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中国证券市场——海峡两岸证券市场研讨会”在京召开

“转型中的中国证券市场——海峡两岸证券市场研讨会”在京召开

一、“转型期的中国证券市场——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证券市场研讨会”在京举行(论文文献综述)

樊富强[1](2017)在《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协调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股权众筹是指通过互联网把企业和众多投资者直接联系起来,为融资项目募集资金,投资者通过少量的投资从融资企业获得股权回报。股权众筹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融资主体是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具有公开、小额、大众的特征。股权众筹的本质是小额证券发行行为,对股权众筹的监管属于证券监管的范畴。在国内股权众筹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跨境股权众筹业务开始发展,为股权众筹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跨境股权众筹与我国“万众创业”、“一带一路”经济新战略同步发展,可缓解世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促进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促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和资本市场国际化。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监管的核心制度,也是投资者保护的利器。从内容上讲,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制度主要包括:信息披露主体制度,即融资企业制度、融资平台制度、投资者制度;信息披露内容,包括融资企业的治理结构信息、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以及股权众筹平台披露的信息内容。但是,每个国家关于股权众筹的立法差异很大,使得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非常困难。在信息披露主体制度方面,各国立法关于融资企业的范围、准入资格、融资金额、组织形式,以及关于股权众筹平台准入和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存在很多差异。另外,各国对合格投资者、适格投资者的概念和范围界定存在争议。信息披露主体制度的差异,导致各国关于股权众筹信息披露内容繁简程度、信息披露形式、信息披露豁免的规定也存在很多差别。基于现有的差异性,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协调机制实现:一是通过证券法律冲突规范进行协调。跨境证券监管中,一般采用证券所在地法、证券行为地法、证券交易所所在地法和属人法进行监管。本文认为,关于股权众筹信息披露主体资格认定、主体准入等立法冲突,适用属人法;关于股权众筹主体的信息披露行为、信息披露形式、信息披露不实责任的承担等立法冲突,适用行为地地法。采取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依据冲突规范的指引确定准据法;缺点是并非世界各国都有股权众筹立法,可能出现没有准据法可用的情况。二是通过相互认可机制协调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相互认可机制既有明确的监管框架和法律约束力,也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要求对国内现行制度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只要求各方对他国国内核心制度进行认可,达到监管效果整体相似即可。而且,相互认可机制在传统证券监管领域中已经广泛应用,比较适宜跨境股权众筹监管。相互认可机制又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具体有美国和欧盟的可替代性遵守框架机制、美国和加拿大的多法域信息披露机制、欧盟的多边互认机制。本文认为,欧盟的多边互认机制最符合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相互认可机制的实施,应该坚持信息披露最低标准原则、重大信息披露原则以及最低限度协调原则。相互认可中,融资企业的范围可扩大至所有中小微企业,但需要对初创企业进行适当限制;股权众筹平台的认可,只需各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即可;关于投资者制度的认可,采用适格投资者的概念,并针对不同的投资者进行分类信息披露;从公司治理机构信息、公司财务信息、其他信息三方面认可融资企业信息披露内容的范围;股权众筹平台信息披露范围的认可,可主要包括融资企业真实性审查信息、领投人审核信息、融资项目审核信息三方面。三是通过国际软法实现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协调。国际软法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其本质仅仅是一种协调机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跨境股权众筹是一个新兴事物,通过国际软法协调更容易实现跨境监管目的。跨境证券监管领域的国际软法主要是谅解备忘录,以及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公布的相关指令、指引、备忘录。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也可以采用双边或多边谅解备忘的形式实现协调监管。

