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基本问题浅析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基本问题浅析

一、浅析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基本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晏旬[1](2019)在《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对金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金融体制不断深入改革,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市场受到广泛关注,逐渐成本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受到全球金融风暴余浪的波及,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国际交易市场和国内交易市场都出现了套期保值活动的失败和公司利益的亏损,引发我们对合理应用衍生金融工具,正视运用过程中所需承担的市场风险的思考。经济学者和投资利益相关者始终聚焦于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或为自身投资的收益,或为经济市场的运转,大众己经清楚地了解到上市公司或多或少都有盈余管理动机,上市公司相关经济行为信息的披露成为必要。而上市公司应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规避是否对盈余管理起到作用,若起到了作用那么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是负面的还是正面的,这些都将成为信息使用者密切关心的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对衍生金融工具和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分析,界定了衍生金融工具和盈余管理的概念,对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聚焦我国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分析了该行业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和盈余管理的现状,探究两者之间的影响并提出三个假设;然后选取该行业报表中披露使用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司为样本,根据其2011年-2017年七年的年度报告披露的相关数据采用回归模型对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从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文章提出的三个假设。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三点结论:其一,衍生金融工具应用与金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负向相关:其二,衍生金融工具应用程度与金融上市工具盈余管理程度负向相关;其三,衍生金融工具应用程度与金融上市工具盈余管理持续性负向相关。文章结尾部分对我国金融行业提出了合理应用衍生金融工具,提升衍生金融工具应用风险管控水平,规范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市场体制系,加强金融监管,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的建议与对策。希望为上市公司合理应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相关部门完善衍生金融工具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提供参考性依据。

周心慈[2](2016)在《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之一,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是为规避金融风险而产生的,可由于它的高杠杆性、不确定性,它为操作者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暗藏着许多风险。一旦操作不当,它会给使用者带来巨大损失。在我国,商业银行是金融衍生品的主要操作者,它承担着与金融衍生品相关的巨大收益与风险。为了更有效地规范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行为,银行监管机构需要提高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而提高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就是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对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披露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本文在吸收学者已有的研究和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研究,以期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体系提出自己的建议。作者拟采用以规范研究为主,结合文献分析法、样本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选取16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引入近三年的年报数据,从信息及时性,信息披露方式,信息披露内容三个方面对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对定性分析做了充分的补充,从而更加深入地阐述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现状与不足,从银行自身管理和外部环境的角度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创新性的改进建议。本文将统计数据与规范研究结合起来,将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弥补了只基于理论层面分析的不足。文章将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研究,在吸收已有学者的研究和资料文献的基础上,从我国16家上市银行入手,选用近三年的年报数据,从三个方面入手,研究了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发现了信息披露中的问题,主要有:披露信息的及时性有待提高;披露形式单一,格式不规范;风险信息的定量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单独披露;公允价值信息有效性尚需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搜集文献资料,进行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现有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制约了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及时性;现有报表本身的设计缺陷的影响;产品本身的高风险性,披露意识不高;公允价值获取、确认困难;缺乏针对性的准则规范,监管力度不足。针对问题存在的原因,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建立实时财务报告系统,提高披露效率;改善传统报表,创新披露形式;利用VAR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信息的充分度;完善估值技术,改善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提高准则的针对性和监管力度。

张丁云[3](2013)在《金融衍生品的会计信息披露 ——基于上市银行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使衍生金融产品作为规避风险的工具活跃在全球金融市场,它的高杠杆性和高回报率给金融市场创造了巨额的财富,但是它的高风险性和高创新性,也给交易带来了相当大的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就是衍生金融工具使用不当,造成美国实体经济受挫,市场信心萎缩,最终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的缺陷,企业并不能有效的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信息,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担负着国家货币资金运动的中介者,吸收社会公众的存款、发放贷款,经营的是特殊产品,为社会整体的经济运行融通资金,是经济活动的支付和结算中心,它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保持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平衡,一旦银行运营出现了问题,轻者导致投资者和企业的损失,重者破坏整个金融体系。所以,本文在吸收前辈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基础上,以影响国计民生的银行业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有效地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本文使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中国境内上市的全部16家商业银行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展现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评价各个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优劣,意在发现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足点,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相关修改意见,并呼吁有关部门重视该问题,进一步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体制。本文共分五个部分,以我国上市银行的角度来分析、讨论有关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问题: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由基础金融工具创新形成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给投资者提供了规避风险和投机的机会,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由于它的不当使用,风险不确定性极大,当风险不断积聚和扩散后,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全球经济萎缩;会计信息披露是防治风险最核心的部分,然而在衍生金融工具导致的危机爆发时,它却没有起到应有的预警作用,说明现行的会计准则无法适应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殊性。本文认为对金融体系中承担着重担的银行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的调查分析,对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社会稳定,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出发,分别介绍了会计准则制定情况与专家学者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的发展进程和现状:制定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和规范性文件的主体主要是指巴塞尔银行监管协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会计准则理事会和我国财政部;专家学者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主要从公允价值计量替代历史成本计量的可行性、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会计报表的缺陷、披露相关格式和内容等方面出发。