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定位和闪电信息系统

闪电定位和闪电信息系统

一、雷电定位与雷电信息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黄扬东,朱文生,张漫霞[1](2021)在《雷电定位系统在雷电灾害防御和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广东省地处中国南岭以南,南海之滨,雷电活动较为频繁。雷电定位系统作为如今最先进、全自动、大面积、实时监测雷电活动的一种计算机在线系统,在雷电灾害防御及监测预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概述了广东省雷电定位系统的构成、原理及现状,后重点论述了雷电定位系统在雷电灾害防御和监测预警中的应用,以期能够切实做好防雷服务工作,进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安定。

阮泽辉[2](2020)在《用于雷电测向正交磁环天线的测量误差与矫正研究》文中认为雷电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其发生的过程通常伴随着强大的声、光、电等信号辐射,从而对人类社会活动、人身安全等构成威胁。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而通过对雷电的监测以及快速确定雷电发生位置能有效减少雷电的威胁。因此,对雷电探测技术的研究也越发重要。本文主要提出了一种正交磁环天线自身结构误差的矫正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优化效果,最后通过分析单站式雷电定位系统的定位原理,理论分析了该矫正方法对单站雷电定位的优化效果。全文大致内容如下:(1)首先概括性地介绍了雷电探测技术的研究背景与意义,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技术的发展动态与发展现状。(2)先介绍了雷电的云闪与地闪两种放电的放电过程,接着从放电原理出发,介绍了目前主流的雷电探测方法,主要有磁方向法、到达时间差法、联合定位法以及干涉法。最后重点分析了基于正交磁环天线的雷电探测仪的探测误差来源,提出了天线自身结构加工误差引起的测向角度相对误差。(3)用于雷电测向的正交磁环天线的测量精度要求不断提高,导致天线自身结构加工误差引起的测向角度相对误差进一步加大。分析了该测向角度误差的来源与影响,并通过对天线自身结构加工误差与测角误差的关系建立理论模型,引入补偿系数增强两磁环的一致性,并引入等效结构误差角度来等效由于天线自身结构加工误差引起的测向角度相对误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正交磁环天线测角误差的矫正方法。并且通过实验对比3组正交磁环天线,对其常规测向结果和矫正测向结果的测角误差进行对比分析,实验表明矫正后测角误差比常规测角误差降低约50%。因此该矫正方法在同等硬件条件下,可以很好地提升正交磁环天线的雷电测向精度。(4)分析了多站式雷电定位系统与单站式雷电定位系统的优缺点,介绍了应用于单站定位系统中的定距方法,重点研究了测角误差对单站式雷电定位系统的定位误差影响,分析了在距离雷电源500km,定距误差0-10km条件下的测角误差趋势。通过理论分析与已有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正交磁环天线测角误差的矫正方法对单站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优化效果。数据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定距误差下,该矫正方法对定位误差的优化可以达到近25%的效果,且该定位误差的标准差也有0.675减小到了0.171。

夏鑫[3](2019)在《江苏电网雷电定位与预警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江苏电网已经全面建立了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形成了规模庞大,达到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实时雷电检测网,并积累了海量的雷电活动数据,但这些数据大都沉积在各地方电力公司,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统计分析,不利于人们对雷电发生规律、时空分布特征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为了减小雷电造成的灾害,本文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的数据总结分析了江苏地区雷电活动规律,可为重要输电线路的防雷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江苏省雷电定位系统的定位原理和雷电参数的统计方法。基于已挂网运行的雷电定位系统,对江苏省重要输电走廊2013~2017年的雷电数据进行科学地分类和整理,对地闪频数、地闪密度、雷电流幅值、正极化率、平均回击次数等雷电参数运用线型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江苏省雷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性。预警技术能提高电网雷害治理及雷击故障防御水平。本文基于大气电场、雷电定位、卫星云图等多种监测数据提出一种区域雷击预警方法。通过综合MEMS电场传感器和雷达辩空能力确定预警启动的阈值条件,能降低雷电监测网整体的误警率,减小预警空间误差的预警方法。对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多个雷电时空过程采用改进的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再根据雷暴活动的历史数据对未来雷暴团移动的速度和方向进行预测,发现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相吻合,从而验证了预警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最后,以江苏省内3条重要输电通道为研究对象,探究地闪频数、地闪密度等雷电活动参数在输电走廊内的分布情况。结合2013~2017年输电通道的雷电活动特性及跳闸情况,得到江苏电网500kV和220kV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规律,并阐明影响雷击跳闸的主要因素。针对江苏电网一个典型雷击故障案例,通过计算该线路故障杆塔的耐雷水平来判别线路发生故障的类别,指出了线路防雷措施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防雷水平制定相应的线路改造方案提供可靠地参考。

