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启动房地产经纪人职业资格制度

我国启动房地产经纪人职业资格制度

一、我国启动房产经纪人职业资格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君[1](2021)在《产教融合:“1+X”证书制度与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国高校开始推行产教融合,但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困境,如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存在困境、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脱节、产教融合内部凝聚力不足。基于此,我国于2019年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用于推动产教融合建设,校企双方应认识到"1+X"证书制度带来的变化,抓住机遇,针对性地解决产教融合的困境,提高营销人才的培养力度。

陈娜,段颖[2](2018)在《房地产经纪业的规范化管理初探》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地产市场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伴随买房、租房等房地产交易业务增多,房地产经纪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大量人员进入到房地产行业,从事房产信息的收集与房产业务服务等工作内容,房地产经纪业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房地产行业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房地产经纪业却存在着不规范、不专业、不诚信等问题,本文主要从房地产经纪业目前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探索房地产经纪业健康发展的措施几方面着手,希望通过对房地产经纪业的阐述对日后研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能够有所帮助。

周瑛[3](2018)在《探索·回归·实践 ——菲利普·约翰逊建筑思想及其作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是20世纪美国最富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他不仅在个人的建筑实践上有突出的贡献,同时对美国建筑思潮的推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建筑作品就如同他的生活状态一样,充满了探索与重塑,但这些实践无一不彰显出理性的回归与创造。菲利普·约翰逊丰富而又非凡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得他不停地穿梭在各种建筑风格中,包括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玻璃屋住宅(The Glass House)、新古典主义的高潮前哥伦比亚艺术博物馆(Dumbarton Oaks Museum,Pre-Columbian art Gallery)、现代主义晚期的杰出作品盘索尔大厦(PennzoilPalace),而当后现代主义成为时尚时,他和建筑师约翰·伯吉(John Burgee)又一起贡献了美国纽约的电话电报公司大楼(AT&T Building)。通过对菲利普·约翰逊及其作品的系统分析尽可能让读者清晰地认识菲利普·约翰逊创作实践的历史环境;分析其建筑风格能在复杂的潮流中脱颖而出的内在原因,力求客观的解读作品背后的思想,还原建筑的真相;评析其创新探索的精神对我们今天建筑实践的指导作用和意义。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本文的第一章,主要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包含了文章的二至五章:第二章着重分析了菲利普·约翰逊的生活环境及创作背景,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其建筑思想的来源及建筑风格的成因;第三章结合菲利普·约翰逊的建筑作品,分析他在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探索过程中,对建筑“回归自我”的思考过程,阐述其在多变的作品形式中个人理念与主题的逻辑性;第四章选取菲利普·约翰逊职业生涯中四个重要阶段的代表性建筑项目,挖掘其创作背景,重点解读设计理念、表现手法及社会影响,从“探索新风格-回归本源-创新实践”的角度分析在不同阶段对建筑形式、功能、技术、空间等要素的运用和艺术化的处理。第五章论述了菲利普·约翰逊对美国建筑界的影响和对当代建筑实践的启示。第三部分为结论:总结菲利普·约翰逊在建筑界的影响及设计理念,并根据我国国情,论述其在建筑理念上“变”与“不变”的思想对我国建筑发展的借鉴意义。

曾艳[4](2017)在《互联网+背景下房地产中介营销策略研究 ——以链家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住房的要求也日益高涨。我国的住房分配制度,从九十年代开始逐渐消失,由计划分配走向商品房交易模式,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房地产中介行业在房地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就像是一座架在市场和客户之间的桥梁枢纽,几乎贯穿于房地产业务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在房地产市场的运转中发挥着助推器的作用,更成为了整个房地产行业进行生产、销售和流通中不可或缺的媒介。当前阶段正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时期,整个社会逐渐迈入大数据时代。在互联网+这个新浪潮的持续冲击之下,各个传统行业特别是房地产中介业,不仅得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比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这种模式的优势就在于需求个性化和注重客户感受,并且通过与客户的深层次交流不断完善其产品。而且从房地产中介行业的角度出发,互联网+的全新思维可以带来更加开阔性的运营方向,对与房地产中介的产品定位、品牌营销以及将来的客户售后服务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能够在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房地产中介市场日新月异,大部分房地产中介公司的发展都遇到了瓶颈,因此,结合吸收互联网的优势,使房地产中介的营销策略不拘一格,方能成为房地产中介行业的新出路以及新趋势,此乃其立足之根本。本文以链家为例,阐述了“互联网+房地产中介”需以尊重客户体验感为前提,带动客户互动性为辅助,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和交流技术,通过不断改善创新营销策略,审时度势,在交易、代理等各个环节都能尽量渗透互联网的典型特点,从而适应新的经济社会环境,蓬勃健康地发展下去。

