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计算软件平台StarBus及其在“数据九十七”中的应用

分布式计算软件平台StarBus及其在“数据九十七”中的应用

一、分布计算软件平台StarBus及其在“数据九七”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慕所[1](2017)在《面向组件的通信中间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并行计算在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应用的深入,人们不断研究简单高效的并行计算软件框架。传统的并行计算程序因为模块之间相互耦合,导致程序不易维护和复用。组件式的软件框架具有高度的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设计了一个软件层次分明、可移植、可扩展的针对流数据计算场景的面向组件的并行软件框架,重点研究支撑软件框架的通信中间件的相关技术。本文首先研究了主流的并行计算模型,从原理、编程模型等角度分析了 MPI、OpenMP和POSIX threads三种并行软件中间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软件框架的分层模型。软件框架总体分为组件层、通信隔离层和通信层,其中通信隔离层又分为发布订阅接口层、发布订阅实现层和流数据处理层。本文还研究了组件间的发布订阅通信模型,完成发布订阅接口层和发布订阅实现层的方案设计,实现了两种基于MPI的发布订阅方案,环形Loop方案和组播方案。本文深入分析了流水线并行的原理并依此设计实现了流数据处理层。最后,本文选用一个典型的信号处理算法来测试软件框架。测试结果显示框架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软件系统无论在双核处理器平台还是在多核服务器平台运行,都能充分发挥硬件的并行计算能力,CPU利用率在90%以上。系统实现了高吞吐率和低时延的要求。且随着平台计算能力的提高,系统指标有大幅度提升。系统的可移植性、可重构性和数据的正确性也得到了验证。

罗荣凌[2](2010)在《基于异构数据库的容灾模型及数据一致性维护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别是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成为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关键业务系统对数据的高安全性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构数据库的容灾模型,给出了一个适合该模型的数据一致性维护技术,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异构数据库的容灾管理系统中间件。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比较了现有主流数据容灾技术方案,针对他们存在的不足,采用多层客户/服务体系结构,以高可用性为目标,提出了一个基于异构数据库容的灾体系结构。2.提出了读一致性和写一致性概念,并基于此设计了一种异构数据库容灾系统数据一致性实时维护策略。该策略可以有效降低一致性维护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也保持了数据处理的高效率。3.设计了一种基于操作日志重做的数据一致性恢复策略,结合检查点技术,可以实现异构数据库数据的高效恢复。4.基于以上技术,设计实现了一个异构容灾原型系统,并通过测试,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

王慧彬[3](2010)在《中间件和四层结构在DIMS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日益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建立了分布广泛的计算机网络,以加强自身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传统的小型局域网相比,现代企业网呈现出更大的复杂性、异构性和开放性。因此传统的二层C/S体系构架已经不能满足应用要求,多层结构技术应运而生。中间件技术是多层体系结构中的核心技术。它屏蔽了系统平台和数据库产品在物理和逻辑上的差异,为异构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程序提供了通信的普遍方法和相对于网络与操作系统的独立性。本文结合东营市知识产权局的决策信息管理系统(DIMS)的应用需求,运用J2EE平台构筑四层体系结构,并将基于消息队列机制的中间件WebSphere MQ应用于DIMS项目中,成功地实现了跨系统平台、大数据量的数据通信。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对方案中使用的中间件技术、J2EE平台、多层Web体系结构、消息中间件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2)分析对比二层、三层及多层分布式结构的优缺点,结合DIMS系统完成基于J2EE的四层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实现。(3)深入探讨中间件技术的主要特点和优越性,重点介绍了消息中间件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消息中间件在DIMS系统中的实施。(4)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中间件和四层结构在DIMS中进行实现和验证。本研究采用分层及模块化设计,使得系统流程清晰,易于扩展和维护,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郑笛[4](2008)在《基于上下文感知服务的构件化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计算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从分布式移动计算进入到无所不在的普适计算是计算发展的必然趋势。普适计算的最终目标是将由通信设备和计算机构成的信息空间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物理空间融为一体,支持用户随时随地并透明地获得符合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服务。然而普适计算环境始终动态变化,只有不断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进行改变和调整才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发挥软件的性能。这就要求普适计算环境下的应用程序必须是上下文感知的,从而能够自动的对上下文信息的变化以及上下文信息的历史进行感知和应用,并调整程序自身的行为。因此,随着普适计算技术研究的迅速推进,上下文感知技术正逐渐成为实现普适计算目标的研究热点之一。同时,构件化技术使得软件具有良好的平台兼容性、结构开放性、规模可变性、系统可配置性以及代码重用等能力。因此,随着构件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与分布式计算、嵌入式计算以及移动计算等紧密结合,并逐渐成为普适计算环境下的软件基础架构的设计与开发中的关键性技术之一。然而现有的构件化中间件关注的主要是分布式领域中的构件管理问题,对普适计算环境下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适配与构件部署等问题考虑不够。而现有的上下文感知服务则缺乏对于上下文感知的构件化应用的支持。