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中毒的实验室诊断及致病机制

葛根素中毒的实验室诊断及致病机制

一、葛根素中毒的实验室诊断及致病机制(附四例实验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李耿[1](2009)在《克服溶血的复方葛根素注射制剂生物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葛根素(Puerarin)为中药葛根(Radix Puerariae)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为异黄酮类化合物,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葛根素具有扩张冠脉血管、降低血压和心肌耗氧、抗心律失常和明显限制急性心肌梗塞等药理作用。由于其自身化学结构的特点,葛根素在水中的溶解度仅为0.46%,而且据有关葛根素口服在动物或人体的药动学研究表明,葛根素口服自胃肠道吸收较快,但吸收程度差,生物利用度低,口服给药一般要2-3周甚至2-3个月方能起效,从而影响口服给药临床的疗效发挥。因此,药学研究人员提取葛根素单体,制成葛根素注射制剂,临床用于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突发性耳聋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糖尿病等。葛根素注射液有效成分清楚,疗效确切,质量稳定,在临床应用广泛,是中药西制的代表。葛根素注射液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急性血管内溶血是葛根素严重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症状,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的特点,严重时引起病人死亡。据统计,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间,有关葛根素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1006例,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0例,死亡11例。严重不良反应以急性血管内溶血为主,共18例,死亡8例,占死亡病例的73%。溶血不良反应致死的病例占葛根素不良反应死亡病例的73%。目前,有研究报道葛根素注射剂引起的血管内溶血为Ⅱ型变态反应,但实验数据为临床个别病例的研究结果,无法说明葛根素口服给药不发生血管内溶血的事实,亦未能制订防止过敏反应的临床合理用药指南,引发了管理部门和医务工作者对其安全性的全面怀疑,临床医生慎用或不应用葛根素注射液,导致葛根素生产急剧萎缩,整个葛根素的种植、加工、提取、制剂产业链停滞。这一事件,也对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深入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溶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建立阐明葛根素注射液诱发急性血管内溶血的原因,探寻解决葛根素注射液溶血不良反应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溶血检查项下方法,以葛根素注射液为研究对象,进行24只Beagle犬的红细胞的体外偶发性溶血实验,结果发现:丙二醇浓度为3.3-16.7 mg/ml、葛根素浓度为0.33-1.67mg/ml、观察时间为3小时,未发现葛根素注射液溶血。提示临床前研究中现有的溶血评价实验方法,无法预测临床中的葛根素注射液偶发性溶血不良反应的实际情况,凸显了现有临床前溶血安全性评价方法的不足,因此有进一步进行深人研究、改良方法的必要。本文通过系统研究葛根素注射液溶血不良反应研究的相关文献,参考《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溶血检查法,通过提高药物浓度到丙二醇浓度为100mg/ml、葛根素浓度为10mg/ml,可提高溶血发生率,在24个动物个体的情况下可观测到丙二醇和葛根素注射液的溶血现象,并依此建立中药注射剂偶发性溶血评价方法,对葛根素注射液引致急性血管内溶血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探讨。实验结果显示:丙二醇浓度为100mg/ml时发现4例溶血,溶血发生率为16.6%,与生理盐水组存在显着性差异(0.05>P>0.01),但溶血率与丙二醇浓度不存在相关性(P>0.05);葛根素注射液组丙二醇浓度为100 mg/ml、葛根素浓度为10mg/ml时,出现了16例溶血,溶血发生率为66.7%,与生理盐水组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溶血率与葛根素浓度不存在极显着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r=0.9523。对葛根素注射液和丙二醇液的偶发性溶血评价实验结果进行析因分析,结果显示:葛根素注射液组溶血发生概率,显着高于丙二醇组溶血发生概率(P<0.01)。提示:丙二醇作为辅料,虽有引起溶血的风险,但不是主要因素。引起溶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是药物成分葛根素本身。其引起溶血的因素可能与与葛根素嵌入红细胞的双层磷脂膜,引起红细胞膜流动性和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有关。文献研究发现,牛磺酸具有增强红细胞膜流动性,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保护红细胞膜,防止溶血的作用。