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面的破坏与防治

公路桥面的破坏与防治

一、高速公路桥面破坏及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牟压强[1](2021)在《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公路网,截止2019年末,全国公路养护里程数达到了总里程数的98.8%,国家每年投入巨额养护维修资金,针对建设交通强国的目标和建设新一代高性能道路的需求,长寿命路面技术是我国未来路面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超薄罩面是一种能有效改善路表功能性能的材料,既能用于养护也能用于新建路面,符合国家倡导建设“环保、低碳、节能、减排、降噪”道路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超薄罩面力学性能要求高,普通沥青超薄罩面在服役过程中容易在路面结构层间和罩面层发生病害(主要表现为集料削落、脱层、滑移及反射裂缝等),严重影响路面的服务水平和使用寿命。环氧沥青作为一种热固性长寿命材料,具有优异的黏结、抗剪切、高温及耐疲劳性能。为在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前提下,铺筑高性能长寿命路面,课题组提出将环氧沥青材料应用到超薄罩面层间和面层的方案,以满足超薄罩面较高的力学性能要求。为分析和评价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层间和面层的性能,本文系统开展了环氧沥青超薄罩面混合料路用性能、疲劳性能、抗反射裂缝性能及层间黏结性能方面的试验和分析;除此之外,还结合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化学改性特点和环氧沥青混合料“后掺法”施工工艺的工艺特点,针对施工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展开了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最后将本文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了工程实践中。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路用性能方面的结论:环氧沥青SAC-10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达到了85.08k N,浸水残留稳定度比达96.4%,冻融劈裂强度比达83.9%,动稳定度达到了55090次/mm,低温抗拉应变为3012,抗弯拉强度为6.02MPa;假设设计交通量为1×108时,环氧沥青SAC-10混合料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为2.18,而SBS改性沥青SAC-10混合料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为4.82,即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仅为普通沥青的45%。说明环氧沥青SAC-10混合料强度高、抗水损坏能力好、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优、抗疲劳性能好,是一种性能优越的长寿命路表材料,采用环氧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铺装层时,可大大降低铺装结构层的厚度。(2)水泥混凝土面板-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加铺层层间黏结性能方面的结论:该类路面结构层间具有较强的层间黏结性能。不同试验温度条件下,环氧沥青黏结材料最佳用量不同;加载速率对剪切强度有很大的影响,两种沥青黏结材料复合试件剪切强度随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浸水损害、长期老化后,环氧沥青黏结材料黏结性能均显着优于SBS改性沥青,且长期老化后,环氧沥青黏结材料的层间黏结性能反而增长。(3)沥青混凝土做基层-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加铺层层间抗剪性能方面的结论:该类路面结构层间具有较强的抗剪强度。针对该路面形式,相比于冷粘结无黏结材料施工工艺,采用热粘结工艺或撒布环氧沥青黏结材料,均会显着提高路面的层间抗剪强度,但热粘结施工工艺对路面层间抗剪强度的增加更为有效;在相同层间处理方式下,超薄罩面级配为SAC-10时路面层间抗剪强度最大,AC-10次之,SAC-13最小。于复合式路面层间同时采用热粘结工艺和撒布环氧沥青黏结材料两种处理方式,不如单独采用其中一种对层间抗剪强度的改善程度大。(4)环氧沥青超薄罩面抗反射裂缝性能方面的结论:推荐0.135mm作为环氧沥青混合料OT(Overlay Tester)试验的目标位移值;环氧沥青混合料相较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抗反射裂缝性能,冻融破坏对两种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影响比长期老化大;对于最大荷载-周期数曲线,环氧沥青混合料符合对数函数变化规律,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符合幂函数变化规律。(5)结合环氧沥青混合料材料特点和环氧沥青混合料“后掺法”施工工艺的工艺特点,对环氧沥青B组分混合料现场待料、环氧沥青混合料现场碾压、环氧沥青A组分添加量、拌和功、养生时间、B组分储存时间及容留时间等展开了室内模拟试验研究,详细分析总结了工程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环氧沥青超薄罩面施工的实时控制及施工质量的保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6)以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武定—倘甸—寻甸)禄劝1号隧道右幅沥青铺装工程为实体应用,将本文研究成果用于工程实践中。

于华洋,马涛,王大为,王朝辉,吕松涛,朱兴一,刘鹏飞,李峰,肖月,张久鹏,罗雪,金娇,郑健龙,侯越,徐慧宁,郭猛,蒋玮[2](2020)在《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与路面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实际路面工程中所面临的典型问题、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被引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面工程7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智能环保路面技术、先进路面材料、先进施工技术、路面养护技术、路面结构与力学性能、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及路面再生技术等。可为路面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龚睿[3](2020)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长期养护规划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速公路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基本公共设施,为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自从1988年沈大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等我国大陆首批高速公路通车以来,我国高速公路的里程数不断增加,2019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9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沥青路面是高速公路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占比超过了95%,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依然存在着养护决策粗放、投入产出不协调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养护的质量、成本和效益。借助全寿命周期养护理念,引入中长期养护规划,有计划的进行养护维修,对提高高速公路路面的服务水平、延长使用寿命、节省养护资金、提高资源利用率、指导养护资金的筹措安排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调研国内外养护规划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对设计养护规划的核心理论、方法及模型展开了研究,然后以南沙港快速路为依托,重点对路面检测评价、交通量数据分析、养护技术措施和工程规划进行了研究,分路段分阶段的对南沙港快速路进行了10年期的养护规划。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采用10年、5年、1年三个时间跨度分别分析了交通量的变化,在充分考虑了路网变化、区域交通量的基础上,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对未来10年的交通量进行了预测,其中包括OD交通量数据、三种基本类型的断面当量轴载数据和本文提出的自然轮次数据。(2)从PQI及其分项指标、路面结构强度及模量、结构完整性、路面典型病害、路面混合料性能、回收沥青性能等方面,全面调查和分析了既有路面技术状况。(3)对自通车以来在南沙港快速路应用的养护工艺进行了分析,并调研了周边地区和行业内的相关工艺,再结合南沙港快速路的特点,筛选了适合南沙港快速路规划期内的工艺技术,最终建立了南沙港快速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措施库。(4)采用多模型预测路面性能,其中,采用弯沉数据验算基层疲劳开裂,并以此确定各基本单元的大修时间,采用修正S型曲线模型和技术状况数据预测十年后路面性能,用于确定中修时间,采用自然轮次数据和再修正S型曲线模型用于确定预防性养护罩面时机,此外,还辅助养护历史分析法和经验法对各种类型的养护进行修正。(5)根据预测结果,将规划期分为“3+4+3”三个阶段,即近期、中期、远期,分别制定了各个阶段的养护策略,再结合养护工艺技术措施库完成了规划期内沥青路面的养护工程规划和养护费用计算。

