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天宝”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运城“天宝”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运城市“天保”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何晓彤[1](2019)在《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评价及其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位于运城盐湖湿地与城市相接处的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由于盐湖一侧的大风侵袭和盐渍威胁、城市一侧的汽车尾气和工厂气体污染,其生态环境和植物景观受到极大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的研究,以完善其植物景观对环境的功能作用,从而改善周围环境问题、提升植物景观效果、提升城市风貌、改良盐碱地、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从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和景观审美功能两方面出发,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合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从而得出适宜于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的优化方向和优化策略。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文献阅读和对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的实地调研,总结出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的特点以及对其植物景观功能上的需求。2.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层次结构模型,通过权重的确定,分别得到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审美评价计算方程、生态效益评价计算方程和综合评价计算方程。3.根据评价方程,对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总结出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的优化方向:营造以自然保护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自然野态”植物景观。通过对典型样本的分析,总结出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的现存问题。4.对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自然保护与人工干预的程度有了“度”的量化和界定,即“75+25”模式:自然特征保护>75%,其他人工干预活动<25%。5.通过对植物景观优化方向的研究,得出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的景观优化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植物种类选择、植物配置设计和养护管理。并通过植物筛选,得到适用于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设计的植物种类和植物配置参考,并针对评价研究得出的植物景观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策略、设计要点和应用示例。

刘雪睛[2](2019)在《连翘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是药材品质的体现,是评价中药材质量最直观的方法。连翘为木犀科(Oleaceae)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是40种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76种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规范》中,依据外观性状以及釆收时间的不同,将连翘药材分为两种规格,“青翘”和“老翘”。然而随着我国中药材商品生产、流通方式的不断变化和质量标准的不断更新,原有的标准已不能符合当前连翘药材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本研究采用文献整理、现场调研和理化检验等方法,构建建立在基源鉴定基础上的“感官性状量化-化学质量控制-生物效价评价”为一体的连翘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一、连翘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划分1基源鉴定采用文献整理的方法,对连翘的基源进行本草考证,发现宋代以前连翘药材使用比较混乱,直至宋代以后才将木犀科植物连翘作为连翘的唯一正品基源。采用现场调研的方式,调查全国范围内流通的主要混伪品,发现目前市场流通的连翘主要伪品有奇异连翘、东北连翘、秦连翘等。最后采用性状、显微、薄层以及特征图谱方法对连翘药材进行鉴定,鉴别所采样品为正品连翘。2依据主要感官性状指标量化的连翘商品规格等级研究运用Delphi法,对连翘的主要分级指标进行调研,发现决定连翘规格等级的主要因素按照重要性排列分别为:色泽、饱满度、气、味等传统感官指标。本研究主要采用现代仪器将传统感官指标进行量化,减少连翘等级标准中的人为主观因素。a)通过色彩色差计对连翘的色彩数据采集,利用采集到的L、a、b指标确定青翘和老翘的色度值范围,通过颜色区分出青翘和老翘,并且能将灰翘从老翘中区分出来,但是不能从青翘中区分出抢青药材;b)运用电子鼻别对97批连翘的气味进行采集,采用DFA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建模,根据样品所在区间区分青翘和老翘以及选货和统货,除此以外还能区分抢青药材和青翘;c)运用电子舌对97批连翘的味进行采集,运用DFA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建模,根据样品所在区间区分青翘和老翘以及选货和统货。