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医学在现代肿瘤学中的应用价值

分子医学在现代肿瘤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分子医学对现代肿瘤学的应用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丽,谭周进[1](2021)在《基于肠道微生态探源《黄帝内经》泄泻五脏论》文中提出泄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微生态学发展,泄泻与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联系已得到广泛认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泄泻相关论述涉及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治疗诸方面,尤其是开创了从五脏论治泄泻之先河.肠道菌群是一个"被遗忘的器官",菌群失调是泄泻发病的重要机制.《黄帝内经》泄泻五脏论体现了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与肠道微生态失调内涵高度一致.结合共同的认知基础,本文系统整理了近5年文献库中与五脏相关肠道菌群研究的文献,从《黄帝内经》论治泄泻总概论、以及泄泻从脾、肾、肝、心、肺五脏论治的微生态机制进行分析阐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是五脏功能协调的主要特征表现,五脏功能失调又皆能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肠道菌群研究成果将成为未来探究《黄帝内经》泄泻五脏论理论内涵的一个关键的科学支点.

潘好奇[2](2021)在《ILK影响食管鳞癌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细胞水平研究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对食管鳞癌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为食管癌的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策略。方法:1.通过分析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ILK在食管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将ILK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比较两组间的生存期差异。2.以转染建立的ILK过表达或干扰表达且筛选出阳性的食管鳞癌细胞株,采用CCK8实验方法评估ILK表达水平对食管鳞癌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1.TCGA数据库中18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的ILK表达明显高于11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ILK表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ILK高表达的生存期较低表达患者缩短(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不同顺铂浓度条件下,ILK过表达组较对照组抑制率均降低。ILK过表达组IC50值(16.78±0.41)明显高于对照组IC50值(8.33±0.37)(p<0.05);3.在不同顺铂浓度条件下,ILK干扰表达组较对照组抑制率均升高。ILK干扰表达组IC50值(3.72±0.52)明显低于对照组IC50值(8.74±0.46)(p<0.05)。结论:ILK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细胞学实验水平证实ILK过表达可降低食管鳞状细胞癌对顺铂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而ILK干扰表达可增加食管鳞状细胞癌对顺铂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蔡凯,黄贵华[3](2020)在《基于生命/影像组学的精准组学放射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基因组测序为肿瘤精准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出发,介绍生命组学技术、影像组学的概念和方法框架与人工智能(AI)技术引领的新技术革命。分析精准组学放射治疗的技术优势和全球的研究进展。对基因组学及或影像组学技术可获得肿瘤和个体的遗传信息和生物学特征进行综述,以期为放射治疗适应证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放射剂量分配更加准确的提供参考。

沈宁[4](2020)在《机器学习在核磁影像上的脂肪组织定量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因此准确测量皮下脂肪组织和内脏脂肪组织含量对许多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核磁共振成像中的IDEAL-IQ技术是一种主要用于对扫描部位的脂肪组织进行成像的安全、无痛的检查方法,并在一次扫描中生成六种序列。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综合运用了多种先进技术的临床医学诊断工具。在计算机辅助诊断涵盖的众多算法中,机器学习正成为医学影像数据处理的首选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不同的放射学影像领域任务。本文的目的是探索基于IDEAL-IQ技术成像和机器学习的皮下脂肪组织和内脏脂肪组织及相关分割定量方法。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二维切片的全自动分割方法。首先,采用U-Net的深度网络来分割脂像中皮下脂肪组织的内外轮廓和水像中的腹膜腔轮廓;其次,本文将腹膜腔轮廓对应到相同身体部位的脂像中,采用AFK-MC2聚类方法对内脏脂肪组织进行定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分割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对脂肪相关的指标进行定量。其中,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后正中线为标准的半自动皮下脂肪厚度测量方法,校正了受试者体位不正的问题;第二,本文对腹围长度进行全自动测量。为了将切片间信息加入深度学习模型,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3D U-Net的网络对皮下脂肪组织和内脏脂肪组织进行三维分割定量。最后,本文分别将二维和三维全自动皮下脂肪组织和内脏脂肪组织分割模型嵌入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RIAS平台和飞利浦ISD平台,不仅实现了全自动分割模型应用于实际临床的计算机辅助诊断中,也增强了两个医学影像研究平台的功能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自动定量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且与人工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首先,二维模型获得的皮下脂肪组织和内脏脂肪组织的Dice系数分别为0.96和0.97;第二,3D U-Net的网络分割皮下脂肪组织和内脏脂肪组织的Dice系数分别为0.98和0.90。

