协议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动态独立多径源路由协议DMSR对网络性能有明显改善,较之单路径型的路由协议DSR而言,路由发现频率与丢包率分别降低了 20%和11%,网络具有更强的健壮性;在自私节点攻击环境下,基于信任评估模型的多径安全路由协议FSMSR的恶意节点隔离率平均可达80%,较之DMSR协议丢包率减少23%。因而网络具有更强的安全能力,同时FSMSR协议在正常网络环境下性能总体表现良好。

康雨婷[9](2015)在《Ad Hoc网络能量均衡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自组织的,节点动态构成的,可以不使用固定的通讯设施集中管理的网络体系。网络结构中的所有节点可以随机移动,通信均在无线网络环境中进行。与典型的无线网络相比,Ad Hoc网络中节点具有不稳定,频繁地加入或退出网络的特征。Ad Hoc网络无基础设施集中控制,移动设备经常出现能量耗尽导致网络失效的情况,所以节点能耗的研究是近年来Ad Hoc网络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论文的主要工作:1.本文介绍了Ad Hoc网络的特点与研究现状,然后按照节点获取路由信息的方法分类研究了Ad Hoc网络经典的路由协议。2.通过对Ad Hoc网络的节能策略的分析,阐述了网络节能的方法:保护低能量节点路由策略、最小传输能耗路由策略、多径能耗均衡路由策略、基于拓扑控制的节能路由策略以及基于节能的组播和广播路由策略。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特点,将其优点引入本文所提出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中。3.基本蚁群算法在求解最优路径问题时,具有搜索较优解和很强的自组织性的能力,适用于Ad Hoc网络中。本文对蚁群算法进行改进,主要是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每个节点数据结构中增加剩余能量列表用于记录邻居节点的剩余能量状态;第二、是对信息素的更新公式进行改进,加入节点能量状态对信息素的影响,当节点的剩余能量低于所定门限值时,信息素浓度将不再增加,其目的是使网络中的节点尽可能均衡的消耗能量,而门限值的设定与全部节点的平均剩余能量有关;第三、选择路径时,在链路使用代价中加入对节点发送功率的考量,从而在保证网络稳定连通性前提下,平衡网络节点的能量消耗。4.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实验,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验结果与AODV路由协议对比分析,得出EBCR算法在路由发现和数据转发阶段有较强优势。在路由发现阶段EBCR通过改进后的蚁群算法得到所有可能路径的信息,相比AODV洪泛法,EBCR算法更加节能高效。数据转发阶段时形成多条路径,根据链路使用代价选择,相比起AODV的唯一路径,此方法更好的平衡了网络节点的能量消耗,使更多的节点参与其中,延长了网络的生存时间,同时也增加了网络传输稳定性的保障。

陈晨[10](2014)在《快速检测非对称链路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文中指出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没有固定网络拓扑结构、不需要网络管理中心、由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链路连接而成的自组织、分布式网络。无线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网络设备本身的特性促使非对称链路的产生。在Ad Hoc网络中,按需路由协议大多以链路对称为假设条件,实际的网络中无线设备间的链路会因网络节点的高移动性、网络环境的干扰和传输功率的不同而出现不对称,此时传统的路由协议将不再适用。那么,如何在多跳链路、节点自由移动和无线信号脆弱的情况下为AdHoc网络建立高效路由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本文针对传统的Ad Hoc路由协议不能应用于非对称链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路径损耗估计机制来快速检测和高效处理非对称链路的路由协议-AODV-PL。研究的目标是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较低的代价来快速的检测出非对称链路,进而寻找链路稳定度高的传输路径,在兼顾路由性能和网络代价的前提下,提高路径的连通性和稳定性。该协议是对传统的AODV协议的改进,在路由发现阶段利用路径损耗模型预测出链路的非对称特性,同时节点依据链路度量因子选择出稳定性较高的路径。其中链路度量因子综合考虑了节点的接收信号强度、链路维持时间和接收信噪比。网络节点的移动性极有可能导致断链的节点就在断链处的附近或者周边,在路由维护中,将源路由修复与本地节点修复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断链的修复时间,提高链路修复的成功率。最后,对AODV-PL路由协议的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与分析。首先通过调节低功率节点的数目来比较AODV-PL与AODV-Black在数据包的投递率、端到端的时延以及标准化的负载上的不同,得出两种协议在处理非对称链路问题的性能差异。其次,随着网络中节点的数目的增加,比较传统的AODV路由协议与AODV-PL、 AODV-Black路由性能的差异。仿真结果表明,AODV-PL能够很好的解决网络中非对称链路的问题,提高了网络数据的传输率,并且有很强的网络适用性。

二、一种适用于非对称链路的AdHoc网络路由协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适用于非对称链路的AdHoc网络路由协议(论文提纲范文)

(1)智慧林业中立体感知体系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森林资源信息监测研究
        1.2.2 基于遥感影像的森林变化监测研究
    1.3 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2 本文主要创新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相关理论及方法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协议栈