任芝霞[5](2017)在《住房租赁中介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眼下,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一观点成为各界的共识,买房是为了住,租房也是为了住,这指向的都是对房子“住”的属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大都热衷于拥有住房的所有权而看不起租房居住,这一观念一方面固然受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但也与租房并未受到充分鼓励和支持有关。近些年,我国房价居高不下,动辄就是几百万的房子让很多购房人群望而却步,租房成为了“安居”的另一种选择。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对房价起到了减压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但是住房租赁市场上乱象丛生,尤以中介的不规范行为为主。租房一族遭遇“黑中介”几乎成为他们必然要经历的阶段。虚假信息泛滥、经营诚信缺失、服务意识淡薄等不规范行为充斥在住房租赁市场上,这其中法律法规的缺位、政府监管的不利等是造成这些不规范行为的主要原因。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住房租赁中介的存在为住房租赁的出租方与承租方搭起了沟通的桥梁,满足了市场上的交易需求,对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即是在我国大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剖析现阶段住房租赁中介的各种不规范行为,同时充分借鉴域外发达国家和地区规制住房租赁中介的有利方面,提出我国在规制住房租赁中介行为的几点法律对策。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我国住房租赁中介的一般原理。精确拆分住房租赁中介这一名词,从住房租赁、住房租赁中介以及住房租赁中介行为规制三个基本概念入手,结合我国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时代背景,剖析我国住房租赁中介的发展模式和行为规制,发现无论是传统模式还是“互联网+”的新兴模式的住房租赁中介都对我国的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一部分为本文接下来的论述打下了立论基础。第二部分:我国住房租赁中介行为的现状分析。首先列出我国住房租赁中介的不规范行为的表现形式:虚假信息泛滥,不依法收费、吃差价现象频繁,违法群租、分割出租现象,合同不规范等;然后找出造成这些现象泛滥的原因:包括法律法规缺位、市场准入门槛低、经营诚信缺失、政府及行业监管不力、违法违规成本低等。第三部分:域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住房租赁中介相关制度的考察借鉴。主要是对德国、美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的住房租赁中介的法律规制进行考察并吸取经验。譬如美国严格的住房租赁中介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德国专门规制住房租赁中介的《住房中介法》以及我国香港地区严格的惩罚机制,这些都是我国在规制住房租赁中介的道路上需要吸收借鉴的地方。第四部分:规制我国不规范中介行为的法律路径。结合上文的论文,笔者认为当前规制我国住房租赁中介不规范行为的主要路径应为:制定专门的《住房中介法》、严格住房租赁中介及从业人员的市场准入、完善当前住房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一套诚信体系以及健全违法违规的惩罚机制。

郭丽君[6](2015)在《乌鲁木齐市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乌鲁木齐市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房地产需求不断增加,房地产交易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交易,其形式愈来愈多样,流程也越来越复杂,从而促进了房屋买卖双方之间的桥梁—房地产经纪业的发展,房地产经纪业在房地产市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乌鲁木齐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存在的不和谐现象不断显现。特别是2014年以来,乌鲁木齐市二手房交易量下降幅度较大,在市场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的情况下,房地产经纪行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扰乱了正常的房地产交易秩序,侵害了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何加强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鉴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乌鲁木齐市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问题,并尝试提出一套行之有效、适应本地的监管对策以提高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效率,促进房地产经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本文除绪论外,主要包含五部分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涉及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的基本理论,界定了房地产经纪的概念、分类及重要作用,阐明了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的含义、作用及基本原则。第二部分,分析了乌鲁木齐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历程和特点,从乌鲁木齐市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现行法律依据、基本模式、监管制度等方面对乌鲁木齐市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第三部分,结合乌鲁木齐市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现状,探讨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深入剖析,提出市场准入退出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行业自律监管缺乏法律法规依据、房地产经纪人制度不明确五个方面的主要成因。第四部分,对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制度相对比较成熟且具有参考价值的广州、香港和美国制度及监管经验进行阐述分析。最后,提出完善乌鲁木齐市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的五大对策:完善房地产经纪行业备案制度、加强房地产经纪行业信息化建设、推行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制度、完善房地产经纪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强化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监管职能。

