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中板主传动大功率可控硅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杨琪[1](2020)在《热轧工程供配电系统创新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对大型热连轧生产线而言,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和稳定可靠是重中之重。本文以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2050mm热连轧工程为例,对热轧工程供配电系统的创新设计及应用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简单介绍了山钢2050热轧工程及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工艺流程,综述了国内主要钢厂热轧生产线供配电系统现状和特点;然后,对山钢2050mm热轧工程供配电系统进行配置研究、创新设计及分析研究,包括供电电源的设计、用电负荷的计算、供配电系统布置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供电系统创新优化设计研究,给出了优化过程、优化效果及优化结论,同时对电气系统的分断能力及谐波进行了研究。本文重点介绍其供配电系统的主要配置、创新优势及实用效果,以工程为例,全面介绍热轧生产线电气设计主要方面,分析、计算和研究热轧生产线供配电系统布局、结构、分断能力选择、谐波治理措施及传动系统(包括主传动、辅传动)的设计、计算、分析,并对热轧生产线应用不同调速系统时的一次投入、运行成本等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2050mm热连轧工程是在大型钢铁企业整合、钢铁行业节能增效的大背景下建设的一条处于国内前沿水准的热带轧钢生产线,在供配电系统配置方面同样也是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对此工程的电气设计借鉴了国内同类型先进生产线的经验,并进一步优化,使生产线供配电系统具备了更高的可靠性、更强的带载能力和更稳定的电网环境。本论文立足国内先进工程设计经验,意在总结我国热轧生产线供配电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并探索大型轧钢厂供配电系统的发展方向,为日后新轧钢项目的设计、建造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谢绍伟[2](2018)在《ASCS电气控制系统在煤矿提升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众所周知,煤矿提升机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占据着绝对重要的位置。煤矿提升机控制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性能,不仅关乎到煤矿生产的效率和安全,而且还标志着煤矿在提升机方面科技进步的整体水平。截止到2015年,我国煤矿提升机启用常规的单机容量在1000KW以下的交流异步电机拖动的占比更是高达九成以上,并且这些提升机的逻辑控制结装置基本上都是由继电器--接触器构成,大多都是利用切电阻、转子串电阻调速。它们中多达一半还是装配电动机--发电机组(F—D机组)供电,而更是只有一小部分真正利用晶闸管整流传动(SCR-D)。常规的交流拖动系统具有控制精度低、运行不经济、安全保护和监测环节不完善,调速性能差,维护工作量大,调速时能量要大量消耗在电阻上,安全可靠性差等一系列缺陷。本论文以平煤股份五矿北山工区副井提升电气控制系统改造项目为背景,对煤矿提升机拖动及电控系统改造设计。由于平煤股份五矿原有的副井提升电控系统为交流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系统,该系统是在70年代以前开始使用的。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首先是调速性能差,为分级调速,即在调速过程中实际的加减速度是一个波动值,所设计的加减速度指得是平均值,级数分得越少,上下振幅波动的范围就越大。并且它在调速时有大量的电能消耗在转子电阻上,以转差功率的消耗为代价来换取转速的降低,因而效率比较低;其次是从控制原理上讲,目前TKD电控系统是以电流为主、时间为辅的加速控制原则,设备一经安装调试完毕后,无论系统的工况如何,其工作参数基本保持不变。尽管在系统中设计了速度环控制,但是调节能力十分有限,因而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较差。尤其是大型矿井的副井提升系统,由于提升工况多,载荷变化范围大,这种控制原则无法自动适应系统的要求,只能依赖司机人为的调节;存在安全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差的问题。为了提升副井提升系统的运行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我基于ASCS(Adjusting speed control system)调速控制原理,利用“PLC控制+微处理器多数字调节”的方法,通过对现有煤矿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和提升机信号系统进行升级,同时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智能控制,提高煤矿提升机系统的安全性能和自动化程度,适应矿井的现代化发展需要。该提升机控制系统的上位机监控系统软件以Visual Basic6.0语言为基础开发,具有实时监视提升机的运行状态和反馈提升机运行参数的功能。提升机控制系统改造完成并投入运行以后,不仅系统运行平稳安全而且具有十分显着的省电效果,同时还推动了煤矿提升控制系统现代化装备水平的提升,使煤矿的生产效率得到极大地提高,产生了显着的经济效益。
