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茨木霉防治长春枯病的初步研究

哈茨木霉防治长春枯病的初步研究

一、利用哈茨木霉防治长春花疫病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荣焕[1](2021)在《深绿木霉H18-1-1和H18-1-1-t菌株生防效果评测》文中认为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一种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的真菌,也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防真菌。木霉菌可产生多种对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及昆虫具有拮抗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并能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农产品产量。木霉作为重要的生防菌,被广泛用于农业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Taugt17b1基因在深绿木霉中编码的是一种外泌的糖苷转移酶,也是深绿木霉中发现唯一的外泌糖苷转移酶,这种外泌糖苷转移酶具有增强深绿木霉菌株在寄主根部定殖能力的功能。本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深绿木霉菌株H18-1-1(专利号:ZL201710323760.X),并采用基因过表达技术将糖苷转移酶Taugt17b1基因在深绿木霉菌株H18-1-1中过表达,获得过表达菌株H18-1-1-t。本研究拟利用小白菜做为靶标作物,测定两株木霉菌株对小白菜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而确定H18-1-1和过表达菌株H18-1-1-t的生防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8种主要病原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原始菌株H18-1-1和过表达菌株H18-1-1-t对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过表达菌株H18-1-1-t对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禾顶囊壳、(Gaeumanomyces graminis)、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的抑制效果更显着。2.过表达菌株的定殖能力在检测的5 d内始终高于原始菌株,在第3 d时的定殖能力最高,为原始菌株的1.55倍,过表达菌株在小白菜根部的定殖能力要高于原始菌株。3.原始菌株H18-1-1和过表达菌株H181-1-t对小白菜的促生效果测定结果表明:过表达菌株H18-1-1-t与原始菌株H18-1-1同对照组相比可以明显的提高小白菜的干重、根长、叶长、叶绿素含量生长指标,施用106个/m L孢子悬浮液促生效果更为显着。但在相同浓度下两木霉间差异不显着。温室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取得了相似的结果。4.盆栽试验测定结果表明,过表达菌H18-1-1-t与原始菌株H18-1-1对小白菜茎基腐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过表达菌H18-1-1-t对小白菜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更为显着。5.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对小白菜防御酶系的测定结果表明,过表达菌株和原始菌株可以提高小白菜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以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且提高防御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在提高防御酶活性和防御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方面,过表达菌株显着高于原始菌株。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深绿木霉H18-1-1和H18-1-1-t菌株都可以明显提高小白菜防病、促生效果、防御酶系活性和防御酶编码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原始菌株相比,过表达菌株的生防效果更为显着。

刘利佳[2](2021)在《烟草抗感镰刀菌根腐病鉴定方法及其防治研究》文中指出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近年严重影响到黄淮烟区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抗病品种的缺失、防治手段的缺乏以及不当的田间栽培手段,造成该病害的广泛流行,为大田生产带来巨大的潜在威胁。目前对于该病害室内鉴定方法尚未有较为统一的标准,缺乏有效化学药剂和生物菌剂进行该病的防治。为了找到最适宜进行室内接种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方法并筛选出对病原菌具有防治效果的化学药剂和生物菌剂,本文通过对河南省许昌市的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菌进行研究,确定其病原菌种类,探究了室内接种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菌的方式,比较了不同的烟草品种对不同鉴定方式的抗性水平差异,进行了防治药剂的室内抑菌效果测定,筛选出最高效的化学杀菌剂并用于大田试验,研究了生物菌剂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防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到一株来自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发病烟株病部的NC-11,通过显微形态观察发现,该菌株能够产生大、小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且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状,具4-5个隔膜,有钩状顶端,大小多为(40-60)×(3-5)μm,具有镰刀菌的典型特征。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与芝麻枯萎镰刀菌(MN417202.1,Fusarium oxysporum,中国)的相似度很高,构建系统发育树后发现,NC-11与Fusarium oxysporum菌株MN417202.1聚为一支。2.不同的接种方式的比较分析利用孢子液蘸根接种法、大型分生孢子接种法、菌谷法和毒素法均能使中烟100和NC89发病。从菌谷法接种发病烟株根部分离到NC-11,说明所分离的真菌菌株NC-11确能引起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孢子液蘸根接种法操作简单且孢子液的制备难度较低,能够较容易的通过调整孢子悬浮液的浓度进而达到控制接种量的目的。但创伤的接种方式对植株激素等信号分子影响较大,造成烟株出现应激反应,因而该方法可重复性较差。大型分生孢子浸根接种法选择致病侵染能力更强的大型分生孢子,避免了对烟草幼苗造成机械损伤而使烟草激素水平维持稳定水平,但大型分生孢子制备难度较大且大型分生孢子的侵染能力过强,不能模拟大田发病条件用于室内鉴定。毒素接种法提取毒素的过程繁琐复杂,且对于试验要求条件较高,但能快速比较品种间的抗性差异,在烟草诱变育种时对突变材料的筛选上有其他鉴定方法无法取代的作用。最适宜用于室内鉴定的接种方法是菌谷法。菌谷法操作简便,环境可控,且发病的过程能够直接表现品种间的抗性差异水平,可重复性高,效果稳定,能有效模拟大田发病环境。3.防病化学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本研究选用5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尖孢镰刀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程度,统计其抑菌百分率。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剂对NC-11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显着差异,以62.5g·L-1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为0.186 2mg·L-1,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可达97.27%;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的抑制效果最差,其EC50为203.152 2mg·L-1,质量浓度为1000mg·L-1时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为66.53%;大田首次施药46d后,62.5g·L-1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相对防效最好,达到72.69%。因此,可将62.5g·L-1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作为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首选药剂。4.高效杀菌剂的大田防效测定对62.5g·L-1精甲·咯菌腈进行大田阶段的防效测定,结果表明,首次施药46 d后,62.5g·L-1精甲·咯菌腈的相对防效最高达72.69%,有效降低了大田生产阶段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发病及流行,表明该药剂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确有一定的防治效果。5.哈茨木霉对烟草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测定施用哈茨木霉菌的中烟100的试验组株高明显与未施用中烟100的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叶面积相关的叶长及叶宽指标大部分试验组也优于对照组。在烟叶产量方面上,试验组的总产量及中上等烟的比例总体上优于对照组。不同的哈茨木霉的施用方式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一定程度上还能抑制赤星病及青枯病、角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对烟草病害具有拮抗作用,能够显着增强烟株的抗病性。此外,施用哈茨木霉的各试验组降低了烟叶中的尼古丁含量,提高了总糖及钾离子含量,使烟叶的化学成分更协调,提高了烟叶的品质。

