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

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

一、为企业创造好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菲[1](2021)在《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峰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资助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表明未来几十年,大幅度降低碳强度将成为中国的核心目标,这种气候雄心对于中国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价值。企业作为全面绿色转型在生态环境领域的主要载体,是吹响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的冲锋号,其核心在于通过采取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积极降低气候环境风险,进而保护维系生产力发展的生态环境根基。在以往的研究中,虽然学者们已经就企业的环境管理对策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认知。例如,在环境方面的投资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对于企业以及所处环境来说,积极主动的环境行为通常会比被动消极的环境行为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等。但现如今,随着国家和社会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不断增强,以及在动态竞争市场中经营和获利结构的不断转变,在环境方面的投入早就不是以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反而可能会为企业在经济方面带来很大的竞争优势。不仅如此,在实施环境战略的过程中,企业也没有必要一味的寻找更加积极的环境策略来应对环境问题,考虑到中国的组织情境以及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现状,寻找合适的战略类型才是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平衡企业的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找到适合企业的环境治理发展路径成为了学界和业界在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共同思考的话题。纵观现有关于生态环境在战略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已经对企业环境责任的驱动因素以及一些结果因素进行了理论推演和实证检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首先,现有研究探讨了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绩效尤其是企业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试图探究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环境责任以及企业环境责任究竟能否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但忽略了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并不是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产生的战略决策,其作用效果也并不是仅仅是体现在企业某一年度或某几个年度的绩效水平上,忽视了企业环境责任在企业内部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其次,学界对于企业环境战略和绿色创新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对于二者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均进行了较为丰富的验证,但是很少有研究将二者进行维度划分,并就不同维度之间的影响系数进行比较。事实上,无论是企业环境战略还是绿色创新都是多元化的概念,概念本身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将其作为单一变量进行研究和验证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以偏概全的问题,没有办法彻底厘清企业环境战略和绿色创新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现有研究在结果变量的选择上都比较偏向于企业绩效,比较少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进行测量。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侧重于企业通过生产和运营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很难对其进行量化。因此,本研究选择了企业可持续性这一变量来衡量企业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企业可持续性这一概念更加侧重于企业为了达成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所做出的全部努力,是量化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此外,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治理将是伴随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话题,企业想要在长期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可持续性。环境治理也并不是依存于个别政策或者是个别战略决策而单独形成的企业工作任务,而应该是企业核心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弥补前文阐述的研究不足,本研究以自然资源基础观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企业环境责任—企业环境战略—绿色创新—企业可持续性”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在理论框架中引入了利益相关者整合作为调节变量。此外,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应用,解决企业在环境治理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的认知偏见和实践矛盾,本研究将悖论理论应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当中。在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悖论观点中明确表明,不同的可持续性目标之间存在紧张关系,这些目标虽然看似相互冲突,但也相互依存。通过接受和认知这种紧张关系,悖论视角使决策者能够同时实现相互竞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悖论的观点为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卓越贡献创造了余地,因为它把环境和社会问题本身视为企业目的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在将悖论理论的三个悖论基本范式,归属悖论,学习悖论和绩效悖论应用到企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当中后,本研究提出了三个企业在环境领域面临的悖论,第一,企业在选择忠于股东经济利益和承担社会及环境责任之间存在目标决策悖论。企业需要在追求经济效益和承担社会及环境责任之间进行平衡和取舍;第二,企业在选择稳固型变革和对整个产业结构和经营理念进行更新升级之间存在成本决策悖论。企业需要在追求稳定变革,应对环境变化和积极进行全面变革之间进行平衡和取舍;第三,企业在可持续性的三个维度重要性之间存在选择决策悖论。在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三个维度当中,企业不一定要无条件将经济可持续性放在核心的地位,社会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同样是值得企业追求的重要指标,且三者之间并不一定是相互抑制的关系。本研究以主要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东北地区的200多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可持续性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企业环境战略和绿色创新能够分别在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以及共同在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第二,在对各个维度的主效应和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时,研究发现,企业环境责任对社会可持续性的影响并不显着,并且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过程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社会可持续性之间的中介效应也不显着,这也导致反应型环境战略和绿色产品创新及绿色过程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社会可持续性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着。除此之外,企业环境责任对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能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反应型环境战略,前瞻型环境战略和绿色过程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中介效应均被证实,以及绿色产品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仍然能够起到显着的中介作用。在对链式中介作用进行检验时,除了反应型环境战略与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过程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社会可持续性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不成立之外,其他变量维度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均被证实是正向显着的;第三,在对不同维度中介变量的中介系数进行分析时,研究发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经济可持续之间的中介关系中,反应型环境战略比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绿色产品创新比绿色过程创新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社会可持续性的中介关系中,前瞻型环境战略比反应型环境战略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环境可持续性的中介关系中,前瞻型环境战略比反应型环境战略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绿色过程创新比绿色产品创新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第四,在对调节效应进行分析时,本研究得出结论利益相关者整合能够在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以及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环境战略之间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且各个维度的正向调节作用均被验证是成立的;最后,企业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影响系数均为正,表明三个维度之间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文一方面以自然资源基础观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由企业环境责任、企业环境战略、绿色创新、企业可持续性和利益相关者整合为主体的基本理论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悖论理论引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当中,在悖论理论的基本悖论范式基础上,总结了现今环境管理领域最值得关注的三个悖论,对基本理论框架中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形式进行了进一步展开;另一方面,本研究将变量进行了维度划分,不仅对各个维度的单独影响进行了分析,还对不同变量维度影响系数进行了对比,为企业寻找针对环境问题的最优路径提供了思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拓宽了有关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的研究领域,对于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同时对管理者在面对环境问题时的思维模式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帮助企业更加全面且辩证地认识企业应该怎样实现自身的“绿色化”。