方舟,操志强[7](2015)在《上海航运经纪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文中提出从上海航运经纪行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上海航运经纪行业面临的问题:行业急需统筹规划,政策配套存在一定滞后;行业发展定位模糊,诚信建设亟待加强;行业准入中国模式,发展需与国际接轨;行业经营不堪税负,成本核算应有差异。结合存在的问题,从环境建设、行业发展两方面提出促进行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李飒[8](2014)在《房产中介监管人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房产中介市场迅猛发展,房产中介在居间活动中促使房产交易达成的同时也呈现出不少侵害交易双方合法权益的问题,大量房产中介机构和人员不具备有效资质、交易中违规操作、虚假披露信息、为一己私利侵害交易双方合法权益等行为。随着近两年二手房交易数量大幅攀升,交易双方都通过中介促成合同订立,加之我国房产中介市场成熟化、规范化程度较低,不少房产中介居间合同纠纷诉至法院。居间合同纠纷处理效果关系社会民生,也能够检验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是否完善。鉴于此,本文调研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近五年来审理的房产中介居间合同纠纷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结合近两年的时事政策和国情、区情,以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检视房产中介失范局面,在比较法视野下考察房产中介监管人制度在中国的可行性,在我国房产中介的市场状况和历史变迁中,探讨房产中介监管人法律制度的建构思路。根本目的在于从法律视角针对房产中介暴露的上述行为分析研究,因地制宜的创设“房产中介监管人”这一合理法律制度。以小见大地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本地区情的房产中介居间服务纠纷的化解途径,维护交易公平合理自治。

徐军[9](2014)在《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及其政治参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专门研究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及其政治参与的博士论文,主要包括绪论、正文及附件。在绪论中,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及意义、本课题研究现状、研究思路,重点是明晰了相关概念、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通过辨析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由职业者、党外知识分子的关系,政治参与的内在构成要素及与“参政议政”的关系,确定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是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在非公有制领域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群体,其政治参与是指对政治系统的决策和行为施加影响,及实际参与政治生活的活动与行为;另对相关理论——党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理论、知识分子理论、社会分层理论和政治参与理论作了介绍。正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论述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基本状况,包括其产生、发展历程、时代背景、主要构成、特点、属性及作用。在历程部分,对改革开放前中国自由职业者状况作了回顾,将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历程分为孕育、产生、初步发展和全面发展四个时期。在构成部分,分别介绍了五个主要群体——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和技术人员、中介行业的专业人员、自雇知识分子、民办社会组织的管理和专业人员的群体界定、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在特性部分,归纳了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十个主要特点,并分别从与阶级、阶层、中间阶层、精英群体、利益集团角度进一步认证了其属性,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五个方面阐述了其地位和作用。正文第二部分是论述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包括历程及动因、途径及内容、成效与不足、对策与趋势及相关比较研究、评价体系。在历程及动因部分,回顾政治参与历程,认为应分孕育、启动和发展三个时期,分析了其对于政治的不同态度,归纳了四个方面的主观原因和四个方面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代表行业利益、反映行业诉求,为本行业发展争取支持、营造环境;参与国家政治运行,促进民主政治建设;拓展个人社会活动空间,提升个人社会地位,支持个人事业发展;客观原因是:国家治理的需要、统战工作的需要、社会建设的需要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在途径与内容部分,从制度、政党、政府、团体、行业、媒体及其他七个途径论述了其政治参与的方式与内容。在成效与不足部分,从个人及单位、行业与群体、地方与社会、国家与政党四个层面总结了成效;从主体、途径、内容、标准四个方面,指出了不足。在对策与趋势部分,提出了加强主体建设、完善参与途径、提升参与质量、明确评价标准的对策,认为会出现主体会进一步加强与均衡、途径会进一步完善与规范、质量会进一步提升与加强的发展趋势;在比较部分,分别进行了群体比较与历史比较,群体比较是将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了比较,历史比较是与历史上自由职业者进行了比较,每个比较都包括了参与主体、背景、途径、作用四个方面。在评价体系方面,从政治参与途径入手,以具体参与方式为载体,按照政治参与的广度(反映参与广泛程度)、强度(反映参与深入程度)、效度(反映参与实际效果)三个纬度,先把每个参与途径下指标项目及数值标准提练出来,然后汇总三个纬度的指标项目,形成总体评价体系。本文还包括了两个附件:一是中介行业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与政治参与调查问卷汇总说明;二是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状况调查问卷汇总分析。

