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澳汤加味治疗咳嗽117例临床观察

三澳汤加味治疗咳嗽117例临床观察

一、三拗汤加减治疗咳嗽117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一鸣[1](2021)在《方剂分类方法及基于多种相似系数的三拗汤类方挖掘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探讨方剂分类的源流特点,为方剂研究提供参考。2.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古籍记载的三拗汤类方与三拗汤在药物组成、核心药物比重、全方整体剂量的相似系数,比较其与三拗汤之间的相似程度,以期为方剂类方研究提供参考和新思路。3.通过收集含有“麻黄”“杏仁”的方并计算与三拗汤在药物组成、核心药物比重、全方整体剂量的相似系数,根据计算结果,以期挖掘潜在的三拗汤类方。方法:1.收集整理中医古籍资料,梳理各时期关于方剂分类理论的内容,分析方剂分类的主要方法及特点。2.收集整理中医古籍中明确记载的三拗汤类方,从方剂药物组成、核心药物比重、全方用药剂量等角度出发,通过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综合相似度分别计算与三拗汤的相似系数,根据计算结果,比较各类方与三拗汤之间的相似程度。3.收集含有“麻黄”和“杏仁”的方,从方剂药物组成、核心药物比重、全方用药剂量等角度出发,通过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综合相似度分别计算与三拗汤的相似系数,根据计算结果,挖掘潜在的三拗汤类方。结果:1.通过梳理历代中医文献,发现方剂分类方法主要形成了以病证分类、病因分类、脏腑分类、临床各科分类、治法分类、以方类方、以药类方、综合分类、剂型分类等为主。这些方剂分类方法分别从方剂所治疾病、方剂组方结构以及方剂功效分类方剂。病证分类、病因分类、脏腑分类、临床各科分类是从方剂所治疗的疾病角度出发对方剂进行分类;其中,脏腑分类针对疾病的病位,病因分类针对疾病的病因,二者补充了病证分类法的不足,使分类更加细致,是病证分类法的延伸。以方类方、以药类方从方剂的组方结构对方剂进行分类,治法分类则是从方剂的功效对方剂进行分类。2.收集中医古籍中明确记载的三拗汤类方共21首,其中有19首方与三拗汤在药物组成、剂量上的综合相似度≥50%,占21首三拗汤类方中的90%。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显示,在两方药物组成层面上,与三拗汤相似度较高的方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追魂汤、《婴童类萃》中的四拗汤、《证治准绳》中的加减三拗汤、《类编朱氏集验医方》中的加减三拗汤等;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显示,在两方核心药物比重层面上,与三拗汤相似度较高的方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追魂汤、《祖剂》中的五虎汤、《证治准绳》中的加减三拗汤、《麻疹阐注》中的三拗汤、《麻科活人全书》中的加味三拗汤等;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显示,在两方整体剂量层面上,与三拗汤相似度较高的方有《婴童类萃》中的四拗汤、《医学入门》中的加减三拗汤、《麻科活人全书》中的加味三拗汤、《祖剂》中的五虎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追魂汤等;将上述3个相似系数附以权重系数,最后得出综合相似度,结果显示,与三拗汤相似度较高的方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追魂汤、《婴童类萃》中的四拗汤、《证治准绳》中的加减三拗汤、《祖剂》中的五虎汤、《麻科活人全书》中的加味三拗汤等,《通俗伤寒论》中的新加三拗汤与三拗汤较低。3.收集含有“麻黄”“杏仁”的方共365首;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显示,在两方药物组成层面上,与三拗汤最相似的有4首,分别为《博济方》中的华盖散、《儒门事亲》中的麻黄汤、《普济方》中的麻黄散和三和汤,相似度皆为100%,相似度为75%的方有17首,相似度在70%~60%的方有43首,相似度低于在60%的方有301首;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显示,在两方核心药物比重层面上,与三拗汤最相似的有7首,分别《外台秘要方》引《范汪方》中的二物散、《外台秘要方》引《备急》中的杏仁汤、《博济方》中的华盖散、《全生指迷方》中的杏子散、《儒门事亲》中的麻黄汤、《普济方》中的麻黄散和三和汤,相似度皆为100%,相似度在100%~90%的方有3首,相似度在90%~80%的方有4首,相似度在80%~70%的方有15首,相似度在70%~60%的方有23首,相似度低于60%的方有313首;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显示,在两方整体剂量层面上,与三拗汤最相似的方有2首,分别是《儒门事亲》的麻黄汤和《普济方》的麻黄散,相似度皆为100%,相似度在100%~90%的方有4首,相似度在90%~80%的方有20首,相似度在80%~70%的方有44首,相似度在70%~60%的方有78首,相似度低于60%的方有217首。将上述3个相似系数附以权重系数,最后得出综合相似度,取综合相似度在50%以上,得到与三拗汤相似度较高的方有136首,其中相似度最高的有2首方,分别为《儒门事亲》中麻黄汤和《普济方》的麻黄散,其次分别为《普济方》中的三和汤、《博济方》中的华盖散、《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麻黄散、《幼幼新书》引《疹痘论》中的麻黄汤、《伤寒总病论》麻黄甘草汤、《全生指迷方》中的杏子散、《外台秘要》引《备急》中的杏仁汤、《养老奉亲书》中的四顺散、《圣济总录》中的款冬丸等。结论:1.方剂分类自秦汉时期便已有之,其理论的成熟、完善与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密切相关。方剂分类方法便于对理、法、方、药体系的认识,其理论的丰富推动了方剂学理论与应用的发展。2.根据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最后得出的综合相似度显示,21首古籍记载的三拗汤类方中,有19首方与三拗汤相似度≥50%,因此,从客观的数学指标判定一个方在药物组成、剂量等层面是否属于三拗汤类方,其综合相似度应不低于50%。以小样本的三拗汤类方与三拗汤之间的相似度研究为例,从药物组成、核心药物比重、全方整体剂量层面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出的客观相似系数,用于比较两方间的相似度是可行的。3.根据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最后得出的综合相似度显示,收集到365首含“麻黄”“杏仁”方,与三拗汤相似度较高的方有136首,分别为《儒门事亲》中麻黄汤、《普济方》的麻黄散、《普济方》中的三和汤、《博济方》中的华盖散、《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麻黄散、《幼幼新书》引《疹痘论》中的麻黄汤、《伤寒总病论》麻黄甘草汤、《全生指迷方》中的杏子散等,这些方是挖掘到的三拗汤潜在类方。4.通过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综合相似度比较两方间的相似性是可行的。而通过这种数学模型得出的客观指标,可以避免在类方判定中的人为主观性因素,可发掘潜在的类方,对类方研究是有参考价值。

