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泡沫混凝土屋面保温层的应用

现浇泡沫混凝土屋面保温层的应用

一、现浇泡沫混凝土天面隔热层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其杭[1](2019)在《基于Project软件的大型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计划与控制》文中研究指明大型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是以理论为指导,通过管理方法的应用从而实现对建筑工程有计划、有组织的控制,使工程能按照预定的总工期按时完工,节约开支。目前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的管理者还是较多凭经验进行施工进度的管理。本文对关键路径法和运用Project软件的优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论证了运用Project软件进行大型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它可以提高对项目进度和成本的控制水平,弥补以往管理者凭借经验管理上的不足。本文论述了运用Project软件进行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和控制的步骤,包括定义各级进度计划、编制各级进度计划、编制预算成本计划、月、周进度计划和总进度计划的更新控制等。在研究了关键路径法和Project软件理论基础上,建立项目进度成本管理模型。本文以天渤公寓二期工程2#楼施工工程为例,具体讲述了如何结合运用Project软件进行项目进度管理,在对各级进度计划编制和更新控制的过程中,给项目管理者提供有力的依据,使管理者在进行进度更新和控制以及后面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的时候,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办法,解决了各参建方协同管理控制进度计划的问题,提高了进度管理效率。针对大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如管理人员对软件不熟悉以及软件版本问题,并实际项目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对传统的进度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

张春玲[2](2014)在《现浇泡沫混凝土隔热层屋面渗漏的处理》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的建材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材料正在被不断的研发并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泡沫混凝土就是这样一种具有一定优越性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其是在混凝土的基础上加入一定发泡剂制成的,具有质轻、隔热的环保效果。常常被用在建筑屋面结构施工中。但是若施工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就会出现屋面渗漏的现象,影响到建筑的整体性能,必须要对屋面渗漏进行有效处理。现本文就主要探讨分析了现浇泡沫混凝土隔热层屋面的渗漏处理问题。

肖飞[3](2014)在《现浇泡沫混凝土隔热层屋面渗漏的处理》文中指出泡沫混凝土隔热施工措施是我国近几年来才开始使用的一种墙体保温措施,该施工技术所呈现出的保温性能较为优秀,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极易由于施工措施不当而导致泡沫混凝土屋面出现渗水现象,因此,在现浇泡沫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所可能引发的渗漏现象务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篇文章主要针对现浇泡沫混凝土隔热层屋面渗漏处理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以期为泡沫混凝土隔热层施工技术的完善作出贡献。

杨柳叶[4](2013)在《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研究室的发展历程(1932-1999)》文中研究指明岭南地区所处的亚热带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一个气候分区,亚热带独有的气候特征让亚热带的建筑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一套设计手法。中国的亚热带主要集中在岭南地区,而研究岭南建筑发展的首推代表就是研究华南理工大学整个建筑学院历史的发展,自1932年勷勤大学建校伊始,时至今日,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学科已经有了80多年的发展历程,研究华南理工大学整个现代建筑发展历程已经有了很多相关的文章,但是对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筑技术方面的发展脉络却少有人涉猎到。整个建筑技术涉及到建筑的声学,光学,热工学,建筑的结构,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技术的发展史无疑会对我们更好的理解岭南的建筑设计有巨大的帮助,对以后我们进行岭南地区的建筑创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从1958年华南理工大学成立亚热带建筑研究室开始进行热工学的研究直到1999年,这期间的发展脉络是本论文关注的重点,也是梳理的一个主线,本论文还对之前自1932年以来建筑系发展初期的背景进行了整理,其中包括对某些重点人物的建筑创作理论和重点作品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来揭示我国亚热带建筑热工学发展的脉络和变化的过程,从而充分说明建筑设计和建筑热工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建筑设计的发展然后有了对建筑热工学的研究,而建筑热工学的研究成果反过来促进了建筑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期对研究国内亚热带的建筑设计有所帮助。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亚热带建筑技术传承发扬,这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创作有地域特色和气候特色的建筑,这对于我们作为新一代的负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如何重新理解岭南现代建筑,如何保持一个清晰正确的专业态度,如何能够在全球化冲击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出具有我们岭南本土特色的现代建筑道路,有着一定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赖家彬[5](2011)在《基于泉州地域和气候特点的高层住宅建筑节能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依然是建筑能耗大国,南区建筑节能工作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加强对南区高层住宅建筑节能的研究、应用及推广,其意义甚为重大。本文从调查当前泉州市高层住宅建筑节能现状入手,分析影响建筑节能的因素,研究降低能耗的途径、方法和材料,提出适用于泉州地区高层住宅节能设计的方法,倡导采用适合该地区的方法,并通过该地区高层住宅节能设计的工程实践,发现其间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本文的论述,对高层建筑住宅节能原理有更全面和清晰的认识,为泉州市高层住宅的节能设计工作提供具体参考。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分析国内外住宅建筑能耗现状和节能相关政策法规,我国住宅建筑节能工作首先应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设计理念,规范政策等方面转变、完善。2分析泉州高层住宅建筑总体规划及单体节能的各种方法和途径,总结出自然、和谐、生态的节能设计技术策略。3结合工程案例,对高层住宅节能设计措施进行应用和比较。从工程施工比较和分析适合泉州区域高层住宅节能的方法和材料。4动态规划在住宅建筑节能定量性决策中的进行应用。

