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76家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

灌云县76家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

一、灌云县76家企业职业危害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朱春江,范郁尔,骆汝九,许强,朱荣,吴成洲,吴瑶,马文斌,李进[1](2022)在《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风险防范调查分析实证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的不断推进,农业政策变动、国际农产品市场不稳定、汇率变动、贸易壁垒、跨文化冲突等一些深层次的风险问题逐步凸现出来,这势必影响到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的进程。为了更好地应对风险,进行风险防控是实现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政府、企业(公司)、高校及研究院所3个层面共65家单位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并对132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政治风险中的"东道国政治稳定性"、经济风险中的"贸易壁垒风险"、社会文化风险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风险"、管理风险中的"战略决策风险"、突发事件风险中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等是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风险的重要防范指标。研究结果可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风险进行预警防范,为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储新元[2](2021)在《农企合作粮食仓储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粮食产量日益提高,粮食安全标准愈加严格,粮食仓储问题逐步凸显。产量增加的同时,政府对粮食的收购也愈加呈现出规模大、质量低、品种少的特点,但新的粮食安全标准则要求粮食仓储向多品种、高品质方向发展。因此政府开始提高粮食代储标准,却导致大批粮食企业仓库因不达标准而荒废,与此同时,农户粮食仓储规模也在大幅度下降。在此背景下,基于契约农业的启发与现有农户-政府-企业的储粮模式,提出在政府引导下的农户企业合作进行的粮食仓储新模式。并运用混合策略博弈分析政府-农户-企业合作储粮模式运行的基础条件,再从政府与农户的角度展开动态重复博弈,得出“储粮收益与成本是农户储粮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结论;然后从农户与企业的角度进行动态博弈,分析加工型企业与代储型企业在农企合作中起到的决策性影响,并以实际案例紧跟其后进行分析,最后基于此提出促进农企合作进行粮食仓储的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现有粮食仓储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粮食仓储模式以农户自储、政府收储、企业代储为主,其中企业代储服务主体主要为中储粮总公司和地方政府。在政府粮食仓储中存在的问题有两点,一是政策性粮食仓储过多,仓容不足,政府去库存压力大,二是大豆、杂粮等储量不足,不满足消费需求;在农户粮食仓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则是因仓储成本高、收益低而导致的粮食仓储规模大幅度减少;在企业粮食仓储中则分为代储型企业和加工型企业,对于代储型企业而言,问题是不满足承储资格,无承储任务,因此企业无资金投入维护,仓储设施老化,而加工型企业的困境则是应对原粮价格波动的能力不足。(2)在农企合作进行的粮食仓储模式中,政府起主导作用,必须对农户和企业同时进行补贴,才能双向激发合作达成意愿;企业是发展的主体,政府对企业的补贴是企业是否代储的最大动力因素,补贴力度大,企业代储概率高,企业的效用就会增大;农户的参与度是合作关键,政府对农户的仓储补贴决定着农户效用。(3)农户对未来市场的价格预期是农户是否合作储粮的关键因素。农户对未来的市场价格预期得到满足时,农户储粮成本和政府不采取补贴时农户所取得的收益决定了农户是否储粮,政府要想增加农户粮食仓储必须补贴数额大于储粮成本与收益。当农户对未来的市场价格预期得不到满足时,此时农户的预期会对农户储粮数量有跨期决策影响,若预期价格升高,农户则会增加此阶段粮食仓储量,以便于下一阶段将粮食售出获得更多收益,若预期价格下跌,农户为了防止利益受损会选择当期出售粮食。(4)企业储粮效率决定了企业是否参与代储,决定了农户是否会与其合作。储粮效率差的企业可以通过粉饰自身效率吸引农户,但粉饰成本不能覆盖企业不代储时所得效益。基于以上研究内容与结论,本文对促进农企合作进行粮食仓储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1)政府应建立农户与企业的双向补贴机制,双向激发合作意愿;(2)应当发展与完善粮食交易信息平台,让农户对未来粮食市场价格产生合理预期(3)创建完善的企业代储制度,为农企合作奠定基础;(4)加强农企合作进行粮食仓储的宣传与引导,促进合作储粮模式的较快普及;(5)降低企业参与农户储粮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收益与参与度;(6)建立储粮政策的反馈调节机制,不断优化合作储粮模式。

张玉柱[3](2020)在《县级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 ——以灌云县为例》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监管体制经历了数次变革,在市场监管的专业性与协调性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以适应市场日趋复杂化的局面。进入21世纪以后,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然而不断出现的诸如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安全责任事故等事件,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也给市场监管带来了严峻挑战。总体而言,我国的市场监管尚存在一定不足。加快市场监管职能转变、深化市场监管改革,实现统一的市场监管是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推动部门职能转变、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环节。2008年以后,全国各地展开了对基层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探索,形成了不同的市场监管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改革的问题。随着国家大部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各级政府都把市场监管改革作为大部制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江苏省从2014年开始在县区级范围内试点推行市场监管机构的成立,整合原工商、质监和食药监的职能。灌云县在2015年7月也成立了综合性市场监管部门—灌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基层市场监管部门既要承担商改重任,又面临自身监管体制改革,这些改革促使目前的市场监管体系发生转变。新的机构在实践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给企业带来便利,为政府减负的同时,监管过程中还存在不彻底、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市场监督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整理叙述;随后通过对我国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发展沿革进行学习,全面理解改革的目的、意义;然后结合先前的研究与自己的实践观察对灌云县市场监管的现状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一方面了解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成效,另一方面也了解目前基层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之后,对了解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展开调查研究;最后,提出进一步提升县级市场监管效能的相应对策。