杨易[5](2020)在《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在诊断鼻咽癌分期及预测其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代谢参数在鼻咽癌诊断分期及预测其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PET/CT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3.62±13.80)岁。将其根据有无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分为两组,其中转移组35例,无转移组15例。将其根据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分为两组,其中早期鼻咽癌(Ⅰ-Ⅱ期)8例,进展期(Ⅲ-Ⅳ期)42例。采用Siemens Biography 16 HR PET/CT scanner采集鼻咽癌患者全身图像,所有图像资料在西门子Syngo.via工作站进行处理,经过MM oncology软件采用SUVmax值40%为阈值自动勾画VOI,分别测量鼻咽癌患者原发病灶的PET/C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峰值标准摄取值(SUVpeak)、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和肿瘤代谢体积(MTV)。分别对转移组与无转移组,早期(Ⅰ-Ⅱ期)与进展期(Ⅲ-Ⅳ期)患者间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及各种代谢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通过计算约登指数,找到相应的最佳诊断阈值,计算相关敏感度及特异度,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原发灶TLG、MT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性别、年龄、SUVmax、SUVpeak、SUV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中,TLG(AUC为0.817)的预测转移效能优于MTV(AUC为0.783)。计算TLG的约登指数为0.571,当TLG取值73.240时对鼻咽癌转移的预测效能最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1%、100%;MTV的约登指数为0.467,当MTV取值6.600时对鼻咽癌转移的预测效能最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86.7%。早期鼻咽癌(Ⅰ-Ⅱ期)与进展期(Ⅲ-Ⅳ期)原发灶MT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SUVmax、SUVpeak、SUVmean、TLG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中,MTV(AUC为0.771)预测临床分期有一定准确性,计算MTV的约登指数为0.482,当MTV取值2.685时对鼻咽癌临床分期预测效能最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2.5%、85.7%。结论鼻咽癌患者原发灶的PET/CT代谢参数TLG、MTV对预测鼻咽癌转移具有一定价值,且TLG预测转移效能优于MTV。鼻咽癌患者原发灶的MTV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有一定关系,利用MTV,18F-FDG PET/CT可以预测鼻咽癌的临床分期。

王思[6](2020)在《乳腺癌ER、PR、HER-2的表达及血清肿瘤标志物与骨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及血清肿瘤标志物与骨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我院经全身骨显像检查和MRI检查确诊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80例及未骨转移患者150例。并对患者手术切除的病灶进行ER、PR、HER-2免疫组化检测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和糖类抗原153(CA153)测定。比较和分析骨转移组及未转移组患者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基因分型、肿瘤标志物等的差异,分析免疫组化表达程度、肿瘤标志物水平与骨转移程度的相关性,T和N分期与骨转移的比较。结果1.不同基因亚型乳腺癌患者骨转移与未骨转移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x2=21.304,P<0.05)。2.在ER、HER-2不同程度表达组,骨转移与未转移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x2值分别为9.415,3.848,P值分别为0.024,0.003)。3.乳腺癌患者ER表达程度与骨转移程度呈显着正相关,HER-2表达程度与骨转移程度呈显着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5、0.545,P值均为0.000)。4.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组肿瘤标志物CEA、CA125和CA153水平与骨转移程度呈显着正相关,CEA、CA125和CA153水平越高骨转移程度越严重,(r值分别为0.754、0.794、0.646,P值分别为0.003、0.032、0.000)。5.乳腺癌患者T分期中骨转移与未骨转移比较差异有显着性(x2=9.355,P<0.05)。6.乳腺癌患者N分期中骨转移与未骨转移比较差异有显着性(x2=21.304,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骨转移与基因分型、ER和HER-2的表达、肿瘤标志物及T和N分期相关。乳腺癌患者随着ER和HER-2表达增强,骨转移越严重。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越严重,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和CA153水平越高。T和N分期越高,骨转移率越高。

