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江村禁止养猪健康

杭州江村禁止养猪健康

一、杭州蒋村禁养生猪(论文文献综述)

陈利生[1](2021)在《一曲溪流一曲烟》文中研究指明一春天的西溪,野趣横生,素面朝天。纵横交错的河汊水巷是湿地流动的脉搏。当船工小徐划着小橹,荡开粼粼波光,溅起一串婉转悠扬的吴韵小调时,水乡的美景顿时随波轻晃起来,呈现一个清新幽丽、风姿绰约的西溪。面对一望无际的嫩芦,满眼绿茵,春水一泓,山水的清音缱绻而来,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

方益波[2](2020)在《“天堂绿肺”养成记》文中提出西溪湿地从污水横流到城市生态建设标杆今天来到杭州,除了游览风光旖旎的西湖,很多人还会一路向西,去约会一个野趣横生的湿地,这里春天百花盛开,夏天浓绿满眼,秋天芦花飞雪,冬天疏影横斜。很多老杭州人,惦记着童年在这里摘柿子的美好记忆,很多文化人,对这里的文史遗迹如数家珍。此地有《长生殿》作者洪昇的祖居、清代着名文人高士奇接待康熙的高庄,苏东

李晓宇[3](2020)在《“溪上庙源”顺家路边村商业街区再造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经过转型升级之后,我国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都有着显着的提高。就目前现状看,我国城乡的经济与发展程度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一,是城乡结构与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其二,是农村人口过度向城市输出,导致农村活力不足。但是,农村的经济发展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响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三农”问题中,农村发展较为落后。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振兴乡村,推动农村经济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化发展”。因此如何对农村经济进行发展,是目前我国各专家学者研究的主要课题。近几年,乡村“特色小镇”的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政策及相关文件。通过政府的扶持和相关研究学者的不懈钻研,构建“特色小镇”这个发展方向将在未来成为促进和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环节,是有效的缩短城乡差距的可行途径之一。并能够合理的对农村原有的生态结构进行转型。本论文借鉴景观学、经济学、地区建筑学、社会学、设计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以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顺家路边村为调研对象。通过对相关学科的文献查阅后,对万田乡的实地调研,并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遵照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响应国家号召,对农村的特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建议。积极推进该村特色商业街区的发展工作。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文献有关在空间布局、体验、文化层面对特色乡村的发展理论进行简要总结和叙述。在此前提下,分析顺家路边村现状调研并结合针对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进行思考,以期获得创意和发展启示,探索如何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传承和表达乡村文化,开发设计独具内涵特色的乡村商业空间。基于此,笔者对顺家路边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商业环境概况及人文环境与商业空间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提出顺家路边村商业街改造设计创意的有效路径。根据现场勘查的数据资料,对该村的功能区块规划进行分区,并对该村的体制机制进行创新。以顶层设计为重要手段,在保护该区域的生态文化同时,发挥该村特有的资源优势条件,凝练打造该区域的特色朝阳产业。为顺家路边村商业街区的设计提供设计方案。对顺家路边村商业空间进行再造策略研究,促进文化、人文及保护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乡村构建“特色小镇旅游”商业提供可行的参考案例。因此,本研究从现实来看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舒霖[4](2018)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以浙江乌溪江为例》文中认为经过3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物质产品供给能力快速提升,但与此不相对应的是,清洁水源等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提升缓慢。工业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仅涉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涉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水源地的保护和治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刚刚召开的十九大都对建设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用制度保护水生态环境,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水源地生态补偿,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要求在江河源头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面开展生态保护补偿,并适当提高补偿标准。2016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通过审议,今后凡是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均应缴纳环境保护税,重点用于生态补偿。浙江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把饮用水水源保护作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并根据本省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规划和法规。作为钱塘江上游重要组成部分的乌溪江流域是浙江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承担着特殊的生态功能。多年来,为保护好生态环境,乌溪江流域的人民和政府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产业和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且资源环境的价格长期处于低位,乌溪江流域的居民并未从生态环境保护中得到更多的实惠,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全省差距逐步拉大。与此同时,乌溪江流域部分水源还存在着污染隐患,生态补偿机制远未完善。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建设和完善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就显得非常迫切。关于水源地生态补偿问题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研究框架已基本形成,用于指导生态补偿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目前的理论研究速度和成果还难以满足国家、区域和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部分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还未形成普遍认可和广泛适用的实践应用机制。研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水源地生态补偿的主客体的细分还缺乏具体的方法和衡量的指标体系;二是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普遍适用的水源地生态补偿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三是水源地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善。鉴于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首先分析和梳理国内外关于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研究文献,提出研究的问题和方向。其次,介绍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国内外典型实践案例,分析我国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搭建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框架。