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IE——用VB制作浏览器

我自己的IE——用VB制作浏览器

一、自己的IE—用VB制作浏览器(论文文献综述)

陈浩[1](2020)在《基于互联网的精细化工单元过程柔性化控制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内化工行业蓬勃发展,精细化工作为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十分繁多,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食品和饲料、生物制品、塑料皮革及纺织品等多种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其蓬勃发展中,如何高效地进行精细化工生产成为了重要的问题,由于精细化学品工业的产业特点,促使精细化工生产过程呈现出小批量、多品种、系列化的特点,显然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已经不适合精细化工的发展,因此精细化工行业在寻求智能化生产的道路。本文针对精细化工间歇生产反应釜在生产中存在的柔性不足的问题,考虑到其生产能力浪费的问题,研究并实现了一套单元过程柔性化控制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为该柔性化控制系统增添了互联网远程监控的功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精细化工单元过程柔性化远程控制系统。论文针对该系统开展了如下工作:(1)系统整体方案设计。整体总体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过程控制站、操作站、数据中心及工艺工程师站,工程师通过在工艺工程师站指定不同产品的工艺路线,经过数据传递下放至操作站和控制站实现过程的柔性化。(2)过程控制站研究实现。以西门子系列PLC作为硬件基础,以Graph编程为主,辅以筛选逻辑实现顺序控制的每一步可自选触发工艺,进而实现工艺路线的柔性化指定,改善原有的顺序控制逻辑。(3)操作站研究实现。以西门子系列WINCC作为硬件基础,实现控制端各类控制指令的可视化操作及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在此基础上,运用VBS编程技术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完成工艺路线、参数等数据的传递。(4)工程师站及数据中心设计。以三层架构为基础,利用ASP.NET MVC框架构建工艺工程师站,并运用仓储模式构建数据中心的架构设计;其次、针对系统的WEB服务从显示层、逻辑层、数据访问、数据模型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设计;最后,介绍了WEB服务的实现过程及应用程序部署到服务器的过程。(5)系统测试。对控制站及操作进行仿真测试,对各程序模块的运行结果及数据交互进行了仿真测试;其次对WEB服务部分进行了各项功能测试及兼容性测试等。

蔡新江[2](2010)在《基于MTS-NetSLab系统的多跨桥抗震混合试验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混合试验源于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是一种集物理试验与数值模拟于一体的先进抗震试验方法,可以对结构进行类似于有限元的精细化计算分析,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可以形成功能强大的“网络协同混合试验方法”,此方法是目前国际土木工程学术界的热点前沿课题,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已经对此进行了相应的基础性研究。基于实验室现有的试验资源和计算资源,本文针对混合试验方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多跨桥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与传统的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相比较,指出混合试验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模型中集成了多个非线性试验单元,从而可以对结构进行更为精细化的整体分析而非单独的构件分析,并且可以基于互联网技术将异地分布的多个结构实验室连接起来协作进行大比例或足尺结构试验,从而共同开展更为复杂结构的抗震试验研究。2.针对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MTS结构试验系统,基于FlexTest GT控制器及MTS 793系列控制软件,提出了一种基于内部命令控制的混合试验方法,利用VBCOM接口程序控制输入输出,实现对GT控制器的控制,进一步开发了三个程序:站监测程序、正弦波加载程序和斜坡加载程序,并将斜坡加载程序嵌入NetSLab-Tester中,通过建立一个Master-Slaver网络进行了MTS与NetSLab之间的对接集成。在实验室局域网范围内进行了一根悬臂钢柱的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化了试验连接并提高了速度,为混合试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但对试验系统硬件和软件提出较高的要求,并且Master-Slaver网络可以有效地起到保护系统操作计算机的目的。3.针对多跨桥混合试验中一个柱试验单元,设计了4个钢筋混凝土短柱模型,基于M. J. N. Priestley et al抗剪承载力设计方法进行了FRP加固计算,并进行了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为预先了解试件力学特性,基于ANSYS和OpenSees两种软件建立了未加固短柱和加固短柱的数值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了单调荷载、拟静力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FRP加固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延性,而对承载力提高幅度较小。4.利用上述设计的短柱试件进行了未加固短柱和加固短柱的抗震拟静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FRP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在小测移范围内基本不改变刚度,更主要的作用是提高构件的延性,使剪切破坏向弯曲破坏转化。研究多跨桥混合试验中的数值积分算法及加载控制方法:研究ACD-Newmark组合算法和一种限值保护下外位移加载控制方法,进一步实现了连续斜坡逼近加载技术。以一个多跨桥模型结构为例,试验单元为CFRP加固短柱模型,在实验室局域网范围内进行了弹性阶段、塑性局部破坏以及局部破坏后二次加载三种工况下的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误差限及延迟时间是确保加载精度和缩短试验时间的有效手段;在产生塑性变形、局部破坏之后,在一定位移范围内,试件具有稳定的二阶退化刚度,刚度值约降为未破坏时的1/3,与拟静力试验结果一致,试验结果为后续互联网协同混合试验中数值单元的设置提供参考。5.为适应目前的单自由度网络协同混合试验系统,设计了针对多跨桥抗震试验相应的两种简化方案,并进行了NetSLab软件的网络环境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网络通讯时间占整个试验时间比例很小,目前的国内及国际网络基本能够满足混合试验要求。依据Santa Monica原型桥梁的简化模型,三校协作基于国内网络进行了四跨三柱桥梁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的混合试验;依据Russion River原型桥梁的简化模型,四校协作基于国际网络进行了六跨五柱桥梁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的混合试验;针对网络环境和试验时间分配的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试验时间花费在逼近加载及等待作动器响应平稳这两项上,目前的网络环境基本能够适合慢速网络混合试验的要求。6.本文进行的两个多跨桥的混合试验是国内首次多站点网络协同示范性试验,并可以作为标准试验平台进行扩展。试验结果表明:网络协同混合试验方法实现了设备共享,为大型复杂桥梁结构抗震试验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研究途径。

