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S护心贴治疗自发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TTS护心贴治疗自发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一、TTS护心贴片对自发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何杨[1](2021)在《活血解郁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合并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中医症候积分和焦虑量表评分为临床疗效结局,分析活血解郁方对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2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四科门诊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的患者,且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SPSS20.0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予西药常规基础治疗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治疗组30例,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活血解郁方,两组疗程均为28天。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心绞痛改善程度及硝酸甘油停减率、SAQ、HAMA、心电图疗效、PSQI的变化情况。本课题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中医证候总积分较前均有大幅度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为63.33%,治疗组为80.00%,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方面更加显着(P<0.05)。2.心绞痛改善程度及硝酸甘油停减率: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86.66%,治疗组在改善临床心绞痛症状程度方面比对照组显着(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硝酸甘油停减率分别为53.33%、76.67%,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SAQ: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SAQ五大项积分较前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稳定状态、发作情况和治疗满意程度等三小项改善显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HAMA: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A积分均有变化,但治疗组HAMA积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且两组患者HAMA积分有效率分别为70.00%、86.67%,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焦虑程度方面更为有效(P<0.05)。5.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83.33%,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的对照组(P<0.05)。6.PSQI:治疗前后PSQI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睡眠状况方面疗效更为显着(P<0.05)。结论:1.活血解郁方能够有效改善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及心绞痛症状,有效降低患者对硝酸甘油的使用率,对患者心电图有明显改善。2.活血解郁方能够降低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焦虑患者的焦虑评分,提高病者睡眠质量,缓解焦虑症状。

林牧荑[2](2020)在《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荷丹胶囊对痰阻心脉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联合荷丹胶囊对痰阻心脉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程度、中医证候积分、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脂等相关指标的作用,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荷丹胶囊对痰阻心脉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为在临床上推广体外反搏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165例中医辨证为痰阻心脉型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体外反搏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体外反搏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联合治疗组在体外反搏组的基础上加予荷丹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6天。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程度、中医证候积分、CAVI、hs-CRP、TEG指标、血脂等水平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实际完成145例,其中对照组50例,体外反搏组48例,联合治疗组47例,三组患者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及糖尿病既往史、GRACE危险分级、心绞痛程度、中医证候积分、CAVI、hs-CRP、TEG指标、血脂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2.治疗后,三组在改善心绞痛程度的疗效上,体外反搏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体外反搏组(P<0.05)。3.治疗后,三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1),体外反搏组下降幅度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下降幅度及总有效率优于体外反搏组(P<0.05)。4.治疗后,三组患者的CAVI、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P<0.01),体外反搏组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优于体外反搏组(P<0.05)。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凝块的形成时间(kinetics,K)、反应时间(reactiontime,R)均较治疗前显着上升,最大振幅(maximumamplitude,MA)、最大曲线弧度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Angle)值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P<0.01),体外反搏组优于对照组(P<0.01),联合治疗组优于体外反搏组(P<0.01)。6.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P<0.01),体外反搏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及体外反搏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较治疗均有所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HDL-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三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均无异常,三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西药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能更好地改善痰阻心脉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CAVI、hs-CRP、TEG相关指标,提示增强型体外反搏具有改善患者凝血状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抗动脉硬化的作用。2.荷丹胶囊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及常规西药治疗能进一步的改善痰阻心脉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CAVI、hs-CRP、TEG相关指标,同时可改善TC、TG、LDL-C水平,疗效优于单一治疗,提示荷丹胶囊在抗动脉硬化及改善患者凝血状态的同时,可调节血脂水平。3.此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行。

周雪玲[3](2020)在《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活心丸抗急性心肌缺血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目的本文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活心丸对ISO诱导的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心脏损害的保护作用,并且从AMI导致的心脏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病理病程中,探讨活心丸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对心脏炎症(Cardiac Inflammation)的影响及潜在机制。进一步阐明活心丸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脏损害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活心丸治疗急性心肌缺血,保护靶器官损害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方法1.体重(180±20)g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2只,依照初始体重值随机分为正常组(Sham)、模型组(AMI)、活心丸低剂量组(HXP-L)、活心丸高剂量组(HXP-H),每组8只。按照临床给药量予以每日灌胃,Sham、AMI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天,活心丸低剂量组(HXP-L)每只3mg/kg/天,活心丸高剂量组(HXP-H)每只9mg/kg/天。