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共中央对中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方针和部署

论中共中央对中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方针和部署

一、试述党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和部署(论文文献综述)

田莉[1](2021)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延安时期是我们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党的政治建设的开创期和探索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展现出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党建设伟大工程中的突出地位,也呈现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可以说是我们党政治建设史上的一座“富矿”,蕴藏着丰富历史经验和卓越历史智慧。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成长为一个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究其根源就在于抓住了党的政治建设这一党的根本性建设。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并不是中国共产党凭空创造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延安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对外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对内阶级矛盾更加突出加之苏德战争爆发,导致共产国际和苏联与中国共产党分歧剧烈,这些如此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为什么行?如何才能够行?中国人民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共产党”等历史拷问,中国共产党在国破家亡的重要关头找到了党的政治建设这个解答历史谜题的钥匙。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有着丰富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党建思想中关于党的政治目标、政治立场和政治要求等思想理论,是延安时期党政治建设的直接理论来源,为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推进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是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至延安时期之前我们党在革命实践中对政治建设进行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基础上不断推进的。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主要围绕坚定党的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升政治能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等方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怎样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重大问题,具有鲜明时代特点,主要包括:继承性与创造性双重凸显、整体性和重点性有机结合、普遍性和特殊性互相联结、阶级性和人民性辩证统一。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为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了党历史使命的完成。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思想在中国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党建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在马克思主义党建中国化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建设进程中,都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始终牢固树立党员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强力提升全党政治能力、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对新时代我们党持续推进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深入学习和借鉴延安时期我们党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从宝贵的延安精神中汲取政治建设的伟大力量,以历史智慧推动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向纵深发展。

李阎[2](2021)在《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向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冠,任建明[3](2021)在《纪检监察工具论》文中研究指明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需要,不断开发纪检监察工具。从治理工具视角,纪检监察工具可以划分为两类:常规型、专项型。作为控制工具的常规型纪检监察工具,应用于经常性工作。作为导向工具的专项型纪检监察工具,聚焦于专项治理。新时代以来,纪检监察工具发展并形成了"常规型+专项型"工具相配合的"常专结合"反腐败模式。党的十八大时期,常规型工具快速迭代,专项型工具不断强化,服务于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党的十九大时期,常规型工具在前期建构的框架中运行调适,专项型工具更加丰富,服务于"三不一体"体制机制建设。两类工具相互配合呈现出更好的反腐败效果。发展探索纪检监察工具理论有利于实现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有利于提升纪检监察制度建设的体系化水平,有利于提升纪检监察工作实效,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范学恕[4](2021)在《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在淮安》文中研究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休养生息,重建家园。但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崛起的美国,企图把亚洲作为全球扩张的重点,把中国看成是亚洲的重心,把国民党作为控制亚洲的工具。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口头上虽承认了共产党所提出的"和平建国"的方针,在行动上却在夺取华北、华中和东北的战略要地,准备发动内战。

张瑞安[5](2021)在《首批率部入朝参战的军长吴信泉中将》文中研究表明吴信泉,1930年加入红军队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战斗中,英勇顽强,多次负伤,相继担任红军师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团政治委员,八路军、新四军旅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师长兼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军长,志愿军军长兼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参谋长,军委炮兵副司令员等要职。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抗战时期,参加了反"九路围攻";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和辽沈、平津等战役战斗,后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吴信泉对党忠诚,爱护部属。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以及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强,章世森[6](2021)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人民军队的变革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诞生和成长起来,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最终夺取了全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军队自力更生,建构起合成军队体系,逐步迈向现代化正规化道路。海湾战争爆发后,人民军队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牵引,主动进行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提高驾驭现代战争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为建设一支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世界一流军队,开启了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新征程。

黄正林[7](2021)在《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选择与八路军三五九旅南征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44年4月,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后,中共中央确立向南发展的战略,意图是在湘粤边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打通华北、华中和华南的战略通道,并决定由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主力南下执行这一战略。三五九旅南征任务第一步是护送干部到鄂豫边的新四军第五师,第二步是建立湘粤边根据地。三五九旅到达湘粤边地区时,日本宣布投降,失去了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条件。中共中央为增加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的筹码,做出让出广东至河南的决定。该事件折射出抗战胜利前后,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战略,在向南发展的条件失去后,立即做出向东北发展的战略决策,并取得成功。

