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及围产期母婴保健现状调查

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及围产期母婴保健现状调查

一、计划外生育及外来人口围产期母婴保健现状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林露萍[1](2020)在《民族地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研究 ——以百色市右江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流动人口是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群体,是重要的劳动生产力。流动人口孕产妇是流动人口中的特殊人群,占据着本地区孕产妇相当大的比例,做好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工作,对提高当地的孕产妇保健质量,实现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将流动人口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对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和分娩结局等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措施,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孕产妇保健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质量。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百色市右江区这一少数民族地区,以期提升革命老区出生人口素质,让老区人民共享祖国发展成果。方法:(1)抽样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广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广西人口健康信息业务应用子平台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百色市右江区2个街道、4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登记的全部单胎分娩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基于医院电子信息系统,根据身份证号与右江区内各医院HIS系统住院分娩病历信息进行匹配,导出分娩等相关信息,删除主要信息不全者,对孕产妇资料整合。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流动人口组,即非右江区户籍者;一组为户籍人口组即右江区户籍者。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结局、围产儿死亡及死亡原因、围产儿死亡高危因素以及信息服务绑定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分析,探讨两组间的差异及可能的原因。(2)问卷调查及访谈。采用自制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孕产妇的基本情况、保健服务利用等情况,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孕产妇产检次数的有关因素;分别访谈孕产妇、妇幼保健医护人员和保健工作管理人员,调查相关人员保健知识及相应人员保健服务意识、保健管理等情况。结果:(1)本次研究纳入单胎孕产妇18403例。其中,户籍人口孕产妇12108例,占65.79%;流动人口孕产妇6295例,占34.21%。两组孕产妇少数民族比例超过70%,其中壮族比例最高,体现出民族地区的地域特点。(2)户籍组服用叶酸和医保报销比例均高于流动组,流动人口组孕次大于等于3次占52.8%,高于户籍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户籍人口组孕产妇在孕13周之前建立母子保健手册、产检次数大于5次以及产后随访次数大于等于2次的比例均高于流动组人口组孕产妇,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流动人口组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贫血、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发生率比户籍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3)妊娠结局:户籍组孕产妇剖宫产比例高于流动组,户籍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流动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两组孕产妇在分娩孕周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分布情况差异有显着性,P<0.05。围产儿的死亡率呈现逐渐降低。围产儿死亡死因中,胎儿因素、母亲因素分别排前两位。对围产儿死亡高危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产儿不良结局与孕妇本人年龄、产检次数、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孕周、妊娠期糖尿病、贫血显着相关。(4)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早孕建册情况、经济收入、互联网应用评价得分是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年龄、学历、保健服务知识、早孕建册情况、政府健康教育服务、经济收入等与产检次数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越大的人群,做产检更倾向于>8次;本人和配偶学历越高产检次数越频繁;家庭月收入越高,产检次数越多;保健知识越丰富,早孕建册,接受过健康教育等政府提供服务的人群产检次数越多。访谈也发现不少孕产妇分娩前未能充分接受妇幼保健机构提供的专业化的健康教育,流动人口孕产妇对保健服务相关政策的知识知晓率还比较低,保健服务可及性差;妇幼保健人员工作强度大,服务主动性不高;孕产妇保健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结论与建议:(1)百色市右江区作为民族地区在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与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在流动人口孕产妇的早孕建册、健康教育、产后访视等方面的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改进。(2)妇幼保健机构保健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要重点关注流动人口孕产妇,以降低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贫血等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3)建议妇幼保健机构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与管理,特别是孕产妇保健知识宣传和孕前健康教育,尤其是对文化程度低的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的依从性。(4)建议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医保制度,提高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工作积极性,督促各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工作职责,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保健组织的科学化管理,建立统一的孕产妇保健管理系统。要大力推进孕产妇保健服务信息化工作,加快构建“互联网+”医联体新模式,打破现有行政隶属性医疗管理机构组织制度架构的体制约束,开展诊疗医院之间广泛且紧密的业务协作,提高城市以及基层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的综合诊疗服务水平,提高母婴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质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周长友[2](2018)在《生育政治—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权力与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恩格斯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体现为两种类型,一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另一则是人类自身的生产。政治学研究长期以来以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为关注重点,较少论及人类自身的生产和价值分配过程。