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杜瓦瓶和冰箱在红外系统中的应用

微型杜瓦瓶和冰箱在红外系统中的应用

一、微型杜瓦瓶及致冷器在红外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郭亮,张懿,杨微,范博文,孟令伟[1](2018)在《红外探测器组件引线熔断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代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微型杜瓦中的金属引线是跨接在探测器芯片以及陶瓷引线环之间,其作用是作为介质为探测器芯片提供数字以及模拟信号,并将探测器组件的输出信号导出。本文介绍了二代焦平面探测器组件的杜瓦结构,并对金属引线在低温77K时的物理特性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对金属引线可流过的最大电流进行计算,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

赵晓建[2](2015)在《车载红外夜视视频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夜间由于车辆灯光照射距离近、光线差,驾驶员很难看清前方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频繁的交通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运用基于目标和背景温度差异的热成像技术,能在夜间、成像光线不足等情况下发现目标,并且具有不受强光、闪光的干扰,实现远距离、全天候成像等优点。红外成像是基于热成像技术,因此基于车载红外夜视视频的视频增强、行人检测和彩色化处理技术,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汽车在夜间和特殊天气行驶的安全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车载红外夜视视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夜间行人检测技术和彩色化技术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论文首先概括了红外图像的成像技术原理和红外视频特征分析,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处理工作。2、分析红外图像和红外视频的特点,提出适合它们的图像增强算法,为硬件平台上的算法实现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3、研究了红外行人图像中常用的阈值分割算法,根据红外图像直方图的分布特点,提出基于直方图动态阈值的车载红外视频行人检测算法,该算法计算量小,具有一定的实时性和较好的抗噪性和鲁棒性。4、论文针对车载红外夜视视频图像景物较单一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割和先验知识的视频彩色化方法。将基于分水岭的内容分割算法和基于先验色彩知识的红外图像上色算法运用到车载红外视频彩色化中。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了对车载红外夜视视频的自动彩色化,不仅得到的图像色彩较为真实有利于人眼目标识别,而且实时性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5、本文在实现了车载红外夜视视频的行人检测和彩色化后,提出车载红外夜视视频处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并搭建了车载红外夜视视频处理系统。最后,将上述算法在车载红外夜视视频处理系统上进行了调试,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

王毕艺,官上洪,赵万利,刘阳[3](2014)在《红外焦平面器件对不同波长激光辐照的响应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有效地干扰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需要研究在不同波长激光的辐照下该探测器的响应情况。本文采用四种波长的激光进行辐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探测器像元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器件的响应与光谱响应曲线基本吻合。结果验证了干扰效果与光谱响应曲线之间的关系,为中红外激光干扰提供了实验依据。最后对红外焦平面器件对波段内激光的响应机制进行了简要分析。

范宝石[4](2013)在《基于红外相机的车载夜视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夜间由于车辆灯光照射距离近,驾驶员很难看清前方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为此,本文开发了一种满足车载夜视要求的热成像红外夜视系统。由于热成像技术是基于目标与背景的温度差异,克服了主动红外夜视技术成像距离短,易受对面车辆大灯干扰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汽车在夜间和特殊天气行驶的安全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论文首先阐述了红外夜视系统对于汽车夜间驾驶的重要作用,及国内外车载夜视系统的研究现状。然后根据车载夜视的基本要求,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及模块划分,主要包括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模块、图像采集处理模块、TEC温控模块、图像显示模块。接着从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两方面详细地介绍了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各模块,并给出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及计算。由于红外探测器的制造工艺水平限制和外界环境的干扰等因素,焦平面阵列探测器一般存在非均匀性和盲元问题,本文比较了几种非均匀性校正算法、盲元补偿算法和图像增强算法的优劣,选择了适合本系统硬件平台的相关算法。本系统采用了两点非均匀校正算法解决图像的非均匀性问题,采用邻元替代法进行盲元补偿,同时利用中值滤波算法进一步改善图像质量。最后,分别在实验室内和夜间的道路上对本系统做了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可以对目标清晰成像,成像效果好,对比度强,在图像中可以识别出行人和车辆,能够满足车载夜视的基本需求。