最后介绍了本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首先讨论信息披露与会计信息披露的界定,明确了会计信息披露应包含的内容,回顾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及其特点,从银行角度和衍生工具自身特点出发,强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最后对现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准则进行解读和分析,从中可以发现,衍生金融工具表内披露已经有比较完备的规定,资产负债表中披露衍生金融工具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利润表中披露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但是衍生金融工具表外披露方面却略显不足,特别在内容和格式上面都没有强制性要求,多为建议性意见,披露内容比较随意,操作性不强。第三部分首先从不确定性会计理论、履约中合约会计理论、全面收益理论和风险价值理论四部分阐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然后探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相关原则及要求。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章节,通过分析我国2008和2011年两年间16家上市商业银行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状况,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从中找到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关于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之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披露程度不够、相关会计处理方法不公开,认为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报表本身的缺陷、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有困难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信息使用者无法获取足够信息判断企业的运营情况,影响其投资决策,监管机构也不能有效对市场进行监管,影响金融市场安全。第五部分是在研究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发现的问题与形成原因进行剖析,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提出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若干对策。从披露原则和要求、披露内容及形式创新、监管体系三方面出发,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希望对改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现状有所帮助。本文的研究价值主要包括:(1)较为系统论述了国内外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准则,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指出了我国现有准则中存在的瑕疵。(2)比较分析了我国全部16家上市商业银行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按表内、表外等事项分类对其披露程度进行了定量统计,虽然之前也有文章按此思路对银行进行研究,但是时间久远、样本选择狭窄,通常只有4——5家、覆盖范围不广、代表性不强。(3)本文从银行的视角出发,研究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后,我国上市商业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从中发现披露情况的不足之处,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整改意见,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体系。(4)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国外准则和国内金融环境,拟定更为详细的会计披露规范,探索我国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的更深层次的研究。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出现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在商业银行中实施、适用情况,探讨相关问题,将监管办法和会计准则相结合,解决相关问题。本文查询大量数据和阅读大量文献,将多学科融合运用,但由于自身学识有限,不足之处请指正。

张桃梨[4](2013)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固定利率逐渐被浮动利率取代、全球金融贸易化以及石油危机,这些因素增加了金融市场的风险,从而导致衍生金融工具的诞生。自其产生以来,就被人们用来规避风险、投机套利等,它一方面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又由于操作不当也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伴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一系列的文件就被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等相继出台,用来对其相关会计问题来进行规范。另外,我国财政部也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有四条与金融工具有关,即第22、23、24、37号,这四条准则分别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方面进行了规定。尽管衍生金融工具在发达国家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但在我国的发展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对其会计问题的研究相对来说也比较滞后,并且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索。所以,有必要对其相关会计问题进行研究。面对变化多端的金融市场以及多样化的衍生金融工具,我们当下迫切需要做的就是制定出比较规范的会计准则,健全和完善金融市场,促进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创新,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本文在结构上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进行说明。第二部分界定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学和金融学概念、特点及分类,并对其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简要的介绍。第三、四、五部分别阐述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披露方面的问题。第六部分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以促进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发展。

陈春霞[5](2012)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迅猛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一方面,企业及金融机构通过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另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杠性、价格波动性等特点决定了其本身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很多投资者在利益的诱惑下往往无视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风险,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由衍生金融工具而引起的各种危机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它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衍生金融工具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将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尽可能地降低。会计风险是衍生金融工具各种风险中关键的一种,因此,如何降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对最大限度发挥衍生金融工具的正面功能有着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探讨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风险是十分必要的。本章首先提出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简要梳理了国内外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以及会计风险的相关理论研究,建立本文的研究基础;其次,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再次,本章以各位学者对会计风险的研究成果归纳出会计风险的定义,同时总结出会计风险的特征及分类。在这个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的概念、特征;并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风险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产生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会计准则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缺失以及会计职业道德忽视三个方面,并逐一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改进与完善、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的建设以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等措施来防范和管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

张婷婷[6](2010)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工具一直在不断创新着,在一定程度上正逐渐改变着世界范围内经济活动的发展规则。当今国际经济活动在以跨国公司为核心不断发展着,与此同时,国际间的资本活动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金融商品和衍生工具起到助推作用,反过来它也得到飞速发展,在内容上得到丰富,衍生金融工具已经成了当今国际金融活动的核心部分。然而,金融工具本身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及其交易活动的多样性等特点,操作得当能帮助投资者创造巨大财富;操作不得当将给所有者或债权人带来巨额损失,甚至破产。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在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会计行业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即会计如何描述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过程及产生的风险和其保值的作用。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作为前沿领域,为国内外业内人士广泛关注和研究,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十大会计难题之一”。本文首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内涵、特点等作了介绍,阐述了衍生金融工具关于会计确认、计量、披露的相关规定,以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会计确认、计量及披露为主线,揭示当前我国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业务处理中的再确认标准不统一,公允价值下产生的利得未得到反映,财务报告披露不充分,表外披露不完善等问题,并通过分析找到了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统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确认标准,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检查与披露,改进会计报表的结构和编报方式等解决措施,以求会计能更好地反映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实质内容。

