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车乘员系统对大提速的新要求

浅谈机车乘员系统对大提速的新要求

一、浅谈大提速对机车乘务制度的新要求(论文文献综述)

邱铁鑫[1](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中国的成立,使原本带有“铁路弱国”枷锁的中华民族有了朝着“铁路大国”“铁路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逐步实现了由落后于世界、到追赶世界、再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性飞跃。在此过程中,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铁路文化,这些文化蕴含于新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中,不仅影响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走向,对于中国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工业文明成果,铁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近代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构成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渊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铁路建设相关论述、传承铁路人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国情,充分发挥了铁路文化在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稳定社会、改善民生、转变民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促进了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中国铁路文化事业的发展,反映了中国铁路自觉—自立—自强—自信的历程,更从侧面彰显出了中华民族走向文化自信的发展逻辑,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史的缩影。论文通过研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问题,可以看到关乎新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坚定文化自信的全局性问题;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用的伟大实践。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回答新中国铁路文化是什么、其建设的内容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建设新时代铁路文化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立足于此,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问题,理顺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并重点梳理铁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从物质承担、价值内核、制度保障和形象展现四个层面阐释新中国铁路文化何以自信:一、铁路物质文化是铁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以物质为载体的显着特点,与人类在铁路领域进行生产生活的实践联系得最为紧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铁路领域进行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最直观的成果。从铁路建筑文化建设和收藏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对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反映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物质成果。二、铁路精神文化是铁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在铁路领域长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共同目标、精神风貌以及文艺作品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精神文化理念,它彰显了铁路文化的价值内核。从铁路精神、铁路文艺、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等三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凸显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三、铁路制度文化作为铁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铁路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铁路精神文化的产物,还是铁路行为文化的本质体现。它既不是纯物质形态的,也不是纯精神形态的,更不是纯行为形态的,而是一定的物质文化活动、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一定的行为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从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铁路体制建设和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理顺其脉络,总结其经验,揭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制度因素和路径选择。四、铁路行为文化并不能与铁路企业文化划等号,它是铁路管理理念、精神风貌、经营态度、职工文化活动等文化因素的动态体现,也是铁路所塑造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折射,更是展示铁路形象的重要文化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三个方面呈现了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展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在总结70余年来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探讨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具体举措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铁路不仅有“速度”,而且更加有“深度”。进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助力新时代铁路软实力建设。

