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边坡防治动态信息化的重要性

公路边坡防治动态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公路边坡防治动态信息化的重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穆哥(TRAMH MOJAHED ALI AHMED HAMOOD)[1](2021)在《高等级公路沿线边坡综合防护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日益提高道路工程建设要求,边坡这种常见形式也不例外。通过优化布局边坡,采用符合地区实际同时兼具美观与性能的工程建设措施,最大程度保证高速行车安全及道路运行稳定,规避边坡失稳问题,维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国家经济利益。边坡开挖是大规模建设高等级公路的常见措施。在开挖边坡的过程中,植被覆盖层极易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形成次生裸地现象,导致发生水土流失问题,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情况日益突出。随着政府颁行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保护生态环境力度,公路工程建设者面临较大压力,当前亟需探究解决如何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尽快恢复生态环境并保护好坡面植被问题。为有效防控建设高等级公路破坏生态环境的程度,需有针对性地应用生态防护方式,从而逐渐部分或完全取代纯工程防护方式。综合防护技术在达到传统工程防护稳定性高、防护程度强等优势的基础上,又兼具了植物防护成本低、生态环保效果好等优势。定性分析法主要对已变形地质体的成因及其演化史进行综合分析,定性说明和解释。边坡稳定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多,但以极限平衡理论为基础的条分法和以弹塑性理论为基础的数值分析方法为主。动态防护设计是开发智能高等级公路边坡CAD防护设计,基本设计原理如下:首先,借助智能系统的分析功能,解析当地的工程因素以及地质状况;随后在智能系统内部进行分析和运转,匹配最佳的计算和分析方法;最后确定一个经济可行、运营合理、防护有效的方法。最终实现边坡计算分析结果的合理准确、防护设计效果的最佳,最大程度上达到高度的人机系统智能化和协调性。高等级公路边坡综合防护设计应用研究,包括综合防护设计的基本原则:极限状态设计原则、荷载效应原则、设计计算原则、信息化设计原则、综合治理原则。一般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包括一般防护形式、新发展的防护形式、生态景观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及景观设计。

李佳昱[2](2021)在《水库大坝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四五”规划提出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我国现代化基础设施进程。水库大坝作为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其规模与数量的迅速扩张必然伴随着环境问题,尤其是施工阶段。一旦当其施工阶段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或落实不到位,就可能引起严重的环境破坏,因此,水库大坝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评价迫在眉睫。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水库大坝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水平进行评价,挖掘环境保护影响因素,探讨施工环境保护策略,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促进此类工程的绿色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水库大坝工程施工环境影响因素。以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工程占地、交通运输、施工附企生产、施工人员日常生活等多个环境破坏作用因素为切入点,分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两个阶段归纳总结水库大坝工程施工环境影响因素的类型、来源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为指标体系构建框架的选择提供思路。(2)构建水库大坝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相关技术导则规定设计水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生态破坏控制、人群健康防护的指标体系框架;结合文献、规范标准和已掌握的环评资料进行指标初选;综合问卷可靠性检验结果和专家意见筛选并确立指标体系;参考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划分数量将指标的评价等级划分为差、及格、中等、良好、优秀五级,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对不同指标的等级划分标准进行说明。(3)建立水库大坝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评价模型。通过评价方法的论证比选,将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耦合为EW-AHP法确定指标组合权重以避免信息缺失和主观判断引起的误差;选取未确知测度理论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解决指标量化时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以此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和评价结果的精确度。(4)实例论证。对黄金峡水库大坝工程进行施工环境保护评价,验证所建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可靠度。同时,考察指标得分与非稳定区域边界线的关系,将指标分为重点整改、适度改进、优化调整、继续保持4类,以便明确改善次序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进一步提高该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等级,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王金茹[3](2021)在《黑龙江省绿色公路施工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公路的建设发展日益迅猛。快速发展的公路交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治国方略的指导下,公路行业着力开展绿色公路建设。路域生态环境保护是绿色公路建设的首要目标,因此,路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就成为绿色公路建设项目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由于气候严寒、冻土环境复杂等原因,使得黑龙江省等寒冷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寒冷地区绿色公路的建设施工对冻土环境造成扰动和破坏,引起冻土冻融循环不断产生,导致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并造成植被生存的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程度,造成地表植被退化。寒冷地区特殊敏感的生态环境又给寒区绿色公路的施工造成困难,出现边坡及路基失稳、冻胀、融沉和道路翻浆等公路病害和问题。当前绿色公路建设正处于大力发展中,绿色公路生态环境保护对绿色公路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针对黑龙江省的特殊生态环境进行研究,识别路域关键生态因子,建立黑龙江省绿色公路施工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为黑龙江省及我国其他寒冷冻土区绿色公路路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以典型寒冷地区的代表—黑龙江省绿色公路为研究对象,创新性提出将冻土环境作为寒区生态环境评价的重要方面,从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最深的施工阶段出发,建立黑龙江省绿色公路施工路域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研究过程如下:首先总结黑龙江省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及绿色公路建设发展情况,明确黑龙江省绿色公路施工对路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机理。