唐一鸣[7](2019)在《薯蓣丸在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化疗期间的辅助治疗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统计和分析在本院诊疗的早期高危组且接受紫杉醇+卡铂联合化疗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配合口服薯蓣丸汤剂后的增效减毒的临床获益情况,为薯蓣丸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增效减毒作用提供临床依据,并为薯蓣丸能够有效提高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出有效例证。方法:收集60例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在完全自主选择的情况下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对照组采取术后单纯化疗治疗,中药组采取化疗+薯蓣丸治疗的方式,两组均进行6个周期的治疗直至疗程结束。观察并统计两组卵巢癌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量表(FACT-O)、卡氏评分(KPS)、ECOG体力评分、肿瘤标志物、血常规和安全性指标的变化,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临床研究结论。结果:(1)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卡氏评分、ECOG治疗前后对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中药组的卡氏评分、ECOG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生命质量量表(FACT-O)总分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组治疗后在生理状况、功能状况评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2)对中医证候疗效积分的影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积分对比中药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四个肿瘤标志物指标(CA125、CA199、CEA、HE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指标均有所下降,中药组治疗后的CA125、HE4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对血常规的影响: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血常规四个指标(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血常规指标也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中药组血常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接受化疗过程中,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功能均有显着抑制作用,但中药组患者骨髓抑制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5)对安全性指标的影响:组间比较治疗后肝、肾功能检验指标(AST、ALT、Cr、BUN)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中药组AST、ALT、肌酐Cr、BUN均低于对照组。结论:(1)薯蓣丸联合化疗可有效改善上皮性卵巢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2)薯蓣丸联合化疗可明显增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3)薯蓣丸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肿瘤标志物(CA125,HE4)水平,增强化疗药物临床疗效。(4)薯蓣丸联合化疗的治疗可明显降低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作用并显着减轻化疗药物的肝肾功损害,提高机体对化疗药物的耐受能力,发挥增效减毒的临床作用。

傅文悦[8](2019)在《Revolution CT能谱成像技术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使用Revolution CT对肺结节患者进行GSI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并利用后处理软件进行能谱的多参数定量分析,判断Revolution CT能谱成像技术对肺部炎性与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及肺癌病理分型的价值。同时通过比较肺部GSI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与常规肺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在辐射剂量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探索Revolution CT能谱成像技术在低剂量扫描方面的价值。方法:1、对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Revolution CT肺部GSI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并符合纳入条件的86例肺部结节患者进行能谱多参数定量分析,利用AW4.7工作站进行能谱后处理,得到病灶平扫的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平扫及动脉期与静脉期的能谱曲线(spectral HU curve)并计算出能谱曲线斜率(K=(|CT40keV-CT100keV|)/60)、动脉期及静脉期40keV的CT值及40keV的净增CT值(ΔCT=CT增强-CT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s,NIC=IC病灶/IC病灶同层面主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及净增碘浓度(ΔIC=IC增强-IC平扫)。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炎性结节与恶性结节、腺癌与鳞癌的上述参数的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使用的统计学方法为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同时选取60例行肺部GSI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患者与60例行肺部常规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及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成人胸部转化因子0.014×DLP)的统计,所选患者均为体重指数在20-25kg/m2的成年人,使用SPSS23.0软件对肺部GSI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与常规肺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DLP、ED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为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炎性结节的平扫Eff-Z为8.18±0.22;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的K分别为1.12±0.44、2.69±0.61、2.74±0.59;动脉期及静脉期的CT40keV分别为202.44±40.87、202.48±37.29;动脉期及静脉期的ΔCT40keV分别为110.55±33.11、111.00±27.13;动脉期及静脉期的NIC分别为0.25±0.06、0.59±0.12;动脉期及静脉期的ΔIC分别为13.69±4.06、13.63±3.26。恶性结节的平扫Eff-Z为7.92±0.15;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的K分别为0.63±0.26、1.57±0.38、1.75±0.36;动脉期及静脉期的CT40keV分别为131.59±21.97、145.16±23.80;动脉期及静脉期的ΔCT40keV分别为64.44±19.61、76.70±22.00;动脉期及静脉期的NIC分别为0.14±0.04、0.37±0.09;动脉期及静脉期的ΔIC分别为8.15±2.50、9.42±2.74。以上参数炎性结节均高于恶性结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腺癌的平扫Eff-Z为7.97±0.14;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的K分别为0.70±0.25、1.71±0.38、1.98±0.31;动脉期及静脉期的CT40keV分别为141.97±18.86、159.02±21.13;动脉期及静脉期的ΔCT40keV分别为70.51±16.72、84.64±21.61;动脉期及静脉期的NIC分别为0.15±0.04、0.42±0.07;动脉期及静脉期的ΔIC分别为8.97±2.23、10.53±2.78。鳞癌的平扫Eff-Z为7.84±0.10;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的K分别为0.48±0.18、1.37±0.32、1.49±0.26;动脉期及静脉期的CT40keV分别为119.23±18.70、130.45±17.82;动脉期及静脉期的ΔCT40keV分别为59.57±20.90、70.70±21.20;动脉期及静脉期的NIC分别为0.12±0.03、0.34±0.06;动脉期及静脉期的ΔIC分别为7.52±2.66、8.51±2.54。以上参数腺癌均高于鳞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部GSI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患者的DLP及ED分别为580.00±44.51、8.12±0.62。肺部常规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患者的DLP及ED分别为1125.31±177.28、15.78±2.50。以上参数GSI扫描均低于常规扫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volution CT能谱成像技术结合其多参数定量分析对于肺部炎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以及肺癌的病理分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肺部GSI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较常规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可以显着降低辐射剂量。