周双,樊永光[3](2018)在《包钢轨梁厂H型钢线粗轧机电控系统》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主要叙述包钢轨梁厂大H型钢生产的线粗轧机主传动电控系统的结构及特性。系统采用西门子公司SIMADYN D全数字矢量控制系统进行控制;通过ProfibusDP网络实现信号采集,以及和一级自动化系统间进行数据交换,系统能够适应频繁可逆、大冲击负荷、高过载能力的轧钢工况需求。
祖孝奎[4](2017)在《负荷平衡在承钢中宽带粗轧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当轧制系统为大压下量轧制时,一般会利用多台电机串联驱动的传动方式,而这其中两个工作辊的负荷不平衡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在大功率的传动系统中,负荷平衡是轧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板带轧制过程中,粗轧机上下辊为大功率、大压下量单独传动系统,轧制它依靠电机的调速系统来保持上下辊速度同步。若上下辊电机的负荷不平衡,就会造成轧辊与带钢表面产生相对滑动,严重时会导致电机过热或机械振动,进而影响轧制效率和成品质量。本文论述了在双轴传动系统基础上开发的一种负荷平衡控制方法,并应用在承钢中宽带生产线的粗轧机主传动系统上。
李俊林,刘霞[5](2017)在《3300mm中厚板轧机主传动电气改造技术难点及实现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某3 300mm中厚板轧机主传动电气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设备的正常、安全、可靠运行是本次技改项目的首选。
朱海洋[6](2017)在《轧钢机主传动矢量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某钢厂主轧机主传动技术改造为例,研究按气隙磁场定向的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在4 200 kW轧钢机中的应用.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SIMADYN D全数字控制装置.调试结果表明,系统改造后主要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减少了精轧机主传动电机的维护时间,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取得了预期的生产效益.
崔立龙[7](2017)在《钢材生产中线材飞剪控制的研究》文中提出飞剪是轧钢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其高速、连续和精准的工作特点,使得飞剪控制系统是轧钢自动化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对其精度控制要求也相当高。因此,飞剪控制的研究是轧钢技术领域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系统进行论述。首先对飞剪控制的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比对介绍,同时对飞剪剪刃工作的定位和启停控制进行了分析,并对原有调速系统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对直流调速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给出了多H桥双向功率变换器的驱动方案。通过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和模糊-PID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设计了模糊-PID的控制器,并在MATLAB的环境下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说明了模糊-PID控制方法在飞剪控制上的优势。另外,鉴于飞剪控制的非线性因素较多、难以建立准确模型的情况,可以将变结构控制应用于线材飞剪控制上,通过在系统中设计变结构控制器予以实现。这样就可克服飞剪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变结构控制对系统参数及扰动不敏感、响应速度快和鲁棒性强等优点。所以飞剪控制系统电机的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最后对实际的PLC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系统进行了总体的设计。