持续灌胃10天,在第9天、第10天灌胃后,AMI组、HXP-L组、HXP-H组予皮下注射ISO(8mg/kg),Sham组大鼠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两次注射时间间隔24小时,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2.造模后通过心电图检测ST段改变;3.采用小动物超声检测大鼠心脏功能的变化;4..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CTnT、CK-MB、MDA、SOD、IL-6、TNF-α的表达;5..大鼠心脏组织称重,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变化;6.免疫组化检测心脏组织Mac2、IL-6、TNF-α及TLR4、p-NF-κB、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1.心电图结果表明,与Sham组比较,AMI组大鼠ST段抬高>0.1mv,HXP给药组可显着降低ST段上抬幅度。2.小动物超声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AMI组的舒张末期容积显着增大,HXP-H组能够显着改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变化;3.ELISA结果显示,与AMI组比较,HXP给药组能够降低血清中CTnT、CK-MB的水平;降低血清中MDA的水平,提高SOD活性;并且能够下调血清中IL-6、TNF-α的表达。4.与Sham组比较,AMI组心脏组织重量明显增大,HXP给药组能够减轻心脏重量;HE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AMI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与AMI组比较,HXP给药组能够显着改善心肌组织损伤,减轻心肌纤维紊乱,减少炎症细胞浸润。5.IHC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AMI组心脏中的Mac-2、IL-6、TNF-α、TLR4、p-NF-κB含量明显增多,在给予活心丸干预后,Mac-2、IL-6、TNF-α、TLR4、p-NF-κB的含量在心脏中显着减少。结论1.活心丸干预后,可降低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的抬高。2.活心丸干预后,可改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舒张末期容积的增大,减轻心脏功能紊乱。3.活心丸干预后,能可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酶和氧化应激损伤;减轻心脏重量,改善心脏病理形态。4.活心丸干预后,可减少Mac-2、IL-6、TNF-α炎性因子的释放,对心脏损害具有保护作用。4.活心丸可通过调控TLR4/p-NF-κB信号通路中TLR4、p-NF-κB的表达,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脏炎症。

朱星[4](2019)在《散结通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CD40/CD40L信号通路干预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CD40/CD40L通路,借助动物实验及生物学研究手段,观察散结通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颈总动脉病理变化、血脂水平以及颈总动脉中CD40/CD40L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影响,初步揭示散结通脉方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以期为“瘀能化水”理论提供可靠的实验证据。方法:实验一:6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挑选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该组大鼠只结扎颈外动脉不行球囊损伤,其余50只大鼠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1周,除假手术组继续喂食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于高脂饲料饲喂6周。根据前期预实验结果确定整个造模周期为7周。在造模7周末AS模型成功复制后,抽血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情况,并根据血脂结果将未分组大鼠随机分为AS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分组完成后,各药物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10mg/kg/d)灌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散结通脉方生药浓度16g/kg/d、32g/kg/d、64g/kg/d灌胃,为保证实验的均衡性,假手术组、AS模型组均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00g/1ml/d),持续4周。饲养12周末处死各组大鼠,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颈总动脉病理变化;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大鼠血清TC、TG、LDL-C、HDL-C含量;采用ELASA法检测大鼠血清ox-LDL水平。实验二:大鼠前期造模及给药同实验一。处死大鼠后,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sCD40L、IL-1β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颈总动脉中CD40、CD40L、NF-κBp65(核)、MCP-1、LOX-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颈总动脉中ICAM-1、VCAM-1、MMP-9的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颈总动脉中CD40、CD40L、NF-κBp65、MCP-1、LOX-1的基因表达。结果:实验一:1.颈总动脉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颈总动脉结构完整,内膜连续,平滑肌细胞及弹力纤维板排列整齐;AS模型组颈总动脉结构破坏明显,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散结通脉方低剂量组颈总动脉内膜不光滑,内皮下泡沫细胞及炎性细胞聚集较AS模型组明显减轻;辛伐他汀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颈总动脉病变显着减轻,未见明显的泡沫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2.各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HDL-C检测结果显示:经药物干预后,各药物组TC、TG、LDL-C水平均较AS模型组极显着降低(P<0.01),中药低剂量组HDL-C显着升高(P<0.05),辛伐他汀组、中药高剂量组和中药中剂量组HDL-C水平升高更为明显(P<0.01);与辛伐他汀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降低TC的功效较弱(P<0.05),但在降低LDL-C方面效果明显(P<0.05),并可极显着降低TG及升高HDL-C水平(P<0.01),中药中剂量组降低TC的作用弱于辛伐他汀组(P<0.05),但在降低TG方面优于辛伐他汀组(P<0.05),在LDL-C、HDL-C的改善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低剂量组在改善TC方面弱于辛伐他汀组(P<0.01),但TG、LDL-C、HDL-C结果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3.各组大鼠血清中ox-LDL检测结果显示:经药物干预后与AS模型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ox-LDL显着降低(P<0.05),而辛伐他汀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ox-LDL改善更加明显(P<0.01),且中药高剂量组优于辛伐他汀组(P<0.05)。实验二:1.大鼠血清中TNF-α、sCD40L、IL-1β含量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AS模型组血清TNF-α、sCD40L、IL-1β含量明显升高(P<0.01);经药物干预后,AS大鼠血清中TNF-α、sCD40L、IL-1β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且在降低TNF-α、sCD40L、IL-1β方面,辛伐他汀组与中药中剂量组效力相当(P>0.05),其功效显着强于中药低剂量组,但弱于中药高剂量组(P<0.05)。2.大鼠颈总动脉中CD40/CD40L相关蛋白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AS模型组颈总动脉中CD40、CD40L、LOX-1、NF-κB p65(核)、MCP-1蛋白表达极显着升高(P<0.01);与AS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CD40、CD40L、LOX-1、NF-κB p65(核)的表达均极显着降低(P<0.01),而在LOX-1、MCP-1方面,中药低剂量组有显着降低趋势(P<0.05),但辛伐他汀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P<0.01)。3.大鼠颈总动脉中CD40/CD40L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AS模型组CD40 mRNA、CD40L mRNA、LOX-1 mRNA、MCP-1 mRNA、NF-κBp65 mRNA的表达升高极为明显(P<0.01),经相应药物干预后,辛伐他汀组颈总动脉中LOX-1 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5),CD40mRNA、CD40L mRNA、MCP-1 mRNA、NF-κBp65 mRNA表达降低幅度更为显着(P<0.01);中药低剂量组能显着抑制CD40L mRNA、LOX-1 mRNA的表达(P<0.05),且对CD40 mRNA、MCP-1 mRNA、NF-κBp65 mRNA的表达抑制更加突出(P<0.01);中药中剂量组LOX-1 mRNA的表达较AS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CD40 mRNA、CD40L mRNA、MCP-1 mRNA、NF-κBp65 mRNA表达降低幅度更为显着(P<0.01);中药高剂量组颈总动脉中CD40 mRNA、CD40L mRNA、LOX-1 mRNA、MCP-1 mRNA、NF-κBp65 mRNA的表达均较AS模型组极显着降低(P<0.01)。4.大鼠颈总动脉中ICAM-1、VCAM-1、MMP-9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几乎无阳性染色,表明未见明显ICAM-1、VCAM-1、MMP-9蛋白表达;AS模型组可见大量的棕黄色颗粒,提示大量的ICAM-1、VCAM-1、MMP-9表达;辛伐他汀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棕黄色颗粒较AS模型组明显减少,提示经药物干预后颈总动脉中ICAM-1、VCAM-1、MMP-9表达下降。