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汇款业务的发展与挑战

邮政汇款业务的发展与挑战

一、邮政汇兑业务发展与面临的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马钰刚[1](2021)在《1945-1949年甘宁青邮政事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甘宁青地处黄河上游,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通信历史源远流长。先后历经了古代烽燧邮驿、大清邮政和中华邮政的漫长道路,并出现过民信局和独具特色的民间通信方式。这些通信方式都在各自历史时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清朝末年甘宁青新式邮政陆续创办,并利用其特有的优势,逐渐发展为官方垄断,面向社会公众的通信组织。抗战时期,因甘宁青地处大后方,大量人口机关内迁,为邮政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邮政事业得到快速发展。1945-1949年,甘宁青邮政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甘宁青邮政管理局的成立和甘宁青文化教育、交通事业的发展,为甘宁青邮政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战争等因素对邮政的发展形成了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甘宁青邮政管理局在邮政总局的领导下,对邮政进行积极的调整,开辟邮路,扩展业务,加强对邮政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调整,使甘宁青邮政重新焕发生机。但是,这一时期甘宁青邮政也面临多种困境和不足,尤其是邮政经济始终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为摆脱困境,甘宁青邮政管理局积极推行邮政改良的举措,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邮政机构更加普遍,邮政效率有所提高,但邮政经济亏损始终难以解决,这是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经济走向崩溃等因素从根本上制约了甘宁青邮政的改进和发展。总之,1945-1949年甘宁青邮政虽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邮政事业仍然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短暂的繁荣,甘宁青邮政无论在邮政局所、邮路建设和邮政业务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邮政局所数目和邮政业务量及种类不断增加,各种邮路也得到扩展,超越抗战时期的发展规模。这些无疑在促进1945-1949年甘宁青的经济、教育文化的发展,便利民众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郭金凤[2](2020)在《全面抗战时期贵州邮政事业研究》文中提出邮政是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邮政发展关系着物品的运输、人口的流动、信件的运输、商旅的往来,与整个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贵州在近代邮政产生之前以传统邮驿和民信局为主要的运邮方式,鸦片战争爆发后,“客邮”的出现使传统邮驿日渐衰落。1896年,大清邮政建立,揭开了近代邮政的序幕,随即各个地区陆续开办邮局,1901年,贵阳建立大清邮政分局,贵州近代第一个邮局成立。贵州邮政产生后,贵州境内邮运体系五花八门,主要有传统邮驿、民信局和邮政局,贵州邮局为统一省内运邮方式,采取裁驿归邮、与民信局竞争业务的方式,经过十年的竞争,传统邮驿和民信局退出历史舞台,统一了邮区的邮政体系。与此同时,贵州邮政在邮政机构、邮政业务、邮政线路等方面都获得初步的发展,为抗战时期贵州邮政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贵州成为抗战大后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大批机关、工厂、学校、人口纷纷内迁贵州,为贵州邮政事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邮政机构方面:管理机构和业务机构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为适应战时需要,贵州设置了军邮机构,保障了军队内部的通讯;用人制度方面:贵州邮政人事制度在全面抗战前已得到初步的发展,全面抗战爆发后贵州邮政的人事制度得到巩固和确立;邮政业务方面:全面抗战爆发后,各地资源纷纷内迁贵州,函件业务、汇兑业务、代办业务的收寄量较之战前增加了数倍;邮政线路方面:全面抗战爆发后,贵州公路、铁路、航空都进行修建和发展,邮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贵州邮政事业在抗战期间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工业的发展、交通的兴建、人口的剧增、人才的内迁等都为贵州邮政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条件。贵州邮政事业的发展不是循序渐进的,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依赖性、战时性、跳跃性,同时相较于邻省,发展又呈现出迟缓性、落后性的特点。贵州邮政在抗战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传播、便利民众的生活起了重要的作用,真正实现了“传邮万里,国脉所系”。