李梦雯[2](2021)在《麻杏石甘汤干预哮喘气道炎症的效应机制及配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麻杏石甘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临床治疗肺系疾病的常用经典名方。本研究通过复制卵蛋白(OVA)诱导及复合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加重型哮喘气道炎症模型,探讨麻杏石甘汤的平喘效应及作用机制,并分析其配伍特点;结合TMT定量蛋白组学,对麻杏石甘汤及拆方干预呼吸道合胞病毒加重型哮喘的机制特点进行系统分析,从而阐释麻杏石甘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的科学内涵及配伍特点,为其临床治疗哮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收集整理哮病和麻杏石甘汤相关文献,梳理中医对哮病及麻杏石甘汤的认识。2.复制OVA诱导哮喘小鼠模型,采用麻杏石甘汤、三拗汤、麻黄汤对其干预;复制OVA复合RSV加重型哮喘小鼠模型,采用麻杏石甘汤(高、中、低剂量)及拆方对其干预。观察复方干预后经Ach激发的Penh变化、外周血EOS和BALF中炎细胞水平、肺病理损伤,ELISA测定BALF中IL-4、IL-13、SP、PGE2等水平变化,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CD4+T细胞中TRPV1 mRNA和蛋白表达,并采用TRPV1基因敲除和TRPV1抑制剂干预小鼠对比验证。3.体外以IL-4联合RSV刺激16HBE细胞,并以shRNA靶向沉默TRPV1、TRPV1抑制剂干预细胞对比验证,观察麻杏石甘汤及拆方含药血清干预后TRPV1表达及经TRPV1激动剂辣椒素刺激后的胞内Ca2+水平变化。4.蛋白组学研究:收集动物实验空白组、模型组、麻杏石甘汤组和麻杏草组小鼠肺组织样本,采用TMT定量蛋白组学技术从显着性差异靶点、生物过程、主要富集通路、蛋白质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蛋白组学分析,系统认识麻杏石甘汤全方及拆方的干预呼吸道合胞病毒加重型哮喘的机制特点。结果1.历代医家认为哮病病机复杂,哮病发作因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六淫、饮食内伤、情志失调等因素而诱发。证型有冷哮、热哮、寒包热哮、盐哮、酒哮等,医家根据其病证特点提出了宣肺散寒、清肺化痰、散寒清热、引吐导痰等治法。医家对麻杏石甘汤功用特性认识可大致分为表里双解、清里,其主治伤寒、温病、温疟、喘、咳嗽等病证。麻杏甘石汤为现代临床治疗哮喘的常用方,药理学研究发现本方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苦杏仁苷、L-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甘草黄酮、钙、镁等为方中主要功效物质成分。生物信息学研究也证实麻杏甘石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干预疾病机制。2.麻杏石甘汤、麻黄汤、三拗汤均可显着减少OVA诱导哮喘小鼠的外周血EOS数量(P<0.05)和BALF中WBC数量(P<0.05),降低气道高反应性(P<0.05,P<0.01),改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麻杏石甘汤组、三拗汤组降低了模型小鼠的TRPV1和TRPA1蛋白表达(P<0.05,P<0.01),麻杏石甘汤调控TRPV1作用优于麻黄汤(P<0.01),且麻杏石甘汤高剂量调控作用优于低剂量(P<0.01)。麻杏石甘汤还可显着下调哮喘小鼠脾脏CD4+T细胞的TRPV1表达(P<0.01),降低模型小鼠BALF中IL-4、IL-13、NGF、PGD2水平(P<0.05,P<0.01)。3.与单独OVA、RSV干预相比,OVA+RSV组小鼠外周血中EOS数量、BALF中WBC和各类炎细胞数量显着增多(P<0.01),气道高反应性显着增强(P<0.05,P<0.01),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BALF中IL-4、IL-13、PGE2、SP水平均显着上升(P<0.01),肺组织中TRPV1蛋白和mRNA高表达(P<0.05,P<0.01)。TRPV1抑制剂Capsazepine干预后降低小鼠外周血EOS数量(P<0.01),BALF中WBC和各类炎细胞数量(P<0.01)和气道高反应性(P<0.05,P<0.01),改善肺损伤,降低BALF中IL-4、IL-13、PGE2、SP水平(P<0.05,P<0.01)。TRPV1基因敲除小鼠外周血EOS、BALF中WBC和各类炎细胞的数量未明显增多,未出现明显气道高反应性和肺组织病理损伤,BALF中各类炎症介质水平未升高。