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变比例因子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模糊控制器

基于变比例因子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模糊控制器

一、基于变比例因子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模糊控制器(论文文献综述)

李杰[1](2021)在《分布驱动式纯电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策略》文中指出随着能源越来越少,汽车数量的增多,汽车尾气排放造成很大问题,由于电动汽车可以实现无污染物排放,成为了汽车发展史上的一大主角。分布驱动式纯电动汽车是以一种高度集成化的轮毂电机作为驱动装置,电池作为能源,减少了繁琐的机械传动装置,采用线控技术来进行控制,这样整个系统的反应速度快,便于精准控制驱动力以及车轮转速。当分布驱动式纯电动汽车在路面情况不好的情况下行驶时候,车辆会出现滑转,侧偏,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甩头,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对于电动汽车的驱动防滑控制策略很有必要的研究,针对此问题做了以下工作:(1)介绍了国内外纯电动汽车发展的现状,着重说明目前的驱动防滑技术的现状,并对分布驱动式电动汽车整体特点和结构进行总结。(2)设计了基于汽车动力学原理的模型,主要涵盖了车辆模型,选用适合纯电动汽车的电动机模型,以及基于最优滑转率的模糊控制模型,采用计算机的Matlab/Simulink创建模型,进一步定义各个模型的状态,作为后续算法的验证平台。(3)通过利用滑转率和附着系数之间的关系,基于路面识别的方法,得到车辆轮胎的标准曲线。(4)基于电动汽车驱动防滑理论,建立了滑移率观测器和驱动防滑控制器,选用变比例因子的模糊控制算法,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分别在不同的行驶条件下分别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策略都可有效的进行控制,变比例因子模糊控制策略更加有效,优化算法为以后电动汽车驱动防滑提供借鉴和参考。

智晋宁[2](2016)在《多轮驱动车辆速差转向及行驶控制研究》文中认为速差转向车辆以其低速机动性和良好的操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军用车辆、工程机械和无人地面车辆等领域。近年来,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汽车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车辆架构之一,并且随着电控技术的发展,速差转向车辆更利于控制和实现多功能化。与传统的偏转车轮的转向方式相比较,“速差转向”使车辆省去了机械转向杆系机构,整车布置更为容易,且转向方式灵活,能够实现零半径转向。本文以轮毂电机驱动的多轮速差转向车辆为研究对象,基于轮式速差转向车辆的动力学模型,仿真研究了速差转向车辆的基本理论和动态特性;研究了多轮驱动车辆的车轮转矩的静态规则分配和动态分配,应用控制分配方法,对车轮转矩进行协调分配;设计了多轮速差转向车辆的整车行驶控制系统,开展了控制策略的仿真与试验研究,为实现多轮驱动速差转向车辆的精确控制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基于线性轮胎模型,建立了多轮速差转向车辆的动力学模型,仿真研究了采用速差转向的多轮驱动车辆的横向阻力矩和轮胎侧偏角特性,为转向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参考。考虑车辆的侧倾和俯仰运动以及轮胎的侧偏和纵滑联合特性建立了多轮驱动车辆的5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车速和车辆结构参数对车辆转向性能影响的敏感性程度和时变转向输入对车辆机动性的影响。考虑纵臂悬架对车辆轴荷转移的影响,基于车辆的物理拓扑结构,建立了18自由度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其中包括电机、铰接式纵臂、轮胎和车体等模型,并将此模型作为后续控制策略仿真的基础平台。相对于车辆控制自由度而言,多轮驱动车辆是一类典型的过驱动系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轮之间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均需要协调和控制,因此,车轮转矩的协调控制是实现速差转向以及整车行驶控制的关键。本文研究了基于规则的静态和动态车轮转矩分配方法,以及基于控制分配的转矩优化分配方法。将控制分配误差和控制能量加权后作为优化目标,利用二次规划方法求解车轮转矩的控制分配问题,并设计了数值求解算法。优化分配算法集成了车轮滑移率控制和执行器故障冗余控制,提高了车辆的动力性和安全性。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和多轮驱动车辆仿真平台验证了车轮转矩分配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当有轮毂电机发生故障时,车轮转矩能够在剩余的有效电机中实现再分配。基于车轮转矩控制分配算法,设计了多轮速差转向车辆的分层行驶控制策略。上层控制器接收来自驾驶员的油门与转向输入指令,并将两个输入指令解释为直线行驶的总牵引力与转向横摆力矩的参考值,其中包括车速控制器和横摆角速度控制器。下层控制器主要完成车轮转矩的动态分配和电机转矩指令的形成,利用铰接式纵臂动力学模型对车轮的轮胎力进行了实时估计。多轮速差转向车辆在直线行驶、速差转向和阶跃转向工况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整车行驶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实车试验平台为采用速差转向形式的六轮毂电机驱动车辆,为了研究车辆的动力学与分布式控制方法,构建了整车行驶控制系统。设计了包括主控ECU、电池管理器、电机控制器等多控制节点的CAN总线通信协议,利用控制器快速原型平台,开发了整车ECU控制器模型,实现了车辆直线行驶、转向、紧急制动与驻车等控制功能。硬路面条件下,对车辆进行直线行驶、开环转向、闭环转向等操作模式下的道路试验,实车试验数据验证了行驶控制策略以及算法程序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花熙文[3](2016)在《永磁同步电机的模糊反步自适应调速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通常使用PI控制。