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暴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棉铃虫暴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棉铃虫大暴发的原因和防治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陈广泉[1](2004)在《河西走廊玉米田棉铃虫发生规律与药剂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的兴起,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棉铃虫也随之在玉米田持续大面积发生,已成为限制玉米高产、高效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对棉铃虫在河西走廊玉米田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尚无系统研究,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为此,本研究采取田间调查、网室观察和室内饲养的方法,对棉铃虫在河西走廊玉米田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以及棉铃虫危害玉米的防治指标进行了探讨,通过药剂试验筛选出防治玉米棉铃虫的药剂和施药方法。结果表明: 1 河西走廊玉米田棉铃虫一年发生三代,1、2、3代幼虫的化蛹龄数有5龄和6龄两种,以6龄幼虫化蛹为主,但田间六龄幼虫化蛹所占比例高于室内;棉铃虫能以蛹在玉米田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的深度一般不超过20cm;越冬蛹的密度为0.57头/m2~0.86头/m2;越冬代成虫由本地虫源和外地虫源共同组成,但以本地虫源为主,外地虫源比本地虫源发生期早30d左右。 2 成虫产卵与玉米生育期密切相关。吐丝期玉米对棉铃虫成虫产卵诱惑力最高,棉铃虫产卵对玉米生育期的选择性顺序是:吐丝期>抽雄期>孕穗期>拔节期>苗期。卵粒在玉米植株不同部位的数量分布比例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玉米花丝是产卵的主要部位,吐丝期玉米花丝上的卵量占总卵量的66.8%~69.8%。卵在吐丝期玉米植株上的分布比率从大到小依次是:花丝、苞叶、叶正面、雄穗、叶背面、茎秆。 3 棉铃虫幼虫对玉米危害有明显的特点,其中二代幼虫发生期对玉米危害最为严重。孵化后的幼虫主要集中在玉米果穗顶部花丝上咬食花丝,造成玉米授粉不良;4龄后蛀入果穗内蛀食籽粒,并将粪便沿虫孔排至穗顶端;老熟幼虫绝大部分从果穗顶部蛀食孔钻出,有少部分从果穗中部的苞叶上蛀孔钻出;咬食籽粒和花丝的幼虫量最大,苞叶、叶片、雄穗上幼虫数量较少;1~4龄幼虫以取食花丝为主。5-6龄幼虫以蛀食果穗幼嫩籽粒为主。 4 棉铃虫幼虫数量与玉米果穗受害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即随着百株幼虫数量的增加,玉米果穗受害率随之增加。棉铃虫危害玉米果穗受害率平均为53.65%,果穗平均损失籽粒11.70粒/穗。产量损失平均为6.64g/穗,产量损失率平均为2.08%/穗。百株虫量(x)与产量损失率(y)的预测回归方程为y=-0.0618+0.0322x(n=5)。 5 不同种植模式的玉米,防治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小麦—玉米带状种植模式下,二代棉铃虫幼虫经济允许损失率和防治指标为1.55%~2.17%和50.09~69.35头/百穗;在单种玉米模式下,二代棉铃虫幼虫经济允许损失率和防治指标为1.50%~

齐立,李冬梅,邓俊俊,赵雪峰[2](2001)在《2000年荆州市棉铃虫大暴发的特点及原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盛承发,宣维健,苏建伟,王红托[3](2001)在《棉铃虫灾害的长期性及性信息素的减灾控害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要分析了我国棉铃虫灾害的长期性,并较全面地介绍了性信息素在减灾控害中的作用.这些作 用可分为:帮助识别对象害虫、监测种群动态、迅速普及虫情信息。直接诱杀雄虫以及提前1周开展减灾 行动等。直接诱杀雄虫后,引起雌雄比上升,雌蛾产卵量下降,孵化率降低,幼虫及为害量减少,其中 幼虫量一般减少20%~50%。根据在新疆、山东等地的试用经验,作者首次指出性信息素帮助识别害 虫和迅速普及虫情信息对减灾的关键作用,并讨论了性信息素的干扰交配和诱杀雌虫的可能作用,以及 使用性信息素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陆自强,徐勇惠[4](1998)在《棉铃虫持续大暴发引起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调查研究认为,棉铃虫持续暴发与夏、秋高温干旱、棉区种植制度、管理模式关系密切。全球性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与棉铃虫大发生也有关系。多次过量地应用广谱性、复配化学农药对棉田有益生物杀伤力极大,引起棉田种群单一,棉铃虫灭敌减少,为棉铃虫大暴发提供了有利条件。棉铃虫抗药性虽对害虫猖撅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关键原因。防治棉铃虫应坚定不移地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农业防治在新的形势下要有新的内涵。从生态防治着手做好协调防治,提高生物农药的施用力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要进一步加强植保服务体系,端正行业作风,认真做好虫情预测预报,大力宣传棉铃虫综合防治的意义和方法,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