本实验通过中药注射液偶发性溶血评价方法,分别取注射蒸馏水、生理盐水和已上市葛根素注射液为对照,考察在相同的葛根素浓度下,加入不同浓度牛磺酸,观察24小时内红细胞的状态,评价牛磺酸抗葛根素溶血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与葛根素注射液高剂量组比较,复方葛根素注射液Ⅰ、Ⅱ、Ⅲ各组均未出现溶血,复方葛根素注射液Ⅰ、Ⅱ、Ⅲ各组溶血发生率均与葛根素注射液高剂量组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复方葛根素注射液Ⅰ、Ⅱ、Ⅲ各组溶血发生率均与生理盐水组无差异(P=1.00)。复方葛根素注射液Ⅰ、Ⅱ、Ⅲ各组与葛根素注射液高剂量组均含有10mg/ml葛根素;复方葛根素注射液Ⅰ、Ⅱ、Ⅲ各组分别含5mg/ml、10mg/ml、20mg/ml牛磺酸,葛根素注射液高剂量组含有100mg/ml丙二醇,而葛根素注射液高剂量组溶血率为79.2%,显着高于复方葛根素注射液Ⅰ、Ⅱ、Ⅲ各组。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牛磺酸与葛根素配伍应用,均可拮抗由葛根素诱发的溶血不良反应,并可使发生率降低至生理盐水水平。提示可应用中药方剂配伍理论,将中药单体成分葛根素与牛磺酸配伍应用,制成无溶血不良反应的复方葛根素注射液,以消除葛根素单独应用的不良反应。本文对复方葛根素制剂成型工艺中辅料选择、用量、pH值以及冻干工艺进行考察,确定注射用复方葛根素粉针的制备工艺为:取葛根素5g、牛磺酸25g,加适量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加入注射用甘露醇,用碳酸钠调pH值至6-7之间,加注射用水至400ml,0.2μm微孔滤膜过,每支西林瓶装溶液2ml。置冷冻干燥箱内,预冻温度为-40℃,冷肼温度为-60℃,保温1h。然后抽真空,当真空度达到10Pa以下后,开始加温升华,并保证升华时样比产品的共晶点温度低5℃,应低于28℃,并在此状况下维持10小时,直到产品中的冻结冰升华完毕为止;主干燥完成后迅速升温,样品终点温度28℃,保温1h后出箱。上述工艺小试各批次产品的成品率均在90%以上,各批产品的外观和再分散性均符合规定。虽然牛磺酸可消除葛根素所引发的急性血管内溶血不良反应,大大提高了原葛根素注射液的安全性,但葛根素与牛磺酸配伍组成的新复方制剂属化学药品注册分类1,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应进行复方制剂中多种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研究。为了比较葛根素与牛磺酸配伍复方制剂与各组分单独应用时的动力学差异,对牛磺酸与葛根素配伍的合理性进行探讨,本文建立了血浆中葛根素、牛磺酸的HPLC测定法,进行复方葛根素注射制剂中两组分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相互影响实验。本实验采用6%高氯酸沉淀蛋白预处理方法,用甲醇—0.2%磷酸为流动相,在250nm处测定了血清中葛根素的浓度。在此色谱条件下,葛根素在1.01-60.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度及精密度均满足低血药浓度葛根素测定的要求。本实验采用6%高氯酸沉淀蛋白,2,4—二硝基氟苯(DNFB)柱前衍生化预处理方法,用甲醇—pH5.5乙酸钠、乙酸缓冲液为流动相,在360nm处测定了血清中牛磺酸的浓度。进行24小时内Beagle犬血清中牛磺酸含量动态变化考察,发现不同Beagle犬个体血清中牛磺酸浓度差异较大,同一Beagle犬个体血清中牛磺酸浓度在24h内较稳定,因此,本实验以给药前空白血清中牛磺酸的浓度作为Beagle犬体内牛磺酸基粗?进行牛磺酸在Beagle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在此色谱条件下,牛磺酸在18.4-36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度及精密度均满足低血药浓度牛磺酸测定的要求。应用所建立方法,进行了6只Beagle犬单剂量静脉注射用复方葛根素粉针、葛根素注射液、牛磺酸注射液后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葛根素注射液、牛磺酸注射液和注射用复方葛根素粉针后,葛根素和牛磺酸在犬体内的处置均符合二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葛根素注射液后,犬体内葛根素的t1/2α=3.25±1.76min,t1/2β=55.5±4.78min,AUC0-t=2364.93±158.45μg·min/ml;单剂量静脉注射葛根素牛磺酸注射液后,犬体内牛磺酸的t1/2α=11.31±4.15min,t1/2β=177.8±228.73min,AUC0-t=10361.69±1868.41μg·min/ml;单剂量静脉注射复方葛根素制剂后,犬体内葛根素的t1/2α=3.73±0.55min,t1/2β=56.0±2.70min,AUC0-t=2489.57±115.83μg·min/ml,犬体内牛磺酸的t1/2α=12.34±8.28min,t1/2β=201.0±166.46min,AUC0-t=11811.21±3771.71μg·min/ml。应用配对t检验法对单剂量静脉注射葛根素注射液和复方葛根素粉针中葛根素的t1/2α、t1/2β、V(c)、Cl(s)、AUC、AUC0-∞、AUC0-t、MRT0-∞、MRT0-t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复方葛根素中牛磺酸与葛根素配伍后牛磺酸的药物动力学过程与牛磺酸单独给药的药物动力学过程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应用配对t检验法对单剂量静脉注射葛根素注射液和复方葛根素粉针中牛磺酸的t1/2α、t1/2β、V(c)、Cl(s)、AUC、AUC0-∞、AUC0-t、MRT0-∞、MRT0-t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复方葛根素中葛根素与牛磺酸配伍后葛根素的药物动力学过程与葛根素单独给药的药物动力学过程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将葛根素和牛磺酸组成注射用复方制剂后,葛根素和牛磺酸的药物动力学特征未发生改变,两组分配伍应用无药物动力学的相互作用,为组方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提供依据。