李阳[8](2021)在《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文中指出当今时代,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加速了全球人才、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世界各国间的科技力量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不仅是全球经济社会的变革,每一次革命过程也必然会改变大国之间的力量分布,重塑世界实力对抗格局。中国科技实力的快速崛起,美国科技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中美之间的科技博弈屡次触碰着科研工作者的神经。如何在未来科技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科技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流科研机构的支撑,而国家级实验室就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满足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科技需求。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大国科技博弈的重要体现,为保持国家科技竞争力提供了驱动力,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保障。美国庞大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距今已经历了八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成功的管理经验,也是满足国家科技全球领先的重要支撑,在建设管理创新上以及科研实力上领先于全球。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兴建于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之路不断发展壮大,但相较于世界发达水平,在建设管理经验、科技体制创新及科研实力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因此,以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参照标准进行深入比较,总结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发现建设经验的共性与个性、寻找科研实力比较中的优势与不足,为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及发展寻找经验借鉴,对于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来看,两国实验室各自经历了怎样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建设的侧重点是什么,各阶段的科技政策对实验室发展有何导向,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又有哪些?(2)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运行来看,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些方面中,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建设特征又有什么异同,美国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对中国有何启示?(3)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科研实力来看,两国实验室在体现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主导地位方面、论文影响力方面的科研实力差距有多少;基于文献属性数据的特征差异有哪些,这些差异对两国实验室论文产出、影响力及主导地位的影响又有哪些?本文以比较研究作为研究视角,重点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进行对比分析。对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进行了划分;结合时代政策背景,对两国实验室各自的发展建设过程、学科分布特点、部门及地域分布特点、建设成效、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每一阶段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变化;总结出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相同点及差异。(2)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梳理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方面的特点;围绕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科研合作五个方面,总结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共性与个性。(3)基于目前代表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数据库,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数据挖掘、Logistic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统计分析工具,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国际合作、影响力等角度进行量化比较,以明确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的差异。最终,通过对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及阶段特征的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兴起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建设历程。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作为全球领先的科研机构,兴起于战争年代,维护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成为了其建设初衷。先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且过程中出现了两次较大的争议。实验室的发展紧密围绕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展开,进行学科建设的布局与前沿科学领域的探索,尤其是美苏冷战时期,持续增加的军费资助为实验室的研究发展印上了明显的军事化色彩。相较而言,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发展建设起步较晚,与改革开放后的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基本同步,基本依托重点高校及各部门进行运行管理,以材料科学、工程科学等工程类学科研究为主。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艰难的起步后,实验室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推进走向市场化协同创新的道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服务,在发展方面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2)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中的特色及管理经验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上既有共同的经验又各具特色。通过对中美典型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特征进行分析,作者发现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兴起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两国在科技、经济等发展阶段上处于不同节点,形成了美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定位于人类终极科学问题的探索,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主要还是定位在满足国家科技战略需求层面。两国不同的制度体制也形成了不同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美国强调以市场参与为主,政府主导为辅,实验室体系的发展以“自下而上”科技决策体系为主;中国更强调决策主体集中,注重政府的政策引导,实验室多以执行上级科技政策为主。此外,两国实验室在科研经费的预算及拨付制度、实验室的监管主体及实验室主任的选聘与权责方面也都存在着显着差异。(3)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的科研实力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科研实力方面各有优势,美国在多个方面保持着相对优势,我国在论文产出方面取得了显着的进步。研究发现,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产出数量的比较上,中国无论是在产出总量还是发展增速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且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对中美论文产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作者数量为5人及以上为中美论文产出的最主要合作方式;中国论文产出受参与单位的数量作用不显着,当有国内基金参与资助时会显着提高两国实验室的发文量。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比较上,在中美两国间实验室的合作论文方面,美国的主导地位高于中国;在中美实验室参与国际合作论文方面,中国的主导地位强于美国;在中美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的特征方面,论文流向国内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正向影响;资助基金数量及资助基金类别为“无国内基金参与”时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负向影响。在基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比较上,美国在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方面的影响力均强于中国;在论文影响力的特征方面,中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均受到作者数量、出版时间、资助基金数量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作者数量、资助基金数量等对中国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作用程度大于对美国的影响。本研究的创新点可以概括地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对以国家级实验室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建设与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科学技术强国,拥有雄厚的资本及一流的人才储备,众多的国家级实验室成为了其科技研发的排头兵,也成为了国家科技创新力量的坚实保障。联邦国家实验室体系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并积累了卓有成效的管理经验,拥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及其规律,进而探索科研管理机制创新,为突破美国科技封锁,探索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及科研机构改革创新很有价值。(2)拓展了文献计量学理论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与实践。国家级实验室是进行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工作的重要科研机构。科技论文是体现国家或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反映国家或科研机构科研实力的主要方面。本文基于ESI及JCR等数据库,以高被引论文为视角,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指导,通过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量化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及差异水平,对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体系的成效进行了检验。另一方面,文献计量学理论以科技论文及各种文献数据特征为研究对象,可以实现对国家或地区、科研机构、学者等学科结构、产出数量、影响力变化等科研动态的科学评价,对于两国实验室科技论文产出及其深层次因素及规律进行探讨,在填补对国家级实验室定量化研究空白的基础上,逐渐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评价体系,以便指导政策实践。(3)为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深化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丰富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概念,指导政府科技政策的实施与制度创新,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以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中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根植于独有的政治、文化背景,在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面临着独有的现实困境与发展难题。在深入研究美国国家实验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照搬照抄美国模式,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方向,结合有益经验探索中国模式,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实力差距,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范建华,秦会朵[9](2021)在《“十四五”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战略定位。"十四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正处在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转折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持续深化期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刻变革期。"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将成为2035年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开局之期,成为全面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全面助推"文化+"深度融合的破题阶段。分析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进而对如何实现"十四五"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进行科学性、现实性、战略性思考,提出以内容为王,提供高质量文化产品与服务;以技术为翼,构建高质量数字文化产业体系;以创新为核,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链;统筹市场,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罗海曦[10](2021)在《三大战役:中国革命胜利的战略决战》文中认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二、试述党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和部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述党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和部署(论文提纲范文)

