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业腐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对金融业腐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一、金融行业腐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张迪[1](2021)在《乡镇财政所廉政风险点与对策分析 ——以T市Q乡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焦娇[2](2020)在《基层政府腐败治理研究 ——以扶贫领域反腐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张泽南[3](2017)在《现代腐败视角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中提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预防并且治理腐败,在制约领导行为、防止权力异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八大召开以来,政府高效、准确地查处了一大批腐败分子,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前所未有的决心,同时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腐败手段。面对现代腐败特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必须进行创新以达到高效治理腐败的目的。虽然近几年来政府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如2015年颁布的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廉政”为核心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以“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为核心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但是现阶段腐败手段、方法与以前相比较有了很大的改变,使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实践中效果欠佳。本文综合运用了规范研究、案例研究与统计分析等方法。首先,系统、完整地梳理了腐败、腐败治理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文献;其次,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腐败、腐败治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及其特点分别做出了界定;第三,系统阐述了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反腐倡廉理论、国家治理理论等腐败治理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理论,并且采用案例研究与统计的相结合的方法归纳了现代腐败的特点;第四,从经济责任审计在腐败治理中的地位、功能、成效阐述了经济责任审计对腐败治理的作用,并从法律、权力、专业三个角度分别论证经济责任审计治理腐败的路径,以此作为提出改进意见的基础,阐述在现代腐败特点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治理腐败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后,以现代腐败特点为起点,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对象、结果运用以及组织与实施四方面入手,改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使其成为国家治理腐败的铁拳头。

赵利胜[4](2017)在《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信息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将从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主客观原因入手,同时利用公共政策理论、法学理论和大数据理论对国有企业职务犯罪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出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惩治策略,保证国有企业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发展。本文研究将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讨论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研究机制提出的背景,以及研究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重要意义。笔者首先根据国内和国外关于职务犯罪和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文献研究,总结出问题主要集中出现在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信息系统方面。最后根据本文的主题介绍了研究本课题所采用的方法以及提出的创新点。第二部分:这部分主要是对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做了相关概述。包括了职务犯罪的含义、国有企业的含义、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与普通职务犯罪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对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类型主要有贪利型和渎职型两种;分析研究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现状和主要特征,最后根据国有企业职务犯罪自身特点,提出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信息系统预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三部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的现状研究。笔者提出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的理论和方法是适应社会化发展的需要的观点,从犯罪风险和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入手,对国有企业职务犯罪进行总体把握,总结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工作时间研究,提出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信息预防工作的需要。立足于大数据研究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是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一项重要方法创新。第四部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信息共享体系的构建。从构成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信息指标出发的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信息共享机制,主要是针对事的一种精确预警机制,需要准确获取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工作全过程的各类信息。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信息共享体系主要由外部共享体系和内部共享体系两个部分构成。第五部分:大数据理论背景下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技术模型构建。基于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目标和要求建立国有企业职务犯罪计算机系统分析模型。介绍了大数据背景下具体的数据挖掘的理论与技术方法,通过比较指出了数据挖掘相对于传统方法在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方面的优点,提出建立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分析系统的必要性。把利用数据处理的聚类和分类算法运用到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分析中,与系统分析模型相结合。根据系统模型的总体设计对各主要模块做了流程介绍,并以2014-2015年的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数据为基础,利用聚类和分类算法对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数据挖掘和分析。