田帅[4](2020)在《在役RC肋梁桥桥面板疲劳性能与维护规划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是一种经典的桥型,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随着我国公路交通量的快速增长,车辆荷载的快速增加,公路桥梁车辆活荷载应力水平已经明显增大,在车辆荷载长期的反复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肋梁桥的疲劳问题不容回避。而钢筋混凝土肋梁桥在其服役时间内容易遭受疲劳荷载作用的是混凝土桥面板,而且大量的在役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旧桥,在建桥时对未来交通量预测的不准确,从而导致混凝土桥面板疲劳损坏日益严重,甚至出现疲劳塌陷问题。为了确保旧桥的运营安全,为桥梁的评估、维护、加固、设计等提供参考,对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桥面板疲劳性能评估与疲劳加固方法的研究已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2017年开始,对在役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桥面板的疲劳性能与疲劳加固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共进行了 3片基准试验梁、4片疲劳试验梁、3片基准加固试验梁、3片疲劳加固试验梁及6个锚固试件等的试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在役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桥面板的疲劳破坏形态与评价体系、疲劳性能分析、疲劳加固性能分析、附加锚固分析、疲劳维护与规划分析等。主要工作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15座桥梁,调研了近10年来我国在役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桥面板疲劳破坏的现状,选取两座典型的钢筋混凝土肋梁桥进行桥面板实态检测,对比了国内外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疲劳损伤的判定基准。基于调研结果,在役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桥面板,疲劳破洞面积86.7%在3m2以下,以冲剪破坏为主,疲劳破坏年限主要体现在30年以内,比正常疲劳寿命要短10年以上,建桥后10~20年发生疲劳破坏的桥梁占46.7%,桥面板疲劳破坏年限严重地低于设计使用年限。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是影响桥面板疲劳破坏的关键因素之一,重铺桥面铺装不能延缓桥面板的疲劳破坏。我国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桥面板缺少疲劳评价体系。(2)选取16m跨径的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肋梁桥,按照1:4相似比例,缩尺设计跨径为4m的试验梁,基于长宽比6.5、1.88的2片基准试验梁,通过静载试验测出桥面板的极限承载力,基于长宽比6.5、3.76、1.88的3片疲劳试验梁,疲劳荷载水平取0.515,进行定点等幅疲劳加载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在疲劳荷载作用下,桥面板表面产生放射状裂缝,发生冲剪破坏,长宽比为6.5、3.76、1.88的试验梁桥面板疲劳寿命的比值为1:1.228:1.396,在相同的疲劳荷载情况下,双向板的疲劳性能好于单向板。(3)基于疲劳试验,使用ABAQUS建立试验梁有限元疲劳损伤分析模型,分别分析长宽比、疲劳荷载水平、板厚对桥面板疲劳性能的影响,探讨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桥面板的S-N曲线。基于模拟分析,桥面板长宽比由6.5降低到3.76、1.6,其疲劳寿命分别延长15%、33%,双向板疲劳寿命长出单向板20%左右,疲劳荷载水平由0.383降低到0.271,其疲劳寿命延长54%,当桥面板增厚12.5%时,桥面板的疲劳寿命延长15%左右。在相同的疲劳荷载水平、疲劳损伤次数下,长宽比较小的桥面板剩余承载力,高于长宽比较大的桥面板,板厚对桥面板疲劳性能的影响大于长宽比,小于疲劳荷载水平。(4)选取条形钢板、碳纤维布和碳纤维网格,作为桥面板疲劳加固材料,选择长宽比2.8的试验梁作为桥面板加固对象,依次开展静载破坏试验、疲劳荷载水平为0.515的定点等幅疲劳加载试验,探讨疲劳加固下桥面板S-N曲线。基于试验结果,当荷载循环次数达到疲劳寿命的90%以上时,加固桥面板在加载点处出现疲劳主裂缝,未加固、碳纤维布加固、碳纤维网格加固、条形钢板加固的试验梁桥面板,其疲劳寿命之比为1:1.754:1.789:1.533,桥面板加固后,其疲劳寿命延长53.3%~78.9%,桥面板加固后劣化速度明显放慢,在疲劳进展期,加固材料将桥面板的劣化值降低50%左右,在相同的疲劳荷载情况下,碳纤维布和碳纤维网格对桥面板的疲劳加固效果好于条形钢板加固。(5)通过6片试验板的加载试验,分析碳纤维布加固单向板的适宜锚固方法,针对桥面板上面补强的特点,开展碳纤维布与桥面铺装结构层间粘结性能研究。基于试验结果,非封闭碳纤维压条集中粘贴锚固、封闭缠绕碳纤维压条集中粘贴锚固的锚固效果,强于非封闭碳纤维压条有间隔粘贴锚固、钢板压条螺栓锚固,桥面板的剥离破坏发生在压条有间隔的锚固情况,碳纤维压条抵抗碳纤维布剥离破坏的能力强于钢板压条,对钢筋混凝土肋梁桥单向板加固时,适宜采用非封闭碳纤维压条集中粘贴锚固的形式,加铺碳纤维的桥面板与桥面铺装结构层间的抗剪强度、黏结强度满足要求。(6)以折衷规划、失效树规划为基础,借鉴机械设备维修规划理念,建立在役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桥面板疲劳的维护与规划模型,采用Weibull分布理论,分析桥面板疲劳寿命与不同破坏概率之间的关系,疲劳荷载水平取0.515,疲劳维修时间节点取0.4倍的疲劳寿命时,模型失效概率不到0.01,维修时间节点取为0.2倍的疲劳寿命时,模型失效概率为0.00011~0.000013。

王重阳[5](2020)在《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成就与科技创新》文中研究表明安徽省自1986年合宁高速公路开建以来,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6年年底通车里程已达4543公里,位居全国第十七位,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徽高速公路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人民的殷切期望。论文着重论述了改革开放以后安徽省高速公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的基本动力,阐述了全省高速公路跨越式发展的辉煌历程,总结了过去30多年来全省高速公路发展过程中的建设管理和科技创新以及融入地域、人文、徽文化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特色,为今后一个时期安徽省更好地建设高速公路提供借鉴并发挥指导作用。本文采用资料收集法、走访讨论法、实例探析法、归纳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安徽省交通运输发展尤其是公路、高速公路的发展历史,详细阐述了高速公路在我省的三个发展阶段即建设起步阶段(1986-1991年);稳步发展阶段(1992-2003年);优化提升阶段(2004-2015年)。论文重点阐述了跨江(长江)桥梁、跨河(淮河)桥梁、其他典型桥梁、主要特长隧道、其他典型隧道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其他如:环保、安全、养护、营运与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科技创新进行论述。结合具体实例重点阐述了马鞍山长江大桥造型设计和铜黄高速公路的“徽风皖韵”地域特色,泗县至宿州高速公路的“汉风楚韵”地域特色。

