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周年栽培技术(一)

茯苓周年栽培技术(一)

一、芦篙周年栽培技术(一)(论文文献综述)

朱凯[1](2018)在《我国中东部有机农场调研及番茄、芦蒿绿色种植体系推广》文中指出有机农业是一种更高级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本研究于2016年开始调研有机农场,并通过电话访问,走访有机农场,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本研究共计调查了中国8个省的42家农场,我们了解到调查地区的有机农场的类型,种植作物种类,投入品类型,防治病虫害方式等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有机农场都表示作物产量比常规农场的要低,但是不同作物相差很大,蔬菜类有机作物比常规减产31%至86%,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瓜果类蔬菜,减产在50%以上;而果树类数减产率大都在20%以下。有机农场的收益方面,从农场建立到目前来看,亏本和盈亏平衡仍然占有机农场的大多数,但单从前一年的销售情况来看,超过1/3的有机农场表示处于盈利状态。通过对有机农场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一个好的有机农场需要有良好的种植体系去支持,包括正确的土壤改良方法和适合的植保方式。所为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绿色种植体系(Beneficial Mocrobial Motivated Green system,简称BeMMG体系),在番茄和芦篙两种典型的蔬菜上,结合调研结果,进行种植体系的探索。之所没有直接选用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Beneficial Mocrobial Motivated Organic system,简称 BeMMO 体系)是考虑到:第一实验地并非有机种植地块,直接使用有机体体系当地农户难以接受;第二,BeMMG体系已经十分接近BeMMO体系的种植与管理方法,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是茄科番茄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生食、煮食、加工番茄酱、汁或整果罐藏。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在新疆、江苏等地的番茄上建立了 BeMMG体系,分四个步骤实施。第一,在植物生长过程使用的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宁盾”兼容性评价,“宁盾”已被证明是一种良好的植物生长促进剂,对多种疾病如番茄早疫病,番茄细菌斑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和番茄溃疡病具有防治作用;第二,土壤检测。第三,果实品质检测和收获后的第二次土壤检测。第四,经济价值统计。BeMMG体系展现出其在防治病虫害、提质增产、改良土壤等方面的多重功效。特别指出,BeMMG体系在新疆等不发达地区实施效果比江苏等发达地区实施效果更为显着:与常规绿色体系相比,新疆番茄平均增产29%,而江苏仅19.6%;新疆、江苏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23.4%、6.77%;土壤盐分下降率等其他检测指标亦显示出同样趋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不发达地区土壤农残较少,微生物在其中发挥作用更佳。另外结合实验室前期和近期的研究,使用微生物肥料“宁盾”后,番茄的根际微生物群落发生的改变,诱导相关根系分泌物的产生,而根系分泌物帮助植物防治病虫害,对根围有益菌的积累都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中土壤盐分的下降,猜想就与根系分泌物影响微生态改变有关。同时,BeMMG体系的实施,对作物的提质增收、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显着,在有机质提升方面甚至可以与欧洲“生物动力学”媲美。由此可见,BeMMG体系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化学农业投入品对环境影响以及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芦蒿(Artemisiaselengensis)是一种在中国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蔬菜。我们通过使用生物杀菌剂和生物肥料代替常规的系统,建立了芦蒿上的BeMMG体系。BeMMG系统使芦蒿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总黄酮等营养元素含量增加了 19.4%至28.5%。另外,将BeMMG系统显着改善了土壤质量。防病方面,BeMMG体系的芦蒿枯萎病发病率仅为18.4%;BeMMG体系芦蒿产量比常规系统提高8.9%。从结果来看,芦蒿上的BeMMG系统更佳实用,更容易被农民接受并推广。本研究的通过对有机农场的调查和经营模式的研究,了解到我国有机农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方式。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不断改良BeMMG体系,为在番茄和芦蒿上推广奠定了关键的基础。而BeMMG体系在番茄和芦蒿上成功的实验结果也证实了 BeMMG体系优秀的效果。

胡强[2](2016)在《微生物肥料“宁盾”在园艺作物上的示范推广》文中指出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生物制品,是农业生产中使用肥料的一种。它具有改善作物营养,调节植物的生长,防治作物病害,提高作物产量,提高作物的抗逆性等作用。随着人们对食品健康的重视,微生物肥料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本论文中,微生物肥料“宁盾”是由多种不同种属的芽胞杆菌等通过不同的配比复合而成。本文探讨了“宁盾”与不同化学农药的兼容性,并探讨了其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上的促生效果以及防病效果,为“宁盾”新剂型的应用推广打下理论基础。1.微生物肥料“宁盾”与化学农药的兼容性本研究为了使宁盾能够更好的得到示范推广,评估了当前农民常用的18种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宁盾”的兼容性。主要测试指标为不同浓度的农药对一定浓度的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嘧霉胺、氟啶胺、氟菌肟菌酯、咪鲜胺、病毒K、多抗菌素和病毒立克在某一浓度内与“宁盾”兼容性较好,但随着浓度的改变会抑制“宁盾”的活菌数;艾敌达和吗胍乙酸铜在任何浓度下都与“宁盾”的兼容性较好;甲霜灵锰锌、腐霉利、甲霜霜霉威、醚菌酯、井冈霉素、生石灰、氟乐灵、印楝素、霉止在任何浓度下与“宁盾”的兼容性都较差;建议甲霜霜霉威、井冈霉素、印楝素、咪鲜胺、嘧霉胺、吗胍乙酸铜可以在其使用10天后使用“宁盾”;氟啶胺可以在其使用15天后对作物使用“宁盾”;甲霜灵锰锌、醚菌酯可以在其使用30天后对作物使用“宁盾”,腐霉利、氟乐灵、氟菌肟菌酯不建议将其与宁盾兼容使用。生石灰可以在与土壤混拌后再使用“宁盾”,氟啶胺、艾敌达和吗胍乙酸铜可以与“宁盾”兼容。本研究对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推广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2.微生物肥料“宁盾”在辣椒上的示范推广本试验通过在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南营村、淮阴区袁集乡李庄村、淮阴区丁集镇胡庄阳光庄园、盐城大丰等四个不同试验点的大田试验来推广微生物肥料“宁盾”对辣椒的影响,结果显示:微生物肥料“宁盾”可以促进辣椒的生长,在株高、茎粗、单株叶片数、单株结果数和叶绿素含量等方面都显着高于对照组;增加辣椒的产量,可以使辣椒增产35%到45%;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达70%左右。微生物肥料“宁盾”可以显着的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3.微生物肥料“宁盾”在园林作物上的示范推广本试验通过在天津森泉农场的白蜡树以及草坪草上使用微生物肥料“宁盾”,研究其对园林作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微生物肥料“宁盾”可以促进园林作物的生长,对于其生长的土壤环境具有改善的作用,可以显着的提高土壤中可利用的氮磷钾,对氮、磷、钾的提升分别为31.54%-61.20%,230.67%-302.35%,43.58%-260.16%;从而增强土壤的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本研究为微生物肥料在园林作物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4.