罗小军[2](2014)在《新型大国经济关系的生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美经济外交(1978-2012)》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是中美关系的世纪,把握21世纪的国际秩序,必须首先研究中美关系。洞察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根本在于把握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而从国际政治研究的角度而言,把握中美经济关系的趋势,关键是研究中美经济外交。中美经济外交最核心的线索是崛起的国家与守成国家的互动发展关系。基于垂直分工的经济互补、基于相互依存不对称向对称的发展、崛起国家与守成国家的互动,这三大因素构成了中美经济外交的结构特征和环境。美方在国际分工中总体处于上游、在相互依存中拥有优势,常常是中美经济外交互动中的施动方,中方常常处于应对方,但从体系而言,美方总体处于守成一方,中方处于崛起方,中方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不断增强,从而日益具有主动性和话语权。随着相互依存的发展,中美经济外交中结构性因素潜移默化发生变化,但美方仍然居于优势地位,除了贸易领域,投资领域、金融领域的不对称性依然显着,但变化已经开始向投资和金融领域延伸。双边宏观协调已经建立机制化渠道,全球治理也在双边机制范围内率先发酵,并对多边对话发挥着着引领作用。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而言,依据双边经济沟通机制的建设情况和参与体系层面制度的建设情况,改革开放以来的中美经济外交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中美经济外交初始化(1978-1988),中美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这一基础设施,缔结中美贸易协议,中美经济外交初始化;中美经济外交正常化(1989-2000),历经政治动荡,确立PNTR关系,签订入世协议,中美经济外交政治脱敏,启动了中美经济外交正常化阶段;中美经济外交机制化(2001-2007),2001年中国入世,中美双边有了共同的底层的经济沟通机制,2006年中美设立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构成中美经济外交顶层设计,从而中美经济外交形成了多层次立体沟通机制,机制化特征显着;中美经济外交包容化(2008-2012),在金融危机面前,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增长发动机,休戚相关,参与宏观协调和全球经济治理,中国于2011年承认了美国领导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导作用,与美国2006年认为中国已经纳入到体系内发展遥相呼应,一种相互包容的经济外交形成,一种新型大国经济关系开始。这种新型大国经济关系新鲜在三处:不同于一战前历史上,崛起国家和守成国家互动的方式,他们最后都走向了战争;不同于一战后美苏的经济竞争和外交,他们最后闹了个你死我活;不同于二战后美国与德国日本的经济外交,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外交是在美国主导的体系内进行。中美经济外交走出了一条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体,从体系外到体系内再共同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和秩序建设的的经济外交互动路径,一种新型大国经济关系形成,这种新型大国经济关系为全面的新型大国关系铺就了道路。35年的中美经济外交验证了,美国对华保持接触外交和中国对美持续开放这一互动模式的理性。35年来,美国的遏制和制裁都最后损人不利己,35年来中国的开放与进步收获了持续的红利。尽管前路仍有坎坷,但这种理性和战略必须坚持,这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姿态。如果没有意外,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守成,是一个长期的互动过程。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才占美国经济总量的51%,如果中美保持过去35年的经济增长绩效,中国最快10多年,最慢需要近百年,才能在经济总量上赶上美国。相互依存的对称性发展,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权力转移是渐进的,尽管中国迅速崛起,美国仍然拥有相对优势。美国需要中国分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中国也愿意分享更多国际话语权。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秩序的建设,需要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中国如想实现大国梦、强国梦,除了自身的发展和壮大,必须能够给国际社会提供普世价值、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和服务,随着力量的发展,必须更有担当。在一个竞争性的国际社会中,权力与责任是会趋于对应的。这是崛起的中国必须正面的,理性看待的。从美国角度而言,保持开放和包容,是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能够继续焕发新生命的关键。

吴亚明[3](2014)在《2013年12月-2014年1月海峡两岸大事记》文中认为2013年12月一、"纪念《开罗宣言》70周年座谈会暨图片展"在京举行1日,由全国台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市台联共同主办的"纪念《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暨图片展"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二、台湾大规模纪念研讨《开罗宣言》发布70周年1日是《开罗宣言》发布70周年纪念日,台湾社会以研讨会、展览、刊发评论等方式,重温这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国际文件。

吴俊[4](2013)在《中国商事调解年度观察(2013)》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2年是中国商事调解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的一年。民事诉讼立法确立了调解的案件分流功能,最高人民法院对未来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进行了新的布局。行业性商事调解组织发展显着,商事调解培训、研讨以及协作交流悉数展开。中国商事调解发展未尽的领域仍旧很多,商事调解发展面临的体制性障碍依旧存在。

强月新,姜欣[5](2012)在《谋划开局·深化改革·飞速发展——2011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文中认为2011年的中国媒体发展可以归纳概括为谋划开局,深化改革,飞速发展十二个字。谋划开局,指2011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无论是报业、广播电视业、互联网行业、出版业还是电影行业,在这一年都本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伟大目标,在本行业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未来五年发展的高屋建瓴的规划与措施。深化改革,指2011年无论是从媒介经营还是政府规制这两方面,媒介变革正逐渐走向深化。无论是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广播电视媒体出台的一系列规制措施、互联网行业