杨燕燕[2](2019)在《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重载机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机车检修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型机车的需要,更适应和谐型大功率机车的修程C1-C6修应运而生。西安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段作为路网性和谐型机车检修基地“五段二公司”之一,主要承担西北地区和谐型电力机车C4、C5修任务,随着修程修制改革,该段开始向精准检修、数据检修转变,但是面对的车型也从HXD3增加到HXD1、2、3D、3C等多型机车,如何提高机车检修质量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然而目前已建成投用的检修基地承修车型互不相同,仅能从理论层面给予探讨多机型的兼容性,但是缺少具体的实践指导。因此,本文拟结合西安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段的实际情况,借鉴已有的模式,探索融合多机型的一套质量管理实践,以提高和谐型机车检修段质量。本文以西安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段机车检修质量管理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论述了质量管理相关的理论方法及机车检修质量的特点,指出机车检修遵循的原则、属性、要求及顾客需求等管理理论。首先对西安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段机车检修项目实施流程及质量管理现状进行阐述,并对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度的分析,详细分析了西安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段自2015年正式运营以来,在机车检修质量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人力资源管理、检修设备管理、检修技术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找出了机车检修质量管理过程中涌现的具体问题。其次遵循质量管理的相关原则和原理,提出了西安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质量管理相应的改进建议,具体包括制定质量目标、管理方案、检修流程一致性、改革职工培养方式、建立设备外包管理体系、强化质量控制、优化生产流程等一系列措施保证机车检修质量管理的有效运行。最后建立西安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段机车检修质量控制的保障措施,具体包括组织机构保障、信息技术建设及质量文化建设,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保障机车检修质量。通过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质量管理研究得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方案,为西安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段质量管理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有效提升了西安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段检修质量水平。本文提出的理论对铁路机车检修相关单位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林兴鹏[3](2016)在《包头西机务段机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早期铁路基础建设中,铁路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较少得到重视,随着铁路快节奏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思路在全路基础建设中得以不断体现和应用,才促进了铁路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发展。目前,在铁路高铁项目以及客运专线的建设中,信息化建设管理已被列为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对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西机务段机务综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着重分析了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西机务段段现行机车检修修制、工艺、范围、机车整备等情况,考虑包头西机务段检修流程、工具装备、人员情况等方面的特点,使相关信息与网络化、程序化、可视化等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适当的网络及其所需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制定符合现场实际的方案,使网络硬件、软件产品达到易操纵性、共享性、可靠性、易维护性、经济性等技术指标,设计出一个以铁路局内部局域网为基础的机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机务段机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将检修、整备系统的生产安排、检修内容、车间管理等信息有效利用,通过铁路局内部局域网,从信息资源平台和现场运用方法上保证检修、整备车间质量体系能良好有效的运行,实现和完成机务段的目标和服务任务,实现机务段的检修、整备、技术、质检、验收、材料等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并为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战略决策提供更有效的数据和信息服务,并且能对整个机务综合系统生产进行统一调度指挥。系统采用三层集成的体系结构,考虑具体情况的前提下,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整个系统的结构是Client/Server和Browser/Server混合型,功能包括机车整备管理,机车中修管理,机车小辅修管理,临修、碎修管理,大型配件检修管理,质量预警,检修材料管理,机车配件管理,考勤与绩效考核,技术管理,验收管理等功能。呼和浩特铁路包头西机务段力争通过本系统的建设,使段检修的各个业务系统实现信息化,并通过对质量信息管理与分析,开发机车质量的评价、预警机制;保证生产信息的及时、准确、流畅,达到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全面检修信息管理,发挥信息管理系统在机务段管理中的指导作用及办公自动化,提高机务段整体基础素质和现代化专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王黔桂[4](2014)在《试论怎样增强铁路乘务队伍安全意识》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论述了铁路乘务员队伍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管理经验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对于铁路的安全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毕守锋[5](2012)在《铁路运营经济效益指标及其关联分析研究》文中提出摘要:铁路运营经济效益指标及其关联分析,是铁路生产经营活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科学准确地反映运营经济效果,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资源,有效地组织生产和适应市场,充分体现运营管理的战略意图,这是所有管理者都极为关注而且也需要解决好的问题。目前,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在铁路近年发展变化极为迅速、传统的分析方法已经无法有效适应和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相关信息,全面有效地综合分析,特别是将运营指标与经济效果建立关联的分析,一直是所期望但是又未能得以有效实践的问题,也长期困扰着企业的管理者。鉴于此,本文从当代铁路运营管理实际出发,对铁路运营经济效益指标及其关联分析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是:(1)在分析研究铁路近年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对我国当代铁路运营经济活动的新的特点和基本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目前我国铁路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以扩大供给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信息化水平为基本特点,但是,铁路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的性质没有改变。近年铁路发展变化所决定的运营经济活动的主要变化主要体现在网中网格局的逐步形成、更加关注列车开行密度和服务质量、以及投融资规模的扩大对资本成本的影响日益扩大。