吕梦嘉[2](2020)在《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下的环境成本管理研究 ——以青岛海尔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无法脱离自然供给而单独存在,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国作为制造大国,亟需改变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创造者,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应当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境问题。企业在承担环境责任的同时,必然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环境成本支出,如何对企业环境成本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过去,企业在环境成本管理中只关注生产阶段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管理理念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探寻一种更加科学的环境成本管理方法。基于此,本文运用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以青岛海尔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环境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并根据青岛海尔公司环境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环境成本管理。论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环境成本的概念和范围进行界定,综述国内外环境成本管理现状为后续案例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如何在环境成本管理中应用进行了说明。案例分析部分以青岛海尔公司真实的环境成本数据为基础,将收集到的环境成本数据以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的思想进行核算,对环境成本的构成进行分析。摒弃传统企业在环境成本管理中片面地只注重生产阶段的环境成本管理,从产品研发设计、绿色采购、清洁生产、绿色营销和废弃物回收利用五个阶段对青岛海尔公司现有的环境成本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目前环境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完善建议,帮助企业今后更好地进行环境成本管理。希望通过对青岛海尔公司的案例研究,使更多的企业在未来环境成本管理中,不仅注重生产阶段产生的环境成本,更应该关注企业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所有的环境成本,使企业更加科学、全面地对环境成本进行管理。

张国清,陈晓艳,肖华[3](2020)在《过程、结果维度的环境治理与企业财务绩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内外对于环境治理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不一致且不能有效比较,可能是由于没有区分环境治理的不同维度,而高成本的环境治理过程与环境治理结果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基于2009—2017年A股公司年报手工搜集企业环境治理数据,基于权衡理论、自然资源理论和TLGT效应等,检验了环境治理过程和结果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发现:环境治理过程正向影响环境治理结果,而环境治理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都与企业财务绩效呈U型关系,较差的环境治理过程和结果均负向影响财务绩效,而较好的环境治理过程和结果均正向影响财务绩效,并且环境治理结果在环境治理过程和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发挥非线性中介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过程维度的环境治理仅通过成本效应路径影响财务绩效,而结果维度的环境治理同时通过成本效应路径和差异化效应路径影响财务绩效。本文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将环境治理划分为治理过程和治理结果两个维度,为企业环境治理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并对促进中国企业环境治理提供了一定启示。

徐洋[4](2020)在《我国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但是增长背后的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还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环境资源作为公共资源,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这导致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搭便车”或者环境治理行为不积极的现象。故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是难以实现的,此时,政府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就得以凸显。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其中;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用制度保护环境;十九大强调坚持节约、保护和恢复优先的方针,建设保护环境和资源节约的空间格局。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环境问题成为推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水土污染防治。可见,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提升质量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而环境规制作为政府治理环境的有效工具,其目的是通过税费、源头治理、末端治理等方式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并通过“谁污染谁治理”的模式明确各经济主体的治污责任,规范和限制各经济主体的环境行为,以保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正是有效解决环境问题,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重要着力点。基于此背景,如何客观准确的评价当前我国环境规制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厘清并检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效应,将成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据此,本文围绕着我国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阐释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内在机理,通过测度和经验观察把握现阶段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的现状、变化趋势以及动态演进特征,通过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以及传导效应,相应提出完善环境规制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若干建议。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阐明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过程中环境规制的不可或缺性质。其次,介绍研究思路与方法、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来明晰本文的总体研究框架和方法运用。最后,说明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一是环境规制相关文献综述,包括环境规制工具选择、环境规制强度测算、环境规制效果。二是经济发展质量相关文献综述,包括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构建、经济发展质量测算方法选择。三是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关系相关文献综述,包括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环境规制与地方政府行为、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环境规制与就业。四是文献评述,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归纳和总结,阐释本文所研究问题的必要性。第三章是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内在机理分析部分。一是从微观、中观以及宏观视角分析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直接效应。微观视角从企业的进入转移、规模分布、经营绩效、投资偏好和居民的健康支出、幸福感、收入分配入手进行阐释,中观视角从产业的转移、升级和区域的环境质量、社会需求入手进行阐释,宏观视角从国民经济整体出发进行阐释。二是从环境规制策略互动视角,分析政府间环境规制的溢出效应及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三是从技术创新、地方政府竞争、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就业五个方面分析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传导效应。第四章是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的测度与经验观察部分。一是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的测度,包括从政府和企业角度测度环境规制,从五大发展理念测度经济发展质量。