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的成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面向对象的成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面向对象的成矿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边庆平[1](2020)在《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日渐增长,如何科学、高效、智能化地管理矿产资源,成为相关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面临的现实难题。Web GIS作为近年来GIS的最前沿技术,能够对异构、多源、海量的空间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因此,将Web GIS技术引入到矿山信息管理中,构建面向海量、多源、异构的矿山信息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于政府和企业提升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效率,实现对矿产资源的精准化、科学化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展开研究,深入研究了 GIS和Web GIS技术的理论与技术、矿山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然后分别研究了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实现等内容。论文的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了相关的研究现状梳理、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系统地分析了 Web GIS在矿山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相应成果为设计和实现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2)设计了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首先进行了面向系统构建的需求分析,确立了系统的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明确了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建设流程,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与功能模块。(3)设计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实现了矿山数据的采集与入库、矿山数据预处理与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构建了矿山数据模型,设计了矿山数据库表。矿山数据的采集与入库为数据模型构建前的数据特征分析提供了基本依据,矿山数据的预处理与处理保证了矿山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矿山数据建模在数据层和应用层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为矿山数据的组织、存储提供了基本的逻辑数据结构,矿山数据库表的详细设计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的最终底层实现。(4)设计和实现了 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基于总体架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成果,阐述了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实验系统的研制。展示了实验系统研制的最终成果,包括系统的总体架构、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系统开发环境介绍、系统的具体实现以及实验系统展示等功能模块;最后对本文研制的系统在H市矿山资源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周亦明[2](2020)在《基于克里金法的离子型稀土矿储量估算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的离子型稀土矿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独具特色的珍稀矿种,在我国乃至全球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离子型稀土矿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缓解日益凸显的供需矛盾的同时,还要考虑离子型稀土矿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因此使离子型稀土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高效化、合理化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的解决思路。论文依据离子型稀土矿的成矿机理和空间分布特征,综合考虑其呈近似层状以分散面的形式分布的空间结构特征,采用基于TIN模型和似三棱柱体模型相结合的混合模型构建矿体三维模型,在矿体三维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基于克里金法的离子型稀土矿储量估算,为制定开采离子型稀土矿的决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论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构建矿体三维模型。针对离子型稀土矿的空间结构特征,为尽可能的模拟矿体的真实三维形态和品位分布情况,采用Delaunay不规则三角网构建矿体地质层面模型,结合似三棱柱体元构造矿体三维模型。(2)构建克里金储量估算模型。依据离子型稀土矿品位数据的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使用变异函数定量化钻孔品位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空间变异性,应用变异函数的带状各异性套合结构,构建变异函数模型,创建以矿体三维模型为约束的块体模型,并结合克里金法估算矿体品位,从而估算离子型稀土矿资源的储量。(3)离子型稀土矿储量估算。采用克里金法和反距离权重法估算离子型稀土矿储量,估算结果分别为196.499吨、238.4608吨。通过与实际离子型稀土矿开采量188.3吨对比,采用克里金法估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为4.35%,反距离权重法估算结果相对误差为26.6%。证明克里金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在离子型稀土矿储量估算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可信性。(4)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结合储量估算系统的实际需求,设计了系统总体架构、功能模块以及数据库实体模型与数据表结构。在构建的矿体三维模型与储量估算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C#开发实现了离子型稀土矿储量估算原型系统,并以福建省宁德市某离子型稀土矿为例,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先进性。

