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与资源配置与利用新概念

价值与资源配置与利用新概念

一、价值新概念与资源配置和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胡炅坊[1](202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1)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高度快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由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各种内部问题,以及由国际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一系列外部问题。从外部环境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始终没有摆脱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走势持续低迷。加之2020年初全球范围新冠疫情的爆发,全球各地区经济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重创。在这种世界历史背景下,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和经济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多个地区抬头,为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浓厚阴影。从内部环境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过去几十年发展所带来的部分问题开始在这一时期集中爆发,如生态环境破坏、产能过剩、贫富差距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我国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各种矛盾交织并行的特殊历史背景。为了应对处理国内外面临的这一系列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各种风险挑战、积极求变,在指导新时代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经济指导思想。在2017年12月党中央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并将其作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探索新时代经济建设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同时也是对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经济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这一重大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既超越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演变范式,又克服了西方经济学重实证而轻实践的理论缺陷,从根本上解决了市场经济改革以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后带来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双重矛盾和困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立足于中国发展实际,通过系统总结以往经济发展理论的不足和缺陷,立足于新时代经济建设伟大实践,科学揭示了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规律,准确判断了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走势。具体来说,本文一共分文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及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力图对本研究的总体情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思路,力图通过方法创新和理论创新科学完整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全貌。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概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结合相关资料,将其划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和成熟期。第四部分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具体内容,从逻辑层面将其概括为“1+7+1”的逻辑架构,即为“新发展理念+七个坚持+新发展格局”。第五部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实践逻辑和理论特征进行了科学概括。在理论逻辑上具体体现为:植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发展逻辑;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逻辑;兼顾国内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全球发展逻辑。在理论特征上体现为科学性、现实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国际性的高度统一。第六部分集中论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在理论贡献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而且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框架。在实践价值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一方面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另一方面为解决全球经济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余志勇,彭伟健[2](2019)在《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韶关南线旅游线路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韶关南线主要包括韶关南部地区的曲江区、翁源县和新丰县,旅游资源丰富,是韶关市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但仍有旅游资源利用不充分、线路产品设计不清晰等众多发展问题。可以针对韶关南线旅游资源特点,根据时间、区域、市场、旅游类型等设计出众多适销对路的旅游线路产品,以撬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沈洁[3](2018)在《现行价值概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行价值(Current Value)概念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其计量特征中所包含的“对未来的估计”,已经对财务报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几乎成为近二、三十年最具争议的话题。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各界的批评将当时的公允价值推至风尖浪口。出人意料的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重新评估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以及财务报告目标影响后,坚持并扩大了“未来估计”的计量应用,并在概念框架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与历史成本并行的现行价值。这些做法充分反映了 IASB变革计量基础的决心。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我国的准则制定也不可避免地面对上述问题:是否应将现行价值概念纳入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如何纳入?也即把现行价值纳入我国准则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应用规则是什么?表面上看,只是对“现行价值”概念的引入,但其背后所含的计量原则,可能决定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会计信息变革和会计理论的发展。本文借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概念框架征求意见为契机,将语言哲学的研究成果用于会计计量特征的研究,从概念研究入手,对现行价值的计量概念(或简称“概念”)进行考察。本文通过对现行价值概念的描述性考虑、评价性考察和规范性考察,分析现行价值概念对会计信息质量和准则制定目标的影响,认为现行价值所含的计量特征“对未来的估计”实现了传统计量概念的突破,体现了新一代经济体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受现阶段市场环境的约束,只有建立适当的评价体系和应用规则,才能有条件地满足准则制定的目标——资源的有效配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计量问题的关键在于计量特征。抓住了可辨认计量特征“对未来的估计”,现行价值的概念含义才能清晰。2.目前现行价值概念存在不足:概念边界模糊、概念目标和评价体系缺失,作为属概念表达的应用规则几乎为空白。3.基于计量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笔者认为现行价值信息质量的评价体系由“相关性”、“如实反映”和“谨慎性”组成(三性平衡),即在维持“相关性”优势的同时,提高信息的“如实反映”和“谨慎性”,以反映现阶段市场环境对计量技术的约束,满足准则制定双目标的要求。