二是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的经验观察,包括对环境规制的变化趋势、增长率变动以及演进特征进行观察,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变化趋势、增长率变动以及演进特征进行观察,以及对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拟合的经验观察。第五章是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实证分析部分。一是采用我国2006-2017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从基准估计、稳健性以及异质性检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直接效应。二是将空间因素纳入模型中,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从基准估计、稳健性、空间效应分解以及异质性来探讨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空间溢出效应。三是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从基准估计和稳健性检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传导效应。第六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直接效应、溢出效应、传导效应三个方面阐释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机理。其中,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探究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直接效应;突破静态传统分析框架,从环境规制策略互动角度分析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质量影响因素入手,深入分析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具体作用机制,等等。第二,在新发展理念的五个维度中选择R&D经费投入强度、城乡居民收入比、区域能源耗费量/GDP、教育经费/总人口等20个指标,构建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使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完善。同时,在构建方法上,突破传统测度采用的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熵值法,采用标准欧式距离法,从多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丰富了经济发展质量测度指标。第三,采用差异化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以及传导效应。其中,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法检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直接效应;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空间溢出效应;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传导效应。

陈晨[5](2019)在《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及绩效的影响研究 ——来自于重污染行业的经验证据》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阶段过渡,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转化需求,另一方面是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的现实状况所迫。在以往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主要以重工业经济发展为依托,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由此说明,环境污染的源头为工业企业,尤其为重污染行业企业。因此,若能有效整治重污染行业企业的污染排放问题,必将使我国的环境治理状况上一个台阶。但鉴于环境污染问题的外部性,需要借助政府“看得见的手”加以调控,弥补单一市场作用的失灵,因此,研究政府主导下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的作用意义重大。我国环境制度处于逐步完善的进程当中,规制形式逐渐多元化,从最初的惩戒性规制措施,过渡到命令型与市场型规制措施并举,现阶段逐渐赋予公众更多的环境治理主导权,稳步实现异质性环境规制形式对环境治理的多方位引导作用。而生态改善过程中,环境规制的遵循将导致企业经营成本支出的增加,造成企业污染治理缺乏主动性,通过权衡规制遵循成本支出与遵循收益折现值的关系,制定最终的环境治理决策,被动污染减排,抑或是主动的绿色创新行为以根除环境问题。“波特假说”指出环境规制作用下,企业通过技术的改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低生产成本,借以“创新补偿效应”和“先动优势”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但绿色创新因其资源禀赋的公共物品特性,具有双重正外部性,环境规制是否能够促进企业主动的绿色创新行为,还是绩效表现的提升,最终对企业经济价值产出的影响如何?是环境治理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以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治理价值链中各环节作用为思路,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不同环境规制形式(命令型、市场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是否能够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即使制度压力下,企业缺乏根源环境治理——绿色创新动力,那么环境规制是否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环境绩效表现的改进?环境规制制度的遵循和污染问题的应对,最终对企业经济价值产生何种影响?其作用机理是什么?内外部不同的影响因素——寻租抑或媒体关注,对企业环境和经济绩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选取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的重污染行业企业2008-2017年数据为样本,经过实证论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命令型与市场型环境规制能有效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行为,其中命令型环境规制存在阈值效应,在适度强度内达到绿色创新效果最大化,否则将抑制其产出;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作用不显着。第二,命令型、市场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均可有效促进企业环境绩效提升,但前期良好的环境绩效变现对当期值产生抑制作用。第三,不同形式的环境规制工具对企业短期和长期价值均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对长期价值的作用效果大于短期利润,主要通过环境规制作用下企业绿色创新的“创新补偿”和“先动优势”与环境绩效的“声誉效应”发挥作用。第四,环境规制下,企业的规制寻租行为有利于企业短期环境绩效和经济利润的增加,但在长期中,抑制了企业的绿色创新行为和长期价值增长。第五,借以媒体关注的信息传递功能,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产出、环境绩效提升和长期价值增长均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导致企业短期利润的下滑趋势。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一,企图揭示宏观环境规制手段对微观企业环境治理效果与经济价值的作用机理,验证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企业行为效果。现有研究主要以宏观角度研究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以微观企业角度展开研究,采用客观可量化的指标,研究环境规制工具对企业环境治理价值链的作用关系。第二,考虑环境规制形式的异质性,丰富和完善环境规制制度理论基础。研究不同环境规制措施对企业环境治理表现和经济价值的作用效果,并以企业绿色创新和环境绩效提升为经济价值的增长效应,揭示环境规制与企业价值间的作用路径。第三,探寻环境治理效果偏差的影响因素。从企业内部规制寻租和外部媒体信息传递角度,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治理行为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企图规避造成环境规制目的偏离的作用因素。本文研究的管理启示和政策建议:在企业管理方面,为提升企业环境治理中的竞争力,应以积极主动的绿色创新行为为主,摒弃被动的减排行为;并尽力避免规制下的企业寻租对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最终价值的侵蚀。在政府治理方面,应制定适度的命令型环境规制,并逐步完善市场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制度,发挥环境规制的对企业环境治理和价值产出的激励作用;强化环境治理中媒体的信息传导功能,实现多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

李淑琴[6](2020)在《环境信息披露对环境成本及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人类在享受经济发展利好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污染态势的严峻,迫于环境保护的压力,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备受关注。企业作为消耗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黑匣子”,环境信息公开的程度直接关系着环境治理的成效。环境信息披露作为连接企业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环境绩效和战略规划,也关系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政府的政策导向,如何促进我国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解释其与环境成本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本文沿着背景意义—文献回顾—理论基础—指数测度—实证分析—提升策略的主轴展开,以信息不对称理论、成本收益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法、内容分析法、多元回归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等多种方法,研究环境信息披露对环境成本及其企业价值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对环境信息披露进行测算:以中国沪深股市的重污染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司网站等渠道全方位收集环境信息,利用内容分析法构建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并分析是否独立披露环境报告书、披露偏好、产权性质、市场化程度等不同特征因素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其次,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一是研究环境信息披露对环境成本的影响,从企业规模、产权性质、市场化程度三个维度探索交乘项对两者之间关系产生的调节作用。二是研究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将环境信息披露指数以平均数为界线划分质量好差两个组别,并从企业规模、产权性质、市场化程度三个维度进行分组回归,探索不同分组情况下两者关系的差异性。三是在多元回归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再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按照结构方程模型的概述、初始设定、数据整理、实证过程、结果分析的逻辑步骤,将环境信息披露、企业价值、环境成本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探寻三者的协调机理和作用路径,认为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及环境成本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环境成本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印证了前文结论,也为下文政策建议奠定基础。最后,通过对环境信息披露的测度与因素分析,结合实证研究结论和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发展的实际,从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个角度提出促进企业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政策建议。

