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和无纺布材料在建材领域的发展前景

纺织和无纺布材料在建材领域的发展前景

一、纺织与非织造材料在建材领域的开发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程可为,刘亚,于雯,赵义侠[1](2021)在《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为了解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研究进展,文章分别介绍了改性聚丙烯熔喷非织造材料、聚乳酸熔喷非织造材料、热塑性聚氨酯熔喷非织造材料和聚苯硫醚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性能特点、应用方向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熔喷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展望了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未来研究方向。

胡权枝[2](2021)在《自供电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智能纺织品的发展,由纺织材料与电子材料结合而成的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凭借柔软、重量轻、体积可控、弯曲拉伸性能好、具有独特的纤维结构等优点引起了关注,可以满足可穿戴电子器件变形的需求,易与其它各类柔性器件复合成多功能集成的可穿戴电子产品,在柔性电子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本课题用压缩回复性优异的三维涤纶垂直铺网非织造材料作为纤维基材,分别制备了压阻式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电容式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以及组合式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并探究了传感性能及应用。首先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粉末(MWNTs-COOH)分散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在50℃的温水以及超声频率为50 Hz的条件下超声处理4小时,制得碳纳米管分散液活性材料。经过测试得出自制的碳纳米管分散液静置24小时后无明显沉淀,分散液粒径分布呈现标准的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68 nm,浓度为5.0 mg/ml碳纳米管分散液在非织造材料上重复浸渍、干燥3次后电阻保持在5 kΩ左右。将配制的碳纳米管分散液通过浸渍吸附到涤纶垂直铺网非织造基体材料上,制备压阻式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样品。通过对样品进行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伏安特性曲线分析,证实碳纳米管成功吸附到涤纶纤维表面,在三维框架的涤纶非织造材料内部形成了稳定的导电网络。对该传感器在压缩和弯曲形变下的传感特性进行探究,得出响应时间为400 ms,能识别100 Pa的小压强,检测范围为100-800 Pa,具有较好的响应性和灵敏度。将碳纳米管活性材料通过滴涂的方法吸附到涤纶垂直铺网非织造材料基体的上下表面,作为电容式传感器的上下极板,中间部分为电介质层,制成电容式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化学特征进行探究,得出电容器的CV实测曲线呈近似等腰三角形,充电和放电时间基本相等,在5 mV/s的扫描速率下,最大体积电容为13.82mF/cm3。并且经过1000次连续充电、放电后,电容器的效率仍稳定在98%,电容损失可以忽略不计,表现出理想的电化学行为。并对该传感器进行应变传感特性研究,得出该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为200 ms,能识别100 Pa的小压强应变,检测范围为0.5-2 kPa,在5%的压缩应变下,电容变化率为100%,而在20%的压缩应变下,电容变化率为320%,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传感特性。在压阻式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和电容式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基础上,制备了一种集压阻式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和纤维基电容器于一体的组合式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这种可高度压缩的体系在100 Pa的压强下时,电阻变化率的绝对值为5%,当压强增加到500 Pa时,电阻变化率的绝对值为12%。当弯曲角度为30°时,电阻变化率的绝对值为3%,弯曲角度为120°时,电阻变化率的绝对值为16%。在弯曲角度为60°时,可重复6000次,在压缩10%的情况下可重复压缩4500次。组合式纤维基应变传感器发挥了非织造材料的三维立体优势,综合了压阻式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和电容式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功能并进行拓展,在人体运动变化检测以及自供电传感等方面有应用前景。

马胜男[3](2021)在《多层复合非织造材料吸声性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吸声降噪领域中,由于非织造材料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等特点,逐渐成为了纺织吸声材料的研究热点。但非织造材料在低频段吸声效果较差,想要改善其低频吸声性能只能通过增加厚度使其最佳吸声频段从高频向低频移动,且这种方法会导致材料变得厚重以及资源的浪费。本课题通过制备轻薄、高孔隙率且小直径的材料并与传统纺粘无纺布进行复合,复合后材料在低频段的吸声性能得到显着的提高。在不改变厚度的情况下,显着提高了非织造材料的低频段吸声性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课题以高分子量聚丙烯腈作为静电纺丝原料,通过控制纺丝条件得到不同结构参数的静电纺纳米纤维薄膜。基于纺粘非织造材料,将所得PAN纳米纤维薄膜与纺粘无纺布、铝制穿孔板进行复合分别得到单层、双层以及三层复合材料,并利用阻抗管测试吸声性能。主要研究内容:(1)单层静电纺纳米纤维膜:通过阻抗管测试吸声性能,分析材料各结构参数对单层非织造材料实测吸声性能的影响;(2)多层复合材料:在实测吸声系数的基础上,分析受声面(双层)以及中间层(三层)的材料类型、纤维直径以及孔隙率对吸声性能的影响;(3)数学理论模型:基于瑞利模型以及亥姆霍兹共鸣器,结合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方程以及在截面积突变界面处的声学边界条件,得出单层多孔材料以及双层复合材料吸声理论模型;(4)进行数值模拟仿真,探究各材料结构参数对吸声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吸声性能实验验证,进一步验证数学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1)单层静电纺纤维薄膜:在相同空腔深度条件下,材料的直径越小以及孔径越小,其在中低频段的吸声性能越好;提高材料的孔隙率可使材料的吸声共振频率向低频移动,且提高全频段上的吸声系数。(2)双层复合吸声体:对于双层复合非织造材料而言,吸声性能随着受声面材料纤维直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强,并且与受声面材料的孔隙率成正比;对于穿孔板与无纺布复合的双层材料而言,复合后的材料全频段的吸声性能得到了提高,尤其是低频段的吸声系数提高程度较大。(3)三层复合材料:与单层、双层复合材料相比,在声音的全频段上吸声性能均得到了显着的提高,低频段吸声系数的增长更为显着,并且其吸声系数随着中间层材料的孔隙率的增加而增加。(4)数学理论模型验证:结合声音在各材料边界的条件公式以及各结构参数进行数学模拟仿真,理论模型吸声性能曲线走向趋势与实验所得较为一致,材料各结构参数与吸声系数的关系与实验所得一致。但由于多孔材料孔径不一且相互连通等特点使得上述吸声理论模型存在一定局限性,理论数值与实际测量数值存在一定差异性,对吸声系数的数值不具有参考价值。