徐芳[4](2020)在《新媒体时代舆论对连云港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消极影响的治理研究》文中提出2016年连云港中法核循环项目危机,是连云港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极具典型意义的由公众舆论触发并助推的公共安全危机。其由一条普通的行业自媒体发布的信息为导火索,经过自媒体的解读、歪曲、再加工,通过社交媒体的疯狂转发、猜测、评论,最终让汹涌的民众情绪在线下落地,酿成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公共安全危机。本文运用传播学、危机管理学的有关知识以及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试图寻找公众舆论触发或助推公共安全危机酝酿、爆发的机制和影响路径,从而发现通过探测舆情变化规律、捕捉危机因子、厘清公共舆论场对公共安全危机的作用机制,提高新媒体时代公共安全危机处置的效率和精准度的方法,摸索出一条高效的社会治理路径。本文从公共安全危机的见证者、亲历者、影响波及者的角度出发,通过不同侧重点、层面、过程的环节分析了连云港各级政府在处置2016-2018年由公众舆论触发或助推的公共安全危机时的疏失、成功经验和困惑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就如何加强对公共舆论场运动规律的分析研判,建立健全法律、机制保障和预警网络技术体系,运用民间力量参与公共舆论场的引导治理、重塑社会情感和道德认知等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设想。这对政府深刻认识新媒体时代民众通过公众舆论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公共舆论场对公共安全危机的作用机制、巧妙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公共安全危机的处置效率、扩大社会治理的参与度,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秦绪伟[5](2020)在《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已经上升到了中国的国家政策层面。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当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动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建设成美丽中国。连云港市是江苏省的欠发达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质量问题。近年来,为了解决连云港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突出矛盾,连云港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经过反复实践探索,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结构性的、根本性的问题尚未解决。研究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对于构建连云港市生态文明,促进连云港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内涵,并分析了二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现状,运用环境库茨涅茨曲线验证了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特征状态,并基于上述内容提出了促进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些对策和建议。首先,综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研究动态,对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进行阐述,对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关键内容和创新点进行说明。并简述了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评价体系概念的涵义以及相关理论基础。其次,介绍了连云港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现状,用客观指标对连云港市经济环境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运用环境库茨涅茨曲线验证了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特征状态。最后,从政策方面、管理方面、技术方面以及思想意识等方面对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希望这些措施和建议能为连云港市实现经济与环境更好地协调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对连云港市EKC曲线验证研究发现,整体上EKC曲线近似表现为倒“U”型趋势,在2015年出现拐点,2015年之后,经济与环境的相关指标表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趋势。结合当前连云港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现状,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成为了促进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进一步协调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辛全兵,朱建军,庄家毅[6](2019)在《连云港市噪声危害分布状况分析》文中提出收集连云港市原安监局申报系统数据,对我市噪声危害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连云港市存在噪声危害的企业主要分布于小、微型企业,经济类型主要集中于私有企业,行业分布主要为制造业,职业病风险类别为严重和较重企业较一般风险企业多。提示我市监管部门应将制造业、严重和较重职业病风险企业、私有经济及小、微型企业作为噪声危害监管的重点。

亓军红[7](2019)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文中提出在全球气温上升,海洋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沿海防护林多重功效的认识愈加深刻,对其综合效益的研究愈加深入,构建科学有效、永续发展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更是临海国家的战略选择和紧迫任务。苏北沿海拥有长为953.9公里的标准岸线,面积6520.6平方公里的海涂,是其可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潜在资源。受地域位置、海陆交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经常遭遇海洋灾害,加快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根据江苏省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的发展情况,大体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两大时期、六个阶段。第一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前,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分为探索准备阶段(1949年初至1956年)、初步成型阶段(1957年至1965年)和迟滞发育(1966年至1978年)三个阶段。第二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至80年代末)、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提升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因,最初,一方面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提出“造林是百年大计,要好好搞”;另一方面是由于解放战争中,苏北农民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倾力支援,农村木材及林木消耗极大,有必要迅速恢复发展苏北林业。其次,就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各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海洋经济亦得到加强发展,为大力发展苏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一开始即按照全国总体部署,以盐碱地改良、选育造林树种、进行植树造林为重点开展工作。初期的工作主要有:完善行政体系,建立科研机构,成立专职管理机构,调整教育体系,号召植树造林。