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债券回购不活跃?

什么是企业债券回购不活跃?

一、活跃企业债回购还缺啥(论文文献综述)

谷旻昊[1](2021)在《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TCL科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郑天宇[2](2021)在《引入利率互换的债券回购套利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自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交易以来,我国债券市场蓬勃发展,我国债券市场发行数量,债券存量以及债券的交易金额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与债券现券交易相比,我国债券回购市场的体量更加庞大,交易规模和交易活跃也相对于现券交易更高。债券回购市场的不断扩大,给债券回购套利这一套利形式以发展的土壤,债券回购套利旨在利用债券收益与回购利息的不同来创造收益,本文通过对银行间市场、银银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三大债券回购市场的回购利率和不同期限国债的收益率进行对比,证明债券回购套利这一套利方法在三大债券回购市场均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债券回购套利虽然有盈利空间,但是该盈亏并不稳定,由于回购利率的高波动性以及债券本身价值的波动,债券回购套利组合的收益极易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遂考虑引入利率互换来对冲债券回购套利组合中的利率风险基于以上想法,本文详细的描述了利率互换对冲债券回购组合的利率风险的原理,详细阐述了利率对冲组合利率风险的可行性,并将选用1年期FR007利率互换和1年期的Shibor 3M利率互换和12个债券回购套利组合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债券回购套利可以获得较高的正向的收益,但是收益波动性较大。(2)在债券回购套利杠杆中引入杠杆可以有效的增厚收益。(3)在债券回购套利中引入利率互换可以有效的降低组合的收益变动风险,但是组合收益会有所下降,同时利率互换并不能够对冲组合日涨跌幅的波动。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一些对于我国统一的市场基准利率、利用利率互换对冲投资者资产和负债利率风险以及打通债券回购市场推动债券回购利率成为市场基准利率的看法。

易帆[3](2019)在《我国保险公司参与PPP项目的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6年《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出台,《办法》明确了保险公司可以采取债权、股权等可行方式参与PPP项目,并且取消了保险公司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业限制,就此保险公司参与PPP项目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但整体而言,我国保险公司的PPP项目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选择合适的模式介入PPP项目并在发展潮流中脱颖而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先介绍险资运用的一般理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并结合我国保险公司投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体量虽日益庞大,但是在运用过程中却存在资产配置结构不合理、投资收益率偏低等诸多问题。PPP投资模式和保险资金在期限、风险偏好、总量规模等方面相匹配,在政策支持下,投资PPP项目成为保险公司优化资产配置,使险资运用更加多元的合理选择。就我国现实环境来看,保险公司主要通过股权、债权、基金投资三种渠道参与PPP项目,由此,本文在三种模式下的经典案例中各择一例进行了研究。在对案例进行简单介绍后,从融资特点、参与主体财务分析以及风险三大板块入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横向对比发现:其一,项目中关于融资方式的运作各有差异,但是无论哪种模式都提供了高标准担保以保证资金安全;其二,通过财务指标的起伏可以看到PPP投资给保险公司的财报带来较大的变动,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等,而投资模式的选择和公司实况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其三,无论采取哪种投资模式都会面临风险,风险种类大同小异,但是产生原因以及程度却各不相同。最后本文从收益和风险两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股权模式承担的外部风险较大,内部财务风险则是债权模式承担的更大,至于收益率,则是基金和股权投资模式高于债权模式。综合来讲,债权投资计划和基金投资模式更具有普适性,而股权投资计划对保险公司运营能力要求高且风险大,中小型保险公司应慎重采用。本文通过实际案例的研究,试图探索保险公司介入PPP项目最为合适的模式,为保险公司进行PPP投资提供一定的借鉴。基于三大典型案例的研究和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投资现状,本文从选择符合公司风险偏好的模式、跟随政策指导、提高PPP投资管理能力、创新投资方式四个维度提出建议。