易飞[7](2019)在《企业环境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社会各界呼吁企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履行好环境责任,将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首位。然而现实中,大多数企业单纯的为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而忽视对环境承担的责任,认为履行环境责任会降低企业财务绩效,将履行环境责任视为企业的一种经济负担,导致当前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状况不佳,企业破坏环境的事件频频发生。日益严峻的环境现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基于当前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状况不佳,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现状,就企业环境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与企业声誉理论相关基础理论,分析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的影响,得出企业环境责任会促进财务绩效的提升,而并非会降低企业财务绩效,不是企业的经济负担。接着采用实证研究分析,本文选取沪深上市企业2010-2016年121家企业共计847个样本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四大类共11个单一财务指标中通过降维的方法筛选提炼出一个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绩效水平的综合财务指标作为财务绩效的代理变量,采用和讯网上社会责任报告测评体系下从企业环保意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保投入金额、排污种类数、节约能源种类数5个方面计算的环境责任得分作为企业环境责任的代理变量,就企业环境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得出的实证研究结果是:(1)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对当期的财务绩效影响不明显,即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当期财务绩效相关性不强。(2)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长期财务绩效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上得出的企业环境责任最终会促进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而并非会降低企业财务绩效,不是企业的经济负担的结论。最后针对研究的结论,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与企业实际状况,就企业在履行环境责任中提升财务绩效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希望能够达到提高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既能解决好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状况不佳的问题,又能提升企业财务绩效,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良好局面。

郭静[8](2019)在《环境绩效、内部控制与行业竞争地位》文中认为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企业作为国家机器运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享受国家高速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当采取积极的环境管理措施,主动承担应负担的环境责任。但是由于我国环境方面的制度体系尚不完善,对于企业的环境行为缺乏监督,目前我国企业整体的环境绩效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探索企业环境绩效与行业竞争地位之间的关系,从企业行业竞争战略层面证明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性,有助于企业积极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升环境绩效,对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学术界对于环境绩效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环境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环境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环境绩效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环境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关系等方面。本文从企业发展竞争战略角度,探究环境绩效是否有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高行业竞争地位。并探究内部控制是否在环境绩效与行业竞争地位之间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本文在梳理总结以往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四大基础理论,对环境绩效、内部控制与行业竞争地位之间的内在关联和作用机理进行阐述,提出研究假设。本文选取2010-2017年沪深两市重污染行业A股90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环境绩效与行业竞争地位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与行业竞争地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在环境绩效与行业竞争地位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环境绩效显着促进行业竞争地位的提升;(2)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行业竞争地位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内部控制可以促进环境绩效与行业竞争地位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为提升行业竞争地位而进行环境管理、改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在文章的最后,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企业的管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时针对文章的不足提出对未来研究展望。

叶雨潇[9](2019)在《企业前瞻型环境管理实践 ——利益相关者前置因素和绩效结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然而,快速的工业化进程给中国环境带来了严重的问题。环境污染引起了广泛的反思:企业能否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生产运营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伤害?随着政府的监管作用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提升,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环境管理的实践当中。前瞻型环境管理实践是指企业主动在生产运营中考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获取ISO 14001认证、构建环境战略、使用可再生能源、回收再利用资源、采用环保的流程和产品、开展环保创新、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等。企业进行前瞻型环境管理时,需要考虑三项关键问题:第一,进行前瞻型环境管理是否有效?也就是说,前瞻型环境管理能否切实地发挥作用,减少污染排放,降低运营和环境风险,这关系到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第二,进行前瞻型环境管理是否值得?也就是说,前瞻型管理是否能为企业节省成本、提高利润、增加销售额、提升财务和市场绩效,这关系到企业对于前瞻型环境管理的投入意愿;第三,前瞻型环境管理的前置因素是什么?即企业管理者在面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压力时会如何认知和解读,进一步基于自身的价值导向,影响企业建立环境战略,这关系到如何推动企业进行前瞻型环境管理实践。本研究从中国制造企业前瞻型环境管理的现状出发,结合资源基础观、制度理论、信号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理论基础,利用多来源的数据和多种实证方法,开展了三项子研究:子研究一探讨了中国制造企业获得ISO 14001认证对运营风险的影响,以及政府监管与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检验前瞻型环境管理是否有效,什么时候有效。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制度理论,子研究一提出了相关假设,收集了多个来源的二手数据,包括企业认证、环境违规、新闻事故和财务年报数据,采用严格的计量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首先,进行了选择效应分析,比较获得ISO 14001认证和没有获得认证的企业在事前的运营风险差异。然后,结合倾向性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模型方法,控制了选择效应,对比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在采用ISO 14001前后运营风险减少的差异,从而以实际的数字评估ISO 14001认证的有效性。之后,采用三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政府监管和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最后,应用了一系列包括事件研究在内的稳健性检验,以验证主效应的稳健情况。子研究一发现发现ISO 14001认证能够显着地降低运营风险。当企业受到政府监管时,ISO 14001认证更有利于减少伤亡风险,而当企业拥有较多冗余资源时,ISO 14001认证对于违规风险的降低作用变弱了。子研究二探讨了制造企业获得ISO 14001认证对财务风险和市场增长的影响,以及认证时间、行业污染情况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检验企业进行前瞻型环境管理是否值得,什么时候值得。