微生物肥料“宁盾”在扁豆上的示范推广本次试验在淮安市清浦区武墩三闸六组的扁豆上进行,在扁豆移栽时,使用微生物肥料“宁盾”水剂进行灌根处理,对扁豆的生长状况、产量及果实的品质均有显着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肥料“宁盾”处理后,扁豆的叶绿素含量提升了25.22%,单株叶片数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近一倍,单株花朵数提升了22.18%,使得扁豆的结果数提升,达到增产的目的,其产量增加达42.40%。且微生物肥料“宁盾”处理后,扁豆的可溶性蛋白提高50.98%,维生素C含量提高14.54%,从而提高了扁豆的口感及经济价值,为广大农民创造了更多的收益。5.微生物肥料“宁盾”在芦蒿上的效果初探本试验通过使用新型的微生物肥料“宁盾”以替代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观察其对芦蒿生长、防病、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为种植安全的芦蒿提供理论基础。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肥料“宁盾”可以促进芦蒿的生长,使盆栽中的芦蒿株高增加41%,茎粗增加16%,叶绿素含量提高13%,对于其生长的土壤环境具有改善的作用,可以显着的提高土壤中可利用的氮磷钾,在小区试验中可以使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分别增加82.95%、243.45%、181.54%,从而增强土壤的肥力,促进芦蒿的生长,提高芦蒿的产量,其产量增产达128.96%。施用微生物肥料“宁盾”可以改善芦蒿的品质,提高其可溶性蛋白含量30.25%,提高可溶性糖含量21.26%,提高芦蒿总黄酮的含量27.93%,提高芦蒿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从而提高芦蒿的经济效益。

曹明颜[3](2012)在《大丽花离体快繁和再生体系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丽花(Dahlia pinnata)为菊科大丽花属多年生球根花卉,常作花境、花坛或盆栽观赏,是世界着名的园林绿化材料。建立大丽花组培快繁和高效再生体系,可为优良株系的规模繁殖、种质保存以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奠定基础,对通过基因工程实现大丽花种质资源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大丽花常规快繁和高效再生的影响,其中,重点研究了离体叶片高效再生技术体系,主要结果如下:一、常规快繁①以大丽花茎尖和带腋芽茎段进行外植体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材料较好,成活率可达到75%;灭菌方法为:先用70%的酒精消毒30 s,再用0.1%升汞或5%的次氯酸钠(滴加1~2滴吐温20)消毒4 min,之后接种到含2 000 mg/L活性炭的初代培养基上,以获得无菌株系。②适宜的壮苗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0.3 mg/+蔗糖50 g/L+琼脂6.5 g/L+B9 50 mg/L。③最佳的增殖培养基是MS+6-BA4 mg/L +NAA0.1 mg/L,增殖系数可达到6.8。其次为MS+KT 6.0 mg/L+ NAA 0.01 mg/L,增殖系数为5.3。其中,蔗糖为30 g/L,琼脂为6.5 g/L;培养室温度为25℃±2℃,光照培养处理的光强为1 000~2 000 lx,光周期为14 h光照,10 h黑暗。④适宜生根的培养基是1/2MS + NAA 0.1~0.3 mg/L+30 g/L蔗糖+6.5 g/L琼脂粉,生根率可达92.0%,平均生根数为10.9。二、高效再生以大丽花无菌苗叶片、叶柄、茎段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离体再生的外源细胞分裂素(6-BA, KT, TDZ)和生长素(IBA, NAA)进行组合和不同配比设计,并对叶片生理状态及暗培养天数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以叶片、叶柄和茎段为试材进行离体再生时,离体叶片的再生效果最好,其不定芽再生率显着高于叶柄和茎段;最佳生理状态为顶部充分展开的25 d叶龄,长度为2 cm左右的幼嫩叶片。②实现了大丽花离体叶片两种途径的高效再生。一是通过愈伤组织途径的再生,培养基为:MS+6-BA3 mg/L +IBA0.2 mg/L,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76.4%,再生率高达88.0%,平均再生不定芽个数为7.5;二是不通过愈伤组织的直接再生,培养基为:MS+KT 7.0 mg/L+ NAA 0.05 mg/L,再生率为86.0%,平均再生不定芽个数为5.8。③离体叶片暗培养15 d后转到光下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显着提高到89.0%。所建立的大丽花无菌苗离体叶片高效再生技术体系,再生率可保持在86.0%左右,平均再生不定芽个数可提高到8.1个。④叶片最佳的接种方式是以远轴面向下接触培养基,最佳的切割方式是在靠近叶柄的一端垂直中脉切割,平均再生不定芽个数可提高到8.8个。

吕超[4](2011)在《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及其经济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蔬菜产业在种植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1985年我国蔬菜的播种面积仅4753千公顷,2009年已经扩大到18414千公顷,年平均增长率达5.81%;蔬菜总产量由1985年的8243万吨增加到2009年60000.02万吨,年平均率为8.62%。现阶段,我国的蔬菜产业已成为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种植产业,其产值由1987年的379.1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8800亿元,占农林牧渔产值的比重由1987年的8.17%上升到2009年的24.98%,高于渔业、林业的产值。我国也发展成为世界上蔬菜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伴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蔬菜产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蔬菜生产在空间上呈现集中的趋势。这种蔬菜产业的集中主要表现:一是,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的集中度显着提高。二是,蔬菜集中趋势已由面积和产量的扩张、集中向产地分工,蔬菜品种的特化、集中转变。随着蔬菜产地集中,各蔬菜产地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竞争策略已经从早期的单纯的追求面积的扩张向品种的改善升级转变。我国的蔬菜产地正是经历了这种产地间竞争使得传统的产地结构发生变化,新兴的产地不断兴起,蔬菜生产在空间上呈现出集中的趋势,形成了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特色非常明显的蔬菜集中产地,我们称其主产地。农产品产地布局与产地变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自然条件,技术进步,市场和运输条件,资本,历史情况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联系,共同影响和决定着某一农产品生产格局发展的轨迹,这已得到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证实。农产品产地集中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农业生产布局的专业化,使各地区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力地推动蔬菜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农业产地集中其形成和发展能有效促进农业的进一步扩大,改善和优化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业相关产业和部门的发展,并减少当地贫困、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最终推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因此,本文将以我国蔬菜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蔬菜产地集中的现状和特征,并借鉴产地集中和主产地形成等相关理论探讨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的影响因素,并从农户的微观角度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基于产业集聚经济的外部性理论,从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和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两方面研究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的经济效应。。