3依据化学质量控制的连翘商品规格等级研究依据本课题研究结果,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从检查和浸出物方面对不同产地的青翘和老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进行了杂质、水分、总灰分、重金属的残留量、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二氧化硫、醇溶性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规定了青翘的杂质不得过3%,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应不小于3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应不小于15%,老翘杂质不得过9%,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应不小于16%,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应不小于10%。规定连翘药材水分不得过10%,总灰分不得过4%,重金属残留量:铅不得超过5.0mg/kg,镉不得超过0.3mg/kg,汞不得超过0.2mg/kg;砷不得超过2.0mg/kg,铜不得超过20.0mg/kg;总六六六不得超过0.2mg/kg,总滴滴涕不得超过0.2mg/kg,五氯硝基苯不得超过0.1mg/kg;黄曲霉毒素B1残留量不得超过5μg/kg;黄曲霉毒素G1、G2、B1、B2总量不得超过10μg/kg;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150mg/kg;运用HPLC法测定连翘酯苷A含量,确定分级指标青翘选货连翘酯苷A含量应不低于1.00%;青翘统货连翘酯苷A含量应不低于0.25%;老翘选货连翘酯苷A含量应不低于0.50%;老翘统货连翘酯苷A含量应不低于0.25%。运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连翘中三种木脂素类成分(连翘酯素、松脂素-β-D-葡萄糖苷、连翘苷)的含量,确定分级指标青翘选货总木脂素含量应不低于0.45%;青翘统货总木脂素含量应不低于0.30%;老翘选货总木脂素含量应不低于0.25%;老翘统货总木脂素含量应不低于0.20%。4依据生物效价评价的连翘商品规格等级研究选择小鼠RAW264.7细胞为模型细胞,LPS诱导RAW264.7细胞,使其活化,建立体外炎症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毒性,连翘提取物浓度在1.916.6μg/mL范围内对小鼠RAW264.7细胞无毒副作用。ELISA法检测IL-1β、TNF-α炎症因子水平,与LPS组相比,连翘提取物浓度在15μg/mL时有明显的抗炎效果;五种标准品浓度在40480ng/L范围内,对IL-1β炎症因子的抗炎效果:槲皮素>连翘酯素>松脂素-β-D-葡萄糖苷>连翘酯苷A>连翘苷;对TNF-α炎症因子的抗炎效果:槲皮素效果明显高于连翘酯素的抗炎效果,连翘酯苷A、连翘苷、松脂素-β-D-葡萄糖苷的抗炎效果不明显。利用神经氨酸酶抑制酶(NA)抑制剂筛选试剂盒检测连翘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考察提取物浓度范围0.56135mg/mL,最佳抑制浓度为5mg/mL时,青翘提取物的NA抑制率在61.4%75.6%,老翘提取物的NA抑制率在73.0%99.8%。标准品浓度为0.051.00mg/mL时,连翘酯苷A的NA抑制率最高,槲皮素的抗病毒效果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连翘苷、松脂素-β-D-葡萄糖苷、连翘酯素与抗病毒效果不相关。使用SPSS软件进行显着性分析,青翘选货的病毒抑制率显着高于青翘统货;老翘选货和统货的病毒抑制率差距不明显;老翘的病毒抑制率显着高于青翘。二、连翘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草案)的建立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和研究结果,起草连翘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草案),主要包括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生物效价、有害成分等方面,形成一个集感官鉴定、性状鉴定、理化鉴定、药效学试验和常规试验为一体的连翘药材商品等级规格标准草案。

张慧娟[3](2019)在《山西省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析及科学管理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加快国土绿化放在重要位置,提出了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建设美丽山西的目标。因此近年来林业建设成效显着,但是仍旧存在动力不足,增速慢,质量不高,造林工程成活保存率低等问题。2011-2015年人工造林是“十三五”期间森林覆盖率增长最重要的后备资源,本文以山西省“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国省市县所有人工造林工程为研究对象,从基础数据出发,从人工造林保存的总体情况、分面积类型、分年度、分工程四个方面做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人工造林的保存现状、成林面积比例、幼林质量等关键数据,重点分析了的5年间人工造林的保存现状及导致失败的原因,通过分析得出人畜破坏是影响我省造林保存的最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了科学管理措施,得出了四方面的结论:(1)全省人工造林质量不高,储备不足。必须加快造林速度,加强造林科学管理。(2)全省缺乏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造林地落实难、林牧矛盾,毁林开垦等现象严重。必须以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生态观为总指导,由政府主导,做好全省的国土空间规划,加强部门合作,实行规模化造林,差别化投资,工程化管护。(3)全省人工造林工程管理不科学,工程造林体制不完善,应建立全省造林工程管理系统,加强造林工程过程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约束,实现全省造林工程的动态管理。(4)幼林管护不到位是导致造林失败的重要原因,做好幼林抚育管护及补植补造工作是保证造林成活成林的关键环节,应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工程,整合管护体系,加大抚育管护相关费用的投入力度,提高成林转化。