宋华忠[10](2013)在《新社会阶层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权实现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中持续发展壮大的社会群体,经历了缓慢起步、快速成长阶段,新的社会阶层进入稳定发展时期。这一群体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具有重要的促发展、促和谐功能;同时,新社会阶层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也具有多元多样的特点。新社会阶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工人阶级重要而可靠的同盟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除了发挥工人阶级、广大农民的主力军作用外,还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凸显新的社会阶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发挥新社会阶层的生力军作用,使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能量,就必须加强党对新社会阶层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来源于无产阶级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权,但要实现对新社会阶层的有效领导,必须构建团结联系的体制机制,在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中,引导新社会阶层认同和接受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对新社会阶层领导权的实现,取决于构建团结引导体制机制的有效性和团结引导工作的有效性。对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担负着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重任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加强对新社会阶层的团结引导,需要在加强自身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同时,着力在三个方面付出努力:首先,发挥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政治包容性强的特点和优势,将团结引导新社会阶层纳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框架。积极稳妥地在新社会阶层人士中发展民主党派成员,使参政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引导新社会阶层的组织依托;同时要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积极稳妥地调整政协界别政策,把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代表人士吸纳进人民政协,加强界别建设,在引导他们有序政治参与中实现党对新阶层的领导。其次,充分挖掘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资源优势,依托党的组织网络,把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工作纳入党的群众工作体系。基层党组织在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中,要注重发挥模范堡垒作用,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给予这一社会群体特别关注,创新思路载体,建立健全机制,以真情服务为先导,以社会实践为平台,以典型示范为引领,以“两新”组织党建为机遇,以社区和社会组织为重要阵地,做好团结引导工作。再次,把社会组织和城市社区作为团结引导新社会阶层的基础阵地。在国家与社会相对分离、公民社会初露雏形的条件下,社会组织是境外势力、异己力量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点领域,社区也成为有关社会力量争相施加影响的空间和舞台。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坚守社会组织和社区这一基础阵地,加强对新社会阶层的团结引领,潜移默化地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工作,增加新阶层人士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在他们的“同意”和“意见一致”基础之上实现党对新社会阶层的领导。为此,在社会组织层面,要构建党与社会组织的联系机制,依托枢纽型社会组织和枢纽式管理联系机制,加强对众多社会组织的联系,使社会组织在助推新社会阶层事业发展的同时,成为党团结联系新社会阶层的桥梁和纽带。在社区层面,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要把团结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纳入群众工作体系,整合社区资源,共同做好工作。

二、我国启动房产经纪人职业资格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启动房产经纪人职业资格制(论文提纲范文)

(1)产教融合:“1+X”证书制度与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X”证书制度对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一)“1+X”证书制度优化营销人才培养质量
    (二)“1+X”证书制度拓展了营销人才能力
    (三)“1+X”证书制度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
    (一)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存在困境
    (二)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脱节
    (三)产教融合内部凝聚力不足
■“1+X”证书制度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让“1+X”证书制度成为产教融合的“黏合剂”
    (二)保障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的关联
    (三)构建“1+X”证书制度的保障措施
■结语

(2)房地产经纪业的规范化管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房地产经纪业的发展现状
2 房地产经纪业受时代变化的影响
    2.1 网络化的消费行为趋于主导
    2.2 资本参与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重构
3 房地产经纪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房地产经纪业准入门槛较低
    3.2 房地产经纪人整体素质与能力良莠不齐
    3.3 房地产经纪业的管理体系不健全
4 房地产经纪业的规范化管理措施
    4.1 增强对房地产经纪业的监督管理力度
    4.2 加强对房地产经纪人的素质与能力的培训与提升
    4.3 不断健全和完善房地产经纪管理制度
    4.4 制定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
5 结语