强月新,熊燃[6](2011)在《变革 扶持 普及 承担——2010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文中研究指明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民经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国内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传媒业发展稳中有进。在国家大力扶持下,传媒业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阴霾,开始全面回暖,稳重有进。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新媒体发展日益迅猛,传统媒体急须谋求一条变通之路,而新媒体在技术的日趋成熟下,盈利模式日渐明朗。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信息产业发展以及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仍是媒介规制的主题。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突发事件,传统媒体应对更加从容、自信,而网络媒体的参与也越发积极。

《生产力研究》编辑部,中国经济学网(www.cnjjx.cn),本刊信息资料室[7](2009)在《中国经济学大事记(2009年6月)》文中指出6月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联合举办的"双周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714举行。本次论坛上,英国纽卡斯尔大

曾文利[8](2009)在《台湾服务业发展与竞争力分析》文中提出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台湾经济的主导产业。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为理论框架,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采用实证分析、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以战后台湾服务业宏观发展为研究对象,将台湾服务业的发展放置于世界服务业的发展这一大背景之中进行探讨,并着眼于两岸服务业的合作而对台湾服务业发展前景及提升其竞争力的路径选择进行构想。当代世界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是服务业成为产业结构中的主导部门。台湾服务业经历了农业主导时期的畸形发展之后,在工业主导时期建立起了外向型经济服务体系,而在经济转型时期台湾已逐步进入服务经济社会。从发展趋势上看,台湾服务业的发展应该说是顺应世界潮流的。从表面上看,与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和香港等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台湾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值比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日本和新加坡还要高,仅低于香港和美国。但是,通过分析台湾服务业发展结构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情况发现:台湾服务业与其整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服务业产值与就业比例也不平衡,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台湾服务业中的地位提升不明显。通过对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几个经济因素及台湾服务贸易情况的考察发现:台湾服务业的竞争力不仅没有因服务业在台湾经济中地位的提升而提升,反而有日渐弱化的趋势。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台湾服务业在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并不是建立在国际市场扩大的基础上,而是靠台湾内部市场的支撑。事实上,台湾服务业市场早就出现饱和,并存在虚肥和泡沫化现象。所以,近年来台湾服务业地位的提升,主要是因为其他产业的弱化而突显了台湾服务业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台湾服务业在经历了20世纪最后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并成为这一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后,近年已出现后劲乏力的现象,这也正是近几年台湾经济不景气的原因之一。服务业在台湾整体经济中的比例已超过70%,台湾要摆脱目前的困境,使其经济在现有基础上迈上一个新台阶,唯有依靠提升服务业附加值和竞争力,使服务业真正成为主导经济的核心力量,进而带动台湾迈向较高层次的服务经济时代。从台湾的经济特点及地理条件看,提升台湾服务业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可以参照香港的模式,发展成为以中国大陆为腹地的区域性服务中心,所以,台湾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扩大两岸服务业合作。扩大两岸服务业合作,双方服务业的优势互补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不仅有利于提升两岸服务业的水平和竞争力,也将推动两岸经贸合作迈入一个更高的层次。自两岸经贸合作开启以来,大陆方面对台商投资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对吸引台商投资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吸引台湾服务业投资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措施。根据台湾服务业的特点,现阶段对台湾服务业者的优惠措施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参照CEPA标准,降低台湾服务业者的准入门槛;二是采取有效措施为台湾优势服务业投资大陆创造条件。最近一年来,两岸关系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影响两岸服务业合作的制约因素正在逐步消除,随着两岸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台湾服务业的发展有望迎来一个光明的前景。

文骐,朱志军,许志敏,张晓月[9](2009)在《足印——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发展轨迹(1990~1999)》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关注中国转型和发展的经济学品牌期刊,《改革》隆重推出"足印——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发展轨迹(1990~1999)",《改革》从2009年第2期开始刊出,至2009年第7期刊登完毕,敬请留意。

郑定铨[10](2008)在《1989~1998年改革开放大事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转型期的中国证券市场——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证券市场研讨会”在京举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型期的中国证券市场——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证券市场研讨会”在京举行(论文提纲范文)