第六部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信息系统的目标与设计。设定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信息系统的目标,以目标为导向,以设计背景思路为基础,对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信息系统从总体上把握,提出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构建职务犯罪预防信息共享机制必须对国有企业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找准廉政风险点,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这样在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才能进行有效监控。通过对各类行政行为进行分析预判,从而及时发现职务犯罪苗头,有效开展预测和预警。第七部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信息系统的运行和完善。运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对每个案件的受理、审核、批准和办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监控,在监控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预警等,从源头上预防了职务犯罪现象的发生,并通过网络采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行政行为的动态评估机制,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弥补行政部门业务流程中的薄弱环节,为改进行政行为提供参考依据,保证整个行政工作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第八部分:结论与展望。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就是将新时代的大数据信息技术运用到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本研究总结了7点研究结论,但由于本文的选题是将公共管理和大数据分析应用相结合,属于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对跨领域的大数据技术研究从零做起,同时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受到文章篇幅和研究能力等主客观原因的限制,笔者对于对数据挖掘的研究的工作还不够娴熟,如果要再进一步的取得有效的工程应用,还需要在技术方面进一步深化。

邹洪凯[5](2014)在《党内监督科学化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全面掌握公共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内监督,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正确行使权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当前,党内监督实践与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在指导方针、权力结构、基础制度、方式方法、评价体系、监督体制等方面还缺乏科学性,因此必须结合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以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制度保障、科学方法推进、科学组织支持党内监督,实现党内监督的科学化,并以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把党内监督置于大监督的视阈和反腐败的视角中研究,并引入廉政风险防控、防止利益冲突、网络监督等新的方式方法,以体现时代性,富于创新性。本文内容共分四部分八章,具体如下:第一部分研究如何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内监督,主要内容为正文第一章。分析党内监督的科学理论,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革命和建设实践提出的关于党内监督的科学思想。第二部分研究如何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内监督,主要内容为正文二至四章。分析了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通过改革推动党内权力系统内部之间相互制衡和监督。阐述了党务公开在党内监督中的基础地位,对系统化推进党务公开的突破口——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的重点制度——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并以财产申报制度为重点,分析存在的制度困境,提出完善制度的路径。第三部分研究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内监督,主要内容为正文五至七章。在党内监督中引入廉政风险防控理念,提出党内监督的核心是规范权力运行,可以通过廉政风险防控实现全程监督。研究了党内监督的新形式——网络监督,分析了网络监督的积极作用,提出网络监督的现实问题与规范发展的方向。分析了党内监督现行的评价模式,提出构建以勤廉满意度指标体系为主要内容、以第三方民意调查为主要方式的考评机制。第四部分研究如何以科学的组织支持党内监督,主要内容为正文第八章。指出现有的党内监督组织体系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要以提高纪检监察机关地位和组建综合性反腐败机构为重点改革纪检监察领导体制,以突出巡视重点、改进巡视方式为抓手完善党内巡视监督制度,以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为突破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本文提出了党内监督科学化的概念,从理论、制度、方法和组织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在具体研究中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根据党内监督的现实问题提出思路对策,并以此指导党内监督实践,推动权力正确行使。

周磊[6](2014)在《新加坡政府廉政建设及对中国的启示》文中认为腐败问题会影响党的执政,影响经济建设,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执政党都必须要把解决腐败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廉政建设是解决腐败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新加坡的廉政建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发展历程、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又与我国有着密切的关联。因而,研究新加坡廉政建设将对我国廉政建设有实践性指导意义。本文对新加坡廉政建设中的预防、监督、教育、惩处等主要机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分析其廉政建设取得的成效,并对其取得成效的原因进行了概括性、深层次的探究,初步形成关于新加坡廉政建设研究的新理论和新观点,并为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廉政建设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建议,本研究对于推动学科建设也有着理论意义。

