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赢得着名银行家陈光富的秘密资料

中共赢得着名银行家陈光富的秘密资料

一、中共争取着名银行家陈光甫秘闻(论文文献综述)

郭倩[1](2019)在《市长政治:吴国桢与战后上海之秩序重建(1946-1949)》文中研究表明

吕晶[2](2014)在《政治符号与社会角色 ——宋美龄后半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宋美龄,蒋介石夫人,“宋氏家族”重要成员,众多标签贴在她的身上。她生于1897年3月5日,卒于2003年10月24日,经历了三个世纪的一生,大致以1948年底赴美寻求援助为分水岭。在国民党退居台湾之后,宋美龄进入了她的后半生,不仅是年龄已过半百,更指宋美龄在政治追求、国际交往、社会活动和妇幼事业等方面均较其在大陆时期的状况不可同日而语,已近日暮。从时间上看,宋美龄后来在台湾和美国生活的时段在其生命中的比重超过大陆时期。依照中国人特别重视晚年的习俗、强调“盖棺定论”的传统,宋美龄的后半生实在是一段不能忽视的历史。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通过论述宋美龄的后半生,揭示其在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下的角色选择、角色扮演和角色贡献。本文认为,宋美龄的后半生起始于国民党政权的分崩离析,脱胎于内外交困的台湾政局。从1947年开始,国民党在军事上节节败退,政治、经济及外交等情势全面逆转。进至1948年,金融崩溃、物价飞涨、三大战役皆输、精锐尽失,各方矛盾直指蒋介石,国民党统治几近崩溃。在此背景下,宋美龄于1948年底赴美争取援助。1950年初,在美求援未果的宋美龄,返回台湾与蒋介石共赴患难,拉开她后半生的序幕。此时的台湾,人口激增、物价飞涨、民生困顿,岛内族群矛盾重重,加上美国意图舍弃蒋介石政权、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使得整个社会惶惶不安。宋美龄的回归是对蒋介石最大的慰藉。本文指出,在宋美龄后半生中,“第一夫人”是她最重要的政治符号,这也是为维系蒋介石统治地位而必须向台湾军民传播的符号。在台湾公众面前,宋美龄与蒋介石努力展现出“二位一体”公众形象。举凡蒋介石出现的地方,必有宋美龄陪同。宣传蒋介石、为蒋介石辩护、为蒋介石政权争取援助,则是宋美龄后半生的职责。宋美龄在台湾所开展的外交、妇女运动和社会事业等多方面的工作,都是在“第一夫人”的头衔下展开的。通过梳理宋美龄后半生的各类活动,可以发现宋美龄利用“第一夫人”这一符号向社会传达蒋介石政权稳定的信号,并强调其政权“正统代表性”。本文认为,困居台湾的宋美龄在“第一夫人”这个政治符号下演绎了多重社会角色。外交方面,她是蒋介石的外交事务总管和国际形象宣传员。为此,她整合美国“院外援华集团”,积极开展对美宣传外交,努力拉拢美国政界军方人士,等等,为台美关系改善积蓄力量。一轶时机成熟,她即踏上前台,以多种名义赴美访问,或医疗,或度假。每次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多。直至20世纪60年代后期,蒋经国接班态势已然明确,宋美龄方才淡出对美“外交”一线。妇运领袖是宋美龄最擅长演绎的社会角色。在宋美龄的政治版图上,妇女运动是她政治资本的重要来源,是她获取国内政治支持的重要根据地,其重要性不亚于外交领域。在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宋美龄依靠“妇联会”、“妇工会”和台湾省妇女会开展妇女运动,使自己长期在台湾的政治舞台上屹立不倒。社会事业则是与宋美龄的基督教信仰密切联系在一起。败退台湾之后,宋美龄从“一个名义上的基督徒”转变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宗教成为她最好的安慰剂。在宗教信仰的影响下,她抵台后即成立“中华基督教妇女祈祷会”,以该会联合周边重要人士,结成共同的利益联盟;她开办华兴学校,创建振兴复健医学中心,担当辅仁大学董事长,等等。这些都反映出,宋美龄在信仰的感召下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也反映出宋美龄的宗教热情与与政治需要的紧密结合。本文还考察了宋美龄和蒋介石、蒋氏家族和孔宋家族之间的关系,以及宋美龄在隐居美国时期的政治活动。在作者看来,“宋家”是宋美龄的娘家,也是她在“小家”和“蒋家”立足的奥援。在宋美龄眼里,蒋宋一体,互为帮助。只有壮大“蒋家”才能更好地维护“宋家”,只有维护好“宋家”才能最大化“蒋家”的利益。蒋介石逝世后,宋美龄为使蒋经国顺利接班,隐居美国。她虽然身在美国,但心系台湾政坛,关心的重点是塑造蒋介石历史形象、辅助蒋经国治理台湾。实际上,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蒋家王朝”。