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普适计算环境下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构件化中间件技术,着力于解决上下文信息的管理以及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适配和构件部署等问题。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如何建立上下文感知服务来为构件化中间件提供有效的上下文收集和管理机制。具体包括:1.在上下文感知服务的建立方面。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层次化建模方式HOCM,与传统的上下文建模方式的比较表明,该方法能够通过在用户、设备和服务之间共享上下文信息的结构以实现语义互操作性,并能通过上下文信息的质量扩展对上下文信息质量进行管理。同时我们提出了基于规则和本体的可扩展上下文推理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有效地支持上下文信息的推理,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通用的上下文管理服务模型CAS,通过该模型能够对上下文信息进行管理,并及时有效地为构件化应用提供所需的上下文信息。2.在上下文信息的不一致性管理方面。在普适计算环境下,由于所获得上下文信息的不一致性,往往会导致构件不一致性的产生。因此,针对上下文不一致性的消除问题,本文在CAS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上下文匹配的不一致性检测算法,并针对不一致上下文的消除提出了全丢弃消除算法、最新上下文丢弃算法、基于确定性上下文丢弃算法和基于相关性上下文丢弃算法,并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试验表明,这些算法能够有效达到消除上下文不一致性的目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就上下文不一致性算法对上下文信息的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地讨论和分析。第二部分研究如何通过上下文感知服务来对已有的构件适配和构件部署进行扩展。3.在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部署方面。本文针对传统的构件部署机制不考虑环境上下文变化的问题,结合CAS模型对现有的构件部署机制进行了扩展,提出了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部署方法CACD和基于资源上下文约束的构件部署算法RRCD。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够有效地实现普适计算环境下上下文感知的动态部署机制,并且具有较低的额外开销。4.在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适配方面。本文针对传统的构件适配机制不考虑环境上下文变化的问题,结合CAS模型对现有的构件适配机制进行了扩展,提出了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适配模型CACAM和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适配算法CACA,实验结果表明,CACA算法能够有效地实现普适计算环境下上下文感知的动态部署机制,并且具有较低的额外开销。5.最后,在这两部分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本文基于面向构件的分布计算平台StarCCM,提出并实现了上下文感知的构件化中间件模型StarCACCM。试验结果表明,StarCACCM能够在普适计算环境下为上下文感知的构件化应用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

孙奎刚[5](2007)在《基于CORBA的分布式服务高可用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布式计算已成为主流的计算机发展方向之一,软件也逐步由集中式向分布式发展。CORBA作为主流的分布式计算标准之一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CORBA开发的分布式服务越来越多,服务对象的种类和数目急剧膨胀,服务对象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使用CORBA产品开发的海量数据处理平台MDMP软硬件规模庞大,在面对海量数据处理时,服务变得异常“脆弱”,故障发生率很高。如何提高MDMP中服务的可用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挑战。目前对高可用技术的研究已有很多,但针对海量数据处理中间件高可用性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在分析和研究当前高可用技术的基础上,针对面向海量数据处理的分布式服务设计了一套多层次的高可用保障机制,从多个角度保障服务的可用性。高可用机制从三个层面来延长各服务的平均正常工作时间,从两个角度来缩短服务的平均修复时间,从而提高分布式服务的可用性。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本文通过使用CORBA策略使服务程序更健壮、更高效,通过日志告警技术来报告服务运行中的深层故障;从服务部署的角度,本文通过在最小服务支撑集的基础上增加冗余服务的方式来提高服务的容错能力;在服务桥接层采用冗余服务组技术来提高对象引用管理服务的容错能力,避免单点失效。针对服务实例多,手工维护困难的特点,本文对服务层设计并改进了自动维护技术,能够对服务进行快捷、高效的不间断维护,对于维护失败的服务也能以日志的形式记录异常信息;本文改进了现有的日志告警技术,为其引入多线机制,使得处理日志的能力大大加强,增加了离线日志检测和转移线程,消除了日志文件的堆积占用大量磁盘空间的问题。以上高可用保障机制已应用于实际系统MDMP,通过测试和实际上线运行,本文设计并实现的多层次高可用机制在保障服务的可用性方面效果明显,在改善服务的性能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侯潇[6](2007)在《海量数据处理中基于数据划分的查询优化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网络环境下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呈现出数据量海量,以及持续加载等特点,其庞大的数据规模,往往使得查询性能低下,基于现有软硬件条件,需要针对这些海量数据的查询请求,基于具体的数据存储与组织方法,提出更好的查询优化的解决方案。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比较和分析了海量数据处理的查询优化的各种解决方案优缺点,以及各种不同解决方案的适用场合。2、提出了面向特定场景的海量数据的多维数据划分查询优化方法。该方法将存放在一个表中的大规模数据通过多个维度进行数据划分,改变其存储处理方式,从而优化在海量数据环境下的查询性能。3、在基于CORBA实现的并行查询服务的基础上,对上述查询优化方法进行了实现。通过给出的数据划分方法,可以减少查询请求需要扫描的数据规模,使其降低到现有软硬件系统处理范围之内,得到最高效的处理能力。4、基于该数据划分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并行处理、查询优化等技术以提高系统整体查询效率;5、最后对提出的基于多维数据划分的查询优化方法进行了性能分析和实验,对算法的性能及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李明[7](2007)在《基于CORBA的态势推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态势推演是按照预定计划方案对某一大型活动进行模拟,以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冲突和错误的过程。