何珂[6](2020)在《山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是路面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养护方案决策、养护资金优化等的前提。路面使用性能的预测,有利于分析路面性能劣化的规律,有利于精确确定养护方案,有利于合理进行养护资金的投入与优化,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适用于山西省高速公路网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首先,对山西省交通控股所辖高速公路网基础数据及路面使用性能、交通量等历史数据进行了收集,并对路网进行路元拆分,对路面使用性能数据进行了缺失值插补、异常值修正等数据处理措施,分析了路面使用性能数据的现状。然后,选取交通量、路面类型、气候分区、最近一次养护类型将全省路元进行分组。路面类型分为路面、桥面、隧道三类,最近一次养护类型分为日常养护、预防养护、修复养护三类。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气候分区分为两类,交通量分为三个等级。将全省路网共分为54组。采用马尔可夫模型对路网的整体性能进行了预测。本文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非线性规划的方法求解了马尔可夫转移矩阵,在计算得到各组的马尔可夫转移矩阵之后,使用计算得到的马尔可夫转移矩阵预测整体路网在没有实施养护工程的条件下2019、2020、2021年PCI和RQI各等级的比例。根据山西省路面性能衰变规律及国内外研究经验,确定了适用于山西省的路面性能衰变方程形式。然后根据历史性能数据以最小二乘原理进行参数估计,得到每组路元的衰变方程参数,并对回归方程进行了参数t检验。最后使用MAE、RMSE和相关系数三个评价指标对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评价,对于PCI,整体路网的MAE为3.69,RMSE为5.21,相关系数为0.87;对于RQI,整体路网的MAE为0.82,RMSE为1.19,相关系数为0.86。并且以忻州北公司所辖高速为实例,将建立的性能模型应用到路面决策过程中,得到推荐的养护方案计划。最后,还采用了一种新的深度学习模型LSTM模型对路网的PCI和RQI进行了预测。本文设计的LSTM模型基于前三年的性能指标PI值PI(t)、PI(t-1)、PI(t-2)以及影响路面性能劣化过程的其他变量来预测下一年的PI值PI(t+1)。模型的输入包括了路面结构、气候、交通荷载和历史养护等10个变量。模型的测试结果表明,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传统的ANN模型和回归模型,说明LSTM模型能很好地应用于路网级的路面使用性能预测。

徐炯[7](2020)在《S24绍诸高速公路路面养护规划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出行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频繁,且样式越来越多样化,高速公路出行已经成为一种主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公路建设也驶入了快车道,我国大量的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高速通车里程急剧增加,持续攀升的交通流量,造成了高速公路道路病害的日益增加,同时也对高速公司的路面维修及养护造成了巨大压力。如何对已建成高速公路进行科学规范养护规划越来越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首先,本文以S24绍诸高速公路为项目背景进行研究,比较了国内外高速公路养护规划的不同之处,引出了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确定了研究内容与方法。其次,对绍诸高速公路的路面现状、发展历史及交通量进行了调查,重点对现场检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合钻芯取样等手段,准确评价道路现有状况及历年发展趋势,并深入分析路面病害原因。目前绍诸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八年有余,处于路面设计年限中期,对路面总体状况深入分析及评价后表明,绍诸高速公路总体路面使用性能较好,PCI值、RQI值、RDI值的平均值分别在92、94、87以上。主线断面设计年限累计当量轴次将在2022年达到设计轴载。然后,在国家、浙江省养护形式下分析了对绍诸高速公路的养护需求,结合道路现状提出了本次养护规划目标。并在养护需求及规划目标的诉求下,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科学养护决策体系,制定适用于绍诸高速公路的养护决策方法。最后,在分析历年使用性能衰变规律前提下,构建绍诸高速公路使用性能预测模型,基于每公里使用性能预测结果和设定的养护标准,初步确定养护路段和养护时机,通过评价分析既往项目路不同养护措施的实施效果和性能衰变规律,采用费用效益比分析方法,提出适合项目路的养护措施,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未来5年内几种合理养护方案,通过全寿命周期分析方法比选,确定最优养护规划方案,包括具体养护时间、养护路段、养护方案、养护资金安排等。本文研究成果对绍诸高速公路路面养护规划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国内外其他高速公路的路面养护规划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唐强[8](2020)在《沥青混凝土桥面防凝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冬季的冰雪天气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在降温时,桥面铺装的降温速率比路面铺装降温速率更快,导致桥面铺装形成凝冰的时间早于路面铺装。桥面凝冰使得桥面丧失摩擦力,导致桥面抗滑能力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车辆的可操控性及安全性。本论文尝试将低导热材料和蓄盐类材料结合在一起掺入到沥青混合料中,形成一种低导热蓄盐类沥青混合料,用来防治桥面凝冰灾害。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温度场分析。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温度场,分析风速、日太阳辐射量、热传导率三个因素对桥面铺装温度场的影响;然后分析在降温条件下,桥面铺装、低导热桥面铺装和路面铺装结构三种温度场的变化差异。研究表明,当风速为2.6m/s与12.6m/s的情况下,桥面铺装结构一天的最大温度差为1.1℃,当日照量8.06MJ/m2与1.06MJ/m2时,桥面铺装结构一天的最大温度差为5℃,当热传导率6680J/m·h·℃与2680J/m·h·℃时,桥面铺装结构一天的最大温度差为1.2℃。降温条件下,桥面铺装与路面铺装最大温差为2℃左右,且在降温的第2小时温差达到最大值,低导热桥面铺装与路面铺装的最大温差为1.4℃,但是在降温的第2小时,与路面铺装的温度差仅为0.3℃,在降温的第6小时达到最大温差。低导热桥面铺装在降温开始的前2小时能够有效保温,延缓桥面凝冰的形成。(2)低导热蓄盐桥面铺装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在SMA-13混合料最佳级配的基础上,采用等体积置换法,用4.75-9.5mm的陶瓷废料替换本档集料,用融冰剂MFL替换矿粉,进行马歇尔实验、车辙实验、小梁弯曲实验、马歇尔稳定度实验、冻融劈裂实验,研究两种材料的掺入对马歇尔实验结果及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陶瓷和MFL掺量的增加,混合料的密度、稳定度及路用性能有所降低,流值、矿料间隙率、饱和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当陶瓷掺量为40%,MFL掺量为60%时,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减小0.183g/cm3,马歇尔稳定度降低25%,动稳定度降低27.8%,小梁弯曲破坏时最大弯拉应变降低13.6%,残留稳定度降低2.9%,但以上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本文确定低导热蓄盐桥面铺装混合料陶瓷掺量宜为40%,MFL掺量宜为60%。(3)低导热蓄盐桥面防凝冰效果研究。利用稳态平板方法测量低导热蓄盐沥青混合料的热传导率,利用融冰实验研究低导热蓄盐混合料的融冰效果,利用氯化钠溶析实验研究氯化钠浓度与电导率的关系,研究空隙率及温度对氯化钠析出速度的影响,并建立预估模型计算出低导热蓄盐桥面铺装的有效使用年限。研究表明,40%陶瓷掺量时混合料的热传导率为2473J/m·h·℃,是普通SMA-13的52.8%,当MFL掺量为60%,在融冰开始的第25分钟,冰块质量损失为83.1%。空隙率越大,温度越高,氯化钠的析出速度越快。根据预估模型计算出低导热蓄盐桥面铺装融冰的有效使用年限为5.7年。(4)桥面凝冰预警系统工作原理是对道路的多元关键参数的高精度采集以及在时间域和频率域下对采集参数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桥面结冰状态的准确辨识。其主要功能有收集数据铺装温度、桥面温度数据传输分析、凝冰预警预报、日常报表:以年、月、周为单位输出工作状态及预警报表。预警系统能够准确预测桥面温度,预测最大误差为0.4℃。