传统的PI控制是一种线性控制理论,仅在参数匹配情况下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永磁同步电机是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因此定参数的PI控制器难以兼顾稳定性和快速性。本文将非线性的智能控制理论引入到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系统中,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本文首先将模糊控制器与PI控制器相结合,通过增益自调整的方式在线整定PI参数。传统模糊增益自调整PI的模糊规则在转速误差为正或为负时,其Kp,Ki的调节方向是单向的,这使其仅仅适用于单次加速。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参数双向变化模糊规则,可以适用于连续加减速。并结合了积分重置来降低积分饱和带来的影响,减少了需调整参数。通过对称的隶属度函数和可变比例因子的组合降低了软件实现的难度。随后本文分析了反步控制,将其应用到永磁同步电机的调速系统中。考虑到电机运行时的参数不确定性,将其与自适应理论相结合,设计出了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反步自适应控制律。而后将模糊控制与反步自适应控制相结合,利用模糊控制器在线整定反步自适应控制器中的参数,进一步提高控制系统调速性能。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并搭建了硬件平台进行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糊反步自适应控制兼具快速性和稳定性,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赵骏[4](2015)在《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水压模拟系统研制》文中研究指明水压伺服控制系统是液压伺服控制领域的前沿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所研究的水压模拟系统是水压伺服控制的一个具体的应用,该系统用水代替油,并采用变频技术,不仅环保、节能,而且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这类系统的控制要求和控制精度也更高,系统也更加复杂,传统的控制已难度满足要求。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对基于变频技术的水压模拟系统进行水压控制,以达到系统对动态特性和精度的要求。本文的工作重点是水压模拟系统的控制方法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实现,研究工作具体如下:首先,分析了水压模拟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建立各个组成环节的动态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时域和频域的仿真以及动态及静态特性进行分析。然后,介绍了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分析两个控制器在系统控制方面的优缺点,并根据系统特性,设计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并进行MATLAB仿真,并与传统PID控制器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证明了其优越性,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可以很好地跟随水压信号,并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最后,设计了基于PLC和触摸屏的水压模拟控制系统,并基于WinccFlexible软件开发了系统HMI界面,实现了对水压模拟实验的参数和工艺控制,以及数据显示、查询及存储等功能。基于变频技术和模糊自适应PID的水压模拟系统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能满足模拟实验的各项要求。

李石磊[5](2010)在《Quad-rotor飞行器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Quad-rotor飞行器属于多旋翼无人直升机,虽然该飞行器具有一定的的非线性、耦合特性,但是由于具有垂直起降、机动灵活等特点,在近几年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Quad-rotor飞行器的各种姿态的控制是通过调节四个旋翼电机的转速,使其获得不同的合力实现的。本文首先确定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结合飞行器的飞行原理,对系统模型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针对飞行器的特点选择了无刷直流电机、螺旋桨作为执行机构的动力装置,选定了ADXRS300陀螺作为角速率的检测传感器,其中无刷直流电机在无位置传感器的条件下实现换相。通过测试试验,对电机进行了参数标定,通过对Quad-rotor飞行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得到了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并以此模型作为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然后对电机驱动系统的硬件设计进行了描述,并结合电机的运行原理和换相点的反电势过零检测法,设计了驱动系统的软件程序,利用PWM原理调速,成功的实现了电机的启动、运行以及调速。Quad-rotor飞行器系统具有一定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选择控制算法时应结合系统特性。本文针对系统的非线性模型,采用常规PI控制、模糊PI控制和模糊自整定PI控制方法进行了控制器的设计,对各种控制方法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完善了实验系统的硬件设计,对整个实验装置进行了安装,设计了基于Quad-rotor飞行器的经典控制器,应用到系统中进行了调试,试飞实验实现了飞行器的垂直起降运动。