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中国现代节育运动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部分田野访谈资料,深入考察分析了现代生殖技术进步对节育运动中国家权力空间生产和分配的作用和影响,探讨现代国家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生育权利和资源的价值分配及其政治逻辑。国家权力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重塑了人们的身体观,同时也扩展了政治价值分配的权力空间,从而使医疗化身体、国家化生育和科学化生育成为中国现代节育运动的主要特征。国家权力和科学技术的双重作用不仅在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衍生出性别、民族、区域和年龄结构等失衡性权利问题,同时也衍生出配子技术和选择生育等生命和技术伦理问题。这些演变不仅是现代国家生育权利和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产物和结果,也会对未来中国生育政治的权力与权利分配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将生育政治的历史过程、运行逻辑、实践后果及时代特征展露无遗。传统社会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人口增长相对缓慢,“广土众民”成为王朝统治者追求的主要政治目标,家庭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成为节育行为的主要实施者和参与者。西方近代节育思想在中国社会的传播不仅带来了生育“价值的颠覆”,而且使部分知识分子将节育运动同提高国民素质和摆脱“东亚病夫”形象的政治意义紧密联系在一起,西方医学科学和技术的传入则为在中国社会进行节育实践提供了可能。这促使中国近代节育运动逐渐由观念宣传迈向行动实践,开始在一些沿海大城市零星开展起来,但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和产生的影响均非常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人们的生育行为迅速从“私域”走向了“公域”,个人身体在技术支持下开始成为国家权力运行的公共空间,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贯彻国家生育意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医疗化身体、国家化生育和科学化生育等现代节育运动的基本特征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生殖医学技术进步带来的身体医疗化现象不仅抛弃了传统医学将人类身体视为一个封闭空间的旧有认知,而且将公民的个人身体内部空间公开地展示在权力和技术的双重规训之下。生育行为的政治化和技术化转变使国家政治权力成为节育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权力保障,生殖技术则为节育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两者紧密协作共同塑造了中国现代节育运动的基本面貌。公民个人的身体在权力和技术的双重作用下成为被规训的后果和对象。在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国家权力的作用下,公民个人身体不仅成为不断被权力化敞视、检查和填充的对象,同时也成为被技术化敞视、检查和填充的对象。医疗化的身体不仅在权力和技术的双重规训作用下成为了空间编排的消极接受者和时间监控的消极服从者,而且逐渐演变形成了身体“真理”知识的积极驯服者。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国家化生育以计划生育政策为主要内容,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被认为是政策实施的两项主要宗旨。国家通过建立人口计划目标调控体系和完善人口计划工作指标体系实现对人口增长数量的计划约束,同样通过建立优生目标调控体系和完善优生目标调控方式实现对人口增长质量的计划控制。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国家通过建立从中央、省、地(市)、县、乡、村的六级计划生育行政组织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构建了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繁密计划生育权力和技术网络,形成了对公民个人身体和生育行为进行权力和技术监视的强大力量。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制度、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度和计划生育政策动员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强化了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渗透力度,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公民个体和家庭在面对强势权力和技术干预时的权利失能化倾向。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科学化生育不仅是贯彻国家生育调控意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满足人们优生优育需求的主要方式。国家通过建立准生证制度、利益导向制度和基层监控制度等权力监控体系实现了对国家化生育意志的科学调控,同时也通过建立计划生育医疗技术监控、避孕药具监控和人口统计监控等方式实现了对人们科学生育行为的国家监控。医疗组织的广泛建立、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医疗技术的普及推广不仅是贯彻国家科学化生育意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满足人们优生优育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条件。国家计划生育技术体系的建立不仅为通过技术手段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国家优生优育措施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国家政治权力对公民个体生育权利和技术资源的分配具有规划性、选择性和非均衡性,由此衍生出一系列非均衡性的生育权利和生育后果。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节育技术应用中的性别失衡和女性婚姻中的“货币化”倾向等揭示出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固有的性别权利失衡问题。各民族之间生育政策的失衡、民族区域之间生育政策的差异和人口增长状况的差别等问题折射出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原本就存在的民族权利失衡问题。人口增长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则表明了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各区域之间人们享有生育权利的失衡问题。人口年龄结构中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则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各区域之间的人口在青少年抚养和老年人口赡养负担方面的权利失衡问题。医疗资源的城乡失衡、地区失衡和结构失衡问题则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人民享有平等医疗资源的权利失衡问题。在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权力和技术显然会对生育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产生深刻影响。随着现代国家权力的扩张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生育日益公共化、国家化、政治化和技术化,由此衍生出诸多的生育问题并引发了激烈的权利之争。随着社会发展及公民个人独立和权利意识的增长,人们更加关注技术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制约以及人口生产过程中的女性平等、生育平等、生命平等和生育自由等问题,尝试重新思考和确定生育过程中的权力干预的边界和技术渗透的限度问题。这导致人们对于今天中国生育权利和资源分配的非均衡性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多问题,国家人口生产的目标及计划生育政策本身的正当性和必要性等提出了质疑。在实践中,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大幅度调整国家人口生产和发展目标及“计划生育”政策。这些国家目标和政策的调整并未改变人口生产资源和权利的国家权威性分配的特征,甚至在一定程度是生育政治逻辑的继续和体现,只是在不同时期国家权力干预和调控的范围、重点、目标以及手段有所不同而已罢了。

