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斜拉牵引加压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定点斜拉牵引加压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定点斜扳、牵引按压法配合外敷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文献综述)

陈松[1](2021)在《“两针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李树冬[2](2020)在《补肾活血汤经离子导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瘀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补肾活血汤经离子定向导入对(瘀血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体征等影响,来评价该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方法: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瘀血证型)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以补肾活血汤经离子定向导入治疗,对照组予以活血安痛酒经离子定向导入治疗。所有患者均为2次/d,30min/次,5天1个疗程,中间休息2天,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用主观VAS评分、ODI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来评价疗效,记录相关数据,整理数据入库,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数据中治疗组完成28例、对照组完成2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先后的VAS评分以及ODI积分均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3.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经为期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在镇痛及改善中医证候效果方面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经离子定向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瘀血证型)有明确疗效。

董辉[3](2020)在《循膀胱经推拿联合针刺腰痛点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循膀胱经推拿联合针刺腰痛点对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丰富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12月无锡市中医医院脊柱推拿科门诊收治的急性腰扭伤病例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52岁,病程均不超过3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收集病例分为治疗组1(循经推拿+针刺组)、治疗组2(循推组)以及对照组(常规推拿组)3组,每组20例;治疗组1采用循膀胱经推拿与腰痛点针刺治疗同时进行的办法,针刺腰痛点由两侧向掌中斜刺0.5寸,行针得气后留针,依据膀胱经循行施以手法治疗,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手法治疗结束后取出;治疗组2单纯予以循膀胱经推拿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推拿治疗;三组治疗时间一致,均连续治疗3天,记录治疗前、首次治疗后、治疗第3次后VAS评分、ROM评分、ODI指数以及相关疗效评价指标,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试验过程中脱落患者2例,最终统计人数治疗组1(循经推拿+针刺组)20例、治疗组2(循推组)19例以及对照组(常规推拿组)3组19例。治疗前:三组基本资料、各观察指标不具备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首次治疗后:组内比较,三组VAS评分、ROM评分、ODI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表示三组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症状;组间比较,VAS评分比较: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p<0.05,表示止痛效果治疗组1好于治疗组2好于对照组;ROM评分比较: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p<0.05,表示改善活动度方面治疗组1好于治疗组2好于对照组;ODl[指数比较: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p<0.05,表示提升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1好于治疗组2好于对照组。治疗3次后:组内比较,三组VAS评分、ROM评分、ODI指数均较治疗前、首次治疗后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将三组VAS评分、ROM评分、ODI指数比较,均提示: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3次后患者疼痛、活动度、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治疗组1好于治疗组2好于对照组。疗效评价:治疗组1:首次治愈3例,最终治愈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治疗组2:首次治愈1例,最终治愈4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4%;对照组:首次治愈0例,最终治愈2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4%;总有效率: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p<0.05。结论:循膀胱经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效果好于常规推拿,循膀胱经推拿联合针刺腰痛点治疗急性腰扭伤能更好地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疗效更加显着。