吴海建[6](2010)在《网络控制系统若干问题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加之大规模集成电路带来的低廉硬件价格,使得基于网络环境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成为一种新的应用趋势。在远程控制和复杂控制系统的客观需求下,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迅速成为当前控制理论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传统的控制系统中引入网络作为信号传输媒介,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网络时滞、数据包丢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降低系统的控制性能,甚至还可能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因此,在网络控制系统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首先,研究了不确定时滞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和控制问题。以电动舵机加载系统为被控对象,对网络时滞不确定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和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和分析比较。然后,分别研究了基于H∞控制的网络时滞和数据丢包系统设计。主要研究了两种情况下的NCS建模、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器设计问题,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了相应的状态反馈H∞控制器设计。保证闭环网络控制系统达到鲁棒渐近稳定,并通过仿真研究进行了验证。最后,介绍了Matlab/Simulink的实时仿真工具TrueTime工具箱,并通过该仿真工具箱研究了电动舵机加载系统的网络控制,分别采用PID、模糊PID和模糊自整定PID控制方法对时滞系统进行TrueTime仿真。建立了TrueTime仿真模型,并针对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对比。通过仿真曲线,说明了网络诱导时滞、数据包丢失率、通讯网络、数据传输速率、采样周期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其后,在Truetime仿真环境下对第三章、第四章所设计的网络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证明了控制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张超[7](2008)在《基于PLC模糊控制的煤泥水自动加药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及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絮凝剂在煤泥水处理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辅助措施,于是使用絮凝剂溶解及投加装置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由于国内配投药设备处在研发阶段,而进口设备价格昂贵,国内大多数选煤厂靠人工配制和添加药剂。因此根据我国煤泥水处理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絮凝剂自动配制和添加系统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自动加药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对自动添加系统的检测环节、控制模式和控制策略进行分析,针对水处理工业中加药过程具有大时滞、非线性、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模糊逻辑控制实现方法,论述了模糊控制器的原理和结构,设计了一个两输入单输出的模糊控制器来实现过程控制中流量参数的实时控制。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主要由输入量的模糊化、模糊控制规则的生成、模糊判决等三部分组成,用PLC编程实现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用MATLAB软件实现模糊控制表的离线生成。论文对添加系统进行了方案设计,系统由取样检测、异步电机、变频器和计量泵构成。该添加系统以浓缩池自由区的煤泥水为检测对象,以沉降速度作为反馈量,沉降速度传感器检测出沉降速度误差和通过微分单元检测出沉降速度误差变化率反馈给PLC控制器,然后采用模糊算法对变频器进行模糊控制,最终形成闭环实时控制系统。以某选煤厂煤泥水为例进行了沉降试验,介绍了最佳药剂的选择方案,讨论了一定浓度下煤泥水的沉降特性以及澄清特性,制定了加药制度。将模糊控制与PLC相结合,克服了传统的调节器超调大的缺点,充分发挥了PLC控制灵活、编程方便、适应性强的优点,提高了控制的精确度。实现了药剂科学合理在线投加;保证了电机和泵大多数时间内在基频以下运行,有效减少泵的磨损和系统噪声,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节约了电能;同时还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精度。对我国选煤厂煤泥水处理工艺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方灶军,季刚,王学雷,庄诚[8](2008)在《变比例因子模糊控制器在链式锅炉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供暖负荷主要受室外温度的影响,提出根据室外温度和地区计算温度设定链条炉供水温度的方法。由于链式锅炉燃烧系统具有时变、大惯性、大时滞和非线性的特点,传统的PID很难控制,一般的模糊控制器虽能基本达到控制要求,但会存在比较大的稳态误差。采用新型的变比例因子模糊控制方法,使供水温度很好地跟踪室外温度的变化,不仅超调量小,且有满意的稳态精度。在某地区供热锅炉燃烧系统中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