韩燕[3](2019)在《民国北京政府参与国际邮政公约研究》文中指出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开始了正式参与国际邮政公约的步伐。国际邮政公约的发展与各方对中国加入国际邮政公约的期待是促使其参与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国内,自晚清就已经产生通过参与邮政公约实现统一邮政主权的愿望,并进行了邮政立法的相关尝试与努力,这也是民国北京政府初期参与邮政公约的重要背景。此外,北京政府前期各界对于加入国际邮政公约后,提高国际地位,融入国际社会充满期待,这也构成了其参与的另一背景。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参与国际邮政公约经历了三个阶段。1914年至1919年间,先后加入并实施《万国邮政公约》、《万国邮政包裹公约》、《万国邮政互寄保险信函及箱匣协约》及《万国邮政汇兑协约》,可谓是中国参与国际邮政公约的开端时期。1920年中国首次以会员国身份参加邮联大会,并参与相关公约和协定的修订,签署了《国际邮政公约》及《国际邮政包裹协约》等四项邮政协定,内容涉及邮政联盟规则、运输邮费与邮资的规定、国际代收与转寄信件、邮件审查与免邮方法、数种邮件捆装与小包分类方法、汇票的使用与结账等方面,这是参与邮政公约的新拓展时期。1924年第八次邮政联盟大会上,中国参与全面修订此前签署的邮政公约及协定,并对其中四项予以签署和批准,从而进入参与邮政公约的新阶段。民国北京政府开始借助邮政公约统一邮权。中国代表在参加第七次万国邮政联盟大会时,维护中国邮政主权的几项提案均得到了会员国的认可,取得了撤销在华客邮的重要成果。同时北京政府也加快了裁撤民信局的进程,推动了邮政机构与国际接轨。在参与系列国际邮政公约的过程中,北京政府在国内立法上亦开始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邮政条例》等立法参照国际邮政公约及相关协约,为邮政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北京政府按照国际邮政公约,积极与英、法、美等国顺利签订各项业务协议,涉及普通邮件包裹业务、国际汇兑业务、保险信函与代收货价的包裹业务、航空运输邮件业务等方面,国际邮政事务得到了极大地增进。从民国北京政府参与国际邮政公约特点而言,首先,它所参与数量较多,且在参与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主动性。其次,所参与和接触的国际邮政公约与相关协定范围较广,内容包括包裹运送、汇兑业务、代收款项业务、保险信函及箱匣业务方面。最后,北京政府遵照邮政公约规定,以平等姿态声明加入相关公约和协定,并且履行相应的权利与义务,表现出参与地位上的相对平等性。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参与系列国际邮政公约意义深远,它开始了中国政府正式参与国际邮政公约的步伐,为统一邮权运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扩大了邮政通达地域与国际合作范围,中华邮政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北京政府时期国内外局势动荡,北京政府财政的困境成为邮政事业运营与发展的羁绊。另外,国际邮政公约的实施过程亦受到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中国邮政的发展无法摆脱强权政治的阴影,其合法利益亦未得到尊重与保障。

赵绪国[4](2008)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产品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可按照《商业银行法》全面开办各项银行业务。银行产品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之一,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发展的方向逐渐明朗、企业战略定位逐渐清晰的基础上,如何度过改革的过渡期和发展的创业期,形成有比较优势、有行业特色、有发展潜力的邮政金融产品体系,是一个亟待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社区银行研究现状、邮政储蓄理论、银行产品开发研究综述等三个层面的简要综述,认为各国邮政储蓄系统具有很强的公共服务性,社区银行具有亲民便民的特征,和邮政储蓄银行行业特色比较吻合,中间业务、零售业务将是今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业务拓展的重点;随后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从全能性的社区零售银行这一定位出发,初步设计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产品体系,并分析了现阶段邮政储蓄尚存在规划性、结构性、保障性、服务性四大差距;再后着重阐述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产品开发的策略选择和五大类产品的具体开发方案。在对邮储产品框架体系进行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化产品策略、产品组合策略、流程优化策略、产品品牌策略等开发策略。详细制定了邮政金融负债产品、资产产品、结算产品、中间业务产品、理财产品等五大类产品开发方案;最后对邮储产品开发提出了组织、平台、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网点渠道等方面的实施保障措施,并从产品竞争力、产品风险性、产品盈利性三个角度制定了产品开发的效果评价指标。

