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几个因素

影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几个因素

一、试论影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几个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1](2020)在《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动态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面对强大的人口压力,农业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农业经济发展备受政府的关注。农业企业作为农业经济的主要载体,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农业企业数量庞大,但大体都是以小规模起步。政府提出了以农业龙头企业引领整体农业企业发展的号令,但农业龙头企业在管理中也明显存在着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绩效产出不理想的困境。是否能寻求一种有效的途径让农业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有效的认知和评估,引起了企业家和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将组织效能的概念引入到对农业企业的研究中,组织效能的研究将打破以往过分关注企业绩效等传统研究方法带来的偏面性和局限性的僵局,给农业企业管理研究带来新的活力。组织效能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和实现目标的程度,它是从量的产出和质的能力双方面开展评价。对农业企业进行组织效能评价,促进企业稳健成长,符合农业企业由单纯以业绩增产为导向向提升企业成长能力为导向的发展要求。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和对37家农业企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两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以组织效能理论、企业成长理论和稳健性理论为出发点,对农业企业运营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农业企业目前使用的评价方式主要集中在对企业绩效评价、经营效率评价、经营状况评价这三种评价方式上。这几种评价方法都是基于静态的研究视角,农业企业迫切需要寻求一种能兼顾经济产出和能力评价于一体的新的动态评价体系,所谓的动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企业内部运行机构动态联动;其二是企业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动态成长。动态评价可以使企业通过评价发现自身的缺欠与不足并及时改进,促使企业稳健成长。组织效能的研究将从企业的产出绩效与能力双方面进行探究,打开农业企业管理研究新视角。目前关于农业企业组织效能的研究方法在数据库中尚未收集到完整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其他行业的研究成果为借鉴,确定了本文理论研究的目的:一方面通过组织效能与企业成长关系对推动企业的稳健成长进行理论解释,另一方面为组织效能研究探索新视角并弥补组织效能在农业企业研究领域的空白。在对37家农业企业实地调研中再次辨识和确认影响企业组织效能的指标后,采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影响因素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判定,绘制了组织效能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图,构建了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动态评价模型。采用实证研究对构建的组织效能动态模型进行仿真,在对企业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和筛选后确定选择了一家以畜牧业养殖和加工为主业的企业作为研究背景,案例企业HY集团是具有典型特色的农业企业的代表。通过输入企业经营数据,利用vensim软件运行得出仿真结果并对模型进行灵敏度分析,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研究组织效能五因素投入比例变化时,对三组投入比例变化的企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第二方面在同一时间节点,其他四因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单一改变某一因素投入比例,增加或减少某一子系统投资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系统灵敏度测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本文通过系统的研究能给农业企业管理带来新思路和新方法,并为农业企业的稳健成长提供一些建议。研究的结果总结如下:(1)分析农业企业绩效与农业企业经营的特点,提出以农业企业组织效能来衡量和促进农业企业稳健发展的观点。(2)通过对农业企业组织要素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分析,将农业企业经营分为销售子系统、财务子系统、资源子系统、技术产能子系统、企业管理子系统五个子系统进行研究,对散落在这些子系统中的影响农业企业组织效能的因素进行辨识。在对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的基础上,从组织绩效与组织能力两个方面确定了影响农业企业组织效能的指标体系,共有8个一级指标,其中包括了企业规模、市场份额、新增可支配资源等3个绩效指标和技术创新能力、战略规划能力、组织运行能力、管理者自身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等5个能力指标。(3)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影响组织效能的各个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构建了组织效能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图,在因果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基本流位入树模型进行组织效能系统积累变量流位流率分析,并构建出农业企业组织效能系统的整体流图模型即组织效能系统动力学模型图。(4)选择了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农业龙头企业对系统流图进行仿真模拟,证实了企业规模、市场份额、新增可支配资源、技术创新能力、战略规划能力、组织运行能力、管理者自身能力及企业管理能力八项指标对组织效能分别产生影响。同时发现在企业投入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五种能力会随之发生变化,通过系统仿真可以提前发现它们的变化趋势,利用能力表现的延迟性,企业可以在能力不足时提前寻找解决措施,为农业企业有效提升组织效能,保持稳健发展提供依据。(5)本文通过仿真分析,提出农业企业组织效能评价的对策与建议。在关注企业原材料市场稳定供应的基础上,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费用以支持市场份额的提升,伴随而来的是企业规模扩大,组织效能完成量的增长。在这个增长的过程中需要组织能力的坚强支撑,有效的战略规划为企业把握正确方向,提供符合发展的指引,组织运行能力为其正常行进保驾护航,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共同发展形成效能能力的中流砥柱,管理者依靠自身的能力构建和谐的组织氛围,并发挥领袖风范指引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组织目标,组织成员的协同配合,这些因素共同协力从质和量双方面提升组织效能使企业稳健成长。

郑新华[2](2020)在《EPC项目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EPC作为一种工程承包模式,已经在国际及国内市场推广开来。该模式可实现设计、采购与施工等业务的合理交叉,能够将三大业务合理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项目的方案能够更加优化,对业主的管理非常有利,并能够有效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与业主的成本目标的实现。但是众多参与方交织在一个系统,必然给管理人员带来巨大的挑战,例如,不同参与方的目标迥异,就会形成组织之间的界面等。基于此问题,本文将系统的对界面管理进行综述,通过文献找出EPC项目界面管理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专家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影响因素进一步筛选和评价,从而得出关键影响因素。本文得到的结论如下:(1)对国内外EPC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归纳,认为EPC总承包项目受界面问题的影响,并结合界面管理相关文献,提出国内外学者对界面管理的研究集中在不同阶段/不同参与方的界面管理等,并提出本文将从影响因素的角度研究界面管理问题。(2)分析了EPC总承包模式的特点包括模式的分类、合同结构、组织结构等,结合现有的对界面管理的中外研究,对界面管理的定义、界面的分类、界面产生的原因以及界面管理的原则做了系统介绍,并提出EPC总承包模式包括三类界面分别是:实体界面、合同界面、组织界面。(3)在界面管理理论的研究基础下,通过阅读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相关文献总结出影响界面管理的120个因素,采用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以上因素进行筛选,识别出34个影响EPC总承包项目界面管理的关键因素。(4)为了进一步研究34个影响因素的区别,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展数据收集,将整理的数据录入到SPSS中开展样本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主成分分析,最终将34个因素划归六大类,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影响因素组进行计算并排名。并针对排名后六大因素作了详细的讨论。(5)为了发现EPC总承包项目界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建议,本文对影响因素与个体特征做了方差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了六点关于改善EPC总承包项目界面管理的建议。