田媛[9](2005)在《PLC先进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以其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功能丰富等强大技术优势,成为目前自动化领域的主流控制装置。然而,PLC还大都只是承担最基本的控制功能,如顺序控制和PID反馈控制。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过程对象越来越复杂,非线性、大滞后、数学模型难以建立,单纯的PID控制很难满足控制要求。而先进控制策略对于解决这类系统的控制问题,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因此把先进控制嵌入到PLC中是当前一个研究热点。 论文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先进控制策略在PLC上实现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PLC模糊控制器和PLC预测控制器的实现方法。随后介绍了西门子SIMATIC S7-300 PLC系统及其组态软件STEP7,并给出了基于S7-300 PLC的常规控制系统的组态和基本控制算法的实现。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先进控制策略中模糊算法和预测算法,结合PLC的特点,给出了基于PLC的模糊控制和单值广义预测控制的实现方法,并详细阐述了PLC模糊控制器和PLC预测控制器的设计步骤。最后,结合工业对象模型,建立仿真系统,验证了PLC模糊控制器、PLC预测控制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论文的工作充分表明PLC先进控制策略实现的可行性,基于PLC的先进控制的研究开辟了自控系统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由于PLC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所以基于PLC的先进控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罗振中[10](2004)在《基于模糊逻辑的异步电动机软起动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研究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方法及其实现。论文首先对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及基于三相调压电路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方法进行了分析。在异步电动机软起动控制中采用了模糊控制算法,文中简要分析了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模糊控制器的具体设计方法。随后用MATLAB建立了软起动器的仿真模型,用模型仿真了具有代表性的限流软起动的起动特性。本文最后对基于升压和限流控制方式的异步电动机软起动方法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案。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按功能模块说明了以16位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硬件电路,并给出了软件流程。

二、基于变比例因子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模糊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变比例因子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模糊控制器(论文提纲范文)

(1)分布驱动式纯电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分布驱动式电动汽车研究现状
        1.2.1 国外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电动轮车的发展现状
    1.3 驱动防滑及控制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分布驱动式纯电动汽车数学模型
    2.1 整车模型
        2.1.1 七自由的整车动力学模型
        2.1.2 整车动力学分析
        2.1.3 车辆滑转率模型估测器
    2.2 电机模型
        2.2.1 电机模型的选取
        2.2.2 永磁同步电机建模与仿真
    2.3 魔术轮胎模型
    2.4 搭建动力学仿真平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纯电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策略的分析
    3.1 电动汽车驱动防滑的控制要求
    3.2 电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途径
        3.2.1 轮毂电机转矩调控
        3.2.2 电子差速控制器的使用
        3.2.3 电动汽车采用制动力矩进行控制
        3.2.4 电动汽车的电控悬架控制
    3.3 轮毂电机的控制策略分析
        3.3.1 转速控制策略
        3.3.2 转矩控制策略
        3.3.3 电压控制策略
    3.4 基于路面识别方法研究
        3.4.1 基于路面识别的原理
        3.4.2 不同路面的附着系数和每个车轮滑转之间的关系
        3.4.3 标准曲线μ-s的获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最优滑转率的防滑控制器设计
    4.1 驱动力分配
    4.2 常见的几种控制算法
        4.2.1 逻辑门限值控制
        4.2.2 PID控制
        4.2.3 滑模变结构控制
        4.2.4 最优控制
        4.2.5 模糊控制
    4.3 判定车轮滑转的理论知识
    4.4 基于滑转率估计的模糊控制算法
        4.4.1 模糊逻辑工具箱的介绍
        4.4.2 基于滑转率的模糊思想
        4.4.3 基于变比例因子的模糊控制器设计
    4.5 控制策略仿真验证分析
        4.5.1 低附着路面仿真分析
        4.5.2 中高附着路面的仿真分析
        4.5.3 对接路面仿真分析
        4.5.4 高速大转角路面附着工况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展望
        5.2.1 整车的经济性能分析
        5.2.2 故障事故的研发
        5.2.3 实际车辆道路行驶检验