(2)研究构建了铁路运营经济效益分析基本模型,从生产与效益之间的关联关系入手,建立了生产活动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影响关系,从而为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建立了经济关联指标。从资源运用、运用效率和最终产品三个方面构建了收入、支出和效益的关联关系,明确了主要生产环节对经济效果的直接影响。(3)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建立各个分项生产指标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全新的视角引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主要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PLS方法对结构方程求解,并得出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使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更加明确和直观。(4)针对某铁路局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建立了铁路局层次的运营经济效益分析关联关系,明确了铁路局层次运营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过程和作业的直接经济效果,为铁路局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运输资源的能力,以及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依据。本文以铁路货物运输为例,系统研究了铁路生产性指标与运输收入、支出和效益指标的数量关系,建立了基于“相关度”综合分析指标体系,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生产性指标变动对效益性指标的影响。文章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偏最小二乘法等理论方法对生产性指标与效益性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及其影响做了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与验证,找出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性因素。本论文提出的铁路生产性指标与效益性指标关联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为促进铁路运输生产和经营的紧密结合,实现生产预算指标与财务预算指标的衔接匹配,奠定了坚实基础。多因素分析法的运用改变了单纯追求运量指标和个别效率指标的提高,忽视其他相关指标及多项指标对经济效益产生共同影响的现象,使经济效益分析能够更好地指导运输生产经营。首次引入偏最小二乘法在铁路经济效益分析中应用,克服了传统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文章最后针对目前铁路经营绩效分析的改革实践,提出了在铁路运输生产中,应加强运营经济效益日常分析,针对性实施各项增收节支措施,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及当采取某一项技术组织措施或技术设备改建措施时,应根据生产指标对效益指标的影响,分析其可行性,促进铁路运输企业从整体上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等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

徐新玉[6](2010)在《关于机车乘务制度的研究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包乘制、轮乘制和单司机值乘3种乘务制度的优缺点,指出了各机务段究竟采用哪一种乘务制度,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在分析调研的基础上,认为采用长交路轮乘制是必然趋势,在有条件的铁路局、机务段应逐步推行单司机值乘制度。

牟从凯[7](2011)在《加速机车周转相关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路机车是铁路运输企业的主要生产性资产,其费用也是铁路运输成本的重要支出项目。机车运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营成本和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铁路运输大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速机车周转、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已经越来越提到重要的位置。针对目前铁路机务系统对机车的运用管理模式,本论文以理论研究为主,在充分借鉴和参考前人经验及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运用最优化理论以及系统工程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影响机车周转的因素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的分析。从机车周转时间的影响因素、机车运转制、机车交路及机车乘务组织等方面入手对其研究,力求找到加速机车周转、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本论文主要对以下五个部分内容进行了研究:1.介绍了机车周转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归纳、分析了机车周转时间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建立起机车周转时间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2.介绍了我国的机车运转制,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不同运转制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推行机车循环运转制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3.针对我国目前最为普遍采用的肩回运转制,首先从理论上比较了机车不固定牵引方式与固定牵引方式在周转时间上的长短;其次设计了一种求解不成对列车运行图机车最佳周转方案的简单算法;最后建立了求解不成对列车运行图不固定牵引方式下机车最佳周转方案的网络模型,同时给出了检验的算例。4.详细介绍了机车交路、乘务制度以及乘务员换班方式;简要分析了传统方式下确定长交路的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对长交路、轮乘制模式下的乘务员换班方式以及合理机车交路长度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推行长交路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5.分析了铁路机务传统机车运用管理模式的弊端,提出加速机车周转的战略途径和具体措施。

邱奋捷[8](2009)在《某铁路局机车运用效率统计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运输能力与需求的矛盾愈来愈突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其中铁路以占全世界6%的铁路运营线路,担负着25%的运输量,各大铁路干线的利用率已经超饱和,每天货运装车能力只能满足社会需求的1/3左右。而我国内陆深广,资源分布和工业布局不均衡,当前正处在重化工发展阶段,必须依靠大运力、低成本、长距离的铁路运输,这是其他任何交通工具无法替代的。因此,通过对货运机车的走行效率研究,利用现有资源最大程度扩展运力,就显得十分必要。论文以提高货运机车运用效率为目标,主要运用定量方法分析了南昌局机车运用情况,同时辅以一定的定性说明,对国内货运机车使用情况、机车运用效率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研究,力求在对机车走行效率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寻求有效的改进途径与方法。文章主要从机车走行指标体系的研究入手,首先建立了层次分析框架。之后,逐个分析南昌局货机走行的主要指标,在对该局的情况初步了解之后,采用聚类与层次分析法结合,对该局的总体走行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同时,层次分析法还将给出影响货机走行因素的轻重缓急的评价结果,最终,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