孟明星[3](2018)在《平衡计分卡在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休闲旅游已成为消费热点之一,旅游市场持续增长。酒店业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起着为消费者提供住宿、餐饮、交通等服务功能。信息时代中国酒店市场竞争激烈,面对环境的快速变化,传统绩效管理方法已无法适应酒店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酒店业来说,改善绩效管理体系对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及战略发展至关重要。平衡计分卡(BSC)是一种重要的绩效管理工具,具有普遍适用性,对我国酒店业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具有指导作用。论文以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绩效管理为切入点,基于BSC基本思想,借助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BSC的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绩效管理体系。首先,阐述BSC的概念并分析我国酒店业运用BSC的可行性。其次,通过对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现有绩效管理方法进行剖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第三,借助层次分析法,确定四个维度指标权重,建立基于BSC的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绩效管理体系。最后,结合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构建基于BSC的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绩效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合理评估酒店的管理质量,加强客户对酒店的监督,约束酒店管理层的决策和行为;另一方面还可推动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科学管理体制的建设,并为酒店业基于BSC构建绩效管理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姚玥[4](2019)在《JSS公司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我国的建筑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建筑业本身所具备的生产不集中、生产周期较长、资金回笼时间长等行业性质和生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企业的发展,使其容易产生经营风险、行业竞争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影响企业平稳健康运营。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防控能力。现阶段在我国建筑企业风险管理防控能力普遍薄弱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经营效率、市场竞争力、影响力与风险管理防控能力。本课题立足建筑企业,选取建筑行业中具有行业代表性的JSS公司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其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问题,对其内部控制进行优化,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建筑行业内部控制存在的共性问题。本文聚焦建筑行业内部控制问题,在结合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选取JSS公司为研究案例,结合JSS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深入讨论。通过分析JSS公司内部控制现状,提出其存在问题。据此结合内部控制优化目标与原则,分别从内部控制环境优化、内部监督优化,信息系统优化、内部控制活动优化、风险评估优化五个方面研究探讨了JSS公司内部控制的具体优化方案。提出完善规章制度、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参与、设立风险防控管理奖励机制、落实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等保障措施,以保证JSS公司的内部控制优化方案的顺利实施。

程朝辉[5](2020)在《LS公司果蔬食品生产现场质量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现有的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和管理体系种类较多,生产者和消费者对认证产品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普及,食品运输相对成熟,但食品运输安全方面的研究却很少。食品质量安全与消费链中存在食源性危害(消费者摄入)有关。由于可以在食物链的任何阶段产生食品质量安全危害,因此必须通过食品链中所有相关方的共同努力,充分保障整个食物链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1。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越来越追求幸福感和美好生活。而食品质量安全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之一,但近些年来,企业对于利益的追逐促使其在生产中不规范,导致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这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思考。阜阳劣质奶粉导致了大头婴儿,三聚氰胺事件导致老牌国货奶粉三鹿的破产和倒闭,食品质量安全关乎国际民生,虽然国家已经逐步加强了管制力度,但2016年的冰红茶事件再次让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进入到人们的视野。食品质量事故频繁发生在我们身边,这说明我国政府需要加强食品和药品的安全监管,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本论文通过借鉴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结合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分析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的危害,参与各种组织在食品链中使用基本的质量工具,以全球通行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为指导,构建企业风险预警系统并进行风险预控,制定适合真空冷冻干燥果蔬的HACCP计划,建立一个体系完整的食品安全框架体系,并据此降低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水平,达到行业和法律可接受水平2。同时,希望对国内、外的真空冷冻干燥果蔬企业的食品质量在安全控制方面有一定借鉴价值。食品质量的安全管理体系是文章研究的主旨,在论文结构上,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以食品安全管理为理论切入点探讨了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体系、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方法及工具等三个方面;第三部分引入案例,以LS公司为案例研究了真空冷冻干燥在果蔬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了现状及其不足,并且深层次分析了其可能存在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对LS现有的真空冷冻干燥果蔬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设计进行了构建和总结,主要通过人、机、料、法、环手法从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工艺技术水平、加强现场生产管理五个方面展开,最后文章进行分析结论的总结和后续研究的展望。

贾涵[6](2019)在《A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文中指出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世界带入了崭新的信息化时代,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国企业发展迅速,在该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在经营规模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集团规模的扩大以及机构数量的增加也给集团的管理带来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岗位设置人浮于事、财务人力成本高、财务部门效率低下、业财分离以及流程繁琐等。因此,如何整合企业资源、加强集团管控、促进业财融合、促进财务转型等问题成为学者与企业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财务共享中心的概念出现了。