(3)探索·回归·实践 ——菲利普·约翰逊建筑思想及其作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既往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阅读
        1.4.2 调查研究
        1.4.3 比较分析
        1.4.4 归纳整理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菲利普·约翰逊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1 菲利普·约翰逊的生平
        2.1.1 家庭背景-生活艺术的熏陶
        2.1.2 教育经历-学科的多元涉猎
        2.1.3 建筑启蒙-旅行与国际式展览
        2.1.4 政治抱负-曲折的道路选择
        2.1.5 回归建筑-潮流引领与实践
    2.2 菲利普·约翰逊的创作背景
        2.2.1 国际式风格
        2.2.2 典雅主义
        2.2.3 工业技术倾向
        2.2.4 后现代主义
第三章 菲利普·约翰逊创作理念
    3.1 “变”与“不变”的思考
        3.1.1 创作的时代特质
        3.1.2 客户与媒体影响
        3.1.3 建造的艺术思维
    3.2 创作的“探索”与“回归”
        3.2.1 纪念性的表达
        3.2.2 简单几何逻辑
        3.2.3 场所环境塑造
    3.3 形式的“技术”与“艺术”
        3.3.1 古典元素的抽象化
        3.3.2 建筑材料的表现力
        3.3.3 空间结构的装饰性
第四章 菲利普·约翰逊建筑实践分析
    4.1 新迦南玻璃屋住宅
        4.1.1 创作的历史环境
        4.1.2 设计理念与演变
        4.1.3 建筑秩序与形式
        4.1.4 社会回应与声誉
    4.2 前哥伦比亚艺术博物馆&纽约州立剧院
        4.2.1 前哥伦比亚艺术博物馆
        4.2.2 纽约州立剧院
        4.2.3 风格评价与总结
    4.3 IDS中心&盘索尔大厦
        4.3.1 IDS中心
        4.3.2 盘索尔大厦
        4.3.3 总体评价
    4.4 纽约电话与电报公司大厦
        4.4.1 项目的起源
        4.4.2 理念与构思
        4.4.3 形式的表达
        4.4.4 建筑的影响
第五章 菲利普·约翰逊的影响与启示
    5.1 美国建筑实践的引领
    5.2 当代建筑实践的启示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图片索引
附录1 菲利普·约翰逊生平大事记
附录2 菲利普·约翰逊主要建筑作品一览表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互联网+背景下房地产中介营销策略研究 ——以链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1.2.2 资料研究法
        1.2.3 归纳分析法
    1.3 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1.4 本文创新之处
2 互联网+与房地产中介营销理论综述
    2.1 互联网+与房地产中介的概念
        2.1.1 互联网+的概念
        2.1.2 房地产中介的概念、内容和特点
    2.2 房地产中介营销理论
        2.2.1 市场营销策略理论
        2.2.2 房地产中介营销策略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3 链家营销现状
    3.1 链家简介
        3.1.1 全产业链的服务商
        3.1.2 数据驱动的房产经纪人平台
        3.1.3 链家=链家网+链家经纪人
    3.2 链家营销环境分析
        3.2.1 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3.2.2 微观环境因素分析
    3.3 链家营销策略分析
        3.3.1 效能领先策略
        3.3.2 价格适应策略
        3.3.3 品牌提升策略
        3.3.4 激励消费策略
        3.3.5 媒体联结策略
    3.4 链家经营理念及愿景
        3.4.1 完全透明交易
        3.4.2 直营连锁门店
        3.4.3 房产租售灵活
        3.4.4 高素质人才服务
4 互联网+背景下链家营销存在的问题
    4.1 产品信息重复
    4.2 价格欺诈不实
    4.3 分销渠道限制
        4.3.1 线上分销渠道创新不足
        4.3.2 线下分销渠道形式单一
    4.4 促销宣传匮乏
        4.4.1 外部广告投放较少
        4.4.2 门店内便民服务无人问津
    4.5 营销技术落后
    4.6 营销环境恶劣
        4.6.1 营销环境风险
        4.6.2 营销信任缺失
5 互联网+背景下链家营销对策
    5.1 加强对目标消费者的调研
        5.1.1 强化目标消费者内心现象的分析
        5.1.2 深入目标消费者消费结构的分析
    5.2 制定房地产中介网络营销宣传策略
        5.2.1 搜索引擎推广
        5.2.2 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广泛宣传
        5.2.3 网站间资源合作
    5.3 扩充房地产中介互联网营销内容
        5.3.1 扩充房地产中介互联网营销信息内容
        5.3.2 扩充房地产中介互联网营销服务内容
    5.4 增加房地产中介互联网营销形式
        5.4.1 交互式网络广告
        5.4.2 房地产团购
    5.5 改进房地产中介互联网营销管理宗旨
        5.5.1 建立房地产中介互联网营销管理机制
        5.5.2 房产经纪人评分功能
    5.6 提高房地产中介互联网营销应用技术
        5.6.1 信息无差别分享
        5.6.2 重构交易流程
        5.6.3 提升网络性能
        5.6.4 建立交易应用技术
    5.7 改善房地产中介互联网营销环境
        5.7.1 建立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5.7.2 改变消费者的传统消费习惯与理念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住房租赁中介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我国住房租赁中介的一般原理
    (一) 住房租赁概述
        1. 住房租赁的含义
        2. 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社会意义
