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门窗委员会2000年工作总结及2001年工作安排

钢门窗委员会2000年工作总结及2001年工作安排

一、钢门窗委员会2000年工作总结及2001年工作安排(论文文献综述)

赵传军[1](2018)在《“大跃进的产儿”:人民大会堂的设计与建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58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配合首都改造建设,中共中央决定在北京兴建人民大会堂等国庆工程。在设计阶段,全国建筑师齐聚北京,打破常规,进行协作式创作竞赛。围绕人民大会堂的建筑方案、建筑风格,专家们争论不休。为了保证工期,周恩来提出“古今中外,一切精华,为我所用”的方针,以往受到批判的“古”、“西”设计理论和设计风格终得采用。在材料供应上,人民大会堂凭借“元帅工程”的身份,获得物资专案的特权。但有些地方并不积极,甚至“中央不派不理”。国庆工程办公室向有关省份派遣工作组,协调各方加工订货;由国家计委出面,协调各地的材料供应。然而,在物资得到保障的同时,干部与施工工人把重心放在工程进度和质量方面,浪费、挪用款料等现象不可避免地滋生开来。为此,工程方一方面健全物资、财务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发动群众开展鸣放,加强物资清理、回收。在施工过程中,最初存在人员少、效率不高、重视进度忽略质量等问题。工程方调整组织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分片负责的制度,完善组织管理。同时,借鉴当时群众运动的做法,发动群众力量,开展鸣放、技术革新和施工竞赛;革命年代的军事作战思想也被应用到建筑中来,“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击”,大兵团作战;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典型,吸收先进分子入党。这些措施最大程度地调动了“人”的积极性,保证了人民大会堂按时按质完工。

王卓然[2](2017)在《北方城市住宅绿色改造行为驱动要素及动因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我国既有住宅存量庞大、能耗巨大的现实问题,十二五期间国家启动了住宅节能改造,随后在十三五期间继续推进深度化改造,并将既有住宅改造推向市场化运作。然而,由供给方主导所提供的改造模式会出现居民不配合、实测结果与设计目标不符、改造后室内温度过热与改造资金短缺等诸多问题。事实证明,市场化的道路不仅取决于改造的供给方,更决定于改造需求方,即居民的支持。本文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实际改造案例提出了3个问题,即(1)居民进行绿色改造的根本动因是哪些?(2)居民实施绿色改造的途径有哪些?(3)怎样在绿色改造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干预并引导居民的绿色行为?并针对这些问题选用质化研究方法扎根理论以及量化研究方法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下列研究:首先,收集原始资料,深度挖掘原始资料并形成初始概念。本文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获取原始资料,使用质化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深度挖掘影响居民对既有住宅进行绿色改造的原因,形成63个初始概念。其次,从初始概念中提取驱动要素并建立动因模型。在初始概念的基础上继续使用扎根理论提取出12个驱动要素,然后将其与现有文献比对,以回答提出的3个问题的方式为线索,将各驱动要素串联形成3个理论模块,拼接模块形成完整的动因理论模型。随后,对动因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参考已有研究的调查问卷及部分访谈结论,对京津冀地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问卷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动因模型进行比对完成验证过程。最后,依据动因模型分析京津冀地区城市居民绿色改造行为特征,总结出2个改造行为原型。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单因素方差、T检验、相关性及分层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动因模型,得出2个既有住宅绿色改造行为原型,总结它们的主要特征与作用机制。结论揭示了改造的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缺乏信任度的问题及居民主导绿色改造阶段的形成。列举了绿色改造驱动要素的应用案例,针对不同行为原型提出了相应的前期改造设计建议,提出了绿色改造原则。本文将改造需求方视角引入住宅绿色改造设计决策中,以解决需求方的实际问题为设计导向,为既有住宅深度改造及市场化运作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深度挖掘自下而上收集的大量一手资料,提取了居民对既有住宅进行绿色改造的驱动要素,对现有研究进行有益的补充;建立了居民的行为动因模型及其作用机制,得出2类改造行为原型,帮助减少改造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沟通成本,缩小沟通偏差,大幅度提高双方的合作效率,以利既有住宅绿色改造的健康发展。

祝振华[3](2015)在《新疆中泰化学PVC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中国PVC市场曾经历了一段快速成长的繁荣时期,但近几年,受环境影响,下游PVC市场需求量的增长率不断下降,而PVC的产能却不断增长。经过近几年发展,我国PVC产品的供应量已经远远大于需求量。由于PVC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供过于求的局面不断恶化,PVC行业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据行业内部人士预测,2015年仍然是PVC行业经历“洗牌”的痛苦过程中较为艰难的时期,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是化工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此时制定和调整化工企业的PVC营销策略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新疆生产PVC产品的龙头企业之一的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要想适应当下日益低迷的市场环境,取得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市场营销策略。本文通过分析中泰化学的营销现状,找到公司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公司PVC产品的内外部营销环境进行分析,运用EFE、IFE矩阵归纳出公司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和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并定量分析出当前中泰化学的营销竞争态势,然后结合化工品营销理论制定和选择出适合中泰化学PVC产品的营销策略。此次研究对中泰化学减轻PVC市场压力、进一步开发化工品市场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对其他的化工品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调整也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李安娜[4](2015)在《经济层面上的盛京都城持续性发展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化大发展,许多城市利用其自身的文化资源发展经济,历史文化名城、名人故里、传统商业街区应运而生,然而以“文化”为招牌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凸显出对文化保护的忽视。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沈阳盛京都城,是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丰厚的历史文化是发展的根基,随着城区土地的开发、商业的大量引入,大量建筑遭到拆除,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岌岌可危,究其原因源自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本文以盛京都城为研究载体,经济层面上的思考为切入点,对其历史文化名城的更新与改造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达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上的平衡。本文在经济层面上研究盛京都城设计,并非是对经济学理论和公式的套用,而是依据遗产经济学中有关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思想,以及旧城更新中对开发的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分析,提出适宜盛京都城未来发展的策略。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就研究的背景、意义、使用的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的框架做了基本的论述。第二章对影响盛京都城经济发展的各要素提取并分析,形成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城区土地开发、商业开发和旧城改造,以此经济分析展开对城市设计的思考——以空间容量为核心的城区土地控制;以商业功能为特色的城区空间组合;以“拆、改、建”为主体的城区建筑改造。第三章对建筑容量的概念及衡量标准、公共开放空间的设置和地下空间的利用展开研究,形成对盛京都城整体空间容量及城市设计的控制;第四章分别对盛京都城的商业业态、商业面积的饱和度及商业空间模式的经济分析,建构适合盛京都城商业空间的组合形式,即传统小商街的植入和复合型商业空间组合形式;第五章基于盛京都城的现状,提出其建筑“拆留”、“改”和“建”的原则,提出以开发模式为依托的盛京都城“拆留“策略。通过三个方面的分析与设计构思,以期应用于未来城市建设中,对城市的发展作出贡献。