财务共享中心的概念诞生于八十年代的欧美国家,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财务共享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全球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财务管理难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本世纪初,财务共享中心的理念也逐渐渗入我国的企业,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本文将财务共享中心作为探讨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其在我国集团的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首先通过简要阐述中兴、中铁建及长虹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背景和过程,总结相关建设经验,接下来以实际企业A集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资料,对A集团的财务管理及经营状况进行梳理,整理A集团的相关问题和信息,在其现有的财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为其构建了一个财务共享中心。本文一共分为七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第三章简要阐述了国内优秀企业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相关经验探索,第四章阐述了A集团的现状,并以此分析其建设共享中心的动因以及可行性,第五章主要探讨了A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方案,第六章分析了A集团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防范措施,最后一章为全文总结。本文深入讨论了财务共享中心在A集团的实际运用,此外,还探讨了一些取得良好成果的国内企业相关建设经验,期望总结共性、明确个性,为计划采用该种模式的A集团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申刚[7](2019)在《软件外包伙伴关系成功因素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软件外包迅速发展,但是软件外包失败率仍然很高,特别是处于软件外包价值链低端的我国软件企业,由于管理和技术经验不足等原因,软件外包失败率占比超过50%,这也严重影响了软件外包伙伴关系。本文深刻分析了软件外包的现实需求和失败原因,从成功因素的视角研究软件外包伙伴关系。通过成功因素管理来保障软件外包伙伴关系和软件外包项目的成功,为软件外包伙伴关系长久合作提供保障。本文通过国外顶级期刊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 Direct全文数据库和Springer Link全文期刊数据库等)和中国知网近十五年来关于软件外包伙伴关系成功因素研究文献的查询搜索,筛选出76篇有关软件外包伙伴关系成功因素研究的中外文献。对76篇中外文献进行研读和分析,识别了32种成功因素。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现有文献研究软件外包伙伴关系成功因素的不足之处,需要对已有的32种成功因素进行梳理和筛选。为了成功因素筛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建立了成功因素筛选标准。依据软件外包伙伴关系全流程,从伙伴关系的选择、伙伴关系管理至伙伴关系评价三个阶段梳理、筛选、建立系统的成功因素,形成成功因素体系。为了有效发挥成功因素的作用,提高软件外包伙伴关系的成功率,本文对每一种成功因素提出了实施方法,开展成功因素管理。为了验证软件外包伙伴关系成功因素的合理性和具体效果,本文结合真实案例,将软件外包伙伴关系成功因素的实施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依据软件外包项目开发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际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成功因素,并依据问题和对应的成功因素,提出了成功因素实施方法,保障了信息系统项目外包成功,维系了双方伙伴关系。本文将对软件外包伙伴关系成功因素的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其它软件外包伙伴关系成功因素实施提供借鉴意义,以此提高软件外包伙伴关系成功率。

谢清伦[8](2019)在《企业共创共享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理 ——盛隆“群体老板制”实证研究》文中指出“互联网+”和分享经济引发共创共享的新经济,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中国政府持续的深化改革倡导共创共享的发展理念。企业作为改革开放的主力军和创新主体,实现共创共享已成为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然而企业如何实现共创共享?其关键不仅在于组织本身,而在于企业中的每个个体创造力的被激发及个体间的有效协同,从而实现共享价值的创造。那么,如何让组织中的个体发挥其潜在的才能,实现组织与个人的融合、共创、共享,使“我”成为“我们”,“个体价值”成为“整体价值”,已成为当前管理领域面临的难题。以往的文献对企业共创或共享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但研究成果比较零散和呈现碎片化。本研究以企业案例出发系统探讨共创共享管理及其运行机理。本研究以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优秀民营企业——盛隆电气集团及其独创的“群体老板制”为案例,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比较研究方法论;结合自组织理论、目标融合理论、竞合理论等理论,探索构建整体的企业共创共享管理模式的要素模型、组织结构、背后的管理哲学基础,全面解析包括形成条件控制、动力机制、耦合机制、演化机理等相互联系的各个层面的运行机理;并提炼、对比分析本研究构建的共创共享管理模式的特点和优缺点,提出普适性的问题解决思路和实施策略。首先,通过对盛隆“群体老板制”典型案例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提炼出“群体老板制”的内涵结构维度,在对各维度进行内容解析和内在关系解析的基础上,阐明共创共享内涵本质,构建企业共创共享管理模型理论框架。并详细阐释了模型构成要素的内涵及其内在联系,研究结果呈现了“以哲学共有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全新企业构建理念,以及以此为基础发展出的独特分配机制和运营机制,通过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融合形成共创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其次,论文深入解构盛隆“群体老板制”的组织结构特征,提出了共创共享组织三维结合的组织结构。一维的是化小、化简的自我管理的“自组织体”,组成多元化、网络状;一维的自组织结构又经过成长再分立,形成二维的自相似、自嵌套的分形结构。分形结构表现为不断产生新的细节,又不只是简单的放大,而是可以最少的资源使系统功能最大化。最后是三维立体的人才活水的超链接结构,充分激活员工个体,使组织结构具有高度动态性,可以对不可预测的环境波动迅速反应。同时,论文进一步探究了企业如何通过三维结构的适应性扩展和动态协同,实现的组织与个人的共创共享。再次,论文运用自组织理论的系列方法论,结合盛隆“群体老板制”案例的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企业组织与个人共创共享的运行机理。一是运用耗散结构方法论探讨共创共享自组织的条件控制,总结出了文化开放、组织无边界、组织高度流动性和敏捷性、组织内部的开放性和磁石效应5大系统开放策略;借助心理所有权理论,总结出系统远离平衡态的4个条件,即管理者对员工所有权的高度认可、员工对所有权的合法性认知、“自我实现”的晋升机制,以及提高员工期望满足程度和成就感;二是运用协同学方法论解析共创共享自组织的动力机制,即共创共享系统的序参量是“优秀案例调控”,提出制造智力型涨落的3个途径,包括建立以盛隆大学为主体的学习型组织、目标扰动和充分给予内部各业务单元自由度;三是运用超循环方法论构建共创共享体系个人和组织结合的循环耦合环节,揭示“群体老板制”的超循环耦合机制是帮扶传承;四是运用混沌方法论演绎共创共享自组织的演化过程,明确了共识、共治、共创、共享和共赢,与奇异吸引子、系统的初级有序、混沌和高级有序状态间的关系,揭示了在混沌状态中系统如何通过开放、序参量、涨落、超循环耦合等的相互作用,推动系统向更高级有序演化,进而螺旋进化。最后,基于对案例的系统剖析总结出企业共创共享管理模式的特点,并综合对比分析企业共创共享自组织管理模式与传统“以企业为中心”的他组织管理模式,深入解析二者的特点及其优缺点,从而揭示这两种管理模式的管理哲学基础存在的本质差别,及其适应的不同环境条件,提出推动共创共享管理模式的原则性、思路:首先要判断实际应用的管理哲学与环境的匹配性,依据环境要求来调整变革管理哲学基础;基于不同管理哲学发展而来的管理模式及其管理工具,不能互为解决方案;而要在理解共创共享管理哲学的基础上去发展、完善新的管理手段。并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共创共享管理模式的普适性的实施策略。本研究试图将企业内部组织与个人如何实现共创共享的路径和机制,从管理模型、组织结构设计、自组织特点、动力机制、演化过程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论文在分析构建共创共享管理模式时,不仅关注其管理机制和组织结构的研究与设计,更重视其背后的哲学基础和管理理念的分析;通过盛隆案例,深入分析了企业管理的“中国经验”与“中国哲学”的结合关系,建立共创共享管理的理论框架,更有利于中国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实践中加以借鉴。本研究的研究贡献包括如下方面:1、构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共创共享管理理论框架,为动态变化环境下的企业管理模式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该理论模式的典型意义在于:不同于现代主流管理学研究“以企业为中心”的基本假设和根本依托点,共创共享管理模式下组织核心不再是实现企业目标,而是个人的成长、成功、成才;人不再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来看待,而企业则成为培养人的个性健康发展的资源和平台。2、本研究以系统整体为出发点,遵循系统分析的思路,以确保对共创共享组织机理研究的系统完整性和结构严谨性,有利于弥补现有共创共享研究过于零散和碎片化的不足。3、以自组织理论体系为研究基石,系统性地研究共创共享运行机理。从而能为共创共享组织构建提供从前提条件、动力机制、到结构、耦合、演化等全面系统的理论和策略支持。同时可以更好地揭示自组织各理论研究侧重点之间的密切内在关联性,为自组织理论体系应用于管理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范例。4、在详细对比共创共享自组织管理模式与传统他组织管理模式在管理哲学、管理特点和管理优缺点差别的基础上,提出共创共享组织的问题解决原则:两类管理模式不能互为解决方案,而要在理解其管理哲学的基础上去发展、完善新的管理手段,并由此提出了新的管理实施策略以切实地指导实践。