冉祥金[3](2020)在《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建模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各种能源与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浅层地表资源勘探和开发的程度已经很高,勘探发现新的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而地下深层矿产资源由于受技术方法的制约,开发程度很低,具有很大找矿潜力,将是新时期支撑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矿产资源来源。通过长期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与勘探,目前在成矿带已积累了大量地表及浅层的地质资料,在一些地区已获取了大量深部地质资料,这些资料为查明地下深部地质结构和地质体的属性特征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深部地质研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揭示深部地质情况,可以为深部地质找矿提供更充足的资料。现有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软件在成矿带尺度上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还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因此,研究适用于成矿带尺度的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及软件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是针对研究区域面积广、钻孔资料少、地下地质情况复杂条件下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这一需求进行的。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数据处理与分析、建模流程、建模方法、集成方法等方面对基于分块-交叉剖面的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基于CGAN网络模型内插产生建模剖面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建模剖面智能绘制时重复工作多的问题,提高了建模效率;同时,基于CGAN网络模型,改进提出了AECGAN网络模型,综合利用地质、重力、航磁数据智能生成三维地质模型,解决了三维建模周期长、见效慢的问题。基于VTK可视化工具库,实现了区域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并基于微服务架构实现了三维地质模型共享服务系统。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对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所涉及到的数据类型、数据存储与管理、建模流程、模型的质量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研究与分析。总结了区域三维地质建模的定义、研究对象、特点和任务,分析了建模使用的各种数据类型及使用方法,根据三维建模数据特点,研究采用了NoSQL型数据库存储各类数据的方法。探讨了三维地质模型的成熟度和可靠性评价方法。(2)结合区域三维地质建模的特点及现有研究成果,研究提出了基于分块-交叉剖面的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针对地质情况复杂、区域面积大、钻孔数据少等特点的研究区,结合分块三维地质建模和交叉剖面三维地质建模的优点,从分块方法、图切剖面绘制与反演、构建建模块的三维地质模型、集成方法四个方面对基于分块-交叉剖面的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第三方软件反演结果数据与建模软件进行集成与融合的方法。(3)基于CGAN神经网络研究实现了建模剖面自动递推绘制算法。利用人工绘制的建模剖面作为训练数据开展有监督训练,获得的深度学习模型用于生成任意两个平行剖面之间的插值剖面,建立了一种高效、智能的自动化技术来生成图切地质剖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剖面绘制的效率。(4)开发了具备多人协作能力的区域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基于分块-交叉剖面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开发了一套具备多人协作进行三维地质建模的软件系统,集成管理多源、异构的建模数据,提供人机交互绘制多级剖面的接口,设计了提高三维地质建模的效率的递推剖面绘制、反演结果加载等工具软件,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5)基于CGAN神经网络,结合自编码技术提出一种新的网络模型AECGAN,能够综合利用已有地质资料、地球物理资料等相对容易获取的资料数据,快速高效地建立区域三维地质简单模型,实现了三维地质模型的快速建模。(6)将基于分块-交叉剖面的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应用于本溪-临江地区的深部地质调查工作中,建立了本溪-临江地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地质分析。(7)基于微服务架构,搭建了三维地质模型共享服务系统。该系统集成了三维地质模型共享服务发布系统和展示系统两大功能,发布并共享基于分块-交叉剖面的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构建的三维地质模型,为研究区域三维深部地质结构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以上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提出了基于分块-交叉剖面的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该方法结合分块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基于交叉折剖面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的优点,针对区域广、地质钻孔数据少、地质条件复杂的研究区进行有效、快速的三维地质建模。(2)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建模剖面智能内插方法。建模剖面是区域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数据。针对建模剖面内插时的已知数据特点,对目前流行的条件生成对抗网络模型进行了改造。对训练数据进行预处理后,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网络训练参数后应用于新的建模块中图切剖面的绘制工作中,大大提高了建模剖面的绘制效率,提升了三维地质建模的智能化水平。(3)探索提出了一种基于条件对抗生成网络模型的三维地质建模神经网络模型(AECGAN)。AECGAN能够综合利用建模区已有的地质、重力、航磁、钻孔、人工剖面等数据,在少量人工工作的基础上,能够自动生成三维地质模型。(4)构建了多人协作区域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区域三维地质建模系统集成了研究区海量、多源、异构的地质、遥感、地球物理数据,基于分块-交叉剖面的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利用VTK三维可视化工具库开发实现,该系统具备多人协作、二维和三维协同编辑的特点,集成了多种辅助建模工具,提高了区域三维地质建模的效率。原型系统已应用于本溪-临江地区的三维地质调查,建立了本溪-临江地区的三维地质模型。(5)基于微服务架构,设计并实现了三维地质模型共享服务系统。该系统将生成的各种三维模型数据进行发布并共享,摆脱了笨重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软件的束缚,对于扩大模型的应用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陈方吾[4](2020)在《边坡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及可视化系统研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网络可视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边坡地下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建模及地上三维实景可视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边坡工程的建设和维护的过程中需要远程共享数据、管理数据、共同编辑数据、保存数据等。随着计算机Cesium开源平台的不断发展,以及三维空间数据管理和Web端可视化理论技术研究的不断深人,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快速建立地上地下“一体化”边坡三维实体模型的技术条件。当大型边坡工程发生危险时,需要快速应用少量地质数据建立三维地质体模型并Web端可视化展示,从而对边坡治理工程作出合理的应对。