裴立东[9](2018)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转化医学中心功能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医疗建筑作为医学行为和医疗活动的载体,其发展和演进最为直接的驱动因素是医学模式的转变。转化医学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建筑分支类型,萌芽于2000年代末,其出现也是受到了近年兴起的转化医学模式的影响。建筑作为行为载体,其发展会滞后于所承载的职能活动,因此从转化医学模式的内在需求入手,揭示转化医学活动所适应的载体功能空间体系,成为了建筑学领域所应承担的课题。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中关于转化医学中心建筑设计研究、转化医学中心承载内容的现行模式研究,以及与转化医学中心相关建筑设计研究的内容,明确了转化医学中心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并据此确定了本研究的基本方向和着眼点,即转化医学中心的功能要素组成、功能关系判定和功能体系构建。上述三项内容既是独立的研究点,又存在由点及面的层层递进关系。同时,根据转化医学中心建筑本体的解析,挖掘出功能研究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并以此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出核心研究内容的理论模型,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转化医学专家与转化医疗建筑设计专家的访谈与问卷,是本研究论据支撑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相关专家的行为体验、实践经验和设计感悟,寻求对转化医学中心建筑功能要素的有效把控,以及对要素之间衔接关系的总体判断。这在转化医学中心建筑兴建初期,设计理论尚无明确标准的情况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这些信息和数据,一方面能够对转化医学中心功能要素的采集和推导进行必要的修正和优化,另一方面可以生成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所需的原始数据序列,参与功能要素关联度的计算,为最终的转化医学中心功能体系构建提供量化参考。转化医学中心功能要素采集、功能关系判定和功能体系构建,是依次递进、环环相扣的研究过程,功能要素采集为功能关系判定提供基本因子,功能关系又成为功能体系构建的基础。首先,通过对转化医学中心建筑案例、转化医学模式的分析,采集、推导功能要素项,并以相关专家的评判对其进行修正和优化;同时根据后续功能关系研究的需求,确定影响功能要素关系的各项因素,形成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所需的因子序列。其次,将调研数据对应带入因子序列,生成原始数据序列集合,并选取适当的无量纲处理方法将数据序列无量纲化;进而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模型公式计算出功能要素间的影响因素关联度,并带入初始的评分数值,得出功能要素在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关联数值。最后,参考功能关系判定的综合关联值及其优先级划分,构建各类职能组团(相同职能组团、相近职能组团、不同职能组团以及特殊功能要素)的分项功能结构关系,并根据转化医学中心的建设理念,以及转化医学流程所包含的环节,具体划分出必需型功能要素、联合型功能要素和外延拓展型功能要素,构建出转化医学中心功能体系的简单模式、复合模式与全面模式,完善转化医学中心建筑设计理论,指导实际项目建设。

