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教师素质

谈体育教师素质

一、谈谈体育教师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宋娟[1](2021)在《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体育舞蹈是一项体育和艺术紧密结合的新兴体育艺术类项目。为了培养集“教、表、编、训”于一体的体育舞蹈复合型应用人才,自2001年起,各体育院校先后开设了体育舞蹈的本科教育课程,并借鉴了艺术院校的发展经验,依托体育院校的体育专业特色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然而由于体育舞蹈在我国体育院校开展的时间较短,师资力量整体还较为薄弱,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评价体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因此,需要对当下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现状进行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与策略。本文以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扎根理论、德尔菲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15所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构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评价体系,尝试性地对随机抽样的三所体育院校教师进行评价和分析,诊断教师现存问题、审视自身专业发展现状、发现目前存在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从而提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为下一阶段自身发展做出预判和规划,促进体育舞蹈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发现,对于体育舞蹈教师来说,职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是最为重要的三个维度,三者也构成了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中的三个一级指标。指标体系共分三级,除上述三个一级指标外,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教师的修养、教学能力、带队训练能力、表演能力、编排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知识、体育舞蹈专业技术、体育学科理论知识、艺术理论知识以及专业应用知识构成了十四个二级指标,而三级指标共有四十七个。(2)由权重得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较为重要的指标:A12教师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A41教师的文化修养、C25体育舞蹈舞伴间技术动作的配合、C34运动生物力学知识、B15教师示范能力、B52科研创新能力、B43剧目作品编排能力、B25具备训练和比赛的应变能力、C11教育学知识、B32舞蹈肢体表现力。这些指标是专家认为现阶段教师应该重点提升的专业素养。(3)运用本研究建构的评价体系对三所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评价发现,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整体状况处于良好和中等之间,能够满足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但教师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经济发达地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较高,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素养相对薄弱。(4)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结构比较复杂,呈现老中青教育经历各不相同的教师层次,来源构成分为六个方面:(1)开始体育舞蹈教育之初,从难美项目转项而来的教师;(2)本科经过体育教育专业专修课程学习的教师;(3)通过艺术高考考上本科专业院校,高考前经过短期的专业训练,专业提高阶段主要是在大学四年的教师;(4)有过中专教育经历的教师;(5)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师;(6)本科是通过运动训练专业单独招生的高水平选手教师。艺术学院毕业的教师艺术知识丰富,剧目作品编排能力较强,体育知识却有待提高;经历过单招的教师竞技套编排能力较强,艺术知识却较为薄弱。教师教育经历不同使得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具有很大差异性,水平也参差不齐。(5)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育人理念处于中等水平;教师重视专业技术培养,忽略全面素质教育,轻视理论知识学习;教师文化基础、教育学知识、体育学知识、音乐学知识、科研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英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年长教师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专业技术有待加强,年轻教师示范能力很强,但理论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竞技套路和组合动作编排能力很强,但剧目创编能力需要继续提升。(6)体育舞蹈显着特点是“男女配合”进行的“双人舞蹈”。在教学过程中,男女配合示范,能够起到直观的效果,学生能够直观看到舞蹈动作的双人位置,包括男伴的引带和女伴的跟随状态,以及运动路线和轨迹,易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调研的15所体育院校中有4所院校是双人共同示范舞蹈动作,其它11所院校是教师单人走进课堂,教师不仅要示范男性步伐和身体动作,还要示范女性步伐和身体韵律。这种区别于其他项目特点的教学状况,也对体育舞蹈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7)学校应该多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个体需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重视艺术学知识学习,激活剧目编排创新能力;借助多媒体技术,弥补自身示范能力不足;加强自身文化知识积累,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建立项目特质意识,促进体育和艺术的融合。

焦松[2](2021)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行为调查研究 ——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核心素养不断深入人心,目前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已经成为我国培养人才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正符合这一点,也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从知识本位时代迈向核心素养时代。虽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不断深入,但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与课程实践中仍然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应试教育之风仍然居高不下,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难以得到落实,如果高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很有可能会对教学质量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了解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行为表现,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改进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切入点,从而更好的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为高中体育教学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和经验。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宁波市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对14所学校的136名体育教师以及随机抽取400名学生展开调查,并得出以下结论:1.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师有一半以上,并认为有必要发展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但许多(56.6%)体育教师对课改感到担忧;绝大多数(80.8%)高中体育教师认为学科核心素养影响着自己的教学行为。2.体育教师的学历不同对学科核心素养的了解程度及提出的必要性的认知上存在很大差异。越是高学历越了解学科核心素养,也越认同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必要性。3.