通过对氯仿诱发小鼠心率失常的影响实验对牛磺酸、葛根素配伍前后药效相互影响进行探讨。发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心得安、复方葛根素注射高剂量均能显着延缓小鼠出现心律失常(P<0.01);与心得安阳性对照药比较,复方葛根素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给药组小鼠出现心率失常的时间与心得安组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复方葛根素注射液抗氯仿诱发的小鼠心率失常的效果与心得安相似;与复方葛根素注射液中剂量给药组比较,拆方成分葛根素、牛磺酸抗氯仿诱发的小鼠心率失常的效果弱于复方,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实验对牛磺酸、葛根素配伍前后药效相互影响进行探讨。发现垂体后叶素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空白对照组的大鼠,用生物机能系统记录分析心电图,大都表现为S-T段抬高、心率减慢,T波高耸,个别T波低平或倒置,并大多数出现了严重的心搏失常(房早或室早所致的心搏间歇或二联律、三联律等,个别甚至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给予一定剂量的复方葛根素注射液后,与模型空白对照组比较,能显着改善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表现,如st段变化幅度减少,T波倒置、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例数均减少,血清心肌酶CK、LDH-L、AST的释放亦明显减少。以上结果显示复方葛根素注射液具有一定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作用。结果显示:牛磺酸消除葛根素溶血不良反应的同时,葛根素、牛磺酸两个成分配伍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为牛磺酸、葛根素配伍的合理性提供了药效学依据。本研究应用中药注射液偶发性溶血评价方法,发现牛磺酸可拮抗葛根素溶血不良反应。提示可通过有效成分组方来消除葛根素的溶血不良反应,将牛磺酸与葛根素配伍,制成无溶血不良反应的复方葛根素注射液。通过复方葛根素制剂成型工艺研究,解决葛根素和牛磺酸的相容性问题和产品的稳定性问题,制成注射用复方葛根素粉针。应用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方法,对牛磺酸、葛根素配伍前后牛磺酸对葛根素药物动力学、药效的影响进行评价,发现葛根素与牛磺酸配伍不会影响各自的药物动力学过程,并且两个组方成分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提示二者可联合用药,为组方的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

李响[2](2008)在《葛根素注射液致敏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葛根素注射液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药物之一,但随着其应用频率的不断增加,有关其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也随之增多,且绝大多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因而成为该药临床应用的一大障碍。本实验从药理学角度出发,使用目前临床正在应用且有相关不良反应报道的葛根素注射液商品牌“葛畅”作为实验样品,牛血清蛋白作为阳性对照药品,利用免疫浊度法、石蜡切片法等手段,进行了动物体外溶血实验、体内溶血实验、溶血趋势增强实验、临床给药模拟实验等研究。结果显示葛畅注射液在体外不会直接导致溶血发生,但会引起正常小鼠体内与剂量无相关性的溶血素水平升高,且能使小鼠体内由其他因素如绵羊血红细胞所致溶血素高水平的再次升高,同时可能导致给药小鼠的肾脏损伤。实验所得免疫球蛋白G数据支持某些品牌葛根素注射液存在引起药源性二型免疫超敏反应的物质。作者建议进一步分析根除葛根素注射液中的致敏因素并寻求根除致敏源的方法。

朱玉珍,汪波,马明信[3](2003)在《葛根素中毒的实验室诊断及致病机制(附四例实验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葛根素中毒的致病机制。方法 采用血液免疫学体外药物模拟抗球蛋白实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检测患者RBC(Pc)上的免疫复合物;间接抗球蛋白实验(IAT)检测试剂红细胞(Dc)被患者血清(Ps)、葛根素、补体在37℃孵育后及间接抗球蛋白实验中有否凝集或溶血。结果4例红细胞DAT均阳性;间接抗蛋白实验:Dc经4例Ps、3种浓度葛根素在37℃孵育后均凝集;在IAT洗涤过程中被例1 Ps孵育的Dc部分溶血;在用抗球蛋白试剂(AGS)检测中,Dc与3种特异性AGS均凝集;Dc单独与葛根素孵育不凝集;不加药物的Ps组及加入药物的Ds组均不凝集。结论患者血清中含有可活化补体的IgM类抗葛根素抗体,此为急性血管内溶血、肾衰的病理基础。

二、葛根素中毒的实验室诊断及致病机制(附四例实验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葛根素中毒的实验室诊断及致病机制(附四例实验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克服溶血的复方葛根素注射制剂生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文献研究
