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治疗疗效观察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治疗疗效观察

一、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程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鲁洪岭,孙云川,肖丽,何新颖,毕建强,黄如敬,胡婷婷,尹晓明,郭威,杨洪娟,杨文博,王俊杰[1](2021)在《192Ir近距离治疗在局部复发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局部复发非小细胞肺癌采用192Ir近距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13—2018年间调强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22例。采用192Ir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复发病灶,处方剂量30Gy1次,治疗后前3个月每1个月复查CT,3个月后每3个月复查CT,评价局控率、不良反应,复发治疗后1、2年总生存率。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1、3、6个月病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14%、14%,部分缓解率分别为82%、82%、82%,疾病稳定率分别为5%、0%、0%,疾病进展率分别为5%、5%、5%;有效率分别为91%、96%、96%。复发治疗后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9%、27%。急性放射性肺炎5例占23%(1级3例、2级2例),骨髓抑制4例占18%(白细胞减少1级3例、血小板减少1级1例),术后气胸1例,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192Ir近距离治疗局部复发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2](2021)在《中国直肠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 概述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随着居民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3位和第5位[1]。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已成为提高直肠癌治疗效果的基础,而放疗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局部浸润、固定、巨大肿瘤或有广泛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放化疗与根治性手术的联合治疗是标准治疗手段;而转移

何远秀[3](2021)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在残留或复发脑胶质瘤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经综合治疗后残留或复发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2018年01月至2020年09月经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后残留或复发的脑胶质瘤患者57例,以不同治疗方法将57例分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观察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案如下:1.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观察组)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胺或伊立替康化疗,纳入28例;2.单纯化疗组(对照组)采用替莫唑胺或伊立替康单药化疗,纳入29例。两组药物剂量如下,阿帕替尼(Apatinib江苏恒瑞)具体使用方案如下:自开始治疗起,每日服用阿帕替尼的剂量为500mg,餐后30分钟服用,以用温开水送服为宜,服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情况下时减量或停药,剂量可减至250mg;替莫唑胺胶囊(Temozolomide Capsules江苏天士力帝益)具体使用方案如下:第1周期剂量为150mg/m2/日,口服5天,停药23天,空腹服药,整粒吞服;如果第1周期无不良反应发生则第2周期开始剂量可增至200mg/m2/日。伊立替康(Irinotecan江苏恒瑞)具体使用方案如下:使用剂量为250-350mg/m2,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时间约30-90分钟,21天为1周期。用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症状时停药。随访至2021年02月,采用SPSS18.0软件对两组共57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和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遵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反应规范[CTCAE v5.0][1]评估及处理相关不良反应,根据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可酌情调整剂量或停药。结果:(1)近期疗效评价:两组病例治疗2周期后均进行近期疗效评价,两组病例颅内均有可测量病灶,观察组中有部分缓解(PR)所占比例为10.71%(3/28),疾病稳定(SD)所占比例为64.28%(18/28);对照组中部分缓解(PR)所占比例3.45%(1/29),疾病稳定(SD)所占比例51.72%(15/29)。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现疾病进展(PD)所致比例分别是25.00%(7/28)和44.83%(13/29);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10.71%(3/28),疾病控制率(DCR)占75.00%(21/28);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45%(1/29),疾病控制率(DCR)占55.17%(16/29),两组的ORR和DC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存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分别是10.4个月和7.8个月;观察组的平均总生存期是21.3个月,对照组平均总生存期是15.2个月;两组生存分析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观察组的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有高血压(10/28)、恶心呕吐(9/28)、一过性尿蛋白(6/28)、手足综合征(HFS)(5/28)、腹痛腹泻(3/28)、器官出血(2/28),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中常见的是恶心呕吐(10/29)、腹痛腹泻(2/29)。