这对纠正共创共享管理实践中已经出现,以及潜在的观念误区,进而引导新生的管理模式持续地发展完善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邓嘉[9](2019)在《T公司财务共享服务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文中提出当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处在不断深化的进程中,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大潮也势不可挡,处在当前环境中的国有企业也越来越多地选择集团化运营方式。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化的市场环境带来更为激烈的竞争,这要求国有企业集团建立新型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增强集团的市场竞争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往往组织庞杂,分支机构繁密,管理层次众多,财务资金分散,财务信息传递速度慢且成本高,这些都加大了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管理难度,带来了财务风险,也使经营决策者在判断经营状况做出决策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失误。将财务基本岗位与各个业务单位分离重组,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新兴的财务管理模式,逐渐被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所采用实践。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T公司,它是中国第一家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建筑施工类企业。由于国内没有其他建筑企业经验可以借鉴,T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相关理论,介绍并分析了 T公司财务共享服务案例,并对其做出了评价,指出其成就和不足,也为改进T公司财务共享服务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得出了财务共享服务有利于强化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同时能够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改善财务信息质量,促进业财融合的结论。T公司作为国内的大型国有企业,也是最早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筑业企业,研究探讨其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过程,对建筑业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制度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论文也创新性地探究了大型施工企业海外项目方面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相关问题和对策建议,为大型施工企业海外项目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

张建峰[10](2019)在《煤炭企业业财一体化关键业财决策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占一次能源的65%以上,且在未来的三十年内,以煤炭为主体能源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面临去产能压力,加之煤炭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比较彻底,单个企业无力影响市场,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只有面向内部,向管理要效益。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在煤炭企业推行业财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善基层管理水平、提高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是煤炭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近年来,煤炭企业先后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内部市场化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距离煤炭企业的需求还相差很远,煤炭企业迫切需要找到突破口,推行业财一体化,正是解开这一难题的钥匙。煤炭企业比其它企业更需要推行业财一体化。煤炭企业地质赋存条件、生产条件的复杂性,煤矿特有的瓦斯、地压、地下水等自然灾害,导致煤矿必须特别强调规范化管理,部门之间分工明确,专业性极强,带来了严重的业财分离现象。因此,煤炭企业比一般的制造业更加迫切需要推行业财一体化。目前,在煤炭企业推行业财一体化,有几个难题需要解决:一是制定适用于煤炭企业的预算编制规则;二是在推行业财一体化的过程中运用作业成本管理;三是将业财一体化的思想引入煤炭企业的基层组织;四是将业财一体化的思想引入决策层。论文主要围绕这四个问题进行研究,包括以下内容:(1)煤炭企业推行业财一体化的难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重新给出业财一体化的定义: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双向推动企业主体之间建立必要的财务联系。这个定义揭示了企业推行业财一体化的本质在于把大量的业务变量转变为财务变量,而且,随着新增财务变量逐渐形成标准体系,企业管理水平将实现重大突破。(2)基于业财一体化的煤炭企业预算框架体系与编制规则长期以来,煤炭企业把历史数据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实际上,这些历史数据大部分为基层单位的领料数据,而非实际生产数据。即便是真实的生产数据,以锚杆为例,只记录锚杆的消耗数量,而不记录锚杆的使用位置、使用参数、施工责任人等基础信息,依然无法建立决策者想要的分析结果。一方面是先进的预算管理软件,一方面是毫无意义的数据,是当前煤炭企业预算管理的真实现状。把煤炭企业分为集团公司、煤矿、区队、班组、作业等五级预算主体,在此基础上,制定以零基预算为主,以弹性运算、滚动预为辅的煤炭企业预算编制规则。以零基预算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以弹性预算体现生产条件的变化,以滚动预算简化预算程序。该预算编制规则,具有全行业推广价值。(3)基于业财一体化的煤矿掘进作业成本零基预算模型把掘进工艺一个基础循环为数据单元,在此基础上划分三级作业,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基于作业成本的零基预算模型,最能体现业财一体化的思想,具有全行业推广价值。(4)基于业财一体化的煤矿巷道支护决策模型煤炭企业的管理重点在于煤矿的生产一线,这也是业财分离最严重的地方。论文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展示技术人员利用财务人员提供的财务数据进行巷道支护设计的过程,分水平巷道、倾斜巷道、倾斜巷道的沿空留巷等三种情况,构建业财决策模型,展示了把业务变量转变为财务变量的过程。(5)基于业财一体化的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决策模型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是煤矿面临的另外一个难题。本文以煤层是否可采为决策变量,利用沉没成本理论,建立决策变量与财务变量之间的业务逻辑关系,形成决策判据。决策不仅对矿区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在全行业也具有借鉴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炭企业推行业财一体化,可以极大地拓展企业管理的经济手段,改善基层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水平。

二、试论影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几个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影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几个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动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 硏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及结构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农业企业
        2.1.1 农业企业的界定
        2.1.2 农业企业的特征
    2.2 组织效能研究
        2.2.1 组织效能基本概念界定
        2.2.2 组织效能与企业管理要素研究
        2.2.3 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及方法
        2.2.4 组织效能评价模型的研究
        2.2.5 组织效能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2.2.6 效能研究改进与提升方向
        2.2.7 组织效能研究评述
    2.3 组织发展稳健性研究
        2.3.1 稳健性定义
        2.3.2 企业经营稳健性研究
        2.3.3 企业经营稳健性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
    2.4 稳健性与组织效能
        2.4.1 企业发展能力与组织效能
        2.4.2 组织能力、企业成长与组织效能
        2.4.3 组织效能与企业稳健成长关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影响因素辨识及分析
    3.1 调研企业的选择
    3.2 农业企业内部组织活动及组织职能分析
        3.2.1 组织结构的选择与分析
        3.2.2 工作职能的界定
    3.3 农业企业运营系统组成要素的辨识
