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学生个性的教育方法

塑造学生个性的教育方法

一、学生人格塑造的教育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佩佩[1](2021)在《人教版高中古代传记类散文教学与中学生人格发展》文中研究表明

陈莹莹[2](2021)在《人格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格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健全人格,目的是实现人的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学校人格教育是关注学生心灵发展和自身品格塑造,根据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高中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其人格的形成正处于关键阶段,要充分重视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形成健康而优秀的人格,赢得人生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高中思政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其教学内容是以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感体验为基础,通过具体的方法和原则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与人格教育理念具有内在统一性。本文将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习近平的完善人格发展观、孟子的人格教育理念、蔡元培的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等作为理论支撑。立足高中思政课,贯彻落实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深入挖掘思政课本中蕴藏的丰富人格教育资源,更好的纠正高中生不良人格的发展、培育高中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高中生适应社会发展。选取信阳市S中学的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三个年级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人格教育在高中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出当前人格教育在高中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思政课程教学资源中人格教育相关内容开发力度不足、部分学校人格教育的缺乏和表面化、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课程教育理念的偏差、部分家长对思政课的不重视降损了课程的育人性。结合调查问卷和访谈,总结出人格教育未能有效融入高中思政的主要原因:部分学校过度强调升学率、部分思政教师教育理念和方式的落后性、部分家长“唯分数论”的错误认识。结合高中思政课的学科特性提出人格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优化路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高中思政课建设,构筑人格教育科学运行体系;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挥教师在人格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鼓励教学方式多样性,拓宽人格教育的实施路径;营造人格教育的良好氛围,助推教育力量的有效结合。

谭小琴[3](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研究 ——以延安市城区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明确提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并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为顺应新时代国家人才培育的指导方针,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初心,应将思想政治教学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中对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看待。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健全人格研究的梳理,概括出在思想政教育的视野下培养高中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性。作者以延安市城区中学为例展开问卷调查,从中发现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存在着学生思想观念上的误区、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不足、思政课课程建设薄弱、学科协同、家校协同不足等问题,旨在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角度出发,尝试探索培养高中生健全人格的有效路径,树立全面正确的思政课教学理念、落实具体的健全人格教学任务、探索多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拓宽思政课学习方式,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优化思政课教学评价、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实际教学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理性思维、积极进取态度、责任担当意识、社会适应能力、道德践行能力等优良的人格特征,实现修身育人的教育目的,培养出拥有健全人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乐[4](2021)在《道德教育视角下初中生和谐人格塑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初中道德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和谐人格、提升人的境界具有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任何时候道德教育都要被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塑造是通过培养、改造使人或者事物达到预定的目标,和谐人格塑造是通过改造与塑造使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发生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然而各种思想对于初中生和谐人格塑造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文章从五个部分对道德教育视角下初中生和谐人格塑造研究。首先是绪论部分,分别是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与思路、论文的创新点、不足之处以及核心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初中生和谐人格塑造中现状调查分析,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初中生和谐人格塑造塑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第三部分初中生和谐人格塑造中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第四部分是在前面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初中生和谐人格塑造提升对策。从道德教育是视角出发研究初中生和谐人格的塑造,立足于人格塑造的整体性、全面性、现实性、发展性的特征。目前初中生在人格塑造过程中中面临着人际交往困惑,身心发展失衡,自律性不高等问题逐步凸显,这些问题成为目前初中生和谐人格塑造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初中生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帮助初中生塑造和谐的人格,为初中生和谐人格的塑造奠定基础。

刘梦如[5](2021)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人格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人格教育旨在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是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且要融入教育的各个领域和阶段。初中生处于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正确的教育引导具有重大意义。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使得自身具有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而语文教材作为教育的载体,对健全学生人格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选文为研究对象,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格教育资源,并结合当前初中语文人格教育现状,提出相应的问题与思考,以期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论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绪论部分阐述选题意义和当前语文人格教育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对语文人格教育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选文分析。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选文的人格教育内容,将人格教育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分成“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类进行整理和文本分析。第三,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数据分析,了解当前初中生语文人格教育的情况和选文中人格教育资源的挖掘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深入初中语文人格教育现状,针对问题提出策略。

