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专业弹性学制与学分制教学与管理框架探讨

计算机应用专业弹性学制与学分制教学与管理框架探讨

一、计算机应用类专业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教学与管理框架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彭锦[1](2018)在《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动新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MOOC作为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入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也是现代教育中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具有大规模、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MOOC的应用和推广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有着巨大的作用。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上其课程选择的灵活性、学习过程的指导性、弹性学制的机动性、学习内容的宽广性以及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等特点而迅速地得到推广和不断的发展、完善,被世界各国高等学校采纳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民办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面临着师资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困难,借助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MOOC这一现代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是解决民办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面临问题的有效办法。本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网络学习法,基于MOOC这一视角,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设计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论文首先音剖析了当前民办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如学科专业设置单一,课程面狭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基本教学条件不够完善,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学生选课盲目缺乏导向,学习自主性不强;制度不全与保障缺失等等。为了解决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实施面临的现实问题,论文提出利用MOOC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推进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论文探讨了 MOOC的特征及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实施的作用和影响,指出(1)MOOC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更多优质课程资源,促进了精品课程建设,从而助推学分制改革;(2)MOOC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实施解决了优秀教师资源不足问题,提高了整体教师队伍质量;(3)MOOC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有利于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顺利推行。论文概括了当前民办高等学校运用MOOC推行学分制可以采用的几种模式:1)自助课程+课程证书认证模式;2)第三方课程平台选课+学校学分认证模式;3)联盟高等学校课程平台选课+高等学校间学分互认模式。并以D校为例,借助尔雅通识教育MOOC平台,设计了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该方案对部分高等学校实行的购买第三方课程平台选课+学校学分认证模式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概括、总结和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以期为更多的民办高等学校进行基于MOOC的学分制改革提供参考。该方案对D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必修课的比例,扩大了选修课的比例,并且以优质的、丰富的MOOC通识教育综合素养选修课程替代了原有的狭窄的、贫乏的跨专业选修课程,同时对学分管理及收费制度做了设计。为保证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的顺利实施,论文还探讨了实施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的保障策略,包括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网络等后期服务和管理保障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三点:(1)视角的创新。以MOOC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设计进行研究,构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的全新模式和路径,这为探索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新路子打开了视野。(2)内容的创新。论文以尔雅通识教育MOOC平台为依托,设计出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这对创新民办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方式具有开拓性意义。(3)方法的创新。本论文运用网络学习法,依据网络学习的特点进行MOOC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广阔性、互动性、自由性和精服务,从而凸显了基于MOOC的学分制方案的优越性。本研究对深化民办高等学校的学分制改革,加快民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推进民办高等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促进民办高等学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翁幼珍,吴卫荣[2](2018)在《高职院校完全学分制的构建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构建科学合理的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是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在综合国内各种文献的基础上,可以界定"学分制"与"完全学分制"的内涵。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能够符合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解决因生源结构改变而引发的教学困境;能够成为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契机以及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接口。高职院校构建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可以从课程体系结构设计、教务管理系统架构、学分制相关管理制度建设、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建设等四个方面入手推进。

