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经济与日本经济政策分析

泡沫经济与日本经济政策分析

一、泡沫经济与日本经济政策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邵冰[1](2020)在《战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以国家干预为出发点可以获取最大限度的贸易利益并提高本国的经济福利。日本政府通常被认为是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一个典型。日本作为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岛国,其人口众多,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环境、能源及市场等多重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是二战后,日本经济从战乱后的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和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在国际经济竞技场上连续摘取“经济大国”、“金融大国”、“最大债权国”等桂冠,并成功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可以说,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取得与其对外贸易活动的有效开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有许多分析认为,日本经济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日本政府成功地实施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二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实施不同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经济恢复时期(1945~1955年)是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日本政府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实现产业重建,采取了限制进口、振兴出口、积极保护和扶植国内产业的政策。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6~1973年)是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初级阶段,日本的贸易政策内容开始由限制进口、替代进口向出口导向、扩大出口转变,日本政府调整关税政策替代进口限制并设置有利于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关税税率,逐步放松对外国投资的限制来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战略性地重点扶植重化工业的发展。经济稳定增长和泡沫经济时期(1973~1991年),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进入高级阶段,协调与竞争并重,一方面进一步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以减少各国的谴责,另一方面,实行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来保证更多的贸易利益,积极发挥对外投资和经济援助对贸易的促进作用,通过规模经济产业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在全球范围内高效率地进行资源配置,战略性地促进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通过减量经营和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从而促进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带动国内经济的回升和发展。经济长期低迷时期(1991~至今),为应对冷战后新时期国内外经贸发展战略环境的变化,日本继续推行贸易与投资并举的高级阶段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实行多层次、灵活的自由贸易战略来获取最大的贸易利益,同时继续发挥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作用,积极开展战略性贸易外交,利用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调进一步获取贸易优势并促进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观战后70多年以来日本的经济发展,“保护产业、扶植出口”一直是贯穿日本贸易政策的一条主线。以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视角来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实行的是初级阶段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即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产业和具有“外部经济”效应的高新技术产业加以保护和扶持,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收益并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日本实行的是高级阶段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即确定合理的规模经济产业国际分工原则,通过规模经济产业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在世界范围内高效率地配置资源,以继续获得贸易优势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国家层面看,由于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的存在,以及收入分配不公、经济外部性和经济秩序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为国家干预经济和贸易活动提供了原因和依据,且在某些条件下国家政府的干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它可以改善贸易条件、转移垄断利润、强化竞争优势,因此维护国际贸易利益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实现国家利益需要正确的贸易政策,日本“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为有效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二战后,日本政府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依据“动态比较优势”确定战略性目标产业,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保护和扶植战略性产业发展,推动企业联合、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应,构筑产官学协作的国家创新体制,推行战略性贸易外交,根据日本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实施适合日本国情的战略性贸易政策,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也为日本国家战略从“经济中心导向”向“大国化目标”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产业层面看,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以产业政策为中心,将产业现代化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结合发展,综合运用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全力扶植那些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和外部经济性的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使其以强劲的国际竞争能力,实现赶超欧美经济大国的战略目标,不仅实现了产业的现代化,而且促进日本产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不断攀升。战后日本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半导体工业的大发展,就是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成功运用的典范。从企业层面看,日本特殊的企业组织体系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有着重要的关系,企业集团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载体,独特的系列企业体制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运行机制,综合商社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开辟了稳固的前沿阵地。日本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规模经济为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创造条件,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与产业发展和贸易利益密切结合的特征,日本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中同样蕴含着战略性贸易政策。此外,日本企业的技术贸易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相互配合,日本促进技术引进与研发的政策均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表现。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具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灵活运用和追求动态效应等特点。但是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对日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能力提高带来积极效果,也对日本经济和贸易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和后果。当前,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在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结构不完善等问题,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仍以进料加工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最能代表一国出口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方面与贸易强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看,当前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增速呈结构性放缓,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传播给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更加激烈,贸易摩擦形势严峻复杂,当前外贸形势突显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重要性。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虽然最早由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且从发达国家应用的角度进行阐释和研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也同样适用,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良好的指引。纯粹的市场经济或许有益于世界经济和福利的改善,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却未必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国际市场普遍存在的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所决定的市场不完善性为一国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战后日本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一是要重视发挥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作用,二是在尊重WTO原则基础上,合理利用贸易政策工具,三是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制定合理的对外投资策略,五是实施出口鼓励措施,集中力量开拓国际市场。