满足了“三性平衡”的评价要求,现行价值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4.基于上述质量评价体系,提出现行价值属概念的应用规则——未来估计的审慎应用。未来估计的审慎应用是对未来估计产生的计量“不确定性”在财务报表中的评估和反映,涵盖了信息对象在报表处理中的全过程。其主要内容是:明确“不确定性”纳入报表的边界;通过辨识计量“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以及对估值输入值的管理,区分计量变动引起的损益变化;通过辨别“不确定性”的关键披露信息,为以后现行价值种概念的具体披露要求提供原则性的和总括的说明。通过对审慎应用的完整案例——设定受益计划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未来估计的审慎应用能够同时提高计量信息的“相关性”和“谨慎性”,从而实现“三性平衡”。5.通过对计量不确定性与业绩报告之间的研究,提出“基于输入值管理”的计量与业绩报告模式。这个模式有别于目前主流建议的计量与业绩报告模式,主要是基于属概念的应用规则,将输入值影响的计量结果按照谨慎原则反映至其他综合收益。采用该模式能够缓解估值不确定性产生的收益影响,弥补市场约束条件对现行价值应用的限制,可能是解决现行价值经济后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李刁[4](2017)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实践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新媒体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不仅培育了新的产业增长点,催生了新兴业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我国已经迈进全新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征,使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进化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领域当然也不例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对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大,高校德育实践的外部坏境和内部结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高校德育实践活动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发展的最新成果与高校德育实践创新深度融合,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和实现工具的高校德育实践新形态,成为“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实践不断优化和创新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分析和把握“互联网+”时代为高校德育实践创新带来的思维理念改变和技术发展的优势,将互联网新兴的信息技术与高校德育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途径和载体结合起来,力求找到新环境下德育实践理念和途径的优化方式,构建新的高校德育实践模式。本论文除绪论外,共有五章,分三个层次展开研究:第一个层次(第一章):阐述“互联网+”是什么。本文详细解析了“互联网+”的由来,深入剖析和把握“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并重点研究了“互联网+”时代的云计算、大数据和新媒体等几项划时代的标志性信息技术,为后面如何运用“互联网+”时代新兴的信息技术开展高校德育实践创新研究做铺垫。第二个层次(第二章、第三章):分析“互联网+”时代给高校德育实践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对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本文所研究的高校德育实践是整个大德育系统中的哪一部分,并对本文即将针对开展创新研究的具体德育实践载体进行了重点的界定;然后,着重剖析了“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德育实践的影响,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的大环境所发生的新变化,进而研究高校师生学习、生活和社交等行为方面的变化,明晰高校德育实践面临的新挑战和困境;接下来,基于全文的研究背景是“互联网+”时代的来袭,本文详细梳理了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德育创新的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高校德育实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创新的经验和启示,为接下来的创新发展研究提供策略和方法。第三个层次(第四章、第五章):研究“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实践创新的实现路径。本文先从理论方面提出“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实践创新的原则与方法,确立“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实践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基本原则,进而理清创新的基本思路,构建创新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互联网+”的思维塑造、能力提高、秩序治理,保持德育实践理念的先进性:通过“020模式”和新媒体平台的搭建提升德育实践的有效性;通过实现信息化管理和大数据分析提高德育实践过程的科学性。最后,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将理论研究的成果具体化,构建“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实践工作的若干新模型,提供一套可复制的德育实践工作指导方案,以期待创新模型的广泛应用切实提高高校德育实践工作的实效性。

徐大芳[5](2017)在《自然资本价值的新概念模型与地下水价值评估》文中认为自然资源是否具有价值,长期以来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由于自然资本价值难以评估,故它的价值一直被人们忽视,直到最近才被科学界和政界所接受,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成熟的价值评估体系。最近,来自耶鲁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六位专家学者共同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的自然资本价值评估模型与计算公式不仅可以解释生产资本的价格,还能以对称方式估计自然资本的价格。他们的方法反映了真实的世界,"卡卡话题"制度和管理安排,包括关联的社会生态系统动态。这种方法完全按照经济资本理论来对自然资本进行定价。并将其应用于地下水评估。这里详细介绍这一方法,希望能对未来的自然资本价值评估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并能对社会发展、经济决策、生态建设等产生指导作用。

许秋月[6](2015)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增值及成本优化》文中认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视角,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发展的要求出发,对我国房地产的价值形成、价值增值、成本优化管理等进行探讨,为我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和借鉴。本论文的研究范围界定如下:在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从人类社会的需求满足及发展需求出发,深入探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的概念及内涵,探索房地产价值增值即房地产价值的形成机理,建立房地产价值-成本综合评价模型,形成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成本管理模式,研究房地产价值和成本的优化管理。本论文的研究方案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思路,运用理论研究、文献分析、调查问卷和案例实践等方法进行研究。1、通过对基础理论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分析现代房地产价值理论及现代房地产成本管理理论现状,探索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明确了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2、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的概念出发,研究可持续发展内涵、需求层次与房地产自身发展规律的关系,探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各属性价值间的辩证逻辑关系和价值增值特性。3、对房地产价值进行定量分析,根据房地产价值调查,设立价值量指标,建立房地产价值指标权重分析模型,计算各级价值影响因素的权重指标,找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影响因素重要性进行定量分析,分析房地产价值特性,建立房地产价值指标的评价标准,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进行综合评价。