冯志峰[4](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梁哲[5](2017)在《山西省森林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森林生态系统影响作用巨大,并与人们平日活动息息相关,对于我们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有着不能被忽视的作用。随着人们不断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加重,人们逐渐意识到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国家也不断大力推进森林资源生态建设。其中,建立森林资源的生态补偿机制尤为重要,确定一种合理森林资源的生态补偿标准对于建立森林资源的科学生态补偿机制非常重要并具有一定难度。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森林资源生态补偿概况,借鉴公共物品理论、生态资本理论等相关理论得出的研究成果,研究有关山西省森林资源的生态补偿机制问题,确定政府作为补偿主体对补偿对象,即林农、国有林企业等进行补偿,并以山西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为具体案例,在以成本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公众支付意愿,利用机会成本法和意愿调查法,从政府、公众等不同层面研究补偿标准问题,并提出山西省在不断地实践中推进森林资源生态补偿工作的具体建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现行补偿标准能够对工程投入成本及工程建设机会成本进行合理补偿,发展机会成本补偿较为不足,其补偿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不断提升补偿标准,政府保证投入足够的财政支出来支持森林资源的生态补偿建设问题,推动补偿工作进行,保障国有林企业、林农等利益。(2)实施区域被调查者愿意支付的生态补偿费用为1.72元/亩·年,大部分被调查者愿意对森林资源生态补偿支付费用,被调查者的年龄、职业、是否了解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否意识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生态补偿的相关政策有无了解等因素对被调查者能否对于森林资源的生态补偿工作付出一定补偿费用有着显着影响。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结合,希望能为山西省科学性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在科学性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指导下,促进山西省林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全省自然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蔡敏[6](2016)在《太行成汤信仰与民间赛社演剧研究》文中指出商成汤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挑战“君权神授”代夏朝天下的帝王,被列入祖先、圣贤崇拜及祀典礼制、极具影响力的圣君之一。他不仅建立商王朝,还在“桑林祷雨”的传说广泛流传中,开创华夏民族传承三千余年的雩祭传统;他以宽治民、广施仁德,故历代贤君臣工频频效仿。当成汤信仰作为特定的仪式一直沿袭后世,这个独具地方特色的祭祀传统就不断被神化,受到太行地区两侧百姓普遍的尊崇和信奉,并以析城山为中心形成“商汤文化圈”;尤其在农村,农作物的丰歉需要这种对雨水神灵朴素信仰支配下的乡土民俗资源,故而许多村镇、乡里或名山崇岭之间都纷纷建庙景仰;特别是宋金以后,宋徽宗敕封的“嘉润公”、“广渊庙”,确立了成汤不可撼动的正统祭祀地位;民间大量创建的汤帝庙,亦丰富了一系列以取水求雨为主旨的形影相附的赛社演剧活动。时至如今,晋豫两省仍有不少汤庙古建筑、碑刻实物及金石资料保存下来,它们更多地承载了民间原始雩祭仪式的遗风余韵,以及北方民间神庙剧场的演变轨迹。本文将以成汤信仰为切入点,把相关的舞楼形制和赛社演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探寻成汤信仰及其祭祀仪式的交互影响,揭示民间戏剧的产生、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因,以期对具有上古巫术印迹并受宗教影响且颇有太行特色的汤王崇拜,及与此密切相关的赛社民俗和戏曲演出,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研究和呈现。

李梅[7](2015)在《山西省天保二期工程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文中提出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保护天然林资源,改善林区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山西省实施天保工程的主要做法及经验,并并针对工程实施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郭青俊[8](2011)在《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相比国际人造板产业,中国人工林丰富,劳动力廉价,国内消费市场巨大,加之人造板机械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国家优惠政策扶持,近年来,中国的人造板行业发展比较迅速,已成为世界人造板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第一大国。本世纪前十年,人造板产量年均增长速度在20%左右,2009年,人造板产量高达1.1亿m3,企业数超过六千家。但中国人造板产业在产量快速增加的同时,也存在着整体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集中度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比例失调;技术进步跟不上产业发展速度,产品质量提升速度慢;企业创新能力低,产业竞争层次不高;资源约束明显等问题。为此,中国人造板产业必须改变过去只注重量的扩张,忽视产业调整、转型与升级的现状。具体而言,本文着重探讨三方面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造板产业的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以及产业竞争力等是如何演进的?人造板产业高速发展的驱动因素有哪些?未来中国人造板产业的发展趋势如何?