周乐[9](2019)在《钢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状况评价及养护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也在迅速发展,新建的大跨径钢桥越来越多,钢桥面沥青铺装作为钢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桥梁通道的正常运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从结构特性和铺装材料上都区别于常规路面铺装,对此方面的维护研究较少。那么如何对钢桥面沥青铺装的使用状况进行评定,提出相应的快速关键养护技术,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对钢桥面铺装结构进行分类介绍,并全文针对钢桥面典型铺装结构浇注式(Guss Asphalt)+SMA(Stone Mastic Asphalt)的破坏形式进行了分类,分析其成因和破坏基理,提出该种铺装结构的使用状况评价的指标和标准,研究了钢桥面沥青铺装关键的养护维修方案。在此基础之上,结合钢桥面沥青铺装工程应用,为后期同类铺装体系养护形成评价与技术支持。具体研究如下:(1)在对钢桥面沥青铺装常见病害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钢桥面沥青铺装使用状况评价的指标和标准,为运营期大桥钢桥面沥青铺装使用状况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2)针对常见病害研究开发了两项关键钢桥面铺装养护技术,即直投改性浇注式沥青修补技术和超固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3)在使用状况评价指标和各病害分类的基础上,针对各评价指标和对应的养护阙值提出对应的养护决策方法,同时对各种病害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4)结合钢桥面沥青铺装养护案列,提出针对钢桥面沥青铺装的养护维修方案,为指导大面积钢桥面沥青铺装评价和养护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陆垚锋[10](2019)在《板梁桥铰缝的界面非线性接触分析及损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公路桥梁数量总计达到80.5万多座,其中江苏省公路桥梁数量位列各省市第一位,共计7.1万多座。在全国桥梁跨径占比中,中小跨径桥梁数量达到90%以上,在交通运输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跨径桥梁中以装配式混凝土板梁桥为主,铰缝病害是该类梁桥的主要病害之一。一旦铰缝性能下降,桥梁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将急剧下降,严重时将导致梁板出现“单板受力”的现象,它将直接影响到结构使用寿命与使用安全。因此,对板梁桥铰缝性能状态及铰缝病害做系统的研究有其必要性。本研究对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沂淮江”段板梁桥近几年的铰缝病害进行了统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铰缝病害进行了分析;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对梁板和铰缝进行了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了单梁与梁铰体系的破坏模式及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铰缝新旧混凝土非线性接触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了在拉剪复合状态、拉压剪复合状态下铰缝的变形特点,并对铰缝损伤状态进行了初步的划分;最后,在不中断交通的前提条件下,对特定高速公路桥梁的铰缝进行了现场测试,为铰缝性能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本研究表明:从病害孔数和处数占比角度而言,20m跨径的桥梁出现白化(析白)铰缝病害的概率更大,析白和白化是铰缝出现最频繁的病害,京沪高速江苏“沂淮江”段板梁桥铰缝尚未发展至渗水和脱浆的程度,铰缝病害往往从两端支座位置向跨中发展,而边角缝更易出现病害。在静力荷载逐渐增大的过程中,铰缝的破坏从跨中底部开始,相邻铰缝开裂后,裂缝在跨中位置成对出现。随着荷载的进一步增加,裂缝呈现对称状态向梁的两端发展,并在发展至距两端1/3处时,铺装层上表面以及铰缝与铺装层连接处开始开裂,随着裂缝的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单板受力”现象。界面参数分析表明,在拉剪复合状态与拉压剪复合状态下界面法向粘结强度、切向粘结强度、峰值应力对应的滑移量以及粘结滑移刚度对铰缝破坏过程的影响不明显。通过对铰缝病害较严重的典型桥梁进行现场测试,发现该桥梁的铰缝尚处于完好或轻微损伤状态。

二、高速公路桥面破坏及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速公路桥面破坏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环氧沥青黏结材料及其黏结性能
        1.2.2 沥青路面抗反射裂缝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环氧沥青超薄罩面路用性能
    2.1 原材料
        2.1.1 沥青
        2.1.2 集料和填料
        2.1.3 集料筛分结果
    2.2 配合比设计
        2.2.1 设计级配
        2.2.2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2.3 路用性能测试
        2.3.1 水稳定性
        2.3.2 高温稳定性
        2.3.3 低温抗裂性
        2.3.4 间接拉伸疲劳试验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基层试件层间黏结性能研究
    3.1 试验方案
    3.2 试件制备及层间处理
    3.3 试件加载
    3.4 试验结果分析
        3.4.1 黏层油撒布量及温度对剪切强度的影响
        3.4.2 剪切速率对层间抗剪强度的影响
        3.4.3 复合试件拉拔强度
        3.4.4 界面浸水对界面强度的影响
        3.4.5 界面老化对界面强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混凝土基层试件层间抗剪强度研究
    4.1 试验方案
    4.2 试件制备及层间处理
    4.3 试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4.3.1 试验测试结果
        4.3.2 直观分析
        4.3.3 方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环氧沥青超薄罩面抗开裂性能研究
    5.1 试验方案
    5.2 试件制备
    5.3 试件加载
    5.4 试验结果分析
        5.4.1 不同目标位移值下的OT结果
        5.4.2 常规条件下的OT结果
        5.4.3 长期老化后的OT结果
        5.4.4 冻融后的OT结果
        5.4.5 不同条件对抗反射裂缝性能的影响
        5.4.6 OT曲线拟合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环氧沥青混合料“后掺法”施工工艺研究
    6.1 环氧沥青混合料“后掺法”施工工艺介绍
    6.2 环氧沥青混合料“后掺法”施工工艺研究
        6.2.1 模拟现场待料
        6.2.2 模拟现场碾压
        6.2.3 模拟环氧沥青A组分添加量
        6.2.4 拌和功及养生时间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6.2.5 储存时间及容留时间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体工程应用
    7.1 工程概况
    7.2 路面结构组合及混合料选择
    7.3 环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7.3.1 原材料检测
        7.3.2 目标配合比设计
        7.3.3 性能检验
    7.4 环氧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7.4.1 原材料检测
        7.4.2 生产配合比设计
        7.4.3 性能检验
    7.5 施工质量检测
        7.5.1 燃烧炉级配和油石比检验
        7.5.2 室内环氧沥青混合料测试结果
        7.5.3 环氧沥青混合料温度检测
        7.5.4 现场马歇尔击实试验
    7.6 路面铺筑效果评价
        7.6.1 摊铺厚度
        7.6.2 密水性能
        7.6.3 抗滑性能
        7.6.5 平整度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2)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 引言(长沙理工大学郑健龙院士提供初稿)
1智能环保路面技术
    1.1 自净化路面技术(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1.1.1 光催化技术
        1.1.2 自清洁技术
        1.1.3 其他自净化技术
        1.1.4 自净化路面技术发展展望
    1.2 凉爽路面技术(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1.2.1 路面热反射技术
        1.2.2 相变调温技术
        1.2.3 其他路面调温技术
        1.2.4 凉爽路面技术发展前景
    1.3 自感知路面技术(长安大学蒋玮老师提供初稿)
        1.3.1 基于外部手段的感知技术
        1.3.2 基于感知元件的感知技术
        1.3.3 基于自感知功能材料的感知技术
        1.3.4 自感知技术发展前景
    1.4 主动除冰雪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慧宁老师提供初稿)
        1.4.1 自应力弹性铺装路面
        1.4.2 低冰点路面
        1.4.3 能量转化型路面
        1.4.4 相变材料融冰雪路面
        1.4.5 主动融冰雪路面研究前景