吕雅鑫[4](2021)在《改性麦糟及其功能化PLA非织造材料的制备与吸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满足绿色环保处理染料废水的需求,天然高分子吸附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麦糟是啤酒工业的主要副产物,表面疏松多孔,且富含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大分子链上分布着大量羟基、羧基等官能团,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吸附材料。以麦糟为基材,采用NaOH改性和醚化改性两种化学改性方法,制备了对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NaOH改性麦糟和醚化改性麦糟。分别探讨了改性工艺参数对其改性效果的影响,采用SEM、N2吸脱附、FTIR、XPS及pHPZC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MB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投放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建立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分析吸附机理。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非织造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可生物降解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在农业、医疗、建筑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解决麦糟不易回收、可循环使用性差等缺点,以PLA非织造材料为载体,经多巴胺亲水改性后,通过抽滤均匀的醚化改性麦糟水分散液,将麦糟负载到非织造材料表面,制备了功能化PLA非织造材料,并对材料的外观形貌、水接触角、孔径、结合牢度及吸附-解吸循环利用性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研究结果如下:当NaOH的浓度为0.2 mol/L、改性温度50℃、改性时间30 min时,得到改性效果较好的NaOH改性麦糟;在MB溶液的pH值为8、吸附时间为2 h、投放量为1.5 g/L的条件下,利用率较高,对30 mL 100 mg/L MB的去除率由79.05%提高到97.32%;对MB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化学吸附为其主要吸附方式。在NaOH与ClCH2COOH(氯乙酸)摩尔比为2.5:2.0,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2.5 h的条件下得到的醚化改性麦糟吸附效果较好;当MB溶液的pH值为8、吸附时间为60 min、投放量为1.5 g/L时,利用率较高,对30 mL 200mg/L MB的去除率由80.71%提高到98.83%;对MB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证明其对MB的吸附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作用引起的单分子层化学吸附。PLA非织造材料经亲水改性后水接触角近乎为0°;当负载量为0.04 g时功能化PLA非织造材料对20 mL 100 mg/L MB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99.75%;其质量损失率为2.46%,表现出较高的结合牢度;经4次循环后去除率仍在89%以上,表现出良好的可循环使用性能。

孙丽娟[5](2021)在《艾草提取物/粘胶水刺非织造材料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人口数量增多、二胎政策的放开及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绿色医疗、养生保健的需求逐渐增加,传统的纺织品已无法满足需求,研制新型环保绿色、功能性产品成为必然趋势。艾草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其功效在医学领域得到充分认可,将其与粘胶纤维水刺非织造材料相结合,可为开发以粘胶纤维为基材的功能性材料提供思路。首先采用浸渍法直接将艾草提取物经后整理至粘胶水刺非织造材料上,通过SEM、FTIR、XPS等方法分析了整理前后非织造材料表面形貌、元素含量、化学结构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艾草提取物成功整理至粘胶纤维水刺非织造材料表面。通过探究轧辊压力、粘合剂浓度及艾草提取物浓度等参数对所制备的粘胶水刺非织造材料厚度、透气性、抗弯刚度、拉伸断裂强力及抗菌性等性能的影响发现,当WPU浓度为50 g/L,艾草提取物为10 g/L,轧辊压力为0.1 Mpa时,整理后的非织造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带宽度为2.38 mm,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此时,透气率为1779.6 mm/s,厚度为0.642 mm,纵向和横向的抗弯刚度分别为10.751和8.786 m N?cm。以海藻酸钠和氯化钙作为壁材物质,艾草提取物为芯材,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了艾草提取物微胶囊,采用SEM、FTIR等方法研究了所得微胶囊的表面形貌,产率、包覆率以及缓释性能等,艾草提取物质量分数为5%时,产率为66.17%,包覆率为98.15%,缓释时间长达350 h。将制得的艾草提取物微胶囊整理至粘胶纤维水刺非织造材料表面,分析微胶囊整理工艺对非织造布厚度、透气性、抗弯刚度及抗菌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微胶囊中艾草提取物含量为3%时,微胶囊包覆率最高,产率较好,缓释时间较长,此时所得粘胶纤维水刺非织造材料透气率为1234.6 mm/s,厚度为0.746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优异。