金高松[3](2010)在《PLC综合控制系统在中药饮片生产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如何将中医发扬光大,让全世界受益,成为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中药生产作为中医里很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药物的品质。但由于传统中药生产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药物生产过程中制药设备自动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不适宜大规模生产;药物的很多重要参数控制不精确,如温度、片型、压力等问题直接导致药品质量难以保证,影响中医药在全世界的推广与应用。本文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提出了一种基于PLC的综合控制系统,将其应用在南京海昌中药饮片生产中,最大可能地实现了中药饮片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药品的质量,符合国家GMP认证,为今后中药生产走向现代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首先进行PLC综合控制系统的集成设计。结合单台设备设计、网络交互控制层设计、上位及远程监控设计,以分布式控制、分层式网络结构、集中管理、远程监控的设计思想为目标,分析并确定了使用Kingview软件作为上位监控、Proribus-DP总线作为信息交互网络以实现整个生产线自动化的生产方案。本文重点讨论了对整个系统自下而上进行的分层设计。底层控制器根据设备的性价比,分别采用PLC和单片机控制;单片机通过串口直接和PLC通讯,PLC再通过Profibus-DP总线将整条生产线连成一体;远程客户端在安装了Kingview的控件后,通过IE浏览器就可以实时获得现场信息。通过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调试,实现了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该不仅保证了药品生产过程中,药温等各项参数达到规定指标,而且整个控制系统实现了集散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效率得到全面提高。

孙立江,郑伟[4](2009)在《通过VB6.0的Webbrowser控件实现多媒体CAI课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VB6.0的WebBrowser控件结合Dreamweaver软件制作网络型多媒体CAI课件的方法。

王郝鸣[5](2008)在《恶意代码识别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目前互联网用户很多时间都在浏览各类网页,然而大量的网页或多或少地含有恶意代码,用户在浏览网页的时候,恶意代码就会侵入网络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使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恶意代码或计算机病毒。本文简要介绍了辨别网页恶意代码的相关知识。采用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方法,对多种网页恶意代码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网页恶意代码的防范措施。网页上的恶意代码越来越多,为了识别恶意代码,利用机器学习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示例学习和机械学习相结合,将几种含有常见的恶意代码的程序段的特征关键字作为机器学习的知识库中的示例知识,通过建立学习解释器,对网页中的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进行判断,把网页中Javascript部分的代码分离出来,并将其与知识库中的关键字进行比较判断,达到去除不安全代码或者可疑代码。本系统的机器学习通过执行单元将网页的Javascript程序段与知识库进行比较,如果相同或相似则认为是恶意代码,于是就将相似代码通过学习单元将其提取特征码作为新知识存入知识库来提高学习系统的自学习能力,并将其从原来的网页代码中去掉。而对于没有检测到与知识库匹配的代码,认为是安全代码予以保留。这样,就对包含恶意代码的网页进入浏览器后首先进行一定程度的侦测和过滤,降低其危害。