郑柯斌[3](2020)在《海洋生境棘孢木霉TCS007的抑菌、促生长及抗逆作用》文中提出本论文以南极海洋沉积物分离的木霉菌株TCS007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分类地位及离体抑菌效果并初步分离得到活性物质,揭示其抑菌;探究TCS007促进黄瓜生长的效果及机制;探究TCS007在低温、高盐两种逆境胁迫下,对植物体抗逆性能的影响。为TCS007开发成集抑菌、促生长和抗逆为一体的新型植保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具体方法和结果如下:1经形态学与分子技术鉴定,TCS007菌株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且TCS007属于高耐盐种,具有在盐碱地用于生物防治的潜力。2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发现,TCS007菌株展现了广谱的抑菌活性,其中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sis的抑制率最高,达到87.62%;利用乙酸乙酯对TCS007发酵滤液进行代谢产物提取,发现有机相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38.799μg·m L-1;对TCS007大米培养基发酵产物提取物进行柱层析分离,得到TCS007-A~D共4个组分,其中TCS007-D具有高抑菌活性,优于嘧菌酯,具有开发成为商品化产品或者进行天然产物仿生合成的潜在价值。根据一维1H NMR表征结果,推测其可能为羧酸类化合物。3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发现,TCS007可以显着促进黄瓜种子萌发,在多个指标上观测到对黄瓜幼苗显着的促生长效果,株重、叶面积、根鲜重、根系活力相较于空白对照分别提升了13.53%、17.97%、66.67%和27.30%。叶片总叶绿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22.75%、18.24%、8.60%,证明该菌株具有良好的促生长效果。4通过逆境条件下的盆栽试验和水培试验,研究了TCS007对黄瓜抗寒效果和对水稻抗盐效果的影响。在低温胁迫(5-15℃)下,经TCS007孢子悬浮液处理的黄瓜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提高,而相对电解质外渗率(REC)和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均下降。在5℃下,诱导抗寒效果最为显着,SOD和POD活性分别提高了17.88%、23.60%,REC和MDA含量分别下降了36.73%和44.29%。在高盐胁迫(0.1 mol/L Na Cl)下,不同浓度的TCS007菌悬液均可以显着缓解对水稻的盐害作用,与仅添加Na Cl的处理组(CKN)相比,添加0.5%、1.0%、2.5%、5.0%TCS007菌悬液的处理组株高分别增加14.54%、24.23%、36.78%和59.25%,且添加菌悬液含量越高,对水稻幼苗盐害的缓解效果越为明显。

赵兴丽,陶刚,娄璇,顾金刚[4](2020)在《钩状木霉在辣椒根际定殖动态及其对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文中提出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生防真菌资源。生防菌在宿主根际及其组织中定殖能力的强弱是评价其生防潜力的重要指标。选择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真菌、辣椒及其重要土传病害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三者互作体系,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钩状木霉菌株灌根接种辣椒植株,通过平板拮抗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检测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植株及根际的定殖情况,及其对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根、茎和叶等组织中和辣椒根际土壤中均能够定殖。在辣椒根际土壤中,钩状木霉菌呈动态变化的定殖过程。灌根接种1~25 d,钩状木霉菌定殖量呈缓慢增长,在第33 d,达到最高值(7.00×107 conidia·g-1),然后逐渐下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变化过程。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根际和植株的定殖过程中,对辣椒疫病具有生物防治作用,防治效果达到53.33%。综上,钩状木霉菌能够成为辣椒根际微生态中的有益微生物,可以有效预防辣椒疫病的发生,研究为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途径。

聂倩文[5](2020)在《番茄灰霉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番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病原菌主要通过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借助人类生产活动或气流传播,可侵染番茄整株,但主要危害果实,严重时可导致番茄减产40%-50%,甚至绝收。目前生产上缺乏番茄抗病品种,农业防治方法耗时耗力,化学防治容易产生抗性和污染环境,生物防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对节白蜡(Fraxinus hupehensis Chu,Shang et Su.)为木樨科梣属白蜡,是我国二级珍稀保护植物,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且鲜有病虫害。笔者推测,对节白蜡体内可能含有益微生物,产生抗病抗虫的活性物质,帮助其免于病虫害的危害。本研究旨在了解对节白蜡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从对节白蜡的根部中分离筛选出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生防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生防作用机制研究及基因组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从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西校区植物园采集的对节白蜡样品的16s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对节白蜡茎部的内生细菌多样性高,对节白蜡根部的优势种群Actinophytocola属占比高。从对节白蜡茎部中获得19,357条序列,在97%序列相似性基础上可划分为291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根部中获得16,882条序列,分为119个OTU;叶部获得22,126条序列,分为190个OTU。茎部、叶部、根部共有的OTU有54个。从采集的10份根部组织样品中分离得到125株细菌,筛选出25株对番茄灰霉病原菌有抑菌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B17-1、B17-12A的平板抑制作用最佳,抑菌带宽度均在12 mm以上;能够能够分泌IAA,溶解磷酸盐,分泌蛋白酶、淀粉酶;对5种不同病原真菌番茄晚疫病原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番茄早疫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水稻稻瘟病原菌(Magnaporthe grisea)、番茄枯萎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玉米茎基腐病原菌(F.moniliforme)的抑菌带均在6.95 mm以上;其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离体叶片防效分别为55.16%、44.96%。菌株B17-12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带宽度为9 mm,能够分泌IAA,溶解磷酸盐,分泌蛋白酶,形成生物膜;产生的VOCs对5种不同病原菌番茄晚疫病原菌、番茄早疫病原菌、水稻纹枯病原菌(Rhizoctonia solani)、棉花枯萎病原菌(F.oxysporum f.sp.vasinfectum)、西瓜枯萎病原菌(F.oxysporum f.sp.niveum)的相对抑制率为75.8%-92.4%,使番茄早疫、晚疫、灰霉病果实发病率分别降低了78.33%、75%、80%,明显优于药剂处理;其发酵液使这三种番茄果实发病率分别降低了62%、50%、75%;其无菌水悬浮液使这三种果实发病率分别降低了62%、55%、82%;其发酵液悬浮液使这三种番茄果实发病率分别降低了57%、60%、84%。通过电击转化法得到B17-12转化菌株。经荧光显微镜镜检观察及定殖回收试验,发现B17-12转化子能够在番茄根部内稳定定殖29 d。通过SPME-GC-MS发现B17-12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中有25种化合物。目前有6种化合物(2-nonanone、2-Undecanone、Bis(2-ethylhexyl)phthalate、Bicyclo[2.2.1]heptan-2-one,1,7,7-trimethyl-,(1s)-、2,5-Cyclohexadiene-1,4-dione,2,6-bis(1,1-dimethylethyl)-、Tetradecane)被报道具有抑菌活性。菌株B17-1、B17-12、B17-12A的无菌滤液浓度与抑制番茄灰霉病原菌生长的效果呈正相关,在40%的浓度(v/v)下,相对抑制率为90.41%-100%。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B17-1、B17-12A均为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p.),菌株B17-12为韩国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koreensis)。通过二代测序Illumina Hiseq×10平台对菌株B17-1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菌株B17-12全基因组大小为6,073,173bp,GC含量为71.33%。通过GO、COG、KEEG数据库进行比对预测,发现B17-12基因组含有大量的参与膜相关的基因、ATP结合基因、参与氧化还原过程基因、参与氨基酸转运和代谢、参与转录、参与无机离子的运输与代谢、ABC转运蛋白。通过antismash软件预测,发现菌株B17-12有7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对节白蜡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对节白蜡内生菌资源丰富。首次分离并研究对节白蜡根部内生生防细菌作用机制;报道韩国假单胞杆菌B17-12产生的VOCs具有抑菌活性,能够防治番茄果实采后病害。通过对B17-12全基因组测序,预测其产抗菌物质基因簇,将对其活性物质分离及新化合物的挖掘奠定了基础。