叶媛媛[10](2018)在《ROC曲线评价钼靶、超声、MRI及联合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的价值》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探讨钼靶、超声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2、研究3.0T磁共振DCE-病灶形态学、DCE-TIC曲线以及DWI-ADC值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效能。3、ROC曲线对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与钼靶、超声及其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分析比较。第一部分ROC曲线评价钼靶、超声及其联合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0月同时行钼靶、超声及3.0T磁共振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46例共49个肿块,其中25个恶性,24个良性。2.仪器设备及检查方法:2.1乳腺钼靶摄影检查设备采用GE 2000D机型。2.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设备采用SAMSUNG RS80A型和GE S8型超声仪。3.判读与统计处理;诊断根据依据北美放射协会(ACR)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影像诊断结果去除需要进一步检查的0类、阴性诊断的Ⅰ类及已经经过病理证实的Ⅵ类,将乳腺肿块诊断结果分为4类(Ⅱ、Ⅲ、Ⅳ、Ⅴ),把Ⅱ类~Ⅲ类判读为良性病变,Ⅳ类~Ⅴ类为恶性病变,并以病理的作为金标准相比较。应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不符合,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析比较钼靶、超声及其联合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绘制出三种检查方法的ROC曲线图,得出曲线下面积(AUC)。[结果]1.本研究钼靶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79.2%,准确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82.1%,阴性预测值为90.5%及Kappa值为0.713。2.本研究中超声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58.3%,准确度为75.5%,阳性预测值为69.7%,阴性预测值为87.5%及Kappa值为0.512。3.钼靶联合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的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83.3%、准确度为89.8%、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95.2%及Kappa值为0.795。4.本组研究显示,钼靶联合超声诊断的AUC为0.897,钼靶诊断的AUC为0.856,超声诊断的AUC为0.752。[结论]1.乳腺钼靶及超声检查在乳腺肿块性质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两者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相比,一致性较高。2.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钼靶与超声联合诊断可以有效地扬长补短,提高了诊断效能;与病理结果相比,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一致性高。第二部分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可行研究并与钼靶、超声及其联合检查对比的ROC曲线分析[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同第一部分。2.仪器设备与方法2.1钼靶、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设备及诊断方法同第一部分。2.2MRI:本研究采用PHLIPS公司的Achieva3.0T双梯度超导型MRI。2.2.1常规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SE T1WI序列,横断位TSE T2WI SPAIR序列。2.2.2动态增强序列(DCE):采用采用T1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采集技术(dyn-eTHRIVE)SENSE轴位扫描,选用钆喷葡酸胺(Gd-DTPA)对比剂。结束后立即加扫T1WI矢状位。2.2.3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SS-EPI)技术,行横断面扫描,b值取800s/mm2,测量ADC值。3.判读与统计学处理:同第一部分。应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若不符合,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绘制出MRI成像诊断的ROC曲线图,得出曲线下面积(AUC),并与钼靶、超声及其联合检查相比较。[结果]1.以DCE-形态学作为肿块良恶性判断标准,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82.8%、阴性预测值为95.0%、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79.2%、准确度为87.8%及Kappa值为0.754。2.以DCE-TIC曲线作为肿块良恶性判断标准则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84.2%、阴性预测值为70.0%、灵敏度为64.0%、特异度为87.5%、准确度为75.5%及Kappa值为0.512。3.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ADC值临界点为0.962×l0(3mm2/s,高于阈值判读为良性,小于等于阈值则判读为恶性,其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88.0%、阴性预测值为87.5%、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87.5%、准确度为87.8%及Kappa值为0.755。4.应用多参数MRI联合检查对乳腺病灶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阳性预测值为92.0%、阴性预测值为91.7%、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91.7%、准确度为91.8%,及 Kappa 值为 0.837;MRI 诊断的 AUC 为 0.918。[结论]1.3.0T磁共振DCE-形态学、DCE-TIC曲线及DWI-ADC值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2.参照病理结果,DCE-形态学及DWI-ADC值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DCE-TIC曲线的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3.多参数MRI成像的诊断效能高于钼靶、超声及其两者联合检查。