基于信号理论,子研究二提出了相关假设,收集了多个来源的二手数据,包括了企业认证、股票市场回报、财务年报等数据,采用严格的计量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首先,进行了选择效应分析,比较获得ISO 14001认证和没有获得认证的企业在事前的财务风险和市场增长的差异。然后,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模型方法结合,控制了选择效应,对比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在采用ISO 14001前后,财务风险和市场增长的差异,从而以实际的数字评估ISO 14001对企业来说是否值得。之后,采用分组双重差分模型的方法检验了认证时间和行业污染情况的调节作用。最后,应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额外检验,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子研究二发现ISO 14001认证能够降低财务风险,但也会阻碍市场增长。获得ISO 14001认证的时间越早,越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但也加大了对市场增长的阻碍。重污染行业中的企业获得ISO 14001认证更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同时降低了对市场增长的阻碍。子研究三探讨了利益相关者压力对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以及管理者价值导向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主要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检验企业环境战略的前置因素。研究分别检验了感知到的利益相关者压力和管理者价值导向对环境战略的影响,还检验了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于环境战略的影响。研究采用问卷的形式测量管理者认知的利益相关者压力、管理者价值导向、企业环境战略等变量。在保证数据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回归的方法检验了假设。子研究三发现,对于企业环境战略的前因,管理者感知的竞争者压力显着正向影响环境战略的形成,社会压力的影响不显着。法律导向显着正向影响了环境战略,而经济导向的影响不显着。经济导向增强了竞争者压力和社会压力对环境战略的影响,法律导向削弱了竞争者压力和社会压力对环境战略的影响。本研究丰富了前瞻型环境管理的绩效结果和前置因素的研究,应用不同的理论角度探讨了主效应和调节效应的作用,丰富了几个不同的研究领域,提升了对中国上市制造企业环境管理实践的研究方法。第一,本研究从新的角度关注了ISO 14001认证是否有效,考虑了认证对运营风险的影响,强调了运营管理对人的关注。研究检验了政府监管和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从外部压力和内部资源的角度,丰富了 ISO 14001认证在什么情境下更有效的研究思考。第二,本研究进一步增强了对ISO 14001认证与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解,关注了企业潜在的、长期的收益,即财务风险和市场增长。研究检验了获得认证的时间和所处行业污染程度的调节作用,从信号理论的角度,丰富了 ISO 14001认证在什么情境下更值得的研究思考。第三,本研究为企业环境战略的前置因素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从利益相关者和管理者认知的角度增进了对企业环境管理前因的认识。第四,本研究应用了制度理论、资源基础观、信号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管理认知理论等一系列理论,以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多来源的数据和多方法检验了前瞻型环境管理的前置因素和绩效结果,丰富了中国制造企业环境管理相关研究的经验证据。

刘昭茹[10](2019)在《开放式创新与动态能力对跨界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2.0时代的到来,竞争合作成为了被广泛接受的竞争方式,同时由于“互联网+”概念的出现,弱化了实体经济中各类企业的边界,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多维度、全方位、全时空。此时,企业界刮起了“跨界”热潮,例如顺丰速运打造网购商城顺丰优选,由物流行业跨界至电子商务行业;或者是两家或者多家企业之间进行的跨界合作,例如五粮液集团全资控股的宜宾普什集团入股奇瑞汽车旗下品牌凯翼汽车,标志着五粮液集团跨界汽车行业。为了在跨界热潮中分一杯羹,使得企业得到进一步成长,结合目前环境的动态性,企业应使内部研发的进程加快,力求越早进入市场越好,占领竞争高地,这也是要进行跨界的企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实施开放式创新成为跨界企业的很好的战略选择,通过与外部合作者建立起的良好的沟通与互动机制,形成良好的知识、技术等资源的交流库,当企业面临内部资源不满足当前所需的情况时,则可以通过这个资源库提取所需的资源,将从外部获得的资源与内部自由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和融入,应用到创新活动中,使得企业的R&D水平进一步提升,也使得企业的创新绩效得到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整个开放式创新的过程,企业拥有的能够整合能力的能力,也就是动态能力,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它既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内外部资源的整理和融合,也可以使得企业保持学习、创新的活力,提升企业能力。由此,本研究将具有跨界行为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开放式创新与动态能力对跨界企业成长的影响,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讨开放式创新、动态能力与跨界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1)跨界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战略及其维度与企业成长间的关系如何?(2)跨界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及其维度与动态能力间的关系如何?(3)跨界企业的动态能力及其维度与企业成长间的关系如何?(4)企业的动态能力及其维度在开放式创新及跨界企业成长间是否起到中介作用?首先,本研究从跨界企业成长、开放式创新、动态能力几个关键词对研究涉及的主要构念进行界定,并大量回溯国内外相关文献,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整理研究思路。紧接着,分析开放式创新、动态能力与跨界企业成长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4组17个)。之后,运用AMOS21.0.0结构方程软件和SPSS20.0.0统计软件,以问卷调研数据为分析数据,进行验证性检验,其中中介作用的检验运用的是Bootstrapping方法以及MacKinnon提供的PRODCLIN2程序。实证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假设中,15个获得支持,2个未获得支持,得到以下结论:(1)开放式创新与跨界企业成长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2)动态能力与跨界企业成长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3)对于实施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跨界企业而言,这一战略与动态能力的三个维度呈现的关系是显着的正相关。(4)对于实施外向型开放式创新跨界企业而言,这一战略与动态能力中的技术柔性能力、组织柔性能力两个维度呈现的关系是显着的正相关,而与环境洞察力的关系为不显着。(5)对于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若企业实施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战略,则动态能力的三个维度均有积极中介作用;若企业实施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战略,则只有两个维度具有积极中介作用,分别是技术柔性能力、组织柔性能力,环境洞察力的中介作用不显着。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加以讨论,并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供正在进行跨界或者想要进行跨界的企业参考。

二、为企业创造好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企业创造好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环境责任
    2.2 企业可持续性
    2.3 企业环境战略
    2.4 绿色创新
    2.5 利益相关者整合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2 理论框架
    3.3 研究假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问卷设计
    4.2 变量设计与测量
    4.3 数据收集与控制
第5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信度与效度检验
    5.3 假设检验
    5.4 研究结果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理论贡献
    6.3 管理建议
    6.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2)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下的环境成本管理研究 ——以青岛海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环境成本管理相关研究
        1.2.2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相关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环境成本管理相关概念
        2.1.1 环境成本的概念及构成
        2.1.2 环境成本管理内涵
    2.2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相关概念
        2.2.1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涵义
        2.2.2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内容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外部性理论
        2.3.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下环境成本管理
    3.1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下环境成本的分类与范围
    3.2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下环境成本的核算过程
    3.3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环境成本管理内容
        3.3.1 生产活动开始前——绿色研发设计和绿色采购阶段
        3.3.2 生产活动进行中——清洁生产阶段
        3.3.3 产品销售中——绿色营销阶段
        3.3.4 产品再利用——回收利用阶段
4 青岛海尔公司环境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4.1 青岛海尔公司介绍
        4.1.1 青岛海尔公司简介
        4.1.2 生产工艺流程介绍及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4.2 青岛海尔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及开展的工作