穆方舟[7](2010)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维系全球经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正式瓦解,各国开始普遍采用浮动汇率制,许多国家纷纷放宽了对汇率的金融管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和汇率出现了剧烈的波动,基础金融工具的价值也相应地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波动,国际金融市场随之产生了规避风险的强烈需求。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它为基础金融工具的持有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对冲风险的手段。衍生金融工具在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迅速,尤其是在过去的10多年间,它的规模空前扩大。然而衍生金融工具同时也是一种风险很大,投机性很强的金融工具,近年来一系列震惊全球的危机和事件几乎都与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有关: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住友金属巨亏事件、中航油巨亏事件和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三家投资银行的破产事件。在这些事件中传统财务报告在危机出现之前看不到任何“先兆”,仍然显示出良好的业绩和健康的财务状况,这将误导投资者,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所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更多的发展和应用,传统财务报表的披露会越显不足。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对完善传统财务报表的披露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共六章来研究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问题。第一部分(2-3章)是衍生金融工具概述及对传统会计的冲击。首先从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特征和种类上对衍生金融工具作了一个基本的介绍。之后分析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的冲击:第一,对会计要素的冲击。按照资产和负债两要素的定义,其未来经济利益从企业的流入和流出都必须来自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衍生金融工具的实质是来自双方签订的合约,它所引起的未来的是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根据传统会计模式下的确认标准很难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会计报表的资产中予以核算。但是,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越来越大,只是作为表外业务予以反映,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严重失真。第二,对会计确认的冲击。按照传统会计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企业应该在经济业务发生的期间记录这些业务对企业的影响,而不是收到或付出现金时记录其影响。衍生金融工具在合约订立时,交易双方权利义务虽然基本确定,但交易并未实际发生,而且可能在到期时也不会发生,因此不符合权责发生制下会计确认的要求。但如果不确认衍生金融工具,就不能及时揭示衍生金融工具的潜在风险,也不能正确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未实现持有损益,这就不能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相关性的要求。第三,对会计计量的冲击。历史成本坚持会计计量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衍生金融工具价值在持有期间内的任何变动,都应该分阶段真实地反映,这就会造成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严重的脱离实际情况,从而也导致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会计报告根本无法反映真实情况,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第四,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冲击。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确认(包括会计要素)和会计计量的冲击,最终必将会涉及到传统的会计报告。传统会计报表对企业过去的业绩和财务状况提供了真实而公正的描述,但它无法准确地预测企业未来的业绩和财务状况,也不会揭示任何风险和不确定性。传统资产负债表按流动性排列,主要体现受托责任的目标,为债权人提供偿债能力的信息,但却无法体现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内容。传统利润表只披露已实现损益,而不披露未实现损益,而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巨大的风险性,其价值随时波动,将产生大量的未实现损益,这些未实现损益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重大的决策价值。所以,绝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在现行财务报表中都不能得到充分的披露,这显然不能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决策相关性的要求。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快速发展,必须对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做出调整,使其能适应当前的金融环境,增加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满足决策相关性的要求。第二部分(4-5章)是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冲击的实质和会计对此的调整以及调整后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通过美国会计学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目标的表述,可以看出决策有用观以取代受托责任观成为企业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首要目标。会计是基于受托责任而发展起来的,因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是与生俱来的,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偏重于可靠性。但资本市场发展起来后,对相关性要求很高,因而相关性的要求实际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了体现这两个转向,实现会计的“反应性”,使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相关性的要求,传统会计理论必须得到调整。传统收益决定是建立在交易已经发生的基础上,而衍生金融工具的事项不是过去而是未来发生,它显然不满足传统收益的确认。但是,衍生金融工具价值的变动却是巨大的,对企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果不确认,显然不能满足决策相关的要求。因此,会计学界引入了全面收益的概念,认为收益包括已实现和未实现的权益变动。企业的收益是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净资产的净增长额,而净资产又是由资产减去负债计算得到的,衍生金融工具价值的变动就先体现在资产负债的变动,再确认损益,于是资产负债观也被确认下来。以全面收益代替传统收益成为传统会计应对衍生金融工具冲击的一个发展趋势,但全面收益的确定,离不开对资产负债项目价值变化的金额确定,会计计量属性必然要改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反映了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所达成的共识,更贴近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真实价值。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利用这种具有预测性的公允价值信息辅助决策,公允价值更符合“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和“相关性”的信息质量特征。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对衍生工具而言,公允价值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但是问题因此产生,衍生金融工具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产生大量的未实现损益,未实现损失按照谨慎性原则还能进行确认,而未实现收益和利得是在传统会计体系之外的,所以实务的发展不能贯彻传统收益确定的模式,净利润与净资产的变动不能挂钩,导致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逻辑关系的瓦解。报表间逻辑关系瓦解实质原因在于传统财务会计模式对会计环境的变化不适应,即会计环境在变化,而适应会计环境变化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未能一致地构建起来。所以,重建和改进适合衍生金融工具的财务会计报表体系是财务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采用渐进式改进是合理的选择。第三部分(6~7章)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对于资产负债表的改进,本文首先对资产负债要素进行重新定义,使金融衍生工具其符合其定义,认为可以把资产重新定义为“企业(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以及虽然是未来的交易或事项但在法律上具有不可撤销(更改)性而拥有或控制的……”;然后分析了流动性、货币性、核心性和金融性四种资产负债项目分类标准,指出资产负债表项目按流动性分类的不足和按金融性分类的优势所在:衍生工具流动性难以判断、金融性分类适应会计目标的转变、金融性分类符合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金融性分类适应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转变、金融性分类对现行报表变动较小符合渐进式改进的要求;最后将资产负债表按金融性分类,对现行资产负债表进行改进,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对于利润表的改进,考虑到现行利润表不能披露对衍生金融工具未实现损益并且报表间逻辑关系混乱,本文首先引入全面收益观,使利润表能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等的未实现损益,体现决策有用观和资产负债观,重建报表的逻辑关系;然后借鉴国外主流会计的全面收益报告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渐进式改进的要求,指出了我国现阶段应采用单报表模式;最后按照上述理念提出对我国利润表的改进方法:保留传统利润表的完整性,把传统利润表未披露的衍生金融工具未实现损益和一些绕过利润表直接计入权益的部分在利润表后全面收益里列示,对现行利润表进行改进。本文可能的创新有以下三点:(1)目前,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主要是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循环过程中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影响,而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较少。本文除了探讨这种影响外,更从冲击的实质:会计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转向进行了研究,并由此从会计信息披露的角度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体系进行了探讨。(2)衍生金融工具不满足传统会计要素的定义,无法纳入传统会计报表中进行披露。本文认为应对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定义,才能将衍生金融工具等新业务纳入会计报表中。(3)在会计报表信息披露的改进上,基于以前学者关于财务报表原本逻辑关系的瓦解研究,结合衍生金融工具对财务报表逻辑关系的影响,提出了对传统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改进的方案。