倪文岩[6](2009)在《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引下,为解决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尖锐矛盾,本文结合广州城市发展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对广州旧城历史建筑的现状、特点和多元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在参考和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历史建筑再利用的观点。通过对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内涵和本质的剖析,本文进一步从设计和实施运作两个层面展开了相关的策略研究。在设计层面,以何镜堂先生提出的“两观三性”为理论基础,推衍出历史建筑再利用设计策略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地域性三大原则,继而以建筑现象学的场所理论为基础,从空间布局、形式表达和技术支持三个层面建立起完整的设计策略体系。在实施运作层面,以经济学的利益平衡原则为指导,立足历史建筑再利用项目的全过程展开实施运作策略体系的建制。通过两个层面的深入研究,并结合对策略的适应性分析,形成了一套适合广州的、全面而切实可行的历史建筑再利用策略体系。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绪论部分是提出问题。笔者立足旧城改造中广州所面临的文化危机,提出了历史建筑再利用的主要观点,并围绕此观点的相关概念对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基础、方法及研究框架进行了简要论述。第二部分是立足广州现实的基础研究。首先对广州旧城及其历史建筑的特点和实际破坏状况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进而回顾了广州历史建筑从保护到再利用的相关实践,对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弊端展开总结与反思,并更进一步指出历史建筑再利用对于广州城市科学发展方面的现实意义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第三部分是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理论研究,包括理论体系构成与策略体系建构两个方面。首先,本文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理论依据,认为再利用是由最初的修复观念发展而来一种更为成熟的保护观念。之后,从历史建筑的价值观、生命观、核心思想、基本特征及目标体系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理论构成。在策略体系建构方面,引入整体性、动态性和地域性三大原则和场所理论,构建了设计策略体系的基本框架;引入利益平衡原则为指导,对实施运作策略体系进行了建构。第四部分是整体策略体系的建立,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研究的立足点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适应广州及其历史建筑的自身特点;另外则是科学严谨的实践总结与理论归纳。其中第四、五、六章主要从空间布局、形式表达和技术支持三个层面建立起完整的设计策略体系,并对策略体系中的设计模式与广州不同类型历史建筑之间的适应性进行了具体的研究,通过对广州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分析,进一步论证了策略的可行性。第七章主要从转变政府观念与职能、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权属整合与重新建构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再利用项目实施运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而建立了一套贯穿实施全过程的整体运作机制。最后结论部分,总结和回顾了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体系框架,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的展望。

舒大平[7](2008)在《现浇泡沫混凝土隔热层屋面渗漏的处理方法》文中提出在阐述泡沫混凝土的定义及分类的基础上,总结泡沫混凝土在屋面防水工程应用中的特点,并分析常见泡沫混凝土屋面渗漏的各种原因,最后提出泡沫混凝土隔热层屋面渗漏的处理方法。