李光耀[4](2019)在《腰椎定点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腰椎定点斜扳法与浮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1.病例来源依据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及推拿科客观的门诊量,本次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两组比例为1:1,故每组样本含量为30例。2.操作腰椎定点斜扳法:先进行简单的腰骶部及臀部肌肉放松,采取攘法及按揉法为放松手法,从上至下放松2-3遍,行腰部椎体触诊,结合神经定位诊断知识,再根据患者的症状结合影像学支持(有则提供),先确定具体病变节段,再行腰椎定点斜扳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再行2遍放松手法。浮针疗法:患者摆好体位,医者用先明确患肌,再确定进针点,明确后标记,治疗局部及医者手指常规消毒,医者右手持浮针进针器放置于进针点,进针方向朝向“患肌”,进针成功后撤离进针器,行扇形扫散动作,扫散时间大概2分钟,100次/分。患者同时配合再灌注活动,行3次再灌注活动,每次10秒。操作完毕后退出浮针,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口,随后贴上创口贴,完成治疗。3.疗程疗程为4周,1周2次,间隔大于2天,共计8次。4.评价时间界定对治疗开始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5.疗效观察指标采用JOA评分量表、VAS评分为主要结局指标并计算有效率,记录不良反应。6.统计分析1)按资料类型分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其统计结果分别予均值土标准差(x±s)及构成比或率(%)罗列出。2)本研究选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秩和检验描述计量资料的基线比较,选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描述计数资料的基线比较;至于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本次研究采用秩和检验。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统计多个时点计量资料的比较,用多变量方差分析统计每个时点各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比较本研究有效病例共纳入60例,其中斜扳组与浮针组人数比为1:1,各30例。脱落0例;斜扳组男女性比例为23:7,斜扳组为21:9,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9),年龄上,斜扳组与浮针组平均年龄为(42.067±9.850,41.800±9.155),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914)。病程上,两组平均患病病程为(8.267±3.676,8.600±3.212)个月,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71)。在JOA量表上,复位组和浮针组平均为(15.433±3.224,15.367±2.632),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930),在VAS量表上,复位组和浮针组平均为(6.667±1.446,6.633±1.326)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926),以上说明两组组间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JOA量表1)经过2周的治疗,两组患者JOA评分较治疗前呈上升趋势,经过4周治疗,JOA评分亦有上升趋势。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满足球型检验检验条件(P=0.703),可见两组间的时间因素有统计学差异(F=215.70,P<0.01);分组因素有统计学差异(F=4.28,P=0.043),时间因素及分组因素间有交互效应(F=3.86,P=0.02)。3)各时点上组间比较,治疗2周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2;治疗4周后,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4)组内比较:斜扳组和浮针组两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VAS评分1)经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治疗4周后分数再次下降。2)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提示,球型度检验不满足(P=0.005),故选择G reenhouse-Geisser模型,两组间的时间因素有统计学差异(F=156.021,P<0.01);分组因素有统计学差异(F=4.407,P=0.040),时间因素及分组因素间有交互效应(F=6.034,P=0.005)。3)各时点上组间比较,治疗2周后,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842);治疗4周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比较:斜扳组和浮针组两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有效率经4周后的治疗,斜扳组和浮针组分别以96.66%,93.33%为总有效率。经秩和检验得出,Z=-2.156P=0.03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安全性研究中总共出2例不良事件(轻度),由于患者紧张情绪及低血糖所致。后可缓解。结论:1.腰椎定点斜扳法、浮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均有疗效,但腰椎定点斜扳法疗效较好。2.在JOA、VAS的评分改善方面,腰椎定点斜扳法优于浮针疗法。