夏小红[5](2007)在《邮政电子汇兑网上支付业务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子商务是我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的核心部分。近年来,国内网上支付市场及规模发展迅速,B2C、C2C模式的电子商务得到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网上购物,对支付业务的便捷性、安全性以及多样化需求越来越高。面对众多网上支付方式和工具,如何提供安全便捷的网上支付产品及服务是商家和客户都很关心的问题。我国邮政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邮政银行刚刚成立,传统的邮政汇兑业务品种单一,邮政汇兑业务面对成熟的金融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必须求新谋变创新产品,拓展服务领域。邮政汇兑网上支付业务是邮政汇兑在互联网支付领域开发的一种新产品,是邮政汇兑业务创新发展。本文针对邮政汇兑中的网上支付业务及相关应用内容展开研究,借鉴与参考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设计思想,结合邮政电子汇兑系统网络的自身特点,提出邮政汇兑发展网上支付业务的营销措施,为业务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邵菡[6](2006)在《发展邮政金融中间业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2年、2003年中央银行连续两次调低邮政金融的转存利率,使邮政金融逐步失去之前赖以生存的转存利息,邮政金融开始探索新的收益来源。目前在邮政金融经营的金融业务中,中间业务因其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而备受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对邮政金融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邮政金融中间业务的发展为主要内容,分析探讨邮政金融在新的形势下能否更好的发展中间业务以及如何发展中间业务等问题。 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邮政金融中间业务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条件,运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邮政金融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优势与劣势,探讨邮政金融能否在中间业务市场获得较好的发展。 在综合分析邮政金融发展中间业务的内外部条件之后,本文研究邮政金融发展中间业务的市场定位,借鉴其它国家邮政金融中间业务的发展,提出我国邮政金融中间业务发展的策略建议。在建议部分,本文依照现状分析、建议提出的思路来研究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发展邮政金融的中间业务。

张荣林[7](2006)在《中国邮政金融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邮政金融恢复开办20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为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我国金融深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必须重新审视邮政金融与邮政的关系,为邮政金融的产业性质、产业归属、产业功能明确定位。本文主要研究中国邮政金融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以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为背景,运用现代金融理论、制度经济学、公司治理结构等理论,阐述邮政金融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存在的制度缺陷,借鉴国外邮政金融的成功经验,分析中国邮政金融市场环境和业务设计,探讨中国邮政金融治理结构、路径选择等重大战略问题,提出机制创新和业务发展的新途径。论文共分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分析中国邮政金融的特殊性,建立邮政金融理论的基本框架。通过对邮政金融产生的背景、发展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界定了邮政金融的概念。邮政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依托邮政的网络设施为个人提供金融服务,2004年以前是央行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直至邮政储蓄资金的市场化运作才形成了完整的邮政金融概念,即在金融市场环境下利用邮政基础设施经营货币资金融通业务,对资金进行跨期最优配置。第二章,比较分析国际邮政金融发展。国际邮政金融的发展以市场化为主旋律。日本、韩国邮政金融和德国的邮政银行发展模式虽然不同、业务各异,但为中国邮政金融加快改革步伐、开拓资金运用渠道、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邮政金融产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第三章,分析中国邮政金融发展的市场环境和业务定位。随着我国金融深化的进程加快,邮政金融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的行为这三类主体的体制安排及其行为逻辑引致了高度的利率政策风险、处于市场化边缘、治理结构行政化等运行特征,邮政金融在经济方面的合理性受到质疑,自身的业务发展也受到转存款利率政策调整、业务范围狭窄等问题的困扰。因此,必须设计新的邮政金融业务制度安排,由此创造性地确立了邮政金融业务发展的基本思路。第四章,分析中国邮政金融的治理结构。邮政金融治理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邮政金融的效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形式的考察和对国有金融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表明,邮政金融发展和改革的终结点是国有控股前提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中国邮政金融必须不断完善国有邮政金融治理结构,在邮政金融内部建立代表国家产权的独立的董事会,建立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的基本制衡机制,改变邮政金融现有的激励机制。