本文在对现有人造板产业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比较以及综述的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详细介绍了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历程,归纳概括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并简要评述人造板产业现状及发展水平,探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应用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等产业经济分析方法,对目前中国人造板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进行分析研究,并应用产业竞争力模型、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度检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对影响人造板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实证分析,衡量相关因素对其影响,据此提出适合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的、能够产生良好市场绩效的相关对策与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产业经济学理论及其在林产工业和人造板产业的应用;第二,历史变迁与现状分析。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建国以来人造板产业发展变化,在分阶段研究基础上,结合目前产业发展水平,探讨其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三,实证分析。分别对影响人造板生产的资源约束、经济环境、市场需求、技术进步、产业政策等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借鉴产业分析方法及其他相关研究方法,采用集中度指标、竞争力指标、空间计量指标等,对人造板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第四,结论与对策建议。对以上研究分析结果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变化特征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造板行业在国内获得蓬勃发展,在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影响下,在总量和布局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明显呈现东强西弱态势,但企业规模较小、市场集中度低等市场组织的不合理,生产力布局不平衡,板种结构发展与原料供应不相配套现象相当突出,出口量大的几个主要人造板及其制品发展也很不稳定,人造板产品对外依存度很高。整个行业的管理和宏观调控工作,也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这些都成为影响中国人造板产业绩效较低的原因。人造板产业要利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开展行业整顿工作,扶优汰劣,提高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国内外竞争力。

宁星龙[9](2005)在《实施天保工程 推进小康林业建设》文中认为提出加快实施天保工程的总体思路和观点,充分说明了搞好天保工程对小康林业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加强公益林建设与森林资源管理的对策。.

史忠义[10](2005)在《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文中指出就运城市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概况,以及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二、运城市“天保”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城市“天保”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评价及其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湿地
        1.3.2 盐湖湿地
        1.3.3 盐碱地与盐碱土
        1.3.4 盐生植物
        1.3.5 植物景观
        1.3.6 植物景观评价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5.3 运城盐湖湿地及其周边环境相关研究进展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自然保护地相关理论
        2.1.1 保护地的定义与内涵
        2.1.2 IUCN保护地分类标准
    2.2 盐碱地改良方法
        2.2.1 常用盐碱地改良方法
        2.2.2 盐碱地改良的生物学方法
    2.3 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相关理论
        2.3.1 影响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因子
        2.3.2 自然式植物种植设计要点
        2.3.3 植物景观层次丰富度和空间感设计要点
        2.3.4 防护型植物群落配置设计要点
        2.3.5 借景手法的的运用要点
        2.3.6 植物群落林冠线设计要点
    2.4 层次分析法(AHP)与植物景观评价
        2.4.1 评价方法的选择依据
        2.4.2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2.4.3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2.4.4 AHP与植物景观综合评价的耦合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及其植物景观现状分析
    3.1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概况
        3.1.1 运城盐湖湿地概况
        3.1.2 运城盐湖地理自然环境概述
        3.1.3 运城盐湖特色人文环境基础
        3.1.4 运城盐湖周边产业概况
    3.2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的特点
        3.2.1 运城盐湖湿地的特殊性
        3.2.2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的特点
    3.3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功能研究
        3.3.1 景观审美功能
        3.3.2 生态作用
        3.3.3 实用功能
    3.4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类型划分