        5.2.4 有关模型精度的改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多轮驱动车辆速差转向及行驶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多轮驱动速差转向车辆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多轮驱动车辆动力学的研究概况与进展
        1.2.2 多轮驱动车辆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多轮驱动车辆速差转向理论分析
    2.1 轮式车辆速差转向基本原理
    2.2 多轮速差转向阻力特性分析
        2.2.1 转向阻力矩计算模型
        2.2.2 理论计算结果与分析
    2.3 速差转向性能影响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轮驱动车辆速差转向动态特性研究
    3.1 车辆坐标系
        3.1.1 坐标系定义
        3.1.2 坐标系转换
    3.2 速差转向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
        3.2.1 基本运动学方程
        3.2.2 轮胎特性分析
        3.2.3 多轮速差转向车辆模型
    3.3 车辆Simulink仿真模型
        3.3.1 仿真模型
        3.3.2 模型仿真验证
    3.4 转向敏感性因素分析
    3.5 时变转向输入对机动性的影响
    3.6 内外侧车轮速差对转向性能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轮驱动车辆的动力学模型
    4.1 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
    4.2 车辆空间运动学方程
    4.3 驱动系统模型
        4.3.1 轮毂电机模型
        4.3.2 车轮动力学模型
        4.3.3 轮胎模型
    4.4 道路模型
    4.5 铰接式纵臂动力学模型
    4.6 车体动力学模型
    4.7 动力学模型验证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轮驱动车辆转矩优化分配策略研究
    5.1 车轮转矩主动分配法
        5.1.1 转矩主动分配法
        5.1.2 车辆静态转矩优化分配
        5.1.3 车辆动态转矩优化分配
    5.2 控制分配方法
        5.2.1 过驱动系统
        5.2.2 控制分配问题
    5.3 转矩优化分配方法
        5.3.1 控制分配数值算法
        5.3.2 控制效能矩阵
        5.3.3 优化目标函数
        5.3.4 转矩分配优化约束集
        5.3.5 优化问题求解算法
    5.4 转矩分配仿真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多轮驱动车辆行驶控制策略研究
    6.1 控制系统结构
        6.1.1 控制系统层次结构
        6.1.2 整车控制结构
    6.2 整车行驶控制策略
        6.2.1 车速控制器
        6.2.2 横摆角速度控制
        6.2.3 车轮转矩分配策略
        6.2.4 轮胎力观测器设计
    6.3 典型工况下行驶控制系统仿真
        6.3.1 控制策略仿真平台搭建
        6.3.2 控制策略仿真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多轮驱动车辆行驶控制试验研究
    7.1 试验方案与试验平台组成
        7.1.1 试验方案
        7.1.2 试验平台的硬件结构
        7.1.3 系统主要组成部件
    7.2 试验平台CAN通信系统
    7.3 控制器模型开发
        7.3.1 快速原型控制器开发平台与流程
        7.3.2 控制器模型开发
    7.4 多轮驱动车辆整车控制的试验研究
        7.4.1 车轮空载测试
        7.4.2 实车道路试验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3)永磁同步电机的模糊反步自适应调速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永磁同步电机的起源与发展
    1.2 交流调速技术
    1.3 控制理论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和矢量控制策略
    2.1 永磁同步电机
    2.2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策略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糊PI控制
    3.1 模糊控制原理
        3.1.1 模糊控制器结构
        3.1.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流程
        3.1.3 模糊PI控制
    3.2 模糊增益自调整PI控制器设计
        3.2.1 模糊增益自调整PI控制系统结构
        3.2.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3.2.3 新型模糊规则设计
        3.2.4 积分重置环节
    3.3 模糊增益自调整PI控制器仿真
        3.3.1 模糊增益自调整PI仿真模型搭建
        3.3.2 模糊增益自调整PI仿真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糊反步控制
    4.1 反步控制原理
    4.2 永磁同步电机反步控制
        4.2.1 反步控制器设计
        4.2.2 永磁同步电机反步控制仿真
    4.3 永磁同步电机反步自适应控制
        4.3.1 反步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4.3.2 永磁同步电机反步自适应控制仿真
    4.4 永磁同步电机模糊反步自适应控制
        4.4.1 模糊反步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4.4.2 永磁同步电机反步自适应控制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平台