    1.5 自供能路面技术(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提供初稿)
        1.5.1 道路压电能量采集技术
        1.5.2 道路热电能量采集技术
        1.5.3 光伏路面能量采集技术
        1.5.4 路域能量采集技术发展前景
    1.6 透水降噪路面技术(长安大学蒋玮老师提供初稿)
        1.6.1 透水降噪路面材料组成设计
        1.6.2 路面材料性能与功能
        1.6.3 路面功能衰变与恢复
        1.6.4 透水降噪路面发展前景
2先进路面材料
    2.1 自愈合路面材料(由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2.1.1 基于诱导加热技术的自愈合路面材料
        2.1.2 基于微胶囊技术的自愈合路面材料
        2.1.3 其他自愈合路面材料
        2.1.4 自愈合路面材料发展展望
    2.2 聚氨酯混合料(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刘鹏飞老师提供初稿)
        2.2.1 聚氨酯硬质混合料
        2.2.2 聚氨酯弹性混合料
        2.2.3 多孔聚氨酯混合料
        2.2.4 聚氨酯桥面铺装材料
        2.2.5 聚氨酯混合料的服役性能
        2.2.6 聚氨酯混合料发展前景
    2.3 纤维改性沥青(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大为老师提供初稿)
        2.3.1 碳纤维
        2.3.2 玻璃纤维
        2.3.3 玄武岩纤维
        2.3.4 合成纤维和木质纤维
        2.3.5 纤维改性沥青发展前景
    2.4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大为老师提供初稿)
        2.4.1 多聚磷酸改性剂的制备与生产
        2.4.2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性能
        2.4.3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
        2.4.4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改性机理
        2.4.5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与传统聚合物改性沥青对比分析
        2.4.6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技术发展展望
    2.5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长沙理工大学吕松涛老师提供初稿)
        2.5.1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制备
        2.5.2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性能
        2.5.3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相关规范
        2.5.4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发展前景
    2.6 桥面铺装材料(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提供初稿)
        2.6.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
        2.6.2 环氧沥青混凝土
        2.6.3 桥面铺装材料发展前景
3先进施工技术
    3.1 装配式路面(同济大学朱兴一老师提供初稿)
        3.1.1 装配式水泥混凝土铺面
        3.1.2 地毯式柔性铺面
        3.1.3 装配式路面发展前景
    3.2 智能压实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3.3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技术(同济大学朱兴一老师提供初稿)
        3.3.1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理念
        3.3.2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要点
        3.3.3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技术发展前景
    3.4 大温差路面修筑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慧宁老师提供初稿)
        3.4.1 大温差作用下沥青路面性能劣化行为
        3.4.2 大温差地区路面修筑技术要点
        3.4.3 大温差地区路面设计控制
        3.4.4 大温差地区路面修筑技术发展前景
4路面养护技术
    4.1 路面三维检测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峰老师提供初稿)
        4.1.1 路面三维检测用于病害识别
        4.1.2 路面三维检测用于表面构造分析
        4.1.3 路面三维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4.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智能养护(北京工业大学侯越老师提供初稿)
    4.3 功能性/高性能预防性养护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峰老师提供初稿)
        4.3.1 裂缝处治
        4.3.2 雾封层
        4.3.3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
        4.3.4 碎石封层和纤维封层
        4.3.5 薄层罩面和超薄罩面
        4.3.6 预防性养护技术发展趋势
    4.4 超薄磨耗层技术(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4.4.1 国内外超薄磨耗层发展历史
        4.4.2 国内外常见超薄磨耗层技术简介
        4.4.3 超薄磨耗层材料与级配设计
        4.4.4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5路面结构与力学性能
    5.1 基于数值仿真方法的路面结构力学分析(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刘鹏飞老师提供初稿)
        5.1.1 基于有限元法的路面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5.1.2 基于离散元法的路面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5.1.3 未来展望
    5.2 路面多尺度力学试验与仿真(浙江大学罗雪老师提供初稿)
        5.2.1 基于纳微观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多尺度试验与仿真研究
        5.2.2 基于细微观结构观测的多尺度试验与仿真研究
        5.2.3 未来展望
    5.3 微观力学分析(浙江大学罗雪老师提供初稿)
        5.3.1 分析微观力学模型
        5.3.2 数值微观力学模型
        5.3.3 未来展望
    5.4 长寿命路面结构(长沙理工大学吕松涛老师提供初稿)
6固废综合利用技术
    6.1 工业废渣(武汉理工大学肖月老师提供初稿)
        6.1.1 钢渣再利用
        6.1.2 其他工业废渣
        6.1.3 粉煤灰再利用
    6.2 建筑垃圾(武汉理工大学肖月老师提供初稿)
        6.2.1 建筑固废再生骨料
        6.2.2 建筑固废再生微粉
    6.3 生物油沥青(长安大学张久鹏老师提供初稿)
        6.3.1 生物沥青制备工艺
        6.3.2 生物沥青改性机理
        6.3.3 生物沥青抗老化性能
        6.3.4 生物沥青再生性能
        6.3.5 生物沥青其他应用
        6.3.6 生物沥青发展前景
    6.4 废轮胎
        6.4.1 大掺量胶粉改性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6.4.2 SBS/胶粉复合高黏高弹改性技术(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6.4.3 温拌橡胶沥青(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7路面再生技术
    7.1 热再生技术(北京工业大学郭猛老师提供初稿)
        7.1.1 高RAP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
        7.1.2 温拌再生技术
        7.1.3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洁净化技术
        7.1.4 热再生技术未来展望