张铭顺[6](2019)在《康宁霉素对百合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百合是一种重要的园林园艺花卉植物,花姿艳丽,花朵大而芬芳。但近年来百合根腐病成为制约百合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索邦’百合为研究对象,分离鉴定百合根腐病菌为供试病原菌,研究了由长枝木霉SMF2分离得到的一种抗菌肽——康宁霉素对百合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机理。结果如下:1.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利用柯赫氏法则,从东方百合‘索邦’根腐病病株中分离纯化获得两种致病菌,综合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出两种病原菌种类,确定百合根腐病致病菌分别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lorum)。2.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试验。经测定发现2530℃最适宜两种致病菌生长、产孢;于pH值为68时最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茄病镰刀菌在pH值为4时产孢量最大;而尖孢镰刀菌在pH值为9时产孢量最高。致病菌以葡萄糖、蔗糖为碳源时菌丝发育状况最为良好,但使用果糖更利于茄病镰刀菌产孢,海藻糖更利于尖孢镰刀菌产孢。酵母浸膏和牛肉膏作为氮源时两种百合根腐病致病菌菌丝生长状况最好;甘氨酸为氮源最适宜茄病镰刀菌产孢;酵母浸膏培养基最适宜尖孢镰刀菌产孢。3.为了筛选对百合根腐病菌有较强抑制活性的生物杀菌剂,试验测定了5种生物杀菌剂和1种化学杀菌剂恶霉灵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苦参碱对百合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均最强,EC50分别为5.435 mg/L和2.226mg/L。3.0%中生菌素和0.3%苦参碱对百合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1.257 mg/L和8.432 mg/L。0.5%大黄素甲醚和0.3%苦参碱抑制百合茄病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活性较高,EC50分别为1.439 mg/L和3.388 mg/L。4.康宁霉素抑菌及防治效果研究。研究发现,使用不同浓度的康宁霉素处理两种病原菌,破坏病原菌的细胞膜。康宁霉素各浓度处理都可使两种病原菌体内蛋白含量升高;并造成两种病原菌细胞膜缢缩。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康宁霉素灌根处理后病情指数、发病率普遍降低,效果显着。5.康宁霉素对百合的促生作用研究。以‘索邦’百合为试材,采用灌根的方法,研究比较了百合植株在不同浓度的康宁霉素处理后的生长及生理的情况。结果显示,康宁霉素可以有效地防治百合根腐病;低浓度的康宁霉素(0.2mg/L0.4mg/L)处理百合植株具有较好促生作用,可有效提高百合株高、花直径,调节根冠比,有效保护百合细胞膜完整,提高叶绿素水平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效提高SOD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植株过氧化作用。

盛桂林,王燕萍,陈夕军,陈孝仁[7](2017)在《危害中国花卉的疫霉菌及其防控措施综述》文中研究指明为促进人们对花卉疫病的了解,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总结了已报道的我国各类观花植物上的疫病菌种类及花卉疫病的防治措施,重点论述了花卉疫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及其利弊,并对未来花卉疫病防控措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景芳[8](2016)在《生防菌长枝木霉T6发酵条件优化、剂型研制及促生防病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以长枝木霉T6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防菌剂进行了研究,筛选了固体培养基质、优化了发酵条件;通过筛选助剂配方,研制出了水分散粒剂,并测定了相关指标及贮存稳定性;同时研究了该制剂的促生防病效果,取得如下结果:1.通过单因素试验对不同发酵条件的长枝木霉T6产孢量进行测定。培养基质筛选结果表明,当m(草炭):m(蛭石):m(牛粪)=1:1:1配制时,产孢量最高,为7.12×108 cfu·g-1;单因素试验表明,长枝木霉T6产孢量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含水量60%、接种量30%、透气性9层纱布、温度28℃、p H 5.6,通过试验分析,确定含水量、接种量、透气性为影响产孢量的3个重要因素。2.通过响应面法对不同发酵条件的长枝木霉T6产孢量进行优化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含水量64%、接种量27%、透气性9层纱布,在此优化条件下产孢量高达8.80841 cfu·g-1,该试验结果与最优发酵条件下的预测值相吻合,说明回归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3.通过对长枝木霉T6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的测定,优化了培养基配方,通过对助剂类型的筛选,研制出了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 T6水分散粒剂,并测定了贮存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备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的助剂最适配方(质量分数)为:羧甲基纤维素(紫外保护剂)0.5%,碳酸钙(稳定剂)4%,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黏结剂)5%,尿素(崩解剂)5%,凹凸棒土(载体)5%及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5%。由此配方制备的水分散粒剂中孢子含量为5.6×108 cfu·g-1,悬浮率53%,pH值6.0,水分含量3.5%,湿润时间52 s,且在冷藏温度为(4±2)℃条件下的稳定性显着高于在室温(25)℃。各项试验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4.通过对黄瓜、番茄、辣椒、油菜、白菜形态学和生理指标测定,分析和讨论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5种作物的促生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能够显着的提高与作物生长和抗性相关的物质含量和酶活性,尤其是与土壤按1:50的处理,相比对照1,黄瓜株高、基部茎粗、地上鲜重、根系长度、根系鲜重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50.07%、73.88%、64.03%、41.45%、77.22%;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46.16%和50.67%;过氧化物酶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两种酶的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相对增长率分别达到7.63%和61.95%,木霉制剂处理的植株粗壮高大,叶片深绿,根系发达,且有明显的增长效果。5.在对植株病害防治试验中发现,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白粉病和黄瓜立枯病均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可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相对防效均达到53.8%,对辣椒立枯病和油菜根腐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分别达到54.8%、43.1%,且该菌剂对供试植株安全无害。施入木霉菌剂的黄瓜,植株不仅粗壮高大,叶片深厚嫩绿,根系发达,具明显增长效果,而且发病程度较轻。