经半定量分析显示,AS模型组中ICAM-1阳性面积百分比较假手术组显着上升(P<0.05),VCAM-1、MMP-9上升更为显着(P<0.01);与AS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ICAM-1阳性面积百分比显着下降(P<0.05),VCAM-1、MMP-9下降幅度更大(P<0.01),中药低剂量组ICAM-1、VCAM-1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MMP-9的表达降低更加明显(P<0.01),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ICAM-1、VCAM-1、MMP-9阳性面积百分比均较AS模型组极显着降低(P<0.01)。结论:1.通过球囊损伤结合高脂饲料饲喂的方法可以建立大鼠AS病变模型,经散结通脉方干预能有效改善大鼠颈总动脉AS病变情况。2.散结通脉方能显着降低AS大鼠血清中TC、TG、LDL-C、ox-LDL含量,升高HDL-C水平,且中药低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效力相当,而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明显优于辛伐他汀组,具有良好的调脂功效。3.散结通脉方能够降低AS大鼠血清中TNF-α、sCD40L、IL-1β的表达,降低AS大鼠颈总动脉中CD40、CD40L、NF-κB p65、MCP-1、LOX-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减少颈总动脉中VCAM-1、ICAM-1、MMP-9的表达,提示散结通脉方可能通过干预CD40/CD40L信号转导发挥抗AS作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5](2018)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认为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2018年3月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组成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经3次联合会议讨论后最终确定了指南修订的总体原则及新指南拟回答的核心问题。指南工作组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修订过程主要

卜阳阳[6](2018)在《冠心舒治疗痰阻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对人们的身体及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研究是通过观察冠心舒治疗痰阻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理,以期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更多的思路及方法,改善冠心病远期预后。方法:本研究所纳入符合相关标准的病例共60例,纳入病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包括40岁及70岁),按照随机原则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中医组、西医组各30例。通过一般情况及基本病情资料的比较,得出两组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上西医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日1次;辛伐他汀片20mg,晚1次;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20mg,日1次;酒石酸美托洛尔6.25-25mg,每日二次。中医组在西医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冠心舒(药物组成:瓜蒌15g、薤白15g、三七6g、当归20g、川芎15g、姜黄15g、水蛭6g、半夏15g、茯苓15g、决明子15g、葛根20g、佛手15g),每次一袋(150ml),每天3次。七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四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整理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中西医疗效性指标,通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统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结果:临床观察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药物过敏、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仅有两例患者出现轻微头痛,未行特殊处理自行好转;治疗前、后监测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期间多次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脉搏、血压,未见大幅度波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随访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且经统计处理后可以得出如下结果:(1)通过治疗后心绞痛总疗效比较得出:中医组、西医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3.33%、73.33%,且统计分析结果△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通过治疗后心绞痛严重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情况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医组疗效优于西医组,且统计分析结果均△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通过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显示:中医组、西医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70.00%,且统计分析结果△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4)通过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显示:中医组、西医组证候总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80.00%,且统计分析结果△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5)通过治疗后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中可以看出,中医组各单项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西医组,且统计分析结果△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6)通过治疗前后中医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及治疗后中医组与西医组血脂改善对比情况可以看出,中医组可以有效降低血脂,且中医组疗效优于西医组,且统计分析结果△P<0.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舒对于痰阻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疗效显着,且对冠心病的远期预后有所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王斌[7](2018)在《荷丹片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该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内科疾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状态,与稳定型心绞痛比较,UA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复发率明显增加。研究表明,血脂紊乱和炎症反应是CHD及U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病理变化。荷丹片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常用中成药,但对其在炎性因子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该药联合瑞舒伐他汀对UA的治疗效果及对血脂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更好的应用该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制定的冠心病标准,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编辑委员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相关诊断标准,共收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例128例,治疗组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42±9.96)岁;病程7个月8年。对照组66例,其中男42例,女24例;平均年龄(65.67±8.35)岁;病程10个月6年。经统计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Braunwald分级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利用随机排列表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荷丹片联合瑞舒伐他汀口服。荷丹片由南昌济顺制药有限公司提供,一次2片,一日3次,饭前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由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每晚睡前口服20mg,一日1次。对照组仅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两组共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的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5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5ml,抗凝,离心取上清液,-20℃冰箱保存,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放免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s-CRP检测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TNF-α与IL-6放免试剂盒由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SN-697型全自动双探头放射免疫γ计数器由上核所日环光电仪器有限公司提供;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比较判断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SPSS for Window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假设检验水准定为0.05。