肖振猛[7](2013)在《中国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水平,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要求社会管理应当突出和尊重人的主体地位。论文从作为社会管理最终的对象“人”入手,通过分析人和社会管理的关系,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和社会管理的理论,探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管理的历史演进,分析中国人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提出加强和创新中国社会管理的构想。第一部分“第一章导论”。论文概述了研究新时期社会管理的目的、意义,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社会的客体,一切社会管理的研究都离不开人这一社会的产物;分析探讨了人与社会管理的关系,经典作家关于人和社会管理的理论,国内外研究人的和社会的理论对加强和创新新时期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介绍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提出“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中国人在社会管理中起主导支配作用的三个主要角色类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三个具体构想和路径”的三个方面的创新点。第二部分“第二章人与社会管理”。论文从人性预设理论入手,分析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社会管理的关系;阐明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管理的最终对象,政府主导社会管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进行社会管理;重点研究社会管理既要管理又要服务、寓管理于服务的问题。第三部分,“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对人和社会管理的理论”。论文认真梳理、归纳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社会管理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和社会管理的论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理论,指出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追求,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第四部分,“第四章中国社会管理的历史演进”。论文通过回顾总结近代以来,中国近代时期、新中国探索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三历史个阶段的中国社会管理探索情况,分别分析了各个时期的呈现出的连带责任、全面控制、“五位一体”社会管理模式,以及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背景。第五部分,“第五章中国人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论文分析中国人所处历史阶段的主导支配角色对于建立社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新时期即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多样化影响中国人的多样性;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在社会管理中主导支配中国人角色的三个主要类型,即乡土中国人、单位中国人、社会中国人;分别论述了三类主要角色的概念、特征描述、意义作用、相互关系,为加强和创新新时期中国社会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第六部分,“第六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构想”。论文围绕“服务型”价值追求的社会管理理念,按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和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的为指导思想,结合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乡土中国人、单位中国人、社会中国人这“三类中国人”,在社会管理中仍将是起着主导支配作用的主要角色,提出了应当进一步加强公民社会建设和公民意识教育、重视人的社会的科学管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创新路径方法,发挥社会管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郭妍婷[8](2012)在《证券业洗钱风险和反洗钱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洗钱这种犯罪行为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银行这类金融机构,而是逐渐将犯罪之手伸向了证券市场。这不仅加大了打击洗钱犯罪的难度,也会严重危害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和证券公司自身业务建设。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逐层深入的展开讨论:文章首先是对洗钱以及反洗钱进行了一个大致介绍。尤其是对洗钱行为目前在证券市场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随后是对反洗钱监管工作做了概述。因为洗钱以及反洗钱监管在中国尤其是证券市场开展的时间并不长,而境外发达资本市场在这方面则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所以,第二和第三部分,本文是对境内外市场的洗钱特点和反洗钱监管进行了一个分析比较。第二部分是对中外反洗钱风险点进行了比较,对可能被利用的证券交易各个环节进行了逐一分析,列举出中国与其他市场不同的风险点:中国证券市场现在都已经实施了第三方存管,所以,在”处置”和”归并”环节并不存在洗钱风险,但在”离析”阶段,境内外的洗钱途径还是有许多殊途同归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第三部分还是继续借鉴境外市场在反洗钱监管方面的经验,主要列举美国、英国以及香港市场,特别值得借鉴的是和境内证券市场相似度最高的香港市场,从监管法律法规、监管机构的设置到监管措施的执行都逐一进行了比较。最后,文章在前文分析比较地基础上,指出了目前证券业开展反洗钱监管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监管工作难点,提出了加强中国反洗钱工作的几点建议,包括:设立专门的独立反洗钱金融监管机构、解决B股账户监管遗留问题、完善行业操作规则以及监管模式的改进等方面。

焦颖[9](2009)在《全社会反洗钱体系的沟通协调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反洗钱工作迈入了新阶段。经过几年的建设,中国反洗钱工作遵守国际标准,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初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反洗钱体系,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反洗钱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反洗钱工作应该是一项全社会范围的系统性工程,构建一个全社会反洗钱体系就是要将联席会议制度扩大到更多的行业和单位,并且要真正发挥该制度对于防止洗钱的作用。本论文通过分析在现有的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下,我国反洗钱工作现状,研究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反洗钱工作模式,借鉴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尝试提出全社会反洗钱体系框架的构想,力求为现有机制的完善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与建议。这样一个体系将包含众多机构,与反洗钱工作相关的各职能部门包括司法机关、公安机关、财政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外交部门等都将被囊括在内。要使该体系成为一个运转顺畅、反应灵敏,职责清楚,分工明确的合理体系,本文认为最为基础的是需要在内部各部门间建立起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沟通协调机制需要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使反洗钱义务主体准确、快速的获得有效信息。准确的信息是反洗钱部门采取正确行动的指引,快速的信息传递渠道是反洗钱部门能迅速采取行动的重要保障;第二,防止和化解部门冲突,协调各部门的行动。合理配置各个反洗钱部门的职责,明确其各自职责范围,可以防止出现职能交叉和部门间责任的推诿,建立起部门间的有效协调,才能提高反洗钱行动的效率。为了实现上述两个功能,本文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工作协同机制来共同组成全社会反洗钱体系内部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提出信息共享机制的四个构成要素,包括:信息共享制度化、信息共享平台、先进的信息技术、规范的信息标准,以及分析当前我国反洗钱工作中影响信息共享的主要障碍,建议了构建信息共享机制的相关对策;通过提出工作协同机制的构成要素,包括:较高的反洗钱意识、统一的反洗钱战略目标、合理的资源配备、配套的反洗钱工作机制,以及分析当前我国反洗钱工作中影响工作协同的主要障碍,建议了构建工作协同机制的相关对策。最后通过分析一个典型案例,假定若采用本论文所构建之机制,能否预防或减轻该案件所带来的危害,以证明机制的有效性。

