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名男性酒精依赖者卡诺夫斯基的16个人格因素分析

60名男性酒精依赖者卡诺夫斯基的16个人格因素分析

一、60例男性酒精依赖者卡氏16种人格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婷[1](2018)在《孕早期妇女剖宫产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孕早期妇女剖宫产意愿的研究,了解孕早期妇女剖宫产意愿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进而为后续深入探讨剖宫产行为决策的关键人物、关键时间、关键影响因素提供基线信息。以便于为有效降低无指征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健康,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供积极的建议。方法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重庆市经济发达的主城,较发达的渝西,欠发达的渝东北和渝东南,各抽取一个区县,被抽中区县的妇幼保健院作为研究现场。研究对象为研究现场初次产检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即首次孕检符合基本妊娠条件且无既往剖宫产史和剖宫产医学指征的孕产妇。采取自填式问卷的方法对其社会人口学信息、既往孕产史、知识行为特征、周围关键人群以及心理状况(包括家庭关怀度、妊娠压力、汉密顿焦虑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研究全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以及产后,本文仅对重庆市主城及渝西二个区县妇幼保健院的基线数据即孕早期数据运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以及多元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孕早期妇女剖宫产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产次、是否进行孕期锻炼、周围产妇分娩方式、丈夫建议分娩方式、父母建议分娩方式、公婆建议的分娩方式、朋友建议的分娩方式、孕妇独立性对孕早期妇女剖宫产意愿产生影响。关联度分析显示:丈夫建议分娩方式、父母建议分娩方式、公婆建议分娩方式、朋友建议分娩方式与孕早期妇女剖宫产意愿有关联,其中公婆关联较弱。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建议的分娩方式对剖宫意愿产生影响。结论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人们对生活、分娩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系统和全面的对影响孕早期妇女剖宫产意愿的社会和心理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为后续深入探讨剖宫产行为决策的关键人物、关键时间、关键影响因素提供基线信息,进而为如何引导和控制关键人群的意见取向,有效降低无指征剖宫产率,有效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剖宫产手术对产妇和婴儿带来的各种近远期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

张荣刚[2](2017)在《青少年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青少年阿片类药物依赖现象的蔓延,滥用阿片类药物使得依赖者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为了研究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青少年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拒绝敏感性、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了解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而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家庭通过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应改变,可以使依赖者得到适度的关注,使其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心理健康发展,预防或阻止物质滥用的发生发展。研究运用了描述统计、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1青少年阿片类药物依赖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性:在专制型、溺爱型、对拒绝的焦虑程度、消极应对及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不良的应对方式、不良的拒绝敏感性方面,阿片类药物患者依赖组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且依赖组的均值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在拒绝敏感性的积极方面对接纳的接受程度、在积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上差异上有显着性,对照组的均值得分在对照组上明显高于依赖组。依赖组的成员的父母教养方式大都为专制型、溺爱型的不良教养方式,在拒绝敏感性上的消极方面相对正常组来讲,其表现较为明显,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正常组明显高于依赖组,依赖组大都采用消极的方式面对问题。2青少年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在四个量表上人口统计学差异特征。性别不同在溺爱型上的均值得分有显着差异,女性的均值得分高于男性,独生子女在信任鼓励型、溺爱型、应对方式的积极方面的均值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在消极应对上,非独生子女的均值得分高于独生子女。非留守儿童在信任鼓励型、对接纳的预期程度、积极应对、心理健康的均值得分显着高于留守儿童。城镇人口在情感温暖型、溺爱型、心理健康的均值得分高于农村人口,在消极应对上,农村人口的均值得分高于城镇人口。专业学科在各维度上的均值得分没有显着性差异。3心理健康与拒绝敏感性、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心理健康与积极应对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消极应对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心理健康与对接纳的预期程度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对拒绝的焦虑程度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心理健康与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呈显着的负相关,通过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专制型、溺爱型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着负向影响,接纳的预期程度可以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着正向影响,积极应对方式可以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着正向影响,消极应对方式可以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着负向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拒绝敏感性的其余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不显着。