其次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调研等方式,建立黑龙江省绿色公路施工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建立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黑龙江省绿色公路施工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定义理想解为绿色公路未建设施工前的路域原始生态状况,通过计算各层指标值与理想解的欧式距离得到各指标相对贴近度,以此量化绿色公路施工对路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程度。最后,以呼十绿色公路为例进行实例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绿色公路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对策。

徐鸿庚[4](2020)在《基于物联网的公路边坡监控预警系统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广西地处我国华南地区,具有夏季炎热多雨、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的特点,使得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公路边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而完善的公路边坡监控预警系统有利于高效开展监控预警工作。现有公路边坡监控预警系统存在着功能有待拓展、业务流程不完善及预警等级量化不清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公路边坡管理工作,提高公路边坡灾害的预警及处置效率。论文以设计开发基于物联网的高效公路边坡监控预警系统为目标,分析公路边坡监控预警系统的影响因素和问题,提出系统的升级方案,并对公路边坡监控预警的两个主要问题——监测点布局与维护方案制定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开发出一套基于物联网的公路边坡监控预警升级系统,为高效开展公路边坡管理及灾害预警工作提供帮助。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基于物联网的公路边坡监控预警系统的应用需求及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系统的升级方案,包括拓展系统功能模块,采用ECRS法优化业务流程,设计数据流程及数据库。(2)通过优化设计数据传输模块,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公路边坡灾害预警等级,先分析构造一致性判断矩阵,利用判断矩阵计算影响指标的权重,再对广西区某公路边坡灾害预警等级进行评价,最后,将量化等级结论更直观的提供给使用者,说明选择层次分析法评价公路边坡灾害预警等级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3)在综合考虑外界环境、距离、费用及监测点覆盖范围的基础上,以监测点覆盖率最大和投入费用最低为研究目标建立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合理化布局模型,根据布局模型布设监测点;并利用匈牙利算法制定监测点维护方案,首先明确制定维护方案的评价指标,然后通过效率矩阵分析计算,最后确定监测点的最优维护方案。(4)选择C#程序设计语言,采用SQL数据库,对B/S架构的公路边坡监控预警系统实现升级,并进行系统测试。

刘代文,钟元庆,曾俊铖,丘仁科[5](2020)在《福建省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监测技术规程研究》文中提出以福建省高速公路高边坡工程近二十多年的监测实践经验为基础,总结其高边坡监测的工程特点和监测目的,提出了符合其自身特点的监测项目、技术要求和成果编制内容等具体的规程条款,形成了地方技术标准。同时,根据福建境内路堑高边坡、路堤高边坡和滑坡的规模大小、危害程度及重要性等级,提出了符合其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测的安全等级划分;同时,针对现阶段自动化监测设备、传输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提出了自动化监测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本规程的制定,将有效推进其监测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与工程管理的定量化,保障高速公路安全顺畅通行。本规程的实施,具有较好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陈志[6](2020)在《滇西北高原峡谷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研究 ——以香格里拉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南大部分地区地质环境脆弱,是国家投入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最多的省份之一。香格里拉位于滇西北高原峡谷区生态脆弱区、现代地表活动试验区、国家重点生态保护区。论文研究目的是基于环境生态学与地质学融合的视角探讨该区域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及危险性并对其进行分区,为国土空间规划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供数据支撑和建议。本研究利用RS和GIS技术,结合现场调研资料,定量揭示了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特征,初步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动态及静态控制因子;分析了4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并结合CA-Markov模型拟合了现有状况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未来情况下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采用遥感手段结合现有的气象数据探讨了市域尺度地表温度、湿度的空间分布;分析了过去50年(1961-2010年)及今后30年(2031-2060年)的气温及降水分布特征,获得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动态因子;最后利用模型对现状及未来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进行分区评价,初步探索了基于生态地质学为基础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遥感解译,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共解译滑坡416个,崩塌179个,泥石流沟262条;并结合既有资料记载,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灾害点规模、灾害特征、险情及诱发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具有区域聚集特征,且沿断层及碎屑岩区域展布,灾害点密度整体呈南部及西北高、东部及中部低、沿河谷及构造带分布的特点。(2)运用雷达比值指数法开展地质灾害的快速提取和灾害监测,与调查结果图相比,总体精度较好,满足快速提取精度要求;运用Sentinel-1 SAR方法在针对地质灾害体的信息提取与监测方面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应有前景宽广;采用该方法对地质灾害信息的识别和提取时效快、效果好,且不受天气因素限制,可为应急救灾和监测提供信息支持。(3)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获取与地质灾害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称之为评价因子。