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PP出口

台湾PP出口

一、台湾PP转为出口(论文文献综述)

侯彦伯[1](2021)在《晚清泛珠三角模式的贸易特色:华商、中式帆船与粤海常关的积极作用(1860—1911)》文中指出晚清泛珠三角模式呈现华商、中式帆船与常关仍具备与洋商、轮船、洋关对抗的竞争力。其中,华商的作用最为重要。华商综合考量较为有利的中式帆船运费与粤海常关税费,随时调整商品在泛珠江三角洲的进出港口与流通途径,显示区域市场圈的复杂多样性。晚清泛珠三角模式的讨论,不仅指出目前研究晚清中外贸易多偏重洋关与轮船的不足,而且能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广州从体制时期到条约时期的转变,以及广州相对于其他条约口岸的不同面向。

肖河,潘蓉[2](2021)在《大国经济竞争策略的选择机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美经济博弈激化的当下,大国经济竞争已成为国际关系中最为突出的现象,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建立有效识别不同策略和样态的分析框架,遑论解释大国经济竞争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机制。本文基于经济竞争策略的既有发现,更清晰地定义了经济竞争,提取出策略目标和成本两个维度,分别指示改变对手行为预期的高低和有无绝对收益,并据此构建出大国经济竞争策略的分类矩阵。在分类基础上,本文尝试进一步解释大国在经济竞争中的策略选择机制,指出国家间关系的行为约束性和竞争关系的集中度会影响国家对竞争策略的收益/风险判断。行为约束性越强,对方利用经济力量的手段越受限,威胁感知就越弱,一国就越能容忍行为导向策略的"拖延"风险;竞争的集中度越高,赢得相对收益的价值就越大,一国就越能容忍高成本策略的"第三国渔利"风险。经济竞争的案例分析综合展示了国家间关系的行为约束性和竞争关系的集中度如何塑造策略变化,揭示了经济竞争的样态差异。研究对当前中美经济博弈的启发是,中国有能力塑造与美国竞争、在激烈竞争的同时维持相当水平的经济联系。

潘鑫林[3](2021)在《澳大利亚对台湾政策研究(1950-1972)》文中指出

张晏纶[4](2021)在《中美战略竞争下两岸半导体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

黄启帆[5](2021)在《台湾同胞投资大陆的演进路径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芳文[6](2021)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荷兰霸权与台湾地区》文中研究表明