4中介效应分析。通过对拒绝敏感性、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健康水平的路径分析,得出拒绝敏感性、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其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着的影响,又可以通过拒绝敏感性、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达到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段明君,付叶水[3](2017)在《甲基苯丙胺男性使用者三维人格特征的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男性使用者的三维人格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行为特征与特定神经递质的相关性提供线索,并为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成都市某强制戒毒机构2014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7例男性甲基苯丙胺使用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的127名在职男性医护人员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并采用三维人格问卷(TPQ)进行调查。结果 TPQ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猎奇性(NS)维度的NS2、NS3、NS4因子评分及NS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躲避伤害性(HA)维度中,研究组的HA4因子及HA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甲基苯丙胺男性使用者具有猎奇和躲避伤害的人格特征,表现为冲动、放纵任性、不受约束、易疲倦和虚弱无力。

田国华[4](2016)在《海上石油作业人员婚姻质量调查及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海上石油作业人员婚姻质量状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海上石油作业人员及其配偶进行内观认知心理干预,评价内观认知疗法对婚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5月,采用一般量表、婚姻调试测定(MAT)、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CM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氏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容纳他人(AOS)对渤海油田17个采油平台和2艘FPSO(浮式储油轮)的已婚作业人员共500人进行调查,并对婚姻质量、心身症状、人格及其他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本着自愿的原则,排除患有严重躯体疾患和精神疾患者,随机抽取76名海上石油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人,研究组集中进行7天进行内观认知疗法干预,对照组进行海洋石油总医院内部组织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在干预后用上述量表进行再次评估,对比干预前后各量表得分情况,分析内观认知对心身症状、婚姻质量的干预效果。结果:(1)向参测的已婚海上作业人员发放装订成册的测查问卷500份,实收485份,占97%。统计结果显示:MAT得分(94.35±26.17),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QI总分得分(301.3±45.11),总分与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按照自愿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38例,两组年龄、海龄、婚龄、文化程度、岗位、居住地构成比一般资料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全程无脱落并进入结果分析。(3)干预前,两组间MAT得分无差异。对照组干预前后MAT得分差异无差异。研究组干预后MAT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有明显差异性(P<0.01)。干预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差异性(P<0.05)。(4)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间CMQI总分及各因子分得分无差异。对照组干预前后CMQI总分及各因子分得分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干预后CMQI总分及各因子分得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研究组CMQI总分及各因子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间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得分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干预后SCL-90总分及除躯体化外各因子分较干预前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研究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间PSSS总分及各因子分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PSSS总分及各因子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干预后PSS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PSSS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间SCCS总分及各因子分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SCC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干预后SCCS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CCS总分及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间AOS容纳他人及被他人容纳因子分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AOS容纳他人及被他人容纳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干预后AOS容纳他人得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OS被他人容纳因子分经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对象间干预后AOS容纳他人因子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经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AOS被他人容纳因子分经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海上石油作业人员配偶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间CMQI总分及各因子分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CMQI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干预后CMQI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研究组CMQI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海上石油作业人员婚姻质量较差,与全国常模相比有统计学差异。(2)内观认知疗法可显着改善海上石油作业人员的婚姻质量,可显着改善海上石油作业人员的心身症状,使海上石油作业人员更能领悟社会支持、更加自我和谐和显着提高容纳他人程度。(3)内观认知疗法作为一种时间较短、操作方便的心理疗法,能有效改善海上石油作业人员自身的心身健康状况,并显着改善他们的婚姻质量。