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和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的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减少,发作持续时间均缩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TG、TC、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DL-C含量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Hs-CRP、TNF-α、IL-6含量的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Hs-CRP、TNF-α、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TNF-α、IL-6含量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s-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UA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7.3%,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荷丹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减少UA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临床有效率为90.3%,疗效优于单纯应用瑞舒伐他汀钙片。2.荷丹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可降低TG、TC、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与单纯应用瑞舒伐他汀钙片组比较,有降低TG、LDL-C水平的作用。提示调节血脂水平可能是该药治疗UA的作用机制之一。3.荷丹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Hs-CRP、TNF-α、IL-6含量;与单纯应用瑞舒伐他汀钙片组比较,有降低Hs-CRP、TNF-α的作用。提示调节炎性因子水平可能是该药治疗UA的作用机制之一。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8](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指出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朱德建[9](2018)在《枳实薤白桂枝汤对寒凝痰瘀气滞证素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FIB、D-D、Hey及hs-CRP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临床观察枳实薤白桂枝汤对寒凝痰瘀气滞证素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以评价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UA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含有气滞、痰浊、血瘀、寒凝证素的62例U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常规心电图、FIB、D-D、Hcy、hs-CRP的变化。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显效9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84.4%;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50.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差异(P<0.01)。2.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心绞痛显效8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78.1%;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53.3%。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差异(P<0.05)。3.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亦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好转优于对照组。4.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0.0%,对照组为43.3%,P>0.05,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改善ST段压低的效果明显(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FIB、D-D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IB、D-D水平无统计差异(P>0.05)。治疗后FIB水平下降明显(P<0.05),D-D水平降低也显着(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FIB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cy、hs-CRP水平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Hcy的水平,治疗组显着下降(P<0.05),对照组有一定下降趋势(P>0.05),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hs-CRP的水平,两组内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差异(P<0.05)。7.不同中医证素(寒凝痰瘀气滞)UA患者之间,枳实薤白桂枝汤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枳实薤白桂枝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能进一步提高寒凝痰瘀气滞证素UA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并能促进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的恢复。2.枳实薤白桂枝汤能够降低寒凝痰瘀气滞证素UA患者血浆FIB、D-D和血清Hcy、hs-CRP水平,进而推测本方干预UA可能机制为调节凝血-纤溶系统动态平衡、抑制血栓形成,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易损斑块。3.枳实薤白桂枝汤对痰浊、血瘀、气滞、寒凝证素UA患者均有一定的疗效,这4个实性证素的临床疗效相当。

张兴华[10](1986)在《TTS护心贴片对自发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 TTS 护心贴片(硝酸甘油贴片)是以固定的速率及准确的剂量释放硝酸甘油,经皮肤吸收且能维持血中有效浓度达24小时之久的一种新型的硝酸甘油透皮控释制剂。目前世界各地已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纹痛。本文自1986年2月~5月使用山东博山制药厂生产的 TTS 护心贴片预防和治疗自发性心绞痛30例,现将观察结果小结如下:

二、TTS护心贴片对自发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TS护心贴片对自发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活血解郁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合并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冠心病伴焦虑的现代医学研究
        1.1 冠心病伴焦虑流行病学
        1.2 冠心病伴焦虑的发病机制
        1.3 冠心病伴焦虑的治疗
    2.冠心病伴焦虑的祖国医学研究
        2.1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2.2 中医对焦虑的认识
        2.3 中医对冠心病伴焦虑的认识
        2.4 中医学对双心疾病的治疗
临床研究
    1.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和评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6 终止标准
    3.研究方案
        3.1 治疗方案
        3.2 观察指标
        3.3 疗效判定标准
        3.4 统计方法
结果
    1.一般资料
    2.中医证候积分
    3.心绞痛症状评分
    4.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
    5.HAMA评分的比较
    6.心电图疗效比较
    7.睡眠质量
    8.安全性评价
讨论
    1.研究目的与意义
    2.方药分析及药理作用
    3.疗效评价分析
        3.1 中医证候积分
        3.2 心绞痛症状评分
        3.3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因子评分
        3.4 HAMA量表
        3.5 心电图疗效比较
        3.6 睡眠治疗评价
结语
    1.研究结论
    2.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2)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荷丹胶囊对痰阻心脉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及分组方法
    2 诊断标准
        2.1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终止标准
    6 病例的剔除、脱落标准
    7 治疗方法
        7.1 健康宣教方案
        7.2 对照组治疗方案
        7.3 体外反搏组治疗方案
        7.4 联合治疗组治疗方案
        7.5 疗程
    8 临床观察项目
        8.1 安全性指标观测
        8.2 疗效指标观测
    9 临床疗效判定
        9.1 心绞痛疗效判定
        9.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10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治疗前观察指标比较
    3 心绞痛疗效比较
    4 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5 三组治疗前后动脉硬化指标的变化