(1)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已有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与创新之处
        (一)概念界定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生成逻辑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历史逻辑
        (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对外民族矛盾更加尖锐
        (二)国内形势复杂对内阶级矛盾更加突出
        (三)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共产党分歧剧烈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
        (一)马克思、恩格斯党建学说
        (二)列宁政党建设理论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经验
    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实践逻辑
        (一)加强党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
        (二)实现全民族团结统一的内在需要
        (三)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迫切需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二)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
        (三)坚决站稳人民群众政治立场
    二、坚持党的政治领导
        (一)维护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
        (三)改进党的领导方式
    三、提高政治能力
        (一)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二)彰显边区各级机关政治属性
        (三)发挥群团组织政治作用
        (四)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本领
    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二)严明党的政治纪律
        (三)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四)严格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继承性与创造性双重凸显
        (一)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指导
        (二)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进行创造性转化
    二、整体性和重点性有机结合
        (一)始终坚持整体规划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二)善于抓住党的政治建设中的关键要害
    三、普遍性与特殊性互相联结
        (一)始终贯彻党的政治建设的普遍性原则
        (二)始终立足延安时期的具体实际具体分析
    四、阶级性与人民性辩证统一
        (一)始终坚定无产阶级政治立场
        (二)始终忠诚于人民的根本利益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历史地位
    一、统领了延安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一)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提供政治方向
        (二)决定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效果
    二、保障了延安时期党历史使命的完成
        (一)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二)培养了大批政治能力强的党员干部
        (三)营造了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
    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
        (一)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化
        (二)架构并奠定了党的政治建设基础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牢固树立党员政治信仰
        (二)始终坚持党的政治领导
        (三)强力提升全党政治能力
        (四)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当代启示
        (一)必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地位
        (二)必须坚定政治信仰巩固全党思想基础
        (三)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掌稳政治建设之舵
        (四)必须提升政治能力增强党的政治建设内生动力
        (五)必须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政治局面
    本章小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在淮安(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苏皖边区党、政、军、群组织建设,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
二、以发展生产、救灾度荒、土地改革为重点,统筹加强苏皖边区其他建设
    1、发展生产与救灾度荒相结合
    2、落实党中央《五四指示》,开展边区土地改革运动
三、保障、策划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在自卫战争中创战绩
    1、苏中七战七捷
    2宿北战役

(5)首批率部入朝参战的军长吴信泉中将(论文提纲范文)

一、身患痢疾,身体虚弱不堪,但仍冲锋在第一线
二、同布依族头人谈判,打开红军前进通道
三、皖南事变后,坚持盐阜区斗争,巩固了盐阜抗日根据地
四、参与辽沈、平津等战役,并取得重大胜利
五、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和表扬

(6)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人民军队的变革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夺取革命战争胜利为牵引,人民军队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艰难发展历程
    (一)在战争实践中探索军事问题
    (二)开启人民军队的正规化建设
    (三)围绕提高部队战斗力加强干部工作
二、以建构合成军队体系为牵引,人民军队逐步迈上现代化正规化新征程
    (一)确立和完善军队现代化正规化战略方针
    (二)构建和调整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编制体制
    (三)以国防尖端技术为重点加速推动武器装备现代化
三、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牵引,不断提高人民军队驾驭现代战争的能力
    (一)适应战争形态新变化及时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
    (二)按照“科技强军、质量建军”方针大力推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三)培养造就新型信息化军事人才
    (四)加快推进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
四、以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为牵引,锻造新时代能打仗打胜仗的人民军队
    (一)开创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发展新境界
    (二)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建设
    (三)全面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
    (四)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
五、基本经验和现实启示