黎明辉,王冬明[8](2004)在《拓宽增收之路》文中提出近几年来,随着广大用户对邮政汇兑业务种类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邮政汇兑业务渐呈萎缩之势。如何拓宽业务增值空间,让传统业务再现生机?江西抚州市邮政局在继续抓好汇兑业务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邮政电子汇兑系统的业务功能,将邮政电子汇款回执业务(以下简称回执业务)作?

王后根[9](2004)在《邮政汇兑资费形成机制改革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推进铁道、邮政和城市公用事业等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宁国富[10](2004)在《挺起邮政信息化的脊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4年3月24日,国家邮政局正式签发了《邮政综合网电子汇兑全国中心工程竣工验收证书》。至此,凝结了邮政干部职工智慧和汗水、从立项批复到验收合格历时3年多的邮政综合网电子汇兑系统工程宣告全面胜利竣工。背景 作为邮政企业经营的一项传统业务,长期以来,邮政汇?

二、邮政汇兑业务发展与面临的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邮政汇兑业务发展与面临的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1945-1949年甘宁青邮政事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1945-1949年甘宁青邮政事业的发展背景
    第一节 清末民初甘宁青邮政的创办与初步发展
    第二节 抗战时期甘宁青邮政的快速发展
    第三节 1945-1949年甘宁青邮政事业的发展原因
第二章 1945-1949年甘宁青邮政事业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 甘宁青邮政管理机构
    第二节 甘宁青邮路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节 甘宁青邮政业务种类和数量的增加
    第四节 甘宁青邮政的困境与改良
第三章 1945-1949年甘宁青邮政管理制度
    第一节 甘宁青邮政人事管理制度
    第二节 甘宁青邮政财务管理制度
    第三节 甘宁青邮政视察制度
    第四节 甘宁青邮政物资供应制度
第四章 1945-1949年甘宁青邮政事业发展评析
    第一节 甘宁青邮政的作用
    第二节 甘宁青邮政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甘宁青邮政发展的历史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全面抗战时期贵州邮政事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现状
    (五)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六)研究方法
一、全面抗战前贵州邮政事业的发展概况
    (一)贵州传统的通讯方式
        1.官办邮驿
        2.民信局的创办
    (二)全面抗战前贵州邮政事业的初步发展
        1.近代邮政的产生
        2.贵州近代邮政在竞争中发展
        3.邮政机构初步设立
        4.邮政业务初步发展
        5.邮政线路初步建立
二、全面抗战时期贵州邮政事业的经营管理
    (一)全面抗战时期邮政机构的设置和调整
        1.管理机构的调整
        2.业务机构的发展
        3.军邮机构的设置
    (二)全面抗战时期贵州邮政的人事制度
        1.邮政人员考试
        2.邮政人员实习
        3.邮政人员薪金
        4.邮政人员考绩与晋级
        5.邮政人员请假
        6.邮政人员差旅费
        7.邮政人员退职
        8.邮政人员养老金和抚恤金
    (三)全面抗战时期贵州邮政线路的建设
        1.航空邮路
        2.汽车邮路
        3.铁路邮路
    (四)全面抗战时期贵州邮政业务的经营
        1.函件业务
        2.包裹业务
        3.储汇业务
        4.代办业务
三、全面抗战时期贵州邮政事业发展的原因
    (一)全面抗战时期邮政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
        1.战略位置
        2.专业人才
        3.资金来源
    (二)工业体系形成奠定了邮政发展的经济基础