1952年到1965年,有计划营造沿海海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建设与苏北农田水利建设、围垦兴农、盐土治理等相结合。以造林为主线,重点对盐土改良进展、气象资料收集整编、健全造林工作机构、开展科学研究等。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直是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军、先锋队,国营农场的相继建立、发展,以及围垦区人口的迁移和造林活动,对沿海植树造林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文革”时期,沿海防护林建设亦遭受严重挫折,工作机构被撤销,工作人员下放,削弱科研力量,在“以粮为纲”的旗帜下,部分防护林被砍伐,苗圃被改种粮食作物,极大地影响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亦可分为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完善提高阶段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开展第二次海岸带综合调查、“908”专项调查,形成大量第一手资料、编印了系统性专着,有力地促进防护林建设。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总结造林经验。在建设技术上,积极开展造林种苗繁殖技术研究、开展造林实证研究、引进优良造林树种,开展湿地保护与沿海气候效应研究,极大促进苏北防护林建设体系的发展。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在长期造林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点,即: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绿”同步,注重沿海造林与“多林”同建,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网”同构,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种”搭配,注重沿海造林与“多能”并进等。国家意志的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持、科技进步和民主传统的发扬光大是沿海造林面积显着增加、防护林体系快速构建的动力因素。多年来的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防害减灾方面功效明显,并产生了规模经济集成效应。但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造林总量有待提增,防护效果有待提升;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林用地不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科技创新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如下几项对策建议:一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各方利益,科学定位防护林建设公益性质;二是认真查漏补缺,形成高质量的规划制度;三是设立建设引导基金,建立各项奖补机制;四是加大研发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五是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综合开发;六是协调各方力量、强化组织领导;七是强化动态监测、定期发布公告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苏北防护林体系,造福一方百姓。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深刻复杂的多重背景,目前的苏北海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苏北沿海基本具备植树造林的立地条件和环境,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造林树种选择及林分模式,苏北沿海造林具有许多“江苏特色”和多重动因,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吴昊[8](2019)在《县域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研究 ——以增城区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舌尖上的安全”,“吃的放心”成为民生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前些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苏丹红”、“三聚氰胺”、“皮革奶”、“避孕蟹”等等,将食品安全推上了风口浪尖,2015年10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出台实施,对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用农产品作为食品的主要组成部分,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效果更加关乎民生、关乎社会和谐。作为广州市最大的食用农产品生产区之一,增城区的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直受到广州市政府、广州市媒体、广州市民,乃至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增城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承担着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承载着农产品生产环节“吃得放心”的使命。但监管部门也面临着监管能力不足、对小散种养殖户监管不到位等导致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这是我国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总体问题的地方化、具体化,也是全国很多地方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不是孤立的个案。所以,通过研究增城区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对策,给我国其他地区的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一些借鉴。本文以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为例,并据此找到更加有效的监管方法,提升监管效能。论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和支撑理论等。第二章是增城区农业发展概况、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和监测现状分析,并对增城区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简要评述。第三章是增城区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从监管层宣传效能不足、监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四章是对国内外其他地区,如日本、台湾、商洛等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经验的分析,从而对增城区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带来启示。第五章是解决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快推进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及村居监管人员的补充及完善;二是完善监管和检测体系建设,包括实现监管和检测自动化、社会化,引入社会服务,强化检测、监管力度和覆盖率;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更新种养和购买观念,积极推进生态绿色种养殖。最后概括和提炼本文的研究结论,包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及研究的不足。