通过以上几方面针对轧钢生产中飞剪控制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王月[8](2017)在《冶金企业配电网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非线性负载接入电网,电力系统谐波污染日趋严重,谐波泛滥严重影响着冶金企业配电网的安全、经济和稳定运行。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措施不断深入,冶金企业配电网谐波治理已成为实现绿色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国内某大型钢铁冶金企业配电网的电能质量问题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存在的谐波超标问题及应对及解决方案,为此从企业配电网谐波域建模、谐波检测环节的优化设计及有源滤波器的电流控制方法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1)通过阐述配电网谐波产生的原理和危害,说明了有源滤波装置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对配电网谐波抑制方法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别总结了配电网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的谐波抑制技术和研究现状。对目前谐波抑制常用的有源滤波器的结构、接入方式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论述。重点总结了影响有源滤波装置谐波补偿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及谐波检测算法和电流控制方法。(2)谐波治理装置参数设计与补偿性能与配电网拓扑结构及负载特性密切相关。为此以国内某钢铁冶金企业为例,对其供电系统和负载类型及其谐波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了表征谐波含量和频次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建模仿真和现场数据实测进一步研究了冶金现场的主要电能质量问题,详细分析了冶金企业配电网的特征次谐波电流超标问题,并以谐波补偿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源电力滤波解决方案。(3)有源滤波器的谐波电流检测环节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谐波治理效果。对比了瞬时无功谐波电流检测方法和傅里叶谐波电流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适用于冶金现场工程应用的优化谐波检测优化方法,对谐波检测中的低通滤波器环节进行了改进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能有效提高谐波检测环节的动态响应和稳态精度,为存源滤波器提供准确可可靠的指令信号,增强了有源电力滤波器在冶金企业配电网谐波补偿时的实用性。(4)针对冶金企业谐波电流变化快的特性,提出了基于单同步旋转坐标系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谐波电流快速重复控制方法。建立了有源滤波器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s域模型,分析了 T1/6延时重复控制策略在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电流控制上的可行性。在传统的比例积分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嵌入快速重复控制得到快速复合谐波电流控制策略,进一步对谐波电流快速重复控制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快速重复控制方法可显着提高特征次谐波电流的补偿精度,且能实时地适应负载的变化,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鲁璐[9](2017)在《电铲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BE-295B Ⅲ电铲使用时间已达十多年,原有的电控设备故障频发,尤其是GTO采购经费高,周期长,因此对其进行电气改造势在必行。在查阅大量电铲改造资料及通过对6#电铲原有控制原理的研究之后,设计了以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序控制器)为核心,采用HMI、PLC、变频调速的三级电气控制系统。首先分析了电铲生产工艺,对新的电控系统做出了总体设计,然后分别对PLC、MCC、S120系统、HMI系统分别展开论述。其次对电气设备与PLC的接口数据进行了定义,制定了相应的通讯协议。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以及绘制了 PLC原理图、变频器原理图,并作了高低压配电设计,然后分析了整个电铲控制逻辑关系,特别针对电铲提升系统的控制展开了研究,提出速度与电流双闭环的矢量控制以及短时悬停功能的实现。最后详细的介绍了控制的软件实现,完成了软件编程和HMI人机界面编辑工作。整套系统安装维护方便,运行可靠,人机界面友好,很好的服务于现场生产。