谷英姝,汪滨,董振峰,张青英,吴晶,张秀芹[6](2021)在《聚乳酸熔喷非织造材料用于空气过滤领域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聚乳酸作为一种绿色生物基材料,具有可再生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利用熔喷技术制备的聚乳酸非织造材料可将聚乳酸自身性能优势与非织造材料纤维超细、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结构特点结合,在空气过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阐述了聚乳酸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工艺、性能特点以及在空气过滤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增韧/增强改性、驻极体改性以及功能改性聚乳酸非织造材料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总结。

朱雅琴[7](2021)在《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的定向导水非织造光热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太阳能水蒸发技术在海水淡化、污水净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对于应用于水蒸发的光热转化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能吸收、水分传输、热能管理与水分蒸发四个方面,随着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各种创新的光热转化材料与结构被提出,并在上述四个方面上不断改进,逐步提升了光热转化效率。但是,要实现四个性能的综合与平衡,以及水分传输与水分蒸发速率的最佳匹配还有较多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课题选用了亲水与疏水的聚丙烯(PP)/聚乙烯(PE)双组分纤维,设置了多个亲水纤维与疏水纤维的比例,通过非织造工艺制备了定向导水非织造材料,通过液态水分管理等性能测试与表征,探索出定向导水性能优异的亲水纤维与疏水纤维比例范围,之后在该非织造材料的亲水表面附着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其附着工艺与附着牢度进行了探索,并对该材料的孔径、透气、透湿、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测试与表征。通过水蒸发实验筛选出了水分传输速率与水分蒸发速率最为匹配的定向导水非织造光热转化材料。通过使用该材料进行模拟水蒸发试验与室外水蒸发应用测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理论计算,证实了其在多种光强环境下优异的光热转化效率。通过对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的定向导水非织造光热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亲水PP/PE纤维与疏水PP/PE纤维通过针刺工艺可制备具有定向导水性能的非织造材料。非织造材料在厚度方向上,从亲水面到疏水面,亲水纤维逐渐减少,疏水纤维逐渐增加,形成了纤维分布梯度,从而构建了导湿梯度,赋予材料定向导水的性能。亲水纤维与疏水纤维的比例为3/1、2/1、1/1与1/2的时候,材料具有定向导水的功能,其中当该比例在3/1-1/1之间时,定向导水效果最为优良。(2)在附着MWCNTs后,利用PP/PE双组份纤维的皮芯结构,将材料放置在高于PE熔点的120℃高温下处理10min,可以实现“热焊接”效应,PE层熔融后,亲水纤维表面的MWCNTs将嵌入到亲水纤维的PE皮层中,冷却后,MWCNTs被固结在纤维表面,带来较高的附着牢度,在水洗实验中未有掉落。(3)MWCNTs附着前后,非织造材料的孔径、吸光度、透气性、透湿性以及力学性能均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且材料表现出较高的力学性能,保证了其在自然环境下的使用寿命。(4)亲水纤维与疏水纤维的比例为1/1时,MWCNTs-philic/phobic-1/1非织造材料的水分传输速率与水分蒸发速率最为接近。(5)通过喷涂法,5.14%的MWCNTs被附着在非织造材料的亲水面,经过模拟计算,附着了MWCNTs的定向导水非织造材料的密度为0.99g·cm-3,仍低于水的密度,说明该材料能够永久浮于水面。(6)通过实验探索出的最佳实验样品MWCNT-philic/phobic-1/1非织造材料在1个模拟太阳下可以达到1.44kg·m-2·h-1的蒸发速率和89.7%的光热转化效率。在2个模拟太阳能光照下能够达到2.81kg·m-2·h-1的蒸发速率和91.7%的光热转化效率,并能在该光强下稳定产生蒸汽。(7)通过实验探索出的最佳样品MWCNT-philic/phobic-1/1非织造材料在自然光下能够进行稳定的界面水蒸发实验,从上午6点至晚上6点,可以实现平均1.07kg·m-2·h-1的水蒸发速率,12.81kg·m-2·d-1的水蒸发量以及62.7%的光热转化效率,显着高于目前市面上的太阳能蒸发器。同时在连续10天的循环实验中,该材料的蒸发速率未有明显变化,表现出较高的使用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将定向导水功能与光热转化理念相结合,优化了界面型光热转化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探索出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的定向导水非织造光热转化材料,并在模拟实验与室外实验中均实现了较高的蒸发速率和光热转化效率。