张国晨[5](2011)在《基于红外焦平面阵列测试的超低噪声直流偏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红外焦平面阵列(IRFPA)技术的发展,红外技术与系统在军事和日常生产及生活等许多领域用途日益广泛。在这种环境背景下,研制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测试系统是十分必要的,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直流偏置源的实现,而国内外一直未能在此关键技术上有实质性的突破。本文现围绕系统中直接供给探测器偏置电压的直流偏置源展开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1.对红外焦平面阵列的概念、原理做了清晰的介绍,并且阐述了红外焦平面的技术和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在红外焦平面阵列测试技术上的研究水平和差距。2.详细介绍了红外焦平面阵列的主要性能参数,以及红外焦平面阵列测试系统的测试总体需求及总体结构,提出了直流偏置关键技术。3.详细分析了直流偏置指标对于红外焦平面测试系统影响的理论分析。通过对一般电子系统中噪声及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噪声的介绍,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测试环境及要求提出了直流偏置源的主要性能指标。从整体上对直流偏置源的性能指标、噪声分析、EMC技术和精度要求做了一定的讨论工作。4.从直流偏置电路的实际需求方面精心设计了电路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通讯部分,对电路中部分芯片的噪声指标、功能实现及相关算法做了仿真和分析工作。5.在实际测试中对直流偏置源的应用结果做了验证,并进行了相关分析。总结了在测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可行的改进方案。

耿靖斌[6](2010)在《320×240规模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读出电路设计》文中提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非制冷红外焦平面(Uncooled Infrared Focal Plane Array简称UIRFPA)探测器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水平,相对于制冷型来说,由于其质量轻、体积小、寿命长、成本低、功耗小、启动快及稳定性好等优点,在民用、军用两大方面都得到极大的发展。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由原有的测辐射热计等类型发展到现在的硅---绝缘体(SOI)二极管非制冷IRFPA探测器等,阵列的规模由原有小规模的160×120型,发展到大规模的1024×1024型,同时随着阵列规模的扩大,读出电路(Read Out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ROIC)的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本论文首先对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原理、分类及阵列的应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做简单的说明,使读者对红外焦平面有一个简单的理解。接着开始针对320×240规模的红外焦平面阵列进行电路设计,电路设计包括三大部分,模拟电路设计、扫描与接口电路设计、数字时序控制电路设计,本论文的设计重点在模拟电路部分,这与制约读出电路设计的瓶颈因素一致。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与电压信号放大相适应的积分放大器,并详细研究了阵列规模、帧频与电路参数之间的关系,可以对更大规模阵列的读出电路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在数字时序控制电路设计部分,并采用了动态移位寄存器替代原有方案中的D型触发器,极大地降低了数字时序控制电路的功耗与面积,这在大规模阵列读出电路设计中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本论文使用cadence软件对于模拟电路、扫描与接口电路、数字时序控制电路进行了原理图设计,绘制了相应的版图,完成版图验证与后仿真,并在流片之后封装测试验证设计思想。

孙立彬[7](2010)在《面阵红外传感器的图像数据采集与显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自从1800年赫谢尔利用水银温度计制作的最原始的热敏探测器发现了红外辐射以来,人们就开始不断运用各种方法对红外辐射进行检测。时至今日,红外热成像技术已获得了蓬勃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国民生产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国外先进的技术水平,我国在红外热成像领域的发展相对落后,这不仅是因为我国红外成像技术起步较晚,更重要的是国外对于红外成像敏感技术的垄断和保密。因此,打破这种垄断格局,自主研发出高性能的红外成像设备,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本文针对一款美国生产的红外摄相机,设计了一套数据采集和显示系统,通过提升其视频显示帧率提高其输出图像的质量,实现高帧率的图像输出,打破禁运,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首先,通过对该相机IRFPA传感器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分析,明确了其输出信号的特点;接着,以该信号特点为依据提出了系统整体设计方案,以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5509A作为控制器,采用硬件电路和查表法实现对红外图像信号的数据采集和实时处理;最后,通过CH7013B完成所采集红外图像的视频编码输出。通过实验的测试,证明本系统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能够完成对IRFPA传感器输出图像信号的转换、采集、存储和实时显示。系统输出的视频显示帧率由8.33Hz提升到了25Hz,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张良[8](2010)在《基于LabVIEW的IRFPA器件测试与评价技术》文中研究说明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是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关键部件,目前不仅在军事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民用领域也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的发展,对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参数测试和性能评价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围绕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性能参数测试方法开展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和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的原理及其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并对国内外在红外焦平面阵列测试上的差距做出了比较。2、详细分析了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工作条件和性能参数,并对各种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进行了阐述。3、结合以上所分析研究的红外焦平面阵列的测试方法,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对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性能参数测试的系统方案。针对测试系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在LabVIEW环境下的具体解决办法,其中还提出了红外焦平面阵列的盲元检测的新方法并结合实际测试结果进行了讨论。4、对测试解决方案的效果进行了验证,包括系统的整体噪声和针对实际器件的测试效果。最后总结了在测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为红外探测器测试系统的改进提出了可行性的方向。