蔡培悦[6](2020)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格的完善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人格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议题。古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在传承中国优秀的道德观念和濡染学生人格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古诗文教学与学生人格教育的有机结合。对于初中生而言,初中阶段正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人格教育依托于古诗文教学进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但在当前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并未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因此本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现状与策略进行了研究,试图帮助教师建立正确的人格教育观念,为人格教育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希望可以更好地发挥古诗文教学这一媒介在学生人格教育方面的作用。本论文主体部分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缘由和意义、研究概况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初中古诗文人格教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首先对与人格教育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是对初中生进行人格教育的理论依据,包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以及玛西亚的同一性理论。然后,在人格教育的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古诗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内容及人格教育的功能。第三部分是是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问题及归因。通过分析一线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人格教育的情况与学生接受人格教育的情况,发现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实际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归因分析,包括教师忽视自身的人格教育价值,学生对于古诗文的情境感知不足,人格养成未于现实实践相结合,浅显化的文本解读致使人格濡染不充分,匮乏的探究活动使古诗文情感价值缺失,发展性评价未在学生人格教育中发挥作用等。第四部分是是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实施策略。在前两章的基础之上,笔者从教师、学生、教材、探究活动以及评价观等方面出发试提出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策略,并且其中穿插了相关的教学设计及名家教学实录,以期对提出的解决策略提供理论支持与事实依据。第五部分是结语部分,该部分是对前文研究所做的总结。

胡海鹰[7](2020)在《以人格教育为旨归的初中古诗文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全人格对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初中是个体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初中生进行人格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古诗文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在塑造中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古诗文资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本文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研究对象,力图对古诗文人格教育的教学策略进行一番探讨。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为“人格与人格教育”。“人格”指的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和特殊的品质,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多方面表现的统一整合。初中时期属于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其人格教育尤为重要。初中生的人格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如:强烈的自我意识与逆反心理、情感细腻敏感且情绪不稳定、抗压抗挫折能力差、意志力薄弱、易钻牛角尖、自我调节能力差等。加强人格教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是中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初中古诗文教学与人格教育的契合,为初中生的人格教育提供了可能性与全新的思路。第二章为“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调查发现,初中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存在对古诗文学习缺乏兴趣与热情、学习古诗文的目的功利化、学习古诗文的方式僵化等问题。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存在人格教育意识不强、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为学生与古诗文有隔阂、应试教育使得教育方向偏离、师生古诗文素养薄弱等。第三章为“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策略”。为确保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需遵守适度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教师应提升其专业素养和人格修养,学生应加强课内外古诗文的积累学习。根据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古诗文选文,灵活选取科学而适宜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郭山山[8](2020)在《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学生人格教育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丰富的古代诗文作品载道载情,蕴含着崇高的道德人文精神,艺术地表现了社会生活和人类感情,是学生人格教育的价值指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人格教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结合听课记录和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学生和学校对结合古诗文渗透人格教育不够重视。部分教师未能建立起阅读者与古诗文文本的直接对话机制、人格养成过程中不注重实践;一些学生理想目标不明确、古诗文素养不足、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部分学校缺乏语文人格教育观念,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为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学生知行合一,本文从“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角度分别制定相应对策。首先,本文梳理了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格教育内容,分别从情怀感悟、思想境界、精神气度、审美意蕴四个维度寻求古诗文与高中生人格教育的契合点。其次,从不同层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即:提升第一课堂张力、激发第二课堂活力、完善学校管理能力、促成多方教育合力。古诗文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具有前瞻性、普及性、蕴藉性等特征,古人的“诗教”传统和“文以载道”思想对当今语文人格教育依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高中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期,迫切需要积极的引导。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有助于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成人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立足课标要求和教学实际,希望为高中生人格教育提供一点参考。

王昱雯[9](2020)在《绘画分析法提升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实证研究 ——基于课程管理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基石。本论文选用“绘画分析”方法作为研究工具,根据绘画分析的特性把“美术课”作为切入点,从具体教学内容出发旨在为教学管理提出可借鉴与参考的依据。本研究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心理治疗方法与具体学科相结合的一次实证性研究,通过对具体操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的研究得出结论,从而为教育目标服务,同时为教学内容改进和课程管理的实施提供新的策略和建议。本文一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做此项研究的缘由,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相关概念界定;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发展历程;第三部分为绘画分析与美术课程融合的价值探讨及现状分析;第四部分为绘画分析提升美术教学质量的实证性研究,统计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第五部分为此项研究的及对策建议;第六部分为发展展望。本研究是一次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提升美术课程育人价值、扩充美术课程内容并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一次实证性研究。