伍勇[4](2018)在《A股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公告短期市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使用自有资金,或使用融资获得的资金,从证券市场上回购自己公司已发行的一定数额普通股股票的行为。在欧美等较为发达的资本市场上,股票回购事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股票回购已经成为公司提升股价最直接的方法之一,且同时在公司治理方面,具有的调整企业资本结构、实施公司的股权激励政策、提升公司的运营能力和投资者信心等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我国的资本市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发展迅速,股票回购的相关政策法规也陆续出台,使得股票回购有法可依,股票回购的方式也开始正式登陆我国A股市场。伴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学者对股票回购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与之匹配的法律法规也更加健全,股票回购在我国股票市场的运用也更加广泛。笔者在研读了大量关于股票回购的研究文献后,结合我国A股市场的实际情况,以股票回购的定义和分类为切入点。首先在理论部分,向读者阐述了股票回购的起源和法律程序,对股票回购在国外发展情况进行了概括性的陈述,根据市场研究报告和着名学者的观点,对股票回购的主流动机假说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认为股票回购在提升公司股价、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和管理结构、增强投资者信心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之后对股票回购在我国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基本的描述,从理论层面分析了股票回购的动因以及实际运用情况,并从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法律制度两个方面归纳了股票回购在国内遇冷的原因。在实证方面,对股票回购公告在我国股票市场造成了反应进行了数理论证。作为本文的创新点之一,引入异常绩效指标因素API来作为衡量市场反应的主要指标,在介绍异常绩效指标的定义和相关计算方法后,通过数量统计方法进行异常绩效指标的显着性检验,验证股票回购公告的发布对公司股价波动情况影响。检验结果证明了发布股票回购公告会引起较为明显的股价提升效应;但同时也发现,股价波动在公告发布前就已经开始变得明显,故推断出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信息提前泄露情况。笔者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假设和实证分析,深入研究了不同控制变量对异常收益产生影响程度。从财务因素方面,公司的净值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增长率对异常收益有较明显的影响,这也是投资者较为关注的公司盈利和成长性指标,当投资者对公司未来预期较好时,股票回购公告引起的市场反应会更加强烈。从公司管理层角度,根据股票回购的控制权市场假说,代理成本假说和信息传递假说,研究了股权集中度、管理者自信度和现金使用对超额收益的影响。其中公司治理结构因素对股票回购的市场效应反应明显,证明了当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低,回购的市场反应越强,可能的原因是公司通过进行股票回购来增加大股东的持股权,可以抬升公司股价,提升股东信心,可以用于对抗恶意收购行为;管理者自信度并未对超额收益产生显着影响,可能的原因是我国市场上存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情况,高估企业盈利能力和未来价值,忽视回购成本压力,过于强烈的控制权并不能合理传递股价低估信息。而代理成本假说并未得到验证,公司现金管理对于回购后股价抬升效应并不显着,市场对于公司将多余现金进行股票回购的行为并不完全认同,更多的认为是公司缺少合理高效投资手段的一种补充方式;信号传递假说得到了验证,证明当股价被低估时采用股票回购的方式来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可以实现,公司资产规模也验证了该点。同时笔者验证的资产负债比率对于公告效应的影响不显着,也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税盾效应已经非常明显,通过回购来达到避税效果已经非常薄弱,合理控制负债结构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的关注点。在文章的最后,笔者结合我国证券市场股票回购的实际情况和实证分析的结果,以及我国制度法规在该领域的建设不完备之处,对我国A股市场的股票回购情况进行了总结后,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关建议。

侯昌竹[5](2018)在《基于基金化模式的国有企业债转股效果研究 ——以锡业股份债转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处理大量银行不良资产,我国开展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性债转股。2015年,面对国有企业产能过剩,高杠杆率以及供给侧改革推进的困难,债转股再次启动。本轮债转股是以市场化为核心,具体的开展过程由市场主体自行协商决定,包括转股的条件及价格等。政府只作为宏观政策的制定者与引导者。由于新旧两轮债转股的导向不同,因此在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债转股的模式上,其中基金化的模式是当前债转股的主流。本文基于基金化模式,选取了A股第一家直接参与市场化债转股的上市公司锡业股份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基金化模式下国有企业债转股的效果。本文首先对债转股运用到的理论做了论述,然后将新旧债转股进行了对比,主要通过市场化的各方面体现两轮债转股的差异,接着对目前债转股的四种模式进行了分析对比,论述了基金化模式的优势,再将基金化模式下细分的模式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论述,不同的企业可根据具体可行的情况进行选择。在案例分析部分对锡业股份高负债原因从内外部进行分析。从锡业股份基金化模式,出资的的条件,承诺事项介绍了此次债转股方案。重点分析了锡业股份债转股后的市场反应,分别从股价走势的变化以及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债转股前后企业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变动情况。分析了资本结构的变化;债务指标的变化,如偿债能力,财务费用的变化;在经营管理上做出的改变。根据以上方面的变化以此评价锡业股份债转股的初步效果,并从锡业股份债转股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最后得出锡业股份此次债转股的初步积极效果,从债转股企业的角度,提出企业可建立债转股各阶段评价体系;遵循债转股政策,坚持市场化导向;利用政策支持及基金化的优势开展债转股;对资产管理公司加强监督并保障其权利;同时将债转股与企业改善治理结构相结合;注意债转股后资本成本及税务成本的增加,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及做好税务管理。