    6 三组治疗前后TEG相关指标的变化
        6.1 K值结果
        6.2 R值结果
        6.3 MA值结果
        6.4 Angle值结果
    7 三组治疗前后hs-CRP的变化
    8 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的变化
        8.1 TC值结果
        8.2 TG值结果
        8.3 LDL-C值结果
        8.4 HDL-C值结果
    9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中医学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
        1.1 痰阻心脉为胸痹心痛病的常见证型
        1.2 痰阻心脉证的探析
        1.3 痰阻心脉证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
        2.1 心-踝血管指数
        2.2 炎症因子
        2.3 血栓弹力图
        2.4 血脂
    3 增强型体外反搏的相关分析
        3.1 增强型体外反搏的疗效分析
        3.2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医药治疗应用进展
    4 荷丹胶囊的相关分析
        4.1 荷丹胶囊疗效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活心丸抗急性心肌缺血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
    2 实验药物、试剂及仪器
        2.1 药物与试剂
        2.2 主要仪器设备
    3 实验方法
        3.1 实验动物分组
        3.2 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建立及给药方法
        3.3 检测指标
        3.4 心电图检测ST段的改变
        3.5 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的方法
        3.6 取材
        3.7 ELISA 检测血清中 CK-MB、SOD、MDA 、IL-6、TNF-α的表达
        3.8 HE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1 活心丸对心电图ST段的影响
    2 活心丸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3 活心丸对大鼠血清中心肌酶(cTnT,CK-MB)的影响
    4 活心丸对血清中MDA、SOD的影响
    5 活心丸对血清中IL-6、TNF-α的影响
    6 活心丸对心脏重量的影响
    7 活心丸对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8 活心丸和大鼠心脏炎性细胞浸润的联系
    9 活心丸对大鼠心脏中炎症因子(IL-6,TNF-α)的影响
    10 活心丸对大鼠心脏中 TLR4/NF-κB 信号通路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散结通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CD40/CD40L信号通路干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研究概况
        1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名
        2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
        3 动脉粥样硬化的辨证分型
        4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
        5 问题及展望
    第二章 CD40/CD40L与动脉粥样硬化
        1 CD40、CD40L的结构及分布
        2 CD40/CD40L与动脉粥样硬化
        3 抑制CD40/CD40L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4 问题与展望
实验研究
    第一章 散结通脉方对AS大鼠颈总动脉病理形态及血脂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散结通脉方对AS大鼠CD40/CD40L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
1 冠心病概述
    1.1 冠心病的定义
    1.2 冠心病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学机制
    1.3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1.3.1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1.3.1.1隐匿型冠心病
        1.3.1.2稳定型心绞痛
        1.3.1.3缺血性心肌病
        1.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3.2. 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3.2.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1.3.2. 3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4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1.5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2 冠心病用药分类
    2.1 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2.1.1 β受体阻滞剂
        2.1.2 硝酸酯类药物
        2.1.3 钙通道阻滞剂
        2.1.4 其他治疗药物
        2.1.5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2.2 预防心肌梗死, 改善预后的药物
        2.2.1 阿司匹林
        2.2.2 氯吡格雷
        2.2.3 替格瑞洛
        2.2.4抗凝药物
        2.2.5 β受体阻滞剂
        2.2.6 他汀类药物
        2.2.7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2.2.8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2.3 用于冠心病的相关中成药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3.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概念
    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2.1 诊断
        3.2.2 鉴别诊断
    3.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3.3.1 低危患者
        3.3.2 中危患者
        3.3.3 高危患者
    3.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3.4.1 治疗原则和目标
        3.4.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3.4.2. 1 住院后初始处理
        3.4.2. 2 溶栓治疗
        3.4.2. 3 抗栓治疗
    3.5 调脂治疗
    3.6 其他治疗 (表3-5)
    3.7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3.7.1 一般治疗
        3.7.2 抗缺血治疗 (表3-7)
        3.7.3 抗血小板治疗 (图3-8)
        3.7.4 抗凝治疗 (表3-11, 表3-12, 表3-13)
4 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4.1 概述
    4.2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3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评估
        4.3.1 临床评估
        4.3.2 负荷试验
        4.3.3 左心室功能
        4.3.4 单电子发射CT成像
        4.3.5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4.3.6 冠状动脉造影
    4.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
        4.4.1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4.4.2 循证药物治疗
        4.4.3 血运重建
    4.5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4.5.1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的药物
        4.5.2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5 微血管性心绞痛
    5.1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定义
    5.2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病因与机制
        5.2.1内皮功能不全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5.2.2 炎性因子
        5.2.3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5.2.4 雌激素水平紊乱
        5.2.5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5.2.6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5.3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5.4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5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5.5.1 β受体阻滞剂
        5.5.2 硝酸酯类药物
        5.5.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5.5.4他汀类药物
        5.5.5 尼可地尔
        5.5.6 钙通道阻滞剂
        5.5.7 其他药物
        5.5.8 中成药
    5.6微血管性心绞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