杨玲[3](2017)在《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现状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保障孕产妇健康是联合国第五个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孕产妇保健服务对于降低母婴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生育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对全国妇幼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增加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提前早孕检查时间,可有效降低高危妊娠的发生率和母婴死亡率。据相关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户籍人口孕产妇的死亡率为12.3/10万,其中城市户籍孕产妇死亡率为10.4/10万,非户籍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13.84/10万,可见流动人口孕产妇是城市孕产妇死亡的高危人群。相对而言,在孕产妇保健服务的利用上,流动人口要远低于户籍人口。就西岗区而言,2016年妇幼健康年报显示,流动人口孕产妇仅有65%接受过5次以上产前检查,但西岗区77.3%的高危妊娠产妇为流动人口。因此,为保障流动人口母婴健康,应该有效推进流动人口孕产妇对保健服务的利用,早发现早干预,减少高危妊娠发生。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小型座谈、统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首先,在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针对西岗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从事妇幼保健工作的医护人员、流动人口孕产妇设计了访谈提纲,并选取西岗区5个街道的300名流动人口孕产妇发放调查问卷。其次,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西岗区户籍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现状相对比,找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存在问题。经由卡方检验、多因素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查找影响因素,结合访谈原因分析,发现流动人口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健康意识、医保政策及政府提供孕产妇保健服务可及性等因素是造成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最后,从加强政府对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管理、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加大保障力度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李海燕[4](2017)在《话语实践与权力运作对孕产行为的规训 ——以重庆汉族农村Z村为例》文中指出孕产行为是人类社会基本行为之一,既是生物过程,也受社会文化影响。特定社会有特定的孕产知识,知识是话语产生的条件,具有权力性的话语实践会引发孕产行为的改变。本文对Z村传统孕产话语和现代妇幼保健三个发展阶段中关键话语的研究发现:传统社会“生娃等于过坎”的话语,将孕产的高风险性归因于为社会文化因素,并通过系列礼俗禁忌来降低风险;新法接生阶段的关键话语是“一躺三消毒”,它借助村民对细菌和大出血等知识的认知,规训了村民行为,使其选择新法接生;在计划生育政策背景下,村民追求优生优育,而不断得以推广的生物医学知识被认为可以筛查和避免不健康婴儿出生,这在B超等技术的使用中得到很好体现,因而孕产妇系统管理阶段的“优生”话语能有效实现孕期监控,村民接受了孕期监控这一强烈的行为规训;围产期保健阶段的关键话语是“分娩安全”,随着生物医学知识深入人们生活,孕产风险越来越受到医学关注,在此话语的规训下,村民们越来越相信医学检查,越来越遵从医嘱并全部住院分娩。诚然,话语并非静止不变,它会随着社会环境和功能需要的改变而发生转化和综合。“一躺三消毒”可帮助妇女迈过“生孩子这道坎”;“优生”话语则是在针对“产”的“一躺三消毒”基础上,实现对“孕”期的全面监控;“分娩安全”更是结合孕期监控与分娩为一体,既注重“孕”也注重“产”,力图对孕产行为进行全面的、深度的监控与规训。在话语实践运作方面,不同的话语在妇幼保健不同发展阶段利用不同的权力方式发挥作用,规训村民的孕产行为。在新法接生阶段,“一躺三消毒”话语的权力运作主要是靠宣传话语规训;在孕产妇系统管理阶段,“优生”话语主要靠国家强制权力运行;在围产期保健管理阶段,“分娩安全”话语依靠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因技术提高而加强了技术权力,从而规训了村民住院分娩的行为。此外,村民被规训,在不同生育胎次上也有所不同,在妇幼保健三个发展阶段中村民均注重头胎的孕产方式,二胎(及其以上)会因政策变化以及孕产妇的生育经验而有所调整。总之,从妇幼保健三个发展阶段的关键话语对Z村孕产行为的规训过程,可以看到:生物医学知识随着国家权力的推动,快速进入村民生活;国家权力与现代知识进入地方社会网络中,经受传统地方知识和生活智慧的选择、转化与应用。村民行为的改变更多出于实用主义与人际关系的权衡考量,而不是被动接受国家权力的规训。换句话说,孕产行为的转变,是现代知识通过话语进入传统社会发挥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国家权力直接规训农民行为的结果。当然,国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医学知识传播与接受的速度,孕产行为的现代化改变也满足了国家权力的要求。