本文共分为9章,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陈述如下:研究内容一:我国蔬菜产地集中的现状、特征及其与美国的比较。本文运用测算农业区域专业化的相关指数,测算我国以及各省份蔬菜作物的集中度和区域专业化水平,研究发现(1)从全国层面上,我国蔬菜产业的整体集中程度偏低,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区逐渐由城郊向农区转移,蔬菜产区由分散走向集中,且我国蔬菜主产区的专业化水平较高,我国蔬菜主产区的集中更明显出现在在县级层面。(2)美国蔬菜生产布局呈明显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布局,美国蔬菜种植面积、产量的集中程度均明显高于我国。(3)通过对不同蔬菜品种的比较,发现总体上美国各蔬菜品种集中程度均高于我国,不同品种的生产区域布局的发展趋势不同,主要有五种类型,第一,由分散生产转向高度集中趋势;第二,由高度集中转向分散趋势;第三,集中程度一直较高;第四,一些品种没有明显的产地集中;第五,在原有蔬菜主产地的播种面积的比例年度变化不大的基础上,出现一些新兴的主产地。优越的土地资源条件、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规模、交通的改善以及政府政策都有利于美国蔬菜的区域专业化布局。这都为我国蔬菜产业生产布局规划发展提供了很好经验借鉴。研究内容二:我国蔬菜种植户的生产决策的市场敏感性分析。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分析我国蔬菜种植户其生产决策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蔬菜和其他替代农作物生产的相对比较收益、该地区非农就业水平的较大变化和以往农户蔬菜生产决策都会影响我国蔬菜种植户当年的种植决策。实证结果印证了我国的蔬菜种植户能较为敏感的根据市场信息调整其生产决策,从而影响我国蔬菜的产地布局,因此有必要从农户的微观角度研究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内容三: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的影响因素。本文借鉴了产地集中和主产地形成等相关理论,探讨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的影响因素,进一步以山东寿光蔬菜种植户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要素禀赋对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的影响被弱化,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一方面在我国蔬菜生产实际发展过程中,随着大棚、薄膜、灌溉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气候等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条件对我国蔬菜种植的限制作用日益降低;另一方面从本文所调查的情况看,农户蔬菜种植平均规模相对较小,加之当地有大量的流动劳动力,使得农户对资金以及劳动力投入需求的影响减小,因此传统意义上的要素禀赋因素对我国蔬菜主产地的形成影响被弱化。技术进步、交通条件、市场需求和规模、知识溢出、政府政策对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其中,政府政策的影响程度最大,之后依次为市场需求和规模、交通条件、技术进步、知识溢出和要素禀赋。此外,政府政策对知识溢出也有显着正向影响。研究内容四: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基于产业集聚的外部性理论,构建农业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我国蔬菜主产地的形成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对区域蔬菜经济增长的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这是因为蔬菜主产地形成因集聚经济存在,吸引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供给数量的增加,并促进蔬菜主产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从而推动蔬菜主产区的农业经济增长,同时因蔬菜主产地形成因其集聚经济外部性,使技术溢出变得可能,利于技术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传播快,运用广,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增长。蔬菜作为主产区的主要农业之一,蔬菜产业的经济增长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表明我国蔬菜主产地的形成可以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研究内容五: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从中观层面,以我国最大的蔬菜产地寿光为对象,运用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我国蔬菜主产地的形成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1)山东寿光主产地的形成推动蔬菜产业的自身的成长。(2)寿光蔬菜主产地形成,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动。(3)寿光蔬菜主产地的形成带动了与相关的产业的发展。(4)山东寿光蔬菜主产地的形成提高了农户收入。通过全文分析,本文提出了以下的政策建议:第一,优化农产品生产布局,依靠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发展主导农产业。第二,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工作。第三,加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第四,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环境。

张少平,赖正锋,吴水金,颜元培[5](2009)在《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野菜的食用价值、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对人工驯化野菜的生长发育规律、种苗繁殖、品种选育及生理生化等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钱信东[6](2009)在《野生蔬菜芦蒿》文中认为 芦蒿,根性凉、味甘,叶性平、味甘,有利膈、开胃行水、解毒等功效。主要以鲜嫩茎秆作蔬菜用,清香,脆嫩可口、营养丰富。一、生物学特性芦蒿根系发达,须根着生于地下茎上,须根密生根毛,吸收肥水能力极强。地下茎白色,新鲜时柔嫩多汁,既是繁殖器官,又是养分贮藏器官。入土深15~25厘米,长可达30~40厘米,粗0.6~1.0厘米,节间长1~2厘米,节上有潜伏芽,能抽生地上茎,直立,成株高1~1.5米,茎粗1~2厘米。食用嫩茎青绿色、淡绿色或略带紫色,长25~

李维[7](2008)在《新筑蔬菜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查阅资料、实地调查、走访单位、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简要回顾了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办建国后蔬菜产业发展历程,研究了新筑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新筑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研究提出了新筑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对于指导新筑蔬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新筑街道办蔬菜产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规模不断扩大,总产量持续增加,品种结构得到优化,设施蔬菜、加工蔬菜有了较快发展,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主导产业。2、新筑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标准化生产技术滞后,市场体系不健全,品种结构不尽合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比较突出。3、新筑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是:健全科技服务队伍,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蔬菜产品安全质量;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设施蔬菜发展;完善市场体系,促进蔬菜销售;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保证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施顺宝,史广富,张丽丽[8](2008)在《野生蔬菜芦蒿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芦蒿以鲜嫩茎秆食用,因其清香味美,脆嫩爽口,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是南京冬春市场供应的主要野生蔬菜品种之一,我区沿江洲地多有栽培。1特征特性1.1品种类型芦蒿按叶型可分为大叶蒿和碎叶蒿。大叶蒿又名柳叶蒿,叶羽状三裂,嫩茎为青绿色,粗而柔嫩,清香味浓,较耐寒,抗病性强,萌发早,产量高;碎叶蒿又名鸡爪蒿,