高中体育教师的课前准备行为中,不少体育教师(44.9%)认为备课时较难把握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多半教师都会提前布置场地器材且周密思考教学环节与教学手段;教学目标大多能从三维目标出发,但在实施过程中目标与现实相脱离;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多半还是从实际出发,选择以教学条件为主的人数最多(35.3%),其次是以学生兴趣为主的(30.9%),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最少(8.1%)。4.在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体育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是合理的,并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肯定;虽然所采用的指导及练习方法多种多样,但方法的内容并不新颖;课堂上师生互动情况良好,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课后总结方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5.体育教师课后反思行为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仍存在差距,尽管大部分教师有自省意识,但教师的自省角度往往是独特的且偏单一,对教学反思还不够深入,还需要强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宁波市鄞州区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行为主要存在的问题为:一是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相较脱节;二是教师讲解与提示方式相对不规范;三是教学讨论与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四是反思行为较单一且形式化。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四个改进策略:一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在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应该结合体育课大纲和进度及学生兴趣爱好来选择教学内容,安排好整堂课的结构和方法;二是合理使用讲解和提示方式,体育教师的动作讲解和提示手势有明确目的,选择合适讲解位置,动作要保证准确、大方,速率要根据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选择,必要时通过对比错误动作与正确动作做进行讲解;三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做到从终结性“赋分”走向展性“增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转变为目的;四是注重多方位反思角度与频率,学校尽可能提供交流机会,让体育教师养成每课总结反思一次并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文君君[3](2021)在《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衡水市景县龙华德武体育学校为例》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学校各阶段,分阶段有序开展教学,这对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当今时代的教育,呈现出信息交融化、多元化发展。因此,在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中,更应结合时代发展,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跨学科探索教学。一方面,可以促进多学科知识融合,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思维与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与参与体育的兴趣,发展运动的能力,培养身心和谐统一的高质量人才。抖空竹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休闲娱乐与健身于一体,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现已成为我国非遗体育项目中的代表性运动之一。目前空竹在校园传承多为传统师傅进校园的授课方式,形式较为自由,内容比较随机,方法相对单一,效果参差不齐,使空竹在校园规范化开展出现了瓶颈期。如何突破与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弥补阶段性教学以及寻找传承非遗文化的最佳发展途径,成为当前诸多专家、学者们探讨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空竹为例,引入STSE先进教育理念,进行相关设计,为推动校园空竹的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以初中空竹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研究方法,对空竹领域内的专家、教师及课程教学设计领域的专家、老师进行访谈,了解校园空竹的开展现状以及进行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并以河北衡水景县龙华德武体育学校部分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空竹教学实验及问卷发放工作。从学生的空竹学习兴趣与各项测试结果,分析本研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与实践性。研究结论如下:1.目前校园空竹多在小学阶段开展,选用双轮空竹进行教学。教师多为俱乐部或社会上的教练员,教学目标较为单一,侧重于培养学生空竹运动技能,忽略了对空竹学习兴趣的培养与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且缺乏统一、明确的教学目标体系。创新校园空竹教学模式成为当下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发展需求。2.本研究结合STSE教学理念与学生发展特点来制定空竹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并对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进行相关设计,确定了空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方式。3.依据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设计相关内容对衡水德武体育学校初一部分学生进行了空竹教学实验,学生居住地为乡镇级别,年龄在12—14岁,实验结果为:通过空竹课程的学习,学生空竹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活跃程度积极性高;四大主题教育增加了学生对空竹的整体认知;采用《青少年空竹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与测试方法》进行教学与测试,成绩呈现正态分布状态。4.在本研究中,学生对“空竹课堂”的教学反馈结果显示,学生对“空竹课堂”较为满意。其中在“教学内容”、“练习氛围”两方面满意程度最高,在“教师展示”、“教师技能水平”“练习心情愉悦”三方面满意程度次之,在“练习场地”、“空竹测试”、“课堂竞赛”三方面满意程度较差。

梁楚颖[4](2021)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现状研究 ——以广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不断向前推进,对于教育者学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城乡教育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小学生源逐渐减少,学校规模不断萎缩。要适应这一现状并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农村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不断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本区教育实际,自2013年开始全面启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其培养的总体要求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但自实施以来,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成效如何?培养过程存在哪些问题?这成为亟待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本研究以农村教育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总结诸多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义的基础上,界定了农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等相关概念。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调查法及访谈法对广西区内三所开展小学全科教育专业的高校的培养现状进行研究。首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相关政策文件,整理和归纳不同年度的培养计划,大致掌握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实施的基本情况;其次对这三所高校进行全科教师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培养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并对全科师范生的基本信息、报考意愿及对全科教师的内涵理解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最后对已经毕业在职的全科教师进行实地跟踪,了解他们的职业适应情况,调查用人单位对于全科教师培养的评价和建议。笔者通过对不同对象的调查与分析,根据农村小学对全科教师的需求情况,发现了全科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报考动机功利化、招生标准差距较大、培养目标定位不明晰、课程设置较冗杂、本土化培养欠特色、学生农村服务意识较薄弱、全科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退出制度不完善、全科师范生教材难以统一。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如明确个人责任,拔高招生标准;明晰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本土化特色培养,增强学生农村服务意识;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全科师范生退出机制;统一区内教材教参,提升一线师资比例等对策。