4、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成本内涵的深入剖析,揭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成本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组成的分析,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建设期成本进行重新分类,为房地产成本优化管理服务。5、深入分析价值与成本间复杂的影响关系,建立指标权重分析模型,计算各级成本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通过影响因素的灵敏度分析,确定哪些因素权重变化时对系统或模型有较大的影响,对计算结果进行稳定性试验和变化趋势的估计。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成本优化模型,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成本进行综合评价和优化。6、进行房地产价值增值及成本优化实证分析,通过可持续发展房地产项目开发项目概况、可持续发展房地产项目定位、新技术应用等基本情况描述,进行可持续发展房地产商品价值定位及成本综合评价,及房地产成本优化结果评价,通过剖析该案例的成本规划、搭建的成本优化框架及项目经营计划成本跟踪情况,对成本优化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建议和意见。7、通过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管理体系研究分析,明确房地产需求信息和价值定位,引入房地产价值-成本优化管理方式,进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成本规划,探讨房地产项目的成本优化途径。同时,引入基于可持续发展房地产成本风险管理机制,从可持续发展房地产成本风险形成因素、成本风险决定因素出发,进行风险防范,并通过基于可持续发展房地产成本控制要点,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成本管理模式。本论文的研究结论是:探讨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的形成机理,深入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各属性价值间的辩证逻辑关系和价值增值特性,形成房地产价值理念的研究成果。建立房地产价值指标权重分析模型,建立房地产价值指标的评价标准,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深入分析价值与成本间复杂的影响关系,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成本优化模型,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成本进行综合评价和优化,探索房地产价值增值和成本优化的方向与方法,进行房地产价值增值及成本优化实证分析。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哲学的角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更高层面,深入研究了房地产价值的形成机理,构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综合评价模型,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成本综合评价优化模型,进行房地产价值成本优化,并开展实证研究,将可持续发展运用于房地产管理领域,构建房地产价值-成本管理模式。本论文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状况,对目前亟需解决的我国房地产价值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与论述,构造出我国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增值和成本优化模型,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

李冬颖[7](2015)在《航空服务创新体系设计与实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民航运输业的疾速发展,航空服务水平成为了航空企业应对行业激烈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为了满足旅客日趋成熟和动态性较强的服务需求,各航空企业越来越需要掌握准确的创新理念、实施科学的创新路径,这可以帮助他们吸引旅客从而增加客流量,以实现效益的提升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我国学者在航空服务创新领域的研究的数量还较为有限,提升我国航空服务创新的整体水平亟需体系化的理论指导。因此本文以创新理论、顾客满意度理论、管理理论和服务利润链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文献法、实证分析法、系统法和多学科交叉法为方法指导,以提升航空服务整体水平、矫正部分航空服务创新路径、理念+流程+管理逐层创新、借鉴航空服务创新案例经验四个视角为切入点,以搭建“航空服务创新体系”的完整结构为核心,以具体实施体系内容为展开。目标就在于更好为航空服务创新实践进行思路指引和行为指导。本文结构分为五部分。分别是绪论,对航空服务创新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思路、主要内容与文章结构等进行介绍;第二章为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第三章从四个视角阐释航空服务创新体系构建的思路,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搭建了航空服务创新的基本体系,为下文实施方案做好结构支持;第四章从体系中的原则、理念、模式、制度、流程、管理方面具体展开描述了实施方案,是对航空服务创新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第五章为结论、创新点及不足的简要说明。通过五部分的具体分析与展开,得出结论:(1)民航运输业的发展离不开服务创新。面对民航运输市场竞争形势日趋激烈的现状,以及旅客需求的逐渐成熟,能否提供创新服务成为实现航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更在宏观层面上左右了我国整个民航运输行业的发展;(2)航空服务创新应站在全局角度,从内而外、从理念到实践、从框架到具体、从基层服务到管理的全维度创新。航空企业在寻求创新路径时应该把握“细微但全面,稳健而深入”的创新思想,才能实现持续化的创新效果;(3)科学有效的航空服务创新路径,应该是能够应对市场竞争、形成品牌化、实施过程渐进式、顺应国家制度要求、实现服务资源优化分配、配备专业化管理的航空服务创新,这是航空服务创新的基本原则;(4)航空服务创新的主线思路——机场已经不只是纯粹的交通节点,而是满足旅客多样需求的综合体,而航空服务也不止是传统意义上实现旅客位移的运输服务,更是向涵盖了食、宿、娱、游、购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服务类型转换。该主线思路可分解为具体的创新实施理念,即服务深度延伸致个性化理念、服务密度提高致精细化理念、服务宽度拓展致链条化理念;(5)航空服务流程创新大致包括基于整体客户体验视角的客舱服务流程创新和基于关注时间价值的机场服务流程创新以及基于流程链再造的货运服务和基于关键路线分析的航空器保障服务流程创新内容;(6)航空服务创新不止是对服务内容的创新,还应该配套相应的管理创新措施。完整的管理创新可以从品牌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业态布局管理、运营管理、补救服务管理、文化管理等几个方面展开实施。

肖乌妹[8](2013)在《企业创新型人才流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才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企业的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在我国大力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大背景下,在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创新型人才是企业和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是企业和国家获得竞争力的源泉。企业创新型人才流动对企业和国家都有显着的影响,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一些严重的风险,必须对企业创新型人才流动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研究企业创新型人才流动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首先综合整理了国内外关于创新型人才、人才流动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人才流动影响因素和风险管理的文献研究;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归纳总结了影响人才流动的十大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变量、个人与组织匹配水平、薪酬满意度、工作环境、工作本身因素、职业成长空间、组织承诺、就业机会、家庭因素和流动成本,提出理论假设和建立人才流动的理论模型,并且总结了人才流动给社会、企业和个人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重点分析了人才流动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增加、运营中断、人才集体跳槽、无形资产流失、人才资源浪费以及其他不显着的风险后果,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后果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结合前文的理论模型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影响人才流动的十大因素中只有职业成长空间、组织承诺、家庭因素和流动成本对人才流动倾向具有显着影响,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显着,人才流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后果可归为成本增加风险、运营风险、人才集体跳槽风险、无形资产流失风险、人才资源浪费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等几大类;最后在实证结果以及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从风险预防、风险控制和风险反馈等方面提出了企业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帮助人才完成生涯目标、关注人才的同时关注其家庭,提高人才流动的成本、建立人才储备库、提高无形资产保护力度等企业创新型人才流动风险管理的具体对策。

