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机部件损伤检测存在的问题

硅机部件损伤检测存在的问题

一、硅机元件损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黄雄豪[1](2021)在《高精度太阳直射光谱辐照度仪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变化深刻影响着地球的气候与环境。不同谱段的太阳辐射对陆地、海洋和大气系统的作用存在差异。地基观测太阳直射光谱辐照度,可为气候反演、卫星场地自动化替代定标和光谱辐照度溯源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当前,地基太阳光谱辐照度仪的观测不确定度约为3%,难以达到气候反演等应用所需的0.7%的精度。本文调研了国内外星载和地基太阳光谱辐照度仪的技术发展概况,提出了一种地基太阳直射光谱辐照度仪的设计方案。本文主要研究了辐照度仪的光机设计,并简单介绍了仪器的电子学和总控软件。设计了以Fery棱镜为色散与会聚元件的紧凑型主光路,实现了 380 nm~2500 nm波段太阳光谱辐照度的探测。设计了以激光光源、狭缝、凹面反射镜、线阵CCD为主要光学元件的光谱定标光路,准确获取辐照度仪的波长信息。概述了以四象限探测器为主要光学元件的太阳精密跟踪光路,实现辐照度仪对太阳的精确跟踪。研究了温度变化对辐照度仪室外观测的影响,对Fery棱镜和探测器设计了温度偏差优于0.2℃的精密温控装置。通过LightTools建模,分析了辐照度仪视场内的杂散光,模拟结果表明,杂散光能量约占总能量0.1%,验证了辐照度仪对杂散光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为提高辐照度仪室外运行的可靠性,研究了辐照度仪的密封和防雾结构。本文提出了基于棱镜色散方程的光谱定标方法,搭建了以激光器为光源的光谱定标装置,实现了辐照度仪的宽光谱定标,并将结果与其它特征波长比较,偏差小于0.3 nm,验证了光谱定标方法的有效性。重点开展了辐照度仪辐射定标方法研究,搭建了以标准灯为光源的辐射定标装置,实现了全光谱不确定度优于0.69%的辐射定标。为进一步提高辐射定标的准确性,提出了溯源于低温辐射计的标准探测器法,并搭建了以调谐激光器、积分球和标准探测器为主要元件的定标装置,获得了不确定度优于0.46%的光谱辐照度响应函数。为实现太阳光谱辐照度的超分辨复原,研究了简单迭代法,并采用该方法反演标准灯光谱辐照度,将结果与标准灯校准值比较,在750.2 nm、799.3 nm、820.2 nm三个波长处的偏差小于0.69%,验证了反演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研制了观测不确定度为0.7%的辐照度仪,该辐照度仪提升了地基观测太阳直射光谱辐照度的精度,在气候反演及卫星场地自动化替代定标的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李浩泽[2](2021)在《双螺杆羽毛挤出机关键部件设计及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禽畜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蛋白饲料的需求量激增。禽羽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及85%以上蛋白质,但多为角质蛋白,该蛋白结构由大量的二硫键与氢键等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稳定的三维超螺旋空间结构,直接饲喂禽畜无法消化吸收,导致饲用价值极低。目前我国对禽羽废料大多采用掩埋、焚烧等处理方式,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对蛋白资源也是很大的浪费。羽毛角质蛋白的稳定结构在高温、高压的条件可以被破坏,转化为可以被动物吸收利用的粗蛋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展羽毛膨化研究,设计了一种双螺杆羽毛挤出机,以干鸡毛为原料生产蛋白饲料膨化羽毛粉,实现对现有蛋白资源的加工利用,减少现有禽羽废料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肉鸡的羽毛为研究对象,测定及分析了其几何尺寸及物理机械特性。将晾晒脱水处理后的鸡毛通过相关仪器设备测定其含水率、堆积密度、摩擦角、自然休止角等相关物理特性。为下文的双螺杆挤压膨化机的喂入装置及膨化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基础参考依据。(2)由于鸡毛物料的形状不均匀、流动性差、质量较轻且易缠结,为达到均匀喂料从而膨化稳定的目的,设计了一种螺旋输送喂入装置。首先依据羽毛的物理特性对料斗的构型进行了选择并提出料斗设计的要求,其次通过分析螺旋输送器的种类和特点确定了螺旋输送器的整体结构,最终对螺旋输送器工作状态受力分析并根据喂入量计算出螺旋输送器的螺旋叶片直径、螺距及芯轴轴径等关键部件的参数。(3)通过分析双螺杆挤出机的膨化原理与物料的挤出过程,总结出鸡毛在双螺杆挤出机作用下膨化的微观原理。选取啮合异向旋转的双螺杆组合方式,分析其相对运动原理及几何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对螺杆构型进行设计,选择组合式的螺杆结构并确定了螺杆的直径及有效工作区长度,设计两螺杆的中心距、输送段、压缩段、均化段的螺纹元件长度及螺距、螺纹断面形状、螺槽深度等关键参数,并通过增加剪切元件提高螺杆对羽毛的剪切力。最后对比外部加热及冷却装置的类型及优缺点,考虑实际情况选取了铸铜加热器及水冷却装置。(4)为验证设计的双螺杆羽毛挤出机的膨化效果及工作性能,进行了样机试制及试验探究,首先以羽毛膨化度、生成的膨化羽毛粉粗蛋白含量为参考依据,通过试验发现螺杆转速在50~55 r/min范围内对羽毛物料的加工效果最优。其次以羽毛膨化度、生成羽毛粉的粗蛋白含量、粗灰分、胃蛋白酶消化率及各种氨基酸含量为试验检测指标,在膨化温度200℃、羽毛物料含水率≤20%、喂入量60g/s、双螺杆转速55 r/min的试验条件下开展验证试验,试验结果发现羽毛物料的膨化度约为2.557,膨化羽毛粉中的粗蛋白含量约为89.82%,粗灰分含量为1.706%、胃蛋白酶消化率达到93.2%,产量约达到172.02kg/h。整机在连续工作时运行稳定、膨化均匀,加工生成的膨化羽毛粉粗蛋白含量高且灰分含量极低,胃蛋白酶的转化率较高,整机具有良好的加工效果。

李瑶[3](2020)在《点衍射干涉波前检测系统高精度误差校正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精密光学系统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精尖领域广泛应用,对我国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发展有重要意义。光学元件作为光学系统的基础单元,其加工质量是制约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因而对光学元件面形精度的检测要求越来越严格。以极紫外光刻机为例,要求投影光刻物镜中单个光学元件面形精度高达亚纳米量级,然而作为当前行业检测标准的ZYGO干涉仪的测量精度也只能达到λ/40(λ=632.8nm)。因此,点衍射干涉技术应运而生,其凭借微孔截面衍射产生近乎理想的球面参考波,打破了传统干涉方法中标准参考镜加工精度对系统检测精度的限制,从而在理论上有望实现亚纳米量级的面形测量精度。然而,该技术在实施中尚存在位相解调精度不高、低反镜光强对比度不足以及非共路干涉成像误差等问题,影响了其理论精度的实现。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针孔点衍射干涉波前检测系统高精度误差校正研究。建立了点衍射干涉检测系统方案,对其中产生高质量点衍射球面波的针孔和纳米线波导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研究分析和优化设计。