汪沁[4](2018)在《雷电定位查询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雷电做为一种自然界的超强力量,对人类而言却一直是有害无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已经可以操控和利用水能、风能、地热、潮汐等自然界的其他力量,却始终无法将雷电的巨大能量加以利用或控制。对于生产或者生活所依赖的电力系统而言,雷电同样是危害巨大的。因此,如何有效地定位雷击点信息,对于电力系统而言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雷电定位查询系统(LLQS)的设计与实现。本文首先结合业务需求,对雷电定位查询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定义了各功能需求用例,并确定了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同时还从经济和技术的角度分别对系统开发设计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系统功能点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系统开发的整体技术方案为采用Java EE技术开发一个B/S结构的雷击查询系统,确立了系统的功能结构,完成了数据模型设计。对于系统核心的模块,如用户管理、实时雷电信息查询、线路雷电信息查询、历史雷电信息查询、自定义雷电信息查询等,本文进行了详细设计描述。最后,本文还对详细设计中描述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功能测试,最后得出结论,说明雷电定位查询系统全面正确地覆盖了用户的需求,系统开发整体上成功。

孙宇[5](2017)在《第四代雷电定位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雷电定位系统是一套高度自动化,拥有宽阔监测面积并且定位信息精确的实时雷电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探测器和通讯系统实现远程监测,可以计算雷击的时间、地理位置、落雷峰值电流等各类参数,通过雷电信息系统在显示屏上可视化呈现给用户。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将雷电定位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的防雷检测中,帮助维修人员快速定位雷击故障点、鉴别雷击事故,同时可以提供雷电短时预警信息。雷电定位监测技术在电网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电网的雷击预警与应急处理能力,保障了电网的安全运营。本文针对数字式的第四代雷电定位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概述了雷电定位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世界上的应用与研究情况,梳理了雷电监测系统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并介绍了北京市电网建设新一代雷电定位系统的原因;接着分析了输电线路遭受雷击受损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输电线路上的绝缘瓷瓶绝缘性被破坏造成的,研究了雷电定位的探测原理,主要包括定向法、时差法和综合法;然后详细研究了第四代雷电定位系统的整体结构,包括探测站部分的电路原理、对云闪地闪信号的判别、误差分析和布站原则,中心站部分的前置处理机、数据服务器和位置分析仪的功能与结构,雷电信息系统部分的用户界面和使用方法;最后对第四代雷电定位系统在北京市电网的实际应用状况做了详细介绍,包括总体建设方案以及各部分的结构设计,为了验证系统的实际效果,通过采集实测数据,分析了新一代雷电定位系统在雷击事故检查率、雷击定位以及落雷情况统计上的表现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新系统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同时文末还对三四代系统的区别进行了比较。

徐鹏[6](2015)在《行波技术与雷电定位系统融合的数据挖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雷击线路跳闸是影响线路安全稳定性运行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准确判断线路遭受故障雷击与否以及通过波形文件判断故障类型,有利于实际巡线快速查找并及时排查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行波测距技术与雷电定位系统的应用为故障的记录与分析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然而,雷电定位系统的测量精度受地形影响,同时仅仅大数据的雷击信息无法直观反映导致线路故障的雷击。行波技术在波头检测识别,故障数据积累方面较为欠缺。因此,高效收集并充分挖掘实测数据中的故障信息,有助于完善雷电定位系统功能,拓展其应用范围;结合实测数据有针对性提炼、扩充现有行波测距算法。本文将从行波故障识别入手,挖掘分析雷电定位系统海量故障信息,提取出雷电定位系统关于雷电流幅值,探测站效率的关系,对雷电定位系统的数据挖掘做出试探。通过在行波技术中提出一种故障信息判别方法区分出故障与非故障以及不同故障类型,继而在雷电定位系统中聚类分析得到更加精确的雷击点。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雷电流幅值与雷电探测基站相关性的分析,并对云南红河州某条线路进行了落雷密度统计与跳闸率计算。

李鹏,张小易,黄浩声,佘晓峰,袁宇波[7](2014)在《基于雷电信息的电网故障诊断系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网运行信息、故障信息及一次设备状态监测信息逐步开始融合,为实现基于多数据源信息的故障诊断与应用提供了前提依据,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雷电定位信息进行电网故障分析的信息综合处理方法。首先从整体上剖析了现有电网故障信息系统与雷电定位系统的基本构成和数据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分阶段故障分析的思想,设计了使用雷电定位信息进行故障分析的流程,并提出数据融合与处理方法。最后,以某电网220 kV线路实际故障为例,对该故障诊断算法和方法和流程进行说明,并验证其有效性。