麻杏石甘汤高(13.2g/kg)、中(6.6g/kg)、低(3.3g/kg)剂量给药干预后可显着减少模型小鼠外周血EOS数量(P<0.01)、小鼠BALF中WBC和各类炎细胞数量(P<0.05,P<0.01),降低气道高反应性(P<0.05,P<0.01),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降低BALF中IL-4、IL-13、PGE2、SP水平(P<0.05,P<0.01),下调肺组织中TRPV1蛋白和mRNA表达(P<0.05,P<0.01)。麻杏甘石汤含药血清体外可提高IL-4联合RSV刺激的16HBE细胞生存率,下调TRPV1蛋白和mRNA表达(P<0.05,P<0.01),降低经TRPV1激动剂刺激后胞内Ca2+离子荧光强度(P<0.01)。4.麻杏石甘汤全方、麻杏草拆方和石膏拆方均可减少RSV加重哮喘小鼠的外周血EOS数量和BALF中EOS、中性粒细胞数量(P<0.01),麻杏石甘和石膏干预还可减少BALF中WBC数量(P<0.01),全方组的干预作用优于拆方组(P<0.01)。三个给药组均可以不同程度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肺损伤。麻杏石甘汤可显着降低BLAF中IL-4、IL-13、PGE2、SP水平(P<0.05,P<0.01),麻杏草拆方可降低BALF中IL-13、PGE2水平(P<0.05,P<0.01),石膏拆方可降低IL-13、PGE2、SP水平(P<0.05,P<0.01)。麻杏石甘汤可下调肺组织中TRPV1的蛋白和mRNA表达(P<0.05,P<0.01),麻杏草拆方可下调TRPV1蛋白表达(P<0.01)。麻杏石甘汤、麻杏草拆方、石膏拆方含药血清均可以提高IL-4联合RSV刺激的16HBE细胞生存率,麻杏石甘汤含药血清干预后16HBE细胞TRPV1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麻杏草拆方(P<0.05),经TRPV1激动剂刺激后胞内Ca2+离子荧光强度显着低于麻杏草拆方和石膏拆方(P<0.05)。5.基于蛋白组学的分析结果可见:(1)呼吸道合胞病毒加重型哮喘小鼠肺组织中差异蛋白59个,下调蛋白16个,上调蛋白43个,主要涉及生物调节、对免疫系统过程的调节、对外源性、氧化物、细胞因子等刺激物的反应、抗原加工和呈递等生物过程,参与催化、抗氧化、转录调节、分子传感等多种功能;KEGG通路主要富集为抗原处理和提呈、Th1和Th2细胞分化、花生四烯酸代谢等,涉及感染型疾病、哮喘等免疫相关性疾病,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通路有关。(2)麻杏石甘汤干预呼吸道合胞病毒加重型哮喘的差异蛋白有6个,相较于模型组,上调蛋白有2个,下调蛋白有4个。麻杏石甘汤干预呼吸道合胞病毒加重型哮喘的差异靶点富集在细胞过程、对刺激的反应、膜电位的调控、膜通透性等生物过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结合、神经肽受体结合等功能,作用于AMPK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催产素信号通路、Rapl信号通路等,在抵御病毒、调节免疫反应、调节跨膜信号、调控钙离子转运等多方面发挥作用。(3)麻杏石甘汤与麻杏草拆方共有差异蛋白1个,麻杏石甘汤特有差异蛋白5个,麻杏草拆方特有差异蛋白1个。麻杏草拆方可发挥防御病毒、抗炎、诱导细胞凋亡、调控自噬等作用;麻杏甘石汤可发挥在抵御病毒、调节免疫反应、调节跨模信号、调控钙离子转运等多方面发挥功效。结论1.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历代医家对哮病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治法方药的认识。历代医家将麻杏石甘汤用于风寒、温病、喘咳等病证,共挥发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麻杏甘石汤为临床治疗哮喘的常用方,现代研究发现其可从抗炎、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多通路多靶点作用。2.麻黄汤、三拗汤、麻杏石甘汤对TRPs调控作用存在差异,麻杏石甘汤可显着调控TRPV1。麻杏石甘汤可降低小鼠脾脏CD4+T细胞中TRPV1表达和BALF中Th2细胞因子和神经源性炎症介质水平,提示其平喘机制可能与调控TRPV1参与的神经-免疫交互有关。3.体内、外实验结果探讨了麻杏石甘汤对RSV加重的哮喘气道炎症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调控TRPV1通道和Th2细胞因子、神经源性炎症介质水平有关。麻杏草拆方可显着降低气道高反应,石膏可发挥抗炎作用,全方各药协同增效,干预作用优于拆方部分。4.定量蛋白组学的分析结果提示:呼吸道合胞病毒加重哮喘的机制可能与抗原提呈和处理、免疫应答、炎症反应、信号转导等相关。麻杏草拆方发挥免疫调节、调节细胞凋亡和周期等作用,麻杏石甘汤全方在抵御病毒、调节免疫反应、调节跨膜信号、调控钙离子转运等多方面发挥作用。