李新[6](2007)在《页面标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很容易得到信息,却不能有效的处理和利用信息,仍停留在消极的浅层次阅读状态。远程教育中,学习者面对大量信息时容易产生“网络迷航”现象,这与网页只能浏览不能直接处理有很大关系,且与传统的“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差异很大。对内容进行标注式学习可以有效的促进记忆、理解、阐释和视觉化的快速搜索。本文研究开发出一套适合IE浏览器的在线页面标注系统,对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者、研究者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标注的相关理论及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网页的只读特性和读者阅读信息要做标注的需求,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设计了页面标注系统,包括体系结构、功能模块、流程图、数据库等。2)开发出用于创建标注的工具。工具能自动嵌入到浏览器;能获取在线网页的选定文本及URL等信息;用户的标注信息保存到数据库,并可以动态显示。3)开发出用于定位显示标注的工具。工具实现了将数据库信息准确定位显示到网页。4)标注工具能自动提取用户信息。利用地址特征及在线信息确定标注服务的用户,解决了标注服务的用户信息提取问题。5)实现标注信息处理,包括标注的投票、编辑、修改、删除等。本文开发的标注系统实现了对在线网页标注的功能,如创建、修改、保存、删除、查看、检索和共享。该系统能降低“网络迷航”的可能性,促进信息的吸收,利于学习者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以形成新的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学习者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万远扬[7](2007)在《水沙数学模型在线计算与仿真系统开发》文中认为通过开发公共平台性质的河流数学模型在线计算及可视化系统来实现洪水演进数值模拟对于防洪工程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开创性的通过结合河流数学模型与可视化前后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利用混合语言编程和JavaScript脚本以及PHP技术,成功地实现洪水演进计算模拟的在线计算过程。全文共分6章。第1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然后概述了河流水沙数学模型、可视化技术、在线计算的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为什么要开展水沙数学模型在线计算以及主要技术路线。第2章完整地介绍了一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的建立:从基本方程及其离散到数值方法、有关关键问题处理,再到模型的数值试验、率定验证计算。第3章详细地介绍了数学模型在线计算的实现方法,包括的核心问题涉及到:动态数据访问技术、JavaScript脚本访问技术、动静态网页制作等。第4章介绍了模型前后处理及仿真开发,包括最主要的动态流场实现技术和三维漫游地形制作。第5章应用实例,结合本文所述内容,用一套实测资料对整个在线计算过程进行了演示。第6章为结论与展望,对本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路英华[8](2007)在《基于Web的汽车起重机支腿CAD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CAD技术已经日渐成熟。开展基于网络的协同设计,使设计者和企业相互之间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达到了信息共享与交流。针对国内外网络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发展情况和汽车起重机CAD系统协同设计的应用情况,本文利用CAD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以汽车起重机支腿为例,在B/S/W模式下,以绘图软件SolidWorks为平台,采用ASP技术实现了网络化协同设计。本论文的主要特点是利用VB对汽车起重机支腿进行基于SolidWorks的二次开发,把对支腿的各个部件的开发程序封装成一系列组件,并且每一个组件均设有关键参数的输入接口,然后利用ASP组件技术,通过ASP在网络中实现这些组件的调用。客户端只需要在网页中输入各个部件对应的关键参数,服务器就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调用绘图组件,绘图组件就会在后台调用服务器端的SolidWorks进行绘图。最终的设计结果以三维图片的形式显示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上,从而实现汽车起重机支腿的网络化协同设计。本文将在线设计技术、参数化实体造型技术、图形的网络浏览和装配技术集于一体,并设有电子白板和聊天室等能够实现在线交流的协同设计功能,使设计人员在人机交互的条件下快速、高效的进行产品的设计。文中最后以QY25B汽车起重机的主要部件之一支腿的协同设计为例,验证了系统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马馥婷[9](2006)在《面向工控组态软件运行系统的Web浏览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通信等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技术及现场总线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工控组态软件也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众多的自动化软件开发商纷纷推出具有网络应用能力的组态软件。Web组态软件的运行环境多使用客户端自带的浏览器,如IE(Internet Explorer)、Netscape等。而常用的浏览器功能复杂、结构庞大,为了方便组态用户操作,提高浏览器安全性,加快运行速度,需要对常用IE浏览器的功能进行裁减和扩展。 文章提出了基于ActiveX技术的Web组态软件系统结构,并将经过功能裁减和扩展的自定义浏览器嵌入到组态软件的结构中。Web组态软件系统被划分为三个部分:ActiveX控件库、控件容器、自定义浏览器。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分析了浏览器访问服务器数据的方式和常用浏览器的基本特性。同时,归纳了与IE交互的几种方法(注册表法、组策略法、插件法、COM对象接口法)及优缺点。 重点研究并实现了使用注册表法、COM对象接口法和Visual C++编程环境,对IE复杂功能的裁减和扩展。针对组态软件运行系统的特点,保留浏览器的基本功能:工具栏、地址栏、多窗口、导航、收藏夹、Cookies与缓存的管理。扩展的定时刷新和工程管理功能方便了用户的操作,禁止查看源文件和限制导航范围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其中,定时刷新使用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的定时器函数;禁止查看源文件采用与IDocHostUIHandler接口交互的方式实现;工程管理和限制导航范围的功能,使用灵活的XML文件作为数据库对URL地址进行保存,采用基于DOM(文档对象模型)的MSXML解析器对其进行解释。 将DUT6000模块控件构建组态实例放置到部署了IIS6.0的服务器上,使用自定义浏览器进行浏览,得到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并且比IE占用较少的内存资源。使用浏览器测试页面对IE、Maxthon、自定义浏览器DUTIE进行访问速度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得到自定义浏览器具有较快的访问速度并且在访问速度方面有较好的稳定性。为专用浏览器的定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高丽萍[10](2006)在《基于工业组态软件的远程PLC虚拟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远程控制已经成为当今自动化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基于工业组态软件的远程PLC虚拟控制系统在教学上尚无具体的应用。在各学校的电气系和机械系的相关专业中,均开设了相关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购置足够用于实验和各种环节的设备,需要相当高的资金投入,而且大多数只有控制层,难以开设出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现代特色实验。为了节约资金,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我们决定研究一种基于工业组态软件的远程可编程控制器虚拟控制系统,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资源,在计算机上通过组态软件的工作界面和功能来进行远程PLC的虚拟控制,使学生可以利用它达到PLC设备与现场设备通信的实践教学效果。同时在实际工业控制系统中用PLC与现场设备相连便可以实现实际的远程控制。这一课题的研发对工业控制领域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基于工业组态软件的远程PLC虚拟控制系统的研究首先是进行PLC和上位机之间的通信,然后把采集的数据进行归档,并完成实时和历史数据处理、报警和安全机制、流程控制、动画显示、趋势曲线和报表输出等系列工作。然后通过服务器把已有的组态工程发布到网上,局域网上的计算机用户输入IP就可以通过IE浏览器访问运行了MCGS WWW网络版工程的计算机,并方便的浏览到工程中的组态画面,查看现场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并对其实行监控。本课题还阐述了基于RS-485网络的虚拟控制系统,即PC与多台PLC通信组成的1:N网络监控的系统,介绍了其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并且详细说明了485网络组建技术。本课题还介绍了基于MCGS组态软件的其他设备的远程虚拟控制系统