遇文婧[9](2014)在《深绿木霉刺激植物响应蛋白TatEpl1诱导杨树系统抗病性机制》文中研究指明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生防菌,不仅能够抑制多种病原真菌,而且具有诱导植物免疫反应、促进植物生长、降解土壤中的盐类化合物、农药残留物及重金属等功能,生防潜力巨大,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林业。在对其生防机制的深入研究下发现木霉菌能够分泌一些小分子蛋白能够刺激寄主植物对病原真菌产生防御响应,其中包括刺激植物响应蛋白Epl1(Eliciting Plant Response Protein 1)。刺激植物响应蛋白Epl1是一种小分子分泌型半胱氨酸富含蛋白,属于cerato-platanin蛋白家族,无毒,被称为新型植物诱导剂——真菌激活蛋白,具有更高的科研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本研究中,从深绿木霉(T.atroviride)ACCC30153菌株中成功克隆刺激植物响应蛋白基因TatEpl1,经测序得到长度为417 bp的cDNA和487 bp的DNA序列,编码13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4.37 kDa,等电点5.75,为疏水蛋白。通过BlastP预测其具有cerato-platanin家族的保守区结构域,且与已报道过的绿色木霉(T.virens)Gv29-8分泌刺激植物响应蛋白SM1的氨基酸序列AAZ80388亲缘关系较近,相似性为88%。用荧光定量RT-qPCR方法分析9种不同培养条件下的深绿木霉TatEpl1基因的转录水平。9种培养基分别为MM、C饥饿、N饥饿、1%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 ×P.alba var.pyramidlis)茎粉或叶粉、1%杨树叶枯病病原菌(Alternariaalternate)或杨树烂皮病病原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细胞壁、5%杨树叶枯病原菌或杨树烂皮病病原菌发酵液。结果显示,9种诱导条件下,TatEpl1基因均呈上调表达;在C饥饿、病原菌细胞壁、病原菌发酵液及山新杨叶粉和茎粉诱导条件下均出现瞬时高表达,其中杨树叶粉和茎粉诱导条件下TatEpl1基因的瞬时表达量最高,分别在16和4 h时达到未诱导时的216和217.8倍。结果说明C饥饿、病原菌及木本植物均能引起深绿木霉ACCC30153的TatEpl1基因转录水平变化,而且在木本植物诱导条件下的表达量最高。为研究深绿木霉的刺激植物响应蛋白TatEpl1的功能,成功构建了TatEpl1基因的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GEX-TatEpl1,并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中获得原核重组菌株BL21-TatEpl1,利用IPTG成功诱导表达并纯化出原核重组蛋白E-rTatEpl1,经 SDS-PAGE 电泳检测,在 40.37 kDa(目的蛋白 14.37 kDa+GST标签26 kDa)处可见融合包涵体蛋白,与理论值基本一致,最佳诱导时间为4 h。同时,成功构建了基因TatEpl1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PIC9K-TatEpl1并转化到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中获得毕赤酵母重组菌株GS115-TatEpl1,并利用甲醇成功诱导表达了分泌型毕赤酵母重组蛋白Y-rTatEpl1,经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在14.37 kDa处可见分泌蛋白,与理论值基本一致,最佳诱导时间为6 h。证明TatEpl1蛋白在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中均能大量表达。为研究TatEpl1蛋白对木本植物的刺激响应作用,探讨了用两株工程菌分泌的重组蛋白分别诱导的山新杨的生理变化、激素相关基因转录模式及抗病能力。结果表明,(1)经重组蛋白诱导的山新杨的增长量明显高于未经诱导的山新杨。经原核重组蛋白E-rTatEpl1诱导的山新杨平均增长量为对照的10.3%,经毕赤酵母重组蛋白Y-rTatEpl1诱导的山新杨平均增长量为对照的12.5%,而且根部生长均非常旺盛。(2)经过重组蛋白诱导的山新杨叶片的生理酶活性均发生强烈变化。经原核重组蛋白E-rTatEpl1诱导的山新杨,PPO、PAL、SOD、POD和CAT分别在5 d、5 d、2d、5 d和12 h增长量最大,分别为对照的4.0、6.0、0.9、2.2和5.6倍;经毕赤酵母重组蛋白Y-rTatEpl1诱导的山新杨,PPO、PAL、SOD、POD和CAT分别在3d、3d、3d、12 h和5 d增长量最大,分别为对照的3.3、3.1、3.3、1.6和7.7倍。(3)在原核重组蛋白E-rTatEpl1和毕赤酵母重组蛋白Y-rTatEpl1诱导下的山新杨生长素、水杨酸、茉莉酸途径中的调控基因与未经诱导的山新杨相比均有明显的转录水平变化,并激活生长素和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4)分别在原核重组蛋白E-rTatEpl1和毕赤酵母重组蛋白Y-rTatEpl1诱导下的山新杨对杨树叶枯病均产生抗病性。这些结果证明刺激植物响应蛋白TatEpl1不仅能够促进杨树生长,重要的是能够引起杨树防御响应,并使杨树对病原菌产生抗病性。综上所述,TatEpl1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转录模式的研究为刺激植物响应蛋白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TatEpl1蛋白的异源表达和特性分析为新型植物诱导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为新型农药的生产和应用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石林,何丽贞[10](2013)在《观赏用长春花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文章对观赏用长春花的种质资源、育种、基础生理研究及生产栽培等作了阐述,并对长春花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二、利用哈茨木霉防治长春花疫病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哈茨木霉防治长春花疫病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深绿木霉H18-1-1和H18-1-1-t菌株生防效果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木霉菌
        1.1.1 木霉菌生物防治研究概况
        1.1.2 木霉对病害的防治作用
    1.2 木霉的生防机制
        1.2.1 木霉的促生作用
        1.2.2 重寄生作用
        1.2.3 竞争作用
        1.2.4 抗生作用
        1.2.5 诱导抗性
        1.2.6 协同拮抗作用
    1.3 木霉的应用
        1.3.1 土壤修复
        1.3.2 果蔬保鲜
        1.3.3 病害防治
        1.3.4 促进生长
        1.3.5 医疗
        1.3.6 工业生产
    1.4 植物防御酶POD、SOD、CAT的作用
    1.5 糖苷转移酶及功能
    1.6 木霉菌的次生代谢物
    1.7 木霉的定殖
    1.8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1.8.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生防菌检测中的应用
    1.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和作物
        2.1.2 试剂
        2.1.3 仪器及设备
        2.1.4 培养基配制方法
        2.1.5 PCR引物序列
    2.2 试验方法
        2.2.1 菌株培养
        2.2.2 RNA提取
        2.2.3 cDNA合成和qRT-PCR测定
        2.2.4 PCR过程
        2.2.5 荧光定量检测原始菌株和过表达菌株在小白菜根部的定殖能力
        2.2.6 酶活测定
        2.2.7 木霉菌株与植物病原菌的对峙试验
        2.2.8 温室盆栽试验测定木霉菌株的促生效果
        2.2.9 大田试验测定木霉菌株的促生效果
        2.2.10 温室盆栽试验测定木霉菌株的防病效果
        2.2.11 小白菜防御酶POD、SOD、CAT的酶活性和防御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
        2.2.12 大田试验测定小白菜防御酶POD、SOD、CAT的酶活性和防御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
3 结果分析
    3.1 木霉菌株H18-1-1 和过表达菌株H18-1-1-t对8 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效果测定
    3.2 原始菌株和过表达菌株在小白菜根部的定殖能力的测定
    3.3 木霉菌株H18-1-1 和H18-1-1-t对小白菜促生效果测定
    3.4 温室小白菜盆栽试验测定木霉菌株的防病效果
    3.5 小白菜防御酶POD、SOD、CAT的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
        3.5.1 小白菜防御酶POD酶活性测定
        3.5.2 小白菜防御酶SOD酶活性测定
        3.5.3 小白菜防御酶CAT酶活性测定
    3.6 测定小白菜防御酶基因表达量
        3.6.1 测定小白菜防御酶 POD 编码基因相对表达量
        3.6.2 测定小白菜防御酶 SOD 编码基因相对表达量
        3.6.3 测定小白菜防御酶 CAT 编码基因相对表达量
4 讨论
    4.1 原始菌株H18-1-1 和过表达菌株H181-1-1-t促生作用研究
    4.2 原始菌株H18-1-1 和过表达菌株H181-1-1-t防病作用研究
    4.3 原始菌株H18-1-1 和过表达菌株H181-1-1-t对小白菜防御酶活性和基因相对表达量的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烟草抗感镰刀菌根腐病鉴定方法及其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烟草病害的发生及危害
    1.2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种类
        1.2.1 尖孢镰刀菌
        1.2.2 茄病镰刀菌
        1.2.3 层出镰刀菌
        1.2.4 轮枝镰刀菌
        1.2.5 厚孢镰刀菌
    1.3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发病及流行特征
    1.4 宿主植物和病原物的互作
        1.4.1 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结构的影响
        1.4.2 病原微生物对植物调控因子的影响
    1.5 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机理
        1.5.1 导管阻塞和活性氧积累
        1.5.2 镰刀菌致病毒素
        1.5.3 镰刀菌致病相关基因
    1.6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防治
        1.6.1 综合防治
        1.6.1.1 加强栽培管理
        1.6.1.2 嫁接防病
        1.6.1.3 选用抗病品种
        1.6.2 化学防治
        1.6.3 生物防治
        1.6.3.1 拮抗作用
        1.6.3.2 对植物的促生作用
        1.6.3.3 诱导植物抗性
        1.6.3.4 对根际土壤的改良作用
        1.6.4 运用现代分子生物手段的抗病育种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供试菌株的形态学鉴定
        3.2.2 供试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3.2.2.1 DNA的快速提取
        3.2.2.2 以EF为引物的PCR扩增与序列测定
        3.2.3 供试菌株对烟草的致病性测定方法
        3.2.3.1 孢子液蘸根接种法
        3.2.3.2 大型分生孢子浸根接种法
        3.2.3.3 菌谷接种鉴定法
        3.2.3.4 镰刀菌毒素抗性鉴定法
        3.2.4 试验设计
        3.2.4.1 不同杀菌剂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3.2.4.2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田间药剂试验
        3.2.5 生理指标测定与方法
        3.2.5.1 62.5%精甲·咯菌腈杀菌剂处理烟草品种NC71后的田间自然发病率调查及防治效果调查
        3.2.5.2 哈茨木霉对供试烤烟的病害情况
        3.2.5.3 烤烟的生长势、农艺性状及植物学性状的调查
        3.2.5.4 烤烟的经济效益计算
        3.2.5.5 烤烟化学成分的测定及外观质量评价
4 结果与分析
    4.1 供试菌株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4.2 尖孢镰刀菌不同接种方法研究
        4.2.1 孢子液蘸根接种法
        4.2.2 大型分生孢子浸根接种法
        4.2.3 菌谷接种法
        4.2.4 毒素对烟草致病力鉴定方法
        4.2.5 不同接种方法的比较分析
    4.3 不同杀菌剂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菌的毒力比较
        4.3.1 不同杀菌剂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菌的生长抑制作用
        4.3.2 不同杀菌剂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菌的EC50值比较
    4.4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田间药剂防治效果分析
        4.4.1 62.5g·L~(-1)精甲.咯菌腈对烟草品种NC71防治效果分析的防效分析
        4.4.1.1 62.5g·L~(-1)精甲·咯菌腈对烟草品种NC71抗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防效分析
        4.4.1.2 62.5%精甲·咯菌腈杀菌剂对烟草品种NC71的生长势、农艺性状及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4.4.1.3 62.5%精甲·咯菌腈杀菌剂对烟草品种NC71产量与产值的影响
        4.4.1.4 62.5%精甲·咯菌腈杀菌剂对烟草品种NC71的化学成分、外观质量、感官质量的影响
        4.4.2 哈茨木霉对烟草品种NC71防治效果分析的防效分析
        4.4.2.1 哈茨木霉对烤烟的抗病性的影响
        4.4.2.2 哈茨木霉对烤烟的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4.4.2.3 哈茨木霉对烤烟的农艺性状的影响
        4.4.2.4 哈茨木霉对烤烟的经济性状的影响
        4.4.2.5 哈茨木霉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讨论
        5.1.1 尖孢镰刀菌鉴定方式评价
        5.1.2 不同接种方式的适用性分析
        5.1.3 62.5g·L~(-1)精甲.咯菌腈FSC对尖孢镰刀菌的室内毒力敏感性及大田防效分析
        5.1.4 哈茨木霉对烟草根腐病抗性及产质量的影响
    5.2 结论
        5.2.1 河南襄县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鉴定
        5.2.2 不同接种方式的对烟草抗性水平的影响
        5.2.3 防病化学药剂的室内毒力及大田防效测定
        5.2.4 生物菌肥对烟草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测定
参考文献
ABSTRACT