    7.2 高性能冷再生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7.2.1 强度机理研究
        7.2.2 路用性能研究
        7.2.3 微细观结构研究
        7.2.4 发展前景

(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长期养护规划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的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3.1 养护规划的研究现状
        1.3.2 行业内应用情况
        1.3.3 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养护规划的核心方法及理论研究
    2.1 交通量的分析及预测研究
        2.1.1 当量作用次数
        2.1.2 交通量预测研究
    2.2 道路技术状况检测及评价研究
    2.3 路面性能预测研究
        2.3.1 路面性能预测的基本思路
        2.3.2 通过各结构层面模型计算累计当量轴次
        2.3.3 修正S曲线模型预测路面指标
        2.3.4 表面功能层寿命预测
        2.3.5 以路面病害发生率(养护维修)推断路面性能
        2.3.6 路面经验性综合判断
    2.4 养护工艺技术研究
    2.5 分阶段的养护策略研究
第三章 交通量分析及预测
    3.1 交通量现状调查
        3.1.1 近十年交通量分析
        3.1.2 近五年交通量分出口、分月、分类型统计分析
        3.1.3 近一年交通量分OD、分断面统计分析
        3.1.4 断面当量轴载
        3.1.5 车辆自然轮次
    3.2 交通量预测
        3.2.1 路网变化及区域经济的影响
        3.2.2 交通量及轴载次数预测
第四章 技术状况检测及评价
    4.1 道路性能指标分析及评价
    4.2 运营期间的道路典型病害
        4.2.1 横向裂缝
        4.2.2 纵向裂缝
        4.2.3 路面龟裂、沉陷、唧浆
        4.2.4 松散、材料老化
        4.2.5 路基沉降及平整度不良
    4.3 路面结构调查及评价
        4.3.1 路面结构强度及模量计算
        4.3.2 结构完整性及结构性病害分析
    4.4 路面材料检测及评价
        4.4.1 路面材料力学性能
        4.4.2 回收沥青指标性能
第五章 养护规划方案
    5.1 南沙港快速路主要特点
    5.2 道路的分段、分类
    5.3 分段、分类路面性能预测
    5.4 养护措施库的建立
        5.4.1 适用的基本工艺类型
        5.4.2 组合化的养护措施库
    5.5 养护规划方案
        5.5.1 养护工程规划策略
        5.5.2 规划期时间段细分
        5.5.3 养护规划及费用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在役RC肋梁桥桥面板疲劳性能与维护规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疲劳性能研究
        1.2.2 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疲劳加固研究
        1.2.3 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维护规划研究
        1.2.4 当前RC肋梁桥桥面板疲劳性能研究与加固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在役RC肋梁桥桥面板破坏形态及评价体系
    2.1 引言
    2.2 疲劳破坏形态调查
        2.2.1 调查状况
        2.2.2 特征统计
        2.2.3 典型旧桥桥面板疲劳问题的实态检测
        2.2.4 桥面板典型破坏成因分析
    2.3 在役桥梁疲劳损伤的评价体系
        2.3.1 国内外桥面板损伤的等级划分
        2.3.2 国内外桥面板疲劳损伤的判定基准
        2.3.3 我国在役RC肋梁桥桥面板疲劳评价体系的趋向
    2.4 本章小结
3 RC肋梁桥桥面板疲劳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疲劳性能试验
        3.2.1 试验方案
        3.2.2 试验现象描述
        3.2.3 试验结果分析
    3.3 疲劳模拟分析
        3.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3.3.2 桥面板疲劳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RC肋梁桥桥面板疲劳加固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方案
        4.2.1 RC肋梁桥桥面板加固方法的选取
        4.2.2 试验梁设计
        4.2.3 试验工况
        4.2.4 试验装置与加载方法
        4.2.5 测试内容与测点布置
    4.3 试验现象与结果分析
        4.3.1 静载试验桥面板破坏模式
        4.3.2 疲劳试验桥面板破坏模式与破坏机理
        4.3.3 疲劳荷载作用下裂缝发展规律
        4.3.4 疲劳荷载作用下应变变化规律
        4.3.5 疲劳荷载作用下挠度发展及疲劳退化规律
        4.3.6 疲劳加固对桥面板使用寿命的影响
        4.3.7 疲劳加固下桥面板S-N曲线探讨
        4.3.8 桥面板适宜的疲劳加固方法探讨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静力性能的RC肋梁桥桥面板CFRP布补强方法
    5.1 引言
    5.2 试验方案
        5.2.1 CFRP布锚固试验设计
        5.2.2 CFRP布-桥面铺装界面粘结试验设计
    5.3 试验结果分析
        5.3.1 CFRP布锚固试验结果分析
        5.3.2 CFRP布-桥面铺装界面粘结结果分析
    5.4 补强理论探讨
        5.4.1 CFRP布锚固理论
        5.4.2 CFRP布-桥面铺装界面粘结理论
    5.5 本章小结
6 在役RC肋梁桥桥面板疲劳的维护规划模型
    6.1 引言
    6.2 模型的规划基础
        6.2.1 折衷规划
        6.2.2 失效树规划
        6.2.3 设备维修规划
    6.3 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6.3.1 模型的建立
        6.3.2 模型的应用
    6.4 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结论
    本文创新点如下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5)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成就与科技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发展现状
第二章 安徽省公路建设发展历程
    2.1 新中国成立前
    2.2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
    2.3 改革开放以来
        2.3.1 高速公路起步阶段(1986-1991年)
        2.3.2 高速公路稳步发展阶段(1992-2003年)
        2.3.3 高速公路优化提升阶段(2004-2015年)
第三章 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成就
    3.1 桥梁工程
        3.1.1 跨江(长江)桥梁
        3.1.2 跨河(淮河)桥梁
        3.1.3 其他典型桥梁
    3.2 隧道工程
        3.2.1 主要长大隧道
        3.2.2 其他典型隧道
    3.3 路基工程
    3.4 路面工程
    3.5 环保
    3.6 安全
    3.7 养护
    3.8 营运与信息化
第四章 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科技创新
    4.1 典型桥梁工程建设科技创新
        4.1.1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
        4.1.2 芜湖长江公路二桥
        4.1.3 太平湖大桥
    4.2 典型隧道工程建设科技创新
        4.2.1 明堂山特长隧道
        4.2.2 试刀山隧道
第五章 “徽风皖韵”和“汉风楚韵”的地域特色
    5.1 马鞍山长江大桥造型设计建设中的徽派特色
        5.1.1 总体美学造型
        5.1.2 主体构件设计
    5.2 铜黄高速公路——“人文高速”的楷模
    5.3 泗县至宿州高速公路的“汉风楚韵”
    5.4 六武高速公路安徽段“展老区风韵、筑生态大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6)山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路面性能评价指标