    3.4 资源要素对组织效能的影响辨识
        3.4.1 人力资源要素分析要素
        3.4.2 农业企业的资金资源要素
        3.4.3 原材料资源
        3.4.4 信息资源要素
    3.5 组织效能能力要素的辨识
        3.5.1 组织能力的分类观点
        3.5.2 动态企业能力的阶层模型
        3.5.3 企业成长及成长因素判定
        3.5.4 管理者的能力
    3.6 影响农业企业组织效能的外部要素辨识
    3.7 影响组织效能因素汇总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农业企业组织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可行性分析
        4.1.1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特点
        4.1.2 组织效能的系统特性
        4.1.3 系统动力学适用性分析
    4.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组织效能动态评价模型构建原则
    4.3 模型构建的技术路线
        4.3.1 模型边界的确定
        4.3.2 模型动态假设
        4.3.3 模型因果关系分析
        4.3.4 建立组织效能评价的系统动力学流图并检验
        4.3.5 效能评价仿真
    4.4 组织效能评价指标的筛选依据
        4.4.1 农业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汇总
        4.4.2 组织效能评价体系已有的研究成果
    4.5 影响因素与组织效能间关系判定
        4.5.1 生产规模扩大的农业企业成长因果关系
        4.5.2 组织能力与规模扩大与组织效能提升的关系
        4.5.3 企业规模扩大对组织效能影响因果关系
        4.5.4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子系统关系判定
    4.6 组织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6.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6.2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指标体系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动态评价模型构建
    5.1 各子系统因果关系模型构建及分析
        5.1.1 农业企业资源子系统因果关系模型
        5.1.2 农业企业管理子系统因果关系模型
        5.1.3 农业企业销售子系统因果关系模型
        5.1.4 农业企业技术产能子系统因果关系模型
        5.1.5 农业企业财务子系统因果关系模型
    5.2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影响因素因果回路图的构建与分析
        5.2.1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系统的因果回路图构建
        5.2.2 组织效能因果回路分析
    5.3 系统积累变量流图模型的建立
        5.3.1 设计积累变量流位流率系
        5.3.2 构建积累变量流位控制流率的定性二分部图
        5.3.3 流率基本入树模型及变量方程
    5.4 系统整体流图模型及组织效能动态评价模型的构建
        5.4.1 组织效能动态评价模型的构建
        5.4.2 流位模型中变量方程的设定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动态评价模型仿真
    6.1 企业背景及基本状况介绍
        6.1.1 企业基本信息
        6.1.2 HY集团管理现状
        6.1.3 HY集团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介绍
    6.2 HY集团组织效能系统仿真模拟及结果分析
        6.2.1 组织效能动态评价系统仿真初始数据的设置
        6.2.2 组织效能模型仿真结果及仿真分析
    6.3 HY集团组织效能评价灵敏度分析
        6.3.1 不同企业的不同能力投入比例的灵敏度分析
        6.3.2 单一改变某一因素投入比例模型灵敏度分析
    6.4 仿真结论与建议
        6.4.1 研究结论
        6.4.2 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导师简历
致谢

(2)EPC项目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工程总承包国内外现状
        1.3.1 国外总承包发展历程
        1.3.2 国内工程总承包发展历程
        1.3.3 国内工程总承包政策动态
    1.4 界面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界面管理的相关研究
        1.4.2 国内界面管理的相关研究
        1.4.3 文献评述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EPC总承包模式及界面管理理论
    2.1 EPC总承包模式的概念
        2.1.1 EPC总承包模式结构
        2.1.2 常见的总承包模式
    2.2 EPC总承包模式的特点
        2.2.1 合同结构
        2.2.2 组织结构
    2.3 界面管理的内涵
        2.3.1 界面及界面管理的定义
        2.3.2 界面的分类
        2.3.3 界面产生的原因分析
        2.3.4 界面管理的原则
    2.4 EPC项目界面分类
        2.4.1 EPC项目的实体界面
        2.4.2 EPC项目的组织界面
        2.4.3 EPC项目的合同界面
    2.5 界面管理的内容
        2.5.1 业主与总承包商的界面管理
        2.5.2 总承包商与分包商的界面管理
        2.5.3 总承包商内部的界面管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PC项目界面管理的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3.1 问卷调查
        3.1.1 问卷调查的原则
        3.1.2 问卷设计方法
        3.1.3 问卷的设计的步骤
        3.1.4 问卷基本内容
        3.1.5 问卷发放
    3.2 分析方法介绍
        3.2.1 描述性统计
        3.2.2 因子分析法
        3.2.3 模糊综合评价
        3.2.4 方差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描述性统计分析
    4.1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 样本性别分析
        4.1.2 样本年龄分析
        4.1.3 样本教育程度分析
        4.1.4 样本工作单位类型分析
        4.1.5 样本工作岗位类型分析
        4.1.6 样本参与EPC项目数量分析
        4.1.7 样本工作年限分析
    4.2 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影响因素探索性分析
    5.1 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5.1.1 信度检验分析
        5.1.2 效度分析
        5.1.3 因子分析的结果
        5.1.4 旋转因素矩阵
        5.1.5 因子变量的命名解释
    5.2 关键影响因素评价
        5.2.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5.2.2 模糊评价结果
    5.3 影响因素的分析
        5.3.1 设计工作质量因素分析
        5.3.2 发生变更因素分析
        5.3.3 施工工作质量因素分析
        5.3.4 环境或资源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5.3.5 组织信息沟通质量因素分析
        5.3.6 新技术或新材料的使用因素分析
    5.4 个体特征与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5.4.1 性别与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5.4.2 教育程度与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5.4.3 工作单位与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5.4.4 工作岗位与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5.4.5 工作年限与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EPC项目界面管理的改善建议与措施
    6.1 优化设计界面管理
    6.2 合理减少变更的发生
    6.3 提升施工界面管理水平
    6.4 完善采购界面的流程
    6.5 加强组织沟通界面的管理
    6.6 加强管理人员能力培养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EPC项目界面管理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平衡计分卡在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及BSC的应用分析
    2.1 绩效管理概述
    2.2 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概述
        2.2.1 平衡计分卡的内涵及发展阶段
        2.2.2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框架
        2.2.3 平衡计分卡的优点
    2.3 我国酒店业基于BSC绩效管理的可行性
第三章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绩效管理现状
    3.1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概况