    5.2 模糊增益自调整PI实验
    5.3 模糊反步自适应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情况

(4)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水压模拟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压模拟系统的发展现状
        1.2.2 变频调速技术的水压控制
        1.2.3 PID 控制的概况
        1.2.4 模糊控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水压模拟系统分析与方案设计
    2.1 电机变频调速的原理
    2.2 水压模拟系统的构成及其原理
        2.2.1 水压模拟系统工作原理
        2.2.2 柱塞泵的比较选择
        2.2.3 电动机的比较选择
        2.2.4 变频器的比较选择
    2.3 水压模拟系统的数学建模
        2.3.1 变频器
        2.3.2 电动机
        2.3.3 柱塞泵
        2.3.4 压力容器
        2.3.5 传感器
    2.4 水压模拟系统特性仿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PID 控制与模糊控制原理
    3.1 PID 控制原理与性能指标
        3.1.1 PID 算法控制原理
        3.1.2 PID 的性能指标
    3.2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与原理
        3.2.1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3.2.2 模糊控制器的原理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糊自适应 PID 控制器的设计
    4.1 模糊自适应 PID 控制原理分析
    4.2 模糊自适应 PID 控制器设计
    4.3 模糊自适应 PID 控制器的 PLC 实现
    4.4 基于 MATLAB 的模糊自适应 PID 控制系统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压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5.1 水压模拟控制系统功能分析
    5.2 水压模拟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5.2.1 PLC 控制单元配置
        5.2.2 变频器设置
        5.2.3 触摸屏
    5.3 水压模拟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3.1 PLC 软件流程
        5.3.2 人机界面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5)Quad-rotor飞行器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Quad-rotor飞行器的研究发展与现状
        1.2.1 国外Quad-rotor飞行器的研究发展与现状
        1.2.2 国内的Quad-rotor飞行器研究发展与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及飞行器动力学建模
    2.1 引言
    2.2 系统构成及总体设计方案
    2.3 Quad-rotor飞行器运动原理
    2.4 Quad-rotor飞行器系统模型
        2.4.1 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2.4.2 非线性模型线性化
        2.4.3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刷直流电机的驱动系统设计与调试
    3.1 引言
    3.2 无刷直流电机基本原理
        3.2.1 无刷直流电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2.2 转子位置检测的反电势过零法
    3.3 无刷直流电机的驱动系统硬件设计
        3.3.1 微处理器选择
        3.3.2 电子换相电路的设计
        3.3.3 转子位置检测电路设计
    3.4 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软件设计
        3.4.1 主程序设计
        3.4.2 外同步起动程序设计
        3.4.3 内同步运行程序设计
        3.4.4 内同步调速子程序
    3.5 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调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模糊控制的Quad-rotor飞行器的研究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建立
    4.3 基于模糊控制的控制器设计
        4.3.1 PI控制算法分析
        4.3.2 模糊PI控制器设计
        4.3.3 模糊自整定PI控制器的设计
        4.3.4 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经典控制的Quad-rotor系统设计与调试
    5.1 引言
    5.2 实验系统的设计
        5.2.1 器件选择及实验装置安装
        5.2.2 飞行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5.3 经典控制器的实现与飞行试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

(6)网络控制系统若干问题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网络控制系统的几个基本问题
    1.3 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模糊控制的网络不确定时滞问题研究
    2.1 引言
    2.2 电动舵机加载系统时滞模型建立与性能分析
        2.2.1 电动舵机加载系统时滞模型建立
        2.2.2 电动舵机加载系统性能分析