卢凌霄[9](2008)在《中国蔬菜产地集中与主产地形成研究 ——现状、趋势及机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蔬菜作为中国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副食品之一,是各地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当各个蔬菜产地围绕着周年供应,通过产品多样化的策略使消费者的周年消费得以满足时,整个蔬菜产业也开始向过剩时期转化。众多蔬菜产地的相互竞争日益激烈,很容易造成价格低落,甚至使整个蔬菜产业陷入利润率为负值的状态。为了避免过度竞争,产地间的协调就显得相当必要。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有必要对中国蔬菜产地竞争及其集中进行规范的实证研究,分析中国蔬菜产地布局由分散向主产地集中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影响蔬菜产地间竞争及蔬菜主产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如果能够验证蔬菜产地间竞争导致蔬菜产地集中,蔬菜产地集中可以促进生产效率,那么政府层面应该如何操作来规范蔬菜产地竞争并引导蔬菜主产地形成呢?本研究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其研究结果将对中国蔬菜布局政策提供理论与经验依据。目前,改革开放进入第三十年,全国范围来看,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进入困境,比较利益驱使蔬菜成为各地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总量的过剩使得蔬菜生产开始由价格竞争进入品质竞争的时代,蔬菜产地的竞争及其变化将直接影响各地蔬菜生产、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中国的蔬菜主要生产地区如山东、河南、江苏、河北等地蔬菜播种面积与蔬菜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比重,这些区域的蔬菜产地集中一方面推动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以及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产地之间开始寻求新的竞争策略。因此,研究蔬菜产地集中的演变机理和发展趋势,可以为各蔬菜产地生产政策以及竞争策略的安排提供指导,为全国蔬菜产地间的协调提供参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985年蔬菜流通体制由政府宏观调控的计划经济向放开为主的市场自由流通变动后,蔬菜市场放开,流通突破区域限制,从“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封闭格局转变为“一地生产,全国销售”的开放式格局。宏观上大市场、大流通的客观条件导致大生产的出现。经济体制变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共同作用,推动蔬菜生产发生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蔬菜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迅速增加;二是蔬菜生产出现产地集中,主产地开始形成;三是蔬菜生产竞争从总的数量竞争到品种多样、质量提升、周年供应变动。蔬菜具有生产季节性和消费鲜食性的特征,在自然资源禀赋一定的情况下,生产技术、交通设施、市场条件等因素在蔬菜主产地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用重大。本文对全国和山东省内蔬菜产地集中和主产地形成的现状和趋势进行描述统计,重点分析了引起蔬菜产地集中的原因,为政府制定蔬菜生产布局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分析的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研究内容一:蔬菜产地集中相关理论的总结概述。对产地间竞争、主产地形成、产业集聚、新经济地理学等理论进行溯源廓清。农业生产区域布局主要取决于地区资源禀赋,资源相似地区存在着基于产品数量与质量的产地间竞争,产地竞争导致主产地形成,主产地形成带来的准内部经济又推动农业产业集聚进一步发展。本研究在梳理主产地形成相关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分析该理论在中国蔬菜产地集中的适用性,为这套理论体系以后在其他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变迁的应用提供借鉴。研究内容二:中国各省和山东省内各市蔬菜产地集中的程度。首先通过对美国、日本蔬菜产地集中和主产地形成的分析,表明蔬菜产地集中是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生产技术,交通条件和市场条件改善后的必然产物,中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作为新兴的经济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国家,美日蔬菜生产布局的变动为制度变迁和技术改善后的中国蔬菜产地集中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其次,本文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衡量区域集中情况的相关指标,描述出我国蔬菜生产在总农作物生产中比例的变动,全国分省市蔬菜产地集中情况,以及流通体制改革后蔬菜生产迅速增加,目前成为全国蔬菜生产集中程度最高省份的山东省的蔬菜生产集中及主产地形成的情况,还利用有限的数据分品种考察了不同蔬菜在地域空间上的变动。这些宏观层面数据统计表明我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市场和技术条件的改善,蔬菜产地集中在全国层面和省的层面都不同程度的出现。研究内容三:影响中国全国和山东省蔬菜产地集中的原因分析。本文结合农业经济、区域经济、主产地形成和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和中国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将导致近20年来蔬菜生产布局变动的原因归纳为制度因素,技术变动和市场条件改善,制度因素主要体现在蔬菜流通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自由流通的变迁以及政府在推动地区蔬菜产业发展上作的努力,因为全国各地基本都是从1985年后逐步放开蔬菜流通体制,而制度又难以定量,因此本文在全国层面用研究期间的调整回避掉这个问题,在山东层面用国际蔬菜博览会的召开与否来衡量,技术和市场条件具体又细分为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公路里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集贸市场成交额、非农就业机会、上年蔬菜播种面积等可以衡量的因素,通过全国分省数据和山东省分市面板数据的模型回归,在全国和山东层面证实了这些因素对于蔬菜播种面积的相关联系。研究内容四:山东省主要蔬菜生产地蔬菜集中程度和集中原因的调查分析。蔬菜是一个大的分类,不同品种在单产、产值、品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数据所限,前文对于全国和山东的分析忽视了蔬菜的这种特性,为弥补这一缺陷,本文通过对山东蔬菜主产市重点乡镇的实地调查,来验证蔬菜产地集中的趋势,更详细的描述出蔬菜集中以及不同品种的集中,调查结果也表明,市场条件、政府支持和交通条件是地方官员最为认同的导致蔬菜产地集中的原因。研究内容五:案例分析——以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地集中为例。结合以上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剖析,本研究通过对山东寿光“买全国、卖全国”的案例分析,应用波特的钻石模型,还原了寿光市蔬菜产地集中和主产地形成发展的历史,进一步验证了前文的结论,指出生产和交通技术、市场条件改善和政府政策在蔬菜产地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各区域自然资源情况、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设施、市场流通条件等差异很大,将来蔬菜产地集中的趋势会有所不同。从保障蔬菜供应总量的稳定,优化资源配置,保护农业生产资源出发,在具体管理各区域生产布局时,应该采取不同的方针,在制定政策时应有所侧重。尤其是蔬菜生产已经从总量稳定逐渐向品种和地区以及供应期间的不均衡转变时,地方政府制定政策中,应该更多的考虑加强蔬菜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相应技术指导、加强交通条件和市场体制建设以及树立品牌上提升本地竞争优势。