(1)地表温度数据用到了从NASA官网上下载的MODIS传感器的8天合成地表温度产品,经数据预处理、运用空间插值方法后,得到研究区的年平均地表温度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2)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负相关关系,结合相关方程计算研究区的土壤湿度,结果表明:香格里拉市的气候条件整体上较干旱,其中湿润地区的分布范围约占6%,正常区域占13%,微旱和干旱区域占60%,重旱区域约占12%。植被覆盖度不同,其土壤湿度差异较大。(4)本研究利用1961—2010年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的逐日气象格点数据,通过编写程序,运用R软件运行程序,提取出研究区范围内的每个格点数据,利用STARDEX中的FORTRAN子程序计算出极端气候指数,并选取与研究相关的主要极端指数,分析香格里拉市过去(1961-2010年)及将来(2031-2060年)极端气温及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为香格里拉市地质灾害的易发性提供气象数据支撑。(5)人类工程活动是影响地质灾害的重要影响因子,通过土地利用变化表征这一活动的强度及其趋势,利用遥感探讨了近30年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整体表现出西部、东部及西南部相对较高,中部、东南部及北部覆盖低的特点;运用CA-Mark模型对土地利用驱动力因子进行分析,经对过去及现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实际解译的结果进行检验,2019年土地利用模拟的全局Kappa系数为0.794,全局精度85.6%,说明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高度一致,CA-Markov模型模拟精度满足应用要求;模型依据过去3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式预测未来2030年土地利用状况,结果显示未来建筑用地和耕地地依旧在增加,但增速均有所放缓。1990-2019年香格里拉市建筑用地平均年增速为5.0%,2020-2030年下降到2.0%。草地地在过去30年的平均年增速为6.8%,未来将会下降到1.0%(2020-2030)。耕地、林地、其他用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年均减少速度分别为-1.2%、-0.8%和-0.2%。(6)基于过去(2014年)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根据相关模型评价现状(2019年)及未来(2030年)地质灾害危险性及易发性。2019年研究区地质灾害高、中、低易发区及不易发区面积分别为1860.83 km2,3008.12 km2,4023.63 km2,2367.47 km2,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南部区域金沙江沿岸阶地及其支流的河谷两岸;2019年香格里拉市地质灾害高、中、低危险区及安全区面积面积分别为125.03 km2、3500.85 km2、6274.13 km2,1359.8 km2,香格里拉市地质灾害高、中等危险区域主要分布于南部区域及北部的东旺乡东旺河及西北部尼西乡汤满河的河谷地带。另外,本文根据相关模型预测了2030年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易发性及危险性等级、面积及分布区域。基于对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及危险性进行分区的结果,初步探索了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香格里拉市未来高易发区和危险区仍然存在增加的趋势,地质灾害诱发的静态因子是稳定的,变化的是其动态因子,动态因子主要体现在生态因子上,鉴于香格里拉特殊的生态定位,未来需要从生态系统及产业结构调整角度对其进行预防。

胡若雯[7](2020)在《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养护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的服务能力和使用年限。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是高速公路养护质量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日常养护管理的缺失,导致高速公路病害问题越来越明显,高速公路使用性能不断退化,最终影响其服务能力。对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评价进行研究,建立责权明晰的质量评价体系,为今后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决策和养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对全面提升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在对国内外高速公路养护质量管理与质量评价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的相关理论,并以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为例,分析出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从路面、路基、桥涵、隧道、绿化、交通安全设施和日常养护管理七个方面筛选出能直观反映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的评价指标,构建了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对质量评价过程、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排序方法进行说明,并将评价模型应用到江西省JX养护所高速公路日常养护项目,经过评价结果分析提出了提升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的对策建议,为今后的日常养护工作计划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论文的创新与特色之处在于:结合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工作实际,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出简单、易测、适宜的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评价指标,为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提供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对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补充,填补了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评价研究领域的空白,对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建立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褚云鹏[8](2020)在《基于基坑工程监测的熵权-AHP模糊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建设工程高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加,相应基坑工程也越来越多。同时城市之中建筑基坑所处在的环境条件复杂,房屋密集林立,道路纵横交错,地下管网交错,因此基坑工程的安全风险程度越来越高,如何评价、保证基坑工程安全是目前建筑界最为迫切解决的问题。目前基坑工程安全评价中,大都只依靠某一项监测内容的监测数据查看是否超过有关规范或设计制定的报警值,来评判其安全状态。但有时候虽然某一监测项目超过了报警条件,但从其它特性上看不出基坑存在安全问题,因此基坑工程施工往往不会采取措施而坚持到了最后。表明这种单一指标评价方式,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尽管监测项目众多,却不能内在的、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评价。为此,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和现场试验研究,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基坑工程信息化监测,研究基坑工程风险评价方法,达到有效分级预警目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为:(1)通过对赣州市大量基坑工程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95%保证率监测数据特征点为基础,分别给出了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周边地表位移、周边建筑沉降等位移特征值及其位移速率特征值,一方面查明了当前基坑工程状况,绝大部分是符合当前规范要求的,另外解决了前人4级报警策略中Ⅱ级预警控制值由设计人员自定的困难。