然后,介绍和分析本文的研究区概况,详细说明研究所需数据的来源。再次,罗列乌溪江流域已经或正在实施的生态补偿措施,讨论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不足。接下来,分析乌溪江水源地多重利益、补偿对象,以及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使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估算乌溪江流域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标准。最后,基于前文的分析,提出完善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在我国全面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大环境下,进行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的研究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包括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主要的创新点等几个部分。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本部分首先介绍了水源、流域、水源地、发展权、生态补偿几个基本概念。其次介绍了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生态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社会学和法学理论。其中,在生态学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生态系统结构的耗散性、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性,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对人类的服务性及其价值性;在经济学理论部分重要介绍了边际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生态环境价值论和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可替代性理论。再次,文献梳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内涵、水源地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水源地生态补偿方式、水源地生态补偿政策。其中,在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标准研究部分,重点介绍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法、保护成本法、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目前实施的水源地生态补偿方式主要有财政转移支付、区域补偿政策、生态环境税费制度、生态保护项目等。已有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水源地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客体待进一步明确、生态补偿标准仍难确定,以及水源地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善。第三章为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国内外实践案例介绍和经验解读。在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国外实践部分,介绍了美国的纽约市清洁供水协议和卡茨基尔河(Catskills)和特拉华河(Delaware)流域生态补偿,介绍了德国采用跨境流域生态补偿对易北河的污染治理,介绍了日本在琵琶湖实施的水源地生态补偿。在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国内实践部分,首先介绍了国家层面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实践。其次,以湖南省、福建省、浙江省为代表,介绍了其生态补偿的做法,分析了其经验和不足。其中,对湖南省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实践主要分析了林地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和湖南省水源地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对福建省主要介绍了该省已经实施的流域生态补偿具体做法和补偿标准,分析了生态补偿的效果与经验;对于浙江省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实践主要分析了水权交易和异地开发,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第四章为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框架。该部分首先分析了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定义与内涵,以及我国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介绍了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公平合理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受益者付费原则、保护者受益原则、政府主导与市场相结合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然后对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目标进行分解,分解后的目标包括:水源地生态补偿追求的终极目标、激励导向目标、选择性作为目标、管理绩效优化目标。最后对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目标的分离做了解读,包括:水源地生态补偿与其它生态补偿分离、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分离、不同资金渠道的补偿分离。第五章为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在研究区概况部分,主要介绍了乌溪江流域的区位特征、生态价值、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乌溪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公开的统计资料、环保局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内部资料和实地调查获得的一手数据。第六章为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的依据、实施的生态补偿措施与不足。本章首先分析了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的经济依据和政策依据。其次,详细介绍了乌溪江流域已经或正在实施的与水源地生态补偿有关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生态公益林补助、水库移民粮食价差补贴、水库移民补贴及乡村集体生产性补助、库区基金、水资源费,以及其它各类专项资金。最后,分析了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生态补偿标准较低、“乌引”工程水价存在制度性问题需要解决、生态补偿对象的模糊和虚化、以及公平、公正与效率的均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等。第七章为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本章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市场化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基础,二是乌溪江水源地多重利益及其利益主体分析,包括生产用水及其利益主体、生活用水及其利益主体、生态用水及其利益主体。三是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对象及其利益博弈,分析了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受偿主体与客体,以及各主体的利益博弈。四是基于CVM的乌溪江流域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分析,调查和评估了乌溪江流域的生态补偿意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第八章为完善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主要为: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设立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资金、明确水源地政府定位,优化财权配置、健全公众参与水源地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拓宽对水源地居民生态补偿的直补通道、提高补偿标准,聚焦水源地居民,以及加大“造血型”补偿力度,提升库区发展能力。