        6.1.1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2 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3心绞痛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可能机制
        6.2.1 血浆内啡肽升高
        6.2.2 致痛物质未达到痛阈
        6.2.3 疼痛信号神经的改变对心绞痛的影响
    6.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
        6.3.1 动态心电图
        6.3.2心电图运动试验
        6.3.3 负荷超声心动图
        6.3.4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6.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防及治疗
        6.4.1 预防
        6.4.2 治疗
7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
    7.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7.1.1 概述
        7.1.2 降压治疗原则
        7.1.3 降压治疗的启动
        7.1.4 血压目标管理
        7.1.5 药物推荐
        7.1.6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7.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7.2.1 概述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7.2.2. 1 发病机制
        7.2.2. 2 诊断及评估
        7.2.2. 3 药物治疗
        7.2.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7.2.3. 1 发病机制
        7.2.3. 2 诊断及评估
        7.2.3. 3 药物治疗
    7.3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7.3.1 风险评估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前提
        7.3.2 规范抗栓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关键
        7.3.2. 1《2014年欧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 (或) 接受经皮冠脉/瓣膜介入治疗联合共识》相关推荐 (表7-14) 。
        7.3.2. 2《2016年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相关推荐 (表7-15, 图7-2, 图7-3)
        7.3.2. 3《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6) 》相关推荐
        7.3.2. 4 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
        7.3.2. 5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口服抗凝药物出血管理
    7.4 冠心病合并瓣膜性心脏病
        7.4.1 概述
        7.4.2 一般药物治疗
        7.4.2. 1 主动脉瓣反流
        7.4.2. 2 主动脉瓣狭窄
        7.4.2. 3 二尖瓣反流
        7.4.2. 4 二尖瓣狭窄
        7.4.2. 5 三尖瓣反流
        7.4.2. 6 三尖瓣狭窄
        7.4.3 抗凝治疗
        7.4.3. 1 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
        7.4.3. 2 瓣膜置换术后
    7.5 冠心病与脑卒中
        7.5.1 概述
        7.5.2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抗栓治疗原则
        7.5.2. 1 冠心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
        7.5.2. 1. 1 抗栓药物致颅内出血的机制:颅内出血
        7.5.2. 1. 2 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评估:对于ACS患
        7.5.2. 1. 4 冠心病患者缺血相关评估及意义:当颅
        7.5.2. 2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5.3 具体治疗方案
        7.5.3. 1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基石。
        7.5.3. 3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
        7.5.3. 4 其他
    7.6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7.6.1 概述
        7.6.2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
        7.6.2. 1 抗凝治疗
        7.6.2. 2 溶栓治疗
        7.6.2. 3 临床常用溶栓药物及用法
        7.6.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栓塞
    7.7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7.1 概述
        7.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7.7.3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
        7.7.3. 1 β2受体激动剂
        7.7.3. 2 β受体阻滞剂
    7.8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7.8.1 概述
        7.8.2 抗血小板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
        7.8.2. 1 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消化道机制
        7.8.2. 2 质子泵抑制剂
        7.8.3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7.8.4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7.8.4. 1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7.8.4. 3 内镜止血治疗
        7.8.5 止血后治疗药物选择
    7.9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障碍
        7.9.1 概述
        7.9.2 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7.9.3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7.9.4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用药原则
        7.9.6 他汀类药物在合并肝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7.9.7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的预防
        7.9.8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7.1 0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
        7.1 0. 1 概述
        7.1 0. 2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
        7.1 0.2.1 定义
        7.1 0.2.2 分期
        7.1 0. 3 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合理药物治疗
        7.1 0.3.1 抗栓药物治疗
        7.1 0.3.1. 1 溶栓治疗:尽管直接PCI是STEMI患
        7.1 0.3.1. 2 抗凝治疗
        7.1 0.3.1. 3 抗血小板治疗
        7.1 0.3.2 他汀类药物
        7.1 0.3.3 抗缺血治疗
    7.1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7.1 1. 1 概述
        7.1 1. 4 诊断
        7.1 1. 5 治疗
        7.1 1.5.1 一般治疗
        7.1 1.5.2 抗缺血治疗
        7.1 1.5.3 调脂治疗
        7.1 1.5.4 β受体阻滞剂
        7.1 1.5.5 硝酸酯类药物
        7.1 1.5.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2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7.1 2. 1 概述
        7.1 2. 2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7.1 2.2.1
        7.1 2.2.2 诊断
        7.1 2.2.3 治疗
        7.1 2. 3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7.1 2.3.1
        7.1 2.3.2 诊断
        7.1 2.3.3 治疗
        7.1 2.3.4 特殊情况管理推荐
    7.1 3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疾病
        7.1 3. 1 概述
    7.1 4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
        7.1 4. 1 概述
        7.1 4. 2 药物选择
        7.1 4.2.1 β受体阻滞剂
        7.1 4.2.2 他汀类药物
        7.1 4.2.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4.2.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2.5 抗血小板药物
        7.1 4.2.6 抗凝药物
        7.1 4.2.7 钙通道阻滞剂
        7.1 4.2.8 α2受体激动剂
        7.1 4. 3 注意事项
        7.1 4.3.1 β受体阻滞剂
        7.1 4.3.2 他汀类药物