魏松[9](2008)在《提高货运机车运用效率相关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需求急速增加,既有铁路的供给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面对此现状,全国铁路进行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此次提速是铁路部门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此次提速中,铁道部积极推进运输组织方式改革,推行机车长交路、轮乘制等,全面优化运输生产力布局。事实证明,大力实施挖潜提效,利用有限的运输能力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缓解铁路阶段性、区域性能力紧张的有效措施。论文以提高货运机车运用效率这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思想,探讨通过改革机车运转方式和值乘方式加速机车周转的措施。论文通过分析国内货运机车采用短交路、单回运转制和肩回运转制交路的弊端、机车循环(或半循环)运转所带来的效益,得出货运机车应采用长交路运转方式的结论,并通过哈尔滨局采用机车长交路运转方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作为实例进行论证。机车运转制度的改革必然引起值乘方式的改变,通过分析现有机车值乘方式的优缺点,得出长交路轮乘制将成为代表着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机车乘务制度。论文最后对于机车采用“长交路、轮乘制”运用模式所带来的管理体制改革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的研究工作和结论对于提高铁路货运机车运用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王占柱[10](2008)在《客车提速对车站运输组织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快速化、高速化是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十年来,通过既有线路的六次大提速,我国铁路已经站在世界既有线提速的最高点,既有线改造提速能力已基本释放。由于这种铁路既有线提速的模式全部利用旧线,其走向基本不变,这给提速区段的车站作业组织工作带来了诸多影响。因此针对提速给车站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中国铁路既有线路的六次大提速为背景,通过比较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来正确认识提速给车站作业组织带来的影响。首先详细阐述了我国铁路客运近年来的发展概况,回顾了历次大提速后列车运行最高速度以及提速线路里程的变化情况,并总结了客运提速的意义。第二部分对客车提速给车站作业组织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首先应用比较分析方法,通过比较提速前后车站列车到发的情况,分析客车提速对列车到发的影响。其次应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客车提速对客运站生产管理和站内设施设置的影响。最后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客车提速对车站技术作业以及车站站内安全的影响。第三部分则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对列车技术作业过程的控制、车站客运组织工作和提速区段车站工作人员的有效管理,对站内设施进行合理改造,加大科技投入等对策,以消除或降低提速给车站组织作业带来的影响。

二、浅谈大提速对机车乘务制度的新要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大提速对机车乘务制度的新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境)外研究现状
        1.2.2 国(境)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与指导思想
    2.1 近代中国铁路倡导者的铁路建设思想
        2.1.1 盛宣怀的铁路建设思想
        2.1.2 詹天佑的铁路建设思想
        2.1.3 梁士诒的铁路建设思想
        2.1.4 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
        2.1.5 张嘉璈的铁路建设思想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铁路观
        2.2.1 马克思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2 恩格斯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3 列宁、斯大林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铁路建设思想
        2.3.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
第3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探析
    3.1 基本概念界定
        3.1.1 文化
        3.1.2 铁路文化
        3.1.3 新中国铁路文化
        3.1.4 文化自信
    3.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3.2.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
        3.2.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特征
        3.2.3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功能
    3.3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异同比较
        3.3.1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3.3.2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不同点
    3.4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历程彰显文化自信
        3.4.1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内涵
        3.4.2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
第4章 反映文化自信物质成果的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
    4.1 新中国铁路建筑文化建设
        4.1.1 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车站文化建设
        4.1.2 展现深刻时代价值的铁道文化建设
    4.2 新中国铁路收藏文化建设
        4.2.1 有着卓越历史贡献的铁路机车
        4.2.2 有着特殊历史回忆的铁路车票
        4.2.3 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铁路纪念章(碑)
第5章 彰显文化自信价值内核的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
    5.1 新中国铁路精神生产
        5.1.1 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5.1.2 铁路建设精神的彰显
    5.2 新中国铁路文艺创作
        5.2.1 难以消解的文化矛盾心理