姚文捷[5](2016)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 ——以浙江生猪养殖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畜禽养殖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中国畜禽养殖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养殖污染已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然而,中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能力还相当薄弱,不仅整个环境管理体制是有缺陷的,而且相应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存在着定位偏差、执行效力不高等问题,特别是缺乏对养殖户行为的关注。虽然环境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探索解决经济发展中环境危机的有效途径,许多学者也强调了采取经济手段治理污染的必要性,但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面,中国的理论研究者和政策设计者不仅未能准确把握产业规模变化与环境保护效果之间的关系,而且对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的程度和由此引起采纳行为的变化也缺乏足够清晰的认知。为此,较为系统地探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旨在从总体上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个科学的环境经济政策设计思路。这对丰富农业补贴政策内容、调整农业补贴政策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也有利于政府合理引导畜禽养殖户在生产中的环境保护行为,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实现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查新文献资料和收集年鉴数据之后,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宁波市奉化市尚田镇和衢州市衢江区湖南镇分别作为平原地型、平原兼丘陵地型与丘陵地型生猪养殖产业的分析样本,设计调查问卷并采取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实地数据采集,进而考察畜禽养殖户在保持既定的养殖模式下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相应的绿色补贴意愿及其决定条件,以及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改变意愿及其决定条件。在此基础上,设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主要研究内容为:(1)明晰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技术模式的外部性涵义,阐释畜禽养殖的社会边际成本,解析畜禽养殖的环境经济特征,并结合对国内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轨迹的归纳总结,分析技术规范类政策、行政管制类政策和环境经济类政策(限制性措施和激励性措施)各自的使用效果和适用范围,进而探讨不同治理政策介入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变化。(2)结合中国畜禽养殖业发展历程和现实状况,利用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浙江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综合指数,对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GM(1,1)模型预测“零方案”状态下的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并借鉴系统科学的理论,建立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耦合模型,分析“零方案”状态下的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动态耦合趋势。(3)通过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探求畜禽养殖户在保持既定的养殖模式下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相应的绿色补贴意愿,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采用二元Logit模型揭示其响应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显着影响因素,进而采用多元定量回归模型揭示决定其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的显着影响因素,从理论上界定禁限养政策实施的标准并明确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实施的前提。(4)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中分别就现有情形和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设置了畜禽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选择问题,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t模型揭示现有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显着影响因素,进而采用Probit模型揭示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改变意愿的显着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厘清绿色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对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的作用机理。(5)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理论依据,基于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和采纳行为的实地调查情况,从整体框架说明、价格稳定机制、补贴实施细则、政策执行程序和配套措施安排5个方面设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结果形成的主要观点为:(1)畜禽养殖业的长期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压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与技术规范类政策、行政管制类政策以及环境经济类政策中的限制性措施相比,庇古手段的环境补贴可以较好地避开政策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充分引导畜禽养殖户自觉进行污染处置,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2)实施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是有利于合理满足畜禽养殖户的生产扩张需求的,但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是导致这一政策失灵的重要原因。由于环境保护激励是以生产效益激励为前提的,实施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必须首先维护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以保障养殖户的合理收益。(3)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会受到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而变动社会最优养殖规模,最终对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产生一定的作用。在以生猪养殖为例的考察中,家庭年均收入、废弃物减量方法认知、废弃物处理培训意愿、猪舍最近农田距离、废弃物处理技术服务站个数在影响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过程中受到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较强;而废弃物处理净收益评价、禁限养政策认知、猪舍最近河流距离在影响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的过程中受到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较弱。因此,在猪肉市场价格发生波动时,实施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要使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得到增强,理应致力于提高废弃物处理净收益、宣传禁限养政策实施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拆除河流附近猪舍等。(4)畜产品最低保证价格的确定是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能否对畜禽养殖户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产生激励作用的关键。对政府而言,长期的持续补贴并非可取,要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的长效治理,真正依靠的恰恰是价格稳定机制,这不仅仅是因为通过提高畜产品的最低保证价格可以节省补贴的财政支出,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能够使畜禽养殖户在产生获得合理收益的预期后更加关注废弃物处理行为的环境效应。由于和农药、化肥与农用地膜等引起的其他农业面源污染相比,畜禽废弃物有着“资源化利用”的不同特点,这就决定了对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是存在一定经济效益的。那么,补贴就只应是一种引导性的激励手段,它的作用是在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中启发畜禽养殖户找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够带来的潜在边际收益率。显然,使补贴能够产生激励作用的必要条件是自行处理废弃物的净收益至少大于0,充分条件是补贴额加上自行处理废弃物的净收益至少等于亏损额。在畜产品稳定价格带制度中确定最低保证价格应有3种可供斟酌的方案,即纯粹补贴、价格支持下分担补贴、纯粹价格支持,可根据畜禽养殖户补贴意愿的大小结合罚款制度或禁限养政策适当选择采用。与同类研究相比,在3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1)明晰了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技术模式的外部性涵义,阐释了畜禽养殖的社会边际成本,解析了畜禽养殖的环境经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绿色补贴政策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2)使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定量评估畜禽养殖户在保持既定的养殖模式下自觉采纳环境保护措施相应的绿色补贴意愿(WTA),从微观经济主体需求的角度论证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政策的可行性;(3)将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因素引入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设计中,构建畜产品稳定价格带制度并通过对调节最低保证价格的分析,提出了3种可供斟酌的方案,即纯粹补贴、价格支持下分担补贴、纯粹价格支持。