    1.葛根的研究进展
        1.1 葛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1.2 葛根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1.2.1 抗心律失常作用。
        1.2.2 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作用
        1.2.3 降压作用
        1.2.4 对心肌缺氧的保护作用
        1.2.5 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1.2.6 降血糖作用
        1.2.7 解热作用
        1.2.8 其它药理作用
        1.3 讨论
    2.葛根素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2.1 口服葛根素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2.2 葛根素注射液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2.3 葛根素在复方注射剂中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2.4 葛根素滴眼液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2.5 讨论
    3.葛根素注射液安全性研究进展
        3.1 葛根的现代毒理学研究
        3.2 临床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报道
        3.2.1 致药物热
        3.2.2 致溶血反应
        3.2.3 致过敏、药物性皮疹、休克
        3.2.4 致其他不良反应
        3.3 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3.4 讨论
    4.牛磺酸研究概述
        4.1 牛磺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1.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4.1.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4.1.3 解热作用
        4.1.4 细胞保护效应
        4.1.5 其他药理作用
        4.3 牛磺酸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4.4 讨论
    5.中药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5.1 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5.1.1 副作用
        5.1.2 毒性反应
        5.1.3 过敏反应
        5.1.4 特异质反应
        5.1.5 致畸作用
        5.2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5.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
        5.3.1 复杂成份引发不良反应
        5.3.2 中药注射剂的工艺、质量问题
        5.3.3 中药注射剂剂量与浓度
        5.3.4 病人因素
        5.4 黄酮类化合物对红细胞细胞膜的影响
        5.5 讨论
    6.小结
第二章:葛根素注射液溶血不良反应的评价方法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受试药物
        1.2 实验动物
        1.3 试剂、仪器
    2.方法
        2.1 药典溶血检查
        2.2 偶发性溶血检查法
    3.实验结果
        3.1 葛根素注射液药典溶血检查实验结果
        3.2 葛根素注射液偶发性溶血检查实验结果
    4.讨论
        4.1 药典溶血检查法应用存在局限
        4.2 溶血观测时间的确定
        4.3 药物浓度的选择
        4.4 如何进行中药注射液偶发性溶血评价
        4.5 丙二醇、葛根素与葛根素注射液溶血相关性分析
        4.6 葛根素引致急性血管内溶血机制的探讨
    5.小结
        5.1 药典溶血检查法难以预测偶发性溶血
        5.2 中药注射液偶发性溶血评价方法的建立
        5.3 葛根素是葛根素注射液溶血的主要诱因
        5.4 关注中药单体成分的不良反应,提升药物研发的安全意识
第三章:牛磺酸对葛根素注射液溶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受试药物
        1.2 实验动物
        1.3 试剂、仪器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4.1 溶血不良反应评价方法的重复
        4.2 牛磺酸可拮抗葛根素诱导的偶发性急性血管内溶血不良反应
    5.小结
        5.1 中药注射液偶发性溶血不良反应评价方法
        5.2 葛根素注射液急性血管内溶血不良反应解决方案
        5.3 中医理论的现代应用开发复方葛根素制剂
        5.4 复方葛根素制剂配伍的合理性、可行性研究
第四章:复方葛根素注射制剂的制备研究
    1.剂型选择
    2.处方筛选
        2.1 支架剂的选择
        2.2 支架剂用量的选择
        2.3 pH值对冻干工艺的影响