        5.2.2 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
        5.2.3 多样性的铁路文艺表达
    5.3 新中国铁路思想政治工作
        5.3.1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5.3.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精神
        5.3.3 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增强思想性和政治性
        5.3.4 加强路风教育,展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第6章 体现文化自信制度保障的新中国铁路制度文化建设
    6.1 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
        6.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铁路法制建设
        6.1.2 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前的铁路法制建设
        6.1.3 新时代的铁路法制建设
    6.2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和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6.2.1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
        6.2.2 新中国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第7章 塑造文化自信良好形象的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
    7.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7.1.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理念
        7.1.2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7.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
        7.2.1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理念
        7.2.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实践
    7.3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
        7.3.1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意义
        7.3.2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实践
第8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新时代建设路径探析
    8.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
        8.1.1 国家建设的动脉
        8.1.2 时代精神的表征
        8.1.3 释放人情的场域
        8.1.4 国际舞台的名片
        8.1.5 中国故事的素材
    8.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路径
        8.2.1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
        8.2.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几点举措
    8.3 创造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新辉煌以增强文化自信
        8.3.1 注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底气
        8.3.2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博览轨迹”——铁路文化的实地考察
附录2:近代中国铁路车站文化略谈
附录3: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铁路文学杂志创刊表
附录4:新中国铁路安全主要法规名录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2)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机车检修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
    2.1 机车检修质量的概念
        2.1.1 机车检修质量的概念
        2.1.2 机车检修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2.2 相关理论
        2.2.1 质量管理理论
        2.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2.3 统计质量控制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西安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段概况
        3.1.1 检修段简介
        3.1.2 检修段质量管理流程
    3.2 机车检修质量管理现状
        3.2.1 机车检修质量保证的要求
        3.2.2 机车检修质量管理实现过程
    3.3 机车检修段机车检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人力资源管理不足
        3.3.2 检修设备及技术有待加强
        3.3.3 机车检修流程有待提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质量管理改进建议
    4.1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4.1.1 制定质量目标
        4.1.2 建立个人质量目标
        4.1.3 制定检修质量管理策略
        4.1.4 保证检修流程的一致性
    4.2 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激发职工创新增效
        4.2.1 引进储备人才
        4.2.2 建立企业文化
        4.2.3 改革职工培养方式
        4.2.4 注重唯才是举
    4.3 优化设备管理模式,提高设备综合管理
        4.3.1 做好和谐型机车检修设备前期管理工作
        4.3.2 改进设备维修管理方式
        4.3.3 建立设备外包管理体系
        4.3.4 加快和谐型机车C4 修扩能建设
        4.3.5 补强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设备能力
    4.4 夯实检修基础管理,强化检修质量控制
        4.4.1 夯实质量基础管理
        4.4.2 开展属地化检修,加强委外修配件质量管理
        4.4.3 实行技术方案“一车一案”制度
        4.4.4 运用量值修车,推行数据检修
        4.4.5 动画式作业指导书,确保作业步骤精准
        4.4.6 加强质量攻关,强化质量控制
    4.5 优化生产流程管理,压缩检修停时
        4.5.1 优化生产流程
        4.5.2 压缩检修停时
        4.5.3 合理组织生产
    4.6 运用指标管理,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质量控制保障措施及实施效果
    5.1 组织结构保障
    5.2 信息技术建设
    5.3 质量文化建设
    5.4 实施效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包头西机务段机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3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1.6 论文研究的结构安排