张宇[9](2013)在《基于两型社会理念的船舶装备全寿命周期价值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背景下探究基于新价值工程理论的船舶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综合价值工程理论、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两型社会”建设理论、风险管理与预警理论、装备效能评价理论以及人力资源等理论与绩效评价方法对船舶装备资产价值和人员价值进行重新界定,构建了船舶装备资产价值与人员价值的分析评价模型和风险预警模型。本文基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课题《陆空军船艇保障装备设备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将船舶装备管理划分为装备资产价值管理与人员价值管理两大部分。资产价值管理方面:首先,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背景下对船舶装备全寿命周期资产价值进行了新的界定,将船舶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和效能评价赋予了新的内涵。然后,分别论述了资源节约型成本管理和环境友好型效能评价的理论依据、分析方法和计算模型。最后,基于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对船舶装备全寿命周期资产新价值管理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在人员价值管理方面。首先,基于船舶装备的人员类型及人员特点对装备保障人员价值进行了新的界定,使人员价值这一概念成为岗位价值与个体价值的有机统一。其次,在人员价值的计量方法中,将传统的岗位功能评价与人员绩效评价进行整合,并分别论述了岗位功能与人员绩效的分析方法与评价模型以及人力成本估算模型,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人员价值新计量模型,之后通过实例分析对该模型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和论证。船舶装备在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面临各种风险,而这些风险对于装备资产价值与人员价值的形成和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基于前文对船舶装备新价值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进而对装备资产价值风险和人员价值风险进行了新界定。接着,论述了风险对船舶装备价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对风险预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预警系统的构建方法进行了论述。最后,从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分别系统论述了资产价值风险预警和人员价值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过程,并建立了风险预警模型,针对风险因素进行排序,并给出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这对于提升船舶装备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唐华生[10](2011)在《基础教育发展质量论析》文中研究表明基础教育发展质量实质就是基础教育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程度。基础教育发展质量主要包括"发展的人本性、发展的均衡性、发展的持续性、发展的有效性"等几个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要素。作为一个有重要认识价值的新概念,基础教育发展质量不仅具有一般产品质量和发展质量的共性,还具有"适应性与超越性相统一、发展性与阶段性相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等特性。

二、价值新概念与资源配置和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价值新概念与资源配置和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研究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资源
    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1.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
        2.1.3 新时代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崭新且复杂
    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的理论资源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相关政治经济学理论
        2.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的相关经济思想
        2.2.3 西方经济学值得借鉴的相关理论
第3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
    3.1 萌芽期:七年知青岁月的初期经验
        3.1.1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树立
        3.1.2 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开启
    3.2 形成期:30 年的地方经济治理经验
        3.2.1 正定工作期间提出的经济思想
        3.2.2 福建工作期间提出的经济思想
        3.2.3 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经济思想
        3.2.4 上海工作期间提出的经济思想
    3.3 成熟期:十八大以来提出的经济思想
        3.3.1 十八大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
        3.3.2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
        3.3.3 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
        3.3.4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
第4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具体内容
    4.1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引领——新发展理念
        4.1.1 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4.1.2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及基本内涵
        4.1.3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4.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内涵——“七个坚持”
        4.2.1 经济发展领导核心论: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4.2.2 经济发展目的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2.3 经济发展阶段特征论: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
        4.2.4 经济体制改革论:坚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二元关系
        4.2.5 宏观经济管理论: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
        4.2.6 经济发展战略论: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
        4.2.7 经济工作方法论: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
    4.3 新时代中国经济的新发展格局
        4.3.1 构建高质量国内大循环
        4.3.2 优化发展国际大循环
        4.3.3 促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第5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实践逻辑及理论特征
    5.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实践逻辑
        5.1.1 植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发展逻辑
        5.1.2 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逻辑