二、自己的IE—用VB制作浏览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己的IE—用VB制作浏览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互联网的精细化工单元过程柔性化控制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精细化工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技术介绍
        1.3.1 柔性制造技术
        1.3.2 ASP.NET介绍
        1.3.3 MVC框架
        1.3.4 Bootstrap前端框架技术
        1.3.5 SQL Server数据库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4.1 论文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1.5 技术路线
2 柔性化生产过程控制策略研究与实现
    2.1 概述
    2.2 柔性化控制策略
    2.3 控制系统结构
    2.4 控制系统配置
        2.4.1 硬件组态
        2.4.2 网络组态
    2.5 精细化工单元过程控制实现
        2.5.1 控制部分程序设计实现
        2.5.2 工艺部分程序设计
        2.5.3 执行部分程序设计
        2.5.4 柔性化程序运行流程
    2.6 本章小结
3 柔性化生产过程操作站研究与设计
    3.1 概述
    3.2 柔性化操作站控制策略
    3.3 操作站设备组态
        3.3.1 操作站硬件设备组态
        3.3.2 操作站网络组态
    3.4 OS功能需求分析
        3.4.1 主流程监控功能
        3.4.2 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制定
        3.4.3 参数调控及趋势分析
        3.4.4 信息归档及报警功能
        3.4.5 用户权限控制
        3.4.6 非功能性需求
    3.5 操作站实现
        3.5.1 主流程界面
        3.5.2 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界面
        3.5.3 参数调控及趋势界面
        3.5.4 报警及信息归档界面
    3.6 数据交互实现
        3.6.1 与下位机通讯实现
        3.6.2 与远程数据库的交互实现
    3.7 本章小结
4 柔性化工艺工程师站研究与实现
    4.1 概述
    4.2 PES生产实现策略
    4.3 PES系统功能需求简述
        4.3.1 角色权限控制
        4.3.2 生产工艺管理
        4.3.3 现场生产信息监控
        4.3.4 系统管理需求
        4.3.5 非功能性需求
    4.4 PES详细设计
        4.4.1 项目文件目录结构设计
        4.4.2 PES网址路由设计
        4.4.3 控制器设计
        4.4.4 依赖注入设计
        4.4.5 权限设计
        4.4.6 视图(View)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工艺数据中心设计
    5.1 概述
    5.2 数据中心工作策略
    5.3 Entity Framework(实体模型)
        5.3.1 Entity Framework(实体模型)概述
        5.3.2 EF的工作原理
        5.3.3 EF的工作方式
    5.4 数据中心设计
        5.4.1 实体数据模型
        5.4.2 数据表设计
    5.5 数据访问层设计
        5.5.1 数据访问层接口设计
        5.5.2 数据访问层类设计
    5.6 系统实现
        5.6.1 登录实现
        5.6.2 生产工艺管理实现
        5.6.3 现场参数管理实现
        5.6.4 项目系统部署及发布
    5.7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
    6.1 概述
    6.2 AS柔性化运行测试
        6.2.1 柔性化顺序块测试
        6.2.2 工艺触发块测试
        6.2.3 完成信号触发测试
    6.3 OS柔性化数据连接测试
        6.3.1 与AS连接测试
        6.3.2 数据交互模块测试
    6.4 远程柔性化工艺网络平台测试
        6.4.1 测试环境
        6.4.2 响应式布局测试
        6.4.3 生产工艺管理及参数管理测试
        6.4.4 兼容性测试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MTS-NetSLab系统的多跨桥抗震混合试验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抗震试验方法的发展现状
        1.2.1 传统抗震试验方法
        1.2.2 现代抗震试验方法
    1.3 网络协同混合试验方法的研究现状
        1.3.1 美国NEES 计划
        1.3.2 台湾地区ISEE 平台
        1.3.3 日本并行试验网络
        1.3.4 韩国KOCED 项目
        1.3.5 减轻地震风险的欧洲网络
        1.3.6 中国的网络试验项目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混合试验方法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2.1 引言
    2.2 拟动力试验方法
        2.2.1 显式数值积分算法
        2.2.2 隐式数值积分算法
        2.2.3 稳定性条件及计算精度
        2.2.4 子结构试验技术
    2.3 混合试验方法
        2.3.1 基本思想
        2.3.2 分类及应用
    2.4 组合数值积分算法
        2.4.1 CD-Newmark 组合算法
        2.4.2 PC-Newmark 组合算法
        2.4.3 α-OS 组合算法
    2.5 加载控制方法及逼近加载技术
        2.5.1 位移控制与力控制
        2.5.2 内位移控制和外位移控制
        2.5.3 加载误差补偿技术
        2.5.4 斜坡加载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NetSLab 与MTS 基于内部命令的接口控制
    3.1 引言
    3.2 分布式网络技术及混合试验平台
        3.2.1 三种网络结构体系
        3.2.2 NetSLab 混合试验平台
    3.3 基于混合试验系统的MTS 接口及其特点
        3.3.1 硬件系统及其接口
        3.3.2 软件系统及其接口开发
    3.4 软件内部命令控制及三个开发程序
        3.4.1 VB_COM 程序库及实现功能