李鑫[6](2017)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股权众筹与新三板结合的发展研究 ——以“华人天地”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时代到来,股权众筹作为一种新兴的众筹模式逐渐成为金融服务的新风口。特别是进入到2015年以后,各地股权众筹平台发展迅速,加上互联网的传播效应,利用众筹进行股权融资已经成为投资者们津津乐道的融资方式。应国家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需要,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我国应运而生,就是目前大家所熟知的“新三板”市场。不同于主板、创业板的市场主体,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企业规模较小,是以具有高成长性中小企业为主。目前,新三板市场的融资需求旺盛,但是融资能力较弱,主要是市场的流动性不强,投资者门槛高等原因造成的。而股权众筹的出现可以改善新三板融资难的问题。在新三板引入股权众筹,不仅可以节约融资的时间成本,提高融资效率,还大大降低了投资者进入新三板市场的投资门槛。另一方面,股权众筹和新三板市场的集合,开辟了股权众筹退出的新渠道。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下,股权众筹与新三板的结合丰富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吸引更多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引入更多创业者和民间资本,使挂牌企业能够灵活地选择融资模式,降低高杠杆压力,也推动了股权众筹的健康发展。2015年2月,新三板挂牌企业“华人天地”首先开始通过股权众筹平台募集资金。它是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对接股权众筹融资模式的首例,开创了“股权众筹+新三板”的先河。同时,此次定增中引入的回购条款、无风险定增等创新性条例也备受投资者关注。本文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阐述了我国股权众筹的的产生、发展及运营模式和新三板市场的起源、特点和功能;并详细分析了在我国股权众筹与新三板市场的结合的现状、可行性和意义,明确新三板股权众筹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然后以“华人天地”新三版股权众筹进行案例分析,介绍了进行股权众筹的历程,并学习和分析“华人天地”定增成功的原因及影响。同时指出制约新三版股权众筹发展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国内股权众筹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并从政府、股权众筹平台和新三板企业三个方面提供可行性建议,努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启“筹资、筹人、筹智”的新时代,对我国未来新三版股权众筹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童凤华[7](2017)在《证券公司的反洗钱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十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生大变革,证券业不断发展和创新。证券市场产品和业务复杂且多样化,其资金的超强隐蔽性与快速流动性,给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带来了极大便利,而且犯罪分子已经不在满足仅仅于通过经纪业务洗钱,非经纪业务也逐渐成为其洗钱的热衷领域,随着银行业对洗钱监控高强度打压,证券业正日益成为洗钱行为发生的高风险领域。论文从我国证券业反洗钱研究现状出发,结合证券公司的主要发展业务,分析各业务的洗钱风险、主要问题、具体措施及相关建议等方面对证券公司的反洗钱措施和策略进行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实践交流、实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讨论证券业日益严重的洗钱问题及证券业中监管部门、自律组织、证券公司等部门在反洗钱工作中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论文通过分析证券业特有洗钱风险,指出证券公司在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所应该采取的反洗钱措施。证券公司应从风险为本角度出发,完善内控制度和管理体系,落实客户身份识别、风险等级管理和可疑交易报告等工作,定期评估内在洗钱风险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法,提升工作有效性。证券业的业务转型升级迅速但反洗钱工作尚处于初步阶段,反洗钱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本文进一步提出了针对证券业的反洗钱工作建议,通过本文的分析讨论,对证券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反洗钱工作角色有了一定的清晰定位,能对证券公司梳理自身工作重点切实有效开展反洗钱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卢浩远[8](2016)在《我国货币经纪公司资本中介业务的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的金融市场发展环境之下,货币经纪公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货币经纪公司的概念最早源于英国外汇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交易中介机构。受到国际经验和行业规定的约束,货币经纪公司在金融市场上必须保持严格的中立性原则,严禁开展自营业务,一方面,货币经纪公司只可向金融机构提供有关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衍生产品市场交易的经纪服务,不得从事自营交易,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不得向货币经纪公司投资。正是由于这样的要求,才能够保证货币经纪公司在完全中立状态下确保交易的公正性,既不会在行情变化时为了满足自营要求而压后客户的交易委托,也不会在交易中有意抬高或压低价格而侵害客户利益,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货币经纪业在交易比较活跃、资金面相对宽松的情况下,不为金融市场增加系统性风险。