梁斐[3](2014)在《1942-1943年宋美龄访美与美国对华援助探析》文中研究指明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正式拉开全面抗日战争序幕。蒋介石审时度势将外交重心转向美国。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1940年前后,选择给予中国一定数量的财政贷款援助。以珍珠港事件为导火索,美国加入了太平洋战争,从1942年开始,以中美英苏四大国为首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英美等盟国一方面需要中国军队将日本牵制在亚洲战场,消耗其有生力量,另一方面,由于美英主张的“先欧后亚”战略对中国战场重视不足,美国对华援助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抗战的物质需要。1942年底,国民政府派出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以治病为由出访美国,以国民政府外交特使的身份,宣传中国抗战,为国民政府寻求军事物资和金钱援助,希望美国能够进一步重视亚洲战场并加强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宋美龄访美时间长达7个月,足迹遍及美国诸多大城市,受到罗斯福总统的热情接待并在美国国会两院及纽约、波士顿、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城市发表公开演说,轰动一时。本文以二战时期中美关系为大背景,力求对1942-1943年宋美龄出访美国与她对国民政府争取美国援助的历史做较为全面的阐述和探析。首先笔者对宋美龄访美之行的历史背景,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进行梳理和分析,包括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中美战时同盟关系的确立、以及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美外交的诉求等。第二章概述宋美龄出访美国争取援助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宣传方面,把美国民众的情绪引向她希望的目标,获得了美国舆论的支持,促使罗斯福总统的对华政策有所倾斜;经济方面获得大量美国来自民间的金钱援助;军事方面为中国抗战争取到了飞机、枪炮等军事物资,以及在缅甸战役的作战计划问题上与罗斯福总统不断磋商而取得了一定成果;政治方面则促进了美国排华法案的废除,同时不遗余力地为战后中国的大国地位及权益进行争取,为开罗会议中美两国首脑的初次会晤铺平了道路。第三章重点分析了宋美龄出访美国期间争取美援活动的成功原因和受制因素。以当时的国际形势为大背景展开,运用国际政治中国家利益、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等理论,从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中国战场在美国军事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宋美龄个人的外交智慧与活动能力三个方面对争取美援活动的成功原因展开分析。同时,从美国因素、中国因素及宋美龄个人的局限性因素分析了她在争取美援成果的相对性和制约性,导致宋美龄不可能完成预先设定的全部出访任务。最后,作者简要评述了宋美龄开展“夫人外交”赴美求援对中国抗战的积极影响:提高了美国对中国战场的重视,使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提高,增强了中国抗战的信心,对中国抗战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宋美龄访美不失为中国对美关系史上一次精彩的外交宣传,但不可否认,国家利益始终是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根本动因。