王博[2](2020)在《战后日本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所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必然的选择。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核心动力,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特别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逐步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创新立国的战略方针,技术创新在我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来,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相对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来说在各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意识到了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力,在“科技立国”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模式: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是以引进技术为导向,并加以消化、吸收,进行模仿创新。企业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政府进行有效干预,民间力量主导研究开发,产学官三者进行合作创新。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结束了模仿创新时代,开始重视基础研究,实行“科学技术立国”政策,并调整了产学官研究开发体制,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变。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正是由于技术创新的机遇、环境、支撑体系和创新主体这几个要素的存在和相互作用才形成了其独特的技术创新模式。在这种技术创新模式的支撑下,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经济快速发展,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就实现了对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的赶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表现出了对应用技术的过度重视,而忽略了基础研究。因此,在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日本的产品主要是依靠生产的规模优势和严格的质量把控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而不是靠新产品的开发。新产品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科学发展的最新水平,在这一点上,二战后的日本是落后于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的,事实上,这也造成了后来日本技术创新发展的后劲不足。随着科技竞争格局以及经济全球化格局的改变,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已经不能依靠过去的技术创新模式来拉动经济增长,这造成了日本经济长期的发展停滞。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与过去相比得到了大幅提升。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上升,综合国力也不断增加,但是我国的科技水平与美国、日本等科技强国相比在各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充分重视技术创新组织方式的合理运用、充分重视技术创新模式的合理选用、充分重视体制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把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些都是日本技术创新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我国应该借鉴日本技术创新的经验教训,在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时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继续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园区四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模式和组织方式;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常婷婷[3](2020)在《新世纪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研究》文中指出东南亚是日本国家战略布局和实施的关键地区之一,其在日本对外政策构想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且被长期高度重视。由此,东南亚地区被日本视为战略“后院”。二战后,日本凭借“赔偿即投资”的理念、“雁阵”发展模式等政策举措,一跃实现了本国经济的复兴和起飞,继而为其追求“政治大国”目标、寻求安保领域新突破等,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可以说,东南亚地区在日本国家战略布局和实施中的特殊地位,使其在日本海外利益维护政策中占有不容小觑的战略位置。冷战结束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接连打击,日本经济社会发展饱受冲击,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有所折损。新世纪以来尤其是“9·11事件”后,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变化趋于微妙和复杂。加之域内外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美国加速回归亚太地区的战略举动、周边国家的群体性发展态势,使日本在周边地区及全球事务处理上的主导权和影响力相对缩小,其海外利益维护领域的挑战性随之增多、压力有所增大。这一点,在东南亚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和明显。在东南亚地区,日本的海外利益可以划分为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安全利益和文化利益。总体来看,日本在该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且呈“同心圆”式排布,大致经历了经济上的“一枝独秀”、经济政治的“并驾齐驱”、经济政治安全“三足鼎立”的发展过程。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经营初期,其以经济赔偿交涉为中心、经济援助为途径,进而形成“赔偿—援助—投资”相循环的发展体系。伴随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经济关系的加强和深化,双方互动扩大到政治合作领域。以“福田主义”(1976)为标志,坚持平等发展与合作立场,通过参与地区事务、扩大本国的政治存在、坚定东南亚地区在日本战略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成为日本长期奉行的政策路线方针,使得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更趋广泛和全面,随之而来的海外利益维护需求也不断增多。新世纪以来,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更趋复杂、全面和多样,其以日美同盟为基轴、法律和制度为基础、开发合作为辅助、安全保障为拓展、夯实民意为后备的多领域共同协作政策方针,得以明确和被清晰地贯彻下来。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呈现三大特点:在地区主导权上“从追随转向引领”,在经济合作上“由低调转向主动”,在重点领域上“从经济转向安全”。日本在该地区的长期投入,使其拥有众多的双边或区域性制度合作平台、成熟的政府开发援助体系、域内较好的民意基础等优势资源。不过,由于日本经济发展驱动力不足、海外安保维护受限较多,加之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和强化、中国影响力的增强、印度的“战略东进”政策、澳大利亚的“北上”策略、东南亚地缘安全与投资环境的波动等因素的复合影响,使其新时期实施东南亚地区海外利益维护政策受到不少限制。日美同盟对日本战略独立性的长期牵制作用,也使日本“分而治之”的地区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东盟一体性,由此增加了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海外利益维护政策实施的难度和不确定性。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及模式,对新时期中国维护和增进海外利益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近年来,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落实,中国海外利益拓展和维护进入新阶段。中国在推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进程中,要优先确保“五通”的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准落实,要战略规划和构建制度基准、权力外溢、软实力支撑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