(3)海洋生境棘孢木霉TCS007的抑菌、促生长及抗逆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木霉菌的简介及应用研究
        1.1.1 木霉菌的简介
        1.1.2 木霉菌的应用研究及发展前景
        1.1.3 海洋生境木霉的研究概况
    1.2 木霉菌抑菌研究进展
        1.2.1 木霉菌生防机制
        1.2.2 木霉菌抑菌物质
    1.3 木霉的促生研究进展
        1.3.1 木霉的促生效果
        1.3.2 木霉菌促生机制
    1.4 木霉菌诱导植物抗逆研究进展
        1.4.1 木霉菌诱导植物抗盐研究进展
        1.4.2 木霉菌诱导植物抗寒研究进展
    1.5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 TCS007的分类鉴定及生长特性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4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TCS007菌株形态特征
        2.2.2 TCS007分子鉴定
        2.2.3 TCS007菌株抗逆能力评价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菌株形态特征
        2.3.2 分子鉴定
        2.3.3 TCS007菌株抗逆能力评价
    2.4 小结
3 棘孢木霉TCS007抑菌效果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菌株
        3.1.2 培养基
        3.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菌种的活化
        3.2.2 TCS007抑菌谱的测定
        3.2.3 TCS007代谢产物的提取
        3.2.4 TCS007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
        3.2.5 TCS007代谢产物的分离
        3.2.5.1 薄层层析
        3.2.5.2 梯度洗脱
        3.2.5.3 活性验证
        3.2.6 化学结构的初步鉴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TCS007菌株抑菌谱
        3.3.2 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
        3.3.3 TCS007代谢产物的分离
        3.3.4 化学结构的初步鉴定
    3.4 小结
4 棘孢木霉TCS007的促生长作用
    4.1 试验材料
        4.1.1 供试黄瓜品种
        4.1.2 木霉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4.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TCS007对黄瓜种子萌发及胚根的影响
        4.2.2 TCS007对黄瓜形态指标的影响
        4.2.3 TCS007对黄瓜根系生长的影响
        4.2.4 TCS007对黄瓜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4.2.4.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4.2.4.2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4.2.4.3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TCS007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4.3.2 TCS007对黄瓜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4.3.3 TCS007对黄瓜根系生长的影响
        4.3.4 TCS007对黄瓜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4.4 小结
5 棘孢木霉TCS007的抗逆作用
    5.1 试验材料
        5.1.1 供试材料
        5.1.2 试验试剂
        5.1.3 主要仪器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TCS007对抗寒的影响
        5.2.1.1 相对电解质外渗率(REC)的测定
        5.2.1.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5.2.1.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5.2.1.4 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的测定
        5.2.3 TCS007对抗盐的影响
        5.2.3.1 试验材料培养
        5.2.3.2 胁迫处理
        5.2.3.3 调查与计算
    5.3 结果与分析
        5.3.1 TCS007对抗寒的影响
        5.3.2 TCS007对抗盐的影响
    5.4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6.2.1 抑菌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
        6.2.2 TCS007发酵及代谢产物提取工艺优化
        6.2.3 促生及抗逆机制的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钩状木霉在辣椒根际定殖动态及其对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钩状木霉菌对辣椒疫霉菌的拮抗试验
        1.2.1 平板对峙法
        1.2.2 抑菌圈法
        1.2.3 显微观察法
    1.3 钩状木霉菌对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试验
        1.3.1 辣椒种子催芽及辣椒苗培育
        1.3.2 钩状木霉在辣椒根际土壤中的定殖
        1.3.3 钩状木霉菌对辣椒植株的促生
        ①辣椒疫霉菌接种液准备:
        ②取六叶一心的辣椒幼苗,首先按上述方法准备浓度为1×107
        1.3.4 钩状木霉菌对辣椒疫病的防治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钩状木霉菌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效果
    2.2 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根际中的定殖动态
    2.3 钩状木霉菌对辣椒植株的促生作用
    2.4 钩状木霉菌对辣椒疫病的生防作用
        2.4.1 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植株中定殖
        2.4.2 钩状木霉菌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
3 讨论