李雪[4](2014)在《1931-1937年“航空救国”运动探析》文中研究表明1931-1937年的“航空救国”运动,是一场中华各民族参与的的航空国防运动,是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亦或抗日战争史上有着突出影响。1931-1937年的“航空救国”运动,始于日本在1931-1932年的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东北及上海地区进行的“无差别轰炸”,其直接促使国民政府急切开展“航空救国”运动。运动旨在加强航空国防、救亡图存。运动甫始,政府即健全机构,加大宣传,引导国人及海外华人华侨,捐资捐物,共赴国难。出于爱国热忱,各阶层纷纷解囊购机,在1933-1936年局势混沌之下,民众捐机44架,有效助力中国空军的发展;至运动高潮之际,即1936年春季开始的“贺寿献机”名义的国防运动,仅8月余中国军民便捐机123架。于彼乱世民国,这样辉煌的成就,为抵抗侵略,为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做好了军事准备和国防动员。此外,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前,“航空救国”运动对于唤醒民众、凝聚力量、夯实国防工业、推进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式等,都具有积极影响。抗战中空军健儿英勇战斗,保家卫国,蓝天碧血扬国威,为抗战最后胜利立下卓着功勋。因此,“航空救国”运动是一声号角,吹响了中华民族勇于战斗、敢于胜利、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历史是一面镜子,1931-1937年间的“航空救国”运动,对于今天的航空建设有诸多启示。如科技开发及创新应立足自身、注意创造性、夯实民众基础等。这些启示,对于增强当代中国国防、提升综合国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袁晖[5](2013)在《同学、同乡与同事—民国银行家人际网络初探(1912~1937)》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897年,中国第一家自主设立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此时,距最早在中国设立外国银行的时间,已过去近半个世纪。1905年,大清银行的设立促进了中国金融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西方先进金融文化的影响下,中国金融业开始了自己曲折而又漫长的求存之路。相比之下,这个时候的中国并没有一群具有近代金融业知识背景的银行家。虽然中国通商银行与大清银行的出现填补了国内银行业发展的空缺,但官僚体制背景的银行管理制度并没有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银行家。20世纪初,随着一批批怀揣梦想的年轻学子的归来才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陈光甫、周作民、张嘉璈等人。他们接受了西方全面系统的金融背景教育,希望能够建立中国独立的金融体系、振兴国家。在追求着自己梦想的过程中,他们扎根于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关系’是每个人都躲绕不开的一层大网,它将每个人都牢牢的控制在这张网中。在这张网里面,中国的本土银行家们一面尽可能的利用这张网织造着自己的梦,一面努力避免这张网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试图改变社会的贫苦落后、摆脱政府的桎梏过程中,他们也逐渐将中国近代金融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道路。本论文旨在以民国银行家为例,探讨民国时期银行家群体的社会关系及其对民国社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分析银行家的同乡关系、同学关系与其他企业家、政客的同事联系,穿插与银行家关系密切的其他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加以具体综合分析银行家的人际关系网络。本文具体分析分三个方面:一是以上海银行家与其乡人为考察中心,以分析地域奥援关系对民国社会的影响;二是以上海银行家与其同学间的同学关系为考察中心,分析同学关系对民国社会的影响。通过学缘关系,上海银行家在地缘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彼此间的联系,并迅速渗透于民国上层社会;三是以上海银行家与不同行业的企业家之间的利益纠葛为考察对象,分析在不同的利益驱动下,各个社会阶层对银行业发展的不同反应,以及这种反应对对民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地域、学缘、人缘这三种不同社会关系,结合其他社会关系,上海银行家们形成了以银行业发展为重心的多边复杂网络。本文运用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以银行家们的主要社会关系——同乡关系、同学关系与社会其他阶层的关系为中心,进行综合考察,从中总结出民国银行家社会关系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

黄江华[6](2010)在《服务·信用·创新——爱国银行家陈光甫之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哲学思辨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历史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方法和知识,尝试对陈光甫一生的主要活动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力图探究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民营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发展轨迹,总结其成功之道,为当今民营企业、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对于陈光甫在抗日战争时期赴美谈判借款中所作出的贡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陈光甫是我国现代着名的银行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的主要成就是创办了民国时期最大的商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以及在抗日战争期间代表国民政府赴美借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立后,陈光甫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服务社会、诚信为本、不断创新。通过开办小额储蓄存款、推行对物信用借款、积极参与工业和农业放款等业务,使这家不入流的“小小银行”在极其复杂的形势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民国时期最大的民营银行。不仅在国内银行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国际金融界也享有盛名,陈光甫因此被称为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中国旅行社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附属机构,也是陈光甫生平中的一项重要的创新举措,它的创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旅游业的开端。中国旅行社本着服务社会的精神,专谋旅客便利,不仅为国家挽回了一部分利权,还进一步推广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业务。中国旅行社的创立,不仅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中国近代经济史和文化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光甫也由此而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界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陈光甫以特使身份赴美谈判。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他忍辱负重,凭借其良好的个人信用及人格魅力,争取国际援助,打开美国援华的大门。完成了非他不能胜任,他人无法替代的谈判任务,为争取国际援助及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出使美国,虽非职业外交家,却完成了许多职业外交家所未能完成的使命。陈光甫以其良好的个人信用被国际视为中国国家信用的一个标志,他在谈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足以使其跻身于外交家的行列,陈光甫不愧为不辱使命的外交家。在新旧社会交替的关键时刻,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出于对共产党的疑虑,以及无法割舍的国民党情结,陈光甫未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时代的召唤,最后选择了国民党,在政治上“押宝”失误,以致被历史所遗忘。陈光甫作为旧中国最成功的银行家,他的成功之道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他提出“服务社会”的理念,讲究“稳健、诚信和创新”的经营方针,实行严格、高效的管理方法,为我们当今改革开放下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借鉴;为当前金融危机下,企业如何生存、发展总结出经验教训。服务、信用、创新不仅是经营企业的成功之道,也是从事一切事业的成功之道。