吴婷婷[4](2019)在《泡沫经济动态预警研究 ——基于房地产市场国际经验数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泡沫经济现象频繁发生。从18世纪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英国的南海泡沫,到近期的日本泡沫经济、美国次贷危机等,人类已多次领教了泡沫经济带来的严重后果。泡沫经济的产生,不仅严重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平衡,其破灭后导致的经济极度萧条也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进程。已有研究表明,泡沫经济的发生是以市场中已经出现的资产价格泡沫为前提。而由于房地产市场极强的投机性和与银行信贷的直接联系,房地产价格泡沫极易传导至整个市场产生泡沫,进而引发泡沫经济。同时,我国正经历着较高的房地产价格泡沫,如何控制其不断膨胀,减小泡沫经济发生的可能性,正是现阶段宏观经济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遗憾的是,现有研究中并未探索出一套合理有效的泡沫经济预警体系,以预见和防范泡沫经济的发生。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以泡沫经济发展过程为基础的动态泡沫经济预警体系,以实时监控泡沫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前做出应对措施,从根源上减小泡沫经济发生的概率。首先,本文在厘清泡沫经济概念的基础上,以“经济平稳发展---房地产价格泡沫—泡沫经济”这一发展路径为研究思路,探索出房地产价格泡沫向泡沫经济演化的路径机理。其次,从“确定预警阈值—预测经济状态”两个角度共同构建了泡沫经济预警体系,通过36个国家的国际经验数据,以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得到泡沫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预警阈值,并检验其有效性。再次,基于中国、日本和美国的经济数据,使用本文构建的动态预警体系进行案例分析。最后,从防止高风险房地产价格泡沫的产生以及价格泡沫向泡沫经济的演化两个角度提出泡沫经济的防范对策。以上研究的主要创新性工作及结论如下:第一、在明晰泡沫经济内涵与演化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的泡沫经济测度方法,使得部分不明确的泡沫经济现象变得更加具体。目前学术界对于泡沫经济概念的界定不够明确,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对资产价格泡沫和泡沫经济界定混乱的情况。此外,现有研究对泡沫经济现象的说明只是通过经验分析和文献总结,缺乏有效的测度泡沫经济的方法,使得不少研究忽视了已经发生的泡沫经济现象。本文在深入挖掘泡沫经济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其内在概念和演化机理,从泡沫经济演化过程中的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的角度,找出相应的测度方法,将较为模糊的泡沫经济概念转化为可以度量的区间,不仅为本文及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推进了泡沫经济相关理论的研究。第二、以泡沫经济发展阶段为基础,提出了防范泡沫经济的新方法。现有对泡沫经济防范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沫经济的成因展开。但是泡沫经济的发生并不是突发性事件,而是从经济平稳发展、到发生资产价格泡沫、最终演化为泡沫经济的动态传到过程。由于房地产市场本身的特殊性,造成了历史上大多数泡沫经济均是由房地产价格泡沫的产生而引发的。同时,针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房地产价格泡沫现象,如果不对其加以控制,将很大程度上演化为严重的泡沫经济现象。因此,本文选择“经济平稳发展—房地产价格泡沫—泡沫经济”这一泡沫经济演化路径作为防范泡沫经济的新视角,突破了原有以泡沫经济成因为切入点的研究,不仅为本文的预警体系构建奠定基础,且拓展了泡沫经济的研究范围。第三、通过实证分析和模型构建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泡沫经济动态预警体系。已有研究由于缺乏明确的样本和数据,针对泡沫经济预警相关的研究,大多为政策层面的建议,缺少相应的预警体系。本文首先以测度泡沫经济区间为基础,通过国际经验数据,以不同国家发生过的泡沫经济为样本,克服了数据量的问题。其次,本文从“确定预警阈值—预测经济状态”两个角度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泡沫经济动态预警体系。一方面分别得到泡沫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阈值,另一方面预测未来的经济状态。根据预测值与预警阈值的对比,实现预警目的。通过国际经验数据对本文预警体系有效性的检验结果,本预警体系的综合识别正确率为75.48%,可以对泡沫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及时做出反应。为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问题提供现实依据。本研究克服了现有研究中未能实现泡沫经济预警的不足,是对泡沫经济防范问题的突破与拓展。第四,根据本文构建的动态预警体系,对中国、日本和美国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案例分析,以对比分析泡沫经济的共性特征,并提出对策建议。在本文构建的泡沫经济预警体系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中国、日本和美国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1990年至2016年的经济状态进行分析。已有对泡沫经济现象的分析主要针对已发生的泡沫经济现象,并且大多围绕日本80年代的泡沫经济。但是仅对一个国家在泡沫经济发生期间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不能得出其共性特征。因此本文以未发生泡沫经济但是存在较高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国家,已发生严重泡沫经济的国家和发生泡沫经济后产生经济危机的国家作为样本,对泡沫经济发生前后的宏观经济特征和政策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一方面验证本文构建的泡沫经济预警体系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找到泡沫经济发生前后的共性特征,为提出防范泡沫经济的普遍适用性对策提供实证基础。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不仅完善了泡沫经济的理论体系,为政府行之有效地应对泡沫经济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支撑,而且为政府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方瑶[5](2018)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与失去的二十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广场协议”的签订导致日元大幅升值,成为日本泡沫经济的导火索。九十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国内经济受到灾难性打击,陷入长达二十年的衰退时期。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与泡沫经济之前的日本有相似之处,研究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崩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论述了对中国的启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泡沫经济的理论考察。对泡沫经济相关理论进行了基本梳理,对易于和泡沫经济相混淆的几个概念做了区分,对泡沫经济的形成机制及其危害进行了论述,加深了对泡沫经济的认识。(2)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原因。按照时间顺序分三个发展阶段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回顾整理,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失误是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直接原因,同时主银行制度的消极影响、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存在弊端及日本实体经济自身问题的暴露对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日元升值与资产价格泡沫的实证分析。选取股票价格作为资产价格的代表,通过Johanson协整检验分析其与日元兑美元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得到日元汇率与资产价格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即日元升值对资产价格泡沫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4)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及后果:失去的二十年。从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原因、表现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失去的二十年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失误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导火索,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崩溃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主要表现,金融业受到巨大打击、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失业率增加、居民消费下降及经济增速急剧下滑是失去的二十年的主要表现。(5)日本泡沫经济对我国的启示。以日本泡沫经济为鉴,指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与泡沫经济前的日本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本币面临升值压力、货币供应量大增、资产价格大涨。论述了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谨慎调控宏观政策、加大金融改革工作、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及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与失去的二十年,更好地了解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机制,得出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有利于避免我国步入日本泡沫经济的后尘,对指导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刘力臻[6](2016)在《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引发严重的经济衰退。为了走出困境,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经济对策,但成效并不明显。日本经济迟迟走不出长期衰退的表象之下,潜藏着不同层面的经济、政治因素:对经济衰退类型判断失误、货币和财政政策双失灵、多重结构失衡叠加、政治体制凸显弊端、开放经济面临外部冲击等。日本经济要走出长期衰退,需要综合配套的改革措施,需要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变革。

任景波[7](2012)在《日本经济低速增长与管理体制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过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将进入一个稳定增长时期,资源环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压力日益明显,国内社会经济结构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令经济增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分析日本各个经济发展阶段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低速增长阶段的内生、外生因素、经济对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转型,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全球金融危机的长期化也让日本的经验和教训更加具有现实的政策和理论涵义。文章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公共经济理论,采用历史分析、制度和政策分析方法,聚焦于两个中心展开:一是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崩溃以及救赎的政策分析,二是长达二十余年的低速增长的体制性原因以及体制改革。测算了相关经济、社会指标,通过计量分析研究日本经济管理制度的变迁和进化,与我国进行对比。对日本战后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深入分析高速增长、稳定增长和低速增长这三个阶段的增长动力因素、政策。特别解释了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低速增长的经济波动性和体制性原因以及经济管理体制转型的出发点。对低增长对策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传统财政金融政策无效的结论。同时,基于对国际环境变化和日本国内经济结构变化的研究,提出日本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出发点有二:实现长期增长,实现低增长为前提的经济社会架构的可持续性。文章进行了经济管理政策的复杂性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日本的低增长既为国内外经济环境、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然,又有泡沫经济崩溃后资产负债型通货紧缩长期化的因素;在低增长对策执行过程中,对于政策模型、时机的选取、政策信息的畅通以及长期政策与短期政策的矛盾等都应该十分注意。中国既要汲取日本在应对短期经济失衡过程中的教训,又要深入研究经济结构的深层变化,避免在人口结构、管理体制等方面出现问题,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应注意到我国各地区、各行业发展不平衡,要有针对性地汲取日本的经验教训。