王智远[8](2013)在《大庆油田电网雷电定位监测系统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们对电能的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电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结构的逐步完善大幅度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使破坏电力系统稳定的事故次数逐步下降。但由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仍不时发生,且后果更不容忽视。近些年来,随着油田电网快速的发展,增加了变电所和输电线路的密度,使电网的网络构架日趋复杂。每当恶劣的气象天气时,就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行产生严重的危害,特别是近些年来的雷电、大风、冰雨等极端恶劣的天气导致的电网故障对油田电网的安全运行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油田原油的生产也因此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本论文建立油田电网雷电监测系统应用于油田电力网络,本系统采用“时间到达+定向”综合定位模型,提高了系统雷击点的定位精度和探测效率。防雷系统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前置服务器与副站采集设备采用GPRS无线与网络技术相结合通信,将各探头的定位监测数据进行整合,通过数据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及存储,可靠性高,实现了收集、处理、存储、查询、统计等功能。并能及时、准确的在企业网web中提供雷电数据定位信息,快速查找线路雷击故障点,指导巡线。使油田电网针对不同雷电情况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提高电网防雷能力,减少雷电所造成的损失,为输电线路或其它电力设施的设计和运行、维护提供充分的防雷依据,最大限程度地减少停电损失。

张启明,周自强,谷山强,冯万兴,王海涛[9](2012)在《海量雷电监测数据云计算应用技术》文中认为介绍了雷电定位系统的结构和运行现状,对雷电监测数据量及其计算量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中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长期监测到的海量数据,提出应用云计算技术满足海量雷电数据的可靠存取及高性能计算,实现雷电应用系统的稳定性、扩展性以及应用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对比分析对云计算技术进行选型,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雷电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最后给出了初步的设计方案。

王华,陈晓茜,石婷婷[10](2012)在《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雷电监测系统研究》文中提出结合当代对雷电监测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融合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利用地理空间框架的雷电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作用,并对雷电灾害进行了更加精准、更加深入的相关研究。

二、雷电定位与雷电信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雷电定位与雷电信息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雷电定位系统在雷电灾害防御和监测预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雷电定位系统概述
    1.1 雷电定位系统的构成及原理
        1.1.1 系统结构
        1.1.2 雷电定位系统的原理
    1.2 广东省雷电定位系统现状
3 雷电定位系统在雷电灾害防御和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4 结语