蒋贤孝[5](2010)在《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研究》文中提出监狱企业集团公司是近年来国家推进监狱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它是以省内各监狱企业为子(分)公司,以省为区域范围而筹建的管理监狱企业的国有独资公司。到2010年3月,全国已经有20个省(市)组建了省监狱企业集团公司,其余省市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监狱企业集团公司。对这一新生事物,理论界研究甚少,目前国内尚未见全面系统研究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的文献。监狱企业是为监狱改造罪犯提供劳动岗位和劳动场所的经济组织,是与监狱同生共存的。监狱企业的价值在于为教育改造罪犯服务,实现监狱的社会效益,同时组织罪犯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创造经济效益。监狱企业的生产经营问题是关系监狱企业生存,甚至关系监狱改造工作的重大问题,而监狱企业集团公司是监狱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因此,对它深入研究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和重大的社会实践意义。本文对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的研究,首先从罪犯劳动的价值入手研究监狱企业的性质,研究监狱企业资源要素的特殊性、监狱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然后分析我国监狱企业管理体制及其不适应性,运用资源配置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理论、产业选择、产业布局等经济理论,研究监狱企业集团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特殊性;研究监狱企业集团公司如何抓治理,如何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策略,抓好产业选择,调整好监狱企业的产业结构,依托监狱布局调整契机,抓好监狱企业的产业布局,推进监狱企业集团公司健康发展。监狱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关押和改造罪犯的政治职能。为实现这个职能,监狱要组织罪犯从事生产劳动改造,从而衍生了监狱组织生产获取经济效益的经济职能,其经济职能从属于政治职能。监狱组织罪犯劳动,有其历史渊源,新中国依然坚持用劳动手段改造罪犯,监狱组织罪犯劳动改造,也是国际通行做法。罪犯劳动,具有改造罪犯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双重价值:一方面促进罪犯改造,帮助其矫正恶习、养成劳动习惯,还能让罪犯学会一定的生存技能和技术,有利于其回归社会;另一方面,罪犯劳动也能为社会创造一定的物质财富。监狱企业作为监狱的附属机构,具有天然的二重性质,它既有一般社会企业的共同属性,也有其特殊性质。其二重性质主要表现在监狱企业的职能、内部因素等方面。从职能看,监狱企业既要为改造罪犯提供劳动岗位和生产场所,为改造服务,又要通过生产经营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从内部因素看,监狱警察是国家执法者,但同时又是监狱企业的管理者;罪犯既是执行刑罚的对象,又是监狱企业的生产者。监狱企业的管理过程,既是刑法执行和劳动改造过程,又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监狱企业具有公共产品组织属性,它为社会提供两种公共产品——公共安全和改恶从善的公民。因此,其社会效益应当重于其经济效益,监狱企业生产必然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监狱企业的经济价值在于它能持续为罪犯劳动提供岗位,能有效、有序组织劳动,能积累劳动成果,维持监狱生产持续发展,创造社会财富。与新中国成立后的贫穷状况和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新中国的监狱逐渐形成了“监狱、监狱企业、监狱办的社会机构”三者合一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经使监狱企业繁荣发展,为改造罪犯和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监、企、社”合一的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发展需要,影响到监狱监管执法和教育改造罪犯的质量;影响到监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许多监狱企业经营不善,负债累累,甚至濒临破产。为此,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开始探索解决监狱困难问题的方法,推进新一轮监狱体制改革。到2000年,国家出台解决监狱困难问题的文件,到2003年,国家开始在江西、黑龙江、重庆等6个省市试点监狱体制改革,到2008年底,在全国全面推行监狱体制改革。这一轮改革中,重头戏是监狱与监狱企业分开,以省为单位组建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监狱企业集团化改革,从理论上看具有合理性:一是利用企业集团化变革促进监狱企业现有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二是利用企业集团经营优势,变监狱企业的外部交易为集团公司内部交易或管理,降低交易成本;三是可利用监狱企业集团的治理优势来经营监狱企业;四是结合监狱企业所从事的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做好产业选择,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再从国外实践看,有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采用公司化方式对监狱企业进行管理,监狱企业公司相对独立于国家监狱管理部门而运行,直接对监狱管理局或矫正局负责,如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外监狱生产管理有几个特点值得借鉴,一是许多国家都强调监狱与监狱企业分开运行,对监狱采取行政管理,对监狱企业公司采取市场手段管理。二是重视罪犯的劳动技能培训,如加拿大、日本、意大利等国家都很重视在罪犯劳动中进行技能培训;三是重视罪犯生产项目和产业发展指导,如澳大利亚、美国等;四是重视罪犯劳动产品销售和政府政策支持,韩国政府及意大利等国政府就专门出台法令并督促实施。监狱企业集团化改革的背景是:近年来监狱企业经营日艰、负债严重、有的濒临破产,影响了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促使国家推进监狱体制改革。其思路是“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重点是监狱企业集团化改革。其中,全额保障就是要实现国家财政对监狱经费的全部供给保障。监企分开是推进监狱与监狱企业的机构、人员、物质、经费的全面分开,将省监狱管理局机关原来负责管理生产的机构和人员剥离出来,组建成为省监狱企业集团公司;将监狱企业从监狱中剥离出来,组建成为集团公司的子(分)公司,专门负责管理监狱生产经营。收支分开就是要将监狱执法经费与监狱企业的生产经费分开,实现两者的收入与支出分开,监狱与监狱企业之间不再发生经费往来。规范运行就是要建立起监狱管理与企业公司管理两套运行机制,推进监狱与企业公司的相对独立运行,相互协调配合。推进监狱企业集团化改革,实践中也有质疑:此做法是否适合我国国情?监狱与企业公司有限分离的情况下,集团公司能真正独立运行吗?新体制下,能制约集团公司高层领导的权力运行吗,能达到改革预期效果吗?这些质疑意见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监狱企业集团公司在改革运行中,面临不少实践困惑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监狱企业集团化改革可行性的认识不一;对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的性质理解不一;组建集团公司时争取机构、资产和人员不易;原监狱企业政策性破产困难重重;原监狱企业人员的去留安置难办;监狱及集团公司的财政保障缺口较大;公司与监狱的管理协作存在问题和监狱企业集团公司自身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在改革中摸索,在借鉴国有企业改革和国外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管理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做好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的内部治理、产业选择和布局等,全面推进监狱企业集团公司健康发展。对于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的内部治理,要注重构建运行机制。一是集团公司的产权规制及改进。我国监狱企业集团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各省政府通常委托监狱管理局负责管理国有资产,负责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我国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的单一产权结构也有其不适应性。国外监狱企业集团公司多采用多元持股的产权模式,笔者认为可借鉴。并大胆设想,我国监狱企业集团公司可探索多元持股的产权模式。二是集团公司的内部治理机构。需要合理设置公司的法人治理机构和内部组织管理机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机构设置,还包括集团公司内部组织机构及子(分)公司的内设机构的设置。三是集团公司的内部管控机制,包括集团公司对子(分)公司的管控;省监狱局对集团公司的监管;监狱与子(分)公司的协调配合三个方面。还包括做好监狱企业公司对罪犯劳动的管控。四是构建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队伍培养管理机制、完善过渡时期公司警察的约束机制和公司职工管理机制等。五是建立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和协调机制,包括监狱与企业公司财务收支分开和企业公司内部财务管理机制。六是公司与监狱的协调配合机制,要处理好省监狱管理局、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监狱和子(分)司公司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监狱与监狱企业公司的协调配合方式上,主要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签订合同或协议等予以协调;建立公司与监狱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对于监狱企业公司的产业选择和布局,应当重视监狱企业公司的产业结构、包括的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等措施。一是客观分析我国监狱企业的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二是集团公司产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对策。集团公司产业选择应考虑罪犯劳动力的特殊性、监狱企业特殊性和国家对监狱企业的产业政策等因素。产业选择把握有利于保持和有效利用罪犯劳动能力、有利于执行刑罚和改造罪犯、有利于罪犯和监狱的安全、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优势资源等因素。对策是:果断退出高危险、高污染产业,大力拓展劳务加工产业,争取和发展政府采购型产业。三是集团公司调整产业空间布局的措施,要抓住监狱布局调整的良好契机,协调推进监狱布局和产业调整,依托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政策,调整监狱企业的区域布局和产业空间布局,最终实现监狱企业的产业可持续发展。