孙辉[5](2015)在《安非他酮对康复期酒依赖患者疗效的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安非他酮在酒依赖患者康复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93例康复期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维持原有治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安非他酮治疗,共3个月。在基线时及治疗后第3个月末接受饮酒问卷(ADS)、密西根酒精调查表(MAST)、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SAS)评定。结果治疗后第3个月末对照组ADS、MAST、SDS以及SAS评分高于基线时(P<0.01),治疗后第3个月末研究组ADS、MAST、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3个月末研究组的复饮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安非他酮可有效控制康复期酒依赖患者的酒精渴求程度,改善抑郁焦虑症状,降低复饮率。

张雪芹[6](2014)在《社区问题饮酒者的健康状况、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社区问题饮酒者的健康状况、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特点。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饮酒健康问卷、酒精依赖性疾患识别测验(Alcohol Use Disorders Identification Test, AUDIT)、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hort Form36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SF-36)对某城区中18岁以上的800人男性居民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将有效样本分为问题饮酒组、酒精依赖组和正常饮酒组。结果共得到有效样本764人,其中问题饮酒者495人(64.79%)、酒精依赖者138人(18.06%)、正常饮酒者131人(17.15%)。问题饮酒组的SF-36各因子分均高于酒精依赖组,低于正常饮酒组(P<0.05);问题饮酒组的SSRS量表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分均低于正常饮酒组、高于酒精依赖组(P<0.05);问题饮酒组的CSQ评分中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均高于酒精依赖组(P<0.05),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因子分低于正常饮酒组,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高于正常饮酒组(P<0.05)。结论在该社区管辖范围内的问题饮酒者占18岁以上男性居民的64.79%,酒精依赖者占该人群的18.06%。问题饮酒者过多的使用了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消极应对方式,和酒精依赖者有着共同的认知观念和不成熟的行为模式。问题饮酒者和酒精依赖者健康状况不佳。问题饮酒者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社会支持明显低于正常饮酒者,是酒精依赖的高危群体。

陈芋圻[7](2014)在《苯丙胺类药物使用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有研究证据表明,使用苯丙胺类药物和使用者抑郁状况之间存在关联。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苯丙胺类药物使用者用药状况与出现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此类人群抑郁症状的关联因素。方法:采用立意抽样,运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 K10)’’、“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lcohol Use Disordesr Identification Test, AUDIT)"和自行设计的“合成毒品使用情况调查表”,在云南省药物依赖防治研究所依赖性物质成瘾咨询门诊和西双版纳强制隔离戒毒所对200例苯丙胺类药物使用者进行了断面调查。结果:200例被调查对象中,有29%(58/200)的被调查者最近一周内有过抑郁症状,其中只有1.5%(3/200)的人就此问题接受过心理咨询师的相关帮助。每次使用苯丙胺类药物2片或以上(0R=7.057,95%CI (2.038-19.034));最近6个月使用过海洛因(OR=3.737,95%CI(1.236-11.841));最近6个月注射使用过毒品(0R=11.736,95%CI (1.216-109.838));最近6个月使用超过2种类型的毒品(0R=2.637,95%CI (1.052-6.648));酒精滥用(AUDIT>=16分)(0R=3.391,95%CI (1.327-8.364))等因素与抑郁症状高度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状况(剂量、时间、使用方式、多种药物共用、酒精滥用等)与病人抑郁症状存在明显关联。

张雪芹,潘芳,贺敬义[8](2014)在《社区问题饮酒者的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社区问题饮酒者的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饮酒健康问卷、酒精依赖性疾患识别测验(AUDIT)、应付方式问卷(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某城区中18岁以上的800人男性居民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将有效样本分为问题饮酒组、酒精依赖组和正常饮酒组。结果共得到有效样本764人,其中问题饮酒者495人(64.79%)、酒精依赖者138人(18.06%)、正常饮酒者131人(17.15%)。问题饮酒组SF-36各因子分均高于酒精依赖组,低于正常饮酒组(P<0.05);问题饮酒组的SSRS量表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分均低于正常饮酒组,高于酒精依赖组(P<0.05);问题饮酒组的CSQ评分中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均高于酒精依赖组(P<0.05),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因子分低于正常饮酒组,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高于正常饮酒组(P<0.05)。结论问题饮酒者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社会支持明显低于正常饮酒者,是酒依赖的高危群体。