石永山[9](2009)在《红外焦平面成像技术的军事应用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国外红外焦平面成像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红外焦平面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了在现代战争中发展红外焦平面成像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几种红外焦平面成像技术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论述了红外焦平面成像技术的发展动向与分析。

颜益[10](2009)在《红外焦平面非均匀校正及图像增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红外技术是20世纪初新出的一种不可见光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事领域,如红外探测,红外监视等。而红外探测焦平面作为红外技术的核心部分,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由于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型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制造技术有了重大突破,使得红外系统的体积变小、重量变轻、价格不断降低,极大地推动了红外系统在民事用途的各个领域中的推广。我国的红外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晚,与先进的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研究红外技术显得紧迫且有意义。红外焦平面上存在的非均匀性是目前大家广泛讨论的问题,本文先简单介绍目前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状况,及一些红外探测器分类。分析红外探测器非均匀产生的原因,对目前国内广泛的应用两类非均匀校正算法做了深入的研究,即基于定标的非均匀校正算法和基于场景的自适应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神经网络自适应算法,并将随机信号处理中收敛因子的估算应用到该算法。其次,为了下一步在硬件上实现神经网络自适应算法,本文在FPGA开发板上设计了一套能存储两帧红外图像的存储系统。其主要存储器是该开发板自带的DDR SDRAM。另外,对红外探测器的特性做了详细的介绍,在常用图像增强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实际的需要,选择了一种线性增强算法和自适应计算均值相结合的算法,并在此算法上做了一定的改进,对探测器输出的数据做准适应的图像增强处理,并在FPGA上将该算法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设计都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二、微型杜瓦瓶及致冷器在红外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型杜瓦瓶及致冷器在红外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红外探测器组件引线熔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微型杜瓦电极引线结构
3 金属引线的烧毁
4 金属引线的理论计算
5 金属引线熔断试验结果
6 结论

(2)车载红外夜视视频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基于机器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
        1.1.2 车载红外夜视视频处理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红外夜视技术研究现状
        1.2.2 车载红外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3.1 硬件及软件
        1.3.2 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视频理论及车载红外视频特征分析
    2.1 引言
    2.2 视频处理介绍
        2.2.1 视频概念
        2.2.2 视频处理基础
    2.3 车载红外视频特征分析
        2.3.1 红外图像成像原理
        2.3.2 红外图像特点
        2.3.3 车载红外视频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载红外视频增强算法
    3.1 引言
    3.2 常用红外图像增强方法
    3.3 车载红外视频增强算法
        3.3.1 算法设计
        3.3.2 实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载红外视频行人检测算法
    4.1 引言
    4.2 行人检测理论基础
    4.3 常用红外视频行人检测方法
    4.4 车载红外视频行人检测
        4.4.1 基于直方图动态阈值算法的行人检测
        4.4.2 算法的实验检测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载红外视频彩色化算法
    5.1 引言
    5.2 红外图像彩色化方法介绍
    5.3 车载红外视频彩色化方法
        5.3.1 基于分水岭算法的内容分割
        5.3.2 基于色彩传递的彩色化实现
        5.3.3 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车载红外夜视系统的总体设计
    6.1 引言
    6.2 系统整体方案的设计及特点
    6.3 系统的硬件平台
    6.4 系统的软件开发环境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车载红外视频处理系统的调试与实验
    7.1 引言
    7.2 系统调试
    7.3 实验结果
        7.3.1 车载红外视频增强实验结果
        7.3.2 车载红外视频行人检测实验结果
        7.3.3 车载红外视频彩色化实验结果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红外焦平面器件对不同波长激光辐照的响应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验系统简介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像元饱和
        2.1.1 实验结果
        2.1.1 结果分析
    2.2 器件对不同强度不同波长的激光响应
        2.1.1器件对不同强度激光的响应
        2.1.1器件对不同波长激光的响应
3 结论