李维刚[8](2012)在《基于内外均衡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研究》文中指出自2005年7月人民银行启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进入了对美元的单边升值通道。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以及国际社会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进入中国,这些资本与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最终形成了2007年国内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与此同时,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因应次贷危机的冲击,美国政府出台了大规模的救市计划,并至今先后两次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联邦基准利率维持在0.25%的水平下。美国这种只考虑自身利益的行为造成了全球美元的泛滥和美元货币的贬值,同时为未来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美国金融危机逐渐延伸到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中国政府为防止出现经济的硬着路,出台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并将货币政策由紧缩转为宽松。适应外部均衡的调节再次导致了内部经济、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反弹。基于当前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如何将人民币的汇率政策与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结合起来,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在回顾总结内外均衡政策搭配的理论和汇率决定与管理的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内外均衡调节之间的作用机理及其调节效果。通过分析笔者认为,经济转轨初期的人民币汇率贬值并没有像转轨后期那样队外部均衡发挥明显的调节作用;在人民币名义汇率钉住美元时期,对外均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调节内部均衡的货币政策影响实际有效汇率来间接实现的;人民币进入汇改升值后,由于投机与套利资本的进入,扭曲了内外均衡的作用机制,人民币汇率政策制定既需要考虑内部经济因素,也要考虑国际协调。基于人民币汇改升值后套利资本涌入与经济过热的现实,本文从比较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与中国当前经济相似的日本泡沫经济前后的内外均衡政策与汇率波动的作用机理,并对基于巴拉萨-萨缪尔逊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和日元汇率的升值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日元、人民币升值的部分原因都是由于中日相对美国快速增长的生产率差异,这对今后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提供了指导方向。综合中日经济过热时期的原因与宏观经济走势的相似性,本文提出日本因应泡沫经济的内外均衡调节与汇率政策对指导中国处理当前局部过热(主要是房地产行业)具有借鉴意义。之后,本文对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程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失调并不是一直保持着高估或者低估,个别时间接近均衡汇率;汇率失调与资本市场因子和产品市场因子的矛盾有关,实际汇率失调程度既取决于资本市场与产品市场两种相反预期作用的大小,也取决于资本市场价格因子和数量因子内部力量的作用结果。在研究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经济内外均衡与人民币汇率调整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短期内,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产生影响的主要是贸易顺差、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的因素;长期来看,决定长期汇率均衡走势的是实体经济的体量因素。据此本文建议,与其重视向长期均衡汇率接近,不如放宽短期波动,稳定短期投机预期,从而实现长期均衡汇率的稳定,为将来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条件。另外,名义汇率渐进式的升值要同消除资产市场高估的政策措施相结合。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没有必要硬钉住均衡汇率进行调整,调整力度和成本不但同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以及经济可承受程度相关,更多的还同一个国家整体经济以及国家竞争力有关。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的上升,人民币汇率政策还应该包括对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参与与协调。本论文研究认为,由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尚未完成、资本项目尚未开放,人民币汇率的协调路径应该是先区域化后国际化。在区域化的措施方面,首先应该加快推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职能,并推动人民币作为部分大宗商品定价的尝试;其次要加快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扩大人民币的回流通道和投资通道;最后要采取稳定措施,防止人民币的过度投机。综合中国内外均衡的政策协调与人民币汇率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借鉴日本对泡沫经济所采取措施形成的教训,本文就围绕内外均衡的可持续发展和与这可持续发展相适应得人民币汇率政策提出三个建议:一是转变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实现内部均衡的同时,减轻外部失衡的压力;二是完善货币政策、深化金融市场改革;三是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冯昭奎[9](2012)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综述与评论》文中认为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与评论。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学术和思想成果的综述。对战后日本经济增长、日本泡沫经济及金融危机等八个领域代表性成果及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第二,日本经济研究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四点:(1)研究人才辈出,成果丰硕,但高质量的成果仍嫌不足;(2)日本经济研究的发展伴随着思想解放的过程;(3)学习和借鉴日本经验是研究的主题和重点;(4)很多研究成果表现为综合性、交叉性研究。第三,对今后研究的建言:(1)日本经济研究依然很重要;(2)研究日本经济新问题,努力提高水平和成果质量。

清水爱樱美[10](2012)在《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与破灭机制 ——日本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经济持续了30多年高速增长后,许多学者开始担心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经济泡沫,因此研究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和破灭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宏观分析和统计数据、图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综合原因和必然因素。以中国、日本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为视角,提出防范泡沫经济产生的措置和化解泡沫经济风险的相关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视角比较新。即站在日本和日本以外的角度上,并把从两个视角上得到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深入地挖掘了泡沫经济诸多因素产生的条件背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日本经济的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5年到1970年,称为高度经济成长期,第二阶段是从1971年到1985年,称为安定经济成长期,第三阶段是从1986年到1989年,称为泡沫经济形成期,第四阶段是从1990年以后,称为泡沫经济破灭期。分析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说,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升值,是引发泡沫形成的导火索。金融体制改革失败导致了金融自由化,是泡沫经济产生的温床。日银的长期超低金利是泡沫经济产生的催化剂,而企业的投机行为是泡沫经济形成的直接推手。从日本泡沫经济的惨痛教训中,得出几点对中国经济的启示。第一,尽快摆脱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靠欧美市场而生存的被动经济发展模式。第二,尽量保持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相对稳定性,保持人民币升值的主动性和渐进性,保持对金融体系监管的严厉和持续性。第三,即使控制房地产泡沫防患于未然。第四,及时疏导社会剩余资金,并为它们寻找一条安全合理的投资出路。第五,尽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为“消费”这辆马车修一条宽畅的道。日本在结束高度成长期以后,进入安定成长期、泡沫形成期、泡沫破灭期。中国经济目前也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如何从日本泡沫经济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保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使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泡沫经济与日本经济政策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泡沫经济与日本经济政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战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
        1.3.1 理论分析与实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3.2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3.3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1.3.4 比较分析的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研究的不足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一般分析