目前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型活动组织筹划中,如运动会筹划、大型活动的组织以及军事斗争准备等诸多方面。对于涉及多组织、多目标的大型态势推演系统,软件结构的可扩展性、目标模拟的高效性是态势推演系统设计的难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课题在国家相关课题的资助下,设计开发了一个面向大型航空表演活动筹划准备的态势推演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帮助活动组织者对各类预选方案和飞行器行动进行事前模拟,有助于决策人员提前发现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本文基于态势推演系统的功能需求,采用CORBA中间件技术、MVC交互式软件模式、面向对象的多线程技术,较为有效的解决了态势推演系统的结构和性能方面的问题,其主要工作有以下3个方面:1.针对态势推演过程中模拟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ORBA的高效的分布交互式软件体系结构SEV(Service Engine View),SEV区分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有助于提高模拟推演的性能和软件结构的灵活性;2.针对态势推演系统多目标并行模拟的需求,基于StarBus3.0中间件的MTL多线模型,设计了基于多线程的态势服务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在态势推演中的应用模式;3.基于SEV结构和多线程态势服务模型,设计并实现了态势推演系统的核心功能,采用用例图、类图、算法和序列图等方式详细介绍了软件需求和工作原理。

苑洪亮[8](2006)在《基于内容的“发布/订阅”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分布对象通信中间件以解决异构网络环境下分布应用系统之间的互操作为目标,可以屏蔽网络通信的实现细节,提高系统的可移植性,因而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分布计算的主流技术之一。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软件应用形态逐步从相对封闭、面向熟识用户群体和相对静态的紧耦合形式向开放、公共可访问和动态协作的松耦合模式转变。采用RPC同步机制的传统分布对象中间件其所提供的单一同步通信机制无法适应Internet的动态特性,为应对这一挑战,能够为构建上层分布应用提供异步的、松耦合的通信机制变得非常必要。“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是一种基于事件的通信范型,与异步RPC、分布共享内存、消息队列等异步通信范型相比,能够使通信的参与者在空间、时间和控制流上完全解耦,因此能够较好地满足许多大型分布式系统松散耦合通信的需求,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根据对事件通知选择方式的不同,“发布/订阅”系统可以分为基于通道、基于主题和基于内容等。基于通道和基于主题的“发布/订阅”相对简单,基于内容的“发布/订阅”具有更强大、更灵活、适应性更广的特性,后者是构建未来新型大规模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基础设施之一。然而,相比之下,基于内容的“发布/订阅”要复杂的多,它要成为一个真正实用的、支持大规模分布式应用的支撑平台,许多关键技术问题仍然亟待解决。本文围绕着支持基于内容“发布/订阅”的关键技术性问题,在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工作:1、路由算法研究方面。应用订阅间的覆盖关系可以减少需要转发的订阅数,从而可以减小中间代理的路由表大小,继而可以缩短事件的匹配时间。我们将订阅覆盖路由区分为最优(optimal)和次优(suboptimal)的策略,提出了严格的基于订阅覆盖的路由(SSCBR)和放松的基于订阅覆盖的路由(RSCBR)策略,前者考虑最优订阅覆盖路由策略,后者使用次优订阅覆盖路由策略。针对SSCBR的最优订阅覆盖路由策略,提出了使用SSCBR时路由表配置正确的充要条件,通过该充要条件证明了SSCBR和RSCBR路由算法的正确性。2、事件消息的可靠传递研究方面。我们提出了一个两层的可靠性模型来保证事件消息传递的可靠:可靠的P/S协议层和可靠流传输层。可靠的P/S协议层理解P/S系统的消息格式,而可靠流传输层将P/S消息看作数据流,两层都提供事件的可靠传递支持,用户可以选择只使用其中的一层,也可以同时使用两层。在可靠的P/S协议层,应用混合的基于Gossip算法的push和pull方法,提出了支持订阅覆盖的事件丢失检测与恢复算法。算法利用了pull方法开销小的优点,又克服了pull方法在某些特殊场景下无法检测出事件丢失的缺点,具有较好的性能。在可靠流传输层,通过网络链路速率探测、断点续传等机制来适应不同的链路质量,保证消息流的点到点可靠传递。3、移动计算环境的扩展支持技术研究方面。对订阅者暂时断连问题,提出了一种保持“at most once”语义的快速重连算法。对使用持久订阅的订阅者发生漫游后需要进行事件迁移的问题,分析了已有研究提出的同步算法的有效性以及迁移算法对路由算法的依赖,并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法:预转移与预恢复。预转移方法通过提前将事件转发到新代理,预恢复方法利用事件迁移算法进行同步过程的空隙,从新代理和其邻居代理上预恢复需要迁移的事件,两者都减少了需要迁移的事件数,从而缩短了事件迁移的过程。4、系统实现方面。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实现了一个通知服务原型系统Densa。Densa具有较好的可配置与可扩展能力,应用系统可根据需要对路由策略、传输的可靠性QoS等进行配置,以更好地满足它们的需求。Densa通过多协议管理框架可以支持多种协议,使其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复杂的应用环境。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支持基于内容“发布/订阅”亟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法,但求对推进基于内容的“发布/订阅”的理论研究和实用化进程能带来一定的理论启迪和应用参考。

陈晖[9](2005)在《面向事件处理的分布式日志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分布计算技术已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取得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传统的日志技术难以适应电信、金融等以事件处理为主的行业的应用需求。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建立面向事件处理的分布式日志系统。 本文仔细研究和分析了OMG针对电信领域制定的CORBA电信日志服务规范,对日志服务系统的实现技术展开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讨论了系统架构、关键性功能属性、数据存储和系统追踪调试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面向事件处理的分布式日志服务系统。 本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详细分析了CORBA电信日志服务规范,讨论了日志服务系统的事件流和应用特征;深入研究了日志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日志对象和日志工厂对象接口以及日志控制与管理属性等若干关键技术。 2.