魏冉[7](2021)在《中国与东盟的联合国大会投票实践研究(1991-201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联合国是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大会投票成为考察会员国在国际事务立场相似性的重要途径。对联大投票的分析建立于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同时规避了经验主义的主观因素及不可控因素。有鉴于此,本文通过系统考察1991-2019年中国与东盟在联合国大会的投票情况,探究影响中国-东盟投票立场一致或相异的因素,分析二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推动国际议题合作,以便精进中国-东盟合作、增益中国-东盟关系,并对中国如何借助联合国大会增强发展中国家代表性、推动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启示。在理论层面,国家利益决定国家是否会遵守国际规范,而对规范的遵守又会影响国家利益的偏好。笼统将国家利益与国际规范一概而论只能被视为一种简单的补充性解释,因此将国家利益与国际规范作为自变量解释国家投票行为之时,必须将其放置在特定的时段与国际议题下展开,同时说明选择依据。投票立场出现差异是国家基于利益与规范对相对收益进行衡量的结果。对此,有两种解释。一是因为国家对某一决议或其映射的国际问题的利益认知出现根本性分歧;二是当国家利益与国际规范相斥时,国家在联大决议中坚持选择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的投票立场。简而言之,投票立场相异源于国家将维护利益置于遵守规范更优先的位置,投票立场代表了一国在特定情境下维护国家利益的最优选择。在经验层面,通过考察中国与东盟在联合国大会三个主要议题领域的1104个决议发现,中国与东盟在特别政治和非殖民化议题领域投票一致性最高;其次是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领域;社会、人道主义和文化议题领域一致性最低,且波动幅度较大。将中国与东盟近30年的联合国大会投票趋势置于同时段内思考中国-东盟关系,可以发现:中国-东盟联大投票结果并未受到“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中国-东盟联大投票差异未削弱中国-东盟国际合作,体现出了双方包容互利的发展格局。研究还发现,美国因素拉低了中国与东盟的投票一致性。因此,中国应借助制度建设、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与讲究道义等优势,采取相关措施弱化美国影响,加强东盟与中国在国际事务立场上的协调与配合,提高中国-东盟联大投票一致性,从而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这对于化解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战略压力、推动完善全球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苏安超[8](2021)在《冷战后冲绳驻日美军基地问题博弈研究 ——基于一种特殊“双层博弈”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冷战后驻冲绳美军基地的去留问题一直是冲绳方面与日本政府及美国博弈的焦点,由于这一问题冲绳县也成为日本境内与中央政府关系最为紧张的一个次级行政单位。本文首先借用了“双层博弈理论”单元与体系的跨层次分析方法,将博弈分为国家之间的谈判交涉与国家内部对相关议题的交涉博弈两个层面。但是由于冲绳美军基地问题的特殊性,使“双层博弈理论”在分析这一具体博弈进程时又面临着解释力的不足,这一博弈进程并未按照理论预设的轨道发展。本文在分析“双层博弈理论”的核心概念时,通过对冲绳驻日美军基地博弈的具体考察,发现这一博弈进程有别于“双层博弈理论”的三个特殊性,即军事同盟体系下单元之间的非正常互动,国内特定集团在特定议题上对“获胜集合”的制约作用,特殊情感因素作用下“额外支付理论”的失灵。这三个因素使得冲绳驻日美军基地博弈不能完全按照普特南的“双层博弈理论”进行解释,而这三个特殊性也正是冲绳驻日美军基地博弈陷入困境的关键所在。首先,由于美国与日本之间是特殊的军事同盟关系,而且在同盟中日本对美国形成了不对等依赖。冲绳驻日美军基地是双方加强美日同盟,防范地区竞争对手的共同战略需要,因此保留基地是两国之间的战略共识,双方的谈判只是讨论如何优化基地方案,而非是撤走或保留美军基地。其次,冲绳县是冲绳美军基地的承载主体,在这一问题上具有关键的发言权,而非日本国内的“获胜集合”。再加上冲绳历史与法律地位的特殊性,以及日本在战后实行的地方自治制度,冲绳方面对美军基地的抵制与否决,使得美日达成的冲绳美军基地的协议无法在日本国内顺利实施。最后,“额外支付理论”是以“理性人”假设为前提的,是在理性利益计算下的交易与补偿理论。但是冲绳特殊的历史遭遇以及现实中冲绳与日本本土的结构性差别,使冲绳方面事实上在日本国内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在心里上则产生了被歧视感与被害意识,这种特殊情感导致冲绳人对于日本政府及美军的愤怒情绪与不信任感。因此,基于“理性人”假设的“额外支付理论”失去了其政策工具意义,冲绳民众坚决拒绝美军基地,不接受日本政府的“额外补偿”方案。保留冲绳美军基地是美日东亚战略的需要,撤出基地违背了两国的共同战略利益。但是由于冲绳方面在这一问题上具有关键的否决权,加上结构性差别下冲绳人被害意识的产生,日本政府用于收买冲绳民众的“额外支付”政策失灵,因而使这一博弈问题陷入僵局,迟迟不能够得到解决。