张艳锋[8](2007)在《聚丙烯纤维增强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粉煤灰泡沫混凝土是目前国内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泡沫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隔音耐火、环保节能等优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泡沫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泡沫混凝土的技术特征、形成机理、优良特性和纤维混凝土增强机理。重点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增强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材料、仪器设备的选用,关键工艺控制以及性能测试。通过分析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成型特点和各项影响因素,探讨了泡沫的制备、泡沫掺量、粉煤灰的有效活化激发、粉煤灰掺量、早强剂及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泡沫混凝土的强度、密度与配合比之间的关系。本论文选用起泡效果较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作为发泡剂,当泡沫发起之后,顺序间隔加入三乙醇胺和油酸作为稳泡剂,保证得到细小均匀而又稳定的泡沫。大量的试验数据表明,在泡沫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不仅可以起填充致密作用,而且粉煤灰具有一定的潜在活性,可以和水泥的水化产物发生二次反应,使混凝土的强度提高。机械化学复合活化是粉煤灰有效的活化激发方法,利用胶体磨机将粉煤灰粉磨至5μm可以得到理想的粉磨效果,能够较大地提高泡沫混凝土的强度,其掺量为40%时强度达到峰值;KOH强碱作为早强剂效果明显优于CaCl2和萤石,因为KOH可以提供足够的OH-离子激发粉煤灰,促进粉煤灰、石灰、石膏的二次水化反应,提高了泡沫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其最佳掺量为3%;泡沫的掺量以保证泡沫混凝土的强度为前提,尽可能降低其密度。经过改性处理后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对泡沫混凝土的密度没有明显影响,但可以大大提高其抗折强度,根据实际应用和成本,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李东辉,乔国华[9](2003)在《复合泡沫板的功能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中外合作企业广州良特复合泡沫板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建筑节能隔热产品——复合泡沫板(上人屋面彩色轻质防水隔热板)的产品性能、特点和工程实例,旨在抛砖引玉,为推动屋面隔热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节能水平,供工程设计、建设单位、施工、监理部门参考。

张双华,周连华[10](2003)在《轻质泡沫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文中提出 在我国的建筑史上,秦砖汉瓦曾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世界潮流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建设的崛起,秦砖汉瓦正逐步被那些节能、环保、轻质、高效、多功能且价格适宜的优质建筑材料代替。多年来我市在研发轻质泡沫混凝土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推出了系列产品。这些产品经过近几年时间的推广,已在多幢楼宇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文从我们的经验出发,谈谈轻质泡沫砼的特性,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一、轻质泡沫砼的物性优势 1、轻质泡沫表观密度小。通常为600-1000千克/立方米,只有实心烧结砖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轻质泡沫砼块表面平整,可节省砌筑砂浆60%以上,用于多层楼宇的综合造价比使用红砖降低

二、现浇泡沫混凝土天面隔热层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浇泡沫混凝土天面隔热层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roject软件的大型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计划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6 实施方案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关键路径法及Project软件相关理论综述
    2.1 关键路径法
    2.2 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概述
第三章 基于Project软件进度计划编制的应用案例研究
    3.1 工程概况
    3.2 基于Project软件编制进度计划概述
    3.3 基于Project软件编制进度计划的关键步骤解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roject软件进度计划控制的应用案例研究
    4.1 基于Project软件进度计划控制概述
    4.2 基于Project软件进度计划控制的关键步骤解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一 建筑工程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标准
附件二 天渤公寓施工总进度计划
致谢

(2)现浇泡沫混凝土隔热层屋面渗漏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泡沫混凝土的定义与分类
2 现浇泡沫混凝土隔热层屋面渗漏的成因分析
    2.1 屋面防水层设计不合理
    2.2 材料自身的特殊性
    2.3 防水层嵌缝油膏施工不当
    2.4 聚氛酣防水涂料层质量低劣
3 泡沫混凝土隔热层屋面渗漏的常见处理措施
    3.1 找出渗漏的主要原因
    3.2 截断渗漏水的来源
结束语