(1)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协调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一、研究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协调监管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二、研究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协调监管可促进我国新经济战略发展
        三、研究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协调监管可促进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四、研究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协调监管可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研究概况
        二、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具体问题文献综述
        三、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四、关键问题
        五、本文研究的两个假设
        六、主要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第一节 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的经济学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监管失灵
        三、市场柠檬效应
        四、股权众筹特有的金融属性
    第二节 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的法学理论
        一、股权众筹的证券法属性
        二、监管竞争理论
        三、监管协调与合作理论
        四、资金错配理论与中小企业融资监管
    第三节 跨境股权众筹实践基础
        一、境外跨境股权众筹案例
        二、境内跨境股权众筹案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立法冲突
    第一节 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主体之融资企业监管制度冲突
        一、股权众筹融资企业范围认定制度冲突
        二、股权众筹融资企业资质认定制度冲突
    第二节 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主体之众筹平台监管制度冲突
        一、股权众筹平台的准入形式
        二、股权众筹平台的准入条件
    第三节 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对象之投资者监管制度冲突
        一、股权众筹合格投资者制度的确立
        二、股权众筹个人合格投资者制度比较
    第四节 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内容监管制度冲突
        一、融资企业信息披露内容
        二、股权众筹平台信息披露的内容
        三、小额股权众筹发行信息披露豁免制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的冲突法协调机制
    第一节 跨境证券发行与交易中的法律适用及借鉴
        一、跨境证券发行与交易中的冲突法
        二、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冲突规范的选择
    第二节 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主体及对象的法律适用
        一、信息披露主体属人法的适用范围
        二、关于融资企业资格认定法律适用
        三、关于融资企业国籍的法律适用
        四、关于股权众筹平台和投资者的法律适用
    第三节 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内容的法律适用
        一、信息披露行为地法的适用范围
        二、虚假陈述民事法律责任规则冲突
        三、虚假陈述民事责任认定法律适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的相互认可协调机制
    第一节 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相互认可机制的选择
        一、相互认可机制的出现和发展
        二、相互认可机制的特征
        三、相互认可机制在跨境股权众筹监管中的优势
        四、相互认可机制适宜于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
    第二节 相互认可机制在跨境股权众筹监管中的借鉴
        一、美欧可替代性遵守框架
        二、美加多法域信息披露制度
        三、欧盟多边互认机制及信息披露规则
        四、欧盟多边互认机制适宜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
    第三节 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相互认可机制的实施
        一、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相互认可机制实施的原则
        二、对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主体的相互认可
        三、对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内容的相互认可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的国际软法协调机制
    第一节 国际软法在证券监管中的应用
        一、国际软法的界定之争
        二、国际软法的特征、表现形式及作用
        三、跨境证券协调监管中国际软法的应用及借鉴
    第二节 谅解备忘录与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
        一、谅解备忘录对跨国证券监管的意义
        二、谅解备忘录在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中的可行性
        三、跨境股权众筹监管中谅解备忘录形式选择
        四、跨境股权众筹谅解备忘录协调监管原则
        五、跨境股权众筹谅解备忘录的主要内容
        六、跨境股权众筹谅解备忘录信息披露内容建议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第一节 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协调机制研究结论
        一、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立法冲突需要跨境监管协调机制
        二、利用冲突法协调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
        三、利用相互认可机制协调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
        四、利用国际软法协调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
    第二节 跨境股权众筹协调监管研究展望
        一、跨境股权众筹协调监管研究的长远意义
        二、未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英文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博士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论文
    着作
    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2)新型大国经济关系的生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美经济外交(1978-201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提出问题
        一、经济外交角度研究中美关系的理论重要性
        二、经济外交角度研究中美关系的历史重要性
        三、中美经济外交研究的稀缺性
        四、崛起国家与守成国家经济外交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经济外交
        二、美国经济外交
        三、中国经济外交
        四、中美经济外交文献
        五、小结
    第三节 方法与结构
        一、方法与逻辑
        二、篇章与结构
    第四节 观点、创新与不足
        一、观点
        二、创新
        三、不足
    注释
第二章 中美经济外交初始化(1978-1988)
    第一节 美国对华经济外交(1978-1988)
        一、美国经济外交理念、目标与策略(1978-1988)
        二、美国对华经济外交理念、目标与策略(1978-1988)
    第二节 中国对美经济外交(1978-1988)
        一、中国经济外交理念、目标与策略(1978-1988)
        二、中国对美经济外交理念、目标与策略(1978-1988)
    第三节 中美经济外交互动(1978-1988)
        一、影响中美经济外交互动的因素
        二、中美经济外交互动
    第四节 中美经济外交比较评估(1978-1988)
        一、中美经济外交比较分析(1978-1988)
        二、中美经济外交评估(1978-1988)
        三、中美经济外交初始化
    注释
第三章 中美经济外交正常化
    第一节 美国对华经济外交(1989-2000)
        一、美国经济外交理念、目标与策略(1989-2000)
        二、美国对华经济外交理念、目标与策略(1989-2000)
    第二节 中国对美经济外交(1989-2000)
        一、中国经济外交理念、目标与策略(1989-2000)
        二、中国对美经济外交理念、目标与策略(1989-2000)
    第三节 中美经济外交互动(1989-2000)
        一、1989政治风波
        二、最惠国待遇到永久正常贸易关系
        三、中美在贸易领域的互动
        四、中美在投资领域的互动
        五、中美在金融领域的互动
    第四节 中美经济外交比较评估(1989-2000)
        一、比较分析
        二、评估
        三、中美经济外交正常化
    注释
第四章 中美经济外交机制化
    第一节 美国对华经济外交(2001-2007)
        一、美国经济外交理念、目标与策略(2001-2007)
        二、美国对华经济外交理念、目标与策略(2001-2007)
    第二节 中国对美经济外交(2001-2007)
        一、中国经济外交理念、目标与策略(2001-2007)
        二、中国对美经济外交理念、目标与策略(2001-2007
    第三节 中美经济外交互动(2001-2007)
        一、中美关系再定位
        二、中美在贸易领域互动
        三、中美在投资领域互动
        四、中美在金融领域互动
        五、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第四节 中美经济外交比较评估(2001-2007)
        一、理念与目标评估
        二、策略评估
        三、中美经济外交机制化
    注释
第五章 中美经济外交包容化
    第一节 美国对华经济外交(2008-2012)
        一、美国经济外交理念、目标与策略(2008-1012)
        二、美国对华经济外交理念、目标与策略(2008-2012)
    第二节 中国对美经济外交(2008-2012)
        一、中国经济外交理念、目标与策略(2008-2012)
        二、中国对美经济外交理念、目标与策略(2008-2012)
    第三节 中美经济外交互动(2008-2012)
        一、经济外交舞台
        二、宏观经济协调
        三、全球经济治理
        四、中美在贸易领域的互动
        五、中美在投资领域的互动
        六、中美在金融领域的互动
    第四节 中美经济外交比较评估(2008-2012)
        一、比较分析中美经济外交理念与目标
        二、中美经济外交策略评估
        三、中美经济外交的全球化因素
        四、中美经济外交包容化
    注释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经济发展、权力转移与中美经济外交
        一、经济发展与权力转移的历史与趋势
        二、经济外交的宏观涵义
    第二节 变化中的相互依存与中美经济外交
        一、中美贸易绩效、依存与经济外交
        二、中美投资绩效、依存与经济外交
        三、中美金融绩效、依存与经济外交
        四、中美货币不对称性依存与经济外交
        五、不对称性依存与中美经济外交
    第三节 融入与纳入和中美经济外交相容
        一、融入与纳入:中美经济外交理念
        二、一致与冲突:中美经济外交目标
        三、制裁与奖励:中美经济外交策略
        四、接触与开放:中美双边互动模式
    第四节 制度化渠道与中美经济外交着轨
    第五节 包容性经济外交与新型大国关系起点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3)2013年12月-2014年1月海峡两岸大事记(论文提纲范文)