江百灵[8](2009)在《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监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发展迅猛,但与此同时国际国内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巨亏事件,当前严重的金融危机也是缘自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失控。只有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被准确、及时地识别并披露给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企业才能保证持续稳健地发展,同时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才能得到较好的保障。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迫切需要衍生金融工具,但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有效的监控手段。会计在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与金融监管相比,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工作要滞后很多。目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一些理论问题还在探讨和解决之中,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体系也缺乏整体的构想。由此,笔者选择了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监控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从会计的角度,探讨如何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及时准确地识别并披露给外部利益相关者,以及通过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降低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新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已经实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加之金融风暴仍在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了相关理论基础后,从会计准则、内部监控、外部监控、审计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如何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进行会计监控,并以法国兴业银行案件以及最近的次贷危机为例分别阐述了如何加强内控与发挥会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本文以规范分析为主,同时采用了案例研究的方法,从会计的角度研究了如何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进行监控。本文还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描述和评价,同时对我国与国外相关准则内容、监控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差距,提出对策。在我国已施行新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背景下,本文力图在以下方面有所贡献与创新。1.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是世界和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会计信息是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的基础。如何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进行内外部的监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监控体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2.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新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但仍然存在一些需克服和完善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可供准则修订时参考。3.当前的金融危机对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本文对会计在金融危机中的角色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以期在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会计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4.提出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我国在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监控方面应采取的若干策略。

邓魏[9](2008)在《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会计问题探析》文中提出20世纪70年代初,发达国家纷纷放宽或取消了对固定利率的管制,与此同时浮动汇率取代了固定汇率,再加上金融自由化和石油危机的强烈冲击,这就使得汇率、利率、股市进入长时期的难以预料的波动之中,基于此,国际金融市场上产生了规避风险的强烈需求。然而,这些风险是难以通过传统金融工具本身来规避的,由此,金融创新迫在眉睫,衍生金融工具此时便孕育而生了。经过30多年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确在规避风险,降低筹资成本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它本身也蕴涵着巨大的风险,也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如何有效地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规范和监管,已经成为各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会计作为管理的手段之一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本文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进行研究时,主要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披露三个方面展开。衍生金融工具确认时虽然形式上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的定义,但从实质上看,衍生金融工具是企业现在拥有的权利或承担的义务,在将来会造成企业资金的流入或流出,因此,就其功效而言,与传统意义上的资产、负债并无本质区别。所以,应对传统会计要素概念框架进行修正,扩大会计要素确认的范围,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包括初始确认、再确认和终止确认。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不确定性特征,’使我们最终应以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在当前状况下,可以辅之以历史成本计量)。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衍生性、杠杆性等特征,使得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风险很大,那么,充分地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从而有效地控制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风险是很有必要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和发展拓展了会计的研究和实践领域,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已经逐渐发展起来了,然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在我国还属于新兴的领域,它的发展滞后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因此,尽早的制定出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和建立起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规范体系,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一个迫切任务。本论文将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张宪林[10](2008)在《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管理与控制 ——基于会计理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衍生金融工具的兴起与发展,不仅给融资中介过程和金融市场带来深刻影响,而且也给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带来强烈的冲击。本文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作了的系统性理论研究,以传统的会计理论和丰富多彩的金融创新为背景,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概念入手,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构建起了相对完整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体系,既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又具有重要的社会实践价值。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研究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问题:第一部分,衍生金融工具概述,主要介绍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内容、特点、所面临的风险;第二部分,财务会计理论结构下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本节尝试从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角度来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综述了学术界关于会计理论的定义,会计理论体系的分类、内容等相关知识,并介绍了学术界关于会计目标的代表性观点、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目标与现代会计目标一致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三部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理论问题研究,讨论会计确认的一般理论,分析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会计确认理论的冲击,提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会计确认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的方面;第四部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理论问题研究,讨论会计计量的一般理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特点和优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传统会计计量理论的冲击并提出改进的建议;第五部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讨论会计信息披露的一般理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冲击及对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的创新。