    (二) 住房租赁中介的概述
        1. 住房租赁中介的含义
        2. 我国住房租赁中介的发展
    (三) 住房租赁中介的行为规制
二、我国住房租赁中介不规范行为的现状分析
    (一) 我国住房租赁中介不规范行为的表现
        1. 虚假信息泛滥
        2. 不依法收费、吃差价
        3. 违法群租、分割出租
        4. 合同不规范
    (二) 住房租赁中介不规范行为的原因分析
        1. 法律法规缺位
        2. 市场准入门槛低
        3. 经营诚信缺失
        4. 政府及行业协会监管不力
        5. 违法违规成本低
三、域外住房租赁中介相关制度的考察借鉴
    (一) 德国住房租赁中介制度的考察借鉴
    (二) 美国住房租赁中介制度的考察借鉴
    (三) 我国香港地区住房租赁中介制度的考察借鉴
四、我国住房租赁中介行为的法律规制路径
    (一) 制定专门的《住房中介法》
    (二)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1. 住房租赁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机制
        2. 住房租赁中介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
    (三)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四)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五) 健全违规违约惩罚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乌鲁木齐市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理论基础
        (一)政府规制理论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委托代理理论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概述
    一、房地产经纪的基本内容
        (一)房地产经纪的概念
        (二)房地产经纪的分类
        (三)房地产经纪的特征
        (四)房地产经纪的作用
    二、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
        (一)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的含义及作用
        (二)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乌鲁木齐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及监管现状
    一、乌鲁木齐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
        (一)行业发展历程
        (二)行业发展主要特点
    二、乌鲁木齐市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现状
        (一)乌鲁木齐市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现行法律依据
        (二)乌鲁木齐市房地产经纪行业现行监管模式
        (三)乌鲁木齐市房地产经纪行业现行监管制度
第三章 乌鲁木齐市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房地产经纪行业准入门槛低
        (二)退出机制运行不畅
        (三)行业缺乏诚信经营动力
        (四)房地产经纪人员资格制度效果不明显
        (五)行业自律监管职能未充分发挥
    二、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准入退出制度不健全
        (二)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三)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
        (四)房地产经纪人制度不完善
        (五)行业自律监管缺乏法律法规依据
第四章 国内外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的经验借鉴
    一、广州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经验
        (一)行业监管概况
        (二)行业监管经验
    二、我国香港地区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经验
        (一)行业监管概况
        (二)行业监管经验
    三、美国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经验
        (一)行业监管概况
        (二)行业监管经验
第五章 完善乌鲁木齐市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的对策
    一、完善房地产经纪行业备案制度
    二、加强房地产经纪行业信息化建设
    三、完善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手段
        (一)全面推行交易资金监管制度
        (二)健全房地产经纪信用档案管理制度
    四、强化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五、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监管职能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7)上海航运经纪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上海航运经纪行业发展现状
2 上海航运经纪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行业急需统筹规划,政策配套存在一定滞后
    2.2 行业发展定位模糊,诚信建设亟待加强
    2.3 行业准入中国模式,发展需与国际接轨
    2.4 行业经营不堪税负,成本核算应有差异
3 上海航运经纪行业发展措施和政策建议
    3.1 环境建设
        3.1.1税收优惠
        3.1.2外汇便利
    3.2 行业建设
        3.2.1统筹规划,明确行业发展规划路线图
        3.2.2明确定位,梳理市场规则
        3.2.3建立相关配套政策和长效监督机制
        3.2.4发挥行业协会力量,强化行业自律
        3.2.5转变政府角色,取消强制性准入门槛,同时提供必要的服务性培训
        3.2.6 规范行业操守,鼓励购买职业过失责任保险