包连燕[5](2016)在《社区参与模式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进一步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期保健情况,保障流动人口孕产妇健康,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确保优生优育,使得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得到越来越规范地管理。本研究经前期的文献研究结合相关工作规范,利用社区参与模式对无锡市某区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管理,了解社区参与的干预模式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取该区最大的,流动人口最为密集的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建册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2013-2014年社区参与管理后的已结案的487名流动孕产妇设为研究组,2010-2011年未有社区参与管理的已结案的398流动孕产妇设为对照。通过设计调查表,进行干预前后围产保健指标数据收集整理,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或百分比(%)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两组年龄、学历、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孕产妇早孕建册率为81.72%高于对照组的46.98%;研究组接受5次以上产前检查率为71.66%,对照组为53.52%;研究组初检孕周<12周率为83.16%,对照组为48.49%;研究组围产期健康知识合格率为74.13%,对照组为58.79%;研究组产后检查率为72.01%,对照组为39.45%,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分析:研究组低出生体重率为1.85%.对照组为4.02%;研究组巨大儿率1.64%,对照组5.03%,两组指标率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参与的模式的管理使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利用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该模式值得总结、完善和推广。

纪月华,赵天广[6](2014)在《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文中指出通过分析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数据,从现状分析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保健率低的影响因素,提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林元,陈小梅,黄慧卿,李艳华,张蓉华,李云,林娟,罗金英,黄纬美[7](2014)在《福建省妇女保健研究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妇女保健学是一门应用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方法,按照生物-医学-社会医学模式,研究妇女生命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保健对策,以保障和增进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医学学科。妇女保健的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对个体而言,主要采用临床医学的方法使妇女一生各阶段和特殊生理时期的保健需求得到满足,并对疾病进行筛查和早期诊治;对群体而言,主要采用预防医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妇女健康的因

陆荣仙[8](2013)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状况调查和健康教育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围产期孕产妇保健状况并评价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选择参加孕妇学校的孕产妇(观察组)和未参加孕妇学校的孕产妇(对照组)各52例,调查对围产期健康教育的情况及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并发症等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得分情况高于对照组,平均产前检查的次数多于对照组,顺产和母乳喂养的例数多于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显着短于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1)。孕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及丈夫文化程度高是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的影响因素。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孕产妇对围产期的保健的重视,影响孕产妇进行孕前检查的因素主要有孕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丈夫的文化程度,对于不同情况的孕产妇应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龙素琼[9](2013)在《云南陆良农村妇女产后保健需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农村妇女产后保健需求和需求满足情况,分析产后保健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产后保健服务质量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非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以13位农村产妇和27位母婴保健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通过对资料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提炼出主题。结果:受访产妇存在以下需求,即新生儿健康和喂养、产妇饮食和卫生行为、母乳不足、产后避孕知识的指导和家庭支持,并且对产后访视提出了具体要求。农村产后保健服务不能满足产妇需求,存在健康指导不全面、不关注产妇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和产后访视流于形式等问题。影响产后保健服务的因素主要包括缺少资金、人力资源不合理、农村产妇文化程度低以及乡村医生工作缺乏监督等。讨论:受自身文化程度影响,农村产妇保健意识不强、缺乏健康知识,她们更需要获得良好的产后保健服务。国家应加大对农村产后保健服务的投入和监管力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产后访视人员的专业化,探索助产士在产后访视服务中的使用问题。结论:农村产后保健服务没有满足产妇的需求。资金不足、人力资源不合理、缺乏监督以及产妇自身文化程度低等因素影响农村产后保健服务的提供和利用。国家应关注农村产后母婴健康,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产后保健服务质量。