胡竞[10](2008)在《现代观光果园园区建设与发展研究 ——以湖南攸县地杰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观光果园是绿色果品生产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是观光农业的分支之一,是现代果园发展的新模式。在保持果园稳定增收的基础上实现一、三产业的结合,并使其发挥更好的效益,这是观光果园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文从传统果园向现代观光果园转型过程中对果园的多种要求出发,采取了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研究回归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第一部分,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观光果园的内涵从起源、研究对象、功能意义、景观生态、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观光果园是结合.水果生产、生活改善与生态建设的三位一体的新型果园形式,并对观光果园的产生背景与发展意义进行了论述。同时,综合了国内外观光果园研究发展概况,对我国观光果园的发展优势和面临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步骤。第二部分概述了现代观光果园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即: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旅游心理学理论,对基础理论的内容及其在现代观光果园建设与发展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选取湖南省攸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县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攸县观光果园的发展基础,提出了在攸县建设现代观光果园的思路。同时,以攸县农业领头企业——攸县地杰现代观光果园为例,对园区在总体布局、产业策划、设施规划、组织管理、建设进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对园区运营十年的效益及成本回收作了分析,力求将其打造成现代观光果园的样板工程,为今后建园提供科学地参考。第四部分,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的基础上,以相对超前的眼光对现代观光果园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作了深入地探讨,主要包括园区建设的内容及方法、园区发展的方向与对策。在园区发展的问题上,提出了我国现代观光果园园区发展的总体思路、三条发展道路与五项发展对策,指出了我国现代观光果园必须走组织管理合作型、科技研产自主型、产业经营多元型发展之路。在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创新之处进行了概括总结,提出了建设性的发展意见,并对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作了简要说明。

二、芦篙周年栽培技术(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芦篙周年栽培技术(一)(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中东部有机农场调研及番茄、芦蒿绿色种植体系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有机农业的发展及绿色种植体系的建立与推广
    1 有机农业的总体概况
        1.1 有机农业的定义
        1.2 有机农业的基本特征
        1.3 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的比较
    2 有机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2.1 有机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2.2 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动态
        2.3 国外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2.4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2.5 目前国内有机农业存在的问题
    3 国内外已有种植体系的探索
    4 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绿色种植体系建立和推广
    5 根系分泌物与根系微生态的互作
第二章 我国中东部地区有机农场种植及经营模式调研
    1 材料与方法
        1.1 农场筛选与调查方法
        1.2 数据统计及整理
    2 结果
        2.1 农场的地理分布情况
        2.2 有机农场种植面积及时间分布
        2.3 各个有机农场主要种植作物及与常规农场的产量对比
        2.4 有机农场的投入品及病虫害防治
        2.5 有机农场的收益情况与销售方式
    3 讨论
第三章 有益微生物驱动的番茄绿色种植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株,肥料,投入品
        1.2 微生物肥料“宁盾”与化学农药的兼容性试验
        1.3 初步整合有益微生物驱动的番茄全程绿色种植体系
        1.4 田间实验
        1.5 测定番茄生长指标及产量
        1.6 测定番前品质指标
        1.7 测定种植区域土壤指标
        1.8 成本核算方法
        1.9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微生物肥料“宁盾”与化学农药的兼容性结果
        2.2 建立有益微生物驱动的番茄全程绿色种植体系
        2.3 BeMMG体系对番茄的促生作用及产量影响
        2.4 BeMMG体系对番茄病害防治情况
        2.5 BeMMG体系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2.6 BeMMG体系对种植区域土壤的影响
        2.7 不同种植制度经济核算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有益微生物驱动的芦蒿绿色种植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株,肥料,投入品
        1.2 微生物肥料“宁盾”与化学农药的兼容性试验
        1.3 初步整合有益微生物驱动的芦蒿全程绿色种植体系
        1.4 田间试验
        1.5 测定芦蒿生长指标及产量
        1.6 测定芦蒿品质指标
        1.7 测定种植区域土壤指标
        1.8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微生物肥料“宁盾”与化学农药的兼容性结果
        2.2 建立有益微生物驱动的芦蒿全程绿色种植体系
        2.3 BeMMG体系对芦蒿促生作用、病害防治及产量影响
        2.4 BeMMG体系对芦蒿品质的影响
        2.5 BeMMG体系对种植区域土壤的影响
        2.6 不同种植制度经济核算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微生物肥料“宁盾”在园艺作物上的示范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1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现状
        2 应用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理
        3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效果
        3.1 微生物肥料的增产效果
        3.2 微生物肥料对作物品质的改善