    2.1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概念和性质
        2.1.1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概念
        2.1.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性质
        2.1.3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幼稚工业保护论的区别
        2.1.4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体系
    2.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渊源
        2.2.1 比较优势与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
        2.2.2 重商主义与贸易保护理论
        2.2.3 新贸易理论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2.3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体系
        2.3.1 利润转移理论
        2.3.2 外部经济理论
    2.4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评析
        2.4.1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突破
        2.4.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局限和消极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战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演变
    3.1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萌芽阶段(经济恢复时期1945—1955)
        3.1.1 限制进口的政策
        3.1.2 扶植和振兴出口的政策
        3.1.3 保护和扶植国内产业的政策
    3.2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初级阶段(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6—1973)
        3.2.1 实施分阶段贸易自由化政策
        3.2.2 实施有利于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关税政策替代直接进口限制
        3.2.3 通过放松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2.4 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相结合战略性地扶持重化工业的发展
    3.3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高级阶段的形成时期(经济稳定增长和泡沫经济时期1973—1991)
        3.3.1 进一步推行贸易自由化的政策
        3.3.2 实行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来保证更多的贸易利益
        3.3.3 战略性地促进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
        3.3.4 发挥对外投资和经济援助对贸易的促进作用
    3.4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高级阶段的稳定发展时期(经济长期低迷时期1991—至今)
        3.4.1 贸易政策的重心向贸易和投资并举的方向转变
        3.4.2 实行多层次、灵活的自由贸易战略来获取最大的贸易利益
        3.4.3 发挥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作用并主导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制度基础与主要实施方式
    4.1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制度基础
        4.1.1 国家战略与贸易政策的关系
        4.1.2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为有效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奠定基础
    4.2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实施方式
        4.2.1 依据动态比较优势确定战略性目标产业
        4.2.2 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保护和扶持战略产业发展
        4.2.3 推动企业联合,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4.2.4 构筑产官学协作的国家创新体制
        4.2.5 推行战略性贸易外交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业层面分析
    5.1 战后日本产业现代化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结合发展
        5.1.1 产业政策与战略性贸易政策有机结合
        5.1.2 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着不同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5.2 日本汽车产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5.2.1 汽车产业的战略性特征
        5.2.2 日本政府对汽车产业采取的保护和扶植政策
        5.2.3 日本汽车产业贸易政策的战略性调整
        5.2.4 日本汽车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效果
    5.3 日本钢铁产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5.3.1 钢铁产业的战略性特征
        5.3.2 日本政府对钢铁产业的保护政策
        5.3.3 日本政府对钢铁产业的扶植政策
        5.3.4 日本钢铁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效果
    5.4 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5.4.1 半导体产业的战略性特征
        5.4.2 日本对半导体产业的保护政策
        5.4.3 日本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植政策
        5.4.4 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效果与半导体产业国际竞争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企业层面分析
    6.1 日本的企业组织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6.1.1 企业集团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强大的基础载体
        6.1.2 系列企业体制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有力的运行机制
        6.1.3 综合商社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稳固的前沿阵地
    6.2 日本的企业并购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6.2.1 日本企业并购的模式与特点
        6.2.2 通过并购实现规模经济为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创造条件
    6.3 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6.3.1 日本对外投资政策与贸易政策有机结合
        6.3.2 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发展、贸易利益密切结合
        6.3.3 跨国公司及经营战略中蕴含着战略性贸易政策
    6.4 日本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6.4.1 技术贸易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相配合
        6.4.2 促进技术引进与研发的政策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表现
        6.4.3 企业研发战略的效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特点、积极效果及消极影响
    7.1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特点
        7.1.1 目标明确
        7.1.2 重点突出
        7.1.3 灵活运用
        7.1.4 追求动态效应
    7.2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积极效果
        7.2.1 促进经济高速增长
        7.2.2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7.2.3 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7.3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消极影响
        7.3.1 贸易摩擦频发
        7.3.2 经济对外依赖加深
        7.3.3 产业“空心化”风险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8.1 当前外贸形势突显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重要性
        8.1.1 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
        8.1.2 贸易摩擦形势严峻复杂
        8.1.3 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更加激烈
    8.2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8.2.1 重视发挥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作用
        8.2.2 在尊重WTO原则基础上,合理利用贸易政策工具
        8.2.3 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8.2.4 制定合理的对外投资策略
        8.2.5 实施出口鼓励措施,集中力量开拓国际市场
    8.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战后日本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分析法
        1.3.3. 实证研究法
    1.4. 主要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1.5.1. 主要的创新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演化概述与回顾
    2.1. 技术创新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
        2.1.2. 技术创新的分类
        2.1.3.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的演变
    2.2. 技术创新理论的演化
        2.2.1. 熊彼特学派的技术创新理论