(5)番茄灰霉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对节白蜡简介
    1.2 番茄灰霉病的危害
        1.2.1 番茄生产及灰霉病的危害
        1.2.2 番茄灰霉病害循环及发病因素
    1.3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措施
        1.3.1 农业防治
        1.3.2 抗性品种
        1.3.3 化学防治
        1.3.4 生物防治
    1.4 有益微生物生防作用机制
        1.4.1 诱导抗病性
        1.4.2 拮抗作用
        1.4.3 竞争作用
        1.4.4 重寄生作用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试验材料
    2.1 试验菌株
    2.2 植物样品
    2.3 种子材料
    2.4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2.5 试验仪器
    2.6 供试培养基
    2.7 供试引物
    2.8 供试质粒
3 试验方法
    3.1 对节白蜡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3.1.1 对节白蜡的样品采集及高通量测序
        3.1.2 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3.2 生防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3.2.1 内生细菌的分离
        3.2.2 内生生防细菌的筛选
        3.2.3 内生生防细菌的鉴定
    3.3 内生生防细菌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机制
        3.3.1 内生生防细菌胞外酶活性的检测
        3.3.2 内生生防细菌对番茄促生长能力的测定
        3.3.3 内生生防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测定
        3.3.4 内生生防细菌在番茄植株内定殖能力的检测
        3.3.5 内生生防细菌挥发性物质(VOCs)GC-MS检测
        3.3.6 菌株B17-12的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对节白蜡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4.1.1 Sobs指数稀释曲线和Shannon指数稀释曲线
        4.1.2 对节白蜡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4.1.3 对节白蜡内生细菌群落丰度及多样性分析
        4.1.4 对节白蜡内生细菌群落的相关性分析
    4.2 内生生防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4.2.1 内生生防细菌的分离、筛选
        4.2.2 菌株B17-1、B17-12、B17-12A的鉴定
    4.3 菌株B17-1、B17-12、B17-12A防治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4.3.1 菌株B17-1、B17-12、B17-12A胞外酶活性的检测
        4.3.2 菌株B17-1、B17-12、B17-12A对番茄促生长能力的测定
        4.3.3 菌株B17-12生物膜形成能力的测定
        4.3.4 菌株B17-12在番茄体内的定殖动态
        4.3.5 菌株B17-12挥发性物质(VOCs)GC-MS检测
    4.4 菌株B17-12全基因组分析
        4.4.1 菌株B17-12的基因组测序
        4.4.2 菌株B17-12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分析
5 讨论
6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6)康宁霉素对百合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百合根腐病研究进展
    1.2 木霉的研究与应用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百合根腐病菌的分离及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百合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防治百合根腐病的室内药剂毒力筛选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康宁霉素对百合根腐病的杀菌机理及防治效果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康宁霉素对百合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结论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符号说明
    附录2 生物学特性照片
    附录3 室内药剂毒力试验照片
    附录4 大田实验照片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危害中国花卉的疫霉菌及其防控措施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危害花卉植物的疫霉菌种类
2 花卉疫病的防治方法
    2.1 加强花卉种苗检疫
    2.2 利用品种抗性
    2.3 改进栽培措施
        2.3.1 栽培方式
        2.3.2 栽培管理
        2.3.2. 1 选用无病种苗
        2.3.2. 2 选择合适地块
        2.3.2. 3 管理肥水
        2.3.2. 4 控制田间病株
        2.3.3 处理土壤
        2.3.3. 1 土壤暴晒
        2.3.3. 2 土壤熏蒸
    2.4 利用生物防治
        2.4.1 生防菌
        2.4.2 植物源杀菌剂
    2.5 化学农药防治
3 讨论及展望