因此,本文通过研究雅西高速公路瓦厂坪段变形边坡、薛城一号边坡、深圳田心石场边坡,在地下边坡三维地质体模型及地上三维实景模型的快速构建并进行边坡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可视化展示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分析三维地质体建模技术、三维地质体建模软件、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确定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边坡可视化展示系统的重要性,从而明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2)研究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边坡建模理论和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分析地上边坡三维实景快速构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是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三维实景模型的相关基本理论和方法,阐述无人机倾斜摄影快速建模技术的具体步骤及其优点。(2)分析地下三维边坡快速建模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地质数据的处理、空间数据模型理论、插值拟合算法、Itas CAD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等理论,并重点分析构建地上地下三维实体模型的关键技术。(3)结合地上地下建模的基础理论,针对边坡工程分别采用地上和地下快速建模的手段进行工程上的实际应用,最后通过Itas CAD、EVS、GOCAD三个地质体建模软件分别构建三维实体模型并分析关键建模技术。(4)对比分析三个建模软件的的优点,具体分析如何快速实现地下三维地质体建模,并提出一套根据具体的地质数据丰富程度实现快速建模的方案。(3)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边坡可视化系统研发,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基于Cesium三维地球开源平台研发可视化展示系统,详细介绍系统的平台架构基础、包括平台的关键技术和框架、环境架构等。并且详细介绍了三维边坡地上模型和地下模型的格式转化技术手段。(2)通过对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功能需求分析,确定了系统的架构、数据管理手段、数据功能实现方法等。实现了多维地球空间数据三维可视化和地上地下一体化漫游,并且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将无人机倾斜摄影创建精细化地上三维实景模型加载到可视化系统,再将快速构建的边坡地下三维地质体模型加载可视化系统,最终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边坡可视化综合展示。(3)在基于Cesium开源平台进行集成二次开发构建边坡可视化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基于Nginx、IIS服务器的网络发布,通过前端的应用打包和发布、后端应用发布、实现了Web端可视化浏览和展示。开发了网络版地质体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项目信息、地质体详细信息管理和查询功能,最后实现三维地质体可视化、钻孔和岩芯信息可视化、剖面可视化,对具体的工程进行实际应用检验。

恒丽婷[5](2019)在《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空间数据模型研究及应用—塔什库尔干—甜水海地块》文中提出随着GIS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不断成熟,中国地质领域的信息革命正在逐步进行。由于信息的来源、格式、种类等越来越多样化,需要对海量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信息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本文基于GIS技术,选择塔什库尔干-甜水海地块为研究对象,以构建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空间数据模型为基本需求,针对基础地质资料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为研究区建立―结构化‖的空间数据模型,并建立对应的数据库。完善基于空间数据库的数据储存、处理、检索、分析以及高效成图编图技术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以塔什库尔干-甜水海地块的基础地质数据为对象,分析其数据特性,研究数据集成内容、分类规则、数据结构化以及约束规则等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基础内容;用结构化的系统设计方法研究构建多视角的层次化、结构化的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空间数据模型,建立了地形地理数据逻辑模型、地球物理数据逻辑模型、遥感数据逻辑模型、地质-地球化学数据逻辑模型、20个对象类物理模型、24个要素类物理模型及14个“域”;研究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的空间和属性数据的概念、值域、数据类型、编码和命名规则、拓扑一致性规则、空间数据图层划分、属性数据结构等,为188类地质体类别和2742个地质体进行编码、为13个要素类进行拓扑规则的设定;应用于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空间数据库的设计。2.建立塔什库尔干-甜水海地块的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空间数据库,完善海量基础地质资料的储存、处理、检索、分析以及高效成图编图技术和方法问题。3.以塔什库尔干-甜水海地块为例,在基础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相关信息的提取三个方面进行应用。从矿产资源潜力预测应用的角度,以岔路口-神仙湾铅锌矿成矿带为例,结合WLR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进行预测,5处预测区内第Ⅰ类有2处,第Ⅱ类有2处,第Ⅲ类有1处。同时,验证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空间数据库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向中林[6](2019)在《矿区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及深部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文中提出矿产资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任何形态的社会发展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消耗。随着近地表矿床的发现率急速下降,向深部寻找更多的资源已经成为全球矿业发展的趋势。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东部地区已经进入攻深找盲阶段,开拓深部找矿空间是实现找矿突破的必经之路。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开始实施,力图大幅度提高深部成矿成藏与深地资源评价预测基础理论水平、攻克深地资源勘查的重大关键技术,提高深地矿产资源与能源勘查、开采能力。随着计算机三维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为核心的数据集成技术逐渐成为深部找矿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围绕矿区三维地质建模较为困难、深部找矿信息难以定量化提取和综合等焦点问题,基于地质异常理论、综合信息评价理论、成矿多重分形理论,以深部找矿预测为主线,采用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主要从矿区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多元素综合地球化学致矿异常的提取方法、钻孔原生晕找矿方法和深部综合信息找矿预测四方面展开研究,以期探索地球化学综合异常提取与识别的新途径和深部综合信息找矿预测的有效方法,促进深部成矿成藏与深地资源评价预测基础理论水平的提高,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现有金属矿床勘探的工作程度和数据特点,开展了矿区尺度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针对勘查程度较高的矿体等特殊地质体可采用基于钻孔地质解译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针对矿区深部揭露有限的地层、岩体等分布较广的地质体可采用基于图切剖面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针对深部钻孔揭露但空间分布不连续、较为重要的复杂地质体,如构造、岩脉、特殊蚀变体等可采用基于块体插值的复杂地质体三维地质建模方法。