    1.7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8 本章小结
2 机车检修工作及段修工作流程
    2.1 包头西机务段简介
    2.2 机务段检修工作简介
        2.2.1 工作分工
        2.2.2 技术管理
        2.2.3 生产管理
        2.2.4 机车检修修程和检修周期
        2.2.5 机车检修停时
        2.2.6 检修计划
    2.3 电力机车段修修程作业流程
        2.3.1 电力机车中修作业流程
        2.3.2 电力机车的辅、小修作业流程
        2.3.3 交-直传动电力机车段修修程作业流程图
    2.4 本章小结
3 机务段机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总体框架
    3.1 机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3.2 机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逻辑层次
        3.2.1 生产过程管理
        3.2.2 质量管理与分析
        3.2.3 质量预警
    3.3 系统构成
    3.4 系统信息数据流向
    3.5 机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要实现的目标
    3.6 本章小结
4 机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方案
        4.1.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1.2 系统功能与组成
    4.2 系统网络布线方案
        4.2.1 综合布线设计原则
        4.2.2 硬件、网络需求分布图
        4.2.3 光纤结构布置图
    4.3 本章小结
5 系统现场实际使用硬件需求及投资估算
    5.1 实施系统涉及地点网络架设工作
    5.2 配备相应的计算机网络终端
    5.3 增设显示作业过程真彩大屏
    5.4 增设风雨棚视频监控系统
    5.5 增设车号识别系统地面装置
    5.6 按岗位设置指纹仪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试论怎样增强铁路乘务队伍安全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铁路乘务队伍安全意识论述
    (一) 重要性
    (二) 几点建议
    (三) 增强机车乘务员安全意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二、结论

(5)铁路运营经济效益指标及其关联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问题描述
        1.1.2 选题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运营经济效益指标及其关联分析问题
        1.2.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3 简要述评
    1.3 论文研究思路和框架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框架
2 铁路运营经济活动
    2.1 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
    2.2 铁路运营经济活动及效益
        2.2.1 基本过程
        2.2.2 内在动力
        2.2.3 经济活动的关键
    2.3 铁路运营经济活动的主要特点
        2.3.1 网中网新格局逐渐形成
        2.3.2 列车开行密度逐渐成为关注重点
        2.3.3 投资规模扩大对资本成本的影响日益增大
        2.3.4 服务质量是决定经济活动效果的关键
    2.4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分析
        2.4.1 效益分析的基本要求
        2.4.2 设备运用
        2.4.3 资源配置及运用效率
        2.4.4 收支状况
        2.4.5 效益
    2.5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分析的主要变化
        2.5.1 铁路运输企业经济活动的现状
        2.5.2 重视内在结构与综合协调的发展潜力
        2.5.3 关注服务方式与质量
        2.5.4 注重产品的市场与经济效果
    2.6 铁路运营经济活动经济效益分析的关键问题
    2.7 本章小结
3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分析原理
    3.1 铁路运输企业的属性特征
        3.1.1 自然属性
        3.1.2 经济属性
        3.1.3 市场属性
    3.2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的基本内涵
        3.2.1 经济效益的基本内涵
        3.2.2 企业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和内容
        3.2.3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分析
    3.3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的描述
        3.3.1 经济学中的成本和收益
        3.3.2 铁路运输成本与效益
    3.4 铁路的自然垄断性
        3.4.1 经济学意义的垄断性
        3.4.2 铁路的垄断性分析
    3.5 铁路运输企业的公益性分析
    3.6 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理论方法
    3.7 本章小结
4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分析指标关联关系和体系的建立
    4.1 经济效益的实现与影响因素分析
        4.1.1 经济效益分析目标
        4.1.2 经济效益的实现
        4.1.3 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4.2 经济效益分析模型
        4.2.1 模型的一般描述与构建
        4.2.2 模型分析
    4.3 经济效益分析关联指标
        4.3.1 关联的目的
        4.3.2 关联指标
    4.4 铁路货运生产性指标与收入的关联关系
        4.4.1 产品指标关联关系
        4.4.2 运用指标关联关系
        4.4.3 效率指标关联关系
    4.5 铁路货运生产性指标与支出的关联关系
    4.6 铁路货运生产性指标与效益的关联关系
    4.7 经济效益分析指标关系体系
    4.8 本章小结
5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指标关联分析方法
    5.1 分析方法的选择
        5.1.1 选择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
        5.1.2 定性分析方法
        5.1.3 定量分析方法
    5.2 多因素分析方法
        5.2.1 基本原理
        5.2.2 指标因素影响分析
    5.3 偏最小二乘方法
        5.3.1 基本原理
        5.3.2 回归分析
        5.3.3 建模过程
        5.3.4 辅助分析技术
        5.3.5 单因变量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指标关联分析实证
    6.1 铁路货运生产性指标的变动对货运收入的影响分析
        6.1.1 货运量
        6.1.2 货车运用
        6.1.3 货运机车运用
    6.2 铁路货运生产性指标的变动对货运支出的影响分析
        6.2.1 货运生产性指标
        6.2.2 运用货车日产量
        6.2.3 货运机车日产量