杨良松[10](2009)在《中国农村公共品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综合利用经济学、社会学等工具,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公共品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第一章指出了本研究的意义:“三农”问题在中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而公共品是农村发展的关键,公共品理论也是一个成熟的理论分析工具。第二章则是对当代西方财政学理论中的公共品理论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在公共品理论中,核心难题是供给问题,因而,本章对公共品的供给机制有较多的探讨。第三章主要探讨当代中国农村亟需的公共品,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科技、农村市场培育、农业综合支持、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对农民工的支持政策以及基层政府建设等。这些物品可能是公共品或私人品或混合物品,因而本文花了很大篇幅来分析其产品性质。本文还指出,这些公共品的供给均严重不足,值得重视。要实现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需要政府、私人企业、农民组织和第三部门的紧密协作。政府应该在公共品的供给中承担主要责任,但需要注意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这是第四章的主题。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政府失灵,这是第五章的主题。鉴于现有的分析政府失灵的框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本文以交易费用政治学为基本工具,详细分析了政治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地理解政府失灵的框架,并结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在第六章中,笔者提出,对农民的有效组织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基础,而中国的乡村社区特征客观上有利于社区的合作。市场和第三部门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也能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

二、金融行业腐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融行业腐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3)现代腐败视角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主要创新
        四、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腐败及其治理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一、腐败内涵
        二、腐败治理方法
        三、现代腐败特点
        四、现代腐败治理特点
    第二节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
        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方法
        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五、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
    第三节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腐败治理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第四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腐败治理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腐败治理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一、腐败内涵
        二、腐败治理概述
        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第二节 腐败治理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基础理论
        一、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二、国家治理理论
        三、免疫系统论
        四、反腐倡廉理论
    第三节 现代腐败特点分析
        一、贪腐案件数量庞大
        二、窝案、腐败群体化
        三、金融领域犯罪高发、频发
        四、一家两制,谋取个人利益
        五、苍蝇式腐败、副职腐败多发
第四章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腐败治理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腐败治理的作用
        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腐败治理中的地位
        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腐败治理中的功能
        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腐败治理中的成效
    第二节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治理腐败的路径分析
        一、法律层面
        二、权力层面
        三、专业层面
    第三节 当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治理腐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审计机关任务繁重、力量不足
        二、问责机制不健全
        三、审计内容不够明确
        四、审计对象覆盖范围小
第五章 现代腐败视角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改进
    第一节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改进
        一、加大对金融机构领导的审计力度
        二、加大对关联经营的审计
    第二节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改进
        一、审计副职、关键岗位领导
        二、审计基层领导干部
    第三节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改进
        一、加强审计问责的法制建设
        二、形成问责合力
        三、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加强审计问责的监督
        四、发挥审计成果“一果多用”的功能
        五、解决“先离后审”问题
    第四节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组织领导与实施改进
        一、战略层面
        二、管理层面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4)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职务犯罪预防信息系统的概述
        1.2.1 国外
        1.2.2 国内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2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及其预防概述
    2.1 国有企业的含义
        2.1.1 基于刑法理论的“国有企业”的含义研究
        2.1.2 国有企业的司法实践认定标准
    2.2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
        2.2.1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三预”及其关系
        2.2.2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测、预警的方法
    2.3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与普通职务犯罪的比较
        2.3.1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与普通职务犯罪的联系
        2.3.2 普通职务犯与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区别
    2.4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类型研究