来敏[5](2021)在《大连市高校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文中认为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培育大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提高大学生运动能力素养,帮助大学生规范良好的健康行为,培养大学生顽强、坚持的体育拼搏精神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之路。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搜集并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体育核心素养研究的相关资料,其中涉及建构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等方面的内容。参照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广泛查阅体育核心素养指标文献,筛选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包括由3个一级要素,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以及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10个二级要素以及23个三级要素组成。通过实验分析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前后差异,得出以下结论:大连市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不够全面。学生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情况表现较差,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运用体育思维能力较差。针对调查结果出现的问题,在实验班的教学中安排武术传统礼制文化的浸润以及武术德育功能的强化与引导,设计学生小组合作学练、学赛结合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12周的武术教学实验后,大学生运动能力素养、健康行为素养和体育品德素养均有明显提升效果。由此提出建议: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并将体育核心素养培育落实到体育教学全过程。突出武术德育教育渗透,结合课程思政理念,创新武术教学模式,注重课堂实践,将体育核心素养融入到具体的武术教学中。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阳朵红[7](2020)在《高考体育科目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整体不容乐观,趁新高考综合改革之际,基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将体育科目纳入高考,探索高考体育科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有助于更大程度上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与价值、扭转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趋势,是从根本上解决“重育、轻德、略体”教育现实的重要举措。对我国高考学生体育综合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的前提与依据是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客观、量化评估。本文通过阐述体育科目纳入高考的必要性和顾虑性,梳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得出的结论主要如下:(1)本研究在对体育科目纳入高考进行必要性和顾虑性分析后,以高考改革发展趋势为主要原则、以实用性和可对比性为根本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进而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构建。最终确定的高考体育科目评价指标体系为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数量较为精简、覆盖面较广,层次较为清晰且导向明确。(2)从构建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来看,其中一级指标权重为0.608、二级指标权重为0.274、三级指标的权重为0.118。整个指标评估体系以12项定量指标为主,4项定性指标为辅,符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要求。整个构建注重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有客观指标又有主观指标,涵盖了高中阶段学生体育活动的各个方面,能以相对客观的方式反映高中阶段学生三年所参与的体育活动成效。指标体系的整体导向有助于引导高中阶段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通过围绕指导思想、考试内容、评分标准的制定、考试的组织与实施、特殊考生的处理与安排等方面对高考体育考试的实施方案进行了相关探讨,相关讨论有利于教育部门出台科学、合理、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在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和推动高考综合评价制度改革的同时,可为高考体育科目的具体实施提供部分借鉴意义。

李媛博[8](2020)在《高中历史模拟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模拟课凭借不受时间、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对象以及参与人数限制的优势,备受各级教育教研部门及学校的青睐,在教育领域的多种活动中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学界对于模拟课的研究寥寥可数,大众对于模拟课的认知也存在诸多误区。因此,首先探析模拟课特点,建立对模拟课的正确认知,并在此基础之上,明确历史模拟课概念,旨在提升整体认识;其次,模拟课与说课、模拟课与真实课堂教学是最令人混淆的两大误区,着重分析两对组合之间的异同,帮助教师跳脱认知误区;再次,分析模拟课类型,按照模拟课开展的不同目的,可以将其区分为备课型模拟课、研究型模拟课和选拔型模拟课;按照其适用范围的差异可以将模拟课划分为课时模拟课、片段模拟课和单元模拟课,以此丰富模拟课系统研究。模拟课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活动,它与其他主要的教学活动一样,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它在教学的时间、环境、组织形式等方面,又有许多不同于其他课堂教学的地方,表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通过研究模拟课教学特点,为开展模拟课教学提供合理、有效、科学的指导,实现健康积极的发展。明确模拟课具有促进授课者专业成长、检视授课者综合素养、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培育授课者反思意识、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的实践价值,以期纠正刻板偏见。另外,理性分析高中历史模拟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其归纳为过于理想化的教学预设、严重错位的教师角色、追求形式的模块训练、效率低下的资源配置、照本宣科的呆板氛围五大问题,并提出相应地解决路径,以期实现高中历史模拟课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考虑到初高中学情以及课标要求的不同,结合历史学科与模拟课的特点,构建高中历史模拟课评价体系,为评委教师提供方便,为授课者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预设与生成提供借鉴。而且备课型模拟课进行时,存在无听课者参与的可能。为了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再次构建高中历史模拟课自我评价体系,方便授课者及时反思改进,并对授课者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基于以上研究,以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的片段模拟课、课时模拟课为例,依托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进行案例设计。