        2.2.2. 熊彼特后技术创新学派相关理论的演进
        2.2.3. 制度创新学派的技术创新理论
    2.3. 基于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回顾
        2.3.1. 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的稳定经济增长理论
        2.3.2. 作为外生因素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2.3.3. 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因素的新经济增长理论
第3章 日本技术创新的发展演进与政策框架
    3.1. 日本技术创新的发展阶段
        3.1.1. 引进技术为主的发展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
        3.1.2. 改良技术发展阶段(20 世纪60 年代)
        3.1.3. 引进技术与自主开发技术相结合的发展阶段(20 世纪70-90 年代中期)
        3.1.4. 自主技术主导的发展阶段(20 世纪90 年代后期至今)
    3.2. 日本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分析
        3.2.1. 技术创新模式
        3.2.2. 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
        3.2.3. 日本技术创新模式的要素系统分析
    3.3. 日本技术创新政策的基本框架
        3.3.1. 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和企业技术研发
        3.3.2. 以国家为主导促进大型技术革新和革命性技术创新
        3.3.3. 以自主创新为导向建立以基础研究为核心的更为先进的工业创新体系
第4章 技术创新与日本经济的赶超发展
    4.1.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竞争动态分析
        4.1.1. 技术领先国和技术追赶国的动态竞争分析
        4.1.2. 技术创新与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周期
        4.1.3. 技术创新引致宏观经济长波的四个阶段
        4.1.4. 技术创新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4.2. 日本技术创新的经济赶超路径
        4.2.1. 技术引进与倾斜生产方式相结合确保经济恢复的技术需求
        4.2.2. 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确保战后日本经济高速的技术升级需要
        4.2.3. 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相结合确保稳定增长的技术与产业升级需要
第5章 技术创新与日本经济的停滞发展
    5.1. 日本“泡沫经济”到“失去的十年”
        5.1.1. 经济发展约束条件的改变
        5.1.2. 泡沫经济的崩溃与“失去的十年”
    5.2. 日本经济的停滞与日本技术创新的局限性
        5.2.1. 日本技术创新的局限性
        5.2.2. 技术创新的劣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第6章 日本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
    6.1. 技术创新与日本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6.1.1. 日本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
        6.1.2. 日本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散点图
        6.1.3. 日本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6.2. 日本技术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
        6.2.1. 索罗余值法
        6.2.2. 日本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
第7章 日本技术创新及其经济增长效应对中国的启示
    7.1. 日本技术创新的经验
        7.1.1. 充分重视技术创新组织方式的合理运用
        7.1.2. 充分重视技术创新模式的合理选用
        7.1.3. 充分重视体制创新
        7.1.4.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7.1.5. 企业是日本技术创新的主体
    7.2. 中国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7.2.1. 中国科技发展及技术创新回顾
        7.2.2. 中国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7.3. 日本技术创新对中国的启示
        7.3.1. 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
        7.3.2. 继续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7.3.3. 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园区四位一体的技术创新
        7.3.4. 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模式和组织方式
        7.3.5.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人才培养
        7.3.6.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3)新世纪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东南亚在日本海外利益维护政策中的战略地位
    一、东南亚在日本海外利益维护政策中的战略价值
        (一)“后备型”战略储备:开拓海外市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跳板型”战略支点:由“经济大国”转向“国际国家”
        (三)“制衡型”战略定位:平衡域内新兴国家的发展和崛起
    二、东南亚在日本海外利益维护政策中的经济地位
        (一)“赔偿—援助—开发合作”构筑的庞大基础
        (二)增长迅速和颇高依存度的互补性贸易关系
        (三)扩大经济战略纵深,推进东南亚方向投资
    三、东南亚在日本海外利益维护政策中的安全地位
        (一)东南亚在日本航路与资源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二)东南亚在日本海外基础利益与安全中的价值
第二章 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框架与手段
    一、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构想
        (一)政治安全层面
        (二)经济贸易层面
        (三)社会文化层面
    二、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资源
        (一)政治资源
        (二)经济资源
        (三)软实力资源
    三、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目标
        (一)政治目标
        (二)经济目标
        (三)安全目标
    四、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手段
        (一)政治手段
        (二)经济手段
        (三)公共外交手段
第三章 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海外利益维护政策面临的挑战
    一、内部问题层面
        (一)日本国内经济发展驱动力不足
        (二)日本在海外安保维护上的限制
    二、地区格局层面
        (一)域内新兴力量崛起的冲击波
        (二)域外新兴经济体的赶超压力
        (三)地缘安全因素新变化的影响
    三、日企主体层面
        (一)日企在东南亚地区的撤资率
        (二)日企对东南亚国家风险评价
        (三)日企对东南亚经营风险评价
第四章 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海外利益维护政策实施的方针与重点
    一、经济为中心:构筑相互依存的自由贸易网络
        (一)积极构建并参与双边和区域性经济合作机制
        (二)通过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区环境改善
        (三)加强域内合作保障日本资源安全与海路畅通
    二、安全为扩展:确保日本在东南亚地区利益安全
        (一)增进与东南亚国家间双边安全交流和合作
        (二)加强国家间多边安全保障合作与对话机制
        (三)法律与安全支持相结合维护海外基础利益
    三、民意为基础:以“交流互动”促进国家间理解
        (一)强化日本战略性海外公共外交活动
        (二)深化日本与东南亚国家间文化交流
        (三)扩大日本与东南亚国家间人员往来
    四、日美同盟为基轴:步调一致借力维护日本海外利益
        (一)日美同盟的新发展与彼此间共同利益诉求
        (二)日美共同经济活动助推日本海外利益维护
        (三)借力日美同盟升级,强化本地区安全合作
第五章 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效果评价与启示
    一、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海外利益维护政策变化的特点
        (一)从追随到引领:推动构筑日本主导下的地区秩序
        (二)从低调到主动:推动多边合作打造自由贸易旗手
        (三)从经济到安全:推动由经济性转向政治性安全性
    二、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海外利益维护政策的效果评价
        (一)搭建制度性平台,形成规则性优势
        (二)ODA对日本海外利益维护成效显着
        (三)民意基础增进日本海外利益维护
    三、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海外利益维护的经验启示
        (一)弱化东盟一体性对日本海外利益维护的影响力
        (二)调控日美同盟强化对日本海外利益维护的制约
    四、新时期中国增进和维护海外利益的一些思考
        (一)放射性:促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收获外溢效果
        (二)标准性:确保“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的高质量方向
        (三)流畅性:加强合作保障“一带一路”海洋战略通道安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攻读期间科研成果概况
致谢

(4)泡沫经济动态预警研究 ——基于房地产市场国际经验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解决方案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与研究框架
2.文献综述
    2.1 泡沫经济的相关研究
        2.1.1 泡沫经济的表现及后果
        2.1.2 泡沫经济的形成过程
        2.1.3 泡沫经济成因
        2.1.4 泡沫经济防范
    2.2 房地产价格泡沫影响宏观经济相关研究
        2.2.1 房地产价格泡沫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2.2.2 房地产价格泡沫与货币政策
        2.2.3 房地产价格泡沫与银行体系
        2.2.4 房地产价格泡沫与土地市场结构
    2.3 房地产价格泡沫与泡沫经济识别的相关研究
        2.3.1 房地产价格泡沫识别
        2.3.2 泡沫经济识别
    2.4 预警方法的相关研究
        2.4.1 危机预警的研究现状