2013年12月
    一“、纪念《开罗宣言》70周年座谈会暨图片展”在京举行
    二、台湾大规模纪念研讨《开罗宣言》发布70周年
    三、陈德铭会见吴伯雄
    四、台湾抗日志士后人到访闽粤
    五、海协会经贸交流团结束在台参访
    六、海峡两岸“中华亲情林”首批建设基地启动
    七、台湾简化港澳学生来台就学入出境手续
    八、第四届ECFA海峡两岸暨香港民间经贸合作论坛在京举行
    九、交行、农行、中行、建行所发“宝岛债”同步挂牌交易
    十、两岸经合会第五次例会圆满举行
    十一、海基会董事长: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将为台湾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十二、两岸专家“:三通”缔造两岸共同记忆
    十三、台湾开办“两岸邮政e小包”业务
    十四、两岸专家学者盘点2013年两岸关系: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十五、两岸学者汇聚台北研讨传统文化与社区建设
    十六、台湾开放人民币非投资型人身保险业务
    十七“、2013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在京开幕
    十八、调查显示:大陆游客认可台北的人文素养和人情味
    十九、商务部:希望台湾方面进一步放宽对大陆货物的进口限制
    二十、北京京剧艺术访问团在台推出慈善公益展演
    二十一、国台办:服贸协议不生效,台业界民众受损最大
    二十二、台湾当局简化大陆居民来台申请程序
    二十三、国台办:民进党有识之士提出冻结“台独”党纲是积极信号
    二十四、台湾有望开放“一卡两岸通”
    二十五、张志军: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条件
2014年1月
    一、早收全免税届满周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红利充分显现
    二、台湾力争2014年赴台游客破900万人次
    三、台北动物园举办熊猫宝宝“圆仔”感恩晚会
    四、熊猫宝宝“圆仔”正式亮相
    五、台湾学者专家评选“2013两岸十大经贸事件”
    六、台湾将实施更开放的两岸金融政策
    七、台湾将新承认18所大陆高校学历
    八、2013年两岸贸易逾1972亿美元
    九、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请辞获准
    十、民进党人士纷纷批评民进党两岸政策“倒退”
    十一、台湾各界:民进党顽固坚持“台独”找不到出路
    十二、台湾经济环保部门阐述两岸服贸协议利好
    十三、台拟将大陆个人游每日上限调增至4000人
    十四、公安边防部门加强对台警务合作
    十五、两岸合作打击毒品犯罪见成效
    十六、岛内8家寿险业者争发第1张传统型人民币保单
    十七、台湾人民币存款突破1800亿元创新高
    十八、国台办:民进党穿“台独”老鞋走不出新路
    十九、国台办希望台湾方面早日同意林毅夫返乡
    二十、两岸能源合作打造金门洁净低碳岛
    二十一、马英九:日政府参拜靖国神社如伤口撒盐
    二十二、台湾发现甲午战争名将刘含芳军旗
    二十三、一名大陆游客因感染H7N9禽流感于20日在台北死亡
    二十四、台湾政商界人士呼吁两岸尽快协商通过货品贸易协议
    二十五“、2014天下经济论坛”开幕
    二十六、台湾智库:2014年台湾制造业将温和成长
    二十七、俞正声出席2014年对台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二十八、台湾布局5G移动通讯
    二十九、台湾多地点灯开节迎新春
    三十、台湾方面陆委会宣布: 该会负责人将应邀于2月11日率团赴南京、上海展开为期四天的访问