基于自编光线追迹程序建立点衍射干涉(Point Diffraction Interferometry,PDI)系统仿真模型,为下文系统优化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讨论了基于Gram-Schmidt正交化的Zernike波前拟合技术,实现离散采样点的位相重构。由于移相器不准和环境扰动等原因会引入相移误差,从而导致位相重构准确度下降,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线性相关的自校正位相解调算法(Self Phase Retrieval Algorithm Based on Linear Correlation,LCA)。通过求解相关系数来搜索差分强度图的最优线性组合系数,进而利用线性组合系数求得相移量和待测位相。该算法无需预知相移量,降低了对移相器性能和环境稳定性的要求。相较于其他自校正算法,整个位相恢复过程没有复杂的数学变换和迭代运算,可快速准确地进行高精度位相重建。提出了基于偶次非球面四分之一波片(Even Aspheric Quarter-Wave Plate,EAQWP)的偏振点衍射干涉对比度增强技术,利用偏振器件变换光束偏振态,解决低反射率球面镜检测时对比度不足的问题。普通波片通常应用在平行光路中,但在大数值口径球面波光路中会引入畸变像差,因此优化设计了凸面为偶次非球面的平凸透镜基底波片,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波像差分析。针对该波片位姿误差引入的波像差,建立了差分复原模型进行校正。校正后的波片安装于设计的理想位置,测量不同数值孔径待测镜时无需重复装调,大大降低了实验操作的繁琐性,并且避免了由此引入的随机误差。针对非共路干涉中引入的成像镜像差问题,提出了无成像镜的点衍射干涉技术(Free-Lens Point Diffraction Interferometry,FLPDI)和逆向衍射波前重构算法。去除成像镜后,待测镜和CCD像面的关系由共轭成像变为衍射成像,干涉图中有明显的衍射环,已不能反映真实的待测镜面形分布。因此,建立了基于虚拟透镜的衍射波追迹模型对衍射成像进行理论推导,进而通过逆向衍射准确追迹到待测镜面的复振幅,重构出全口径无衍射效应的待测镜面形。该方法利用虚拟透镜去除球面波位相因子,直接采用平面波角谱理论进行衍射传输,解决了球面波衍射传输过程中采样难的问题。建立了基于差分泽尼克系数矢量的系统原理误差校正方法,并对CCD倾斜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控制。对上述研究内容进行了实验验证。首先,对直条纹、圆条纹和复杂条纹的干涉图进行位相解调,得到的残余误差RMS值分别为0.0296rad、0:0617rad和0.0314rad,验证了位相解调算法的准确性。然后,利用差分复原模型对设计波片的位姿误差进行校正,将轴向位置偏差、垂轴偏差和倾斜偏差控制在0.017mm、0.004mm和0.660’以内时,可实现残余误差PV值优于0.001λ。对反射率0.04、数值孔径0.5的球面镜进行实验,测量结果与ZYGO干涉仪对比的残余误差PV和RMS值仅为0.0167λ和0.0025λ,验证了偏振对比度增强技术可有效提高大数值孔径低反镜面形的检测精度。最后,去除实验系统成像镜,对NA0.05的球面镜进行测量,应用逆向衍射算法追迹到去除衍射效应的待测镜面形,其PV为0.1825λ,RMS值为0.0300λ,相较于逆向追迹前的位相分布有明显减小,将其和ZYGO测量的结果比较,面形形状取得了很好的吻合。

何远洋[4](2020)在《基于机器视觉的冶金起重机制动器健康状态监测》文中认为制动器是冶金起重设备中关键的传动部件和安全保障装置,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冶金工业的安全生产。由于冶金起重机工作负载重、服役周期长且工作环境恶劣,容易导致制动器制动效能降低,甚至发生制动失效的安全事故。因此,准确有效的制动器健康状态监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实际意义。从这一实际问题出发,本文通过分析冶金起重机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和失效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冶金起重机制动器健康状态监测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根据冶金企业常用的起重机制动器类型建立了典型起重机制动器制动过程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制动器的制动性能和工作机理,研究了其主要失效形式和失效原因。(2)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冶金起重机制动器健康状态参数监测方法。首先构建了能够反映制动性能的参数指标;再论证了各参数的采样方法,建立了机器视觉采样的数学模型;最后基于此搭建了实验台实现了图像采样。(3)以采样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出制动器力矩、推杆位移量标尺图像识别算法。首先通过Retinex算法、直方图均衡化算法、hough算法处理采样图像中灰尘影响、光照不均、拍摄视角倾斜问题;再增强图像特征并对标尺图像分割处理;最后基于分割结果用模板匹配法完成标尺图像识别。该方法能以较小的误差识别标尺示值。(4)针对制动过程中温度、摩擦因数等参数不易直接监测的问题,首先在ABAQUS软件中建立了块式制动器制动过程的热机耦合模型进行参数仿真分析;然后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热机耦合模型的参数识别方法,对数据间的映射关系进行拟合,补足了仿真模型运算量大、耗时长的缺陷,该方法实现了制动器健康状态参数的高效率识别。(5)基于MATLAB软件GUI功能,开发了人机界面完成监测系统设计,该系统丰富了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和设备维护方法。

许志城[5](2020)在《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挤压机异常检测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一直以来都是铝型材生产和消费大国,其中挤压材在我国铝材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挤压机作为铝型材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其结构在发展过程中日趋于自动化、复杂化及大型化。在生产过程中,挤压机设备存在许多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异常,若没有及时处理异常,极易引起其他相关异常,从而对产品质量和企业正常生产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在研究中发现,由于采集程序数据传输异常、传感设备故障等情况,能源管理系统所采集的生产数据中数据缺失问题尤为严重,严重影响了异常检测算法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因此为了使所研究异常检测算法得到有效应用,很有必要先解决采集数据中的数据缺失问题。本文以铝型材挤压机为研究对象,将挤压设备生产过程中采集到的各种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单元,对挤压机生产数据缺失问题与生产异常检测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对挤压机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生产异常状态有更具体的认知,首先对挤压机生产系统的结构与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挤压机系统中各个元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挤压机的生产异常状态以及相关影响因素。