刘丽,胡槿,杜华[7](2009)在《2008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文中提出

邢建榕[8](2002)在《中共争取着名银行家陈光甫秘闻》文中指出 不想给蒋介石抬轿子了1948年8月,"太子"蒋经国来上海"打虎"。9月6日,蒋介石亲自出马,召集上海银行家到南京励志社开会,他先谈了一通不着边际的空话,接着转入正题,脸色铁青地威胁道:"上海银行界领袖只爱金钱,不爱国家,只知自私,不知民生的脑筋毫没改变。——如再虚与委蛇、观望延宕或捏造假帐,不据实陈报存放,那政府只有依法处理,采取制裁行动。"在座者个个面面相觑,说不出一句话来。陈光甫没有被召去,他知道这是蒋介石对他特别照顾,给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9](1998)在《1997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文中指出论文一、总论方法论问题刘大年近代史研究1期中国近代的爱国主义熊宗仁贵州文史丛刊4期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李福斌黑龙江社会科学1期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特点与中国现代化的出路董宝训山东大学学报4期中华传统民族精神及其在近代的弘扬与发展焦润...

二、中共争取着名银行家陈光甫秘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共争取着名银行家陈光甫秘闻(论文提纲范文)

(2)政治符号与社会角色 ——宋美龄后半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史料运用
第一章 时代背景与宋美龄后半生的符号特征
    第一节 蒋介石撤台时的内外困局
    第二节 1950年初宋美龄自美返台后对蒋介石的政治支持
    第三节 “第一夫人”:宋美龄的政治符号选择
第二章 宋美龄后半生的社会角色之一:“台美外交主掌人”
    第一节 积蓄“台美外交”助力(1949-1952)
    第二节 践行“夫人外交”(1952-1959)
    第三节 从台前到幕后(1963-1969)
第三章 宋美龄后半生的社会角色之二:台湾“妇运领袖”
    第一节 妇女运动:宋美龄的政治根据地
    第二节 抵台发动妇运维稳
    第三节 以“动员”作为妇运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四节 妇联会:宋美龄退台后的妇运抓手
第四章 宋美龄后半生的社会角色之三:台湾社会事业推动者
    第一节 宗教信仰与政治的融合
    第二节 宋美龄与台湾医疗事业
    第三节 宋美龄与台湾教育事业
第五章 宋美龄后半生的政治符号与家庭角色关系研究
    第一节 传统家族中的长者
    第二节 从斗争到同舟共济:宋美龄与蒋经国关系研究
    第三节 宋美龄在娘家利益与蒋家利益间的平衡
第六章 宋美龄后半生的终结:隐居美国
    第一节 隐而不休
    第二节 东山未起
    第三节 谢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1942-1943年宋美龄访美与美国对华援助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由来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研究综述
    三、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美关系
    一、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
    二、中美战时同盟关系的确立
    三、中国对美外交的基本目标
第二章 宋美龄争取美援的外交活动与主要成果
    一、威尔基的推荐与罗斯福的邀请
    二、宣传中国抗战,影响美国舆论
    三、争取对华军援,扩大驼峰航线
    四、促废排华法案,力争战后权益
第三章 宋美龄争取美援活动的成功原因和受制因素
    一、成功出访美国的原因
        (一) 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需求
        (二) 中国战场在美国军事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三) 宋美龄个人的外交智慧和活动能力
    二、争取美援成果的相对性及制约因素
        (一) 宋美龄访美活动未能实现全部出访目标
        (二) 制约因素分析
第四章 宋美龄访美活动的影响和启示
    一、提高了美国对中国战场的重视
    二、提升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三、增强了中国抗战的信心
    四、国家利益是中美对外政策的根本动因
参考文献
致谢