刘千楷[9](2020)在《雾霾天气对郑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体育教学是开展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中小学体育教学是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小学生身体正处在快速成长期,长期在雾霾天气下进行无防护的户外体育教学活动对他们身心健康危害较大。体育教学的本质是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科学进行体育锻炼,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有用之才。因此,中小学如何在雾霾天气下开展良好的体育教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针对雾霾天气环境下郑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现状进行调研,以12所郑州市中小学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了解雾霾天气环境下郑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现状。结果表明:1.中小学领导、师生对于雾霾的危害性和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升。一方面部分学校仍存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户外体育教学课程,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学校随意停止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对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中小学针对雾霾天气体育教学预案制定不完善。郑州市很多中小学没有针对雾霾天气下如何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制定相应的预案,雾霾天气发生的情况下应对措施不当,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下降。3.体育教学内容老套,缺乏创新,且不适宜室内体育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郑州市部分中小学简单采取室内体育理论课教学形式,没有设计出针对雾霾天气下新的室内体育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体育课程体验感差。4.中小学体育教学形式与方法单一,不适应室内体育教学活动,缺乏创新,不能激发学生上课热情。5.室内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且没有充分开发现有室内体育场地资源,体育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室内体育教学场地、设施严重短缺,无法满足体育教学需要,导致课程设计困难。本文结合雾霾天气下郑州市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实际状况,深入分析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本着科学施教的原则,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提出了合理化的发展建议,确保雾霾天气对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赵骊俊[10](2020)在《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加快迈进教育强国和学习大国队伍的进程。高校教师肩负着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人才的重任和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教师师德师风,教学能力,科学研究成果也逐渐成为社会媒体所关注的重点。在如今这个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压力日趋增加,关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情况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以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文理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延安大学,榆林学院,安康学院”等十所高校的体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共发放问卷593份,回收有效问卷588份,有效率99.1%。利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该地区高校体育教师的个人情况、职业压力来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整合,从当前的调查情况来看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普遍存在,且压力程度并不低。其中包含重度压力、中度及轻度三种程度的压力。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于主观与客观两个层面,其中又包含了7个维度。而不同层面不同维度中高校体育教师的压力程度也有所差异,各维度的偏高压力大不相同。男性体育教师个人发展维度的压力比女性高,人际关系维度中女性较男性压力高。年龄处于31-50岁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师其重度压力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体育教师。偏高压力指数最高的为教龄“<5年”的体育教师。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其转化和降低消极压力的能力要强于新手教师,而面对部分积极压力时,新手教师的转化能力也高于老教师。高学历的体育教师其教学与科研维度的压力指数高于其他低学历的体育教师。助教的偏高压力指数排名最高,其次是讲师。已婚体育教师的中度压力占比最高。对目前工作不是很满意的教师中男性较女性多,低职称的满意度比高职称的满意度低。“非教学性活动太多”、“缺乏教学或科研必需的器械”、“同事素质差”、“学术氛围”等问题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氛围有着一定的影响。“职称评审难度大”、“轻教学重科研”、“评审过程黑幕”等问题依然存在。“工作不被认可”、“加班时间不定”、“养老问题”“陪家人时间少”“所教科目与自身专业不符”是高校留不住高水平人才的原因之一。“组织结构不合理,办事效率低”、“工作程序繁文缛节”、“师生比,教学工作量大”、“不合理的工作安排,反复多次的无用功易使体育教师产生不良情绪。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如下建议:1.自我调节2.建立良好的教学与科研环境3.行政与教学事务有效分离4.多元化的职称评审制度5.制定奖罚制度,避免人才流失6.树立合理的社会期望。

二、谈谈体育教师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体育教师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体育院校体育与艺术融合的办学理念给体育舞蹈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1.1.2 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1.1.3 我国体育舞蹈理论和教学实践发展需求
        1.1.4 推动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发展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教师专业素养的缘起
    2.2 教师专业素养构成内容研究
    2.3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研究
    2.4 教师专业素养影响因素研究
    2.5 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2.6 教师专业素养评价研究
    2.7 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2.8 研究述评
3 概念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概念界定
    3.2 研究的理论基础
        3.2.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3.2.2 教师教育理论
    3.3 小结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问卷调查法
        4.2.3 扎根理论
        4.2.4 德尔菲法
        4.2.5 数理统计法
5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5.1 构建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的原则
        5.1.1 系统性原则
        5.1.2 科学性原则
        5.1.3 针对性原则
    5.2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指标体系的建立
        5.2.1 工具NVivo简介
        5.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
    5.3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的形成