    4.3 青岛海尔公司环境成本核算
        4.3.1 青岛海尔公司环境成本数据收集
        4.3.2 青岛海尔公司环境成本核算
        4.3.3 青岛海尔公司环境成本构成与分析
    4.4 青岛海尔公司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下环境成本管理
        4.4.1 绿色研发与采购阶段环境成本管理
        4.4.2 清洁生产阶段环境成本管理
        4.4.3 绿色营销阶段环境成本管理
        4.4.4 绿色回收阶段环境成本管理
    4.5 青岛海尔公司环境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4.5.1 环境预防成本管理不到位
        4.5.2 未对环境损失成本进行核算
        4.5.3 环境成本相关信息披露不完整
        4.5.4 环境成本管理效益评价指标过于单一
5 完善青岛海尔公司环境成本管理建议
    5.1 合理投入环境预防成本,降低总环境成本
    5.2 重视环境损失成本,完善环境成本核算
    5.3 强化环境成本信息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5.4 增加部门间沟通,拓展绿色战略
    5.5 全面衡量环境成本管理效果,增加财务业绩评价指标
6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3)过程、结果维度的环境治理与企业财务绩效(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理论分析
    2.文献回顾
    3.研究假设
        (1)环境治理过程对环境治理结果的影响。
        (2)环境治理过程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3)环境治理结果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三、 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3.非线性中介效应的检验
四、 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2.回归结果分析
    3.稳健性检验
五、 进一步分析
    1.成本效应路径分析
    2.差异化效应路径分析
六、 结论与启示
    1.研究结论
    2.研究启示
    3.研究不足与展望

(4)我国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环境规制相关文献综述
        2.1.1 关于环境规制工具选择
        2.1.2 关于环境规制强度测算
        2.1.3 关于环境规制效果
    2.2 经济发展质量相关文献综述
        2.2.1 关于经济发展质量内涵
        2.2.2 关于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构建
        2.2.3 关于经济发展质量测算方法选择
    2.3 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关系相关文献综述
        2.3.1 关于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
        2.3.2 关于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
        2.3.3 关于环境规制与地方政府行为
        2.3.4 关于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
        2.3.5 关于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
        2.3.6 关于环境规制与就业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内在机理
    3.1 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直接效应分析
        3.1.1 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微观视角
        3.1.2 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中观视角
        3.1.3 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宏观视角
    3.2 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溢出效应分析
        3.2.1 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策略互动的形成
        3.2.2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策略互动与经济发展质量
    3.3 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传导效应分析
        3.3.1 技术创新传导
        3.3.2 地方政府竞争传导
        3.3.3 外商直接投资传导
        3.3.4 产业结构调整传导
        3.3.5 就业传导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的测度及经验观察
    4.1 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的测度
        4.1.1 环境规制测度
        4.1.2 经济发展质量测度
    4.2 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的经验观察
        4.2.1 环境规制经验观察
        4.2.2 经济发展质量经验观察
        4.2.3 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关系的拟合经验观察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实证分析
    5.1 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直接效应实证检验
        5.1.1 模型构建
        5.1.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5.1.3 基准估计检验
        5.1.4 稳健性检验
        5.1.5 异质性检验
    5.2 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溢出效应实证检验
        5.2.1 模型构建
        5.2.2 空间权重矩阵设置
        5.2.3 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5.2.4 基准估计检验
        5.2.5 稳健性检验
        5.2.6 溢出效应分解
        5.2.7 异质性检验
    5.3 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传导效应实证检验
        5.3.1 模型构建
        5.3.2 基准估计检验
        5.3.3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本文结论
    6.2 政策建议
        1.进一步推进环境规制政策的有效实施
        2.促进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3.优化环境规制政策的传导机制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5)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及绩效的影响研究 ——来自于重污染行业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思路框架
    1.4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环境规制
        2.1.2 绿色创新
        2.1.3 环境绩效
        2.1.4 经济绩效
    2.2 理论基础
        2.2.1 制度理论
        2.2.2 波特假说
        2.2.3 声誉理论
        2.2.4 寻租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环境规制研究状况梳理
        2.3.2 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创新研究综述
        2.3.3 环境规制与企业环境绩效研究综述
        2.3.4 环境规制与企业经济绩效研究综述
    2.4 研究述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3.1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
        3.1.1 环境规制形式异质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分析
        3.1.2 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绿色创新的阈值效应分析
        3.1.3 媒体关注情境下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分析
        3.1.4 内部治理情境下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分析
    3.2 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
        3.2.1 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分析
        3.2.2 媒体关注情境下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分析
        3.2.3 企业寻租情境下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分析
        3.2.4 企业特征异质性条件下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分析
    3.3 环境规制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
        3.3.1 环境规制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分析
        3.3.2 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经济绩效的路径分析
        3.3.3 媒体关注情境下环境规制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分析
        3.3.4 企业寻租情境下环境规制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分析
第4章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1.2 变量选取及定义
        4.1.3 模型构建
    4.2 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相关性分析
        4.2.3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直接效应
        4.2.4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阈值效应
    4.3 各因素调节效应检验
        4.3.1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媒体关注作用检验
        4.3.2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企业寻租作用检验
        4.3.3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管理层激励异质性检验
    4.4 稳健性检验