张丽秀,刘铁军,杨海淼,安芮[3](2021)在《感冒后咳嗽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古代医家认为外感、内伤、内外合邪等因素均可致咳,现代医家借鉴前人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从风、寒、湿、热、燥、痰等邪单独犯肺,或外邪相兼为病阐述病因病机,或从肺、脾、肝、肾等脏腑失衡,亦或从正气本虚、邪气留恋等方面论述其发病原因,本文对感冒后咳嗽病因病机进行简要综述。

贾海女[4](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晏军主任医师治疗慢性咳嗽的组方经验》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慢性咳嗽发病较广,发病率较高,其病因复杂,涉及多种呼吸、消化系统疾病。慢性咳嗽的影响因素较多,其多数发病机制尚在研究中。慢性咳嗽的一些病因诊断手段有限,导致慢性咳嗽在治疗上存在困难,也因此成为医学界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中医治疗慢性咳嗽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晏军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慢性咳嗽的治疗经验,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晏军主任医师门诊医案进行整理与挖掘,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组方规律等方面分析晏军主任医师治疗慢性咳嗽组方经验,以期完善中医药论治慢性咳嗽的理法方药。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的晏军主任医师门诊医案,以古今医案云平台为主要挖掘统计工具,采用频次统计、卡方检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算法对医案资料的症、证、方、药进行整理与挖掘,结合临床学习、导师发表文献及座谈资料分析探讨晏军主任医师治疗慢性咳嗽症证、症方、证药、中药配伍之间的关系和慢性咳嗽的治法,总结导师组方经验。结果:在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患病年龄分布广泛,中青年人患病率较老年人患病率高。临床多见痰白、痰稠、痰少等痰咳表现,咽部不适在慢性咳嗽中也比较常见,眠差与胸闷亦占有重要比例。慢性咳嗽舌质表现有10种,舌苔表现有9种,脉象表现有6种,其中以舌红、苔薄、滑脉最常见。外感风证是出现次数最多的证候类型。慢性咳嗽主要病位在肺,其次在胃,涉及脾、肝、肾等脏腑。慢性咳嗽实证病理要素主要有“痰”、“火”、“郁”,产生病位多以肺、胃、肝为主;虚证有气虚、阴虚、阳虚,具体病位多以肺、脾、肾为主;慢性咳嗽病性以实热为主。在所录入医案中,共用经方与时方41个,其中止咳化痰方较多。在医案中,以二陈汤为基础的常见合方形式有二合方、三合方和四合方。频率在20%以上的常用中药有42味,以清半夏、蜜麻黄频次最多;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味为主,归经以归肺经为主,功效以利咽、透疹、燥湿化痰、润肠通便、疏散风热、降气化痰、消痰、清热凉血、淮润肺止咳为主。导师善用经典名方:慢性咳嗽患者伴有喷嚏、鼻塞、流涕、鼻后滴漏感等风寒袭窍证,用苍耳子散治疗;咳嗽有痰,用二陈汤;胸闷的气滞胸胁证常用香苏散化裁;咽干、口干、口苦、日间咳的邪入少阳证常用小柴胡汤化裁;痰黄难咯用温胆汤化裁;痰白痰稀用小青龙汤化裁;咽部异物感、咳嗽痰稠的痰气交阻证用半夏厚朴汤化裁。基于关联规则分析,0得到导师治疗慢性咳嗽常用药味组合:桂枝与白芍,白前与前胡,白芷、苍耳子与辛夷,炒牛蒡子、炒僵蚕与蝉蜕,荆芥、薄荷与钩藤。结论:晏师认为慢性咳嗽病因有外感、内伤两端,其中内伤正虚为发病基础,外感风证和内伤邪实为发病之标。临证时导师重视慢性咳嗽风邪致病、痰饮内生和气机失和的病因病机,多从风、痰、脏腑气机升降失常论治慢性咳嗽,以“宣肺疏风,降气化痰”为治疗原则,宣、降、温、润、清是慢性咳嗽常用治法,二陈汤、三拗汤合止嗽散为治疗基本处方,善用药对调畅气机,其独特的临证思维对临床具有指导性意义。

罗舒文[5](2020)在《强效止咳糖浆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支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强效止咳糖浆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符合标准的痰热郁肺证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化痰止咳常规西医治疗:开始据病情经验性选药,静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5g,每日1次,静滴;盐酸氨溴索30.0mg,每日2次,静滴;而后根据痰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酌情调整。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强效止咳糖浆,每次20ml,每日3次,口服,三餐后半小时服用,疗程为14天。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积分、临床症状体征、重要炎性标志物、胸片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症候疗效总有效率(96.70%)高于对照组(9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主要症状:咳嗽、痰量、痰色质、喘息;次要症状:发热、胸闷胀满、口渴多饮、尿黄、便干)及体征(肺部啰音)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用药后两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缓解的时间比较:治疗组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缓解的时间较对照组短。4.治疗后两组炎性标志物比较:治疗组在降低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控制感染效果更佳。5.治疗后两组胸部X线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胸部X线疗效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临床安全可靠。结论:本临床研究表明,强效止咳糖浆在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方面,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降低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以及改善相关炎症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无毒副作用,为进一步发扬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优势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郭淳[6](2020)在《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评价中药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用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作用并探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开展体外抑菌试验及动物体内试验进行研究。一、体外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勒马回注射液作用于6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标准株及临床株在两种不同菌液浓度下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研究勒马回注射液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二、体内试验通过建立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小鼠氨水引咳模型、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进行药效学试验,研究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大鼠肛温的影响、对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对小鼠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的影响、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明确勒马回注射液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的药效学作用。此外,对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大鼠及氨水引咳模型小鼠进行药效学研究的同时,应用ELISA技术,检测动物体内细胞因子表达:以大鼠血清IL-6、TNF-αα、IL-1β含量、下丘脑中PGE2含量为观察目标,以小鼠血清中IL-10含量为观察目标,探究勒马回注射液解热及镇咳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一、体外试验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81.25~562.5μg/ml,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281.25~1125μg/ml,且在1.0×104与1.0×105两种菌悬液浓度下,MIC值随菌悬液的浓度升高而升高;同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与标准株测定的MIC值相差不大,二者结果相等或相差一个稀释度。2.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未表现出明显抑菌效应。二、体内试验1.对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的影响(1)通过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能够成功复制大鼠发热模型,其热势存在典型的体温下降期、体温上升期、体温高峰平台期,于造模后7h达到最高升温幅度。造模后每小时测定大鼠肛温,观测共10小时的体温变化。在造模后第3h、第4h两个体温测定点,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相比,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体温差值显着降低(P<0.05),第4h的发热抑制率高达197.56%。但10小时体温反应指数(TRI10)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2)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的血清中1L-1β、IL-6和TNF-α含量及下丘脑中PGE2含量检测后发现: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1L-1β含量均低于模型组,有降低1L-1β含量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降低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③勒马回注射液各剂量组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较模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的影响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中,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的耳肿胀度极显着低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P<0.01),耳肿胀抑制率达29.35%;中、低剂量组的耳肿胀度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小鼠氨水引咳模型的影响(1)在减少咳嗽次数方面: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小鼠咳嗽次数均少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高、低剂量组对比模型组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高、低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显着减少氨水致咳小鼠咳嗽次数。②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小鼠咳嗽次数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勒马回注射液高、低剂量组的咳嗽次数高于阳性药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的76.97%、77.27%,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减少咳嗽次数上的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2)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①模型组一与模型组二分别为雾化盐水及灌胃盐水给药,雾化盐水组较灌胃盐水组的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二者差异显着(P<0.01);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但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雾化吸入方式本身具有良好的镇咳作用。②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与阳性药组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药物活性达阳性药的137.72%。表明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③勒马回注射液中、低剂量组小鼠咳嗽潜伏期与阳性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的101.77%、96.94%。表明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镇咳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3)IL-10含量测定: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IL-10含量均较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显着增加(P<0.01,P<0.05,P<0.01),较阳性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剂量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均可显着增加氨水致咳小鼠血清中IL-10的表达。4.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的影响勒马回注射液高、中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均较模型组显着(P<0.05、P<0.01)升高,较阳性药组(雾化氨溴索注射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勒马回注射液低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高、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结论: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受细菌接种量影响。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无明显抑制作用。2.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一定解热作用,其解热效果可能与降低发热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有关。3.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减轻急性炎症反应。4.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显着镇咳作用,在减少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且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总体镇咳效果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其镇咳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IL-10水平有关。5.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作用,能够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