        5.3.1 评价指标的初步拟定
        5.3.2 指标筛选的流程和方法
        5.3.3 专家的选择与权威程度
        5.3.4 指标的筛选与修正
        5.3.5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5.4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因子分析
        5.4.1 体育舞蹈教师的职业理念与师德维度探索性因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5.4.2 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能力维度探索性因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5.4.3 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知识维度探索性因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5.4.4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最终确立
    5.5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5.5.1 层次分析法判断指标权重
        5.5.2 计算权重
    5.6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结果特征分析
        5.6.1 一级维度分析
        5.6.2 二级维度要素分析
        5.6.3 三级维度要素分析
    5.7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的评分方法
        5.7.1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对应分值
        5.7.2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
        5.7.3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分标准的适用性
    5.8 小结
6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与分析
    6.1 部分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
    6.2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存在问题
    6.3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6.3.1 学校层面
        6.3.2 教师个体本位
    6.4 小结
7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7.1 学校层面
        7.1.1 加强与艺术院校交流和合作
        7.1.2 尝试“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7.1.3 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7.1.4 充分发挥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协作会的作用
        7.1.5 降低学历要求,引进高水平选手任教
        7.1.6 健全教师评审和考核制度,多视角进行评价
        7.1.7 重视教师培养,促进老带新教师融合成长
    7.2 个体层面
        7.2.1 教师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念
        7.2.2 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7.2.3 教师持续学习专业知识
    7.3 小结
8 研究结论、局限性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建议
    8.3 研究的局限性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资料图片
附录4

(2)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行为调查研究 ——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核心素养培养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1.1.2 当今时代体育新课改面临的挑战
        1.1.3 体育教师能力提升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
    2.1 概念的界定
        2.1.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2.1.2 教学行为
        2.1.3 体育教师教学行为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核心素养研究
        2.2.2 教学行为研究
    2.3 国内研究综述
        2.3.1 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2.3.2 教学行为研究
        2.3.3 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2.4 文献综述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地考察法
        3.2.4 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鄞州区高中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4.1.1 性别结构
        4.1.2 教龄结构
        4.1.3 学历结构
        4.1.4 职称结构
        4.1.5 职位结构
    4.2 鄞州区高中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
        4.2.1 高中体育教师对宁波市近年来体育课程改革的看法
        4.2.2 高中体育教师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了解程度
        4.2.3 高中体育教师了解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4.2.4 高中体育教师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
        4.2.5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影响
    4.3 鄞州区高中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与学科核心素养认知的差异分析
        4.3.1 不同性别高中体育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认知的差异性分析
        4.3.2 不同学历高中体育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了解程度及必要性的差异性分析
        4.3.3 不同职位高中体育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了解程度的差异性分析
        4.3.4 不同教龄高中体育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了解程度之间的比较
        4.3.5 不同类型学校高中体育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了解程度的差异性分析
    4.4 鄞州区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现状特征
        4.4.1 高中体育教师课前准备行为
        4.4.2 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实施行为
        4.4.3 高中体育教师课后反思行为
    4.5 鄞州区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
        4.5.1 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相较脱节
        4.5.2 教师讲解和指导方式相对不规范
        4.5.3 教学讨论与评价方式相对单一
        4.5.4 反思行为较单一且形式化
    4.6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策略
        4.6.1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4.6.2 合理使用讲解示范和提示方式
        4.6.3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4.6.4 注重多方位反思角度与频率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衡水市景县龙华德武体育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1.1.2 推进空竹进校园的需要
        1.1.3 实行“新课改”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假设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体育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2.1.1 关于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