        5.1.3 兼顾国内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全球发展逻辑
    5.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特征
        5.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性
        5.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现实性
        5.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实践性
        5.2.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人民性
        5.2.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国际性
第6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6.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
        6.1.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6.1.2 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框架
    6.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实践价值
        6.2.1 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
        6.2.2 为解决全球经济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韶关南线旅游线路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韶关南线旅游发展概述
2 韶关南线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缺乏精品景区
    2.2 旅游产业辐射力度不足
    2.3 旅游开发层次低
    2.4 旅游专业人才缺失
3 韶关南线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与线路设计
    3.1 韶关南线旅游资源整合开发
        1) 做好韶关南线旅游资源整合
        2) 形成韶关南线旅游产品系列
        3) 塑造韶关南线整体旅游形象
    3.2 韶关南线旅游线路产品设计
        3.2.1 按耗费时间, 设计为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三种线路, 共计8条线路。
        3.2.2 按专项游, 设计为观光游、森林生态游和生态民俗游, 共计5条经典线路。
4 结语

(3)现行价值概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具体问题及研究意义
        1.2.1 具体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重要概念及研究方法
        1.3.1 现行价值
        1.3.2 研究方法
    1.4 理论基础
        1.4.1 准则制定的目标:促进资源有效分配
        1.4.2 准则背后的经济理论
    1.5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5.1 研究思路
        1.5.2 结构安排
    1.6 主要创新与贡献
2 文献综述
    2.1 属概念及重要种概念的历史变迁研究
        2.1.1 属概念的历史变迁研究
        2.1.2 重要种概念之公允价值的历史变迁研究
        2.1.3 研究评述
    2.2 重要种概念之公允价值的应用经验研究
        2.2.1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体系下的经验研究
        2.2.2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下的经验研究
        2.2.3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下的经验研究
        2.2.4 研究评述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概念考察的理论分析和应用研究
    3.1 概念考察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
        3.1.1 概念及概念考察
        3.1.2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和概念考察过程
        3.1.3 会计概念的概念考察
    3.2 基于概念考察的理论分析和应用框架
        3.2.1 现行价值的描述性考察
        3.2.2 现行价值的评价性考察
        3.2.3 现行价值的规范性考察
        3.2.4 现行价值的理论分析和应用研究
    3.3 本章小结
4 现行价值纳入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理论分析
    4.1 概念目标
        4.1.1 单目标与双目标的选择
        4.1.2 在与国际准则趋同过程中中国准则的目标选择
        4.1.3 现行价值的概念目标
    4.2 现行价值应用的约束条件
        4.2.1 我国现阶段的市场条件
        4.2.2 经济后果
        4.2.3 约束条件对信息质量评价的影响
    4.3 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
        4.3.1 现行价值的信息特征
        4.3.2 相关性与如实反映
        4.3.3 谨慎性
    4.4 构建现行价值信息质量的评价体系
    4.5 本章小结
5 现行价值纳入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审慎应用
    5.1 应用挑战分析
        5.1.1 具体案例——对新三板公司股权的估值
        5.1.2 具体挑战分析——不确定性
    5.2 “未来估计”的审慎应用
        5.2.1 “不确定性”的确认
        5.2.2 计量“不确定性”与业绩报告
        5.2.3 “不确定性”的关键信息披露——不可观察输入值
    5.3 检验方法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审慎应用的完整示例及信息检验——设定受益计划
    6.1 设定受益计划的特征及核算要求演变
        6.1.1 设定受益计划特征及形式
        6.1.2 设定受益计划核算要求的演变
        6.1.3 设定受益计划核算争议的来源
    6.2 现行价值在设定受益计划中的审慎应用
        6.2.1 “不确定性”的确认——设定受益计划负债的确认
        6.2.2 计量“不确定性”与业绩报告——精算损益和列报
        6.2.3 “不确定性”的关键信息披露——设定受益计划的披露
    6.3 现行价值在设定受益计划应用中的假设提出
        6.3.1 审慎应用的具体体现
        6.3.2 相关文献综述
        6.3.3 假设提出
        6.3.4 检验结果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回顾及结论
        7.1.1 问题的回顾
        7.1.2 主要研究结论
    7.2 概念框架建议
    7.3 不足与展望
附录Ⅰ: 审慎应用的实证检验——设定受益计划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实践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 高校德育实践的信息化境遇
        (二)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校德育实践的新境遇——“互联网+”时代
    一、“互联网+”的由来
        (一)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
        (二) “互联网+”行动计划与国家战略
    二、“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一) 跨界思维创造无限开放的生态环境
        (二) 重塑结构成就稳固高效的社会关系
        (三) 尊重人性激发潜力无限的个体价值
    三、“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性技术
        (一) 云计算
        (二) 大数据
        (三) 新媒体
第二章“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德育实践的影响
    一、高校德育实践概述
        (一) 高校德育实践的概念
        (二) 高校德育实践的主要途径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面临的新环境
        (一) 行为方式个性化
        (二) 教育资源多元化
        (三) 教学方式在线化
        (四) 管理服务信息化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实践面临的新挑战
        (一) 德育内容的权威受到冲击
        (二) 德育方式的创新刻不容缓
        (三) 德育对象的缺失逐渐凸显
        (四) 德育过程的管理隐患重重
第三章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德育实践创新的历史回顾与启示
    一、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德育实践创新的历程
        (一) 敏锐认识与适应阶段(1994年——1999年)
        (二) 主动推进与探索阶段(2000年——2003年)