冯阳[3](2016)在《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于20世纪初期,经历了“图案”教育、“工艺美术”教育等历史阶段,于上世纪的8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向艺术设计转型。到1998年我国本科专业目录的出台,学科发展完成了有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的蜕变,进入综合型艺术设计时代。2012年艺术学升格为门类以后,艺术设计的学科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艺术设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与艺术设计转型并行的是我国轰轰烈烈的学分制改革浪潮。我国高等教育与学分制渊源颇深。在民国时期曾有过近三十年的全面的践行活动,新中国建立以后转为实行计划性较强的学时制;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高等教育领域逐步展开了形式多样的学分制教学改革,旨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宜的新的教学制度。在学分制改革中,关于学分制的内涵认知分歧较大。其中关于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的认知造了一定程度的视听混淆,从而产生了成众的多徒有学分制之表却无选修之质的学分制教学模式,是我国学分制改革陷入一个难以自拔的怪圈。学分制的核心内容是选修机制、开放的课程体系、目标性的学分管理方式等。基此,得以产生多样性的人才。选修机制、学分管理须以开放的课程体系为载体,通观学分制发展历程可见,学分制改革均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先行。基于学分制模式的大学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的缺失,是我国学分制改革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课程是教学活动的载体,艺术设计学科的转型是基于课程改革逐步展开与实现的。在此历程中,与学分制改革同行共舞,由此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完全学分制、不完全学分制教学模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学分学年制、分段式学分制(“1+3”制、工作室制等)、计划型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开放型学分制等。从课程体系的角度分析,学分学年制是一种基于传统教学的改良型学年制教学模式。其主要形式是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主要分布于二个领域,一是通识教育部分,一是专业教学部分。前者,综合类院校基于学校平台搭建文理兼顾、包含学校特色课程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艺术类院校则侧重于丰富基础理论教学和艺术常识的普及;后者,主要采取设置二、三年级集中选修时段,或增设平行课程等形式植入选修元素。这类教学模式践行群体众多,既有老牌艺术类院校如西安美术学院等,也有历史不足二十年的新建院校,因此,出于办学历史、以及局限于教学资源与能力等原因,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分段式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有二类形式,一是“1+3”制,一是工作室制。前者施行一年的不分专业的共同基础教学。此举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专业藩篱,在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配合下,建立“大设计”概念,一改传统的狭隘的专业本位思想,以及工艺美术教育阶段美术型基础教育的面貌。后者在引进他国经验的基础上,强调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性、综合性,打破了传统的递进式、积累型的课程式教学模式,为艺术设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多元化教学的格局。分段式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主要集中在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方面,在学分制改革方面主要是顺应改革趋势,建立了学分制教学形制。充分发挥学分制优势的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完全学分制改革实践。南艺的学分制改革是艺术设计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它基于“突出课程、淡化专业”的革新思路,通过课程平行化和自由选修的方式,形成了“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课程表”的完全学分制教学范式。虽然南艺的完全学分制实践止于2009年,但是,基于学分制实践的课程改革成果,以及锐意革新的精神成为南艺艺术设计教学的宝贵财富。三十年的学分制改革实践,形成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多元化局面,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此期间,随着上世纪末的大学扩招,艺术设计专业历经了一段爆发式的发展过程,整体教学规模发展过速。虽然教学规模的扩大满足了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但同时也埋下了根基薄弱、简单复制等隐患,整个学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虚胖现象。尤其是课程体系设计方面,拼缀现象严重,致使整体的教学质量下滑。此外,由于课程体系建设不到位,在学分制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各种形式的学分制虚假介入现象。基此,建议从明确培养目标,做好预设、铺陈,加强基础教学建议,打造精悍核心课程,开放终端课程,以及增加操作性能考量等方面入手,加强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为深化学分制改革、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做好基础性工作。

宫淑清[4](2014)在《财经类高校学分制改革研究 ——以某财经类高校本科生为例》文中提出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分制改革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改革对于高等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因此也成为教育学界的研究热点。不断完善学分制改革,对于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校情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以及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背景下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多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价值。国内关于学分制改革的研究比较多,大多针对我国高校总体而言的,对具体某一类高校或某个高校的学分制实践关注比较少。文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00份,最终收回265份。通过问卷对某财经类高校课程体系建设、学分制相关制度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等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该校在学分制改革过程中存在学制缺乏弹性、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结构不合理、导师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目前学校存在的问题,在参考了大量学者的研究以及借鉴国内外学分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学校学分制改革的建议,比如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包括师资队伍、学校基础设施等在内的教学资源的建设,还要完善主要以弹性学制、选课制,本科生导师制为主的学分制相关配套制度建设。