殷成坤[9](2017)在《连云港市灌云县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安全生产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通过不断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逐渐趋向良好发展,但总体态势仍然不容乐观。连云港市灌云县作为江苏省危险化学品重点县,县内化工企业数量众多,监管任务艰巨,面临着较多监管问题,解决连云港市灌云县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灌云县安全生产监管水平,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论文简述了安全生产监管的相关理论及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连云港市灌云县安全生产监管的现状,提出灌云县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着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不到位、企业安全管理缺陷多和事故处理不足的问题,针对面临的问题,从政府重视、法律法规、企业安全投入、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和社会监督机制几个方面探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灌云县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的问题和成因,提出解决灌云县安全生产监管面临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增强安全生产保障、推动安全生产监管的法制建设、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理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事故处置、加快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及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论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国内外安全生产监管相关方面的研究资料,运用因果分析法通过分析灌云县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思考灌云县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原因,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灌云县近年发生的典型生产安全事故。

李明威[10](2016)在《县级化工园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以江苏省灌云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部门担负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切实履行繁重艰巨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职责。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水平已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实际的执法工作中,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往往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在危险化学品企业领域,各类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较为薄弱,安全保障能力不足,安全生产支撑能力不足,危险化学品领域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例如2015年8月12日,在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165人死亡,无数家庭的幸福生活毁于一旦,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已经对危险化学品行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笔者认为,通过研究县级化工园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探索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发展道路,对于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在研究中综合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这两种研究方法,首先是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重点挖掘适合本文所研究内容的最新理论成果,并搜集身边大量的文件数据资料;其次,调查法,不仅以问卷发放和回收的方式对化工园区中各企业信息、具体情况进行搜集分析,便于本文的研究,并且采取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执法参与者的心声。笔者按照“先理论后实践,先一般后具体”的思路开展研究工作,先对理论体系进行阐述归纳,再通过具体案例进一步验证,通过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县级化工园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发展之路。本文以江苏省灌云县化工园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实践为例,通过对该化工园区各个方面的安全生产现状进行分析,综合分析灌云县化工园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现状,总结当前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深挖问题源头,查找多方因素,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制度因素、执法部门因素以及执法人员因素3个方面。最后,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为依托,借鉴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安全生产理念,结合化工园区实际情况和执法实践活动,针对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一是完善上层建筑,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规定;二是强化政府责任,提高领导干部安全生产意识,强化硬件和软件基础,做好执法监督工作;三是提升执法效果,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和思想道德建设,转变执法理念和监管方式。希望相关对策建议的提出,能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灌云县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灌云县76家企业职业危害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灌云县76家企业职业危害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风险防范调查分析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问卷设计
    1.2 调研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政治风险
    2.2 经济风险
    2.3 社会文化风险
    2.4 管理风险
    2.5 突发事件风险
3 结论与讨论

(2)农企合作粮食仓储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政府粮食仓储的相关研究
        1.2.2 社会粮食仓储的相关研究
        1.2.3 农企合作模式相关研究
        1.2.4 博弈论在粮食问题的应用研究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2.1 概念界定
        2.1.1 粮食
        2.1.2 仓储及仓储管理
        2.1.3 粮食仓储
    2.2 理论依据
        2.2.1 博弈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粮食仓储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政府粮食仓储现状及问题分析
        3.1.1 中央粮食仓储运行机制与现状
        3.1.2 地方政府粮食仓储运行机制与现状
        3.1.3 政府粮食仓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4 政府粮食仓储问题的理论分析
    3.2 社会粮食仓储现状及问题分析
        3.2.1 农户粮食仓储现状
        3.2.2 农户粮食仓储存在的主要问题
        3.2.3 农户粮食仓储问题的理论分析
        3.2.4 企业粮食仓储现状
        3.2.5 企业粮食仓储存在的主要问题