贺孝康[9](2021)在《霸权兴衰与战略选择:霸权国应对崛起国的行动逻辑》文中指出在什么条件下,霸权国倾向于对崛起国使用武力或保持和平?除了战争与和平,霸权国对崛起国还有哪些可用的战略工具?既有研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尽管汗牛充栋,但却莫衷一是。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出现,这些存在于学术研究里的问题逐渐浮现于现实政治中。既有研究并不能合理解答上述问题。对于霸权国是否会对崛起国动武的问题,现实主义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在现实主义视野下,霸权国与崛起国的关系被描述为“修昔底德陷阱”;力量的不均衡增长导致的权力转移是战争不可避免的根源;预防性战争则是霸权国消除挑战的最佳选择。然而,这种理论推论却很少得到历史证据支持。除传统的斯巴达对雅典的战争、西班牙对英战略符合预防性战争的预测外,英国对法国、俄国、德国、美国四个主要崛起国的战略中都没有使用预防性战争;美国对苏联、西欧、日本等国的战略行动也从未实际执行过大规模战争。遭遇预测与现实相矛盾的例子还有霸权和平论。实际上,霸权国的权力优势并不能保证其必然以和平合作的方式行事。英国凭借权力优势大肆进行殖民扩张;美国借助在冷战后初期的权力优势试图同化中国。因此,既有研究尽管能够提供部分的解释,但仍然无法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本研究根据实力相对变动提出影响霸权国对崛起国战略的三个结构性条件和三个中间变量,并将具体的战略工具分为四种类型。霸权优势、霸权挑战和霸权衰落是三个结构性条件。结构性条件塑造了霸权国的战略环境和目标以及战略选项的范围。在霸权优势条件下,霸权国拥有理想的战略环境,其目标是长期维持既有权力地位,有相当大的战略自由。在霸权挑战条件下,霸权国受到结构性压力,其目标是消除挑战,战争可能会成为霸权国的选择。在霸权衰落条件下,霸权国行动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其目标是争取时间以恢复实力,因而往往采取绥靖政策。三个中间变量为霸权国的战略认知、既定关系和第三方因素。中间变量对霸权国的战略选择也有不同的影响。霸权国的战略工具有四种:战争、削弱、同化、绥靖。在结构性条件和中间变量的综合作用下,霸权国最终确定对挑战国的战略。本研究还根据战略类型进行案例研究:西班牙对英国的预防性战争(1585-1598);美国对苏联的削弱战略(1982-1991);美国对华同化战略(1996-2016);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1933-1939)。本研究发现,战争很少被实际使用。面对崛起国的挑战,霸权国最常使用削弱战略。衰落的霸权倾向于缓和与崛起国的关系。2015年之后,美国经济发展有所恢复。在霸权再起背景下的特朗普政府看来,美国以前对中国的让步和妥协变得难以容忍。美国政府重新获得权力优势和对中国修正主义意图的判定促使特朗普将对华战略推向削弱。在全球化时代,美国的对华削弱战略既拥有有利因素,也面临很大的制约。中国与美国和世界发展的密切联系给予了美国削弱中国发展的机会,中国的发展越依赖世界,美国的削弱战略就越容易实施。但同样依赖中国和世界的美国也会从对华削弱中丧失部分收益。在全球化时代,美国对中国的削弱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选择。

刘宇光[10](2021)在《战后马来西亚的三系上座部佛教:及其与华人社群的互塑》文中提出前言笔者年前提出"南方汉传佛教"之观念,探讨当代马来西亚汉传佛教与社会之间的关系,[1]本文将目光转向组成大马佛教的另一重要传统,即上座部(Theravda)。时下中国学界在探讨马来西亚佛教时,虽然都会象征性地扼要提及其"多元",但罕能以讨论汉传佛教等量齐观的比重,认真对待当地同样重要的上座部,更遑论探讨它们在马来西亚与汉传佛教之间的关系,乃至这些上座部是如何重塑以华人为主之佛教社群的宗教内涵,仿若这些不同的佛教传统只是各行其是,而彼此无关。[2]但事实上,如果不讨论上座部,

二、台湾PP转为出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湾PP转为出口(论文提纲范文)

(1)晚清泛珠三角模式的贸易特色:华商、中式帆船与粤海常关的积极作用(1860—1911)(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1887年以前泛珠三角地区的中式帆船贸易
三、华商的多样性考量
四、粤海常关的作用
五、小结
    (一)广州体制时期与条约时期广州的转变
    (二)广州与其他条约口岸的差异

(2)大国经济竞争策略的选择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国的经济竞争时代及其理论问题
二、大国经济竞争的文献回顾
    (一)经济战:经济竞争策略的性质区分
    (二)贸易限制:经济竞争策略的得失分析
    (三)经济合作:经济竞争策略的体系环境
    (四)小结
三、大国经济竞争的策略矩阵
    (一)经济竞争的概念
    (二)经济竞争的分类维度
    (三)经济竞争的策略矩阵
四、经济竞争的策略选择机制
    (一)影响策略目标选择的体系因素
    (二)影响策略成本选择的体系因素
    (三)基于目标和成本的策略选择
五、大国经济竞争的案例展示
    (一)美苏经济竞争(1945—1963年)
    (二)美苏经济竞争(1971—1985年)
    (三)美日经济竞争(1971—1996年)
    (四)中美经济竞争(2008—2020年)
六、经济竞争策略视角下的中美经济博弈