(4)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研究室的发展历程(1932-199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对象、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对象
        1.1.2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 国内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之热工学发展历程研究情况
        1.2.2 国外建筑技术之热工学发展历程研究情况
    1.3 论文研究范围和历史分段依据
    1.4 论文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4.1 论文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亚热带建筑学科的前期发展(1932 年~1958 年)
    2.1 早期建筑学科的发展对热工学的支持
        2.1.1 勷勤大学时期建筑学科的发展(1932 年-1938 年)
        2.1.2 中山大学时期建筑学科的发展(1938 年-1952 年)
        2.1.3 华南工学院时期建筑学科的发展(1952 年-1958 年亚热带建筑研究室成立)
    2.2 实践热工学的相关建筑创作
        2.2.1 中山大学时期(1938 年-1952 年)
        2.2.2 华南工学院时期(1952 年-1958 年亚热带建筑研究室成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立亚热带建筑研究室到经历文革的曲折发展阶段(1958 年~1976 年)
    3.1 发展背景及概况
    3.2 理论研究发展历程
        3.2.1 夏昌世从建筑设计方面展开对地域性建筑的研究
        3.2.2 陈伯齐组织科学实验展开对天井、住宅等建筑进行气候性设计的研究
        3.2.3 林其标在遮阳隔热理论和初步热工计算方面等展开的研究
        3.2.4 亚热带热工学初期的研究探索过程
    3.3 实践热工学的相关建筑创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革结束后理论发展的新阶段(1976 年~1999 年)
    4.1 发展背景及概况
        4.1.1 1976 到 1990 年的快速发展阶段
        4.1.2 1990 到 1999 年的低潮和过渡阶段
    4.2 理论研究发展历程
        4.2.1 林其标在通风屋顶、空心砌块和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4.2.2 李建成在建筑热工、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数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4.3 科研着作成果及建筑创作
        4.3.1 科研成果
        4.3.2 重点学术着作
        4.3.3 建筑创作
    4.4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附录 1. 本文相关建筑师简介
    附录 2. 访谈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基于泉州地域和气候特点的高层住宅建筑节能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绪论
    1.1 立题背景
    1.2 立题目的
    1.3 建筑节能基本概念
    1.4 本文研究的对象、论文结构
    参考文献
2、国内外建筑能耗现状和住宅节能相关政策法规的分析
    2.1 国外建筑能耗现状
    2.2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2.3 南区建筑节能政策法规
    2.4 小结
    参考文献
3、高层住宅的节能技术策略
    3.1 泉州地理气候特征
    3.2 泉州目前高层住宅节能现状
    3.3 高层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总体规划
    3.4 高层建筑单体建筑节能设计
    3.5 外门窗遮阳
    3.6 屋面节能技术
    3.7 太阳能利用
    3.8 低能耗的空调系统
    参考文献
4、动态规划及其在高层住宅节能决策的应用
    4.1 研究对象
    4.2 决策案例及求解
    4.3 小结
    参考文献
5、泉州高层住宅节能技术应用和工程措施
    5.1 工程项目1
    5.2 工程项目2
    5.3 泉州市见龙亭小区的节能设计
    5.4 泉州高层住宅墙体节能材料和施工技术
    小结
    参考文献
6、结语