罗艳红[9](2013)在《犯罪群体的人格特征及其行为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罪犯的人格特征,人格与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攻击行为、成人依恋和决策行为的相互关系及对犯罪行为的影响。为此,我们进行了四个研究。方法:1.研究一,384名服刑人员及劳教人员完成了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采用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了罪犯的人格特征,探讨了家庭教养方式对人格的影响。2.研究二,369名服刑人员及劳教人员完成了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CSQ),采用相关分析、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了罪犯人格障碍症状与领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犯罪类型的影响。3.研究三,421名服刑人员完成了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冲动性量表中文版(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 BIS-II)、成人依恋量表中文版(AAS)和攻击行为量表(AQ),采用皮尔逊相关,方差分析,典型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了罪犯人格特征及其与成人依恋、攻击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4.研究四,41名服刑人员和21名正常被试完成了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冲动性量表中文版(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 BIS-II)、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Activation System Scale,BIS/BAS Scale)、金钱延迟折扣任务(DDT)、爱荷华赌博任务(IGT),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in sign-rank检验,混合设计方差分析(MANOVA),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 ANOVA)及相关分析和t检验,揭示了罪犯决策行为的特征及人格与决策行为的相互关系。结果:1.研究一发现,罪犯样本的各分型人格障碍的阳性率都比较高(P介于19.58%~60.05%之间),罪犯人群的PDQ-4+,总分及各项分量表均分都显着高于大学生人群和普通人群,差异均具有显着性(t=2.62-22.59,p<0.01or p<0.001)。罪犯的父母教养方式具有极端化倾向及不一致性,罪犯知觉到的父亲教养方式与母亲教养方式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聚类分析表明罪犯父母教养方式主要存在三种类型:溺爱型,放任型和矛盾型。不同犯罪类型罪犯的人格特征及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显着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父母亲惩罚、严厉及父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与人格障碍症状各维度都成显着相关(r介于0.11~0.43之间,P<0.05或P<0.01)。分别建立了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障碍各维度的回归方程,其对人格障碍各维度变异的解释量处于5%~27%之间。2.研究二发现,方差分析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四个维度、求助、合理化和解决问题等应对方式在犯罪类型上都存在显着性差异。t检验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在人格障碍症状阳性组和阴性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阳性组罪犯报告获得更少的社会支持,更多的采用幻想,自责,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而较少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相关分析表明,领悟社会支持三个维度和社会总支持与除强迫型人格障碍症状因子外的其他11个人格障碍症状及人格障碍症状总分成显着负相关,自责、合理化、幻想、退避与人格障碍症状量表中的12个分型人格障碍症状及人格障碍症状总分成显着正相关。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对犯罪者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人格与犯罪行为类型关系进行进一步研究,鉴别出影响犯罪者所涉犯罪类型的因素,分别建立了各类犯罪类型的Logistic回归模型。3.研究三发现,罪犯组在冲动量表各维度及总分上均显着高于农村、城市居民群体和大学生三个群体,差异显着(p<0.01)。不同犯罪类型的犯罪群体在大五人格、非计划冲动性、焦虑和攻击行为各维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冲动量表中三个维度与亲近存在显着负相关,与焦虑、愤怒、敌意、躯体攻击和攻击总分存在显着正相关(P<0.01);大五人格中神经质与亲近、依赖存在显着负相关,与焦虑、愤怒、敌意、躯体攻击、言语攻击和攻击总分存在显着正相关(P<0.01或(P<0.05));外向性、宜人性、严谨性与亲近存在显着正相关(P<0.01),与焦虑、愤怒、敌意、躯体攻击、言语攻击和攻击总分存在显着负相关(P<0.01);而开放性与依恋三维度及攻击行为四维度均无显着相关(P>0.05)。大五人格与攻击行为产生了1个显着的典型相关系数(r=0.616,P<0.01),冲动性人格与攻击行为产生了2个显着的典型相关系数(r=0.63,0.22,P<0.01)。成人依恋与大五人格特质产生了1个显着的典型相关系数(r=0.499,P<0.01),都达到了中等程度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行动冲动性、非计划冲动性及神经质可解释愤怒行为40%的总变异;宜人性、神经质、非计划冲动性和行动冲动性可解释敌意行为33.2%的总变异;宜人性、行动冲动性、非计划冲动性和认知冲动性可解释躯体攻击行为34.3%的总变异;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和严谨性可解释言语攻击行为13.6%的总变异;行动冲动性、宜人性、非计划冲动性、神经质及认知冲动性可解释攻击行为总均分44.9%的总变异。4.研究四发现,在延迟折扣任务中,相对于正常对照组,犯罪组对两种不同金钱强化物均表现出快速折扣的倾向。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两种不同强化条件下,犯罪组被试的折扣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U10000=197.00,P<0.01;U1000=207.00,P<0.05)。在爱荷华赌博任务中,混合设计方差分析表明决策模块的主效应显着,F(4,252)=10.66,P=0.000,被试类别的主效应显着,F(1,63)=4.52,P<0.05,但两者的交互效应不显着,F(4,252)=0.72,P=0.57。大五人格中只有外向性与IGT的净分数有显着相关(r=-0.458,P<0.05)。延迟强化的k值与IGT实验中的净分数及大五人格和冲动性人格均无显着性相关(P>0.05)。IGT总净分数和延迟强化的k值在高低冲动性犯罪组上无显着性差异。行为激活系统和抑制系统与IGT总净分数无显着性相关。在两种额度延迟强化条件下,高折扣罪犯组与低折扣罪犯组的IGT的100次实验的净分数均无显着差异,这表明罪犯组的延迟强化折扣率与基于IGT任务的操作绩效无关。