二、浅析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基本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基本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对金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衍生金融工具研究综述
        1.3.2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1.3.3 衍生金融工具应用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综述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1.5 创新之处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
        2.1.2 盈余管理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套期保值理论
        2.2.2 套利投机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4 风险管理理论
        2.2.5 盈余管理理论
3 金融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应用与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3.1 金融行业现状分析
    3.2 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应用现状分析
    3.3 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4 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对金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实证分析
    4.1 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对金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关系分析
    4.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3 变量选择
    4.4 模型的构建
    4.5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4.5.1 描述性统计
        4.5.2 相关性分析
        4.5.3 回归分析
    4.6 稳健性检验
    4.7 研究结果
5 建议与对策
    5.1 合理运用衍生金融工具
    5.2 提升衍生金融工具应用风险管控水平
    5.3 规范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体系
    5.4 加强金融监管
    5.5 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制度
    5.6 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2 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与披露内容
        2.1.1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
        2.1.2 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2.2 理论基础
        2.2.1 不确定性会计理论
        2.2.2 风险价值理论
        2.2.3 全面收益理论
3 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与问题
    3.1 16家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持有状况
    3.2 上市银行 2013-2015年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情况统计分析
        3.2.1 信息及时性分析
        3.2.2 信息披露方式分析
        3.2.3 信息披露内容分析
    3.3 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3.3.1 信息及时性有待提高
        3.3.2 披露形式单一,格式不规范
        3.3.3 风险信息的定量信息不充分,缺乏单独披露
        3.3.4 公允价值信息有效性尚需提高
4 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现有披露制度制约了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及时性
    4.2 现有报表本身的设计缺陷
        4.2.1 资产计量原则和列报方式的制约
        4.2.2 收益确认原则的影响
    4.3 产品本身的高风险性,披露积极性不高
        4.3.1 衍生金融工具本身的高风险性
        4.3.2 银行的披露积极性不高
    4.4 公允价值获取困难
        4.4.1 金融市场不发达
        4.4.2 估值技术的复杂性
    4.5 缺乏针对性的准则规范,监管力度不足
        4.5.1 准则规范针对性不强
        4.5.2 欠缺的监管力度降低了违规成本
5 完善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5.1 建立实时报告系统,提高披露效率
    5.2 改进现有报表,创新披露形式
        5.2.1 改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5.2.2 在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相关信息
    5.3 利用VAR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信息充分度
        5.3.1 充分利用风险价值模型
        5.3.2 设立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部门
    5.4 完善估值技术,改进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
        5.4.1 利用科技力量完善公允价值估值技术
        5.4.2 提高公允价值信息质量
    5.5 提高准则规范的针对性和监督力度
        5.5.1 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度高的规范
        5.5.2 加大监督、惩罚力度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金融衍生品的会计信息披露 ——基于上市银行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研究现状的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论文思路及结构
        1.3.2 研究价值及不足
2.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的必要性及相关规定
    2.1 信息披露及会计信息披露的界定
        2.1.1 信息披露
        2.1.2 会计信息披露
    2.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2.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2.2.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2.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2.3.1 从银行方面看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2.3.2 从衍生工具方面看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2.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解读
        2.4.1 国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规范
        2.4.2 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规范
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
    3.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3.1.1 不确定性会计理论
        3.1.2 履约中合约会计理论
        3.1.3 全面收益理论
        3.1.4 风险价值理论
    3.2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与要求
    3.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3.3.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确认和计量
        3.3.2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表内披露
        3.3.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表外披露
4. 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4.1 我国16家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4.2 原因分析
        4.2.1 现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设计缺陷
        4.2.2 公允价值难以确定
        4.2.3 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4.3 全面影响
5. 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措施
    5.1 披露的原则和要求
    5.2 披露内容及形式的创新
        5.2.1 表内的披露
        5.2.2 表外的披露
    5.3 建立多层次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监管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4)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2 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理论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与发展