(8)生防菌长枝木霉T6发酵条件优化、剂型研制及促生防病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木霉的研究进展
        1.1 木霉的生物学特性
        1.2 木霉菌生防机制
        1.2.1 竞争作用
        1.2.2 重寄生作用
        1.2.3 拮抗作用
        1.2.4 诱导抗病作用
    2 木霉菌生防制剂的研究
        2.1 木霉的培养基质
        2.1.1 液体发酵
        2.1.2 固体发酵
        2.2 木霉制剂及其助剂的类型
        2.2.1 木霉制剂的剂型
        2.2.2 木霉制剂的助剂类型
        2.3 木霉制剂的开发前景
    3 木霉生防制剂的应用
        3.1 木霉制剂的促生作用
        3.2 木霉诱导植物抗病性相关酶的研究
        3.2.1 过氧化物酶
        3.2.2 苯丙氨酸解氨酶
    4 几种经济作物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现状
        4.1 黄瓜白粉病的概述
        4.2 辣椒立枯病的概述
        4.3 油菜根腐病的概述
        4.4 木霉菌的生物防治效果
    5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生防菌长枝木霉T6发酵条件的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长枝木霉T6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1.2.2 长枝木霉T6液体菌种的制备
        1.2.3 长枝木霉T6固体菌种的制备
        1.2.4 长枝木霉T6固体培养基质的制备
        1.2.5 长枝木霉T6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1.2.6 长枝木霉T6产孢量的测定
        1.2.7 长枝木霉T6固体发酵条件响应面的优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基质对长枝木霉T6产孢量影响
        2.2 不同培养条件对长枝木霉T6产孢量影响
        2.2.1 含水量对长枝木霉T6产孢量影响
        2.2.2 接种量对长枝木霉T6产孢量影响
        2.2.3 透气性对长枝木霉T6产孢量影响
        2.2.4 发酵温度对长枝木霉T6产孢量影响
        2.2.5 p H对长枝木霉T6产孢量影响
        2.3 培养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2.3.1 响应面试验因素水平的选择
        2.3.2 中心组合试验结果
        2.3.3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
        2.3.4 响应曲面图及其等高线
        2.3.5 响应面最优条件的确定与验证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的研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长枝木霉T6母药制备
        1.2.2 长枝木霉T6母药助剂的筛选
        1.2.3 长枝木霉T6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的测定
        1.2.4 挤压造粒
        1.2.5 制剂质量指标分析测定和贮藏稳定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外保护剂的影响
        2.2 稳定剂的影响
        2.3 黏结剂的影响
        2.4 崩解剂的影响
        2.5 载体的影响
        2.6 湿润剂的影响
        2.7 最佳助剂配方下加工的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的相关指标
        2.8 制剂贮藏稳定性测定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5种蔬菜促生作用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土壤处理
        1.2.2 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1.2.3 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黄瓜促生作用试验
        1.2.4 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作物形态学指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1.2.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形态学指标的影响
        2.2 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 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4 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5 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2.6 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4种病害防治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病菌接种液的制备
        1.2.2 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1.2.3 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1.2.4 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辣椒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1.2.5 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白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1.2.6 调查方法和分级标准
        1.2.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
        2.2 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立枯病防治效果
        2.3 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辣椒立枯病防治效果
        2.4 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对油菜根腐病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1. 结论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9)深绿木霉刺激植物响应蛋白TatEpl1诱导杨树系统抗病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植物诱导剂研究进展
        1.2.2 木霉菌研究进展
        1.2.3 木霉菌刺激植物响应蛋白的研究概况
        1.2.4 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
    1.3 山新杨概况
    1.4 研究的课题来源、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内容
2 深绿木霉TatEpl1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试剂
        2.1.3 培养基
        2.1.4 供试仪器
    2.2 研究方法
        2.2.1 深绿木霉ACCC30153菌株DNA获取
        2.2.2 深绿木霉ACCC30153菌株cDNA获取
        2.2.3 深绿木霉TatEpl1基因的DNA和cDNA扩增
        2.2.4 核苷酸测序
        2.2.5 TatEpl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深绿木霉ACCC30153基因组DNA
        2.3.2 深绿木霉ACCC30153总RNA
        2.3.3 深绿木霉刺激植物响应蛋白基因TatEpl1 DNA及cDNA序列的扩增
        2.3.4 TatEpl1基因DNA及cDNA转化大肠杆菌后PCR检测
        2.3.5 深绿木霉刺激植物响应蛋白基因TatEpl1序列分析
        2.3.6 深绿木霉刺激植物响应蛋白TatEpl1特性分析
    2.4 关于TatEpl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的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深绿木霉ACCC30153 TatEpl1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供试菌株和树种
        3.1.2 供试试剂
        3.1.3 供试培养基
        3.1.4 供试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深绿木霉ACCC30153生防特性研究
        3.2.2 深绿木霉ACCC30153的TatEpl1基因表达特性研究
    3.3 实验结果
        3.3.1 深绿木霉ACCC30153生防特性研究
        3.3.2 深绿木霉ACCC30153的TatEpl1基因表达特性研究
    3.4 关于TatEpl1基因表达特性的讨论
        3.4.1 深绿木霉ACCC30153诱导前培养时间及取样时间的确定
        3.4.2 TatEpl1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TatEpl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重组蛋白E-rTatEpl1特性分析
    4.1 实验材料
        4.1.1 供试菌株及载体
        4.1.2 供试试剂
        4.1.3 供试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原核表达载体的选择
        4.2.2 pGEX-4T-2质粒的提取
        4.2.3 刺激植物响应蛋白TatEpl1基因的扩增
        4.2.4 重组表达载体pGEX-TatEpl1的构建
        4.2.5 重组表达载体pGEX-TatEpl1的检测及保存
        4.2.6 重组表达载体pGEX-TatEpl1转化大肠杆菌BL21
        4.2.7 原核重组转化子BL21-TatEpl1的诱导表达
        4.2.8 原核重组蛋白E-rTatEpl1的特性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GEX-TatEpl1的构建及鉴定
        4.3.2 重组质粒pGEX-TatEpl1转化大肠杆菌BL21及筛选
        4.3.3 原核重组转化菌株BL21-TatEpl1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4.3.4 原核重组蛋白E-rTatEpl1的特性分析
    4.4 关于TatEpl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重组蛋白E-rTatEpl1特性分析的讨论
        4.4.1 包涵体蛋白的纯化、变性与复性
        4.4.2 原核重组转化菌株BL21-TatEpl1发酵条件的确定
        4.4.3 原核重组蛋白E-rTatEpl1特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TatEpl1基因的毕赤酵母表达及重组蛋白Y-rTatEpl1特性分析
    5.1 实验材料
        5.1.1 供试菌株及载体
        5.1.2 供试试剂
        5.1.3 培养基
        5.1.4 供试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真核表达载体的选择
        5.2.2 pPIC9K质粒的提取
        5.2.3 刺激植物响应蛋白TatEpl1基因的扩增
        5.2.4 重组表达载体pPIC9K-TatEpl1的构建
        5.2.5 重组表达载体pPIC9K-TatEpl1的检测及保存
        5.2.6 重组表达载体pPIC9K-TatEpl1转化毕赤酵母GS115
        5.2.7 酵母重组转化子GS115-TatEpl1的诱导表达
        5.2.8 毕赤酵母重组蛋白Y-rTatEpl1的特性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PIC9K-TatEpl1的构建及鉴定
        5.3.2 重组表达质粒pPIC9K-TatEpl1转化毕赤酵母GS115及筛选
        5.3.3 酵母重组转化菌株GS115-TatEpl1的诱导表达
        5.3.4 酵母重组蛋白Y-rTatEpl1的特性分析
    5.4 关于TatEpl1基因的真核表达及重组蛋白Y-rTatEpl1特性分析的讨论
        5.4.1 小分子真核表达蛋白Y-rTatEpl1的分离方法
        5.4.2 毕赤酵母重组转化菌株GS115-TatEpl1发酵条件的确定
        5.4.3 山新杨感染杨树叶枯病条件的确定
        5.4.4 毕赤酵母重组蛋白Y-rTatEpl1特性分析
        5.4.5 原核表达系统与真核表达系统分析比较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观赏用长春花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种质资源
    1.1 自然分布状况
    1.2 品系资源特点
        1.2.1 农艺性状
        1.2.1 生态习性
2 育种研究进展
    2.1 遗传多样性研究
    2.2 授粉机理
        2.2.1 自花授粉
        2.2.2 昆虫授粉
    2.3 诱变育种
    2.4 倍性育种
    2.5 转基因育种
    2.6 杂交育种
        2.6.1 杂交育种史
        2.6.2 观赏性状育种
        2.6.3 雄性不育系
        2.6.4 种间不相容
3 基础生理研究
    3.1 光合生理作用
    3.2 生长生殖发育
        3.2.1 生长发育
        3.2.2 生殖发育
4 盆花栽培研究
    4.1 育苗技术
    4.2 盆花生产
        4.2.1 生产管理
        4.2.2 病虫害防治
5 展望