两组均可以引起骨髓抑制、凝血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等血液学不良事件,但以I-II级最为常见,予对症处理后可耐受。结论:(1)对于残留或复发脑胶质瘤患者,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组,但无统计学意义。(2)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可延长平均无进展生存期及平均总生存期,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不良事件方面,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以I-II级不良事件最为常见,安全性良好,为残留或复发脑胶质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手段。

吉国锋[4](2021)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用于结直肠癌术后免疫治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治疗结直肠癌首选也是最有效的方案。但对于中晚期结直肠癌,由于癌肿浸润广泛,手术无法达到根治性切除,或者手术时已经发生远处转移,局部残留肿瘤细胞和远端转移灶肿瘤细胞在术后继续生长引起肿瘤复发和转移,是导致手术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全身系统性化疗和放射治疗是预防中晚期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治疗措施。然而考虑到患者术后体质较弱,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期,加之切口愈合等因素,一般至少在术后2~3周方可进行全身化疗和放疗。在这一时期,往往错过了消灭残留肿瘤细胞的最佳时机,而且这个间隙也为肿瘤的复发创造了早期条件。因此,寻找更佳的术后治疗措施来解决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仍是目前临床最亟待解决的术后难题。近年来,多种肿瘤免疫疗法被证实可以有效杀灭肿瘤并可预防肿瘤复发,但在实体瘤治疗方面,肿瘤免疫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如免疫治疗响应性低,免疫药物耐药,非肿瘤靶向分布(on-target but off-tumor),毒副作用大等。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通过在肿瘤内/附近局部缓释免疫药物能够较好的解决上述难题,而且安全性更高。对于结直肠癌,在肿瘤切除过程中,外科医生有独特的直接接触肿瘤机会,因此,原位(肿瘤切除部位)免疫治疗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术后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策略。近年来基于生物高分子材料的肿瘤局部免疫治疗彰显了巨大治疗潜力,包括可植入支架、可注射水凝胶和原位形成的水凝胶等,这种局部免疫治疗可产生全身抗肿瘤免疫效果,甚至达到治愈的效果。这种易于装载、可降解和控制缓释特性,使基于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的局部免疫疗法成为肿瘤切除术后免疫治疗一种有前途的策略和途径。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由4臂氨基聚乙二醇(4-arm poly(ethylene glycol)amine,4臂PEG-NH2)和氧化葡聚糖(oxidized dextran,ODEX)交联得到的支架材料,并在材料制备过程中分别装载瑞喹莫德(Resiquimod,R848)和抗OX40抗体(CD134,anti-OX40 antibody,aOX40),制备了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用于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免疫治疗。目的:借助于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外科医生有独特的直接接触肿瘤机会,设计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用于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免疫治疗,以期解决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难题。方法:(1)制备空白植入器件:用不同质量比的4臂PEG-NH2与ODEX交联,通过醛基与氨基的席夫碱反应(Schiff base reaction)形成交联网格的水凝胶,冻干后得到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植入器件。并分别测试不同质量比制备的植入器件的强度和粘附性,根据测试结果选择最佳的质量比;(2)植入器件的表征:测试最佳质量比条件下制备的植入器件在体内和体外的降解情况;(3)制备免疫植入器件:将瑞喹莫德(R848)和抗OX40抗体(aOX40)担载到植入器件中,并测试其缓释效果;(4)验证免疫植入器件杀灭残留肿瘤效果:构建BALB/c小白鼠皮下不完全切除肿瘤模型,术中将免疫植入器件埋植到肿瘤切除后的残腔内,监测并记录残留肿瘤生长情况;并分析植入术后第3天和第10天残留肿瘤免疫微环境改变;(5)验证经免疫植入器件治疗后建立的肿瘤特异性免疫记忆效应:皮下不完全切除肿瘤模型中经免疫植入器件治愈的小鼠,再次进行肿瘤复种挑战实验,监测并记录复种肿瘤生长情况;并分析系统性免疫微环境(脾脏)的改变;(6)验证经免疫植入器件治疗后激活了全身系统性免疫反应(远端效应):建立小鼠皮下双侧肿瘤模型,将免疫植入器件埋植入到其中一侧肿瘤腔内,然后监测并记录对侧肿瘤生长情况;并分析对侧肿瘤免疫微环境改变;结果:(1)当4臂PEG-NH2与ODEX的质量比为1:1时,交联形成的植入器件同时拥有较大的强度和较好的组织粘附性;在体外,植入器件降解时间大于9天;在体内,其降解时间大于21天;(2)R848和aOX40抗体被成功装载到植入器件中,并且能够随着植入器件的降解而同步缓慢释放,R848和aOX40抗体的释放时间均长于9天;(3)在皮下不完全切除肿瘤模型中,术中在肿瘤切除残腔中埋入免疫植入器件,可以根除残留肿瘤,而且治疗组所有小鼠在150天的观察期内均无肿瘤复发。