    2.2 遥感影像处理技术
        2.2.1 遥感影像的预处理
        2.2.2 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分类与变化检测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森林资源监测方法及系统
    3.1 基于信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模型
        3.1.1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可信信息传播概述
        3.1.2 基于信任的信息传播模型
        3.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 改进的基于ADHOC网络的组播路由算法
        3.2.1 组播路由协议基本过程
        3.2.2 局部组合定位的路由算法
        3.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 基于博弈理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私节点惩罚机制
        3.3.1 激励惩罚机制概述
        3.3.2 基于博弈理论的惩罚机制
        3.3.3 模拟实验与结果分析
    3.4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森林环境信息监测系统
        3.4.1 系统设计思路
        3.4.2 系统硬件设计
        3.4.3 系统模拟软件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的单木尺度森林资源监测技术
    4.1 激光雷达数据解算及误差分析
    4.2 地面点滤波
    4.3 冠层高度模型的生成
    4.4 单木树冠提取
    4.5 单木参数提取
    4.6 实验结果与分析
        4.6.1 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
        4.6.2 地面调查数据介绍
        4.6.3 精度评价与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遥感影像的森林资源监测方法
    5.1 基于分布式的遥感影像特征提取方法
        5.1.1 遥感影像并行预处理
        5.1.2 基于Hadoop的遥感影像特征提取方法
        5.1.3 基于Hadoop的遥感影像特征提取算法实现
        5.1.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影像语义分割
        5.2.1 编码器模块组成
        5.2.2 SELU激活函数
        5.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 基于特征融合的森林资源变化监测方法
        5.3.1 聚焦损失函数
        5.3.2 随机森林
        5.3.3 特征融合
        5.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5.4 基于深度学习的森林变化监测系统
        5.4.1 需求分析
        5.4.2 系统的总体功能
        5.4.3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5.4.4 用户管理和遥感影像管理模块
        5.4.5 监测区域变化监测功能
        5.4.6 变化检测结果显示模块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基于Linux系统的卫星网络动态路由协议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卫星网络路由技术
        1.2.2 基于Linux系统实现的路由技术
    1.3 论文来源与研究内容
        1.3.1 论文来源
        1.3.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卫星网络路由技术概述
    2.1 卫星网络星座概述
        2.1.1 卫星轨道
        2.1.2 卫星星座
    2.2 卫星网络路由关键问题
    2.3 卫星网络路由技术
        2.3.1 单层卫星路由技术
        2.3.2 多层卫星路由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卫星网络状态的动态路由协议与NS3验证
    3.1 NSDR协议设计
        3.1.1 NSDR协议内容
        3.1.2 基于轨道特性的静态路由
        3.1.3 基于网络状态的动态路由
    3.2 NS3仿真验证NSDR协议
        3.2.1 NS3仿真平台介绍
        3.2.2 NS3仿真方案
        3.2.3 NS3仿真结果
    3.3 NS3仿真的缺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Linux系统的NSDR协议实现
    4.1 基于Linux的NSDR协议实现方案
        4.1.1 整体方案描述
        4.1.2 模块功能描述
    4.2 模块实现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4.2.1 预处理模块
        4.2.2 路由计算模块
        4.2.3 负载获取模块
        4.2.4 HELLO模块
        4.2.5 广播功能实现
        4.2.6 多任务处理实现
    4.3 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
        4.3.1 整体程序架构
        4.3.2 数据结构