    6.3 铁路货运生产性指标的变动对货运效益的影响分析
        6.3.1 货物周转量
        6.3.2 运用货车日产量
        6.3.3 货运机车日产量
    6.4 铁路运营经济效益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6.4.1 数据来源
        6.4.2 数据特点
        6.4.3 数据分析
        6.4.4 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
        6.4.5 结果说明
    6.5 某铁路局经济效益指标及关联分析结果
        6.5.1 基本算法
        6.5.2 综合指标
        6.5.3 运输指标
        6.5.4 车辆运用
        6.5.5 机车指标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3.1 数据的不确定性
        7.3.2 指标关系体系可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关于机车乘务制度的研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3种乘务制度的分析
    1.1 包乘制
    1.2 轮乘制
    1.3 单司机值乘制
2 值乘制度的选择
3 结语

(7)加速机车周转相关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2.1 国外发展状况分析
        1.2.2 国内发展状况分析
        1.2.3 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机车周转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2.1 机车周转时间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1.1 机车周转时间的基本概念
        2.1.2 机车周转时间的计算公式
        2.1.3 影响机车周转时间的因素
    2.2 机车周转时间解释结构模型的建模及分析
        2.2.1 结构模型概述
        2.2.2 解释结构模型
        2.2.3 机车周转时间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第3章 机车运转制的比较研究
    3.1 机车运转制
    3.2 肩回运转制同循环/半循环运转制的比较分析
        3.2.1 不同运转制的机车周转时间比较分析
        3.2.2 不同运转制在机车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3.2.3 循环/半循环运转制在机车运用中的优点
        3.2.4 推行循环运转制要解决的问题
第4章 肩回运转制下机车周转方案研究
    4.1 机车不固定牵引方式的有利性分析
        4.1.1 不固定方式与固定方式的比较分析
        4.1.2 算例检验
        4.1.3 小结
    4.2 不成对列车运行图机车周转方案研究
        4.2.1 不成对列车运行图机车最佳周转方案的求解算法
        4.2.2 算例检验
        4.2.3 小结
    4.3 不成对运行图不固定牵引方式下机车最佳周转方案的网络模型
        4.3.1 参数假定
        4.3.2 模型建立
        4.3.3 算例检验
        4.3.4 小结
第5章 机车交路及乘务方式的研究
    5.1 机车交路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机车交路在铁路运输组织中的作用
        5.1.2 确定机车交路的原则
        5.1.3 机车交路长度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机车乘务组织分析
        5.2.1 机车乘务组
        5.2.2 机车乘务员乘务制度
        5.2.3 乘务员换班方式
    5.3 机车交路合理长度的探讨
        5.3.1 传统机车交路长度的确定方法
        5.3.2 传统方法下长交路存在的问题
        5.3.3 机车交路合理长度的研究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某铁路局机车运用效率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外机车运用情况
        1.2.2 国内外机车交路现状
        1.2.3 国内外机车运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主旨、内容、思路
第二章 机车运用指标体系的研究
    2.1 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途径及考核指标
        2.1.1 数量指标
        2.1.2 时间利用指标
        2.1.3 牵引力利用指标
        2.1.4 综合指标
        2.1.5 检修指标
    2.2 构建指标层次分析框图
        2.2.1 构建思路
        2.2.2 层次框架构造过程
第三章 南昌铁路局货机运用指标分析
    3.1 主要指标分析
        3.1.1 数量指标
        3.1.2 时间利用率指标
        3.1.3 牵引力利用率
        3.1.4 机车综合利用
        3.1.5 机车检修
    3.2 机车日产量变动结构模型
        3.2.1 模型简介
        3.2.2 计算与分析
    3.3 典型年度分析
第四章 南昌局货机运用效率综合评价
    4.1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简介
        4.1.1 多元统计方法的选择与简介
        4.1.2 层次分析法介绍
    4.2 聚类分析过程
        4.2.1 数据的来源
        4.2.2 指标的选择
        4.2.3 分析过程
    4.3 层次分析过程
        4.3.1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4.3.2 准则层结果分析
        4.3.3 因素层结果分析
    4.4 聚类结果与层次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 机车运用效率提高的建议与对策
    5.1 本务走行
    5.2 辅助走行
    5.3 站段组织-停留时间
    5.4 机车交路与值乘
    5.5 线路条件
    5.6 机车保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文章结论
    6.2 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附表
附录Ⅱ程序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提高货运机车运用效率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现状
        1.2.1 货物运输
        1.2.2 重点物资运输
        1.2.3 铁路口岸运输
    1.3 实施货运机车长交路的优点
        1.3.1 运输效率进一步提高
        1.3.2 实现机车连续循环运用
        1.3.3 运输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
        1.3.4 运输安全相对稳定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提高货运机车运用效率方案及措施的研究
    2.1 铁路货运机车交路的种类及特点
        2.1.1 设置机车交路的目的
        2.1.2 确定机车牵引交路的原则
        2.1.3 机车牵引交路的总类
        2.1.4 机车运转制
    2.2 现行货运机车交路情况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2.2.1 短交路
        2.2.2 单回运转制或肩回运转制
        2.2.3 机车乘务组包乘制
        2.2.4 机车乘务员外段换班制
    2.3 机车运用效率主要考核指标
        2.3.1 从牵引能力利用方面考核