        (三) 全面运用与研究阶段(2004年——2010年)
        (四) 思维驱动与创新阶段(2011年——)
    二、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德育实践创新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 互联网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二) 高校德育实践创新发展必须彰显时代性
第四章“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实践创新的原则与方法
    一、目标与策略
        (一) 总体目标
        (二) 基本策略
    二、基本原则
        (一) 方向性原则
        (二) 科学性原则
        (三) 整体性原则
        (四) 适用性原则
    三、思路与方法
        (一) 以思维塑造为关键的德育主体素养提升
        (二) 以信息技术为驱动的德育实践体系优化
        (三) 以需求导向为目标的德育过程模型构建
第五章 “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实践创新的实现路径
    一、塑造积极“互联网+”思维以保持德育理念之先进性
        (一) “互联网+”意识的培养
        (二) “互联网+”能力的提高
        (三) “互联网+”秩序的治理
    二、优化“互联网+德育”载体以提高德育实践之有效性
        (一) “O2O模式”增强德育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 新媒体平台凸显德育实践的话语权和感染力
    三、创新“互联网+管理”流程以提升德育过程之科学性
        (一) 信息化管理实现德育过程的规范化和高效性
        (二) 大数据分析保证德育过程的精细化和准确性
    四、案例分析
        (一) 案例一:“互联网+思想引领”
        (二) 案例二:“互联网+管理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自然资本价值的新概念模型与地下水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资本价值评估模型与计算
2 地下水价值评估实例
3 结语

(6)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增值及成本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界定
    1.3 本论文研究的基础理论
        1.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3.2 需求理论
        1.3.3 价值理论及西方现代房地产价值理论
        1.3.4 房地产成本管理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2 文献研究小结
    1.5 本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1.5.1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1.5.2 本研究的实践价值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案
        1.6.2 技术路线
        1.6.3 采用的研究方法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形成机理
    2.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的概念
        2.1.1 房地产价值的概念
    2.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的形成过程
        2.2.1 国内外价值形成的各种研究
        2.2.2 房地产价值的形成过程
        2.2.3 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形成过程
    2.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的内涵
        2.3.1 文献回顾
        2.3.2 房地产价值影响因素调查
        2.3.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经济价值
        2.3.4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社会价值
        2.3.5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环境生态价值
    2.4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增值研究
        2.4.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辩证逻辑关系
        2.4.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增值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房地产价值综合评价模型
    3.1 房地产价值评价及指标量确定
        3.1.1 房地产价值评价研究概述
        3.1.2 价值量指标
        3.1.3 房地产价值指标权重的确定
    3.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增值分析
        3.2.1 房地产价值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
        3.2.2 房地产价值特性分析
    3.3 房地产价值指标的评价标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成本构成
    4.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成本内涵
        4.1.1 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成本内涵
        4.1.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成本间辩证逻辑关系
    4.2 房地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组成
        4.2.1 房地产成本组成
        4.2.2 房地产建设期成本组成
        4.2.3 房地产使用期成本组成
    4.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建设期成本分类
        4.3.1 与房地产经济价值相关的经济性成本投入
        4.3.2 与房地产社会价值相关的社会性成本投入
        4.3.3 与房地产环境生态价值相关的环境生态性成本投入
        4.3.4 房地产建设期成本构成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成本优化
    5.1 房地产价值-成本指标权重分析模型
        5.1.1 房地产价值-成本指标的确定
        5.1.2 价值-成本指标权重分析模型建立
        5.1.3 价值-成本指标权重系数的计算
    5.2 房地产价值影响因素综合评价
        5.2.1 房地产价值影响因素灵敏度分析
        5.2.2 房地产价值影响因素综合评价
    5.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成本优化模型
        5.3.1 房地产价值综合评价理论依据
        5.3.2 房地产价值的成本变动率及边际效应
        5.3.3 房地产价值成本优化方法
    5.4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成本优化
        5.4.1 房地产价值成本优化影响因素选择
        5.4.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成本分析
        5.4.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成本优化步骤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房地产价值增值及成本优化实证分析
    6.1 房地产项日案例背景
        6.1.1 房地产项目概况
        6.1.2 房地产项目定位
        6.1.3 项目新技术应用
    6.2 房地产价值定位及成本综合评价
        6.2.1 房地产项目价值定位
        6.2.2 房地产项目投入成本方案
        6.2.3 房地产项目价值需求属性定量分析
        6.2.4 房地产项目价值成本定量分析
        6.2.5 可持续发展房地产项目价值供求属性定量分析
    6.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项目成本优化结果评价
        6.3.1 项目成本优化结果
        6.3.2 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项目使用期成本评价
        6.3.3 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项目价值综合评价
    6.4 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项目成本实施情况
        6.4.1 项目开发建设期经营计划成本跟踪
        6.4.2 成本跟踪结果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成本管理模式
    7.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管理体系研究
    7.2 房地产价值-成本管理方案
        7.2.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项目价值定位