        4.3.3 方案实现伪代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Linux系统的NSDR协议测试
    5.1 测试平台搭建
    5.2 功能测试
        5.2.1 网络正常运行测试
        5.2.2 网络节点断开/恢复连接测试
        5.2.3 网络节点拥塞/恢复正常测试
        5.2.4 防环路测试
    5.3 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3)渔用Ad hoc分簇跨层协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 研究结构安排
第二章 Adhoc网络
    2.1 Adhoc网络基本内容概述
        2.1.1 Adhoc网络的定义
        2.1.2 Adhoc网络的体系结构
    2.2 Ad hoc网络MAC协议概述
        2.2.1 MAC层的功能和关键问题
        2.2.2 经典的MAC协议
    2.3 Adhoc网络路由协议概述
        2.3.1 路由协议的分类
        2.3.2 经典的路由协议
        2.3.3 分簇算法
    2.4 NS-2仿真平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蜂窝分簇的跨层协议设计
    3.1 分簇算法和簇首竞选
        3.1.1 分簇算法
        3.1.2 邻居发现和簇首竞选
    3.2 路由算法设计
        3.2.1 路由寻找
        3.2.2 路由建立
    3.3 算法仿真与分析
        3.3.1 仿真内容
        3.3.2 仿真结果和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适应通信半径的分簇跨层协议
    4.1 不同密度下通信半径大小的确定
    4.2 邻居节点密度的感知
    4.3 路由的发现与建立
    4.4 仿真与分析
        4.4.1 仿真参数
        4.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dhoc网络实现技术
    5.1 Adhoc技术实现整体架构
        5.1.1 硬件平台
        5.1.2 软件环境
    5.2 软件方案
    5.3 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内容总结
    6.2 研究工作后续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卫星编队星间自组网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论文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项目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卫星网络研究现状
        1.2.2 卫星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现状
        1.2.3 卫星时间自同步研究现状
        1.2.4 卫星网络信道接入协议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拓扑约束及需求分析
    2.1 卫星拓扑与需求分析
        2.1.1 几何拓扑模式
        2.1.2 卫星编队业务传输需求
        2.1.3 指标需求
    2.2 星座构型及可见性分析
        2.2.1 可见性判据
        2.2.2 编队模式一星间可见性分析
        2.2.3 编队模式二星间可见性分析
    2.3 卫星网络协议分层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卫星编队网络动态路由协议
    3.1 卫星网络路由协议概述
        3.1.1 卫星网络静态路由协议
        3.1.2 卫星网络动态路由协议
    3.2 卫星网络最优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3.2.1 最优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基本原理
        3.2.2 最优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流程描述
    3.3 卫星网络源路由协议
        3.3.1 源定向路由基本原理
        3.3.2 源定向路由协议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卫星编队网络时间自同步算法
    4.1 节点间双向时间频率传递
        4.1.1 单向伪距测量
        4.1.2 双向伪距测量
        4.1.3 误差减小机制
    4.2 网络时间同步协议
        4.2.1 传统的网络时间同步协议
        4.2.2 卫星编队网络分簇逐跳时间同步协议
    4.3 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卫星编队网络信道接入控制协议
    5.1 基于固定时隙分配信道接入协议
        5.1.1 网络时隙帧结构
        5.1.2 竞争时隙结构
        5.1.3 声明过程
        5.1.4 应答过程
        5.1.5 分配策略
    5.2 基于分布式竞争的信道接入控制协议
        5.2.1 传统分布式竞争的网络信道接入模型
        5.2.2 改进分布式竞争的信道接入控制协议
        5.2.3 仿真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ns3 软件及软硬结合验证平台的协议实现
    6.1 基于ns3 的星间网络协议栈仿真
        6.1.1 ns3 仿真软件及仿真流程介绍
        6.1.2 实验结果
    6.2 基于软硬结合验证平台的星间网络协议栈实现
        6.2.1 软硬结合仿真验证平台介绍