任东升[7](2020)在《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感冒后咳嗽(风寒恋肺型)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研究对象咳嗽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莱切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评分(LCQ)、咳嗽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的变化,以评价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感冒后咳嗽(风寒恋肺型)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8年01月至2019年06月,将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门诊、经典病房门诊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感冒后咳嗽(风寒恋肺型)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试验组予以三桔喘咳口服液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苏黄止咳胶囊口服治疗,两组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在治疗当天和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后1月治疗效果。本研究的数据使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讨论。结果:(1)两组治疗前人口学资料及病情程度一致,具有可比性;(2)两组均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均能降低咳嗽症状积分、咳嗽程度视觉模拟评分、莱切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评分,在治疗早期(治疗1周)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期(治疗2周)及随访期(随访1月),两组治疗无差异;(4)在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治疗无差异。结论: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感冒后咳嗽(风寒恋肺型)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患者咳嗽症状积分、咳嗽程度视觉模拟评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咳嗽生命质量,安全性高。与苏黄止咳胶囊对比,三桔咳喘口服液能更快的缓解咳嗽症状。

黄波贞[8](2019)在《经方在慢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约占我国呼吸科门诊患者20%~30%[1],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持续时间超过8周,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2]。在我国,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 bronchitis,EB)、变应性咳嗽(atapic cough,AC)、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cux cought,GERC)是慢性咳嗽五大常见病因,约占总病因的70%~95%[3],此外还有药物相关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等少见病因。慢性咳嗽病因复杂,有报道超过半数以上慢性咳嗽患者曾被诊断为"慢性咽

侯玉[9](2019)在《咳嗽证治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针对学术界有关咳嗽辨证论治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诸如:一些行业标准和教材有关咳嗽证型论治的差异、不同行业标准的咳嗽分类标准不一致、一些行业标准与临床丰富的咳嗽证型相脱节等,拟通过对咳嗽当代国标、中西医各类标准或指南、教材、临床报道、古代医籍等开展系统的理论研究,修订咳嗽辨证论治标准,丰富相关中医基础理论。方法(1)对我国现行涉及咳嗽的4类标准开展研究: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包括:疾病国标、证候国标、治法国标。2)中医药行业标准,包括: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医内科学教材、西医行业标准中的中医内容。3)中西医结合行业标准。4)西医咳嗽诊疗指南。(2)对2015年至2017年的3000篇临床文献的比较与研究,了解近年来临床咳嗽辨证论治的现状。(3)对历代代表性中医药古籍文献有关咳嗽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整理和研究。(4)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制定咳嗽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标准。结果(1)对我国现行涉及咳嗽的4类标准研究发现:1)97版中医国标内容丰富而详实,但存在病证名分类不一致、疾病与证候术语分开、证候国标与治法国标所对应的证候不匹配、不同证候采用了类似的治法的问题。2)中医药行业标准存在的问题是一些标准内容前后不衔接,所纳入证候内容数量不足(在7~9个之间,合并后仅计15个),与国标56个证候有着很大的差距,难以对应临床复杂的常见证候。3)中西医结合标准与之前另两类标准比较,存在的问题仍是常见证候部分缺失、证候命名标准不一、一些病证的脏腑重点不在肺脏等问题。通过对以上标准的比较、汇总,可以获得相对完整的咳嗽常见证候。而这一研究结果,会优于各资料来源原有的标准,更具代表性和完整性。(2)对2015年至2017年的3000篇临床文献的比较与研究,发现临床文献所涉及咳嗽证候更加丰富,不但远远超出了若干中医药行业标准,还与以上所汇总的4类标准证候存在异同。综合临床报道,结合先前汇总的各类标准所涉证候,将相近者合并、重复者删除,获得95个证候。这较之以上行业标准,更贴近临床实际。(3)对历代代表性中医药文献有关咳嗽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整理和研究,选取了64本含有咳嗽专篇的代表性中医古籍作为咳嗽病证名的数据来源,汇总两千年来有关咳嗽同病异证的主要证候与处方用药,并对出现频次高的中药及其性味功效、中药分类及其出现频次、针对不同病症咳嗽治疗中药的频次等予以刻画。(4)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调整并制定了92个咳嗽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标准。该标准荟萃了以上3个文献源的辨证论治学术内容,引用了建国以来有关辨证论治研究的学术成果,为临床咳嗽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支持。结论通过对比研究,较为完整地继承了中医药行业对咳嗽辨证论治的经验和理论,有关理论可以上溯到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时代;同时,也准确揭示了既往一些标准和文献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咳嗽辨证论治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在充分吸收各类资料长处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辨证论治标准制定理论,制定了较为完备、实用的咳嗽辨证论治标准。本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说,即通过对咳嗽当代国标、中西医各类标准或指南、教材、临床报道等开展理论研究,进而对古医籍有关咳嗽相关文献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常见证候及其理法方药,对比和分析以上所有涉及咳嗽证候的异同,以及有关咳嗽的诊疗,将有助于制定符合临床实际、内容丰富且可行的咳嗽辨证论治标准方案,丰富相关中医基础理论。