刘焕喜[5](2019)在《刘焰刚导师“松、正、理”三步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蜕变或外力作用引起的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导致神经根、脊髓、马尾神经受压,引起以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属于中医“腰痛”范畴[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较大时,除引发脊柱失稳,肌肉劳损外,侧后方突出还可以直接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脊神经症状,从而形成“既有腰痛,又有根性神经放射痛”的临床特征[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推拿疗法的优势病种,大量研究表明推拿的疗效确切,并且安全无副作用。笔者在临床跟诊过程中,特别关注导师在本病治疗方面的经验及认识,为了更好地运用推拿手法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痛苦,本论文对该病进行探索,并总结导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及推拿治疗思路和经验。本论文检索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文献,对该病在国内的研究现状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西医文献的研究概况,较为详尽地总结了导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及运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经验,具体内容分以下几方面论述:1.刘焰刚教授对筋骨病症的手法治疗认识;筋主要有支持、维系、联络、运动和保护作用。舒筋,肌肉软组织受到伤害性刺激后,在发出疼痛信号的同时,还会引起保护性的肌肉收缩、紧张乃至痉挛,出现筋结、条索等形态学改变,日久不愈,会发展成挛缩。推拿有明显的舒筋缓解作用。调利关节,推拿的调利骨节作用,包括了纠正骨关节解剖位置异常的“正骨”作用,以及恢复关节正常活动功能的“利关节”作用。推拿可以治疗关节脱位,骨缝错及其功能失衡。理筋,理筋整复是推拿治疗伤筋的特色所在。伤害性外力所致筋断、筋走、筋翻、筋转等都是筋离开了正常位置,属于“筋出槽”。肌腱滑脱或筋位的其他异常改变,可通过推拿的弹筋、拔筋与适当地运动关节加以纠正。2.刘焰刚教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及临床表现的认识:刘焰刚老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现代医学诊断,中医推拿对其诊断要有中医的特色,其手法治疗应基于这种认识及诊断、评估。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甚至硬膜囊出现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于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表现应与影像学表现相符。更注重的是节段椎间盘突出物对相应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3.刘焰刚导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松、正、理”分期治疗的思路及原则:刘焰刚导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急性炎性水肿期、缓解期、恢复期。急性期以“松”为主治疗,“松”即通过滚、揉、按、推、点等手法在督脉、膀胱经重点腧穴,如肾俞、腰夹脊、命门、腰阳关、腰俞等穴施术,达到温阳补肾、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目的,治疗时宜“标本同治”或“急则治标”;缓解期以“正”为主治疗,“正”,即整复错位。通过扳法、屈伸法、拔伸法、摇法等运动类手法,使经脉气血运行顺畅,调节椎间盘与脊神经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减轻或消除根性刺激、压迫,温经散寒、理筋整复、散瘀止痛;恢复期以“理”为主治疗,通过手法配合功能锻炼,达到理筋的目的。“理”,即理筋,通过调整脊柱周围肌肉的力量来达到新的相对平衡。这一目标的实现既需要手法支持,也需要病人自己加强锻炼腰部肌肉。4.典型案例关于“松、正、理”三步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讨论关于“松、正、理”三步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观念和分期论治。刘焰刚导师通过30余年的临床积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诊疗提出了“松、正、理”三步法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着,但是此法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临床观察对其疗效的循证证据等进行验证。传统中医推拿保守治疗,治疗效果满意,无创伤,成本低,疗效稳定可靠,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值得总结推广。

刘鹏群[6](2019)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对16例诊断为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并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相关数据,探讨中药热敷在进行手法治疗后对恢复脊柱内外平衡、缓解疼痛及改善腰椎功能等方面的作用。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来自于空军总医院中西医结合正骨科病房2018年01月至2019年03月期间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纳入符合条件的病例共32例,其中试验组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1.88±15.42)岁;对照组16例,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37.25±11.31)岁。分别对其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进行VAS、JOA及ODI评分,采集数据资料,运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观察其相关性。研究结果:通过对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对其进行VAS、JOA及ODI评分,试验组治疗前VAS评分(5.31±1.77)、JOA(14.56±4.60)及ODI(26.69±7.35),其治疗后VAS评分(2.06±1.38)、JOA(22.56±4.17)及ODI(14.06±7.23),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其VAS评分(0.75±0.93)、JOA(25.69±2.77)及ODI(9.63±4.34),与治疗后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前其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其VAS、JOA及ODI评分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能显着缓解患者腰腿痛等临床症状及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活动,在手法治疗后辅之以中药进行外用或者熥敷,在维持手法治疗效果、恢复脊柱内外平衡及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等方面亦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王程,刘洁,马鑫文,沈明球[7](2019)在《“三步六法”推拿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效应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三步六法"推拿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临床效应。方法随机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舒筋手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三步六法"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约20 min,2组均治疗20 d,随访6个月。运用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临床效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 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 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JOA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 05),VAS评分、改良Oswestry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 05),且治疗组JOA积分、VAS评分、改良Oswestry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6. 67%,治疗组复发率为6. 67%,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三步六法"推拿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和改善腰椎功能,降低复发率,远期疗效显着。