(2)通过人工监测和自动化监测两种监测方式对赣州某中学实验教学楼基坑工程对比研究,明确了两种监测方式的优点与不足,说明自动化监测尚不能完全替代人工传统监测。特别是在锚索内力自动化监测中,锚索计受温度影响较大,由于夏天昼夜温差比较大,导致监测值一天内起伏较大。影响监测值的取用,值得重视。建议两者相结合对建筑基坑工程进行监测,以做得优势互补,使得在基坑方面信息化监测水平得到提高,更有利于保障基坑安全。(3)采用熵权-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制定完善的4级预警报警策略,以更好的定量地评价基坑本体与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通过对赣州市某中学实验教学楼基坑工程进行的安全性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行,为监测工作提供了基坑工程安全评价分析的新思路。(4)采用MATLAB把熵权-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编写成可交互式的程序软件,实现了基于基坑实测数据进行基坑多级报警策略,经过案例计算,表明效果明显,操作简单,有助于做到及时分析评价、决策。

黄雯[9](2020)在《基于成本的高速公路总承包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高速公路投资建设具有耗时长、投入大、技术难度高等特点,项目管控不足,会对投资方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近几年,公路行业引入了工程总承包模式,并对其管理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由于总承包商的身份及合同计价方式都发生改变,成本管理成为了该模式下项目管理的关键。在设计阶段实施系统化的成本管理,提高后续工作的可行性和易行性,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成本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高速公路设计阶段的各专业工程设计要素,与采购阶段、施工阶段和试运营阶段的成本影响关系,提出一种对设计方案进行成本影响因素量化评比的方法,在项目设计阶段,视因素重要程度,为总承包商选择设计方案。希望该方法对总承包商深化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提高项目盈利水平、强化行业内竞争力,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运用工作分解结构,分解项目各专业工程的设计,与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影响关系,调查相关文献和项目资料,找出对项目各阶段成本产生影响的设计关键因素。结合德尔菲法和逼近理想解法(TOPSIS),对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和权重分析,为方案评价提供依据。应用变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设计阶段的关键成本影响因素,构建设计方案评价体系,评价设计方案对全过程成本控制的优劣,为总承包商选择兼具经济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案提供建议。

张志慧[10](2020)在《基于BIM的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智能识别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空间日益紧张。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城市土地,各个城市的高层建筑大量涌现。地下空间的发掘和利用也在城市中得到不断地发展,且规模和深度不断加大。无论是高层建筑深基础的施工还是地下空间的建设,都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大规模的地下开挖,由此伴随着出现大量的深基坑工程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场地紧凑、周边环境复杂等特点,导致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产生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BIM(Buli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综合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相关信息的数据模型,充分利用BIM技术的参数化、动态可视化施工模拟、数据集成化等特点并结合相关信息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基于此,本文借助BIM技术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首先从深基坑安全事故案例、深基坑各施工活动的工作安全分析中对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识别,然后基于Revit的可视化编程平台Dynamo构建深基坑施工空间拓扑关系,对工程对象间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构建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知识库,最后利用Revit二次开发技术构建并实现深基坑施工安全识别系统,以实现对知识库内容的充分利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典型的深基坑安全事故案例、深基坑三大主要施工活动的工作安全分析两方面进行分析,识别出深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通过文本分析从事故调查报告、安全施工规范等资料数据中总结出积极有效的安全预防措施,为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知识库的构建提供基础支撑。(2)根据深基坑施工BIM模型对工程对象进行分类,对其几何信息(包括位置信息、尺寸信息等)、非几何信息(材料信息、施工信息等)进行描述,并总结得出深基坑各工程对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Revit的可视化编程平台Dynamo提取某特定场景下的空间拓扑关系,最后将提取出的拓扑关系利用知识图谱工具进行可视化,为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知识库的构建做铺垫。(3)构建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知识库。首先对知识库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对前文描述的安全规范、工作安全分析、事故案例及空间拓扑关系等安全知识进行分类,总结得出可以描述上述安全知识的表示方法,随后分析了施工安全风险知识库的需求,并对知识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查询机制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利用Microsoft Access 2019实现了对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知识库的构建。(4)设计并实现基于BIM技术的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系统。首先对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系统的框架和功能进行分析,并对Revit API二次开发环境配置和开发方式进行描述,然后借助Revit和Visual Studio平台,利用C#语言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插件的开发,关键在于对知识库中的安全知识进行针对性查询,从而实现基于安全事故、基于工作安全分析、基于拓扑关系的工程对象的安全风险识别及可视化功能,以实现对知识库中安全知识的充分利用。该论文有图66幅,表30个,参考文献103篇。