赵存河[5](2013)在《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习制度以来,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无疑是推动高职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本研究从对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四个基本概念的界定入手,对高职院校弹性学习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实验学校设计实施了有针对性的“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高职教育实施弹性学习制度应该以哪些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人才培养目标是否适合和全面,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和合理,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否适当,评价体系是否客观,相关的制度建设是否完备;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应采取哪些对策才能更好的实现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些内容都是本研究力求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证的结合,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行为研究法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问题提出以及研究意义,并对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说明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对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四个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本研究以张家口市两所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了学生和教师对学校实施弹性学制、学校课程改革、教师素质、实习实训环境、评价方法和手段的满意度和认识程度。通过对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观念方面,对弹性学制的内涵认识不深刻、不全面。二是课程设置方面,选修课程的比例偏低。文化艺术选修课程开设和学生实际的兴趣和爱好有些脱节。对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知识体系没有进行重新设计,没有从以前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转变为教学模块的设计,模块教学没有很好实施。三是教学方式方面,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职业技能的培养。实训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不力。四是评价方式方面,评价内容单一,形成性评价没有很好的体现。五是制度保障方面,弹性学习制度的建设缺少深度和广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实训和实习难以成为教学管理的有效环节。第三部分,“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建。首先从MES模式、主体教育理论、五阶段周期循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合一”思想四种理论剖析与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相联系的理论依据,然后从建构合理的培养目标体系入手,探索如何选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如何选择教学策略,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如何建立弹性学习、师资队伍、实习实训的制度保障体系。第四部分,“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设计和实施了“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根据上文对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主要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实施措施:一是建立学分制度,实施弹性学制;二是科学定位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三是科学设计“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四是改变“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策略;五是建立新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六是推进“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两项制度建设。通过对新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对方案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第五部分,结语。

董鸿安,翟东昌,吴柏祥[6](2013)在《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以国际商贸系试行学分制改革试点为个案》文中研究说明试行学分制对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使高职教育能更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本文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贸系试行学分制改革试点个案为例,总结了商贸类专业实施学分方案的主要做法:即构建了"三平台、四模块"的阶层式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形成了选课制、奖励学分制和学业导师制"三制"相辅助的教学管理模式,并对影响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一些制约因素进行了理性反思。

陈秀美[7](2013)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制度创新,满足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具有自主选择、因材施教、弹性学制、动态管理的特点。其理论基础是个性发展理论、以人为本理论、选择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师资建设跟不上、教学资源缺口大、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管理不到位等方面问题。导致这些问题是由于教育理念落后、经费投入不足、政策执行不力等因素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采取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设备设施、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等对策,以便推动学分制的实施,也更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面向社会。

颜悦[8](2010)在《关于高等音乐院校进行学分制改革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学分制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教学体制,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经历了一百多年在实践中的逐步完善,已成为各国高等院校的主要教学体制与管理模式。我国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在20世纪初实行的是学分制,20世纪中期实行的是借鉴前苏联的学年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社会对音乐文化人才多样需求,各院校又进行了教学体制的改革,逐步走上了向学分制转变的道路。专业音乐教育有其不同于一般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学分制亦有自身的优势和特定的要求。在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中实行学分制的改革,必须力争使两者特点的结合达到理想状态。本文从学分制这一高等教学体制的产生、发展的线索出发进行全面的阐述和比较;重点对欧美等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学分制管理模式与我国部分高等专业音乐艺术院校学分制的实行状况和特点进行论述;结合专业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对我国高等音乐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剖析;对如何克服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学分制改革的障碍,提出继续推进学分制改革的意见和思考。在分析研究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对西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中的经验成果进行筛选,提出了完善我国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学分制体系,以更有利于培养优秀音乐人才。

王素玲[9](2009)在《基于市场需求条件下高等职业院校弹性学制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弹性学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本文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弹性学制改革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通过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弹性学制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和运行机制,最后通过对学院弹性学制改革所起作用进行分析,说明了弹性学制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它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张莹[10](2009)在《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由于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并随着社会转型的历史步伐,也开始了转型,即从传统的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变。这个转变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和教学管理等等方面的转变。特别是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为重点的教学管理改革,对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以杭州市为代表的区域实践案例,并以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为代表的学校实践案例,解析了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制订了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特点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总结了学分制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的成功经验。本文主要创新在于:在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管理模式过程中,通过提供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等学校以及杭州市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实践案例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学分制管理改革取得的经验;分析了学分制背景下出现的学籍管理、课程体系优化、选课指导、学生管理、教师发展与评价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学分制教学管理相关制度。这为其他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有特色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提供了广阔思路和具体参照。在学校实践层面探讨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改革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推动学生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更有利于职业教育面向社会,“以就业为导向”的长足发展。