        3.2.6 企业粮食仓储问题的理论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企合作粮食仓储模式的博弈分析
    4.1 问题描述与农企合作粮食仓储模式假设
        4.1.1 问题描述
        4.1.2 农企合作粮食仓储模式假设
        4.1.3 农企合作粮食仓储模式参与主体分析
    4.2 政府-农户-企业的混合策略博弈
        4.2.1 博弈模型构建
        4.2.2 博弈均衡分析
    4.3 政府-农户的动态重复博弈
        4.3.1 博弈模型构建
        4.3.2 博弈均衡分析
    4.4 农户-企业的动态博弈
        4.4.1 博弈模型构建
        4.4.2 博弈均衡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案例背景
        5.1.1 案例目标环境因素
        5.1.2 案例目标基本概况
    5.2 案例实证分析
        5.2.1 案例运作状况
        5.2.2 农户仓储行为选择
        5.2.3 案例运作模式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促进农企合作粮食仓储的政策建议
    6.1 建立农户与企业的双向补贴机制
    6.2 发展和完善粮食交易信息平台
    6.3 创建企业代储制度
    6.4 加强农企合作粮食仓储政策宣传与引导
    6.5 降低企业参与农户储粮的运营成本
    6.6 建立储粮政策反馈调节机制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3)县级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 ——以灌云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我国市场监管体制发展沿革
    2.1 市场监管理论概述
        2.1.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1.2 政府监管理论
        2.1.3 市场失灵理论
    2.2 我国市场监管体制历史沿革
        2.2.1 地方政府管理阶段
        2.2.2 垂直管理阶段
        2.2.3 机构合并阶段
第3章 灌云县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现状
    3.1 灌云县市场监管机构简介
        3.1.1 灌云县市场监管机构设置
        3.1.2 灌云县市场监管机构主要职责
    3.2 灌云县市场监管改革举措
    3.3 灌云县市场监管改革成效
        3.3.1 商事登记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3.3.2 精准施策助推市场经济主体成长
        3.3.3 整合资源加大品牌战略推进力度
        3.3.4 改革监管理念提升监管执法效果
        3.3.5 整合职能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第4章 灌云县市场监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灌云县市场监管存在问题
        4.1.1 基层执法力量薄弱
        4.1.2 监管职责难落实
        4.1.3 专业执法水平低
        4.1.4 信息化系统滞后
    4.2 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改革带来的组织结构矛盾
        4.2.2 “宽进严管”模式不完善
        4.2.3 监管队伍能力不足
        4.2.4 相关配套不健全
        4.2.5 社会参与度低
第5章 进一步完善县级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组织架构建设
        5.1.1 强化顶层设计
        5.1.2 厘清内部组织结构
        5.1.3 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5.2 提升市场监管手段
        5.2.1 加大监管执法宣传
        5.2.2 健全企业信用监管制度
        5.2.3 完善市场监管执法体系
        5.2.4 探索分类监管模式
        5.2.5 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
    5.3 加强市场监管队伍建设
        5.3.1 完善选人用人制度
        5.3.2 打造专业市场监管队伍
        5.3.3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5.3.4 完善考核激励制度
    5.4 以广泛的监督参与构建共治格局
        5.4.1 施行外部监督
        5.4.2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5.4.3 建立社会共治格局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新媒体时代舆论对连云港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消极影响的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点与难点
2 新媒体时代公众舆论和公共安全危机的辩证关系
    2.1 新媒体时代的公众舆论
    2.2 新媒体时代公众舆论信息传播模式的5W理论分析
    2.3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安全危机
    2.4 新媒体时代公众舆论和公共安全危机的辩证关系
3 连云港市舆论传播对政府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消极影响
    3.1 连云港市政府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舆论环境发生变化
    3.2 连云港市公众舆论传播的作用路径更加丰富
    3.3 公众舆论传播影响公共安全危机演进的两种效果实现互动
    3.4 公众舆论结构失衡直观反映危机管理环境
    3.5 其他舆论因素对政府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消极影响
4 连云港市处置涉公共安全的热点舆情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4.1 治理手段失效的问题
    4.2 危机协同治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4.3 涉公共安全问题的舆论产生不良影响的原因
5 新媒体时代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舆论引导策略建议
    5.1 常态化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工作
    5.2 建立完备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机制
    5.3 构建协同治理网络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点与难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3 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
    3.1 连云港市自然和人文状况
    3.2 连云港市经济发展现状
    3.3 连云港市环境现状
4 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4.1 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特征
    4.2 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
5 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及成因分析
    5.1 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5.2 影响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因素
6 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转变经济发展理念和方式
    6.2 加快落实生态环境系统机构改革
    6.3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6.4 健全和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6.5 加强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力度