武克学[10](2017)在《干熄焦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及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干熄焦技术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干熄焦技术具有三大主要优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提高焦炭质量等,此外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大力发展干熄焦技术的不可或缺的原因。当今干熄焦工艺在国内外发展的很快,不过由于国内的干熄焦技术应用较国外的晚许多,其控制水平仍处于刚刚起步和发展阶段,研究一套干熄焦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迁安中化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3×140t/h干熄焦项目作为研究背景,针对中化公司现有的实际工艺情况,主要对控制重点和难点进行研究,设计出改善系统控制性能的方案。介绍了干熄控制系统的概况和主要控制功能。针对提升机的调速控制精度问题,提出采用速度闭环矢量控制的控制方案来提高提升机的运行精度,并采用冗余硬件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对排焦机理进行分析与研究,对排焦控制系统的滞后问题,采用了史密斯预估控制方案,排焦系统的设备运行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对干熄焦其它参数变量控制的影响也大大的削弱了。针对除尘器底部料位的控制通过采用料位+时间的混合控制方式,主要设备的使用寿命明显增长,降低岗位人员的劳动强度。对气体循环控制系统内的各变量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性的研究,对预存段压力采用选择控制方式的设计,加强了干熄炉系统控制的稳定性;在程序设计中改变导入空气量的计算方式,导入空气量的计算更加精确,改善了系统的控制;关于循环气体流量的控制,设计为变频调速控制,既节能又能精准的控制循环气体流量;通过程序计算和外部的料位监测仪表的优化,计算出的干熄炉料位,更加的接近于真实值。通过现场的调试运行,该系统能够满足中化公司的生产需求,实现了生产过程稳定、高效、便捷和安全的目的。
二、浅析中板主传动大功率可控硅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中板主传动大功率可控硅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热轧工程供配电系统创新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章 山钢2050mm热轧工程介绍 |
2.1 工程简介 |
2.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2.3 工艺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热轧生产线供配电系统现状分析 |
3.1 引言 |
3.2 宝钢模式供配电系统特点 |
3.2.1 宝钢2050mm热轧110kV变电站设备配置 |
3.2.2 宝钢2050mm热轧110kV变电站供配电系统优点 |
3.2.3 宝钢2050mm热轧110kV变电站供配电系统需要优化的部分 |
3.2.4 宝钢2050mm热轧110kV变电站系统图 |
3.3 马钢模式供配电系统特点 |
3.3.1 马钢2250mm热轧110kV变电站设备配置 |
3.3.2 马钢2250mm热轧110kV变电站供配电系统优点 |
3.3.3 马钢2250mm热轧110kV变电站供配电系统需要优化的部分 |
3.3.4 马钢2250mm热轧110kV变电站系统图 |
3.4 首钢模式供配电系统特点 |
3.4.1 首钢2250mm热轧110kV变电站设备配置 |
3.4.2 首钢2250mm热轧110kV变电站供配电系统优点 |
3.4.3 首钢2250mm热轧110kV变电站设系统图 |
3.4.4 首钢京唐2250mm热轧工程供配电系统优点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山钢2050mm热轧工程供配电系统的配置、创新设计及分析 |
4.1 引言 |
4.2 供电电源设计 |
4.3 用电负荷计算 |
4.4 供配电系统布置研究 |
4.4.1 110kV热轧变电所110kV系统 |
4.4.2 110kV热轧变电所35kV系统 |
4.4.3 110kV热轧变电所10kV系统 |
4.5 供配电系统创新优化设计研究 |
4.5.1 变电站主接线图优化内容 |
4.5.2 优化效果 |
4.5.3 优化结论 |
4.6 电气系统分断能力研究 |
4.6.1 短路阻抗计算 |
4.6.2 最大短路电流计算 |
4.6.3 各系统分段能力确定 |
4.7 谐波分析及治理研究 |
4.7.1 谐波治理措施 |
4.7.2 谐波治理效果 |
4.8 本章小节 |
第5章 山钢2050mm热轧工程传动系统的用电设备配置研究 |
5.1 引言 |