张建华,朱江,曹瑛,罗先平[5](1998)在《新疆北部棉铃虫发生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文中提出针对90年代以来新疆北部棉区棉铃虫发生有回升的趋势,通过查阅大量区内外文献资料,在对北疆有代表性的棉区,石河子、莫索湾、下野地、玛纳斯、呼图壁、奎屯、车排子等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比较了北疆与内地省份近年来的棉铃虫发生情况,并参考80年代前后棉铃虫的数量动态,较系统地阐述了影响棉铃虫质量、数量动态的生物学、生态学以及人为因子,并提出防治对策。

李建华,沈长朋[6](1996)在《系统科学与害虫种群系统控制及对棉铃虫研究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以系统科学方法研究害虫种群系统的控制,具有明显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概述了系统科学的一些概念,发展,理论与方法,以及害虫种群系统控制的研究历史与主要进展。并在此基础上,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棉铃虫发生的概况,大发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报道了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的初试结果。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棉铃虫种群系统控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陆自强[7](1996)在《棉铃虫持续大暴发引起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笔者通过多年调查研究,认为棉铃虫持续暴发,除棉铃虫本身生理上具有许多暴发潜能外,与夏秋高温干旱气候、棉区种植制度、管理模式变更休戚相关,全球性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与棉铃虫大发生有关。高频率的应用广谱性、复配化学农药,对棉田有益生物杀伤力极大,生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降低,为棉铃虫大暴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棉铃虫抗药性对害虫猖獗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持续大暴发的关键原因。控制棉铃虫的暴发危害,根本出路要坚持综合防治方针与科学配套措施,农业防治在新的形势下要有新的内涵,从生态防治着手做好协调防治,提高生物农药施用力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加强植保服务体系,端正行业作风,做好虫情预测预报,坚持两查两定,大力宣传棉铃虫综合防治的意义与方法,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为实现两高一优农业,为保扩人类生存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棉铃虫项目组,盛承发[8](1996)在《棉铃虫灾害减灾对策及技术》文中提出本文首次总结性地报道作者自1991年以来在棉铃虫灾害减灾方面的一系列工作,主要包括灾情分析、趋势预测、找出对策、研制措施、示范推广及应用效果等。

曹赤阳[9](1996)在《针对棉花害虫现状改善综合防治结构》文中研究表明1992年以来棉铃虫在全国主要棉区的连续暴发为害和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迅速发展以及某些地方因耕作制的变化而引发的新害虫如玉米螟、盲蝽转害棉花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结构,以便能够稳定地控制多种害虫的为害。建议对耕作制的改变作合理评估以作取利避害的选择,重视农业防治,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诱导作物及棉株的抗逆补偿能力来调控害虫的发生,保护自然天敌,选用非广谱性农药和生物在药,改进农药的使用管理以避免害虫过速产生抗性。一些新防治技术如抗棉铃虫的棉花品种、昆虫信息素及一些专化性农药如定虫隆、农克螨、双甲脒等正在试用示范。

耿济国[10](1995)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作为棉铃虫等害虫监测和防治工具大面积推广应用研究专题》文中指出佳多频振式杀虫灯作为棉铃虫等害虫监测和防治工具大面积推广应用研究专题河南省汤阴县佳多科工贸公司物理治虫研究所前言1992,1993年,棉铃虫的严重为害成为棉花生产的重大制约因素,受到了国务院各级政府、植保界和棉花生产部门的高度重视,把棉铃虫的防治工作...