        2.1.2 关于初中体育教学的相关研究
        2.1.3 关于体育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
    2.2 关于空竹文化的相关研究
        2.2.1 关于空竹的相关历史文化演绎
        2.2.2 关于空竹健身作用的相关研究
        2.2.3 关于空竹课堂教学的相关研究
    2.3 关于STSE教学理论的相关研究
        2.3.1 关于STSE教育的起源
        2.3.2 关于STSE理念的实践应用研究
    2.4 理论基础
        2.4.1 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概念与应用
        2.4.2 掌握学习理论的概念与应用
        2.4.3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概念与应用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据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设计
        4.1.1 学情分析
        4.1.2 STSE理念下的空竹教学优势分析
        4.1.3 空竹课程设计
    4.2 初中生空竹教学实验结果
        4.2.1 空竹课堂实验基本信息
        4.2.2 初中生空竹学习兴趣实验情况
        4.2.3 空竹课堂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4.2.4 空竹动作技能掌握情况
        4.2.5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4.3 “空竹课堂”教学反馈情况
        4.3.1 学生对“空竹课堂”的反馈情况
        4.3.2 空竹教学反思与提升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附件
9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理论测验
    附录3 教学反馈
    附录4 空竹动作技能考核方法
    附录5 访谈提纲

(4)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现状研究 ——以广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缘起
        1.对乡村教育的关注
        2.对国家政策的思考
        3.全科教师的发展趋势
        (二)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1.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内涵研究
        2.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价值研究
        3.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特质与能力标准研究
        4.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5.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介
    四、理论基础
        (一)陶行知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三)陶行知的师范教育课程思想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
        (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三)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
    六、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文本分析法
        3.访谈法
        4.问卷调查法
第一章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定位、职业特质与培养状况
    一、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定位
        (一)解决农村师资问题
        (二)回应农村小学教育发展诉求
        (三)培养卓越小学教师
    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职业特质
        (一)全面的专业知识
        (二)综合的专业技能
        (三)浓厚的专业情意
        (四)健康的人格心理
    三、我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状况
        (一)我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由来
        (二)我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实践探索
第二章 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概貌与现状
    一、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概貌
        (一)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提出的背景
        1.广西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2.农村小学教师补充渠道不够完善
        3.农村小学师资不足与结构不合理
        4.农村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二)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
        1.正式启动
        2.不断完善
    二、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现状
        (一)全科教师培养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
        3.实践教学
        4.师资力量
        (二)全科教师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评价调查
        1.报考动机
        2.对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理解
        3.对培养目标的认识
        4.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5.对实践环节的反馈
        (三)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反馈
        1.盼望成长的文怡老师
        2.在反思中成长的范奇老师
        3.不定义自己的杨瑜老师
        4.用人单位对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评价
        (四)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成效与经验
        1.录取机制的多元化
        2.培养机制的有效性
        3.三年制、四年制和五年制的有效结合
第三章 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报考动机与招生标准方面
        (一)学生报考动机功利化
        (二)招生标准差距较大
    二、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方面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晰
        (二)课程设置较冗杂
    三、本土化培养与学生服务意识方面
        (一)本土化培养欠特色
        (二)学生农村服务意识较薄弱
    四、教师质量与退出机制方面
        (一)全科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
        (二)退出制度不完善
    五、教材教参与师资力量方面
        (一)全科师范生教材难以统一
        (二)一线师资比例偏低
第四章 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一、明确个人责任,拔高招生标准
    二、明晰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三、加强本土化特色培养,增强学生农村服务意识
    四、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全科师范生退出机制
    五、统一区内教材教参,提升一线师资比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现状研究的调查
附录2 关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研究的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大连市高校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概况
        2.1.1 体育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研究
        2.1.2 体育核心素养现状研究
        2.1.3 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策略研究