        1.全面抗战期间工业的发展状况
        2.贵州企业公司的发展和壮大
    (三)人口迁移增加贵州邮政的发展活力
        1.外省人口的内迁
        2.贵州省兵员和民工的征调
    (四)交通发展为邮运提供基础设施
        1.公路网略的完善
        2.铁路的修筑
        3.航空业初具规模
四、贵州邮政事业发展特点及历史作用
    (一)全面抗战时期贵州邮政事业发展特点
        1.迟缓性
        2.落后性
        3.依赖性
        4.战时性
        5.跳跃性
    (二)全面抗战时期贵州邮政事业的历史作用
        1.支援抗日战争
        2.便利民众生活
        3.促进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民国北京政府参与国际邮政公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参与国际邮政公约的背景
    第一节 国际邮政公约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邮政公约的形成
        二、国际邮政公约的发展
    第二节 晚清邮政近代化发展及统一邮权问题的出现
        一、晚清邮政近代化发展
        二、统一邮权问题的出现
    第三节 晚清中国与国际邮政公约的关系发展
    第四节 清末民初各方对中国加入邮政公约的期待
第二章 参与国际邮政公约的历程
    第一节 民初加入国际邮政公约的开端
    第二节 第七届邮联大会与中国参与国际邮政公约的新拓展
    第三节 第八届邮联大会与中国参与国际邮政公约的新阶段
第三章 参与国际邮政公约与中国邮政事业的变革
    第一节 借助邮政公约努力统一邮权
        一、撤销在华客邮的积极推进
        二、加快取缔民信局的进程
    第二节 邮政法规与国际的接轨
        一、国内相关邮政法规的出台
        二、邮政法规的国际接轨及其实施
    第三节 国际邮政事务的进一步扩展
        一、扩大与他国(地区)联邮
        二、密切与邮联的交往
第四章 参与国际邮政公约的评价
    第一节 参与国际邮政公约的特点
    第二节 参与国际邮政公约的成效与不足
        一、参与国际邮政公约的成效
        二、参与国际邮政公约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产品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社区银行研究理论及发展动态
        1.2.2 邮政储蓄研究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1.2.3 银行产品开发研究理论综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及其产品现状与分析
    2.1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产生背景
    2.2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现状
        2.2.1 发展概况
        2.2.2 内部环境分析
        2.2.3 外部环境分析
    2.3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定位分析
        2.3.1 企业战略定位
        2.3.2 市场定位
        2.3.3 产品体系定位
    2.4 产品现状与定位差距分析
        2.4.1 规划性差距
        2.4.2 结构性差距
        2.4.3 保障性差距
        2.4.4 服务性差距
第3章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产品开发策略选择
    3.1 产品开发思路与框架
        3.1.1 总体思路
        3.1.2 体系框架
    3.2 产品开发方向
        3.2.1 产品创新与客户需求对接
        3.2.2 风险收益结构匹配
        3.2.3 国际通用性和本地适用性相结合
        3.2.4 创新产品与传统产品互动
    3.3 产品开发策略
        3.3.1 多元化产品策略
        3.3.2 产品组合策略
        3.3.3 流程优化策略
        3.3.4 产品品牌策略
第4章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产品开发方案设计
    4.1 负债产品开发
        4.1.1 提升业务规模