陈玉琳,孙慧敏[10](2012)在《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现状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做好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工作,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率和早孕建卡率,保障孕产妇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降低难产因素,确保优生优育。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分娩的333例外来流动人口的产前检查现状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尤其是计划外妊娠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状况,即系统管理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95%),合格产前检查率、孕产妇早检率较低(12.3%),产检达到国家规定标准≥5次者低(57.7%),剖宫产率高(35.7%)。外来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存在缺陷,超生现象严重。结论: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意识薄弱,相当部分流动孕产妇不知道要孕产期检查及系统检查。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计划外生育因素是影响其产前检查及系统管理率达标的主要因素。

二、计划外生育及外来人口围产期母婴保健现状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划外生育及外来人口围产期母婴保健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民族地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研究 ——以百色市右江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疾病诊断标准和变量相关定义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及妊娠结局
    2.2 访谈结果
    2.3 孕产妇保健服务与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3 讨论
    3.1 流动人口组与户籍人口组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差异分析
    3.2 流动人口组与户籍人口组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差异分析
    3.3 流动人口组与户籍人口组妊娠结局差异分析
    3.4 围产儿死亡分析
    3.5 妇幼保健管理者、医护人员和流动人口孕产妇访谈结果分析
    3.6 孕产妇保健信息化管理需求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访谈提纲
    附录B 母婴保健服务与健康知识调查问卷
综述 我国流动人口孕妇产前保健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2)生育政治—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权力与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选题背景与意义
    2、研究综述
    3、本研究尝试解答的问题
        3.1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国家调控问题
        3.2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科学调控问题
        3.3 现代节育运动调控衍生的失衡性问题
        3.4 现代生育政治中的权力与权利分配之争问题
第一章 医疗化身体: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节育控制
    第一节 中国现代节育运动的兴起
        1、中国近代节育政治的兴起
        2、中国现代节育政治运动的演变
    第二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身体权力化“规训”
        1、身体的权力敞视
        2、身体的权力检查
        3、身体的权力填充
    第三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身体技术化“规训”
        1、身体的技术敞视
        2、身体的技术检查
        3、身体的技术填充
    第四节 身体的失控: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个体化失能
        1、身体空间编排的消极接受者
        2、身体时间监控的消极服从者
        3、身体“真理”知识的积极驯服者
第二章 国家化生育: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国家调控
    第一节 国家人口调控目标下的节育运动
        1、国家人口计划目标的发展历程
        2、国家人口计划目标的调控体系
        3、国家人口计划目标的指标体系
    第二节 国家优生目标调控下的节育运动
        1、国家优生工作的发展历程
        2、国家优生目标的调控体系
        3、国家优生目标的调控方式
    第三节 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计生组织体系
        1、计划生育组织体系
        2、计划生育运行方式
第三章 科学化生育: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技术监控
    第一节 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组织、资源与技术控制
        1、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组织控制
        2、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资源控制
        3、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技术控制
    第二节 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社会监控体系
        1、国家化生育权力监控体系
        2、国家化生育技术监控体系
第四章 失衡性权利:生育权利的非均衡性及后果
    第一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性别失衡问题
        1、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出生人口性别失衡问题
        2、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性别平等问题
        3、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女性与婚姻
    第二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民族失衡问题
        1、现代节育运动中各少数民族人口生育政策之间的失衡问题
        2、现代节育运动中各少数民族地域之间生育政策失衡问题
        3、现代节育运动中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状况之间的失衡问题
    第三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区域失衡问题
        1、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城乡失衡问题
        2、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地区失衡问题
    第四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年龄结构失衡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失衡中的城乡差异
        2、人口年龄结构失衡中的地区差异
    第五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医疗资源失衡问题
        1、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医疗资源的城乡失衡问题
        2、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医疗资源的地区失衡问题
        3、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医疗资源的结构失衡问题
第五章 技术性失衡: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权利之争
    第一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妇女解放与奴役之争
    第二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生育权与生命权之争
    第三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公民平等权之争
    第四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国家权力与公民自由之争
第六章 生育政治:现代国家生育权利和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及其逻辑
    第一节 现代国家生育政治的内涵
        1、生育的概念
        2、政治的概念
        3、生育政治的概念与内涵
        3.1 什么人享有生育权力和权利的问题
        3.2 人们在什么时候享有生育权力和权利的问题
        3.3 人们怎么样获得生育权力和权利的问题
    第二节 现代国家生育政治中的权力与权利分配逻辑
        1、生育政治权力和权利分配的一般逻辑
        2、生育政治权力与权利分配的特殊逻辑
        3、现代国家生育政治的特征
    第三节 现代国家生育政治的逻辑演变
        1、节育运动中的国家权力干预将减弱,社会和家庭自主调控力度将增强
        2、节育运动中的消极技术干预力量将减弱,积极技术干预力量将增强
        3、个人自主生育和科学选择生育将会给节育运动带来的新的伦理和法律挑战
参考文献
致谢