(4)1931-1937年“航空救国”运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学术综述
    三、论文的创新之处、重点、相关概念界定
        (一) 论文的创新之处
        (二) 论文的重点
        (三) 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1931-1937年“航空救国”运动的基础背景
    第一节 1931—1937年“航空救国”运动的理论基础
        一、孙中山航空思想的特点
        二、孙中山的“航空救国”思想及其影响
    第二节 1931—1937年“航空救国”运动的物质基础
        一、1932—1937中国军事航空的发展概况
        二、1932—1937中国商业航空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1931—1937年“航空救国”运动的国内背景
        一、1931-1937国民政府对日方针概述
        二、1931-1937年国内经济状况构成的困扰
    第四节 1931—1937年“航空救国”运动的国外背景
        一、1933—1937年日本航空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冲击
        二、1931—1932年日本对中国的“无差别轰炸”
第二章 1931—1937年“航空救国”运动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航空救国”运动中的主要航空团体
        一、(前)中国航空建设协会
        二、中国航空协会
        三、全国航空建设会与(后)中国航空建设协会
    第二节 “航空救国”运动中的宣传活动
        一、征募会员活动
        二、出售航空彩票
        三、飞行宣传活动
        四、创办航空学校
    第三节 “航空救国”运动中的捐机活动
        一、中国各地自发捐机及海外华人华侨的捐机活动
        二、中国航空协会统一领导的捐机运动
    第四节 国民政府在“航空救国”运动中的作用
        一、支持“航空救国”运动民间团体并组建相关机构
        二、积极引导、推进“航空救国”运动
        三、媒体支持
        四、政要倡导
第三章 1931—1937年“航空救国”运动的总结评价
    第一节 1931—1937年“航空救国”运动的历史总结回顾
    第二节 1931—1937年“航空救国”运动对当前中国航空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结语
附录
    第一节 中日空军主要飞机性能对比
    第二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商业航空公司参战情况
    第三节 正文中提及的部分地点、战役、宣传的图片
参考文献
    一、史料
    二、专着
    三、期刊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同学、同乡与同事—民国银行家人际网络初探(1912~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研究现状
    二、选题背景及意义
    三、研究方法及不足
    四、研究内容
第一章 社会网络
    一、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特征
    二、人际网络应用与发展
第二章 同学、同乡与同事——银行家关系网络的构建
    一、同学关系
    二、同乡关系
    三、同事关系
第三章 银行家关系网络的运用(上)
    一、行业内部合作与竞争
    二、银行公会与废两改元
第四章 银行家关系网络的运用(下)
    一、银行家与政府的博弈
    二、银行家与实业家的合作
    三、银行家与社会各界的周旋
第五章 关于银行家关系网络的综合评价
    一、正面效应
    二、负面效应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6)服务·信用·创新——爱国银行家陈光甫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论文选题意义
    二、相关的研究动态
    三、主要内容
    四、主要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杰出的银行家:创办旧中国最大的民营银行
    第一节 陈光甫生平简介
    第二节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创立及初步发展(1915-1926年)
        一、创立的背景
        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创立
        三、营业方针
        四、主要业务
        五、主要成就
    第三节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扩展(1927-1937年)
        一、储蓄业务的扩展
        二、银行业务的推广
        三、扶助民族工商业
        四、主要成就
    第四节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收缩(1937-1949年)
        一、抗战中的上海银行:1937-1945年
        二、内战中的上海银行:1945-1949年
第二章 创新:银行创办旅行社
    第一节 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的原因
        一、服务社会
        二、发扬中华文化
        三、挽回中国利权
        四、推广行业务
    第二节 中国旅行社的创立及其发展
    第三节 中国旅行社的主要业务
    第四节 东方旅行社
第三章 不辱使命的外交家:赴美谈判
    第一节 币制改革与《中美白银协定》
        一、币制改革
        二、《中美白银协定》
    第二节 再创辉煌:中美桐油贷款和滇锡贷款
        一、中美桐油贷款
        二、中美滇锡贷款
第四章 "若即若离"的政治态度:1949年前后的陈光甫
    第一节 国民党的极力拉拢
        一、出任国府委员
        二、拒绝参加"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
    第二节 共产党的盛情邀请
    第三节 陈光甫的最后抉择
        一、电汇赔款事件
        二、对共产党始终心存疑虑
        三、来自台湾的"问候"
第五章 陈光甫独特的经营管理思想
    第一节 陈光甫的经营思想
        一、坚持"服务社会"的经营理念
        二、信用高于一切
        三、善于不断创新
    第二节 陈光甫的管理思想
        一、严密的业务管理
        二、严格的人事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中共争取着名银行家陈光甫秘闻(论文参考文献)

  • [1]市长政治:吴国桢与战后上海之秩序重建(1946-1949)[D]. 郭倩. 华中师范大学, 2019
  • [2]政治符号与社会角色 ——宋美龄后半生研究[D]. 吕晶. 南京大学, 2014(05)
  • [3]1942-1943年宋美龄访美与美国对华援助探析[D]. 梁斐. 南京大学, 2014(03)
  • [4]1931-1937年“航空救国”运动探析[D]. 李雪. 云南大学, 2014(02)
  • [5]同学、同乡与同事—民国银行家人际网络初探(1912~1937)[D]. 袁晖. 东华大学, 2013(07)
  • [6]服务·信用·创新——爱国银行家陈光甫之研究[D]. 黄江华.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3)
  • [7]2008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J]. 刘丽,胡槿,杜华. 近代史研究, 2009(05)
  • [8]中共争取着名银行家陈光甫秘闻[J]. 邢建榕. 世纪, 2002(01)
  • [9]1997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J].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近代史研究, 1998(05)

标签:;  ;  ;  ;  ;  

中共赢得着名银行家陈光富的秘密资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