(2)为了解决能源管理系统中出现的数据缺失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的大段不等长缺失数据填补方法。针对工业大数据采集设备多,修补效率要求高的情况,提出基于朴素贝叶斯方法建立概率模型的方式在保证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数据的变化规律的同时,更高效率地完成数据填补任务。针对数据缺失段在生产环境中出现长短不一的情况,所提方法使用连续预测再用约束条件筛选的方式可以在一次数据修补过程中同时修补长短不一的数据缺失段。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据填补算法不仅可以完成大段不等长的缺失数据填补任务,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3)为了对挤压机在运行中可能存在的设备状态异常进行检测,提出了基于孤立森林算法的挤压机流数据异常检测方法。针对数据集中存在噪声无法正确反映设备状态的问题,算法抽取数据的序列特征用来表示设备在某一时间段的状态,降低了噪声对异常检测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半空间孤立森林(HS-Trees)算法做了进一步改进,解决了原算法中存在的结果反馈延迟问题,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流数据场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不仅可以实时地检测出挤压机在运行中存在的状态异常,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4)结合所提出的数据填补方法与异常检测方法,在佛山某铝型材生产企业的能源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挤压机数据填补与异常检测系统。通过对具体实施项目的展示,说明了所提出的数据填补方法与异常检测方法在现实应用中的可行性。

安会江[6](2020)在《基于虚拟仪器的多路阀性能测试及自动评价试验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各行各业对工程机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多路阀是工程机械最为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工程机械的总体技术水平。准确而全面的对多路阀进行测试,是提高多路阀设计、加工水平的前提条件。国内多路阀测试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如自动化程度低、测试效率低且无法实现性能的自动考核等。因此,研发一套功能完备且可以实现诸如死区、滞环、主溢流阀等压特性、负荷传感稳定性等关键性能自动评价考核的多路阀测试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多路阀进行数学建模,搭建多路阀仿真平台,深入研究多路阀死区、滞环、主溢流阀等压特性、负荷传感稳定性四个典型特性,为开发高性能多路阀综合测试试验台及性能自动评价算法奠定理论基础。其次,梳理多路阀测试项目需求及技术指标,综合考虑多路阀测试任务,形成多路阀试验台总体方案设计。多路阀测试试验台主要包含液压系统和测控系统两大部分,文中重点阐述测控系统设计、测控硬件组成以及电气信号处理,完成多路阀测试试验台的硬件研发,为验证多路阀关键性能自动评价算法提供了硬件支撑。然后,综合分析测控软件的设计原则和功能需求,研究关键性能自动评价的数学理论及逻辑算法,结合多路阀测试工艺,重点开发了多路阀的关键性能的自动评价算法模块。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完成信号给定、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以及报表打印等模块,并实现了上下位机通讯及信号滤波功能,完成了整个测控程序的开发。最后,本文利用开发的多路阀测试系统,对企业提供的某多路阀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测控试验台设计合理、测试准确,文中开发的自动评价算法模块可靠有效。

罗振威[7](2020)在《基于机器视觉的贴片机定位算法研究》文中指出贴片机作为表面贴装系统(SMT)的核心设备之一,其融合了机械、控制、信息、视觉等多门学科技术。由于其高速、高精度、低成本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在尖端电子科技产品生产过程中,并被“中国制造2025”计划专项列入装备制造核心发展技术之一。而贴片机视觉系统作为贴片机的一个重要控制输入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贴片机系统的贴装速度和贴片精度。本文围绕着实现一个完整贴片机视觉系统展开研究。论文依据企业项目要求,软件平台搭建于Windows系统与Open CV视觉图像库,采用Python作为算法主语言进行算法实验。设计和构建贴片机视觉硬件实验平台,实现对贴片芯片以及PCB板图像采集与图像数据传输功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确定了贴片机视觉系统硬件方案。根据项目的检测精度要求以及实际贴片时的运动范围估计,为视觉系统的上视和下视拍照系统确定相机参数,选取匹配的镜头,并类比不同光源照射下所取图像的质量从而确定光源的参数。2.针对LQFP48和SOP16芯片的高精度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欧式距离判定去倒角的改进多线性拟合边缘定位算法。采用对原有的多线性拟合过程进行算法改进,分析多线性拟合算法在芯片边缘定位过程中芯片倒角的缺失对拟合结果的影响,因此在拟合之前加入了欧式距离判定去倒角算法。改进算法不仅能提高算法的定位精度还提高了拟合算法的抗噪声能力。3.针对PCB板Mark点识别和精准定位,提出一种基于凹凸性缺陷检测的最小二乘圆拟合轮廓中心定位算法。该算法在原有的拟合算法上做出改进,分析Mark点被污染时原拟合算法拟合中心与实际轮廓中心出现偏差的情况,通过判断出轮廓的缺陷方向并在其缺陷方向进行拟合中心偏移量补偿提高了Mark点定位精度,且由于考虑到Mark点信息丢失等情况提高了算法的抗噪声能力。4.求解相机的内外参数。针对相机失真导致采集到的图像存在畸变,影响贴装精度的问题,采用张正友标定法对相机进行标定,求解出上视和下视相机的内外参数,从而实现纠偏。

陆燕怡[8](2020)在《基于机器视觉的贴片散料分选与贴装》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力度,大大加快了该产业的发展速度,其中贴片机作为自动化电路生产的重要部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现有贴片机为研究背景,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蹄片散料分选与贴装控制系统。本文首先对论文相关的国内贴片机现状、行业需求以及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和介绍。其次本文根据系统性能效果以及项目的实际需求,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贴片散料分选与贴装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贴片机机械控制模块,图像目标检测模块,文字识别模块和主控系统模块的设计。接着,本文设计了基于YOLOv2的目标检测系统,该系统对于处理过后的图片进行目标检测得到图像中各种贴片元件位置与种类信息,并输出其结果信息。本文采用了实际采集的数据集进行训练并对YOLOv2网络的参数进行修改;同时本文根据样本数据集的数据分布形态对聚类算法进行选择,从而得到更加适合于该网络的聚类参数值,将得到的参数值代入YOLOv2网络中。本文设计了一套文字识别算法,对近摄贴片图像进行OCR文字识别,获取贴片文字信息,从而得到贴片的具体型号信息;本文使用了修改后的CNN+SVM的网络结构使得文字识别的正确率得以提高,同时根据已有的贴片信息对异常预测样本进行了修正处理。本文设计了整体控制系统,完成了对OCR和目标识别模块的调用、图片信息和实际坐标转换、PCB文本分析、交互界面等的具体实现;同时本文按照通信协议驱动贴片机的机械运动。最后,本文对研发的改良型贴装系统进行了反复调试和测试,分别对目标识别系统和OCR进行实验,并且在室内环境中完成了整体实验验证。