(8)房产中介监管人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房产中介监管人概述
    (一) 房产中介监管人概念探析
    (二) 房产中介监管人的法律特征
二、房产中介监管人法律规制之域外考察
    (一) 英美法系
        1. 房产中介的严格准入制度
        2. 行业自管和行政主管的管理模式
        3. 房地产复原基金制度
        4. 信息披露制度和房产经纪人处罚管理制度
    (二) 大陆法系
        1. 职业资格与执照颁发制度
        2. 信息披露制度
        3. 房产中介机构设立与业务管理制度
        4. 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制度
    (三) 对房产中介监管的比较借鉴
三、我国房产中介监管人法律制度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房产中介的域内历史变迁
    (二) 检视我国房产中介失范局面
    (三) 从我国房产中介市场现状透视房产中介监管人制度设立的必要性
        1. 房产中介管理现状
        2. 房产经纪市场卖方市场现状
    (四) 房产中介监管人制度设立的可行性
        1. 房产中介法律法规制度现状
        2. 存在行业自律组织,但疏于发挥作用
四、房产中介监管人法律制度具体建构思路
    (一) 出台专门的房产中介居间立法
    (二) 制定严格的市场统一准入制度
    (三) 完善当前信息披露制度
    (四) 确立房产中介机构行业责任保险制度
    (五) 筹建全国性房产中介行业协会
    (六) 建立有效制约违规违法行为机制
    (七) 建立诉讼矫正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及其政治参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0.2 相关范畴的界定
        0.2.1 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0.2.2 政治参与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0.3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0.3.1 研究概况
        0.3.2 研究的主要问题及观点
        0.3.3 存在的问题
        0.3.4 下一步研究建议
    0.4 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0.4.1 相关理论
        0.4.2 研究方法
    0.5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重点、难点
1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产生和发展
    1.1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
        1.1.1 建国前的中国自由职业者
        1.1.2 建国后至1978年前的中国自由职业者
    1.2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产生的时代背景
        1.2.1 经济背景
        1.2.2 政治背景
        1.2.3 文化背景
        1.2.4 社会背景
        1.2.5 国际背景
    1.3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孕育期
    1.4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产生期
    1.5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初步发展期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全面发展期
2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主要群体
    2.1 外企的中方管理技术人员
        2.1.1 群体界定
        2.1.2 现实状况
        2.1.3 发展趁势
    2.2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和技术人员
        2.2.1 群体界定
        2.2.2 现实状况
        2.2.3 发展趋势
    2.3 民营中介行业中的专业人员
        2.3.1 群体界定
        2.3.2 现实状况
        2.3.3 发展趋势
    2.4 自雇知识分子
        2.4.1 群体界定
        2.4.2 现实状况
        2.4.3 发展趋势
    2.5 民办社会组织中的管理和专业人员
        2.5.1 群体界定
        2.5.2 现实状况
        2.5.3 发展趋势
3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属性及作用
    3.1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
    3.2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属性
        3.2.1 它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吗?
        3.2.2 它是一个独立的阶层吗?
        3.2.3 它属于中间阶层吗?
        3.2.4 它是精英群体吗?
        3.2.5 它形成了利益集团吗?
    3.3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
        3.3.1 经济:投资、就业、消费的重要促进者、科研的创新者和财富的创造者
        3.3.2 政治:政治参与新的主体、政党党员新的来源
        3.3.3 社会:建设社会组织、激发社会活力
        3.3.4 文化:文化产业的主要推动者、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贡献者
        3.3.5 生态:产业升级的推动者、民间环保的生力军
4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历程及原因考察
    4.1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历程
        4.1.1 孕育期(上世纪80年代初至2000年)
        4.1.2 启动期(2000-2006年)
        4.1.3 发展期(2006年以后)
    4.2 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对于政治的不同态度及原因
    4.3 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主观原因
        4.3.1 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
        4.3.2 代表行业利益、反映行业诉求,为本行业发展争取支持、营造环境
        4.3.3 参与国家政治运行,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4.3.4 拓展个人社会活动空间,提升个人社会地位,支持个人事业发展
    4.4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客观原因
        4.4.1 国家治理的需要
        4.4.2 统战工作的需要
        4.4.3 社会建设的需要
        4.4.4 行业发展的需要
5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途径与内容
    5.1 人大政协途径及有关方式、内容
        5.1.1 参加人大选举
        5.1.2 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5.1.3 在人大、政协相关会议及活动上建言
        5.1.4 提出议提案并监督办理情况
        5.1.5 反映社情民意
        5.1.6 参与立法或执法监督工作
    5.2 政党途径及有关方式、内容
        5.2.1 加入政党并担任一定职务
        5.2.2 支持在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
        5.2.3 通过党的会议、活动来反映利益诉求
        5.2.4 运用党际协商平台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5.3 政府、法院、检察院(简称“一府两院”)途径及相关方式、内容
        5.3.1 在一府两院及其职能部门担任领导职务
        5.3.2 在一府两院一些监督性、咨询性、荣誉性机构任职
        5.3.3 与一府两院的对口联系
        5.3.4 一府两院召开的听证会、专题座谈会
        5.3.5 参与政府信访接待
    5.4 团体途径及相关方式、内容
        5.4.1 成为社会团体的成员,争取担任一定职务
        5.4.2 支持在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工青妇等组织
        5.4.3 在工青妇等组织中积极建言、发挥作用
    5.5 行业途径及相关方式
        5.5.1 参加和参与组织行业协会、商会
        5.5.2 通过行业协会反映利益诉求
        5.5.3 谋求在行业协会内的影响和控制力
    5.6 媒体途径及相关方式、内容
        5.6.1 在媒体上开辟专栏
        5.6.2 与媒体联合成立公益服务机构
        5.6.3 不时在媒体上就社会热点问题发出声音
        5.6.4 借助媒体开展公益、评选活动
    5.7 其他途径
        5.7.1 参与“同心”主题实践活动(综合途径)
        5.7.2 个人接触(个人途径)
        5.7.3 基层途径
6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成效与不足
    6.1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成效
        6.1.1 个人及单位层面
        6.1.2 行业与群体层面
        6.1.3 地方与社会层面
        6.1.4 国家与政党层面
    6.2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不足
        6.2.1 主体方面的不足
        6.2.2 途径方面的不足
        6.2.3 内容方面的不足
        6.2.4 标准方面的不足
7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特点、对策与趋势
    7.1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主要特点
    7.2 扩大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与建议
        7.2.1 加强主体建设
        7.2.2 完善参与途径
        7.2.3 提升参与质量
        7.2.4 明确评价标准
    7.3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
        7.3.1 主体会进一步加强与均衡
        7.3.2 途径会进一步完善与规范
        7.3.3 质量会进一步提升与显着
8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比较研究
    8.1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群体比较
        8.1.1 参与背景的比较
        8.1.2 参与主体的比较
        8.1.3 参与途径的比较
        8.1.4 参与作用的比较
    8.2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历史比较
        8.2.1 参与背景的比较
        8.2.2 参与主体的比较
        8.2.3 参与途径的比较
        8.2.4 参与作用的比较
9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评价体系
    9.1 参与途径下的指标项目及数值标准设定
        9.1.1 人大政协途径下的指标项目
        9.1.2 政党途径下的指标项目
        9.1.3 政府(一府两院)途径下的指标项目
        9.1.4 团体途径下的指标项目
        9.1.5 行业途径下的指标项目
        9.1.6 媒体途径下的指标项目
        9.1.7 其他途径下的指标项目
    9.2 三个纬度下的指标项目归纳和权重设定
        9.2.1 政治参与广度指标
        9.2.2 政治参与强度指标
        9.2.3 政治参与效度指标
    9.3 评价体系基本框架及标准设定
附件1:中介行业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与政治参与调查问卷汇总说明
附件2: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状况调查问卷汇总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与撰写的着作
后记