    6.6 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连云港市噪声危害分布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地区分布
    2.3 企业规模
    2.4 经济类型
    2.5 行业分布
    2.6 风险类别
3 讨论

(7)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相关概念的阐释和研究方法
    四、资料来源和研究框架
    五、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政治背景
    第二节 经济背景
    第三节 历史背景
    第四节 自然背景
第二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
    第二节 建设时段的划分方式
    第三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阶段
    第四节 江苏的主要林业机构及其成果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探索准备阶段
    第二节 初步成型阶段
    第三节 迟滞发育阶段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恢复发展阶段
    第二节 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完善提高阶段
第五章 苏北沿海造林的特点及动因
    第一节 造林特点
    第二节 动因分析
第六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效、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多重功效
    第二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系的存在问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结语
附录
    案例一 苏北沿海林地增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案例二: 苏北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明显增加
    案例三: 苏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案例四: 苏北沿海地区海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案例五: 苏北沿海气候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8)县域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研究 ——以增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关于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
        1.3.2 国内关于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基本概念和支撑理论
        1.5.1 基本概念
        1.5.2 支撑理论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2.1 增城区农业发展概况
    2.2 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的现状分析
        2.2.1 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体系建设概况
        2.2.2 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监测概况
    2.3 增城区生产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2.3.1 宣传效能有限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足
        2.3.2 制度建设滞后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
        2.3.3 引导力度不够导致品牌创建和规模化发展迟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审视
    3.1 增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效能不足的原因分析
        3.1.1 利润率低和人员结构复杂导致宣传效能不足
        3.1.2 问责机制执行机械导致宣传效能不足
        3.1.3 救济机制不完善导致宣传效能不足
    3.2 增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原因分析
        3.2.1 监管力量薄弱制约了监管体系建设
        3.2.2 任务式检测和经费待遇影响了监管体系建设
        3.2.3 溯源成本高企影响了监管体系建设
    3.3 增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规模化品牌化不强的原因分析
        3.3.1 硬软件不完善造成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
        3.3.2 利润和土地问题造成农产品品牌创建滞后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分析借鉴
    4.1 日本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做法
    4.2 台湾地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做法
    4.3 商洛地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做法
    4.4 国内外的管理经验对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启示
        4.4.1 加强宣传引导,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机制
        4.4.2 引导民间组织制度化,发挥行业内部自律作用
        4.4.3 及时信息披露,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善增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县域层面的监管体系建设
        5.1.1 完善监管力量
        5.1.2 完善监管制度
    5.2 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溯源体系
        5.2.1 引入社会化保障的检测机制
        5.2.2 推进检测自动化系统建设
        5.2.3 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完善溯源体系
        5.2.4 简化程序,真正落实产地准出制度
    5.3 引导推进生态绿色种养殖
        5.3.1 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
        5.3.2 制定完善投入品使用标准
        5.3.3 推进农药残留减量计划
        5.3.4 加强宣传引导,更新种养观念
        5.3.5 有效推进品牌创建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连云港市灌云县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安全生产监管的概念与体制
    2.1 政府监管的相关理论
        2.1.1 监管理论
        2.1.2 政府监管
    2.2 安全生产监管的相关概念
        2.2.1 生产安全事故
        2.2.2 安全生产监管与基层安全生产监管
    2.3 安全生产监管的体制和发展
        2.3.1 安全生产监管的体制
        2.3.2 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的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灌云县安全生产监管现状
    3.1 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3.1.1 灌云县简介
        3.1.2 灌云县安全生产监管的组织体系
        3.1.3 灌云县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
    3.2 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的问题