    2.3 网络控制系统控制器设计
        2.3.1 PID 控制算法分析
        2.3.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2.3.3 模糊自整定PID 控制器的设计
    2.4 电动舵机加载系统时滞模型仿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H∞的带扰动网络不确定时滞问题研究
    3.1 引言
    3.2 时滞系统的稳定性
        3.2.1 时滞独立的稳定性条件
        3.2.2 时滞依赖的稳定性条件
    3.3 基于H∞的网络时滞问题研究
        3.3.1 问题描述
        3.3.2 控制器设计
        3.3.3 仿真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H∞的网络控制系统数据丢包现象研究
    4.1 引言
    4.2 具有数据丢包的网络控制系统建模
    4.3 具有数据丢包的网络系统H∞控制
        4.3.1 问题的描述
        4.3.2 控制器设计
        4.3.3 仿真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Truetime 工具箱的网络控制系统仿真
    5.1 网络控制系统的仿真工具Matlab/TrueTime
    5.2 基于Truetime 的电动舵机加载控制系统仿真
        5.2.1 基于Truetime 的仿真模型建立
        5.2.2 仿真分析
    5.3 基于Truetime 的网络不确定时滞问题仿真
    5.4 基于Truetime 的数据丢包问题仿真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PLC模糊控制的煤泥水自动加药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论文的提出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论文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文献综述
        1.5.1 煤泥水的处理意义
        1.5.2 絮凝机理
        1.5.3 影响煤泥水沉降的因素
        1.5.4 现代PLC的发展状况
        1.5.5 PLC模糊控制器
    1.6 本章小结
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2.1 模糊控制系统理论概述
        2.1.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2.1.2 模糊控制系统的特点
    2.2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
    2.3 模糊语言变量的语言值分档和模糊论域分级的选取
        2.3.1 模糊语言变量语言值分档的选取
        2.3.2 模糊语言变量模糊论域分级的选取
    2.4 量化因子及其确定方法
    2.5 模糊子集隶属函数的确定及其表示方法
        2.5.1 模糊子集隶属函数的确定
        2.5.2 语言变量值隶属函数的表示方法
    2.6 模糊控制规则及算法的确定
        2.6.1 模糊控制规则的形式
        2.6.2 算法结构
    2.7 实时精确量的量化及模糊化
    2.8 模糊决策
    2.9 模糊判决
    2.10 比例因子及清晰量精确化
    2.11 本章小结
3 模糊控制策略的PLC实现
    3.1 模糊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3.1.1 模糊控制表的离线生成
        3.1.2 由模糊控制工具箱生成的控制表
    3.2 模糊控制器的PLC实现方法
        3.2.1 加药模糊控制实现的程序设计与研究
        3.2.2 输入量模糊化算法程序的研究
        3.2.3 模糊控制查询表查询程序的设计与研究
        3.2.4 控制量输出程序的设计与研究
    3.3 本章小结
4 自动添加系统的设计与主要设备选型
    4.1 设计依据
    4.2 絮凝剂自动添加系统的工艺流程
    4.3 絮凝剂自动添加系统的结构组成
        4.3.1 取样装置
        4.3.2 检测部分
        4.3.3 控制单元
        4.3.4 加药设备
    4.4 电气部分的选型
        4.4.1 选择驱动泵的电动机
        4.4.2 变频器的选型
        4.4.3. PLC的选型
    4.5 电气控制元件的选择
        4.5.1 主电路的组成及电气控制元件的选择
        4.5.2 PLC控制系统的I/O点及地址分配
        4.5.3 电控系统主电路图
    4.6 系统程序设计
    4.7 本章小结
5 煤泥水絮凝沉降实验
    5.1 絮凝沉降实验目的
    5.2 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
        5.2.1 实验器材
        5.2.2 实验药品
    5.3 实验方案、方法和实验过程
        5.3.1 实验方案
        5.3.2 试验方法
        5.3.3 实验过程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1 絮凝剂的选择
        5.4.2 沉降特性试验
        5.4.3 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今后的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变比例因子模糊控制器在链式锅炉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控制方案
    1) 供水温度的设定
    2) 变比例因子模糊控制器在链条炉燃烧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3) 变比例因子的设计
3 仿真结果
4 应 用
5 结 语

(9)PLC先进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工作简述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先进控制的发展及现状
        1.3.2 PLC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