        3.4.1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分类
        3.4.2 内部道路两侧植物景观
        3.4.3 小品为主体的植物景观
        3.4.4 荒地野生植物景观
        3.4.5 水岸线及水生植物景观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AHP的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综合评价
    4.1 评价对象的选择与评价模型的建立
        4.1.1 研究区选取依据
        4.1.2 研究区范围界定
        4.1.3 样本的选择与依据
        4.1.4 评价模型建立的基本原则
        4.1.5 评价模型的构建
        4.1.6 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描述
    4.2 指标权重的确定与评价方程的建立
        4.2.1 构造判断矩阵
        4.2.2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4.2.3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4.2.4 评价方程的建立
    4.3 综合评价计算
        4.3.1 景观质量分级
        4.3.2 综合评价计算过程
    4.4 评价结果与分析
        4.4.1 景观审美评价因子权重值分析
        4.4.2 生态效益评价因子权重值分析
        4.4.3 评价因子总权重值分析
        4.4.4 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4.4.5 景观质量等级分析
        4.4.6 典型样本分析
        4.4.7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现存问题
    4.5 本章小结
5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优化策略研究
    5.1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优化依据
        5.1.1 自然保护与人工干预“度”的界定
        5.1.2 “自然野态”植物景观优化设计方向的提出
        5.1.3 “自然野态”植物景观优化重点
    5.2 基于场地特征的植物种类筛选
        5.2.1 筛选原则
        5.2.2 筛选步骤
        5.2.3 具体筛选条件
        5.2.4 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适宜植物种类筛选结果
        5.2.5 适宜不同盐碱地类型的植物种类
        5.2.6 具备特殊性质或用途的适宜植物
    5.3 基于评价研究结果的场地适宜植物配置组合
        5.3.1 四层植物配置组合
        5.3.2 三层植物配置组合
        5.3.3 两层植物配置组合
        5.3.4 一层地被层植物
    5.4 基于现状问题的植物景观优化策略
        5.4.1 “75+25”管理模式下的植物景观优化方向
        5.4.2 依功能决定的道路空间植物景观优化设计要点
        5.4.3 依周围环境决定的小品空间植物景观优化设计要点
        5.4.4 充分利用“山-湖”借景进行“荒野”空间植物景观优化
        5.4.5 以林冠线设计为重点的滨水空间植物景观优化
    5.5 植物群落优化设计示例
        5.5.1 确定影响植物种类选择的主导生态因子
        5.5.2 明确植物景观优化设计的要点
        5.5.3 植物群落优化设计示例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2)连翘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连翘资源分布与产量规模
    1.2 主要生产企业及产品概况
    1.3 连翘的研究现状
    1.4 连翘等级标准研究现状
    1.5 建立连翘规格等级标准的必要性
    1.6 项目实施方案
第2章 连翘的基源鉴定
    2.1 本草考证
    2.2 性状鉴别
        2.2.1 实验材料
        2.2.2 性状鉴别
    2.3 显微鉴别
        2.3.1 果皮横切面
        2.3.2 连翘果皮粉末特征
    2.4 薄层鉴别
        2.4.1 仪器与试剂
        2.4.2 方法与结果
    2.5 特征图谱鉴别
        2.5.1 实验材料
        2.5.2 色谱条件
        2.5.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5.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5 精密度试验
        2.5.6 稳定性试验
        2.5.7 重复性试验
        2.5.8 特征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
        2.5.9 对照特征图谱的建立
        2.5.10 讨论
第3章 基于感官指标量化的连翘药材规格等级研究
    3.1 杂质检查的量化
    3.2 Delphi法确定重要感官指标
        3.2.1 试验材料
        3.2.2 专家遴选
        3.2.3 专家权威程度量化
        3.2.4 评价表调查结果
        3.2.5 结论
    3.3 连翘主要感官指标的量化
        3.3.1 基于色彩色差仪技术评价连翘的规格等级
        3.3.2 连翘的气味测定
        3.3.3 连翘的滋味测定
    3.4 讨论
第4章 基于化学质量控制的连翘药材规格等级研究
    4.1 水分
    4.2 总灰分
    4.3 有害物质检查
        4.3.1 仪器与试剂
        4.3.2 重金属
        4.3.3 农药残留
        4.3.4 黄曲霉毒素
        4.3.5 SO_2 残留的检测
    4.4 浸出物
    4.5 主要成分含量测定
        4.5.1 连翘酯苷A的含量测定
        4.5.2 一测多评法测定连翘中3 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
    4.6 讨论
第5章 基于抗炎和抗病毒基础上的连翘药材规格等级研究
    5.1 连翘的抗炎活性测定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实验结果