就是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之下,货币经纪公司开始大力发展资本中介业务。货币经纪公司的资本中介业务主要是把资产和资金进行撮合,达到两方的合理配置,从而提高市场透明度、促进价格发现、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投资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纪业务,它不仅仅是对资产进行二级市场上的撮合,而是协助投资者在一级市场上直接购入资产,从而达到其资本配置和收益率的要求。本文主要在分析当前债券市场的基础上,并且结合当前货币经纪公司资本中介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详细的介绍了货币经纪公司的概念、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各种产品的特点和发展的具体情况,为本文研究货币经纪公司的资本中介业务如何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现成的知识准备。目前资本中介业务遇到的问题不仅是自身的,也有来自宏观层面的,而货币经纪公司的资本中介业务也是刚刚开始,在这一两年的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各种问题,遇到各种困难,造成当前这种局面的的原因,既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有关,也与货币经纪公司自身有关。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的一级市场定价机制不健全,市场化程度较弱,使得定价过程不够市场化,从而导致债券在一级市场上难以反映其真实的价格水平;信用评级制度不规范,无论是债券信用级别还是主体信用级别都对发行利差有很大影响,规范的信用评级制度对于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通常,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间接融资比国有企业和大企业更困难,银行贷款利率一般很少下浮,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严重存在在债券市场上,将非常不利于此类企业的健康发展;债券一级市场的发行规则不统一;债券的风险控制力度不够强,除此之外还有货币经纪公司自身的原因,诸如难以取得投资者的信任、难以与债券发行方保持合作、投资通道不稳定、业务范围狭窄等原因。发展策略方面,资本中介业务是在当前债券市场发展的宏观大环境之下发展出来的新业务,如果想要得到大力发展,必须对整个行业有着清晰的认识、对于债券市场需要有深入的了解,对于推动资本中介业务的发展策略上来看,这部分也将从国家和公司两个方面来探讨,一方面,希望我国的债券市场能够逐渐走向成熟,健全一级市场定价机制,加快市场化进程、建立规范的信用评级制度、积极发展债务融资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严格统一一级市场的发行规则、完善与加强信息披露制度;而从货币经纪公司的角度出发,想要把资本中介业务做大做强,要获取大量的投资者、和债券发行方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投资通道、大力发展创新业务、采取新颖的营销模式。所以综上所述,一方面国家层面要加大对于成熟金融市场的构建,另一方面货币经纪公司的资本中介部门也要与时俱进,努力发展。该文从当前的实际问题出发,结合作者在某家货币经纪公司工作的现实经历,结合导师的认真教导,希望本文对于自身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秦朋[9](2016)在《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财务效应研究 ——以G企业为例》文中提出目前股票回购现象以传递价值被市场低估、股权激励等为动机在中国上市公司中越来越常见,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概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股票回购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还处于发展阶段,与国外资本市场上的股票回购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回购在公告时点显现出正向积极的财务效应,同时看出,以传递公司价值被市场低估的信息为动机而进行的股票回购虽然在预案公告当天有着最高的正向超常收益率,但在预案公告之后,其日均超常收益率则要低于以股权激励为动机的日均超常收益率。由此看出在上市公司公布将通过股票回购这一行为来向外界传递出公司价值被市场低估后,相当一部分投资者会质疑其是否会真正地实施股票回购行为以及该回购行为是否会产生预期的效果。同时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性,上市公司盲目实施股票回购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对于存在内幕交易行为的上市公司,其严重侵害了上市公司中小股东以及债权人的利益。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重点分析了G企业的股票回购行为,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首先,G企业在回购预案公布当日,G企业的股价有了较大的提升,超常收益率也获得了最大值,即G企业股票回购产生了积极的效应,由此看出,G企业从公开市场上实施股票回购可以向投资者传递出G企业公司价值被低估的信号,股票回购这一行为可以短期刺激股价,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其次,G企业在公开市场上实施股票回购对G企业产生了正向的财务效应,对G企业的股权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其不断趋于最佳的资本结构,G企业实施股票回购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G企业存在过多闲置资金的问题,从而提高了G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发挥G企业的成长潜力。另外,股票回购效应相比G企业发展来说毕竟是短期效应,G企业还需要做好长期应对措施来度过行业寒冬。