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教学与管理框架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应用类专业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教学与管理框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点
        1.4.2 研究的难点
        1.4.3 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解析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MOOC的定义
        2.1.2 民办高校的概念
        2.1.3 学分制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多元智能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网络学习环境理论
3 民办高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基于四所民办高校的调查
    3.1 基于四所民办高校的调查
        3.1.1 调查对象、方法和过程
        3.1.2 调查内容和结果
    3.2 民办高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分析
        3.2.1 学科专业设置单一,课程面狭窄
        3.2.2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3.2.3 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3.2.4 基本教学条件不够完善,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3.2.5 学生选课盲目缺乏导向,学习自主性不强
        3.2.6 制度不全与保障缺失
4 MOOC的特征及其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影响
    4.1 MOOC的特征
        4.1.1 大规模
        4.1.2 开放性
        4.1.3 个性化
    4.2 MOOC的技术背景
        4.2.1 MOOC平台的功能
        4.2.2 MOOC平台的基本技术架构
    4.3 MOOC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影响
        4.3.1 现实与契机
        4.3.2 MOOC促进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几种模式
        4.3.3 MOOC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4.3.4 民办高校利用MOOC进行学分制改革的有利条件
5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以D校为例
    5.1 D校的基本情况
        5.1.1 学校概况
        5.1.2 D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5.2 D校基于MOOC的学分制方案设计
        5.2.1 指导思想
        5.2.2 设计原则
        5.2.3 设计思路
        5.2.4 方案构架
6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实施的保障策略
    6.1 制度保障
        6.1.1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6.1.2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
        6.1.3 建立健全导师制
        6.1.4 建立健全收费制度
        6.1.5 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
    6.2 经费保障
    6.3 后勤保障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访谈提纲
附录二: 民办高校学分制实施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三: 超星尔雅综合素养选修课目
附录四: 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平台介绍
附录五: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2)高职院校完全学分制的构建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分制与完全学分制的内涵
二、高职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意义
    (一) 学分制的基本理念符合95后学生的特点与需求
    (二) 学分制能够解决高职院校因生源结构改变而引发的教学困境
    (三) 学分制可以成为高职院校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契机
    (四) 学分制是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接口
三、高职院校完全学分制的构建
    (一) 课程体系结构设计
    (二) 教务管理系统架构
    (三) 学分制相关管理制度建设
        1. 学分制实施方案。
        2. 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
        3. 导师制实施办法。
        4. 学分制课程建设与管理条例。
        5. 选课管理办法。
        6. 学分认定与转换管理办法。
        7. 学分制主辅修专业管理条例。
        8. 毕业申请审批管理办法。
    (四)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建设

(3)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路线
第一章 学分制教学模式概述
    第一节 学分制与选修制的渊源
        一、“选修制”: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
        二、“学分制”:美国高等教育对选修制的延展
        三、兼容并蓄:学分制的完善与发展
    第二节 学分制内涵与外延的解读
        一、我国学分制内涵之争与原因分析
        二、学分制的内涵:采用学分管理的选修制
        三、学分制的外延:学习自由理念下的教学模式
    第三节 学分制教学模式及其特色
        一、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与表现形式
        二、学分制教学模式的主要特色
第二章 我国学分制教学模式辨析
    第一节学分制改革及其教学模式变迁
        一、民国时期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二、建国三十年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摈弃
        三、改革开放三十年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兴盛
    第二节多元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辨析
        一、从“六种模式论”到“两种模式论”
        二、“不完全学分制”与“完全学分制”
    第三节 现下学分制教学模式面面观
        一、不完全学分制是逆水行舟的产物
        二、定位相宜的计划型学分制体系
        三、多头并举的深化学分制改革
第三章 我国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流变
    第一节 艺术设计教育的源流
        一、从“图案”起步的艺术设计教育
        二、在“工艺美术”中彷徨的艺术设计教育
        三、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艺术设计教育
    第二节 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传承与变革
        一、早期图案教学与工艺美术教学模式的形成
        二、艺术设计对工艺美术教学模式的承袭与更新
        三、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进步与存在问题
    第三节 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发展
        一、学分制改革对教学制度改革的推动
        二、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多元发展
第四章 不完全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实践
    第一节 学分型学年制: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
        一、西安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二、南京林业大学的艺术设计教学
    第二节 分段式学分制:基础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二、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第三节 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的兴起
        一、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二、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第四节 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主要特征的分析
        一、四位一体的课程结构
        二、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三、集中切块的修选管理
        四、固定学制的适形方案
        五、面向市场的实践教学
第五章 完全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实验
    第一节 南京艺术学院学分制改革概述
        一、学分制改革的前奏
        二、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历程
        三、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概貌
    第二节 设计学院完全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呈现
        一、一个屋檐下的两种教学模式
        二、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运作
    第三节 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的分析
        一、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先进性
        二、课程体系中的缺憾与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三、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的涟漪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关于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后的一些思考——以课程体系为例
附录 2:我国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情况一览表(2015 年)
附录 3:本文所涉高等学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一览表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