    5.2 连翘的抗病毒活性测定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方法
        5.2.3 试验结果
        5.2.4 分析与讨论
    5.3 本章小结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A 连翘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草案)
附录 B Delphi评价表
致谢

(3)山西省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析及科学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山西省造林工程基本情况
    2.1 山西省生态环境
    2.2 工程建设情况
        2.2.1 退耕还林工程
        2.2.2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2.3 三北防护林工程
        2.2.4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2.2.5 太行山绿化工程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主要指标
        3.2.1 术语定义
        3.2.2 指标计算
        3.2.3 技术标准
    3.3 调查方法
        3.3.1 落实工程计划任务
        3.3.2 收集整理自查材料
        3.3.3 组织调查样本
    3.4 开展实地调查
        3.4.1 资料收集
        3.4.2 数据准备
        3.4.3 现地调查
        3.4.4 数据分析
4 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析
    4.1 人工造林保存状况总体结果分析
    4.2 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面积类型结果分析
        4.2.1 计划任务面积分面积类型统计结果
        4.2.2 保存面积分面积类型统计结果
        4.2.3 未保存面积分面积类型统计结果
    4.3 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年度结果分析
    4.4 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工程结果分析
5 人工造林科学管理措施
    5.1 强化管理职责,实施规模造林
    5.2 合理下达计划,统一投资标准
    5.3 搞好作业设计,严格审核审批
    5.4 强化工程管理,提高施工质量
    5.5 加强林地管护,开展补植补造
    5.6 强化林地管理,实行责任考核
6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4)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一)现实问题聚焦
        (二)问题研究意义
        (三)问题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5)山西省森林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森林资源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及实践
        1.2.2 国内森林资源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及实践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研究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生态补偿的涵义
        2.1.2 森林资源生态补偿内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理论
        2.2.2 生态资本理论
        2.2.3 效率与公平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5 法学理论基础
第三章 山西省森林资源生态补偿现状分析
    3.1 山西省森林资源概况
    3.2 山西省森林资源生态补偿的必要性
    3.3 山西省森林资源生态补偿现状
第四章 山西省森林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分析
    4.1 生态补偿主客体的确定
        4.1.1 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4.1.2 生态补偿主体界定
        4.1.3 生态补偿客体(对象)界定
    4.2 生态补偿的依据、原则与方式
        4.2.1 生态补偿的依据
        4.2.2 生态补偿的原则
        4.2.3 生态补偿的方式
    4.3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
        4.3.1 生态补偿额度核算方法
        4.3.2 机会成本法下的森林资源生态补偿标准的建立
第五章 案例研究——以山西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例
    5.1 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提出及必要性
    5.2 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区基本情况
    5.3 山西省森林资源生态补偿金额的确定
        5.3.1 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建设投入成本的估算
        5.3.2 林木停伐及相关经济产品回报损失
        5.3.3 发展机会成本的估算
        5.3.4 估算结果及相关讨论
    5.4 可支付意愿调查
        5.4.1 问卷设计
        5.4.2 实地调查
        5.4.3 调查样本特征
        5.4.4 支付意愿计算分析
        5.4.5 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及结果分析
第六章 森林资源生态补偿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森林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
    6.2 健全森林资源生态补偿管理体制
    6.3 提高森林资源生态补偿标准并丰富资金来源渠道