陈鑫[8](2021)在《面向空气过滤的静电纺非织造材料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健康的大气环境是所有生命体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然而,在许多地区,由于污染颗粒物(PMs)的不断产生和持续扩散,大气环境质量日益恶化。据统计,2017年全球约有5.449亿人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死亡人数高达400万人。大气中悬浮的污染颗粒物是造成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这些污染颗粒物大部分为细颗粒物(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是固体颗粒和气溶胶的混合物,它们悬浮在空气中会给人体健康和社会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危害。而目前污染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人类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因此,使用能够阻挡污染颗粒物的空气过滤材料以获得洁净的空气,是保护呼吸系统最可行的方法之一。静电纺非织造材料具有纤维直径小、材料孔径小、孔连通性良好、比表面积较大等优点,已成为空气过滤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但由于该类材料紧密堆积的二维结构,导致其在用于空气过滤时普遍存在过滤阻力很大,此外还存在力学性能不足、静电衰减过快等问题。为攻克这些难题,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掺杂改性处理、多种聚合物混纺和后整理工艺等,而通过材料自身的结构调控改善过滤性能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通过纺丝环境的湿度调控、接收装置表面的电场调控以及利用复合压电效应三种结构调控手段,分别制备出三维蓬松结构、微图案结构和能够将压力刺激转换为电能的静电纺非织造材料。并对其制备过程和结构调控的成型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了这些结构在空气过滤领域的应用。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当前静电纺空气过滤材料多为二维片状结构存在容尘量太小的问题,以获得三维蓬松结构的静电纺非织造材料为主要目的。以Flory-Huggins理论为依据,构建“非溶剂—溶剂—聚合物”的三元体系,以添加非溶剂物质促进相分离的方法,对静电纺非织造材料进行结构调控。后进行实验验证,选用聚丙烯腈(PAN)为基体聚合物,通过在纺丝接收区域均匀施加5.25 m L m-3的水雾(非溶剂),获得静电纺非织造材料的三维蓬松结构,再将制备好的材料放置在含有N,N-二甲基甲酰胺(DMF)蒸气的干燥皿中进行交联反应,通过控制暴露在DMF蒸气中的交联时间,实现材料在纤维交叉位置的点粘结,以维持材料的三维蓬松结构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扫描电镜照片显示,三维蓬松结构与二维片状结构的纤维集合体在结构形貌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且三维结构的静电纺非织造材料经过1小时的蒸气交联,PAN纤维在交叉点位置存在点粘合,不会影响纤维集合体整体结构和化学组成。交联后试样的断裂比强度提高了47.88%。过滤性能测试显示,三维蓬松结构对静电纺材料的品质因素和容尘量都有显着的提升。(2)三维蓬松结构静电纺材料中纤维的间距较大,且纤维集合体的平均孔径难以控制与适用范围较窄的问题,以控制纤维集合体的平均孔径排列为出发点,对静电纺材料进行图案化的结构调控。采用不同孔径尺寸的接收装置实现静电纺材料平均孔径的控制。设计改进纤维接收装置,实验以具有不同边长大小的蜂窝图案的金属转辊作为收集装置,聚砜(PSU)和聚氨酯(PU)作为基体聚合物,进行同步纺丝,制备了规律性排列的蜂窝图案结构PSU/PU复合静电纺非织造材料。纤维受到电场、凸起以及孔洞尺寸等因素的影响,定向沉积在接收装置上,在表面形成纤维的吸引域和排斥域,最后复制了接收装置表面的六边形镂空图案。研究了静电纺微图案结构的成型机理,设计与改变收集装置表面的孔洞结构,实现对静电纺材料平均孔径的有效控制,进而改进了材料的过滤阻力,使得过滤材料的品质因素得到提高。系统分析蜂窝图案结构对静电纺非织造材料的力学性能造成的影响,当微图案中六边形孔洞具有合适的尺寸(D≤5 mm),能够为静电纺材料的机械力学性能带来积极的作用。探索通过无针(螺旋片)式静电纺丝设备进行规模化生产,展示了蜂窝结构的静电纺非织造材料在工业和家庭过滤材料中巨大的应用潜力。(3)通过非接触式静电探针测得上述两种结构的静电纺材料都存在静电衰减且无法补充电荷的问题。以给材料持续补充电荷为出发点,设计制备具有压电效应的静电纺材料,能将外部压力刺激转换为材料的电能。但纯静电纺材料在外界压力的刺激下,非常容易破损。相比于三维蓬松结构与蜂窝结构(正泊松比结构),零泊松比结构机械耐疲劳性好。将静电纺材料与零泊松比结构织物(增强基底材料)以复合方式进行结构调控,将二者优点相结合,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疲劳性。实验首先研究了纺丝液浓度对聚偏氟乙烯(PVDF)纤维形貌的影响,以及分析了PVDF静电纺非织造材料中β晶型的含量。