残留肿瘤免疫微环境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第3天,固有免疫被迅速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s,NK细胞)的浸润增多,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活化增强,随后适应性免疫被激活,肿瘤内T细胞浸润数量显着增加(第10天);(4)在小鼠对侧皮下复种肿瘤挑战模型中,结果显示经免疫植入器件治愈的小鼠能抵抗该挑战,再次在对侧皮下种瘤后,所有小鼠均未成瘤;全身系统性免疫分析结果显示:脾脏内记忆T细胞数量显着增多;(5)在构建的小鼠皮下双侧肿瘤模型中,将免疫植入器件植入到其中一侧肿瘤腔后,对侧肿瘤的生长得到了显着的抑制;对侧肿瘤免疫分析结果显示:对侧肿瘤内浸润T细胞数目也显着增多。结论:(1)我们设计了一种简单并易于操作的结直肠癌术后免疫治疗策略和方法,即将合成的治疗性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植入到肿瘤切除腔内,通过协同激活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和免疫记忆效应,有效清除术后残余肿瘤细胞和远端转移灶,并且能够防止术后肿瘤复发;(2)我们设计的生物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被证实是术后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合理选择,这种术后免疫治疗管理更具有特异性、更有效、毒性更小,有着巨大临床转化潜能。

吴远峰[5](2021)在《侧方淋巴结清扫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应用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术前新辅助放化疗(n CRT)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比术前新辅助放化疗(n CRT)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加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在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Web of Science、Pub Med、Ovid Medline、Ovid 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等中外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关于比较n CRT+TME与n CRT+TME+LLND在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或回顾性研究,文献发表时间从2000年1月至2021年4月,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所需文献。通过采用Jadad评分量表或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最终收录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然后将纳入文献中的结局数据进行收集,并在Review Manager 5.3对提取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最终共8篇文献纳入研究,皆为回顾性病例队列研究,均为英文文献,共包括221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n CRT+TME+LLND)462例,对照组(n CRT+TME)1720例。就疗效而言,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n CRT+TME+LLND组与n CRT+TME组在5年生存率[HR=0.97,95%CI(0.45,2.09),P=0.93]、5年无病生存率[HR=0.97,95%CI(0.63,1.51),P=0.91]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肿瘤局部复发率[OR=0.44,95%Cl(0.26,0.76),P=0.003]、肿瘤局部盆腔侧位复发[OR=0.25,95%Cl(0.10,0.65),P=0.005]、肿瘤远处转移率[OR=0.57,95%Cl(0.36,0.90),P=0.02]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安全性而言,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术后泌尿障碍发生率[OR=2.44,95%CI(1.26,4.71),P=0.008]在n CRT+TME+LLND组明显增加。另外,n CRT+TME+LLND组的手术时间显着延长[WMD=126.71,95%CI(77.21,176.21),P<0.00001]。结论:结合分析结果,尽管LLND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泌尿功能障碍等风险(这可能可以通过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或腹腔镜手术得到改善),但本研究结果支持在临床怀疑有侧方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的患者中,在n CRT+TME治疗后加LLND可降低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风险,并为低位直肠癌高危患者提供另一种治疗选择。

孙婧[6](2021)在《复发宫颈癌组织间插植再程放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放疗后局部复发宫颈癌患者行组织间插植放疗的疗效、预后因素及毒性反应。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放疗后局部复发且排除远处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组织间插植放疗,单次处方剂量6-7Gy,1-2次/周,共1-7次。假设肿瘤组织α/β值为10,根据线性二次方程(LQ)进行肿瘤等效生物剂量(EQD2)的计算,所有患者插植放疗的中位EQD2为40.93Gy(范围:9.92Gy-69.42Gy)。13例患者行外照射放疗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外照射单次处方剂量1.8-2Gy,总剂量范围为20Gy-54Gy。结合外照射剂量,再程放疗中位总EQD2为56.94Gy(范围:9.92-111.92Gy),结合初次治疗剂量,中位累积EQD2为129.46Gy(范围:90.07-160.15Gy)。收集关于初始治疗、复发、再程放疗及随访的患者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OS)、局部控制率(LC)及无进展生存率(PFS),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组织间插植再程放疗的相关预后因素。并对治疗后急性和晚期毒性反应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时间截止于2021年1月31日,共3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13例患者行外照射放疗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中位随访时间27.4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4.10个月(95%CI:13.871-34.329)。