研究了日志服务系统中的日志存储技术,重点讨论了日志记录存储池的构建技术和事务处理技术,满足了日志服务系统在数据存储方面的诸多需求。 3.研究了日志服务系统中的日志记录读写技术,分析了日志读写操作的内部工作流程,探讨了日志记录读写中的性能优化技术和日志记录迭代器技术。 4.分析了日志QoS属性,并对日志QoS实现技术展开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5.利用本文对日志服务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设计和实现了日志服务系统的主体模块,定义了系统的逻辑结构;研究了分布式系统的跟踪和调试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日志服务系统的系统跟踪与调试子系统。 6.基于StarBus 3.0平台实现了日志服务系统StarLog,并对系统进行了功能和性能测试与评估。 本文对面向事件处理的分布式日志服务系统的实现技术的研究与探讨,对类似系统的设计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基于本文研究成果实现的StarLog系统,提供了一个简单易用的日志系统构建平台,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用户可以利用StarLog建立自己的功能强大的面向事件处理的分布式日志系统。

李玉荣[10](2005)在《面向分布式软件的日志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流量不断增大,基于海量数据的分布式软件的规模也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分布式软件的组成部分变得愈加庞大和复杂,给系统调试以及了解系统运行状态带来了困难。如何有效利用分布式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日志信息来分析系统状态和提升系统预警能力,满足日志服务在性能、健壮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迫切要求,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和实用意义的研究课题。 本文以大规模事务处理中间件(StarTPMonitor)为应用背景,研究分布式软件的日志管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分布式软件的日志管理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包括: 1、在分析了日志服务的应用背景及日志技术的发展趋势后,指出了现有日志服务产品在满足大规模事务处理中间件的日志需求上存在的局限性。 2、介绍了大规模事务处理中间件的总体结构,以及引入日志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分析了大规模事务处理中间件对日志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3、在日志服务应满足的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面向分布式软件的日志管理系统LMS(Log Management System for Distributed Software,LMS),并对LMS的体系结构、日志格式、日志信息管理模式、报警信息的获取方式及系统配置数据存储方式等的设计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包括采用“双缓冲区策略”提高日志文件的传输速度;利用改进的时钟同步算法解决多应用节点日志事件排序问题;通过关联规则挖掘算法自动生成报警规则,以提高日志分析的效率等等。 4、基于StarBus平台完成了LMS的实现,LMS三段式体系结构实现了分布对象的快速日志记录,提高了系统的并发度;LMS采用多线程方式接收分布对象的日志请求和处理日志缓冲文件。LMS的对象管理功能支持系统的运行时调试以及日志数据的输出容量控制。LMS采用CORBA Any类型对日志信息进行封装,实现日志信息对外界的透明性;其日志监控与报警功能提升了对系统的预警能力。同时,LMS采用XML序列化与反序列化技术实现对系统配置数据的存储,保证了LMS的可配置特性,提高了LMS的灵活性。 5、对LMS进行了相应的功能和性能测试。测试表明LMS正确地实现了日志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日志管理引入的开销很小,LMS满足了大规模事务处理中间件对其在性能、可用性、可扩展等方面的要求。

二、分布计算软件平台StarBus及其在“数据九七”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布计算软件平台StarBus及其在“数据九七”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组件的通信中间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传统的软件系统
        1.1.2 并行计算软件系统
        1.1.3 基于组件的并行计算框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2 并行计算的相关技术研究
    2.1 并行计算模型
        2.1.1 并行计算的分类
        2.1.2 并行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2.1.3 并行计算编程模型
    2.2 MPI消息传递接口
        2.2.1 MPI原理
        2.2.2 MPI的编程模型
        2.2.3 MPI标准的具体实现
    2.3 OpenMP
        2.3.1 OpenMP的编程模型
        2.3.2 OpenMP的并行效率
        2.3.3 OpenMP的适用场景
    2.4 POSIX threads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组件的体系架构
    3.1 分层的软件架构
        3.1.1 组件层
        3.1.2 通信隔离层
        3.1.3 通信层
    3.2 组件层的设计
        3.2.1 组件模块的设计
        3.2.2 组件的分解
        3.2.3 组件的算法优化
    3.3 发布订阅通信模型设计
        3.3.1 发布订阅通信原理
        3.3.2 发布订阅接口层设计
        3.3.3 发布订阅实现层设计
    3.4 数据流的并行处理
        3.4.1 流水线并行设计
        3.4.2 组件的通信模型分析
        3.4.3 流数据处理层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体系架构的软件实现
    4.1 组件的软件设计
        4.1.1 组件初始化的基本流程
        4.1.2 组件结构
    4.2 基于MPI的发布订阅机制
        4.2.1 环形Loop方案的实现
        4.2.2 基于MPI组播的发布订阅实现
        4.2.3 发布订阅接口层的实现
    4.3 并行流处理的方案实现
        4.3.1 后台通信线程的设计
        4.3.2 可变数据的处理
        4.3.3 数据缓冲区的管理
        4.3.4 线程间的同步
        4.3.5 复杂算法的特殊处理
    4.4 本章小结
5 软件框架的实验测试
    5.1 软件框架的测试算法
    5.2 双核计算环境实验测试
        5.2.1 发布订阅初始化时间测试
        5.2.2 组件算法复杂度测试
        5.2.3 系统吞吐率
        5.2.4 系统时延
        5.2.5 数据正确性验证
    5.3 多核服务器平台的实验测试
        5.3.1 系统吞吐率