王俊康[9](2019)在《基于系统测试思想和黑盒测试理论的就地化保护基建现场调试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国网公司统一部署下,就地化保护的研究工作积极稳步推进。就地化保护装置的主要特点为采样数字化、保护就地化、元件保护专网化、信息共享化,因此相较于常规保护装置和智能化保护装置有着显着的优势。尽管如此,目前针对就地化保护的现场调试内容和调试方法体系的理论研究还未跟进,导致就地化保护基建现场调试面临调试体系存在盲区、调试方法科学性不足,因此亟需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并优化就地化保护现场调试流程、调试内容和调试方法的体系。针对整体调试流程和调试内容,本文引入软件测试领域的系统测试思想,并与就地化保护调试环境相结合,提出了就地化保护的“系统测试思想”的概念,研究并建立了就地化保护调试内容和调试流程的体系;针对调试方法和具体调试流程,本文引入黑盒测试理论,提出并研究了基于黑盒测试理论的基建现场调试方法和标准化黑盒测试流程。软件测试领域的系统测试思想,完整测试流程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有效性)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用户)测试,具体测试内容为: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恢复性测试和兼容性测试。本文借鉴该测试思想,结合就地化保护基建现场调试的环境特点和具体调试内容,提出“就地化保护系统测试思想”。具体内容为:首先将就地化保护的基建现场调试按整体调试流程分为单体测试、子系统测试和整体系统测试3个层次,其次将就地化线路保护、积木式母差保护、分布式主变保护、就地操作箱和保护管理单元这5类关键设备的基本功能、输入输出信息抽象建立测试模型,再次将系统测试原有的调试流程和调试内容整合并化用于3个层次、5类二次设备的具体应用场景之中,分析总结出一套就地化保护系统测试体系,为理清现场调试内容和调试流程提供了理论依据。软件测试领域的黑盒测试理论,常用的7种技术方法为: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决策表驱动分析法、正交实验设计法、功能图分析法。针对就地化保护现场调试方法,运用合适的黑盒测试技术方法,着重研究了6类功能性测试内容的调试方法及具体调试流程,即保护装置元件调试、保护管理单元功能测试、保护专网内设备兼容性测试、元件保护环网通讯功能测试、保护整组传动试验、投运前模拟负荷向量测量试验。针对每类功能性测试,均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演示,并提出了标准化黑盒测试流程。最后,列举了部分采用黑盒测试理论完成的测试结果案例。就地化保护基建现场调试流程、调试内容和调试方法体系的建立,对今后基建站现场调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部双双[10](2019)在《电子元件柔性装配机械手的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承载各种电子元件的母板,在电子信息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对电子元件装配的效率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装配方法是人工装配电子元件,工作效率低,且装配质量差,近年来也出现很多自动化装配设备,但是该类设备一般为刚性机械手,装配过程中易对PCB造成二次损坏。因此为提高装配质量、降低废品率,本文设计了电子元件柔性装配机械手。本文以两种不同类型的电子元件(安规电容和电解电容)为例,基于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设计了一种电子元件柔性装配机械手,该机械手适用于多种电子元件,与刚性机械手相比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和安全性。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装配机械手机械结构的选型设计和控制系统的选型设计。主要完成的工作有:(1)对PCB生产线电子元件装配工艺进行了方案分析,确定了电容供料和PCB输送的工作方案,对装配机械手进行了整体结构设计。(2)对机械手的核心模块——Z方向模块进行了结构设计。本文提出了双凸轮和滚珠丝杠花键轴两种不同的传动方案,双凸轮方案中确定了改进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并对运动规律进行了角度、速度和加速度计算与分析,得出了运动规律曲线图;对滚珠丝杠花键轴进行了选型计算和动作原理分析。通过比较各方案优缺点,选择滚珠丝杠花键轴的设计方案。(3)针对电子元件装配夹爪提出了两种方案,并对各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终选定了柔性夹爪方案,并对柔性夹爪的配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对爪指和电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确定了装配电子元件前爪指与电子元件之间的间隙。(4)对该机械手的控制系统进行了部分选型与设计,主要包括电机驱动器的选型、传感器的选型和PLC的选型与设计。

二、硅机元件损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硅机元件损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高精度太阳直射光谱辐照度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太阳辐射观测的意义
    1.2 太阳光谱辐照度仪发展概况
        1.2.1 国外星载太阳光谱辐照度仪发展概况
        1.2.2 国外地基太阳光谱辐照度仪发展概况
        1.2.3 国内太阳光谱辐照度仪发展概况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意义
        1.3.1 辐照度仪研制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辐照度仪总体设计
    2.1 光谱仪器的基本原理
    2.2 辐照度仪设计指标
    2.3 辐照度仪总体方案
    2.4 太阳光谱辐照度反演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辐照度仪系统研制
    3.1 主光路设计
        3.1.1 主光路方案比较
        3.1.2 探测器的选型与装配
        3.1.3 狭缝设计
        3.1.4 Fery棱镜结构设计
        3.1.5 主光路设计优化
        3.1.6 折叠光路成像分析
    3.2 光谱定标光路设计
        3.2.1 光谱定标光路方案比较
        3.2.2 光谱定标光路设计优化
    3.3 太阳跟踪设计
    3.4 温控设计
        3.4.1 温度对辐照度仪辐射观测的影响
        3.4.2 棱镜温控方案
    3.5 机械设计及光机装调
        3.5.1 棱镜与凹面镜固定机构设计
        3.5.2 棱镜表面防雾设计
        3.5.3 辐照度仪密封设计