        3.1.1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简介
        3.1.2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的财务及经营现状分析
    3.2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绩效管理现状
        3.2.1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的战略目标及绩效管理方法
        3.2.2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绩效考核量表
    3.3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考核主观性强
        3.3.2 考核指标不全面
        3.3.3 考核指标不平衡
        3.3.4 考核指标计量缺乏合理性和真实性
        3.3.5 考核指标划分模糊
第四章 基于BSC的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4.1 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流程
    4.2 基于BSC的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绩效管理指标的选取
        4.2.1 财务维度指标的选取
        4.2.2 客户维度指标的选取
        4.2.3 内部流程维度指标的选取
        4.2.4 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的选取
    4.3 基于BSC的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绩效管理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层次分析法介绍
        4.3.2 分配指标权重
        4.3.3 权重分析
第五章 基于BSC的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绩效管理的建议
    5.1 全面设计考核指标
    5.2 维护平衡计分卡的平衡
    5.3 健全管理信息系统并提高管理层能力
    5.4 加强沟通鼓励员工参与
    5.5 强化追踪督办坚持考核透明度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JSS公司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贡献
第二章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基础
    2.1 内部控制概念界定
    2.2 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原则
        2.2.1 内部控制的目标
        2.2.2 内部控制的原则
    2.3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历程
        2.3.1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历程
        2.3.2 我国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2.4 COSO框架
第三章 JSS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JSS公司的基本情况
        3.1.1 JSS公司设立情况及注册资本
        3.1.2 JSS公司资质与荣誉情况
        3.1.3 JSS公司经营情况
        3.1.4 总体生产经营情况、经济效益情况分析
    3.2 JSS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3.2.1 控制环境
        3.2.2 风险评估
        3.2.3 控制活动
        3.2.4 信息与沟通
        3.2.5 内部监督
    3.3 JSS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产生原因
        3.3.1 JSS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3.3.2 JSS公司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分析
第四章 JSS公司内部控制优化方案设计
    4.1 JSS公司内部控制优化目标与原则
    4.2 JSS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4.2.1 内部控制环境优化
        4.2.2 内部监督优化方案设计
        4.2.3 信息系统优化方案设计
        4.2.4 内部控制活动优化
        4.2.5 风险评估优化方案设计
第五章 JSS公司内部控制优化保障措施
    5.1 制定与完善规章制度
    5.2 管理层及全体员工的重视参与
    5.3 设立风险防控管理奖励机制
    5.4 落实内部控制监督检查
第六章 总结与结论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LS公司果蔬食品生产现场质量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二、国内文献
        三、国内外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现场调查法
        三、案例分析法
    第五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理论综述
    第一节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常用体系
        一、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二、ISO22000:20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三、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
        四、VACCP(脆弱性评估和关键控制点)与TACCP(威胁评估和关键控制点)
    第二节 食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一、影响过程食品质量安全的5M1E因素
        二、食品质量安全过程控制要求
    第三节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方法与工具
        一、因果图
        二、排列图
        三、PDCA循环
第三章 LS公司果蔬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
    第一节 LS公司生产经营现状
        一、LS公司概况
        二、LS公司组织机构图
    第二节 LS公司果蔬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一、LS公司果蔬食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流程
        二、LS公司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控制
    第三节 LS公司果蔬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农药残留超标
        二、微生物含量超标
        三、成品食品质量不合格
        四、包装污染和运输破损
    第四节 LS公司存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供应商缺乏有效监管是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因素——人
        二、设备保养缺失和储运环节防护不当是微生物超标的关键因素——机
        三、原材料质量安全隐患促使成品质量事故频发的诱因——料
        四、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环节薄弱是导致质量不合格的成因——法
        五、外源性的污染是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必然结果——环
第四章 解决LS公司果蔬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措施
    第一节 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人
        一、开展员工专业技能培训
        二、培养员工危机应变能力
        三、规模化操作练习
        四、完善公司员工培训机制和激励制度
    第二节 加强对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机
        一、有效提高设备的生产加工精度
        二、生产和储运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管理
        三、利用物联网对产品的包装和储运进行统一管理
    第三节 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安全管理——料
        一、扩大原料种植基地规模
        二、改变原料种植基地合作模式
        三、加强原料种植基地监管
        四、完善原料种植基地管理体系
        五、构建原料种植基地考核和激励机制
    第四节 提高质量管理工艺技术水平——法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选用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和优化
        三、制定与完善控制方法和抽样检测标准体系
    第五节 加强现场生产管理——环
        一、调整组织机构
        二、加强领导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三、以PDCA加强生产现场管理
        四、优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五、采用6S管理模式