        4.1.2 调整业务结构
    4.2 资产业务产品开发
        4.2.1 批发资产产品设计
        4.2.2 零售资产产品设计
    4.3 结算业务产品开发
        4.3.1 结算产品发展分析
        4.3.2 结算产品整合方案
    4.4 中间业务产品开发
        4.4.1 中间业务发展面临的机遇
        4.4.2 中间业务发展的方向
        4.4.3 中间业务产品发展方案设计
    4.5 理财业务产品开发
        4.5.1 个人理财业务市场需求分析
        4.5.2 个人理财产品开发方案设计
第5章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产品开发实施保障与效果评价
    5.1 产品开发实施的问题分析
    5.2 产品开发实施保障
        5.2.1 组织保障
        5.2.2 平台保障
        5.2.3 风险管理保障
        5.2.4 网点渠道保障
        5.2.5 人力资源保障
    5.3 产品开发效果评价
        5.3.1 效果评价的主要原则
        5.3.2 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邮政电子汇兑网上支付业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3.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 邮政电子汇兑及网上支付现状与发展
    1.1 邮政电子汇兑系统概述
        1.1.1 邮政电子汇兑系统(DZHDs)简介
        1.1.2 DZHDs系统网络结构
        1.1.3 DZHDs系统功能及特点
    1.2 安徽邮政电子汇兑业务状况及发展
        1.2.1 安徽邮政汇兑业务
        1.2.2 存在问题
        1.2.3 发展前景
    1.3 国内国外网上支付应用状况
        1.3.1 国内网上支付状况
        1.3.2 国外网上支付状况
第二章 网上支付与网上支付系统
    2.1 网上支付的概念
        2.1.1 网上支付含义
        2.1.2 网上支付结算
    2.2 网上支付形式及支付协议
        2.2.1 网上支付形式
        2.2.2 网上支付协议
        2.2.3 网上支付认证
    2.3 网上支付系统
        2.3.1 基于SSL协议的网上支付系统
        2.3.2 基于SET协议的网上支付系统
第三章 DZHDs下的网上支付业务分析及流程设计
    3.1 网上支付业务需求分析
        3.1.1 业务需求市场调查
        3.1.2 业务拓展战略规划
        3.1.3 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3.2 邮政汇兑网上支付业务分析
        3.2.1 邮政汇兑网上支付业务概述
        3.2.2 邮政汇兑网上支付业务类型
        3.2.3 邮政汇兑网上支付系统功能
    3.3 邮政汇兑网上支付业务流程设计
        3.3.1 业务的交易流程
        3.3.2 支付虚拟账户管理
第四章 基于DZHDs的网上支付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支付系统分析
        4.1.1 系统的设计目标
        4.1.2 系统设计要求
    4.2 系统结构与功能
        4.2.1 网络方案
        4.2.2 系统环境
        4.2.3 系统功能
    4.3 支付系统实现
        4.3.1 系统实现过程
        4.3.2 系统切换方法
    4.4 系统运行维护
        4.4.1 系统运行管理
        4.4.2 系统运行与维护
第五章 DZHDs下的网上支付业务应用及系统评价
    5.1 网上支付业务应用
        5.1.1 组织与技术保障
        5.1.2 机遇与挑战
        5.1.3 营销推进
    5.2 系统评价
        5.2.1 系统评价内容
        5.2.2 评价方法
        5.2.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5.2.4 灰色层次法的评价过程
第六章 结论
    6.1 支付系统建设策略及业务拓展带来的效益
        6.1.1 网上支付系统建设策略
        6.1.2 业务效益
    6.2 系统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参考文献