        5.3.2 系统时延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2)基于异构数据库的容灾模型及数据一致性维护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主要容灾方案研究现状
        1.2.2 数据一致性维护研究现状
    1.3 本文工作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容灾基本概念与方案
        2.1.1 容灾基本概念
        2.1.2 容灾与容错
        2.1.3 容灾与数据备份
        2.1.4 容灾是一项系统工程
        2.1.5 容灾系统的设计指标
        2.1.6 容灾技术的一般方案
    2.2 分布对象中间件技术
        2.2.1 分布对象中间件
        2.2.2 CORBA
    2.3 多数据库技术
    2.4 数据复制技术
        2.4.1 基于存储层的数据复制
        2.4.2 基于逻辑卷的数据复制
        2.4.3 数据库系统基于redo log 的数据复制
        2.4.4 三种数据复制方法的分析及比较
    2.5 数据副本一致性维护技术研究
        2.5.1 基于消息队列的维护策略
        2.5.2 数据库复制机制
        2.5.3 基于事务复制的维护策略
        2.5.4 两种维护策略的原理分析及比较
第三章 基于异构数据库的容灾模型
    3.1 容灾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
    3.2 HDTF 设计思想
    3.3 HDTF 数据复制与分布模型
        3.3.1 全复制(RAIDb-1)
        3.3.2 部分复制(RAIDb-2)
        3.3.3 RAIDb-1-0
        3.3.4 RAIDb-0-1
    3.4 HDTF 体系结构
        3.4.1 模式与接口
        3.4.2 认证管理
        3.4.3 数据复制
        3.4.4 一致性维护
        3.4.5 灾难恢复
        3.4.6 控制器扩展
        3.4.7 配置管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DTF 数据一致性维护关键技术与策略
    4.1 HDTF 数据一致性实时维护
        4.1.1 基本思想
        4.1.2 一致性维护管理对象设计
        4.1.3 一致性维护功能模块设计
        4.1.4 一致性维护策略
    4.2 基于日志重做的数据一致性恢复
        4.2.1 基本思想
        4.2.2 模块与流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HDTF 系统测试
    5.1 测试环境及部署
    5.2 HDTF 功能测试
        5.2.1 容灾功能测试
        5.2.2 数据一致性测试
    5.3 HDTF 性能测试
        5.3.1 数据写入性能测试
        5.3.2 数据查询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中间件和四层结构在DIMS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基于J2EE的四层体系结构
    2.1 二层结构与三层结构概述
        2.1.1 二层体系结构
        2.1.2 二层结构的局限
        2.1.3 三层结构概述
        2.1.4 三层结构的特点
    2.2 基于WEB的三层结构
    2.3 基于J2EE的四层体系结构
    2.4 四层体系结构在DIMS中的设计与实现
        2.4.1 Web层
        2.4.2 业务逻辑层
        2.4.3 数据持久层
        2.4.4 数据存储层
    2.5 小结
第三章 中间件技术
    3.1 中间件概述
        3.1.1 中间件的定义
        3.1.2 中间件的作用
        3.1.3 中间件在应用系统中的位置
        3.1.4 中间件的分类
    3.2 消息中间件
        3.2.1 消息中间件的概念
        3.2.2 消息和队列
        3.2.3 消息传递中间件
        3.2.4 消息队列中间件
    3.3 小结
第四章 消息中间件的实施
    4.1 WEBSPI-tERE M0简介
        4.1.1 WebSphere MQ的原理
        4.1.2 WebSphere M0的重要特点
    4.2 消息通讯架构设计
        4.2.1 Client/Server通信模式
        4.2.2 同步和异步
        4.2.3 DlMs中消息传输系统的设计
    4.3 消息设计
        4.3.1 消息体的设计
        4.3.2 消息体结构的网格嵌入算法设计
        4.3.3 消息的控制信息设计
        4.3.4 容错设计
    4.4 小结
第五章 系统功能实现
    5.1 系统物理结构
    5.2 系统运行环境的搭建
        5.2.1 硬件设备
        5.2.2 软件系统
    5.3 DIMS系统中MQ的配置
    5.4 请求消息格式的设置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基于上下文感知服务的构件化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普适计算——计算模式的变革
        1.1.2 上下文感知——实现普适计算的关键技术
        1.1.3 软件构件化——软件发展的趋势
    1.2 上下文感知技术基础
        1.2.1 上下文感知的定义
        1.2.2 实现上下文感知的关键技术
        1.2.3 上下文感知系统的结构
    1.3 构件化中间件技术基础
        1.3.1 构件的基本属性
        1.3.2 主流的构件技术与模型
        1.3.3 构件化中间件的一般结构
    1.4 相关研究工作
        1.4.1 CoBrA
        1.4.2 Gaia
        1.4.3 Context Toolkit
        1.4.4 Camus
        1.4.5 CAMidO
        1.4.6 RCSM
        1.4.7 比较与分析
    1.5 本文的工作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CAS:上下文感知服务模型
    2.1 上下文的定义与分类
        2.1.1 上下文的定义
        2.1.2 上下文的分类
    2.2 基于本体的上下文建模机制
        2.2.1 基于本体的分层上下文模型HOCM
        2.2.2 本体模型的功能实现
        2.2.3 上下文质量的建模
        2.2.4 与其它建模方式的比较
    2.3 可扩展的上下文推理机制
        2.3.1 基于规则的推理
        2.3.2 基于本体的推理
        2.3.3 可扩展的上下文推理引擎
        2.3.4 性能分析
    2.4 CAS:上下文感知服务
        2.4.1 上下文收集
        2.4.2 上下文解释与聚合
        2.4.3 上下文存储
        2.4.4 上下文生命周期管理
        2.4.5 CAS上下文感知服务结构
    2.5 小结
第三章 上下文信息不一致性的管理
    3.1 上下文不一致性问题的产生
    3.2 不一致上下文的检测
        3.2.1 上下文匹配
        3.2.2 不一致性检测