5.2 主传动系统用电设备选型配置 |
5.3 辅传动系统用电设备选型配置 |
5.4 主传动系统技术经济比较研究 |
5.4.1 技术性能比较 |
5.4.2 一次投资比较 |
5.4.3 运行费用比较 |
5.4.4 经济效益比较 |
5.4.5 经济分析总结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ASCS电气控制系统在煤矿提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内研究概况 |
1.3.2 .国外研究概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的整体介绍 |
1.6 平煤股份五矿简述 |
1.7 五矿北山工区副井提升系统主要技术数据 |
1.8 本章小结 |
2 ASCS电控系统概述 |
2.1 概述 |
2.2 基本工作原理及应用 |
2.2.1 技术特点 |
2.2.2 方案实施和运行效果 |
2.3 本章小结 |
3 ASCS电控系统中的变频器 |
3.1 交流变频 |
3.1.1 交-交变频的优点 |
3.1.2 交-交变频的缺点 |
3.2 交--直--交变频 |
3.2.1 三电平与两电平的比较 |
3.3 单元级联多电平高压变频器 |
3.4 ASCS三大变频器 |
3.4.1 ASCS双馈变频构成 |
3.4.2 双馈调速的功率传输 |
3.4.3 双馈变频的性能特点 |
3.4.4 异步鼠笼机定子变频 |
3.4.5 同步电动机变频系统 |
3.5 本章小结 |
4 ASCS电控系统的主要构成 |
4.1 调速部分 |
4.1.1 调速系统的硬件构造 |
4.1.2 外围电路 |
4.2 PLC控制系统的硬件构造 |
4.2.1 S7-300可编程控制器 |
4.2.2 操作保护PLC |
4.2.3 行程监控PLC |
4.2.4 信号调理机理 |
4.2.5 继电器部分 |
4.2.6 外围部分 |
4.3 整流柜硬件简介 |
4.4 操作台简介 |
4.5 安全回路 |
4.6 本章小结 |
5 提升机智能故障诊断系统 |
5.1 提升系统主要故障现象与征兆分析 |
5.1.1 提升机故障分类 |
5.1.2 主要故障现象与征兆 |
5.2 基于VisualBasic的故障诊断煤矿提升机系统软件设计 |
5.2.1 VB的开发环境 |
5.2.2 故障检测与诊断流程图 |
5.2.3 监控屏幕布局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保护PLC电气原理图 |
(3)包钢轨梁厂H型钢线粗轧机电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主回路控制系统 |
1.1 定子三相功率单元 |
1.2 零电流检测系统 |
1.3 主回路检测与保护 |
1.4 励磁回路 |
2 数字控制系统简介 |
2.1 数字控制系统硬件组成及实现的主要功能 |
2.2 矢量控制功能 |
2.3 扭振抑制功能 |
2.4 速差限制环节 |
3 数字控制系统通讯 |
4 故障保护联锁 |
5 系统HMI监控 |
6 PDA监控系统 |
7 结束语 |
(4)负荷平衡在承钢中宽带粗轧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设备系统介绍 |
2 负荷平衡的给定信号 |
3 通信方式 |
4 工艺调节器参数设置 |
5 传动系统负荷平衡的接入 |
6 结束语 |
(5)3300mm中厚板轧机主传动电气改造技术难点及实现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改造前问题 |
2 技术难点应对策略及实现方案 |
2.1 DC 1 440V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
2.2 轧钢负载冲击性大问题及解决方案 |
2.3 主回路改造后控制逻辑关系的实现 |
3 设备投运状况 |
4 结语 |
(6)轧钢机主传动矢量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4 200 k W轧钢机主回路系统原理图组成 |
2 控制系统设计 |
3 主传动的闭环矢量控制 |
3.1 矢量控制原理[4-5] |
3.2 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框图 |
4 系统调试结果 |
5 结语 |
(7)钢材生产中线材飞剪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飞剪装置的应用现状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2章 钢材生产中飞剪的总体控制方案 |
2.1 钢材线材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
2.1.1 工艺流程说明 |
2.1.2 飞剪的总体介绍 |
2.2 飞剪相关的工作研究 |
2.2.1 飞剪设备的定位分析 |
2.2.2 飞剪设备的启动、停止控制分析 |
2.3 总体控制方案的确定 |
2.3.1 控制系统的组成 |
2.3.2 系统控制算法的确定 |
2.4 本章总结 |
第3章F-PID控制的飞剪调速系统 |
3.1 控制系统调速装置的确定 |
3.1.1 6RA70全数字直流装置调速原理介绍 |
3.1.2 功率变换器设计 |
3.1.3 调速功率单元分析 |
3.2 传统PID控制算法 |
3.3 模糊控制器(F-C)的设计 |