王聪[10](2020)在《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教育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新闻媒体对“教师语言暴力”的相关报道屡见不鲜,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语言暴力呈现很大的隐蔽性和伤害性,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研究教师语言暴力的成因、类型和防治对策,业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健全,相比其他学段,小学生的“向师性”最强,面对教师的语言暴力,大多小学生都无力反抗,也缺乏反抗的意识,因此,小学是教师语言暴力的重灾区。本文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教师语言暴力的相关研究,以教育学为视角,走访了调查四所不同类型的小学,针对学生、家长和教师发放了不同类型的问卷,了解当前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现状,通过课堂观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突出特征,从而探求对教师暴力语言的改造和积极语言塑造的建议,对丰富教师语言暴力的理论研究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校园内教师语言暴力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小学生在面对教师语言暴力时处于被动地位,无法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甚至认为语言暴力是教师的权利;教师语言暴力施暴对象多为成绩较差、各方面表现均不突出的小学生;语言暴力的施暴者特征在学科上多为主科老师,在性格上多表现为脾气较为暴躁的老师;对待教师语言暴力多数家长和教师都持反对态度,其中家长的担忧超过老师;通过观察研究发现教师语言暴力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较大的伤害性、暴力的形式多样、多表现为教师霸权主义且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延迟性。研究认为,小学教师语言暴力与历史传统、人类的本能、教育场域和教师角色定位密切相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语言暴力违背了当代教育学的核心观念,不符合教育人文性的要求。研究建议,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溯本求源是教师对语言的运用不当,缺乏教育教学语言的艺术和批评教育的智慧,应从教师语言本身入手,积极应对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一方面,在小学教师暴力语言的改造上,首先,应该从道德教育和法律约束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危机意识。其次,要运用个人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提升教师个人修养、保证教师队伍的先进性。最后,从教学反思和教育机智入手帮助教师巧妙化解教学突发事故,并在反思总结中走向专业化成长道路。另一方面,在教师积极语言的塑造上,首先,小学教师应该用赏识性语言应对小学生思维跳跃的问题。其次,小学教师要多用鼓励性语言应对小学生成绩落后。再者,小学教师应用关爱性语言应对小学生叛逆心理。最后,面对小学生品行不端问题,教师要用启发性语言耐心教导。如此双管齐下,才能有效抑制语言暴力。

二、学生人格塑造的教育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人格塑造的教育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2)人格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理论意义
        二、应用价值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高中思政课人格教育相关研究概述
    第一节 人格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与思政课内在关系
        一、人格相关概念界定
        二、人格教育的概念界定
        三、人格教育与高中思政课的内在关系
    第二节 人格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理论支撑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
        二、习近平的完善人格发展观
        三、孟子的人格教育理念
        四、蔡元培的完全人格教育思想
第三章 人格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 人格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必要性
        一、纠正高中生不良人格的迫切需要
        二、培育高中生正确价值观的客观需要
        三、满足高中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二节 人格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可行性
        一、新时代社会发展呼唤人格教育
        二、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人格教育要求
        三、高中思政教材蕴藏人格教育资源
第四章 人格教育在高中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节 高中生人格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情况
        一、调查问卷的研究目的
        二、调查问卷的基本内容设置
        三、调查问卷的发放
    第二节 人格教育在高中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二、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节 人格教育在高中思政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思政课程教学资源中人格教育相关内容开发力度不足
        二、部分学校人格教育的缺乏和表面化
        三、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课程教育理念的偏差
        四、部分家长对思政课的不重视降损了课程的育人性
    第四节 人格教育在高中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部分学校过度强调升学率
        二、部分思政课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落后
        三、部分家长“唯分数论”的错误认识
第五章 人格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优化路径
    第一节 加强高中思政课建设,构筑人格教育科学运行体系
        一、优化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强人格教育的丰富性
        二、挖掘高中思政课程教育资源,增强人格教育的多元性
        三、改进高中思政课程考评机制,增强人格教育的系统性
    第二节 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发挥教师在人格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一、提高思政课教师素质,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
        二、发挥高中思政课教师示范作用,用教师人格影响学生人格
        三、结合高中生人格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人格培养计划
    第三节 鼓励教学方式多样性,拓宽人格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运用合作学习法,突出学生在高中思政课中的主体性地位
        二、应用启发式教学,增加高中思政课中人格教育的灵活性
        三、借助课外实践活动,丰富高中思政课中人格教育的形式
    第四节 营造人格教育的良好氛围,助推教育力量的有效结合
        一、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陶染学生人格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塑造学生人格
        三、充分利用家校合作,完善学生人格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中生人格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 B 高中生人格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致谢

(3)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研究 ——以延安市城区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1.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需要
        2.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增强思想政治课人格培养效果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1.视角创新
        2.内容创新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理论概述
    (一)人格的相关概念界定
        1.人格的含义与特点
        2.健全人格的内涵与特征
        3.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内涵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理论依据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性
        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2.素质教育提升的必然要求
        3.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概述
        1.调查目标
        2.调查内容
    (二)问卷调查的设计
        1.教师问卷
        2.学生问卷
    (三)问卷调查分析
        1.教师问卷分析
        2.学生问卷分析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问题分析????