二、公路边坡防治动态信息化的重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路边坡防治动态信息化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高等级公路沿线边坡综合防护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设计方法简介
    2.1 放缓边坡
    2.2 边坡工程防护
        2.2.1 坡面防护
        2.2.2 砌石防护
        2.2.3 锚杆防护
        2.2.4 抗滑桩防护
        2.2.5 挡土墙防护
    2.3 边坡植物防护
        2.3.1 条播法
        2.3.2 喷播法
        2.3.3 密铺法
        2.3.4 框架内植草护坡
        2.3.5 植树
    2.4 边坡综合防护技术
        2.4.1 综合防护技术的种类及特点
        2.4.2 综合防护工程的基本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等级公路边坡稳定性的分析与设计
    3.1 高等级公路边坡安全的系数确定
        3.1.1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与稳定分析法的关系
        3.1.2 土抗剪强度指标与安全系数关系
        3.1.3 国外的边坡稳定系数取值
    3.2 高等级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一般方法
        3.2.1 费伦纽斯条分法
        3.2.2 毕肖普条分法
        3.2.3 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
        3.2.4 几种常用的极限平衡法分析比较
    3.3 高等级公路边坡动态优化设计
        3.3.1 动态优化设计概念
        3.3.2 动态优化设计法
        3.3.3 高等级公路边坡动态优化防护设计
    3.4 高等级公路边坡稳定性验算
    3.5 高等级公路边坡稳定性设计基本程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等级公路边坡综合防护设计应用研究
    4.1 高等级公路边坡综合防护设计基本原则
        4.1.1 极限状态设计的原则
        4.1.2 荷载效应的原则
        4.1.3 设计计算的原则
        4.1.4 信息化设计的原则
        4.1.5 综合治理的原则
    4.2 一般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
        4.2.1 一般防护形式
        4.2.2 新的发展防护形式
    4.3 生态景观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
        4.3.1 生态绿化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
        4.3.2 高等级公路边坡常常用的植物选择
        4.3.3 高等级公路边坡景观设计
    4.4 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在重力式抗滑挡土墙计算中的应用
        4.4.1 工程概况
        4.4.2 设计计算
        4.4.3 稳定性验算的
        4.4.4 墙身截面强度验算的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2)水库大坝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绿色施工研究现状
        1.2.2 施工环境保护评价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技术路线
2 水库大坝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评价相关研究基础
    2.1 相关理论研究
        2.1.1 绿色施工理论
        2.1.2 清洁生产理论
        2.1.3 环境承载力理论
    2.2 评价方法选择
        2.2.1 指标赋权方法
        2.2.2 综合评价方法
    2.3 施工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2.3.1 分析过程
        2.3.2 分析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水库大坝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3.1.1 指标来源
        3.1.2 构建原则
    3.2 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3.2.1 指标体系的初选
        3.2.2 指标体系的筛选
        3.2.3 指标体系的确立
    3.3 评价指标的等级划分
        3.3.1 水污染防治
        3.3.2 噪声污染防治
        3.3.3 大气污染防治
        3.3.4 固体废弃物处理
        3.3.5 生态破坏控制
        3.3.6 人群健康防护
    3.4 本章小结
4 水库大坝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评价模型
    4.1 EW-AHP组合权重
        4.1.1 客观权重
        4.1.2 主观权重
        4.1.3 综合权重
    4.2 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
        4.2.1 单指标未确知测度
        4.2.2 多指标未确知测度
        4.2.3 置信度识别及排序
    4.3 施工环境保护策略
    4.4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施工环境保护评价
        5.2.1 基础数据统计
        5.2.2 数据处理过程
        5.2.3 评价结果分析
    5.3 施工环境保护策略分析
    5.4 相关改善措施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
附录 Ⅰ
附录 Ⅱ

(3)黑龙江省绿色公路施工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绿色公路研究现状
        1.3.2 公路环境保护及发展现状
        1.3.3 公路生态评价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黑龙江省绿色公路施工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分析
    2.1 绿色公路内涵与特征
        2.1.1 绿色公路内涵
        2.1.2 绿色公路特征
    2.2 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理论
        2.2.1 公路路域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
        2.2.2 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
    2.3 黑龙江省绿色公路建设发展分析
        2.3.1 黑龙江省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特征
        2.3.2 黑龙江省绿色公路建设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2.4 黑龙江省绿色公路施工路域生态环境影响机理分析
        2.4.1 黑龙江省绿色公路施工对冻土环境的影响
        2.4.2 黑龙江省绿色公路施工对地表植被的影响
        2.4.3 黑龙江省绿色公路施工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2.4.4 黑龙江省绿色公路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
        2.4.5 黑龙江省绿色公路施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绿色公路施工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3.3 建立黑龙江省绿色公路施工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3.3.1 评价指标的初步选择