近期疗效方面,18例(56.25%)患者达完全缓解(CR),12例(37.50%)患者达部分缓解(PR),2例(6.25%)患者为疾病稳定(SD)。治疗总有效率(CR或PR)达93.75%。远期疗效方面,1年OS、LC、PFS分别为71.7%、65.6%、56.1%,2年OS、LC、PFS分别为51.1%、45.4%、32.4%,3年OS、LC、PFS分别为37.2%、34.6%、23.2%。单因素分析中,复发时间间隔和再程放疗剂量是影响LC(p=0.045和0.001)、PFS(p=0.034和0.000)和OS(p=0.004和0.003)的预后因素,初治手术与PFS(p=0.031)和OS(p=0.030)相关。多因素分析中,再程放疗剂量是LC(p=0.013,HR=0.209,95%CI=0.061-0.720)和PFS(p=0.009,HR=0.240,95%CI=0.083-0.695)的预后因素,与OS相关的预后因素为复发时间间隔(p=0.035,HR=0.273,95%CI=0.082-0.915)和再程放疗剂量(p=0.030,HR=0.269,95%CI=0.082-0.880)。毒性反应方面,无插植相关死亡,15例(46.88%)患者发生早期毒性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肠梗阻。其中,骨髓抑制5例,≥3级1例;急性放射性直肠炎7例,均为3级以下;急性放射性膀胱炎4例,均为3级以下;3级肠梗阻1例。≥3级早期毒性发生率为6.25%。13例(40.63%)患者出现晚期毒性反应,10例患者出现肠道晚期毒性反应,其中≥3级毒性反应5例,包括3例直肠阴道瘘、2例3级放射性直肠炎。5例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晚期毒性反应,其中≥3级毒性反应1例,为膀胱阴道瘘。≥3级晚期毒性发生率为18.75%。结论:组织间插植再程放疗取得了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复发时间间隔≥12个月和再程放疗剂量≥50Gy是积极的预后因素,急性和晚期毒性反应发生率较低并在可耐受的范围内,是治疗放疗后局部复发宫颈癌的可行方法。

邹跃吉[7](2021)在《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序贯静脉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序贯静脉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相关研究进行汇总,通过Meta分析的方式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全面检索4个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Medline以及3个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序贯静脉化疗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比较腹腔热灌注化疗序贯静脉化疗与单纯静脉化疗相比在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的近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术后相关并发症,以评价腹腔热灌注化疗序贯静脉化疗在进展期结直肠术后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通过制定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严格遵守标准筛选纳入文献,评估纳入文献质量,提取相关分析数据,导入由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行相应治疗后的1、2、3、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相关化疗药物毒性反应(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术后并发症(吻合口及残端瘘、肠梗阻、腹腔感染)等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1.经过筛选后总计纳入13篇文献,共计1374例患者。实验组(HIPEC+IC组)667例,对照组(单纯IC组)70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Meta分析结果:①疗效:HIPEC+IC组对比单纯IC组1、2、3、5年生存率均升高,且局部的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均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均<0.05)。说明HIPEC+IC能够是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明显延长,并降低局部的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的发生率。②化疗药物毒性反应:HIPEC+IC组对比单纯IC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反应、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均无明显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HIPEC+IC并未增加患者的相关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③术后并发症:HIPEC+IC组对比单纯IC组吻合口及残端瘘、肠梗阻、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均未见明显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HIPEC+IC并未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行HIPEC序贯IC治疗与单纯IC治疗相比,能够显着延长患者的1,2,3,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并不增加患者的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及术后相关并发症。说明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行HIPEC序贯IC治疗的疗效较好,安全性可靠。