结论:1.罪犯群体的人格障碍阳性率高,人格障碍症状明显。所感知到的家庭教养方式具有极端化倾向和不一致性的特点,对其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的作用。2.人格障碍阳性组罪犯和阴性组罪犯相比,阳性组罪犯获得更少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他人支持;更多的使用幻想,自责,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而较少的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罪犯的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相互影响,共同影响着犯罪类型的选择。3.罪犯的人格具有显着的冲动性特点,早期亲子关系的质量对其人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其人格的神经质及冲动性特征在预测罪犯的攻击行为方面,是一个相当有效的变量。4.罪犯与正常被试相比,存在决策功能缺失,在收益-风险并存情境中主要表现为“即时收益优先”决策特征和对高风险的耐受性特征,在延迟强化情境中表现出对长远价值的非敏感性倾向,导致其对长远价值的快速折扣。进一步说明了罪犯人格中具有冲动性和冒险性的特征。

杨梅[10](2012)在《海洛因依赖者共患其他精神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情况和相关因素的系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物质使用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现象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在物质使用障碍者中,其他精神障碍的患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而在海洛因依赖者中,其他精神障碍(不包括其他物质使用障碍)的患病率可能更高。共病现象的存在,增加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尽管共病现象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针对亚洲人群,特别是中国人群物质使用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共病现象的研究仍很少。对于我国的主要成瘾性物质海洛因依赖者的共病现象,仅见个别非大样本的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在物质使用障碍者中,符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使用障碍诊断的现象也很普遍。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使用障碍共患的现象同样增加了诊断的复杂性和治疗的困难性,还可能与共病现象相关。因此,在我国,对海洛因依赖者中的共病和其他物质使用障碍情况进行较大样本范围上的调查已成为迫切的需要。目的对海洛因依赖者的共病情况和共患其他物质使用障碍的情况进行大样本(N=1002)的调查,以了解海洛因依赖者中各种其他精神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的患病情况以及性别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来源于湖南省新开铺强制隔离戒毒所、湖南省白马龙强制隔离戒毒所、湖南省脑科医院自愿戒毒中心的海洛因依赖患者。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被试者的一般情况;应用《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和《DSM-Ⅳ轴Ⅱ人格障碍定式临床访谈》(SCID-Ⅱ)调查被试者的DSM-Ⅳ轴Ⅰ和轴Ⅱ的诊断情况。结果1.67.2%的海洛因依赖者共患其他DSM-Ⅳ精神障碍。29.6%的海洛因依赖者共患其他DSM-Ⅳ轴Ⅰ精神障碍,其中以心境障碍最为常见,终身患病率为19.1%,现患病率为12.8%。其次为焦虑障碍,终身患病率12.8%,现患病率为6.3%。在所共患的心境障碍中,以重性抑郁障碍最为常见,终身患病率为13.5%。在所共患的焦虑障碍中,以创伤后应激障碍最为常见,终身患病率为8.1%。有59.3%的海洛因依赖者共患DSM-Ⅳ轴11人格障碍,其中以B群人格障碍的患病率最高,为51.2%。在人格障碍诊断上,以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最为常见,患病率为40.7%,其次为边缘性人格障碍,患病率为22.6%。海洛因依赖者的共病情况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海洛因依赖者更易共患轴Ⅰ精神障碍、尤其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男性海洛因依赖者更易共患轴11人格障碍,尤其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2.57.8%的海洛因依赖者共患其他(非阿片类)DSM-Ⅳ物质使用障碍。在所共患的其他物质使用障碍诊断中,以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物使用障碍和酒精使用障碍最为常见,终身患病率分别为30.3%和27.5%。兴奋剂使用障碍和致幻剂使用障碍也较常见,终身患病率分别为14.8%和12.7%。海洛因依赖者共患其他物质使用障碍的情况也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男性海洛因依赖者更易共患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物使用障碍,女性海洛因依赖者更易共患兴奋剂使用障碍。3.海洛因依赖者常共患多种精神障碍或物质使用障碍。有6.1%的海洛因依赖者终身患有2类或2类以上轴Ⅰ精神障碍,有29.9%患有2种或2种以上轴11人格障碍,有25.4%患有2种或2种以上其他物质使用障碍。结论约2/3的海洛因依赖者共患其他DSM-Ⅳ精神障碍。约30%的海洛因依赖者共患DSM-Ⅳ轴Ⅰ精神障碍,其中以心境障碍最为常见,终身患病率约20%。约60%的海洛因依赖者共患DSM-Ⅳ轴11人格障碍,其中以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最为常见,患病率约40%。我国海洛因依赖者共患精神障碍和其他物质使用障碍的情况非常普遍,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应得到高度重视。背景在海洛因依赖者所共患的其他精神障碍中,最常见的轴Ⅰ精神障碍诊断类别为心境障碍,最常见的轴11人格障碍诊断群为B群人格障碍。海洛因依赖者共患其他物质使用障碍也很常见。海洛因依赖者所共患的心境障碍主要为重性抑郁障碍和心境恶劣障碍,均以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海洛因依赖者所共患的B群人格障碍主要为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边缘性人格障碍,均具有不稳定、冲动性、攻击性的临床特征。另外,海洛因依赖者共患其他物质使用障碍均表现为同时期或不同时期反复、持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成瘾性物质。因此,研究海洛因依赖者共患心境障碍、共患B群人格障碍和共患其他物质使用障碍的相关因素较具理论和临床意义。目的探索影响海洛因依赖者共患心境障碍、B群人格障碍和其他物质使用障碍的相关因素,并侧重于社会心理环境因素、海洛因使用特征等方面的探讨、以及探讨海洛因依赖者不同共患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对影响共患心境障碍、B群人格障碍、其他物质使用障碍相关因素,进行X2检验或t检验,并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并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各共患疾病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相关性并计算OR值。