        3.4.2 站监测程序
        3.4.3 正弦波加载程序
        3.4.4 斜坡加载程序
    3.5 MTS-NetSLab 网络协同混合试验系统集成
        3.5.1 斜坡程序与NetSLab 进行对接
        3.5.2 基于Master-Slaver 网络模式的系统集成
    3.6 基于MTS 内部命令控制的验证试验
        3.6.1 试验参数及设置
        3.6.2 开发程序数据通讯测试
        3.6.3 单自由度拟动力试验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剪切短柱试验单元相关参数及其数值模拟
    4.1 引言
    4.2 剪切短柱试验单元及材性测试
        4.2.1 地震作用下桥梁短柱三种破坏模式
        4.2.2 短柱简化受力模型及参数
        4.2.3 各部分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4.3 剪切短柱基于Priestley 的抗剪加固设计
        4.3.1 Priestley 抗剪加固设计方法概述
        4.3.2 未加固短柱抗剪承载力
        4.3.3 加固短柱抗剪承载力及其分配
    4.4 剪切短柱基于ANSYS 与OpenSees 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4.4.1 材料本构关系模型
        4.4.2 ANSYS 实体建模及OpenSees 纤维模型
        4.4.3 单调加载及拟静力加载模拟结果对比
        4.4.4 地震荷载作用时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跨桥短柱抗震拟静力试验及局域网混合试验
    5.1 引言
    5.2 未加固及加固RC 短柱的拟静力试验
        5.2.1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5.2.2 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
        5.2.3 试件破坏现象
    5.3 拟静力试验与OpenSees 模拟对比分析
        5.3.1 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
        5.3.2 力学特征值
        5.3.3 刚度退化分析
        5.3.4 延性分析
    5.4 加固RC 短柱的局域网混合试验
        5.4.1 外位移控制斜坡逼近加载技术
        5.4.2 ACD-Newmark 组合算法
        5.4.3 混合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多跨桥互联网协同混合试验
    6.1 引言
    6.2 多跨桥的混合试验方法
        6.2.1 结构模型简化及运动方程
        6.2.2 数值积分算法
    6.3 NetSLab 网络环境测试
        6.3.1 测试设计
        6.3.2 测试结果分析
    6.4 基于国内网络的四跨三柱多跨桥混合试验
        6.4.1 Santa Monica 原型桥梁概况
        6.4.2 三校网络协同混合试验设计
        6.4.3 控制程序参数设置
        6.4.4 输入地震动加速度记录
        6.4.5 程序运行过程及界面
    6.5 基于国际网络的六跨五柱多跨桥混合试验
        6.5.1 Russion River 原型桥梁概况
        6.5.2 四校网络协同混合试验设计
        6.5.3 控制程序参数设置
        6.5.4 输入地震动加速度记录
        6.5.5 程序运行过程及界面
    6.6 混合试验结果分析与比较
        6.6.1 破坏现象
        6.6.2 位移时程曲线
        6.6.3 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
        6.6.4 力学特征值及延性分析
        6.6.5 刚度退化分析
        6.6.6 耗能及损伤分析
    6.7 网络协同混合试验时间分析
        6.7.1 网络环境及时间分配
        6.7.2 时间分析及改进措施
        6.7.3 两种抗震试验的优缺点
    6.8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PLC综合控制系统在中药饮片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
    1.2 课题来源及意义
    1.3 国内外中药设备及控制系统概况
        1.3.1 国外中药设备及控制系统概况
        1.3.2 国内中药设备及控制系统概况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系统组成
    1.5 本章小结
2 中药饮片PLC 综合控制系统的集成设计
    2.1 饮片生产工业流程分析
    2.2 中药饮片PLC 综合控制系统设计
        2.2.1 目前市场上主要工业控制系统简介
        2.2.2 中药饮片PLC 综合控制系统的需求分析
        2.2.3 中药饮片PLC 综合控制系统的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底层控制系统设计
    3.1 底层设备控制器PLC 及各相关功能模块简介
    3.2 典型单台设备设计
        3.2.1 润药机设计
        3.2.2 智能化炒药机
        3.2.3 炙药锅设计
    3.3 PLC 和单片机之间的通讯实现
        3.3.1 硬件选型
        3.3.2 硬件电路设计
        3.3.3 通讯实现工艺流程及软件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网络交互控制层设计
    4.1 Profibus-DP 总线及通讯模块简介
    4.2 网络交互层设计
        4.2.1 网络交互层设计
        4.2.2 网络交互层硬件链接
        4.2.3 57-300 与57-200 通讯实现
    4.3 本章小结
5 上位监控及远程监控设计
    5.1 现场上位监控的设计
        5.1.1 威纶触摸屏简介
        5.1.2 触摸屏组态界面设计
    5.2 基于PC 机的上位机组态界面设计
        5.2.1 组态软件Kingview 的功能与结构
        5.2.2 PC 机组态监控窗口界面设计
        5.2.3 报表的设计
        5.2.4 配方的设计
        5.2.5 报警系统的设计
    5.3 远程监控的设计(WEB 发布)
    5.4 本章小结
6 PLC 综合控制系统调试
    6.1 典型设备的调试
    6.2 整条生产线的运行调试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相关专业名词说明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通过VB6.0的Webbrowser控件实现多媒体CAI课件(论文提纲范文)