        1.3.3 PLC基本控制方法
        1.3.4 PLC模糊控制器
        1.3.5 PLC预测控制算法
第二章 SIMATIC S7-300 PLC及STEP7系统
    2.1 SIMATIC S7-300 PLC系统
        2.1.1 S7-300 PLC
        2.1.2 S7-300 PLC控制系统
    2.2 STEP7系统
        2.2.1 STEP7功能及结构
        2.2.2 组态环境及编程语言
        2.2.3 基本控制算法的实现
第三章 PLC模糊控制器的研究与实现
    3.1 模糊控制算法与系统
        3.1.1 模糊控制理论
        3.1.2 模糊控制系统
        3.1.2.1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
        3.1.2.2 模糊控制算法
        3.1.2.3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3.2 PLC模糊控制器设计
        3.2.1 PLC模糊控制器结构
        3.2.2 模糊控制器离线部分设计
        3.2.2.1 模糊控制器离线部分算法设计内容
        3.2.2.2 基于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的设计
        3.2.3 STEP7实现模糊控制器设计
        3.2.3.1 模糊算法流程图
        3.2.3.2 模糊算法功能块
        3.2.4 PLC模糊控制器的仿真验证
        3.2.4.1 仿真系统的建立
        3.2.4.2 仿真结果验证
第四章 PLC预测控制器的研究与实现
    4.1 广义预测控制算法
        4.1.1 单值广义预测控制
        4.1.2 单值广义预测控制律计算
    4.2 PLC单值广义预测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4.2.1 单值广义预测算法的实现步骤
        4.2.2 单值广义预测控制器的设计
    4.3 单值广义预测控制器的仿真验证
        4.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4.3.2 仿真结果分析比较
第五章 基于PLC的空调性能检测实验室计算机控制系统
    5.1 工艺流程与控制方案
        5.1.1 工艺过程简述
        5.1.2 控制要求
        5.1.3 控制方案设计
    5.2 控制系统结构及配置
    5.3 监控系统组态设计
    5.4 S7-300 PLC控制系统设计
        5.4.1 硬件系统组态
        5.4.2 PLC控制程序设计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基于模糊逻辑的异步电动机软起动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异步电动机软起动的方式
    1.3 异步电动机软起动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4 本文所做工作
第二章 基于三相调压方式软起动器的基本原理
    2.1 引言
    2.2 三相调压电路的选择
    2.3 触发脉冲的确定
    2.4 三相调压电路输出电压分析
    2.5 电动机软起动控制算法的分析
    2.6 软起动过程中电动机转速的观测
    2.7 小结
第三章 模糊控制在软起动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3.3 软起动控制器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MATLAB的异步电机软起动器的仿真研究
    4.1 引言
    4.2 三相异步电动机仿真模型的建立
    4.3 软起动控制器仿真模型的建立
    4.4 仿真结果
    4.5 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引言
    5.2 硬件实现
    5.3 软件实现
    5.4 实验结果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提要

四、基于变比例因子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模糊控制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分布驱动式纯电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策略[D]. 李杰. 太原科技大学, 2021
  • [2]多轮驱动车辆速差转向及行驶控制研究[D]. 智晋宁.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9)
  • [3]永磁同步电机的模糊反步自适应调速策略研究[D]. 花熙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03)
  • [4]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水压模拟系统研制[D]. 赵骏. 武汉科技大学, 2015(07)
  • [5]Quad-rotor飞行器控制系统的研究[D]. 李石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2)
  • [6]网络控制系统若干问题分析与研究[D]. 吴海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6)
  • [7]基于PLC模糊控制的煤泥水自动加药系统的研究[D]. 张超. 安徽理工大学, 2008(03)
  • [8]变比例因子模糊控制器在链式锅炉中的应用[J]. 方灶军,季刚,王学雷,庄诚. 控制工程, 2008(S1)
  • [9]PLC先进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D]. 田媛. 北京化工大学, 2005(07)
  • [10]基于模糊逻辑的异步电动机软起动器的研究[D]. 罗振中. 湘潭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基于变比例因子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模糊控制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