(3)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关键词阐释
        1.2.1 流动人口
        1.2.2 孕产妇保健服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2 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现状调查
    2.1 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调查研究依据
        2.1.1 理论基础
        2.1.2 调查分析方法
    2.2 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调查研究目的与方法
        2.2.1 调查研究目的
        2.2.2 调查方法及调查设计
        2.2.3 调查问卷信度效度
    2.3 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现状的访谈调查
        2.3.1 对西岗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负责人的访谈
        2.3.2 对西岗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部分医护人员的访谈
        2.3.3 对部分流动人口孕产妇的访谈
    2.4 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现状调差问卷发放与统计
        2.4.1 问卷样本的发放
        2.4.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 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3.1 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3.1.1 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现状总体概况
        3.1.2 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调查结果统计
        3.1.3 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存在利用率低等问题
    3.2 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现状影响因素分析
        3.2.1 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早孕检查影响因素分析
        3.2.2 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5 次产前检查影响因素分析
        3.2.3 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2 次产后访视影响因素分析
    3.3 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率低的原因分析
        3.3.1 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影响服务选择
        3.3.2 缺乏专业孕前健康教育
        3.3.3 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可及性差
        3.3.4 同等化管理服务不能满足需求
        3.3.5 流动人口孕产妇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3.3.6 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工作主动性差
4 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提升建议
    4.1 加强政府对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管理
        4.1.1 探索孕产妇保健服务社区管理模式
        4.1.2 建立信息共享的多部门管理机制
        4.1.3 加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力度
    4.2 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
        4.2.1 创新开展孕产妇保健知识宣传教育
        4.2.2 提供流动人口孕产妇特色保健服务包
    4.3 加大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保障力度
        4.3.1 建立专业稳定的基层孕产妇保健服务队伍
        4.3.2 完善流动人口孕产妇医疗卫生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B 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保健服务现状调查访谈提纲
致谢