        1.教师缺乏对新教学技能的掌握
        2.教学过程忽视人格塑造的实践效果检测
        3.课程建设与教材补充的不足
        4.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存在误区
        5.学生成长与学习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原因分析?
        1.教师教学功底与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2.健全人格教育的措施不如人意
        3.应试教育观念仍然盛行
        4.思想政治课的讲授比较呆板
        5.家庭和社会存在的各种负面影响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研究
    (一)转变健全人格培养的教学理念
        1.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2.切实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3.改变课堂学习方式
    (二)探索多种健全人格培养的教学方法
        1.以案例教学法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理性思维
        2.以激励诱导法吸引学生,唤醒学生积极进取态度
        3.以情感教学感染学生,增强学生道德体验
    (三)进一步优化健全人格培养的教学评价
        1.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2.评价方式的科学化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指导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人格意识
        1.通过自主学习训练学生思维
        2.通过合作学习锻炼学生协作能力
        3.通过实践强化学生人格教育
    (五)积极营造良好的健全人格培养的环境
        1.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和谐师生关系,保持学生良好的心态
        3.提升家校文化,规范学生的道德践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道德教育视角下初中生和谐人格塑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关于道德教育的研究
        (二)关于和谐人格的研究
        (三)关于道德教育视角下和谐人格塑造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道德教育
        (二)和谐人格
第二章 初中生和谐人格塑造现状调查
    一、问卷设计
        (一)调研地点及对象
        (二)调查问卷设计问卷
    二、调查结果
        (一)问卷的基本情况
        (二)初中生人格现状问卷分析
第三章 道德教育视角下初中生和谐人格塑造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机制影响人格塑造
        (一)学校道德教育忽视人格特征
        (二)学校教育理想化,脱离实际
        (三)校园文化人格塑造的作用未能发挥
    二、教师缺乏人格塑造意识
        (一)教师没有掌握人格塑造规律
        (二)教师对多媒体技术运用欠缺
        (三)教师的自律能力欠缺
    三、家庭环境影响人格塑造
        (一)家长自身成长环境影响
        (二)家长重智育、轻人格培养
    四、初中生价值取向特征及人格塑造存在问题
        (一)初中生和谐人格的价值取向特征
        (二)初中生人格塑造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初中生和谐人格塑造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初中生和谐人格的分析维度
        (一)学校维度
        (二)家庭维度
        (三)社会维度
    二、影响初中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因素
        (一)学校方面的因素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三)家庭方面的因素
        (四)自身因素的影响
第五章 初中生和谐人格塑造的提升对策
    一、学校层面的对策
        (一)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二)开展多元化的校园文化
        (三)建立学校道德教育的制度
        (四)建立多元化的人格教育学习渠道
    二、教师层面的对策
        (一)教师转变观念、良性互动
        (二)教师关注社会,内容贴近生活
        (三)教师学习评价生活化
        (四)教师转变方式,以生为本
    三、家庭层面的对策
        (一)家长转变观念
        (二)立足于生活、创新方式
        (三)汲取优秀文化,塑造优良家风
    四、个人层面的对策
        (一)提升自我鉴别的能力
        (二)增强同辈群体的凝聚力
        (三)转变学习方式
结论
附录 道德教育视角下初中生和谐人格塑造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部编版初中语文人格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人格教育
        (二)语文人格教育
    三、研究现状
        (一)关于人格教育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语文人格教育的研究现状
        (三)关于语文人格教育选文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人格教育选文内容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选文与人格教育的结合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简介
        (二)人格教育下的选文分类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人格教育选文分析
        (一)“文化基础”的选文分析
        (二)“自主发展”的选文分析
        (三)“社会参与”的选文分析
第二章 初中语文人格教育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一、调查情况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设计
    二、调查结果
        (一)学生问卷结果
        (二)教师访谈结果
    三、存在问题
        (一)基础薄弱,人格教育认识不足
        (二)依赖教师,自主发展能力匮乏
        (三)缺乏参与,联系实践不强
        (四)重视不足,人格素养有待提升
        (五)人格教育方式被动单一
        (六)人格教育资源挖掘不深入全面
    四、原因分析
        (一)学业压力大
        (二)缺少合理引导
        (三)研究意识不强
        (四)缺乏全面的评价机制