(2)在研究传统地球化学异常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元素分布的非线性特征以及因子分析在分析多元素共生组合特征的优势,提出了因子分析与分形相结合提取多元素综合致矿异常的提取方法,主成矿因子的C-A多重分形模型拟合直线为四段式,根据其拐点可划分出地球化学背景、区域异常、局部异常和极值异常区,其局部异常和极值异常可以很好地反映岩体、构造和赋矿地层等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可以作为预测靶区的圈定依据,研究区1:5万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提取验证效果良好。(3)在研究原生晕找矿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钻孔原生晕进行三维可视化块体建模,基于元素组合特征分析,完成了钻孔原生晕的3D地球化学分区,采用因子分析与C-V三维多重分形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了主成矿因子致矿异常,并基于构造叠加晕预测准则,采用头尾晕比值Sb/Bi、头晕因子F3/尾晕因子F4等地球化学参数(>1)推测了深部致矿异常,综合提取了钻孔原生晕综合示矿异常。(4)基于不同条件下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对博罗科努东段可克萨拉矿区开展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在研究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和典型矿床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起矿区和典型矿脉的三维地质模型,包括地表模型、地层模型、岩体模型、构造模型、蚀变带模型和矿化体模型。通过对可克萨拉矿区L2+1、L10等典型矿脉的三维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建立起了研究区矿床的成矿模型。即可克萨拉矿床主要为矽卡岩型矿床,成矿受岩浆岩-地层岩性-构造“三位一体”联合控制。(5)在成矿预测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建立的矿区三维地质模型,通过已知矿体和物化遥信息的三维集成叠加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起了研究区的综合找矿模型,在三维空间中提取了赋矿围岩、控矿岩体、控矿侵入接触带构造和围岩蚀变等地质异常,磁法和电法等地球物理异常,水系沉积物和钻孔原生晕等地球化学示矿异常;通过三维块体建模,将多元成矿异常示矿信息转换为块体的属性,采用预测要素叠加法,通过块体各条件的优化组合、属性的综合运算完成了研究矿区的三维成矿预测,圈定出A级靶区4个,B级靶区6个,C级靶区9个。

潘婷婷[7](2018)在《地质空间大数据知识发现与信息提取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据是信息技术的载体,地质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地质大数据是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革新的背景下采用大数据方法、技术、理念在地质领域中的实践与应用,如何对海量地质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存储、可视、挖掘其潜在价值已成为了地质学界的一项重大课题。目前的地质信息处理平台大多为小尺度下的地质空间信息数据集成,基于大尺度全国范围以及地质信息的二三维数据一体化集成研究较为欠缺,难以满足地质大数据环境下空间数据的快速发现、信息挖掘与可视化服务,需要研究新的技术与方式来满足地质大数据环境下的应用需求。本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提出了局域网下地质空间大数据信息的集成与可视化框架,以数据知识发现与信息提取为目标,基于C#与ArcEngine实现了对多元异构地质数据的发现、存储、可视化与管理,本文主要工作包含以下方面:(1)通过对地质数据的归纳和梳理,提出了多源异构地质数据的元数据模型,采用基于MySQL与MongoDB数据库结合模式实现地质资料的有序化智能存储,提高了地质空间数据访问的安全性与灵活性;(2)立足于我国地质管理与应用情况,探讨了在大型服务器中全国地质空间数据的挖掘与集成,建立了地质数据知识发现体系,其中包括数据发现、数据清洗与数据分类,实现了从原始海量地质空间数据中快速发现、提取有效数据。(3)提出了全国专题数据集框架概念,采用C#结合Arc Engine关键技术,设计了地质空间大数据知识发现与信息提取平台总体系架构,在知识发现的基础上实现了全国地质信息分级可视、空间位置标绘、动态检索、属性查询、要素管理、空间分析、统计分析等功能。本文搭建的基于局域网地质大数据知识发现与信息提取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地质空间数据从格式转化、存储组织、检索、分析、共享等一系列需求,将会有效提升地质信息化水平,更好地满足地质大数据服务的应用需求。

王清[8](2018)在《基于WebGL的煤矿三维巷道可视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今能源行业发展迅速,信息化成为当下的发展趋势。数字矿山的概念被屡屡提及,数字矿山是对于实际煤矿的数字化表现,其最终目标是达到煤矿的综合自动化,是国家战略资源的安全保障体系,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而煤矿三维巷道的可视化是数字矿山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煤矿三维巷道的可视化可以模拟出错综复杂的煤矿交通系统,同时增强数字矿山的可视化效果,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通过分析目前煤矿三维巷道可视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按照模型化流程,根据现实世界中的三维巷道抽象化为对象/要素概念模型,依据三维巷道的空间拓扑关系建立基于面向对象的逻辑数据模型,结合三维巷道的空间数据结构生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形式化语言,实现对煤矿三维巷道原始数据的管理。然后基于AutoCAD的DXF文件结构,设计算法提取并处理巷道底板中线数据,分析当前主流的巷道断面,以巷道断面加载巷道底板中线的方式进行三维建模,分别使用折线、Catmull-Rom样条曲线、基于De Casteljau算法的二次贝塞尔曲线对拐弯巷道进行优化处理。最后验证文中提到的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使用WebGL结合Node.js技术,借助Three.js引擎渲染三维巷道,构建煤矿三维巷道的可视化系统,系统主要包含:巷道数据提取、网络拓扑图、三维建模、外部模型展示、模型编辑等模块。该系统旨在通过煤矿二维巷道图生成三维的立体巷道,对于煤矿的采掘变化能够及时反应到三维巷道中,为数字矿山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王斌[9](2018)在《中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及其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文中提出GIS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地质领域的信息化革命。地质钻孔资料是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数据信息。建国以来,我国形成海量钻孔资料,但大部分以纸介质形式分散保管在各基层单位,造成钻孔资料利用不便、利用效率低、价值未发挥等。钻孔数据具有多源异构、空间分布等特征,决定GIS技术可以在钻孔数据集成、管理和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GIS技术对钻孔数据库建设中的方法、技术和数据应用等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钻孔数据库建设中数据一体化管理和便捷利用等技术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以地质钻孔数据为对象,研究地质钻孔数据分类规则、数据标准化约束规则等,用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研究地质钻孔数据模型、空间数据图层划分标准等,应用于钻孔数据库设计。2、研究钻孔数据组织方式、数据集成方法和技术,首次建成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实现全国范围内钻孔数据的统一管理,解决海量钻孔数据集成汇聚中的技术问题。3、研建地质钻孔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应用于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解决地质钻孔数据质量控制问题。