(2)用于雷电测向正交磁环天线的测量误差与矫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雷电定位探测技术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雷电定位探测技术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雷电定位探测技术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构
第2章 雷电探测的基本理论
    2.1 雷电放电特性
        2.1.1 地闪放电过程
        2.1.2 云闪放电过程
    2.2 雷电探测方法
        2.2.1 磁方向法(MDF)
        2.2.2 到达时间差法(TOA)
        2.2.3 联合定位法(IMPACT)
        2.2.4 干涉仪法(ITF)
    2.3 正交磁环天线的雷电探测误差
        2.3.1 极化误差
        2.3.2 场地误差
        2.3.3 天线自身结构误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雷电测向正交磁环天线的测角误差矫正
    3.1 引言
    3.2 天线自身结构误差分析
        3.2.1 磁环一致性差异误差分析
        3.2.2 磁环正交误差分析
    3.3 天线自身结构误差影响
    3.4 正交磁环天线自身结构误差矫正方法
        3.4.1 正交磁环天线自身结构误差矫正方法的提出
        3.4.2 正交磁环天线自身结构误差矫正方法的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站雷电定位系统的定位误差矫正研究
    4.1 引言
    4.2 单站定位系统定距方法
        4.2.1 电磁分量相位差法
        4.2.2 振幅频谱比法
        4.2.3 地波—天波到达时间差法
        4.2.4 声光差法
    4.3 正交磁环天线结构误差矫正方法雷电定位矫正效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3)江苏电网雷电定位与预警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雷电活动时空研究现状
        1.2.2 预防输电线路雷害故障的研究
        1.2.3 雷电活动预警与预报的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雷电定位原理与参数统计方法
    2.1 雷电定位系统原理
        2.1.1 定位原理
        2.1.2 磁场识别
    2.2 雷电参数统计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江苏省雷电活动数据分析及区域预警技术
    3.1 数据资料
    3.2 江苏电网雷电活动参数统计
        3.2.1 地闪频数
        3.2.2 地闪密度
        3.2.3 雷电流幅值
        3.2.4 正极化率
        3.2.5 平均回击
    3.3 江苏省雷电活动时间分布特性
    3.4 江苏省雷电活动空间分布特性
        3.4.1 江苏各地区落雷情况统计
        3.4.2 各地区地闪密度分布与雷电日分布相关性
    3.5 区域雷电数据挖掘的预警方法
        3.5.1 综合多源数据雷电预警的方法
        3.5.2 雷暴活动预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重要线路雷电特性与雷击跳闸数据分析
    4.1 重要输电线路雷电活动特性参数
        4.1.1 1000kV淮盱线与1000kV盱泰线
        4.1.2 ±800kV雁淮线北段与雁淮线南段
        4.1.3 ±800kV锦苏线
    4.2 江苏电网雷击跳闸数据分析
        4.2.1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总体情况
        4.2.2 雷击跳闸影响因素分析
    4.3 500kV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情况分析
        4.3.1 故障类别分析
        4.3.2 500kV雷击故障典型案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雷电定位查询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1.4 论文组织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关键理论与技术
    2.1 关系型数据库
    2.2 面向对象技术
    2.3 Java EE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业务背景分析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整体用例分析
        3.2.2 雷电信息查询显示功能
        3.2.3 用户管理
        3.2.4 统计报表功能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 可行性分析
        3.4.1 经济可行性
        3.4.2 技术可行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概要设计
    4.1 技术架构设计
    4.2 网络结构设计
    4.3 功能模块设计
        4.3.1 总体功能结构图
        4.3.2 功能模块描述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逻辑设计
        4.4.2 数据库物理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用户登录
    5.2 用户注册
    5.3 实时雷电信息
    5.4 线路雷电信息查询
    5.5 历史雷电信息回放
    5.6 自定义雷电查询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方案
        6.1.1 测试原则
        6.1.2 测试环境
    6.2 功能测试
    6.3 性能测试
    6.4 测试结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本文工作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第四代雷电定位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雷电定位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技术应用情况
        1.2.2 国内应用情况
    1.3 国内外关于雷电定位系统的研究情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雷电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
    2.1 输电线路受雷击放电的机理
        2.1.1 雷电的放电过程
        2.1.2 输电线路遭受的雷击原理
    2.2 雷电定位系统定向定位原理
        2.2.1 定向法定位原理
        2.2.2 时差法定位原理
        2.2.3 综合法定位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第四代雷电定位系统的系统结构
    3.1 探测站
        3.1.1 探测站的结构构成
        3.1.2 判别地闪和云闪信号
        3.1.3 探测站的探测误差分析
        3.1.4 探测站的布站原则
    3.2 中心站
        3.2.1 前置处理机
        3.2.2 雷电数据服务器
        3.2.3 位置分析仪
    3.3 雷电信息系统
        3.3.1 雷电信息系统的用户界面
        3.3.2 查询方法和查询显示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第四代雷电定位系统在北京电网中的应用
    4.1 北京电网新一代雷电定位系统建设方案
        4.1.1 总体方案
        4.1.2 系统结构
        4.1.3 探测站设计
        4.1.4 中心站设计
        4.1.5 用户信息系统
    4.2 新一代雷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估
        4.2.1 新雷电定位系统线路雷击事故检测率
        4.2.2 新雷电定位系统线路雷击事故监测数据定位精度
        4.2.3 新雷电定位系统落雷情况统计
    4.3 第三代、第四代雷电定位系统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行波技术与雷电定位系统融合的数据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电网防雷技术的发展
        1.1.2 雷电定位系统的完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雷电定位系统发展现状
        1.2.2 行波测距技术发展现状
        1.2.3 行波测距技术和雷电定位系统对比分析
    1.3 雷电定位系统与行波测距技术融合方式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雷电定位系统的组成
    2.1 引言
    2.2 雷电定位系统介绍
        2.2.1 雷电探测原理
        2.2.2 雷电探测站组成结构
        2.2.3 雷电探测站数据传输方式
    2.3 雷电信息系统组成结构与功能
    2.4 雷电定位系统的价值与意义
    2.5 小结
第三章 行波测距技术
    3.1 引言
    3.2 输电线路暂态故障下的行波过程
        3.2.1 行波法基本概念
        3.2.2 输电线路故障状态下的行波
        3.2.3 行波过程中的折射和反射
        3.2.4 行波中包含的故障信息
    3.3 行波测距方法
        3.3.1 行波测距方法原理
        3.3.2 行波分析与测距装置介绍
    3.4 小结
第四章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的行波判别
    4.1 引言
    4.2 录波波形的滤波方法
        4.2.1 差分插值法原理
        4.2.2 故障滤波与数据处理方法
    4.3 行波故障处理法的应用实例
        4.3.1 故障信息来源与分类
        4.3.2 对四种波形的实例处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故障行波信息与雷电定位系统融合方法
    5.1 引言
    5.2 依托时空数据域筛选雷电定位系统故障信息
    5.3 雷电信息系统的使用
        5.3.1 雷电信息系统的界面
        5.3.2 雷电定位系统的数据获取与聚类方式
    5.4 行波判别法与雷电定位系统融合实例
    5.5 小结
第六章 雷电定位系统数据挖掘
    6.1 引言
    6.2 雷电流幅值与雷电探测站相关性分析
    6.3 雷电探测站效率统计分析
    6.4 基于ArcGIS的输电线路防雷统计
        6.4.1 ArcGIS软件介绍
        6.4.2 某输电线路落雷密度统计
    6.5 基于雷电定位系统数据的输电线路跳闸率计算
    6.6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后续研究方向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申请的专利与参与的科研项目
    一、攻读研究生期间申请的专利
    二、攻读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三、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7)基于雷电信息的电网故障诊断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数据及特征
2雷电定位系统相关数据及其特征
    2.1系统现状
    2.2存在的不足
3多信息融合与处理方法
    3.1 Webservice技术
    3.2信息交互范围
    3.3信息交互方式
    3.4多信息源分阶段故障信息融合
4工程应用案例
    4.1保护动作信息
    4.2多源数据融合的故障分析
5结束语