        1.3.2 路面性能预测模型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论文组织结构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西省路面使用性能现状分析
    2.1 路网规模
    2.2 数据收集
    2.3 数据处理
        2.3.1 路元划分
        2.3.2 养护路龄的计算
        2.3.3 性能数据修正
    2.4 路面使用性能现状分析
        2.4.1 路面使用性能指标定义
        2.4.2 路面使用性能时间分布
        2.4.3 路面使用性能空间分布
    2.5 性能预测指标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路元分组规则
    3.1 路元分组意义
    3.2 路面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3.3 路元分组规则的确定
    3.4 路元分组规则的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路网整体性能预测
    4.1 基于粒子群算法求解的马尔可夫模型
        4.1.1 马尔可夫模型
        4.1.2 粒子群算法
    4.2 转移概率计算结果
    4.3 路网整体性能预测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路面性能衰变方程的建立
    5.1 路面使用性能的常见衰变模式
    5.2 方程形式选择
        5.2.1 常用的路面性能衰变方程形式
        5.2.2 性能衰变方程选择的原则
        5.2.3 山西省性能衰变方程形式的确定
    5.3 参数估计
        5.3.1 参数估计方法
        5.3.2 参数检验方法
        5.3.3 参数估计及检验结果
    5.4 结果讨论
    5.5 预测精度
    5.6 预测模型在路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LSTM模型的路面使用性能预测
    6.1 算法原理
    6.2 输入输出变量
    6.3 数据预处理
    6.4 LSTM网络结构设计
    6.5 模型建立
    6.6 建模结果
        6.6.1 PCI模型预测结果
        6.6.2 RQI模型预测结果
        6.6.3 LSTM模型与ANN模型的比较
        6.6.4 LSTM模型与回归模型的比较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进一步的研究与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 PCI衰变方程图像

(7)S24绍诸高速公路路面养护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绍诸高速公路交通量分析
    2.1 道路建设期状况
        2.1.1 建设期总体状况
        2.1.2 路基标准横断面
        2.1.3 建设期路面结构
    2.2 历年交通量变化
        2.2.1 研代表车型及折算系数
        2.2.2 历年交通量变化
    2.3 交通量组成及分析
    2.4 累计轴载统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绍诸高速公路建养历史及现状总体评价
    3.1 道路历年养护状况分析
        3.1.1 历年养护措施分析
        3.1.2 历养护措施使用效果评价
    3.2 道路典型病害及特征
    3.3 路面使用性能现状评价
        3.3.1 路面性能总体现状评价
        3.3.2 路面技术状况分项指标分析
    3.4 路面钻孔取芯分析
        3.4.1 取芯情况描述
        3.4.2 芯样情况分析
    3.5 典型病害成因分析
        3.5.1 横向裂缝
        3.5.2 龟裂
        3.5.3 坑槽
        3.5.4 车辙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绍诸高速公路养护决策方法分析
    4.1 规划需求分析
    4.2 养护规划目标
    4.3 养护决策方法
        4.3.1 养护标准
        4.3.2 养护对策
        4.3.3 决策方法
        4.3.4 决策依据
        4.3.5 决策体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路面使用性能数据预测及养护规划实施方案
    5.1 路面使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规划单元划分
        5.1.1 路面使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5.1.2 规划单元划分
    5.2 路面使用性能衰减规律分析
        5.2.1 路面使用性能衰减模式
        5.2.2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衰减规律分析
        5.2.3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衰减规律分析
        5.2.4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衰减规律分析
        5.2.5 路面使用性能衰减规律分析
    5.3 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选择构建
        5.3.1 预测模型选择原则
        5.3.2 国内典型预测模型
        5.3.3 预测模型评价比选
        5.3.4 养护周期平均衰减状态预测
    5.4 路面使用性能预测结果
    5.5 养护规划总体策略及实施方案
        5.5.1 规划子单元养护策略
        5.5.2 养护规划总体策略
        5.5.3 养护规划实施方案
        5.5.4 经济性比选
    5.6 推荐的养护措施方案
        5.6.1 加铺罩面处治方案
        5.6.2 铣刨重铺处治方案
        5.6.3 预防性养护处治方案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沥青混凝土桥面防凝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防桥面路面凝冰技术研究
        1.2.1 防凝冰技术概况
        1.2.2 物理方法预防凝冰概述
        1.2.3 化学方法预防凝冰概述
        1.2.4 研究现状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温度场分析
    2.1 温度场分析热传导基本理论
        2.1.1 热传导方程的简化
        2.1.2 桥面铺装结构边界条件
        2.1.3 桥面铺装层间界面连续条件
        2.1.4 桥面铺装温度场的基本理论
    2.2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温度场数值模拟
        2.2.1 温度场分析基本假设
        2.2.2 桥面铺装温度场模型框架
        2.2.3 温度场分析模型及参数的确定
    2.3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温度场变化规律
        2.3.1 风速对桥面铺装温度场的影响
        2.3.2 日太阳辐射量对桥面铺装温度场的影响
        2.3.3 热传导率对桥面铺装温度场的影响
    2.4 降温时桥面铺装及桥面铺装结构的温度场变化
        2.4.1 桥面铺装与路面铺装结构模型
        2.4.2 参数及降温天气的设定
        2.4.3 降温时铺装层温度场变化规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导热蓄盐桥面铺装混合料研究
    3.1 低导热材料
        3.1.1 低导热材料的种类
        3.1.2 选择陶瓷作为低导材料的原因
    3.2 蓄盐类材料
    3.3 低导热蓄盐桥面铺装配合比设计
        3.3.1 原材料的选用及性能
        3.3.2 级配设计
        3.3.3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3.3.4 陶瓷掺量对马歇尔实验结果的影响
        3.3.5 MFL掺量对马歇尔实验结果的影响
    3.4 低导热蓄盐桥面铺装路用性能研究
        3.4.1 实验设计
        3.4.2 高温稳定性
        3.4.3 低温抗裂性
        3.4.4 水稳定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导热蓄盐桥面铺装防凝冰效果研究
    4.1 低导热蓄盐桥面铺装混合料热传导率实验
        4.1.1 热传导率的测试方法
        4.1.2 热传导率测试仪器与材料
        4.1.3 热传导率实验结果
    4.2 低导热蓄盐桥面铺装融冰效果实验
        4.2.1 融冰效果实验步骤
        4.2.2 融冰实验结果
    4.3 低导热蓄盐桥面铺装防凝冰使用年限研究
        4.3.1 盐化物溶析实验
        4.3.2 影响融冰剂盐化物析出速率的因素研究
        4.3.3 低导热蓄盐沥青桥面融冰性能使用年限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桥面凝冰预警系统