优选18%比浓度的PVDF溶液,40 min的纺丝时间,可以得到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的PVDF静电纺非织造材料,且材料中β晶型的含量高达84%。再与具有零泊松比结构的聚酯(PET)经编间隔织物进行复合,得到PVDF静电纺材料/PET经编间隔复合织物。结果表明,PVDF静电纺材料/PET经编间隔复合织物不仅具有压电效应,还具有零泊松比结构,通过挤压冲击能够增强复合织物的静电吸附性能,且在9000次的挤压冲击之后,依旧能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力学性能,表明复合织物具有优异的耐疲劳性。(4)在获取PVDF/PET复合织物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静电纺空气过滤材料无法持续产生大量电荷来捕获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物的问题,研究构建“风轮叶片—曲柄滑块”作为PVDF静电纺材料/PET经编间隔复合织物的“产压机构”,设计了一种基于风能自驱动的简单实用的过滤装置,无需外接电源,通过收集风能,实现风能自驱动驻极,即在“产压机构”的作用下,PVDF纤维形变产生电荷,持续为复合织物“充电驻极”,用于空气过滤。通过探索装置中各部件的实际尺寸,对风轮叶片的静态特性进行分析与计算,得出设备的最小启动风速为2 m s-1,再使用有限元建模分析软件COMSOL进行模拟与计算,判断装置的有效性。最后在高流速和高污染物浓度的条件下,测试自驱动装置实际的过滤效果,为利用静电吸附功能增强材料过滤性能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鲁谦之,刘颖,许晓芸,沈嘉俊,赵奕,靳向煜[9](2020)在《医用非织造材料生产技术及设备》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介绍了医用非织造材料的发展及非织造材料在医疗领域应用的优势,总结了目前主要的医用非织造材料生产技术及设备,为医用非织造材料的选择与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蒲熠[10](2020)在《纤维及非织造材料的功能改性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非织造材料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功能性和较低的成本结构而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人员根据特性需要已经研发出多种对非织造材料进行进一步改性的手段,包括截面异形改性、复合改性、共混改性、接枝改性、表面处理改性等。通过这些改性方法可以制备出各种具有不同功能的改性非织造材料。本文通过静电辅助熔喷工艺制备了改性超细聚丙烯非织造布,利用静电纺丝制备了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聚丙烯腈-多壁碳纳米管共混改性纳米非织造薄膜,运用大气压等离子体改性的手段制备了两性棉非织造材料,并分别研究了它们的性能与应用。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在传统的熔喷设备中引入静电场,优化实验参数,可以将熔喷纤维的平均直径从1.69微米降低至0.96微米,并且纤维的直径分布变窄。(2)表征了静电辅助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纤维形态及纤网结构、孔径分布、过滤效率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静电辅助熔喷非织造材料较传统熔喷非织造材料虽然力学性能稍有下降,但具有更小的孔径和更高的过滤效率,可在空气过滤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3)使用静电纺丝成功地制备了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能的高取向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聚丙烯腈-多壁碳纳米管(PMIA/PAN-MWCNT)复合改性纳米纤维膜。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和高转速收集滚筒的配合有利于获得高取向的纳米纤维膜。(4)研究了PMIA/PAN-MWCNT复合改性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耐高温性能、阻燃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得益于纤维的高取向排列和MWCNT对纤维的增强作用,纤维膜的断裂应力从10.6MPa显着提升至20.7MPa,随后通过三维仿真模拟仔细分析了纤维膜力学性能的提升机理。该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理想的耐高温性、阻燃性和化学稳定性,有可能应用在多个领域中。(5)使用常压等离子体技术将六甲基二硅氧烷(HMDSO)聚合沉积到水刺棉非织造布的其中一面,制备出了表面性能呈两性的棉非织造材料。经过测试,等离子体处理过的表面呈疏水性,水接触角可达153°,而未经处理的表面仍保持亲水性能,水接触角为0°。(6)两性棉非织造布由于其不对称的浸润性,可以表现出水的单向传输功能。通过实验,定量地表征了其单向导水性能,另外,还表征了其透气性、透湿性和孔径分布。结果表明,两性棉非织造布在保持原有的透气、透湿性能的前提下,具有优异的单向导水功能。