第三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人格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养,注重教学研究
        (一)语文素养,广博学识
        (二)教育研究,与时俱进
        (三)修身养性,人格魅力
    二、挖掘教材资源,树立典型人格
        (一)知人论世,了解作家
        (二)深入文本,体会人物
        (三)鉴赏作品,学会审美
    三、创新教学方式,促进课堂参与
        (一)小组合作,师生共研
        (二)课本表演,激发创造
        (三)走进情境,加深体验
    四、结合语文能力,塑造健全人格
        (一)善于倾听,听思结合
        (二)勇于开口,敢于表达
        (三)勤于动笔,内化于心
    五、立足本土资源,开展研学实践
        (一)立足本土,追溯历史
        (二)研学旅行,访古谈今
    六、建立多元评价,完善评价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初中生语文人格教育问卷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6)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概况
    (三)研究方法
一、初中古诗文人格教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与人格教育有关的概念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人格教育理论依据
    (三)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内容
    (四)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功能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问题及归因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问题的归因
三、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全面彰显教师自身的人格教育价值
    (二)通过“意境渲染”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于生活运用中提升人格修养
    (四)多维度解读教材提升学生情感体验
    (五)通过“交互式教学活动”探究人格美
    (六)通过多维度教学评价完善学生人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7)以人格教育为旨归的初中古诗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人格与人格教育
    第一节 人格与初中生人格
        一、人格与健全人格
        二、初中生人格
    第二节 人格教育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一、人格教育的发展历程
        二、人格教育的意义
    第三节 初中古诗文教学与人格教育的契合
        一、初中古诗文选文是人格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与人格教育的联系密不可分
第二章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第一节 初中古诗文选文中的人格教育内容
        一、心怀天下的爱国情怀
        二、感人至深的真挚情感
        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四、乐观豁达的人生智慧
        五、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六、志存高远的理想抱负
    第二节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调查分析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现状调查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存在问题之原因
第三章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策略
    第一节 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原则
        一、适度性
        二、渗透性
        三、渐进性
    第二节 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二、对学生的要求
    第三节 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方法
        一、知人论世,尚友古人
        二、熟读成诵,培育气质
        三、多方探究,发越情感
        四、高下相倾,和而不同
        五、涵泳味道,培育品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学生人格教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选题缘起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应用价值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4.1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4.2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5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观察研究法
        1.5.3 问卷调查法
        1.5.4 归纳分析法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健全人格
        2.1.2 语文人格教育
        2.1.3 高中生的人格特点
        2.1.4 高中古诗文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相关理论
        2.2.2 理论价值
3.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1.1 选取调查对象
        3.1.2 调查问卷的确立
    3.2 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实施现状分析
        3.2.1 调查问卷分析
        3.2.2 值得肯定的方面
    3.3 现状反映出来的问题
        3.3.1 教师层面
        3.3.2 学生层面
        3.3.3 学校层面
    3.4 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3.4.1 教师层面
        3.4.2 学生层面
        3.4.3 学校层面
4.高中部编版古诗文中人格教育的内容
    4.1 以人为本、以诚待人的情怀感悟
        4.1.1 亲情
        4.1.2 友情
        4.1.3 爱情
        4.1.4 乡情
    4.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境界
        4.2.1 针砭时弊
        4.2.2 忧国忘私
        4.2.3 仁民爱物