        3.3 微生物肥料对作物病害的抑制
    第二章 微生物肥料与化学农药
        1. 化学农药的地位
        2.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1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影响
        2.2 化学农药对水体的影响
        2.3 化学农药对大气的影响
        2.4 化学农药对植物的影响
        2.5 化学农药对人体的影响
        2.6 化学农药对抗药性的影响
        3. 微生物肥料与农药的兼容性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三章 微生物肥料“宁盾”与化学农药的兼容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剂及培养基
        1.2 供试农药
        1.3 菌剂的制备和化学农药的配制
        1.4 化学农药对微生物菌剂“宁盾”菌体生长的影响
        1.5 数据统计
        2 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微生物肥料“宁盾”在辣椒上的示范推广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地点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南营村试验点
        2.2 淮安市淮阴区袁集乡李庄村试验点
        2.3 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胡庄阳光庄园试验点
        2.4 盐城大丰试验点
        3 讨论
    第五章 微生物肥料“宁盾”在黄秋葵上的示范推广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地点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生物肥料“宁盾”对黄秋葵的影响
        3 讨论
    第六章 微生物肥料“宁盾”在园林作物上的示范推广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地点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生物肥料“宁盾”对白蜡树的影响
        2.2 微生物肥料“宁盾”对草坪草的影响
        3 讨论
    第七章 微生物肥料“宁盾”在扁豆上的示范推广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地点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生物肥料“宁盾”对扁豆植株生长的影响
        2.2 微生物肥料“宁盾”对扁豆产量的影响
        2.3 微生物肥料“宁盾”对扁豆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第八章 微生物肥料“宁盾”在芦蒿上的效果初探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盆栽试验结果统计
        2.2 小区试验结果统计
        3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3)大丽花离体快繁和再生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大丽花属植物研究概况
        1.1.1 起源、演化与分类
        1.1.2 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1.1.3 栽培管理与病虫害
    1.2 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2.1 植物组织培养简介
        1.2.2 观赏植物组培应用研究进展
        1.2.3 菊科植物离体再生研究进展
    1.3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无菌苗的获取与扩繁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无菌苗的获取
        2.2.2 壮苗培养
        2.2.3 继代增殖培养
        2.2.4 生根培养
        2.2.5 调查指标与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无菌苗的获取
        2.3.2 壮苗培养
        2.3.3 继代增殖培养
        2.3.4 生根培养
    2.4 讨论
        2.4.1 外植体及灭菌方法
        2.4.2 褐化的控制
        2.4.3 壮苗培养
        2.4.4 激素种类、配比与继代的关系
3 大丽花不同器官离体再生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不同器官离体再生正交试验设计
        3.2.2 激素组合及配比对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
        3.2.3 暗培养时间对离体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
        3.2.4 生理状态对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
        3.2.5 接种方式对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
        3.2.6 切割方式对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
        3.2.7 调查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器官离体再生正交试验设计
        3.3.2 激素组合及配比对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
        3.3.3 暗培养时间对离体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
        3.3.4 生理状态对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
        3.3.5 接种方式对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
        3.3.6 切割方式对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
    3.4 讨论
        3.4.1 外植体类型对再生的影响
        3.4.2 激素种类和配比对再生途径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3.4.3 生理状态对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
        3.4.4 培养条件对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图版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4)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及其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的目标
        1.2.2 研究的内容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可能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蔬菜的商品特性
        2.1.2 农业产地集中和主产地
    2.2 农业区域专业化测度研究
    2.3 农户生产决策的相关研究
    2.4 农业产地变动与集中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2.4.1 理论回顾
        2.4.2 实证研究
    2.5 农业产业集聚产生的经济效应研究
        2.5.1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2.5.2 农业产业集聚的其他经济效应的研究
    2.6 现有文献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3章 我国蔬菜产地集中状况及其与美国的比较
    3.1 方法的选择
        3.1.1 赫芬达尔指数
        3.1.2 行业集中度指数
        3.1.3 生产规模指数
        3.1.4 区位熵
        3.1.5 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
    3.2 我国蔬菜产地集中程度及特征分析
        3.2.1 全国层面上,我国蔬菜产业整体集中程度低