陈越[6](2014)在《地方党报的“亲民”实践 ——以《衢州日报》时政报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报的“亲民”实践,是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是受众参与媒介意愿加强的结果。本文以《衢州日报》2014年2月8日至2014年4月8日间亲身参与的时政报道为研究对象,探析地方党报的“亲民”实践。但由于时政报道内容繁杂、主题多样,笔者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五水共治”专题系列报道,作为研究的切入口。笔者试图通过分析“五水共治”专题系列报道,一窥《衢州日报》时政报道在“亲民”实践中的得与失。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作品阐述,第二部分是个人作品。在简要介绍“五水共治”报道的策划和成果后,第一部分的重点落在对《衢州日报》“亲民”实践的分析上。首先,阐述“新民”探索的概念和意义;其次,从选题、记者、文风三个角度来呈现党报记者“走转改”的身影;第三,从报社开通热线专栏、引用网友言论、报道集团动向的举措,得出编读互动日益密切的结论。但是,笔者认为《衢州日报》“五水共治”专题系列报道仍然存在某些缺陷,如理解误区、观念落后、交流有限、报道失衡等。报社应借新媒体之力,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平衡新闻报道,发掘有价值的新闻。第二部分,展示个人设计作品——笔者在《衢州日报》实习期间所发表的稿件,配上简要介绍。最后,附上《衢州日报》五水共治系列报道总体策划方案,“千里江河行记者看治水”活动报道方案,以供参考。

彭慧芳[7](2011)在《“官员巨商”许迈永的“土地生意”》文中指出2011年7月19日,最高法院核准对原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的死刑判决,并于当日执行死刑。以"钱多、房多、女人多"而获"许三多"称号的他,受贿1.45亿元,贪污5300万元,滥用职权,违规退还有关公司土地出让金7100万元,涉案金额高达2.69

钱俭[8](2010)在《城市边缘区发展困境及摆脱途径——以杭州市转塘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从城市规划政策形成和实施过程来探索城市边缘区的发展困境,提出解决城市边缘区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对城市规划本身及其外部环境进行反思,进而分析了城市边缘区与核心区冲突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城市边缘区城市规划政策框架,提出引导与控制城市边缘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张友富[9](2010)在《大力减排倡导低碳生活 全力打造全国最美丽城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湖区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城乡皆有,平原山水相依,是西湖龙井茶的原产地,又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地。区内大专院校众多,中共浙江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机关均集中设在西湖区。 近年来,西湖区围绕打造“全国最美丽城区”的目标,在生态建设和环境

蔡奇[10](2008)在《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文中提出(2008年3月1日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查了蔡奇市长代表市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认为,2007年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覆盖城乡、全民

二、杭州蒋村禁养生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杭州蒋村禁养生猪(论文提纲范文)

(1)一曲溪流一曲烟(论文提纲范文)

(2)“天堂绿肺”养成记(论文提纲范文)