        3.2.1 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
        3.2.2 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
        3.2.3 企业安全管理缺陷多
        3.2.4 事故处理存在不足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灌云县安全生产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对安全生产重视不足
    4.2 安全生产方面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4.3 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4.4 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不顺
        4.4.1 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不明确
        4.4.2 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不完善
    4.5 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滞后
        4.5.1 源头管控不足
        4.5.2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4.6 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
    4.7 社会监督体制不完善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解决灌云县安全生产监管问题的对策
    5.1 推动安全生产监管的法制建设
    5.2 增强安全生产保障
        5.2.1 加强对安全生产重视
        5.2.2 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5.2.3 从严惩处非法违法生产行为
    5.3 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5.4 理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5.5 加快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5.5.1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5.5.2 改善化工园区生产条件
    5.6 完善事故处置
        5.6.1 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5.6.2 完善事故调查处理
    5.7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5.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10)县级化工园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以江苏省灌云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监管现状问题研究综述
        (二)国内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问题研究综述
        (三)关于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研究的综合评价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创新与不足
        (四)数据来源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法律基础
    一、核心概念厘定
        (一)化工园区的含义
        (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概念
    二、县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法律基础
        (一)行政执法的依据
        (二)行政执法的职责
第三章 灌云县化工园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现状
    一、基本情况简介
        (一)江苏省灌云县概况
        (二)灌云县化工园区概况
        (三)灌云县安监局执法机构及队伍概况
    二、化工园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成效
    三、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
        (一)行政执法依据不充分
        (二)执法机构不健全
        (三)执法手段单一,未做到执法全覆盖
        (四)执法专业能力不强
        (五)执法权责不对等
第四章 灌云县化工园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问题成因
    一、法律与制度因素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二、政府部门因素
        (一)经济发展环境因素导致领导干部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二)执法未能起到教育警示作用
        (三)执法技术装备水平较低
        (四)执法力量不足
    三、执法人员因素
        (一)执法人员缺乏业务培训
        (二)执法人员缺乏依法行政意识
第五章 解决灌云县化工园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
        (一)完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二)健全行政执法制度体系
    二、强化政府责任
        (一)提高领导干部安全生产意识
        (二)加强执法资源配置
        (三)走执法信息化道路
        (四)强化执法的教育警示作用
    三、提升行政执法效果
        (一)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
        (二)增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
        (三)转变执法理念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附录 2
致谢

四、灌云县76家企业职业危害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风险防范调查分析实证研究[J]. 朱春江,范郁尔,骆汝九,许强,朱荣,吴成洲,吴瑶,马文斌,李进. 安徽农学通报, 2022
  • [2]农企合作粮食仓储模式研究[D]. 储新元. 江南大学, 2021(01)
  • [3]县级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 ——以灌云县为例[D]. 张玉柱. 湘潭大学, 2020(02)
  • [4]新媒体时代舆论对连云港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消极影响的治理研究[D]. 徐芳.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策研究[D]. 秦绪伟.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6]连云港市噪声危害分布状况分析[J]. 辛全兵,朱建军,庄家毅.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9(05)
  • [7]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D]. 亓军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8]县域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研究 ——以增城区为例[D]. 吴昊.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9]连云港市灌云县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殷成坤. 燕山大学, 2017(05)
  • [10]县级化工园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以江苏省灌云县为例[D]. 李明威. 河南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灌云县76家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