(6)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1.1 历史文化名城
        1.1.2 旧城改造中广州面临的危机
        1.1.3 中调——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新契机
        1.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再利用
        1.2.2 广州旧城
        1.2.3 历史建筑
    1.3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
        1.3.1 国内外及广州在城市发展与建筑遗产保护方面的宪章 和相关法规
        1.3.2 国内外及广州在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方面的建筑遗产保护研究
        1.3.3 国内外及广州在历史建筑再利用方面的方法及实例研究
        1.3.4 相关学科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的基础研究
    2.1 广州旧城及其建筑特色
        2.1.1 广州旧城的城市形态特色
        2.1.2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的分布
        2.1.3 广州旧城的建筑特色
    2.2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回顾、现状与反思
        2.2.1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的破坏状况
        2.2.2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历史回顾
        2.2.3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相关实践
        2.2.4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反思与总结
    2.3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现实意义及相关影响因素
        2.3.1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现实意义
        2.3.2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相关影响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理论与策略体系建构
    3.1 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理论依据——立足城市的历史建筑再利用
        3.1.1 可持续的发展观
        3.1.2 城市发展过程论与“共时共生”观念
        3.1.3 强调城市的文化性和场所性的城市设计理论
        3.1.4 城市有机更新理论
    3.2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理论发展历程
        3.2.1 历史建筑保护思想的萌芽——从修复到保护
        3.2.2 历史建筑保护思想的发展成熟——从历史本体论到文化系统论
        3.2.3 历史建筑保护策略的开拓与创新——从保存到再利用
        3.2.4 历史建筑再利用理论在我国的发展
    3.3 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理论构成
        3.3.1 历史建筑的价值观
        3.3.2 历史建筑的生命观
        3.3.3 历史建筑再利用的核心思想
        3.3.4 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基本特征
        3.3.5 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目标体系
    3.4 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体系建构
        3.4.1 策略体系建构的原则
        3.4.2 设计层面策略体系建构的理论依据
        3.4.3 实施层面策略体系建构的核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空间布局策略
    4.1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内部空间布局策略
        4.1.1 空间重组
        4.1.2 空间叠加
        4.1.3 空间相融
    4.2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外部空间布局策略
        4.2.1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肌理的延续
        4.2.2 历史建筑群体空间布局的梳理
        4.2.3 外部环境特征要素的延续
    4.3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空间布局策略适应性分析
        4.3.1 高密度区居住建筑——竹筒屋住区
        4.3.2 高密度街道型商住区——骑楼街
        4.3.3 中密度区居住建筑
        4.3.4 产业历史建筑群
        4.3.5 历史公共建筑
    4.4 空间布局策略的应用研究——广州芳村信义会馆及渔歌画廊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形式表达策略
    5.1 形式表达中的新与旧
        5.1.1 新旧交融
        5.1.2 新旧对比
        5.1.3 相融中的对比与对比中的相融
    5.2 建筑形式的审美语言表达
        5.2.1 高技表达
        5.2.2 地域主义表达
        5.2.3 解构主义表达
        5.2.4 极少主义表达
        5.2.5 后现代主义表达
    5.3 场所精神的再生
        5.3.1 建筑界面的整体性表达
        5.3.2 场景再现
        5.3.3 场所暗示
    5.4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形式表达策略适应性分析
        5.4.1 历史环境中的历史建筑
        5.4.2 历史环境形式表达的整体性
    5.5 形式表达策略的应用研究——东山新河浦地段保安前街8 号住宅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技术支持策略
    6.1 结构技术
        6.1.1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中的结构问题
        6.1.2 原有结构的评估和检测技术
        6.1.3 结构加固技术措施
        6.1.4 新结构体系的引入
    6.2 材料技术
        6.2.1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中的材料问题
        6.2.2 原有材料的清理养护
        6.2.3 常见材料的比较
        6.2.4 可持续的材料选择