四、利用哈茨木霉防治长春花疫病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深绿木霉H18-1-1和H18-1-1-t菌株生防效果评测[D]. 张荣焕.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烟草抗感镰刀菌根腐病鉴定方法及其防治研究[D]. 刘利佳. 河南农业大学, 2021
  • [3]海洋生境棘孢木霉TCS007的抑菌、促生长及抗逆作用[D]. 郑柯斌.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2)
  • [4]钩状木霉在辣椒根际定殖动态及其对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J]. 赵兴丽,陶刚,娄璇,顾金刚.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05)
  • [5]番茄灰霉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聂倩文. 长江大学, 2020(02)
  • [6]康宁霉素对百合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机理研究[D]. 张铭顺. 聊城大学, 2019(01)
  • [7]危害中国花卉的疫霉菌及其防控措施综述[J]. 盛桂林,王燕萍,陈夕军,陈孝仁.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6)
  • [8]生防菌长枝木霉T6发酵条件优化、剂型研制及促生防病作用研究[D]. 景芳.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8)
  • [9]深绿木霉刺激植物响应蛋白TatEpl1诱导杨树系统抗病性机制[D]. 遇文婧.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5)
  • [10]观赏用长春花研究进展[J]. 石林,何丽贞. 广东林业科技, 2013(01)

标签:;  ;  ;  ;  ;  

哈茨木霉防治长春枯病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