(7)中国与东盟的联合国大会投票实践研究(1991-2019)(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三、研究时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利益、规范与联大投票实践
    第一节 概念辨析
        一、国家利益
        二、国际规范
    第二节 联大投票实践中利益与规范的考量
        一、国家利益与国际规范的逻辑联结
        二、联大投票实践中的国家利益与国际规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联合国框架下的合作及中国与东盟的联大投票情况
    第一节 国际组织的利益互补:东盟与联合国
        一、东盟-联合国伙伴关系历程
        二、东盟在联合国的身份与作用
    第二节 联合国框架下的中国-东盟国际合作
        一、中国与东盟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政治合作
        二、中国与东盟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安全合作
    第三节 联大投票表决原则与投票情况
        一、联合国大会的表决原则
        二、数据来源与统计说明
        三、中国与东盟的联大投票情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家利益视角下中国与东盟投票立场一致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联大决议中的共同利益诉求
        一、中国与东盟在联合国大会中的涉核决议
        二、中国与东盟在涉核决议中的共同利益诉求
    第二节 多领域合作中的共同利益诉求
        一、政治互信的持续增进
        二、经济发展的利益驱动
        三、其他领域合作的现实选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际规范视角下中国与东盟投票立场一致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强化主权的规范
        一、主权平等规范及相关决议
        二、民族自决与非殖民化原则及相关决议
        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及相关决议
    第二节 限制主权的规范
        一、维护人的尊严与促进人权及相关决议
        二、反对通过制裁解决争端及相关决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利益与规范视角下中国与东盟投票立场相异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国家利益的分歧
        一、涉及核问题决议中的国家安全利益分歧
        二、涉及中东问题决议中的国家政治利益分歧
        三、涉及旅行自由权决议中的国家经济利益分歧
    第二节 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一、涉及批评他国人权决议的利益诉求与规范冲突
        二、涉及禁止使用地雷决议的利益诉求与规范冲突
        三、涉及暂停使用死刑决议的利益诉求与规范冲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发现与政策启示
    第一节 基于中国与东盟联大投票实践的思考
        一、“中国威胁论”与投票差异的非直接相关性
        二、投票差异未削弱中国-东盟国际合作
        三、美国因素对中国-东盟投票一致性的影响
    第二节 深化中国-东盟国际议题合作的路径探索与启示
        一、优化中国-东盟制度建设与合作
        二、提供更多优质国际公共产品
        三、更加注重道义原则
    本章小结
结论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二、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8)冷战后冲绳驻日美军基地问题博弈研究 ——基于一种特殊“双层博弈”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路径及问题
        (一)研究现状
        (二)路径及问题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和难点
        (一)创新点
        (二)难点
    五、论文结构
第一章 “双层博弈理论”的内涵及其拓展
    第一节 层次分析方法与“双层博弈理论”
        一、层次分析方法
        二、“双层博弈理论”的内涵
    第二节 “双层博弈理论”的缺陷与修正
        一、军事同盟体系下单元之间的特殊互动关系
        二、国内特定集团在特定议题上的关键作用
        三、特殊情感因素在博弈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特殊双层博弈”分析框架的建构
        一、“特殊双层博弈”的分析框架
        二、冲绳美军基地博弈问题的对应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冲绳基地问题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从琉球到冲绳的历史演变
        一、“琉球”与“冲绳”的概念辨析
        二、冲绳地理位置概况
        三、冲绳的特殊历史
    第二节 美国占领冲绳与军事基地的建立
        一、二战中的冲绳
        二、美国对冲绳的军事占领
        三、冲绳美军基地的建立
    第三节 美军占领时期的冲绳反抗斗争
        一、反抗美军暴行的斗争
        二、冲绳人民争取自主权的斗争
        三、反对美日《冲绳返还协定》的斗争
    第四节 冲绳美军基地概况
        一、美军基地在冲绳的分布
        二、冲绳美军基地问题的产生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日军事同盟体系下冲绳基地问题的特殊性
    第一节 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
        一、冷战时期的美国东亚安全战略
        二、后冷战时期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
        三、美国东亚安全战略的目标与手段
        四、服务于美国战略利益的冲绳美军基地
    第二节 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
        一、冷战时期的日本的防卫政策
        二、后冷战时代日本防卫重点的转变
        三、有助于日本“安全利益”的冲绳美军基地
    第三节 冲绳的反抗与美日的交涉谈判
        一、全冲绳反基地抗议斗争的爆发
        二、美日之间的交涉与谈判
        三、特殊的谈判——同盟体系下美日之间的依赖性与不对等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获胜集合”的失效——冲绳在基地议题上的关键作用
    第一节 冲绳法律地位的特殊性
        一、冲绳法律地位争议的缘起
        二、盟国关于战后日本领土范围的规定
        三、《旧金山和约》与美国对“琉球群岛”的非法托管
        四、美国向日本“返还”琉球群岛的非法性
    第二节 《日本国宪法》与日本地方自治制度
        一、《日本国宪法》的和平精神
        二、《日本国宪法》对国民基本人权的保障
        三、日本地方自治制度及冲绳的行政地位
        四、中央政府对地方自治的制约
    第三节 冲绳方面在基地斗争中的关键作用
        一、冲绳民意的重要性
        二、地方自治制度在基地斗争中的作用
        三、冲绳基地问题的特殊性对日本国家“获胜集合”的制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额外支付理论”失灵——基于冲绳人被害意识的考察
    第一节 日本政府对于冲绳的“额外支付”
        一、针对美军基地本身的直接补助
        二、“冲绳振兴开发计划”的补偿作用
        三、日本政府“额外支付”的政策工具作用
    第二节 美军基地对冲绳的危害性
        一、基地运营与美军训练造成的危害
        二、美军犯罪与交通事故
        三、“基地经济”的危害
    第三节 冲绳与本土的结构性差别
        一、历史上的两次被抛弃
        二、本土的基地向冲绳转移
        三、本土的发达与冲绳的落后
        四、被害意识对于“额外支付”的抵制与否定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霸权兴衰与战略选择:霸权国应对崛起国的行动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历史中的霸权战略
    二、研究问题:霸权战略的迷思
    三、注定一战?霸权战略的既有研究
    四、研究框架
    五、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霸权战略及其解释逻辑
    第一节 霸权国与崛起国:定义、测量与经验证据
    第二节 霸权战略:结构条件、中间变量与战略工具
    第三节 案例选择与设计
第二章 战争:西班牙对英国的战略(1585-1598)
    第一节 战争之前:西班牙霸权及其挑战
    第二节 选择战争:西班牙的“英国大业”
    第三节 第三方力量制约:再也无法实施的入侵
第三章 削弱:美国对苏联的战略(1983-1991)
    第一节 占优的霸权:美国在1970-80 年代
    第二节 削弱苏联:“里根主义”的出台与实施
    第三节 美国对苏削弱战略的启示
第四章 “同化”:美国对中国的战略(1996-2016)
    第一节 霸权优势:美国的“单极时刻”
    第二节 美国对华同化战略
    第三节 美国对华同化战略的延续与失败
第五章 绥靖:英国对德国的战略(1932-1939)
    第一节 霸权衰落:英国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
    第二节 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战略
    第三节 有比绥靖更好(合理)的战略吗?
第六章 霸权战略的历史比较与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对华战略转变
    第一节 霸权战略的历史比较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对华战略转变
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启示:中国理念与新型大国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件