    5.1 桥面凝冰预警系统的原理
    5.2 桥面凝冰预警系统的组成
        5.2.1 结冰监测传感器
        5.2.2 多参数气象单元
        5.2.3 结冰监测物联网网关
        5.2.4 路侧显示屏
        5.2.5 后端业务平台
    5.3 桥面凝冰预警系统的功能
    5.4 桥面凝冰预警系统功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及论文发表情况

(9)钢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状况评价及养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线路
第二章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典型病害分析
    2.1 钢桥面沥青铺装病害形式及特点
        2.1.1 裂缝
        2.1.2 车辙
        2.1.3 脱层及推移
        2.1.4 松散、掉粒、坑槽
        2.1.5 鼓包
    2.2 钢桥面铺装病害成因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状况评价体系研究
    3.1 沥青铺装层铺装体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1 现行规范评价指标
        3.1.2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
        3.1.3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状况评价指标
    3.2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状况评定体系研究
        3.2.1 研究范围
        3.2.2 研究方法
        3.2.3 使用状况评价指标分析
    3.3 钢桥面沥青铺装使用状况评价标准
    3.4 养护决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关键养护技术研究
    4.1 直投改性浇注式沥青修补技术
        4.1.1 直投型浇注式沥青开发
        4.1.2 直投改性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
        4.1.3 直投改性剂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性能验证
        4.1.4 小型移动式拌合设备开发
    4.2 超固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
        4.2.1 原材料
        4.2.2 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
        4.2.3 水性环氧改性乳化沥青性能分析
        4.2.4 凝胶特性
        4.2.5 相结构分析
        4.2.6 SCS超固封层配合比设计
        4.2.7 SCS超固封层路用性能分析
        4.2.8 SCS超固封层开放交通时间分析
        4.2.9 SCS超固封层使用条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养护措施
    5.1 钢桥面沥青铺装层病害养护技术
        5.1.1 裂缝养护技术
        5.1.2 车辙养护技术
        5.1.3 松散、掉粒、坑槽养护技术
        5.1.4 脱层、推移养护技术
        5.1.5 鼓包养护技术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应用
    6.1 项目概况
    6.2 养护管理目的与工作原则
    6.3 养护数据分析及使用状况评价
        6.3.1 日常性养护
        6.3.2 钢桥面沥青铺装病害处理
        6.3.3 钢桥面沥青铺装使用性能检测
    6.4 养护措施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板梁桥铰缝的界面非线性接触分析及损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板梁桥在高速公路网中的应用
        1.1.2 铰缝病害的发展规律及危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铰缝构造设计的发展
        1.2.2 铰缝受力性能分析的研究
        1.2.3 铰缝界面非线性接触的研究
        1.2.4 铰缝损伤状态评价指标的研究
    1.3 本文研究方法及内容
    1.4 课题来源
2 高速公路板梁桥铰缝病害统计与分析
    2.1 引言
    2.2 铰缝病害调研
        2.2.1 调研对象的基本概况
        2.2.2 铰缝病害调研方法
    2.3 铰缝病害统计结果
        2.3.1 病害数量及程度分析
        2.3.2 病害程度的发展趋势
    2.4 铰缝病害特征及成因分析
        2.4.1 铰缝破坏的基本特征
        2.4.2 铰缝病害的成因初步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静力荷载下板梁及铰缝的弹塑性破坏过程分析
    3.1 引言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空心板梁模型
        3.2.2 梁铰体系模型
    3.3 非线性分析方法
        3.3.1 混凝土本构关系
        3.3.2 钢筋及预应力本构关系
        3.3.3 非线性接触属性
    3.4 结果分析
        3.4.1 中板梁弹塑性破坏过程分析
        3.4.2 边板梁弹塑性破坏过程分析
        3.4.3 梁铰体系的弹塑性破坏过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非线性界面接触参数及铰缝损伤状态分析
    4.1 引言
    4.2 非线性界面接触参数
    4.3 拉剪复合状态下铰缝界面接触参数分析
        4.3.1 法向粘结强度参数分析
        4.3.2 切向粘结剪切强度参数分析
        4.3.3 峰值应力对应的滑移量参数分析
        4.3.4 滑移刚度参数分析
    4.4 拉压剪复合状态下铰缝界面接触参数分析
        4.4.1 法向粘结强度参数分析
        4.4.2 切向粘结剪切强度参数分析
        4.4.3 峰值应力对应的滑移量参数分析
        4.4.4 滑移刚度参数分析
    4.5 界面无粘结时的铰缝损伤行为分析
    4.6 铰缝损伤状态的划分
    4.7 本章小结
5 铰缝性能的现场测试及损伤状态的初步判定
    5.1 引言
    5.2 铰缝性能测试方案
        5.2.1 测试仪器及测点布置
        5.2.2 现场试验的流程
    5.3 铰缝损伤程度的判定
        5.3.1 板梁桥的铰缝外观检测结果
        5.3.2 跨径16m板梁桥的铰缝状态分析
        5.3.3 跨径20m板梁桥的铰缝状态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高速公路桥面破坏及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关键技术研究[D]. 牟压强.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J]. 于华洋,马涛,王大为,王朝辉,吕松涛,朱兴一,刘鹏飞,李峰,肖月,张久鹏,罗雪,金娇,郑健龙,侯越,徐慧宁,郭猛,蒋玮. 中国公路学报, 2020(10)
  • [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长期养护规划应用研究[D]. 龚睿.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4]在役RC肋梁桥桥面板疲劳性能与维护规划方法研究[D]. 田帅.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9)
  • [5]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成就与科技创新[D]. 王重阳.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6]山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研究[D]. 何珂. 东南大学, 2020(01)
  • [7]S24绍诸高速公路路面养护规划研究[D]. 徐炯.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8]沥青混凝土桥面防凝冰技术研究[D]. 唐强.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9]钢桥面沥青铺装层使用状况评价及养护技术研究[D]. 周乐.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5)
  • [10]板梁桥铰缝的界面非线性接触分析及损伤研究[D]. 陆垚锋. 扬州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公路桥面的破坏与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