(4)话语实践与权力运作对孕产行为的规训 ——以重庆汉族农村Z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福柯关于知识、权力、话语相关理论
        1.2.2 孕产知识相关研究
        1.2.3 有关医疗行为的话语实践与权力分析
        1.2.4 孕产行为相关的其他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田野点介绍
        1.4.1 人口、生计情况
        1.4.2 丰都县计划生育历程
        1.4.3 医疗机构和接生人员情况
        1.4.4 分娩场所变化情况
        1.4.5 妇幼保健工作发展阶段
第2章 传统社会孕产行为与本土知识
    2.1 传统孕产观念、话语及其知识
    2.2 传统社会孕产实践
        2.2.1 求子习俗
        2.2.2 孕期衣食住行的种种禁忌
        2.2.3 分娩与月子禁忌
    2.3 异常孕产现象的归因与调节
        2.3.1 异常孕产现象的归因
        2.3.2 异常孕产现象的化解与调节
    小结
第3章“新法接生”对孕产行为的影响
    3.1 新法接生阶段及其关键话语
        3.1.1 Z村新法接生阶段及其关键话语
        3.1.2“一躺三消毒”话语及知识条件
    3.2“一躺三消毒”话语实践与权力运作
        3.2.1“一躺三消毒”从资料走进生活
        3.2.2“一躺三消毒”从国家机构走向地方本土
        3.2.3“一躺三消毒”从头胎采用到全面采用
    小结
第4章“孕产妇系统管理”对孕产行为的影响
    4.1 孕产妇系统管理阶段及其关键话语
        4.1.1 Z村孕产妇系统管理阶段及其关键话语
        4.1.2“优生”话语及知识条件
    4.2“优生”话语实践与权力运作
        4.2.1 宣传话语与规训
        4.2.2 组织权力与优生监测:孕产妇置于医务人员的监控中
        4.2.3 国家强制与计划生育政策背景下的优生孕产实践
        4.2.4 社会服务技术权力与规训
    小结
第5章“围产保健管理”对孕产行为的影响
    5.1 围产期保健管理阶段及其关键话语
        5.1.1 Z村围产期保健管理阶段及其关键话语
        5.1.2“分娩安全”话语及知识条件
    5.2“分娩安全”话语实践与权力运作
        5.2.1 Z村全面住院分娩历程
        5.2.2 宣传话语与规训
        5.2.3 组织权力与规训
        5.2.4 社会服务技术权力与规训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1994 年妇幼卫生项目乡镇和村器械装备标准
    附录三、全国计划生育宣传月标语口号
    附录四、孕产妇可免费享受的服务项目参考表(重庆市 2015)
致谢

(5)社区参与模式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流动人口孕妇产前保健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6)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现状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现状分析
        1. 流动孕产妇孕早期初检率及孕早、中期项目检查率低于户籍地孕产妇。
        2. 流动孕产服5次及以上产检率低于户籍孕产妇。
        3. 流动与户籍孕产妇产前保健利用的影响因素。
二、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保健率低的影响因素
    (一) 家庭经济收入低是制约流动孕产妇接受孕期保健服务的重要因素
    (二) 文化教育程度低和保健意识淡漠也是影响流动孕产妇接受孕期保健服务的主要因素
    (三) 医疗机构服务的因素制约了流动孕产妇接受孕期保健服务
    (四) 私人诊所提供不健全的产前检查项目加大了流动孕产妇孕期保健管理难度
    (五) 计划外生育影响了流动孕产妇接受孕期保健服务
三、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大力提高人口文化素质, 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宣传
    (二) 政府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 使母亲和婴儿获得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三) 将外来人口纳入暂住低管理, 为其建立健康档案, 改革以户籍为主的计划生育管理模式
    (四) 加强医务人员的素质培养
    (五) 政府增加投入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7)福建省妇女保健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及研究
    1.1 女性青春期保健
        1.1.1 女性青春期特点
        1.1.2 女性青春期的主要健康问题
        1.1.3 青春期保健
        1.1.4 青春期保健现状
        1.1.5 青春期保健学科的发展
    1.2 婚前保健
        1.2.1 婚前保健的意义
        1.2.2 婚前保健相关法律法规及进展
    1.3 围产医学
        1.3.1 围产医学的发展历史
        1.3.2 福建省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
        1.3.3 孕产期系统管理
    1.4 产后盆底康复
        1.4.1 妊娠对盆底的影响
        1.4.2 研究进展
    1.5 更年期保健
        1.5.1 更年期特点
        1.5.2 更年期保健内容
        1.5.3 更年期保健现状
        1.5.4 绝经相关激素补充治疗的国内外现状及展望
    1.6 妇女营养
        1.6.1 妇女营养状况
        1.6.1. 1 国内育龄妇女营养状况
        1.6.1. 2 福建省育龄妇女营养状况
        1.6.2 孕期营养性疾病
        1.6.3 妇女营养指导措施
    1.7 妇女心理
        1.7.1 福建省妇女心理保健研究
        1.7.2 与外省妇女心理保健水平对比
        1.7.3 妇女心理保健的现状
        1.7.3. 1 人员培养
        1.7.3. 2 工作的开展
    1.8 妇女常见疾病防治
        1.8.1 育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与性传播疾病现状
        1.8.2 宫颈癌与乳腺癌防治的研究
    1.9 孕产妇死亡监测研究
        1.9.1 福建省孕产妇死亡监测现状
        1.9.1. 1 孕产妇死亡率
        1.9.1. 2 死亡孕产妇分娩地点
        1.9.1. 3 孕产妇死亡原因
        1.9.2 讨论与对策
        1.9.2. 1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孕产妇系统保健及高危孕产妇管理
        1.9.2. 2 重视剖宫产问题
        1.9.2. 3 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抢救能力建设
        1.9.2. 4 民营和私人诊所规范化管理迫在眉睫
    1.1 0 出生缺陷监测研究
        1.1 0. 1 全国以医院为基础出生缺陷监测现状
        1.1 0. 2 国内出生缺陷的研究
        1.1 0. 3 福建省以医院为基础出生缺陷监测现状
2 存在问题
    2.1 资金投入少, 基础设施建设较差
    2.2 人力资源溃乏
    2.3 妇女保健服务存在薄弱环节
        2.3.1 婚前医学检查质量不高
        2.3.2 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不规范, 高危孕妇筛查能力不足从孕妇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发现群众自身保健意识差, 不
        2.3.3 出生缺陷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2.3.4 健康教育力度不够
3 发展思路及对策
    3.1 政府重视, 增加投入, 完善相关政策,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3.2 加强队伍建设
    3.3 加强学科管理, 开展妇女保健应用学科研究
    3.4 建立妇女保健服务模式