        6.2.2 实验结果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研究内容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低时延的移动Ad Hoc路由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移动Ad Hoc网络的发展及应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移动Ad Hoc网络
    2.1 移动Ad Hoc网络网络的特点
    2.2 移动Ad Hoc网络的经典路由分类
        2.2.1 先验式路由
        2.2.2 反应式按需路由
        2.2.3 混合式路由
    2.3 OLSR路由算法介绍
        2.3.1 OLSR算法概述
        2.3.2 OLSR消息格式
    2.4 AODV路由算法介绍
        2.4.1 AODV算法概述
        2.4.2 AODV消息格式
    2.5 Ad Hoc网络典型路由算法的性能对比
        2.5.1 性能评价指标
        2.5.2 仿真结果分析
第三章 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路由
    3.1 地理位置信息的获取
    3.2 经典的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
        3.2.1 GPSR路由
        3.2.2 GPCR路由
        3.2.3 GyTAR路由
        3.2.4 GpsrJ+路由
    3.3 GPSR路由性能分析
第四章 一种低时延的移动Ad Hoc路由算法
    4.1 算法描述
        4.1.1 前提条件
        4.1.2 基本思想
    4.2 实现细节
        4.2.1 改进的Hello消息结构和邻居表条目结构
        4.2.2 下一跳节点选择的流程框图
第五章 低时延GPSR改进算法的实验仿真与分析
    5.1 NS3仿真环境介绍
    5.2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5.2.1 仿真场景设置
        5.2.2 仿真结果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致谢

(6)多射频多信道下无线Mesh网络吞吐量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路由协议的研究现状
        1.2.2 路由度量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无线Mesh网络技术
    2.1 无线Mesh网络简介
    2.2 无线Mesh网络架构
    2.3 无线Mesh网络与现有网络的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射频多信道WMN算法研究
    3.1 多射频多信道无线Mesh信道分配简介
        3.1.1 信道分配方案的分类
        3.1.2 多信道分配方案的挑战
    3.2 多射频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路由算法
        3.2.1 多射频多信道网络最小时延算法
        3.2.2 多射频多信道网络干扰感知协作算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OLSR协议的MPR选择算法优化
    4.1 OLSR协议概述
    4.2 OLSR路由协议数据结构
    4.3 OLSR算法描述
        4.3.1 链路侦听
        4.3.2 邻居探测
        4.3.3 MPR选择
        4.3.4 拓扑发现
    4.4 问题提出
    4.5 研究方法介绍
        4.5.1 相关工作
        4.5.2 基于孤立度与基于非MPR节点的MPR选择算法
    4.6 仿真与性能分析
        4.6.1 性能指标
        4.6.2 仿真环境与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OLSR协议多射频多信道路由度量优化
    5.1 问题的提出
        5.1.1 路由度量的设计准则
        5.1.2 标准OLSR协议路由度量
        5.1.3 现有路由度量分析
    5.2 基于CCH-OLSR的路由度量
        5.2.1 CCH-OLSR路由度量描述
        5.2.2 CCH-OLSR路由度量实现
    5.3 仿真与性能分析
        5.3.1 模型设置
        5.3.2 场景设置
        5.3.3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7)无线自组网络安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个人创新
        1.2.1 选题研究现状
        1.2.2 选题研究内容及创新
    1.3 章节内容安排
第二章 无线自组织网络基础知识
    2.1 无线自组织网络概述
        2.1.1 无线自组织网络简介
        2.1.2 MANET的历史
    2.2 无线自组织网络特点与缺陷
        2.2.1 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特点
        2.2.2 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缺陷
    2.3 无线自组织网络常见攻击
        2.3.1 不正确的流量生成
        2.3.2 不正确的流量中继
    2.4 常用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
        2.4.1 反应式路由协议
        2.4.2 主动式路由协议
        2.4.3 混合路由协议
    2.5 密码学基础与HMAC算法
        2.5.1 对称加密方法简介
        2.5.2 非对称加密方法简介
        2.5.3 HMAC算法简介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OLSR路由协议分析