赵文雅[10](2016)在《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动因研究 ——以宝钢股份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票回购最先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主要目的是代替现金股利支付,随着股票回购的应用愈加广泛,后来是作为一种资金调度的工具,直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大豫园以吞并方式回购小豫园的时间开启了我国股票回购的先河。但是由于我国国情的不同,在研究我国的股票回购问题上,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理论研究成果,而是应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及市场经济环境进行深入探讨。随着股票回购在资本市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股票回购内在动因以及经济后果和产生的问题的研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意义重大。我国的股票回购的动因研究可以以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划分为两个阶段,股权分置改革前的股票回购的基本针对的是非流通股,回购的动因也大多是以国有股减持、优化资本结构为目的,这与当时国家的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的背景有关,带有明显的政府干预的色彩;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回购的对象多以流通股为主,回购的动因也开始以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的进行股票回购,如提升公司股价、传递价值被低估等,此阶段的股份回购已完全市场化。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以及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1994-2015年以来的进行股票回购的上市公司的回购动因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发现了股票回购在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股票回购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对股票回购的研究概况;第二部分介绍了股票回购的含义、类型和方式,并针对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出了股票回购动因的财务动因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第三部分是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两个阶段的股票回购的动因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隐藏动因进行了挖掘;第四部分则是根据以上对股票回购动因的分析发现了其在回购过程中或回购过程后所产生的资金运营风险及大股东套现等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部分是案例部分,本文选取宝钢股份这一典型的回购案例,对其回购前的背景及财务状况描述以及回购后的效果分析出宝钢股份进行股份回购的真实动因,并给出相关启示;第六部分是针对以上问题成因的分析给出了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信息披露监督等相关的解决建议。