        3.5.4 辐照度仪杂散光抑制设计
        3.5.5 辐照度仪光机装调
    3.6 电子学及总控软件设计
        3.6.1 主光路探测器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3.6.2 四象限探测器前放与采集电路设计
        3.6.3 棱镜温控电路设计
        3.6.4 总控软件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辐照度仪定标及反演方法研究
    4.1 光谱定标
        4.1.1 定标原理
        4.1.2 定标装置
        4.1.3 定标结果及验证
        4.1.4 定标不确定度分析
        4.1.5 光谱分辨率实验结果
    4.2 标准灯法辐射定标
        4.2.1 定标原理及过程
        4.2.2 定标结果及不确定度分析
    4.3 标准探测器法辐射定标
        4.3.1 定标原理及装置
        4.3.2 定标过程
        4.3.3 定标结果及不确定度分析
    4.4 光谱辐照度反演研究
        4.4.1 简单迭代法反演过程
        4.4.2 简单迭代法反演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2)双螺杆羽毛挤出机关键部件设计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饲料羽毛粉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3 羽毛膨化工艺的研究
    1.4 双螺杆挤出机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双螺杆挤出机的发展
        1.4.2 双螺杆挤出机挤压系统的研究现状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羽毛物理机械特性测定与分析
    2.1 鸡毛几何尺寸的测定
    2.2 含水率的测定
    2.3 羽毛的堆积密度
    2.4 摩擦角的测定
    2.5 自然休止角的测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螺杆羽毛挤出机喂入装置设计
    3.1 喂入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3.2 入料斗的设计
    3.3 螺旋推送器的主要参数设计
        3.3.1 螺旋输送器的种类和特点
        3.3.2 羽毛物料输送时的受力分析
        3.3.3 输送量
        3.3.4 螺旋叶片直径与螺距
        3.3.5 转速的计算
        3.3.6 螺旋芯轴轴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螺杆挤出理论与螺杆关键参数设计研究
    4.1 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过程及羽毛膨化原理
    4.2 双螺杆的啮合方式与旋向选择
    4.3 啮合异向双螺杆运动原理
    4.4 螺杆构型设计
        4.4.1 螺杆的整体结构设计
        4.4.2 螺杆主要参数
        4.4.3 螺杆各段主要参数选择与确定
    4.5 机头的选择
    4.6 加热与冷却装置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螺杆羽毛挤出机试验分析
    5.1 试验准备
        5.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5.1.2 试验指标及测定方法
    5.2 试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5.2.1 试验参数确定及分析
        5.2.2 验证试验及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点衍射干涉波前检测系统高精度误差校正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点衍射波前的物理定义和质量评价研究
        1.2.1 物理定义
        1.2.2 点衍射波前质量评价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1.3 点衍射干涉技术研究现状
        1.3.1 点衍射干涉技术研究历史概述
        1.3.2 光纤点衍射干涉技术
        1.3.3 针孔点衍射干涉技术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创新点
2 高精度点衍射干涉检测技术
    2.1 PDI检测系统布局和原理
        2.1.1 系统布局
        2.1.2 基本原理
        2.1.3 系统误差分析
    2.2 PDI系统建模和仿真
        2.2.1 光线追迹基本理论
        2.2.2 基于光线追迹理论建立PDI模型
        2.2.3 点衍射系统模型仿真实例分析
    2.3 点衍射球面波光源分析研究
        2.3.1 针孔PDSWS
        2.3.2 纳米线波导PDSWS
    2.4 波前正交拟合技术
        2.4.1 标准Zernike多项式
        2.4.2 Gram-Schmidt正交化法
    2.5 本章小结
3 相移干涉图位相解调技术
    3.1 相移干涉原理和经典相移算法
        3.1.1 相移干涉原理
        3.1.2 Hariharan算法相移误差校正
    3.2 LCA的基本原理和可行性分析
        3.2.1 基本原理
        3.2.2 LCA波前重构流程
        3.2.3 可行性分析
    3.3 LCA仿真实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EAQWP的偏振点衍射干涉技术
    4.1 PPDI的基本原理和误差分析
        4.1.1 基本原理
        4.1.2 波片误差分析
    4.2 EAQWP的优化设计和误差分析
        4.2.1 优化设计原理
        4.2.2 波前误差分析
    4.3 EAQWP的位姿误差分析与校正
        4.3.1 位姿误差分析
        4.3.2 差分复原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FLPDI系统建模和波前重构算法
    5.1 成像镜成像误差问题
    5.2 FLPDI系统衍射波追迹建模
        5.2.1 基于虚拟理想透镜的衍射波追迹模型
        5.2.2 模型衍射追迹理论
    5.3 逆向衍射波前重构算法
        5.3.1 基本原理
        5.3.2 算法流程
        5.3.3 波前重构实例
    5.4 系统几何误差分析与校正
        5.4.1 原理误差的分析与校正
        5.4.2 CCD倾斜误差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高精度点衍射干涉系统检测实验
    6.1 高精度点衍射干涉球面面形检测实验系统
        6.1.1 实验系统布局
        6.1.2 验证实验设计
    6.2 相移干涉图相移误差校正实验
        6.2.1 传统Hariharan算法相移误差校正实验
        6.2.2 LCA算法位相重构实验
    6.3 基于EAQWP的偏振点衍射干涉检测实验
        6.3.1 EAQWP位姿误差校正实验
        6.3.2 低反射率球面镜面形检测实验
    6.4 FLPDI检测实验