        4.4.1 替换变量指标
        4.4.2 新环境法实施的环境规制效应检验
        4.4.3 固定效应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设计
        5.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1.2 变量选取及定义
        5.1.3 模型构建
    5.2 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2 相关性分析
        5.2.3 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绩效的直接效应
        5.2.4 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动态效应
    5.3 各因素调节效应检验
        5.3.1 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绩效:媒体关注作用检验
        5.3.2 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绩效:企业寻租作用检验
        5.3.3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企业特征异质性检验
    5.4 稳健性检验
        5.4.1 替换变量指标
        5.4.2 新环境法实施的环境规制效应检验
        5.4.3 固定效应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环境规制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实证分析
    6.1 研究设计
        6.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1.2 变量选取及定义
        6.1.3 模型构建
    6.2 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6.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2.2 相关性分析
        6.2.3 环境规制对企业经济绩效的直接效应
    6.3 环境规制对企业经济绩效的作用机制检验
        6.3.1 绿色创新的中介效应
        6.3.2 环境绩效的中介效应
    6.4 各因素调节效应检验
        6.4.1 环境规制对企业经济绩效:媒体关注作用检验
        6.4.2 环境规制对企业经济绩效:企业寻租作用检验
    6.5 稳健性检验
        6.5.1 替换变量指标
        6.5.2 固定效应模型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启示与建议
        7.2.1 企业管理启示
        7.2.2 环境治理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7.3.1 研究不足
        7.3.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6)环境信息披露对环境成本及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环境信息披露
        2.1.2 环境成本
        2.1.3 企业价值
    2.2 国外文献综述
        2.2.1 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研究
        2.2.2 环境成本的相关研究综述
        2.2.3 环境信息披露、环境成本与企业价值的相关研究综述
    2.3 国内文献综述
        2.3.1 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研究综述
        2.3.2 环境成本的相关研究综述
        2.3.3 环境信息披露、环境成本与企业价值的相关研究综述
    2.4 文献述评
    2.5 本章小结
3 基础理论与研究假设
    3.1 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历史沿革
        3.1.1 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的现状
        3.1.2 环境信息披露的政策演进
    3.2 理论介绍
        3.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2 成本收益理论
        3.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3.3 理论分析
        3.3.1 环境信息披露对环境成本的影响
        3.3.2 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3.4 研究假设
        3.4.1 环境信息披露对环境成本影响的研究假设
        3.4.2 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假设
    3.5 本章小结
4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测度研究
    4.1 研究方法
    4.2 样本选择
    4.3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异质性分析
        4.3.1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特征分析
        4.3.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偏好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环境信息披露对环境成本及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
    5.1 环境信息披露对环境成本的影响研究
        5.1.1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计
        5.1.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1.3 相关性分析
        5.1.4 回归结果分析
        5.1.5 稳健性检验
    5.2 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5.2.1 变量设置与模型设计
        5.2.2 描述性统计
        5.2.3 相关性分析
        5.2.4 回归结果分析
        5.2.5 稳健性检验
    5.3 作用路径研究
        5.3.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述
        5.3.2 结构方程模型的初始设定
        5.3.3 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分析
        5.3.4 结构方程模型的修正
    5.4 本章小结
6 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政策建议
    6.1 基于政府层面
        6.1.1 完善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
        6.1.2 规范环境信息披露的奖惩机制
        6.1.3 强化环境信息披露的应用体制
    6.2 基于企业层面
        6.2.1 增强环保意识,披露实质环境信息
        6.2.2 改进环境管理,开展环境会计培训
        6.2.3 加大环保投入,争取绿色竞争优势
    6.3 基于社会层面
        6.3.1 投资者角度
        6.3.2 公众参与角度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企业环境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企业环境责任理论
        2.1.1 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2.1.2 企业环境责任的界定
    2.2 财务绩效理论
        2.2.1 财务绩效的含义
        2.2.2 财务绩效的衡量指标
    2.3 企业环境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的理论基础
        2.3.1 利益相关者理论下企业环境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下企业环境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2.3.3 循环经济理论下企业环境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2.3.4 企业声誉理论下企业环境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第三章 企业环境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的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3.2.1 样本选取
        3.2.2 数据来源
    3.3 研究变量的测量
        3.3.1 因变量的选择
        3.3.2 自变量的选择
        3.3.3 控制变量的选择
    3.4 模型构建
第四章 企业环境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 企业环境责任描述性统计分析
        4.1.2 全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相关性分析
        4.2.1 企业环境责任与当期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4.2.2 企业环境责任与滞后期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4.2.3 企业环境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分析结果汇总
    4.3 回归分析
        4.3.1 企业环境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影响的回归性分析
        4.3.2 企业环境责任对滞后期财务绩效影响的回归性分析
        4.3.3 企业环境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回归性分析结果汇总
    4.4 实证研究结论及讨论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在履行环境责任中树立正确的财务绩效观
        5.2.2 提高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意识,培育企业环境责任文化
        5.2.3 加大企业环保投资,提高环保投资效率
        5.2.4 制定完善的企业环境责任成本控制制度
        5.2.5 构建与完善企业环境责任的政策激励制度
    5.3 研究局限性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8)环境绩效、内部控制与行业竞争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1.6 文献综述
        1.6.1 环境绩效与行业竞争地位相关性文献综述
        1.6.2 内部控制与行业竞争地位的相关性文献综述
        1.6.3 环境绩效、内部控制与行业竞争地位相关文献综述
        1.6.4 文献评述
2 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
    2.1 环境绩效
        2.1.1 环境绩效的概念
        2.1.2 环境绩效的衡量
    2.2 行业竞争地位
        2.2.1 行业竞争地位的概念
        2.2.2 行业竞争地位的衡量
    2.3 内部控制
        2.3.1 内部控制的概念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0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1 内部控制的衡量