        2.4.1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分类意义
        2.4.2 国有企业贪利类职务犯罪
        2.4.3 国有企业渎职类职务犯罪
    2.5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特征
        2.5.1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案件数量多、发案率高
        2.5.2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手段和形式多样化
        2.5.3 国有企业职务犯与职位、岗位有相关性
        2.5.4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表现为“塌方式”
        2.5.5 涉外犯罪和外逃人员增多
        2.5.6 犯罪人员高学历、智商高,反侦查能力强
        2.5.7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衙内化”现象
    2.6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6.1 适应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新形势的需要
        2.6.2 拓展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发现渠道的必然途径
        2.6.3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规律的可循性和可控性
        2.6.4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可认识性
3 我国关于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系统的现状研究
    3.1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测与预警
        3.1.1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测预警理论和方法
        3.1.2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研究
        3.1.3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警系统研究
    3.2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的总体研究
        3.2.1 职务犯罪的风险分析
        3.2.2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3.3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系统的工作实践
        3.3.1 信息与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
        3.3.2 其他一些做法
4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信息系统概述
    4.1 信息共享与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的关系
    4.2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信息共享系统的界定
        4.2.1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信息共享系统的内涵
        4.2.2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信息共享系统的功能
        4.2.4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信息共享系统的类型
    4.3 外部共享体系
        4.3.1 基础信息目录
        4.3.2 部门信息共享目录
        4.3.3 专项应用共享目录
    4.4 内部共享体系
    4.5 机制框架
5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信息数据库的构建
    5.1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计算机技术模型问题的提出
        5.1.1 传统的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5.1.2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传统预防对策的不足
    5.2 数据库的概述
        5.2.1 数据库
        5.2.2 数据挖掘的概念
        5.2.3 数据挖掘的方法
        5.2.4 数据挖掘的步骤
    5.3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的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
        5.3.1 数据仓库的设计
        5.3.2 库表结构
        5.3.3 数据预处理
    5.4 EChars来完成数据可视化工作
6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信息应用系统的的目标与设计
    6.1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信息应用系统的目标
        6.1.1 梳理—--开展清权确权
        6.1.2 排查—--找准廉政风险点
        6.1.3 评定—--划分风险等级
        6.1.4 防控—--分类制定措施
        6.1.5 教育—--建立长效机制
        6.1.6 规范—--推进权力优化透明
        6.1.7 拓展—--实施科技防控
        6.1.8 考核—--加强检查追究
    6.2 系统设计背景
    6.3 系统建设思路
    6.4 系统总体设计
    6.5 应用系统设计
        6.5.1 实时监控子系统
        6.5.2 风险防控子系统
        6.5.3 绩效评估子系统
        6.5.4 信息服务子系统
        6.5.5 系统管理子系统
        6.5.6 数据采集模块
        6.5.7 数据上报模块
    6.6 系统建设主要任务
        6.6.1 夯实风险智能防控体系基础
        6.6.2 打造廉政风险智能防控中心
        6.6.3 强化电子监察手段
        6.6.4 构建舆情预警机制
        6.6.5 建设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7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信息系统的运行和完善
    7.1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信息系统的运行
        7.1.1 信息收集
        7.1.2 分析预测
        7.1.3 预警发布
        7.1.4 整改监督
    7.2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信息系统的完善
        7.2.1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信息系统完善的思路
        7.2.2 各模块的设计完善
        7.2.3 预防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
        7.2.4 结果分析
    7.3 其他完善措施
        7.3.1 健全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信息共享机制
        7.3.2 推进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创新
        7.3.3 发展政务大数据,创新政务管理
        7.3.4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测预警与电子绩效考核相结合
        7.3.5 不断完善信息共享技术应用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内容总结
    8.2 主要研究结论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党内监督科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一) 党内监督科学化研究的必要性
        (二) 党内监督科学化研究的紧迫性
    二、 基本概念
        (一) 党内监督的概念
        (二)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概念