        7.1 4.3.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7.1 4.3.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3.5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7.1 5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7.1 5. 1 概述
        7.1 5.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7.1 5.1.1 冠心病诊断方法见本书相关章节。
        7.1 5.1.2 外周动脉疾病诊断方法 (图7-11)
        7.1 5. 3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治疗
        7.1 5.3.1 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治疗 (表7-40)
        7.1 5.3.2 缓解症状的治疗 (表7-41)
8 冠心病特殊类型
    8.1 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
        8.1.1 概述
        8.1.2 临床诊断
        8.1.2. 1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
        8.1.2. 2 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冠状动脉瘤分类
        8.1.3. 1 阿司匹林
        8.1.3. 2 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8.1.3. 3 冠状动脉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
        8.1.3. 4 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
        8.1.3. 5 其他药物
        8.1.4 预后及随访
    8.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冠心病
        8.2.1 概述
        8.2.2 筛查
        8.2.3 诊断
        8.2.4 调脂药物治疗
        8.2.4. 1 调脂治疗原则FH目前尚不能在精准诊
        8.2.4. 3 调脂药物治疗目标
        8.2.4. 4 调脂药物种类及选择 (表8-2)
        8.2.4. 5 联合治疗
    8.3 非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8.3.1 冠状动脉痉挛
        8.3.1. 1 概述
        8.3.1. 2 药物治疗策略
        8.3.2 冠状动脉肌桥
        8.3.2. 1 概述
        8.3.2. 2 药物治疗策略
        8.3.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8.3.3. 1 概述
        8.3.3. 2 药物治疗策略
9 冠心病相关中成药治疗
    9.1 中医分型及用药
        9.1.1 心血瘀阻
        9.1.2 痰浊内阻
        9.1.3 气滞血瘀
        9.1.4 气虚血瘀
        9.1.5 寒凝血瘀
        9.1.6 瘀热互结
        9.1.7 气阴两虚
        9.1.8 心肾阳虚
        9.1.9 心肾阴虚
    9.2 中药的现代医学作用机制
        9.2.1 抗血小板作用
        9.2.3 改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9.2.4 抗氧化及炎性反应作用
        9.2.5 改善冠心病患者精神焦虑及抑郁状态的作用
        9.2.6 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
1 0 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
    1 0.2 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1 0.3 冠心病介入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
    1 0.4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用药

(6)冠心舒治疗痰阻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诊断及分级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诊断标准
        1.2.1 中医胸痹心痛辨病标准
        1.2.2 中医胸痹心痛的辨证标准
        1.3 心绞痛严重度分级标准
        1.4 心绞痛症状记分标准
        1.5 心绞痛症状分级标准
        1.6 中医单个症状评分标准
        1.7 心绞痛中医病情分级标准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一般资料
        2.2.1 性别构成比较
        2.2.2 年龄构成比较
        2.2.3 病程比较
        2.2.4 病例来源比较
        2.3 病情资料
        2.3.1 慢性基础病比较
        2.3.2 治疗前心绞痛CCS分级比较
        2.3.3 治疗前心绞痛症状总积分分级比较
        2.3.4 治疗前中医单项症状比较
        2.3.5 治疗前中医病情分级比较
    3 纳入、排除及终止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终止标准
    4 试验设计
        4.1 病例分组
        4.2 治疗方法
        4.3 观察指标
        4.3.1 安全性监测项目
        4.3.2 疗效性观察项目
    5 疗效评定标准
        5.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5.1.1 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
        5.1.2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5.1.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5.2 安全性评定标准
    6 结果与分析
        6.1 心绞痛总疗效比较
        6.2 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比较
        6.3 治疗后心绞痛严重度分级比较
        6.4 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
        6.5 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
        6.6 治疗后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6.7 治疗前后血脂的比较
    7 安全性分析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荷丹片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1.2.1. 1 总体用药:
        1.2.1. 2 单一用药:
        1.2.1. 3 联合用药:
        1.2.1. 4 复方制剂: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2.2 药物分类
        2.2.1 利尿剂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2.2.3钙通道阻滞剂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2.2.7. 1 硝酸酯类[34]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3.1 利尿剂
        3.1.1 概述
        3.1.2 分类
        3.1.3 用药原则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2 钙通道阻滞剂
        3.2.1 概述
        3.2.2 CCB的分类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3.2.3 用药原则
        3.2.3. 1 适应证:
        3.2.3. 2 禁忌证: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3.1 概述
        3.3.2 分类
        3.3.3 用药原则
        3.3.3. 1 适应证:
        3.3.3. 2 禁忌证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3.4.1 概述
        3.4.2 分类
        3.4.3 用药原则
        3.4.3. 1 适应证:
        3.4.3. 2 禁忌证: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5 β受体阻滞剂
        3.5.1 概述
        3.5.2 分类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3.5.3 用药原则
        3.5.3. 1 适应证:
        3.5.3. 2 禁忌证: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 α受体阻滞剂
        3.6.1 概述
        3.6.2 分类
        3.6.3 用药原则
        3.6.3. 1 适应证:
        3.6.3. 2 禁忌证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 固定复方制剂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3.7.1. 1 概述:
        3.7.1. 2 分类:
        3.7.1. 3 用药原则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3.7.2. 1 分类:
        3.7.2. 2 应用证据:
        3.7.2. 3 应用原则:
        3.7.2. 4 方案推荐
    3.8 中枢性降压药
        3.8.1 概述
        3.8.2 分类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3.8.3 用药原则
        3.8.3. 1 适应证
        3.8.3. 2 不良反应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3.8.4 方案推荐
4 国产创新药物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4.1.1 药理学
        4.1.2 创新点
        4.1.3 药物作用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4.1.5 规格和用法
    4.2 尼群洛尔片
        4.2.1 药理作用