3.4 基于F-PID算法的飞剪控制系统电机的速度控制 |
3.4.1 拖动电机建模 |
3.4.2 F-PID速度控制 |
3.5 F-PID控制系统的仿真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变结构控制(VSC)的飞剪调速系统 |
4.1 VSC基本理论 |
4.1.1 VSC简介与研究方向 |
4.1.2 SMVSC基本原理 |
4.1.3 滑动模态的存在和到达条件 |
4.2 等效控制以及滑动模态方程 |
4.2.1 等效控制 |
4.2.2 SM运动方程 |
4.3 飞剪SMVSC设计的基本方法 |
4.4 飞剪SMVSC的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飞剪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
5.1 PLC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5.1.1 PLC S7-400 的简介 |
5.1.2 S7-400 中模块的确定 |
5.2 PLC的软件系统的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冶金企业配电网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配电网谐波抑制方法及研究现状 |
1.2.1 配电网谐波抑制方法 |
1.2.2 配电网滤波器研究现状 |
1.3 有源滤波器拓扑分类 |
1.3.1 根据滤波器类型进行分类 |
1.3.2 根据滤波器接入方式分类 |
1.3.3 根据滤波器组合方式分类 |
1.3.4 有源滤波器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冶金企业配电网谐波治理需求分析 |
2.1 冶金企业配电网谐波电流分析 |
2.1.1 供电系统概述 |
2.1.2 负载电流谐波分析 |
2.2 冶金企业配电网谐波仿真与实测分析 |
2.2.1 谐波仿真分析 |
2.2.2 谐波实测分析 |
2.2.3 谐波补偿装置需求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适用于冶金现场的谐波检测方法 |
3.1 谐波电流检测方法 |
3.1.1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 |
3.1.2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 |
3.2 谐波电流检测方法的优化设计 |
3.2.1 易于工程应用的谐波检测方法优化设计 |
3.2.2 谐波电流检测中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
3.3 仿真分析与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适用于冶金现场的谐波重复控制方法 |
4.1 有源滤波器电流控制方法 |
4.1.1 PI控制 |
4.1.2 无差拍控制 |
4.1.3 比例谐振控制 |
4.2 改进的谐波快速重复控制算法 |
4.2.1 同步旋转坐标系APF的s域模型 |
4.2.2 T1/6延时重复控制性能分析 |
4.3 PI+FRC的复合控制稳定性分析 |
4.3.1 快速重复控制FRC |
4.3.2 PI控制器 |
4.3.3 基于PI+FRC的APF整体控制策略 |
4.4 仿真与实验验证 |
4.4.1 仿真分析 |
4.4.2 实验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电铲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电铲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
1.2.2 电铲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电铲概述 |
2.1.1 电铲工艺 |
2.1.2 原电铲主要技术参数 |
2.1.3 电铲的性能分析 |
2.1.4 主要的电控设备 |
2.1.5 电气改造范围 |
2.2 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2.2.1 S120变频调速系统 |
2.2.2 S7-300 PLC系统 |
2.2.3 MCC系统 |
2.2.4 HMI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控制系统分析 |
3.1 S120与PLC接口数据 |
3.2 MCC系统与PLC接口数据 |
3.2.1 温控系统与PLC接口数据 |
3.2.2 润滑系统与PLC接口数据 |
3.2.3 辅助系统与PLC接口数据 |
3.3 传动元件之间的通讯 |
3.4 PLC通讯协议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
4.1 硬件选型 |
4.1.1 编程控制器选型依据 |
4.1.2 硬件配置及介绍 |
4.1.3 电源系统 |
4.1.4 抑制电压波动 |
4.2 供电系统方案设计 |
4.2.1 660V低压配电 |
4.2.2 400V低压配电 |
4.2.3 220V配电 |
4.2.4 直流母线供电 |
4.2.5 UPS供电 |
4.3 接线原理图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控制方法研究 |