杨得光[8](2018)在《李氏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中CGRP,IL-6,PGE2,SP含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李氏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中CGRP,IL-6,PGE2,SP水平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理。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李业甫国医大师工作室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研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李氏推拿手法;对照组采取十二五中医规划教材《推拿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3.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观察指标:M-JO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2)炎性指标: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前列腺素E2(PGE2)﹑白介素-6(IL-6)和P物质(Substance P,SP)。4.统计方法:以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x2检验,数据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1.李氏推拿组和常规推拿组治疗前和治疗后M-JOA、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M-JOA、VAS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氏推拿组治疗后患者M-JOA、VAS评分的改善与常规推拿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2.两组症状疗效评定:治疗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0例、14例、5例,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例、9例、11例,8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在症状疗效评定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推拿组(P<0.05)。3.炎性指标: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前列腺素E2(PGE2)、白介素-6(IL-6)和P物质(Substance P,SP)含量治疗后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氏推拿组治疗后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前列腺素E2(PGE2)、白介素-6(IL-6)和P物质(Substance P,SP)含量的降低与常规推拿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两种推拿方法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外周血内CGRP,IL-6,PGE2,SP成分均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李氏推拿组明显优于常规推拿组。提示李氏推拿手法可以有效促进患者体内CGRP,IL-6,PGE2,SP的代谢、转化,可能是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之一。

邬学斌,张晶,李红[9](2017)在《综合疗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93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结合TDP照射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用穴位贴敷寒痛乐膏、TDP照射,结合常规腰椎牵引、手法及口服中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无复发病例。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相比,患者JOA评分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优良率为81.72%.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JOA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TDP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着,可有效控制症状的复发。

朱秀林[10](2017)在《李氏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传统推拿手法、李氏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的差异,进一步评价李氏推拿治疗该病的疗效和其对生物化学指标含量的影响,不断改进治疗手法,使其成为一种操作规范、能够推广应用的适宜技术。方法:1、研究对象:本课题组收集了2016年1月4日至2017年1月21日在安徽中医药第三附属医院李业甫推拿工作室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编号后用SPSS软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研究方法:全部纳入病例均采用牵引疗法,每次20分钟。完成上述治疗后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李氏推拿手法治疗。3、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观察指标:M-JO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2)生化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3,MMP-3)和P物质(Substance P,SP)。4、统计方法:所有试验收集的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结果:1、李氏推拿组和传统推拿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M-JO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M-JOA评分均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李氏推拿组治疗后M-JOA评分的改善与传统推拿组比较有显着差异。李氏推拿组治疗后M-JOA评分较传统推拿组有显着降低。2、两组症状疗效评定:李氏推拿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4例、6例、0例,显效率80.0%,总有效率100.0%;传统推拿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0例、15例、5例,显效率33.3%,总有效率83.3%。李氏推拿组在症状疗效评定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推拿组。3、治疗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VAS评分比较:李氏推拿组治疗后VAS评分较传统推拿组降低更明显。4、生化分析:两组MMP-3、SP含量治疗后均降低,统计学有意义。李氏推拿组治疗后MMP-3、SP含量的降低与传统推拿组比较有显着差异。结论:本试验对两组患者疗效观察,李氏推拿手法通过治疗后M-JOA评分的改善优于传统推拿组,优良率80.0%,总有效率100.0%。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李氏推拿手法可以更有效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腿痛,对于本病康复有很大的帮助。临床观察李氏推拿手法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物化学指标显着降低,明显优于传统推拿组。说明李氏推拿手法可以有效腰部痉挛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突出神经根和局部组织位置关系,抗炎消肿止痛效果良好。

二、定点斜扳、牵引按压法配合外敷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定点斜扳、牵引按压法配合外敷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提纲范文)

(2)补肾活血汤经离子导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瘀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及终止试验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案
        2.1 研究设计
        2.2 治疗方法
        2.3 技术路线图
        2.4 疗效观察指标
        2.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2.6 安全性判断标准
        2.7 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
    1.临床病例完成情况
    2.可比性分析
    3.治疗前评分比较
    4.疗效分析
        4.1 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4.2 治疗前后ODI积分对比
        4.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对比
    5.临床疗效评价
    6.安全观察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学对本病的治疗
    2.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 相关解剖生理
        2.2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研究
        2.3 西方医学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2.4 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局限
    3.课题临床思维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文献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诊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B 病例报告表