结果1.患有慢性躯体疾病、其他物质使用障碍、B群人格障碍均是心境障碍的主要风险因素。共患心境障碍的海洛因依赖者首次使用海洛因动机为缓解苦闷或烦恼者较多,初次使用海洛因的体验为难受者较多,强制戒毒次数较多。2.男性、轴Ⅰ精神障碍(不包括物质使用障碍)阳性家族史、童年期负性经历、无合法职业、心境障碍、其他物质使用障碍均是海洛因依赖者共患B群人格障碍的主要风险因素,共患B群人格障碍的海洛因依赖者初次使用海洛因年龄较早,戒断症状较重,强制戒毒次数较多。3.物质(尼古丁除外)使用障碍阳性家族史、成年后创伤性经历、心境障碍、B群人格障碍均是海洛因依赖者共患非阿片类物质(尼古丁除外)使用障碍的主要风险因素。共患非阿片类物质使用障碍的海洛因依赖者的年龄较轻,最大日使用海洛因量较大,戒断症状较重,静脉注射者较多。结论在海洛因依赖患者中,共患非阿片类物质使用障碍与共患心境障碍、B群人格障碍互为主要预测因素。慢性躯体疾病是海洛因依赖者共患心境障碍的主要相关因素。精神障碍家族史、童年期负性经历、负性社会地位是海洛因依赖者共患B群人格障碍的主要相关因素。物质使用障碍家族史、成年后创伤性经历是海洛因依赖者共患其他物质使用障碍的主要相关因素。共患B群人格障碍的海洛因依赖者和共患其他物质使用障碍的海洛因依赖者成瘾程度较重。对相关因素的干预可能对共患疾病的临床防治有所裨益。背景迄今为止,在对物质使用障碍与精神障碍共病和对不同种物质使用障碍共患疾病的相关因素的研究中,遗传因素探索很少。国内外的遗传学资料多为研究某一种物质使用障碍或某一种精神障碍的遗传易感性,罕见研究某种物质使用障碍与精神障碍共病或不同种物质使用障碍共患现象的遗传易感性、探索共患疾病遗传基础的研究。课题第二部分已经探讨了海洛因依赖者共患心境障碍、B群人格障碍和其他物质使用障碍的某些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海洛因依赖共患心境障碍、B群人格障碍和其他物质使用障碍的遗传易感因素,将对风险个体的干预提供一定的遗传理论依据。目的通过文献复习,选择5-HTR2A-1438A/G. COMTVal158Met、 MAOA-LPR、DATVNTR、5-HTTVNTR5个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疾病关联研究。研究单个位点和各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与海洛因依赖共患心境障碍、共患B群人格障碍和共患其他物质使用障碍之间的关联性。方法课题第一部分中完成调查的1002例海洛因依赖者中留取血样者共884例,将该884例纳入本部分研究。另由来源于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295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采用病历对照关联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连接酶检测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 PCR-LDR)技术检测该884例海洛因依赖者和295例健康对照者的5-HTR2A-1438AA/G、COMTVal158Met、MAOA-LPR、 DATVNTR、5-HTTVNTR多态性的基因型。按研究目的将所有检出对象分入相应的病例组和对照组,在相应的病例组和对照组间,进行各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各位点之间的交互作用与疾病的关联分析。结果1.位点rs4680、MAOA-LPR、5-HTTVNTR、DATVNTR可能与女性海洛因依赖共患心境障碍相关联。相对于健康女性:5-HTTVNTR的基因型10R/1OR与女性海洛因依赖共患心境障碍正关联;DATVNTR的基因型9R/10R和等位基因9R与女性海洛因依赖共患重症抑郁障碍正关联;rs4680的等位基因A、MAOA-LPR的基因型L/H与女性海洛因依赖共患心境恶劣障碍正关联。在女性海洛因依赖者中:DATVNTR的基因型10R/10R与共患重症抑郁障碍负关联;MAOA-LPR的基因型L/H与共患心境恶劣障碍正关联。2.在男性海洛因依赖者中,rs6311rs4680MAOA-LPR三位点的交互作用与共患重性抑郁障碍相关联,且rs6311与MAOA-LPR之间存在强协同作用。3.位点5-HTTVNTR、DATVNTR可能与海洛因依赖共患B群人格障碍相关联。相对于健康人群,5-HTTVNTR的基因型12R/12R与海洛因依赖共患B群人格障碍负关联,也分别与海洛因依赖共患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负关联;5-HTTVNTR等位基因1OR与海洛因依赖共患B群人格障碍正关联,也分别与海洛因依赖共患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正关联;DATVNTR等位基因9R与海洛因依赖共患边缘性人格障碍正关联;在海洛因依赖者中,5-HTTVNTR等位基因1OR与共患B群人格障碍正关联,DATVNTR等位基因9R与共患边缘性人格障碍正关联。且以上关联性均与性别无关。相对于健康人群,5-HTTVNTR基因型10R/10R与海洛因依赖共患边缘性人格障碍正关联,但该关联在男性中消失。在海洛因依赖者中,还有5-HTTVNTR基因型12R/12R与共患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负关联、等位基因10R与共患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正关联,但该关联在女性中消失。4.位点rs6311、MAOA-LPR、和位点MAOA-LPR与5-HTTVNTR二者的交互作用可能与女性海洛因依赖共患B群人格障碍相关联。相对于健康女性:rs6311的等位基因T与女性海洛因依赖共患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正关联;MAOA-LPR基因型H/H与女性海洛因依赖共患边缘性人格障碍负关联;MAOA-LPR与5-HTTVNTR的交互作用与女性海洛因依赖共患B群人格障碍相关联,还与女性海洛因依赖共患边缘性人格障碍相关联,且均有:当5-HTTVNTR基因型为纯合的12R/12R时,MAOA-LPR基因型L/H预测高风险;当5-HTTVNTR基因型为杂合的10R/12R时,MAOA-LPR基因型L/H预测低风险。在女性海洛因依赖者中,MAOA-LPR基因型H/H也与共患边缘性人格障负关联,而等位基因L则与共患边缘性人格障碍正关联。5.位点rs6311、rs4680、MAOA-LPR、5-HTTVNTR、DATVNTR均可能与海洛因依赖共患其他物质使用障碍相关联,且男女性别间存在遗传异质性。相对于健康男性和在男性海洛因依赖者中,均有5-HTTVNTR等位基因10R与男性海洛因依赖共患其他物质使用障碍正关联、还与男性海洛因依赖共患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物使用障碍正关联,且有5-HTTVNTR基因型12R/12R与男性海洛因依赖共患其他物质使用障碍、男性海洛因依赖共患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物使用障碍负关联。在男性海洛因依赖者中,还有DATVNTR基因型10R/10R和等位基因10R与共患其他物质使用障碍正关联,rs4680基因型G/G与共患酒精使用障碍正关联。相对于健康女性,rs4680等位基因A与女性海洛因依赖共患酒精使用障碍正关联,显示rs4680与海洛因依赖共患酒精使用障碍的关联性在男女间有近似相反的结果。在海洛因依赖者中,rs6311基因型C/C与海洛因依赖共患其他物质使用障碍正关联,且该关联与可能性别无关。结论位点rs4680、MAOA-LPR、-HTTVNTR、DATVNTR可能与女性海洛因依赖共患心境障碍相关联。rs6311rs4680MAOA-LPR三位点的交互作用可能与男性海洛因依赖者共患重性抑郁障碍相关联。位点5-HTTVNTR、DATVNTR可能与海洛因依赖共患B群人格障碍相关联。位点rs6311、MAOA-LPR、和位点MAOA-LPR与5-HTTVNTR二者的交互作用可能与女性海洛因依赖共患B群人格障碍相关联。位点rs6311、rs4680、MAOA-LPR、5-HTTVNTR、 DATVNTR均可能与海洛因依赖共患其他物质使用障碍相关联,且男女性别间存在遗传异质性。