        3.2.2 我国蔬菜产区呈现由城郊向农区转移,由分散向集中的趋势
        3.2.3 我国蔬菜主产区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3.2.4 我国蔬菜产区的集中更明显出现在县级层面
    3.3 美国蔬菜产地集中及与我国的比较
        3.3.1 美国蔬菜生产布局呈现明显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布局
        3.3.2 美国蔬菜产业集中程度高于我国
        3.3.3 两国间不同蔬菜品种的分布、集中及变动情况的比较
        3.3.4 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差异分析
    4.1 要素禀赋条件
        4.1.1 自然环境
        4.1.2 农村劳动力
        4.1.3 资本
    4.2 交通条件
    4.3 市场需求和规模
    4.4 技术进步
        4.4.1 蔬菜品种
        4.4.2 农药、化肥的使用
        4.4.3 大棚技术和薄膜技术的推广使用
        4.4.4 我国蔬菜产业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
    4.5 知识溢出
    4.6 政府政策
第5章 我国蔬菜种植户生产决策的市场敏感性分析
    5.1 我国蔬菜种植户生产决策的理论分析框架
        5.1.1 蔬菜与替代物的相对比较收益
        5.1.2 非农就业机会
        5.1.3 农户以往蔬菜播种面积
    5.2 我国蔬菜种植户种植行为决策的实证检验
        5.2.1 蔬菜和替代物的相对比较收益选择和计算
        5.2.2 非农就业机会
        5.2.3 模型估计与结果解释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6.1 假设模型的提出
    6.2 变量的设计和数据来源
        6.2.1 变量的设计
        6.2.2 数据来源
    6.3 研究方法
        6.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6.3.3 信度和效度分析
        6.3.4 结构方程模型
    6.4 实证检验
        6.4.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和变量的度量
        6.4.2 探索性因子分析
        6.4.3 样本变量的信度、效度检验
        6.4.4 验证性因子分析
        6.4.5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7.1 论分析框架
    7.2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7.2.1 模型的构建
        7.2.2 数据来源
    7.3 研究方法
        7.3.1 Spearman秩相关系数
        7.3.2 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
    7.4 实证检验
        7.4.1 影响我国蔬菜产业经济增长的各因素发展现状
        7.4.2 蔬菜产业集中度和蔬菜产值及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7.4.3 实证结果
        7.4.4 蔬菜产业的经济增长对农业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影响
    8.1 寿光蔬菜主产地对蔬菜产业的成长的影响
        8.1.1 山东寿光已形成蔬菜种植的专业化布局,构建特色的蔬菜生产基地
        8.1.2 寿光蔬菜产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8.2 寿光蔬菜主产地的形成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8.2.1 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
        8.2.2 对农业技术结构调整的影响
    8.3 寿光蔬菜主产地的形成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
        8.3.1 对上游产业的影响
        8.3.2 对下游产业的影响
        8.3.3 对相关服务部门的影响
    8.4 寿光蔬菜主产地形成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8.4.1 蔬菜产业是寿光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
        8.4.2 山东寿光主产地形成对提高当地农户收入作用明显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优化农产品生产布局,依靠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发展主导农产业
        9.2.2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工作
        9.2.3 加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9.2.4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环境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调查问卷和图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新筑蔬菜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背景与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概述
        1.2.1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1.2.2 国外设施栽培的发展概况
        1.2.3 国内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筑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西安地区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2.2 新筑蔬菜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2.2.1 建国后新筑蔬菜产业发展历程回顾
        2.2.2 新筑蔬菜产业发展主要成效
    2.3 新筑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新筑蔬菜产业的发展重点与对策
    3.1 新筑蔬菜产业的发展重点
        3.1.1 发展重点选择的原则
        3.1.2 发展重点
    3.2 发展对策与措施
        3.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3.2.2 拓展品种类型,优化品种结构
        3.2.3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3.2.4 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3.2.5 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效益
        3.2.6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设施蔬菜发展
        3.2.7 完善蔬菜市场体系,促进蔬菜销售
        3.2.8 树立品牌意识,创名牌产品
        3.2.9 建立信息网络,增强和改善市场功能
        3.2.10 推行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实现转化增效
        3.2.11 新筑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野生蔬菜芦蒿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特征特性
    1.1 品种类型
2 露地高产栽培技术
    2.1 整地施肥
    2.2 繁殖定植
    2.3 田间管理
3 大棚覆盖栽培技术

(9)中国蔬菜产地集中与主产地形成研究 ——现状、趋势及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图表目录
附图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蔬菜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1.2.2 蔬菜产地集中对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