(8)大庆油田电网雷电定位监测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雷电定位基本原理
    2.1 定向定位原理
    2.2 时差定位原理
    2.3 综合定位原理
第三章 雷电定位监测系统
    3.1 系统结构、功能及特点
    3.2 雷电信息网络系统
        3.2.1 雷电信息系统硬件结构
        3.2.2 信息系统基本设计思路
        3.2.3 服务器程序功能设计
        3.2.4 网站网页功能设计
        3.2.5 雷电网站技术特点
    3.3 雷电探测站
        3.3.1 雷电探测站结构
        3.3.2 探测站设备的工作流程
        3.3.3 雷电波形判定依据
        3.3.4 雷电的强度、方向、极性
        3.3.5 高精度同步时钟
        3.3.6 雷电探测站的误差分析
        3.3.7 雷电探测站的布站选址原则
    3.4 系统中心站
        3.4.1 数据采集子系统
        3.4.2 雷电数据服务器
        3.4.3 位置分析仪
第四章 探测站分布及系统整体的运行效果
    4.1 系统配置
        4.1.1 设备地址
        4.1.2 设备功能
        4.1.3 设备配置
        4.1.4 操作系统
        4.1.5 机柜部署图
    4.2 雷电定位系统网络连接图
    4.3 探测站
        4.3.1 探测站详情
        4.3.2 探测站实景
        4.3.3 探测站通讯方式
    4.4 探测站分布及运行
    4.5 日常监控内容
        4.5.1 远程桌面
        4.5.2 前置处理机软件状态
        4.5.3 位置分析仪器软件状态
        4.5.4. 数据查阅器
        4.5.5 浏览雷电系统网页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9)海量雷电监测数据云计算应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雷电信息系统与云计算
2 基于云计算的雷电信息系统
    2.1 总体架构设计
    2.2 云数据存储层
    2.3 云分析计算层
    2.4 云业务应用层
    2.5 云终端层
3 结语

四、雷电定位与雷电信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雷电定位系统在雷电灾害防御和监测预警中的应用[J]. 黄扬东,朱文生,张漫霞. 农业灾害研究, 2021(04)
  • [2]用于雷电测向正交磁环天线的测量误差与矫正研究[D]. 阮泽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2)
  • [3]江苏电网雷电定位与预警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应用[D]. 夏鑫. 湖南大学, 2019(06)
  • [4]雷电定位查询系统设计与实现[D]. 汪沁.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6)
  • [5]第四代雷电定位系统的应用研究[D]. 孙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6]行波技术与雷电定位系统融合的数据挖掘研究[D]. 徐鹏.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5)
  • [7]基于雷电信息的电网故障诊断系统研究[J]. 李鹏,张小易,黄浩声,佘晓峰,袁宇波. 江苏电机工程, 2014(02)
  • [8]大庆油田电网雷电定位监测系统应用研究[D]. 王智远. 东北石油大学, 2013(12)
  • [9]海量雷电监测数据云计算应用技术[J]. 张启明,周自强,谷山强,冯万兴,王海涛.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24)
  • [10]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雷电监测系统研究[J]. 王华,陈晓茜,石婷婷. 地理空间信息, 2012(04)

标签:;  ;  ;  ;  ;  

闪电定位和闪电信息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