于汶卉[8](2021)在《食管癌放化疗后原发灶复发挽救性治疗的荟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荟萃分析的方法对食管癌放化疗后原发灶复发挽救性放疗与其他疗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研究,探究有效挽救治疗方法。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迈特思创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搜集有关食管癌放化疗后复发挽救性放疗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的临床对照研究,并对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二次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4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及质量评价标准对研究进行评估。采用Rev Man 5.1软件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Meta分析,采用RR及95%CI描述。对分析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并采用去除单项研究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评价漏斗图的对称性进行偏倚分析。结果:共检索到8807篇可能相关的文章。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1篇文献,包括842例患者,分别分为挽救性手术组、挽救性放疗组、单纯化疗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挽救性手术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较挽救性放疗组高(RR=0.76,95%CI:0.58~0.99,P=0.04;RR=0.40,95%CI:0.27~0.61,P<0.0001)。但两组间2年生存率(RR=0.76,95%CI:0.56~1.04,P=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挽救性放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相比,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RR=1.74,95%CI:0.96~3.16,P=0.07),但挽救性放疗组2年和3年生存率更高(2年生存率:RR=2.96,95%CI:1.75~5.00,P<0.0001;3年生存率:RR=2.91,95%CI:1.43~5.95,P=0.003)。挽救性放疗组与挽救性手术组治疗相关死亡率分别为1.7~11.4%vs 1.9~2.8%,统计学未见差异(RR=0.53,95%CI:0.14~1.98,P=0.35)。挽救性放疗常见不良事件为放射性食管炎/吞咽困难,发生率约为32.3~52.8%。挽救性手术常见不良事件为术后感染,发生率约为10.0~17.4%。单纯化疗常见副作用为血液学毒性,发生率约为20%。结论:1.放化疗后原发灶复发的食管癌患者可选择挽救性手术治疗,但应认真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警惕治疗相关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2.放化疗后原发灶复发不能手术的食管癌患者,挽救性放疗是有效治疗手段,治疗相关毒性反应应密切观察。

程霞[9](2021)在《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盆腔局部复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在盆腔局部复发性结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9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结直肠癌盆腔局部复发患者。共14例患者(16个目标病灶),男性7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为64岁(50~78岁)。所有患者原发肿瘤病理诊断为直肠癌或结肠癌,并明确为盆腔局部复发。肿瘤最大径中位数4.65cm(2.6~8.4cm),手术体位为仰卧位3个,俯卧位13个。所有患者均有手术史,50%(7/14)接受过化疗,57.2%(8/14)的患者既往接受过体外放射治疗。排除禁忌,遵循粒子植入专家共识流程,在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下将粒子植入瘤体,术后3天复扫CT行剂量验证。粒子植入术后1、3、6、12个月及之后每6个月进行随访,至2020年12月。观察患者的局部控制情况、疼痛缓解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记录对比术前、术后主要剂量学参数;评估肿瘤靶区和危机器官受量。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单因素分析,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最佳值统计分析。结果:随访截至2020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3~29个月)。植入的粒子中位数为49颗(23~152颗),粒子的活度中位数为0.65m Ci(0.50~0.80m Ci)。患者中位局部控制(Local control,LC)时间为11.0个月(3~22个月)。随访至12个月时,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疾病(SD)3例,疾病进展(PD)4例。术后3、6、12个月的LC率分别为100.0%、87.5%、75.0%。总缓解率(CR+PR)为56.3%。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2个月,1年和2年OS率分别为64.3%和21.4%。既往接受过放疗患者8例患者(9个病灶),术后12个月时,总缓解率为66.6%;局部控制率77.8%;疼痛缓解率为83.3%。剂量参数结果显示,术后D90(覆盖90%靶体积的剂量)平均值低于处方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进一步分析D90和D90差值(术前D90-术后D90)显着影响局部控制时间(P=0.018和0.033)。术后D90>128.55Gy组和D90差值<15.50Gy组局部控制率更有优势。无痛持续时间为0~18个月(中位数7.0个月)。术后12个月时,疼痛缓解率为77.8%(7/9)。疼痛评分结果显示,粒子植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与住院前相比,经粒子植入治疗后疼痛明显改善(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粒子脱落及移位,未见3级以上术后不良反应。仅1例(7.1%1/14)出现2级放射性结直肠黏膜反应,为既往接受过外放射治疗患者。结论:盆腔局部复发性结直肠癌行3D模板辅助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控制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小,尤其对于既往放疗患者是优选的挽救治疗手段。