        2.4.2 现有主要危机预警方法
    2.5 文献述评
        2.5.1 主要研究结论
        2.5.2 研究述评
3.房地产价格泡沫向泡沫经济演化的理论分析
    3.1 概念界定
        3.1.1 资产价格泡沫概念界定
        3.1.2 泡沫经济概念界定
        3.1.3 资产价格泡沫与泡沫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3.2 房地产价格泡沫向泡沫经济演化的理论分析
        3.2.1 典型事实——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特征
        3.2.2 理论分析
    3.3 本章小结
4.泡沫经济预警体系构建
    4.1 动态模型设定
        4.1.1 贝叶斯潜在动态有序probit模型构建
        4.1.2 初始观测值模型构建
        4.1.3 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
    4.2 预测模型
        4.2.1 状态空间模型
        4.2.2 kalman滤波方法
        4.2.3 经济状态预测
        4.2.4 泡沫经济动态预警的状态空间模型构建
    4.3 本章小结
5.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识别
    5.1 房地产价格泡沫区间识别
        5.1.1 房地产价格泡沫区间识别方法选择
        5.1.2 房地产价格泡沫区间测度
    5.2 泡沫经济区间识别
        5.2.1 泡沫经济测度方法介绍
        5.2.2 房地产价格泡沫引起的消费和投资规模测度
        5.2.3 泡沫经济测度
    5.3 本章小结
6.预警阈值确定及预警体系效性检验
    6.1 原始数据处理及预警指标选择
        6.1.1 原始预警指标指标选择和处理
        6.1.2 动态系统数据的检验和处理
        6.1.3 预警指标选择
    6.2 参数估计
        6.2.1 MCMC参数先验分布设定
        6.2.2 基于WinBUGS的参数估计与结果分析
    6.3 模型结果的有效性检验
        6.3.1 模型结果分析
        6.3.2 有效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7.案例分析及经验总结
    7.1 基于中国数据的泡沫经济预警分析
        7.1.1 经济状态预测
        7.1.2 结果分析
    7.2 基于日本数据的泡沫经济预警分析
    7.3 基于美国数据的泡沫经济预警分析
    7.4 中国、日本和美国泡沫经济经验总结
    7.5 本章小结
8.泡沫经济的防范对策
    8.1 防止高风险房地产价格泡沫的产生
    8.2 防止高风险房地产价格泡沫向泡沫经济演化
    8.3 本章小结
9.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参与的科研项目

(5)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与失去的二十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对泡沫经济的研究
        1.2.2 对日本泡沫经济成因及影响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泡沫经济的理论考察
    2.1 泡沫经济的定义
    2.2 泡沫经济的相关理论
        2.2.1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
        2.2.2 泡沫经济与通货膨胀
        2.2.3 泡沫经济与虚拟经济
    2.3 泡沫经济的形成机制
        2.3.1 流动性过剩与不足
        2.3.2 影响流动性状况的因素
        2.3.3 流动性与资产价格的关系
    2.4 泡沫经济的危害
    2.5 小结
第3章 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原因
    3.1 日本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
        3.1.1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3.1.2 日本经济稳定发展时期
        3.1.3 日本经济泡沫形成时期
    3.2 日本泡沫经济的成因
        3.2.1 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失误
        3.2.2 主银行制度的消极影响
        3.2.3 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存在弊端
        3.2.4 日本实体经济存在问题
    3.3 小结
第4章 日元升值与资产价格泡沫的实证分析
    4.1 变量选取
    4.2 平稳性检验
    4.3 格兰杰因果检验
    4.4 协整检验
    4.5 小结
第5章 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及后果:失去的二十年
    5.1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过程
    5.2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表现
        5.2.1 股票市场崩溃
        5.2.2 房地产市场崩溃
    5.3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后果:失去的二十年
    5.4 失去的二十年的表现
        5.4.1 金融业受到巨大打击
        5.4.2 企业经营状况恶化
        5.4.3 失业率增加
        5.4.4 家庭消费下降
        5.4.5 经济增速急剧下滑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6.2.1 谨慎调控宏观政策
        6.2.2 加大金融改革工作
        6.2.3 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6.2.4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济衰退类型判断失误
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失灵
    (一)货币政策的失灵
    (二)财政政策的失灵
三、多重结构失衡叠加
    (一)投资—消费结构失衡
    (二)收入—分配结构失衡
    (三)人口、就业结构失衡
    (四)资产—债务结构失衡
    (五)开放经济内外结构失衡
四、政治体制弊端凸显
    (一)短命政府难以提出和实施长效经济政策
    (二)执政党为保住选票引致的经济虚假复苏的短期效应
    (三)在野党为追求执政目标引致的逢议案必反的经济损害效应
    (四)泛政治化的经济政策影响实施效果
    (五)世袭化的政治团队难担重振经济的大任
五、开放经济的外部冲击
日本泾の长期的景/後退についての政治泾学分析刘力臻

(7)日本经济低速增长与管理体制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1.1.2 中日经济的相互依存与竞争
        1.1.3 日本经济的低速增长与管理体制转型政策
        1.1.4 全球经济萧条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3.1 日本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管理体制转型的关系研究
        1.3.2 日本经济阶段与长期低增长的其他解释之一:需求因素
        1.3.3 日本经济阶段与长期低增长的其他解释之二:金融波动
        1.3.4 文献综述小结
    1.4 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2 赶超型国家的经济增长
    2.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2.2 赶超型国家的经济增长
        2.2.1 哈罗德-多玛模型及测算
        2.2.2 索洛余值方程及应用
        2.2.3 罗默模型
    2.3 萧条经济的对策研究
    2.4 小结
3 战后日本经济的阶段划分、经济增长动力及其变迁
    3.1 日本经济的现状及经济增长的阶段性
    3.2 高速增长阶段
    3.3 稳定增长及泡沫经济形成阶段
    3.4 低速增长阶段
    3.5 小结
4 泡沫经济、低速增长与财政货币对策
    4.1 低速增长之契机:广场协议、日元升值与经济泡沫化
    4.2 泡沫经济前后日本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
        4.2.1 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主要特征
        4.2.2 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
        4.2.3 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
        4.2.4 泡沫经济崩溃前股票市场直接财富效应分析(1968-1990)
        4.2.5 股票市场直接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1991-2010)
    4.3 失败的财政政策
    4.4 日本银行的超宽松货币政策
        4.4.1 零利率政策
        4.4.2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4.5 小结
5 日本的经济管理体制转型
    5.1 政府结构改革
        5.1.1 日本政府结构改革的原因
        5.1.2 改革历程
        5.1.3 政府改革的成果与极限
    5.2 金融体制改革
        5.2.1 金融改革的目的
        5.2.2 金融改革的历程
        5.2.3 日本金融改革的效果分析
    5.3 社会保险改革的新视角
        5.3.1 日本高龄化社会的到来
        5.3.2 日本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构成
        5.3.3 日本社会保险的问题与改革
    5.4 耗能政策出发点的转换:由节能到减碳
        5.4.1 日本的低碳经济与国际区域经济战略
        5.4.2 日本节能的阶段划分—从节能到减碳
        5.4.3 不完全市场与日本节能对策的实施
    5.5 小结
6 日本经济政策的复杂性分析
    6.1 长期萧条原因的复杂性
    6.2 政府与央行危机对策的复杂性分析
    6.3 金融安全与审慎性政策的复杂性分析
        6.3.1 日本传统的金融安全与审慎性政策以及政策改革的背景
        6.3.2 审慎性政策
    6.4 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复杂性
    6.5 小结
7 日本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
    7.1 对日本低速增长的再思考
    7.2 加快转变发展模式,谨防“日本病”
    7.3 政策的复杂性
    7.4 及早解决人口结构问题
    7.5 摸索经济新增长点
    7.6 中国与日本的发展差异
8 研究结论、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第一作者发表成果一览

(8)基于内外均衡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问题的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中国经济内外失衡问题的研究
    1.3.2 关于政策搭配的研究
    1.3.3 关于汇率政策的研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1.5.1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内外均衡的理论框架与政策选择分析
2.1 对均衡问题的界定
2.2 基于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理论的诞生
    2.2.1 “米德冲突”的产生机理
    2.2.2 米德的理论贡献与局限性
2.3 政策搭配理论的斯旺模型
    2.3.1 模型框架及内容
    2.3.2 斯旺模型关于内外均衡调整的原理
    2.3.3 对斯旺模型的评价
2.4 政策搭配理论的规则——丁伯根法则