二、棉铃虫大暴发的原因和防治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棉铃虫大暴发的原因和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河西走廊玉米田棉铃虫发生规律与药剂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棉铃虫发生基本情况
    §1.2 棉铃虫的食性
    §1.3 棉铃虫的滞育
    §1.4 棉铃虫的取食习性
    §1.5 棉铃虫成虫产卵选择性及分布规律
    §1.6 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1.7 棉铃虫的抗药性
    §1.8 棉铃虫大发生原因
    §1.9 棉铃虫化学防治现状
    §1.10 论文研究目的和立项依据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药剂
        §2.1.2 试验药械
        §2.1.3 供试玉米品种
        §2.1.4 供试虫种
        §2.1.5 试虫饲料
        §2.1.6 试验设备及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成虫发生规律研究方法
        §2.2.2 田间卵、幼虫、蛹发生期调查
        §2.2.3 幼虫龄数观察
        §2.2.4 越冬蛹田间越冬场所及密度调查
        §2.2.5 棉铃虫在玉米上产卵习性调查
        §2.2.6 幼虫危害习性调查
        §2.2.7 玉米果穗受害损失测定方法
        §2.2.8 田间接虫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测定方法
        §2.2.9 不同药剂防治棉铃虫幼虫田间药效试验
        §2.2.10 不同施药方法防治玉米田棉铃虫幼虫田间药效试验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成虫发生规律研究结果
        §3.1.1 网室饲养成虫观察结果
        §3.1.2 黑光灯诱集成虫结果
    §3.2 田间卵、幼虫、蛹发生期调查结果
    §3.3 棉铃虫幼虫发育龄数观察结果
        §3.3.1 室内幼虫发育龄数观察结果
        §3.3.2 田间幼虫发育龄数观察结果
    §3.4 越冬蛹场所及密度调查结果
    §3.5 玉米生育期与棉铃虫发生危害对照结果
    §3.6 棉铃虫在玉米上产卵习性调查结果
    §3.7 幼虫危害习性调查结果
    §3.8 玉米果穗受害损失田间测定结果
    §3.9 田间接虫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测定结果
    §3.10 不同药剂防治棉铃虫幼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3.11 不同施药方法防治棉铃虫幼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2000年荆州市棉铃虫大暴发的特点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2000年棉铃虫发生的主要特点
    1.1 发生期早、卵期长、世代重叠明显
    2 发生量大
    3 卵孵化率高, 虫量大
    4 发生面广
2 2000年棉铃虫大暴发的原因分析
    2.1 越冬基数的影响
    2.2 气候条件有利
    3 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
    4 天敌的控制效应
    5 防治因素的影响

四、棉铃虫大暴发的原因和防治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河西走廊玉米田棉铃虫发生规律与药剂防治技术研究[D]. 陈广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3)
  • [2]2000年荆州市棉铃虫大暴发的特点及原因分析[J]. 齐立,李冬梅,邓俊俊,赵雪峰. 湖北植保, 2001(02)
  • [3]棉铃虫灾害的长期性及性信息素的减灾控害作用[J]. 盛承发,宣维健,苏建伟,王红托. 自然灾害学报, 2001(01)
  • [4]棉铃虫持续大暴发引起的思考[J]. 陆自强,徐勇惠. 昆虫知识, 1998(03)
  • [5]新疆北部棉铃虫发生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J]. 张建华,朱江,曹瑛,罗先平.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1)
  • [6]系统科学与害虫种群系统控制及对棉铃虫研究的思考[J]. 李建华,沈长朋. 昆虫天敌, 1996(S4)
  • [7]棉铃虫持续大暴发引起的思考[A]. 陆自强. 中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论文集, 1996
  • [8]棉铃虫灾害减灾对策及技术[A]. 中国科学院棉铃虫项目组,盛承发. 中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论文集, 1996
  • [9]针对棉花害虫现状改善综合防治结构[J]. 曹赤阳. 农药, 1996(01)
  • [10]佳多频振式杀虫灯作为棉铃虫等害虫监测和防治工具大面积推广应用研究专题[J]. 耿济国. 中国棉花, 1995(11)

标签:;  ;  ;  ;  

棉铃虫暴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