    6.4 降低地区发展机会成本
    6.5 加快建立地方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
    6.6 确立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税费制度
    6.7 提高公众有关森林资源生态补偿的认知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太行成汤信仰与民间赛社演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意义与创新
第一章 成汤信仰之渊源考略
    第一节 商朝的政治疆域与古史遗存
        一、商都八迁: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二、四土之内:七十里为政天下者
    第二节 商汤的德政事功与恤民情怀
        一、汤王圣德
        二、辅相贤臣
        三、民众景仰
    第三节 桑林祷雨的相关传说及考证
        一、民间传说
        二、史料考证
第二章 成汤信仰与太行雩祭传统的形成
    第一节 帝王崇拜到祈雨传统的演变
        一、慎终追远
        二、雨神演变
    第二节 成汤信仰形成的地理环境
        一、与天为党
        二、靠天吃饭
    第三节 成汤信仰形成的人文环境
        一、皇帝敕封:权威性
        二、地方效仿:纪念性与宗教性
        三、民间拜祭:功利性
第三章 汤帝庙的普遍建立与地域流布
    第一节 太行汤王庙的现存情况概述
    第二节 汤王崇拜文化圈的传播特色
第四章 成汤祭赛与民间礼乐
    第一节 汤祀与上古巫觋之关系
        一、祭雨卜辞:敬天思想与自然崇拜
        二、汤乐大濩:祭祀乐舞与帝王崇拜
        三、身为牺牲:人祭仪式与巫觋文化
    第二节 汤祀与雩祭礼乐的发展和规范
        一、先秦两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三、宋元明清时期
第五章 成汤祭赛与地方社会
    第一节 太行雩祭传统的民间化进程
        一、蜡祭与汤祀:相互依附
        二、社祀与汤祀:合而为一
    第二节 祭祀与崇拜:民间村社的经济运作模式
        一、商号与汤庙筹资
        二、世家大族与剧场建设
        三、维首发起请会、摇会及水官会、火神会
    第三节 宗教信仰影响下的成汤祭赛
第六章 宋金元汤帝庙剧场的建立及其定型
    第一节 宋代汤庙“舞楼”碑刻的发现与宋代舞楼的创立
        一、在汤王庙发现的第一通宋建“舞楼”碑
        二、宋代舞楼、舞宇的横向考察
    第二节 金代汤庙舞楼的实物遗存及其建筑形制
        一、汤王庙金代舞楼的实物考察
        二、金代汤庙舞楼的建筑特征及其创造性探索
        三、元代汤庙舞楼定型与元代剧场的成熟
第七章 明清时期汤庙剧场的延展及其多样化探索
    第一节 明代汤帝庙剧场:继承与延展
    第二节 清代汤帝庙剧场之一:单层舞楼
    第三节 清代汤帝庙剧场之二:山门舞楼
    第四节 看楼:清代汤庙剧场的标准化配置
第八章 汤帝庙剧场的建筑装饰
    第一节 彩绘艺术
    第二节 雕刻艺术
    第三节 剧场楹联
第九章 汤帝庙演艺:庆典与狂欢
    第一节 祈雨仪式中的祭祀音乐
    第二节 舞台题记中的戏班与剧目单
    第三节 迎神赛社与当代演出遗绪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太行汤王庙情况一览表
附录B 太行汤王庙碑刻官员名录
附录C 太行汤王庙碑刻辑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7)山西省天保二期工程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2 主要做法及经验
    2.1 政府高度重视
    2.2 狠抓政策落实
    2.3 严格责任落实
    2.4 创新管护机制
    2.5 规范设施建设
    2.6 实施流域综治治理
3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3.1 地方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建设缓慢
    3.2 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现工作迟缓
    3.3 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
4 对策建议
    4.1 加快地方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建立
    4.2 夯实资源基础数据,出台补偿资金实施细则
    4.3 严格资金管理
    4.4 开展“数字天然林保护”建设

(8)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产业经济学理论
        2.1.1 产业组织理论
        2.1.2 产业结构理论
        2.1.3 产业效率理论
        2.1.4 产业布局理论
        2.1.5 产业政策理论
    2.2 中国人造板产业研宄综述
        2.2.1 产业经济相关理论研究
        2.2.2 人造板产业的相关研究
3 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概述
    3.1 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状况
        3.1.1 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历程
        3.1.2 中国人造板生产概况
        3.1.3 中国人造板消费市场概况
        3.1.4 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水平
    3.2 中国人造板产业内部各子产业现状
        3.2.1 胶合板产业现状
        3.2.2 纤维板产业现状
        3.2.3 刨花板产业现状
    3.3 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3.3.1 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因素
        3.3.2 产业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中国人造板产业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人造板产业规模的影响因素概述
        4.1.1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4.1.2 生产要素