(10)新社会阶层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权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一手文献资料情况
    三、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 主要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之处
    四、 核心概念界定
        (一) 新社会阶层
        (二) 党的领导权
第一章 应运而生:新社会阶层的历史发展与基本状况
    一、 新社会阶层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 国家现代化的整体转型
        (二) 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推进
    二、 新社会阶层的萌动、产生与成长
        (一) 缓慢起步阶段(1978—1992)
        (二) 快速成长阶段(1992—2002)
        (三) 稳定发展阶段(2002—2012)
    三、 新社会阶层的现状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一) 上海新社会阶层六类群体的数量与行业分布
        (二) 上海新社会阶层的行为与思想特征分析
        (三) 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四、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党对新阶层的领导权:理论渊源、基本条件与实现路径
    一、 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基本论述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二) 列宁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三) 毛泽东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二、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启示
    三、 党领导新社会阶层的基本条件和主要路径
        (一) 党实现对新社会阶层领导权的基本条件
        (二) 党对新社会阶层领导权的实现路径
    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党领导新社会阶层的制度保证
    一、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
    二、 参政党: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组织依托
        (一) 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嬗变
        (二) 依托参政党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 人民政协界别:党领导与整合新社会阶层的战略路径
        (一) 社会结构变化要求人民政协界别设置相应调整
        (二) 扩大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政协界别政策
        (三) 积极稳妥调整人民政协界别政策
    四、 余论: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团结引领新社会阶层人士中的作用
    五、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层党组织: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模范堡垒
    一、 基层党组织: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一) 基本概念与功能定位
        (二) 基层党组织与群众工作
    二、 基层党组织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方式与路径
        (一) 以真情服务为先导
        (二) 以社会资源为依托
        (三) 以社会实践为平台
        (四) 以“两新”组织党建为机遇
        (五) 以典型示范来引领
        (六) 以社区和社会组织为主要阵地
    三、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会组织:党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桥梁纽带
    一、 社会组织:概念、概况与功能
        (一) 基本概念
        (二) 发展概况
        (三) 基本功能
    二、 社会组织: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组织依托
        (一) 从“社会人”到“组织人”
        (二) 依托枢纽式社会组织联系机制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
        (三) 现实困境与努力方向
    三、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市社区:党团结领导新社会阶层的基础阵地
    一、 城市社区的前世今生:上海实践
    二、 依托社区团结领导新社会阶层的可行性分析
        (一) 社区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
        (二) 各类社区人在不断成长
        (三) 社区民间组织快速发展
        (四) 基层民主建设稳步推进
        (五) 社区党建取得积极成效
    三、 依托社区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实践路径
        (一) 在社区党组织功能重塑中团结新阶层
        (二) 在凸显社区的服务功能中团结新阶层
        (三) 在社区民间组织和社区精英的成长中团结新阶层
        (四) 在社区公共精神的培育中团结新阶层
        (五) 在有序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中团结新阶层
    四、 本章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四、我国启动房产经纪人职业资格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产教融合:“1+X”证书制度与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J]. 刘文君. 营销界, 2021(Z2)
  • [2]房地产经纪业的规范化管理初探[J]. 陈娜,段颖. 居业, 2018(07)
  • [3]探索·回归·实践 ——菲利普·约翰逊建筑思想及其作品研究[D]. 周瑛. 武汉大学, 2018(06)
  • [4]互联网+背景下房地产中介营销策略研究 ——以链家为例[D]. 曾艳. 广东财经大学, 2017(02)
  • [5]住房租赁中介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D]. 任芝霞.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6]乌鲁木齐市房地产经纪行业监管问题研究[D]. 郭丽君. 新疆大学, 2015(03)
  • [7]上海航运经纪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方舟,操志强. 水运管理, 2015(03)
  • [8]房产中介监管人法律制度研究[D]. 李飒. 山东大学, 2014(04)
  • [9]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及其政治参与研究[D]. 徐军. 武汉大学, 2014(06)
  • [10]新社会阶层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权实现路径[D]. 宋华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12)

标签:;  ;  ;  ;  ;  

我国启动房地产经纪人职业资格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