(4)中国商事调解年度观察(2013)(论文提纲范文)

一、制度发展
    (一) 新《民事诉讼法》确立“先行调解”原则
    (二)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扩大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三) 行业性调解制度与规则的出台
二、组织建设
    (一) 社会团体成立的调解组织
    (二) 法院、仲裁机构成立的调解组织
    (三) 综合性法律服务平台与纠纷解决协作机制建设
三、调解培训
    (一) 调解培训的专业化
    (二) 调解培训的国际化
四、会议研讨
    (一) 国际性调解交流活动
    (二) 特定领域争端的调解会议与研讨

(7)中国经济学大事记(2009年6月)(论文提纲范文)

6 月3日
6 月3日~4日
6 月4日
6 月4日
6 月4日
6 月4日
6 月5日
6 月5日
6 月5日
6 月5日
6 月6日
6 月10日
6 月13日
6 月16日
6 月16日
6 月19日~21日
6 月20日
6 月20日
6 月22日
6 月22日~24日
6 月23日
6 月23日
6 月24日
6 月25日
6 月25日
6 月27日
6 月27日
6 月27日
6 月27日~28日
6 月30日

(8)台湾服务业发展与竞争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服务业理论探讨 第一节
    服务业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服务业的分类 第三节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和服务业发展原因 第三章
    当代世界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及模式 第一节
    当代世界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二节
    当代世界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当代世界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第四章
    台湾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农业主导时期—服务业的畸形发展 第二节
    工业主导时期—逐步建立外向型经济服务体系 第三节
    经济转型时期—进入服务经济社会 第五章
    台湾服务业发展结构分析 第一节
    服务业发展及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规律 第二节
    台湾产业结构演变中的服务业 第三节
    台湾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 第四节
    台湾服务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第六章
    台湾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 第一节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定义及特点 第二节
    台湾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台湾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政策及SWOT分析 第七章
    台湾服务业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服务业竞争力相关理论 第二节
    台湾服务业竞争力实证分析一(从经济基本面分析) 第三节
    台湾服务业竞争力实证分析二(从服务贸易情况分析) 第四节
    台湾服务业竞争力评价 第八章
    提升台湾服务业竞争力路径选择与两岸服务业合作 第一节
    区域性服务中心—提升台湾服务业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第二节
    两岸经贸交流中的服务业合作 第三节
    两岸服务业合作的现实基础 第四节
    两岸服务业合作的发展构想与政策措施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9)足印——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发展轨迹(1990~1999)(论文提纲范文)