(3)循膀胱经推拿联合针刺腰痛点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急性腰扭伤的认识
        1.1.1 病名
        1.1.2 病因病机
        1.1.3 治疗
    1.2 西医对急性腰扭伤的认识
        1.2.1 有关急性腰扭伤的定义
        1.2.2 解剖基础
        1.2.3 病理机制
        1.2.4 临床表现
        1.2.5 现代医学有关急性腰扭伤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研究内容
    2.2 试验标准
        2.2.1 诊断标准
        2.2.2 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剔除、脱落病例和中止试验标准
        2.2.5 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2.3 研究方法
        2.3.1 分组方法
        2.3.2 治疗方法
    2.4 观察周期及随访时间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处理
    2.7 研究结果
        2.7.1 基本资料对比
        2.7.2 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比较
        2.7.3 治疗后VAS比较
        2.7.4 治疗后ROM评分比较
        2.7.5 治疗后ODI指数比较
        2.7.6 治疗后疗效评价
    2.8 存在优缺点及该实验的试用性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3.1 立题依据
    3.2 归经的选择与讨论
        3.2.1 经络循行
        3.2.2 局部解剖
        3.2.3 病理机制
    3.3 有关循膀胱经推拿的探讨
        3.3.1 循经推拿的作用机制
        3.3.2 循经推拿手法的选择
        3.3.3 循经推拿的主治范围
    3.4 腰痛点针刺的相关研究
        3.4.1 定位归属
        3.4.2 证治机理
        3.4.3 临床治疗
    3.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循膀胱经推拿联合针刺腰痛点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观察”知情同意书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腰椎定点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西医学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及治疗
        1.1.1 概述
        1.1.2 流行病学
        1.1.3 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的认识
        1.1.4 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机的认识
        1.1.5 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
        1.1.6 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及治疗
        1.2.1 中医学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记载
        1.2.2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1.2.3 中药治疗
        1.2.4 针刺治疗
        1.2.5 针刀治疗
        1.2.6 牵引治疗
        1.2.7 艾灸治疗
        1.2.8 综合治疗
    1.3 腰椎定点斜扳法和浮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述
        1.3.1 中医学对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3.2 复位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作用
        1.3.3 腰椎定点斜扳法
        1.3.4 腰椎定点斜扳法的机理研究
        1.3.5 浮针
        1.3.6 浮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3.7 浮针疗法治病机理研究
    1.4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脱落标准
    2.2 研究方案
        2.2.1 样本量
        2.2.2 随机分组
        2.2.3 盲法
        2.2.4 治疗方案
    2.3 观察项目
        2.3.1 具体观察项目
        2.3.2 评价时点
        2.3.3 病人依从性保证
        2.3.4 数据库构建、管理及统计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两组患者基线比较
        2.4.2 两组间疗JOA、VAS基线对比
        2.4.3 两组患者结局指标分析
        2.4.4 安全性指标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理论依据
        3.1.1 斜扳组
        3.1.2 浮针组
        3.1.3 疗效指标的选择
    3.2 结果分析
        3.2.1 一般情况
        3.2.2 结局指标
    3.3 优势分析
        3.3.1 骨关节
        3.3.2 肌肉及神经
        3.3.3 血循环
        3.3.4 炎性因子
        3.3.5 影像学
        3.3.6 心理
    3.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刘焰刚导师“松、正、理”三步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1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2 腰部的解剖与椎间盘的功能
        2.1 腰部解剖
        2.1.1 椎间盘结构
        2.1.2 腰丛
        2.1.3 骶丛
        2.2 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性
        2.3 椎间盘的作用
        2.3.1 连结作用
        2.3.2 支撑作用
        2.3.3 减震作用
        2.3.4 协助脊柱运动的完成
        2.3.5 维持脊柱稳定
        3 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3.1 病因
        3.1.1 自身因素
        3.1.2 损伤
        3.1.3 腰椎结构因素
        3.2 发病机制
        4 临床症状
        4.1 腰痛
        4.2 坐骨神经痛
        4.3 马尾神经综合征
        5 影像学检查
        5.1 X线正侧位片
        5.2 CT,MRI
        5.2.1 腰椎CT检查
        5.2.2 MRI检查
        6 诊断
        6.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6.2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期标准
        6.2.1 急性炎性水肿期
        6.2.2 缓解期
        6.2.3 恢复期
        6.3 常规体检
        6.4 定位诊断
        7 治疗
        7.1 非手术治疗
        7.1.1 西药治疗
        7.1.2 封闭治疗
        7.1.3 运动及物理治疗
        7.1.4 其他治疗
        7.2 手术治疗
        7.2.1 传统手术治疗
        7.2.2 腰椎融合术
        7.2.3 微创手术
        8 总结
    综述二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2 病因病机
        2.1 劳损外伤
        2.2 慢性劳损
        2.3 外感风,寒,湿邪气
        2.4 内伤所致
        2.5 总结
        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4 中医治疗
        4.1 推拿治疗
        4.2 针灸治疗
        4.3 牵引治疗
        4.4 综合治疗
        5 小结
前言
第二部分 刘焰刚导师“松、正、理”三步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总结
    1 刘焰刚教授对筋骨病症的手法治疗的认识
        1.1 舒筋
        1.2 调利骨节
        1.3 理筋