        2.4.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4.3 竞争优势理论
        2.4.4 信号传递理论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环境绩效与行业竞争地位
    3.2 内部控制与行业竞争地位
    3.3 环境绩效、内部控制与行业竞争地位
4 研究设计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确定
    4.2 主要变量的确定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回归模型构建
5 实证分析与结果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分析
        5.3.1 环境绩效与行业竞争地位回归结果分析
        5.3.2 内部控制与行业竞争地位回归结果分析
        5.3.3 环境绩效、内部控制与行业竞争地位回归结果分析
    5.4 稳健性分析
6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6.3.1 研究局限性
        6.3.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企业前瞻型环境管理实践 ——利益相关者前置因素和绩效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拟解决的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结构安排
    1.4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企业前瞻型环境管理相关研究
        2.1.1 前瞻型环境管理的概念发展
        2.1.2 ISO 14001认证的定义
    2.2 前瞻型环境管理的相关理论
        2.2.1 资源基础观(自然资源基础观)
        2.2.2 制度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4 信号理论
        2.2.5 其他理论
    2.3 前瞻型环境管理的绩效结果研究
        2.3.1 研究现状
        2.3.2 简要评述
    2.4 企业前瞻型环境管理的前因研究
        2.4.1 研究现状
        2.4.2 简要评述
    2.5 本章小结
3 研究一: 制造企业ISO 14001认证对运营风险的影响:政府监管和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
    3.1 引言
    3.2 理论和假设提出
        3.2.1 ISO 14001认证的选择效应
        3.2.2 ISO 14001认证对运营风险的影响
        3.2.3 政府监管和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
    3.3 研究方法
        3.3.1 数据来源
        3.3.2 变量测量
        3.3.3 选择效应分析
        3.3.4 处理效应分析
        3.3.5 调节效应检验
    3.4 统计分析结果
        3.4.1 变量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3.4.2 选择效应结果
        3.4.3 PSM分析结果
        3.4.4 DID分析结果
        3.4.5 稳健性检验
    3.5 结论和讨论
        3.5.1 研究结论
        3.5.2 结果讨论
        3.5.3 理论意义
        3.5.4 实践启示
    3.6 本章小结
4 研究二: 制造企业ISO 14001认证对财务风险和市场增长的影响:基于信号理论
    4.1 引言
    4.2 理论和假设提出
        4.2.1 ISO 14001认证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4.2.2 ISO 14001认证对市场增长的影响
        4.2.3 认证时间和行业污染的调节作用
    4.3 研究方法
        4.3.1 数据来源
        4.3.2 变量测量
        4.3.3 选择效应分析
        4.3.4 PSM和DID分析
    4.4 统计分析结果
        4.4.1 变量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4.4.2 选择效应结果
        4.4.3 PSM分析结果
        4.4.4 DID分析结果
        4.4.5 稳健性检验
        4.4.6 额外检验
    4.5 结论和讨论
        4.5.1 研究结论
        4.5.2 结果讨论
        4.5.3 理论意义
        4.5.4 实践意义
    4.6 本章小结
5 研究三: 利益相关者压力对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管理者价值导向的调节作用
    5.1 引言
    5.2 概念模型与假设
        5.2.1 利益相关者压力概念
        5.2.2 管理者价值导向概念
        5.2.3 环境战略概念
        5.2.4 利益相关者压力对环境战略的影响
        5.2.5 管理者价值导向对环境战略的作用
        5.2.6 管理者价值导向的调节作用
    5.3 研究设计
        5.3.1 问卷设计方法
        5.3.2 量表的设计与变量的测量
    5.4 数据收集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5.4.1 数据收集
        5.4.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5.5 样本质量检验
        5.5.1 未回答偏差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5.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5.3 信度检验
        5.5.4 效度检验
        5.5.5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6 模型检验
        5.6.1 多元回归模型检验
        5.6.2 模型结果
    5.7 结论和讨论
        5.7.1 研究结论
        5.7.2 结果讨论
        5.7.3 理论意义
        5.7.4 实践意义
    5.8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理论贡献
    6.3 实践启示
    6.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筒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10)开放式创新与动态能力对跨界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开放式创新理论
        2.1.1 开放式创新起源与发展
        2.1.2 开放式创新的模式
        2.1.3 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成长的相关研究
    2.2 动态能力理论
        2.2.1 动态能力理论的起源
        2.2.2 动态能力的内涵
        2.2.3 动态能力的维度划分
        2.2.4 动态能力与企业成长的相关研究
    2.3 企业成长理论
        2.3.1 企业成长的形式与过程
        2.3.2 企业成长理论的演化视角
        2.3.3 企业成长理论研究述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分析与假设推导
    3.1 关键概念与维度划分
        3.1.1 开放式创新
        3.1.2 动态能力
        3.1.3 跨界企业成长
    3.2 理论模型构建
    3.3 研究假设提出
        3.3.1 开放式创新与跨界企业成长
        3.3.2 开放式创新与动态能力
        3.3.3 动态能力与跨界企业成长
        3.3.4 动态能力对开放式创新与跨界企业成长关系的中介作用
    3.4 研究假设汇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与实证目的
        4.1.1 研究对象确定
        4.1.2 实证研究目的
    4.2 研究的问卷设计
        4.2.1 问卷设计的方法
        4.2.2 问卷设计的过程
        4.2.3 问卷设计的内容
    4.3 变量测量
        4.3.1 开放式创新
        4.3.2 动态能力
        4.3.3 跨界企业成长
    4.4 预调研及问卷项目修正
        4.4.1 预调研过程
        4.4.2 预调研测量项目的CITC及信度
        4.4.3 预调研测量项目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4.5 正式调研与数据分析方法
        4.5.1 数据收集
        4.5.2 数据分析方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样本特征
    5.2 测量问卷的质量分析
        5.2.1 同源偏差检验
        5.2.2 信度分析
        5.2.3 效度分析
    5.3 各因素对跨界企业成长作用的结构方程分析
        5.3.1 开放式创新与跨界企业成长的结构模型分析
        5.3.2 开放式创新与动态能力的结构模型分析
        5.3.3 动态能力与跨界企业成长的结构模型分析
        5.3.4 开放式创新与跨界企业成长的中介结构模型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假设检验结果总览
        5.4.2 研究结果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6.1.1 主要结论
        6.1.2 管理实践启示
    6.2 研究特色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为企业创造好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D]. 王宇菲. 吉林大学, 2021(01)
  • [2]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下的环境成本管理研究 ——以青岛海尔为例[D]. 吕梦嘉.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3]过程、结果维度的环境治理与企业财务绩效[J]. 张国清,陈晓艳,肖华. 经济管理, 2020(05)
  • [4]我国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D]. 徐洋. 辽宁大学, 2020(01)
  • [5]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及绩效的影响研究 ——来自于重污染行业的经验证据[D]. 陈晨. 辽宁大学, 2019(10)
  • [6]环境信息披露对环境成本及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D]. 李淑琴. 河南理工大学, 2020(05)
  • [7]企业环境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D]. 易飞.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8]环境绩效、内部控制与行业竞争地位[D]. 郭静.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2)
  • [9]企业前瞻型环境管理实践 ——利益相关者前置因素和绩效结果[D]. 叶雨潇. 浙江大学, 2019(02)
  • [10]开放式创新与动态能力对跨界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D]. 刘昭茹. 华侨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