4、研发基于C/S与B/S混合结构的覆盖地质钻孔数据采集、管理、制图和服务全流程的地质钻孔数据管理服务系统,并在全国推广应用,有效解决海量地质钻孔数据的高效管理、发布和共享利用方面的技术和方法问题。5、从服务政府部门地质工作部署的角度,研究我国地质钻探工作程度,圈定地质钻探程度等级空间范围。从矿产资源潜力预测应用的角度,以毕力赫金矿为例,建立矿区地质模型,提出金矿资源成矿远景区和地质找矿方向建议,为地质钻孔数据库的推广应用提供示范借鉴。同时,验证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殷骏[10](2016)在《基于Creatar固体矿产资源预测系统研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固体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随着大规模找矿工作的开展,使得找矿难度日益加大,对于隐伏矿床的勘察已成为当前找矿工作的重点。隐伏矿床的勘察研究工作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当前国内外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和矿产资源预测软件层出不穷,但集三维地质建模与矿产资源预测一体化软件尚不多见,后者可同时实现建模和预测工作,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基于建模软件进行预测系统研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课题依托辽宁有色地质局与北京大学信息地质研究实验室合作项目《辽宁阜蒙地区铁矿矿产资源储量评价》,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北京大学信息地质研究实验室三维地质建模软件Creatar研发了矿产资源预测系统,实现了建模预测软件一体化。系统研发过程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调研相关软件的功能和效果,主要对当前国内外三维地质建模软件以及矿产资源预测软件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第二、在调研了国内外相关软件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用户的需求,进行了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制定了矿产资源预测系统研发流程。第三、软件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研发。主要包括:(1)三维网格划分模块。设计研发了一种新的三维体素网格voxet,可以有效支持海量数据网格计算,对于今后的大数据地质找矿提供了一种途径。(2)三角网地质模型体素化模块。将三角网面地质体模型转换成三维体素网格,以此对三维体素网格数据进行有效合理计算。(3)预测方法模块。分别设计研发了证据权预测方法和信息量预测方法。(4)找矿靶区优选模块。基于网格单元后验概率值或信息量值进行靶区优选。(5)预测靶区储量估算功能。(7)三维体素网格模型的可视化。文章将矿产资源预测系统应用到辽宁阜蒙铁矿预测研究工作中,利用辽宁阜蒙铁矿数据建立了地质模型,将模型转换到三维体素网格进行预测研究工作,圈定了找矿远景区并进行了预测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研发系统具有可行性,可以进行矿产预测研究工作。

二、面向对象的成矿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对象的成矿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2.1 Web GIS的基础理论
    2.2 办公自动化系统技术
    2.3 矿山信息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2.4 Web GIS在矿山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的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
    3.3 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建设流程
    3.4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3.5 系统的功能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数据库设计
    4.1 矿山数据采集与入库
    4.2 矿山数据预处理与处理
    4.3 矿山数据模型的构建
    4.4 矿山数据库表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5.1 系统的功能架构
    5.2 系统开发环境
    5.3 系统实现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克里金法的离子型稀土矿储量估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研究现状
        1.2.2 克里金法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组织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分析
    2.1 研究区概况
    2.2 离子型稀土矿
        2.2.1 离子型稀土矿的成矿机理
        2.2.2 离子型稀土矿的分布
        2.2.3 离子型稀土矿床的矿物分布特征
    2.3 数据来源
        2.3.1 地形数据
        2.3.2 边界数据
        2.3.3 钻孔数据
        2.3.4 品位数据
    2.4 钻孔品位数据统计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离子型稀土矿体三维模型构建
    3.1 概述
    3.2 矿体三维数据结构设计
    3.3 Delaunay不规则三角网构建
    3.4 基于似三棱柱的矿体三维建模
        3.4.1 似三棱柱模型
        3.4.2 矿体三维模型构建思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克里金法的离子型稀土矿储量估算
    4.1 概述
    4.2 克里金法
        4.2.1 区域化变量理论
        4.2.2 平稳假设与内蕴假设
        4.2.3 变异函数
        4.2.4 协方差函数
        4.2.5 克里金法的基本原理
    4.3 基于三维模型的稀土矿储量估算
        4.3.1 克里金法的稀土矿储量估算
        4.3.2 反距离权重法的稀土矿储量估算
        4.3.3 两种储量估算方法结果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离子型稀土矿储量估算原型系统
    5.1 系统概述
    5.2 系统架构设计
    5.3 系统开发环境
    5.4 数据库设计
        5.4.1 数据类型
        5.4.2 数据库实体模型设计
        5.4.3 数据表结构
    5.5 系统功能模块
        5.5.1 数据模块
        5.5.2 地图模块
        5.5.3 三维模块
        5.5.4 系统设置模块
        5.5.5 储量估算模块
    5.6 系统主要功能
        5.6.1 主界面
        5.6.3 数据导入
        5.6.4 数据管理
        5.6.5 图层加载
        5.6.6 地图基本操作
        5.6.7 三维模型
        5.6.8 数据分析
        5.6.9 储量估算
        5.6.10 系统设置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建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质建模与方法
        1.2.2 三维地质建模软件
        1.2.3 人工智能与三维地质建模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工作量与创新点
        1.4.1 主要工作量
        1.4.2 创新点
第2章 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流程
    2.1 区域三维地质建模的特点
        2.1.1 区域三维地质建模的对象
        2.1.2 区域三维地质建模的特点
        2.1.3 区域三维地质建模的任务
    2.2 区域三维地质数据及数据管理
        2.2.1 原始数据
        2.2.2 三维地质建模基础数据
        2.2.3 三维地质模型数据
        2.2.4 基于NoSQL型数据库存储多源异构数据