        6.4.1 去除成像镜前后干涉图效果实验
        6.4.2 逆向衍射波前重构实验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基于机器视觉的冶金起重机制动器健康状态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起重装备和制动器监测方法研究现状
        1.2.2 设备健康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2.3 机器视觉技术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与论文内容安排
        1.3.1 课题来源
        1.3.2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冶金起重机制动器结构及工作机理分析
    2.1 冶金起重机制动器
    2.2 冶金起重机制动器形式
        2.2.1 块式制动器
        2.2.2 盘式制动器
    2.3 块式制动器工作机理分析
    2.4 冶金起重机制动器性能及失效分析
        2.4.1 冶金起重机制动器性能要求
        2.4.2 冶金起重机制动器的典型失效模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动器机器视觉监测系统建立
    3.1 机器视觉监测
    3.2 制动器监测指标
        3.2.1 制动器制动力矩
        3.2.2 制动器推杆位移量
        3.2.3 制动器温升
        3.2.4 制动器工况参数
        3.2.5 制动器结构故障
    3.3 机器视觉模型
        3.3.1 数字图像模型
        3.3.2 视觉系统模型
        3.3.3 畸变模型
    3.4 机器视觉系统硬件设计
        3.4.1 系统硬件构成
        3.4.2 硬件选型
        3.4.3 制动器监测系统搭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动器监测图像处理
    4.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4.2 标尺图像预处理
        4.2.1 概述
        4.2.2 Retinex算法的去雾处理
        4.2.3 图像光照调节
    4.3 标尺图像倾斜校正
        4.3.1 图像旋转
        4.3.2 hough变换算法直线检测
        4.3.3 边缘检测
    4.4 标尺图像特征处理
        4.4.1 游标提取
        4.4.2 二值化处理
        4.4.3 形态学滤波
    4.5 标尺图像分割处理
        4.5.1 长度阈值判断
        4.5.2 连续性判断
        4.5.3 数值字符分割
    4.6 标尺图像识别
        4.6.1 数值字符识别
        4.6.2 图像示值识别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冶金起重机制动器参数识别
    5.1 块式制动器温升分析
    5.2 块式制动器热机耦合模型
        5.2.1 热机耦合分析
        5.2.2 生热及热流分配理论分析
        5.2.3 热机耦合计算模型
    5.3 块式制动器热机耦合仿真
        5.3.1 热机耦合模型分析
        5.3.2 热机耦合模型建立
        5.3.3 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5.4 制动器健康参数识别
        5.4.1 模式识别
        5.4.2 人工神经网络
        5.4.3 人工神经元模型
        5.4.4 BP神经网络
        5.4.5 参数识别
    5.5 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挤压机异常检测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缺失数据填补研究现状
        1.2.2 异常检测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1.2.3 孤立森林算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思路、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挤压机系统结构及异常分析
    2.1 引言
    2.2 铝型材挤压机生产系统
        2.2.1 挤压机生产系统简介
        2.2.2 生产工艺流程分析
    2.3 挤压机生产异常分析
        2.3.1 挤压机状态异常模式分析
        2.3.2 挤压机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朴素贝叶斯的大段不等长缺失数据填补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
    3.3 基于朴素贝叶斯的大段不等长缺失数据填补方法
        3.3.1 相关定义
        3.3.2 朴素贝叶斯方法简介
        3.3.3 基于朴素贝叶斯的大段不等长缺失数据填补过程
    3.4 实验与结果分析
        3.4.1 实验环境与实验设计
        3.4.2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孤立森林的挤压机流数据异常检测模型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
    4.3 基于孤立森林算法的挤压机流数据异常检测模型
        4.3.1 相关定义
        4.3.2 半空间孤立森林算法简述
        4.3.3 多特征半空间孤立森林算法
    4.4 实验与结果分析
        4.4.1 实验环境与数据
        4.4.2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挤压机数据填补与异常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引言
    5.2 需求分析
    5.3 总体架构设计
        5.3.1 数据填补模块设计
        5.3.2 异常检测模块设计
    5.4 挤压机数据填补与异常检测系统功能实现
        5.4.1 开发环境
        5.4.2 主要功能模块展示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基于虚拟仪器的多路阀性能测试及自动评价试验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
    1.2 多路阀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1.3 虚拟仪器技术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2章 多路阀数学建模与关键特性分析
    2.1 多路阀数学模型
        2.1.1 比例多路阀死区数学模型
        2.1.2 比例多路阀滞环数学建模
        2.1.3 多路阀主溢流阀数学建模
        2.1.4 负荷传感系统数学模型
    2.2 多路阀仿真建模及关键特性分析
        2.2.1 多路阀仿真建模
        2.2.2 多路阀关键特性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路阀性能试验台方案设计
    3.1 试验台需求分析