第五章 论文的主要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A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关于财务共享服务内涵的研究
        2.1.2 关于财务共享服务优势的研究
        2.1.3 关于财务共享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
    2.2 理论基础
        2.2.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概念
        2.2.2 理论基础
第3章 国内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探索实践
    3.1 中兴通讯
        3.1.1 构建背景
        3.1.2 构建过程
        3.1.3 经验启示
    3.2 中国铁建
        3.2.1 构建背景
        3.2.2 构建过程
        3.2.3 经验启示
    3.3 四川长虹集团
        3.3.1 构建背景
        3.3.2 构建过程
        3.3.3 经验启示
    3.4 小结
第4章 A集团的财务现状分析
    4.1 企业基本情况
    4.2 财务管理现状
        4.2.1 医疗集团财务管理方式亟待变革
        4.2.2 财务人员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4.2.3 财务信息使用效率较低
        4.2.4 业务单位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4.2.5 实时管控困难
    4.3 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动因及可行性
        4.3.1 建设动因
        4.3.2 可行性分析
第5章 A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方案
    5.1 总体规划
        5.1.1 预定目标
        5.1.2 建设思路
    5.2 模式选择
        5.2.1 基本模式
        5.2.2 市场模式
        5.2.3 高级市场模式
        5.2.4 独立经营模式
        5.2.5 A集团的选择
    5.3 地址选择
        5.3.1 商务环境
        5.3.2 人力资源
        5.3.3 营运成本
        5.3.4 商务基础设施
    5.4 财务体系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架构设计
        5.4.1 财务体系设计
        5.4.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架构设计
    5.5 财务管理制度优化设计
    5.6 集成化信息系统优化设计
    5.7 关键财务流程优化设计
        5.7.1 应付账款流程优化设计
        5.7.2 资金管理流程优化设计
    5.8 人员管理方案设计
        5.8.1 财务共享中心人员构成
        5.8.2 绩效考评体系设计
        5.8.3 共享中心内部晋升渠道设计
第6章 A集团建设财务共享的潜在风险及保障措施
    6.1 潜在风险
        6.1.1 沟通不畅的风险
        6.1.2 人员管理的风险
        6.1.3 信息系统的风险
        6.1.4 权责不清的风险
    6.2 保障措施
        6.2.1 加强沟通渠道的管理
        6.2.2 加强人员培训和改善激励方式的管理
        6.2.3 加强信息系统的管控
        6.2.4 加强对流程节点的风险管控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软件外包伙伴关系成功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预期目标和创新之处
        1.4.1 预期目标
        1.4.2 创新之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2.1 软件外包伙伴关系研究综述
        2.1.1 软件外包伙伴关系定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软件外包伙伴关系成功因素研究综述
3 软件外包伙伴关系成功因素的研究与建立
    3.1 软件外包伙伴关系成功因素研究与建立的原因分析
        3.1.1 前人成功因素的研究未能有效提高伙伴关系成功率
        3.1.2 现有的成功因素不利于伙伴关系有效管理
        3.1.3 现有的成功因素不利于成功因素的实施
    3.2 软件外包伙伴关系成功因素研究文献的选取与梳理
        3.2.1 文献选取
        3.2.2 成功因素的梳理
    3.3 软件外包伙伴关系成功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3.3.1 相关定义和成功因素筛选标准
        3.3.2 软件外包伙伴关系选择的成功因素
        3.3.3 软件外包伙伴关系管理的成功因素
        3.3.4 软件外包伙伴关系评价的成功因素
4 软件外包伙伴关系成功因素的实施
    4.1 软件外包伙伴关系选择成功因素的实施
        4.1.1 伙伴关系目的成功因素的实施
        4.1.2 伙伴关系选择成功因素的实施
    4.2 软件外包伙伴关系管理成功因素的实施
        4.2.1 关系维度成功因素的实施
        4.2.2 项目维度成功因素的实施
        4.2.3 运维维度成功因素的实施
    4.3 软件外包伙伴关系评价成功因素的实施
        4.3.1 目标实现程度
        4.3.2 项目与运维满意度
        4.3.3 伙伴关系满意度
5 案例应用研究
    5.1 案例介绍
        5.1.1 企业概述
        5.1.2 项目背景
    5.2 信息系统外包项目成功因素的实施
        5.2.1 系统规划阶段
        5.2.2 系统分析阶段
        5.2.3 系统设计阶段
        5.2.4 系统实施阶段
        5.2.5 系统运维阶段
    5.3 新辉集团信息系统外包结果评价
        5.3.1 新辉集团视角
        5.3.2 东联软件公司视角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新辉集团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技术开发合同
致谢

(8)企业共创共享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理 ——盛隆“群体老板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标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标
    第二节 研究案例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研究案例
        二、企业共创共享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自组织理论
        二、目标融合理论
        三、竞合理论
        四、心理所有权理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共创共享的研究类型综述
        二、自组织理论视角的共创共享研究
        三、共创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四、共创共享的管理哲学综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设计思路
        一、整体研究思路
        二、分析框架
    第二节 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法应用
        一、实用主义理论范式与混合型研究策略
        二、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依据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资料收集
        二、资料分析过程
        三、研究效度和信度保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共创共享管理模型构建
    第一节 企业共创共享管理模型构建
        一、开放式译码
        二、主轴式译码
        三、选择式译码
    第二节 共创共享管理模型阐释
        一、群体老板制的基础和灵魂
        二、群体老板制的核心
        三、群体老板制支柱之一
        四、群体老板制支柱之二
        五、群体老板制的目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盛隆共创共享的多维组织结构研究
    第一节 盛隆的一维结构:自组织体
        一、自组织体的理论来源
        二、盛隆“群体老板”自组织体结构的设计特点
    第二节 盛隆的二维结构:分形结构
        一、分形结构理论来源
        二、盛隆的组织分形结构
    第三节 盛隆的三维结构:人才活水的超链接结构
        一、超链接结构理论来源
        二、盛隆的组织超链接结构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企业共创共享的运行机理
    第一节 共创共享体系的自组织特性
        一、共创共享体系与自组织
        二、盛隆“群体老板制”共创共享体系的自组织特征
    第二节 共创共享自组织的条件控制
        一、系统开放与熵流控制
        二、远离平衡态与心理所有权
    第三节 共创共享自组织的动力机制
        一、序参量分析
        二、制造涨落
    第四节 共创共享自组织的超循环耦合机制
        一、超循环理论
        二、“群体老板制”的超循环耦合机制——帮扶传承
        三、共创共享自组织超循环耦合的功能特点
        四、个人与组织的超循环耦合模型
    第五节 共创共享自组织的演化机理
        一、混沌演化奇异吸引子
        二、混沌演化初级有序
        三、混沌态作用机理
        四、混沌演化高级有序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构建共创共享管理模式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共创共享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一、管理特点对比分析