董刚[10](2021)在《中低位直肠癌全程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全程新辅助治疗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全程新辅助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治疗模式提供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1月至2021年0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310名直肠癌放化疗治疗患者资料,其中纳入本次研究的有78名患者资料,所采用的是XELOX化疗(2周期)+同步放化疗+XELOX化疗(2-4周期)/口服卡培他滨(2周期)的全程新辅助治疗方案,收集全程新辅助治疗6-8周后主要参考美国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对患者的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策略等资料,随访分析患者不同方案治疗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全组患者男50例(64.10%),女28例(35.90%),中位年龄62岁(29-82岁),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3cm(0-10cm),XELOX化疗方案(奥沙利铂130mg/m2,第1天静脉输液.卡培他滨1000mg/m2,每日2次口服,第1天到第14天,每3周重复,共12周)+同步放化疗(5周)患者58例(74.36%),XELOX化疗方案(2周期)+采用长程放疗50Gy/25次,单次剂量2.0Gy,共5周),同期口服希罗达(即卡培他滨825mg/m2,Bid,每周5天)+继续口服希罗达(2周期)化疗方案患者20例(25.64%)。全程新辅助治疗后的疗效参照2000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全程新辅助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CR)17例(21.79%),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 CR)4例(5.13%),临床部分缓解(PR)45例(57.69%),疾病稳定(SD)15例(19.23%),疾病进展(PD)1例(1.28%),整体有效率79.48%。手术后肿瘤整体退缩率为62.54%,远处转移率6.41%(5/78),其中肺转移3例,肝合并肺转移1例,脑转移1例。无局部再生病例。本组患者中位随访30.5(3-70)月,随访至2021年01月。本组患者3年OPR为82.35%(14/17),3年SPR为64.10%(50/78),3年DFS 76.92%,3年OS为100%。结论:全程新辅助治疗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安全可靠,本组病例总降期率79.48%,临床(cCR)17例(21.79%),毒副反应轻,围手术期并发症未见增加,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年DFS 76.92%,是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程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程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3)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在残留或复发脑胶质瘤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复发脑胶质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伦理审核表

(4)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用于结直肠癌术后免疫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
    2.2 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
    2.3 结直肠癌的诊查现状
    2.4 结直肠癌的治疗现状
    2.5 基于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免疫治疗新策略
    2.6 总结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化学及生物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试剂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系及培养条件
        3.2.2 动物实验
        3.2.3 细胞复苏
        3.2.4 细胞传代
        3.2.5 细胞冻存
        3.2.6 氧化葡聚糖(ODEX)的合成
        3.2.7 4臂PEG-NH_2的合成
        3.2.8 免疫植入器件的合成
        3.2.9 植入器件的流变试验和拉伸试验
        3.2.10 组织相容性实验和细胞毒性(MTT)实验
        3.2.11 植入器件的体外和体内降解分析
        3.2.12 免疫植入器件中R848和IgG的体外释放
        3.2.13 体内抗肿瘤实验
        3.2.14 外科手术和免疫植入器件的植入
        3.2.15 肿瘤组织和血清中细胞因子分析
        3.2.16 细胞流式分析
        3.2.17 统计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免疫植入器件的合成和表征
    4.2 免疫植入器件用于术后免疫治疗效果
    4.3 治疗后肿瘤免疫微环境分析
    4.4 对远端肿瘤的抑制作用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侧方淋巴结清扫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应用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方法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思路图
    2.2 制定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3 文献检索策略
    2.4 文献管理与筛选
    2.5 文献质量评价
    2.6 文献数据提取
    2.7 统计学方法
    2.8 发表偏倚的测定
研究结果
    3.1 文献筛选的结果和数据提取
    3.2 文献的质量评估
    3.3 文献的基本特征
    3.4 nCRT+TME+LLND VS nCRT+TME各项结局指标分析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新辅助治疗后侧方淋巴结清扫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