    2.3 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流程
    2.4 模型的质量及评价
        2.4.1 三维地质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2.4.2 三维地质模型的详细程度和成熟度分析
    2.5 资料的核实与模型验证
        2.5.1 建模资料的核实
        2.5.2 三维地质模型的验证
第3章 基于分块—交叉剖面的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3.1 基于分块—交叉剖面的建模块划分方法
    3.2 建模剖面的生成方法
        3.2.1 图切地质剖面
        3.2.2 对剖面进行重磁联合反演
        3.2.3 反演结果三维可视化的实现
    3.3 建模块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
    3.4 三维模型的集成方法
        3.4.1 建模块三维模型的集成
        3.4.2 其他软件产生的三维模型的集成
    3.5 BCSR3DGM方法的优势
第4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建模剖面自动绘制方法
    4.1 三维地质建模剖面自动内插方法
        4.1.1 算法思路
        4.1.2 基于CGAN的三维地质建模剖面内插方法
        4.1.3 基于VAE的三维地质建模剖面内插方法
        4.1.4 数据的准备
        4.1.5 数据增强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1 实验环境
        4.2.2 实验结果与对比
第5章 智能区域三维建模方法
    5.1 区域三维自动建模方法及流程
        5.1.1 区域三维自动建模方法
        5.1.2 区域三维地质自动建模流程
        5.1.3 训练数据的处理与准备
    5.2 实验结果分析
        5.2.1 网络模型与参数设置
        5.2.2 软、硬件配置
        5.2.3 实验结果
        5.2.4 对比与分析
    5.3 应用
        5.3.1 试验区地质情况
        5.3.2 数据集
        5.3.3 应用效果分析
第6章 区域三维地质建模系统设计
    6.1 系统架构
    6.2 用户界面设计
    6.3 系统功能
        6.3.1 主要功能
        6.3.2 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与分析功能
第7章 本溪-临江地区三维地质建模与深部地质结构
    7.1 区域地质背景
        7.1.1 太古宇
        7.1.2 古元古界
        7.1.3 新元古界
        7.1.4 古生界
        7.1.5 中生界
        7.1.6 新生界
    7.2 建模块划分
    7.3 剖面的绘制
    7.4 三维地质模型与分析
第8章 基于微服务的三维地质模型共享服务系统设计
    8.1 三维地质模型数据与微服务
        8.1.1 三维地质模型数据的特点
        8.1.2 微服务
        8.1.3 建设三维地质模型共享服务系统的必要性
        8.1.4 三维地质模型共享服务系统
    8.2 基于微服务的三维地质模型共享服务系统整体架构
    8.3 三维地质模型共享服务系统的应用
        8.3.1 深部地质研究
        8.3.2 构建“地表-地下”一体化系统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边坡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及可视化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质体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1.2.2 三维地质体建模软件研究现状
        1.2.3 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地上地下“一体化”建模基础理论
    2.1 地上三维建模理论与方法
        2.1.1 无人机倾斜摄影
        2.1.2 无人机边坡三维实景建模方法
    2.2 地下三维建模理论与方法
        2.2.1 地质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
        2.2.2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2.2.3 插值拟合算法
        2.2.4 Itas CAD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上三维边坡快速建模技术的工程应用
    3.1 概述
    3.2 地上三维实景快速建模方法
    3.3 工程应用
        3.3.1 瓦厂坪大桥危险段边坡三维实景模型构建
        3.3.2 薛城1号边坡地上三维实景模型构建
        3.3.3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优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下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的工程应用
    4.1 基于Itas CAD的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
        4.1.1 快速构建瓦厂坪大桥边坡地质数据库
        4.1.2 快速创建三维地表模型
        4.1.3 构建空间地层分界面
        4.1.4 面生成体模型方法
        4.1.5 模型检验
    4.2 基于EVS的三维地质体模型快速建模
        4.2.1 EVS建模步骤
        4.2.2 EVS构建瓦厂坪、田心石场边坡模型
    4.3 基于GOCAD的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
        4.3.1 GOCAD建模步骤
        4.3.2 GOCAD构建瓦厂坪三维边坡模型
    4.4 地下三维地质体建模技术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Cesium开源平台构建边坡三维地质体可视化系统
    5.1 Cesium平台架构基础
        5.1.1 WebGL技术
        5.1.2 Cesium开源平台
        5.1.3 Node.js环境
        5.1.4 Angular框架
        5.1.5 Cesium模型格式
    5.2 基于Cesium的模型转化与数据加载实现
        5.2.1 基于Cesium的模型转化
        5.2.2 基于Cesium的模型数据加载实现代码
    5.3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5.3.1 系统总体设计
        5.3.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5.3.3 基于Nginx、IIS服务器的网络发布
    5.4 系统应用
        5.4.1 地质体信息管理
        5.4.2 钻孔和岩芯信息管理及可视化展示
        5.4.3 地上地下“一体化”边坡三维可视化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5)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空间数据模型研究及应用—塔什库尔干—甜水海地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1.1 选题背景
        1.1.2 项目依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GIS发展现状
        1.2.2 数据库国内外建设现状
        1.2.3 空间数据模型国内外建设现状
    1.3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难题攻关
    1.4 技术路线和主要完成工作量
        1.4.1 技术路线
        1.4.2 主要完成工作量
2.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地质概况
        2.2.1 大地构造
        2.2.2 地层
        2.2.3 岩浆岩
3.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空间数据模型设计
    3.1 空间数据模型基本概念
        3.1.1 空间数据