二、60例男性酒精依赖者卡氏16种人格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0例男性酒精依赖者卡氏16种人格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孕早期妇女剖宫产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件一 孕妇早期调查问卷
文献综述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2)青少年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物质依赖
    2 拒绝敏感性
    3 应对方式
    4 父母教养方式
    5 心理健康
    6 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拒绝敏感性、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1 研究设计
2 研究目的
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4 研究意义
5 研究假设
6 研究对象
7 研究工具
研究一 青少年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研究二 青少年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研究三 依赖组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拒绝敏感性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3)甲基苯丙胺男性使用者三维人格特征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调查工具
    1.3 调查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海上石油作业人员婚姻质量调查及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总体
        1.2 样本与分组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
        2.2 内观认知疗法干预
        2.3 评估
        2.4 统计分析
        2.5 研究流程图
结果
    1 海上石油作业人员婚姻质量调查分析结果
        1.1 MAT评分与全国常模的对比
        1.2 海上石油作业人员婚姻质量状况
        1.3 海上石油作业人员CMQI评分与MAT评分相关分析
        1.4 CMQI评分与SCL-90相关分析
        1.5 CMQI评分与 16PF相关分析
        1.6 CMQI评分与PSSS、SCCS、AOS相关分析
    2 干预研究的一般资料
    3 两组对象干预前后MAT评分比较
    4 海上石油作业人员婚姻质量评分比较
        4.1 两组对象间干预前CMQI评分比较
        4.2 对照组干预前后CMQI评分比较
        4.3 NCT组干预前后CMQI评分比较
        4.4 两组对象间干预后CMQI评分比较
    5 两组对象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5.1 两组对象间干预前SCL-90评分比较
        5.2 对照组干预前后SCL-90评分比较
        5.3 NCT组干预前后SCL-90评分较
        5.4 两组对象间干预后SCL-90评分比较
    6 两组对象干预前后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比较
        6.1 两组对象间干预前PSSS评分比较
        6.2 对照组干预前后PSSS评分比较
        6.3 NCT组干预前后PSSS评分比较
        6.4 两组对象间干预后PSSS评分比较
    7 两组对象干预前后自我和谐量表评分的对比
        7.1 两组对象间干预前SCCS评分比较
        7.2 对照组干预前后SCCS评分比较
        7.3 NCT组干预前后SCCS评分比较
        7.4 两组对象间干预后SCCS评分比较
    8 两组对象干预前后容纳他人量表评分的对比
        8.1 两组对象间干预前AOS评分比较
        8.2 对照组干预前后AOS评分比较
        8.3 两组对象间干预后评分比较
    9 NCT组干预后CMQI评分与其他量表评分的相关分析
        9.1 NCT组干预后CMQI评分与MAT评分相关分析
        9.2 NCT组干预后CMQI评分与SCL-90相关分析
        9.3 NCT组干预后CMQI评分与 16PF相关分析
        9.4 NCT组干预后CMQI评分与PSSS、SCCS、AOS相关分析
    10 两组配偶干预前后婚姻质量的评分对比
        10.1 两组对象间干预前CMQI评分比较
        10.2 对照组干预前后CMQI评分比较
        10.3 NCT组干预前后CMQI评分比较
        10.4 两组对象间干预后CMQI评分比较
讨论
    1 应高度关注海上石油作业人员婚姻质量
    2 海上石油作业人员婚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3 内观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婚姻质量
        3.1 内观认知能明显改善海上石油作业人员的婚姻质量
        3.2 内观认知能明显改善海上石油作业人员配偶的婚姻质量
    4 内观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海上石油作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5 内观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婚姻质量的机制
        5.1 内观认知有效改善婚姻质量
        5.2 内观认知能够提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5.3 内观认知疗法对自我和谐与人际容纳的影响
        5.4 内观认知疗法是内观疗法基础上的认知疗法
    6 本次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有关婚姻质量的调查以及内观认知疗法研究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安非他酮对康复期酒依赖患者疗效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6)社区问题饮酒者的健康状况、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一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苯丙胺类药物使用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引言
2、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来源
    2.2 、研究对象入组标准
    2.3 、研究内容
    2.4 、统计分析
    2.5 、本次研究的医学伦理学问题
3、结果
    3.1 、总体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
    3.2 、CES-D和K10分数
    3.3 、CES-D得分和被试各因素情况
    3.4 、影响CES-D得分高低的多因素分析
4、讨论
    4.1 、K10得分与水平高抑郁症状
    4.2 、性别、年龄、民族、异性恋、文化程度和工作情况与高水平抑郁症状
    4.3 、苯丙胺类药物使用与高水平抑郁症状
    4.4 、多种药物共用与高水平抑郁症状
    4.5 、酒精滥用与高水平抑郁症状
5、结论
6、建议
7、研究的局限性
8、参考文献
9、附录
10、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8)社区问题饮酒者的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犯罪群体的人格特征及其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罪犯群体的人格特征研究