        3.1.1 主要测试项目
        3.1.2 功能需求
        3.1.3 主要技术指标
    3.2 液压系统方案设计
        3.2.1 液压系统组成及原理设计
        3.2.2 试验台整体布局
    3.3 测控系统方案设计
        3.3.1 测控系统组成
        3.3.2 测控系统精度分析
        3.3.3 硬件总体构架
        3.3.4 工控机
        3.3.5 数据采集卡
        3.3.6 传感器
    3.4 电气设计
        3.4.1 信号变换处理
        3.4.2 信号接入方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路阀自动评价模块及测控软件开发
    4.1 软件设计原则
    4.2 软件功能设计
    4.3 多路阀自动评价模块开发
        4.3.1 多路阀死区和滞环评价算法模块
        4.3.2 主溢流阀等压特性评价算法模块
        4.3.3 负载传感稳定性评价算法模块
    4.4 其他功能模块开发
        4.4.1 自动控制信号配置模块
        4.4.2 试验项目曲线配置模块
        4.4.3 数据文件创建与保存模块
        4.4.4 试验报告生成程序模块
        4.4.5 故障处理功能模块
    4.5 上下位机通讯实现
    4.6 信号滤波技术研究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试系统及自动评价算法实验验证
    5.1 多路阀试验台概况
    5.2 多路阀测试流程设计
    5.3 多路阀测试试验分析
        5.3.1 多路阀压力—流量特性试验
        5.3.2 主溢流阀等压特性试验
        5.3.3 负载传感稳定性试验
    5.4 试验研究总结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7)基于机器视觉的贴片机定位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课题来源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
        1.2.1 国外研究发展概况
        1.2.2 国内研究发展概况
    1.3 论文主要开展工作
第2章 贴片机视觉系统硬件模块方案
    2.1 视觉系统硬件构成与测量原理
    2.2 视觉系统硬件选型
        2.2.1 下视相机模块设计
        2.2.2 上视相机模块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图像预处理
    3.1 图像增强滤波
        3.1.1 线性滤波
        3.1.2 非线性滤波
        3.1.3 实验对比结果分析
    3.2 图像分割
        3.2.1 基于阈值的分割方式
        3.2.2 基于区域的分割方式
        3.2.3 实验对比结果分析
    3.3 边缘检测
        3.3.1 常用边缘检测算法
        3.3.2 Canny边缘检测算法
        3.3.3 实验对比结果分析
    3.4 长时间工作下预处理结果分析
    3.5 图像形态学运算
        3.5.1 图像膨胀与腐蚀
        3.5.2 图像开、闭运算
        3.5.3 实验运行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PCB板定位与芯片识别
    4.1 PCB板识别与定位
        4.1.1 基于圆拟合的圆中心定位算法
        4.1.2 基于凹凸性缺陷检测的改进圆拟合算法
    4.2 贴片芯片识别与定位
        4.2.1 基于多线性边缘拟合算法
        4.2.2 基于椭圆判定去倒角改进多线段边缘拟合算法
    4.3 实验检测结果分析
        4.3.1 改进算法定位PCB板结果分析
        4.3.2 改进算法定位芯片中心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图像几何变换
    5.1 成像几何基础
    5.2 图像坐标变换
    5.3 相机标定
        5.3.1 图像畸变
        5.3.2 张正友标定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检测实验结果分析
    6.1 元件对中检测技术
    6.2 贴片机视觉纠偏系统
        6.2.1 视觉纠偏流程
        6.2.2 视觉纠偏误差分析
    6.3 实验运行结果及分析
        6.3.1 PCB板定位实验分析
        6.3.2 芯片定位实验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机器视觉的贴片散料分选与贴装(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基于机器视觉的贴片散料分选与贴装系统概述
    1.3 课题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发展趋势
    1.4 课题来源及论文结构安排
        1.4.1 课题来源
        1.4.2 课题功能目标分析
        1.4.3 论文结构安排
2.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系统方案设计
    2.3 整体控制平台
        2.3.1 图像采集器选择
        2.3.2 核心处理器选择
        2.3.3 贴片机平台展示
        2.3.4 控制软件平台
    2.4 算法方案设计
    2.5 数据集介绍
        2.5.1 数据集采集和处理过程
        2.5.2 数据集应用情况
    2.6 本章小结
3.基于YOLOv2的图像目标检测模块设计
    3.1 YOLOv2目标识别系统分析
        3.1.1 目标识别算法的选择
        3.1.2 YOLOv2算法的介绍
        3.1.3 YOLOv2算法的应用
    3.2 YOLOv2样本数据采集
        3.2.1 样本数据源分析
        3.2.2 样本标定
        3.2.3 样本评估
    3.3 样本聚类数据计算
        3.3.1 聚类算法方案选择
        3.3.2 聚类算法的设计和应用
    3.4 目标识别系统评测
        3.4.1 分类效果分析
        3.4.2 总体实现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OCR文字识别模块设计
    4.1 OCR算法总体设计
    4.2 图像预处理算法
        4.2.1 直方图均衡
        4.2.2 图像的平滑处理
        4.2.3 字符分割处理
    4.3 CNN分类算法
        4.3.1 分类算法的方案选择
        4.3.2 CNN分类的分析
    4.4 改进后的CNN分类算法
        4.4.1 CNN+SVM理论分析
        4.4.2 CNN+SVM效果
    4.5 本章小结
5.主控系统模块设计
    5.1 系统软件环境
        5.1.1 系统软件整体框架
        5.1.2 监听系统设计
        5.1.3 识别系统设计
    5.2 贴片机机械控制设计
    5.3 交互接口设计
        5.3.1 通信协议的介绍
        5.3.2 数据包结构设计
    5.4 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5.5 本章小结
6.系统实现与结果分析