二、纺织与非织造材料在建材领域的开发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纺织与非织造材料在建材领域的开发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改性聚丙烯熔喷非织造材料
2 聚乳酸熔喷非织造材料
3 热塑性聚氨酯熔喷非织造材料
4 聚苯硫醚熔喷非织造材料
5 结语

(2)自供电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应变传感器的分类
        1.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2 应变传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压阻式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
        1.2.2 电容式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
        1.2.3 组合式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
    1.3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2 压阻式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碳纳米管分散液制备与表征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碳纳米管分散液制备
        2.2.3 测试与表征
        2.2.4 碳纳米管分散液分析
    2.3 实验部分
        2.3.1 垂直铺网非织造材料的三维框架结构
        2.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3.3 压阻式传感器制备
    2.4 测试与表征
    2.5 结果与讨论
        2.5.1 结构和形态
        2.5.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2.5.3 传感特性
    2.6 本章小结
3 电容式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电容式传感器制备
    3.3 测试与表征
        3.3.1 电化学性能
        3.3.2 传感性能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电化学性能
        3.4.2 传感性能
    3.5 本章小结
4 组合式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2 组合式传感器制备
    4.3 测试与表征
        4.3.1 电化学性能
        4.3.2 传感性能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电化学性能
        4.4.2 传感性能
    4.5 传感器的应用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多层复合非织造材料吸声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吸声机理
    1.3 吸声性能的测试
    1.4 多孔吸声材料研究进展
        1.4.1 非织造吸声材料研究进展
        1.4.2 纳米纤维在吸声领域应用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的制备及结构参数测试
    2.1 静电纺PAN纳米纤维膜制备
        2.1.1 静电纺丝实验原理
        2.1.2 纺丝液的配制
        2.1.3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的制备
    2.2 纺粘非织造材料的准备
    2.3 复合材料的制备
    2.4 物理性能测试
        2.4.1 表观形态分析
        2.4.2 非织造材料厚度测试
        2.4.3 孔隙率测试
        2.4.4 孔径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孔材料吸声理论模型
    3.1 单层材料吸声理论模型
        3.1.1 单层多孔材料
        3.1.2 单层穿孔板
    3.2 复合穿孔板
    3.3 双层复合非织造材料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材料吸声性能测试及分析
    4.1 单层材料吸声性能测试及分析
        4.1.1 实测吸声性能
        4.1.2 理论吸声性能
        4.1.3 理论与实测吸声性能对比
    4.2 双层复合材料吸声性能测试及分析
        4.2.1 双层复合非织造材料吸声性能
        4.2.2 铝制穿孔板与PP纺粘无纺布复合材料吸声性能
    4.3 三层复合材料吸声性能测试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课题结论
    5.2 课题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改性麦糟及其功能化PLA非织造材料的制备与吸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纺织染料废水的来源、特点及危害。
    1.2 纺织染料废水的治理方法
        1.2.1 物理处理法
        1.2.2 化学处理法
        1.2.3 生物处理法
    1.3 麦糟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1.3.1 麦糟概述
        1.3.2 改性麦糟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1.3.3 麦糟吸附材料的应用
    1.4 功能化聚乳酸非织造材料的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NaOH改性麦糟的制备及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2.1 实验内容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分析方法
        2.1.4 NaOH改性麦糟的制备
        2.1.5 结构与性能表征
        2.1.5.1 SEM测试
        2.1.5.2 比表面积及孔径测试
        2.1.5.3 FTIR测试
        2.1.5.4 XPS测试
        2.1.5.5 零电荷点测试
        2.1.6 吸附实验
        2.1.6.1 NaOH改性麦糟吸附条件的研究
        2.1.6.2 等温吸附实验
        2.1.6.3 吸附动力学实验
    2.2 NaOH改性麦糟制备参数的优化
        2.2.1 NaOH浓度的影响
        2.2.2 改性温度的影响
        2.2.3 改性时间的影响
    2.3 NaOH改性麦糟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2.3.1 SEM分析
        2.3.2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
        2.3.3 FTIR分析
        2.3.4 XPS分析
        2.3.5 零电荷点分析
    2.4 NaOH改性麦糟的吸附性能研究
        2.4.1 NaOH改性麦糟吸附MB的影响因素
        2.4.1.1 初始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2.4.1.2 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2.4.1.3 投放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2.4.2 吸附平衡与等温模型的建立
        2.4.3 吸附动力学特征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醚化改性麦糟的制备及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3.1 实验内容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醚化改性麦糟的制备