    1.2 家庭教养方式与犯罪行为
    1.3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犯罪行为
    1.4 成人依恋、攻击行为与罪犯人格
    1.5 罪犯决策行为与人格
    1.6 研究意义、目的和研究假设
2 研究一:罪犯群体人格特征及其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2.1 引言
    2.2 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工具
        2.2.3 研究程序
    2.3 结果
        2.3.1 罪犯的人格特点
        2.3.2 罪犯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
        2.3.3 罪犯人格特点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2.4 讨论
        2.4.1 罪犯人格特征分析
        2.4.2 罪犯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分析
        2.4.3 家庭教养方式与罪犯人格特征的关系分析
    2.5 小结
3 研究二:罪犯群体人格特征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3.1 引言
    3.2 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工具
        3.2.3 研究程序
    3.3 结果
        3.3.1 罪犯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特点
        3.3.2 罪犯人格障碍倾向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上的比较
        3.3.3 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罪犯人格特征的相关
        3.3.4 罪犯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与犯罪类型的关系
    3.4 讨论
        3.4.1 罪犯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特征
        3.4.2 罪犯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关系
        3.4.3 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特质与犯罪行为类型的关系
    3.5 小结
4 研究三 罪犯群体人格特征与成人依恋及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4.1 引言
    4.2 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工具
        4.2.3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罪犯的人格特点
        4.3.2 不同犯罪类型的成人依恋及攻击行为的比较
        4.3.3 罪犯人格特点和成人依恋、攻击行为的一般相关
        4.3.4 罪犯人格特点与成人依恋、攻击行为的典型相关
        4.3.5 不同成人依恋类型的罪犯人格及攻击行为的方差分析
        4.3.6 罪犯人格与攻击行为的回归分析
    4.4 讨论
        4.4.1 罪犯的大五人格和冲动性人格特点分析
        4.4.2 罪犯人格特征和成人依恋、攻击行为的关系分析
    4.5 小结
5 研究四:罪犯群体人格特征与决策行为的关系研究
    5.1 引言
    5.2 方法
        5.2.1 被试
        5.2.2 实验设备与材料
        5.2.3 实验设计与程序
    5.3 实验结果
        5.3.1 罪犯在DDT任务中的特点分析
        5.3.2 罪犯在IGT任务中的特点分析
        5.3.3 罪犯人格特征与DDT、IGT的关系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6 总结
    6.1 本研究的创新点
    6.2 结论
    6.3 主要不足和进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10)海洛因依赖者共患其他精神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情况和相关因素的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简表
第一部分 海洛因依赖者共患其他精神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情况
    1 背景和目的
    2 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影响海洛因依赖者共患其他精神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的相关因素
    1 背景和目的
    2 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5-HTR2A-1438A/G、COMTVAL158MET、MAOA-LPR、DATVNTR、5-HTTVNTR与海洛因依赖共患精神障碍和其他物质使用障碍的关联研究
    1 背景和目的
    2 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研项目
致谢

四、60例男性酒精依赖者卡氏16种人格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孕早期妇女剖宫产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张婷. 重庆医科大学, 2018(12)
  • [2]青少年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张荣刚. 第四军医大学, 2017(05)
  • [3]甲基苯丙胺男性使用者三维人格特征的对照研究[J]. 段明君,付叶水. 四川精神卫生, 2017(04)
  • [4]海上石油作业人员婚姻质量调查及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D]. 田国华.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5]安非他酮对康复期酒依赖患者疗效的对照研究[J]. 孙辉. 精神医学杂志, 2015(04)
  • [6]社区问题饮酒者的健康状况、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研究[D]. 张雪芹. 山东大学, 2014(01)
  • [7]苯丙胺类药物使用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D]. 陈芋圻. 昆明医科大学, 2014(12)
  • [8]社区问题饮酒者的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研究[J]. 张雪芹,潘芳,贺敬义. 精神医学杂志, 2014(01)
  • [9]犯罪群体的人格特征及其行为研究[D]. 罗艳红. 中南大学, 2013(03)
  • [10]海洛因依赖者共患其他精神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情况和相关因素的系列研究[D]. 杨梅. 中南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60名男性酒精依赖者卡诺夫斯基的16个人格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