王亚江[6](2009)在《基于资源战略观的营销资源层级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战略的永恒主题。将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与市场营销理论相结合,建立基于资源的战略营销理论体系,开发和挖掘营销资源的用途,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和卓越绩效的重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西方一批市场营销学者将企业资源基础理论引入到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中来,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关于营销资源、营销能力和营销资产的界定、构成要素、相互关系及作用层面(文化的、战略的或操作的层面)等问题仍然存在混乱。正是由于对营销资源及相关问题缺乏一种清晰、完整、系统、深入的研究,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资源基础观在市场营销理论中的应用,制约了营销资源理论的发展。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统计分析与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企业资源基础观和市场营销理论,在回顾营销资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依据作者多年从事企业管理的感悟,重新界定营销资源的概念和维度,从投入产出的视角提出营销资源层级模型,探析基础营销资源、转化营销资源(即营销能力)、高级营销资源(即市场资产)的概念和内涵,研究营销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营销资源理论。本研究利用中国的统计数据,对各个层级的营销资源的维度进行了因子分析,并通过对一家中国知名企业的案例研究,验证了基于营销资源层级模型而提出的理论命题。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营销资源是一个多层级、多维度的资源体系。基于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将营销资源划分为基础营销资源、转化营销资源(即营销能力)和高级营销资源(即市场资产)。2.基础营销资源是企业取得卓越绩效的必要条件。基础营销资源是指企业拥有或能够取得的、作为营销活动输入而不包含营销活动产出(如市场资产)的经营要素。基础营销资源包含无形的资源,如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学习、采纳的营销观念,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拿来运用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等;基础营销资源还包含有形的资源,如履行营销工作的营销组织,为开展营销工作而配备的设施、投入的资金等。3.营销能力是实现基础营销资源向企业绩效转化的主观能动要素。转化营销资源(即营销能力)是从基础营销资源向高级营销资源转化的中间变量,是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基础营销资源进行配置以实现营销活动的目的而逐渐积累起来的存储于组织和员工当中的才能存量。营销能力是营销资源体系中具有主观性的资源,在营销资源体系中扮演着“转换器”和“发动机”的角色。营销能力主要包括市场感知能力、顾客联系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4.市场资产是企业取得卓越绩效的战略性资产。市场资产是企业的营销能力与基础营销资源相结合,在与其外部市场环境中的实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果。市场资产既是市场营销活动的结果,又是把市场营销职能与企业绩效连接起来的桥梁,是最高级的营销资源。市场资产由两种类型构成,一种是市场关系资产,一种是市场智力资产。5.营销资源通过层级递进机制实现向企业绩效的转化。营销资源在向企业绩效转化时,是存在一定的层级的。是经过了基础营销资源,转化成为营销能力,并进而形成市场资产,最终通过市场资产形成企业绩效这样一个层级递进过程。通过对这一层级转换机制的研究,既从理论上理清了转化机理,又对企业更好的培育、管理、提升营销资源提供了思路清晰的途径。6、营销资源观念为战略营销理论开辟了新的视野。通过对营销资源的关注,就把战略营销理论的视野从以波特竞争战略理论为基础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的STP范式,转移到以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为根基的、面向企业内部寻找和建立竞争优势之源的营销资源理论范式,实现了战略营销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的同步发展,为战略营销理论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

天津市建材业协会技术委员会[7](2007)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建材行业发展竭诚服务——天津市建材业协会技术委员会2006年工作总结与2007年工作思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二届天津市建材业协会技术委员会自2006年9月换届以来,在市建委、市技术监督局、建材业协会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指导下、在各专业委员会及各位专家委员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技术委员会提出的"围绕一个目标、完善两个服务、用好三个平台、把握四个载体"的"1234"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努力地开展工作。重点在加强自身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强化管理与服务、深

王绍卿[8](2006)在《公司多样化经营中行业选择问题的案例分析》文中认为H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独资的土地与房屋综合开发公司,是全国成立的首批(共七家)城市综合开发公司之一。1994年6月被国家评为首届中国房地产开发综合效益百强企业,在A市被同行业尊称为“大开发”。至1995年,H公司累计完成投资30亿多元,竣工房屋530万平方米,建成住宅小区45个,H公司成立二十余年来还开发建设了美国驻A市领事馆、A市国际贸易大厦、海关大楼、A市农行大楼、金融大厦、广乐大厦、新北站联合大厦等10余个大型公建。至1995年,H公司正式人员编制225名,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125人,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56人,有各种技术职称的103人,从管理上看形成了一个“一长三师”的科学管理体系,以总工程师为首的工程管理、质量保证体系,以总经济师为首的开发经济体系,以会计师为首的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体系。H公司多样化之路经历了三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的多样化经营(1992年之前),在这一时期共成立七家企业;市场经济时期H公司的多样化经营之路(1992-1995年),在这一时期共成立九家企业;以及1995年之后进行战略调整并确定发展多种经营为主业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共成立七家企业。H公司多样化经营之路历经了十几年的时间,创立二十余家企业,然而最终存活下来的不过几家企业,其他企业均“昙花一现”般相继凋零。本文通过引入“行业吸引力理论”、“行业相关性理论”和“企业资源理论”等三个理论分析H公司进行多样化经营之路的过程中,消耗本公司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被迫放弃公司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许多良好机会,由行业领先者沦落到追随者的主要原因:首先,H公司在多样化经营过程中行业选择问题上没有关注行业吸引力,使得新设企业无法依靠自己的经营积累进一步发展。其次,H公司没有仔细分析企业的内在资源与能力,使得新设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无法生存。再有,H公司没有认真考虑房地产行业与目标行业的相关程度,使H公司的资源与能力无法顺利移植到目标行业。本文得出的结论——在进行多样化经营过程中进行行业选择时,必须考虑行业吸引力、行业相关性及企业资源与能力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对策。此研究为正在开展多样化经营的企业以及计划开展多样化经营的企业提供参考,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意义。