致谢
个人简介

(6)复发宫颈癌组织间插植再程放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盆腔廓清术
        2.1.1 盆腔廓清术的分类
        2.1.2 盆腔廓清术的患者选择
        2.1.3 疗效及预后因素
        2.1.4 并发症
    2.2 再程放疗
        2.2.1 组织间插植放疗
        2.2.2 ~(125)I粒子植入
        2.2.3 术中放疗
        2.2.4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第3章 材料、设备与方法
    3.1 患者特点
    3.2 设备
    3.3 治疗
        3.3.1 外照射放疗
        3.3.2 组织间插植放疗
    3.4 随访
    3.5 疗效及毒性反应评价
    3.6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治疗情况
    4.2 近期、远期疗效
    4.3 预后因素分析
    4.4 毒性反应
第5章 讨论
    5.1 组织间插植放疗
    5.2 疗效及预后因素
    5.3 剂量分析和毒性反应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序贯静脉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系统评价的技术路线图
    2.2 检索策略与方法
    2.3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1 研究类型
        2.3.2 研究对象
        2.3.3 干预措施
        2.3.4 排除标准
    2.4 资料筛选
    2.5 资料提取:
    2.6 文献质量评价
    2.7 数据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情况
    3.3 文献质量评价
    3.4 Meta分析结果
        3.4.1 疗效
        3.4.2 化疗药物毒性反应
        3.4.3 术后并发症
    3.5 发表偏倚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8)食管癌放化疗后原发灶复发挽救性治疗的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放化疗后复发食管癌挽救性放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盆腔局部复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材料及设备
    2.3 术前计划设计
    2.4 个性化模板设计和制作
    2.5 手术方法
    2.6 术后剂量学验证、计划评估及随访
    2.7 观察副反应及评价疗效
    2.8 统计学方法
结果
    3.1 粒子植入情况
    3.2 术后局控及生存
    3.3 剂量学验证和结果比较
    3.4 不良反应
    3.5 疼痛缓解情况
讨论
    4.1 结直肠癌局部复发治疗现状
    4.2 ~(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简介
    4.3 放射性 125I 粒子在结直肠盆腔局部复发应用
    4.4 剂量学评估及验证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放射性 ~(125)I 粒子在盆腔局部复发肿瘤的应用
    一、放射性~(125)I 粒子特点
    二、粒子植入治疗在盆腔局部复发肿瘤的临床应用
        2.1 结直肠癌
        2.2 宫颈癌
        2.3 卵巢癌
    三、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中低位直肠癌全程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一般资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程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192Ir近距离治疗在局部复发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J]. 鲁洪岭,孙云川,肖丽,何新颖,毕建强,黄如敬,胡婷婷,尹晓明,郭威,杨洪娟,杨文博,王俊杰.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08)
  • [2]中国直肠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J].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1(07)
  • [3]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在残留或复发脑胶质瘤的回顾性研究[D]. 何远秀.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4]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免疫植入器件用于结直肠癌术后免疫治疗研究[D]. 吉国锋. 吉林大学, 2021(01)
  • [5]侧方淋巴结清扫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应用的meta分析[D]. 吴远峰. 汕头大学, 2021(02)
  • [6]复发宫颈癌组织间插植再程放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分析[D]. 孙婧. 吉林大学, 2021(01)
  • [7]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序贯静脉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D]. 邹跃吉. 南昌大学, 2021(01)
  • [8]食管癌放化疗后原发灶复发挽救性治疗的荟萃分析[D]. 于汶卉.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9]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盆腔局部复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D]. 程霞.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10]中低位直肠癌全程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分析[D]. 董刚.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治疗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