(4)财经类高校学分制改革研究 ——以某财经类高校本科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应用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与述评
        1.3.1 国外研究状况与述评
        1.3.2 国内研究状况与述评
    1.4 研究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学分制概述与国内外学分制概况
    2.1 学分制概述
        2.1.1 学分制的内涵
        2.1.2 学分制的主要内容
        2.1.3 学分制的特征
        2.1.4 学分制的产生与发展
    2.2 国内外学分制概况
        2.2.1 国外高校实施学分制概况
        2.2.2 国内高校学分制发展概况
第3章 某财经类高校学分制现状与问题
    3.1 某财经类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基本现状
        3.1.1 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现状
        3.1.2 教学资源的基本现状
        3.1.3 相关配套制度建设的基本现状
    3.2 某财经类高校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3.2.1 学制缺乏弹性
        3.2.2 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3.2.3 师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3.2.4 导师制不健全
第4章 某财经类高校学分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现代教育观念落后
    4.2 配套管理制度缺乏
    4.3 就业制度落伍
    4.4 师资建设力度不足
第5章 推进某财经类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对策
    5.1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5.2 加大教学资源投入
        5.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2.2 夯实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5.3 改革课程体系结构
    5.4 完善好相关制度建设
        5.4.1 完善弹性学制
        5.4.2 完善导师制
        5.4.3 完善选课制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5)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一) 快速发展的社会之需
        (二) 高职教育改革之需
    二、 研究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 高职教育“弹性学制”的相关研究
        (二)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
    四、 研究方法
        (一) 问卷调查法
        (二) 文献研究法
        (三) 行为研究法
    五、 本研究的创新点
    六、 基本概念界定
        (一) 高职教育
        (二) 弹性学制
        (三) 人才培养模式
        (四) 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章 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 研究方案设计
        (一) 研究目的与方法
        (二) 调查问卷的设计
        (三) 调查样本的选择
    二、 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一) 调查结果
        (二)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二章 “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建
    一、 “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 MES 模式理论的模块训练策略
        (二) 主体教育理论
        (三) 五阶段周期循环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四) “教学做合一”思想
    二、 “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
        (一)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充分重视职业态度的逐步养成
        (二)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 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
        (五) 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全面发展的能力
    三、 “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一) 选定适合学生知识实际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二) 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彰显办学特色
        (三) 模块化教学——教学内容重新整合
        (四) 开发多元化的文化艺术选修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五) 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
    四、 “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策略
        (一) 兴趣培养策略
        (二) 项目教学策略
        (三) 自主选课策略
        (四) 技能训练策略
        (五) 课程管理策略
    五、 “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
        (一) 评价主体多元化
        (二) 评价内容综合化
        (三) 评价标准弹性化
        (四) 评价方式多样化
        (五) 评价活动全程化
    六、 “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保障
        (一) 弹性学习制度是前提
        (二) 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是关键
        (三) 实习实训管理制度是保障
第三章 “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 “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一) 建立学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
        (二) 科学定位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 科学设计“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四) 改变“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策略
        (五) 建立新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六) 推进“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两项制度建设
    二、 实施时间、步骤
        (一) 时间
        (二) 步骤
    三、 实施效果初步分析
        (一) 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二) 模块化教学模式初步形成
        (三) 教师的教学能力明显提升
        (四) “一系一品,一人一艺”特色培养工程初见成效
    四、 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一) 课程标准和学习模块还欠明确
        (二) 学习时空的安排不尽合理
        (三) 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改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6)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以国际商贸系试行学分制改革试点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特殊性
    (一) 实行学分制应开设足够数量的选修课程
    (二) 实行学分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
    (三) 实行学分制应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方式
二、国际商贸系学分制改革试点的探索与实践
    (一) 搭建了全院统一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模块
    (二) 构建了“三平台、三模块”的阶层式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三) 出台了奖励学分实施办法
    (四) 实行了推动思想与专业、课堂
三、学院学分制改革试点的理性反思
    (一) 供学生选择的专业选修课程开发、设置不合理
    (二) 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软件系统缺乏
    (三) 满足选修课量不断增加的教学资源不足
四、结语