        4.2.2 降压特点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4.2.4 药物规格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4.3 阿利沙坦酯
        4.3.1 临床药理学
        4.3.2 创新点
        4.3.3 临床效果
        4.3.4 安全性
        4.3.5 禁忌证
        4.3.6 药物相互作用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4.4.1药理学
        4.4.2适应证
        4.4.3 原创点
        4.4.4 开发背景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4.4.6 循证证据
        4.4.7 药物规格
    4.5 左旋氨氯地平
        4.5.1 药学部分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4.5.4 临床推荐
        4.5.5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1.1 概述
        5.1.2 降压药物选择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1.2. 2 药物推荐: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5.2.1 概述
        5.2.2 降压药物选择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5.3.1 概述
        5.3.2 降压药物选择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3.2. 2 目标管理:
        5.3.2. 3 药物推荐: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5.4.1 概述
        5.4.2 降压药物选择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5.5.1 概述
        5.5.2 降压药物选择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5.2. 2 指南推荐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5.6.1 概述
        5.6.2 降压药物选择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6.2. 2 指南推荐: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5.7.1 概述
        5.7.2 降压药物选择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5.7.2. 2 指南推荐: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5.7.3. 5 监测血钾:
    5.8 高血压急症
        5.8.1 概述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5.8.3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6.1.1 概述
        6.1.2 降压药物选择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6.1.2. 2 指南推荐: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1.3. 1 降压目标: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6.2.2 诊断和评估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6.2.2. 2 诊断和评估:
        6.2.3 综合干预
        6.2.3. 1 非药物治疗:
        6.2.3. 2 药物治疗
        6.2.3. 3 其他治疗: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6.3.1 概述
        6.3.2 降压药物选择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6.3.2. 5 联合用药:
        6.3.3 注意事项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6.4.1 概述
        6.4.2 降压药物选择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5 老年高血压
        6.5.1 概述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6.5.5 药物选择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6.6.1 概述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6.6.3. 2 术前准备:
        6.6.3. 3 预后: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6.6.4. 2 药物治疗:
    6.7 难治性高血压
        6.7.1 概述
        6.7.2 降压药物选择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6.8.1 概述
        6.8.2 降压药物选择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6.9.1 定义与病因
        6.9.2 诊断
        6.9.3 药物治疗
        6.9.4 其他治疗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6.1 0. 1 概述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8 小结

(9)枳实薤白桂枝汤对寒凝痰瘀气滞证素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FIB、D-D、Hey及hs-CRP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治则治法
    2.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2.1 流行病学
        2.2 危险因素
        2.3 发病机制
        2.4 治疗
        2.5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关系
        2.6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3. 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3.1 枳实薤白桂枝汤
        3.2 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病例和中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数据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2 心绞痛疗效比较
        3.3 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3.4 心电图疗效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FIB、D-D水平比较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水平比较
        3.7 枳实薤白桂枝汤对不同中医证素UA患者之间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3.8 枳实薤白桂枝汤对不同中医证素UA患者之间心绞痛疗效的比较
        3.9 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2. 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不同中医证素不稳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3. 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探讨
        3.1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药分析及药理研究
        3.2 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UA的可能机制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TTS护心贴片对自发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活血解郁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合并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D]. 何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荷丹胶囊对痰阻心脉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D]. 林牧荑.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活心丸抗急性心肌缺血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D]. 周雪玲.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散结通脉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CD40/CD40L信号通路干预的实验研究[D]. 朱星.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06)
  • [6]冠心舒治疗痰阻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D]. 卜阳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8(11)
  • [7]荷丹片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D]. 王斌. 河北医科大学, 2018(02)
  • [8]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 [9]枳实薤白桂枝汤对寒凝痰瘀气滞证素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FIB、D-D、Hey及hs-CRP的影响[D]. 朱德建.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9)
  • [10]TTS护心贴片对自发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 张兴华. 齐鲁药事, 1986(03)

标签:;  ;  ;  ;  ;  

TTS护心贴治疗自发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