5.1 传动系统 |
5.1.1 高压合闸允许 |
5.1.2 ALM的控制 |
5.1.3 模式切换 |
5.1.4 推压控制 |
5.1.5 回转控制 |
5.1.6 走行控制 |
5.2 MCC系统的控制 |
5.2.1 温控系统的控制 |
5.2.2 润滑系统的控制 |
5.3 停机控制 |
5.3.1 停机顺序 |
5.3.2 延时停机与立即停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实现 |
6.1 触摸屏的组态 |
6.2 控制程序的设计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干熄焦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及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国内外干熄焦的生产工艺现状 |
1.1.1 干熄焦技术发展概况 |
1.1.2 干熄焦生产工艺现状 |
1.2 干熄焦控制系统国内现状 |
1.2.1 干熄焦控制系统在国内的发展 |
1.2.2 干熄焦控制系统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干熄焦生产工艺与控制要求 |
2.1 干熄焦工艺简介 |
2.1.1 干熄焦的生产工艺流程 |
2.1.2 干熄焦的优点 |
2.2 干熄焦设计的控制目标及要求 |
2.2.1 干熄焦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 |
2.2.2 干熄焦自动控制要求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干熄焦控制系统方案总体设计 |
3.1 干熄焦主要设备概况 |
3.2 干熄焦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3.3 各子系统的主要方案 |
3.3.1 提升机控制方案 |
3.3.2 排焦控制方案 |
3.3.3 本体除尘控制方案 |
3.3.4 气体循环控制方案 |
3.3.5 干熄炉控制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干熄焦控制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 |
4.1 提升机控制的设计 |
4.1.1 提升机设备结构 |
4.1.2 提升机自动运行主要信号 |
4.1.3 提升机控制系统设计 |
4.1.4 控制系统硬件冗余设计 |
4.1.5 提升机调速性能分析 |
4.1.6 提升机调速系统的设计 |
4.1.7 提升机调速控制方式设计 |
4.2 排焦的自动控制设计 |
4.2.1 排出系统基本设备 |
4.2.2 排出系统的控制回路分析 |
4.2.3 排出控制系统机理分析 |
4.2.4 Smith预估控制原理 |
4.3 本体除尘系统的自动控制 |
4.3.1 本体除尘系统主要设备 |
4.3.2 高温静电容料位开关结构与测量原理 |
4.3.3 本体除尘系统控制系统 |
4.3.4 本体除尘系统控制设计 |
4.4 气体循环系统控制设计 |
4.4.1 循环系统的主要设备结构与作用 |
4.4.2 循环系统主要参数说明 |
4.4.3 循环气体风量控制的设计 |
4.4.4 导入空气流量的控制设计 |
4.4.5 预存段压力控制设计 |
4.5 干熄炉本体系统控制研究与设计 |
4.5.1 料位的计算研究与设计 |
4.6 干熄焦控制的实现 |
4.6.1 干熄焦控制系统的实现 |
4.6.2 提升机速度控制的实现 |
4.6.3 排焦系统控制的实现 |
4.6.4 本体除尘系统控制的实现 |
4.6.5 气体循环系统控制的实现 |
4.6.6 干熄炉本体系统控制的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浅析中板主传动大功率可控硅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热轧工程供配电系统创新设计与应用[D]. 杨琪. 山东大学, 2020(04)
- [2]ASCS电气控制系统在煤矿提升中的应用[D]. 谢绍伟. 西安科技大学, 2018(12)
- [3]包钢轨梁厂H型钢线粗轧机电控系统[J]. 周双,樊永光. 包钢科技, 2018(02)
- [4]负荷平衡在承钢中宽带粗轧机中的应用[A]. 祖孝奎. 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7年会论文集, 2017
- [5]3300mm中厚板轧机主传动电气改造技术难点及实现策略[J]. 李俊林,刘霞. 轧钢, 2017(04)
- [6]轧钢机主传动矢量控制系统研究[J]. 朱海洋. 南方金属, 2017(03)
- [7]钢材生产中线材飞剪控制的研究[D]. 崔立龙. 青岛理工大学, 2017(02)
- [8]冶金企业配电网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应用研究[D]. 王月. 湖南大学, 2017(07)
- [9]电铲控制系统的设计[D]. 鲁璐. 东北大学, 2017(06)
- [10]干熄焦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及设计[D]. 武克学.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