冀长文[9](2002)在《现代企业集团管理模式、方法研究和实践》文中提出本论文是在我国和大庆石油管理局重大的历史转变时刻完成的。大庆石油管理局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原有的优质资产——与石油资源密切相关的部分剥离出去了。剩下的是以多种经营系统为主的非优质资产。原先依赖石油资源而产生和生存的多种经营系统要走向市场,靠自己去奋斗了。但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并不是那么简单和容易,摆在多种经营系统面前一大堆难题需要去克服。 本论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案,并在实践中得到初步应用。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 (1)分析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和我国制造业当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大庆石油管理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大庆石油管理局中的多种经营系统存在的问题。 (2)对现代企业的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和经济环境等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现代企业集团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并介绍了一些企业集团成功的案例。分析了多种经营系统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优势,提出了大庆石油管理局多种经营系统的发展思路。 (3)分析了大庆石油管理局多种经营系统的组织结构重组战略,如大集团模式和小核算体系的组织结构模式、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等。然后分析了多种经营系统的产业重组战略,如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统一,并对多种经营系统的产业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分析了由多种经营系统组建的创业集团总部职能重组战略。 (4)分析了大庆石油管理局多种经营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种经营系统的营销公司初步构想,具体分析了大庆石油管理局多种经营系统营销的实施步骤及关键点。最后通过市场现状分析、SWOT分析,提出了创业建材销售有限公司的可操作的营销方案。 (5)讨论了当前我国资本运营现状和特点。并对大庆石油管理局资本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大庆石油管理局资本运营的战略模式进行了探讨。 (6)讨论了实施电子商务的意义和紧迫性,提出了创业建材销售有限公司电子商务系统方案、系统功能、业务流程、实施规划。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是: (1)提出了大庆石油管理局多种经营系统的大集团模式和小核算体系的组织结构体系,这已在大庆石油管理局多种经营系统的改革重组中得到实施。 (2)提出了多种经营系统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总部职能的重组战略,这正在实施中。 (3)提出了多种经营系统的营销公司初步构想和实施步骤,这正在实施中。

刘敬涛[10](2002)在《2002年全国钢木门窗行业年会工作报告》文中指出 新世纪的第一年已经过去,在这一年里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功地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申办2008年奥运成功、足球冲出亚洲,这些事件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建设祖国的决心。“9.11”后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变慢,而我国的国民经济仍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这得益于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策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给我国的建筑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会,同时也给我国建筑门

二、钢门窗委员会2000年工作总结及2001年工作安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门窗委员会2000年工作总结及2001年工作安排(论文提纲范文)

(1)“大跃进的产儿”:人民大会堂的设计与建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史料说明
    四、相关概念说明
    五、研究思路、方法
    六、重难点、创新之处
第一章 人民大会堂的设计
    一、决策与动员
    二、协作式设计方案
    三、设计风格上的突破
第二章 举全国之力保障物资供应
    一、物资专供,统一调度
    二、不惜代价,保障物资质量
    三、物资虚报冒领与挪用浪费
第三章 群众运动式施工
    一、施工初期的问题与组织管理
    二、鸣放、技术革新与竞赛运动
    三、军事思想精髓的“移植”
    四、思想政治工作助力施工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2)北方城市住宅绿色改造行为驱动要素及动因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部分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既有居住建筑总能耗巨大
        1.1.2 中国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进程
        1.1.3 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的市场化障碍
        1.1.4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解释及辨析
        1.2.1 (近)零能耗建筑
        1.2.2 零碳排放房屋
        1.2.3 低碳化改造
        1.2.4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1.2.5 既有住宅绿色改造的定义
        1.2.6 居民的改造行为
        1.2.7 概念辨析及研究重点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 关于既有住宅技术性能提升改造的研究
        1.4.2 关于居民主观反应及需求的研究
        1.4.3 关于居民行为与建筑能耗之间关系的研究
        1.4.4 总结与讨论
        1.5 研究问题、内容与框架
        1.5.1 研究问题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问题解析过程及研究方法的选取
        2.1 中国既有住宅改造实践案例
        2.1.1 沈阳的自主改造案例
        2.1.2 中德技术合作节能改造项目
        2.1.3 北京展览馆路4号楼改造及天津改造项目
        2.2 问题解析
        2.2.1 来自使用者的误解
        2.2.2 设计目标与实际测量结果的偏差
        2.2.3 改造过后室内过热的问题
        2.2.4 绿色改造的资金短缺问题
        2.2.5 结论及研究问题解析
        2.3 研究方法的选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初始概念挖掘
        3.1 原始资料收集
        3.1.1 访谈主题的制定
        3.1.2 访谈数量与访谈对象的确定
        3.1.3 原始资料收集的过程
        3.2 扎根理论的使用原则
        3.2.1 分析本身是研究过程
        3.2.2 同样的原始数据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
        3.2.3 专业知识帮助分析者增加分析的敏感度
        3.3 初始概念挖掘过程
        3.3.1 挖掘策略
        3.3.2 初始概念挖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驱动要素的提取及动因理论模型的建立
        4.1 驱动要素提取
        4.2 模块的产生过程
        4.2.1 模块“改造动机”
        4.2.2 模块“改造能力”
        4.2.3 模块“情境环境”
        4.3 绿色改造行为动因模型的建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动因理论模型验证研究
        5.1 验证原理
        5.2 问卷的编制
        5.2.1 理论依据
        5.2.2 编制过程
        5.3 初始变量的探讨与预调查问卷的发放
        5.3.1 社会人口学变量
        5.3.2 居住条件变量
        5.3.3 绿色改造行为
        5.3.4 绿色改造动机
        5.3.5 绿色改造能力
        5.3.6 情景环境变量
        5.3.7 预调查问卷的发放
        5.4 理论模型的验证
        5.4.1 对变量BEHAVIOR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5.4.2 对变量MOTIVATION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5.4.3 对变量CAPABILITY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5.4.4 对变量CONTEXTUAL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5.4.5 探索结果总结
        5.5 理论模型对接及研究假设
        5.5.1 对接模型
        5.5.2 不同行为特点的假设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京津冀地区居民绿色改造行为原型研究
        6.1 正式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6.1.1 回收问卷总数
        6.1.2 正式问卷的正态性检验
        6.1.3 正式问卷的效度检验
        6.2 行为动因差异性研究
        6.2.1 描述性分析
        6.2.2 对于删除问题的重新验证
        6.2.3 不同社会人口学背景人群改造行为的差异研究
        6.2.4 不同居住条件居民的绿色改造行为差异
        6.3 行为动因相关性研究
        6.4 行为动因调节机制研究
        6.5 总结分析
        6.5.1 两个行为原型的作用机制
        6.5.2 直接性改造行为原型特征
        6.5.3 参与性改造行为原型特征
        6.5.4 居民参与的深入解读
        6.5.5 信任程度不足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绿色改造建议及原则
        7.1 驱动要素应用案例
        7.1.1 欧洲IFORE项目
        7.1.2 低碳改造项目- 英国80年代的联排房屋
        7.1.3 天津清湖花园新风系统改造
        7.1.4 天津东丽睿府花园平面功能改造
        7.1.5 案例实践总结
        7.2 不同行为原型的绿色改造前期设计建议
        7.2.1 对于参与性改造行为为主的改造项目前期设计建议
        7.2.2 对于直接性改造行为为主的改造项目前期设计建议
        7.3 既有住宅绿色改造原则
        7.3.1 供给方主导角色转变
        7.3.2 需求方引导改造设计创新
        7.3.3 职业技能的引入增加信任程度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