        3.1.2 空间数据模型
        3.1.3 空间数据模型设计
    3.2 空间数据模型设计
        3.2.1 空间数据模型设计需求分析
        3.2.2 空间数据模型设计
        3.2.3 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空间数据模型设计
        3.2.4 可视化与编图
4.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空间数据库建设
    4.1 地形地理数据集
    4.2 地质-地球化学数据集
    4.3 遥感数据集
5.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空间数据库应用
    5.1 基础地质数据应用
    5.2 构造演化数据应用
    5.3 成矿规律数据应用
    5.4 论文论着数据应用
6.结论
    6.1 主要成果和认识
    6.2 存在问题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矿区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及深部综合信息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质建模
        1.2.2 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成果和创新
2 矿区与矿床地质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4 矿床
        2.4.1 典型矿床特征
        2.4.2 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床成因
        2.4.3 找矿标志
3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
    3.1 三维地质建模概念及方法
        3.1.1 三维地质建模概念
        3.1.2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3.2 基于钻孔解译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3.2.1 数据准备
        3.2.2 建模流程
    3.3 基于图切剖面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3.3.1 数据准备
        3.3.2 建模流程
    3.4 基于块体插值的复杂地质体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3.4.1 数据准备
        3.4.2 建模流程
4 多重分形模式下多元素综合地球化学矿致异常的提取方法研究
    4.1 地球化学异常提取方法
    4.2 多重分形理论及地球化学异常提取方法
        4.2.1 多重分形理论及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模型
        4.2.2 模型应用
    4.3 因子分析与分形相结合的综合矿致异常提取方法
        4.3.1 因子分析及地球化学分区
        4.3.2 基于多重分形模型提取主因子异常
5 矿区钻孔原生晕综合矿致异常提取
    5.1 原生晕找矿方法
    5.2 矿区元素组合特征分析
    5.3 3D地球化学分区
    5.4 基于传统方法的原生晕异常分析
    5.5 多重分形模式下矿致异常的提取
        5.5.1 基于分形/多重分形理论的C-V模型
        5.5.2 主成矿元素Cu的矿致异常提取
        5.5.3 主成矿因子矿致异常提取
    5.6 钻孔原生晕矿致异常的综合
        5.6.1 地球化学参数预测深部找矿潜力
        5.6.2 矿致异常的综合
6 深部综合信息找矿预测
    6.1 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方法
    6.2 矿区三维综合找矿预测
        6.2.1 矿区三维地质建模及物化遥信息
        6.2.2 三维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
        6.2.3 三维成矿预测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6.2.4 三维成矿预测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地质空间大数据知识发现与信息提取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数据战略研究现状
        1.2.2 地质大数据发现与分析研究现状
        1.2.3 地质大数据平台研究现状
        1.2.4 地质大数据可视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地质大数据发现与信息提取关键技术
    2.1 地质大数据分析
    2.2 数据发现关键技术
        2.2.1 元数据模型
        2.2.2 地质大数据存储平台
    2.3 信息提取原理
        2.3.1 地质空间数据可视化
        2.3.2 可视化分析方法
第三章 地质空间大数据知识发现
    3.1 数据发现
    3.2 数据清洗
    3.3 元数据框架
    3.4 数据检索设计
        3.4.1 模糊查询
        3.4.2 高级检索
第四章 地质专题数据集架构研究
    4.1 全国地质专题数据集集成
        4.1.1 专题数据集主体架构
        4.1.2 专题数据集核心数据库
    4.2 地质信息分级可视理论
        4.2.1 空间数据分级概念
        4.2.2 地质空间数据标绘
    4.3 知识挖掘
        4.3.1 知识挖掘概述
        4.3.2 地质数据挖掘模式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开发环境
        5.1.1 ArcEngine概述
        5.1.2 MicrosoftVisualStudio2010概述
    5.2 系统需求分析
    5.3 概要设计
        5.3.1 系统总体设计
        5.3.2 系统架构设计
        5.3.3 系统功能设计
        5.3.4 数据库设计
    5.4 关键模块设计及实现
        5.4.1 数据发现
        5.4.2 数据清洗
        5.4.3 数据分类
        5.4.4 专题数据集信息综合
        5.4.5 数据处理
        5.4.6 其他模块
    5.5 知识发现与信息提取平台实例应用
        5.5.1 知识发现
        5.5.2 地质专题数据集信息提取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基于WebGL的煤矿三维巷道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章节安排
2 相关理论及关键技术
    2.1 地理信息系统
    2.2 三维可视化
    2.3 煤矿三维巷道的空间数据特征
    2.4 WebGL
    2.5 本章小结
3 煤矿三维巷道的空间数据模型
    3.1 煤矿三维巷道的数据源
    3.2 煤矿三维巷道的概念模型
    3.3 煤矿三维巷道的拓扑关系
    3.4 煤矿三维巷道的逻辑模型
    3.5 煤矿三维巷道的空间数据结构
    3.6 本章小结
4 数据处理及巷道建模
    4.1 数据处理
    4.2 巷道建模
    4.3 巷道拐弯处建模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结构设计
    5.2 数据库设计
    5.3 系统功能模块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及其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现状
        1.2.1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1.2.2 国内外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和方法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
    1.6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第2章 地质钻孔数据模型研究
    2.1 地质钻孔数据特征
    2.2 地质钻孔数据内容和分类标准
        2.2.1 数据源
        2.2.2 数据库内容确定的基本原则
        2.2.3 数据采集内容
        2.2.4 数据分类标准