二、活跃企业债回购还缺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跃企业债回购还缺啥(论文提纲范文)

(2)引入利率互换的债券回购套利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框架
    第三节 研究可能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债券回购交易风险
    第二节 关于债券套利回购策略
    第三节 关于各市场利率与回购利率的利差
    第四节 关于利率互换定价
    第五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我国债券市场及回购套利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债券市场概况以及债券融资发展
    第二节 债券回购交易现状分析
    第三节 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现状
    第四节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我国债券市场回购套利的可行性及风险
    第一节 银行间债券回购套利空间分析
    第二节 银银间债券回购套利空间分析
    第三节 交易所债券回购套利空间分析
    第四节 债券回购套利的风险分析
    第五节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利率互换对冲债券回购套利风险的策略分析
    第一节 利率互换的功能
    第二节 利率互换浮动端利率与回购利息相关性
    第三节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模型构建和实证检验
    第一节 模型构建
    第二节 债券选择和数据选择
    第三节 组合构建
    第四节 实证检验
    第五节 本章总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研究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我国保险公司参与PPP项目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之处
第2章 保险公司参与PPP项目的理论分析
    2.1 保险资金运用的一般理论
        2.1.1 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理论
        2.1.2 资产组合理论
    2.2 保险公司参与PPP项目的现实基础
        2.2.1 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现状
        2.2.2 保险公司参与PPP项目原因分析
    2.3 保险公司参与PPP项目的模式
        2.3.1 设立PPP项目基金
        2.3.2 股权计划投资模式
        2.3.3 债权计划投资模式
第3章 保险公司参与PPP项目的案例分析
    3.1 股权投资模式-北京地铁16 号线
        3.1.1 项目概况
        3.1.2 项目运作模式
        3.1.3 项目特点分析
    3.2 设立PPP项目基金-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基金
        3.2.1 项目概况
        3.2.2 项目运作模式
        3.2.3 项目特点分析
    3.3 债权投资计划-光大永明营口港债权投资计划
        3.3.1 项目概况
        3.3.2 项目运作模式
        3.3.3 项目特点分析
    3.4 三大模式对比分析
        3.4.1 投资模式特征分析
        3.4.2 基于收益维度对比分析
        3.4.3 基于风险维度对比分析
        3.4.4 综合分析
第4章 我国保险公司参与PPP项目的对策建议
    4.1 紧跟政府政策引导参与PPP项目
    4.2 根据风险偏好选择合适的参与模式
    4.3 加强PPP项目投资管理能力建设
    4.4 积极创新PPP投资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A股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公告短期市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框架与方法
    三、文献综述
        (一)股票回购市场效应研究
        (二)市场效应影响因素研究
        (三)文献评述
    四、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股票回购的理论分析
    一、股票回购的定义
    二、股票回购方式
        (一)公开市场回购
        (二)现金要约回购
        (三)协议回购
    三、股票回购的动机理论
        (一)信号传递理论
        (二)财务杠杆理论
        (三)自由现金流理论
        (四)股利替代理论
        (五)市场控制权理论
第二章 我国股票回购情况及分析
    一、我国股票回购的制度背景
    二、我国股票回购的目的
    三、我国股票回购现状分析
        (一)外部原因
        (二)内部原因
第三章 回购公告市场效应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股票回购市场效应检验
        (一)研究的事件期的确定
        (二)实际报酬率的计算
        (三)异常收益率的计算
        (四)显着性检验
        (五)数据分析
    三、影响因素假设
        (一)回购信息因素
        (二)超额收益的影响因素
    四、模型设定
    五、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相关性分析
        (三)多元回归分析
        (四)稳定性检验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与启示
    三、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基金化模式的国有企业债转股效果研究 ——以锡业股份债转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创新点
        1.5.1 选题角度的创新
        1.5.2 研究视角的创新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基金化模式文献综述
        2.1.2 债转股文献综述
        2.1.3 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资本结构理论
        2.2.3 信号传递理论
3 债转股模式比较
    3.1 债转股含义
    3.2 新旧债转股比较
    3.3 债转股模式比较
        3.3.1 完全市场化的模式
        3.3.2 金融负债转股模式
        3.3.3 经营性负债转股模式
        3.3.4 基金化模式
    3.4 不同类型基金化模式比较
        3.4.1 合作主体不同的基金化模式
        3.4.2 减少负债方式不同的基金化模式
    3.5 小结
4 案例分析
    4.1 锡业股份公司简介
    4.2 锡业股份高负债原因
        4.2.1 外部原因
        4.2.2 内部原因
    4.3 锡业股份债转股方案
        4.3.1 锡业股份基金化模式
        4.3.2 债转股出资的主要条件
        4.3.3 债转股出资的承诺事项
        4.3.4 小结
    4.4 锡业股份债转股效果分析
        4.4.1 初步市场反应
        4.4.2 资本结构变化
        4.4.3 债务指标变化
        4.4.4 经营管理变化
        4.4.5 小结
    4.5 锡业股份债转股中存在的风险
        4.5.1 企业盲目选择债转股的风险
        4.5.2 相关政策对债转股实施的约束风险
        4.5.3 基金化模式存在的风险
        4.5.4 企业治理结构难以优化的风险
        4.5.5 资本成本及税务成本增加的风险
        4.5.6 债转股失败的风险
        4.5.7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5.2.1 建立债转股各阶段的评价体系
        5.2.2 遵循债转股政策并坚持市场化导向
        5.2.3 利用基金化模式优势与政策支持
        5.2.4 加强对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督并保障其权利
        5.2.5 将债转股与改善企业治理结构相结合
        5.2.6 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与税务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致谢