(6)发展邮政金融中间业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论文框架和主要内容
2 第二章 邮政金融发展中间业务的内外环境分析
    2.1 邮政金融中间业务概述
        2.1.1 什么是中间业务
        2.1.2 什么是邮政金融业务
        2.1.3 邮政中间业务发展历程
        2.1.4 邮政金融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2.1.5 邮政金融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2.2 邮政金融发展中间业务的外部环境分析
        2.2.1 邮政金融改革的新环境
        2.2.2 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发生变化
        2.2.3 中间业务市场的竞争环境
    2.3 邮政金融发展中间业务的内部条件分析
        2.3.1 有利条件
        2.3.2 不利条件
    2.4 邮政金融发展中间业务SWOT分析
        2.4.1 SWOT分析方法简介
        2.4.2 运用SWOT分析邮政金融发展中间业务的环境
        2.4.3 小结
3 第三章 邮政金融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研究
    3.1 邮政金融在中间业务市场的定位
        3.1.1 目标客户群
        3.1.2 业务发展的重点
    3.2 其他国家邮政金融中间业务发展的借鉴
        3.2.1 德国
        3.2.2 日本
        3.2.3 韩国
    3.3 邮政金融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研究
        3.3.1 邮政金融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目标
        3.3.2 业务/产品策略建议
        3.3.3 其他建议
4 第四章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中国邮政金融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三、主要思路和框架结构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现代金融理论与邮政金融概论
    第一节 邮政金融形成的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金融与邮政金融的概念
        二、中国邮政金融形成的背景
        三、邮政金融形成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中国邮政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业务发展简史
        二、现行的组织体系
        三、业务内容
    第三节 中国邮政金融的特殊性
        一、区别于邮政其他业务的主要特点
        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主要区别
        三、邮政企业经营金融业务的有利条件
        四、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关系
    第四节 邮政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制度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的制度思考
第二章 邮政金融发展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日本邮政金融的改革发展及启示
        一、基本情况
        二、负债业务
        三、资金运用情况
        四、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五、民营化问题及启示
    第二节 韩国邮政金融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二、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战略
        三、资产管理
    第三节 德国邮政银行的发展及启示
        一、发展简史
        二、治理结构
        三、风险控制机制
        四、资金运用
        五、几点启示
第三章 邮政金融的市场环境分析和业务设计
    第一节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
    第二节 中国金融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发展方向
        一、结构性矛盾
        二、多样化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中国邮政金融的运行特征与体制束缚
    第四节 狭窄业务银行——对一个制度安排的探讨
        一、狭窄业务银行概念
        二、产生与发展
        三、持续生存的可行性分析
        四、狭窄业务银行与邮政储蓄机构的发展——美国案例
        五、对中国邮政金融机构改革的适用性分析
    第五节 批发银行及批发银行业务——对另一个制度安排的探讨
        一、批发银行以及批发银行业务的概念
        二、发展的历史轨迹
        三、主要业务
        四、特殊性与核心竞争力
        五、对我国邮政金融发展的启示
第四章 邮政金融治理结构模式选择
    第一节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评介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
    第二节 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模式
        一、市场型银行治理结构
        二、关系型银行治理结构
        三、国家型银行治理结构
    第三节 国有金融治理结构低效的解析
        一、分析的理论基础
        二、一个解析模型
    第四节 邮政金融治理结构模式探讨
        一、商业银行治理结构规范
        二、邮政金融治理结构的基本模式
第五章 邮政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邮政金融的改革方向
        一、改革动因分析
        二、改革进程回顾
        三、改革方向探讨
        四、组织结构的构想
    第二节 邮政储蓄银行业务的市场定位
        一、负债业务
        二、中间业务
        三、资产业务
    第三节 邮政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金融可持续发展概论
        二、邮政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三、邮政金融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四、邮政金融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四节 促进邮政金融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二、对策性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邮政汇兑资费形成机制改革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单一邮政汇兑资费制度面临挑战
二、单一邮政汇兑资费制度存在问题
三、改革邮政汇兑资费形成机制的思考

四、邮政汇兑业务发展与面临的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1945-1949年甘宁青邮政事业研究[D]. 马钰刚.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全面抗战时期贵州邮政事业研究[D]. 郭金凤.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3]民国北京政府参与国际邮政公约研究[D]. 韩燕.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4]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产品开发研究[D]. 赵绪国. 湖南大学, 2008(01)
  • [5]邮政电子汇兑网上支付业务应用研究[D]. 夏小红. 合肥工业大学, 2007(03)
  • [6]发展邮政金融中间业务研究[D]. 邵菡. 北京邮电大学, 2006(11)
  • [7]中国邮政金融发展研究[D]. 张荣林. 中共中央党校, 2006(12)
  • [8]拓宽增收之路[N]. 黎明辉,王冬明. 中国邮政报, 2004
  • [9]邮政汇兑资费形成机制改革的思考[J]. 王后根. 价格月刊, 2004(04)
  • [10]挺起邮政信息化的脊梁[N]. 宁国富. 中国邮政报, 2004

标签:;  ;  ;  ;  ;  

邮政汇款业务的发展与挑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