        2.2.5 数据库建设总体思路
    2.3 数据标准化与约束规则
    2.4 数据代码字典
    2.5 地质钻孔数据模型
        2.5.1 数据概念模型
        2.5.2 数据结构模型
    2.6 地质钻孔图层划分
第3章 地质钻孔数据集成
    3.1 地质钻孔数据组织
    3.2 地质钻孔数据集成工作流程
    3.3 地质钻孔数据采集汇聚
        3.3.1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3.3.2 资料预处理
        3.3.3 图表资料数字化处理
        3.3.4 数据采集入库
        3.3.5 数据转换与投影变换
        3.3.6 数据整理与检查
    3.4 地质钻孔数据集成成果
第4章 地质钻孔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4.1 数据质量控制概念
    4.2 数据质量控制目标
    4.3 数据质量检查与验收要求
        4.3.1 数据质量检查要求
        4.3.2 数据质量验收要求
    4.4 数据质量检查内容
    4.5 数据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4.5.1 采集阶段质量控制
        4.5.2 验收阶段质量控制
        4.5.3 复核复检阶段质量控制
        4.5.4 监督检查质量控制
    4.6 数据质量检查方法和手段
        4.6.1 质量控制方法
        4.6.2 质量检查方式
        4.6.3 检查手段
    4.7 数据质量评价方法
第5章 基于GIS的地质钻孔数据管理服务系统集成
    5.1 系统需求分析
    5.2 系统建设目标
    5.3 系统总体设计
        5.3.1 逻辑架构设计
        5.3.2 技术架构设计
        5.3.3 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5.3.4 数据库设计
        5.3.5 接口设计
        5.3.6 平台技术的选择
        5.3.7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5.4 系统主要功能与实现
    5.5 系统应用
第6章 地质钻孔数据应用示范研究
    6.1 地质钻探程度分析
        6.1.1 地质钻探工作程度总体特征
        6.1.2 地质钻探工作程度分布特征
    6.2 1:5万和1:25万图幅地质钻孔数据集成情况分析
        6.2.1 1:5万图幅地质钻孔数据集成情况分析
        6.2.2 1:25万图幅地质钻孔数据集成情况分析
    6.3 矿产资源潜力预测——以内蒙古自治区毕力赫金矿为例
        6.3.1 区域地质
        6.3.2 矿区地质
        6.3.3 矿床地质特征
        6.3.4 矿区三维地质模型构建
        6.3.5 矿区成矿远景区预测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成果与认识
    7.2 存在问题与建议
        7.2.1 存在问题
        7.2.2 下一步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附表
附录二:附图
附录三:个人简历

(10)基于Creatar固体矿产资源预测系统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预测系统设计分析
    2.1 系统设计基础研究
        2.1.1 系统设计可行性分析
        2.1.2 系统开发环境与平台选择
        2.1.3 系统运行环境
    2.2 系统需求分析
        2.2.1 系统功能需求
        2.2.2 系统数据需求
    2.3 系统总体设计
        2.3.1 系统设计目标
        2.3.2 设计原则
    2.4 系统详细设计
        2.4.1 三维体素网格设计
        2.4.1.1 Voxet几何结构
        2.4.1.2 Voxet属性结构
        2.4.1.3 Voxet接口设计
        2.4.2 三角网格模型体素化设计
        2.4.2.1 三角网格模型
        2.4.2.2 三维体素模型
        2.4.2.3 体素化算法
        2.4.3 证据权法设计
        2.4.3.1 先验概率计算
        2.4.3.2 证据权值计算
        2.4.3.3 确定有利证据因子
        2.4.3.4 后验概率计算
        2.4.4 信息量法设计
        2.4.4.1 计算各标志的信息量
        2.4.4.2 确定找矿有利标志
        2.4.5 找矿靶区优选设计
        2.4.5.1 证据权法靶区优选
        2.4.5.2 信息量法靶区优选
        2.4.6 预测储量估算功能设计
第三章 预测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3.1 三维体素网格模块
    3.2 三角网格模型体素化模块
    3.3 证据权重法模块
    3.4 信息量法模块
    3.5 预测靶区优选模块
    3.6 预测储量估算模块
第四章 预测系统在辽宁阜蒙铁矿中的应用实例
    4.1 研究区概况
        4.1.1 区域地质概况
        4.1.2 研究区矿产勘查现状
        4.1.3 存在的问题
    4.2 三维地质建模
        4.2.1 软件简介
        4.2.2 工作流程
        4.2.3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2.4 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4.2.4.1 地层实体模型
        4.2.4.2 钻孔实体模型
        4.2.4.3 矿体模型
    4.3 有利成矿信息分析
        4.3.1 有利地层成矿分析
        4.3.2 物探信息提取
        4.3.3 构造信息提取
    4.5 研究区三维成矿预测
        4.5.1 预测模型
        4.5.2 证据权计算
        4.5.3 远景区圈定及预测结果评价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前景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面向对象的成矿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边庆平.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4)
  • [2]基于克里金法的离子型稀土矿储量估算研究[D]. 周亦明.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3]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建模系统研究[D]. 冉祥金. 吉林大学, 2020(01)
  • [4]边坡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及可视化系统研发[D]. 陈方吾.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5]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空间数据模型研究及应用—塔什库尔干—甜水海地块[D]. 恒丽婷. 新疆大学, 2019(10)
  • [6]矿区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及深部综合信息找矿预测[D]. 向中林. 河南理工大学, 2019(07)
  • [7]地质空间大数据知识发现与信息提取关键技术研究[D]. 潘婷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8]基于WebGL的煤矿三维巷道可视化研究[D]. 王清.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9]中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及其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D]. 王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10]基于Creatar固体矿产资源预测系统研发与应用[D]. 殷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4)

标签:;  ;  ;  ;  ;  

面向对象的成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