        8.1 本文主要工作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英文部分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1.1 Energy consump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is huge
        1.1.2 Energy saving proces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China
        1.1.3 Market barrier
        1.1.4 Research significance
        1.2 Explanation and discriminate of terms
        1.2.1 (nearly)Zero energy building
        1.2.2 Zero carbon homes
        1.2.3 Low carbon retrofit
        1.2.4 Existing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t retrofit
        1.2.5 Definition of green retrofit
        1.2.6 Resident retrofit behavior
        1.2.7 Explanation and research emphasis
        1.3 Scope of study
        1.4 Literature review
        1.4.1 Research about residential building technical improvement retrofit
        1.4.2 Research about Subjective feelings and requirements
        1.4.3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ent behavior and energy consumption
        1.4.4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1.5 Research question, content and framework
        1.5.1 Research question
        1.5.2 Research content
        1.5.3 Technical route
    Chapter 2 Method
        2.1 Residential building retrofit practices status quo in China
        2.1.1 Residents retrofit spontaneously-Shenyang, Shenhe district, South Street
        2.1.2 Energy efficiency in existing buildings project
        2.1.3 Exhibition Road building No.4 and retrofit project launched by Tianjin government
        2.2 Problem analysis
        2.2.1 Misunderstand from resident
        2.2.2 Gaps between design target and operation result
        2.2.3 Overheating problem after construction
        2.2.4 Energy efficient product’s marketization problem
        2.2.5 Conclusion and research problem analysis
        2.3 Reasons of choo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2.4 Chapter conclusion
    Chapter 3 Excavation of initial concepts
        3.1 Raw data collection
        3.1.1 Define interview theme
        3.1.2 Decide number of interviews and the interviewee
        3.1.3 Process of collecting raw data
        3.2 Description of the use of ground theory
        3.2.1 Analysis is a procedure rather than a statement of the result
        3.2.2 Data can be analysis in different ways
        3.2.3 Professional knowledge help increase sensitivity
        3.3 Initial extracting process
        3.3.1 Analysis strategies
        3.3.2 Extract initial concepts
        3.4 Chapter summary
    Chapter 4 Theoretical model basic on existing green retrofit driving factors
        4.1 Extract driving factors
        4.2 Developing factors into theoretical modules
        4.2.1 Module“retrofit motivation”
        4.2.2 Module“green retrofit capability”
        4.2.3 Module“contextual environment”
        4.3 Build theoretical model of green retrofit behavior
        4.4 Chapter summary
    Chapter 5 Verification research of motivation model
        5.1 Verification principle of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5.2 Development of questionnaire
        5.2.1 Theoretical foundation
        5.2.2 Developing process
        5.3 Definition of variables
        5.3.1 Social demography background
        5.3.2 Living situation
        5.3.3 Green retrofit behavior
        5.3.4 Green retrofit motivation
        5.3.5 Green retrofit capability
        5.3.6 Green retrofit contextual environment
        5.3.7 Distribution of pre-survey questionnaires
        5.4 Initial issue survey and analysis
        5.4.1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ble BEHAVIOR
        5.4.2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ble MOTIVATION
        5.4.3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ble CAPABILITY
        5.4.4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ble CONTEXTUAL
        5.4.5 Conclusion
        5.5 Coupling theoretical model and put forward research hypothesis
        5.5.1 Model comparison
        5.5.2 Put forward hypothesis
        5.6 Chapter summary
    Chapter 6 Study on the prototype of green retrofit behavior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6.1 Final survey and investigation
        6.1.1 Total number of questionnaire
        6.1.2 Normality test
        6.1.3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of final scale
        6.2 Retrofit behavior difference analysis
        6.2.1 Descriptive analysis
        6.2.2 Explanation of deleted questions
        6.2.3 Demographic background various effect on retrofit behavior
        6.2.4 At home rate
        6.2.5 Living situation difference’s influence on retrofit behavior
        6.3 Relationship among motivation capability and retrofit behavior
        6.4 Regulatory effect of contextual variable
        6.5 Hypothesis test result
        6.5.1 Green retrofit behavior divide into two prototypes
        6.5.2 Characteristics of direct retrofit behavior archetype
        6.5.3 Characteristics of indirect retrofit behavior archetype
        6.5.4 Interpretation of the participation behavior of residents
        6.5.5 Lack of trust
        6.5.6 Chapter summary
    Chapter 7 Retrofit cases and green retrofit design strategies
        7.1 Driving factor application cases
        7.1.1 IFORE case study
        7.1.2 Low carbon retrofit project-1980s Urban Semi-detached House in UK
        7.1.3 Retrofit community Qinghu in Heixi district Tianjin
        7.1.4 Retrofit Community Ruifu in Dongli Tianjin
        7.1.5 Summary of case studies
        7.2 Suggestions for different behavior prototypes
        7.2.1 Suggestions for participate green retrofit behavior
        7.2.2 Suggestions for direct green retrofit behavior
        7.3 Principle of existing residential green retrofit
        7.3.1 Situation of supply side dominates changed
        7.3.2 Demand side guides retrofit design innovations
        7.3.3 Vocational retraining increase trust level
        7.4 Chapter conclusion
    Chapter 8 Conclusion
        8.1 Main works of this dissertation
        8.2 Significant point
        8.3 Research limitations and prospects