袁伟智[10](2019)在《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哮病的理论探讨及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分析总结气机升降理论在哮病诊疗方面的理论及临床意义,为哮病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本次研究纳入62例中医诊断符合哮病肝郁气滞证,西医诊断符合典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给予三拗汤合逍遥散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以14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哮病肝郁气滞证证候评分、中医证侯疗效、ACQ6评分情况,并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ACT评分及因急性加重住院次数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疗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在中医证候总分、中医证候疗效、A CQ6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单项证候评分方面,观察组在喘息、发作与情志因素相关性、胸胁胀闷、少腹胀痛、喜叹息方面优于对照组;在ACT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因急性加重住院次数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气机升降理论立法组方之三拗汤合逍遥散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哮病肝郁气滞证患者急性加重期症状,有显着地临床疗效,且应用安全。

二、三拗汤加减治疗咳嗽117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拗汤加减治疗咳嗽117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方剂分类方法及基于多种相似系数的三拗汤类方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方剂分类方法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方剂分类理论历史源流
        1 秦汉时期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3 隋唐时期
        4 两宋时期
        5 金元时期
        6 明清时期
    第二节 方剂分类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1 病证分类法
        2 病因分类法
        3 脏腑分类法
        4 临床各科分类法
        5 治法分类法
        6 以方类方法
        7 以药类方法
        8 综合分类法
        9 剂型分类法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古籍记载的三拗汤类方与三拗汤相似度研究
    第一节 三拗汤及其类方的文献研究
        1 三拗汤组方配伍及制方要点
        2 三拗汤主治病证的古籍记载
        3 三拗汤类方的古籍记载
    第二节 三拗汤及其类方的应用特点及实验研究
        1 临床应用
        2 实验研究
    第三节 方剂相似度研究
    第四节三拗汤类方与三拗汤相似度研究
        1 数据来源
        2 数据处理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多种相似系数的三拗汤类方挖掘
    第一节 含“麻黄”“杏仁”方文献信息整理
        1 数据来源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3 数据处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 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
        2 核心药物比重相似性
        3 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
        4 综合相似度
    第三节 结果
        1 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
        2 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
        3 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
        4 综合相似度
    第四节 讨论
        1 药物组成Jaccard相似系数
        2 核心药物比重相似度
        3 全方整体剂量余弦相似度
        4 综合相似度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主要结果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致谢

(2)麻杏石甘汤干预哮喘气道炎症的效应机制及配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中医对哮病及麻杏石甘汤的认识
    第一节 中医对哮病的认识
        1 病名源流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治法方药
    第二节 中医对麻杏石甘汤的认识
        1 功用主治
        2 组方配伍
    第三节 麻杏石甘汤治疗哮喘的现代应用研究
        1 临床应用
        2 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麻杏石甘汤干预哮喘气道炎症的效应与机制研究
    第一节 OVA诱导哮喘小鼠模型的表型和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麻杏配伍方干预OVA诱导哮喘小鼠模型的平喘效应及机制特点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三节 麻杏石甘汤干预哮喘气道炎症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四节 讨论
第三章 麻杏石甘汤干预呼吸道合胞病毒加重型哮喘气道炎症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第一节 呼吸道合胞病毒加重哮喘小鼠模型的表型和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麻杏石甘汤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加重型哮喘小鼠模型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三节 麻杏石甘汤含药血清对IL-4联合RSV致16HBE细胞损伤及TRPV1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四节 讨论
第四章 麻杏石甘汤拆方干预呼吸道合胞病毒加重型哮喘气道炎症的效应与机制特点研究
    第一节 麻杏石甘汤拆方对OVA复合RSV加重型哮喘小鼠模型的效应及机制特点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麻杏石甘汤拆方含药血清对IL-4联合RSV致16HBE细胞损伤及TRPV1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三节 讨论
第五章 麻杏石甘汤及拆方干预呼吸道合胞病毒加重型哮喘气道炎症机制特点的定量蛋白组学研究
    第一节 呼吸道合胞病毒加重型哮喘气道炎症机制的蛋白组学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麻杏石甘汤对病毒加重型哮喘气道炎症干预机制的蛋白组学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三节 讨论
结语
    1 主要内容和结果
    2 创新点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麻杏石甘汤干预病毒加重型哮喘的潜在成分
附录2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 参与项目
    2 论文发表
    3 奖励情况
作者简介

(3)感冒后咳嗽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古代医家对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
    1.1?外感咳嗽?
        1.1.1?风邪犯肺?
        1.1.2?风寒袭肺?
        1.1.3 风燥犯肺
    1.2 内伤咳嗽
        1.2.1 肺病本脏
        1.2.2 他脏及肺
        1.2.2.1 肝木侮金
        1.2.2.2 肺脾气虚
        1.2.3 痰饮伏肺
    1.3 内外合邪
2 现代医家对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外邪犯肺,风为先导
    2.2 风寒袭肺,留恋不解
    2.3 风热袭肺,肺失宣肃
    2.4 风痰为因,郁结于肺
    2.5 风邪夹湿,郁而不宣
    2.6 风燥伤肺,郁久伤阴
    2.7 肺气耗散,阴津亏耗
    2.8 肝失疏泄,三焦气机不利
    2.9 少阳枢机不利
    2.10 脾虚失运,痰湿蕴肺
    2.11 肺气亏耗,或及脾肾
    2.12 正气不足,邪气留恋
3 小结