        3.1.4 结构与性能表征
        3.1.4.1 SEM测试
        3.1.4.2 比表面积及孔径测试
        3.1.4.3 FTIR测试
        3.1.4.4 XPS测试
        3.1.4.5 零电荷点测试
        3.1.4.6 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测试
        3.1.5 吸附实验
        3.1.5.1 醚化改性麦糟吸附条件的研究
        3.1.5.2 等温吸附实验
        3.1.5.3 吸附动力学实验
    3.2 改性机理分析
    3.3 醚化改性条件的优化
        3.3.1 改性剂摩尔比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3.2 醚化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3.3 醚化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4 醚化改性麦糟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3.4.1 SEM分析
        3.4.2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3.4.3 FTIR分析
        3.4.4 XPS分析
        3.4.5 零电荷点分析
    3.5 醚化改性麦糟的吸附性能研究
        3.5.1 醚化改性麦糟吸附MB的影响因素
        3.5.1.1 初始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5.1.2 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5.1.3 投放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5.2 吸附平衡与等温模型的建立
        3.5.3 吸附动力学特征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功能化PLA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4.1 实验内容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功能化PLA非织造材料的制备
        4.1.4 结构与性能表征
        4.1.4.1 SEM测试
        4.1.4.2 接触角测试
        4.1.4.3 孔径测试
        4.1.4.4 结合牢度测试
        4.1.5 吸附与解吸附实验
        4.1.5.1 吸附实验方法
        4.1.5.2 解吸附实验方法
    4.2 功能化PLA非织造布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4.2.1 SEM分析
        4.2.2 接触角分析
        4.2.3 孔径分析
        4.2.4 结合牢度分析
    4.3 功能化PLA非织造布的吸附性能研究
        4.3.1 MSG负载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4.3.2 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4.3.3 吸附-解吸循环利用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5)艾草提取物/粘胶水刺非织造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艾草及其应用
        1.2.1 艾草的化学成分
        1.2.2 艾草在纺织领域研究进展
    1.3 粘胶纤维水刺非织造材料
        1.3.1 粘胶纤维简介
        1.3.2 功能性粘胶纤维
        1.3.3 .水刺非织造技术研究进展
    1.4 微胶囊制备方法及应用
        1.4.1 微胶囊制备方法
        1.4.2 微胶囊在纺织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艾草提取物/粘胶水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艾草提取物/粘胶水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
    2.3 艾草提取物/粘胶水刺非织造材料结构性能表征
        2.3.1 SEM测试
        2.3.2 FTIR测试
        2.3.3 XPS测试
        2.3.4 厚度测试
        2.3.5 透气性测试
        2.3.6 刚柔性测试
        2.3.7 拉伸断裂测试
        2.3.8 抗菌性能测试
    2.4 轧辊压力、粘合剂对艾草提取物/粘胶水刺非织造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2.4.1 SEM分析
        2.4.2 FTIR分析
        2.4.3 XPS分析
        2.4.4 对厚度的影响
        2.4.5 对透气性的影响
        2.4.6 对刚柔性的影响
        2.4.7 对拉伸断裂强力的影响
        2.4.8 对抗菌性能的影响
    2.5 艾草提取物浓度对艾草提取物/粘胶水刺非织造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
        2.5.1 SEM分析
        2.5.2 FTIR分析
        2.5.3 XPS分析
        2.5.4 对厚度的影响
        2.5.5 对透气性的影响
        2.5.6 对刚柔性的影响
        2.5.7 对抗菌性能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艾草提取物微胶囊/粘胶水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3.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
    3.2 艾草提取物微胶囊的制备
    3.3 艾草提取物微胶囊结构分析
        3.3.1 艾草提取物微胶囊表观形貌
        3.3.2 艾草提取物微胶囊红外光谱测试
        3.3.3 艾草提取物微胶囊粒径分布
        3.3.4 艾草提取物微胶囊包覆性测试
        3.3.5 艾草提取物微胶囊缓释性能测定
    3.4 艾草提取物微胶囊/粘胶水刺非织造材料的性能研究
        3.4.1 实验内容
        3.4.2 艾草提取物微胶囊/粘胶水刺非织造材料性能表征
    3.5 艾草提取物微胶囊结构与性能
        3.5.1 艾草提取物微胶囊表观形貌
        3.5.2 艾草提取物微胶囊FTIR分析
        3.5.3 艾草提取物微胶囊粒径
        3.5.4 艾草提取物微胶囊包覆性
        3.5.5 艾草提取物微胶囊缓释性能
    3.6 艾草提取物微胶囊/粘胶水刺非织造材料性能分析
        3.6.1 厚度分析
        3.6.2 透气性分析
        3.6.3 刚柔性分析
        3.6.4 抗菌性能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6)聚乳酸熔喷非织造材料用于空气过滤领域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LA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工艺及优势
    1.1 PLA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工艺
    1.2 PLA熔喷非织造材料的优势
2 PLA熔喷非织造材料在空气过滤领域的研究
3 PLA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改性研究
    3.1 增韧/增强改性PLA熔喷非织造材料
    3.2 驻极体改性PLA熔喷非织造材料
    3.3 功能改性PLA熔喷非织造材料
4 结语与展望