(3)新疆中泰化学PVC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论文框架和需要突破的难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3.3 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图和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4.3 研究的创新点
        1.4.4 论文的不足之处
2 化工品市场营销相关理论综述
    2.1 市场营销策略相关理论
        2.1.1 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
        2.1.2 6PS营销理论
    2.2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
        2.2.1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矩阵)
        2.2.2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矩阵)
        2.2.3 层次分析法和SWOT定量分析法
    2.3 化工品营销理论
        2.3.1 化工产品的分类
        2.3.2 PVC产品
        2.3.3 化工产品及营销特征
    2.4 国内外化工品市场营销理论研究现状
        2.4.1 国外化工品市场营销理论相关研究
        2.4.2 国内化工品市场营销理论相关研究
        2.4.3 研究评述
    2.5 本章小结
3 新疆中泰化学PVC产品营销现状
    3.1 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3.2 新疆中泰化学PVC产品营销现状
        3.2.1 PVC产品总体销售情况
        3.2.2 PVC市场占有率情况
        3.2.3 PVC产品出.不断增长
        3.2.4 定价体系不断完善
        3.2.5 产品渠道效率不断提升
    3.3 PVC产品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3.3.1 产品方面
        3.3.2 定价方面
        3.3.3 渠道方面
        3.3.4 促销方面
        3.3.5 公共关系方面
        3.3.6 政治权利方面
    3.4 本章小结
4 新疆中泰化学PVC产品营销环境分析与评价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经济环境
        4.1.2 政策环境
        4.1.3 技术水平
        4.1.4 社会文化
    4.2 PVC行业环境分析
        4.2.1 PVC上游原料市场分析
        4.2.2 PVC生产现状分析
        4.2.3 PVC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4.2.4 PVC需求分析
        4.2.5 PVC下游市场分析
    4.3 新疆中泰化学PVC产品经营内部分析
        4.3.1 公司产品线
        4.3.2 人力资源
        4.3.3 成本优势
        4.3.4 生产运营
        4.3.5 重点客户
        4.3.6 环境保护
    4.4 环境综合评价
        4.4.1 外部因素分析矩阵
        4.4.2 内部因素分析矩阵
        4.4.3 营销环境综合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新疆中泰化学PVC产品市场营销策略选择
    5.1 产品策略
        5.1.1 产品改良,提升产品价值
        5.1.2 拓宽产品线,适应国际市场
        5.1.3 开发新产品,提升绿色营销理念
        5.1.4 加强产品服务,提升顾客忠诚度
        5.1.5 新疆中泰化学PVC的产品策略选择
    5.2 价格策略
        5.2.1 运用折扣定价策略,提升销售量
        5.2.2 实施大客户价格策略,保障双方利益
        5.2.3 降低价格,巩固成本优势
        5.2.4 合理定价,避免反倾销调查
        5.2.5 新疆中泰化学PVC产品的价格策略选择
    5.3 渠道策略
        5.3.1 优化渠道结构,提升渠道效率
        5.3.2 加强渠道成员管理,建立战略联盟
        5.3.3 灵活运用网络营销,促进产业升级
        5.3.4 新疆中泰化学PVC产品的渠道策略选择
    5.4 促销策略
        5.4.1 提升销售人员素质,开拓潜在市场
        5.4.2 加大广告媒体促销,提升企业知名度
        5.4.3 加大展会促销,加强与目标顾客沟通
        5.4.4 新疆中泰化学PVC产品的促销策略选择
    5.5 公共关系策略
        5.5.1 建立广泛的联系,塑造良好形象
        5.5.2 赞助和支持公益活动,提高企业美誉度
        5.5.3 进行顾客调查,建立听取意见制度
        5.5.4 新疆中泰化学PVC产品的公共关系策略选择
    5.6 政治权利策略
        5.6.1 与政府合作,把握市场先机
        5.6.2 紧跟政策导向,及时优化产业结构
        5.6.3 新疆中泰化学PVC产品的政治权利策略选择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经济层面上的盛京都城持续性发展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经济层面上研究盛京都城的缘由
        1.1.1 经济是道坎
        1.1.2 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意义
    1.2 盛京都城的相关研究文献及可借鉴的理论
        1.2.1 沈阳盛京都城保护与更新方面的研究
        1.2.2 遗产经济学的启示
        1.2.3 旧城开发的相关研究
    1.3 沈阳盛京都城的概况
        1.3.1 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1.3.2 基本形态
        1.3.3 人文历史
    1.4 本文题目中相关内容阐释
        1.4.1 盛京都城城市设计概述
        1.4.2 盛京都城持续性发展的内涵
        1.4.3 经济层面上的研究内涵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框架结构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影响盛京都城城市设计的经济要素分析
    2.1 盛京都城的基本经济现状
        2.1.1 沈河区在沈阳市的经济地位
        2.1.2 盛京都城在沈河区的经济地位及作用
        2.1.3 盛京都城的经济问题
    2.2 影响盛京都城经济的各要素分析
        2.2.1 人口规模
        2.2.2 土地的使用
        2.2.3 城市开发
        2.2.4 城市交通
        2.2.5 基础设施
        2.2.6 城市环境
    2.3 关键影响因素的提取及在城市设计上的思考
        2.3.1 影响盛京都城经济的关键因素提取
        2.3.2 盛京都城设计在经济层面上的关键问题解析
第三章 以空间容量为核心的城区土地控制
    3.1 盛京都城城市空间容量及变化
        3.1.1 城市空间容量概念的提出
        3.1.2 盛京都城城市空间容量变化的诱导因素
        3.1.2.1 历史文化脉络的演变
        3.1.2.2 经济发展的诉求
        3.1.2.3 城市规划改造的需求
        3.1.3 盛京都城现状空间容量问题及经济思考
    3.2 建筑容积率的控制
        3.2.1 建筑容量的衡量标准——容积率的提出
        3.2.2 容积率的经济内涵
        3.2.3 盛京都城容积率确定的影响因素
        3.2.4 盛京都城容积率的测算与确定
        3.2.5 盛京都城建筑密度的控制
    3.3 公共开放空间的设置
        3.3.1 公园系统
        3.3.2 带型广场
        3.3.3 社区绿化
    3.4 地下空间的利用
        3.4.1 地下空间开放的讳避
        3.4.2 地上和地下空间的整体规划
        3.4.3 遗产保护与地下空间的设计
        3.4.4 小结
第四章 以商业功能为特色的城区空间组合
    4.1 盛京都城商业的表征
        4.1.1 传统商业文化特色
        4.1.2 传统商业空间肌理
    4.2 商业业态分析
        4.2.1 影响盛京都城商业业态的主要因素
        4.2.2 盛京都城商业业态现状及存在问题
        4.2.3 商业业态对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
        4.2.4 商业业态对城市空间关系的影响
    4.3 商业面积饱和度研究
        4.3.1 商圈辐射理论
        4.3.2 商业容量与建设规模
        4.3.3 盛京都城合理化商业面积测算
    4.4 商业空间模式的经济分析
        4.4.1 两种商业空间模式——大商场和小商街
        4.4.2 盛京都城商业空间现状问题
        4.4.3 适合盛京都城发展的商业空间形式
    4.5 盛京都城商业空间组合形式的建构
        4.5.1 业态定位
        4.5.2 盛京都城小商街空间的植入
        4.5.3 盛京都城复合型商业空间组合的设计
        4.5.4 盛京都城既有商业建筑空间的整合
        4.5.5 小结
第五章 以“拆、改、建”为主体的城区建筑改造
    5.1 经济发展对盛京都城改造的影响
    5.2 旧城中“拆留”问题的矛盾性
        5.2.1 人口流动与产权的复杂性
        5.2.2 以地生财的城市经营观念
        5.2.3 利益分管下的动拆迁矛盾
    5.3 盛京都城建筑“拆留”原则
        5.3.1 原真性原则
        5.3.2 整体性原则
        5.3.3 优先性原则
        5.3.4 经济性原则
    5.4 盛京都城中“改”和“建”的原则
        5.4.1 建筑功能上的改造与再造
        5.4.2 建筑形态的改造与建设
        5.4.3 环境的整治与建设
    5.5 盛京都城“拆留”的策略
        5.5.1 可借鉴的“拆留”模式
        5.5.1.1 居住改善模式
        5.5.1.2 功能置换模式
        5.5.1.3 居住开发模式
        5.5.1.4 成片拆改留模式
        5.5.1.5 小结---保护开发,以“片”代“面”的拆建模式
        5.5.2 典型分析——帅府片区建筑的“拆留”分析
        5.5.2.1 以建筑质量为依据的拆留
        5.5.2.2 以建筑风貌为依据的拆留
        5.5.2.3 以建筑产权为依据的拆留
        5.5.2.4 小结——“拆留”分析
        5.5.3 典型分析——文庙片区的整合
        5.5.4 典型分析——故宫片区的整合
    5.6 盛京都城“新建”的策略
        5.6.1 功能置换,植入“新”元素
        5.6.2 化整为零,巧在整合
    5.7 小结——典型地段的拆建模式和商业空间形式的经济分析
        5.7.1 地块的选取
        5.7.2 经济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盛京都城住区容积率情况调研
附录二: 组织联合编队(本科生)区域调研说明
附录三: 盛京都城帅府片区建筑调查表
附录四: 盛京都城商业业态调研
附录五: 盛京都城商业业态种类及经营细分
附录六: 盛京都城建筑产权表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工程项目
致谢