(4)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晏军主任医师治疗慢性咳嗽的组方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咳嗽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流行病学
        2.病理机制
        3.临床检查
        4.临床诊断
        5.治疗预后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1.内治法
        1.1 外感
        1.2 内伤
        2.外治法
        3.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医案数据挖掘研究
    前言
    1.研究对象
        1.1 医案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证候诊断标准
        1.4 医案纳排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数据录入与整理
        2.2 云平台数据挖掘
        2.3 专家定性访谈
    3.研究结果
        3.1 描述性分析
        3.2 相关性分析
        3.3 聚类分析
    4.讨论
        4.1 一般情况
        4.2 病因病机
        4.3 辨证论治
        4.4 治法特点
        4.5 临证思维
        4.6 组方规律
        4.7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5)强效止咳糖浆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支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研究
    2.1 祖国医学对CB的认识
    2.2 西医学对CB的认识
第3章 临床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治疗方案
    3.4 观察指标及方法
    3.5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的比较
    4.2 研究结果
    4.3 安全性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立题依据
    5.2 强效止咳糖浆的药物组成及功效
    5.3 药物分析
    5.4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6)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
    一. 中医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二. 中医药治疗进展
        (一) 内治法
        1 中药汤剂治疗
        1.1 诊疗思路
        1.1.1 辨疾病分期治疗
        1.1.2 辨证分型治疗
        1.1.3 其他诊治思路
        1.2 对不同病原体的治疗
        1.2.1 对病毒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2.2 对细菌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2.3 对支原体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3 对特殊发病人群的治疗
        1.3.1 对老年人的治疗
        1.3.2 对小儿的治疗
        2 口服中成药治疗
        3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二) 外治法
        1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2 中药外敷治疗
        3 中药雾化治疗
        4 经皮给药治疗
        5 TDP仪照射治疗
        6 推拿疗法
        7 拔罐疗法
        (三) 中医内外合治(综合治疗)
        (四) 重大传染病的防治
    三.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试验一 勒马回注射液的体外抑菌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种
        1.1.2 试验药物
        1.1.3 培养基
        1.1.4 主要试剂与耗材
        1.1.5 主要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MIC的测定
        1.2.2 药液制备
        1.2.3 细菌的复活及纯化
        1.2.4 细菌悬菌液的制备
        1.2.5 操作步骤
        1.2.6 结果判读
        1.2.7 注意事项
        2 试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试验二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试验药物
        1.1.3 试剂与主要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1.2.1.1 动物分组
        1.2.1.2 给药方法
        1.2.1.3 酵母混悬液的制备
        1.2.1.4 造模
        1.2.1.5 体温测定
        1.2.1.6 标本采集与检测
        1.2.1.7 统计分析
        1.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1.2.2.1 动物分组
        1.2.2.2 给药方法
        1.2.2.3 造模及取材
        1.2.2.4 检测指标
        1.2.2.5 统计分析
        1.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1.2.3.1 引咳初筛与动物分组
        1.2.3.2 给药方法
        1.2.3.3 造模及取材
        1.2.3.4 检测指标
        1.2.3.5 统计分析
        1.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1.2.4.1 动物分组
        1.2.4.2 给药方法
        1.2.4.3 酚红标准曲线的绘制
        1.2.4.4 造模及取材
        1.2.4.5 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2.1.1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
        2.1.2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反应指数的影响
        2.1.3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发热抑制率的影响
        2.1.4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血清中1L-1β、1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
        2.1.5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的影响
        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2.3.1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小鼠咳嗽模型咳嗽次数及咳嗽潜伏期的影响
        2.3.2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咳嗽小鼠血清中IL-10的影响
        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2.4.1 酚红的标准曲线
        2.4.2 勒马回注射液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感冒后咳嗽(风寒恋肺型)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内容
2 病例资料
    2.1 诊断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2.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量估算
    3.2 随机方法
    3.3 临床研究路径图
    3.4 分组及治疗方案
    3.5 观察周期及随访时间点
    3.6 观察指标
        3.6.1 一般资料
        3.6.2 疗效指标
        3.6.3 病情轻重分级
        3.6.4 疗效判定标准
    3.7 安全性评价
    3.8 伦理学要求
    3.9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研究完成结果
    4.2 两组基线比较
        4.2.1 性别
        4.2.2 年龄
        4.2.3 病程
        4.2.4 治疗前咳嗽症状积分
        4.2.5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
        4.2.6 治疗前莱切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评分
        4.2.7 治疗前咳嗽程度视觉模拟(VAS)评分
    4.3 两组疗效比较
        4.3.1 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比较
        4.3.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3.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定比较
        4.3.4 两组治疗前后LCQ评分比较
        4.3.5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4.4 两组安全性分析
        4.1.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4.1.2 不良反应发生率
5 讨论
    5.1 立题依据
    5.2 对照组药物的选定
    5.3 三桔咳喘口服液组方分析及药理研究
    5.4 研究结果分析
        5.4.1 研究资料基线分析
        5.4.2 疗效分析
6 结论
7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感冒后咳嗽的研究进展
        1.1 中医古代医家对咳嗽的认识
        1.1.1 春秋战国时期
        1.1.2 秦汉时期
        1.1.3 隋唐宋时期
        1.1.4 金元时期
        1.1.5 明清时期
        1.2 中医现代医家对感冒后咳嗽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
        1.2.2 辨治方法
    2 现代医学对感冒后咳嗽的研究进展
        2.1 概述
        2.2 病原学
        2.3 发病机制
        2.3.1 呼吸道粘膜损伤与炎症
        2.3.2 呼吸道高反应性
        2.3.3 咳嗽敏感性增加
        2.4 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8)经方在慢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经方单方应用
    1.1 半夏厚朴汤
    1.2 半夏泻心汤
    1.3 三拗汤
    1.4 麦门冬汤
    1.5 旋覆代赭汤
    1.6 小青龙汤
    1.7 四逆散
    1.8 其他经方单方
2 经方合方应用
    2.1 经方与经方合方
    2.2 经方与时方合方
3 经方与西药合用
    3.1 经方与西药内服合用
    3.2 经方联合西药外用
4 经方联合中药外治法
5 结语