        3.3.2 评价指标筛选及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3.4 评价指标量化
        3.4.1 定性指标量化
        3.4.2 定量指标量化及无量纲化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绿色公路施工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建立
    4.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1.1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
        4.1.2 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
        4.1.3 组合赋权法确定综合权重
    4.2 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评价模型建立
        4.2.1 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施工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计算
        4.2.2 绿色公路施工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
    4.3 本章小结
5 实证分析
    5.1 依托工程项目概况
    5.2 呼十绿色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5.2.1 依托工程评价指标得分计算
        5.2.2 指标权重计算
        5.2.3 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评价模型计算
        5.2.4 评价结果分析与对策提出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黑龙江省绿色公路施工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调查
附录B 植物资源状况中二级指标权重计算
附录C 土壤资源状况中二级指标权重计算
附录D 水资源状况中二级指标权重计算
附录E 野生动物及其栖境保护状况中二级指标权重计算
附录F 寒区冻土环境状况中二级指标权重计算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4)基于物联网的公路边坡监控预警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
        1.2.1 业务流程优化研究
        1.2.2 数据内容研究
        1.2.3 公路边坡监测点问题研究
        1.2.4 系统功能模块与升级软件应用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路线及内容
        1.4.1 研究路线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公路边坡监控预警系统升级方案
    引言
    2.1 公路边坡监控预警内容
        2.1.1 优化目标
        2.1.2 优化设计依据
        2.1.3 监控预警管理过程
    2.2 现有公路边坡监控预警系统评价与优化
        2.2.1 系统功能模块问题分析
        2.2.2 系统业务流程问题分析
        2.2.3 系统数据内容问题分析
    2.3 公路边坡监控预警系统升级设计
        2.3.1 功能模块解决方案
        2.3.2 业务流程优化升级
        2.3.3 数据内容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传输模块优化设计与预警等级评价
    引言
    3.1 需求分析
        3.1.1 数据传输需求分析
        3.1.2 预警等级评价需求
    3.2 公路边坡数据传输模块优化设计
    3.3 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公路边坡灾害预警等级
        3.3.1 层次分析法
        3.3.2 构建等级评价指标
        3.3.3 等级评价方案设计
        3.3.4 预警等级结果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监测点布局及维护方案优化
    引言
    4.1 公路边坡监测点布局模型建立
        4.1.1 问题描述
        4.1.2 模型基本假设
        4.1.3 参数与决策变量
        4.1.4 监测点模型的建立
    4.2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求解监测点布局问题
        4.2.1 模拟退火算法
        4.2.2 模拟退火算法步骤
    4.3 工程实例应用分析
        4.3.1 数据参数准备
        4.3.2 求解过程
        4.3.3 布局结果
    4.4 监测点维护方案制定与实现
        4.4.1 维护方案分析与建立
        4.4.2 算法原理概述
        4.4.3 实例分析与实现
        4.4.4 基于MATLAB验证监测点维护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路边坡监控预警系统升级与实现
    引言
    5.1 系统升级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5.2 系统升级开发架构
    5.3 系统开发准备过程
    5.4 系统的升级开发
        5.4.1 系统登录
        5.4.2 系统管理
        5.4.3 边坡管理
        5.4.4 查询管理
        5.4.5 维护管理
        5.4.6 信息管理
        5.4.7 工具查询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5)福建省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监测技术规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边坡监测概况
    1.1 高速公路高边坡安全监测特点
    1.2 高速公路高边坡监测的目的
2 高边坡监测内容
3 高边坡监测创新
4 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5 结论

(6)滇西北高原峡谷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研究 ——以香格里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香格里拉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体系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 研究工作概况及完成工作量
    1.7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社会经济
    2.3 地形地貌
    2.4 地质与地震
    2.5 气象水文
    2.6 植被
    2.7 土壤及土地利用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香格里拉市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3.1 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发育特征
    3.2 地质灾害时空分布与形成条件
    3.3 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与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entinel_1A技术对香格里拉市地质灾害监测研究
    4.1 Sentinel-1 SAR影像及预处理
    4.2 雷达遥感监测地质灾害方法
    4.3 香格里拉市地质灾害体散射特征分析
    4.4 香格里拉市地质灾害体监测精度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质灾害动态评价因子获取及分析研究
    5.1 香格里拉市地表温度的反演
    5.2 香格里拉市地表湿度的反演
    5.3 香格里拉市极端气温、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5.4 植被覆盖度因子获取与分析研究