(5)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与罪犯劳动及监狱企业生产相关的文献渊源
        1.2.2 对监狱生产及监狱企业公司研究的主要内容
        1.2.3 研究企业集团公司及其治理相关理论的文献
        1.2.4 对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及论文创新
2. 罪犯劳动及监狱企业的性质
    2.1 罪犯生产劳动的双重价值
        2.1.1 罪犯劳动的历史渊源
        2.1.2 罪犯劳动是国际通行做法
        2.1.3 罪犯劳动的双重价值
        2.1.4 罪犯劳动的报酬问题
    2.2 监狱企业的界定及分类
        2.2.1 监狱企业的界定
        2.2.2 监狱企业的特殊分类
    2.3 监狱企业的二重性质
        2.3.1 监狱企业的经济价值
        2.3.2 监狱企业的资源特点
        2.3.3 监狱企业的二重性质
    2.4 小结
3. 监狱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3.1 我国监狱企业原有的管理体制
        3.1.1 监狱企业的管理层级
        3.1.2 "监、企、社"三者合一
        3.1.3 具体经营管理方式
    3.2 原有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发展需要
        3.2.1 不适应提高改造质量的需要
        3.2.2 不适应监狱企业发展需要
    3.3 监狱企业管理体制变革的理论分析
        3.3.1 优化配置利用监狱企业现有资源
        3.3.2 有效降低监狱企业交易成本
        3.3.3 充分运用企业集团的经营优势
        3.3.4 促进监狱企业的产业调整和发展
    3.4 国外监狱企业管理体制的概况
        3.4.1 国外监狱企业的管理体制
        3.4.2 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
    3.5 我国监狱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特殊取向
        3.5.1 纯化监狱监管改造职能是首要取向
        3.5.2 谋求监狱企业经济效益是次要取向
        3.5.3 监狱企业管理体制的集团化改革
        3.5.4 对监狱企业集团化改革的质疑
    3.6 小结
4. 监狱企业集团化改革实践探索
    4.1 监狱企业集团化改革的背景
        4.1.1 监狱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
        4.1.2 监狱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4.2 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的组建及定位
        4.2.1 组建的基础条件要求
        4.2.2 组建的程序和方式
        4.2.3 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的隶属关系
        4.2.4 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的职能定位
    4.3 监狱企业集团公司改革试点情况
        4.3.1 部分省市组建集团公司的概况
        4.3.2 组建集团公司后的改革实效
    4.4 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的实践难题
        4.4.1 对监狱企业集团化改革可行性认识不一
        4.4.2 对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的性质理解不一
        4.4.3 争取集团公司的机构、资产和人员不易
        4.4.4 原监狱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不易
        4.4.5 原监狱企业人员去留安置难办
        4.4.6 监狱及公司财政保障缺口较大
        4.4.7 公司与监狱协作机制不完善
        4.4.8 集团公司自身管控机制不完善
    4.5 小结
5. 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的治理
    5.1 产权规制及改进设想
        5.1.1 我国监狱企业公司的产权规制
        5.1.2 国外监狱企业的产权模式
        5.1.3 我国监狱企业公司产权改进设想
    5.2 内部治理机构设置
        5.2.1 法人治理机构设置
        5.2.2 内部组织管理机构设置
    5.3 内部管控机制构建
        5.3.1 当前的两种治理模式比较
        5.3.2 构建公司内部的管控机制
        5.3.3 构建公司对罪犯劳动的管控机制
    5.4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构建
        5.4.1 监狱企业公司人力资源的特点
        5.4.2 公司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培养措施
        5.4.3 过渡时期公司的警察约束机制
        5.4.4 监狱企业公司职工管理机制
    5.5 财务管控机制构建
        5.5.1 监狱与企业公司收支分开的实施和监督
        5.5.2 监狱企业公司内部财务管控措施
    5.6 公司与监狱协调配合机制构建
        5.6.1 二者协调配合的影响因素
        5.6.2 二者协调配合的事项及职责
        5.6.3 二者协调配合的具体方式
        5.6.4 二者协调配合的监督制约
    5.7 小结
6. 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的产业选择与布局
    6.1 我国监狱企业的产业发展现状
        6.1.1 从事的产业门类众多
        6.1.2 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6.2 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的产业选择
        6.2.1 影响产业选择的主要因素
        6.2.2 集团公司产业选择的基准
        6.2.3 集团公司产业选择的对策
    6.3 监狱企业的产业空间布局
        6.3.1 主要影响因素
        6.3.2 调整产业空间布局的对策
    6.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基于资源战略观的营销资源层级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现实背景
        二、理论背景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主题与创新点
        一、研究主题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一、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二、论文框架结构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
        一、企业资源基础理论提出的背景
        二、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的理论渊源
        三、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及理论逻辑
    第二节 市场营销理论
        一、市场导向理论
        二、关系营销理论
第三章 营销资源理论文献回顾与评述
    第一节 营销资源理论的核心概念与评述
        一、营销资源的概念、维度与评述
        二、营销能力的概念、维度与评述
        三、营销资产的概念、维度与评述
        四、企业绩效评价的概念、维度与评述
    第二节 营销资源理论的概念模型与评述
        一、基于资源优势—位置优势—绩效优势范式的研究与评述
        二、基于营销资源—企业绩效范式的研究与评述
        三、基于影响因素—营销能力—企业绩效范式的研究与评述
        四、基于营销资产—企业绩效范式的研究与评述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一、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第四章 研究模型与研究命题
    第一节 关键变量的界定与维度选择
        一、营销资源的概念界定及维度选择
        二、基础营销资源的概念界定及维度选择
        三、营销能力及其主要维度的概念界定
        四、市场资产及其主要维度的概念界定
        五、企业绩效的概念界定及维度选择
    第二节 研究模型
        一、研究模型的提出
        二、研究模型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命题
        一、基础营销资源与市场感知能力的关系
        二、基础营销资源与顾客联系能力的关系
        三、基础营销资源与品牌建设能力的关系
        四、市场感知能力与市场关系资产的关系
        五、市场感知能力与市场智力资产的关系
        六、顾客联系能力与市场关系资产的关系
        七、顾客联系能力与市场智力资产的关系
        八、品牌建设能力与市场关系资产的关系
        九、品牌建设能力与市场智力资产的关系
        十、市场关系资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十一、市场智力资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第五章 关键变量维度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测量指标的建立
        一、基础营销资源测量指标的建立
        二、营销能力测量指标的建立
        三、市场资产测量指标的建立
    第二节 问卷编制和前测研究
        一、问卷编制
        二、前测研究
    第三节 数据收集与分析
        一、数据收集
        二、基础营销资源因子分析
        三、营销能力因子分析
        四、市场资产因子分析
    第四节 维度验证讨论
        一、基础营销资源维度讨论
        二、营销能力维度讨论
        三、市场资产维度讨论
第六章 营销资源层级模型的案例研究
    第一节 案例研究的方案设计
        一、案例研究方法
        二、案例研究的方案设计
    第二节 案例研究的实施
        一、案例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案例研究对象简介
        三、访谈提纲和访谈问题的拟定
        四、案例研究的资料收集
    第三节 研究命题检验
        一、研究命题检验
        二、命题检验结果汇总
    第四节 信度与效度分析
        一、信度分析
        二、建构效度分析
        三、内在效度分析
        四、外在效度分析
    第五节 案例研究结果讨论
        一、营销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层级作用机制
        二、基础营销资源与营销能力
        三、营销能力与市场资产
        四、市场资产与企业绩效
        五、宝硕型材营销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建议
第七章 结论和前瞻
    第一节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一、营销资源是一个多层级、多维度的资源体系
        二、基础营销资源是企业取得卓越绩效的必要条件
        三、营销能力是实现基础营销资源向企业绩效转化的主观能动要素
        四、市场资产是企业取得卓越绩效的战略性资产
        五、营销资源通过层级递进机制实现向企业绩效的转化
        六、中国制造业企业营销资源管理的特征