(4)基于红外相机的车载夜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意义
    1.2 红外夜视技术的发展介绍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红外图像处理算法
    2.1 红外图像的特点
    2.2 红外图像的非均匀性校正
    2.3 图像增强
    2.4 盲元补偿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夜视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系统总体方案及特点
    3.2 模块设计方案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夜视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Cadence高速电路板设计简介
    4.2 硬件设计电路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载红外夜视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Xilinx FPGA开发软件简介
    5.2 FPGA软件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实验结果
    6.1 系统调试
    6.2 实验结果
第七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红外焦平面阵列测试的超低噪声直流偏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红外焦平面阵列的概念
    1.2 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和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安排
第二章 红外焦平面阵列测试系统的测试原理
    2.1 概述
    2.2 红外焦平面阵列主要性能参数
    2.3 红外焦平面阵列测试系统的总体需求和总体结构
        2.3.1 红外焦平面阵列测试系统的总体需求
        2.3.2 红外焦平面阵列测试系统的总体结构
第三章 直流偏置源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1 一般电子系统中的噪声
        3.1.1 电子系统中噪声的定义和分类
        3.1.2 电子系统中噪声的抑制与衰减技术
    3.2 探测器的噪声
    3.3 直流偏置源的性能指标和关键技术分析
        3.3.1 主要性能指标分析
        3.3.2 可编程的高精度步进调节
        3.3.3 噪声抑制技术及测量
        3.3.4 EMC 技术
        3.3.5 主要器件的选型
第四章 直流偏置源的设计与实现
    4.1 直流偏置源的设计方案和总体结构
    4.2 直流偏置源的硬件设计
        4.2.1 微控制器模块的选择与实现
        4.2.2 电源模块的实现
        4.2.3 光电隔离模块的实现
        4.2.4 精准偏置电压模块的实现
        4.2.5 射随输出模块的实现
    4.3 直流偏置源的软件设计
        4.3.1 SPI 串行通信
        4.3.2 CAN 通信
第五章 直流偏置源测试与分析
    5.1 直流偏置源的测试结果
    5.2 直流偏置源的应用分析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6)320×240规模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读出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ROIC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2 红外焦平面阵列概述
    2.1 红外焦平面阵列原理概述及分类
    2.2 国内外发展状况简述
    2.3 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3 320×240焦平面ROIC模拟电路设计
    3.1 读出电路的工作原理概述
    3.2 模拟电路设计
        3.2.1 模拟电路读取方式及整体框架
        3.2.2 微电流源偏置电路设计
        3.2.3 放大电路设计
        3.2.4 采样保持电路设计
        3.2.5 缓冲隔离电路设计
        3.2.6 偏置电路设计
        3.2.7 模拟电路版图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320×240焦平面ROIC扫描电路与接口电路设计
    4.1 扫描电路的时序分析及电路设计
    4.2 CMOS开关电路设计
    4.3 行、列选通电路结构
    4.4 行、列选通电路版图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320×240焦平面ROIC数字电路设计
    5.1 时序分析及时序电路设计
    5.2 不交叠时钟与动态移位寄存器电路设计
    5.3 D型触发器及计数器设计
    5.4 数字电路版图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320×240焦平面读出电路的后仿真与性能测试
    6.1 320×240焦平面读出电路整体版图的设计与验证
    6.2 320×240焦平面读出电路整体的后仿真
    6.3 测试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全文结论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面阵红外传感器的图像数据采集与显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红外传感技术的发展
        1.2.1 红外传感器的原理和分类
        1.2.2 国外的发展
        1.2.3 国内的发展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案