(7)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选择与八路军三五九旅南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向南发展”战略与三五九旅南征的决策
二、 巩固鄂南与建立湘鄂赣根据地
三、 寻找南下突破口与转战湘鄂边
四、 建立湘粤边根据地机遇的失去
五、 中央战略调整与三五九旅北上中原

(8)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家级实验室
        2.1.2 国家重点实验室
        2.1.3 联邦国家实验室
    2.2 文献研究综述
        2.2.1 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2.2.2 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2.2.3 文献研究回顾述评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协同创新理论
        2.3.2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2.3.3 文献计量学理论
        2.3.4 数据挖掘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研究
    3.1 中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3.1.1 萌芽起步阶段
        3.1.2 集中建设阶段
        3.1.3 快速发展阶段
        3.1.4 “中国特色发展”阶段
    3.2 美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3.2.1 快速起步阶段
        3.2.2 第一波争议阶段
        3.2.3 重整复苏阶段
        3.2.4 第二波争议阶段
        3.2.5 新时代发展阶段
    3.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与启示
        3.3.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一般规律
        3.3.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主要差异
        3.3.3 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方法
        4.1.2 案例选取原则
        4.1.3 资料获取
        4.1.4 分析框架
    4.2 中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4.2.1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4.2.2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4.2.3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4.2.4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4.2.5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4.3 美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4.3.1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4.3.2 喷气推进实验室
        4.3.3 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4.3.4 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
        4.3.5 林肯实验室
    4.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与启示
        4.4.1 制度体制的比较分析
        4.4.2 建设定位的比较分析
        4.4.3 资源要素的比较分析
        4.4.4 运行模式的比较分析
        4.4.5 科研合作的比较分析
        4.4.6 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比较研究
    5.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预处理
        5.1.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来源
        5.1.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处理流程
        5.1.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规约
        5.1.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清洗
        5.1.5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构造
        5.1.6 小结
    5.2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的科研实力比较
        5.2.1 高被引论文产出及变化情况比较
        5.2.2 高被引论文单因素产出特征比较
        5.2.3 基于关联规则的高被引论文多因素特征比较
        5.2.4 小结
    5.3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科研实力比较
        5.3.1 两国间高被引论文合作情况比较
        5.3.2 中美参与国际合作的高被引论文主导情况比较
        5.3.3 基于Logistic回归的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特征比较
        5.3.4 小结
    5.4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科研实力比较
        5.4.1 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比较
        5.4.2 高被引论文期刊影响因子比较
        5.4.3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特征比较
        5.4.4 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统筹实验室体系顶层设计的安排
        6.1.1 强化政府战略规划,融入国家创新系统
        6.1.2 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引领学科交叉创新
        6.1.3 加强重大专项部署,支撑战略新兴产业
    6.2 积极推进实验室融入创新联合体建设
        6.2.1 以市场拉动需求,发挥龙头企业领军性作用
        6.2.2 以科研带动教学,发挥实验室平台教学功能
        6.2.3 以联合实现共享,发挥联合体协同创新优势
    6.3 努力推进实验室融入世界范围的步伐
        6.3.1 坚持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持科技的自立自强
        6.3.2 打造国际化人才团队,构筑全球性人才高地
        6.3.3 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提高实验室国际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十四五”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转折期
    (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持续深化期
    (三)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刻变革期
二、“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
    (一)新使命:全面助力2035年文化强国建设
    (二)新格局:全面助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
    (三)新动向:全面助推“文化+”深度融合发展
三、“十四五”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高质量发展是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内涵和要求
    (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
        1. 坚持正确导向,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3. 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协调高质量发展
四、“十四五”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内容为王”:供给高质量文化产品与服务
    (二)技术为翼:构建高质量数字文化产业体系
    (三)创新为核: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链
    (四)统筹市场: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10)三大战役:中国革命胜利的战略决战(论文提纲范文)

战略决战序幕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试述党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和部署(论文参考文献)

  • [1]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研究[D]. 田莉.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2]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向度研究[D]. 李阎. 河北大学, 2021
  • [3]纪检监察工具论[J]. 王冠,任建明. 党内法规理论研究, 2021(02)
  • [4]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在淮安[J]. 范学恕. 大江南北, 2021(11)
  • [5]首批率部入朝参战的军长吴信泉中将[J]. 张瑞安. 党史博采(上), 2021(10)
  • [6]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人民军队的变革与发展[J]. 王强,章世森.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1(05)
  • [7]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选择与八路军三五九旅南征问题研究[J]. 黄正林. 近代史研究, 2021(05)
  • [8]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D]. 李阳. 吉林大学, 2021(01)
  • [9]“十四五”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J]. 范建华,秦会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5)
  • [10]三大战役:中国革命胜利的战略决战[J]. 罗海曦. 党史文苑, 2021(08)

标签:;  ;  ;  ;  ;  

论中共中央对中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方针和部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