        2.3.2 从时间利用方面考核
        2.3.3 综合考核指标
    2.4 提高运用机车经济效益的途径
        2.4.1 调整布局,优化结构
        2.4.2 用科学检修和运用管理的方法保证机车质量
        2.4.3 提高机车牵引重量
        2.4.4 加速机车周转
        2.4.5 挖潜提效的运输组织措施
第3章 机车值乘方式和运转制的研究
    3.1 机车值乘方式
        3.1.1 包乘制
        3.1.2 轮乘制
        3.1.3 轮包结合制
        3.1.4 机车乘务制度的选择原则
    3.2 改革机车交路的研究
        3.2.1 循环交路及半循环交路概念
        3.2.2 循环或半循环交路的优点与肩回运转制比较
        3.2.3 实行循环(或半循环)运转制存在的问题
        3.2.4 改革机车交路的综合经济效果
    3.3 实施货运机车长交路经济效益分析
        3.3.1 减少运用机车数量的经济效益
        3.3.2 减少机车乘务员的经济效益
        3.3.3 列车运行节约燃料的经济效益
第4章 加强机车管理及保养维修的措施
    4.1 加强机车管理及保养维修的必要性分析
    4.2 加强机车管理及保养维修的具体措施
        4.2.1 加强机车质量管理
        4.2.2 改革修程修制
    4.3 建立货运机车长交路的管理制度
        4.3.1 安全管理
        4.3.2 机车运用管理
        4.3.3 机车质量管理
        4.3.4 人员管理
        4.3.5 强化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第5章 哈尔滨铁路局实行货运机车长交路的效果与建议
    5.1 实行长交路后取得的效果
    5.2 实行长交路后产生的几点问题
    5.3 对实施长交路后提出的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客车提速对车站运输组织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铁路提速概述
        1.1.1 中国铁路客运发展概述
        1.1.2 我国铁路的历次提速
        1.1.3 我国铁路提速的意义
    1.2 铁路提速对运输组织的影响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对车站作业组织的影响分析
    2.1 对编组站行车组织工作的影响分析
        2.1.1 阶段到发不均衡
        2.1.2 流线与运行线结合不紧密
        2.1.3 交换车增加
        2.1.4 驼峰解体作业繁忙程度不均衡
        2.1.5 站场压力增大
        2.1.6 第六次提速调图后沈阳南站货物列车到发影响分析
    2.2 对车站列车技术作业的影响分析
        2.2.1 对旅客列车的技术作业的影响
        2.2.2 对货物列车在站技术作业的影响
        2.2.3 第六次提速对长春站技术作业的影响
第3章 客车提速对车站站内安全的影响分析
    3.1 提速后站台、正线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 对站台的安全影响分析
        3.1.2 对正线的安全影响分析
    3.2 客车提速对各生产部门协调的影响
        3.2.1 运输组织协调的影响分析
        3.2.2 对设备维护与运输组织的影响分析
    3.3 密集到达与作业时间标准改变的影响分析
        3.3.1 车流密集到达时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3.3.2 列车技术作业时间标准改变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第4章 对客运站生产管理的影响分析
    4.1 对客流组织的影响
        4.1.1 客车提速后客流的变化特征
        4.1.2 对客流组织的影响分析
    4.2 对客运工作的影响分析
        4.2.1 对车站售票的影响分析
        4.2.2 对客运服务的影响分析
        4.2.3 对行包运输的影响分析
        4.2.4 对旅客乘降的影响分析
    4.3 客车提速对沈阳北站、长春站生产管理的影响
第5章 对站内设施的影响分析
    5.1 提速对站台设置的影响
    5.2 对到发线的影响分析
        5.2.1 对站内正线的影响分析
        5.2.2 对线路数量及长度设置的影响分析
    5.3 对其它设施的影响分析
        5.3.1 提速对跨线设备、进出站检票口及候车室设置的影响
        5.3.2 提速对客车技术整备所的影响分析
    5.4 客车提速对沈阳站和长春站站内设施的影响
第6章 提速后加强车站运输生产管理对策建议
    6.1 加强对车站列车技术作业过程的控制
        6.1.1 加强对货物列车及车辆在站技术作业过程的控制
        6.1.2 加强对旅客列车在站技术作业的控制
    6.2 加强客运站生产管理工作
        6.2.1 售票处工作组织
        6.2.2 旅客乘降工作组织
        6.2.3 客运服务工作
        6.2.4 行包运输工作
    6.3 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6.3.1 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素质
        6.3.2 增强车站职工的思想素质
        6.3.3 完善安全、技术管理
    6.4 对站内设施进行合理改造
        6.4.1 站内正线设置
        6.4.2 站内正线道岔设置
        6.4.3 站内站台设置
        6.4.4 站内到发线设置
        6.4.5 站内跨线设备、进出站口及候车室设置
    6.5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车站作业组织的现代化水平
        6.5.1 加大科技投入
        6.5.2 实现车站的综合自动化
    6.6 其他措施
        6.6.1 降低客货列车速度差
        6.6.2 重新查定车站能力
结论
    1.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2.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活动

四、浅谈大提速对机车乘务制度的新要求(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D]. 邱铁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2]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质量管理研究[D]. 杨燕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3]包头西机务段机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D]. 林兴鹏. 兰州交通大学, 2016(04)
  • [4]试论怎样增强铁路乘务队伍安全意识[J]. 王黔桂. 科技风, 2014(06)
  • [5]铁路运营经济效益指标及其关联分析研究[D]. 毕守锋.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2)
  • [6]关于机车乘务制度的研究与思考[J]. 徐新玉. 内燃机车, 2010(12)
  • [7]加速机车周转相关问题的研究[D]. 牟从凯.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5)
  • [8]某铁路局机车运用效率统计分析[D]. 邱奋捷. 华东交通大学, 2009(04)
  • [9]提高货运机车运用效率相关问题研究[D]. 魏松.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6)
  • [10]客车提速对车站运输组织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王占柱.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6)

标签:;  ;  ;  ;  ;  

浅谈机车乘员系统对大提速的新要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