        1.2.3 蔬菜产地集中对消费者的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标、假说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假说
        1.3.3 研究内容
    1.4 数据来源和分析框架
        1.4.1 数据来源
        1.4.2 分析框架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蔬菜
        2.1.2 产地集中与主产地形成
    2.2 文献综述
        2.2.1 农产品产地变动与集中的研究
        2.2.2 农产品产地间竞争的研究
        2.2.3 农产品主产地形成的研究
        2.2.4 产业集聚研究
        2.2.5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2.3 理论分析
        2.3.1 资源配置及其效率
        2.3.2 理性人假说
        2.3.3 蔬菜生产区域分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3章 美日蔬菜产地集中情况及对中国的启示
    3.1 美国蔬菜产地集中情况
        3.1.1 美国果蔬生产集中的表现
        3.1.2 美国果蔬生产集中的原因
        3.1.3 美国果蔬生产集中的影响
    3.2 日本蔬菜产地集中情况
        3.2.1 日本蔬菜主产地形成的表现
        3.2.2 日本蔬菜主产地形成的原因
        3.2.3 日本蔬菜主产地形成的影响
    3.3 美日蔬菜产地集中对中国蔬菜产业的启示
第4章 蔬菜产地集中程度的量化考察
    4.1 农业集中程度研究的文献回顾
    4.2 衡量农业集聚程度的研究方法
        4.2.1 集中度
        4.2.2 生产规模指数
        4.2.3 区位商
        4.2.4 绝对离差和相对离差
    4.3 全国层面蔬菜产地集中程度
        4.3.1 集中度
        4.3.2 生产规模指数
        4.3.3 区位商
        4.3.4 绝对离差和相对离差
    4.4 山东省内蔬菜产地集中程度
        4.4.1 集中度
        4.4.2 生产规模指数
        4.2.3 区位商
        4.2.4 绝对离差和相对离差
    4.5 蔬菜分品种产地集中程度及变动
        4.5.1 大宗蔬菜品种生产由高度集中转向分散生产
        4.5.2 大蒜向山东、河南集中趋势明显
        4.5.3 大葱、西红柿、黄瓜、茄子、芹菜在山东先集中后下降
        4.5.4 其它品种产地变动情况
    4.6 蔬菜产地集中的趋势分析
第5章 影响中国蔬菜产地集中的原因分析
    5.1 影响农业生产集中和专业化因素的文献回顾
    5.2 中国蔬菜区域集中的原因分析
        5.2.1 影响蔬菜生产的自然条件因素
        5.2.2 影响蔬菜生产的技术条件因素
        5.2.3 影响蔬菜生产的栽培方式和栽培制度
        5.2.4 影响蔬菜流通的制度因素
        5.2.5 影响蔬菜流通的市场条件因素
        5.2.6 影响蔬菜流通的交通条件因素
        5.2.7 影响蔬菜生产集中的其它因素
        5.2.8 全国蔬菜产地集中的机制分析
        5.2.9 全国蔬菜产地集中实证分析
第6章 山东蔬菜产地集中分析
    6.1 山东省蔬菜生产经营情况
    6.2 山东省内蔬菜产地集中机制及实证分析
        6.2.1 影响山东省内蔬菜产地集中的因素
        6.2.2 山东省内蔬菜产地集中实证分析
        6.2.3 全国各省和山东省内各市蔬菜产地集中原因对比分析
    6.3 山东省蔬菜主产市蔬菜集中情况调查
        6.3.1 调查时间地点内容
        6.3.2 调查结果分析
第7章 山东寿光市蔬菜产地集中案例
    7.1 主产地形成的阶段和影响因素分析
        7.1.1 主产地形成的阶段
        7.1.2 主产地形成影响因素分析
    7.2 寿光蔬菜产业发展分析
        7.2.1 生产要素
        7.2.2 需求条件
        7.2.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7.2.4 产业结构、战略和竞争
        7.2.5 政府支持
        7.2.6 市场机会
    7.3 寿光蔬菜主产地形成的启示
第8章 结论和政策分析
    8.1 全文总结
    8.2 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8.3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山东蔬菜主产地蔬菜生产集中情况调查问卷表
附图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10)现代观光果园园区建设与发展研究 ——以湖南攸县地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观光果园概述
        1.1.1 观光果园的内涵
        1.1.2 产生背景
        1.1.3 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1.2.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3.2 实施步骤
2 观光果园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景观生态学理论
    2.3 旅游心理学理论
3 攸县现代观光果园的建设
    3.1 攸县现代观光果园的发展背景
        3.1.1 攸县概况
        3.1.2 攸县现代观光果园的发展基础
        3.1.3 攸县现代观光果园园区建设思路的提出
    3.2 案例研究——攸县地杰现代观光果园园区建设
        3.2.1 园区现状分析
        3.2.2 园区建设范围及目标
        3.2.3 园区性质与规划指导思想
        3.2.4 园区建设体系与总体布局
        3.2.5 园区产业(2000亩)项目策划
        3.2.6 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规划
        3.2.7 项目组织管理和推广体系
        3.2.8 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4 现代观光果园园区建设与发展探讨
    4.1 园区建设的内容及方法研究
        4.1.1 产业建设
        4.1.2 景观环境建设
    4.2 园区发展研究
        4.2.1 指导思想
        4.2.2 发展方向
        4.2.3 发展对策
5 结束语
    5.1 结论和建议
        5.1.1 结论
        5.1.2 主要建议
    5.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四、芦篙周年栽培技术(一)(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中东部有机农场调研及番茄、芦蒿绿色种植体系推广[D]. 朱凯.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2]微生物肥料“宁盾”在园艺作物上的示范推广[D]. 胡强.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3]大丽花离体快繁和再生体系的建立[D]. 曹明颜. 河北农业大学, 2012(08)
  • [4]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 吕超.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5)
  • [5]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研究[J]. 张少平,赖正锋,吴水金,颜元培. 中国园艺文摘, 2009(03)
  • [6]野生蔬菜芦蒿[J]. 钱信东. 农民致富之友, 2009(02)
  • [7]新筑蔬菜产业发展研究[D]. 李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8]野生蔬菜芦蒿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施顺宝,史广富,张丽丽. 上海农业科技, 2008(03)
  • [9]中国蔬菜产地集中与主产地形成研究 ——现状、趋势及机制分析[D]. 卢凌霄.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8)
  • [10]现代观光果园园区建设与发展研究 ——以湖南攸县地杰为例[D]. 胡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茯苓周年栽培技术(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