西溪湿地从污水横流到城市生态建设标杆
过度开发无序发展曾污水横流
几十亿元先期投入不求经济回报
要GDP还是要“绿肺”有过争议
不仅没有大肆招徕游客反而有一系列“拒客”举措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3)“溪上庙源”顺家路边村商业街区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一、论文来源
        二、论文的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主要概念界定
    第四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第五节 论文研究方法和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第二章 顺家路边村现状调研和分析
    第一节 顺家路边村概况
    第二节 顺家路边村自然环境特征
        一、地形条件
        二、气候条件
        三、水文条件
        四、景观环境特征
    第三节 顺家路边村的人文环境特征
        一、顺家路边村发展历史
        二、顺家路边村村民生活状况
    第四节 顺家路边村的社会环境特征
        一、民俗文化
        二、传统技艺
        三、饮食文化
        四、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节 顺家路边村的商业环境概况
    第六节 顺家路边村现状问题梳理
        一、乡村风貌特征欠系统
        二、游览路线的单一
        三、景观绿化不充足
第三章 人文环境与商业空间关系的解读
    第一节 姓氏寻根文化的传承
        一、鲁氏的缘起
        二、鲁家特色文化品牌
        三、鲁家特色产业的开发
    第二节 情感和文化在商业街区中的作用
        一、情感商业的建立
        二、文化商业的输出
    第三节 特色集镇风貌多元化的统一
        一、环境整治,提升风貌
        二、改造建筑,打造亮点
        三、文创跟进,丰富服务
        四、新元素的利用
第四章 顺家路边村商业空间再造设计策略和方法
    第一节 顺家路边村商业空间设计策略
        一、定位
        二、商业需求分析
        三、设计原则
        四、设计宗旨
        五、顺家路边村环境设计、商业街改造方案概况
    第二节 餐饮建筑作为试点
        一、顺家路边土菜馆
        二、顺家路边鱼馆
        三、顺家路边私房菜馆
    第三节 景观品质与商业活动策略的渗透设计
        一、文化广场
        二、庙源溪亲水区
        三、村口抽水机部
        四、鲁家菜园
        五、景观小品
        六、导示系统设计
    第四节 改造后的街区总体概况
        一、街区试点建筑分布
        二、街区植物配置
        三、街区小品配置
第五章 顺家路边村商业空间再造策略的解读
    第一节 文化在商业空间的重要作用
        一、复活乡村记忆
        二、文化元素的利用和表现
    第二节 人文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出路
        一、避免保护的单一性
        二、兼顾保护与发展之路
        三、公众参与
        四、引入社会资本
    第三节 顺家路边村改造和保护的借鉴
    第四节 顺家路边村商业空间保护性开发的优势与局限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以浙江乌溪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主要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介绍
        2.1.1 水源、流域和水源地
        2.1.2 发展权
        2.1.3 生态补偿
    2.2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2.2.1 生态学理论
        2.2.2 经济学理论
        2.2.3 社会学和法学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内涵
        2.3.2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
        2.3.3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标准
        2.3.4 水源地生态补偿方式
        2.3.5 水源地生态补偿政策
    2.4 文献评述
        2.4.1 已有研究的不足
        2.4.2 研究展望
第三章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国内外实践
    3.1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国外实践
        3.1.1 美国
        3.1.2 德国
        3.1.3 日本
    3.2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国内实践
        3.2.1 国家层面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实践
        3.2.2 湖南省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实践
        3.2.3 福建省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实践
        3.2.4 浙江省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实践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框架
    4.1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
        4.1.1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定义
        4.1.2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
        4.1.3 我国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
        4.2.1 公平合理原则
        4.2.2 污染者付费原则
        4.2.3 受益者付费原则
        4.2.4 保护者受益原则
        4.2.5 政府主导与市场相结合原则
        4.2.6 可操作性原则
        4.2.7 透明性原则
    4.3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目标
        4.3.1 水源地生态补偿追求的终极目标
        4.3.2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激励导向目标
        4.3.3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选择性作为目标
        4.3.4 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管理绩效优化目标
    4.4 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目标的分离方法
        4.4.1 水源地生态补偿与其它生态补偿分离
        4.4.2 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分离
        4.4.3 不同资金渠道的补偿分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5.1 研究区概况
        5.1.1 乌溪江流域的区位特征
        5.1.2 乌溪江流域的生态价值
        5.1.3 乌溪江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1.4 乌溪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5.2 数据来源
    5.3 本章小节
第六章 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的依据、实施的生态补偿措施与不足
    6.1 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的依据
        6.1.1 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的经济依据
        6.1.2 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政策依据
    6.2 乌溪江流域已经或正在实施的生态补偿措施
        6.2.1 生态公益林补助
        6.2.2 水库移民粮食价差补贴
        6.2.3 水库移民补贴及乡村集体生产性补助
        6.2.4 库区基金
        6.2.5 水资源费
        6.2.6 其它各类专项资金
    6.3 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不足
        6.3.1 生态补偿标准较低
        6.3.2 “乌引”工程水价存在制度性问题需要解决
        6.3.3 公平、公正与效率的均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6.3.4 生态补偿对象的模糊和虚化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设计
    7.1 市场化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基础
        7.1.1 产权交易是市场化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7.1.2 消除外部性影响是市场化生态补偿的重要形式
        7.1.3 公共物品的市场购买是市场化生态补偿的补充手段
    7.2 乌溪江水源地多重利益及其利益主体分析
        7.2.1 生产用水及其利益主体
        7.2.2 生活用水及其利益主体