(7)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理论依据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涵义及特征
    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性
    三、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建设跟不上
    二、教学资源缺口大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四、教学管理不到位
第三章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二、经费投入不足
    三、政策执行不力
第四章 中等职业学校完善学分制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三、完善教学设备设施
    四、合理调整课程设置
    五、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结语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8)关于高等音乐院校进行学分制改革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绪论
第一章 学分制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分制"概述
        一、学分制的传统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二、学分制的产生与推行
        三、学分制的特点
    第二节 国内外学分制执行状况
        一、国外几种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分制历程
        三、国内高校现行学分制的特征
    第三节 学分制与专业音乐教育
第二章 国内外高等音乐院系学分制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国外专业音乐院系学分制的现状
        一、美国专业音乐院校学分制教学体制现状
        二、欧洲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学分制教学体制现状
    第二节 我国专业音乐艺术院校学分制状况
        一、我国专业音乐院系实行学分制教学体制的基础
        二、我国专业音乐院系实行学分制教学体制的现状
第三章 深化高等音乐院校学分制改革的意义、实践与思考
    第一节 高等音乐院校深化学分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学分制有助于建立更丰富的音乐专业人才知识结构
        二、学分制可使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更适应会社会需求
        三、学分制更适应人才发展的多样、复杂性
    第二节 高等音乐院校深化学分制改革的可能性
    第三节 积极克服高等音乐院校学分制改革的障碍
        一、教育管理思想与观念需进一步转变
        二、教育政策与体制的制约需进一步突破
        三、选课制需进一步发展健全
        四、师资力量需进一步充实
        五、教学管理需进一步强化
    第四节 高等专业音乐院校进行学分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一、建立学分制下的课程多样化
        二、收费制度与经费分配的改革
        三、将导师制与学分制相结合
        四、加强学分制下教务、教学管理工作
        五、教材与教学方式的量化、系统化改革
    第五节 信息化平台在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学分制管理中的应用
        一、根据教学体制实行学分制的网络化管理
        二、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基本内容与特点
结语:对高等专业音乐院校继续推进学分制的展望
参考书目
附录一:朱丽亚音乐学院所有233门音乐课程
附录二:朱丽亚音乐学院所有68门人文类选修课程
附录三:朱丽亚音乐学院各专业课程设置
附录四:李斯特音乐学院本科专业ECTS学分学费表
附录五:香港演艺学院本科专业学分制课程设置
附录六:欧洲部分使用ECTS学分制的音乐院校实例
附录七:关于高等艺术院校试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
附录八:《大学院公报》第一年第2期(1927年11月27日)
附录九:1929-30年《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一览》部分学分制课程设置
附录十:南京艺术学院08-09学年公共任选课课表