        (三)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功能地位
        (四) 国外政党党内监督科学化的经验
    三、 研究现状
        (一) 党内监督一般理论研究
        (二) 权力制约和监督研究
        (三) 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
    四、 研究方法
        (一) 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认识立场
        (二) 坚持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思维准则
        (三)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原则
        (四)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学术品格
        (五) 坚持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着述方法
        (六) 坚持文献法与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路径
    五、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理论渊源:经典作家和党的领导人关于党内监督的思想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党内监督思想
        (一) 建立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二) 主张实行党内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
        (三) 明确党的性质和党的组织纪律
    二、 列宁党内监督思想及实践
        (一) 党政分开是加强党内监督的前提
        (二) 建立独立权威的监督机关是党内监督的基础
        (三) 严格执纪执法是党内监督的保证
    三、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思想的演进
        (一) 毛泽东党内监督思想
        (二) 邓小平党内监督思想
        (三) 江泽民党内监督思想
        (四) 胡锦涛党内监督思想
        (五) 习近平党内监督思想
第二章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重要前提:健全党内权力运行机制
    一、 完善党内权力配置
        (一) 以推行常任制为重点改革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二) 以强化全委会职权为重点健全党委会制度
        (三) 以改革纪检体制为重点完善党内专门监督制度
    二、 改革党内选举制度
        (一) 党内选举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二) 地方党内选举的创新实践
        (三) 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的路径
    三、 健全党内决策机制
        (一) 党内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
        (二) 党内重大决策实例
        (三) 党内决策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思路
第三章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客观基础:党务公开
    一、 党务公开在党内监督中的基础地位
        (一) 党务公开畅通了监督渠道
        (二) 党务公开降低了监督成本
        (三) 党务公开夯实了监督基础
        (四) 党务公开增强了监督实效
    二、 党务公开的历史足迹和实践路径
        (一) 党务公开的理论渊源
        (二) 中国共产党推进党务公开的历程
        (三) 国外政党推进党务公开的经验
        (四) 党务公开的实践路径
    三、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化推进党务公开的突破口
        (一) 党务公开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二) 大力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第四章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重点制度: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一、 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
        (一) 利益冲突是当前影响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 中国共产党防止利益冲突的探索实践
        (三) 当前防止利益冲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二、 防止利益冲突的国际经验
        (一) 加拿大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二) 日本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三) 新加坡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三、 健全防止利益冲突的核心制度——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
        (一) 建立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民间呼声和制度困境
        (二) 建立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初步实践
        (三) 完善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路径
第五章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理念突破:廉政风险防控
    一、 廉政风险防控的一般理论
        (一) 风险和廉政风险
        (二) 廉政风险防控运行机制
    二、 廉政风险防控的实践模式
        (一) 江苏省苏州市:廉政风险防控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相结合
        (二) 湖北省:廉政风险防控与加强县委书记监督管理相结合
        (三) 海关:廉政风险防控与执法风险防控相结合
        (四) 中国工商银行:廉政风险防控与金融业务相结合
    三、 深化廉政风险防控的综合举措
        (一) 加强廉政教育
        (二) 优化权力结构
        (三) 强化科技支撑
第六章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载体创新:网络监督
    一、 网络监督及其特点
        (一) 网络的兴起与传播格局的变化
        (二) 网络监督的基本状况
        (三) 网络监督的特点
    二、 网络监督在党内监督和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 网络监督有力地打击了腐败分子
        (二) 网络监督深刻警示了党员领导干部
        (三) 网络监督推动了监督平台建设
        (四) 网络监督改进了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作风
    三、 网络监督的现实问题与规范发展
        (一) 网络监督的现实问题
        (二) 网络监督的规范发展
第七章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评价模式:构建科学的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评价机制
    一、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评价:权威性和形式化
        (一)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的权威性
        (二)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的形式化
    二、 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评价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一) 国际组织的廉政评价指标
        (二) 国(境)外城市的廉政评价探索