    2.1 红外传感技术的特点
        2.1.1 材料及其性能
        2.1.2 非均匀性校正技术
    2.2 FLIR 红外相机的信号分析
    2.3 数据采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2.3.1 功能模块的划分
        2.3.2 整体功能的实现
第三章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3.1.1 缓冲电路的设计
        3.1.2 采集电路的设计
    3.2 数据转换模块的设计
        3.2.1 信号同步的设计
        3.2.2 数据转换的设计
    3.3 数据显示模块的设计
        3.3.1 数据缓存的设计
        3.3.2 编码芯片的配置
    3.4 DSP 的配置和功能设计
        3.4.1 DSP 的硬件配置和内存分配
        3.4.2 DSP 的功能设计
    3.5 电源模块的设计
    3.6 外部通信接口的设计
第四章 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嵌入式控制程序的设计
        4.1.1 系统初始化
        4.1.2 系统控制过程
        4.1.3 中断响应过程
    4.2 系统调试程序的设计
        4.2.1 显示界面
        4.2.2 数据处理程序
    4.3 数据分析与数据处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红外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显示实验分析
    5.1 对测试图像源的采集和显示实验
        5.1.1 源图像的发生
        5.1.2 源图像的信号采集与存储实验
        5.1.3 源图像的实时显示实验
        5.1.4 查找表进行数据转换实验
    5.2 红外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图像重建实验
        5.2.1 数据的采集与显示实验
        5.2.2 数据格式的分析与重建实验
    5.3 红外图像的校正实验
        5.3.1 红外图像的灰度变换实验
        5.3.2 红外图像的叠加校正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基于LabVIEW的IRFPA器件测试与评价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红外焦平面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1.1.1 红外热成像
        1.1.2 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
        1.1.3 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的发展现状
    1.2 红外焦平面阵列测试系统的发展现状
        1.2.1 测试系统的意义
        1.2.2 测试系统的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红外焦平面阵列测试方法
    2.1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工作条件和性能参数
        2.1.1 工作条件
        2.1.2 各种性能参数定义
        2.1.3 对测试平台功能的要求
    2.2 各种参数的测试方法
        2.2.1 平均响应率
        2.2.2 平均噪声电压
        2.2.3 噪声等效温差
        2.2.4 无效像元
        2.2.5 响应率不均匀性
第三章 红外焦平面阵列测试设计
    3.1 系统硬件部分
        3.1.1 可编程步进调节直流偏置及电源模块
        3.1.2 可编程驱动时钟脉冲源模块
        3.1.3 高速信号获取、调理与采集模块
    3.2 系统软件部分
        3.2.1 需求分析
        3.2.2 系统测试程序设计
        3.2.3 脉冲波形编辑器设计
第四章 基于LabVIEW的测试系统关键技术设计
    4.1 基于LabVIEW的数据库解决方案
        4.1.1 测试系统与数据库
        4.1.2 在LabVIEW中访问数据库的几种方式
        4.1.3 本系统中LabVIEW与数据库连接的应用
    4.2 仪器控制
        4.2.1 USB通信
        4.2.2 CAN总线通信
    4.3 盲元实时检测方法
        4.3.1 存在的问题
        4.3.2 基于OTSU的盲元检测新方法
第五章 测试系统的标定和评价
    5.1 测试系统基本指标
    5.2 某两种IRFPA器件的测试结果及其对比分析
        5.2.1 盲元检测
        5.2.2 振动环境下噪声的分析评估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9)红外焦平面成像技术的军事应用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红外焦平面成像技术
    2.1 原理
    2.2 分类
    2.3 特点
        1) 高像素分辨率。
        2) 高的NETD性能。
        3) 双波段和多波段阵列。
3 军事应用
    3.1 机载战术侦察
    3.2 红外搜索、跟踪
        1) IRST系统。
        2) 凝视红外 (SIRPS) 系统。
    3.3 前视红外仪 (FLIR) 和夜视头盔
        1) FLIR吊舱。
        2) 多功能头盔。
4 发展动向
    1)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网站2008年11月4日报道:
    2) 法国《航宇防务》2009年1月5日报道:
    3) 德国《防务专家》网站2009年2月23日报道:
    4) 美国雷声公司网站2009年3月11日报道:
    5) 美空军B-1轰炸机加装“狙击手”先进瞄准吊舱。
5 发展分析
6 结语