(9)基于市场需求条件下高等职业院校弹性学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
        1.1.2 弹性学制及相关概念和特点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职教育实施弹性学制改革中问题分析
    2.1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情况
    2.2 当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弹性学制在实施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实施弹性学制后出现的问题
        2.2.2 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弹性学制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
第四章 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弹性学制改革的措施和运行机制
    4.1 五阶段周期循环高职教学模式
    4.2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实施弹性学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4.2.1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4.2.2 建立课程标准
        4.2.3 采取积极的选修课管理措施
        4.2.4 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4.2.5 推行教材改革
        4.2.6 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
        4.2.7 健全相应实施弹性学制管理的组织保障机制
        4.2.8 加大投入,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
    4.3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实施弹性学制改革的运行机制
        4.3.1 学籍管理
        4.3.2 学分设计
        4.3.3 选课机制
        4.3.4 考核机制
第五章 实施弹性学制改革的作用和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5.1 学院实施弹性学制改革的作用
    5.2 实施弹性学制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10)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2 职业学校学分制概述
    2.1 学分制概念界定
    2.2 学分制种类
3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1 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
        3.1.1 实施学分制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3.1.2 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优势
    3.2 实行学分制的可行性
        3.2.1 教育改革的深化为实施学分制提供了政策保障
        3.2.2 教育技术的创新为实行学分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3.2.3 现代职教观的形成为学分制提供了思想基础
        3.2.4 有特色的学分制实践为实行学分制提供了实践经验
4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区域实践
        4.1.1 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发展情况
        4.1.2 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管理改革实践特色
    4.2 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学校实践个案之一——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学分制实践
    4.3 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学校实践个案之二——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学分制实践
    4.4 学分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4.1 学年制的学籍管理与学分制弹性学制要求之间的矛盾
        4.4.2 系统化的课程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
        4.4.3 学生自主选课与学校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
        4.4.4 学分制给学生道德引导带来了困难
        4.4.5 学分制对教师的要求与教师实际之间的差距
5 学分制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改革对策研究
    5.1 学分制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原则
        5.1.1 转变教育观念
        5.1.2 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和手段
        5.1.3 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中的师生人格平等
    5.2 学分制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改革
        5.2.1 学分制下学籍管理的制定原则
        5.2.2 学分制下学籍管理的内容变化
        5.2.3 学分制下学籍管理的形式变化
    5.3 学分制下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优化改革——以“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为例
        5.3.1 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5.3.2 学分制下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5.3.3 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学分制条件下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
    5.4 学分制下中等职业学校选课指导制度
        5.4.1 选课指导制度改革是有效实施学分制的基础
        5.4.2 选课指导工作的原则
        5.4.3 选课指导的实践
    5.5 学分制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制度改革
        5.5.1 学分制背景下的学校德育问题
        5.5.2 德育学分制的探讨与实践
        5.5.3 形成以职业发展为主要目的的职业道德促进体系
6 学分制下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6.1 学分制下的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特殊要求
        6.1.1 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的教育,是面向职业的教育
        6.1.2 大量选修课程的开设,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改变终身只教一门课的状况
        6.1.3 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有更强的组织能力
    6.2 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背景分析
        6.2.1 终身教育理念的促进
        6.2.2 职教师资短缺的要求
        6.2.3 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必须
        6.2.4 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
    6.3 国家在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上的政策支持
    6.4 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培养的地区实践
    6.5 职业学校的校本培训实践
        6.5.1 校本培训的目标设定
        6.5.2 校本培训的内容
        6.5.3 校本培训方式
    6.6 双师型队伍建设
        6.6.1 双师型概念的界定
        6.6.2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方式
    6.7 学分制下的教师评价方式
        6.7.1 现行评价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6.7.2 探索面向过程改进的诊断性评价方式
7 结语
    7.1 研究总结
    7.2 本文创新点
    7.3 存在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计算机应用类专业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教学与管理框架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D]. 彭锦. 武汉大学, 2018(01)
  • [2]高职院校完全学分制的构建探索[J]. 翁幼珍,吴卫荣.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4)
  • [3]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D]. 冯阳. 南京艺术学院, 2016(02)
  • [4]财经类高校学分制改革研究 ——以某财经类高校本科生为例[D]. 宫淑清. 山西财经大学, 2014(09)
  • [5]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赵存河. 河北师范大学, 2013(06)
  • [6]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以国际商贸系试行学分制改革试点为个案[J]. 董鸿安,翟东昌,吴柏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17)
  • [7]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陈秀美.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2)
  • [8]关于高等音乐院校进行学分制改革的初步研究[D]. 颜悦. 上海音乐学院, 2010(05)
  • [9]基于市场需求条件下高等职业院校弹性学制改革研究[D]. 王素玲.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9(11)
  • [10]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改革研究[D]. 张莹. 浙江工业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计算机应用专业弹性学制与学分制教学与管理框架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