    3.1 协议概述
        3.1.1 协议介绍
        3.1.2 OLSR的优缺点
    3.2 OLSR路由协议的数据结构
        3.2.1 消息和分组格式
        3.2.2 存储信息表格式
    3.3 OLSR协议基本工作流程
        3.3.1 邻居发现过程
        3.3.2 MPR选择过程
        3.3.3 TC消息扩散建立拓扑
        3.3.4 路由建立
    3.4 针对OLSR协议的常见攻击
        3.4.1 OLSR不正确的流量生成
        3.4.2 OLSR不正确的流量中继
    3.5 OLSR常见攻击的应对策略
    3.6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基于OLSR协议的安全认证
    4.1 基于安全域的身份认证方法
        4.1.1 安全基础
        4.1.2 角色说明
        4.1.3 认证步骤
        4.1.4 安全性证明
    4.2 基于OLSR协议的密钥协商协议
        4.2.1 基本过程
        4.2.2 数据包格式设计
        4.2.3 详细流程
        4.2.4 状态图
    4.3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基于OLSR协议的安全认证的实现
    5.1 实验平台
        5.1.1 项目背景
        5.1.2 软硬件需求
    5.2 SDA方法功能分析与实现
        5.2.1 SDA方法认证流程
        5.2.2 SDA方法模块及功能
    5.3 密钥协商协议功能分析与实现
        5.3.1 OLSRd功能实现
        5.3.2 数据包的广播
        5.3.3 数据包的生成
        5.3.4 套接字解析器
        5.3.5 数据包解析器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测试实验与验证
    6.1 SDA实验结果分析
        6.1.1 功能验证
        6.1.2 结论分析
    6.2 密钥协商协议实验结果分析
        6.2.1 功能验证
        6.2.2 结论分析
    6.3 本章小节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Ad Hoc网络中基于友好评估模型的多径安全路由协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2章 Ad Hoc网络安全路由协议研究
    2.1 Ad Hoc网络
        2.1.1 Ad Hoc网络特点
        2.1.2 Ad Hoc网络体系结构
    2.2 Ad Hoc网络经典路由协议分类
        2.2.1 主动路由协议
        2.2.2 按需路由协议
        2.2.3 混合路由协议
    2.3 Ad Hoc网络安全路由技术
        2.3.1 网络安全威胁
        2.3.2 基于密码机制的安全路由技术
        2.3.3 基于信任机制的安全路由技术
        2.3.4 基于友好评估的安全路由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Ad Hoc网络动态独立多径源路由协议的设计
    3.1 多径路由技术
        3.1.1 多径路由概念
        3.1.2 多径路由的功能组成
    3.2 Ad Hoc网络动态独立多径源路由协议设计
        3.2.1 DMSR路由协议描述
        3.2.2 路由发现
        3.2.3 流量分配
        3.2.4 路由维护
    3.3 DMSR路由协议工作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友好评估模型的多径安全路由协议设计
    4.1 友好评估模型建立
    4.2 友好评估模型模块分析
        4.2.1 友好节点分享
        4.2.2 节点证实
        4.2.3 友好节点评估
        4.2.4 数据路由证实
    4.3 基于友好评估模型的多径安全路由协议FSMSR设计
        4.3.1 FSMSR路由协议设计思想
        4.3.2 FSMSR路由协议描述
        4.3.3 FSMSR路由协议工作流程
        4.3.4 FSMSR路由协议安全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实现与性能分析
    5.1 仿真平台总体框架
        5.1.1 NS2简介
        5.1.2 NS2仿真步骤
    5.2 仿真工具
        5.2.1 业务产生工具
        5.2.2 场景产生工具
        5.2.3 数据分析工具
    5.3 性能指标
    5.4 DMSR协议实现与仿真分析
        5.4.1 DMSR协议实现
        5.4.2 正常网络环境设置
        5.4.3 DMSR协议性能分析
    5.5 FSMSR协议实现与仿真分析
        5.5.1 FSMSR协议实现
        5.5.2 自私节点攻击环境FSMSR仿真与性能分析
        5.5.3 正常环境FSMSR仿真与性能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束语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Ad Hoc网络能量均衡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主要结构安排
第二章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分析
    2.1 Ad Hoc网络的概述
        2.1.1 移动Ad Hoc网络的定义
        2.1.2 移动Ad Hoc网络的特点
    2.2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分类
        2.2.1 表格驱动类路由协议
        2.2.2 按需驱动路由协议