        7.2.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成本规划
    7.3 基于可持续发展房地产成本风险管理
        7.3.1 可持续发展房地产成本风险形成因素
        7.3.2 可持续发展房地产成本风险决定因素
        7.3.3 可持续发展房地产成本风险管理机制
    7.4 基于可持续发展房地产成本风险防范
        7.4.1 可持续发展房地产成本风险管理框架
        7.4.2 基于可持续发展房地产成本控制要点
    7.5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成本管理模式特点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及展望
附表一 问卷调查表
附表二 问卷调查表分析报告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7)航空服务创新体系设计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民航业进入疾速发展的巅峰时代
        1.1.2 航空服务水平对航空业发展举足轻重
        1.1.2.1 航空服务状态是旅客了解航空企业整体水平的对外窗口
        1.1.2.2 高质量航空服务是企业立足于竞争激烈市场的重要筹码
        1.1.2.3 航空服务影响着民航经济体系的建立
        1.1.3 航空服务创新是提升航空服务发展水平的关键策略
        1.1.3.1 服务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1.3.2 航空旅客的服务需求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1.1.3.3 服务创新可强化航空企业正面品牌形象并提升美誉度
        1.1.3.4 国内外航空企业对服务创新的关注度持续走高
        1.1.4 国内高速铁路运输能力初具规模,对航空业形成直接威胁
    1.2 研究意义与目标
        1.2.1 研究意义
        1.2.1.1 理论意义—弥补航空服务创新系统研究的空白
        1.2.1.2 实践意义—为新时代航空服务创新实践提供科学全面的思路
        1.2.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1.1 文献法
        1.3.1.2 实证分析法
        1.3.1.3 多学科交叉法
        1.3.1.4 系统论方法
        1.3.2 研究基本思路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结构框架
2 研究进展与理论基础
    2.1 研究综述
        2.1.1 航空服务的单层面研究综述
        2.1.2 服务创新的单层面研究综述
        2.1.3 航空服务创新综合层面研究综述
    2.2 理论基础
        2.2.1 创新理论
        2.2.2 顾客满意度理论
        2.2.3 管理理论
        2.2.3.1 服务管理理论
        2.2.3.2 系统原理
        2.2.4 服务利润链理论
3 航空服务创新体系设计—基于“四大视角”
    3.1 航空服务创新体系构建视角
        3.1.1 视角一——从提升航空服务整体水平的角度出发
        3.1.1.1 航空服务个性化表现不足
        3.1.1.2 航空服务应更加重视旅客的时间价值
        3.1.1.3 航空服务在形成完整的品牌上还有不足
        3.1.2 视角二——从矫正部分航空服务创新误区的角度出发
        3.1.2.1 存在忽略成本运作的创新
        3.1.2.2 存在不以顾客为导向的创新
        3.1.2.3 存在缺失对内部人员关注的创新
        3.1.3 视角三——从理念+流程+管理逐层进行创新的角度出发
        3.1.4 视角四——从借鉴航空服务创新经典案例经验的角度出发
    3.2 航空服务创新体系设计
4 航空服务创新发展实施研究
    4.1 航空服务创新发展的原则
        4.1.1 应对市场竞争的航空服务创新
        4.1.2 品牌化的航空服务创新
        4.1.3 渐进式的航空服务创新
        4.1.4 顺应国家制度的航空服务创新
        4.1.5 优化服务资源分配的航空服务创新
        4.1.6 配备专业化管理的航空服务创新
    4.2 航空服务创新模式
        4.2.1 四维度模型
        4.2.2 六角星模型
    4.3 航空服务理念创新
        4.3.1 服务深度延伸致个性化理念
        4.3.1.1 服务重点向人性化转变
        4.3.1.2 服务内容向差异化转变
        4.3.1.3 服务流程向管家式转变
        4.3.1.4 服务人员向软标准要求转变
        4.3.2 服务密度提高致精细化理念
        4.3.2.1 服务目标向挖掘潜在需求转变
        4.3.2.2 服务形式向自助型转变
        4.3.2.3 服务价值向增值型转变
        4.3.2.4 服务时间维度向瞬时转变
        4.3.3 服务宽度拓展致链条化理念
        4.3.3.1 服务内容向体系化转变
        4.3.3.2 服务主体向协作型服务产业集团转变
    4.4 航空服务流程创新
        4.4.1 基于TCE(整体客户体验)视角的客舱服务流程创新
        4.4.1.1 新型技术在客舱服务中的应用
        4.4.1.2 服务特色挖掘与把握旅客现场
        4.4.1.3 客舱服务价值与产品更新
        4.4.1.4 差异化客舱服务
        4.4.2 基于关注时间价值的机场服务流程创新
        4.4.2.1 在机场服务流程创新中应用新兴技术
        4.4.2.2 联动服务与无间隙服务
        4.4.2.3 满足差异化的机场服务流程精简
        4.4.2.4 精益消费原则与服务蓝图法
        4.4.3 基于流程链再造的货运服务流程创新
        4.4.3.1 构建协调货物进出港的新型优化流程
        4.4.3.2 优化货运供应链网络
        4.4.3.3 新型联运模式
        4.4.3.4 根据货主需求层次对整个货运链实行全负责制
        4.4.4 基于关键路线分析的航空器保障服务流程创新
        4.4.4.1 关键活动控制与优化
        4.4.4.2 部门信息沟通与协调
    4.5 航空服务管理创新
        4.5.1 基于优化品牌战略的航空服务品牌管理创新
        4.5.1.1 建立多行业、多层级、多品牌的新型品牌结构体系
        4.5.1.2 建立专任品牌管理组织
        4.5.1.3 多元化品牌战略的整合实施
        4.5.1.4 品牌定位向精准度转换
        4.5.2 基于实施新型结构的航空服务组织管理创新
        4.5.2.1 构建“双手型”航空服务组织结构以适应二元服务创新需求
        4.5.2.2 构建“倒金字塔”航空服务组织结构以优化服务管理效能
        4.5.3 基于机制系统整合的航空服务人力管理创新
        4.5.3.1 薪酬长效机制的优化实施
        4.5.3.2 授权机制与问责机制的合并实施
        4.5.3.3 不断细化的评量指标机制
        4.5.3.4 员工工作安排的人性化机制
        4.5.4 基于“四化型”的航空服务业态布局管理创新
        4.5.4.1 多样化布局管理
        4.5.4.2 开放化布局管理
        4.5.4.3 层次化布局管理
        4.5.4.4 人性化布局管理
        4.5.5 基于“特许经营”的航空服务运营管理创新
        4.5.5.1 经营与管理的专门化
        4.5.5.2 优化整合“土地转让+合资转让+场地租赁”三种经营模式
        4.5.6 基于构建“补救数据库”的航空服务补救管理创新
        4.5.6.1 构建新型服务补救数据库
        4.5.6.2 形成完整服务补救管理体系
        4.5.7 基于“家文化”氛围的航空服务文化管理创新
        4.5.7.1 以文化管理推进学习型服务组织建设
        4.5.7.2 构建多样化内部文化管理活动体系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与不足
        5.2.1 研究创新点
        5.2.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8)企业创新型人才流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实践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理论基础
    2.1 创新型人才的概念及其研究综述
        2.1.1 创新的概念
        2.1.2 人才的概念和特征
        2.1.3 创新型人才的概念和文献综述
    2.2 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其研究综述
        2.2.1 风险和风险管理的概念
        2.2.2 风险管理理论
        2.2.3 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2.3 人才流动理论与人才流动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2.3.1 人才流动理论
        2.3.2 人才流动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2.4 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创新型人才流动模型与影响因素分析
    3.1 创新型人才流动的行为过程
        3.1.1 人的行为过程
        3.1.2 企业人才流动的行为过程
    3.2 创新型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人口统计变量
        3.2.2 个人与组织匹配水平
        3.2.3 薪酬满意度
        3.2.4 工作环境
        3.2.5 工作本身因素