    2 刘焰刚教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及临床表现的认识
        2.1 刘焰刚教授从腰段脊柱平衡角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腰段脊柱力学平衡
        2.1.2 腰椎间盘出症的静、动态力学失衡及中医推拿的诊疗思路
        2.2 刘焰刚教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
        2.2.1 单纯生理退变型
        2.2.2 肌肉劳损型
        2.2.3 脊神经根型
        2.2.4 椎管狭窄型
        2.3 刘焰刚教授从病因病机方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3.1 气滞血瘀证
        2.3.2 外感风寒湿邪证
        2.3.3 肾阳虚寒证
    3 刘焰刚教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松、正、理”分期治疗的思路及原则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期认识
        3.1.1 急性炎性水肿期
        3.1.2 缓解期
        3.1.3 恢复期
        3.2 “松、正、理”分期治疗原则
        3.2.1 急性炎性水肿期以“松”为主
        3.2.2 缓解期以“正”为主
        3.2.3 恢复期以“理”为主
        3.3 “松、正、理”三步手法贯穿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每次治疗
        3.3.1 “松、正、理”三步法的两个含义
        3.3.2 每次治疗“松、正、理”的具体手法
        3.3.2.1 “松”的常用手法
        3.3.2.2 “正”的常用手法
        3.3.2.3 “理”的常用手法
    4 典型案例
    5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腰椎间盘突出致痛机制的探讨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表一
    附表二
    附表三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7)“三步六法”推拿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效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估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疼痛及功能障碍评分比较
    2.2 临床疗效比较
    2.3 临床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8)李氏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中CGRP,IL-6,PGE2,SP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受试者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脱落与剔除标准
    1.7 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案
    1.8 病例分组及治疗方案
    1.9 观察指标
    1.10 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3.1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与认识
    3.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与常见疗法
    3.3 立论依据
    3.4 李业甫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总结
4 结论
5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9)综合疗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93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辨证标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牵引
        2.1.2 推拿
        2.1.3 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
        2.1.4 穴位贴敷寒痛乐膏
        2.1.5 TDP照射
    2.2 疗效评定标准
3 结果
4 讨论

(10)李氏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资料与研究方法
    2.1 病例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研究标准
    2.4 排除研究标准
    2.5 脱落与剔除及中止试验标准
    2.6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4 数据处理
5 结果
6 讨论
    6.1 历代医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认识
    6.2 中医非手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6.3 中医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6.4 西方医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6.5 李业甫推拿学术思想
    6.6 李氏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6.7 李氏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化指标分析
7 结论
8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8.1 创新点
    8.2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介
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定点斜扳、牵引按压法配合外敷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参考文献)

  • [1]“两针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松.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补肾活血汤经离子导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瘀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树冬.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3]循膀胱经推拿联合针刺腰痛点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观察[D]. 董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腰椎定点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李光耀.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刘焰刚导师“松、正、理”三步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总结[D]. 刘焕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6]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D]. 刘鹏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7]“三步六法”推拿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效应观察[J]. 王程,刘洁,马鑫文,沈明球.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04)
  • [8]李氏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中CGRP,IL-6,PGE2,SP含量的影响[D]. 杨得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8(02)
  • [9]综合疗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93例[J]. 邬学斌,张晶,李红.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7(07)
  • [10]李氏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朱秀林.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定点斜拉牵引加压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