(10)红外焦平面非均匀校正及图像增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红外焦平面技术发展概述
    1.2 红外焦平面阵列(IRFPA)分类
        1.2.1 根据制冷方式划分
        1.2.2 依照光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划分
        1.2.3 按照结构形式划分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系统方案
第2章 红外探测器非均匀性校正
    2.1 非均匀性产生的原因
        2.1.1 器件自身的非均匀性
        2.1.2 器件工作状态引入的非均匀性
        2.1.3 与外界输入相关的非均匀性
    2.2 常用非均匀性校正算法
        2.2.1 一点校正法
        2.2.2 两点校正法
        2.2.3 多点定标分段线性校正
        2.2.4 时域高通滤波法
        2.2.5 传统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2.2.6 排序均值垂直滤波算法
    2.3 改进的神经网络自适应算法及实现
        2.3.1 改进的均值滤波算法
        2.3.2 对步长值的估算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对估计的步长因子u分析
        2.4.2 对图像质量的评估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FPGA的红外图像存储和控制系统实现
    3.1 基于FPGA的数字系统设计
        3.1.1 FPGA概述
        3.1.2 FPGA设计流程
        3.1.3 Verilog HDL简介
    3.2 对DDR存储器控制的设计
        3.2.1 DDR SDRAM概述
        3.2.2 DDR SDRAM标准规范
        3.2.3 DDR SDRAM控制器
        3.2.4 DCM时钟管理器的设置
        3.2.5 FIFO缓存器的原理及设计
    3.3 仿真结果
    3.4 小结
第4章 红外图像增强算法在FPGA的实现
    4.1 非制冷探测器的技术指标
        4.1.1 UL03081介绍
        4.1.2 UL03081接口参数
        4.1.3 UL03081驱动时序要求
    4.2 图像增强算法的研究
        4.2.1 直方图法
        4.2.2 本文所使用的算法
    4.3 系统在硬件上的实现
    4.4 小结
第5章 系统调试
    5.1 Virtex-4~(TM) FX12开发板及显示卡的介绍
        5.1.1 Virtex-4~(TM) FX12开发板功能概述
        5.1.2 audio/vidoe card的介绍
    5.2 FPGA调试
        5.2.1 运行测试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微型杜瓦瓶及致冷器在红外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红外探测器组件引线熔断分析[J]. 郭亮,张懿,杨微,范博文,孟令伟. 激光与红外, 2018(05)
  • [2]车载红外夜视视频处理研究[D]. 赵晓建. 东华大学, 2015(07)
  • [3]红外焦平面器件对不同波长激光辐照的响应特性研究[J]. 王毕艺,官上洪,赵万利,刘阳. 红外, 2014(01)
  • [4]基于红外相机的车载夜视系统研究[D]. 范宝石. 长春理工大学, 2013(08)
  • [5]基于红外焦平面阵列测试的超低噪声直流偏置技术研究[D]. 张国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 [6]320×240规模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读出电路设计[D]. 耿靖斌. 北京交通大学, 2010(03)
  • [7]面阵红外传感器的图像数据采集与显示技术研究[D]. 孙立彬. 天津大学, 2010(02)
  • [8]基于LabVIEW的IRFPA器件测试与评价技术[D]. 张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12)
  • [9]红外焦平面成像技术的军事应用与发展[J]. 石永山. 舰船电子工程, 2009(10)
  • [10]红外焦平面非均匀校正及图像增强研究[D]. 颜益. 厦门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微型杜瓦瓶和冰箱在红外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