(6)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股权众筹与新三板结合的发展研究 ——以“华人天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现状
        1.3.1 境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股权众筹理论概述
        2.1.1 众筹的定义和起源
        2.1.2 众筹的分类
        2.1.3 股权众筹的特征
        2.1.4 股权众筹的构成要素
        2.1.5 股权众筹运营模式
        2.1.6 股权众筹的运作流程
    2.2 新三板市场理论概述
        2.2.1 新三板市场的定义
        2.2.2 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历程
        2.2.3 新三板市场的特点
        2.2.4 新三板市场的功能
第三章 我国股权众筹与新三板市场结合的发展现状
    3.1 2011-2015年众筹平台发展迅速,2016年逐渐进入平缓期
    3.2 2015年起股权众筹平台逐步与新三板结合
    3.3 股权众筹与新三板结合的监管现状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股权众筹与新三板市场结合的可行性和意义
    4.1 股权众筹与新三板市场结合的可行性
        4.1.1 互联网技术发展使股权众筹成为可能
        4.1.2 股权众筹已有国家政策的明确支持
        4.1.3 新三板融资现状推动了新三板股权众筹的结合
    4.2 股权众筹与新三板市场结合的意义
        4.2.1 拓展新三板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企业“去杠杆”
        4.2.2 降低新三板投资门槛,引导更多民间资本流入,提升新三板融资功能
        4.2.3 提高新三板企业融资交易过程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4.2.4 新三板市场为股权众筹开辟新的退出渠道
第五章 “华人天地”新三板股权众筹案例分析
    5.1 筹资人介绍
        5.1.1 公司简介
        5.1.2 公司团队
        5.1.3 公司发展现状
    5.2 众筹平台介绍
    5.3 “华人天地”新三板股权众筹的历程
        5.3.1 确定新三板股权众筹计划
        5.3.2 股权众筹的过程
        5.3.3 股权众筹的结果
    5.4 “华人天地”新三板股权众筹取得成功的原因
        5.4.1 为投资者和华人天地创造双赢
        5.4.2 优质项目吸引投资者投资
        5.4.3 “领投+跟投”模式惠及三方
        5.4.4 “回购”条款降低投资者风险
    5.5 “华人天地”新三板股权众筹的影响
第六章 股权众筹与新三板结合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建议
    6.1 股权众筹与新三板结合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
        6.1.1 法律的制约
        6.1.2 风险警示缺失、投资者非理性投资
        6.1.3 股权众筹平台的专业化不足
        6.1.4 “跟投+领投”模式存在弊端
        6.1.5 新三板企业信息披露不规范
    6.2 对新三板股权众筹的发展建议
        6.2.1 基于政府角度的发展建议
        6.2.2 基于股权众筹平台角度的发展建议
        6.2.3 基于新三板企业角度的发展建议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7)证券公司的反洗钱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2 证券公司反洗钱概况
    2.1 证券行业总体情况简介
    2.2 证券公司各业务开展情况
        2.2.1 经纪业务
        2.2.2 非经纪业务
    2.3 证券公司反洗钱基本概念
        2.3.1 反洗钱的相关基本概念
        2.3.2 洗钱涉及的基本阶段
3 证券公司面临的洗钱风险
    3.1 经纪业务的洗钱风险
    3.2 非经纪业务的洗钱风险
        3.2.1 投资银行业务的洗钱风险
        3.2.2 融资类业务的洗钱风险
        3.2.3 代销金融产品的洗钱风险
4 证券业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
    4.1 投资者层面
    4.2 证券公司层面
    4.3 法律法规层面
    4.4 监管部门层面
5 证券公司的反洗钱策略——以A证券公司为例
    5.1 证券公司反洗钱工作体系
        5.1.1 反洗钱工作整体情况
        5.1.2 反洗钱工作机制建立情况
    5.2 反洗钱工作开展的对策和措施
        5.2.1 做好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严把基础关
        5.2.2 强化客户风险等级分类管理,落实针对性措施
        5.2.3 自定义可疑指标模型,提升可疑报告有效性
        5.2.4 加大反洗钱宣传培训力度,扩大反洗钱影响力
        5.2.5 深化洗钱风险评估工作,将风险防范工作前置
    5.3 反洗钱工作主要亮点
        5.3.1 稳步推进日常管理工作
        5.3.2 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5.4 反洗钱工作建议
        5.4.1 证券公司层面
        5.4.2 法律法规层面
        5.4.3 监管部门层面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公司客户风险等级评估指标体系
致谢