        2.4 制剂处方和制法
    3.冻干工艺参数考察
        3.1 共熔点的测定(电阻法)
        3.2 冷冻干燥条件筛选
        3.3 配伍稳定性实验
        3.4 制备工艺小试
    4.小结
第五章:牛磺酸与葛根素药物动力学行为相互影响研究
    1.血浆中葛根素测定方法的建立
        1.1 实验材料
        1.2 方法与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2.血浆中牛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1.实验材料
        2.2.方法与结果
        2.3.讨论
        2.4 小结
    3.牛磺酸与葛根素药物动力学行为相互影响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 讨论
    4.小结
第六章:牛磺酸与葛根素药效相互影响研究
    1.对氯仿诱发小鼠心率失常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受试药物
        1.2 实验方法和结果
        1.3 讨论
    2.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
        2.1.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试剂、试药: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3 讨论
    3.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葛根素注射液致敏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葛根素注射液简介
    1.2 葛根素注射液制备工艺分析
    1.3 葛根素注射液临床使用基本情况
    1.4 葛根素注射液的药物不良反应
        1.4.1 PI 所致ADR 现有临床分析
        1.4.2 药源性溶血性贫血
        1.4.3 超敏反应分型及各型主要特点
    1.5 综述小结
第二章 实验设计
    2.1 体外溶血实验
    2.2 体内溶血素生成实验
    2.3 体内溶血趋势增强实验
    2.4 临床给药模拟实验
第三章 体外溶血实验
    3.1 药物的选择
    3.2 实验步骤
        3.2.1 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3.2.2 不同药物浓度的溶血实验
    3.3 实验结果
第四章 溶血素测定方法的探索
    4.1 溶血素测定方法的选择
        4.1.1 广义溶血素的测定方法
        4.1.2 狭义溶血素的测定方法
    4.2 有限稀释微量溶血法预实验
        4.2.1 原理
        4.2.2 实验准备
        4.2.3 实验步骤
        4.2.4 有限稀释微量溶血法预实验结果
    4.3 HiCN-Hb 法预实验
        4.3.1 原理
        4.3.2 实验准备
        4.3.3 实验步骤
        4.3.4 HiCN-Hb 法预实验结果
    4.4 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法预实验
        4.4.1 原理
        4.4.2 实验准备
        4.4.3 实验步骤
        4.4.4 PCA 法预实验结果
        4.4.5 PCA 法测定溶血素小结
    4.5 琼脂扩散沉淀反应法预实验
        4.5.1 原理
        4.5.2 实验准备
        4.5.3 实验步骤
        4.5.4 琼脂扩散沉淀反应法测定溶血素预实验结果
    4.6 免疫比浊法预实验
        4.6.1 原理
        4.6.2 实验准备
        4.6.3 实验步骤
        4.6.4 免疫比浊法测定溶血素预实验结果
    4.7 溶血素测定方法小结
第五章 体内溶血素生成实验
    5.1 实验设计
    5.2 动物饲养及实验准备
        5.2.1 动物饲养
        5.2.2 实验准备
    5.3 实验步骤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 体内溶血趋势增强实验
    6.1 实验设计
    6.2 实验准备
    6.3 实验步骤
    6.4 实验结果及分析
第七章 临床给药模拟实验
    7.1 实验设计
    7.2 实验准备
    7.3 实验步骤
        7.3.1 脾匀浆 IgG 测定
        7.3.2 组织切片
        7.3.3 Masson 染色
    7.4 实验结果及分析
        7.4.1 脾匀浆IgG 含量测定
        7.4.2 AY、BY 组死亡小鼠解剖结果
        7.4.3 染色结果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葛根素中毒的实验室诊断及致病机制(附四例实验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克服溶血的复方葛根素注射制剂生物评价研究[D]. 李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2]葛根素注射液致敏作用研究[D]. 李响. 天津大学, 2008(08)
  • [3]葛根素中毒的实验室诊断及致病机制(附四例实验报告)[J]. 朱玉珍,汪波,马明信. 北京医学, 2003(06)

标签:;  ;  ;  ;  ;  

葛根素中毒的实验室诊断及致病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