    3.3 不一致上下文的消除
        3.3.1 全丢弃不一致性消除
        3.3.2 最新上下文丢弃不一致性消除
        3.3.3 基于确定性上下文丢弃不一致性消除
        3.3.4 基于相关性丢弃不一致性消除
        3.3.5 算法性能分析
        3.3.6 算法对应用影响的比较
        3.3.7 对上下文来源的修改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部署
    4.1 部署基础
        4.1.1 部署定义
        4.1.2 上下文感知的部署
        4.1.3 部署的需求
    4.2 CACD: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部署
        4.2.1 构件化应用的部署
        4.2.2 上下文感知的部署结构
        4.2.3 部署适配规则
        4.2.4 部署适配规则的一致性检查
        4.2.6 基于资源上下文约束的构件部署算法RRCD
        4.2.7 性能度量
    4.3 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适配
    5.1 构件适配基础
    5.2 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适配结构
        5.2.1 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适配阶段
        5.2.2 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适配结构
    5.3 CACAM: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适配模型
        5.3.1 上下文感知适配单元
        5.3.2 构件添加行为
        5.3.3 构件删除行为
        5.3.4 构件替换行为
        5.3.5 上下文感知的构件更新行为
        5.3.6 上下文感知的构件迁移行为
        5.3.7 上下文感知构件适配中的状态定义
    5.4 CACA: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适配算法
        5.4.1 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适配算法
        5.4.2 上下文感知构件适配功能测试
        5.4.3 上下文感知构件适配方法性能测试
    5.5 小结
第六章 基于上下文感知服务的构件化中间件
    6.1 构件化中间件StarCCM
        6.1.1 StarCCM平台
        6.1.2 构件实现框架
        6.1.3 构件运行环境:容器
        6.1.4 StarCCM的反射能力
    6.2 面向构件化应用的上下文感知中间件
        6.2.1 面向构件化应用的上下文感知中间件结构
        6.2.2 上下文质量管理
        6.2.3 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部署
        6.2.4 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构件适配
        6.2.5 比较与分析
    6.3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基于CORBA的分布式服务高可用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贡献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系统可用性
        2.1.1 串行系统可用性
        2.1.2 并行系统可用性
        2.1.3 串-并行系统可用性
    2.2 CORBA相关技术
        2.2.1 截获器技术
        2.2.2 CORBA策略
    2.3 SSH协议
        2.3.1 SSH协议简介
        2.3.2 SSH协议的结构
        2.3.3 SSH协议的应用
第三章 分布式服务高可用设计
    3.1 分布式服务体系结构
        3.1.1 分布式服务体系结构
        3.1.2 分布式服务高可用体系结构
    3.2 延长MTTF的设计
        3.2.1 应用程序设计
        3.2.2 部署方案设计
        3.2.3 服务桥接层设计
    3.3 缩短MTTR的设计
        3.3.1 自动维护设计
        3.3.2 日志告警设计
第四章 分布式服务高可用实现
    4.1 海量数据管理平台MDMP
        4.1.1 MDMP体系结构
        4.1.2 管理数据库实现
    4.2 延长MTTF的实现
        4.2.1 应用程序层高可用实现
        4.2.2 部署层高可用实现
        4.2.3 服务桥接层高可用实现
    4.3 缩短MTTR的实现
        4.3.1 自动维护实现
        4.3.2 日志告警实现
    4.4 监控界面实现
        4.4.1 服务监测实现
        4.4.2 服务器监测实现
        4.4.3 数据库监测实现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系统测试环境
    5.2 服务监测对服务性能的影响
    5.3 对象引用管理服务容错测试
    5.4 自动维护测试
    5.5 日志告警测试
    5.6 总体测试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6)海量数据处理中基于数据划分的查询优化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海量数据查询优化技术
        1.2.2 多数据库查询处理技术
        1.2.3 基于数据划分的查询优化技术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系统体系结构
    §2.1 大规模事务处理中间件
    §2.2 数据库子系统
        2.2.1 硬件系统
        2.2.2 软件系统
    §2.3 应用需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划分的建模及分析
    §3.1 数据划分的建模
    §3.2 模型分析
        3.2.1 不考虑物理存储
        3.2.2 考虑物理存储
    §3.3 实际系统实现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维数据划分方法的设计
    §4.1 数据库结构和统一视图设计
        4.1.1 数据库表结构
        4.1.2 表的统一视图
    §4.2 并行查询服务结构
    §4.3 分表算法
        4.3.1 分表算法描述
        4.3.2 关键技术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维数据划分方法的实现
    §5.1 并行查询服务总体结构
    §5.2 关键模块的实现
        5.2.1 并行查询服务器
        5.2.2 查询结果服务器
        5.2.3 数据查询服务器
        5.2.4 数据字典
        5.2.5 连接池
        5.2.6 分表算法模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实验验证
        6.1.1 测试环境
        6.1.2 测试准备