        (三) 国内各地党风廉政考评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三、 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评价机制的创新:第三方民意调查
        (一) 民意调查在党风廉政建设考评中的重要意义
        (二) 第三方民意调查在党风廉政建设考评中的突出优势
        (三) 第三方民意调查的指标构建
        (四) 第三方民意调查的执行实例
        (五) 改进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的思考
第八章 党内监督科学化的组织保障:党内监督组织建设
    一、 改革纪检监察领导体制
        (一) 纪检监察体制的形成
        (二) 现状:从曹克明模式到张家界模式
        (三) 问题:独立性与专业化
        (四) 解决路径:落实两个为主两个全覆盖和组建综合性反腐败机构
    二、 完善党内巡视监督制度
        (一) 巡视制度是党内监督的创新举措
        (二) 巡视制度的现实困境
        (三) 完善巡视制度的路径
    三、 加强监督队伍自身建设
        (一) 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二) 大力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
参考文献
    一、 着作类
    二、 期刊论文类
    三、 硕博论文类
    四、 法规文件类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新加坡政府廉政建设及对中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 国内研究状况
        (二) 国外研究状况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四、 相关概念
        (一) 公务员
        (二) 腐败
        (三) 廉洁
        (四) 廉政建设
第一章 新加坡政府廉政建设的举措
    第一节 制定和推行严格的公务员选录制度和行为规范
        一、 推行严格的公务员选录制度
        二、 制定严格的公职人员行为规范
    第二节 构筑完善有效的监督制约体系
        一、 建立专门的廉政监督部门
        二、 建立纵横交错的监管网络
    第三节 重视并推进公务员队伍的法制化建设
        一、 不断完善廉政法规
        二、 严厉查处腐败行为
    第四节 注重对公务人员的教育培训
        一、 始终倡导领导人躬身示范
        二、 塑造廉洁奉公的官场氛围
        三、 开展全民性的反腐倡廉教育
第二章 新加坡政府廉政建设的成效分析
    第一节 促进了新加坡经济的腾飞
    第二节 增强了政府的政治合法性
        一、 政府清正廉洁的工作有利于政治高效化
        二、 廉政建设得到了广泛的国际赞誉
    第三节 提高了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一、 重视国家意识的创设和培育
        二、 注重思想教育,营造廉政氛围
第三章 新加坡政府廉政建设取得成效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执政主体层面
        一、 政府清正廉洁工作减少了公务员渎职现象
        二、 提高了政府官员廉洁行为的收益
        三、 提高了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的成本
    第二节 社会文化层面
        一、 廉政建设培养了公众的社会责任感
        二、 廉政建设重视新闻媒体的引导和监督
        三、 廉政建设完善了廉政监督网
        四、 廉政建设奠定了基层机构的发展
    第三节 国际层面
第四章 新加坡政府廉政建设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努力推进经济建设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廉政建设
        二、 巩固廉政建设的物质基础
        三、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 完善廉政建设监督预防机制
        一、 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二、 防范公职人员以权谋私
    第三节 加强全民廉政文化建设
        一、 将廉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 广泛开展针对公务人员的清正廉洁教育
        三、 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反腐的良好氛围
    第四节 努力推进公务员队伍法制化建设
        一、 健全反腐肃贪立法
        二、 加大对公务人员腐败问题惩处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人与社会管理
    2.1 人性预设理论
        2.1.1 预设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2.1.2 人性善恶预设理论回溯
        2.1.3 马克思人性观概要
        2.1.4 人性预设的三个维度
    2.2 人与社会
        2.2.1 社会是人的社会
        2.2.2 人是社会的人
    2.3 社会管理
        2.3.1 社会管理的概念和职能
        2.3.2 域外社会管理考察
        2.3.3 人和社会管理的关系
第3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社会管理的理论
    3.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
        3.1.1 人学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实的人”
        3.1.2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1.3 人的实践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
        3.1.4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终极目标
    3.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管理的理论
        3.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科学构想
        3.2.2 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实践探索
        3.2.3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及管理的探索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人和社会管理的理论
        3.3.1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由可能走向现实
        3.3.2 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第4章 中国社会管理的历史演进
    4.1 近代中国社会管理
        4.1.1 封建的约束
        4.1.2 连带责任模式
        4.1.3 社会管理形态
    4.2 新中国的社会管理探索
        4.2.1 意识形态的主导
        4.2.2 全面控制的模式
        4.2.3 社会管理形态
    4.3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管理
        4.3.1 突出“以人为本”思想
        4.3.2 “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4.3.3 “五位一体”的社会管理体制
        4.3.4 社会管理形态
第5章 中国人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
    5.1 乡土中国人
        5.1.1 身份界定
        5.1.2 心理特征
        5.1.3 行为表现
    5.2 单位中国人
        5.2.1 身份界定
        5.2.2 心理特征
        5.2.3 行为表现
    5.3 社会中国人
        5.3.1 身份界定
        5.3.2 心理特征
        5.3.3 行为表现
    5.4 中国人三种主导支配角色的关系及意义
        5.4.1 中国人三种主导支配角色的时空关系
        5.4.2 中国人三种主导支配角色对社会管理的意义
第6章 加强和创新中国社会管理构想
    6.1 加强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
        6.1.1 民族历史文化创新需要公民意识教育
        6.1.2 经济文化发展加快公民意识培养