(9)咳嗽证治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专有名词英文缩写中英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中西医对咳嗽的认识及诊疗现状
    1.1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及诊疗现状
    1.2 西医对咳嗽的认识及诊疗现状
    1.3 存在问题
2 与咳嗽相关行业标准的现状与比较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1.1 疾病国标
        2.1.2 证候国标
        2.1.3 治法国标
    2.2 中医药行业标准
        2.2.1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行标)
        2.2.2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2008会标)
        2.2.3 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1会标)
        2.2.4 中医内科学(2013教材)
        2.2.5 中西医结合行业标准(2016西医会标)
        2.2.6 不同行业标准的比较与分析
        2.2.7 若干中医行业标准与国标比较
    2.3 中西医结合标准
        2.3.1 普通感冒
        2.3.2 流行性感冒
        2.3.3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2.3.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2.3.5 肺脓肿
        2.3.6 肺结核
        2.3.7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2.3.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3.9 支气管扩张
        2.3.10 肺心病
        2.3.11 肺癌
        2.3.12 对比与分析
    2.4 西医咳嗽诊疗指南
        2.4.1 咳嗽分类
        2.4.2 不同类型咳嗽分类的变化
        2.4.3 诊断程序
        2.4.4 治疗方案
    2.5 分析与建议
        2.5.1 两个标准病种纳入异同的分析与建议
        2.5.2 对于咳嗽相关标准制定的建议
3 当代临床咳嗽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3.1 当代临床咳嗽文献的现状
    3.2 近年3000篇文献分析
    3.3 相似疾病比较
    3.4 报道所涉及西医疾病与其对应的中医证候
    3.5 近年报道所涉病种与有关行业标准比较
    3.6 近年报道所涉证候与有关行业标准比较
    3.7 分析与建议
4 历代中医古籍中咳嗽及其论治理论的整理与分析
    4.1 历代中医代表性文献有关咳嗽分类的研究
        4.1.1 历代咳嗽名整理
        4.1.2 历代咳嗽名分类
        4.1.3 历代咳嗽名分析
        4.1.4 分析与建议
    4.2 历代中医咳嗽用药及其特点的研究
        4.2.1 高频次中药及其性味功效
        4.2.2 中药分类及其频次
        4.2.3 古方用药按治法分类统计
        4.2.4 古方用药按病证分类统计
    4.3 分析与建议
5 咳嗽辨证论治方法的构建
    5.1 辨病论治
        5.1.1 咳嗽常见疾病的西医诊疗
        5.1.2 咳嗽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
        5.1.3 分析与建议
    5.2 辨证论治
        5.2.1 咳嗽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5.2.2 急性咳嗽
        5.2.3 亚急性咳嗽
        5.2.4 慢性咳嗽
    5.3 对症治疗
        5.3.1 西医对症治疗
        5.3.2 中医对症治疗
    5.4 分析与建议
        5.4.1 辨病论治
        5.4.2 辨证论治
        5.4.3 对症治疗
6 讨论
    6.1 现状与存在问题
    6.2 相关国标和行业标准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
        6.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6.2.2 中医药行业标准
        6.2.3 中西医结合标准
        6.2.4 西医咳嗽诊疗指南
    6.3 临床报道与不同咳嗽标准存在的差异与比较分析
    6.4 对古典文献检索与比对的结果
    6.5 整理和完善咳嗽辨证论治标准的必要性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全文) 基于中医古籍文献的咳嗽证治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二、已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全文)
    三、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摘要)及参加会议情况

(10)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哮病的理论探讨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内容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标准
        (六)脱落标准
    四、研究方法
        (一)随机分组
        (二)实施方案
        (三)观察指标
        (四)中医证侯疗效判定
    五、统计方法
    六、研究结果
        (一)治疗前一般资料分布情况
        (二)疗效观察
讨论
    一、研究结果分析
        (一)治疗前一般资料分析
        (二)疗效分析
        (三)药物分析
    二、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哮病理论探讨
        (一)中医学对气机升降理论的认识
        (二)哮病诊疗中气机升降理论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哮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四、三拗汤加减治疗咳嗽117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方剂分类方法及基于多种相似系数的三拗汤类方挖掘研究[D]. 张一鸣.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麻杏石甘汤干预哮喘气道炎症的效应机制及配伍研究[D]. 李梦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感冒后咳嗽中医病因病机研究[J]. 张丽秀,刘铁军,杨海淼,安芮. 吉林中医药, 2021(01)
  • [4]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晏军主任医师治疗慢性咳嗽的组方经验[D]. 贾海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强效止咳糖浆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支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D]. 罗舒文.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6]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D]. 郭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感冒后咳嗽(风寒恋肺型)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任东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经方在慢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黄波贞. 湖南中医杂志, 2019(06)
  • [9]咳嗽证治理论研究[D]. 侯玉.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哮病的理论探讨及临床研究[D]. 袁伟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三澳汤加味治疗咳嗽117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