        3.2.6 职业成长空间
        3.2.7 组织承诺
        3.2.8 就业机会
        3.2.9 家庭因素
        3.2.10 流动成本
        3.2.11 其他因素
    3.3 创新型人才流动模型分析
        3.3.1 创新型人才流动影响因素对人才流动的作用假设
        3.3.2 企业创新型人才流动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创新型人才流动的效应分析与风险后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企业创新型人才流动的效应分析
        4.1.1 正面效应分析
        4.1.2 消极后果分析
    4.2 企业创新型人才流动的风险后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问卷设计
        5.1.1 问卷编制说明
        5.1.2 问卷测试
    5.2 正式调研与分析
        5.2.1 问卷发放与回收
        5.2.2 样本分析和问卷测度
        5.2.3 问卷分析
    5.3 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创新型人才流动风险管理对策
    6.1 风险预防
        6.1.1 完善人才战略规划,帮助人才规划职业生涯路径
        6.1.2 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帮助人才完成生涯目标
        6.1.3 关注人才的同时关注其家庭,提高人才流动的成本
        6.1.4 改善和完善企业各方面建设,满足人才的一般性需求
        6.1.5 坚持人本管理,构建和谐开放的企业文化
    6.2 风险控制
        6.2.1 建立健全人才流动防控系统
        6.2.2 建立人才储备库,为企业储备充足的后备干部
        6.2.3 严把招聘关,防止招入不合适的人才
        6.2.4 提高无形资产保护力度,防止损失扩大
        6.2.5 不断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防止人才集体跳槽
        6.2.6 通过各种风险转移措施转移风险损失
    6.3 风险反馈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企业创新型人才流动风险管理研究问卷调查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9)基于两型社会理念的船舶装备全寿命周期价值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目的
    1.2 选题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价值工程理论
        2.1.1 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
        2.1.2 价值工程的研究现状
    2.2 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
        2.2.1 全寿命周期资产管理
        2.2.2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2.3 “两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
        2.3.1 “两型社会”的内涵
        2.3.2 建设“两型社会”的现实意义
        2.3.3 “两型社会”背景下船舶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2.4 风险管理与风险预警理论
        2.4.1 定量风险管理系统框架
        2.4.2 风险管理方法
        2.4.3 风险预警理论
        2.4.4 国内外风险预警理论研究现状
    2.5 装备效能综合评价理论
        2.5.1 效能评估的特点
        2.5.2 效能评估的方法
        2.5.3 效能评估的步骤
    2.6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2.6.1 人力资源价值理论
        2.6.2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
        2.6.3 人力资源绩效理论
        2.6.4 人力资源激励与约束理论
    2.7 人员绩效评价理论
        2.7.1 人员绩效
        2.7.2 人员绩效评价原理
        2.7.3 人员绩效评价方法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船舶装备的全寿命周期资产新价值管理
    3.1 船舶装备全寿命周期资产价值管理新概念
        3.1.1 资源节约型成本管理
        3.1.2 环境友好型效能评价
        3.1.3 船舶装备全寿命周期资产新价值的界定
    3.2 船舶装备的全寿命周期资源节约型成本管理
        3.2.1 船舶装备的全寿命周期界定
        3.2.2 船舶装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模型
        3.2.3 船舶装备的全寿命周期资源节约型成本管理举措
    3.3 船舶装备环境友好型效能评价
        3.3.1 船舶装备的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3.3.2 船舶装备的效能指标权重的确定
        3.3.3 船舶装备的效能评价模型
    3.4 船舶装备的全寿命周期新价值管理
        3.4.1 最佳功能——成本比的选取
        3.4.2 船舶装备的最佳功能——成本比的定性分析
        3.4.3 船舶装备的价值定量计算以及价值分析
    3.5 实例分析
        3.5.1 船舶装备效能评价
        3.5.2 船舶装备成本估算
        3.5.3 船舶装备价值计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船舶装备的全寿命周期人员价值管理
    4.1 船舶装备人员概述
    4.2 船舶装备人员价值的界定
        4.2.1 人力资本
        4.2.2 人员价值的界定
    4.3 船舶装备人员价值的计量
        4.3.1 岗位功能评价
        4.3.2 人员绩效评价
        4.3.3 人力成本计算
        4.3.4 基于价值工程的船舶装备保障人员价值计量
    4.4 船舶装备人员的价值计量实例
        4.4.1 岗位功能评价
        4.4.2 人员绩效评价
        4.4.3 人力成本估算
        4.4.4 船舶装备人员的价值计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船舶装备价值风险预警管理
    5.1 基于船舶装备新价值理念的风险界定
        5.1.1 船舶装备资产价值风险
        5.1.2 船舶装备人员价值风险
    5.2 风险因素对船舶装备价值的影响及作用
    5.3 船舶装备全寿命周期资产价值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5.3.1 全寿命周期资产价值风险识别
        5.3.2 全寿命周期资产价值风险预警
        5.3.3 全寿命周期资产价值风险控制
        5.3.4 资产价值风险预警实例
    5.4 船舶装备全寿命周期人员价值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5.4.1 全寿命周期人员价值风险识别
        5.4.2 全寿命周期人员价值风险预警
        5.4.3 全寿命周期人员价值风险控制
        5.4.4 人员价值风险预警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基础教育发展质量论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基础教育发展质量的概念解析
二 基础教育发展质量的逻辑解构
    (一) 人本性
    (二) 均衡性
    (三) 持续性
    (四) 有效性
三 基础教育发展质量的特性解读
    (一) 适应性与超越性相统一
    (二) 发展性与阶段性相统一
    (三) 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

四、价值新概念与资源配置和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D]. 胡炅坊. 吉林大学, 2021(01)
  • [2]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韶关南线旅游线路设计研究[J]. 余志勇,彭伟健. 度假旅游, 2019(04)
  • [3]现行价值概念研究[D]. 沈洁.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8(05)
  • [4]“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实践创新研究[D]. 李刁.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7)
  • [5]自然资本价值的新概念模型与地下水价值评估[J]. 徐大芳. 地下水, 2017(02)
  • [6]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价值增值及成本优化[D]. 许秋月. 东南大学, 2015(02)
  • [7]航空服务创新体系设计与实施研究[D]. 李冬颖. 河北师范大学, 2015(11)
  • [8]企业创新型人才流动风险管理研究[D]. 肖乌妹. 华侨大学, 2013(09)
  • [9]基于两型社会理念的船舶装备全寿命周期价值风险管理研究[D]. 张宇. 天津大学, 2013(12)
  • [10]基础教育发展质量论析[J]. 唐华生. 宜宾学院学报, 2011(05)

标签:;  ;  ;  ;  ;  

价值与资源配置与利用新概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