        七、营销资源观念为战略营销理论开辟了新的视野
    第二节 研究局限性与不足
        一、本研究提出的营销资源层级模型还须进一步深入展开
        二、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与营销资源理论的融合还不够紧密
        三、理论研究的视野不够开阔
        四、实证资料方面的限制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进一步深化研究营销资源层级模型
        二、深化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与营销资源理论的融合
        三、探索营销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等之间的关系
        四、探索研究组织创新能力对营销资源作用机制的影响
        五、扩大研究成果的一般化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A 营销资源测量量表
附录B 营销资源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公司多样化经营中行业选择问题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行业吸引力理论
    §2-2 行业相关性理论
        2-2-1 基本的行业分类方法
        2-2-2 从行业价值环节角度分析行业的相关性
    §2-3 企业资源与能力理论
    §2-4 小结
第三章 H 公司多样化经营过程研究
    §3-1 H 公司背景
        3-1-1 H 公司简介
        3-1-2 H 公司人员组成
        3-1-3 H 公司资金状况
    §3-2 H 公司的多样化经营
        3-2-1 1992 年之前计划经济时期
        3-2-2 1992 年后市场经济时期
        3-2-3 战略调整,多种经营时期
        3-2-4 小结
第四章 H公司多样化经营过程中行业选择成败分析
    §4-1 用“行业吸引力理论”分析H 公司多样化经营的行业选择问题
        4-1-1 房地产开发行业吸引力问题分析
        4-1-2 金属门窗制造行业吸引力分析
        4-1-3 塑料板、管、型材制造业
        4-1-4 建筑行业吸引力分析
        4-1-5 物业管理行业吸引力分析
        4-1-6 勘察设计行业吸引力分析
    §4-2 H 公司所选行业相关性分析
        4-2-1、建筑安装行业相关性比较
        4-2-2、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相关性分析
        4-2-3 物业管理行业相关性分析
        4-2-4 金属门窗制造业相关性分析
        4-2-5 塑钢板、管、异型材制造业相关性分析
        4-2-6 小结
    §4-3 企业资源与能力分析
        4-3-1 H 公司企业资源与能力分析
        4-3-2 H 公司所有资源能力与目标行业所需之比较
第五章 关于 H公司行业选择问题的分析结论和建议
    §5-1 H 公司多样化经营的结论
        5-1-1 金属门窗制造业
        5-1-2 建筑行业
        5-1-3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
        5-1-4 塑料板、管材制造业
        5-1-5 公司目标行业选择结论
        5-1-6 多样化经营过程中目标行业选择模型
    §5-2 关于 H 公司多样化经营问题的建议
        5-2-1 归核化
        5-2-2 培养核心竞争力量
        5-2-3 正确理解归核化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现代企业集团管理模式、方法研究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企现状和我国制造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 国企现状不容乐观
        二、 我国制造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大庆石油管理局多种经营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 大庆石油管理局多种经营目前状况
        二、 多种经营系统的外在形象分析
        三、 多种经营系统的内在问题分析
        四、 市场营销观念分析
        五、 产业结构分析
        六、 集团现有资源发挥情况的分析
    第三节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与总体结构
        一、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
        二、 本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三、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四、 论文的总体结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代企业集团的环境、管理模式和方法
    第一节 现代企业的环境分析
        一、 市场环境分析
        二、 技术环境分析
        三、 经济环境分析
    第二节 现代企业集团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一、 现代企业集团的管理模式
        二、 现代企业集团的管理方法
    第三节 一些企业集团成功的案例
        一、 海尔集团的“从吃休克鱼”到建立“市场链”的管理创新
        二、 邯钢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
        三、 虚拟联合体
        四、 鲁能集团
    第四节 大庆石油管理局多种经营系统的发展机遇和思路
        一、 大庆石油管理局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二、 大庆石油管理局多种经营系统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优势
        三、 大庆石油管理局多种经营系统的发展思路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种经营系统的重组战略
    第一节 组织结构重组战略
        一、 大集团模式和小核算体系的组织结构模式
        二、 多种经营系统中的大集团模式和小核算体系的重组战略
        三、 多种经营系统的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第二节 产业重组战略
        一、 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统一
        二、 多种经营系统的产业分布状况及对策
        三、 多种经营系统的产业重组战略
    第三节 集团总部职能重组战略
        一、 资本运营
        二、 品牌运营
        三、 策略中心
        四、 营销中心
        五、 研发中心
        六、 创建企业文化
        七、 创建战略联盟
        八、 创建集团网络共享平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种经营系统营销方案的探讨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大庆石油管理局多种经营系统的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现状分析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多种经营系统组建营销公司的初步构想
        一、 目的
        二、 组建营销公司的原则
        三、 营销公司的销售渠道和依托的平台
        四、 组织结构分析
        五、 营销公司与生产厂之间的关系
        六、 营销公司与创业集团的关系
    第四节 多种经营系统的营销公司的实施
        一、 大庆石油管理局多种经营系统的营销战略
        二、 实施步骤
        三、 主要业务流程
        四、 开发新的经销商
        五、 发货和收款流程
        六、 营销公司的成功关键点
        七、 营销公司将如何运做
    第五节 创业建材销售有限公司的营销方案
        一、 背景
        二、 市场现状分析
        三、 SWOT分析之一:优势与劣势分析
        四、 SWOT分析之二:机会与威胁分析
        五、 营销策略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资本运营方式探讨
    第一节 当前我国资本运营现状和特点
        一、 当前我国资本运营现状
        二、 当前我国资本运营的战略重点
        三、 搞好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
        四、 创造社会资本运营的战略环境
    第二节 大庆石油管理局资本结构现状
        一、 局内财务资产状态及分析
        二、 多种经营系统财务状态分析
        三、 债权债务分析
        四、 经济类型分析
    第三节 大庆石油管理局资本运营的战略模式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
    第一节 实施电子商务的意义和紧迫性
        一、 电子商务的概念与本质
        二、 电子商务带给销售公司的机遇
    第二节 网站与分销管理系统方案思路
        一、 创业建材销售有限公司电子商务系统的目标
        二、 方案设计原则
        三、 系统构建
    第三节 系统功能与业务流程介绍
        一、 总体流程
        二、 功能介绍
        三、 网站结构
        四、 网站后台栏目设计
    第四节 项目实施规划
        一、 阶段划分
        二、 项目阶段实施
        三、 项目进度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论文工作的总结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钢门窗委员会2000年工作总结及2001年工作安排(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跃进的产儿”:人民大会堂的设计与建造研究[D]. 赵传军.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2]北方城市住宅绿色改造行为驱动要素及动因模型研究[D]. 王卓然. 天津大学, 2017(01)
  • [3]新疆中泰化学PVC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祝振华. 新疆大学, 2015(03)
  • [4]经济层面上的盛京都城持续性发展设计研究[D]. 李安娜. 沈阳建筑大学, 2015(07)
  • [5]监狱企业集团公司研究[D]. 蒋贤孝.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7)
  • [6]基于资源战略观的营销资源层级模型研究[D]. 王亚江. 南开大学, 2009(07)
  • [7]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建材行业发展竭诚服务——天津市建材业协会技术委员会2006年工作总结与2007年工作思路[A]. 天津市建材业协会技术委员会. 天津建材(2007年第1期 总第133期), 2007(总第133期)
  • [8]公司多样化经营中行业选择问题的案例分析[D]. 王绍卿. 河北工业大学, 2006(06)
  • [9]现代企业集团管理模式、方法研究和实践[D]. 冀长文. 浙江大学, 2002(01)
  • [10]2002年全国钢木门窗行业年会工作报告[J]. 刘敬涛.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02(06)

标签:;  ;  ;  ;  

钢门窗委员会2000年工作总结及2001年工作安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