二、分子医学对现代肿瘤学的应用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子医学对现代肿瘤学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肠道微生态探源《黄帝内经》泄泻五脏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内经》论治泄泻总概论
2 泄泻从“五脏”立论的肠道微生态学机制
    2.1 泄泻从“脾”论人体五脏中,“脾”与肠道菌群最为相关.
    2.2 泄泻从“心”论《灵枢·经脉》载[4]:
    2.3 泄泻从“肝”论
    2.4 泄泻从“肺”论
    2.5 泄泻从“肾”论
3 结论

(2)ILK影响食管鳞癌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试验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3)基于生命/影像组学的精准组学放射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1.1 生命组学技术
    1.2 基因检测技术
    1.3 影像组学
    1.4 人工智能(AI)
2 放射治疗
3 精准组学放射治疗
    3.1 精准组学放射治疗的优点
    3.2 肿瘤放射敏感性模型的建立
    3.3 放射肿瘤学临床试验框架
5 总结及展望

(4)机器学习在核磁影像上的脂肪组织定量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脂肪定量的研究概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介绍
    2.1 深度学习技术的介绍
    2.2 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构成
        2.2.1 卷积层
        2.2.2 池化层
        2.2.3 全连接层
        2.2.4 激活函数
        2.2.5 损失函数
        2.2.6 反向传播算法
    2.3 全卷积神经网络
    2.4 无监督学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机器学习的皮下及内脏脂肪分割定量
    3.1 基于U-Net的皮下脂肪及膜腔轮廓分割
    3.2 基于AFK-MC2的内脏脂肪分割
    3.3 实验与结果分析
        3.3.1 实验数据
        3.3.2 实验环境
        3.3.3 实验评价指标
        3.3.4 实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脂肪相关定量及插件设计
    4.1 脂肪相关定量
        4.1.1 腹部皮下脂肪厚度测量
        4.1.2 腹围长度测量
    4.2 3D皮下脂肪及内脏脂肪分割定量
    4.3 脂肪定量插件设计
        4.3.1 ISD平台脂肪定量插件
        4.3.2 RIAS平台脂肪定量插件
    4.4 实验与结果分析
        4.4.1 实验数据
        4.4.2 实验环境
        4.4.3 实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及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5)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在诊断鼻咽癌分期及预测其转移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 鼻咽癌概况
    1.2 鼻咽癌诊断的传统影像学方法
    1.3 鼻咽癌诊断的分子影像学方法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显像剂
    2.3 患者准备
    2.4 显像方法
    2.5 图像分析
    2.6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PET/CT代谢参数
4.讨论
    4.1 PET/CT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4.2 鼻咽癌一般临床特点
    4.3 PET/CT代谢参数在鼻咽癌诊断分期及预测其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4.4 不足与展望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18)F-FDG PET/CT在鼻咽癌诊断、分期及其转移灶判定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6)乳腺癌ER、PR、HER-2的表达及血清肿瘤标志物与骨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表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 乳腺癌骨转移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7)薯蓣丸在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化疗期间的辅助治疗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KPS评分
    3 体力状况ECOG评分
    4 生命质量改善情况(FACT-O)
    5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6 治疗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7 血常规
    8 安全性指标
第三章 讨论
    1.薯蓣丸的方药分析
    2.薯蓣丸对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疗效分析
    3.问题与展望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8)Revolution CT能谱成像技术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第一部分 肺内炎性结节与恶性结节、腺癌与鳞癌的能谱参数分析
    第二部分 常规CT肺部增强扫描与能谱CT肺部增强扫描剂量的比较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英中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B: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C: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9)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转化医学中心功能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社会需求与转化医学兴起
        1.1.2 政府导向与建筑平台启建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转化医学中心
        1.2.2 转化医学模式
        1.2.3 相关医疗建筑
        1.2.4 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概念界定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研究基础解析与理论框架建构
    2.1 转化医学中心解析
        2.1.1 现状分析
        2.1.2 组织特征
        2.1.3 现存问题
        2.1.4 桎梏反思
    2.2 转化医学模式解读
        2.2.1 医学研究模式
        2.2.2 职能构成模式
        2.2.3 人员构成模式
    2.3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2.3.1 上层理论
        2.3.2 自身特性
        2.3.3 计算步骤
        2.3.4 模型公式
    2.4 理论模型建构
        2.4.1 研究内容的特征解析
        2.4.2 理论方法适用性分析
        2.4.3 理论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专家访谈与调查问卷框架设计
    3.1 价值定位
        3.1.1 访谈的价值与意义
        3.1.2 问卷的价值与意义
    3.2 对象选择
        3.2.1 调研对象类型
        3.2.2 调研对象素质
        3.2.3 调研对象数量
    3.3 调研内容
        3.3.1 访谈提纲预设
        3.3.2 问卷内容设计
    3.4 结果处理
        3.4.1 访谈结果的整理归类
        3.4.2 问卷数据的信效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功能要素采集及影响因素确定
    4.1 功能要素特性与灰色原理
        4.1.1 功能要素差异明显
        4.1.2 功能要素数量众多
        4.1.3 功能要素关系复杂
    4.2 功能要素采集与验证整合
        4.2.1 功能要素的灰白定位
        4.2.2 从典型建筑案例采集
        4.2.3 由转化医学模式推导
        4.2.4 据专家访谈结果修正
    4.3 理想模式与单项影响因素
        4.3.1 参考序列与目标序列的映射
        4.3.2 理想模式的定位
        4.3.3 影响因素的提取
        4.3.4 影响因素的筛选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关联数值计算及结果层级处理
    5.1 因子序列集合的生成
        5.1.1 功能要素与影响因素代号指定
        5.1.2 无关联要素的判定与数据剔除
        5.1.3 示例要素选取与因子序列生成
    5.2 功能要素关联值计算
        5.2.1 数据无量纲处理
        5.2.2 灰色关联度计算
        5.2.3 综合关联值计算
    5.3 综合关联值层级处理
        5.3.1 关联数值整理归类
        5.3.2 小占比数据段合并
        5.3.3 各段数据分析定位
        5.3.4 关联数值层级划分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功能分项结构及完整体系构建
    6.1 相同职能功能结构构建
        6.1.1 转化治疗与护理功能要素组群
        6.1.2 基础研究与试验功能要素组群
        6.1.3 其它少要素项的功能要素组群
    6.2 相近职能功能结构构建
        6.2.1 转化医疗功能要素组群
        6.2.2 传统医疗功能要素组群
        6.2.3 转化与传统医疗交叉功能要素组群
    6.3 不同职能功能结构构建
        6.3.1 医疗与非医疗交叉功能要素组群
        6.3.2 各类型非医疗交叉功能要素组群
    6.4 特殊要素功能结构构建
        6.4.1 医疗服务向特殊功能要素组群
        6.4.2 综合服务向特殊功能要素组群
    6.5 功能体系整体模式构建
        6.5.1 职能性质划分定位
        6.5.2 功能体系简单模式
        6.5.3 功能体系复合模式
        6.5.4 功能体系全面模式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ROC曲线评价钼靶、超声、MRI及联合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ROC曲线评价钼靶、超声及其联合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可行性研究并与钼靶、超声及其联合检查对比的ROC曲线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6.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语词表(ABBREVIATIONS)
附录B: 个人简介
附录C: 在读期间发表综述
    参考文献