        6.1.3 测试内容
    §6.2 DBMS的调优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7)基于CORBA的态势推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问题及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推演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对推演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相关技术分析
        1.3.1 分布对象中间件
        1.3.2 MVC软件设计模式
    1.4 本文主要工作
    1.5 本文结构
第二章 基于中间件的MVC软件体系结构
    2.1 软件体系结构
        2.1.1 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
        2.1.2 软件体系结构的意义和作用
        2.1.3 软件体系结构的分类
        2.1.4 推演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2.2 静态数据模型和动态数据模型
    2.3 基于MVC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
        2.3.1 Web应用中MVC结构
        2.3.2 基于Model业务逻辑分离的MVC结构
        2.3.3 基于Model数据分离的MVC结构
    2.4 SEV软件体系结构
        2.4.1 静态数据服务模型
        2.4.2 引擎控制模型
    2.5 SEV模型的应用分析
        2.5.1 基于SEV的推演系统结构
        2.5.2 软件部署架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多线程的态势服务模型
    3.1 MTL多线模型
        3.1.1 进程与线程
        3.1.2 MTL线程库
    3.2 多线态势服务模型
        3.2.1 线程模型
        3.2.2 同步控制机制
        3.2.3 线程运行模型
        3.2.4 MSS模型
    3.3 MSS模型的应用
        3.3.1 态势线程的启动
        3.3.2 态势线程的控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态势推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设计要求
    4.2 系统需求概述
        4.2.1 态势推演用例图
        4.2.2 推演数据准备
        4.2.3 推演进程控制
    4.3 系统体系结构
        4.3.1 态势推演体系结构
    4.4 态势推演系统的静态结构
        4.4.1 核心数据库结构
        4.4.2 数据服务
        4.4.3 态势服务
        4.4.4 控制服务类图
    4.5 态势推演系统的动态流程
        4.5.1 态势数据访问流程
        4.5.2 态势服务注册流程
        4.5.3 态势推演控制流程
        4.5.4 态势推演上图流程
    4.6 态势推演系统的运行
        4.6.1 系统布署的环境要求
        4.6.2 态势推演系统的运行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本文的工作创新点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8)基于内容的“发布/订阅”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异步通信机制的应用需求
        1.1.2 可选的异步通信范型
        1.1.3 课题来源
    1.2 “发布/订阅”通信范型
        1.2.1 概念模型
        1.2.2 解耦特性
        1.2.3 分类
    1.3 研究工作定位
    1.4 本文贡献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工作
    2.1 基于内容的P/S
        2.1.1 可表达能力
        2.1.2 拓扑结构
        2.1.3 事件匹配
    2.2 事件路由算法
        2.2.1 研究现状
        2.2.2 存在的不足
    2.3 事件的可靠传输
        2.3.1 研究现状
        2.3.2 存在的不足
    2.4 移动计算环境的支持
        2.4.1 断线
        2.4.2 客户端漫游
第三章 支持订阅覆盖的路由算法
    3.1 概述
        3.1.1 简单值类型约束的覆盖判定规则
        3.1.2 字符串类型约束的覆盖判定规则
    3.2 订阅覆盖路由策略
        3.2.1.55 CBR 路由策略
        3.2.2.R SCBR 路由策略
    3.3 路由表正确的充要条件
    3.4 路由算法
        3.4.1.55 CBR 算法
        3.4.2.R SCBR 算法
    3.5 实验与评估
        3.5.1 路由表大小实验
        3.5.2 网络通信开销实验
        3.5.3 时间性能实验
    3.6 小结
第四章 事件的可靠传递研究
    4.1 可靠性模型
    4.2.G ossip 算法
        4.2.1 基本概念
        4.2.2 优点和动机
    4.3 可靠PS 协议层(RPSL)
        4.3.1 支持订阅覆盖的事件丢失检测算法
        4.3.2 事件恢复算法
        4.3.3 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4.4 可靠流传输层(RSTL)
        4.4.1 链路速率自适应算法
        4.4.2 断点续传
    4.5 实验与评估
        4.5.1.R PSL 实验
        4.5.2.R STL 实验
    4.6 小结
第五章 移动计算的扩展支持技术
    5.1 断线重连
        5.1.1 断线分析
        5.1.2 暂时断线快速重连算法(FRTD)
        5.1.3.F RTD 的断线分析
    5.2 订阅者漫游
        5.2.1 订阅的持久性
        5.2.2 事件迁移算法
        5.2.3 算法改进
    5.3 实验与评估
        5.3.1.F RTD 实验
        5.3.2 事件迁移实验
    5.4 小结
第六章 通知服务原型系统
    6.1 分布计算中间件StarBus+
    6.2 原型系统Densa 的设计
        6.2.1 设计原则
        6.2.2 系统结构
        6.2.3 可扩展与可配置能力
    6.3.D ensa 的实现
        6.3.1 用户接口实现
        6.3.2 可靠传输服务
        6.3.3.G IOP 协议扩展
    6.4 应用举例
        6.4.1 总体结构
        6.4.2 数据复制
    6.5 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本文总结
    7.2 未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附录 发布/订阅研究的技术资源

(9)面向事件处理的分布式日志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图目录