一、VB6.0的Webbrowser控件介绍
二、通过VB6.0的Webbrowser控件实现课程选修CAI
    1、选修课程浏览部分的生成
        页面布局的设置
        多媒体信息的插入
        课程信息的链接
    2、选修课程添加、查询、删除功能的实现
    3、密码窗体的实现
三、结束语

(5)恶意代码识别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恶意代码的危害
        1.1.2 恶意代码长期存在的原因
        1.1.3 恶意代码的传播与发作
    1.2 恶意代码分类
        1.2.1 病毒
        1.2.2 特洛伊木马
        1.2.3 蠕虫
        1.2.4 移动代码
        1.2.5 复合型病毒
    1.3 主要研究工作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网页恶意代码
    2.1 什么是网页恶意代码
        2.1.1 网页恶意代码产生原因
    2.2 脚本语言
        2.2.1 Vbscript
        2.2.2 Javascript
    2.3 网页恶意代码的制作方式
    2.4 网页恶意代码的的攻击方式及种类
        2.4.1 通过脚本程序修改IE 浏览器
        2.4.2 通过脚本程序修改用户操作系统
    2.5 网页恶意代码的性质
    2.6 网页恶意代码的特点
    2.7 典型网页恶意代码源码分析
        2.7.1 “万花谷”网页恶意代码
        2.7.2 写硬盘的网页恶意代码
    2.8 小结
第三章 辨别网页恶意代码的相关知识
    3.1 人工智能
        3.1.1 人工智能研究领域
        3.1.2 机器学习
        3.1.3 机器学习的分类
        3.1.4 知识的表示
        3.1.5 常用的知识表示方法
    3.2 网页脚本语言的安全
        3.2.1 JavaApplet
        3.2.2 Javascript
        3.2.3 ActiveX
    3.3 恶意代码关键技术剖析
        3.3.1 Html 解释器漏洞恶意代码
        3.3.2 脚本解释器漏洞恶意代码
        3.3.3 应用程序漏洞恶意代码
        3.3.4 利用恶意控件实施攻击
    3.4 网页病毒的种类
    3.5 小结
第四章 网页恶意代码预防工作
    4.1 设定安全级别
    4.2 过滤指定网页
        4.2.1 激活“分级审查”
    4.3 卸载或升级WSH
        4.3.1 WSH 是什么
        4.3.2 WSH 的作用
        4.3.3 WSH 的工作原理
        4.3.4 WSH 的隐患及解决方法
    4.4 禁用远程注册表服务
    4.5 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
    4.6 脚本病毒对抗反病毒软件的几种技巧
    4.7 小结
第五章 解析模块的实现
    5.1 概述
    5.2 浏览器相关技术标准及概念
        5.2.1 HTML 文档结构及相关概念
        5.2.2 HTML 的语法构成
        5.2.3 HTML 的语法树
    5.3 解析流程
    5.4 代码实现
    5.5 Html 网页代码转换器的实现
    5.6 知识库的实现
    5.7 脚本语言学习解释器的实现
    5.8 Html 代码网页转换器的实现
    5.9 实验结果分析
        5.9.1 实验结果
        5.9.2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已完成的工作
    6.2 未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页面标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Web页面标注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关键技术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2.1 标注的概念
        2.1.1 纸质标注的研究
        2.1.2 数字标注的研究
    2.2 IE浏览器
        2.2.1 IE浏览器发展简述
        2.2.2 IE浏览器体系结构
        2.2.3 IWebBrowser2接口
        2.2.4 浏览器的扩展
        2.2.5 VB、VC对的IE支持
    2.3 本章小结
3 页面标注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功能指标
    3.2 系统体系结构
    3.3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3.4 页面标注流程图
    3.5 标注数据库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页面标注系统的实现
    4.1 标注工具关键技术实现
        4.1.1 标注内容获取
        4.1.2 标注内容保存
        4.1.3 标注内容表示
        4.1.4 标注定位显示
        4.1.5 用户信息获取
        4.1.6 标注工具的自动注册和卸载
    4.2 标注服务关键技术实现
        4.2.1 标注信息检索
        4.2.2 查看标注
    4.3 本章小结
5 页面标注系统的测试与运行
    5.1 概述
    5.2 系统的运行环境
    5.3 测试与运行
        5.3.1 测试的内容及方案
        5.3.2 测试的总体情况
        5.3.3 测试的结论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全文并反思存在的问题
    6.2 标注技术的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7)水沙数学模型在线计算与仿真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水沙数学模型
        1.2.2 可视化及仿真技术
        1.2.3 在线计算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系统开发方法
        1.3.3 主要研究目标和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一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的建立
    2.1 基本方程及其离散
        2.1.1 Preissmann 四点差分格式介绍
        2.1.2 水流方程的离散与求解
        2.1.3 泥沙方程的离散及求解
    2.2 计算边始条件的确立
    2.3 几个关键问题的处理
    2.4 计算流程图
    2.5 模型的率定与验证
        2.5.1 数值试验——定常流
        2.5.2 水槽试验——Van Rijn 水槽试验
        2.5.3 天然河道计算——下荆江藕池至监利河段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沙数学模型在线计算的初步实现
    3.1 在线计算有关概念简介
        3.1.1 JavaScript 脚本
        3.1.2 PHP 语言
    3.2 在线计算的实现
    3.3 在线计算关键技术1——动态数据访问方式
        3.3.1 数据访问的基本概念
        3.3.2 客户端的动态数据访问技术
        3.3.3 服务器端的动态数据访问技术
        3.3.4 传统动态数据访问处理方法
        3.3.5 PHP 实现动态数据访问
    3.4 在线计算关键技术2——模块化动态链接库
        3.4.1 动态链接库介绍
        3.4.2 模块化动态链接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沙模型仿真系统的初步开发
    4.1 二维地形与动态流场的显示系统
        4.1.1 准备问题
        4.1.2 二维地形绘制
        4.1.3 流场的动态模拟
        4.1.4 动画的完成
        4.1.5 实例演示
    4.2 VB+OPENGL 三维地形显示
        4.2.1 VB+OpenGL 嵌套编程概述
        4.2.2 三维可视化实现过程
        4.2.3 三维地形的绘制
        4.2.4 实时可视化的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用实例——下荆江藕池至监利河段水沙数学模型在线计算系统
第六章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发表论文