    6.3 面向广州的生态与节能技术措施
        6.3.1 广州注重生态与节能的传统经验
        6.3.1.1 注重自然通风的组织
        6.3.1.2 遮阳与隔热
        6.3.1.3 水面降温
        6.3.1.4 植物绿化降温
        6.3.2 外围护结构的低能耗改造措施
        6.3.3 注重自然采光组织
        6.3.4 注重自然通风组织
        6.3.5 智能化控制
    6.4 技术支持策略的应用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创作室
    6.5 本章小节
第七章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实施运作策略
    7.1 政府观念与职能的转变
        7.1.1 政府观念与职能存在的误区
        7.1.2 政府职能的角色转变
        7.1.3 完善法律制度
        7.1.4 建立开放、动态的历史建筑保护体系
    7.2 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7.2.1 政府建立专项保护资金
        7.2.2 制定经济激励政策
        7.2.3 积极引入民间力量和社会资本
    7.3 权属整合与重新建构
        7.3.1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的权属现状
        7.3.2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的权属整合与建构
    7.4 整体运作机制的建立
        7.4.1 历史建筑再利用项目的调查与评估
        7.4.2 历史建筑再利用项目的决策
        7.4.3 历史建筑再利用项目的实施与评价
        7.4.4 历史建筑再利用项目的监督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8)聚丙烯纤维增强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泡沫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泡沫混凝土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的技术原理
    2.1 泡沫混凝土的技术特征
        2.1.1 泡沫混凝土的结构特征
        2.1.2 形成孔结构的工艺特征
        2.1.3 强度来源特征
    2.2 泡沫混凝土的形成机理
        2.2.1 泡沫的形成机理
        2.2.2 气孔的形成机理
        2.2.3 混凝土的形成机理
    2.3 纤维混凝土增强机理
        2.3.1 提高抗拉强度
        2.3.2 提高抗裂性能
        2.3.3 提高抗变形能力
        2.3.4 增强抗冻性能
    2.4 泡沫混凝土的特性
第三章 聚丙烯纤维增强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生产工艺
    3.1 试验用原材料
        3.1.1 发泡剂
        3.1.2 稳泡剂
        3.1.3 水泥
        3.1.4 粉煤灰
        3.1.5 石灰
        3.1.6 石膏
        3.1.7 聚丙烯纤维
        3.1.8 减水剂
        3.1.9 早强剂
    3.2 配合比设计
        3.2.1 发泡剂和稳泡剂的配合比设计
        3.2.2 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3.3 试验仪器
    3.4 制备工艺
        3.4.1 工艺流程图
        3.4.2 制泡和稳泡工艺
        3.4.3 粉煤灰活化激发工艺
        3.4.4 聚丙烯(PP)纤维浸渍改性预处理
        3.4.5 搅拌成型工艺
        3.4.6 养护工艺
    3.5 性能测试
        3.5.1 发泡剂性能测定
        3.5.2 密度测定
        3.5.3 强度测定
第四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超细粉磨机械活化对强度的影响
        4.1.1 试验配比及7d强度
        4.1.2 结果分析
    4.2 聚丙烯纤维对抗折强度的影响
        4.2.1 试验配比
        4.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 不同早强剂对强度的影响
        4.3.1 试验配比及强度值
        4.3.2 结果分析
    4.4 碱激发剂对强度的影响
        4.4.1 试验配比及强度值
        4.4.2 结果分析
    4.5 粉煤灰掺量对强度的影响
        4.5.1 试验配比及强度值
        4.5.2 结果分析
    4.6 泡沫含量对强度的影响
        4.6.1 试验配比及结果
        4.6.2 结果分析
    4.7 绝干密度与强度的关系
    4.8 不同的养生条件对强度的影响
    4.9 水料比大小对强度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现浇泡沫混凝土天面隔热层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roject软件的大型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计划与控制[D]. 李其杭.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1)
  • [2]现浇泡沫混凝土隔热层屋面渗漏的处理[J]. 张春玲.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18)
  • [3]现浇泡沫混凝土隔热层屋面渗漏的处理[A]. 肖飞. 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 2014
  • [4]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研究室的发展历程(1932-1999)[D]. 杨柳叶.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
  • [5]基于泉州地域和气候特点的高层住宅建筑节能措施研究[D]. 赖家彬. 华侨大学, 2011(04)
  • [6]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 倪文岩. 华南理工大学, 2009(06)
  • [7]现浇泡沫混凝土隔热层屋面渗漏的处理方法[J]. 舒大平. 硅谷, 2008(07)
  • [8]聚丙烯纤维增强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工艺研究[D]. 张艳锋. 长安大学, 2007(03)
  • [9]复合泡沫板的功能及应用研究[J]. 李东辉,乔国华. 广东建材, 2003(10)
  • [10]轻质泡沫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 张双华,周连华.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3(04)

标签:;  ;  ;  ;  ;  

现浇泡沫混凝土屋面保温层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