    6.2 重视体现人的社会的科学管理
        6.2.1 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6.2.2 体现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
        6.2.3 体现科学管理的价值理念
        6.2.4 体现服务为先的价值理念
        6.2.5 体现诚信互惠的价值理念
    6.3 尊重人的主体地位
        6.3.1 社会管理观念创新
        6.3.2 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6.3.3 社会管理路径创新
        6.3.4 社会管理队伍创新
        6.3.5 社会管理科技创新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8)证券业洗钱风险和反洗钱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1、选题意义
    2、文献综述
    3、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4、本文的创新点
    5、本文的结构
第一章 概述
    1.1 洗钱的概念及特征
    1.2 反洗钱概述、历史及发展
    1.3 证券市场制度分析
    1.4 中国反洗钱监管的意义
第二章 中国证券业洗钱风险点分析及比较
    2.1 境外证券业洗钱风险点简析
    2.2 中国证券业洗钱风险点分析
    2.3 中外证券业洗钱风险点之比较
    2.4 银行业与证券业的洗钱差异性分析
    2.5 洗钱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危害
第三章 中国证券业反洗钱监管现状及难点
    3.1 境外证券业反洗钱监管制度简介
    3.2 中国证券业反洗钱监管制度现状
    3.3 中外证券业反洗钱监管制度之比较
    3.4 证券业反洗钱监管中存在的困难
第四章 对证券业反洗钱工作的建议
    4.1 境外证券业反洗钱监管制度的借鉴
    4.2 加强证券业反洗钱工作的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全社会反洗钱体系的沟通协调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 关于洗钱的基本问题研究
        1.3.2 关于反洗钱体系的研究
        1.3.3 关于反洗钱体系沟通协调机制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第2章 全社会反洗钱体系的提出
    2.1 全社会反洗钱体系的内涵
    2.2 我国反洗钱工作体系现状
        2.2.1 我国反洗钱工作体系的演变
        2.2.2 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2.2.3 情报会商制度
        2.2.4 现行体系的缺陷
    2.3 国外反洗钱工作体系分析
        2.3.1 发达国家反洗钱工作体系
        2.3.2 转型国家反洗钱工作体系
        2.3.3 外国反洗钱工作体系的启示
    2.4 我国全社会反洗钱体系框架构想
        2.4.1 构建全社会反洗钱体系的原则
        2.4.2 构建全社会反洗钱体系的大致框架
        2.4.3 完善全社会反洗钱体系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反洗钱的信息共享机制构建
    3.1 构建信息共享机制的必要性
    3.2 信息共享机制的要素
        3.2.1 信息共享制度化
        3.2.2 信息共享平台
        3.2.3 先进的信息技术
        3.2.4 规范的信息标准
    3.3 影响信息共享的主要障碍
        3.3.1 金融情报中心功能不完善
        3.3.2 部门间缺乏双向沟通
        3.3.3 信息质量难以保证
    3.4 信息共享机制的实施与对策
        3.4.1 扩大反洗钱义务报告主体,完善信息采集与报告制度
        3.4.2 加强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的建设
        3.4.3 设计合理的信息共享路径
        3.4.4 处理好保密义务与反洗钱义务的冲突
第4章 反洗钱的工作协同机制构建
    4.1 构建工作协同机制的必要性
    4.2 工作协同机制的要素
        4.2.1 较高的反洗钱意识
        4.2.2 统一的反洗钱战略目标
        4.2.3 合理的资源配备
        4.2.4 配套的反洗钱工作机制
    4.3 影响工作协同的主要障碍
        4.3.1 各部门行动不统一
        4.3.2 各部门对反洗钱工作的参与意愿不高
        4.3.3 缺乏反洗钱专业人才
    4.4 工作协同机制的实施与对策
        4.4.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行业反洗钱意识
        4.4.2 制定统一的反洗钱战略目标,明确各部门任务
        4.4.3 建立反洗钱激励机制
        4.4.4 加强反洗钱人才队伍建设
第5章 案例分析
    5.1 案例背景
    5.2 案例分析
        5.2.1 案件反映的制度缺陷
        5.2.2 验证所构建机制的有效性
        5.2.3 验证结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10)中国农村公共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 研究中国农村公共品问题的意义
    三 文献综述
    四 本文研究概述
第二章 当代西方财政学中的公共品理论
    一 公共品的定义和分类
    二 公共品的供给机制
第三章 当代中国农村所亟需的公共产品及其供给现状
    一 农田水利设施
    二 农业科技
    三 农村市场培育
    四 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
    五 农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六 道路和通信等基础设施
    七 农村义务教育
    八 农村医疗服务
    九 农村的社会保障
    十 对农民工的支持政策
    十一 基层政府建设
第四章 农村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
    一 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的必要性
    二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关系
第五章 警惕政府失灵
    一 政府失灵:已有研究
    二 理论工具
    三 信息和机会主义行为在政府行为中的重要性
    四 现代政治特征
    五 政府对民众信息的收集
    六 信息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交易费用
    七 科层制的各种问题
第六章 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市场化和农民的自组织
    一 公共品的市场供给
    二 农民合作的意义
    三 农民合作的可能性
    四 农民合作:现实的组织过程
    五 第三部门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金融行业腐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乡镇财政所廉政风险点与对策分析 ——以T市Q乡镇为例[D]. 张迪.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2]基层政府腐败治理研究 ——以扶贫领域反腐为例[D]. 焦娇. 东南大学, 2020
  • [3]现代腐败视角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 张泽南. 云南财经大学, 2017(01)
  • [4]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信息系统研究[D]. 赵利胜.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3)
  • [5]党内监督科学化研究[D]. 邹洪凯. 苏州大学, 2014(09)
  • [6]新加坡政府廉政建设及对中国的启示[D]. 周磊. 黑龙江大学, 2014(10)
  • [7]中国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 肖振猛. 武汉理工大学, 2013(12)
  • [8]证券业洗钱风险和反洗钱监管研究[D]. 郭妍婷. 复旦大学, 2012(03)
  • [9]全社会反洗钱体系的沟通协调机制研究[D]. 焦颖. 西南交通大学, 2009(S1)
  • [10]中国农村公共品问题研究[D]. 杨良松. 厦门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对金融业腐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