    2.2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2.3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3.1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
        2.3.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2.3.3 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
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
    3.1 初始确认
        3.1.1 初始确认的时点
        3.1.2 初始确认的标准
    3.2 终止确认的标准
    3.3 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的思考
        3.3.1 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的会计确认原则的冲击
        3.3.2 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的思考
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
    4.1 初始计量
    4.2 后续计量
    4.3 计量属性概述
        4.3.1 计量属性的种类
        4.3.2 比较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4.4 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最佳选择
        4.4.1 公允价值的定义
        4.4.2 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公允价值的确定
        4.4.3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优点
    4.5 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的思考
5 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
    5.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一般原则
    5.2 分析 FASB 和 IASB 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披露
    5.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5.3.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应披露的基本内容
        5.3.2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应用一一股指期货
    5.4 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问题的思考
        5.4.1 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会计披露的冲击
        5.4.2 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问题的思考
6 促进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的建议
    6.1 加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
    6.2 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制定的外部环境
    6.3 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6.4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风险监控体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衍生金融工具研究综述
        1.2.2 会计风险研究综述
第2章 衍生金融工具概述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与发展
        2.1.1 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背景
        2.1.2 衍生金融工具的快速发展
    2.2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特征与种类
        2.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2.2.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2.2.3 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
    2.3 衍生金融工具的正面功能与负面影响
        2.3.1 衍生金融工具的正面功能
        2.3.2 衍生金融工具的负面影响
第3章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的内涵
    3.1 会计风险分析
        3.1.1 会计风险的概念界定
        3.1.2 会计风险的特征
        3.1.3 会计风险的分类
        3.1.4 会计风险的影响因素
    3.2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分析
        3.2.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的定义
        3.2.2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的特征
第4章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成因分析
    4.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方面的原因
        4.1.1 衍生金融工具确认上存在不确定
        4.1.2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面临局限
        4.1.3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不完善
    4.2 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原因
        4.2.1 衍生金融工具自身特点对内部控制提出挑战
        4.2.2 管理层凌驾控制之上
        4.2.3 一味追求创新,忽视风险评估
        4.2.4 董事会形同虚设
    4.3 相关人员职业道德方面的原因
第5章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5.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改进
        5.1.1 改进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标准
        5.1.2 改进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5.1.3 改进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
    5.2 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
        5.2.1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企业内外的信息沟通
        5.2.2 建立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的程序
        5.2.3 建立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控制活动
        5.2.4 加强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沟通
        5.2.5 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的监督
    5.3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5.3.1 完善惩罚机制,将会计职业道德核心内容法律化
        5.3.2 建立会计职业道德主体的评价体系
        5.3.3 优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倡导诚信风气
第6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3.1 本文的创新点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
    1.4 文献综述
        1.4.1 组织与机构的相关研究综述
        1.4.2 相关实务研究综述
2 衍生金融工具概述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内涵
        2.1.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2.1.2 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特征
    2.2 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
    2.3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特点
3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3.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确认观念与原则
        3.1.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要素的确认
        3.1.2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初始确认、再确认和终止确认
    3.2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方面存在的问题
    3.3 解决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方面问题的对策
4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4.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方面的观念与原则
        4.1.1 以历史成本为会计计量方法的局限
        4.1.2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计量的优越性
        4.1.3 公允价值确定的基本原则
    4.2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4.3 解决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方面问题的对策
5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5.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相关规定
        5.1.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5.1.2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5.2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
    5.3 解决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方面问题的对策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7)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框架与写作思路
    1.5 可能的创新
    1.6 研究综述
        1.6.1 国外研究综述
        1.6.2 国内研究综述
2.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冲击
    2.1 衍生金融工具定义