        7.2.3 生态用水及其利益主体
    7.3 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对象及其利益博弈
        7.3.1 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的受偿主体
        7.3.2 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对象各主体分析
        7.3.3 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对象各主体的利益博弈
    7.4 基于CVM的乌溪江流域水源地生态补偿标准分析
        7.4.1 乌溪江流域生态补偿意愿的调查与评估
        7.4.2 实证研究与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完善乌溪江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8.1 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
    8.2 设立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资金
    8.3 明确水源地政府定位,优化财权配置
    8.4 健全公众参与水源地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
    8.5 拓宽对水源地居民生态补偿的直补通道
    8.6 提高补偿标准,聚焦水源地居民
    8.7 加大“造血型”补偿力度,提升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5)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 ——以浙江生猪养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重要概念界定
        一、畜禽养殖户
        二、畜禽废弃物
        三、绿色补贴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内容
        二、数据来源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安排
    第五节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可能的创新点
        一、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畜禽养殖生产中的废弃物生产
        二、畜禽养殖生产的环境负外部性效应及其纠正办法
        三、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理论架构
        四、纳入农业生态经济体系的畜禽废弃物处理
        五、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的激励方式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畜禽养殖污染的相关研究进展
        二、农户经济行为的理论与实证
        三、外部环境成本的估算与控制
        四、文献评述
第三章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的微观分析框架
    第一节 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技术模式的外部性涵义
    第二节 畜禽养殖的社会边际成本阐释
    第三节 畜禽养殖的环境经济解析
    第四节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轨迹分析
        一、国外政策轨迹分析
        二、国内政策轨迹分析
    第五节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效果分析
        一、技术规范类政策效果分析
        二、行政管制类政策效果分析
        三、环境经济类政策效果分析
    第六节 不同治理政策介入下的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分析
        一、畜禽废弃物直接排放采纳行为分析
        二、非资源化利用畜禽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分析
        三、资源化利用畜禽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分析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畜禽养殖污染状况分析
    第一节 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评价
        一、畜禽养殖猪粪当量产生总量与各类污染物产生总量测算
        二、畜禽养殖猪粪当量环境负荷量与各类污染物环境负荷量计算
        三、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状况估计
    第二节 畜禽养殖污染环境承载力预测
    第三节 畜禽养殖业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动态耦合趋势分析
        一、模型构建
        二、计算结果
        三、实证评价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研究
    第一节 评估方法、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一、评估方法
        二、样本选择
        三、数据来源
    第二节 模型预设与变量定义
        一、模型预设
        二、变量定义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废弃物处理绿色补贴意愿分析
        二、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第四节 扩展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研究
    第一节 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及其特征
    第二节 现有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确定与模型预设
        二、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实施绿色补贴政策情形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行为改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确定与模型预设
        二、被解释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实施绿色补贴政策对畜禽养殖户改变既有废弃物处理行为意愿的作用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设计
    第一节 实践经验
        一、国外实践
        二、国内实践
        三、经验启示
    第二节 理论依据
        一、环境资源的产权特征
        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政策适用性
    第三节 整体框架说明
    第四节 价格稳定机制
        一、畜产品稳定价格带制度
        二、调节畜产品最低保证价格
    第五节 补贴实施细则
    第六节 政策执行程序
    第七节 配套措施安排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观点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观点
    第三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6)地方党报的“亲民”实践 ——以《衢州日报》时政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作品阐述
    1 研究背景分析
        1.1 实习背景
        1.2 选题背景
        1.2.1 市场化运作的要求
        1.2.2 受众参与媒介的意愿加强
        1.2.3 衢州日报时政报道的典型性
        1.3 研究思路
    2 “五水共治”专题系列报道介绍
        2.1 方案策划过程
        2.2 方案内容概述
        2.3 报道概况阐述
    3 研究现状分析
    4 《衢州日报》“五水共治”专题系列报道的“亲民”探索
        4.1 何为“亲民”探索?
        4.2 党报记者走转改
        4.2.1 选题:聚焦基层,关注农村
        4.2.1.1 以“三河”治理为主线
        4.2.1.2 聚焦城乡垃圾处理
        4.2.1.3 关注农村生产生活
        4.2.2 记者:走江访河,查看治水
        4.2.2.1 设立新闻观察点,成立采访小组
        4.2.2.2 持续深入观察,推出调查性报道
        4.2.3 文风:刚柔并济,现场感强
        4.2.3.1 动态新闻唱主角
        4.2.3.2 常规报道有亮点
        4.2.3.3 记者手记近距离
        4.3 编读互动的展开
        4.3.1 开通专栏“直击污点”
        4.3.2 在专版中引入网友评论
        4.3.3 及时报道集团动向
    5 总结
        5.1 反思
        5.1.1 理解误区:将基层的视角偏向农村,城市新闻屈指可数
        5.1.2 观念落后:新闻价值判断不够准确,报道内容缺乏新意
        5.1.3 交流有限:编读之间互动方式单一,读者表达平台有限
        5.1.4 报道失衡:唱赞歌为主说批评为辅,缺乏“人文论证”精神
        5.2 建议
        5.2.1 借新媒体之力,拉进与受众的距离
        5.2.2 平衡新闻报道,发掘有价值的新闻
第二部分 个人作品
    1 《衢州日报》个人署名实习作品简介
    2 《衢州日报》个人署名实习作品展示
参考文献
附录1 《衢州日报》五水共治专题系列报道总体方案
附录2 《衢州日报》“千里江河行 记者看治水”活动方案
致谢