(7)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的定向导水非织造光热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太阳能的高效利用
    1.3 光热转化材料的表面调控与水蒸发作用
    1.4 光热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定向导水非织造材料的制备
    2.1 定向导水的原理
    2.2 试验部分
    2.3 性能表征与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的定向导水非织造光热转化材料的制备
    3.1 模拟太阳能水蒸发系统
    3.2 基本参数的计算与测定
    3.3 传热学原理及热能损耗的计算
    3.4 试验部分
    3.5 性能表征与测试
    3.6 结果与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的定向导水非织造光热转化材料的应用性能研究
    4.1 模拟太阳能水蒸发测试及结果分析
    4.2 室外太阳能水蒸发测试及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致谢

(8)面向空气过滤的静电纺非织造材料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纤维基空气过滤材料
        1.1.1 国内外纤维基空气过滤材料发展
        1.1.2 纤维基空气过滤材料的过滤机理
        1.1.3 纤维基空气过滤材料的评价指标
    1.2 静电纺丝技术
        1.2.1 静电纺丝的原理与发展
        1.2.2 静电纺丝的影响因素
    1.3 静电纺丝技术在空气过滤领域的研究
        1.3.1 个体防护领域
        1.3.2 工业过滤领域
    1.4 静电纺丝纤维集合体结构调控的研究进展
        1.4.1 新型三维蓬松结构静电纺材料
        1.4.2 新型图案化静电纺材料
        1.4.3 具有压电效应的静电纺材料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维蓬松结构的静电纺材料的制备及在空气过滤领域的应用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纺丝溶液的配制与静电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
        2.2.4 性能的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非溶剂诱导相分离形成三维蓬松结构的成型机理
        2.3.2 三维蓬松结构的静电纺非织造材料的结构表征
        2.3.3 DMF蒸气交联时间对PAN静电纺非织材料性能的影响
        2.3.4 三维蓬松结构对材料过滤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控蜂窝图案静电纺材料的制备及在空气过滤领域的应用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3.2.2 纺丝溶液的配制与静电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
        3.2.3 图案化静电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
        3.2.4 性能的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不同蜂窝六边形尺寸的蜂窝状PSU/ PU复合静电纺材料表观形貌及结构分析
        3.3.2 蜂窝结构力学问题的理论分析
        3.3.3 PSU/ PU复合静电纺非织造材料的力学性能
        3.3.4 PSU/ PU复合静电纺非织造材料的过滤性能
        3.3.5 规模化制备PSU/ PU复合静电纺非织造材料的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具备压电特性的静电纺/经编间隔复合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4.2.2 纺丝溶液的配制
        4.2.3 具有压电效应的PVDF静电纺非织造材料的制备
        4.2.4 PVDF静电纺材料/PET经编间隔复合织物的制备
        4.2.5 性能的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和讨论
        4.3.1 PVDF静电纺非织造材料的设计、形貌结构和性能
        4.3.2 具有零泊松比的PET经编间隔织物结构分析
        4.3.3 PVDF静电纺材料/PET经编间隔复合织物的设计、形貌结构和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驱动驻极静电纺/经编间隔复合织物在空气过滤领域的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5.2.2 基于 PVDF 静电纺/PET 经编间隔复合织物构建风能自驱动过滤装置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风能自驱动过滤装置的最小启动风速
        5.3.2 风能自驱动过滤装置的动态过滤有限元模拟仿真
    5.4 风能自驱动过滤装置的实际过滤效果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医用非织造材料生产技术及设备(论文提纲范文)

1 医用非织造材料的发展及优势
    1.1 医用非织造材料的发展
    1.2 医用非织造材料的优势
2 医用非织造材料的生产技术
    2.1 纺粘法非织造技术
    2.2 熔喷法非织造技术
    2.3 针刺法非织造技术
    2.4 水刺法非织造技术
    2.5 复合法非织造技术
    2.6 闪蒸法非织造技术
3 医用非织造材料生产设备
    3.1 纺丝牵伸设备
    3.2 成网加固设备
    3.3 后整理设备
4 结语

(10)纤维及非织造材料的功能改性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纤维改性及其研究进展
        1.2.1 改性粘胶纤维
        1.2.2 改性聚酯纤维
        1.2.3 改性聚丙烯腈纤维
        1.2.4 改性聚丙烯纤维
    1.3 纤维材料的改性方法
        1.3.1 截面异形改性
        1.3.2 复合改性
        1.3.3 共混改性
        1.3.4 共聚改性
        1.3.5 接枝改性
        1.3.6 表面处理改性
    1.4 改性非织造纤维材料的研究进展及主要应用领域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静电场辅助的熔喷制备改性超细聚丙烯纤维材料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静电辅助熔喷设备
        2.2.3 超细聚丙烯纤维的制备
        2.2.4 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形态与结构
        2.3.2 力学性能
        2.3.3 孔径分布于透气性
        2.3.4 过滤效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静电纺丝制备高取向PMIA/PAN-MWCNT共混改性纤维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
        3.2.3 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形态与结构
        3.3.2 力学性能分析
        3.3.3 拉伸过程的3D模拟
        3.3.4 热学性能与阻燃性能
        3.3.5 高温及酸碱处理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纯棉非织造布的双面异性表面处理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两性棉非织造材料的制备
        4.2.3 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等离子体处理参数对织物两性性质的影响
        4.3.2 表面形貌表征
        4.3.3 化学组成
        4.3.4 单向导水现象
        4.3.5 液体穿透时间与反渗量
        4.3.6 透湿性能和透气性能
        4.3.7 热稳定性和耐久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纺织与非织造材料在建材领域的开发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研究进展[J]. 程可为,刘亚,于雯,赵义侠. 纺织导报, 2021(12)
  • [2]自供电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研究[D]. 胡权枝.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8)
  • [3]多层复合非织造材料吸声性能分析[D]. 马胜男. 江南大学, 2021(01)
  • [4]改性麦糟及其功能化PLA非织造材料的制备与吸附性能研究[D]. 吕雅鑫.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5]艾草提取物/粘胶水刺非织造材料的研究[D]. 孙丽娟.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6]聚乳酸熔喷非织造材料用于空气过滤领域的研究进展[J]. 谷英姝,汪滨,董振峰,张青英,吴晶,张秀芹. 化工新型材料, 2021(01)
  • [7]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的定向导水非织造光热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朱雅琴. 东华大学, 2021(09)
  • [8]面向空气过滤的静电纺非织造材料结构调控及性能研究[D]. 陈鑫. 东华大学, 2021(01)
  • [9]医用非织造材料生产技术及设备[J]. 鲁谦之,刘颖,许晓芸,沈嘉俊,赵奕,靳向煜. 纺织导报, 2020(09)
  • [10]纤维及非织造材料的功能改性及性能研究[D]. 蒲熠. 青岛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纺织和无纺布材料在建材领域的发展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