        2.2.3 混合式路由协议
    2.3 Ad Hoc网络中节能策略
        2.3.1 Ad Hoc网络的能量问题
        2.3.2 最小传输能耗路由策略
        2.3.3 保护低能量节点路由策略
        2.3.4 多径能耗均衡路由策略
        2.3.5 基于拓扑控制的节能路由策略
        2.3.6 基于节能的组播和广播路由策略
    2.4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目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蚁群算法在Ad Hoc网络中的应用
    3.1 蚁群算法的原理
    3.2 蚁群算法的应用
    3.3 基于蚁群算法Ad Hoc网络路由协议
        3.3.1 ARAMA协议
        3.3.2 ARA协议
        3.3.3 HOPNET协议
        3.3.4 SWARM协议
第四章 基于蚁群算法的Ad Hoc网络能量均衡协议
    4.1 EBCR算法的设计思想
    4.2 EBCR算法的相关定义
        4.2.1 问题描述
        4.2.2 数据结构
    4.3 算法描述
        4.3.1 路由发现
        4.3.2 数据包转发
        4.3.3 路由维护
    4.4 EBCR的算法实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算法的仿真实现与性能分析
    5.1 matlab仿真模拟器的介绍
    5.2 仿真情景设计
    5.3 仿真性能评价指标
    5.4 算法的仿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未来的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10)快速检测非对称链路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Ad Hoc网络的关键技术
        1.2.1 MAC层的主要关键技术
        1.2.2 网络层的主要关键技术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的现状
    1.5 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
    2.1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要求
    2.2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分类
    2.3 经典路由协议的介绍
        2.3.1 DSDV
        2.3.2 AODV
        2.3.3 ZRP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d Hoc网络中非对称链路的研究
    3.1 非对称链路的背景
        3.1.1 非对称链路的定义
        3.1.2 非对称链路产生的原因
    3.2 非对称链路对Ad Hoc网络的影响
        3.2.1 数据链路层
        3.2.2 网络层
    3.3 针对非对称链路的解决方案
        3.3.1 MAC层
        3.3.2 网络层
    3.4 AODV-EUDA路由协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ODV-PL路由协议
    4.1 引言
    4.2 链路的检测
        4.2.1 理论依据
        4.2.2 检测算法
    4.3 路由策略
        4.3.1 协议报文格式
        4.3.2 链路度量标准
        4.3.3 协议实现过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性能仿真与分析
    5.1 引言
    5.2 仿真模型
    5.3 路由协议的性能参数
    5.4 AODV-PL路由协议性能仿真分析
        5.4.1 AODV-PL处理非对称链路
        5.4.2 AODV-PL与传统的AODV协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基本情况
    2. 教育背景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一种适用于非对称链路的AdHoc网络路由协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智慧林业中立体感知体系关键技术研究[D]. 王艳华.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 [2]基于Linux系统的卫星网络动态路由协议设计与实现[D]. 徐玭.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3]渔用Ad hoc分簇跨层协议研究[D]. 王龙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4]卫星编队星间自组网关键技术研究[D]. 刘思力.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2)
  • [5]低时延的移动Ad Hoc路由关键技术研究[D]. 方蕾. 南京大学, 2019(07)
  • [6]多射频多信道下无线Mesh网络吞吐量优化的研究[D]. 王宇飞. 东南大学, 2019(06)
  • [7]无线自组网络安全机制研究[D]. 李明武. 电子科技大学, 2018(10)
  • [8]Ad Hoc网络中基于友好评估模型的多径安全路由协议设计[D]. 赵小丽. 东北大学, 2015(01)
  • [9]Ad Hoc网络能量均衡策略的研究[D]. 康雨婷. 陕西师范大学, 2015(03)
  • [10]快速检测非对称链路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D]. 陈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一种非对称链路的 AdHoc 网络路由协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