(10)战后马来西亚的三系上座部佛教:及其与华人社群的互塑(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马来西亚的泰暹上座部
二、马来西亚的斯里兰卡(锡兰)上座部
三、马来西亚的缅甸上座部
四、三系上座部和华人佛教社群
    (一)华人群体的本土化
    (二)泰暹上座部与城乡华人在家众
    (三)兰卡上座部和英/双语华人
    尾声:结论

四、台湾PP转为出口(论文参考文献)

  • [1]晚清泛珠三角模式的贸易特色:华商、中式帆船与粤海常关的积极作用(1860—1911)[J]. 侯彦伯.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21(06)
  • [2]大国经济竞争策略的选择机制[J]. 肖河,潘蓉. 国际政治科学, 2021(04)
  • [3]澳大利亚对台湾政策研究(1950-1972)[D]. 潘鑫林.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4]中美战略竞争下两岸半导体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张晏纶. 北京大学, 2021
  • [5]台湾同胞投资大陆的演进路径及影响因素研究[D]. 黄启帆. 西北大学, 2021
  •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荷兰霸权与台湾地区[D]. 王芳文. 外交学院, 2021
  • [7]中国与东盟的联合国大会投票实践研究(1991-2019)[D]. 魏冉. 外交学院, 2021(11)
  • [8]冷战后冲绳驻日美军基地问题博弈研究 ——基于一种特殊“双层博弈”的视角[D]. 苏安超. 外交学院, 2021(11)
  • [9]霸权兴衰与战略选择:霸权国应对崛起国的行动逻辑[D]. 贺孝康. 外交学院, 2021(11)
  • [10]战后马来西亚的三系上座部佛教:及其与华人社群的互塑[J]. 刘宇光. 汉语佛学评论, 2021(00)

标签:;  ;  ;  ;  ;  

台湾PP出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