    4.3 张扬个性、追求理想的精神气度
        4.3.1 求志达道
        4.3.2 兼善天下
        4.3.3 反躬自省
    4.4 植根传统、与时俱进的审美意蕴
        4.4.1 音乐美
        4.4.2 意象美
        4.4.3 意境美
5.高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的对策
    5.1 提升第一课堂张力
        5.1.1 化用典故、示范教学,强化人文教学观念
        5.1.2 巧用留白、引导对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5.1.3 指导诵读、培养语感,缩短与古诗文距离
        5.1.4 慎用多媒体,为古诗文教学营造审美空间
    5.2 激发第二课堂活力
        5.2.1 捕捉学生期待效应,结合热点专题研讨
        5.2.2 重视人格养成实践,知行合一强化体验
        5.2.3 重视创设课外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文化交流
    5.3 完善学校管理能力
        5.3.1 加强教师专项培训,提升古诗文教学能力
        5.3.2 树立语文人格教育观念,营造学习氛围
        5.3.3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将人格教育计入评价
    5.4 促成多方教育合力
        5.4.1 加强宣传,为古诗文教学营造和谐的文化环境
        5.4.2 家长重视言行示范,做好学生人格发展的榜样
        5.4.3 新媒体条件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涵养学生人格
6.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案例
    6.1 古诗词教学案例及分析
    6.2 古代散文教学案例及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实施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二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三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人格教育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学校)
    附录四 :示范教学:文学典故与学生姓名相结合(奖励)
    附录五 :专题研讨:发掘古诗文中的“榜样”价值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9)绘画分析法提升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实证研究 ——基于课程管理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相关概念界定
2.文献综述
    2.1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
        2.1.2 空间象征理论
        2.1.3 投射测验理论
        2.1.4 大脑偏侧化理论
    2.2 本研究的发展历史
        2.2.1 初期阶段
        2.2.2 强化阶段
        2.2.3 深入阶段
3 课程融合的价值探讨及现状分析
    3.1 发挥学校美育的价值
        3.1.1 以学校美术教育作为价值载体
        3.1.2 以美育及美育的功能作为价值基准
    3.2 符合学科的核心素养及课程标准的要求
        3.2.1 符合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要求
        3.2.2 符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3.3 调查结果及问题简述
        3.3.1 A中学美术学科教学现状
        3.3.2 A中学教师与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知及态度
4.绘画分析的实施流程及参考标准
    4.1 实施步骤
        4.1.1 工具准备
        4.1.2 教师指导语
        4.1.3 课堂记录
    4.2 绘画分析的内容
        4.2.1 画面整体表现
        4.2.2 绘画过程的分析
        4.2.3 绘画内容的分析
    4.3 注意事项
5.在G市A中学使用绘画分析提升美术教学质量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5.1.1 研究目的
        5.1.2 研究假设
        5.1.3 被试选取
    5.2 研究工具
        5.2.1 心理健康量表
    5.3 研究方法
        5.3.1 实验设计
        5.3.2 实验自变量
        5.3.3 实验因变量
        5.3.4 无关变量控制
    5.4 干预过程
        5.4.1 实验第一阶段
        5.4.2 实验第二阶段
        5.4.3 实验阶段三
    5.5 研究结果及数据统计
    5.6 实验结果数据阐述
    5.7 实验结论及反思
        5.7.1 研究过程反思
        5.7.2 画心理分析与美术课程融合的可行性及建议
        5.7.2.1 重新认识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
        5.7.2.2 加强实施人员的专业化培训
        5.7.2.3 进行本土化研究
        5.7.3 画心理分析与美术课程融合的功能性及建议
        5.7.3.1 穿插进行课程内容
        5.7.3.2 结合使用其他教育方法
6.绘画分析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课程融合的优势
        6.1.1 解决学生行为问题
        6.1.2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6.1.3 增长学生的经验
        6.1.3.1 课程的融合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6.1.3.2 课程的融合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6.1.3.3 课程的融合使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
    6.2 课程融合的劣势
        6.2.1 美术学科地位较低
        6.2.1.1 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
        6.2.1.2 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难以量化衡量
        6.2.2 难以形成系统的体系
        6.2.3 难以对师资力量进行把控
    6.3 对策及建议
        6.3.1 完善课堂教学管理机制
        6.3.1.1 教育思想的管理
        6.3.1.2 教育目标的管理
        6.3.1.3 激励机制的管理
        6.3.1.4 教学方法管理
        6.3.1.5 教学环境管理
        6.3.1.5 教学间管理
        6.3.1.6 课堂行为规范管理