    6.1 系统测试环境
    6.2 系统测试
        6.2.1 目标识别测试
        6.2.2 OCR实验
        6.2.3 系统运行过程测试
    6.3 本章小结
7.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基于系统测试思想和黑盒测试理论的就地化保护基建现场调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继电保护设备现场调试技术研究现状
        1.2.2 就地化保护基建现场调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3 “系统测试”思想应用于变电站调试的研究现状
        1.2.4 “黑盒测试”理论应用于继电保护调试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工作以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就地化保护及其基建现场调试技术综合分析
    2.1 就地化保护技术概述
        2.1.1 就地化保护的站网结构
        2.1.2 就地化保护的特点
        2.1.3 就地化保护的优势
        2.1.4 就地化保护的检修模式
    2.2 就地化保护基建现场调试技术简述
        2.2.1 单体装置调试
        2.2.2 保护专网调试
        2.2.3 元件保护环网调试
        2.2.4 工程配置文件调试
        2.2.5 二次回路调试
        2.2.6 整组试验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系统测试思想的就地化保护基建现场调试体系研究
    3.1 软件测试技术概述及系统测试的基本思想
        3.1.1 软件测试的相对完备性
        3.1.2 系统测试的整体流程
        3.1.3 系统测试的内容
        3.1.4 就地化保护的“系统测试思想”
    3.2 就地化保护测试系统建模
        3.2.1 就地化保护系统的结构
        3.2.2 就地化保护关键设备的测试模型建模
    3.3 就地化保护系统测试思想及基建现场调试体系
        3.3.1 就地化保护全过程测试流程
        3.3.2 基于“就地化保护系统测试思想”的基建现场调试体系研究
        3.3.3 就地化保护系统测试思想及测试模型总结
    3.4 就地化保护基建现场测试体系应用实例
        3.4.1 工程规模概况
        3.4.2 整体调试流程及调试内容分析
        3.4.3 具体测试流程及测试内容
    3.5 就地化保护现场测试试验平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黑盒测试理论的就地化保护调试方法和调试流程研究
    4.1 黑盒测试的技术方法及具体应用场景
        4.1.1 提出应用黑盒测试技术的原因
        4.1.2 黑盒测试的技术方法概述
        4.1.3 就地化保护系统中黑盒测试的具体应用场景
    4.2 就地化保护黑盒测试标准化测试流程及测试方法研究
        4.2.1 保护装置元件调试
        4.2.2 保护管理单元功能测试
        4.2.3 保护专网设备兼容性测试
        4.2.4 元件保护环网通讯功能测试
        4.2.5 保护整组传动试验
        4.2.6 投运前模拟负荷向量测量试验
    4.3 部分测试结果展示
        4.3.1 保护装置单体测试
        4.3.2 保护管理单元功能测试及保护专网子系统测试
        4.3.3 保护整组传动及负荷向量模拟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本文贡献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电子元件柔性装配机械手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电子元件装配机械手的国外现状
        1.2.2 电子元件装配机械手的国内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子元件装配生产线设计方案
    2.1 工艺流程分析
    2.2 设计参数要求
        2.2.1 电子元件的工艺要求
        2.2.2 PCB的工艺要求
    2.3 电容供料器
        2.3.1 安规电容供料器
        2.3.2 电解电容供料器
    2.4 PCB输送供料形式选择
    2.5 电子元件装配机械手方案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子元件装配机械手的选型与设计
    3.1 各方向模块传动方式的选定
    3.2 X和 Y方向模块
    3.3 Z方向模块
        3.3.1 Z模块方案一
        3.3.2 Z模块方案二
    3.4 各方向电机选型计算
    3.5 同步带轮的选型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夹爪的结构设计与研究
    4.1 夹爪的技术要求分析
    4.2 夹爪的设计方案
        4.2.1 平行手指夹爪
        4.2.2 柔性夹爪
        4.2.3 爪指夹取动作分析
    4.3 电子元件装配机械手视觉定位系统
    4.4 电子元件装配机械手的最终设计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设计
    5.1 控制系统的设计需求
    5.2 伺服电机的驱动器模块
    5.3 传感器的选定与控制
        5.3.1 传感器的选定
        5.3.2 传感器的接线
    5.4 PLC的选定与设计
        5.4.1 PLC的选定
        5.4.2 PLC关键程序的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硅机元件损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精度太阳直射光谱辐照度仪的研制[D]. 黄雄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2]双螺杆羽毛挤出机关键部件设计及试验研究[D]. 李浩泽. 山东理工大学, 2021
  • [3]点衍射干涉波前检测系统高精度误差校正技术研究[D]. 李瑶. 浙江大学, 2020(02)
  • [4]基于机器视觉的冶金起重机制动器健康状态监测[D]. 何远洋. 安徽工业大学, 2020(07)
  • [5]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挤压机异常检测研究与应用[D]. 许志城.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6]基于虚拟仪器的多路阀性能测试及自动评价试验台研究[D]. 安会江. 燕山大学, 2020(01)
  • [7]基于机器视觉的贴片机定位算法研究[D]. 罗振威.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8]基于机器视觉的贴片散料分选与贴装[D]. 陆燕怡.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2)
  • [9]基于系统测试思想和黑盒测试理论的就地化保护基建现场调试技术研究[D]. 王俊康. 浙江大学, 2019
  • [10]电子元件柔性装配机械手的设计与研究[D]. 部双双. 青岛大学, 2019(02)

标签:;  ;  

硅机部件损伤检测存在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