    2.4.1 丁伯根法则模型及基本原理
    2.4.2 丁伯根法则的指导意义
2.5 内外均衡理论的指导模型:蒙代尔的政策搭配说及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2.5.1 蒙代尔的“政策搭配说”
    2.5.2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2.5.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的讨论
    2.5.4 政策效力总结
    2.5.5 对蒙代尔“政策搭配说”及 M-F 模型的总结
2.6 内外均衡政策搭配理论的创新
    2.6.1 关于斯旺模型的创新
    2.6.2 关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创新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经济均衡的汇率政策理论分析
3.1 汇率决定理论综述
    3.1.1 铸币评价理论(Theory of Gold Parity)
    3.1.2 国际借贷理论
    3.1.3 购买力平价理论
    3.1.4 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巴拉萨-萨缪尔逊模型
    3.1.5 利率平价理论
    3.1.6 决定汇率的货币模型
    3.1.7 资产组合平衡理论
3.2 基于内外经济均衡的汇率管理理论
    3.2.1 “三元悖论”
    3.2.2 开放经济下的汇率制度选择
    3.2.3 汇率管理的目标—对实际均衡汇率的讨论与研究
3.3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基于内外均衡的人民币汇率管理政策演变及现状分析
4.1 经济转轨下的人民汇率制度与内外均衡调节回顾
    4.1.1 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内部贸易结算汇率并存的时期(1981-1985)
    4.1.2 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时期(1985-1993)
    4.1.3 经济转轨时期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内外均衡的关系
4.2 钉住美元人民币汇率政策与经济协调机制分析(1994-2005)
    4.2.1 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与内部经济过热并存(1994-1997)
    4.2.2 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与通货紧缩时期(1998-2001)
    4.2.3 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压力与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2002-2005)
    4.2.4 对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的评价
4.3 爬行钉住的汇率机制与内部经济的脆弱均衡(2005 年至今)
    4.3.1 货币升值、流动性过剩与经济泡沫(2005-2007)
    4.3.2 扩张性财政政策冲击与宏观经济再调整(2008 年至今)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汇率政策管理与内外均衡的借鉴—日本案例
5.1 日本案例的研究动因—日元、人民币汇率升值背景分析比较
    5.1.1 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主要指标相似度分析
    5.1.2 对美贸易顺差逐年扩大
    5.1.3 汇率升值与股市、房地产市场升值同步
5.2 日元升值与泡沫经济
    5.2.1 日元升值前的宏观经济分析
    5.2.2 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
    5.2.3 针对泡沫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及后果
5.3 日本泡沫经济的成因分析
    5.3.1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
    5.3.2 国内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金融自由化步伐,监管错位
    5.3.3 金融脆弱性和羊群行为
5.4 日元、人民币升值原因的另类角度分析—基于巴拉萨-萨缪尔逊模型的分析
    5.4.1 模型的回顾与构建
    5.4.2 对日元和人民汇率的实证检验
    5.4.3 实证结论
5.5 本章总结 第六章 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分析
6.1 研究均衡汇率的意义
6.2 均衡汇率的理论依据
6.3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6.3.1 汇率选择
    6.3.2 变量选取
    6.3.3 数据来源
6.4 因子分析
    6.4.1 数据处理
    6.4.2 主成分因子分析
    6.4.3 正交旋转
    6.4.4 均衡汇率估算
6.5 汇率失调分析
    6.5.1 失调程度估算
    6.5.2 失调原因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经济内外均衡与汇率调整机制分析
7.1 均衡汇率调整的目标
7.2 汇率调整机制分析
    7.2.1 内外均衡的重要性
    7.2.2 内外均衡对汇率的调整机制
7.3 基于内外均衡的汇率模型构建
    7.3.1 基本逻辑
    7.3.2 汇率模型
7.4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7.4.1 变量选取
    7.4.2 数据来源
7.5 实证检验与估计
    7.5.1 单位根检验
    7.5.2 Johansen 协整检验
    7.5.3 误差修正模型
7.6 汇率调整与内外部失衡的影响度分析
    7.6.1 汇率调整机制分析
    7.6.2 脉冲响应函数
    7.6.3 方差分解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汇率平衡与稳定的国际协调分析
8.1 金融自由化与脆弱性
    8.1.1 全球跨国资本流动的加强和全球金融泡沫的形成
    8.1.2 资本冲击与货币危机理论的演变
    8.1.3 对金融脆弱性(financial fragility)理论的研究与讨论
8.2 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及其改革
    8.2.1 后布雷顿森林时代国际货币体系的无序性及其争论
    8.2.2 前景暗淡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8.3 国际货币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8.3.1 外部性与金融合作
    8.3.2 区域金融合作理论的发展
8.4 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国际协调——人民币地区地区化与国际化
    8.4.1 东亚区域经济的融合为人民币汇率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区域基础
    8.4.2 人民币汇率国际协调的路径选择
8.5 本章总结 第九章 本文的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相关建议
9.3 进一步研究展望 附件一:人民币汇率改革大事记 附件二:人民币、日元升值前后的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对比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10)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与破灭机制 ——日本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3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3章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社会背景
    3.1 日本的国内背景
    3.2 国际的经济背景
    3.3 广场协议-日美贸易摩擦的产物
第4章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机制
    4.1 广场协议引发的日元髙涨是泡沫形成的开端
    4.2 日银和政府的不作为对泡沫的形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3 金融自由化是泡沫形成的必然条件
    4.4 企业是泡沫形成的主要推手
    4.5 金融机关在泡沫经济形成时的作用
    4.6 泡沫经济形成的速度之快、程度之大和日本民族的国民性有关
第5章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机制
    5.1 泡沫经济形成时的状态
    5.2 泡沫经济崩溃的过程
    5.3 泡沫经济破灭后发生的问题
第6章 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的比较
    6.1 日本经济和中国经济的不同点
    6.2 日本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共同点
    6.3 日本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7章 泡沫经济的历史教训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7.1 降低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比率,并有计划地转移出口市场
    7.2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7.3 及时控制房地产价格防患于未然
    7.4 政府应加强对社会剩余资金的疏导
    7.5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为扩大消费奠定基础
第8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泡沫经济与日本经济政策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战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D]. 邵冰. 吉林大学, 2020(03)
  • [2]战后日本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D]. 王博. 吉林大学, 2020(08)
  • [3]新世纪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利益维护政策研究[D]. 常婷婷. 吉林大学, 2020(08)
  • [4]泡沫经济动态预警研究 ——基于房地产市场国际经验数据[D]. 吴婷婷.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5]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与失去的二十年[D]. 刘方瑶. 山东财经大学, 2018(08)
  • [6]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刘力臻. 日本学刊, 2016(02)
  • [7]日本经济低速增长与管理体制转型研究[D]. 任景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4)
  • [8]基于内外均衡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研究[D]. 李维刚.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3)
  •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综述与评论[J]. 冯昭奎. 日本研究, 2012(02)
  • [10]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与破灭机制 ——日本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 清水爱樱美. 复旦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泡沫经济与日本经济政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