        6.3.2 努力扭转教师及家长的观念
        6.3.3 加强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共同协作
        6.3.4 合理调配美术教师资源
        6.3.5 加强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
7.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教育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实因素:教师语言暴力现象频发且具有隐蔽性
        (二)宏观层面:基础教育师资建设的需要
        (三)微观层面:学生健康成长的诉求
        (四)个人经历:对教师语言问题的关注
    二、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观察研究法
    四、研究创新之处
        (一)关注学生心理
        (二)关注教师自我认识
        (三)关注隐性语言暴力
        (四)关注教师语言的善与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语言
        (二)教师语言
        (三)教师语言暴力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批评
        (二)不文明用语
        (三)消极语言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对教师语言暴力内涵的研究
        (二)对教师语言暴力分类的研究
        (三)对教师语言暴力归因的研究
        (四)预防和解决教师语言暴力的研究
    四、理论基础: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
第三章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现象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过程
    四、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现状分析
        (一)学生视野内的教师语言暴力
        (二)教师和家长视野内的教师语言暴力
第四章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特征分析
    一、施暴行为的隐蔽性
        (一)案例一:爱讽刺的语文老师
        (二)案例二:爱贴标签的体育老师
    二、施暴后果的伤害性
        (一)案例一:爱嘲笑的数学老师
        (二)案例二:爱辱骂的劳技老师
    三、施暴影响的持久性
        (一)案例一:爱恐吓的英语老师
        (二)案例二:爱指责的道德老师
    四、施暴方式的多样性
        (一)案例一:“小喜鹊”和“小刺猬”
        (二)案例二:“雕虫小技”——体态语
    五、权力关系的霸权性
        (一)案例一:爱告状的班主任
        (二)案例二:我的老师爱比较
    六、施暴反应的延迟性
        (一)案例一:挥之不去的阴影
        (二)案例二:迟到20年的爆发
第五章 小学教育语言暴力的归因与反思
    一、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归因分析
        (一)历史: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二)本能:教师生存的需要
        (三)场域:教师惯习的使然
        (四)角色:工具性和情感性的矛盾
    二、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反思
        (一)就小学生而言
        (二)就小学教师而言
    三、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教育学批判
        (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师语言暴力违反教育规律
        (二)人本主义教育关注人的自由和情感,教师语言暴力摧残情感
        (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关爱学生,教师语言暴力有失师德
        (四)学生拥有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教师无权侵犯
        (五)学生身心发展存在差异,教师语言暴力揠苗助长
第六章 小学教师语言的改造与塑造
    一、小学教师暴力语言的改造
        (一)道德约束与法律规范缺一不可
        (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双管齐下
        (三)教学反思与教育机智并驾齐驱
    二、小学教师积极语言的建设
        (一)赏识性语言应对思维跳跃
        (二)鼓励性语言应对成绩落后
        (三)关爱性语言应对叛逆心理
        (四)启发性语言应对品行不端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学生人格塑造的教育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教版高中古代传记类散文教学与中学生人格发展[D]. 李佩佩. 天水师范学院, 2021
  • [2]人格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路径研究[D]. 陈莹莹.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3]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研究 ——以延安市城区中学为例[D]. 谭小琴. 延安大学, 2021(12)
  • [4]道德教育视角下初中生和谐人格塑造研究[D]. 马乐. 大理大学, 2021(09)
  • [5]部编版初中语文人格教育研究[D]. 刘梦如.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8)
  • [6]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策略研究[D]. 蔡培悦.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以人格教育为旨归的初中古诗文教学研究[D]. 胡海鹰.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1)
  • [8]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学生人格教育策略研究[D]. 郭山山.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9]绘画分析法提升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实证研究 ——基于课程管理的视角[D]. 王昱雯.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10]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教育分析[D]. 王聪. 江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塑造学生个性的教育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