        2.1.4 武术教学与体育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核心素养概念
        2.2.2 体育核心素养概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访谈法
        3.2.3 德尔菲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实验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调查结果
        4.1.1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运动能力素养
        4.1.2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健康行为素养
        4.1.3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体育品德素养
    4.2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验设计
        4.2.1 武术教学内容
        4.2.2 武术教学目标
        4.2.3 武术教学方法
        4.2.4 武术教学过程
    4.3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验结果
        4.3.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各维度的组间比较
        4.3.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各维度的组间比较
        4.3.3 对照班实验前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各维度的变化结果
        4.3.4 实验班实验前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各维度的变化结果
    4.4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验结果分析
        4.4.1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的运动能力
        4.4.2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的健康行为
        4.4.3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的体育品德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 B 访谈提纲
附录 C 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 D 问卷专家效度
附录 E 武术教学设计教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高考体育科目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青少年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1.1.2 高考综合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1.1.3 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重视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指标体系
        2.1.2 评价指标体系
    2.2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发展的历程
    2.3 体育科目纳入高考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2.3.1 体育科目纳入高考的国外相关研究
        2.3.2 体育科目纳入高考的国内相关研究
    2.4 体育科目纳入高考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综合法
        3.2.5 德尔菲法
        3.2.6 层次分析法
        3.2.7 逻辑分析法
    3.3 技术路线图
4 体育科目纳入高考的必要性和顾虑性
    4.1 体育科目纳入高考的必要性
        4.1.1 有利于贯彻全党教育方针,促进全面发展人才建设
        4.1.2 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4.1.3 有利于提升学校体育地位,优化体育师资持续发展
        4.1.4 有利于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着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4.2 体育科目纳入高考的顾虑性
        4.2.1 是否会成为应试教育
        4.2.2 方案设计的公平与否
        4.2.3 对学校升学率的影响
5 高考体育科目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5.1 高考体育科目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的基本思路
        5.1.1 以高考改革发展趋势为主要原则
        5.1.2 以实用性和可对比性为根本要求
        5.1.3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5.2 高考体育科目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5.2.1 第一轮专家调查流程与结果
        5.2.2 第二轮专家调查流程与结果
        5.2.3 第三轮专家调查指标权重的赋值
        5.2.4 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
6 高考体育科目考试实施方案的相关探究
    6.1 考试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
    6.2 考试内容及评分标准的制定
        6.2.1 考试内容的设置
        6.2.2 评分标准的制定
    6.3 体育科目考试的组织与实施
    6.4 特殊考生的相关处理与安排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高中历史模拟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模拟课的生成与实践
        (二)模拟课的内涵与外延
        (三)模拟课的类型与模式
        (四)模拟课的认知及误区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案例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模拟课的界定与类型
    一、认识模拟课
        (一)什么是模拟课
        (二)什么是历史模拟课
    二、模拟课、说课与真实课堂教学
        (一)模拟课与课堂教学的联系与区别
        (二)模拟课与说课的联系与区别
    三、模拟课类型
        (一)备课型模拟课
        (二)教学研究型模拟课
        (三)选拔评比型模拟课
    四、模拟课的适用范围
        (一)课时模拟课
        (二)片段模拟课
        (三)单元模拟课
第二章 模拟课的特点与价值
    一、模拟课的特点
        (一)教学对象灵活
        (二)教学时间短少
        (三)教学情景虚拟
        (四)教学环境包容
        (五)教学互动表演
        (六)教学语言凝练
    二、模拟课的价值
        (一)促进授课者专业成长
        (二)检视授课者综合素养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培育授课者反思意识
        (五)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
第三章 高中历史模拟课的评价体系
    一、高中历史模拟课课堂评价体系的依据
        (一)科学性原则
        (二)实用性原则
        (三)针对性原则
    二、高中历史模拟课课堂评价体系的设计
        (一)高中历史模拟课课堂评价体系的设计
        (二)高中历史模拟课教师自我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章 高中历史模拟课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的形式化、低效性
        (一)过于理想的教学预设
        (二)严重错位的教师角色
        (三)追求形式的模块训练
        (四)效率低下的资源配置
        (五)照本宣科的呆板氛围
    二、对策的多元化、可行性
        (一)多样预设,彰显灵动
        (二)始终牢记,学生主体
        (三)突出个性,重视原创
        (四)精心设计,提高效率
        (五)精钻教材,修炼语言
第五章 高中历史模拟课教学案例
    一、高中历史片段模拟课教学案例
        (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二)案例分析
    二、高中历史课时模拟课教学案例
        (一)《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二)案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雾霾天气对郑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2.雾霾和体育教学相关概念