        2.1.1 金融学界下的定义
        2.1.2 会计学界下的定义
        2.1.3 两种定义的差别
        2.1.4 我国会计准则下的定义
        2.1.5 笔者对衍生金融工具定义的思考
    2.2 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
    2.3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2.4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冲击
        2.4.1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要素的冲击
        2.4.2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确认的冲击
        2.4.3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计量的冲击
        2.4.4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冲击
3.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信息披露冲击的实质
    3.1 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
        3.1.1 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3.1.2 转向决策有用观
    3.2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偏重可靠性转向偏向相关性
        3.2.1 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3.2.2 相关性与可靠性
        3.2.3 偏向相关性
    3.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披露决策相关信息
4.传统会计理论应对冲击的调整
    4.1 采用全面收益观与资产负债观
    4.2 会计计量属性
    4.3 公允价值——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4.3.1 公允价值
        4.3.2 历史成本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局限性
        4.3.3 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优点
        4.3.4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展望
        4.3.5 当前的公允价值危机——公允价值是金融危机的元凶还是替罪羊
5.财务报表逻辑关系的瓦解
    5.1 会计报表体系的逻辑关系
    5.2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使财务报表逻辑关系瓦解
    5.3 采用渐进式重建财务报表的逻辑关系
6.资产负债表会计信息披露改进
    6.1 资产负债表要素重新定义
        6.1.1 现行做法的实质——将衍生金融工具作为新的会计要素
        6.1.2 未来趋势——会计要素重新定义
    6.2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分类与比较
        6.2.1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分类标准
        6.2.2 资产负债表不同分类方法的比较
    6.3 资产负债表项目分类的选择——按金融性分类
        6.3.1 衍生金融工具流动性难以判断
        6.3.2 选择按金融性分类的依据
        6.3.3 资产负债表项目按金融性分类
    6.4 资产负债表的改进
    6.5 表外披露补充说明资产负债表内容
7.利润表会计信息披露改进
    7.1 全面收益理论
    7.2 利润表改进采用全面收益观的优点
    7.3 全面收益观的应用
        7.3.1 国外在准则中运用全面收益观
        7.3.2 国外关于全面收益的报告方式和确认标准
        7.3.3 我国应采用的全面收益报告方式和确认标准
    7.4 利润表的改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8)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回顾
        一、衍生金融工具及其风险的研究
        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
        三、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会计监控的研究
    第三节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本文贡献
        一、论文的逻辑结构
        二、各章节内容提要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方法、贡献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第一节 衍生金融工具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
    第二节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
        一、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种类
        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度量
        三、主要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分析
    第三节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理论困境
        一、会计确认
        二、会计计量
        三、信息披露
第三章 监控演进:相关会计规范的变迁及比较
    第一节 国外准则
        一、国际会计准则
        二、美国会计准则
    第二节 我国会计规范
        一、《全国银行统一会计基本制度》(1987)
        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1993)
        三、《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1997)
        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
        五、《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2002)
        六、《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2005)
        七、《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2005)
        八、《企业会计准则》(2006)
    第三节 对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评价
        一、新准则的突破与亮点
        二、对我国企业的深远影响
        三、新准则的不足之处
第四章 内部监控:风险预警与实时控制
    第一节 内部监控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欠成熟
        二、投资者的专业能力不足
        三、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
        四、内部信息与沟通不够充分及时
        五、风险监管制度不健全
    第二节 建立内部控制与风险预警机制
        一、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二、设计合理的授权制度与业务流程
        三、确定风险限额与度量各种风险
        四、会计实时控制系统建设
    第三节 监控技术开发与应用
        一、VaR
        二、ANN
第五章 外部监控:三级监管
    第一节 国际监管组织的监管
        一、巴塞尔委员会的监管法律
        二、证监会国际组织的监管法律
        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监管法律
        四、国际清算银行的监管法律
    第二节 各国会计监管的经验
        一、对会员的资产控制
        二、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三、健全信用担保机制
        四、完善结算制度
    第三节 我国监管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现行监管体系
        二、政府风险监管与控制的缺陷
    第四节 会计资本与监管资本的协调
        一、会计资本的计量
        二、监管资本的计量
        三、会计资本与监管资本的协调
    第五节 加强外部监控的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
        二、优化市场环境
        三、推进制度创新
        四、完善监管体系与手段
        五、根据会计指标实行差异化管理
        六、其他措施
第六章 风险导向:衍生金融工具审计模式
    第一节 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与审计范围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风险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范围
    第二节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特殊考虑
        一、审计方法
        二、审计报告
    第三节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难点分析
        一、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依据
        二、审计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
        三、审计程序
    第四节 对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建议
        一、及时修订审计准则
        二、完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三、强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四、革新审计技术
        五、建议的审计方法与程序
第七章 案例分析:法国兴业银行欺诈案与美国次贷危机
    第一节 法国兴业银行欺诈案:内控失效
        一、法国兴业银行简介
        二、案件过程
        三、案件影响
        四、案件评论
        五、对我国的启示与建议
    第二节 美国次贷危机:会计的反思
        一、次贷危机的产生与发展
        二、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反思
        三、对资产减值计提方法的反思
        四、对改进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反思
        五、对高管薪酬会计确认的反思
第八章 结论:我国的对策
    第一节 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建设
        一、及时制订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二、尽快制订公允价值估值指南
        三、完善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准则
    第二节 加强内部控制
        一、职责分工控制
        二、授权与审批控制
        三、财产保护控制
        四、会计系统控制
        五、内部报告控制
        六、经济活动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
        七、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