四、分子医学对现代肿瘤学的应用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肠道微生态探源《黄帝内经》泄泻五脏论[J]. 李玉丽,谭周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1(11)
  • [2]ILK影响食管鳞癌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D]. 潘好奇.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2)
  • [3]基于生命/影像组学的精准组学放射治疗研究进展[J]. 蔡凯,黄贵华. 医学信息, 2020(14)
  • [4]机器学习在核磁影像上的脂肪组织定量研究与应用[D]. 沈宁. 吉林大学, 2020(08)
  • [5]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在诊断鼻咽癌分期及预测其转移中的应用价值[D]. 杨易.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6]乳腺癌ER、PR、HER-2的表达及血清肿瘤标志物与骨转移的相关性研究[D]. 王思. 锦州医科大学, 2020(05)
  • [7]薯蓣丸在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化疗期间的辅助治疗作用研究[D]. 唐一鸣. 青岛大学, 2019(02)
  • [8]Revolution CT能谱成像技术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傅文悦.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9]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转化医学中心功能体系构建研究[D]. 裴立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10]ROC曲线评价钼靶、超声、MRI及联合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的价值[D]. 叶媛媛. 蚌埠医学院, 2018(02)

标签:;  ;  ;  ;  ;  

分子医学在现代肿瘤学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