        4.1.3 市场需求因素
        4.1.4 政策因素
    4.2 人造板产业规模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计算及其检验
        4.2.1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简介
        4.2.2 影响人造板产业增长因素的选取
        4.2.3 计算与分析
    4.3 人造板产业的发展趋势
        4.3.1 人造板生产的有利因素
        4.3.2 人造板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4.3.3 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趋势
5 中国人造板产业组织分析
    5.1 中国人造板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5.1.1 人造板产业集中度分析
        5.1.2 人造板市场结构判断
        5.1.3 人造板产业进入障碍及监管体制
    5.2 中国人造板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5.2.1 价格竞争行为
        5.2.2 非价格竞争行为
    5.3 中国人造板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5.3.1 人造板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现状
        5.3.2 中国人造板产业组织结构变量与竞争力的相关性分析
6 中国人造板产业布局分析
    6.1 人造板生产布局历史变迁及现状分析
        6.1.1 人造板生产布局整体变化
        6.1.2 不同品种的人造板生产布局变化
        6.1.3 人造板产业布局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6.2 人造板生产集聚及格局分析
        6.2.1 人造板生产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
        6.2.2 中国人造板产业的集聚程度
7 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7.1 世界人造板产业发展状况
        7.1.1 世界人造板生产与消费状况
        7.1.2 世界人造板发展经验
    7.2 中国人造板产品对外贸易总体分析
        7.2.1 中国胶合板进出口贸易
        7.2.2 中国纤维板进出口贸易
        7.2.3 中国刨花板进出口贸易
    7.3 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7.3.1 国际市场占有率IMS
        7.3.2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7.3.3 出口增长优势指数ERA
        7.3.4 贸易竞争力指数TC
        7.3.5 产品质量升级指数
8 中国人造板产业政策分析
    8.1 世界人造板产业政策
        8.1.1 世界人造板产业发展历程
        8.1.2 世界人造板产业政策
    8.2 中国人造板产业政策
        8.2.1 产业组织政策
        8.2.2 产业结构政策
        8.2.3 行业监管体制
        8.2.4 生产原料导向的相关政策
        8.2.5 相关环保政策
    8.3 中国人造板产业政策总体评价
        8.3.1 政策的配套性与延续性不足
        8.3.2 政策的区域性导向不明显
        8.3.3 政策对微观主体作用有限
9 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对策
    9.1 人造板生产原料导向
        9.1.1 重点依靠人工速生林和小径材利用
        9.1.2 扩大非木材植物纤维资源利用
        9.1.3 积极进行废弃木材资源回收利用
    9.2 产业结构升级
        9.2.1 消费结构升级
        9.2.2 产品结构转换
        9.2.3 产品性能提升
        9.2.4 提高技术关联程度
    9.3 产业布局调整
        9.3.1 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
        9.3.2 积极向国外进行转移
    9.4 企业规模合理化
    9.5 健全管理体制
10 研究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研究的创新点
    10.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四、运城市“天保”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运城盐湖湿地城市边缘带植物景观评价及其优化策略研究[D]. 何晓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2]连翘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D]. 刘雪睛. 河南大学, 2019(01)
  • [3]山西省人工造林保存状况分析及科学管理对策研究[D]. 张慧娟.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4]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5]山西省森林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梁哲. 太原科技大学, 2017(01)
  • [6]太行成汤信仰与民间赛社演剧研究[D]. 蔡敏. 山西师范大学, 2016(08)
  • [7]山西省天保二期工程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 李梅. 山西林业, 2015(03)
  • [8]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D]. 郭青俊. 北京林业大学, 2011(09)
  • [9]实施天保工程 推进小康林业建设[A]. 宁星龙. 小康林业建设研究, 2005
  • [10]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中几个问题的探讨[A]. 史忠义. 山西省天然林保护研究, 2005

标签:;  ;  ;  ;  ;  

运城“天宝”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