(8)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状况调查和健康教育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评价方法
        1.2.1 健康教育内容
        1.2.2 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内容及评价方法[2]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2.2 两组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的比较
    2.3 两组孕妇首次进行产检的时间比较
    2.4 两组孕产妇对孕期保健认知行为的比较
    2.5 两组孕产妇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比较
    2.6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比较
    2.7 影响孕产妇产前检查的因素分析
3 讨论

(9)云南陆良农村妇女产后保健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简介
2 文献回顾
    2.1 文献回顾
    2.2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3 研究设计和方法
    3.1 设计思路
    3.2 研究方法
4 结果
    4.1 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
    4.2 农村妇女产后保健主要需求
    4.3 产后保健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4.4 影响产后保健服务的主要因素
    4.5 本章小结
5 讨论
    5.1 农村妇女产后保健需求分析
    5.2 农村产后保健服务不能满足产妇需求
    5.3 资金不足影响乡镇卫生院对产后保健积极性
    5.4 人力资源问题制约农村产后保健服务质量
    5.5 农村产后保健服务缺乏有效监督
    5.6 社会文化因素对农村产后保健的影响
    5.7 建议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陆良县各乡镇人均纯收入和距离县城的距离
附录3 农村妇女产后保健需求研究知情同意书
附录4 编码表
附录5 受访产妇一般资料
附录6 受访母婴保健工作人员一般资料
作者简介

(10)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现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外来流动孕产妇建卡率
    2.2 外来流动孕产妇产检率
    2.3 外来流动孕产妇产检情况与妊娠结局
3 讨论
    3.1 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低的影响因素
    3.2 建议

四、计划外生育及外来人口围产期母婴保健现状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民族地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研究 ——以百色市右江区为例[D]. 林露萍.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4)
  • [2]生育政治—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权力与技术[D]. 周长友.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6)
  • [3]西岗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现状调查分析[D]. 杨玲. 大连理工大学, 2017(09)
  • [4]话语实践与权力运作对孕产行为的规训 ——以重庆汉族农村Z村为例[D]. 李海燕. 西南民族大学, 2017(02)
  • [5]社区参与模式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的干预研究[D]. 包连燕. 苏州大学, 2016(05)
  • [6]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 纪月华,赵天广. 经济研究导刊, 2014(27)
  • [7]福建省妇女保健研究报告[J]. 林元,陈小梅,黄慧卿,李艳华,张蓉华,李云,林娟,罗金英,黄纬美. 海峡科学, 2014(01)
  • [8]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状况调查和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 陆荣仙. 中国现代医生, 2013(16)
  • [9]云南陆良农村妇女产后保健需求研究[D]. 龙素琼. 杭州师范大学, 2013(02)
  • [10]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检查现状的探讨[J]. 陈玉琳,孙慧敏. 中国民康医学, 2012(22)

标签:;  ;  ;  ;  ;  

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及围产期母婴保健现状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