    5.5 基于CA-Markov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预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香格里拉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变化与预测
    6.1 2014年香格里拉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6.2 2014年香格里拉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6.3 2019年香格里拉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6.4 2019年香格里拉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6.5 2030年香格里拉市地质灾害易发性预测评价
    6.6 2030年香格里拉市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价
    6.7 讨论与结论
第七章 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防治模式
    7.1 基于地质灾害分区的防治模式
    7.2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防灾模式
    7.3 基于生态定位的地质灾害防治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小结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论文的研究目标
        1.3.2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评价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的相关理论
        2.1.1 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概念
        2.1.2 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特征
    2.2 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概述
        2.2.1 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内容
        2.2.2 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基本要求
        2.2.3 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基本原则
        2.2.4 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特点
    2.3 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方法
        2.3.1 德尔菲法
        2.3.2 层次分析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3.1 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影响因素
        3.1.1 路面
        3.1.2 路基
        3.1.3 桥涵
        3.1.4 隧道
        3.1.5 绿化
        3.1.6 交通安全设施
        3.1.7 日常养护管理
    3.2 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1 日常养护质量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2.2 评价指标的确定
        3.2.3 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3.3 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评价模型
    3.4 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3.3.1 准则层指标重要性的确定
        3.3.2 指标层指标重要性的确定
        3.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评价
    4.1 评价过程
    4.2 评价标准
        4.2.1 评价内容
        4.2.2 评分标准
    4.3 评价结果排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JX养护所日常养护项目的质量评价实例应用
    5.1 项目概况
    5.2 JX养护所日常养护质量综合评价
        5.2.1 养护质量评价
        5.2.2 养护质量评价结果
    5.3 结果分析
        5.3.1 路面日常养护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5.3.2 路基日常养护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5.3.3 桥涵日常养护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5.3.4 隧道日常养护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5.3.5 绿化日常养护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5.3.6 交通安全设施日常养护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5.3.7 日常养护管理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5.4 对策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置评价指标调研问卷

(8)基于基坑工程监测的熵权-AHP模糊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1.2.2 基坑信息化监测发展现状
        1.2.3 基坑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第2章 基坑风险管理研究与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2.1 工程风险的概述
        2.1.1 风险概念
        2.1.2 风险的特征
    2.2 基坑风险的影响因素
    2.3 基坑风险评定流程
        2.3.1 基坑工程风险识别
        2.3.2 基坑工程风险评估
    小结
第3章 基于基坑工程监测数据的报警值探讨
    3.1 建筑基坑监测警戒值探讨
        3.1.1 不同地区的监测报警标准
        3.1.2 水平位移报警值制定策略研究探讨
        3.1.3 基坑周边地表控制值研究
        3.1.4 基坑周边建筑分级报警探讨
        3.1.5 锚索(杆)内力分级报警探讨
    3.2 基于监测数据统计概率的报警值取值研究
        3.2.1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数据报警值探讨
        3.2.2 周边地表沉降监测数据报警值探讨
        3.2.3 关于周边建筑物沉降报警值探讨
    小结
第4章 深基坑工程信息化监测实施案例研究
    4.1 基坑工程信息化监测必要性及意义
        4.1.1 基坑工程信息化监测必要性
        4.1.2 信息化监测意义
    4.2 工程概况
        4.2.1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4.2.2 支护结构形式
    4.3 监测方案
        4.3.1 监测方案设计原则
        4.3.2 基坑监测点位布置
        4.3.3 基坑监测周期、监测频率和报警值
        4.3.4 人工监测项目和方法原理
        4.3.5 自动化监测和原理
    4.4 基坑开挖工况进度
    4.5 监测作业量统计
    4.6 监测结果分析
        4.6.1 桩(坡)顶水平位监测结果
        4.6.2 桩体深层水平位移结果
        4.6.3 锚杆内力监测结果
        4.6.4 周边道路与建筑沉降结果
    4.7 人工与自动化监测对比研究
        4.7.1 成本对比
        4.7.2 优势对比
    小结
第5章 熵权-AHP模糊综合评价探讨
    5.1 概述
    5.2 模糊评价原理