        二、两种管理模式对环境的适应性分析
    第二节 构建共创共享管理模式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思路
        一、构建共创共享管理模式的问题分析
        二、问题解决思路分析
    第三节 共创共享管理模式实施策略
        一、建立对新管理范式的理解认知
        二、明确管理角色和任务转变
        三、横向信息交流渠道
        四、共创共享管理品牌构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一、理论贡献
        二、管理启示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9)T公司财务共享服务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财务共享服务的研究综述
        1.2.2 国内财务共享服务的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贡献
第2章 财务共享服务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财务共享服务相关基本概念
        2.1.1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
        2.1.2 财务共享服务
    2.2 财务共享服务的理论基础
        2.2.1 规模经济理论
        2.2.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2.2.3 内部控制理论
第3章 T公司的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现状
    3.1 T公司简介
    3.2 T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与岗位职责
        3.2.1 T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址
        3.2.2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
        3.2.3 T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岗位人员配置
    3.3 T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设计
        3.3.1 纳入财务共享服务的业务范围
        3.3.2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的主要流程变化
    3.4 T公司财务共享服务的成果
        3.4.1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3.4.2 提升企业资源利用效率
        3.4.3 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优化转型
第4章 T公司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改进空间
    4.1 信息系统整合度和安全性有待提升
        4.1.1 信息集中整合程度仍然有待提升
        4.1.2 信息系统安全性仍有待提升
    4.2 财务人力资源管理转型滞后
        4.2.1 财务人员业务素养与转型后的财务管理模式不相适应
        4.2.2 服务中心工作量过大挫伤员工积极性
    4.3 集团与业务部门间财权分配不尽合理
        4.3.1 部门间职责权限不够明晰
        4.3.2 业务部门权力受到过分约束
    4.4 财务人员绩效考核科学性有待提升
    4.5 尚未将财务共享服务覆盖至海外项目
第5章 T公司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改进对策
    5.1 整合完善信息系统
        5.1.1 实现信息系统纵向贯通和横向共享
        5.1.2 提升信息系统安全性
        5.1.3 整合各局集团财务系统
        5.1.4 开发新的信息系统功能模块
    5.2 改进财务人员管理制度
        5.2.1 打造高端复合型人才队伍
        5.2.2 建立科学的员工激励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
        5.2.3 设置合适的人才储备库
    5.3 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和战略框架
        5.3.1 优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机构
        5.3.2 优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流程
        5.3.3 适时适度调节集团管控力度
    5.4 加快对海外项目的财务共享服务覆盖
        5.4.1 构建海外项目财务共享服务主要面临的困难
        5.4.2 构建海外项目财务共享服务应遵循的原则
        5.4.3 海外项目推行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重点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10)煤炭企业业财一体化关键业财决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与基础理论
    2.1 文献综述
    2.2 基础理论
3 煤炭企业推行业财一体化的难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业务”与“财务”概念的界定
    3.2 业财一体化的定义
    3.3 推行业财一体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3.4 企业推行业财一体化的本质
    3.5 煤炭企业推行业财一体化必须遵循的原则
    3.6 煤炭企业推行业财一体化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业财一体化的煤炭企业预算框架体系与编制规则
    4.1 预算管理的总体架构
    4.2 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
    4.3 煤炭企业预算管理现状
    4.4 煤炭企业预算管理框架体系的建立
    4.5 以零基预算提升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6 以弹性预算体现生产条件的变化
    4.7 以滚动预算将单元预算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向延伸
    4.8 以各种预算方法的综合运用提升预算的科学性
    4.9 本章小结
5 基于业财一体化的煤矿掘进作业成本零基预算模型
    5.1 掘进工艺作业划分
    5.2 顶板支护作业材料预算模型
    5.3 边帮支护作业材料预算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业财一体化的煤矿巷道支护业财决策模型
    6.1 业务变量与财务变量业务逻辑关系
    6.2 掘进巷道的基础业务参数
    6.3 水平煤层巷道支护决策模型
    6.4 倾斜煤层巷道支护决策模型
    6.5 倾斜煤层沿空留巷决策模型
    6.6 本章小结
7 基于业财一体化的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决策模型
    7.1 峰峰矿区影响矿井服务年限的外部环境
    7.2 峰峰矿区影响矿井服务年限的开采技术条件
    7.3 峰峰矿区影响矿井服务年限的煤层赋存现状
    7.4 矿井服务年限的决策模型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试论影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几个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动态评价研究[D]. 李丹. 吉林大学, 2020(03)
  • [2]EPC项目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D]. 郑新华.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3]平衡计分卡在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孟明星.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3)
  • [4]JSS公司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姚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8)
  • [5]LS公司果蔬食品生产现场质量安全管理研究[D]. 程朝辉.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7)
  • [6]A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D]. 贾涵.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
  • [7]软件外包伙伴关系成功因素研究[D]. 申刚.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8]企业共创共享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理 ——盛隆“群体老板制”实证研究[D]. 谢清伦. 武汉大学, 2019(03)
  • [9]T公司财务共享服务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D]. 邓嘉.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10]煤炭企业业财一体化关键业财决策模型研究[D]. 张建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8)

标签:;  ;  ;  ;  ;  

影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几个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