(7)“官员巨商”许迈永的“土地生意”(论文提纲范文)

初露城市开发“才能”
西溪湿地与“拆迁区长”
“留用地”空隙
巨额利益驱动
“股东会”小圈子
一颗扭曲的“企业家”心脏
“官员巨商”浊流的警示

(8)城市边缘区发展困境及摆脱途径——以杭州市转塘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 城市边缘区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1. 被城市核心区忽略的边缘区利益
    2. 新区开发与城市边缘区建设的冲突
二 城市扩展中“核心区—边缘区”冲突的原因分析
    1. 城市规划决策过程忽略城市边缘区的利益
    2. 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外部环境的制约
        (1) 城市边缘区城市规划的实施缺乏必要的政策保障措施
        (2) 城市边缘区城市规划的实施缺乏部门协同机制
        (3) 城市边缘区城市规划的实施缺乏必要的经济保障措施
三 城市边缘区的发展对策
    1. 城市规划决策应加强对城市边缘区的关注
    2. 城市规划应加强对城市边缘区的政策扶持
        (1) 加强城市发展与乡镇经济互动发展的政策
        (2) 建立补偿机制, 实施优惠政策
        (3)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的政策
四 结语

四、杭州蒋村禁养生猪(论文参考文献)

  • [1]一曲溪流一曲烟[J]. 陈利生. 杭州, 2021(05)
  • [2]“天堂绿肺”养成记[J]. 方益波. 浙江林业, 2020(04)
  • [3]“溪上庙源”顺家路边村商业街区再造研究[D]. 李晓宇.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4]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以浙江乌溪江为例[D]. 舒霖.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5]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绿色补贴政策研究 ——以浙江生猪养殖为例[D]. 姚文捷. 浙江工商大学, 2016(12)
  • [6]地方党报的“亲民”实践 ——以《衢州日报》时政报道为例[D]. 陈越. 浙江大学, 2014(01)
  • [7]“官员巨商”许迈永的“土地生意”[J]. 彭慧芳. 中国检察官, 2011(22)
  • [8]城市边缘区发展困境及摆脱途径——以杭州市转塘地区为例[J]. 钱俭. 城市问题, 2010(06)
  • [9]大力减排倡导低碳生活 全力打造全国最美丽城区[N]. 张友富. 中国经济导报, 2010
  • [10]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J]. 蔡奇. 杭州政报, 2008(03)

标签:;  ;  ;  ;  ;  

杭州江村禁止养猪健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