(8)基于Web的汽车起重机支腿CAD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任务
        1.3.1 课题来源
        1.3.2 主要任务
2 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2.1 网络化协同设计的定义
    2.2 基于网络的汽车起重机支腿CAD 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2.3 汽车起重机支腿网络化协同设计的开发环境
    2.4 系统的权限设置
3 系统数据库与 ASP 技术
    3.1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3.1.1 系统数据库的特点
        3.1.2 数据库软件的选择
        3.1.3 数据库的总体设计
    3.2 利用ASP 技术实现数据库的访问
        3.2.1 ASP 技术
        3.2.2 利用ASP 技术实现数据库的访问
    3.3 利用ASP 技术实现系统的动态网页
    3.4 设计数据在网络间的传递
4 汽车起重机支腿网络化设计计算模块的实现
    4.1 汽车起重机支腿的结构设计
    4.2 汽车起重机支腿参数的设计计算
    4.3 设计计算模块的实现
5 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实体造型
    5.1 参数化设计技术
    5.2 SolidWorks 的二次开发技术
    5.3 汽车起重机支腿的参数化实体造型
    5.4 参数化实体造型过程对数据库的访问
    5.5 VB 创建组件
    5.6 ASP 调用VB 生成的组件
        5.6.1 ASP 组件技术
        5.6.2 ASP 调用VB 生成的组件
    5.7 动态装配模块的制作
6 图形浏览与交互协同设计技术
    6.1 网络环境下的图形浏览技术
        6.1.1 网络环境下的二维图形浏览
        6.1.2 网络环境下的三维图形浏览
    6.2 交互协同设计技术
        6.2.1 利用BBS 进行在线讨论
        6.2.2 利用NetMeeting 进行协同设计
7 汽车起重机支腿 CAD 系统网络化平台的建立与运行实例
    7.1 网站的创建
    7.2 用户登陆系统的创建
    7.3 交互式设计说明平台
    7.4 交互式协同设计计算与参数化实体造型平台
        7.4.1 交互式设计计算平台
        7.4.2 交互式参数化实体造型
    7.5 数据库管理系统
    7.6 交互式图形浏览平台
    7.7 动态装配平台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面向工控组态软件运行系统的Web浏览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说明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工控组态软件概述
    1.2 浏览器概述
        1.2.1 浏览器定义
        1.2.2 浏览器的组织结构
        1.2.3 浏览器的工作过程
        1.2.4 浏览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工作
2 基于 Web的组态软件
    2.1 组态软件的系统结构和运行方式
    2.2 基于 Active X的Web组态软件
        2.2.1 基于 ActiveX的Web组态软件的系统结构
        2.2.2 IE浏览器访问服务器 ActiveX控件的方式
    2.3 Web组态软件运行环境(浏览器)
        2.3.1 Web浏览器的基本特性
        2.3.2 面向组态软件运行环境 Web浏览器的功能裁减
3 与IE浏览器交互的方法
    3.1 注册表方式修改 IE浏览器
        3.1.1 注册表概述
        3.1.2 使用注册表修改 IE
        3.1.3 使用注册表修改 IE的优缺点
    3.2 组策略方式自定义 IE浏览器
        3.2.1 组策略概述
        3.2.2 使用组策略自定义 IE
        3.2.3 使用组策略自定义 IE的优缺点
    3.3 插件方式扩充 IE浏览器功能
        3.3.1 插件技术概述
        3.3.2 使用插件扩充 IE功能
        3.3.3 使用插件扩充 IE功能的优缺点
    3.4 COM技术与IE浏览器交互
        3.4.1 COM技术概述
        3.4.2 IE的体系结构
        3.4.3 使用 COM技术的优缺点
4 面向组态软件运行环境 Web浏览器 DUTIE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整体框架的设计
    4.2 基本功能的实现
        4.2.1 工具栏和地址栏
        4.2.2 多窗口
        4.2.3 导航
        4.2.4 收藏夹
        4.2.5 Cookies与缓存的管理
    4.3 扩展功能的实现与研究
        4.3.1 定时刷新功能
        4.3.2 工程管理窗口
        4.3.3 禁止查看源文件
        4.3.4 限制导航范围
5 自定义浏览器运行效果及性能分析
    5.1 组态实例
    5.2 运行效果
    5.3 性能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注册表修改 IE
附录B 建立工具栏、地址栏和页面切换栏
附录C 禁止查看源文件部分代码
附录D 浏览器测试结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0)基于工业组态软件的远程PLC虚拟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绪论
    1.1.基于工业组态软件的远程PLC虚拟控制系统的概念及功能特点
    1.2.基于工业组态软件的远程PLC虚拟控制系统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1.3.基于工业组态软件的远程PLC虚拟控制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4.基于工业组态软件的远程PLC虚拟控制系统研究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1.5.课题的任务
    1.6.小结
2.基于工业组态软件的远程PLC虚拟控制系统的系统构成
    2.1.基于工业组态软件的远程PLC虚拟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2.2.基于工业组态软件的远程PLC虚拟控制系统的功能
    2.3.小结
3.工业组态软件MCGS的介绍
    3.1.组态软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3.2.MCGS组态软件的主要特点、功能以及优越性
    3.3.MCGS组态软件的系统组成以及工作方式
    3.4.小结
4.系列PLC虚拟控制系统的设计
    4.1.基于FX_(2N)与MCGS的混合液位虚拟控制系统
    4.2.基于FX_(2N)与MCGS的交通灯虚拟控制系统
    4.3.基于FX_(2N)与MCGS的机械手虚拟控制系统
    4.4.基于FX_(2N)与MCGS的电梯虚拟控制系统
    4.5.小结
5.基于RS-485网络的PLC虚拟控制系统
    5.1.基于RS-485网络的PLC虚拟控制系统的结构
    5.2.基于RS-485网络的PLC虚拟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5.3.上位机组态的设计
    5.4.小结
6.实现PLC虚拟控制系统的网络控制功能
    6.1.网络控制结构
    6.2.建网步骤
    6.3.网络安全
    6.4.连网效果
    6.5.小结
7.基于工业组态软件的其他设备的远程虚拟控制系统
    7.1.基于MCGS组态软件的有驱动程序的设备的虚拟控制系统
    7.2.基于MCGS组态软件的无驱动程序的设备的虚拟控制系统
    7.3.MCGS组网的其他设备的虚拟控制系统
    7.4.基于MCGS组态软件的其他设备的远程虚拟控制系统
    7.5.小结
8.结论与展望
    8.1.实验结果与分析
    8.2.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申明
致谢