    5.3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5.3.1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5.3.2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5.4 基坑工程安全评价步骤
        5.4.1 评价指标和体系的确立
        5.4.2 不同安全等级情况下安全状态隶属度函数构建
        5.4.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5.4.4 选用评价模型进行评价
    5.5 案例分析
    小结
第6章 基于MATLAB的基坑风险评价实现
    6.1 引言
    6.2 程序开发总体设计思路
        6.2.1 程序功能性需求
        6.2.2 程序整个框架
    6.3 应用程序开发
        6.3.1 MATLAB简介
        6.3.2 MATLAB图形用户界面
    6.4 程序功能实现
        6.4.1 判断矩阵的输入与一致性检验
        6.4.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6.4.3 基坑评价指标等级分级方案输入
        6.4.4 监测数据输入与隶属度函数选择
        6.4.5 隶属度矩阵显示
        6.4.6 评价结果
    6.5 案例再分析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成本的高速公路总承包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现存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高速公路成本管理现存问题
    1.2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评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对象的界定
        1.4.1 公路行业的工程总承包
        1.4.2 高速公路实施工程总承包的特点
        1.4.3 高速公路设计阶段的成本定义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二章 评价方法的设计及理论基础
    2.1 评价方法的设计思路
    2.2 指标筛选、权重分析及评价方法相关理论
        2.2.1 德尔菲法的应用
        2.2.2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原理
        2.2.3 基于惩罚-激励变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原理
第三章 设计阶段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3.1 成本影响因素的文献研究
        3.1.1 项目前期调查、勘察的影响
        3.1.2 工程实体设计的影响
        3.1.3 设计阶段与前后阶段工作衔接的影响
    3.2 项目成本影响因素工程变更实例分析
    3.3 影响因素的分解
第四章 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的确定
    4.1 设计方案评价指标的确定
        4.1.1 运用德尔菲法筛选评价指标(第一轮)
        4.1.2 运用德尔菲法筛选评价指标(第二轮)
        4.1.3 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分析
    4.2 TOPSIS最优常权和变权模糊评价模型
        4.2.1 TOPSIS法确定最优权重
        4.2.2 分级标准与模糊评价矩阵
        4.2.3 引入变权权重的评价模型
第五章 设计方案评价方法实证研究
    5.1 总承包联合体及项目概况
        5.1.1 总承包联合体概况
        5.1.2 高速公路项目概况
    5.2 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的运用和结果
        5.2.1 确定评价对象和最优常权方案
        5.2.2 确定变权权重
        5.2.3 模糊关系矩阵与评价结果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问卷)
附录B(问卷)
附录C(方案评价表)
致谢

(10)基于BIM的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智能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内容及思路
2 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2.1 相关理论概述
    2.2 基于事故的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2.3 基于JSA的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BIM的深基坑空间拓扑关系构建
    3.1 BIM概述
    3.2 BIM模型工程对象分类与表达
    3.3 构建深基坑工程对象空间拓扑关系
    3.4 本章小结
4 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知识库构建
    4.1 知识库理论
    4.2 安全知识分类与表达
    4.3 构建施工安全风险知识库
    4.4 本章小结
5 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系统
    5.1 基于BIM的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系统概述
    5.2 基于BIM的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插件开发
    5.3 基于二次开发技术的知识库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公路边坡防治动态信息化的重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等级公路沿线边坡综合防护设计方法研究[D]. 穆哥(TRAMH MOJAHED ALI AHMED HAMOOD).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2]水库大坝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评价研究[D]. 李佳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黑龙江省绿色公路施工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 王金茹.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4]基于物联网的公路边坡监控预警系统优化研究[D]. 徐鸿庚. 广西大学, 2020(07)
  • [5]福建省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监测技术规程研究[A]. 刘代文,钟元庆,曾俊铖,丘仁科. 第十七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2020
  • [6]滇西北高原峡谷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研究 ——以香格里拉市为例[D]. 陈志.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7]江西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质量评价研究[D]. 胡若雯. 南昌大学, 2020(01)
  • [8]基于基坑工程监测的熵权-AHP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 褚云鹏. 南昌大学, 2020(01)
  • [9]基于成本的高速公路总承包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研究[D]. 黄雯. 广西大学, 2020(02)
  • [10]基于BIM的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智能识别研究[D]. 张志慧.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公路边坡防治动态信息化的重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