    第三节 扩大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
        一、披露的原则要求
        二、披露形式及手段的创新
        三、发布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报告
    第四节 严格外部监管
        一、风险预警的意义
        二、模型构建
    第五节 加强国际监管合作
        一、现有相关国际监管文件
        二、研究并实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三、加强国内监管与国际监管的合作与协调
    第六节 人才培养与道德教育
        一、培训金融知识
        二、培训会计知识
        三、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后记

(9)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会计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1.2.1 国外的研究情况
        1.2.2 国内的研究情况
    1.3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第二章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概念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与发展
    2.2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特点和种类
        2.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2.2.2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2.2.3 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
第三章 探讨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
    3.1 确认的基本问题
        3.1.1 会计确认的一般理论
        3.1.2 会计确认的基本原则
    3.2 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会计确认原则的冲击
    3.3 衍生金融工具是否应确认为表内的项目
    3.4 衍生金融工具确认的具体方法
        3.4.1 衍生金融工具表内确认的解决对策
        3.4.2 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再确认与终止确认
第四章 探讨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4.1 关于会计计量的相关问题
    4.2 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的选择
        4.2.1 公允价值的概念、特点、优点
        4.2.2 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评价
    4.3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第五章 探讨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披露
    5.1 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冲击
    5.2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的原则和特点
    5.3 衍生金融工具披露的内容
        5.3.1 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内列报
        5.3.2 报表附注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
        5.3.3 我国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披露解析
第六章 利率期货会计的理论与实践
    6.1 利率期货的定义、特点
    6.2 利率期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6.3 利率期货的账务处理
        6.3.1 利率期货投机的账务处理
        6.3.2 利率期货套期保值的账务处理
    6.4 利率期货的信息披露
第七章 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7.1 进一步完善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建议
    7.2 加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
    7.3 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制订的外部环境
    7.4 提高会计人员的执业能力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管理与控制 ——基于会计理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本文的内容和结构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 可能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1.5 文献综述
        1.5.1 相关准则的研究综述
        1.5.2 相关理论和实务研究综述
        1.5.3 小结
2. 衍生金融工具概述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2.1.1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确定的定义
        2.1.2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确定的定义
        2.1.3 两种定义的差别
        2.1.4 我国学者对衍生金融工具所确定的定义
    2.2 衍生金融工具的内容
    2.3 衍生金融工具和基础金融工具的区别
    2.4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2.5 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
        2.5.1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种类
        2.5.2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特征
3. 财务会计理论结构下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3.1 会计理论的定义
    3.2 财务会计理论结构概述
        3.2.1 会计理论体系的分类
        3.2.2 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
    3.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管理的目标
        3.3.1 学术界关于会计目标代表性的观点
        3.3.2 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3.3.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目标与现代会计目标一致性问题研究
        3.3.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现行会计管理目标的影响
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理论问题研究
    4.1 会计确认的一般理论
        4.1.1 会计确认的定义
        4.1.2 会计要素定义
    4.2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会计确认理论的冲击
        4.2.1 衍生金融工具对财务会计要素的冲击
        4.2.2 对传统会计确认理论产生的冲击
    4.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会计确认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4.3.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会计要素理论的影响
        4.3.2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初始确认、再确认和终止确认
5.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理论问题研究
    5.1 会计计量的一般理论
        5.1.1 会计计量的内涵
        5.1.2 现有计量属性的种类及其比较
        5.1.3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5.2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传统计量模式的冲击
    5.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传统会计计量理论的创新
6.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6.1 会计信息披露的一般理论
    6.2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冲击
    6.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的创新
        6.3.1 国际权威观点
        6.3.2 衍生金融工具披露的原则
        6.3.3 衍生金融工具披露的内容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浅析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基本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对金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 晏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2]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分析[D]. 周心慈. 河南大学, 2016(03)
  • [3]金融衍生品的会计信息披露 ——基于上市银行的视角[D]. 张丁云.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4)
  • [4]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D]. 张桃梨. 山西财经大学, 2013(10)
  • [5]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问题研究[D]. 陈春霞. 集美大学, 2012(02)
  • [6]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D]. 张婷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01)
  • [7]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 穆方舟.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3)
  • [8]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监控研究[D]. 江百灵. 厦门大学, 2009(12)
  • [9]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会计问题探析[D]. 邓魏. 昆明理工大学, 2008(02)
  • [10]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管理与控制 ——基于会计理论的研究[D]. 张宪林. 兰州商学院, 2008(01)

标签:;  ;  ;  ;  ;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基本问题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