    2.1 雾霾概念及其危害
        2.1.1 雾霾的概念
        2.1.2 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2.2 体育教学
        2.2.1 体育教学的内涵
        2.2.2 雾霾天气下体育教学的意义
3.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实地考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3.3 构建评价分析体系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雾霾天气下郑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现状与分析
        4.1.1 学校领导与师生对雾霾天气下体育教学危害性的认识及分析
        4.1.2 雾霾天气下家长对体育教学的态度及分析
        4.1.3 雾霾天气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预案制定情况及分析
        4.1.4 雾霾天气下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情况及分析
        4.1.5 雾霾天气下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情况及分析
        4.1.6 雾霾天气下中小学进行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情况及分析
    4.2 雾霾天气下郑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4.2.1 中小学领导与师生对雾霾危害性与体育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
        4.2.2 中小学对雾霾天气下体育教学预案制定不完备
        4.2.3 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不满足雾霾天气体育教学需要
        4.2.4 中小学体育教学形式与方法不适应雾霾天气体育教学活动
        4.2.5 中小学室内体育场地与器材不满足雾霾天气体育教学需要
    4.3 雾霾天气下郑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3.1 加大对雾霾危害性与体育教学重要性认识方面的宣传
        4.3.2 科学制定针对雾霾天气下的学校体育教学预案
        4.3.3 设计适合室内环境下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4.3.4 采用适合室内环境下有效进行体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4.3.5 大力开发室内体育教学场地与器材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2.2.2 实际意义
3 文献综述
    3.1 概念界定
        3.1.1 压力
        3.1.2 职业压力(job stress或occupational stress)
        3.1.3 教师职业压力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2.1 相关理论研究
        3.2.2 有关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来源的研究
        3.2.3 有关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3.2.4 有关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3.2.5 有关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
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4.1.1 调查对象背景介绍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问卷调查法
        4.2.3 访谈法
        4.2.4 数理统计法
        4.2.5 逻辑分析法
5 结果与分析
    5.1 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师的相关信息情况
        5.1.1 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师性别分布情况
        5.1.2 陕西高校体育教师年龄分布情况
        5.1.3 陕西高校体育教师高校教龄分布情况
        5.1.4 陕西高校体育教师学历分布情况
        5.1.5 陕西高校体育教师职称分布情况
        5.1.6 陕西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分布情况
        5.1.7 陕西高校体育教师收入分布情况
        5.1.8 陕西高校体育教师家庭情况
        5.1.9 陕西高校体育教师所处学校情况
        5.1.10 陕西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情况
        5.1.11 陕西高校体育教师从教原因分布情况
    5.2 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来源分析
        5.2.1 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程度调查情况
        5.2.2 不同性别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分析
        5.2.3 不同年龄段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分析
        5.2.4 不同教龄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分析
        5.2.5 不同学历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分析
        5.2.6 不同职称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分析
        5.2.7 不同收入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分析
        5.2.8 不同家庭情况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分析
    5.3 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
        5.3.1 主观因子
        5.3.1.1 个人发展维度
        5.3.1.2 人际关系维度
        5.3.1.3 角色多元化维度
        5.3.2 客观因子
        5.3.2.1 教学与科研维度
        5.3.2.2 工作负荷维度
        5.3.2.3 评审制度维度
        5.3.2.4 社会因素维度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与建议
        6.2.1 自我调节
        6.2.2 建立良好的教学与科研环境
        6.2.3 行政与教学事务有效分离
        6.2.4 多元化的职称评审制度
        6.2.5 制定奖罚制度,避免人才流失
        6.2.6 树立合理的社会期望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谈谈体育教师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D]. 宋娟.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行为调查研究 ——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D]. 焦松.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3]初中空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衡水市景县龙华德武体育学校为例[D]. 文君君.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4]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现状研究 ——以广西为例[D]. 梁楚颖.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5]大连市高校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D]. 来敏.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高考体育科目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D]. 阳朵红.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高中历史模拟课研究[D]. 李媛博. 河南大学, 2020(08)
  • [9]雾霾天气对郑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刘千楷.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0)
  • [10]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研究[D]. 赵骊俊. 延安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谈体育教师素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