(8)我国货币经纪公司资本中介业务的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关于货币经纪公司的基本内容
    一、货币经纪公司的概念
    二、我国货币经纪公司的发展情况
    三、我国货币经纪公司作用
第三章 货币经纪公司的资本中介业务
    一、资本中介业务的定义
    二、资本中介业务的类型
    三、资本中介业务发展背景
    四、资本中介业务发展意义
第四章 资本中介业务发展现状
    一、资本中介业务的服务对象
    二、资本中介业务的主要内容
    三、资本中介业务的主要产品
    四、我国信用债市场发展现状
    五、某货币经纪公司的基本业务模式
第五章 资本中介业务遇到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二、资本中介业务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推动资本中介业务发展的策略
    一、宏观层面:国家政策与金融市场
    二、微观层面:货币经纪公司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财务效应研究 ——以G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2.3 文献综述评析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 创新与不足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股票回购理论概述
        2.1.1 股票回购的定义
        2.1.2 股票回购的方式
        2.1.3 股票回购的资金来源
        2.1.4 股票回购的动机
    2.2 财务效应理论概述
        2.2.1 财务效应的定义
        2.2.2 财务效应的表现
    2.3 股票回购的财务效应理论概述
        2.3.1 股票回购的财务效应定义
        2.3.2 股票回购的财务效应假说
        2.3.3 股票回购的财务效应评价方法
3 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财务效应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现状
        3.1.1 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发展历程
        3.1.2 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整体分布情况
        3.1.3 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方式
        3.1.4 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资金来源
        3.1.5 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动机
    3.2 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财务效应现状
        3.2.1 中国上市公司公告时点的财务效应
        3.2.2 中国上市公司实施期间的财务效应
    3.3 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财务效应的存在问题
        3.3.1 股票回购信息提前泄露或者提前交易
        3.3.2 现金支出数额较大,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3.3.3 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指标
        3.3.4 侵害中小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
4 提升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财务效应的对策
    4.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
    4.2 避免市场操纵,保护中小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
    4.3 回购资金来源与比例限制
    4.4 关注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价值
5 G企业股票回购的财务效应案例分析
    5.1 G企业简介
    5.2 G企业股票回购的概况
        5.2.1 G企业股票回购的条件
        5.2.2 G企业股票回购的方式及动机
        5.2.3 G企业股票回购的数量及资金来源
        5.2.4 G企业股票回购的历程
        5.2.5 G企业股票回购引发的股权变动情况
    5.3 G企业股票回购财务效应现状
        5.3.1 G企业回购公告时点的财务效应
        5.3.2 G企业回购实施期间的财务效应
    5.4 G企业股票回购财务效应存在的问题
        5.4.1 侵害中小股东利益
        5.4.2 股票回购未能对公司价值产生长远影响
    5.5 提升G企业股票回购财务效应的对策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动因研究 ——以宝钢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股票回购的基本理论
    2.1 股票回购的含义
    2.2 股票回购的类型和方式
        2.2.1 股票回购的类型
        2.2.2 股票回购的方式
    2.3 股票回购动机的基础理论
        2.3.1 财务动因理论
        2.3.2 信号传递理论
        2.3.3 委托代理理论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动因及其分析
    3.1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统计
    3.2 股权分置改革前回购动因分析
        3.2.1 减持国有股,优化资本结构
        3.2.2 实施战略调整
        3.2.3 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的问题
        3.2.4 盘活国有资产
    3.3 股权分置改革后回购动因分析
        3.3.1 传递价值低估,提升公司股价
        3.3.2 配合股权激励计划
        3.3.3 有效利用现金流量
        3.3.4 股利代替工具
    3.4 隐藏的回购动因分析
        3.4.1 规避可转债的回售风险
        3.4.2 为公司限售股减持服务
第4章 股票回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股票回购存在的问题
        4.1.1 资金运营风险
        4.1.2 大股东套现、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4.1.3 回购后库存股不能合理利用
    4.2 股票回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法律规定不健全
        4.2.2 股票回购的资金来源不足
        4.2.3 存在市场操纵与内幕交易
        4.2.4 缺少库存股制度
第5章 宝钢股份回购案例分析
    5.1 回购案例描述
    5.2 回购前的财务状况分析
    5.3 回购效果
        5.3.1 回购后的财务效果
        5.3.2 回购后的市场效果
    5.4 回购动因分析
    5.5 案例启示
第6章 政策建议
    6.1 完善股票回购的相关制度
    6.2 创新融资方式
    6.3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6.4 建立完善库存股制度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活跃企业债回购还缺啥(论文参考文献)

  • [1]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TCL科技为例[D]. 谷旻昊.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引入利率互换的债券回购套利策略研究[D]. 郑天宇. 浙江工商大学, 2021
  • [3]我国保险公司参与PPP项目的模式研究[D]. 易帆. 湖南大学, 2019(06)
  • [4]A股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公告短期市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伍勇. 华东政法大学, 2018(02)
  • [5]基于基金化模式的国有企业债转股效果研究 ——以锡业股份债转股为例[D]. 侯昌竹. 广东财经大学, 2018(05)
  • [6]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股权众筹与新三板结合的发展研究 ——以“华人天地”为例[D]. 李鑫. 广西大学, 2017(02)
  • [7]证券公司的反洗钱策略研究[D]. 童凤华. 浙江工业大学, 2017(04)
  • [8]我国货币经纪公司资本中介业务的发展策略研究[D]. 卢浩远. 安徽大学, 2016(10)
  • [9]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财务效应研究 ——以G企业为例[D]. 秦朋.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2)
  • [10]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动因研究 ——以宝钢股份为例[D]. 赵文雅. 天津财经大学, 2016(10)

标签:;  ;  ;  ;  ;  

什么是企业债券回购不活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