四、自己的IE—用VB制作浏览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互联网的精细化工单元过程柔性化控制研究与实现[D]. 陈浩. 辽宁工业大学, 2020(03)
  • [2]基于MTS-NetSLab系统的多跨桥抗震混合试验方法研究[D]. 蔡新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4)
  • [3]PLC综合控制系统在中药饮片生产中的应用[D]. 金高松. 西华大学, 2010(04)
  • [4]通过VB6.0的Webbrowser控件实现多媒体CAI课件[J]. 孙立江,郑伟. 科技信息, 2009(26)
  • [5]恶意代码识别的研究与实现[D]. 王郝鸣.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4)
  • [6]页面标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新. 华中师范大学, 2007(04)
  • [7]水沙数学模型在线计算与仿真系统开发[D]. 万远扬. 长江科学院, 2007(03)
  • [8]基于Web的汽车起重机支腿CAD系统的研究[D]. 路英华. 辽宁工学院, 2007(02)
  • [9]面向工控组态软件运行系统的Web浏览器研究[D]. 马馥婷.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2)
  • [10]基于工业组态软件的远程PLC虚拟控制系统的研究[D]. 高丽萍. 西华大学, 2006(09)

标签:;  ;  ;  ;  ;  

我自己的IE——用VB制作浏览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