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技术背景
        1.1.2 应用背景
        1.1.3 研究现状
    1.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结构
第2章 日志服务的模型概述
    2.1 日志服务模型结构
    2.2 日志服务主要接口
        2.2.1 日志对象接口
        2.2.2 日志工厂对象接口
    2.3 日志产生事件
    2.4 日志控制和管理
    2.5 小结
第3章 日志服务关键技术研究
    3.1 日志存储技术
        3.1.1 技术背景
        3.1.2 日志记录存储池
        3.1.3 事务处理技术
    3.2 日志记录读写技术
        3.2.1 日志读写的内部流程
        3.2.2 日志记录读写中的性能优化
        3.2.3 日志记录迭代器技术
    3.3 日志 QoS技术
        3.3.1 日志 QoS属性
        3.3.2 实现技术
    3.4 小结
第4章 日志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结构
        4.1.1 系统逻辑框架
        4.1.2 基本数据类型
        4.1.3 系统的全局类图
    4.2 日志调度和日志产生事件的设计
        4.2.1 日志调度
        4.2.2 日志产生事件
    4.3 系统辅助模块
        4.3.1 数据持久存储服务子模块
        4.3.2 系统跟踪与调试子模块
    4.4 小结
第5章 StarLog系统的测试与评估
    5.1 StarLog系统的实现
    5.2 基于StarLog 构建日志系统的流程
    5.3 StarLog的测试与评估
        5.3.1 测试目标
        5.3.2 测试环境描述
        5.3.3 功能测试与评估
        5.3.4 性能测试与评估
    5.4 小结
第6章 结束语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10)面向分布式软件的日志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应用背景
    §1.2 技术背景
        1.2.1 中间件概述
        1.2.2 CORBA概述
    §1.3 研究现状
    §1.4 本文贡献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大规模事务处理中间件
    §2.1 大规模事务处理中间件概述
    §2.2 大规模事务处理中间件的结构
        2.2.1 并行加载服务
        2.2.2 并行数据访问服务
        2.2.3 日志管理服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MS系统设计
    §3.1 LMS的功能要求
    §3.2 LMS基本思想
    §3.3 LMS的体系结构
    §3.4 LMS设计要点
        3.4.1 事件传输模式
        3.4.2 日志管理模式
        3.4.3 日志文件传输
        3.4.4 日志格式设计
        3.4.5 日志记录的时钟同步
        3.4.6 日志数据挖掘与分析
        3.4.7 日志监控与报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MS系统实现
    §4.1 LMS组成
        4.1.1 LMS的组件
        4.1.2 LMS的组件交互
    §4.2 日志信息的接收与处理
        4.2.1 客户方请求的处理流程
        4.2.2 处理缓冲文件的的流程逻辑
        4.2.3 相关接口说明
    §4.3 日志文件传输的实现
        4.3.1 Map容器
        4.3.2 MTL多线库
        4.3.3 日志文件的传输
        4.3.4 主要类描述
    §4.4 日志存储的实现
        4.4.1 实现原理
        4.4.2 日志存储工作流程
        4.4.3 服务接口描述
        4.4.4 主要类描述
    §4.5 运行时调试的实现
    §4.6 日志记录同步算法改进
    §4.7 日志监控与报警的实现
        4.7.1 XML序列化的实现
        4.7.2 日志监控与报警
        4.7.3 主要类描述
    §4.8 日志查询与删除的实现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MS功能与性能测试
    §5.1 功能测试
        5.1.1 测试环境
        5.1.2 测试用例
        5.1.3 测试结果
    §5.2 性能测试
        5.2.1 测试环境
        5.2.2 测试方案
        5.2.3 性能评价
    §5.3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四、分布计算软件平台StarBus及其在“数据九七”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组件的通信中间件技术研究[D]. 王慕所. 浙江大学, 2017(08)
  • [2]基于异构数据库的容灾模型及数据一致性维护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罗荣凌.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03)
  • [3]中间件和四层结构在DIMS中的应用[D]. 王慧彬. 中国石油大学, 2010(04)
  • [4]基于上下文感知服务的构件化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D]. 郑笛.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05)
  • [5]基于CORBA的分布式服务高可用技术研究与实现[D]. 孙奎刚.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07)
  • [6]海量数据处理中基于数据划分的查询优化研究与实现[D]. 侯潇.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07)
  • [7]基于CORBA的态势推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明.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07)
  • [8]基于内容的“发布/订阅”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苑洪亮.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05)
  • [9]面向事件处理的分布式日志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陈晖.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11)
  • [10]面向分布式软件的日志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李玉荣.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11)

标签:;  ;  ;  ;  ;  

分布式计算软件平台StarBus及其在“数据九十七”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