1990 年
    1990年/1月
    1990年/2月
    1990年/3月
    1990年/4月
    1990年/5月
    1990年/6月
    1990年/7月
    1990年/8月
    1990年/9月
    1990年/10月
    1990年/11月
    1990年/12月
1991年
    1991年/1月
    1991年/2月
    1991年/3月
    1991年/4月
    1991年/5月
    1991年/6月
    1991年/7月
    1991年/8月
    1991年/9月
    1991年/10月
    1991年/11月
    1991年/12月
1992年
    1992年/1月
    1992年/2月
    1992年/3月
    1992年/4月
    1992年/5月
    1992年/6月
    1992年/7月
    1992年/8月
    1992年/9月
    1992年/10月
    1992年/11月
    1992年/12月
1993年
    1993年/1月
    1993年/2月
    1993年/3月
    1993年/4月
    1993年/5月
    1993年/6月
    1993年/7月
    1993年/8月
    1993年/9月
    1993年/10月
    1993年/11月
    1993年/12月
1994年
    1994年/1月
    1994年/2月
    1994年/3月
    1994年/4月
    1994年/5月
    1994年/6月
    1994年/7月
    1994年/8月
    1994年/9月
    1994年/10月
    1994年/11月
    1994年/12月
1995年
    1995年/1月
    1995年/2月
    1995年/3月
    1995年/4月
    1995年/5月
    1995年/6月
    1995年/7月
    1995年/8月
    1995年/9月
    1995年/10月
    1995年/11月
    1995年/12月
1996年
    1996年/1月
    1996年/2月
    1996年/3月
    1996年/4月
    1996年/5月
    1996年/6月
    1996年/7月
    1996年/8月
    1996年/9月
    1996年/10月
    1996年/11月
    1996年/12月
1997年
    1997年/1月
    1997年/2月
    1997年/3月
    1997年/4月
    1997年/5月
    1997年/6月
    1997年/7月
    1997年/8月
    1997年/9月
    1997年/10月
    1997年/11月
    1997 年/12 月
1998年
    1998年/1月
    1998年/2月
    1998年/3月
    1998年/4月
    1998年/5月
    1998年/6月
    1998年/7月
    1998年/8月
    1998年/9月
    1998年/10月
    1998年/11月
    1998年/12月
1999年
    1999年/1月
    1999年/2月
    1999年/3月
    1999年/4月
    1999年/5月
    1999年/6月
    1999年/7月
    1999年/8月
    1999年/9月
    1999年/10月
    1999年/11月
    1999年/12月

(10)1989~1998年改革开放大事记(论文提纲范文)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四、“转型期的中国证券市场——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证券市场研讨会”在京举行(论文参考文献)

  • [1]跨境股权众筹信息披露监管协调机制研究[D]. 樊富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10)
  • [2]新型大国经济关系的生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美经济外交(1978-2012)[D]. 罗小军. 复旦大学, 2014(03)
  • [3]2013年12月-2014年1月海峡两岸大事记[J]. 吴亚明. 黄埔, 2014(02)
  • [4]中国商事调解年度观察(2013)[J]. 吴俊. 北京仲裁, 2013(01)
  • [5]谋划开局·深化改革·飞速发展——2011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J]. 强月新,姜欣.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12(00)
  • [6]变革 扶持 普及 承担——2010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J]. 强月新,熊燃.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11(00)
  • [7]中国经济学大事记(2009年6月)[J]. 《生产力研究》编辑部,中国经济学网(www.cnjjx.cn),本刊信息资料室. 生产力研究, 2009(13)
  • [8]台湾服务业发展与竞争力分析[D]. 曾文利. 厦门大学, 2009(11)
  • [9]足印——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发展轨迹(1990~1999)[J]. 文骐,朱志军,许志敏,张晓月. 改革, 2009(06)
  • [10]1989~1998年改革开放大事记[J]. 郑定铨. 经济研究参考, 2008(61)

标签:;  ;  ;  ;  ;  

“转型中的中国证券市场——海峡两岸证券市场研讨会”在京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